icu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cu安全管理制度(推荐8篇)

icu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一、ICU 护士配备:

1.根据工作量与工作性质、监护项目、医疗技能的不同,合理确定病人与护士比例,综合ICU床位与人员之比1:2.5-3,固定的重症医学护士,不应低于80%,护师以上人员不低于50%。2.应由在ICU从事重症医学五年及以上资历的主管护师及其以上职称的人员领导护理工作,护师以下人员可定期轮换。但轮换期不应少于12个月。

3.制定与实施ICU护士岗前业务培训计划,经考核后方可上岗,进修与见习期人员不得单独执业。

4.对ICU在岗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与技能培训实行分级管理。

二、为病人提供非医疗技术方面的服务制度 1.收住ICU的患者符合入住ICU收住指征。2.病人的诊疗知情同意权得到保障。

3.出ICU的病人能够优先得到连贯的医疗服务。

4.ICU患者转科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合格的医疗护理人员监护。5.病人的病历资料能随患者的转科而同时转移。6.为清醒的病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护理服务。7.非清醒患者的隐私得到尊重。

8.主动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诊疗计划,实施高危操作应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签字同意。

9.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复苏和放弃或停止维持生命诊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责任。

10.及时向患者家属告知患者确切病情,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适时提供接近患者的机会。

三、手术病人转入ICU后的交接制度

ICU护士应与手术室人员(麻醉医生/护士和外科医生)交接,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包括:

1.一般情况:病人的姓名、年龄、及其他有关资料。2.麻醉前状态: 1)简单的现病史和主要的 既往病史、过敏史。

2)心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他有关资料。3)病人对术前药物反应及监护导管置入情况。3.麻醉情况:

1)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和药物剂量。

2)麻醉手术中遇到的问题,如:困难插管、循环波动、心电图异常、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使用、低体温等。3)麻醉期间液体平衡情况,包括晶体液输入量、胶体液输入量和胶体液种类、血液制品输入量和种类、围术期出血量、围手术期尿量等。

4)目前输注的药物和剂量、术中最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5)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清醒和拔管延迟、再插管困难、清醒时血压波动。4.手术情况:

1)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的问题,如:引流管、手术切口的护理,及体位的要求。

2)预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止血问题、血液制品补充等。

四、ICU护理管理工作制度

(一)ICU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

1.护理部应加强对ICU护理质量的控制及管理,成立ICU护理质量管理组织。期其组成由护理部和ICU护士长等组成,在护理主管院长(或医疗主管院长)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2.主要职责与权限是:对ICU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予以咨询及评议,对本院的ICU 护理问题负责提出鉴定和处理意见。

职责:

(1)研究全院ICU护理质量管理情况,审定ICU护理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

(2)设立ICU护理责任组长,有重大事项和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集会议。

(3)组织ICU护理的会诊及病例讨论。

权限:

(1)实施ICU护理质量监控,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及改进措施,以促进全院ICU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对各ICU制定的护士培养计划进行审定,对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考评。

(二)ICU病房护理管理制度

1.ICU护理人员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管病房医师给予协助。

2.ICU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3.ICU护士对别人实行24小时连续动态监测并详细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急救护理措施准确及时。4.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记录完整、整洁、5.危重症病人护理措施到位,杜绝差错隐患,确保病人安全。6.做好病房的消毒隔离及清洁卫生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7.ICU仪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保养,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8.ICU物品定位、定量、定人保管,未经护士长允许不得外借获移出ICU.9.ICU护理人员衣统一规范,严格控制非本科人员的出入。10.及时向家属提供确切病情,并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亲近病人。

(三)ICU护理工作制度 1.ICU护理工作基本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及各种管道的通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2)有完整的特护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3)重症患者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完成。4)随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工作。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应分类妥善放置,专人管理,正确使用。2)保证各种仪器能正确使用,定期检查﹑清点﹑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3)保持各种仪器设备清洁,备用设备必须处于消毒后状态,有备用标识。

4)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得随意外借,遇有特殊情况由医疗行政部门协调调配。

5)科内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仪器应用培训,包括消毒操作与流程﹑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做到熟练掌握。

6)医疗设备科对ICU抢救用主要仪器应及时维修﹑定期检测并有相关记录。3.ICU护士紧急替代制度

1)科内备好护理人联络网,每位护士休息期间做好随时备班准备。2)科内护理人员应疾病等原因需休假时,应提前与护士长联系,以便进行班次的调整。

3)如遇重大抢救,护理人员需求超出科内人员安排范围,应立即上报护理部并请求人员支援。4)护理部及科内应有紧急人员替代预案。4.患者意外拔除气管插管应急预案

1)压额抬颌开发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呼吸球囊给氧。2)立即通知医生。3)做好再插管等抢救准备。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处置,遵照医嘱实施抢救,必要时重新气管插管。5)做好护理记录。6)填写意外拔管记录。5.呼吸机突然断电应急预案

1)迅速判断确认,立即断开呼吸机管路与患者气管插管的连接,并使用简易呼吸器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2)通知医生,护士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的处置。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重新检查呼吸机电源是否连接好,必要时通知设备维护科室进行维修。

5)重新启动或更换呼吸机。6)做好护理记录。

四.ICU医院感染控制

(一)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由于ICU病房病人来源广,病情重,是感染高发区,因而ICU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程度是临床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

1.工作区域划分规范: 明确清洁区﹑隔离区。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按规定着装,离开病区时更换外出衣和外出鞋。2.人员要求:

ICU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预防感染的理念,了解和掌握感染监测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能自觉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时,应穿ICU工作服或参观衣,并衣帽整洁。

2)在接触病人,各种技术操作前后,护理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大小便之后,进入或离开监护病房时,均应洗手。3)在保障有效治疗护理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流动,减少多人参加的大查房活动。3.空气净化及环境消毒

1)ICU监护病房符合洁净护理单元Ⅱ级标准。

2)擦拭消毒:病房内物体表面应用0.05%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病床﹑吊塔﹑医疗设备及门窗表面每日擦拭1-2次,地面每日擦拭2次。4.设备用物消毒

1)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与非感染病人使用的器具分开处理。2)呼吸机管路﹑吸氧面罩,用后毁形并按医用垃圾处理。3)一次性医疗物品,如输液器﹑输血器﹑胃管﹑气管插管﹑尿管﹑套管枕头﹑三通管﹑注射器等用后按医疗垃圾分类放入黄色垃圾袋中,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4)用过的治疗包﹑换药包及一切无菌治疗用品应及时送到供应室进行灭菌处理。

5)止血带﹑袖带﹑约束带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先浸泡消毒清洗,后晾干备用。

6)体温表一人一用后流动水冲净,再浸泡于75%酒精内,每日更换酒精一次,每周监测体温表一次。

5.床上用品终末消毒

1)病人死亡、转科、出院后。床单位用消毒液擦拭,床上用品用紫外线照射或臭氧消毒。

2)ICU病房使用清洁用具,如拖把、擦布等,每天使用前后应用0.1%的有效氯浸泡消毒,并按不同用途分开放置于使用,不得混用。

6.微生物监测

1)空气微生物监测每月一次,使用空气培养皿进行监测。2)ICU病房由专人负责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监管。各项监测结果用认真记录、存档,以备日后对感染管理情况与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小结、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3)定期或遵医嘱留取病人血、痰等培养,针对不同的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措施提供依据。

(二)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2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5)连接呼吸机的管道上的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证。

6)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血管内导管(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和周围动脉导管)的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

3)应用透明辅料,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能及时更换。4)三通锁闭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能及时更换。5)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6)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及耐药性)的监测、分析与反馈。

3.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2)有留置导尿管的操作常规、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够熟知和严格遵循。3)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失,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4)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脱开,每日更换尿袋一次。应保持尿流不受阻断的引流。

5)不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6)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尤其是尿道口。

7)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空针抽取尿液,在符合“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诊断标准时,应及时获得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8)有完整的操作、观察与处置记录。

icu安全管理制度 篇2

1 ICU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护士因素

(1) 护士在配制药物中违背护理操作规则; (2) 配药时无菌观念不强, 一支棉签消毒多个瓶口; (3) 配制药物方法不正确, 一针一管吸多种药物, 不按药物配伍禁忌配制; (4) 配制药物时间过早, 配制药物长时间后才输入到病人身上, 易造成污染及药物变性及药效下降。

1.2 用药时未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据有关资料统计:因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而引发的差错占45.7%, 而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可减少50%的护理差错发生率[3]。

1.3 护士缺乏责任心和自我约束力

(1) 责任心很大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行为。由于ICU病人病种多, 病情危重、变化快, 医生随时会调整用药方案, 如停药、改药、加用药物, 在重症监护室中最注重的是速度与效率, 护士在短时间内过多的处理医嘱和执行时, 可能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出现疏漏, 速度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也是医嘱疏漏的一个重要原因[4]。 (2) 护士因工作紧张繁忙而产生急躁情绪, 用药后不及时查看病人的反应, 工作态度不端正, 易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

1.4 临床经验不足, 药理知识缺乏

低年资护士经验不足, 对药理知识掌握不充分, 对药物作用及副作用不了解 , 用药后未能及时观察疗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是新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使用, 护士盲目执行医嘱, 有些医嘱看似没有错, 但不符合病人实际病情, 如长期医嘱地高辛0.25mg/d口服, 护士在给药前未监测病人脉搏, 如脉搏少于60次/min时仍盲目给药。

1.5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法律问题, 但很多护士还没有充分意识到。ICU护士要加强执业过程中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做到知法、懂法, 运用法律知识来约束自己的给药行为, 杜绝出现因药品使用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5]。

1.6 人际关系的影响

医疗和护理是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护工作中需要密切合作, 如人际关系不佳, 沟通不畅, 相互间拆台, 发现同事有做错的地方不敢指出或故意不指出, 没有及时制止差错的发生, 影响团结、影响情绪的同时也严重的影响到医疗质量[6]。

1.7 病人因素

ICU病人均病情危重或存在意识障碍, 对一些药物的反应不能有效的表述。护士必须通过主动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 才能得到相关信息反馈给医生给予及时处理。

1.8 仪器的因素

未有效使用静脉用药辅助仪器, 如微量泵的使用, 微量泵因其能保证给药的精确、微量、匀速等优点, 在ICU危重病人的临床治疗上得到广泛应用。尽管微量泵有各种报警功能, 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但在临床使用中仍存在给药的安全风险[7]。如没按病情需要正确调节速度、仪器故障导致按键失灵仍会造成不良后果。

1.9 人员配备因素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ICU床位数与护士人数不达1∶2.5~3, 随着医疗服务要求不断提高, 日益增加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用药不安全隐患的发生。排班没有做到新老搭配, 而低年资护士是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风险人群[8]。

1.10 相关制度不健全

科室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不力等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9]。科室没有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本以及报告流程、奖惩制度, 护士无章可循, 差错发生后没有责任到人, 无从分析原因结果, 不利于防止类似差错的再次发生。

2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2.1 注重护士的个人修养, 加强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的培养

2.1.1 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

(1) 增强法律意识, 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以往案例, 要使护理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明白护理纠纷的危害性。处理好各个环节的工作, 才能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2) 加强安全意识,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给任何药物时, 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ICU病人口服药较少, 容易引起漏服, 可多备一张口服执行单夹在病人的护理记录单前, 当护士进行护理记录时可随时注意到病人有口服药, 执行后签名。 (3) 严格做好药物的配伍禁忌, 由于ICU病人常常需要联合静脉用药, 在联合静脉用药的各个环节要防范配伍禁忌, 静脉药物配制时要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溶媒, 全面了解配伍药物的特性, 避免盲目配伍。 (4) 培养护士的独立精神。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 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10]。因此, 对护士进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 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培养护士的慎独精神, 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才能保障病人的用药安全。

2.1.2 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药理知识的培训:

科室或医院医务部定期对低年资护士进行用药培训, 提高他们业务水平。国外有研究表明[11]:利用互联网提供对药物安全性的教育, 互动式教材注重病人安全, 护理人员之间的吸收率很高。

2.1.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工作时心情舒畅, 促进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在发现错误行为时能相互提醒, 及时纠正, 减少差错的发生。

2.1.4 正确识别病人:

综合ICU收治的病人范围广, 有内科昏迷病人、全麻术后未清醒的病人、婴幼儿等, 护士无法和病人进行语言沟通。将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血型等基本信息写于手腕识别带上, 在用药时, 必须正确识别病人的信息, 对床头卡、手腕带进行双重识别以确保无误[12]。

2.2 加强对药品的管理

2.2.1 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

安排专人管理病房内所有药品, 每天清点, 及时请领补充, 负责药品的质量及有效期检查。

2.2.2 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

毒麻药品要做到五专, 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有基数卡, 账物相符, 做好班班交接, 以免被盗及误用给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2.2.3 着重加强对高警讯药物的管理:

高警讯药物指具有造成病人伤害的最高风险药物[13], 据美国药物安全使用协会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 和美国医疗机构评监联合会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ation of Healthcare Orgaization, JCAHO) 公布的高警讯药物包含19类及14项特定药物:胰岛素、安眠药及麻醉剂、可注射的氯化钾及磷酸钾浓缩液、静脉注射的抗凝药物 (肝素) 浓度超过0.9%的氯化钠溶液、肾上腺素、多巴胺类、钙剂、化疗药物、地高辛等。在ICU此类药品使用率最高, 这些高警讯药物在临床使用时发生不良事件不会比其他药物常见, 但产生的后果却比其他一般药物严重得多[14]。例如:美国一杂志报道:1例65岁老年男性病人, 因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 为了节省药物将包有不溶性外壳硝苯地平缓释片掰开每天服用半片, 因药片掰开后破坏了其缓释结构和特性, 药物被快速吸收, 短时内出现血药浓度的峰值导致病人服药后出现低血压[15]。因此, 做好高警讯药物安全使用尤为重要。 (1) 在保管环节上要做到专区存放, 专人管理, 定时检查, 标识醒目。 (2) 加强对护士进行高警讯药物相关知识培训, 辨认高警讯药物名称、外观、规格、剂型, 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等, 以保证病人的用药安全。 (3) 静脉输注浓度>0.4%即为高浓度补钾的氯化钾注射液最好从深静脉泵入, 避免从外周浅静脉尤其是下肢静脉输注, 以免引起静脉炎和组织坏死[16] 。 (4) 多巴胺为酸性药物, 泵入时避免与速尿、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同一管注入, 以免多巴胺遇碱性药物后失效[17], 引起病人的血压波动。 (5) 对含量大、用量小的儿童用药采用稀释法[18]以保证药物的准确剂量等等。

3讨论

3.1 做好输液通道管理, 正确使用微量泵

ICU均为危重病人, 需用血管活性药维持血压, 护士除了掌握特殊药物相关知识外必须掌握微量泵的安全使用, 以确保药物的安全输入。 (1)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 防止药液外渗。 (2) 准确调节用量, 如多巴胺:走速为2~5μg/ (kg·min) , 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 肾和肠系膜血管扩张, 起利尿作用;走速为5~10μg/ (kg·min) , 主要兴奋β受体, 心肌收缩增加, CO↑, 起升压作用;走速为>10μg/ (kg·min) , 兴奋α受体, 周围血管收缩, 增加肺动脉压抑制胰岛素释放。不同病人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不同, 微小剂量的改变都会引起心律、血压等的巨大变化, 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进行调节, 不能盲目调节剂量。 (3) 需持续使用这些血管活性药时, 应提前几分钟配好药液, 以免药物中断导致血压波动, 严重者可出现生命危险。 (4) 在微泵使用过程中, 尽量避免泵体垂直移位, 以免对病人生命体征造成影响[19]。 (5) 定期清洁保养微泵, 以免仪器生锈、按键失灵等影响有效使用。

3.2 护理人员配备充足, 合理排班

合理的配备人力, 可以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新老护士搭配, 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高年资护师对医嘱处理进行把关, 让情绪控制能力强的高年资护师与情绪控制能力弱的低年资护士同组, 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0]。

3.3 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

(1)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本, 以及发生差错后的报告流程、奖惩制度, 让护士有章可循, 差错发生后责任到人, 认真分析引起发生差错的原因, 采取相应补救措施, 使不良后果降至最低点, 从中吸取教训, 防止类似的差错再次发生。 (2) 对护士进行正确的引导, 使被动报告变为主动报告。有研究表明[21]:由于护士担心用错药后或报告差错后受到惩罚或报复而知情不报, 导致错误没能及时制止, 这些人为因素的继续是发生用药错误的原因。建议对知情而报者给予赞扬和一定的奖赏。

总之, 药物治疗是ICU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 加强对ICU护士临床用药各环节的安全管理, 对于杜绝医疗纠纷隐患, 确保药物治疗发挥最大功效有着重要意义。

综合ICU备用药物的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综合ICU;药物;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56-01

1 确立备用药物的管理目标和种类根据

2006年中国医院协会的患者安全目标 ,确立专科备用药物的管理目标为:药品存放合理 ,数量充足 ,标识清楚 ,无过期、失效及变质药品 ,护士取用药物方便、快捷[1]。ICU病区有着与其他科室的不同的药物种类:包括多种血管活性药物 ,镇静镇痛药 ,抗生素,扩容药物及生物制剂类药物。我们确定重点管理的药物有: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 ,硝酸甘油,硝普钠,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和胺碘酮 ) ,静脉用改善外周血管药(如东莨菪碱),静脉用改变心肌力药 (如米力农 ) 等 ,镇静镇痛药如吗啡、芬太尼、杜冷丁 , 抗生素(如斯沃、泰能、万古霉素)等,扩容药物(如万汶,佳乐斯)等,生物制劑类药物如20%白蛋白,丙种球蛋白等。

2药品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 护士对药物放置位置不熟悉, 抢救患者时,医嘱多数是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在加药或用药核对过程中也有发生错误的可能。

2.2 药房发放的非整盒针剂通常也没有包装盒,容易出现混放现象。

2.3 未按规定条件贮存特殊药品:药品的有效期受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影响,如不按药品的性质要求贮存,就会缩短有效期,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影响药品疗效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在检查中发现多种药物未按说明书要求:如硝普钠避光, 丙种球蛋白2~8℃保存, 20%白蛋白室温下不超过20℃保存等[2]。其主要原因是部分护理人员对所用药物的理化性质,储藏条件不了解,使药品未严格按要求保存,易导致药物变性。

2.4 护士在用药过程中不了解配伍禁忌。导致配药后出现混浊、结晶等现象,造成浪费。

3改进措施

3.1 建立病区专科备用药物交接本:我科建立了病区专科备用药物交接本,增加了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阿托品等用量大的急救药品基数。秘书班护士每天进行清点1次,保证病区当时的备用药物数量至少为基数加患者夜间使用量,从而在数量上给予了充分的保证。

3.2 药物定位摆放 :科内设有专门药柜, 药柜为平面图设计,每种药品都在固定的位置摆放,药柜每一格都贴有明显标识,包括中英文对照及每支剂量。同时在药品管理中每位护士对自己负责柜内的药品质量,有效期,卫生等负全责, 做到定期管理,责任到人,不留死角。抢救患者时抢救人员能在固定位置取到所需的药品,不但缩短了取药时间,同时质量得到保证,提高抢救成功率。

3.3 建立醒目的药物有效期标识:针剂使用原包装盛放,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与使用 ,将有效期用记号笔圈于标签药瓶 (盒 )。在责任到人的基础上,每月要进行药物全面检查一次, 杜绝遗漏。多余的药品及时退回药房,既避免了流失,又做到了合理使用。对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无标签或标签不清楚的,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论处[3]。

3.4 护理人员定期培训:针对护理人员对药品贮存不了解,科室成立药物管理小组,制定工作流程及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药品管理知识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增强其责任心。管理小组成员负责对病区药品使用实行全程动态管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由药品负责人将药物说明书收集起来, 建立药物说明手册[4],保证重点药物均有说明书原件 ,方便医护人员查询 ,做到有章可循,从而使药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3.5 .病区设立一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登记本; 护士将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或者不同药物在联合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沉淀,结晶,颜色变异等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记录下来,提醒大家共同注意,安全用药。

3.6 麻醉药物管理;对麻醉药品如吗啡,芬太尼,杜冷丁等实行专册登记,专用处方,专人负责,专柜保管,并建立了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用药日期、用药剂量、开方医师、核对及执行护士签名等麻醉药品使用登记本, 每天做好麻醉药品的消耗帐和交接班,做到了既合理使用又严格管理。

4讨论

我们在病房药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 ,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 ,其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用药安全是每位患者的基本需要 ,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要防范用药差错事故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必须重视病区备用药品管理 。因此科学、合理的药物管理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5]

参考文献

[1]张 波,梅 丹.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41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药事管理与法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0

[3]李秀敏,吴海燕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及保管措施[J].人民军医,2009,52(2):1321

[4]攸江华,苏 云,刘玉平.临床科室的药物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411

[5]鲁桂鸣,朱 江.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8,23(19):471

ICU安全生产活动月总结报告 篇4

重症医学科

根据我院从2011年9月13日起至今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以来,我科组织员工召开了主题为“严抓安全生产,确保医疗安全”的动员会议。明确了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紧紧围绕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总体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唱响安全生产主旋律,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教育干部职工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国家和广大干部职工、在院患者、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学习让员工思想统一、提高认识,深刻了解此次活动的重大意义,增强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检查自纠阶段我科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期间我科组织员工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的培

训,集中观看了院内局域网上的消防安全视频教育宣传片。并组织员工学习讨论了我院历年以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通过学习讨论,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现对我科存在的问题,并广泛征求病人家属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经调查研究、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个别护士责任心不足,不能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关心不够,只想尽快完成当班工作任务,不讲求效果。

(二)、个别护士无换位思考问题,无设身处地为病人及其家属着想,无做到急病人所急。

(三)、医护之间沟通及配合存在问题,我科的医生与各专科医生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中护士不知如何向医生报告病情?不知执行那个医生的医嘱?直接影响医护的配合度及处理问题的准确性。

(四)、个别护士工作时不够细致,无细心思考问题,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病人家属提出的问题不够重视。

(五)、医护人员无严格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无执行手卫生规范,存在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开会讨论近期存在的问题,并说明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使全体护理人员引起高度的重视,转变工作态度,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二)、针对个别存在问题的护士进行思想教育,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明确今后改进方向。

(三)、全面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加强医护之间的沟通,建议制定制度,明确本科医生及专科医生的工作职责,使护士能够清楚向谁汇报病情,确保病人的安全。

(四)、明确落实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质控检查,护士长每日坚持查房两次。针对晚间容易发生问题,护士长坚持晚间电话向当班护士查询病人情况,提醒注

意事项。

(五)、针对家属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争取得到家属的理解及支持,减少医患纠纷。

(六)、每月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关于医院感染控制和手卫生规范相关的知识,增强认识,防止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上述为我科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通过此次的安全生产活动确实提高我科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的能力,今后仍持续进行护理质控的检查及整改,严防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

ICU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5

1、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只能由医院负责医疗废物回收的专人回收处置,并在《医疗废物处置移交接登记本》上登记、对签,科室及个人不得私自出售或处理。

2、对科室产生的医疗垃圾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要求分类放置,医疗废物要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容器内:

(1)黄色垃圾袋: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如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敷料,使用后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废弃的药品等;

(2)黑色垃圾袋:生活废物。

3、盛装医疗废物前,认真检查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有无破损、渗漏,达到垃圾袋的3/4时应进行更换,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并将垃圾袋的开口严密封紧。

4、放入垃圾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并使用感染标识(保洁员处),依据标识要求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感染类型/疾病名称等。

5、已放入垃圾袋的医疗废物不可取出,包装袋或容器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要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

6、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液瓶、输血器等物品必须放入专用收集袋,进行集中消毒毁形处置。

7、使用后血袋装入黄色垃圾袋,暂存于污物冰箱内,由专人回收。

8、针头、缝合针、手术刀、备皮刀、玻璃安

等锐器,用后必须妥善放置锐器盒中,由专人回收进行集中处置。

8、特殊感染患者的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

9、禁止在生活垃圾及黑色垃圾袋中混入医疗垃圾。

ICU

ICU感染管理 篇6

一、监护病房布局和要求

1、监护室应设于清洁、安静的区域,远离人流量大的交通要口,在进入ICU前应有缓冲间,内部明显划分为三个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设有更衣室、医护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污物通道、手消毒设备、洗手池及脚踏水龙头开关。

3、病室内可采用自然通风和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 以确保空气洁净。

4、消毒设备。

5、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为9.5m2左右。床间距大于2米。

6、ICU按床位多少,设置一定的隔离房间,患有传染病、严重感染及体弱、大手术的病人,应收住在隔离室治疗。

二、环境消毒

1、监护室应做好环境整洁,空气新鲜,室内定时通风换气,室温保持23--260C,相对湿度为50—60%为宜,开窗换气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每日以循环风消毒机消毒2小时。

2、地面每天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拖地,每日不少于3次,地面采用湿扫,每周彻底打扫一次。

3、病床、各种仪器、墙壁、门窗每日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擦洗一次,病人转出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

4、室内空调机、呼吸机、血气分析仪等空气过滤网,每周冲洗1—2次。

5、室内禁止养花,医护人员不得在ICU内饮食。

三、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应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及鞋方可进入ICU,外出时必须外加隔离衣,更换外出鞋。

2、控制出入人员,减少人员流量。病人家属不得随便进入ICU探视病人,应在规定时间限制进入。

3、工作人员的衣帽、口罩应保持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帽子、口罩。

4、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咽部和手采样作细菌培养。

5、做各项无菌操作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并穿好工作服,手指甲要剪短,不能戴戒指等饰物。

6、严格洗手制度,在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后;接触两个病人和两张

病床之间;处理便器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洗手,最好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为了保护病人和工作人员双方,在进行上呼吸道管理(如吸痰和清洁口腔等)、伤口换药、放置导尿管和灌肠、测肛温等均应戴手套。

7、护理感染病人按隔离病人进行了,有条件应将病人置于单间,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前后,按隔离病人的要求进行隔离消毒。

8、工作人员患感冒、肠炎和皮肤感染,以及其他传染病时,应停止工作。

四、物品的消毒

1、取无菌物品应用无菌镊子。干燥无菌镊打开使用有效期为4小时。

2、氧气湿化瓶、管道吸痰瓶、胃肠减压瓶、量杯等每日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消毒,便器固定使用,每次用后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消毒。

3、体温表、服药杯用后浸泡于0.05%有效氯的消毒灵中,清水冲净,晾干备用,其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4、换药、治疗用具,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浸泡后送供应室处理。

5、病人转出ICU后用0.05%有效氯的消毒灵擦洗床、桌椅,进行终末消毒。

6、用过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装置,勿与其他病人交叉使用,病人转出后,彻底清洗、消毒后再用。

7、ICU的一切物品,包括仪器和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禁止同其他病房混用,从外面带进来的物品,应进行清洁、消毒。清洁工具每日必须消毒一次。

8、严格分开清洁洗手池与污染水池,保持清洁。

9、医疗垃圾、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规范的要求进行分类处理。

五、隔离与防护

1、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

2、制定和执行隔离制度、措施(多重耐药)、保护性隔离制度措施。

3、对隔离病人床边设有隔离标识(红带)。

4、对隔离病人隔离用品(口罩、帽子、隔离衣、眼罩、防护面罩)配备,并正确使用。

5、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利器伤后,掌握应急处理原则、方法,进行免疫预防和追踪发病情况。

六、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1、对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及接受呼吸机治疗的病人,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原则。应采用床头抬高30—45度体位。

2、吸痰前,护士要戴好帽子、口罩,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吸痰时必须用无菌吸痰管,使用一次更换一根,保持每次吸痰都为无菌导管吸引。

3、对气管切开病人每隔4小时清洗内套管一次,每日煮沸消毒灭菌内套管1—2次。

4、气管造口应用双层湿纱布覆盖,防止空气中细菌、灰尘及异物吸入,并改善吸入空气的湿度,根据情况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5、气管造口处的敷料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每日至少换药2次,最好每4小时更换一次,分泌物多时及时更换。

6、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7、用无菌蒸馏水进行雾化或湿化,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禁止将水倒入雾化罐内及随时乱倒;雾化罐每日更换消毒。

8、口腔护理,每日三次。

9、根据病情,进行胸部X片检查、痰培养。

七、尿路导管感染的预防

1、严格掌握导尿的指征,尽可能避免导尿。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时要轻柔,防止尿道粘膜损伤。

2、留置的导尿管,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膀胱冲洗预防感染;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八、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

1、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如无反指征,术前应洗澡,并使用抗菌皂;

2、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若必须备皮,提倡手术当天备皮,并使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

3、择期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日应少于3天。

icu安全管理制度 篇7

1 护士因素

1.1 不能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中心静脉压 (CVP) 是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指标, 其增高及降低程度与心功能及血容量密切相关。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护士由于责任心不强, 病人变换体位测量时不校零、传感器放置不在腋中线平第4肋水平、机械通气的病人忽略PEEP对中心静脉的影响, 从而产生结果误差大, 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1.2 护士对药品管理制度意识淡薄

护士缺乏相关药品管理知识。危重病人药物监护治疗全靠护士进行, 肠溶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用药的理想剂型, 长期用药的病人, 因药物主要代谢途径已经饱和, 剂量微增或微减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 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此药品麻痹大意, 不能按时执行医嘱或漏服, 从而不能维持其血药浓度, 违背了药效学及药动学要求, 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 护理记录书写和管理不规范

护士不能严格落实护理文件书写规范, 如转入ICU病房的病人, 护士在记录的过程中与转入科室的记录衔接不密切, 或文书内容差别太大, 不能做到客观、完整、真实地记录。抢救中, 部分护士随意在一些纸片上简单记录抢救用物, 待抢救结束补记时纸片丢失, 或记录模糊, 一旦病人家属在短时间内封存病历, 来不及修正或补充, 将引起纠纷。医生和护士记录不一致, 都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1.4 执行分级护理制度不严格

危重病人需要24 h监护, 如不能严密监测病情, 对病人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危象不能及时发现。颅脑损伤的病人忽然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频繁呕吐、嗜睡或意识蒙胧, 应及时观察瞳孔、血压变化, 考虑是否为再出血或脑疝的早期症状, 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经CT检查确诊后及早手术治疗, 若等到出现瞳孔不等大时才发现病情变化, 则影响手术效果, 易导致护患纠纷。

1.5 病区管理制度执行不规范

ICU病房是需要护士时刻集中注意力、高度警惕的科室, 一些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尊重病人, 遇抢救病人结束后临终护理时在病房内谈笑风生, 看与本科业务无关的书籍、脱岗、串岗、夜班时打瞌睡, 进行护理诊疗时不使用屏风, 不注意保护病人隐私, 从而加剧护患矛盾。

1.6 对值班、交接班制度执行时麻痹大意

约束带使用不当会对躁动伴水肿的病人皮肤造成一定程度的摩擦伤, 护士在值班及交接班过程中观察如不仔细, 忽视约束部位皮肤的变化, 不能及时采取护理措施, 加剧了病人的损伤。一些护士交班前没有完成本班工作, 呼吸机应处于备用状态, 但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呼吸机回路不能及时安装, 或安装后不调试呼吸机是否有完好的性能, 导致抢救病人时过于忙乱, 从而引起病人家属的不满, 引发护患纠纷。

1.7 对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认识不足

ICU是一个需要高度协作的科室, 如遇到紧急抢救, 需要同事之间密切配合。有的护士缺乏工作经验, 遇紧急抢救医生未到之前不能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 准备机械通气, 胸外心脏按压, 护士与同事间的协作较差, 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护理差错。

2 病人因素

2.1 坠床

危重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 进行机械通气或各种管道留置时的不舒适容易发生躁动, 很容易从床上坠下;定向能力异常的危重病人则以为睡在自己家里的床上, 起身活动按照原先的习惯, 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改变而导致坠床。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 在翻身时由于肢体运动不协调易发生坠床。

2.2 误吸、窒息

一些危重病人如颅脑损伤后伴有呕吐、意识障碍, 重度病人并发颅底骨折、应激性溃疡, 临床观察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误吸、窒息。

2.3 非计划性拔管

病房危重症病人身上管道多, 插管造成的不舒适、损伤造成的疼痛、镇静药物浓度不够、烦躁、约束带使用不当, 都可能导致病人出现意外自行拔管。气管插管、胃管、静脉留置管、导尿管等引流管中, 气管插管自动拔除的风险性最大, 而气管导管脱落后往往情况紧急, 加上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插管, 同时脱离后大部分伴有喉头水肿并有缺氧、烦躁表现, 在此情况下气管插管难度加大, 造成气道的损伤, 病人自行拔管时因为肿胀的气囊以及导管前端斜面的刺激, 100%的病人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损伤。

2.4 压疮

危重病人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 如偏瘫或全身水肿, 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长期卧床, 机体消耗过大, 营养不良, 烦躁病人不配合变换体位, 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

2.5 病人搬运意外

危重病人病情重、变化快, 在外出做检查治疗时常需运用辅助工具转运病人,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平车搬运, 在转运过程中可因方法不正确或安全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碰伤、拔管、坠床等危险。

3 安全管理对策

3.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严格落实值班、交接班、分级护理、病区管理及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对病人的病情观察, 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学习药品管理法, 增强消毒隔离意识, 减少院内感染, 提高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 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 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倡导在急救的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防范护理差错的发生。

3.2 避免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使用床栏, 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 向家属解释使用的目的、必要性。肢体功能障碍者协助其翻身, 采取安全舒适的卧位。病人搬运时应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 加强对护工的安全培训和管理, 在使用平车时使用安全带, 重危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护理人员陪同并备好抢救用物。

3.3 避免误吸、窒息

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除呕吐物, 床边备好吸引器及吸引用物。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要充分湿化气道, 防止痰液结痂, 翻身时给予叩背, 使痰液松动易吸出。避免痰液稀释后病人无力咳出发生窒息。及早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如无禁忌, 协助病人尽早进食。留置胃管病人进食前先抽取胃内容物, 防止胃潴留呕吐引起误吸。

3.4 避免意外拔管

对于躁动、意识不清病人妥善固定插管及各引流管, 增加保护性约束, 适当地给予镇静, 及时进行镇静评分, 严密观察病人的躁动情况,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5 防止压疮

病人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和压疮评估[2],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建立皮肤护理记录单、翻身记录卡, 定时进行翻身, 给予卧气垫床, 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 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爽, 病人和陪护人员修剪指甲, 使用约束带者注意局部皮肤情况。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足够热量的饮食, 保证机体的需要。

3.6 强化危重病人的细节管理

教育护士要有一丝不苟的“慎独”精神, 组织护士回顾分析各类医疗护理事故、纠纷, 都是由“小细节”“小隐患”引起的, 要求护士重视细节,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 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 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特殊用药、检查及病人知情同意制度、安全输液、输血制度、病人意外事故报告、院内感染制度等, 要求严格按标准实施。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定期对年轻护士进行专业指导[3,4,5]。了解病人及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 及时改进工作, 对存在的隐患妥善处理, 保证护理安全。

4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的永恒主题。我科通过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 加大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 明确了护士对待护理安全问题的态度, 提高了护士安全意识。同时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和执行院内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 注重细节, 认真、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保证每一个护理环节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工作做细、做准、做精, 把控好环节质量, 从根本上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确保了护理安全。为危重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及充满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 最终实现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摘要:[目的]简析危重病人重症监护病房 (ICU) 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确保危重病人的安全。[结果]通过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 针对危重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意识和有效实施护理安全措施的能力, 并提出安全管理对策, 规范医疗护理行为。[结论]持续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查找、分析和整改, 关注护理规章制度, 消除不安全因素, 切实“以病人为中心”。

关键词:ICU病房,规章制度,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群.护理安全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6) :74-75.

[2]黄莉.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8, 27 (2) :182-184.

[3]徐丽华.护理安全管理与防范对策[J].护理研究, 2007, 21 (增刊1) :236-237.

[4]张建华, 杨晓丽.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09, 23 (6C) :1672-1673.

县级ICU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3-01

1 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素质:ICU集中了全院各种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多变,要求护士须有多科的护理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观察力,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而ICU的护理人员新上岗的比较多,未经过系统的ICU培训,医学护理知识欠缺,没有足够的临床实践,护理技能水平不高,难以操作各种仪器和设备。责任心不强,慎独修养不够,给ICU的安全工作带了隐患。

1.2 物质因素:设备缺乏,性能不好。例如:呼吸机数量少,陈旧,能用的模式少,患者对机器的适应性差,不时出现小故障。

1.3 环境因素:布局不合理,不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1.4 管理因素: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能满足患者需要。综合ICU要求配置床护比为1:2.5~3,而ICU初成立阶段,床护比未能达到。护理人力资源的缺乏,护士超负荷工作、长期处于疲惫状态,造成护理环节质量无法控制。

2 护理对策

2.1 提高整体素质:(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2)定期外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3)时常组织科内业务学习。(4)分组护理:每组有一高年资护士任组长。高年资护士具有扎实的专科护理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娴熟的护理技术,有效地带动了新生的护理量。

2.2 更新设备,及时维修。如:新进了两台呼吸机,六个微量泵等。为护理工作的方便、快捷开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2.3 针对ICU的布局不太合理,做了整修。如:增加了排风设施,定期开窗通风,及时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有效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2.4加强ICU的环节管理,制定专科护理操作规程,增加护理人员。合理配置人力,分组排班,实行人人有责,组长把关,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記录,严格按照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提升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

结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上一篇: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医院管理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