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赏析(精选8篇)
作为一个标准的工科生,写论文一直是苦苦煎熬的事情,由于没有专业的动画鉴赏知识,我无法从技术角度做鉴赏和评价,只能从故事情节上做些鉴赏。所以这篇论文其实是观后感,或者说是我对宫崎骏动画的认识。
小时候爸爸经常租光盘给我看,每周租一次。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宫崎骏,只是看到包装上一座飞翔的城市——天空之城,那是它的名字,就租下了它。那时候只有小学二年级。还不知道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生存的艰难。
但我还记得那时候内心的震撼和向往,当希达和巴鲁在天空中穿过风暴之后遥遥望见那座奇迹之城时,当看到那么多财富时,心中真是无比向往。好吧小孩子总是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而对苦难视而不见。总是幻想着拥有超能力,幻想着拯救世界。所以当天空之城被毁时,心中不住的惋惜。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影响了我——希达和巴鲁的爱情。小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爱情,我亦如是。只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那么美好,战胜了所有困难。也让我对女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原来女孩子也不是什么恐怖的生物(小时候感觉女生超级可怕的,未知的东西都超级可怕)。可也仅此而已。
初三的时候看了第二次。从傻孩子变成了中二少年,所以拯救世界的心还是熊熊燃烧,看到天空之城被毁时,心中不住叹息:这两个败家子!可看到希达和巴鲁乘着滑翔翼飞过天空时,也有了些向往吧,这就是爱情么,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就像希达被囚禁在监牢时,坚信巴鲁会来救她,当她跃下城楼并呼唤巴鲁时,神兵天降!虽然只有几天的陪伴,却好像认识了千年。现在想来真是令人嫉妒啊!可那时的自己固执又骄傲,觉得一个人也可以完成所有的事情,有什么地方需要女生的帮助呢。(那时候果然傻)。还有表面凶狠内心却善良,更准确的说是护短的强盗婆婆,内心黑暗的男性继承人,都有了新的认识。
第二部看的是千与千寻。那是大一的时候,时间充裕不知道想要做什么,内心懵懂想要了解什么是爱情。于是就查来宫崎骏的所有动画来看。(或许是天空之城的缘故,我觉得每一部都有爱情的戏码,后来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长大的吧,会失去小时候才有的天真,真诚。千寻对她的父母说:不要吃太多,会被杀掉的。我们也会变成这样么?眼中只有食物,而忽视了其他的东西。善良,真诚,有爱心,这就是千寻,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中好像都有一个这样美好的女孩子,就像明媚的阳光,照亮这世间的黑暗角落。而白龙,不过是个配角罢了。
那一段时间就像着了魔一样,一部接一部看。下一部是幽灵公主,可是看完后发现这次的主角是男孩子。人与自然的战争进行了很多年,人类也看到了危害,但社会的进步就是以侵略自然为代价的,速度会放缓,但是不会停止。幽灵公主就像一个美丽而野蛮的小狼,可又那么的可怜可爱,让人忍不住去守护,我们会归还自然的头颅么?我抬头看向窗外的雾霾,应该不会了。
第四部是龙猫。就像在听一首乡间小调,就像一个平淡的带着阳光味道的梦。这是唤醒童年记忆的梦,梦里的龙猫毛发柔顺,有着巨大柔软的身躯,躺在上面可以好好的睡一觉。龙猫更加像是我们的生活,平淡至极却处处都有小幸运。这才是生活啊,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斗,没有刻骨铭心的历险和爱情,只有一天天看着天空发呆的日子,和家人朋友之间不经意流露的关心和爱护。
第五部是魔女宅急便。可爱天真的小魔女外出进行第一次魔法修行,可人们并没有欢迎她的到来。这或许是所有初出茅庐,或者说初入社会的学生共同的感受吧。怀着一腔的热情和梦想,现实却泼给一瓢冷水。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感受去做什么,别人凭什么为了你的感受而给你笑脸?每个人都很忙的好吧,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当我进入社会也会遇到这个时期吧,没有人认同,没有人帮助,可这就是成长啊,长大不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么,抗得住所有压力还能微笑的人,是多么厉害啊。虽然这部动画剧情很平淡,甚至没有什么亮点,但是这就是生活啊,没有奥特曼,没有怪兽,只有平凡的琐事和小情绪。无比的真实。
其他的也看过了,每一部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前五部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真挚的爱情,勇气,冷漠,和永远火热的心。这就是我现在最最需要的吧。20岁的年纪,有对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的迷茫,也有一些小理想,小愿望。像是春天解冻的冰河,一切也都来得及。谢谢宫崎骏给我带来的这些感动,和美好。自己好像一直是个悲观的人,看事情总是先看到不好的一面,心中总是有着忧伤的情愫。世界其实并不美好,知道的越多就会越烦恼。可是正是有这些内心美好的人,他们也看到了恶毒,自私,战争,死亡和颠沛流离,可是却仍然有着对美好的向往,并且表达了出来。我真的很感谢他们,让我知道了新的人生态度。身在黑暗中,仍可心向光明。
就以一首诗做结尾吧。
1984年, 制作《风之谷》的团队在日本最大的书店德间书店的总裁德间康快, 成立了二马力会社, 即吉卜力工作室的前身。从1984年成立至今, 吉卜力工作室共计制作长篇动画作品23部, 短片作品16部, 代表性作品:《风之谷》、《千与千寻》、《侧耳倾听》、《幽灵公主》等等几乎部部经典, 宫崎骏的代表作《千与千寻》更是以304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19.85亿元) 的票房成为日本影史上的总冠军, 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金熊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片奖。随后《哈尔的移动城堡》、《地海传说》、《悬崖上的金鱼姬》、《借物的小人阿莉埃蒂》、《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起风了》等相继登上日本票房冠军宝座, 一系列经典的优质动画电影开启了吉卜力工作室的辉煌时代。
二、企业的发展理念与经营方针
1、蓝海战略
吉卜力以制作电影动画为主, 几部不涉及电视动画领域, 这在电视动画普遍发展的日本可以算一个异类。究其根本原因在于, 吉卜力领军人物宫崎骏与高畑勋发现电视动画领域由于投入经费和制作时间的限制, 作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另外, 电视动画由于播放媒介和播放时间的限制, 日益如肥皂剧泡沫化, 题材的接近性使得观众流失, 这片领域已如红海般日益失去养分。由此他们制定了“蓝海战略”:开辟电影动画领域的巨大潜力, 凭借大成本投资以优质的原创内容和精良的画风取胜。
2、以制作优质动画为己任
“内容至上”是对吉卜力制作理念的最好概括, 它始终把制作优质动画放在首位, 对故事内容的执着使得吉卜力经常会花费数年对作品进行策划和构思, 《悬崖上的金鱼姬》企划耗时4年, 《起风了》从构思到面世经历了5年时间, 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备受世人推崇。当问及最喜欢自己哪部作品时, 宫崎骏回答到:“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尽心力创作的, 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所以我不想给它们排列顺序。如果说秘诀, 就是一句话, 得正直, 得忠实于自己来创作。”[1]
3、独裁式管理
吉卜力工作室坐落于日本东京近郊的一座别墅式工作楼里, 共计有300多名员工, 核心员工大概150人, 采用聘用制。在工作室创建之初, 总裁铃木敏夫就为吉卜力作出了准确的定位:“纯粹建立一个为高畑勋、宫崎骏两人专用的创作平台。”, “原则上当高畑勋与宫崎骏引退时便是吉卜力结束的时候”。[2]天才大师宫崎骏作为管理决策者和动画制片人, 身兼数职, 为了达到自身的艺术追求, 要求其他人绝对的服从, 事必躬亲。这种独裁式的管理方法保证了作品质量的同时有着巨大的漏洞, 员工年龄两级分化严重, 除却宫崎骏的吉卜力作品票房走低, 口碑不保, 这样尴尬的境遇使得宫崎骏在2013年第7次宣布退休后, 于2015年再次复出, 他本人宣称是无法割舍对动画的热爱, 但是没有了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确实是处于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
三、动画作品制作
1、取材本土文化的原创剧本
吉卜力动画多为原创, 即使是改编剧本也大量融合日本的本土文化, 多发人深省, 极具教育意义。以巅峰之作《千与千寻》为例, 日本的名字叫做《千与千寻的神隐》又名《神隐少女》, “神隐”一词在日语中指失踪的孩子, 因为他们是被神仙藏起来了, 东哈中喻指少女千寻误入了神秘之城;灵异世界中的“油屋”原型是日本的浴室, 象征着“净化”。
2、深切的责任感与高度的人文情怀
反战、和平、环保是吉卜力作品永恒的主题。1997年上映的《幽灵公主》是宫崎骏制作的一部描写人与自然关系的电影, 人类为了发展技术力量不断破坏自然, 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为之付出代价的。将对现实的思考与魔幻的故事情节相融合从孩子的视角呈现出对世界的关怀与启示正是吉卜力动画所呈现出的特点。
3、手绘式动画
在互联网时代, 宫崎骏拒绝用电脑绘制漫画, 一直坚持用普通铅笔作画。宫崎骏表示:“的确, 一切都可以靠科技来轻松完成, 可我就是个不喜欢搭顺风船的人。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很简单的地方也要取巧, 画面的明暗, 还是由人来控制的好。”宫崎骏向后辈们发出了“最好不要碰电脑”的忠告:“看起来电脑技术使人自由, 其实很容易使独具匠心的制作变成流水式的生产。然后便不由自主地向迪士尼的风格投降了, 这就是大家想要的结果吗?基本的绘画技术是动画制作者永远不能抛弃的。”[3]
四、动画电影推广模式
1、上映前后宣传攻势
由于动画电影的特殊性, 配音极为重要。依托于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 “声优 (配音演员) ”是日本独有的重要行业, 著名声优的受追捧程度不亚于著名影星。而吉卜力动画中, 反而较少的用到专业声优, 因为宫崎骏认为专业声优由于过多的关注配音技巧而忽视了动画人物本身的情感。因而采用了很多非专业的演员为其配音, 其中不乏大势演员:木村拓哉, 神木隆之介等均为日本炙手可热的明星, 这些知名演员在大型影展, 点映会上不遗余力的为其站台起到极大的宣传造势作用。
2、衍生品开发
日本的动画产业发展至今, 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生产链, 从前期的动画制作到后期的衍生品开发, 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
衍生品包括音像制品、服饰、模型、还有手机形象, 广告形象等。建于2001年的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还设有吉卜力主题电影放映室、动画制作展示室、主题乐园等。作为日本动画产业的缩影, 吉卜力的动画产业开发是非常成功。动画作为一项创意产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利益, 成熟的产业链开发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也是中国电影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动画电影制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动画大师极具思想的创意、制作团队的巧妙制作制作、营销机构积极而有效的宣传推广、产业链支撑下的衍生品开发制作等四个主要方面, 缺一不可。中国的动画电影还处于起步阶段, 想要在动画电影领域一展拳脚, 需要整个电影领域的资源支持, 敏锐地市场意识和协调配合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是新时期中国动画电影的新出路。
注释
1[1]李红平.专访宫崎骏:电视是一个怪物.南方周末[J], 2009, 02, 26
2[2]李伟, 阿润.吉卜力的动画哲学 (上) , 三联生活周刊[J], 2014, 08, 05
听听宫崎骏本人创作时的肺腑之言。
Nausicaa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风之谷》(1984年)
Based on Miyazaki's own complex manga (which he didn't finish until 1994!), Nausicaa is a remarkable work, set in a post-apocalyptic1) world swathed2) in poisonous gas, the quarrelling remnants3) of humanity sharing the earth with giant insectoids4). It's eerily5) beautiful, with a powerful, young female lead character—now a Miyazaki mainstay6)—and is not the last of his films to resound with a clear environmental message (the mercury-pollution of Minamata Bay7) was his main inspiration).
《风之谷》改编自宫崎骏创作的一部情节复杂的同名漫画(该漫画直到1994年才完结),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影片将背景设在一个被灾难洗劫后的世界,那里毒气弥漫,残存的人类争吵不休,与巨型虫类共享着地球。影片透着一种怪异的美感,其主角是一位能力非凡的少女(如今这已成为宫崎骏电影的一个主要特色)。宫崎骏的多部动画电影都体现了鲜明的环保主题,《风之谷》便是其中一部(发生在水俣湾的汞污染事件是宫崎骏创作《风之谷》的主要灵感来源)。
·Miyazaki on Miyazaki 宫崎骏创作感言
"Why did the lead character have to be female? Well, it doesn't look truthful if the guy has power like that! Women are able to straddle8) both the real world and the other world—like mediums9). In the oldest form of the Cinderella story, she was able to travel freely to the other world through the hearth10): that's what empowered her. It isn't the swordplay11) that Nausicaa is good at; it's that she understands both the human world and the insect world. No animals feel danger in approaching her; she's able to totally erase her sense of existence. Males, they are aggressive, only in the human sphere—very shallow! (Laughs) So it had to be a female character."
“为什么这部动画的主角必须是女性呢?嗯,如果男人拥有那样的能力,影片看起来就不真实了!女人就像灵媒一样,能够跨越两个世界——现实世界和其他世界。在最老版本的灰姑娘的故事中,灰姑娘可以通过壁炉炉床自由穿行到另一个世界,正是这点赋予了她力量。娜乌西卡(编注:《风之谷》的女主角)所擅长的并不是她的剑术,而是她既了解人类世界又通晓昆虫世界的能力。任何动物在接近她时都不会感到危险,因为她能够完全抹除自己的存在感。相比之下,男性仅仅在人类世界中表现得积极进取——太浅薄了!(笑了笑)所以,《风之谷》的主角必须是女性。”
My Neighbour Totoro《龙猫》(1988年)
Considered Miyazaki's masterpiece, and certainly his best-loved work, its big-grinned forest-spirit star forms the basis of a huge merchandising12) empire in Japan. An intimate family tale set during one summer in 1950s rural Japan, it boasts13) astonishing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delicate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young sisters, Mei and Satsuki, who have moved with their father to a new house while their mother is away in hospital (Miyazaki's own mother suffered from spinal tuberculosis14)). Few films better capture15) the joyful power of unfettered16) childhood imagination.
nlc202309040009
《龙猫》被看作是宫崎骏的杰作,当然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作品。影片的主角——那位咧嘴大笑的森林精灵——为日本庞大的文化衍生品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影片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围绕日本乡下一个相亲相爱的家庭展开。令影片引以为傲的是,影片对细节的关注令人惊异,对年幼的两姐妹小梅和小月的性格刻画得细致入微。小梅和小月在妈妈生病住院期间与爸爸一起搬进了一所新房子(宫崎骏的妈妈曾身患脊柱结核)。《龙猫》成功展现了童年时代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所带来的快乐力量,在这一点上,几乎没有其他电影能够与之相媲美。
·Miyazaki on Miyazaki 宫崎骏创作感言
"I can't make films that are, you know—slay the villain, everybody's happy. I can't make those kinds of films. I think that when children become three or four years old, they just need to see Totoro. It's a very innocent film. I wanted to make a film in which there's a monster that's living next door but you can't see it. Like when you walk into a forest, you sense something. You don't know what it is, but there's a certain presence. That's happened to me many times, you know? I recently spent two months in a big old house, alone, on top of a cliff by the sea, and I would be in one room but it felt like there were other people living in the other rooms. When I would go out for a walk, I thought they would be lonely, so I turned on my radio to entertain them while I'm out!"
“我无法创作那种电影,你知道的,那种除掉恶棍、皆大欢喜的故事。我不会创作那种类型的电影。在我看来,孩子们到了三四岁时就需要去看《龙猫》。这部电影充满了童真。我曾经想要创作这样一部电影:你家隔壁住着一只怪兽,可你却看不到它。就像当你走进一片森林,你觉察到有什么东西,你不知道那是什么,但一定有什么东西存在。你知道吗?这种事情我经历过很多次。最近,我独自在一座古老的大宅中住了两个月,那座古宅坐落于海边一处悬崖的顶端。我待在其中一个房间里,但却感觉别的房间里还住着其他人。当我要出去散步时,我觉得他们会感到孤单,于是就打开了收音机,让他们在我外出时也感到开心。”
Princess Mononoke《幽灵公主》(1997年)
Princess Mononoke was Ghibli's17) most expensive movie, and went on to become Japan's biggest-ever grossing18) picture. Following a young warrior mortally cursed by a diseased boar19)-demon, it takes us deep into Japan's primeval forest, as its gods of nature resist humanity's industrial progress. Arguably20) unsuitable for Ghibli's younger audience, it features brutal combat scenes and monstrous mutations21), entwining22) the theme of aborted23) innocence with its overt24) environmental concerns.
《幽灵公主》是吉卜力动画工作室耗资最多的一部电影,继而成为日本历史上获利最丰的一部影片。影片从一位年轻的勇士受到一个患病的野猪神的诅咒而性命难保开始,接着将我们带到日本的原始森林深处,因为那里的自然之神抗拒人类的工业进步。由于这部影片包含残酷的打斗场面和恐怖的突变过程,并将失落的纯真这一主题与对环境问题的公开关注紧密结合,因此,影片可能并不适合吉卜力较为年幼的观众。
·Miyazaki on Miyazaki 宫崎骏创作感言
"It was a huge risk, totally different from when I was making Kiki25). I'd had that experience with Porco Rosso26), the war happened (in the former Yugoslavia), and I learned that mankind doesn't learn. After that, we couldn't go back and make some film like Kiki's Delivery Service. It felt like children were being born to this world without being blessed. How could we pretend to them that we're happy?"
nlc202309040009
“创作这部动画有很大的风险,这跟我创作《魔女急宅便》时的情形截然不同。这样的经历我在创作《红猪》时就有过。(发生在前南斯拉夫的)那场战争让我明白,人类没有吸取教训。从那以后,我们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制作《魔女急宅便》那样的动画电影了。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感觉好像孩子们在降生时没有得到祝福一样。我们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假装我们活得很开心呢?”
Spirited Away 《千与千寻》(2001年)
Sixteen year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Ghibli, Miyazaki finally found success in the West. Heaped27) with critical praise, and also an Oscar, his colourful tale of a sulky28) girl named Chihiro trapped in a world of spirits, demons and gods after her parents are turned into pigs proved pleasantly flummoxing29) to its Western audience. It takes a sudden twist of direction midway through, shifting focus from Chihiro to hungry ghost No-Face, then sending the girl on a mission to save boy Aku rather than freeing her parents.
在吉卜力动画工作室成立16年之后,宫崎骏终于在西方获得了成功。他这部生动有趣的电影不仅广受赞誉,还赢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影片中,一个闷闷不乐的女孩千寻的父母被变成了猪猡,随后,千寻被困在了一个充斥着幽灵、恶魔和鬼神的世界。这样的情节虽然令西方观众大惑不解,但却博得了他们的喜爱。影片故事进行到一半时突然发生了转折,将焦点从千寻转到了饿鬼无脸人身上;接下来,影片又给千寻安排了一个重要任务——不是去解救她的父母,而是去拯救男孩小白(编注:小白是一条小白龙,可以变成人形)。
·Miyazaki on Miyazaki 宫崎骏创作感言
"There were these girls I'd known since they'd been babies. They were daughters of my friend. And they grew to be 10 and 12 and I said, 'I can distance myself from them now, they're going to blossom into women and I don't have to play uncle anymore.' And I was wondering how they would live from now on, and I thought of Spirited Away as a gift to those girls."
“有一些女孩是我看着长大的。她们是我朋友的女儿。当她们长大,成为10岁、12岁的姑娘时,我说:‘现在我可以跟她们保持距离了,她们将要成长为女人,而我也不需要再扮演叔叔的角色了。’我不知道她们从现在起会如何生活下去,于是就想到把《千与千寻》这部动画作为礼物送给她们。”
Ponyo《悬崖上的金鱼姬》(2010年)
Ponyo was close to My Neighbour Totoro, aiming at his youngest audience since 1988. But with its luxuriant hand-drawn style it has warmth and palpability30) that makes it feel unique among modern animated features. It also takes Miyazaki to new territory: where he usually takes to the skies, here he dives deep into the ocean, which rebellious young goldfish-girl Ponyo seeks to escape for the joys of terrestrial31) life with resourceful32) five-year-old boy Sosuke.
《悬崖上的金鱼姬》跟《龙猫》很像,自1988年以来,宫崎骏通过该动画影片再次将目标锁定于最年轻的观众群体。不过,绚丽的手绘风格让这部影片充满温暖且易于感知,使其在诸多现代动画长片中显得独一无二。《悬崖上的金鱼姬》还把宫崎骏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他通常喜欢描绘天空,而这一次他潜入了深海。深海中一个叛逆的金鱼小女孩波妞试图逃脱海洋,和五岁的机智男孩宗介一起享受陆地生活的乐趣。
·Miyazaki on Miyazaki 宫崎骏创作感言
"I thought maybe we'd travelled too far away from children, that we should go back to the five-year-olds. But I can't go back and make the same innocent Totoro kind of film. So I put in more complex things."
“我觉得我们可能离孩子太远了,应该回归到五岁孩童的生活。然而,我无法再倒退回去,去创作像《龙猫》那样纯真无邪的电影。所以,我在《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加入了一些更为复杂的东西。”
nlc202309040009
1.apocalyptic [??p?k??l?pt?k] adj. 预示大动乱的;预示世界末日恐怖景象的
2.swathe [swe??] vt. 包裹,包围
3.remnant [?remn?nt] n. [常作~s]残存部分;残余分子
4.insectoid [??nsekt??d] n. 虫类,指任何带有虫子或蜘蛛外形特征的生物。
5.eerily [???r?li] adv. 怪异地
6.mainstay [?me?nste?] n. 主要依靠,支柱
7.the mercury-pollution of Minamata Bay: 日本水俣湾汞污染事件。1932~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镇的一家化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汞,导致海水中的鱼虾中毒,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经确定,到2001年3月,有2265人因此受到伤害,其中1784人死亡。此次事件是世界上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
8.straddle: 请参见P7注释29
9.medium [?mi?di?m] n. 灵媒,巫师
10.hearth [hɑ?θ] n. 壁炉炉床
11.swordplay [?s??dple?] n. 剑术
12.merchandising [?m??t??nda?z??] n. (由电影、人物或事件衍生的)产品,商品
13.boast [b??st] vt. 以拥有……而自豪
14.spinal tuberculosis: 脊柱结核
15.capture [?k?pt??(r)] vt. (图片、著作、电影等)准确地表达出(某种情感或气氛)
16.unfettered [?n?fet?d] adj. 无拘无束的
17.Ghibli: 请参见P8注释4
18.gross [ɡr??s] v. 总共赚得(收入或毛利)
19.boar [b??(r)] n. 野猪
20.arguably [?ɑ?ɡju?bli] adv. 可论证地;可能,大概
21.mutation [mju??te??n] n. 【生】突变;突变体
22.entwine [?n?twa?n] vt. 使紧密结合
23.aborted [??b??t?d] adj. (计划等)中途失败的,夭折的
24.overt [???v??t] adj. 公开的,明显的
25.Kiki: 全称Kiki's Delivery Service,指《魔女急宅便》,为1989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由宫崎骏导演,改编自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角野荣子1985年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13岁的小魔女琪琪面对困难如何去克服的故事。
26.Porco Rosso:《红猪》,是以宫崎骏在一本模型杂志上连载的漫画为基础改编的动画电影,于1992年上映,讲述了一位专门打击空贼集团、面孔为猪的飞行好手波鲁克的故事。
27.heap [hi?p] vt. 大量地(或慷慨地)给予
28.sulky [?s?lki] adj. 生气的,愠怒的,绷着脸的
29.flummox [?fl?m?ks] vt. <口>使困惑,使慌乱
30.palpability [?p?lp??b?l?ti] n. 可感知性;可感知物
31.terrestrial [t??restri?l] adj. 陆地的
32.resourceful [r??s??sfl] adj. 机敏的
2.当我们制作《风之谷》时,我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我经常思考为什么恐龙会绝种,我认为工业化会杀死我们所有人。
3.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们一定会先大笑,然后放声痛哭,最后挂着泪,微笑着睡去。
4.真要说到观众为什么喜欢,我想这可能和人的成长都有关系,我们总是一边在抛弃某些东西而成熟起来,这些东西却往往有着很宝贵的回忆。
5.成长是一笔交易,我们都是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洁白交换长大的勇气。
6.可怕的是活在“现在”太久了,人会变得麻木,有时忘记了来时的道路。也不是说这样就不好,可能是没有太多人会适应想象里的生活吧。
7.有时我沉默,不是不快乐,只是想把心净空。有时候你需要退开一点,清醒一下,然后提醒自己,我是谁,要去哪里。
8.确实有这样一种内在的规律,那就是故事本身的需要――这是这一点引导我寻找到结局。
9.火在一天之内把森林烧成灰烬,水和风却需要一百年以上的时间来造林。
10.虽然也曾情绪低落,但我现在很好。我不想再逃避了,我想要变的坚强。
11.当我决定成为一个动画师时,我决心绝对不抄袭任何人。
12.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13.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14.如果人们看完我们的电影之后能够为他们活着而感到快乐,那就是对我们的奖赏。
15.信仰到底是什么呢,就是纵身一跃,就是我们跟神之间一个永远的约定,是舍弃旧的去开始新的生活;信仰就是从今以后,再也不要放开你的手。
16.不管你拥有多么惊人的武器,不管你拥有多少可怜的机器人,只要离开土地就没办法生存。
17.我已经学会了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太高期望的话可能会出卖自己。 他们不是因为我们的要求而感到压力,而是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
18.人总在记忆中沉沦,为路过我们生命的那些人哭着,笑着。
19.想找一个完全”善”的人是不可能的。善与恶总是在每个人的内心里斗争着,我想没有一个人是完完全全是”善”的。事实上,只有当内心斗争打败了“恶”,这个人才是善的。而即使是好人,说不定也会突然改变方向。
20.我说过我们很激进。但我们也会这样想,没有趣味也没关系,反正我们创作影片是为了描述人性,影片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总是想,如果人们不来看我们的片子,那是他们的损失。
21.即使是在混乱的时代,也有很好的东西,也有激励我们的东西。
22.如谷之歌,与风共舞,与种子过冬,与鸟共鸣,无论拥有多么可怕的武器,无论拥有多么可怕的机械兵,人一旦离开泥土就活不下去。
23.每个人都有他与生俱来的特质,最后一定能苦尽甘来。
24.带上信仰,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国吧!哪怕倾尽一生。
【摘要】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少年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以宫崎骏的作品最为深刻,他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论证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最开始的《风之谷》到后期的《千与千寻》,都反映了宫崎骏的自然观,宫崎骏不同时期的作品,所反映的自然观的侧重点都不同,宫崎骏自然观的形成与世界大背景和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意义也是非常深刻的。【关键词】人类 自然 和谐 共存 救赎
日本动画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中国并迅速风靡,可以说伴随着80年代出生的一代一起成长,这期间日本动画对中国青年的心智和意识形态发展成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宫崎骏的动画。
一、宫崎骏个人及动画风格简介
宫崎骏(宫崎 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片导演,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宫崎骏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界的一个传奇,可以说没有他的话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的逊色。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宫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阴影的同时,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又为后代动画家做出了榜样。绚丽流畅的画面,天马行空的想像,奇思妙想的情节,心动神驰的配乐,狭长萧瑟的神秘甬道,摇曳闪亮的风灯,中西合璧的魔法世界,造型奇特富有个性的神佛灵长。这就是宫崎俊梦幻般的童话世界。如果说时下的动漫多以娱乐性为主的话,宫崎骏的动画片却难得的保持着它的深度。或许跟宫崎骏的个人经历有关,他的作品多以思考人类生存环境,人类与自然母体的关系,精神层面成长历练的过程等为主题,充满了人文关怀,带有明确的救治动机,在观影的过程中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清洁和抚慰。
二、宫崎骏动画主题倾向——人与自然的关系
宫崎骏的电影不只是给小孩看的卡通,生活背景影响了宫崎骏动画的主题,他作品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类:一个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个则是关于童年和成长的,在这两个主题里他分别在寻找人类与外物、与自身和内心的和谐。在宫崎骏的早期作品中,主题一般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突出的是关于人类的自身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的思考。
(一)人对自然的向往——《风之谷》
《风之谷》反映了当代人类社会的问题,可以说本来就是一部以宣传环保主题的作品,作品以女主人公为缩影,慢慢地将自然与人的斗争浮现出来,而最终人与自然达到和谐时,影片的效果就发挥到极致了,在《风之谷》中,娜乌西卡用虫笛召唤王虫,称它们为“乖孩子”。她掌握了御风术,屡次化解了人与虫族的冲突,先是解救了师父犹巴,其次是贝吉特少年阿斯贝鲁,最后是多鲁美吉亚女皇库夏娜。这些人都非十恶不赦,在许多方卖弄十分优秀:犹巴擅长剑术、知识渊博,很有正义感。而阿斯贝鲁作战勇敢,是一名优秀的战士,颇得娜乌西卡好感,在共同的冒险生活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女皇库夏娜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有进取心的领袖,宫崎骏对她也不是一味的贬斥。对于虫类,宫崎骏无疑是在肯定它们神圣的生存权利,几千年来,虫儿为了有个栖息之所,在保护森林,而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砍伐森林,这不可避免的和虫族发生了冲突。但人类在砍伐森林的同时,也就在破坏生态平衡,从而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和污染。最终会危及自己的生存。从这个意义而言,人类在开发大自然的同时就在酝酿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那么,能不能在人类的诗意生存和大自然和谐共处方面找到一个可行的中间道路呢?娜乌西卡苦苦思索,不知如何是好。在《风之谷》的高潮部分,娜乌西卡忍受着身体的创伤,把幼虫送到愤怒的王虫面前,避免了谷民和库夏娜军队的灭顶之灾。人类惊骇于虫类可怕地愤怒,侥幸逃脱了大自然的惩罚之后,是否应该重新定位和自然界的关系呢?
可能有人会说风之谷有点太个人主义了,缺乏一些纯粹的自然的色彩,其实不然,宫崎骏的功力就在此了,他不仅塑造了一个英雄人物,也把他那种自然观深深融通到整部作品中,具体可以来看看影片中的细节:令人毛骨悚然的腐海之下却是另一番天地,纯洁的沙粒,净化的水滴,还有那些静静耸立的树木,可以说是人类世界的天堂,在这一场景的刻画上,宫崎骏用以上种种意象打造了一个纯粹的自然世界,他让我们想象的是那种在没有人类的干预之下所存在的那种纯粹的自然景观,透过娜乌西卡的眼睛让我们知道了真正自然的美好与伟大,而这些思想就会无声无息地嵌入孩子们的心里,无疑它的教育意义是非常伟大的。再来看看,与这一相似的情节还有娜乌西卡那间独特的房间,充满自然气息的小空间,与之外充满毒气的世界完全对立,宫崎骏正是通过这一个个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深刻对比来表现他对那种真正自然的向往与崇敬的,而当最后,娜乌西卡阻止了王虫的进攻,与其说是宫崎骏想要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不如说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目的的完美实现,宫崎骏始终认为,如果人类可以齐心协力,像娜乌西卡那样,人性就可以得到解放,而自然也会宽恕人类的从前的错误行径,最终到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那乌西卡眼里,人和虫是平等的,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发挥着自己特有的作用。王虫其实不像人们所说的是妖精的化身,而是森林的守护者,所以,面对人见人怕的庞然大物,娜乌西卡并没有表现出恐惧,也没有退缩,二是与其沟通,进行了平等的交流,人和虫应该相互认同,共存共荣----这才是娜乌西卡最真实的想法,然而在战争中,人们却不这样认为,库夏娜因为断臂之痛,对虫族恨之入骨,她一心想统一世界,从虫族手中夺回“本属于人类的大地”。基于人类无休止的扩张欲和报复欲,这似乎也合乎人类的逻辑。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呢?为数不多的“绿洲”又变成了废墟,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的人类还没有完成新的建设,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战争。库夏娜为了打击敌人,战胜虫族,居然还唤醒了曾经放在“七日之火”中将人类文明毁于一旦的怪物。若不是怪物尚未完全成熟,娜乌西卡即使以自己的身躯挡住王虫,恐怕风之谷将被夷为平地,人类又将面临第二次灭顶之灾。“从虫族手中夺回大地”,这是库夏娜和贝特人的梦想。于是他们唤醒了“七日之火”的怪物,贝吉特人将小王虫残忍的挂在空中,引王虫群进攻风之谷。但是,这种“借刀杀人”的做法不能说明他们的高明,而恰恰说明了他们的无能和卑劣,人类之所以要“从王虫手中夺回大地”,无非是认为自己是高等生物,处处“高人一等”,应该统治世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他们依靠的恰恰不是自己的力量。
和人类相比,被人类所第十的虫族就显得单纯多了,守护森林是它们的使命,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以“温和的蓝色”友好面对世人。但是,当蓝变成了红,当宽容转变为愤怒,当人类侵犯了巨虫的生命时,战争开始了。为了打击森林的入侵者,为了替死去的同伴报仇,他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它们的进攻完全是由于人类的侵犯。人类万万也想不到自己认为不祥、千方百计要烧毁的菌类植物森林竟是为了净化大地而生,它们吸入被污染的有毒物,孕育之后释放来的却是纯净的沙粒。当森林一片一片被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也不断地缩小---看看人类的作为,不禁让人发出疑问:人类真的“高人一等”吗?人类真的有理由统治世界吗?人类真的能够“排除异己”吗?消灭了“腐海”,人类真能够无忧无虑了吗?显然,这些并不能让人信服,娜乌西卡的发现就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没有“腐海”,没有了森林,没有了虫类,人类也不会走的太远。人与自然,每次谈到宫崎骏的电影,都会涉及到这一主题,在风之谷中,这个主题尤为明显,在蓝色救世主故事的背后 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 ——人和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
(二)人与自然的疏离——《幽灵公主》
在动画影片《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个主题被发挥到了极致。这部影片设置的是原始的自然、开化的人类和对自然仍保持崇敬的人类这三方。原始森林中自幼被白狼领养的少女桑,和执掌生死的生命之神——麒麟神,代表了自然界;铁镇上为了炼铁砍伐森林的以幻姬为首的人们以及朝廷要取麒麟神头颅的人们,代表了与自然对峙的人类一方;而夹在他们中间的,是传说中神秘消失的,对自然保持着最后的神性崇拜的虾夷族部落未来的酋长阿席达卡。自然是我们人类生命的本源,少女桑自幼被白狼神养大,已经完全不认同自己的人类身份,而是与森林一方共同抗击着侵略森林的人类。铁镇上是被人类社会排挤的却在辛勤劳动自力更生的人们,他们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成为砍伐森林的侩子手。阿席达卡来自保留着原始的绳文文化的虾夷族部落,他是人类却又敬畏自然和神灵,因此他便担负起调和两方矛盾的作用。然而宫崎骏却设定了幻姬将麒麟神的头颅射落,人类的这一弑神举动象征了人与自然的彻底决裂。宫崎骏在《幽灵公主》中重新将目光集中在人与自然这个社会焦点上,通过再现人类放弃对自然的敬畏,开始向自然大量掠夺生存资源的历史性时刻,去展开他对人类与自然共存的命题的思考。
在《幽灵公主》中,宫崎骏的心理矛盾,主要体现在虾夷族未来酋长阿西达卡这一救世英雄的塑造上,阿西达卡作为人类和森林动物战争的受害者,右手被诅咒。在麒麟兽森林的探险活动中,清醒的认识到双方争斗的实质是一场生存之争,铁镇上的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砍伐森林和开矿,而这对森林造成了破坏,从而威胁到动物的生存。人类和动物双方都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类砍伐森林的活动最终是自掘坟墓的行为。在影片中,尽管人类的活动是必须的,但是却受到谴责和批判。而森林动物作为受害者,让俺们的报复行动尽管以悲剧收场,但是他们是被迫的,也受到同情。阿西达卡为了保护本族少女免受魔神之害,刺杀猪神,留下了诅咒疤痕,因此对人和森林诸神的战争有着清醒的认识。《幽灵公主》是宫崎骏在对自然和人的关系苦苦思索后的作品,是自己也没有答案的宫崎骏,面对这个时代所能看到的唯一希望。宫崎骏没有指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他清醒的认识到人类和自然难以和谐共处。
《风之谷》和《幽灵公主》可以说是两部具有醒世警钟意味的作品,反映了宫崎骏对人类成长的生态思考,他认为高度发达的都市生活抑制了人类的善良本性,造成了人与自然的疏离,在他看来:“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只能是滋养人类的森林而不会是九十年代的现代都会。”所以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中有了反现代文明的特征,开始更多的关注儿童的成长,宫崎骏认为儿童是最纯洁的人类,儿童应该顺应人类美好的本性自然地成长,他说:“动画片的题材都是关系到人类的命运问题,比如儿童失去生活兴趣的问题,儿童在我们的消费社会中迷失自我的问题。”(加注释)这些创作思想在《龙猫》和《千与千寻》中得到了完美呈现。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龙猫》
“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它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1】这是《龙猫》里爸爸说的话,是宫崎骏幼年时在家乡听到的传说,我想这也是宫崎骏本人的心迹表白吧,年少的他也曾经认真地在小径上等待,在草丛间寻找吧。长大后,他投身于动画制作,心中始终念念不忘乡下渡过的那段美好的时光,始终念念不忘这个为小孩子们编织的精巧的梦。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下“龙猫”问世了。在宫崎骏的一系列电影里,“纯真”是其每一部影片的底色,影片中那些可爱主人公的纯真与善良,美美让观众感动不已。《龙猫》是我最为喜欢的一部宫崎骏的作品,《龙猫》的关键词是童年,五月和MAY姊妹俩随着爸爸搬至乡下的新家。房子虽然有点老旧,然而秀丽的田园风光、屋旁的巨大樟树使得他们十分喜爱这个环境。不过这间屋子却有些古怪的地方:他们在屋内发现橡树子、看到许多像故事书里的黑小鬼、以及晚上的怪风。邻家男孩勘太吓唬他们,说他们家是鬼屋;后来经勘太的奶奶解说,才知道那些黑小鬼是煤虫,常在没人居住的老房子里,弄得到处都是煤烟、灰尘。这种种有趣的事令他们对于新生活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他们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妈妈,妈妈的精神很好,医生说不久后就可以出院了。星期一爸爸在书房工作,五月则要上学。MAY独自在院子里玩儿,意外看到神奇的精灵,MAY觉得很好奇,对它们穷追不舍,跟到了树林里,却一不小心跌落树洞中,竟发现一只更大的正在睡觉。由于它发出 “to~~to~~ro~~” 的声音,MAY就把它叫做 “totoro”(龙猫)。后来MAY玩得疲倦,不禁趴在龙猫身上睡着了。醒来时龙猫已经不见了,树洞也消失了。
隔天五月去上学前,托勘太的奶奶照顾MAY,但是后来MAY还是忍不住到学校去了。放学时,老天下起大雨来,她们躲在土地公庙躲雨。勘太看到便二话不说借伞给她们,回家则骗妈妈说忘了带伞。后来她们到勘太家还伞,并至公车站去接没有带伞的爸爸,大龙猫在此时突然现身了。五月将伞借给浑身湿淋淋的龙猫,龙猫听到雨水滴在伞上的声音,便很高兴地玩了起来。不久公车来了,来的竟是一辆龙猫公车,龙猫上车前给他们一包橡树子作为谢礼。终于爸爸回来了,他们很兴奋地与爸爸讲述今天遇见龙猫的事。她们回去后将橡树子种在院子里,MAY每天都在期待它们发芽。一晚,五月獯见龙猫们在橡树园旁打转,她们便跑出去看,只见龙猫手里拿着雨伞,以魔法让橡树子迅速发芽、生长,后来竟长成一棵大树。龙猫用它那圆圆的肚子带着五月、MAY和小龙猫,乘着陀螺在田野间飞翔,并到树梢上吹笛。可是白天她们起来后,大树却不见了,一切仿佛又回复原来的样子。然而跑到院子中一看,橡树子真的发芽了,她们才知道这不是在做梦。时间过得真快,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五月姊妹满心期待妈妈的归来,MAY还想送勘太奶奶的玉米给妈妈,希望妈妈早日康复;然而此时一封医院的电报竟送达五月手中!原来是妈妈身体不太舒服,回家时间必须延后,这使得姊妹俩顿时无精打采。MAY见了姊姊伤心的模样,决定一个人独自至医院将玉米送给妈妈......MAY失踪了,村人到处都找不着,五月找到脚都肿了。勘太告诉五月在神池找到一只鞋子,后来证实只是虚惊一场,可是天就要黑了,到底MAY到哪儿去了? 五月见众人无能为力,突发奇想求助于龙猫,结果真的遇上了!龙猫听了五月的请求,呼叫龙猫公车将她载至小MAY处;五月却意外发现众人竟然看不到龙猫公车呢!龙猫公车迅速奔驰过田野、穿越树林、爬上高压电线,抵达了MAY所在处。两姊妹兴奋地拥抱在一起,龙猫公车看她们的神情,便载她们至医院看妈妈。原来妈妈只是小感冒,让她们白担心了;于是她们就悄悄地将玉米留在窗台上,欢欢喜喜地回家了!
《龙猫》是宫崎骏的在吉卜力的第三部电影,相对于宫崎骏《幽灵公主》沉重的环境主题,以及《千与千寻》关于自立的现实主题,平静而温和的《龙猫》并不是十分惹人注意,然而,我却十分喜欢这部充满自然和谐,宛如田园诗画的作品,全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扑朔迷离的故事,只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庄稼和树木,还有可爱的龙猫和无数的小精灵,你可以听到夏日知了的叫声,你甚至可以闻到清新的空气,你可以感受到一种久违了的沉静的心情,就像我们心底纯真的梦,亦真亦幻,无限美好。宫崎骏在本片中向我们传达了三个信息—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儿童所拥有的神圣的灵性以及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内心世界。先进日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更加短缺而又更加快速地被消耗。土地只有16%可耕,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转向在自然中寻求解脱,寻求一种真正的平静与快乐,用自然的力量对抗刻板、呆滞、压抑的现代化城市生活,重获身心的健康与慰藉。儿童眼中美丽的世界,成人心中渴望的家园------一个没有污染与破坏的大自然!宫崎骏说:“日本这国家恩泽于四季多变,充满了丰富美丽的自然景色。而《龙猫》就是选取了充满了大自然气色的乡间作背景。”
“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 的人、鸟、兽、昆虫,夏天的闷热、大雨、突然挂起的劲风、恐怖的黑夜„„ 这些东西全都显出日本的美态。我觉得
【2】保护这些可以让生物蓬勃地生长的自然环境很重要。” 宫崎骏热爱描写自然,他的很多作品都以自然为大环境,或《幽灵公主》中的自然对人类野蛮破坏的报复,或《龙猫》中的自然与人类和睦共存的纯美,无一不潜在地暗示,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的和谐要靠人类的共同努力,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完成人类对自然的救赎。
(四)人与自然的共生——《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一部带有幻想色彩的作品,故事背景是现代,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个虚弱、从未遭受过危险,对外界毫不关心,、态度冷漠的小姑娘。在搬家过程中他们一家误入了一个神灵居住的神秘小镇,千寻的父母因为贪食神灵吃的食物而变成了猪。千寻被少年小白所救,在镇上汤婆婆的澡堂做工,但是她的名字被夺走,只剩下一个“千”字。千寻面临的问题是如果忘记自己本来的名字,就永远无法回到现实的世界:如果不及时救出父母,他们就会被吃掉。面对这些从未遇到过的困难,千寻从内心深处爆发出了“生命的力量”,显示出令人惊叹的勇气和毅力,最终从汤婆婆的魔法下拯救了朋友和父母,离开了小镇。千寻的整个经历可以说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冒险,而是人类本能的一种激发和回归。或许宫崎骏所取的“千寻”的名字本身就是在说明现实世界的异化使得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遭到了扭曲,人类应巡回原初的善良本性,否则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遭难就为期不远了,千寻在《千与千寻》里,战争被隐喻成心灵的磨难,自然被纯真替换,电影里那些远去了的古建筑是宫崎峻在向自我的田园回归中的一丝惆怅,毕竟已经回不去了。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成长。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疲惫的宫崎峻回到了现实世界里,他决定用成长的主题去实现在对世界的怀疑,而与以前仅仅是在怀疑中表达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着的情绪不同,他这次想说的是,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千”,人与自然就纯洁得浑然一体了。
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运用象征的手法,将河流化为具体的形象,汤婆婆的汤屋里来了客人“腐烂神”原来是个须发幡然的的河神。在这里,宫崎骏回避了口号似的呼吁环境保护,而是在富有趣味的故事中告诫人们:人与自然必须共生。对于自然,宫崎骏相信万物有灵。宫崎骏的每部作品中都出现了“参天大树”的形象,那郁郁葱葱的、富含生机的“母树”总是屹立在远处,仿佛支撑起整个人类的生命体系。
三、宫崎骏动画作品主题倾向的原因分析(划分层次论述,注意段落之间的过度与衔接)
宫崎骏大多数动画作品的背景都选择在室町时代,包括《幽灵公主》和《龙猫》等,选择室町时代为背景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室町时代日本的炼铁技术开始发达。制铁业的兴盛首先是建立在原始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上的,反过来优质的钢铁生产有促进了铁质工具的创造。包括大型铁锯在内的铁质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不仅加剧了对森林的破坏力度,工具的改良同时也促进了建筑业,木工业的飞跃性的变革,这样,以制铁业的发展为契机,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宫崎骏创作时期,在全世界范围内,第三次工业革命呼之欲出,而日本搭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末班车,机器时代随之而来。虽然二战结束只有十多年,但重工业为先的振兴计划更加剧了这种机器万能的倾向。轰隆的机器轰鸣震落了如雨的樱花,简单的生产线打破了一向细腻的日本风情。而与这种冰冷的机器文明相对,便是温情的手工制作了。手工制品其中所蕴含的古典而精致的韵味正视宫崎骏的最爱,也是传承至今的古代文明的共通的特点。影片中看似简陋的乡下生活并没有因为失去这些工具而有如何不变,相反人们丰衣足食,其乐融融,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否定了机器文明对原始文明的蔑视,反击了“原始就是落后”的固有观念 从宫崎骏的个人角度看,宫崎骏是简单的,抛开了世事尘烟,把自己融化在儿时的心情里。他承受着的孤独,混杂着孩子气的懵懂和成人式的清醒,如同观者在为他漫天飞舞的奇思妙想而唏嘘不已的开怀里,隐匿了由未可名状的失落迁出的一段模糊的悲哀,宫崎骏用自己的一生求索生命的真谛,他的动画便是宫崎骏其人的“存在方式”。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品读到关于“人生”的探索解析,亦能领悟到作品背后潜藏着的深深的对人与自然的担忧。
宫崎骏的创作主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与当代社会紧密相连的。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充分发挥动画电影形式的特性创造出神奇而丰富的想象空间的同时,赋予作品极其深沉厚重的思想主题,从而不仅使他的作品获得了以往实拍电影无法比拟的观赏性,并且展示了他契合时代脉搏的对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宫崎骏学生时代专攻政治经济学并参加了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斗争,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战后东西方冷战格局引发的核武器竞赛更加深他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关切和忧虑。为了躲避战火,宫崎骏一家人从东京搬到了乡下,在乡下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日子,乡下风景的秀美,热情的民风更加深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所以人类文明的毁灭、再生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共存等二十世纪人类社会背负的各种沉重课题,都交织在他的创作力,给他的电影注入了区别于其他浅薄的娱乐性动画片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思考。如1984年的《风之谷》以假想中人类走向衰微的未来时代为背景,以主角娜乌西卡在战争中的各种探索为线索,内容涉及人与自然、理想社会、生命价值和意义等多方面的问题,体现了宫崎骏对人类命运的严肃思考。但是随着八十年代末东欧剧变和前苏联的解题,东西冷战格局走向崩溃,核战争导致人类灭绝的危机表面上得到缓解,以左翼式的社会理想保持社会批判态度的宫崎骏的政治意识受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否定。与此同时,日本战后的泡沫经济彻底瓦解,日本社会陷入了经济不振和方向迷失的泥潭。这时,宫崎骏式的以宏大叙事表现人类社会生死存亡的电影主题逐步发生变化。
在宫崎骏的电影中,相比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凡是人类科技存在的地方,都是灰色调,充满着污染和衰败。在风之谷中,军队所到之处,城毁人亡,白骨累累,一片衰亡景象。由于人类污染空气,在风之谷这样清幽的地方都不得不遭受有毒孢子的侵入,以至于人们出行之时,不得不带着防毒面具。幽灵公主中,开篇就是浓绿的森林被砍伐掉,幻姬的铁镇,浓烟滚滚。在宫崎骏看来,自然的力量比起科技的力量要大的很多,人如果试图挑战这种力量,无疑是自取灭亡。正如风之谷中老婆婆所说:王虫之怒,便是天地之怒。宫崎骏告诉人类,在机械和钢铁的世纪里,面对的其实是未卜的将来。
“环保主义”似乎已经成为宫崎骏作品的主导思想的代名词;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主题也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宫崎骏所昭示的真的只有这些吗?从人类的角度去看,去关怀自然?自然真的需要人类的“关怀”吗?所谓的“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只不过是为了人类生活的更加舒适而已。厌倦工业大生产文明之后,人类想起了“回归自然,回馈自然”。人类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守护者,其实恰恰相反、所谓的“环保工程”只不过是人类对自己过去的赎罪而已。但是,我们真正的自然已经不会回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大规模的污染,填海造陆„„这些有形无形之火已经使得我们的地球母亲伤痕累累,环境的恶劣,已经使得大量的生物灭亡。并不只有人类是地球母亲的孩子,其他的生物也是一样,大家是平等的谁都没有统治和杀戮其他生命的权利。“同胞兄弟”自相残杀,母亲能不“心痛”吗?现在看来,人类的力量是很强大的,达到可以“为所欲为”,但是,人类还没有满足,也不知道何时才能满足,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将永无休止的扩张欲---谁也不能保证,宫崎骏在风之谷中的描述不会变为现实。当巨虫充斥了大地,瘴气开始弥漫时,人类还能做些什么呢?没有娜乌西卡对人类的拯救,也没有“黄金草原,青衣圣者”预言的实现,信奉“火”的人类将在劫难逃„„
四、宫崎骏动画作品主题倾向的意义
宫崎骏是日本三代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也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在他一系列的重要作品中,深入讨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夸张的造型和奇异的构思表现了当代社会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忧患,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大获成功。
宫崎骏的辉煌成就与他的生态观和人文困惑之间形成的艺术张力密不可分。他的生态电影的魅力突出的表现在四个方面:表现神奇的大自然、规诫野心勃勃的人类、思考自然与人类不可调和的矛盾斗争关系、通过清醒的就是英雄的悲剧形象表达他的人文困惑。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开采大自然的资源为己所用,这无疑会危及各种动植物的生存,在他的作品中,动物激烈的反对人类征服和开发自然资源,视人类为势不两立的仇人,人和动物结怨很深,双方常常处于一种你死我活的争斗之中,似乎永远不能和解。在《风之谷》中,王虫遇见人类,眼睛就会由蓝变红,发起攻击。《幽灵公主》中,大猩猩迁怒于人类将自己植的树拔掉,想吃人以获得人类的智慧,猪族和狼族更是仇恨人类的屠神行为,于人类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千与千寻中,作为鸟类的汤婆婆会将人类变成猪,成为蔬菜神仙们的佳肴,人类在这个神仙生活的世界中若被发现,就会失去人形。
人类之所以和动物的关系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其根本原因是人类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深深地伤害了大自然,对动物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系列争夺生存的空间的冲突和战斗。在宫崎骏看来,由于生存空间有限,这种争斗不可避免。在娜乌西卡的梦中,父亲要她交出幼虫,并说“人和虫是不能共存的”。库夏娜也认为从虫族手里夺回人类的领地是不用犹豫的,因此她让怪物复活,力图以之压抑列强,对抗虫类。甚至人类愚蠢的认为,在与动物的斗争中,人类是一定可以胜利的。
宫崎骏不是一个完全否定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对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求得生存持肯定态度,但是他强调的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是顺应自然。因此对初民与自然的关系颇多赞赏,而对现代工业文明则持批判态度,热别是人类利用科技制造武器争夺杀伐。但是要解决人类和自然的冲突是不可能的,这是宫崎骏作品中的清醒的救世英雄困惑迷茫的症结所在。
平等是娜乌西卡对待自然万物的基本态度,也是宫崎骏想对大家说的。“大家都要活下去,每个人都要好好的活着!”-------这是宫崎骏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不论世界的结局如何,只要生命能在这世界中努力活着,必然能展现生命无限的力量,所以一定要“活下去”但是未来到底会如何,确实只是一个渺茫的未知。杀戮和索取不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目标,人与其他生物是共存共荣的,如果人类抛弃了它们,自己最终也将被自然所抛弃,走向灭亡。“大家都要活下去,每个人都要好好地活着!”----真正说出这句话的应该是地球母亲,要“好好活下去”的不仅是人类,还有她所有的孩子„„
关键词:动画电影;宫崎骏;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3--02
近年来,生态问题愈来愈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许多影视作品都会涉及到生态意识这一主题,而宫崎骏似乎将生态意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贯穿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尊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等浓厚的生态意识。例如,在《天空之城》中,借助飞行石来表现文明和自然的关系;在《幽灵公主》中对人与自然共存的思考。
1、生态意识
动画电影在如今绚丽多彩的影片之中日益崛起,因其高超的绘画技巧以及越来越深刻的思想意识收到更多高年龄观众的喜爱,而日本动画更是走在世界的前沿。生态意识的引入使得动画的深度更加提高,虚拟魔幻的场景也使得说教不再枯燥无味,能够发人深省,引发深刻的思考。生态就是只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群体和周围环境及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而生态意识就是反思过去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目标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多次的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创造了许多社会财富,同时人类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同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会造成自然失衡,人们的栖息之地渐渐消失。日本曾经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而如今成为一个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包括宫崎骏在内的日本人对于绿色家园遭到破坏都十分痛心,宫崎骏用他所擅长的漫画来表达了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解读
宫崎骏的成功,不仅仅是他创作出了成人能够接受的有思想的动画影片,更在于他通过动画手段和技巧将各种天马行空的意向中贯穿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社会生态意识,深入地挖掘了人与自然的共存问题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在宫崎骏的影片中,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常见的感情倾向,只有人类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使得人类获得精神力量,来抗拒人类社会的冷漠。下面列举了对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解读:生态提供人类的生活家园,人类家园充满危机,人类希望在危机中成长以及精神生态意识。
2.1生态提供人类的生活家园
宫崎骏的动画中常出现森林、花草等自然意向,比迪士尼动画更加偏爱自然,各种各样的绿色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一一展现,美丽的花草树木、充满生机的池塘、茂盛的森林、生机盎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尽管龙猫相较于其他可爱的森林精灵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但是它仍然能够和小精灵们和谐相处,龙猫会安然地睡在树上,其他精灵不会惧怕龙猫,各种生物在森林中享受着安静美好的生活。
自然环境不仅提供给人们安全的生活环境,自然之神还会保护着善良的人们,就像《幽灵世界》中描绘的那样,阿西卡是人类中善良的力量,他努力协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因此受伤,而麒麟是大自然的化身,他会为阿西卡疗伤,使阿西卡重新富有生命力。人类应该感恩大自然为我们提供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尊重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像宫崎骏曾经说过:澄澈的小溪,美丽的森林„„这些能够让生物蓬勃生长的环境十分重要。宫崎骏的动画也在传播着这一思想,例如《风之谷》的宣传语:“热爱一草一木,与虫类交谈。”人类应该以平等之心去对待大自然,不要因为人类的贪欲,肆无忌惮地索取使得我们站在自然的对立面。
2.2人类家园充满危机
《幽灵公主》中麒麟死后,森林失去了保护神的庇佑,满眼的绿色生机景象瞬间被黑压压的浓浆取代,森林消失,顿时生机不在。这种鲜明的对比、镜头的转换告诉我们失去绿色保护的世界难以接受,甚至让我们窒息。当麒麟神复活后,观众的心情才随着森林的恢复而慢慢轻松。这同样告诉我们,可贵的大自然不是坚不可摧的,假若我们不加以保护,肆无忌惮的破坏会使得人类家园充满危机。《风之谷》中严重的污染使得水源、植物等都散发着毒气,世界也因此变成了“腐海”,倘若想要培育出无毒的植物,必须使用从地下500米取出的干净的水和土壤。提示人类若是不节制的破坏自然,长此以往,人类精心发展的产业文明会毁于一旦。人类会在腐海、沙漠的吞噬下死去,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生存在风之谷,一个在海风阻挡下的环境。《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藤本是一个拥有魔法的奇怪男子,他看透了人类的本质,厌恶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于是他利用海洋资源在海底建立一个新世界,但是这个新世界排斥任何与人类相关的信息。类似于人类中某些具有超能力的人提前预知到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他们会抛弃人类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新世界,杜绝“人气”的进入。所以由于金鱼公主沾染了人类的鲜血,当她回到水中世界时,藤本想尽办法让她变回原型。
宫崎骏电影中的新世界不是一个原始社会,而是充满先进科技的世界,只不过这些先进机器不仅不需要人类的操控,还排斥、控制着人类。如《千与千寻》中的神秘小镇,每个人尽管外表普通,但是都是具有超能力的人,如同机器一般工作,如澡堂的锅炉房老爷爷随意伸缩的手臂。小镇秩序井然,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要放弃原先的姓名被重新命名,这意味着放弃人类社会。同时,小镇中带有人类贪欲的人都会被惩罚,无面人因贪欲失去了面孔,千寻的父母因贪欲变成了猪。先进科技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事物,许多行为包括污染环境等都是以追求先进科技为借口,而宫崎骏的动画中描绘的人类向往的充满先进科技的世界厌恶人类,在这些新世界中,机器掌控人类,人类成为了科技的奴隶。新世界没有处在人类社会的正面,而是在人类社会的对立面,否定了对自然的破坏,暗含着危机。同时,人类一味追寻先进科技,建立的新世界就是科技极端化发展的结果,人类在新世界并没有享用高科技,而是被高科技淹没,这样就否定了一味科技化。人类社会千疮百孔,科技世界又不是避难场所,我们不应逃避,应该勇敢面对危机。2.3人类的希望在危机中生长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也不能给人与自然的争斗安排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通过影片,我们应该懂得,这个社会除了有杀戮,还存在人与人的精彩相识,解放的喜悦,重要的是还有自然对人类敞开心扉,人类理解美好的自然的过程。我们不能完美解决问题,使生态恢复到破坏之前的模样,但是我们应该学会在危机中成长。宫崎骏眼中希望存在于还未成人化的孩子身上,她们天真无邪,没有成人社会的恶习,特别是善良的小姑娘,如《千与千寻》中的千寻,《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等,她们在人类与反人类的超能力之间周旋,这些小女孩代表人类的希望,面对父辈造成的灾难,在处理危机时,她们没有按照父辈的成长模式成长,也就没有按照原来成人世界的规则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自身天生的善良来对待世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风之谷》中的娜乌西卡承担着保护风之谷的责任,她充满亲和力,用善良和爱心解决了风之谷和王虫之间的多次矛盾。面对邪恶的狐鼠,娜乌西卡也不会恶意对待他,会细心安慰他,甚至让狐鼠咬她的手指。
2.4精神生态意识
宫崎骏反对一切战争和破坏生态的行为,他的动画电影中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提倡田园式的生活方式,梦幻理想美好的国度。但是,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日益增长,但是缺失了精神层面的提升,导致人类精神世界一片狼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精神匮乏,人们沉浸在科技世界中,自我迷惘,渐渐失去了对心灵的聆听和对鲜活的真实世界的追求,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渐渐缺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科学技术是一种对大自然进行破坏的技术,人类若是为了一己私欲将科技无限放大,造成的后果是十分惊人的。为战争制造的诸如坦克等大型战争武器将会对人类生态平衡以及人类将来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而此时,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就开始偏向于负面。这些大自然的异化是在提醒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科技是微不足道的存在。动画影片中的苏菲在迷茫、无所适从的状态中被诅咒变成了老太婆,但她在努力解开咒语的过程中,找回了自信的精神生态意识。在宫崎骏眼中,自然生态的失衡以及精神状态的贫瘠都是由人类的一己之欲造成的,同时也是科技迅猛发展的结果。因此,人类应该从极端自我的精神意识形态中走出来,担任起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3、总结
宫崎骏 (Hayao Miyazaki) 他们家原本住在东京都文京区, 1941年1月S日生于东京, 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二。他是日本一位当代电影的制作人, 创办了宫崎骏动画工作室—吉卜力动画工作室, 宫崎骏系列动画电影代表作有《风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岁月的童话》《红猪》《听到涛声》《千与千寻》《再见萤火虫》《哈尔的移动城堡》等等。
宫崎骏的动画设计风格富于理想主义精神, 允满深刻的寓意与哲理, 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作为日本动画界的三大灵魂人物之一, 宫崎骏将动画从艺术欣赏提升到了人文感官的高度, 这也是宫崎骏动画能突破年龄和国界的重要原因。他在貌似浅显的动画故事中提倡的是人性的真、善、美, 讨论的是环保、科技发展、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等具有现实意义以及成长等容易引起共鸣的课题。作为渐渐遗忘了童真和童趣的成年人, 你可以轻视动画, 却不可以无视宫崎骏动画场景中深刻的主题、宏大的叙事、渴望回归自然的淡淡哀愁, 还有那不事张扬却震撼每个人灵魂的唯美意境。
动画场景设计在动画设计中是整个故事的环境的叙述, 它不仅要为动画角色的表演创造时间、空间、人物环境等各方面的铺垫, 还会对动画角色的动作发生起到承前启后、渲染氛围的作用, 对整个动画的场景空间, 故事发生背景以及动画角色的心理描写, 丰富角色性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画场景中通过环境的绘制还会丰富整个动画的艺术感, 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是动画设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宫崎骏动画中的场景设计特点研究
1. 宫崎骏动画场景中空间设计研究
宫崎骏动画中的空间设计主要体现在“静、透、梦幻”等方面。
(1) 静
宫崎骏动画场景空间设计在宏观上凸现出来的特点是“静”。整个环境在建筑设计上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 基本上以小型住宅群描绘为主, 将大幅的画面空间赋予给天空, 所有的建筑都被天空点缀, 使整个的场景非常的空旷, 宁静。整个场景告别了喧嚣的现代城市, 朴实自然, 画面干净简洁, 使观众有轻松的观感、身临其境、感受自然的无穷魅力。
(2) 透
宫崎骏动画中的场景设计有别于其它一些电影动画, 场景中的空间虚实区分很明显, 没有含糊。前景是场景环境的细节描绘, 通过树木、岩石、墙壁等材料的肌理的细节刻画, 将整个环境的特点描绘得很真实, 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就能让观众体会角色在所处环境下的心情。中景是整个画面的中心, 一般宫崎骏动画场景中的中景只会有一个视觉中心, 中景只是表现角色表演的主要环境, 通过在其描绘刻画上与近景有很大的区别, 少了近景的细腻, 但是更加凸显出了整个场景的景深感。远景通过大面积色彩的铺绘, 弱化了远景环境, 是整个场景更加凸显。
(3) 梦幻
宫崎骏动画场景中空间设计还有一个特点是梦幻。通过场景中光的运用, 使整个场景更加灵动, 增加了场景的艺术性, 在视觉上给观众神秘、梦幻的感受。
2. 宫崎骏动画场景中色彩运用的研究
(1) 宫崎骏动画场景中色彩鲜艳明快, 给观众恬静的心灵感受
在宫崎骏的每个动画作品中, 都会使用鲜明的色彩进行环境的渲染, 以绿色、黄色的自然风光为主, 附加各种其他的辅色系, 使整个场景跃然纸上, 让人过目不忘。在其色彩的搭配上, 充分运用了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 通过明度的变化, 创造出整个场景的景深和立体感、各个角色之间的性格, 故事背景也能交代得清晰, 让观众能身临其境, 感受角色在场景中所处的复杂心情和环境所烘托出来的氛围, 使整个画面感更加绚丽, 主次分明, 使观众能静下心来欣赏场景的秀美。
(2) 宫崎骏动画场景的主色调具有民族性
“色彩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标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于东方文化体系。而代表两国的民族性色彩却不相同。“日本民族喜好青色。这是他们热爱生命和植物世界的情感体现。日本的很多陶器、工艺品、绘画等都以青色、绿色和蓝色加以表现的。”宫崎骏受此色彩观念的影响, 常常将青色运用于他的动画之中。成就了其动画色彩的民族性。他在动画中用青色、绿色和蓝色描绘了许多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事物。例如《幽灵公主》中出现的大片葱郁的森林, 是其对这三种颜色采用明度、纯度的变化呈现了清新的画面。
(3) 宫崎骏动画的场景色彩具有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人们有一种记忆、思维惯性, 对以往旧的事物和经验有一种稳定的印象”, “都能辩认出物体的真实特性”, 事物的色彩也不例外。我们看到天空, 都能认为天空是蓝的。太阳是黄的。这种现象就是色彩的稳定性。宫崎骏的动画大都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展开故事。他在动画中较频繁地选取了白色、蓝色、绿色为其动画中的白云、蓝天、森林等场景上色。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纯净、淡雅的画面。
3. 宫崎骏动画场景中艺术美学的研究
宫崎骏动画场景经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千变万化的色彩搭配成一幅幅细致的场景, 让人望而难忘。诸如《天空之城》中高架铁轨上的旧式火车, 黑漆漆的矿洞, 飞空艇, 象泥塑的机器人。在充满童话色彩和亲情温馨的《龙猫》这部影片中, 大量田园风光的绘制, 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 丰富的绿色让我们不仅看到了协调的美感, 更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细节, 包括远处的树林和掩藏于树种的农舍, 都依稀可见。这些画面中的色彩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人们一幅美丽的场景。同时, 在这些视觉美态中, 也提醒了人们保护这些可以让生物蓬勃地生长的自然环境的重要。
总之, 在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场景中, 色彩、景深、人文情怀、艺术美感, 每一个层面单独提炼出来, 都能为我们的动画创作找到研究探索的内容与依据, 而我国现当代动画场景的创作, 单纯追求明亮鲜艳的视觉效果, 忽视了对精神层面的表达, 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当代动画师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易欣欣.《影视动画作品剖析》[M].第一版.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版
[2]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第一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3]黄木树.《现代动画艺术》[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9年版
宫崎骏的作品按题材来看,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奇异的幻想加上魔幻的包装,直接展示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代表作如《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二是通过普通小女孩的生活片段刻画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与怀念,代表作如《龙猫》、《魔女宅急便》等。但无论是哪种内容或主题,他的作品都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共同点,那就是对生态的关注与探解。
在《天空之城》里,宫崎骏依托飞行石来思考文明和自然的关系。飞行石原本蕴藏在自然之中,一旦开采出来,飞行力便会消失。而将其制成人工结晶体并赖以浮游空中,需要高度的科技力量,只有雷帕特人曾经实现了这一梦想。他们的成功,使他们在雷帕特岛上建立起了高度文明,那些至今仍未凋敝的繁华景象,以及即使被遗弃也尽责守卫岛屿的机器人,无一不是建立在大自然宽厚赐予的基础之上的。大自然是无私的,而人类意图谋求自身发展而对自然采取的无度所求,却恰恰正是人类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在影片中,雷帕特城出现时已是一座空无一人的废城,人们只能通过巨大的飞行石、不计其数的机器人、堆积如山的财宝来遥想当年的繁华盛景。宫崎骏显然无意于着重向观众介绍雷帕特文明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他仅仅是以这种曾经极度繁盛的文明的最终毁灭来强烈地震撼和冲击每位观众的心灵,从而对现代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提出质问:人类文明究竟应向何处发展?
影片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建造起天空之城这个美好家园的雷帕特人为什么要弃城而去回到地面上过那种最原始的辛勤劳作的生活?毕竟这座城市并没有任何外力侵略或者自然灾害的侵袭,更不存在自身能源的枯竭这样的问题。这样探究下来,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聪明的雷帕特人察觉到了表面的繁盛下所潜伏着的危机,他们通过不断地自省,领悟到了自己的文明只有在代表着自然的大树的庇护下才能生存发展,正是大自然给了雷帕特文明生命力。于是,他们毅然放弃了那些现代人类梦寐以求的东西,褪去了雷帕特文明浮华的外衣,让它如初生的婴儿一样,以最本真的状态重新投入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这是宫崎骏生态意识的最好诠释。
此后,随着日本战后的泡沫经济彻底瓦解,整个社会陷入了经济不振和方向迷失的泥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宫崎骏调整了《风之谷》、《天空之城》等用宏大叙事表现人类社会生死存亡的电影主题,于1988年推出讲述温馨家庭生活、表达姐妹感情并且具有能将所有观众带回童年的艺术感染力的《龙猫》。其中对乡村美好风景的描绘和大自然憨态可掬的精灵龙猫着力刻画,引发人们对美好家园的热爱与眷恋,而龙猫只能被孩子发现和相信这一设置,也暗示了成年人对于自然的敌意与戒心。
1989年推出的展现一名小魔女自立和成长历程的《魔女宅急便》,虽然只表现了个人的成长,没有刻意上升到一个“关于工业社会人类情感的寓言”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对生态的镶嵌与点缀,比如隐居在森林中的写生少女,过着完全脱离现代化如原始人一般的生活却从中享受到乐趣。
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在美国的要求下,已在战后和平宪法中放弃了战争权利的日本,以支付部分军费开支和保障驻日美军基地后方支援的形式卷入了这场战争。于是,于1992年7月完成的、带有明显的自我指涉色彩的《红猪》将故事的背景设置于20世纪20年代的意大利,用浅显直白的方式表达对战争的个性化思辨和批判,控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灾难,以及对自然生态无可挽回的伤害。
与表面上充满调侃、戏谑意味的《红猪》相比,于1997年推出的《幽灵公主》被认为是宫崎骏集大成的作品,它以“流血”的方式全面而具体地展示了战争、病患和伤痛的主题。《幽灵公主》可以说是90年代宫崎骏创作的动画电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创下了90年代日本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在影片中,宫崎骏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文主题发挥至极致,通过再现人类放弃从大自然掠夺资源和继续屠杀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来展开他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共存命运的思考。
在影片中,阿席达卡曾问犬神:“难道人类和山林就没有不争之道吗?”听到这句话,观众无不为之一震——在共存中求得和谐与协调发展,在今天恐怕也是世界的一大主题吧。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在影片的结尾处,死寂的群山在钢琴的伴奏声中开始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但一切都改变了,大家都失去了自己追求的或是守护一生的东西,他们都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桑说:“这已经不再是麒麟神的山林了。”来表达她对旧世界毁灭的惋惜,而宫崎骏却借助阿席达卡对桑的话表明了他的世界观:“无论怎样,让我们共生。”这体现出他向往人类和自然成为一体的一种境界——人类只有理解自然,尊重自然界中一切生灵的生命,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母性胸怀。可以看出,宫崎骏并不是单纯的以环保为主题,而是以一种博大的人道胸怀呼唤着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理解。最后女总督说:“我错了……大家重新开始,建设美好的家园。”——这句难得的“我错了”给了我们一线希望——也许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能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改善,即使它是建立在毁灭旧世界的基础之上的。
《风之谷》作为一部在吉卜力工作室成立以前的作品,如果单纯按照发行年代来排的话,应该位于《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之前。但《风之谷》动画电影的原著——长篇漫画《风之谷》从1982年开始在德间书店的《Animage》杂志上连载,一直到1994年才完结。因此创作过程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漫画版《风之谷》不但包含着史诗般宏大的篇章,跨越生命和生死的追寻之旅,也最好地揭示了宫崎骏自身思想的发展轨迹,其间娜乌西卡所经历的重重困难和内心的种种挣扎,都可以看作是宫崎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环境保护”到“人类对自然尊重”的不断深入思考的结晶自身的矛盾和困惑。
70年代,宫崎峻接触了中尾佐助的“照叶林文化论”,该理论指明的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照叶林文化”曾经是日本最主要的文化形态。这一学说给宫崎峻提供了一个超越国家、民族的历史坐标,“林作为自然的表象,成为宫崎动画中最核心的自然代表意象”[1]。在《风之谷》中,宫崎骏展示的是曾经辉煌无比的现代工业文明,终于在“七日之火”的浩劫中彻底毁灭。而所谓的“七日之火”正是人类凭借现代化的高科技条件制造出来的,是人类用来进行侵略和征服的工具,可最终被摧毁的却是人类自身——腐海占据了这个世界,人类必须带着防毒面具才能生存。风之谷中的全部动力都来自于对自然风的使用,由于海风的吹拂,有毒的孢子无法进入谷中,人们得以在这里安居乐业——人类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过着幸福简单的生活,重新回到了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境地。
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驾着飞翔器不知疲倦地在风之谷和森林上空翱翔,目的是要寻找到让人类存活下去的途径,寻找那曾经失去的世界。既然人类迟早都会为自己对自然所犯的过错付出代价,因此,要想尽可能的减少代价,人类应该在反思与自然的关系中重新去认识自然、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培根说过“人要支配自然,就须服从自然。”人类的灾难主要是由人类自己的活动造成的,面对灾难。唯有仁爱与理解,对地球其他生物的尊重才能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娜乌西卡对王虫的友好态度,就昭示了人类尊重自然的美好结局。
当娜乌西卡发现,被人类认为是污染来源的“腐海”却是自然的守护者,真正的污染源头却是人类自己!这样的局面给了自以为是的人类一声当头棒喝,甚至让人不由得感到一丝绝望——人类和自然一定要站在对立的两端吗?“腐海”默默地承受着来自人类的伤害,而把最纯洁、最干净的世界沉淀在底层,这种自然的沉默和博大点出了对生命的净化和在净化后的重生的主题,同时也使作品中的绝望和悲哀被刻意淡化,使命感和责任心促使宫崎骏不愿意在作品中过多地去展露自己的悲观和绝望,所以在影片《风之谷》的最后,王虫的体液把娜乌西卡身上穿的、被鲜血浸染的红衣染成蓝色,它们的触须发出的光芒使娜乌西卡在一片“金色草原上”重新复活——这宗教式的结尾,是宫崎骏用他的再生寄希望于人类文明的再生,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在宫崎骏的影片中,都有一个明显的情感倾向——人与自然的融合。他表现出的是人类只有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才能获得精神生长的力量,来抗拒当代社会给人类带来的精神阻隔、感情的冷漠和沟通的艰难,比如,他在《风之谷》中通过娜乌西卡明显表达出只有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才能使生命获得有意义的存在。
动画电影是当今绚丽而庞杂的众多类型电影中日益崛起和壮大以至无法忽视的“后起之秀”,动画受到越来越多高年龄层观众的欢迎,不是单纯因为表面绘画技巧的提高,而是因为其内容的深刻。在这一点上,日本动画可以说是走在世界的前端——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深藏着这部动画的主题,在影片结束后还能发人深省。而生态意识的引入,更是将动画电影的深度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通过虚拟的场景、画面和人物来探讨对人类与自然命运的思考,将原本略显枯燥与说教的生态内涵植入天马行空的动画场景中,给动画电影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注释
【宫崎骏动画赏析】推荐阅读:
宫崎骏名言语录06-11
宫崎骏励志动漫电影04-02
宫崎骏龙猫电影观后感09-23
宫崎骏名人名言句子(30句)01-13
宫崎骏百变狸猫观后感12-06
宫崎骏《千与千寻》观后感1000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