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灯笼六年级作文(通用13篇)
为了使我的灯笼精美别致,材料我可都是精心准备的。有的是自己制作的,有的是在网上购买的。材料一收到我便迫不及待的开始我的创作。当我兴高采烈的打开材料包一看,傻眼了,包里竟只有几根类似竹筷子的木棍和几个连接木棍的塑料拐角,这能做成灯笼吗?我心里浮出了疑问。看来要自己创作发挥了。
开始制作灯笼了,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要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了。首先要把支架做好,这需要力量,我请来了力气最大的锤子。拿一根木棍,把它锤进连接木棍的拐角里,再把另外几根木棍也锤进去,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将其他的几根木棍连接起来,灯笼的框架就做好了。在完成这一步骤的时候,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唉,终于弄好了!”刚开始我是兴高采烈,到现在是气喘吁吁,但看着制作好的框架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一步——糊纸。我从文具店里买来了皱纹纸,想把它包裹在已经做好的灯笼支架上,完成这一步骤不得不请来双面胶。在每一根木棍上都贴上双面胶,撕下双面胶的一层皮。接着用手工健将——剪刀把皱纹纸裁剪到合适的尺寸,再把剪好的皱纹纸贴在灯笼支架上。这一步骤必须小心翼翼,稍不留神,也许皱纹纸就会贴歪,导致整个灯笼不协调,就是想补救都补救不回来了,所以我才请来了妈妈来帮忙。她负责扯着纸,我来滚灯笼。经过我们俩的同心协力,纸很快给糊好了。“太美了!”,我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赞叹不已!我好像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灯笼。此时我又回到了起初的兴致勃勃。
令我最开心的是最后一步在灯笼纸上绘画。我的灯笼一共有六面,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决定在这六面中两面画小猪的剪纸图案,两面画梅花,还有两面分别写上“福”和“猪年大吉”的字样。绘画可是我的强项,经过我的精雕细琢,原本朴素的纯黄色灯笼,完美的蜕变成了一盏图案鲜明、颜色鲜艳的彩色灯笼。我高兴极了,连忙拿给爸爸妈妈看,就连他们也对我的杰作投来赞许的目光。
我们注意到,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 十分突出“体验”一词。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 在作文教学中, 如何去理解“体验”, 实施“体验”, 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的突破, 则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关注体验:作文学习的一个背景
传统语文教育始终围绕着课本下力气, 在课堂的小天地里“打转转”。实际上, 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是人生体验的浓缩,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学生就不可能培养出丰厚的语文素养。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
体验, 使现实世界和文本世界得以沟通;体验, 使文体在孩子的内心成为鲜活的形象;体验, 使现实世界在孩子笔下成为富于个性的习作。
二、唤醒体验:作文学习的一种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活动或开展语文专题活动, 如演讲, 办学习报, 开展主题队会、班会、辩论赛, 当小记者去实地进行各类采访活动等。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综合课程教学的目的。
综合性学习并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法, 而是与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并列的一门独立的课程, 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综合性学习改变了过去单纯依赖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弊端, 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 为培养具有开放的视野、全面的素养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体验:作文学习的一条通途
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体验, 其教学的过程, 无疑是将这些体验加以细腻化、精致化的过程。阅读时, 读者将文字转换为体验, 在头脑产生鲜活的表象;作文时, 又将平时最有触动的体验用文字记录下来。强化了体验, 能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强化了体验, 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更深, 保证文本的互动质量更高。在实施作文教学的时候, 我们要摒弃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观念,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学习的主题、范围、策略和方式, 培养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为了参加惠州市小论文比赛的活动, 在教师的支持下, 六 (1) 班的学生策划了几个综合性学习的课题就说明了这一点。
1. 激发兴趣, 开展调查活动
(1) 集思广益, 拟定调查方案, 开展调查活动。
组号组长课题题目
第一组黄晴惠州市住宅小区调查报告
第二组周一冠南坛小学学生饮食习惯调查报告
第三组李婧琪惠州城市景观调查报告
第四组钟正达电脑的产生与发展调查报告
第五组肖丹惠州变化调查报告
(2) 老师提出成果要求: (1) 每组须完成一份调查记录表; (2) 每组须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3) 学生分组调查, 明确分工。一周时间完成调查, 一周时间完成调查报告和成果展示的准备工作。
2. 初步反馈, 指导成果展示
(1) 交流调查情况, 各组组长简要汇报调查对象、目的、过程、结果等, 组员补充谈调查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及感想, 教师简评。
(2) 汇总意见, 形成总报告, 并针对所调查的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3) 师生总结学习情况, 重点关注调查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得失。
在这次比赛活动中, 周一冠组荣获区级一等奖;肖丹组荣获区级二等奖;钟正达组荣获区级三等奖。
综上所述, 在这次学习活动中, 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自主的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 学会了合作、增长了社会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这也是强化体验学习的优势所在, 语文学习因亲身体验而精彩。这些走出课堂的孩子们, 当他们自觉地使用语言文字去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时, 当他们在做调查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时, 当他们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时, 语文便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吃过饭后,我们一起出去玩,在路上有许多耍龙舞扭秧歌的人,他们为这个传统的元宵节增加了节日的欢乐。
但是,我的心都不在这里,而是在想,晚上我出去买什么灯笼好呢?纸灯笼?电动的?不好不好,太贵了。在三考虑后,我决定了,还是买纸灯笼吧,便宜,又带有浓浓的民族传统色彩。
于是,我盼啊盼,终于把夜晚给盼来了,我立刻穿好衣服出去买灯笼。啊!人可真多啊!虽然,整个小区很大,但是,到处都挤满了人。好多孩子手里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瞧!那个小女孩手里的小灯笼,上面印着一头小金牛,见她右手提着一个小灯笼,上面写着“六六大顺”。再看那个小男孩手里的灯笼是一头带翅膀的电动金牛灯。只要它一亮,两个翅膀就忽闪忽闪的,好看极了。
我在人群里穿梭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来到了卖灯笼的地方,哇!好多灯笼啊!一个接一个的,让我目不暇接。终于我挑出一个红红的大灯笼,上面印着“万事如意”四个大金字。金字周围是几个穿新衣带新帽的小孩,放着五颜六色的烟火,美丽极了!我提着自己喜欢的灯笼加入到孩子们欢乐的队伍中。
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床了,开始为手工制作灯笼做准备,我们骑上自行车到了一家精品店,一推开门,哇,五颜六色的彩纸就在我眼前挂着,好漂亮呀!我挑选了几张自己最喜欢的彩纸,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粉色的,妈妈在一旁选着双面胶、小透明胶带和灯笼上的装饰品。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动手吧。
我有些犹豫了,眉头紧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做什么样的灯笼。这时,妈妈走过来了,看我愁眉苦脸的表情,不禁笑了一下,然后开始耐心的教我和指导,我的心情马上拨开乌云见太阳,一下子想出来了。
我找来四张硬卡纸,把它都卷成圆柱体,当成灯笼的支架,然后把圆柱体上都贴上了双面胶,把我精心挑选的蓝色卡纸贴在四周,灯笼的身子算是做好了,接着,我拿起美工剪刀开始给灯笼做装饰品了,红色的彩纸在我的小剪刀里转动着,不一会,有五个瓣,六个瓣的小红花呈现在我眼前,漂亮极了,接着,我又用不同颜色的彩纸非常用心地叠了八只千纸鹤,样子非常逼真,我分别把它们贴在灯笼身子的四周,看,好像是和平鸽在灯笼的周围飞翔着。我又找出一张黄色彩纸,用小剪刀剪成一条一条的穗,贴在了灯笼的底部,妈妈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根红绳,帮我穿在了灯笼的顶部,就这样,我的原创手工灯笼大功告成了。
做灯笼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300字
。
妈妈先搜集了一大堆要用到的材料,拿回家以后,我就开始做灯笼,我们先把一个透明盒子拿出来,把灯泡挂在顶上,再把灯泡固定好,装上电池,连好电线,打开开关,灯不亮,我们把灯拆了。原来是铜线断了,我们把电线重新接好,灯泡亮。我们把盒子四角粘上花花绿绿的纸,又把另一个盒子用彩纸包好,再用单面胶粘住其中的一个面,把它和盒子粘在一起,做为底座现在有一点点累了,下午再接下来做吧,
为我闪烁,照亮你心灵的方向,
我回来的路&hllip;&hllip;
答应我:
我的红颜知己。
别做那影子,
永远追寻回忆的脚步!
有个十几岁的男孩从家里偷了一笔钱,离家出走了。父母找了几个月都没有找到他。
在外面混了半年以后,这个孩子把钱用光了,又冷又饿,这才想起家的种种好处。
犹豫了很久,他才给家里写了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知道我错了,只有出门在外,才能想到家的温暖。这些日子,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你们。由于对你们怀着深深的内疚,无颜见人,我准备在某一个黑暗的夜晚回家。
假如你们还肯原谅我,那么就请在家门口为我挂起一盏灯笼吧。
你们的儿子
信发出后,这个男孩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经过长途跋涉(báshè),他终于走到了村外一道山梁后面。他躲在这里,吃了些干粮。等到夜幕降临,他才悄悄地爬上那道山梁,含着眼泪往村里看的时候,不由得惊得目瞪口呆:整个村庄亮成了一片!
所有人家的家门口都挂着一盏灯笼。
元宵节,闹花灯,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做一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灯笼。
这不,我们说干就干。第一步,准备材料。木棍、透明纸、双面胶、红穗儿、电子灯……样样都不能少。第二步,开始制作。爸爸负责把小棍儿插入它们的“家里”,组成一个正方体;妈妈小心翼翼地把红绳系在上面,做成提手。我可是创作高手,不一会儿,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就诞生了,加上绿绿的草、红红的花,啊,真美!第三步,让灯笼发光。我用双面胶将红色的电子蜡烛固定,打开底下的开关,红彤彤的亮光就出现了,这亮光象征着吉祥、如意,再写上对学校百年校庆的美好祝愿,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这漂亮的灯笼,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今天,我和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看的灯笼。
灯笼的周围的图案都是我画的,我在灯笼上画了两个福字,在福字的周围装饰了一些小花纹。福字的中间画了一个胖娃娃,胖娃娃正在跑步,我还在他的周围画了一些小桃子。还在福字旁边画了一条大大的蓝色的鱼和一个黄色的大葫芦。最后给它涂上了底色,底色的颜色是红色的。在灯笼的下面还粘了一圈黄色的小须须。最后,用一条黄色的带子做成一个提手。这个小灯笼就做好了。我们家人都很喜欢,我的妹妹都抢着要玩呢!
关键词:颂莲,封建,人性
在片中, 颂莲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和争斗中大起大落的最终败者。当她暂时胜利之时, 规矩便围着她而制定;当她失败时, 规矩就成了封建并最终压垮了她, 颂莲的人生起落正是创作者的意图之表现:或许所谓的旧社会便是败者永远地活在“封建”中, 胜者继续与其他人玩着制定规矩的游戏, 从另一角度说, 颂莲和惨死的三太梅珊最终都胜利了, 因为她们不用再玩这根植于人心的封建游戏。而红灯笼这一“暂时胜利”的标志还会在旧社会中延续下去, 因为那是个特权者与胜者统治的世界, 陈老爷这种人会不停利用“封建规矩”这一手段来满足自己那沉浸于欲望的心。
针对这一尖锐又极富辨证意味的主题, 张艺谋使用了大量外化且风格浓烈的导演手法, 并且比较到位, 可以说本片是张艺谋导演风格最为成熟的作品。
首先是在视听和剧作的结构上的处理。创作者将本片分为了四个大段, 即院子里的夏、秋、冬和第二年夏天, 张艺谋及其他主创刻意地使这高墙大院里“没有春天”, 利用“春”这一美好意象的缺失给了封建旧社会一个下马威, 这就是本片的外延, 即批判封建社会的体现。同时, 张艺谋导演利用夏、秋、冬在生活中各自的猛烈、艳丽和清冷的视觉特点将颂莲在院中争斗的状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第二年夏天”的使用使结局与开头“夏”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让本片难得地拥有了一种封建社会中的宿命感, 使影片主题得到升华, 也就是从对封建的批判上升到对人物宿命的探讨。
同时, 张艺谋导演利用恰当的景别选取和景别内的适当取景让本片升华的过程中多了许多质感。在本片中, 有许多镜头是中景以上景别及画面左右极对称的取景方式相结合, 例如颂莲第一次进入陈家大院时, 张艺谋导演将她置于全景的纵深中, 这样就使得影象多了一些隔离感, 再加上左右极对称的高墙取景, 让观众感觉到颂莲在这个场景中的受压迫感。这种镜头拍摄方式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 极明显地表现出这高墙之内的封建与争斗带给颂莲等人的压迫, 也让观众觉出了几丝冷酷的意味。而本片的许多人物关系也是在景别与取景的恰当选择中体现, 比如梅珊与颂莲打麻将的一场戏就是通过梅珊与高医生的双人中景镜头暗指出两人之间关系的不正常, 由此推动剧情。在中远景为主的景别组合里, 张艺谋导演对特写的使用是极为克制的, 所以本片仅有的几个特写便是解读本片人物关系的关键。第一次特写是颂莲继母催促她出嫁的镜头, 第二次是颂莲与大少爷飞蒲第一次见面, 第三次是颂莲准备剪掉二太卓云耳朵时, 第四次则是颂莲看着挂进二太院里的红灯笼, 第五次是飞蒲与颂莲的分别, 最后一次则是颂莲在死去的梅珊房里之时。这六次特写将颂莲最重要的六次事件展现出来, 也通过颂莲从正常到疯的过程将封建社会压迫人的现实完全展现出来, 这也是由批判上升到其本质的展现。
本片表达主题最重要手法在于对声音的使用。捶脚就是非常好的例证。影片中, 捶脚声首先是出现在叙事空间内, 然后转入非叙事空间。当捶脚声在大而封闭的庭院里响起, 妻妾们都在想着各自的苦恼。这个声音飘荡在空中, 它不仅敲在受宠幸的太太脚上, 也敲在其他人的心里。敲击声混合着音乐, 以及点灯的动效声, 形成了特殊的声音效果, 暗示着太太们之间的争斗, 也代表了她们对特权的渴望。在影片的声音中, 音乐是片中女性话语的代言。通过叙事空间及非叙事空间, 音乐表达着女性不能言说的情感和愿望。音乐是她们语言的延伸。此外, 音乐还推动着叙事的发展, 它是这个封建家庭“规矩”的体现。
下午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声一打,家委会的家长们拖着小车,来给我们分配材料啦!经过一阵忙碌的准备,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了一包精美的材料:有用来制作骨架的四根方棱柱和八根小圆柱,有四张印有可爱小猴子的灯纸,还有灯笼的提杆等等。
我打开包装,卷了卷袖子,准备开工啦!我先把手伸进口袋从里面拿出说明书,快速地阅读起来。读完之后我得意地笑了笑: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可比那说明书我都看不懂的乐高容易多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四根方棱柱就搭起来,东一插,西一塞,很快就组装好了。我抬起头,看看四周,只见同学们:有的急得满头大汗,有点眉头紧锁,有的几个人头靠着头偷偷议论着……我的心里不禁沾沾自喜起来:这灯笼这么简单,他们竟然还要做这么长时间,真是不可思议。
我沾沾自喜地将做好的`骨架放在桌子上。诶!怎么回事?我傻眼了:我的骨架像陈旧了几百年的古屋,东摇西晃,风儿一吹像立马要散架似的。于是我连忙拿出说明书,再次细细阅读起来。接着,我拆掉原来的骨架,拿起方棱柱对照说明书仔仔细细地观察起来。这时,我发现每根棱柱的两端都有上下两个孔。我又拿出小圆柱上对上,下对下,不一会儿就搭出了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形。我瞪大眼睛,小心地用手轻轻推了推,方形稳稳当当地立在桌子上。嘘!我长长的呼出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来。然后我乘胜追击再搭一个,用剩下的小棒把两个方形连接起来,灯笼的骨架终于拼搭完毕。贴上印有小猴的灯笼纸,绑好提竿,放上蜡烛,我的小灯笼就做完了。我提着自己做的小灯笼,心里十分自豪。虽然它不是最漂亮的灯笼,但是它在我心里是世界上最最亮的那盏灯笼。
妈妈听见了我的抱怨,对我说:“媛媛,妈妈和你一起做吧。”我一听,连忙答应。
只见妈妈拿彩纸、卡纸、剪刀和废旧的药盒等,说了一句“开始吧”我们开始动工,妈妈先拿了一张红色的卡纸,用刀子在上面均匀地划了几道,但不划到 头 。就像一台红色的钢琴。然后妈妈又让我拿了一张黄色的彩纸并把它卷成筒 ,用它做灯笼的芯,真是绝配,黄色灯芯,红色灯笼,感觉不错。慢慢的,我越做越高兴,灯笼的形状也越来越像,哈哈,太漂亮了。可灯笼的提手和下面的穗穗怎么做呢?我突然看见露露的包装箱袋子上有红色的提手,就把它拆下来,打算用它做提手。妈妈一看感觉不错,就用它吧。于是,我把灯笼上面钻了两个小洞,把提手安好了。下面的穗穗我用黄色的彩纸剪成条条,粘在灯笼底部中间的位置,一个漂亮的灯笼做成了!
老师是这样教我们的:先用笔在纸上画出一条条直线,再沿着直线剪。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剪到头,留一厘米的宽度。接着把纸条往上粘。然后把粘好的“半成品”往中间一卷,要粘牢,不然会弹出来的。最后一个喜庆的灯笼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老师手中漂亮的纸灯笼,我们也手痒了,一个个都拿出彩纸,开始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看,有的在纸上认真地画着,有的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着,还有的目不转睛地粘着。我也一丝不苟地做着,可这边没粘好,那边又掉了下来,弄得手忙脚乱。好不容易两边都粘好了,正准备往中间卷,又掉下来了。眼看着旁边有同学快完成了,我心里着急,手也更不听使唤,心里直纳闷:怎么老师这么容易就做成功了,我却费那么大劲都没做好,里面肯定有原因,可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老师似乎看出来了我的心思,走到我旁边,轻轻说:“不要急,再看一遍老师是怎么做的。”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终于把纸灯笼做好了。
最后,我们把自己做的纸灯笼拿出来一起展示。一个个纸灯笼看上去既漂亮又小巧,不仅色彩缤纷,而且形状各异,有圆如皮球似的南瓜形,有爱心形,还有精美的花瓣形……老师把这些形状奇特的灯笼一一挂在树上,便成了灯笼树。
今天,我们文学社做猪春联,灯笼。我们很高兴。 开始做了,朱老师说要做二只猪,上面写春联。我和沈欣意分工做,她画猪、剪猪、。我写春联、涂色、贴猪。沈欣意先拿出二张纸,一张蓝,一张绿。就开始画猪,她把猪的外框先画好,再把猪鼻子、眼睛、嘴巴画好。这样一只猪就画好了,可是方便点第二只猪怎么画呢?我想了个办法就是:把第一只猪纸放在第二只猪的下面。我们做了下,这个办法很好。于是,沈欣意就开始剪了。她先剪好了就先写上春联,“和风细雨和事和人和社会;美山美水美情美景美时光。”再涂色,我用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涂,我把小猪涂的很是漂亮。像七猪仙女一样。我们开始贴了,我剪好了8段双面胶,把它贴在小猪的,东、南、西、北方向,再撕开,把它小心的贴在灯笼的两头。一对春联写好了,灯笼做好了,我们给灯笼取了个名字叫“吉祥如意”。好听吧!做灯笼并不难,只要大家做到小心、仔细、先要想好了做怎么样的春联这三点,大家听明白了吗?赶快行动起来吧!文章引用自:
【做灯笼六年级作文】推荐阅读:
做灯笼的三年级作文400字07-22
灯笼教案设计09-14
《制作灯笼》大班教案10-11
大班亲子活动:制作灯笼05-27
灯笼果 教学设计06-04
《满山的灯笼火把》说课稿10-28
我学会了做早餐六年级优秀作文10-03
六年级学生怎样做读书笔记09-29
做风筝作文一年级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