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总结(精选7篇)
一、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菜市场设置与管理使用的术语和遵循的原则,规定了菜市场选址。场内环境、建筑装修、设施设备、场内布局、商品卫生质量、现场食品加工、品牌食品经营、市场管理、诚信经营等应达到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社区菜市场的新建、改造与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1.菜市场
是由市场举办者提供固定商位(包括摊位、店铺、营业房等)和相应设施,提供物业服务,实施经营管理,有多个经营者进场独立从事蔬菜、蛋品、家禽、肉制品、水产品、豆制品、调味品、熟食卤品、腌腊制品、水果、粮油制品等各类农副产品的经营场所,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配备服务设施。
2.不可食用肉
是指“三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有病变的淋巴结)、伤肉、霉变肉、病死肉等有毒有害肉。
3.无害化处理
是指将病死动物及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畜禽体或起病变组织器官等经过处理达到对人畜无害要求。
4.水产品“二去”服务
是指零售点为消费者对冰鲜和活鲜水产品进行去内脏,去鳞服务。
5.农产品废弃物
是指蔬菜的枯败叶、水产品的头、内脏等不可食用部分和有毒、有害及变质水产品。
三、场地环境
1.选址要求
菜市场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商业网点规划的要求,并取得相应的规划审批手续。
菜市场设置应符合交通、环保、消防等有关规定,与城市改造、居住区和社区商业建设相配套,并选择在交通便利处。以菜市场外墙为界,直线距离1公里以内,无有毒有害等污染源,无生产或贮存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的场所。
2.建筑
新建菜市场应选择单体建筑或非单体建筑中相对独立的场地。
新建菜市场土建结构应采用符合国家建筑、安全、消防等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或新型材料结构。新建菜市场单体建筑的层高不小于6米;非单体建筑的层高不小于10米。场内主通道宽度不小于3米,购物通道不小于2.5米,污物等其他通道宽度不小于2米。出口不少于2个,主要出入口门的宽度不小于4米。
菜市场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室内宽敞明亮,自然采光好。楼层式市场应设有运输货物的专用电梯;市场应设公厕,建设标准一般为二级标准,不得设在熟食经营区域附近。
3.面积
菜市场的面积根据规划区域内居住人口、服务半径、消费需求等因素确定。
改造菜市场的面积一般不应小于400㎡,新建菜市场建筑面积一般不应小于600㎡。
城市建成区及县城的新建菜市场,应配套设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场地和内部仓库。停车场占商业用房面积的20%以上,中心城市市场的停车场面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4.装修及场内布局
菜市场地面应铺设防滑地砖,并符合吸水、防滑、易清扫的要求,向通道两边倾斜;内墙(含立柱四周)应贴墙面砖,高度不低于1.8米;房顶可采用防霉涂料,或吊顶应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装修材料;室内空中除必须悬挂的证照、灯具线路外,无明管道、拦板以及其他线路等。市场内经营者字号标牌应统一规范。按照商品种类划行归市设置交易区。同类商品区域要相对集中;分区要标志清晰。市场内根据需要设置农民自产自销交易区。
活禽经营区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经营区隔开,相隔间距不得小于5米。
经营早点区或快餐配套服务应相对集中设置在专门区域,以1-2家为宜,周围不得有污水或其他污染源,20米范围内不得经营、贮运鲜活家禽。
熟食卤品、豆制品、酱菜等直接入口食品的柜台距离活禽专柜、厕所、垃圾房的间隔应大于20米。
新建菜市场应考虑设置独立的净菜处理室,配备给排水设施、清洗水池、操作台及垃圾收集设施,在蔬菜上市前进行无泥沙、无腐叶、无根须、无过量水份处理。
四、设施设备
(一)给排水设施
1.供水设施
场内经营用水应保证足够的水量、水压,卫生应符合国家GB5749的要求,设施配置符合国家节约用水的规定。提倡在保证满足用水卫生标准的条件下使用循环用水。
水产区供水到商位,肉类区供水到经营区,熟食经营区专间供水到加工间。同时,市场内设置供水点供消费者使用。
场内要配置高压水冲洗装置,便于冲洗地面墙体和设备设施。
2.排水设施
场内上下水道应确保畅通,采用沉井式暗渠(安管)排水系统,并设防鼠隔离网。主通道与购物通道交叉处应设窨井,窨井间距不宜大于10米,柜台内侧设地漏。有地下车库的市场按照建筑要求另行设计。
购物通道下水道必须设计为暗道,防止异味上传,不可以设明沟。
柜台外地面排水槽宽度0.08米-0.l米,弧度深度0.03米-0.05米,用不锈钢材料或耐腐蚀、易清洗消毒的材料制作并设地漏。柜台内排水槽保持排水通畅,地面保持干燥,不堆积垃圾。污水排放系统应当按环保要求设置过滤处理设施,符合GB8978的规定。城市菜市场污水隔渣过滤处理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农村菜市场污水排放应增设必要的污水处理设施。水产、冰鲜禽类经营区的污水排放应增设初级隔渣过滤设施。
(二)供电设施
应配备符合用电负荷、安全的供电设施。电线铺设以暗线为主,并配备漏电防护装置。各经营区域应配备带接地线的符合低压电器使用的电源插座,水产区域使用防水插座。
市场内环境照明供电设施配置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柜台(操作台)上方灯照度应达到100 lx,肉类分割剔骨操作台灯光照度不小于200 1x。场内通道应配备照明灯,各出入口应设置应急灯。
(三)通风设施
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下的新建菜市场应安装不低于3000W功率的低噪音排风机,2000平方米以上的每增加100平方米相应增加300W排风机设备,排风机口布局的应按国家或地方环保要求设置。
场内窗户的设施应保证空气能够顺畅对流。
活禽销售点应设置排风设施。
需要实施温控的食品专间须配置相应的通风及温控设施。
(四)垃圾处理设施
菜市场应配置统一的废弃物容器、垃圾桶(箱),并设置集中、规范的垃圾房。垃圾房应密闭,有上下水设施,不污染周边环境,每个经营户应设置加盖的垃圾桶(箱)。
(五)消防安全设施
建筑消防设施应符合GBJ16-1987和GB50222-1995的要求:菜市场应按照GB/T17110规定标准配置灭火器材。
卤味、熟食交易区面积在35平方米以上的,可以设置前店后厂。其他交易区内不得设置生活用电和液化气设施。
(六)营业设施
l.柜台设施
摊位柜台应按不同品类经营需要统一制作,柜面及边缘挡水凸边使用面砖或不锈钢材料制作。柜台面积按长1.5m-2m、宽0.75m-0.9m设置,柜台高度宜以0.7m-0.8m。柜台立面应贴墙面砖,柜台靠通道外侧边沿应设挡水凸边,高度不低于5cm。柜台内应留有同一位置摆放电子秤,电子秤设置位置应便于消费者查看。
冷冻、冰鲜水产品.鲜肉柜台应采用不锈钢台面,活水鱼摊位外设隔水墙,隔水墙应高于鱼池(盆)上沿20cm。
蔬菜柜台宜采用阶梯摆放式设计。柜台高度宜为0.7m-0.8m,以0.lm-0.15m呈阶梯上升,一般设计为三层:每组柜台宜设商位数4个左右,每组柜台设1个-2个宽度为0.7m出入口。
2.冷藏设施
商品保质保鲜有温度要求的,应采用温控设备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货到即时存入冷藏、冷冻设施,保证商品陈列、销售与加工、运输环节形成的冷链不拖节。
冷冻肉及冷冻水产品应配备低温冷柜,冰鲜水产品应配备冰台。经营冷却肉应配备冷藏柜,温度保持在0℃-7℃。提倡豆制品.半制成品销售配备冷藏设施。
2000㎡以上的菜市场应设置冷藏室,有条件的菜市场宜设置冷藏保鲜设施或25℃以下的商品整理间。
五、商品管理
(一)进货管理
场内商品进货商应向供货商索取产品的来源地证明、质量认证证书或商品检验检测合格证。蔬菜宜从当地“场地挂钩”的批发市场或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
鲜肉类必须从当地定点屠宰厂进货或从“场内挂钩”的批发市场进货,并附有与货物相符的检疫检验合格证明。
未实行定点的鲜牛、羊肉等,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
水产品进货应有产地质量检测机构核发的产品合格证或批发市场提供的产品合格证明。
豆制品和熟食制品必须向有营业资质和卫生许可的生产、经销企业迸货,市场应索要与货同行的送货单等留存市场备案。
其他食品进货应有与货相符的食品卫生合格证明。
(二)入市检测
菜市场应根据需要配置快速检测设各,并对入市蔬菜、水果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脂类农药残留含量进行监测。
市场应每天核对进货商品与商品检疫检验合格单(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质检人员应对各种单证进行真伪及有效期验证,对初次入场的经营者资质证明及其商品质量证书原件应留复印件存档,建立可追溯机制。
(三)劣品清退
场内经营的商品出现有毒、有害、过期、变质等质量卫生问题时,应及时下架封存,并报食品卫生管理部门处理,建立不合格商品退市机制。
(四)禁营项目
菜市场内禁止销售国家规定的野生保护动植物:
禁止生产、加工和经营卫生部《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规定的禁营商品;
严禁销售病死畜禽肉、变质肉、注水肉、未经检疫肉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的肉类及其制成品:
禁止场外加工的肉糜入市销售;
场内不得销售现场制作的炒货食品。
(五)零售加工
散装蔬菜上柜前应做洁净整理,包括去泥、去黄叶、去腐叶、去根,提倡净菜或半净菜上市。需保鲜的蔬菜应使用保鲜膜包装,需捆扎的应使用无毒材料捆孔。
熟食卤品的整理加工,肉类统货的分割剔骨,鲜活、冰鲜水产品的现场去头、去内脏、去鳞等加工服务,应使用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刀具、刮器、绞肉机、容器等并在符合卫生要求的操作台(板)上进行。
菜市场内进行食品现场生产.加工的(包括半成品加工和直接入口食品的加工),必须符合卫生部《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规定。
场外活禽加工应使用安全卫生的工具,加工后的商品需严格清洗。
(六)商品陈列
1.蔬菜类
蔬菜上柜销售前应加工整理,排列整齐,分类陈列。
预包装蔬菜排放应保持新鲜,整齐美观,方便销售。
2.鲜冻肉类
鲜肉经营鼓励设品牌销售区,其经营场地内必须设有温控设施,其区域温度不高于25℃。当天交易剩余的鲜肉.分割肉须进行冷藏保质,保管时间根据季节确定。
肉类商品不得着地存放和接触有毒有害及有异味的物质。
肉类销售中产生的不可食用肉应置于明显标识的容器内,由市场管理部门按有关要求集中处理。
3.水产品类
冰鲜水产品柜台应在多孔不锈钢板上铺设散冰保鲜,并配置保鲜冷柜。
水发水产品和需清水暂养的贝类应放在专门的容器中陈列销售。
4.豆制品类
豆制品须分类陈列,摆放整齐。
豆制品销售前后必须做好设施设备.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未销售完的豆制品应放入冷藏设施中贮藏。
5.熟食卤品
生运熟食品应分开放置,制作原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室内应配备消毒设备,专用放置或展示容器(具)、冷藏与空调等设施,并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要有完善的防蝇、防鼠设施,并做到无鼠、无蝇侵害。
熟食销售人员严禁直接用手接触食品。
6.酱腌菜类
直接入口的酱脑菜应当加盖销售,并配备防蝇.防鼠等设施,做到无鼠、蝇侵害。
严禁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7.清真食品
清真食品专柜的设置与运作必须符合国家和有关民族政策。
经营清真类食品应符合清真食品供应的专摊、专人、专库、专车的要求。
(七)包装
菜市场内禁止销售、使用厚度小子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提倡使用无毒、可降解的环保型包装材料。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明码标价,并在商品价外收取塑料购物袋价款,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严禁使用非食用和非环保型塑料袋。
腌制品应使用食用盛器,严禁使用化学和有毒有害的塑料桶。
熟食卤品采用食品袋密封包装密封型容器包装。
经营的预包装食品,其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
六、卫生管理
1.环境卫生
菜市场的环境卫生应符合GB 14881的要求。
菜市场应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场内无异味。菜市场内应无乱吊挂.乱张贴及垃圾堆积等现象。对不可食用品应有专人负责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废弃物需全部装入垃圾袋不得外露,随时将垃圾袋收集放到垃圾箱或垃圾房集中处理,并定期清洗,确保场内购物环境整洁有序。水产品零售点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产品废弃物应当由菜市场集中收集并及时处理。
场内卫生实行区域包干,明确包干责任人;场外卫生应实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应设有专职卫生监督人员和日常保洁人员。
2.设施卫生要求
鲜肉类、水产品、熟食类加工所有的操作台、切割用具及盛器均应每天进行严格清洗、消毒,并按规定位置加盖存放。
活水鱼蓄养池应用消毒水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其他蓄养用具应定期清洗。
菜市场应设有收集副食品废弃物的垃圾箱(桶)。
3.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菜市场应设有专职食品卫生管理监督人员,并指定一名负责人为食品卫生责任人,建立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每个相关从业人员均应持有有效的健康证。
菜市场熟食销售及食品加工人员的个人卫生与健康状况应符合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有关规定。加工人员上岗时应穿戴白大衣、白帽、白口罩操作,操作前应在消毒水盆中清洗双手:收钱和找钱应使用专用盛盘和夹具,不得直接接触钱币。熟食从业人员上岗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戒指、手链、手镯等饰品。
七、经营管理
(一)制度规范
1.菜市场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菜市场管理人员工作制度、菜市场管理人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度、市场经营者守则、食用农产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出销毁制度、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菜市场经营活动场内公示制度、商品预先赔付制度、市场档案管理制度、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
2.菜市场应建立服务台帐、顾客投诉处理台帐、食品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登记台帐、计量器具台帐、校秤记录台帐、不可食用肉回收台帐等。
(二)质量规范
1.鼓励市场经营者采购经销经过国家认证的有机的、绿色的、无公害的农产品。
2.不得销售掺杂掺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过期失效、变质等不合格商品。
3.菜市场应在场内明显处设置检测室,检测室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应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和检测项目所需的快速定性检测设备。每日必须对上市商品抽样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
4.对场内发生畜禽病死或疑似病死事件的,应按照卫生防疫的有关要求处置。
(三)证照规范
1.场内的经营者必须持有有效营业执照,经营豆制品和副食品等还必须同时领取卫生许可证,不许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2.随商品同行的当日合格证.检疫证、送货证、确定单等商品证(单),应由场内经营者自行保存备查。
(四)价格规范
1.销售各类商品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明码标价,标价内容真实明确、字迹清晰、货签对位、标示醒目。
2.包装内商品标价签应当标明品名、计价单位、产地、零售价等主要内容,对于有规格、等级、质地等要求的,还应标明规格、等级、质地等项目。
3.禁止价格欺诈、哄抬价格和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
(五)计量规范
1.市场内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计量器具,加强管理,定期校验,并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报备案。按期做好每年一次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
2.票据、票证、商品标识、价目表等应当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六)人员培训
1.菜市场管理人员应按照职责分别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或轮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佩戴统一印制的胸标。
2.菜市场应建立经营者食品卫生及业务规范培训机制。
(七)服务规范
1.菜市场应设立市场服务管理办公室、服务台、广播设施、顾客休息等服务设施,并在菜市场显著位置设置投诉箱,公布投诉电话,投诉处理应制度化,菜市场应实行先行赔偿制度。
2.菜市场应设立宣传栏、公示栏、导图栏、供应区域标志。有条件的市场可设立价格行情显示屏。
3.菜市场应建立服务监督机制,定期对消费者进行满意度抽样调查,征询消费者对菜市场的意见和建议,并限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反馈消费者。
(八)信用规范
1.菜市场应建立场内经营者诚信经营档案,公开、公平、公正地管理场内经营者。
2.场内经营者应诚信经营,培育良好的社会信誉,自觉抵制欺诈、违规经营、偷税、漏税、欠税等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政府,企业,绩效管理
政府绩效管理是政府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形式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各地各级政府尝试着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进行绩效改革,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绩效管理形式, 创造出了“厦门思明区模式”、“甘肃第三方评估模式”和“武汉市硚口区模式”等评估模式, 创新出了各具特点的政府绩效管理经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政府与企业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上, 政府可以运用企业的一些管理理念和经验, 但是政府毕竟不是企业, 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管理的方法。认清政府与企业的区别, 有助于我们在实行政府绩效管理改革时, 把重点放在掌握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质上。
政府与企业的根本不同在于组织的性质, 政府作为公共组织, 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为基本职能, 而企业则相反。两者绩效管理的一切分歧也是由此而产生的, 本文从价值取向、目标、指标设置和绩效标准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能更详尽、具体地说明这一问题。
一、价值取向:明确与多变
价值取向是指行为主体在价值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一定倾向性。价值取向是从价值、从定性选择的角度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价值取向不是行为主体一时心血来潮, 一时感情冲动的选择, 也不是一种心理偏好, 而是行为主体自觉地、有目的地为自己行为方向进行的选择和把握, 它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特点。
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 这就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营理念、策略的调整, 实际上都是为了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更好地实现这个价值取向, 而价值取向自身是没有根本改变的。而政府管理则不同, 政府组织具有公共性、公益性, 因此政府不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组织必须把公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另外, 公众利益还是多元的, 公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从其根本性上说是一致的, 但它们的实际表现形式却会有所不同, 这些都决定了政府价值取向的不固定性。
政府价值取向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首要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 管理目标也就不同, 从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一样。比如我国1949年以后建立起了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政府。但是在此后30多年的时间里, 为了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中央政府以“正义”、“公正”、“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行政环境下, “集中”、“统一”成为政府的主要管理目标, 与之相一致, 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就主要是行政性的、指令性的, 自上而下的。当时条块分割, 部门及中央与地方机构设置层层“对口”的管理体制就是这样建立的。80年代实行全面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计划经济体制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 政府的价值取向也一再被调整。上世纪80-90年代“效率”不仅被增加进政府的价值取向, 而且排位还显然在“公平”、“公正”之上,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一项基本的原则。进入21世纪,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成, 执政党明确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后,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被调整为“公平、效率并重”。这样的政府价值取向调整后, 政府的管理目标也从改革之初的“放权”、“搞活”、“效率”, 逐步调整为“务实”、“高效”、“公正”、“廉洁”。但是已有的、层层“对口”的管理体制就成为需要改革的管理体制了, 可见, 政府的价值取向会直接影响政府管理目标。
绩效管理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这个手段和工具的使用是完全服从于政府管理的总目标的, 而政府管理的目标又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政府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这也是政府绩效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的重大区别之一。
二、绩效管理的目标:单一与多元
管理目标是组织为自己确定的、在特定时间范围内, 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要求取得的成效, 从一般意义上说, 管理目标是组织行动的基础和依据, 当然也是组织绩效评价的基本标准。所以, 管理目标对于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的赢利性质, 决定了它们的绩效管理目标总是围绕经济效益设定。现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也会兼顾社会效益的目标, 但总体上还是比较简单的。
政府组织的特性决定了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和多重性。政府是整个社会的管理者, 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政府管理目标的多元性。比如在特定条件下, 政府需要把追求政治效率, 即权力的绝对有效性放在首位;有时又需要同时追求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等多重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 今后政府将会更注重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即各级政府不仅要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还要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制度、创新制度, 为政府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制度安排。各部门、各地区要以创新的精神发展经济, 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不仅数量上要有增加, 更应该有结构的优化。而注重社会效益, 就是政府不仅要能够提供多样的公共产品, 还应该保证社会的和谐有序。
同时, 现代社会又是高度分化的社会, 社会的分化性、层次性决定了社会事务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 也决定了政府管理目标的多重性。政府的工作要符合社会多数人的利益、满足社会多数人的需要, 必须分别确立国家、部门、地方十年、五年、当年的管理目标。同时, 各个政府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 又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多重管理目标。而且政府的这些管理目标中, 非量化目标会占相当的比重。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不会遇到的问题。
三、评估指标:量化与非量化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绩效管理的基本依据。而评估指标的设置是组织发展的“指示器”, 对企业而言, 绩效管理目标多数是可以量化的, 即便是顾客满意度这样的定性指标也可以用量化方式处理。
相对于企业, 政府工作的弹性较大, 而且评价其工作时, 评价主体的主观因素会有导向作用。所以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时, 必须同时考虑多项指标, 而且这些指标可能多数是非量化指标。首先, 行政投入不会是纯物质性的, 计算行政成本时不仅包括人、才、物, 还不可避免地要包括行政人员投入的精力、时间、甚至还有各种人际关系等, 这些是不可能完全量化计算的, 也不是单个指标就可以衡量的。其次, 行政效果也不能简单的量化处理。比如群众的满意度评价, 就不能像企业评价一样, 简单用量化打分表形式解决。再次, 行政机构中特有的“伪适应”状态, 也会增加政府绩效评估的难度。政府机构中特有的“帕金森定律”会给政府的绩效管理增加很大的阻力。机关里是否人浮于事, 评价的标准未必是看官员们上班是不是“一杯茶, 一支烟, 一份报纸看半天。”机关中尽管人人有事, 而且终日忙碌, 也未必都是在做“有用功”。这种行政机构中存在的“伪适应”状态, 合理合法地保护着官僚主义, 也给绩效指标的确定增加困难。
四、绩效标准:确定与非确定
绩效标准是得出评估结论的依据, 在绩效管理中举足轻重。企业生存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赢利性质, 决定了它们绩效管理目标总是围绕经济效益设定, 即便是垄断性企业, 其垄断程度也远低于政府的垄断性行为。所以, 企业总是根据竞争的需要, 从内部或者是外部找到提高管理绩效的参照系, 确定绩效管理的标准数值。而相比于企业, 政府却有以下不同。
1. 政府的垄断性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政府的
生存环境是法律规定的, 所以是绝对安全、稳定的, 而且是缺乏竞争的。政府机关从来是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 而政府机关自身却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 所以也不容易制定出严格、科学的自我约束性的绩效管理政策。由于缺乏竞争, 政府的官员们没有必要关心社会财富的使用效率, 也没有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反, 如果不“制造”出超额的公共服务, 不想办法“制造”出预算赤字, 就不能争取到特权、不能获得要求扩编的理由、不能争取到来年的增加预算款, 还有种类繁多的“精神鼓励”———荣誉。这些“制造”出来的公共服务、“制造”出来的预算赤字, 往往与实际需要混杂在一起, 使绩效管理无从评判。
2. 政府部门的工作弹性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由
于政府部门是唯一的, 工作的弹性非常大, 比如治安、消防、市场稽查等工作, 都不能预先设定刚性指标。我们曾经看到报道, 由于有的地方为治安工作设置了考核标准, 于是就出现了有案不办和花钱雇人坐“班房”的两类怪事。
3. 政府自身的主管地位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由
于政府本身是处在领导和管理的地位, 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肯定是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 对工作的评价监督的标准、方式、程序, 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等, 全部由他们自己制定、执行, 这其中的困难可以想见。
4. 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思想以及现行的管理体制, 也会使确定的绩效标准变得不“确定”。
由于“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在官就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下面的人不如自己的意, 就明里暗里打击报复;在民则“畏官”、“敬官”, 惟恐当官的给“小鞋”穿。在这样的心态下, 谁还敢去监督政府、官员。政府、官员也难以平常心态面对下属或百姓的评价、监督, 原本确定的政府绩效标准也会走样。
绩效管理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形式, 在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试行绩效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 必须对政府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区别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否则就可能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 不能真正实现政府绩效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勤华、赵丽江:武汉市硚口区绩效管理实践与创新[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赵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王建民:美国地方政府绩效考评:实践与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
[4]柏群:管理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一、全县文化市场的现状
文化市场是人们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县高度重视,开展了数次集中清理整顿,基本根治了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些
突出问题,文化市场秩序逐步好转。据统计,全县有音像制品经营、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出版物发行、印刷企业等300余家,从业人员1000余人,年创税利30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经营和消费层次多元化的格局。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县以网络文化为重点的文化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全县300余家文化经营单位,分布在全县近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的乡镇距离县城100余公里,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山高皇帝远,管理难度大。二是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网吧超时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登记仍然存在,节假日期间尤为突出;出版物市场销售盗版音像制品、图书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管理经费不足手段落后。由于取消收取文化市场管理费,财政预算的管理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管理需要。管理所需的车辆、通讯工具、专用计算机无经费配制,文化市场电子监控系统无法建立。
文化市场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市场的兴旺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文化市场的管理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以繁荣推管理,以管理促繁荣;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努力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消极做法;要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二、我们的主要做法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着力构筑六个平台,努力建立联动管理机制,以新型规范的管理,促进全县文化市场的健康和繁荣。
(一)、构筑分工负责与齐抓共管的合作平台。文化市场的管理涉及面广,单靠文化行政部门管不了,也管不好。为保证文化市场的繁荣有序,我们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将原“旺苍县文化市场稽查中队”升格为“旺苍县文化出版物稽查大队”,由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变为财政全额预算的事业单位。及时调整了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成员,组成了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委宣传部、县政府办、县文体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团委等十几个部门为成员的“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同时,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了联席会议,针对文化市场出现的违规经营行为,不定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有效解决了文化市场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主管部门为了加强对文化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力度,增设了法制股,将原市场管理股和稽查大队“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状况变为股、队分设,并将原3名执法人员充实为5名。增强了执法力度,规范了执法行为。
(二)、构筑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督相结合的管理平台。随着高科技在文化市场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普及,文化市场对技术管理措施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县在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经营活动的管理中,认真落实巡查制度。对网吧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文化经营场所,实行日查夜巡,巡查时间重点选择在未成年人可能进入的高峰时段和零点以后。文化主管部门制作了《文化市场巡查记录登记表》,对巡查时间、巡查人员、经营场所、巡查情况作详细记载,要求经营场所负责人当场签字,并记录在个户经营档案中,作为年终考核评先依据。认真落实经技术管理措施。对省市网吧监控系统监控出的违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对不安装或安装后擅自拆除监控软件,以及未能实时监控上网情况的给予督促整改,确保了省监控中心监控台数在线率在90以上。目前,我县正积极想办法,争取建立全县网吧监控系统。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要求,积极思考要求上规模、上档次、人员密集复杂、容易出问题的重点文化娱乐场所安装摄像机等问题,实现人防与技防的有机结合。
(三)、构筑快捷高效与便民利民相结合的服务平台。我县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的原则,实行承诺服务和限时办结制,提高办事效能,为文化市场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行政效能建设为契机,依据《行政执法内部程序规定》、《行政执法人员“十不准”规定》等规定,制订完善了《文化市场日常巡查制度》、《举报处理规定》等多项文化市场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培训,着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对管理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建立逆向评价机制,把经营者和市民的满意率作为硬性指标,列
入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人员年终考核,很好地树立了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队伍形象。
(四)、构筑政府主导与多元化投资相结合的支持平台。我县对公共图书、文物等非营利性的机构继续加大政府投入;对电影、图书发行等营利性机构实行企业转制,让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同时,制定投资文化市场优惠政策,文化资源整合优惠政策,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进入文化领域。我县由民营资本投资建立的海鹰乒乓球俱乐部、追越式溜冰场等文化娱乐场所,整合了文化资源;每年一届的夏季篮球联赛,两年一届的歌手大赛等大型赛事,都是由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利益共享。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而且繁荣了文化市场。
(五)、构筑行业自律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监督平台。搭起自律平台,加强经营者之间的监督自律。充分发挥个体协会和文化市场行业协会的作用,让协会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发挥自律、监督、协调的职能。搭起社会监督平台,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整体联动。在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我们聘请了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组成的14名网吧义务监督员,颁发放了《网吧义务监督员证》,定时召开会议,互通情况,研究对策。通过在学校举办文化市场管理法制讲座,开展“关爱自我,远离经营性网吧”的大型签名活动;在电视台适时开办电视法制讲座、制作公益广告、“热点扫描”等栏目;在街头举办法律咨询宣传活动;主管部门通过向社会公布全天候受理的举报电话、开通“四川旺苍文体信息网”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让文化市场及管理工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与公安、电信、工商、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密切配合,有效开展清理整顿。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全社会关心文化市场管理,支持文化市场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构筑堵疏并举与提供条件相结合的参与平台。近几年来,我们在文化市场管理中,从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疏散未成年人数以千计,但此类现象目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为什么会屡禁不止?人人都有参与文化活动、享受文化生活的权利,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参与享受文化生活的愿望迫切。如果对青少年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一味只采取“堵”的办法,势必事倍功半。行之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堵”、“疏”结合,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地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的条件。我县建立了青少年艺体培训活动中心,常年开办了电子琴、书法、美术、舞蹈、篮球、乒乓球、武术、电脑等培训班,年培训青少年艺体爱好者1000余人次;每年举办夏季篮球联赛、青年歌手大赛、开展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组织开展少儿才艺表演、青少年运动会、少儿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参与文体活动的平台,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仅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有效地引导了青少年自觉远离经营性网吧等不利于健康成长的文化娱乐场所。
三、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要处理好管理与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繁荣与规范的目的,我们的体会是:
(一)、必须确立三条理念,用新思路、新模式管理
一是以繁荣发展为目标。文化市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文化市场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繁荣发展。在工作中,我们首先明确我们是文化市场的建设者,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把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作为作为第一位的目标,各项管理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我县先后组织召开了“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与发展城市经济”的研讨会,明确提出了文化市场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必须成为文化市场的建设者。
二是以服务管理为基础。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最好的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吆三喝四”式的粗暴管理,只能加剧矛盾和对立,影响管理效果;“撒手不管”,必然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繁荣文化市场就无从谈起。既要管得住、管得好,把握住文化市场的发展方向,又要经营者顺心、顺气,配合管理,必须把“重管理”变为“重服务”。工作中,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外,对文化市场中出现的一般违法违规行为,采取“事不过三”的处罚原则。重教育轻处罚,消除了经营者对管理者“管理就是罚款”的错误认识,减少了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三是以规范有序为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市场秩序是每个行业繁荣发展所必须的的先决条件。要繁荣发展文化市场并不是放任不管,乱只能阻滞发展,最终牺牲繁荣。工作中我们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破除要繁荣就别管,加强管理就是停止审批、停止发展等误区,把发展和管理作为一对相互促进的结合体,坚持以服务性管理促进发展,以规范化管理保障繁荣。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必须突出四个注重
要注重双向沟通。管理是双向行为,有效管理离不开被管理者的配合支持。高压式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有时适得其反,甚至形成对立。管理者必须自觉主动地加强与被管理者的沟通。政府管理部门与经营者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服务,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在服务中管理。
要注重全过程管理。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定期整治必要、有效,但不重视全程管理,巩固不了整治成果。单纯依靠运动式的集中整治和简单化的行政管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市场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全过程管理是推动文化市场的繁荣与规范的根本出路。
要注重全社会参与。文化事业是全民众、全社会的事业,建设繁荣的文化市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管理规范的文化市场也需要全社会参与。特别离不开公安、工商、信息产业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配合联动,离不开媒体、市民及社会各界的参与协助,只有把单纯某个部门的管理变成相关管理部门的共同管理,变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综合治理,才能确保文化市场的繁荣与规范。
【颁布时间】 2003-01-16 【正
文】
交通部邮政总局各区邮政管理局所属各等级邮局设置标准
第 1 条
本标准依交通部邮政总局邮区管理局组织通则第八条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各等级邮局及支局区分如左:
一各等级邮局区分为特等、一等甲级、一等乙级、二等甲级、二等乙级、三等。
二支局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丁级、戊级。
第 3 条
各等级邮局指设于左列地区具有独立邮件收揽投递系统之主要邮政机构:
一县、市以上政府所在地及重要乡、镇、市公所在地。
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交通冲要地区。
前项以外各局均为支局。
第 4 条
各等级邮局及支局之设置、等级之设置、,按“邮务收入”、“收寄及招领特种邮件”、“存簿结存及寿险保额”、“储汇寿及代理业务工作量”、“投递特种邮件”五项业务为标准。
前项标准依附表之规定。
附表:各等级邮局设置标准表
┌───┬──────────────────────────┐
│邮局│ 标准项目及每月平均数额 │
│等级││
├─┬─┼────┬────┬────┬────┬───┬──┤
│邮│支│邮务收入│存簿结存│收寄及招│储汇寿及│投递特│每项│
│局│局│(元)│及寿险保│领特种邮│代理业务│种邮件│基数│
││││额(千元│件(件)│工作量(│(件)││
││││)││次、张)│││
├─┼─┼────┼────┼────┼────┼───┼──┤
│特││23,214,0│13,689,0│341,400 │757,500 │300,00│ 6│
│等││00│00│││0 ││
├─┼─┼────┼────┼────┼────┼───┼──┤
│一│特│7,738,00│4,563,00│113,800 │252,500 │100,00│ 5│
│甲││0 │0 │││0 ││
├─┼─┼────┼────┼────┼────┼───┼──┤
│一│甲│3,095,00│1,825,00│45,500│101,000 │40,000│ 4│
│乙││0 │0 │││││
├─┼─┼────┼────┼────┼────┼───┼──┤
│二│乙│1,238,00│730,00│18,200│40,400│16,000│ 3│
│甲││0 │0 │││││
├─┼─┼────┼────┼────┼────┼───┼──┤
│二│丙│619,000 │365,000 │9,100 │20,200│8,000 │ 2│
│乙││││││││
├─┼─┼────┼────┼────┼────┼───┼──┤
│三│丁│未满 619│未满 365│未满 9,1│未满 20,│未满 8│ 1│
│等││,000│,000│00│200 │,000││
├─┼─┴────┴────┴────┴────┴───┴──┤
│说│1 “邮务收入”、“收寄及招领特种邮件”、“存簿结存及寿险│
│明│保额”、“储汇寿及代理业务工作量”(包括存簿、定期、划│
││拨储金存提次数、汇票、礼券开发兑付张数、寿险有效契约件│
││数及代发退休俸补助金等实际转存户数)、“投递特种邮件”│
││均以二会计各月实绩之平均数为准。│
││2 管辖局业绩可将其所辖分支机构业绩并入计算,惟独立局改设│
││为支局未满二年者不包括在内。│
││3 各邮局等级之评定以五项标准项目之平均数为准(小数点以下│
││四舍五入,惟提升等级者不得适用,以下同),营业支局以四│
││项标准项目之平均数为准;兼办投递工作之支局五项标准项目│
││按四项核算,例如:某兼办投递工作之甲级支局五项标准项目│
││基数各为 3点,其平均基数为(3+3+3+3+3)÷4 =3.75,仍│
││可评定为甲级支局。│
││4 特等局五项标准项目未超过最低标准 1.5倍以上者,内部单│
││位应按最低标准设置,科室主管及相当职务,限以高员级任用│
││。│
││5 本表修订应报交通部核备。│
└─┴────────────────────────────┘
第 5 条
前标准,每二会计重新检讨调整一次,但遇邮资调整或金融市场有重大变动时,得视实际情形配合调整之。
第 6 条
各等级邮局及支局依第四条第二项所附之标准表核算,如已达较高级标准者,应予升级,如未达该等级标准者,应予降级。
各等级邮局及支局等级之调整,由各区邮政管理局依前项规定核算,特等邮局应由邮政总局报请交通部核准,其余各等级邮局及支局由邮政总局核准后实施。
第 7 条
(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1.2h)
9.2.1 防火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固定的或火灾时具备自行关闭功能)。
《防规》7.1.5※,《高规》5.2.3 9.2.2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用耐火极限≥2.0h(2.5h)的隔墙隔开,隔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防规》7.4.10※,《高规》6.3.3 9.2.3高层建筑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5.2.7※
9.2.4高层建筑的消防水泵房在首层时宜直通室外;在其他层时应直通安全出口;与其他部位隔开的隔墙耐火极限2.0h,楼板为1.5h。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7.5.1※,7.5.2;《防规》8.6.4※
9.2.5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的房间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高规》5.2.8 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在所设防火间隔、避难走道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为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常开式甲级防火门。
《防规》5.1.13※
9.2.6柴油发电机房布置在高层建筑和裙房内时可布置在建筑物首层或地下一、二层,并采用耐火极限≥2.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分‘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储油间应用防火墙隔开,门应为甲级防火门(并应具自行关闭功能)。
《高规》4.1.3※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变、配电所,应采用耐火隔墙、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通则》8.3.2 9.2.7燃油、燃气锅炉房、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间,当其容量值许可设在建筑物内时,与建筑物其他部位之间隔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
《防规》5.4.2※,《高规》4.1.2.3※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
(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室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室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1 0.2
(编者注:对于“防火门”的级别,《技术措施》电气篇规定为:有充油设备的高压配电室、高压电容器室的门及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为向外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低压配电室、无油高压配电室、干式变压器室及控制室、值班室的门不宜低于乙级。)9.2.8液体燃料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大于1.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其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燃油锅炉房日用油箱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防规》3.3.11※,《高规》4.1.10.2※,《锅炉房防规》3.3.2 9.2.9人防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排烟机房、灭火剂储瓶间、变配电室、通信机房、通风和空调机房及可燃物存放量平均值超过30kg/m2的房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人防防规》3.1.5 9.2.10人防各防火分区至防烟楼梯间或避难走廊入口处应设置前室,前室的门或与消防电梯间合用前室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人防防规》5.2.3 9.2.11图书馆基本书库、非书资料库应用防火墙与其毗邻的建筑完全隔离,书库、资料库防火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6.2.1※,6.2.5 9.2.12计算机房内墙上的门窗应为甲级防火门窗(门应外开)。
(编者注:此条适用于主机房建筑面积≥140m2的机房)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4.3.2,4.3.3 9.2.13除敞开式及斜楼板式以外的多层、高层及地下车库,其坡道两侧应用防火墙与停车区隔开。坡道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设甲级防火门与停车区隔开(当车库和坡道上均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可不受此限)。
《汽车库防规》5.3.3
(编者注:《细则》4.2.3条规定此条指明为:不同防火分区之间的坡道的出入口应采用水幕、防火卷帘或甲级防火门与停车区隔开。)
9.2.14附建在旅馆建筑中的餐厅部分应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分分隔。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4.0.5※
9.2.15剧场舞台通向各处洞口应设甲级防火门,高低压配电室与舞台、侧台、后台相连时必须设置前室并设甲级防火门。
《剧场建筑设计规范》8.1.2※,8.1.5※
9.2.16体育比赛和训练建筑的灯控、声控、配电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控制室等部位应做防火分隔。门窗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甲级)。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8.1.8 9.3应设乙级防火门的部位(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0.9h)
9.3.1高层中庭叠加面积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
(1)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同时应具备自行关闭功能。
《高规》5.1.5.1※
(2)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3.0h的防火卷帘)分隔。
《高规》5.1.5.2 9.3.2 当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水平距离小于2.0m(平墙)及4.0m(转角)时应设固定的乙级防火窗及乙级防火门。
《高规》5.2.1,5.2.2※
9.3.3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与其他部分分隔的隔墙上开门应为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高规》4.1.5A※
当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必须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以外的其他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m2,厅室的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5.1.15 9.3.4高层住宅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1.3 9.3.5 防烟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高规》6.2.1.3※
9.3.6首层门厅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和扩大的防烟前室与其他走道和房间相通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7.4.3※
9.3.7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不低于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设置在丁、戊类厂房中的通风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隔墙和不低于0.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除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规》7.2.5※
9.3.8地下室和半地下室不应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当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层应用耐火极限≥2.0h的隔墙与其他部分隔开并直通室外。当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为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2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隔墙上开门时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2.8※,《防规》7.4.4※,《人防防规》5.2.2 9.3.9未设封闭楼梯间的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高规》6.2.3.1※
9.3.10与首层主要出入口处扩大的封闭楼梯间相连通的走道门与房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高规》6.2.2.3※
9.3.11 下列建筑或部位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1.甲、乙类厂房和使用丙类液体的厂房;
2.有明火和高温的厂房;
3.剧院后台的辅助用房;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门厅;
5.除住宅外,其他建筑内的厨房;
6.甲、乙、丙类厂房或甲、乙、丙类仓库内布置有不同类别火灾危险性的房间。
《防规》7.2.3※
9.3.12商店建筑的营业厅,当建筑高度在24m以下时,可采用设有防火门(编者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的封闭楼梯间。
《细则》8.2.13 9.3.13剧院舞台口上部与观众厅闷顶间的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1.5h的非燃烧体,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防规》7.2.1※
9.3.14医院中的洁净手术室或洁净手术部、附设在建筑中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以及附设在居住建筑中的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建筑,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和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或部位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防规》7.2.2※
9.3.15设在库房内的升降机,垂直井道的耐火极限应≥2.0h。升降机通向仓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4.2.9 9.3.16地下及高层汽车库和设在高层裙房内的车库,其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汽车库防规》6.0.3※
9.3.17病房楼每层防火分区内,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护理单元时,通向公共走道的单元入口处应设乙级防火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4.0.3 9.3.18综合医院每层电梯间应设前室,由走道通向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4.0.4※
9.3.19高层建筑内室外疏散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楼梯周围2.0m范围内的墙面上除此门以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高规》6.2.10 9.3.20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丙类厂房所设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
9.3.21体育建筑的观众厅、比赛厅、训练厅的安全出口应设乙级防火门。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8.1.3 9.3.22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规》7.4.3※,7.4.10※,《高规》6.2.1※,6.3.3※(编者注: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商店相邻区域间所设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应按手册9.2.5条规定设置甲级防火门。)9.3.23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及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规》7.4.2※
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高规》6.2.2※
9.3.24当消防电梯前室采用乙级防火卷帘时,在相近位置应加设乙级防火门。
《细则》9.1.4 9.4应设丙级防火门的部位(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为0.6h)
9.4.1设备管井、通风道、垃圾道壁上的检查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高规》5.3.2※,《防规》7.2.9※
9.4.2垃圾道前室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高规》5.3.4 9.4.3电缆井和管道井设置在防烟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其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住宅规范》9.4.4※
9.4.4变配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防火门。变配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1 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与素质、能力要求
1.1 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现状及趋势
1.1.1 营销人才的需求量大, 行业面广, 岗位群分工细
查阅近几年国家劳动保障部的人才需求数据发现, 劳动力市场对从事商品批发零售、餐饮业, 以及服务业的劳动力需求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人数大大超过其他行业, 这些人中半数以上是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 目前就连政府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增加。从我院毕业生就业所在行业来看, 行业分布比较广泛, 其中, 房地产、快速消费品、金融、零售管理、汽车、教育咨询、电讯等最近几年飞速发展的行业受到毕业生的青睐。进一步调研发现单纯的市场销售和营销管理人员已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从前期的市场数据收集分析、市场调研、产品营销策划、广告策划、整合推广、品牌策划、促销策划到客户咨询、客户服务、市场维护等营销支持岗位需求也不断增加。
1.1.2 营销人才的需求出现多元化倾向
从岗位的层次看, 高层营销人才如品牌总监、销售总监、市场总监等这类人才目前在市场上很抢手。中层营销人才大多是营销部门内的各分部门负责人、各个区域的营销主管、督导、策划项目经理等, 这类人才目前也是市场所急需的。基层营销人才如业务员、导购员、理货员、策划人员、促销员等, 这类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但是进入门槛不高, 可替代性较强, 但职业生涯的前景比较光明。
1.1.3 营销人才需求层次提高, 素质要求较高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 企业的营销决策更为谨慎。因此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又懂得市场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步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1.2 市场营销人才的个人素质要求
从对用人企业的相关调研中看到, 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选聘, 各个企业的衡量标准不统一, 此外, 营销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和积极进取, 具有创新精神。所以, 从需方的角度来看, 企业录用营销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高尚的品德 (谦虚好学、吃苦耐劳) 、社会适应能力强、强烈的事业心、忠诚于企业和顾客、高度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足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3 市场营销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
营销专业人才具体到不同层级时, 每个层次的营销人才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要求不同。
基层营销的职位以业务员、导购员、理货员、策划人员、促销员为主, 主要所需专业技能为商品推销、市场信息分析能力、市场信息收集能力、业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能力和销售管理能力。
中层营销的职位以营销部门内的各分部门负责人、各个区域的营销主管、督导、策划项目经理等为主, 主要所需技能为开拓市场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市场调研能力。
高层营销的具体职位以从事企业营销决策的专家型经理人才为主, 如品牌总监、销售总监、市场总监等, 主要要所需技能为领导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营销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 推销能力、商务谈判与沟通能力、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营销策划能力与营销管理能力是企业关注的市场营销人才最重要的五项能力。因此, 在制定实训体系中, 应采取相应措施有针对性地教学, 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2 本专业现行实践教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本专业现行实践体系设置及实施基本情况
在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年级中, 2009级、2010级、2011级均使用的是2009版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按照“14+4”的模式执行, 即为14周理论教学周+4周专业见习 (包括实验实训) 。即在理论学习同时, 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然后通过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并逐一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目前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践教学体系定位合理, 注重人才的应用型。在2009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主要培养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 具备市场研究、营销、策划及其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把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当成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
2) 在课程设置上, 实践课程体系比原来更加独立完整系统, 进一步推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二合一模式。在目前的培养方案中, 理论课学分占总学分的72.5%, 实践课学分提高到总学分的27.5%。在本专业的2009版培养方案中, 将需要进行实验实训的单独成为实践教育课程, 比如市场营销学、房地产营销策划、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促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电子商务、商务公文写作等课程中的实验实训内容单独开课, 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对营销实践的认知,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上手能力和适应能力。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2009级、2010级的运行效果来看, 此实训体系方案是很有成效的, 学生满意度较高。但该方案在运行中还是反映了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认识到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育重要性, 但是力度还不够大。现有方案中, 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务课程。在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等课程占有较大的比重是必要的, 但具有较强实务性的课程如现代推销技术与技巧、市场营销策划等, 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是理论多于实务。由于实际操作课程较少, 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
2) 实践课程设置方面, 需进一步从需求能力角度进行调整, 搭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科学体系。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的设置, 只是单独考虑到每门课程的设置, 特别是实验实训课程, 只是单纯的从以前纯理论课程中分离出实践部分, 进行单独设置课程, 而不是从全局出发来构建支撑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群, 所以从课程上来看, 尤其是实践课程是不成体系的。课程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不利于学生进一步适应社会的需要。
3) 实践常规教学管理还不够规范。实训教学的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 如实训教学过程管理不规范, 教学资源浪费, 资源不能共享。实训教学过程中缺乏监控和保障机制, 不能保障实训教学质量。实训中相应的考评机制不科学, 主观性随意性较大。
4) 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目前, 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参差不齐, 比如有的认为策划类课程就是让学生写几个策划, 调研就是让学生做几个问卷而已, 没有系统的对该课程的实践内容进行深化。部分实践内容随意性较大, 以理论课程而非市场需求为依据。目前, 这样导致了理论与实训之间、不同实训课程之间内容上有横向的交叉重叠现象, 纵向环节也存在衔接不当问题。而对于各课程设计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 谁先谁后的问题, 以及先行课程设计如何实现与后期课程设计的衔接问题等都需优化。
3 对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体系优化的建议
3.1 进一步梳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划, 构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体系
本调研组通过梳理, 认为市场营销 (含商务策划) 专业人才能力主要为有:综合性的管理类基础知识储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调研与开发、商品推销技巧、商务谈判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和销售管理能力。
3.2 在原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 以专业能力为导向, 完善实践课程教学群
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以储备综合性的管理类基础知识为主。支撑课程体系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有高等数学 (1、2、3)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经济法、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践课程有会计学实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财务管理实验、国际贸易实验实训、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专业主干课程群——主要培养人际沟通能力、市场信息收集分析、调研与开发能力、商品推销技巧、商务谈判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客户维护和销售管理能力。理论课程有市场调查与预测、统计学、商务谈判与推销技巧、消费者行为学、商品学、商务文书写作、营销策划理论与实务、客户关系管理、销售管理。实践课程有市场分析与SPSS统计应用实验、市场调研实训、商务谈判实训、推销技巧实训、商务文书写作实训、营销策划实训、销售管理实训。
方向课程群——以培养专项营销能力, 如市场开发与管理、专项策划为主。理论课程为促销策略、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相关专项策划如房地产策划、广告策划等课程。实践课程也围绕此专项能力展开。
3.3 改进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教师, 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评定双师型教师, 参与社会实践, 到企业中锻炼, 了解关注市场相关行业的动态和讯息, 经常组织实践教学教师进行观摩讨论学习;同时, 鼓励部分市场相关行业人事走进课堂, 指导和参与实践教学。
3.4 规范实践教学课程的具体内容, 建立实践教学监督和考核机制
对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顺序, 每门课程的大纲、实施方案等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梳理, 深化课程内容, 实践具体内容不要流于形式, 贴近市场和企业实际问题, 出台实践教学监督和考核办法, 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朱立山、李婷婷.高校市场营销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 2011 (2) :60-61.
[2]钱存阳, 刘洋.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2) :132-133.
[3]许洁虹.基于能力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012 (6) :155-156.
[4]武淑平.探索适应“90后”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方法[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3) :107-109.
xxx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按照平稳过渡的要求,将现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建立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于年初完成了制定设置实施方案工作,并在各事业单位陆续开展岗位聘用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县事业单位人员及岗位设置管理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以及全县9千多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县委、政府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专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去年年初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工作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我局也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当作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各党委、各
部门也成立相关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工作的开展。
2、摸清家底,稳步实施。在开展实施过程中,我局要求各事业单位摸清家底,重点对各单位编制及实有人员情况、现岗位设置情况等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事业单位最基础、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进行认真分析,反复核算,找准突出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寻求解决办法。确保结构比例的科学合理。
3、严格政策,严格程序。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的要求核定各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和等级,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加强监督力度,对不按文件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单位,不予确认岗位等级,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落到实处。
4、积极宣传,慎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新制度,我局在岗位设置工作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召开多次专题工作会议,就岗位设置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座谈。针对教育系统的人员多、岗位设置工作任务重等问题,领导小组研究后又组织教育系统各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了岗位设置工作会,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就岗位设置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讲解,并对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实施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解答,确保岗位设置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现已顺利完成各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申报、审核,聘用合同审核、认定工作。
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在具体实施中少数单位还存在岗位设置工作就是签订聘用合同,而对通过设岗、竞聘上岗,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促进单位的长远发展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认为聘用制不过是搞形式,“一签定终身”的现象依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职工没有产生竞争意识。
2、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目前有部分事业单位随着事业的发展,有的职能强化、有的职能弱化,但是这些单位的编制数和三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一直没作及时调整,阻碍了事业发展。
3、聘后管理不到位。个别用人单位仅仅把聘用作为一种辅助的、补充的形式,简单的以聘代管,没有把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四、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我县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工作现状,我们认为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通过培训会、座谈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性,宣传推行岗位管理制度的目的、意义,解读改革政策,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取得社会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认同和参与,让岗位设置工作引起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2、把好事业单位的三类岗位职数和结构比例设置关。岗位设置
应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依据工作性质、规模大小、效益高低、发展潜力等要素来综合考虑,因事设岗,防止和避免因人设岗。
3、抓好岗位考评管理机制建设。在全面实行聘用合同管理后,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做到同工同酬、一视同仁。一是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对关键岗位、骨干人员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二是要建立科学的人事薪酬制度。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岗位、业绩、能力等多种分配因素,将以岗定酬、以绩定酬与以才定酬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激发各类岗位人员的活力。三是要完善综合评价管理办法。在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上,要向基层倾斜,要推行合理的保护政策,以保护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0xx年11月1日
篇二: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总结
乐昌市三溪镇中心学校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及首次聘用工作总结
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三溪镇中心学校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及其《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广东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粤人发〔2008〕275号);《广东省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粤人社发〔2010〕105号);《乐昌市事业单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乐府办[2010]132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教师岗位设置聘用,现已完成了岗位设置及首次聘用呈报工作。
我校共设岗位总量80个。其中,专业技术岗位80个,占岗位总量的100%,主体岗位为专业技术岗位,占岗位总量100%。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为教师系列,设置岗位80个,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100%。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数量、名称
专业技术岗位共设80个。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9个,(1)副高级岗位9个,(中学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7个;岗位名称为中学副高级教师;小学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2个,岗位名称为小学副高级)。分别为,五级岗位1个(中学部),六级岗位4个(中学部3个,小学部1个),七级岗位4个(中学部3个,小学部1个)。中级岗位41个,其中,中学部14个,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八级岗位4个,九级岗位6个,十级岗位4个;小学部27个,岗位名称为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8个,九级岗位11个,十级岗位8个。初级岗位30个,其中初中部10个,岗位名称为中学二级教师,十一级岗位5个,十二级岗位5个。小学部20个,岗位名称为小学一级教师,十一级10个,十二级10个。
现聘用专业技术岗位67人。其中中学29人,中级(十级)9人,中学初级(十二级)19人,普工1人;小学38人,中级(十级)31人,初级(十二级)5人,员级(十三级)2人。
下面是我校在实施工作中的总结。
在开展此项工作之始,我们就深知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原则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本单位的工作任务,确保我校首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一)成立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暨岗位聘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何满祥 职务 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罗绪雄 职务 副校长
成 员:罗仁发 职务 中学部教务主任
何 建 职务 小学部教导主任
朱桂忠 职务 中学部总务主任
江赴安 职务 小学部总务主任
何长发 职务 工会主席
李恪亮 职务 中学部教务副主任
(二)加强学习与宣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文件,广泛宣传改革政策,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各级领导小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谐的原则,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公示工作,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切实保障了教职工的知情权,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严格按照规定制定《三溪中心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在制订这项方案的时候,我们通过教职工代表商议制定设置、聘用方案,在广泛听取教职工和参照其他兄弟学校方案的基础上集体讨论通过。同时进行民主测评。
(四)严格执行政策规定,严格控制结构比例
严格执行政策规定,是确保实施工作成功完成的基本保证。中心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文件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和市人事劳动保障局的要求,严格控制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设置。
(五)全体教师民主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平等、和谐的原则,按照各职级各级岗位编制数,严格进行首次聘用。对聘用人员情况进行公示,将聘用岗位名称和数量、职责任务和具体任职条件及拟聘人员名单张贴公示,公示时间为七天。
(六)岗位聘用
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数、结构比例和量高等级限额内具体设备各类各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具任职条件,按岗位要求现有人员中进行公开聘用。
回顾此次聘任工作,由于首次实施,聘任方案还不是很完善,通过具体落实,发现不足,相信在今后的聘任工作中会不断改革、创新、使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不断深入。
三溪镇中心学校
20xx年5月1日
篇三: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深化省市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内江市人事局、内江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内江市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内人发[XX]14号)、《隆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隆府办发[XX]12 号)、隆昌县人事局《关于下发隆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隆人发[XX]4号)和隆昌县人事局关于转发《内江市人事局转发〈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隆人发[XX]17号)等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岗位设置实施工作方案。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岗位设置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小组,开始宣传发动。
1、我校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于XX年4月20日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认真学习《内江市人事局、内江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内江市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内人发[XX]14号)、《隆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隆府办发[XX]12 号)、隆昌县人事局《关于下发隆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隆人发[XX]4号)和隆昌县人事局关于转发《内江市人事局转发〈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中有关问题的解答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隆人发[XX]17号)等通知精神,确保精神吃透、标准吃透。目的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当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得力人员,扎扎实实做好实施工作。让全体教师明白岗位设置,以岗定人是大势所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推行岗位津贴,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具体体现,以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为目的的一项工作。
2、我校成立岗位设置管理领导小组,(一)领导小组
组 长:彭著清(校长)
成 员:陈明才、许昌盛、谢守聪、蒋兴华、李玉贵、朱云芬、古国芬、刘利。
主要职能:组织评聘竞聘工作,包括拟定修改方案材料、资格审查、、量化考核、决定聘任等评聘竞聘工作。
(二)核实工作组组长:陈明才
成员:陈明才、李玉贵、刘利、朱云芬、古国芬
主要职能:量化考核条件核实自评分,中级组:蒋兴华、许昌盛、朱云芬、古国芬
初级组:谢守聪、刘利、李玉贵
(三)监察小组:
组 长:蒋兴华
组 员:蒋兴华、李玉贵
主要职能:处理竞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争议,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的开展岗位设置工作。
【《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总结】推荐阅读:
输血科设置标准07-25
民办普通高中设置标准10-13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2017)09-15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基本设置标准07-01
全陪规范服务程序与标准09-11
酒吧管理服务流程与工作标准05-25
管理部标准化工作年终总结10-01
保洁项目管理服务标准与技术要求07-24
物流企业标准与标准化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