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谚语有哪些(精选6篇)
22、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23、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24、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立夏大插薯。
25、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26、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27、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28、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29、勤添少给,无料也肥。
30、枣步曲,危害大,防治不能过立夏。
31、饮马三提缰。
32、马骑前,驴骑后,骡子骑当中。
33、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34、常喂喂在腿上,现喂喂在嘴上。
35、牲口越肥越顶戗。
36、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37、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38、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赶。
39、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
“企业社会责任”本来是个舶来品。上个世纪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 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责任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至于企业合法生产、产品质量合格, 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基础和前提。2008年1月4日,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明确要求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好社会责任。然而, 近四年过去了, 却只有22.5%的人认可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状况, 这样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 很多人觉得是“分外责任”, 有的认为现在企业不是小社会, 只是市场主体, 只能管自己的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等。有的甚至说, 企业哪有那么多精力财力去承担社会责任?叫企业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 就没办法活下去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有些企业把尽社会责任当作额外负担, 很少履行乃至于设法逃避。可以说, 把企业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看作是额外负担、亏本买卖, 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不佳的关键所在。
给予员工较好的福利和薪酬 (73.5%) 不侵犯消费者权益 (73.8%) 致力于生产环保型产品服务 (63.7%) 严格遵守商业道德规则 (73.3%) 不凭借垄断地位获取暴利 (67.5%) 参加捐款、捐物等慈善活动 (48.7%)
其实, 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 企业应将履行社会责任与追求利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 “小胜靠智, 大胜靠德”。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天职, 是企业扬美名、强实力的一条途径。哪个企业能够认识到这些, 能够履行好社会责任, 哪个企业就会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尽展风采, 也就会赢得更多更美的商誉。
立夏养生原则:冬病夏治
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可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另外,立夏后日照时间延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应随之做一些相应调整,在遵循晚睡早起的原则时,中午最好增加午睡,让大脑和全身各系统及时得到休息,以消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这个春夏交替的时节,也是需要调节饮食、作息的时节。
立夏养生原则:喝汤加吃粥
立夏之后,大量排汗会造成人体阳气不足,可适当增加稀粥以补充液体。乌梅、山楂、木瓜、五味子等具有收敛、固涩的特性,可以用来治疗泄泻、虚汗等病症。陆素飞推荐主妇们立夏后自制一些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山楂糕、乌梅汤给家人吃。 天气逐渐升温,多吃油腻或易上火的食物,会造成身体内、外皆热,易出现上火症状,如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这时,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喝水,以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的目的。 另外,多喝汤吃粥也是夏季养生的重要方法。早、晚食粥,午餐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热,又能补养身体,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此外,鸭肉、虾、鲫鱼、瘦肉、薏米等,也具有增进食欲、补充营养、消暑健身的功效,不妨多吃。
立夏养生原则:饮食宜清淡
立夏这天很多地方都有“尝新”的风俗,金华中医院营养科陆素飞说,“尝新”其实就是要吃新鲜时令的水果、蔬菜。绿色或颜色深的蔬菜比较清淡、清凉,立夏后多吃,可驱热除燥。同时,这个季节樱桃、蚕豆也是很时令的东西。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人们在_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进入初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使人烦躁不安,倦怠懒散。此外,夏天气温高,能量消耗大,营养物质随汗液丢失多,体质虚弱者尤其是孩子和老人,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感染疾病,损害健康。夏季保健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从初夏开始,我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及时补充营养物质,采取正确的养生保健方法,以便更好的度过夏天。
起居养生
立夏时节,虽说夏季到来了,天气逐渐炎热,温度明显升高,但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仍较大,早晚要适当添衣。另外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偏静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汗出,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饮食养生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的来历
“立夏”表示夏天开始。在这一天,我们这一带的人们总是要称一称体重,还要吃糯米饭,茶叶鸡蛋,蚕豆,脚骨笋。 原来在1279年,忽必烈灭掉南宁建立元朝以后,他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绐,防止江南汉族人民起来反抗,就派出许多蒙古人(俗称鞑子)到江南来,要每十户百姓供养一个鞑子,并且要让他们吃得好,穿得好。元朝皇帝还定下律条:每年在立夏这一天要给这许多鞑子称体重。只许加重,不许减轻。如果轻了一斤,就要割百姓的三斤肉给鞑子滋补身体。轻二斤,就要割六斤。当时鞑子们由于水土不服,体重减轻的较多,则老百姓就遍遭割肉的酷刑,痛苦异常。 为了减轻和免除这种割肉的痛苦,人们就想办法让这些鞑子在立夏称体重前多吃一些东西。最好是味道好的而吃了又不容易消化的东西。江南多水田,农家多种糯稻,并且普遍养鸡生蛋。那糯米饭和鸡蛋又是鞑子爱吃之物,所以百姓们就多煮一些糯米饭和囫囵蛋给鞑子吃,以增加鞑子们的体重。这效果确实不错,极大部分百姓都免除了割肉的痛苦。于是,大家为了庆贺安康吃一些糯米饭和囫囵蛋,也称一称自已的体重。这样一年复一年的过去,就养成了立夏称体重吃夏蛋,糯米饭的习惯。 为了过好立夏节,百姓们还要吃些其他菜肴,因立夏时节别的蔬菜较少,而各种竹笋正是上市之际。竹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味道鲜美,孩子们在笋时生长发育也最快,所以人们认为立夏吃竹笋能够强健脚骨,所以大家吃一些“脚骨笋”。立夏也是鲜蚕豆上市的时候,民间不是有“清明见荚,立夏好吃”的说法吗特别是明代戚继光将军平定倭患之后,人们在立夏吃“倭豆”,也有庆祝抗倭胜利的意思。
立夏的简介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6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1、立志而无恒,终身事无成。
2、不怕人老,只怕心老。
3、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4、好马不吃回头萆。
5、好男不争财和产,好女不争嫁时衣。
6、水滴石穿,绳锯物断。
7、意趣要乐,心志要坚。
8、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奋发。
9、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10、树老根不老,人老心不老。
11、不到西天不取经。
12、猛虎不处劣势,雄鹰不立垂枝。
13、恒心架起通天路,勇气打开智慧门。
14、人有恒心万事成,人无恒心万事崩。
15、不磨不练,不成好汉。
16、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17、琚侣不怕山峰高,麦子哪怕碾子压。
18、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成。
19、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20、人有志,竹有节。
21、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
22、不到长城非好汉。
23、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
24、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25、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26、宁要贫贱由自己,不愿富贵由别人。
27、山再高也能攀登,事再难也能做成。
28、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弯腰。
29、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30、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做事有毅力的谚语
1、不怕事难干,只怕心不专。
2、宁叫钱吃亏,不叫人吃亏。
3、穷人志不短,面丑心不丑。
4、人穷志不穷,富人无长志。
5、秤砣虽小,能压千斤。
6、三天不拿针,熟手也变生。
7、宁吃开眉粥,不吃皱眉饭。
8、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9、宁可身冷,不可心冷;宁可人穷,不可志穷。
10、好男儿志在四方。
11、对一个有毅力的人,遥远的路程也是近的。
12、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
13、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14、风再大,山岭也不会摇晃。
15、胸中有了大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
16、不到西天不取经。
17、有心打石石成针,无心打石石无痕。
18、编筐织篓,全在收口。
19、百艺不如一艺精。
20、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1、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
22、两脚站得牢,不怕大风摇。
23、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24、决心要成功的人,已经成功了一半。
25、人有恒心,石山要崩。
26、人有志,竹有节。
27、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28、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29、尽管风在呼啸,山也不动摇。
1 风力发电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能, 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就是风力发电。我国的风力资源极为丰富, 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岛屿, 平均风速更大;有的地方, 一年1/3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风天。
2 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这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 尤为重要。目前,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 然后按常规方法发电, 称为太阳能热发电。另一种是通过光电器件 (如太阳能电池) 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称为太阳能光发电。
3 地热能发电
【立夏的谚语有哪些】推荐阅读:
北方立夏的谚语有哪些01-11
立夏有关的谚语04-03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节气谚语04-02
立夏时节的习俗有哪些12-13
春分节气的谚语有哪些 有关春分节气的谚语02-13
幽默的简单谚语有哪些11-06
关于信念的谚语有哪些12-10
有关收获的谚语有哪些12-24
关于文化的谚语有哪些12-28
友谊的英语谚语有哪些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