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煤矿事故原因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煤矿事故原因(推荐8篇)

湖南煤矿事故原因 篇1

一、事故发生的经过

2007年8月13日下午4时40分左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正在建设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桥梁将凤凰至山江公路塞断,当时现场正在施工,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堤溪沱江大桥是凤凰县至大兴机场二级路的公路桥梁,桥身设计长328米,跨度为4孔,每孔65米,高度42米。按照交通部的标准,此桥属于大型桥。堤溪沱江大桥上部构造主拱券为等截面悬链空腹式无铰拱,腹拱采用等截面圆弧拱。基础则奠基在弱风化泥灰或白云岩上,混凝土、石块构筑成基础,全桥未设制动墩。

二、事故处理结果

2007年8月13号下午,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组成事故调查组立即开展了调查工作。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12月7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讨论通过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湖南省有关部门已将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涉嫌犯罪的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局长兼凤大公司董事长胡东升、总工程师兼凤大公司总经理游兴富和湘西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王伟波等24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湖南省交通厅、湘西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省、州公路局和省路桥集团公司以及设计、监理、质监等单 位的32名责任人给予了相应的政纪、党纪处分。

另外,湘西自治州原州长、州委原副书记杜崇烟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因其他违纪违法问题已被湖南省纪委立案,将连同此案一并处理。对事故责任单位及主要负责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了经济等其他方面的严厉处罚。对于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湖南省正按照国务院要求深入开展调查,一经查实,依法严肃处理。

三、原因分析

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在竣工前出现了整体倒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桥史上第一次。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权威专家也凤凰桥倒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综合专家的意见观念,我们认为沱江大桥突然坍塌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

(一)拱架拆卸过早。为了州庆缩短大桥养护期,沱江大桥施工工期过紧,施工中变更了主拱券砌筑的程序,拱架拆卸过早。据了解,因为湘西自治州要进行50年州庆,所以沱江大桥施工采取了项目倒计时。6月20日主拱券的砌筑完成,第19天开始卸架,养护期不够,比规定少了9天。按规定,大桥养护期是28天。因为养护期减短,大桥拱券承载能力减弱。

(二)桥下地质复杂桥墩严重裂缝。施工中,就已经发现桥墩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还发现0号桥墩下面有严重裂隙。施工中虽然对此处进行了一些处理,但现在看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桥垮塌的方向从0号桥墩开始,像积木一样顺一个方向垮塌。

(三)所用沙石含土量过高。主拱券砌筑质量有问题,砌筑 要使用料石,才能够相互咬合。但事故后发现,塌下来的主拱券中还有片石。而且砌筑的砂浆混凝土不饱和,未填实,有空隙、空洞。另外,沙石含土量比较高。沙石应该用水洗过的沙,一含土就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力。

(四)工程层层分包质量管理混乱。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施工中施工单位有变更,却没有及时告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向上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反映,而且中层分包单位多,层层分包。

(五)混凝土灌注太少。根据媒体报道,沱江大桥一号拱圈在今年5月曾下沉10厘米。如果媒体报道准确,说明桥墩没有打牢,这可能跟灌注的混凝土太少有关,也有可能和当地的地质有关。但不管什么原因,拱圈下沉对沱江大桥造成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因为石拱桥的特点是不怕压力最怕变位,石头属刚性,承重能力好,但不能承受弯曲和挠曲。桥墩位移会导致拱圈弯曲,对拱圈产生附加力,打破石拱桥各个部位之间的受力均衡,从而导致大桥垮塌。

(六)修建拱圈石料规格不一。修建石拱桥对石材的质量要求较高,这样形成的拱圈才能确保足够紧密,如果拱圈不紧密,就会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出现漏水的情形。另有媒体报道,修建拱圈所用的石料规格不统一可能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除了比较整齐的石块,大桥还使用了许多碎石。石料不规整,灌注的混凝土又不够饱满,就很容易出现经常掉石头的情况。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是结构设计标准的低要求造成的。“我国结构设计在安全设置水准上的低要求,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从2003年起,就有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两次向国家有关部门递 交咨询报告。“公路桥梁的短寿首先源于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低标准要求。” 据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陈肇元院士在咨询报告中写道。他在报告中说,我国规范规定的车辆荷载安全系数为1.40,低于美国的1.75和英国的1.73。另一方面,在估计桥梁构件本身的承载能力时,我国规范规定的材料设计强度又定得较高,因而对车辆荷载来说,我国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仅为美英的68%和60%。

通过此次典型案件教育,引起了全局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个个都认为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的生命,公路建设是“百年大计”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公路技术标准规范来测量设计工程,一定要按照交通局出台制定的《工程管理办法》来管理公路工程建设,宁当恶人、不当罪人,牢记“修路修人生,养路养人品”至理名言,吸取教训,防微杜渐,警钟常鸣。

湖南凤凰桥倒塌事故的原因分析与处理结果

一、事故回放:

2007年8月13日下午4时40分左右,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正在建设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桥梁将凤凰至山江公路塞断,当时现场正在施工,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堤溪沱江大桥是凤凰县至大兴机场二级路的公路桥梁,桥身设计长328米,跨度为4孔,每孔65米,高度4 2米。按照交通部的标准,此桥属于大型桥。

堤溪沱江大桥上部构造主拱券为等截面悬链空腹式无铰拱,腹拱采用等截面圆弧拱。基础则奠基在弱风化泥灰或白云岩上,混凝土、石块构筑成基础,全桥未设制动墩。

二、处理结果:

CCTV12月25日报道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2月25日播出了《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8·13”特别重大坍塌事故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以下是节目内容:

2007年8月13号下午,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正在建设的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4人死亡2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974.7万元。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组成事故调查组立即开展了调查工作。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12月7号,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调查处理情况的汇报,讨论通过了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意见。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湖南省有关部门已将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涉嫌犯罪的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局长兼凤大公司董事长胡东升、总工程师兼凤大公司总经理游兴富和湘西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王伟波等24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湖南省交通厅、湘西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省、州公路局和省路桥集团公司以及设计、监理、质监等单 5 位的32名责任人给予了相应的政纪、党纪处分。对事故责任人员的处理

由司法机关处理24人。其中:

1.谢绍华,凤大公路堤溪沱江大桥一号拱圈施工队包工头、片石供料包工头。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2.贺杰,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项目经理部材料采购部负责人。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王政,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项目经理部工程部负责人。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4.夏友佳,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项目经理部经理兼安全部负责人。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5.肖国强,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经理。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6.陈昕,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工务科副科长兼凤大公司工程部部长。涉嫌玩忽职守罪。

7.吴志华,凤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

8.游兴富,湘西自治州公路局总工程师兼凤大公司总经理。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罪。

9.胡东升,湘西自治州公路局局长、党组书记兼凤大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湘西自治州人大代表。涉嫌玩忽职守罪、受贿 罪。

10.余阳,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派驻凤大公路现场监理处副处长兼现场监理。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11.李宏广,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派驻凤大公路现场监理处处长。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12.蒋建良,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405队湘西工程勘察院第四项目经理部经理。涉嫌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13.张仕成,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自治州分站站长。涉嫌玩忽职守罪。

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33人。其中:

1.刘玉兰,湖南省路桥公司总工办主任。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2.徐晓明,湖南路桥公司安全生产部副部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3.陆尚武,湖南路桥公司总工程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处分。

4.刘晓东,湖南路桥公司董事、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5.陈志兵,湖南路桥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6.李海梁,湖南省华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任长 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现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所长。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7.武和平,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曾任长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现湖南华罡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8.续莎薇,金衢监理公司党支部书记、副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9.汤述,金衢监理公司总工程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0.刘义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院长。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11.龙文辉,湘西自治州交通局局长、党组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2.张锦莲,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自治州分站副站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 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3.刘忠,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副站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4.李建华,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5.李德旗,湖南省公路局局长、党委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6.陈新发,湖南省交通厅规划办公室主任。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

17.李安,1993年至2006年3月任湖南省交通厅厅长、党组书记,现任湖南省委督办专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8.秦湘赛,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政府副州长、党组成员,州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19.杜崇烟,湘西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长。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因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已被湖南省纪委立案调查,一并处理。

对有关单位、有关人员的处罚和处理

对路桥公司、凤大公司各处罚500万元;路桥公司对所属道路七公司依《公司法》等有关法规予以解散。

对路桥公司董事长陈志兵、总经理刘晓东、副董事长方联名和凤大公司董事长胡东升、总经理游兴富各按2006收入的80%罚款。

对路桥公司道路七公司项目经理部经理兼安全部负责人夏友佳、道路七公司经理肖国强、路桥公司安全生产部副部长徐晓明、路桥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向海清、路桥公司总工程师陆尚武,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询监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胡伟、副经理续莎薇、副经理高伏良、总工程师汤述、驻地高监李宏广吊销有关执业 资格和岗位证书。

对涉案追究刑事责任的夏友佳、肖国强、吴志华、游兴富、胡东升等5人以及追究行政责任撤职的陆尚武、刘晓东、陈志兵、汤述等4人,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湖南省在中纪委、监察部和高检院的指导下继续严肃查处这起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

责成湖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三、专家视点:

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与有关记者的公开谈话认为:

湖南凤凰县沱江大桥在竣工前出现了整体坍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桥史上第一次。

沱江大桥突然坍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州庆缩短大桥养护期

沱江大桥施工工期过紧,施工中变更了主拱券砌筑的程序,拱架拆卸过早。据了解,因为湘西自治州要进行50年州庆,所以沱江大桥施工采取了项目倒计时。6月20日主拱券的砌筑完成,第19天开始卸架,养护期不够,比规定少了9天。按规定,大桥养护期是28天。因为养护期减短,大桥拱券承载能力减弱。

2、桥下地质复杂桥墩严重裂缝

施工中,就已经发现桥墩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而且还发现0号桥墩下面有严重裂隙。施工中虽然对此处进行了一些处理,但现在看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桥垮塌的方向从0号桥墩开始,像积木一样顺一个方向垮塌。

3、所用沙石含土量过高

第三个问题是主拱券砌筑质量有问题。砌筑要使用料石,才能够相互咬合。但事故后发现,塌下来的主拱券中还有片石。而且砌筑的砂浆混凝土不饱和,未填实,有空隙、空洞。另外,沙石含土量比较高。沙石应该用水洗过的沙,一含土就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力。

4、工程层层分包质量管理混乱

四是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施工中施工单位有变更,却没有及时告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对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向上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反映,而且中层分包单位多,层层分包。

黄毅还说,目前,交通部已要求全国所有在建的拱形桥全部都停下来,认真排查,并对已经建好、正在使用的拱形桥进行例行检查。

著名桥梁专家黎宝松接受采访时提出以下观点:拱圈下沉对桥造成致命影响

湖南凤凰沱江大桥骤然坍塌,留下问号一串。媒体和社会各界纷纷质疑大桥在建造过程中是否存在偷工减料,大桥本身是否“豆腐渣工程”亦或从一开始选址设计就存在问题。

带着对沱江大桥的种种疑问,本报记者昨日咨询了广东省政协委员、著名桥梁专家黎宝松教授。问题一: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据媒体报道,沱江大桥跨度达328米,有网友质疑桥梁跨度这么大,设计者仅设计了四个拱圈,设计方案是否有问题?此外网友反映“大桥东岸是石灰石覆盖黄泥地质,西岸是强风化砂土地质”,认为此地不应该建石拱桥。黎教授表示,由于自己不在现场,不清楚河流的水文情况,仅就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桥型的设计看不出有什么错误。至于地质情况,即使当地的地质像网友说的是“石灰石、强风化砂土地质”,也不能说就完全不能建桥,关键是看设计与施工怎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处理。此外,在建桥之前,必须要做的沉降变形检测足以让大桥避开因地质原因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问题二:大桥是否“豆腐渣”?

不少网友指出,从塌桥照片来看,混凝土中看不见几根钢筋,水泥、沙子、石子不成比例,几乎尽是石头,和“豆腐渣”非常相似。

对此,黎教授解释道,沱江大桥是石拱桥,桥墩里可以放钢筋也可以不放钢筋。假如水泥很少,可能会影响到桥梁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桥墩的牢固度,尽管是石拱桥,桥墩也需要灌注大量的混凝土,才能保证桥墩足够牢固。另一方面,桥身也需要足够的混凝土、沙浆将石块粘合在一起,如果混凝土太少,桥身无法牢固地粘成一个整体,就会出现媒体报道的那样“经常有碎石头掉下来”。

问题三:大桥仅靠脚手架支撑?

大桥是在工人们拆卸脚手架的时候垮掉的,有网友质疑“难道这座桥竟是靠脚手架来支撑的吗?”

对这个问题,黎教授首先纠正了许多媒体以及网友所说的“脚手架”的概念。他说,工人们拆卸的并不是脚手架,而是拱圈架,也就是承接沱江大桥4个拱圈的架子。在石拱桥的各个部件中,拱圈是大桥的主要承重构件,而拱圈以及桥身上的一些附件(比如小 拱圈)的重量又都要拱圈架一力承受。所以拱圈架的作用十分重要,拱圈架扎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石拱桥的质量。如果大桥质量本身有问题,工人在拆卸拱圈架时会垮塌也就不奇怪了。塌桥的可能原因 : 黎宝松教授介绍,沱江大桥是四跨连拱,四个拱圈产生的推力通过桥墩实现相互平衡,这一方面要求桥墩自身有足够的重量,另一方面,桥墩要足够牢 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石拱桥的桥墩体积一般都十分庞大。由于拱圈之间互有推力,只要一个拱圈出现问题,大桥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出现“一垮俱垮”的情形。随后黎教授从石拱桥的建造原理上详细分析了可能导致沱江大桥垮塌的原因: 混凝土灌注太少

根据媒体报道,沱江大桥一号拱圈在今年5月曾下沉10厘米。如果媒体报道准确,说明桥墩没有打牢,这可能跟灌注的混凝土太少有关,也有可能和当地的地质有关。但不管什么原因,拱圈下沉对沱江大桥造成的影响都是致命的。因为石拱桥的特点是不怕压力最怕变位,石头属刚性,承重能力好,但不能承受弯曲和挠曲。桥墩位移会导致拱圈弯曲,对拱圈产生附加力,打破石拱桥各个部位之间的受力均衡,从而导致大桥垮塌。修建拱圈石料规格不一

此外,修建石拱桥对石材的质量要求较高,这样形成的拱圈才能确保足够紧密,如果拱圈不紧密,就会像媒体报道的那样,出现漏水的情形。另有媒体报道,修建拱圈所用的石料规格不统一可能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除了比较整齐的石块,大桥还使用了许多碎石。石料不规整,灌注的混凝土又不够饱满,就很容易出 现经常掉石头的情况。可能存在过早拆除拱圈

另外,拱圈建好后,还要等一段时间让灌注的混凝土将石料凝结成一个整体,时间长短有明确规定,一般是28天,如果时间太短,拱圈还没有形成整体就拆掉了起支撑作用的拱圈架,也会出现意外事故。此外,为了确保拱圈的安全性,在拆卸拱圈架之前,一般会做一个初步的荷载实验,测试拱圈的承重能力。报道中说沱江大桥月底就要通车,出现问题不知和急于通车是不是有关。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陈肇元院士的观点:结构设计标准的低要求造成的

包括桥梁在内的建筑安全问题,早在五年前就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我国结构设计在安全设置水准上的低要求,在世界上是非常突出的。”从2003年起,就有1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两次向国家有关部门递交咨询报告,时间分别在2003年和今年3月。

“公路桥梁的短寿首先源于设计规范对耐久性的低标准要求。”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学部陈肇元院士在咨询报告中写道。他是该咨询项目的负责人和编写人。

报告中说,我国规范规定的车辆荷载安全系数为1.40,低于美国的1.75和英国的1.73。另一方面,在估计桥梁构件本身的承载能力时,我国规范规定的材料设计强度又定得较高,因而对车辆荷载来说,我国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仅为美英的68%和60%。

桥梁土木工程经常处于干湿交替、反复冻融和盐类侵蚀的环境中,以致一些桥梁包括大型桥梁不需大修的使用寿命仅有一二十年,甚至不到十年就被迫大部分拆除重建。按照交通部以往的桥涵 设计规范,室外受雨淋(干湿交替环境)的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最小设计厚度尚不到国际通用规范规定的一半。

“如果规范上没有确切要求,怎么能追究设计者的责任呢?”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范立础院士在做学术报告时认为,我国的桥梁规范应及时修改。

湖南煤矿事故原因 篇2

关键词:湖南,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对策

引言

随着湖南省煤矿开采技术的和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矿监管的强化, 近年来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看处于良好状态, 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控制事故的发生。除了在技术上的不足、管理上的疏忽、设备上的缺陷、培训上的不严格、环境条件先天恶劣等方面的问题外, 对煤矿的选址和煤矿开采的认识不够深入也是发生煤矿发生事故的一个重大的原因。本文通过从2010-2012年湖南省煤矿事故归类统计中, 寻求伤亡事故的基本规律, 探讨伤亡事故的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进而为湖南省煤矿管理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有助于深刻地认识我省煤矿事故的发生的特点及规律, 对预防和控制湖南省煤炭行业事故、确定煤矿安全专项治理方案、明确煤矿安全科技投入方向具有非常大的意义[1]。

1 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数据统计分析

1.1 总体分析

前些年随着湖南省煤炭行业蓬勃发展, 煤矿企业数量和煤炭产量都在逐年上升, 但是省市和煤矿企业没有对安全生产给予足够的重视, 造成产量增加的同时事故率也在不断上升。近几年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步趋向好转的主要原因是省市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大幅度提升, 另外, 我省针对国家颁布的一系列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规程进行严格的遵守, 对湖南省煤矿事故的预防和减少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针对国家颁布的“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 湖南省对其制定了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整顿整改并对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基础管理进行大规模的检查, 尤其是在瓦斯治理和安全监察上做了大量工作, 并加强评价机构管理、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这些举措使得我省近几年煤矿瓦斯事故和乡镇煤矿事故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湖南省高层领导十分重视煤矿安全生产,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部署工作, 因此近三年湖南省煤炭安全事故有所减少但还是有一些事故发生。图1是近三年来我省煤矿事故数据统计。

1.2 湖南省煤矿死亡事故类型分析

湖南省共有煤矿2096家, 已探明煤炭储量大概34亿吨。但是煤矿地质构造复杂, 煤炭贮存很不稳定, 开采条件差, 是典型的水、瓦斯、煤尘、顶板灾害都有的重灾区, 其中有40%左右的矿井为高瓦斯突出矿井, 数据统计[2]结果见表1、图2。

(1) 从近三年湖南省煤矿事故统计分析表明, 湖南省煤矿发生事故且造成大量损失的, 首先就属瓦斯事故, 已成为我省煤矿安全生产最为头疼的问题。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 煤矿越往下开采, 煤层与瓦斯突出的次数和强度都在增加, 瓦斯治理的难度以及治理技术也越来越复杂, 瓦斯问题的合理预防和高效治理将成为扭转煤矿安全被动局面的关键环节。

(2) 从我省发生的煤矿发生次数上来看, 除瓦斯灾害事故外, 其次煤矿事故发生非常严重的是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但是从事故统计可以看出, 2010年以来, 我省的煤矿, 特别是规模稍大的煤矿采取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 不断加强顶板管理, 尤其是综采技术的开始推广应用, 顶板事故和运输事故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3) 煤矿的水灾事故和火灾事故也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 。一旦发生透水, 矿井不能正常生产, 而且还可能淹没矿井和采区并且造成大量人员的死亡, 危害相当严重。而火灾事故一旦发生, 在矿井内火灾难以扑灭, 因为火灾可间接的带动瓦斯爆炸事故, 因此该事故的预防也是重中之重。

(4) 煤尘和放炮事故的发生次数在各类事故中是最小的, 但是煤尘爆炸和放炮事故带来的后果却非常严重。2010年以来, 仅发生6次煤尘事故3次放炮事故, 但是死亡人数就达到16人。另外煤尘对矿工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 长期在工作面工作的矿工多患有尘肺病或者矽肺病, 而放炮事故不仅会间接带动煤尘顶板事故也可能引起火灾和瓦斯爆炸, 因此矿井粉尘的治理和放炮的规范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5) 2010-2012年我省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伤亡事故33起, 死亡257人, 其中由非法和违法生产造成的事故24起, 约占全部重大伤亡事故的72.8%。从图2可知, 湖南省2010-2012年煤矿特大伤亡事故中, 有69.9%的伤亡事故是由瓦斯事故引起的, 由此说明煤矿管理者应将瓦斯的防治与控制作为工作重点。其次顶板和运输事故也要进行针对性的预防[3]。

2湖南省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2.1 煤矿开采条件差

湖南省大部分煤矿地质构造复杂, 煤炭贮存极不稳定, 开采条件差, 而且生产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的小煤窑较多, 对生产影响较大

2.2 法律政策不完善, 管理相对落后

由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可知,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管理不规范是湖南省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管理混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不健全, “三违”现象很严重; (2) 安全管理放松,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 (3) 对违章处罚力度不够, 工作人员偷懒, 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2.3 技术设施落后, 生产力水平低

煤矿安全装备是防治煤矿事故的重要手段, 在防治灾害事故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目前湖南省煤矿技术设施存在水平较低、适应性不强及可靠性差的问题, 与其他产煤大省相比, 这一问题尤为严重。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加深, 瓦斯、水灾、顶板、运输、机电、放炮、矿压等灾害因素日趋严重, 对煤矿的技术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技术人员严重匮乏, 工人素质偏低, 人员意识淡薄

目前湖南省大型煤矿及地方小煤矿技术人员面临严重不足的问题, 曾被其他业界称为用人荒, 一方面在煤炭资源整合背景下, 大型煤矿整合矿井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下属煤矿抽调, 使得原本就少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加短缺, 另一方面矿工大多是以农民工为主, 真正的专业人员很少, 矿工整体素质低, 造成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差, 违章作业问题相当严重。

3 我省煤矿事故的防范措施研究

3.1 督促落实监管责任, 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1) 指导带班矿领导配备和资质培训, 切实加强下井带班领导的现场决策能力和指挥能力, 指导制定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 督促按期建成和完善“六大系统”。指导矿工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使用的培训演练, 提高避灾能力。 (2) 是强化执法。在监察计划中, 将矿领导带班下井和“六大系统”建设列入必查内容, 并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3) 是严格验收。竣工验收时, 建议将矿领导带班下井未落实到位的、“六大系统”未按照规定时间表建设到位的, 责令限期整改。

3.2 上级领导加强对矿井全方位的检查

(1) 检查地方政府健全和落实部门监管责任情况, 督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形成部门联动。 (2) 检查监管队伍的建设, 督促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提升基层站队监管能力。 (3) 检查监管执法与技术服务的情况, 通过监管执法手段, 深入打非治违;通过技术服务, 推进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4) 检查教训培训情况, 督促加强培训工作,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素质。 (5) 检查煤矿的处罚力度, 提高对职工生命的赔偿标准, .其中重大责任事故罪、不报和谎报事故罪等都应从严处理。 (6) 检查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情况。

3.3 加强安全培训制度, 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该行业的高校大多数毕业生都不愿到煤矿上工作, 大多数的煤矿从业人员来自农村, 没有接受正规的煤矿开采专业教育, 普遍缺乏安全生产技能, 应对这部分人进行严格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在培训工作过程中应完善培训制度, 请相关的专家做培训与讲座, 另外, 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以熟带生”的培训方法, 开展技术活动, 根据煤矿需求不断规范安全培训内容, 按照全员参与、分类培训、分步实施的细则, 以提高职工安全技能为重点, 注重实际效果, 定期、分批、合理安排职工参加安全技能培训[4], 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此外煤矿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的防治措施方面, 对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后的应急措施方面, 应急措施单一, 综合配套能力差。针对这一现状, 我省应加强对煤矿基础设备研究的投入, 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和专业人才的引进

3.4 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1) 建立事故矿井安全分析评估机制, 通过专家全面剖析其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和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 以及煤矿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 帮助煤矿企业制定整改措施。 (2) 对生产工艺落后、规模小、隐患多、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窑予以整顿, 坚决落实煤矿“四关闭、五停产”措施防范再次发生事故。 (3) 建立事故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度。凡发生事故且不属于关闭的矿井, 鼓励有技术、有管理、有资金的大型煤矿来兼并重组建成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提高事故矿井的抗灾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统计及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煤矿业在最近几年无论从事故发生次数, 事故死亡人数, 重大事故发生的次数都得到有效的控制, 且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但仍然还是有很多事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发生, 因此从上文中我们以下结论

(1) 在2010-2012年湖南省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和顶板事故发生频率较高且后果十分严重, 各个煤矿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发生。

(2) 专门针对瓦斯灾害防治做一个总体规划, 保障瓦斯治理的时空条件, 做到抽采掘平衡[5]。

(3) 煤矿事故在3、4月和8、9月多发, 煤矿高层要引起高度重视, 并加强安全管理, 和矿井设备的改善, 改善矿工工作环境。

(4) 对煤矿事故多发的衡阳、娄底、邵阳等市和易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郴州、株洲等进行重点检查,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要坚决整顿或者关闭处理, 加大多事故的处理力度, 另外强力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启明.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问题及对策[J].金属矿山, 2005 (10) 1~3.

[2]百度百科[EB/OL].http://www.hunanmj.gov.cn/

[3]叶其生.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和治理对策[J].煤矿安全, 2009, (06) :116~118.

[4]刘超.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0.

煤矿生产事故原因及对策研究综述 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事故;矿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TD77;G35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2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65-03

中国煤矿资源总量丰富,原煤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5%,然而每年矿难死亡人数却达到了世界煤矿工人死亡人数的80%。现在发展中的印度、南非、波兰等煤炭大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在0.5左右,像美国、澳大利亚等先进国家,大概是0.01-0.05,而中国是2.04。全世界每年重大矿难(死亡人数在10人以上)的90%都发生在中国,每次血的教训后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救援、检讨、查封,而后却矿难依旧。2009年和2010年都有几起特大严重的煤矿生产事故发生,如2009年2月22日山西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9月8日河南省平顶山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10年3月31日河南伊川煤矿爆炸事故,6月21日河南省平顶山煤矿爆炸事故等,这些特大生产事故动辄数十上百人死亡,如此严重的生产事故让人触目惊心,血淋淋的事实让人不得不追究煤矿生产事故频频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一、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

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国外这方面的文献较少,主要是国外煤矿事故发生率低,有些产煤大国如英国甚至实现了零死亡,而中国矿难年年不断,国内学者也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大体可分为从经济利益层面、政府职能层面、煤矿企业层面和法律层面四个角度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1.经济利益层面

杨丽媛认为,“煤炭行业的利润空间是相当大的,而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已经予以充分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监管措施,关闭取缔了一部分非法小煤矿或者令其暂停生产,使煤炭市场上本来供不应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而且煤炭这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非常小的,根据弹性与收益的关系,价格上升将会进一步提高矿主的收益”,[1]高额利润的刺激是与矿难频发紧紧相联系的。正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 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肖兴志、陈长石指出,煤矿资源产权虚置导致了局部垄断性市场和地方煤矿寡头,转嫁了部分用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成本, 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提高了经营者的隐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 经营者开采呈现短期化,对于安全投入缺乏积极性;将这部分隐性成本转嫁给了井下作业工人, 造成生产事故频发。对于小煤矿来说,政府强制其开采活动必须得到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但由于私人采矿权的限制过高衍生出大量的非法无证小煤矿。这些小煤矿的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安全生产更加难以得到保证。”[2]

曾涛、李璞等人认为,矿难中的博弈发生在矿工、矿主、地方主管部门以及中央政府4个博弈主体之间,并通过分析建立这四个主体目前的博弈关系说明中国目前矿难频发的原因:(1)经济高速发展使得能源需求尤其是煤炭需求急剧增加,暴利驱使下导致非法生产。(2)技术落后,产能跟不上需求,导致超常生产。(3)官商勾结,政策法规无法得到有效落实。(4)弱势群体( 矿工) 利益保障体制没有建立健全。[3]

2.政府职能层面

彭小亚、缪永正、卢小燕等人认为,“官煤勾结”现象严重是煤矿生产事故问题的政治根源,这主要表现为:政府官员违规滥用审批权,收受矿主贿赂;政府官员或国有企业在小煤矿入股,谋取非法利益;纵容、包庇煤矿违法生产经营;政府官员暗中自办煤矿或庇护亲属违法办矿;参与或默认、包庇隐瞒事故。[4]吴富丽认为,监管不力是导致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5]

杨丽媛认为,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辖区内煤矿的违规经营行为监管不力,是因为“如果地方政府加强对本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监督管理,势必加大企业的安全成本,降低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削弱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最终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6]

刘菊从权力寻租角度出发,指出矿难频发的直接原因是“利益一起分享,责任由政府承担”的官商勾结行为使企业对安全生产产生懈怠意识,刺激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使他们没有强烈的意识去改进技术,改善安全措施,置矿工生死于不顾。[7]

3.煤矿企业层面

杨晓雨认为,矿难发生原因之一是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足,煤矿企业的教培部门对员工的培训缺乏系统性的统筹安排,使得培训工作流于表面,为培训而培训;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从优秀的操作员工中提拔起来的,他们的具有很强的实干精神,但安全观念较为淡薄;企业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状况差,管理权限不明;一些煤矿企业不遵规守法,片面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无视员工性命,非法生产。[8]

张革玲认为,不注重安全投资是矿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从私营矿主的角度看,注重安全就要加大投入,增加成本,而且一旦其他煤矿发生重大矿难,现行的处理办法多是一律停产整顿,如此以来自己的安全投入就会沉淀下来。在理性有界的情况下,它自然会选择减少安全投入。”“很多煤矿实行的是承包制,自己下大力气搞的安全投资,一旦自己离职或承包到期, 无疑会让继任者搭上便车;二是注重安全生产,必定减少产量,由此必然减少利润。”[9]

4.法律制度层面

吴富丽指出,产权制度不完善是矿难发生的主要原因。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因此矿产资源的产权指的是矿业经营权,从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看,矿业权主体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转让权。转让权的缺失具有非常明显的弊端,容易导致矿产资源利用中的急功近利,这一方面会造成矿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另一方面会造成矿权主体忽视长期投资,尤其是安全生产方面不会带来直接收益的巨额投资。[10]

郑风田、冯伟等人认为,由于我国煤炭行业的复杂性,造成当前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不完善的原因,有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不力的原因,有官煤勾结、权力寻租的原因,有惩罚太轻、矿工死亡赔偿过低的原因,有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矿工安全素养太低的原因,还有矿工维权力量太弱、工会无法发挥作用的原因等等。其中,既有人为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他们对产权不清是矿难发生的根本原因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论证了煤矿开采高事故率、高死亡率并不是只有中国才有的特殊现象,而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国的普遍规律。煤矿经营者是否增加安全、技术投入,不是取决于产权的清晰程度,而是取决于煤矿经营者的投资能力,投资意识以及安全、技术投入的成本和增加安全、技术投入带来的收益的比较。[11]

杨君认为,法制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法制丧失实效性是煤矿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导致目前矿业安全法制失灵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法律缺乏明晰的理论假设和利益相关方的均衡博弈以及有效避免游戏规则的禁忌。二是法律法规缺乏有效的制约与激励机制和对弱势者矿工的全面保护以及执法标准。三是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缺乏独立性导致监督失效问题。横向体制内无监督,纵向体制监督鞭长莫及,体制外监督不畅通。事前监督少而软,事中监督缺乏有效措施,事后监督多而乱。四是具体法律设计中的问题。往往要么忽视,要么低估人对成本与收益的判断力,导致法律只是纸面上的东西,不能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12]

二、治理煤矿生产事故的对策

煤矿生产事故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也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对此,许多人从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降低事故发生几率。

1.经济利益层面

杨丽媛提出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金额及对矿主的罚款金额,影响矿主的成本收益比,使其在违规时得不偿失,使其不敢心存侥幸而冒险,以预防煤矿生产事故发生。[13]

高春景、刘平青则认为,只有在将工人的报酬( 包括提高工人工资率和伤亡赔偿)和改善安全环境成本相比较, 对工人的报酬大于改善环境的支付时,矿主才会改善安全生产环境。[14]

陈红、刘静、龙如银选择从“制度效用”视角,将作业人员不同行为选择下的行为效价和行为成本中的变量引入不同行为选择下的期望回报函数中,探讨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论述了可以采取4种措施:(1)加大对遵章行为的经济回报奖励力度;(2)加大对违章行为的惩罚力度;(3)加大遵章行为的效价、减小遵章行为的成本,或者加大遵章行为效价的累加性;(4)减小违章行为的效价、加大违章行为的成本或者加大违章行为成本的累积性等来保证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减少矿难发生。[15]

2.政府职能层面

张革玲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切实有效的调整劳资关系的政策,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加大企业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将小煤矿业主的安全考核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小煤矿主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体系;加大安全生产经济政策的落实力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招标拍卖制度,增加政府和企业的透明度,杜绝政府监管不力,官煤勾结的滋生。”她从相关制度设计、政府公共管理责任及市场体系的完善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之策:制度设计上,适当提高准入门槛,严格审查采矿资质;突出政府公共管理角色,明确政府管理职责;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完善煤炭行业市场体系。[16]

李梦、张翠燕、刘造林等人则认为,证照不齐全的非国有煤矿企业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概率更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防止煤矿企业对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机制,并努力缩小煤矿经营者获取租金的空间,从而减少或避免矿难事故的发生。相关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无证煤矿企业的处罚,从而减少煤矿企业总的租金收入,减少政府官员进行寻租的可能性。[17]陶长琪、刘劲松等人认为,在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方面,可以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18]

刘菊提出应该采取“国家控制与市场经营相结合”的原则,走建立大型煤炭基地,同时整合、改组中小煤矿的道路。国家掌握对重要矿区的勘探和开采权,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产权市场,以煤炭资源产权变革为突破口,从根本上遏制矿难的发生。[19]

3.煤矿企业层面

杨晓雨提出对煤炭生产企业实行安全评价制度,煤炭企业为了能够获取安全证件并有足够的安全级别,就必定会依据评价指标的要求来进行有关安全硬件设备的投入,这样就构成了进行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通过行政措施要求煤炭企业主动购买商业保险,并可以实行浮动费率;施行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20]

李梦、张翠燕、刘造林等人认为,应当强化工会维权意识,推动矿主安全投资决策。我国煤矿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还没有进入产业化的阶段,所有者与监督者职责不到位,煤矿工人队伍也没有成长起来,制度的力量较为薄弱,煤矿工人的福利待遇较差。作为弱势群体的煤矿工人,更需要依赖制度化的力量消除竞争起点和过程中的不公平。[21]陶长琪、刘劲松等人提出阻止煤炭企业的过分民营化和小型化。[22]

4.法律制度层面

肖兴志、陈长石从明晰煤矿产权归属, 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角度出发,提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矿难发生的概率,提高煤矿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的措施:建立现代煤矿资源产权制度;建立煤矿资源多元化产权体系;构建煤矿资源产权多级交易市场;明确划分煤矿资源在中央与地方间的分配;合理确定采矿权价格;加强产权监管。[23]

李梦、张翠燕、刘造林等人也提出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应当明晰产权,将矿产资源投入市场交易。煤企产权不清,从而导致私营矿主长远利益不可预期,因而无法进行数额巨大的安全投资。因此明晰产权,签订长期合约有利矿主进行煤矿安全设备检修,能够充分调动矿主安全投资的积极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矿难的发生。[24]

郑风田、冯伟则认为,根治矿难,产权改革既不充分,也非必要。治理矿难,产权改革确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唯一之根本。要真正做到从根本上治理矿难,需要借鉴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矿业大国的经验,结合本国的实际,在彻底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治理。[25]

(责任编辑:李综艺)

参考文献:

[1][6][13]杨丽媛.矿难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界,2008,(02):206.

[2][23]肖兴志、陈长石.煤矿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06):37-38.

[3]曾涛、李璞.论根治中国矿难须改变各方博弈规则[J].现代商贸工业,2009, (06):16.

[4]彭小亚、缪永正、卢小燕.我国矿难频发的原因及其对策[J].采矿技术, 2008, (05):59-61.

[5][10]吴富丽.我国矿难频发的制度性因素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09):260-261.

[7][19]刘菊.基于权力寻租角度的矿难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9):181-183.

[8][20]杨晓雨.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企业导报,2011,(05):104.

[9][16]张革玲.矿难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3):36-38.

[11][25]郑风田、冯伟.根治矿难:产权改革能否有效[J].经济学家,2007,(04):108-113.

[12]杨君.我国矿难频发的根源及其法理分析[J].行政论坛, 2009, (03):44-47.

[14]高春景、刘平青.矿难背后矿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15):99.

[15]陈红、刘静、龙如银.基于行为安全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2009,10(05):816.

[17][21][24]李梦、张翠燕、刘造林.关于矿难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及对策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07):78-80.

煤矿工伤事故原因分析培训教案 篇4

煤矿安全生产是“天”字号工程,事故是和谐幸福的罪魁祸首;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是每名煤矿作业人员的职责,必须严格落实“生命至高无上,安全生产第一”最高信条,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践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一、煤矿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环节

(一)易发生工伤事故的人员

1.没有经过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新工人;

2.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转岗人员,离岗时间长未经上岗培训人员;

3.自认为经验丰富不按照规程、措施操作的人员;

4.习惯性违章人员,单岗作业无人监护人员,精力不集中的作业人员,没有休息好上岗作业的人员,带情绪作业人员;

5.超强度、超时间作业人员,特殊环境下作业的人员等。

(二)易发生工伤事故的时间段 1.职工交接班时间,中、夜班,节假日; 2.作业人员情绪不稳定、思想波动大时; 3.超强度作业、工作延点人员疲劳时; 4.任务安排重、工作紧张时;

5.开启设备时,拉闸供电时,检修设备时等。

(三)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地点

1.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煤墙处,过老巷,过断层带,变坡处,设备摆放处,设备机头机尾,设备旋转部位,设备运行通道,皮带机、刮板运输机跨越点,高压管路连接部位,压柱戗柱打设点,物体起吊点等地点;

2.掘进工作面巷道开口位臵,迎头,贯通点,过老巷,变坡处,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带,设备摆放处,设备机头机尾,设备旋转部位,设备运行通道,皮带机、刮板运输机跨越点,压柱戗柱打设点,物体起吊点以及巷道穿过松软煤层、岩层或施工井筒过流沙地层处;

3.斜巷及斜巷车场位臵,坡度较大运输巷道,架空人车上、下人处;

4.井筒入井口,井下两侧马头门,井筒内、井底清煤斜巷及清煤点,煤仓装载、卸载点;

5.大巷车场,人车交会地点,巷道交叉点,转弯处,风门处; 6.通风不良巷道,安全距离不够地点,行走不便地点,空间狭窄地点,高空作业地点,平行交叉作业地点,井下零星作业地点,巷修地点及其它临时工程作业地点等地点。

(四)易发生工伤事故的工序

1.采煤工作面放顶,替棚换柱,回撤支柱,更换超前支护,推溜,拉架,清煤,跨越运输机等;

2.掘进工作面敲帮问顶执行不到位进行打眼、装药以及进行临时支护,人员未撤离耙矸机扒矸,在皮带等设备上吊挂、维护风筒;

3.巷修工作准备阶段、收尾阶段,巷修搭架拆架、帮顶剥离、替棚换柱、清矸、阻车;

4.检修、拆解、起吊、固定、装卸、移动设备,登高作业; 5.立井井筒上方、井筒内、两侧马头门检修作业,煤仓口检修作业、煤仓处理堵仓作业;

6.石门揭煤、盲巷瓦斯排放;

7.爆破作业制作引药、装药、连线,设臵警戒以及处理瞎跑; 8.钻机运移、稳固,钻杆拆、接以及风水管路转换等; 9.条件发生变化需要进行工序转化时等。

二、煤矿工伤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上的漏洞

1.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坚持“安全第一”思想,重生产轻安全,违章指挥、带头违章作业;没有告知职工各种危险源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2.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关文件规定没有认真学习领会,出现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现场执行制度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 3.管理制度不完善、针对性不强,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与现场实际不符或偏差较大,对现场安全生产没有指导意义;

4.工程设计有缺陷,工程摆布不科学,工作任务安排不合理,生产工序、人员组织安排不合理;

5.现场管理、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及时排查出现场隐患,对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安排不到位;

6.井下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没有及时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7.现场管理不到位,现场作业地点安全标准低、动态隐患多,没有实现动态达标、精细化管理。

(二)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由于少数职工存在以下现象: 1.安全意识淡薄,存在麻痹大意思想; 2.工作不尽职尽责,工作质量差;

3.文化水平低,工作经验不足,安全生产知识不足; 4.急于完成任务,不按规章制度、规程措施作业; 5.凭经验、想当然、减少工序; 6.工作前没有开展岗位安全确认;

7.个别职工因与队长、班组长等人员认识不同、想法不一致,故意违章操作;

8.性格粗放,明知有隐患、有危险,冒然蛮干; 9.操作不熟练、个人防护不到位; 10.管理人员强令工人违章作业; 11.带病、带情绪上岗,精神状态不佳等。

(三)机的不安全状态

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不完好,设备设施结构性能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臵不完好,轨道铺设不符合有关规定,机车照明、信号、保护等不完好,工具、材料有锋利毛刺、毛边,设备设施固定不牢等;

2.设备保护、保险、信号等装臵缺乏、失效或有缺陷,如旋转部位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臵、无报警装臵、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等,电气设备三大保护不全、绝缘不良,安全设施不起作用等;

3.设备维修、保养、调校不当,运转失灵、设备带病运行、超负荷运转等;

4.机电设备有漏检、假检现象;

5.机械强度不够,销子、链环不正规或不正确使用,起吊重物的部件强度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工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

7.作业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设备供电缆线裸露或失爆等。

(四)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1.现场危险因素或隐患、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控制或整改; 2.巷道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或温度高、湿度大; 3.作业空间狭小,安全出口达不到要求; 4.照明不足;

5.设备运转时震动、噪声超过规定值或产生辐射; 6.警示标识缺失或设臵不符合要求;

7.作业标准低,文明生产差,如工程质量不合格,巷道存在淤泥、积水、积矸、积煤、杂物,设备、材料没有规范摆放、码放,巷道坡度大行走不便;

8.其他人机环境不匹配时。

(五)设计缺陷

主要表现为工程、设备设计等由于人为失误或技术上的缺陷造成设计缺陷,成为隐患产生根源,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三、防范工伤事故的主要措施

(一)堵塞管理漏洞

1.加强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要保护和调动各级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制度必须全面、可执行,具有可操作性。管理制度是防范、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要注意制度本身可能造成的潜在风险。如果考核制度太严,对职工惩罚太重,虽然有效遏制了大部分违章现象,但是也造成了部分人员检查时避重就轻,使许多严重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造成问题积重难返、领导心中无数、基层蒙混过关的不正常现象。在制度面前必须做到人人平等、依制度办事,严禁因人而宜、执行不严、落实不下去的现象,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要通过建立完善考核机制,确保制度执行到位,防止棚架、执行衰减和造假现象,不断提高各级人员的执行力。

2.严把用人关口。各单位的要知人善用,最大限度的把每个人的优点、长处发挥出来,有利地提高人的积极性。科、队正职必须思路清晰、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管理有法、落实有力;班组长是现场安全生产的直接指挥者,必须认真选拔。科长管理不善,就会影响分管系统安全;区队长管理不当,区队的问题就多;班组长管理粗放,现场工作质量就没有保障。关键重要岗位工要做到少换岗或不调岗。

区队长、班组长工作安排上要做到“知人善用、因人而异”,要先想到哪些人能够性格互补,哪些人能够在工作中相互监督提醒;对区队人员的工作精神状态、技能操作实际水平、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把合适的人安排的合适的岗位上。

3.责任清晰到位。要按照“责任无盲区、责任无交叉”的原则,基于职能定位,自上而下健全完善责任制体系。要做到“责、权、利”相适应,要客观、公平、公正,激励尽职尽责、追究渎职失责。

落实责任必须首先从正职亲历亲为抓起,树立良好的导向。分管领导对业务科室、区队要基于职责和业务范围制定一套切实可行、能够起到激励约束作用的考核标准,并客观公正、亲自考核、严格奖罚。

分管领导、科室、区队除落实本职责任外,在安全管理上的责任也必须划分清楚。如采煤队的机电事故,生产矿长管人管队伍是系统领导,负有安全管理责任;机电矿长管专业管设备是业务领导,负有业务管理责任;采煤队负有事故直接责任;机运科负有业务保安责任,生产技术科负有系统管理责任,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顺序、、责任大小必须要分清,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要做到管理责任到单位、监督责任到科室、系统责任到领导。

4.加强技术管理。首先,要加强设计管理,抓好源头控制,减少先天缺陷,防止系统带病,从设计上最大限度保证人员作业环境及安全需要。防范因设计造成重复施工、人机环境不匹配、通风状况不良等现象。其次,要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标准和规程措施,指导现场安全生产。要提高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编制质量,强化措施贯彻质量,避免措施与实际两张皮现象。许多事故背后暴露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现场作业行为不规范、不按照流程作业。

5.科学组织生产。要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合理下达生产任务。下达区队的生产任务必须考虑与队伍的实际能力相适应,要把管理有序、安全业绩好、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用在艰苦的地方。要把生产建立在有安全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安全没把握的宁可“缓、减、停”,绝不能冒险生产。因上级开展活动,如特殊时期要求停产的,必须从单位生产计划上减产量,严禁出现期末搞突击、赶任务的现象。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时,生产组织困难的,要适当给予核减生产任务。

分析多起零打碎敲事故,大部分是工作任务重,工人走捷径、冒险蛮干、赶时间下班时发生的,区队长、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要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安排恰当、合适的工作量。在安排具体工作时必须考虑员工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不给其走捷径、赶任务的理由和机会。

6.重点关注薄弱环节。要关注薄弱环节(点),如零星工程和新成立的队伍、新招收的工人,以及其他认为比较薄弱的方面。矿长组织排查矿井的薄弱系统在哪儿、管理薄弱的科室和区队是哪个,副矿长组织排查本系统的薄弱环节在哪儿,区队排查薄弱工序过程和不放心的人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正职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加强管控,弥补不足,提升短板。

要树立“特殊情况”管理意识,一是实施非常规工作安全责任制,对一些临时性、分散性、非常规性的工作,明确安全负责人,杜绝管理上的死角和漏洞,保证正规头面以外工作地区的安全生产;二是建立单岗、零星作业人员管理办法,对瓦检员、抽采钻工、水泵工、探放水工等零星作业人员可能发生的事故危害进行认真梳理,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明确其行走路线、汇报方式;三是对掘进工作面贯通、采煤工作面安装回撤、大型设备运输安装等工程实施安全专盯,从主要领导到科室、区队实施带班跟班管理,确保安全顺利完工;四是规范危险过程管理,完善和加强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过程安全;五是施工人员需要进入非本单位生产(作业)区域施工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并明确施工安全负责人,安排工作时要对非本单位生产区域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安全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布臵,受施工影响单位均要学习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备查。

7.必须带着感情抓安全。一要充分尊重员工。管理人员要把员工当亲人、当兄弟,给予充分的人格尊重;要注意工作方式,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被管理一方,理解对方真实感受,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站在平等的位臵上,取得互相信任。二要经常到职工中去,到生产一线去,切实了解职工在想些什么,需要些什么,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善于查找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主动解决,化解矛盾;要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解决职工关心的问题,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有条件的要组织家访,了解员工家庭情况,为员工排忧解难,消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安全生产。

(二)纠正不安全行为

1.必须加强人员准入。健全完善特殊作业人员、岗位工种、重要一般工种准入制度,提高入职门槛;加强“三违”、“事故”责任人管理,实行培训过关制,并采用亮相、帮教等多种方式,确保不安全行为人受到教育,不安全行为得到纠正。

2.必须规范人员行为。要规范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和员工的操作行为,强化管理职能转变。管理人员要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加强自身修养,在职工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矿领导、业务科室人员要经常到区队了解情况,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当好老师,指导、帮扶区队工作;各业务科室在履行服务、指导职能基础上,必须同时履行业务科室的监督管理与责任追究职能。

区队管理干部、班组长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要熟悉作业规程,并能指导工人按章操作;带班人员要做到腿勤、嘴勤,看到要说到、不放心地点要跑到,对上班安全生产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班组长和岗位工接班后在现场对“人、机、物、环”进行逐项排查,坚决做到隐患不除不开工,不安全不生产。要健全完善岗位操作规程、标准和井下行走规范,推行安全伙伴、诚信单位等好的经验和做法,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现场作业员工必须严格按照“三大规程”规定、标准化要求和行为准则,规范上岗,标准化作业;上岗时必须精力集中,要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原则,做好自主保安。

3.必须提高员工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安排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讲课,邀请院校或厂方人员对职工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方面夯实职工的业务技能,同时认真开展实操培训,加大培训考核力度,激励员工学文化、学知识、增才干、长技能,打造本质安全员工队伍。

4.必须开好班前会议。班前会是动员会、工作事项要求会、注意事项强调会、上一班工作总结会,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值班领导要讲到、说到,特殊作业工序细节要面面俱到。班前会也是进行培训、教育以及现场施工条件、作业环境、作业方法、安全注意事项的交代会,开好班前会不但能保证本班生产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而且能够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提前进行风险预控,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值班人员交代任务时一定要根据人员出勤情况以及现场作业条件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防止出现作业人员抢任务、赶时间不顾安全的现象发生。

5.必须抓好班中控制。区队长、班组长在安排工作时,必须向员工讲解清楚安全技术措施,针对现场实际存在的风险,把注意事项或安全技术措施向作业人员交代明白。

安排危险程度大的作业和单岗作业时要慎重考虑,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技能素质、性格取向、尽心尽责情况和安全意识,确保在人员安排上不埋下隐患。

班中区队跟班干部、班组长要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发现有可能影响安全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其作业。

现场发现违章行为必须及时制止,升井后要及时分析处理、通报。对违章员工的处罚力度要适当,不能使其不感觉“心痛”,又不能使其当月有“破罐破摔”思想。

6.必须抓好关键人员。一是特权人,班长、组长、技术熟练工、跟班人员对自己的技术、能力过度自信,是现场的指挥者,违规、违章行为缺乏被监督,任务重时有冒险心理,事故的发生很大一部分直接发生在这些人身上,或与这部分人有直接关系;安监员、瓦检员、放炮员、验收员有一定的特权,也是必须关注的对象;二是冒失、满不在乎的人;三是无知人,主要指新工人、转岗人员等;四是疲劳人。

同时,要及时掌握职工的情绪、思想动态,化解职工的不稳定情绪。特别是请长假后刚上班或家里发生变故的职工,思想波动较大,要做好收心和情绪稳定工作。

(三)控制不安全状态

1.严把设计关。确保设计符合规程规范要求,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杜绝因设计先天不足造成安全隐患,做到本质安全。巷道硐室设计合理,巷道断面、车场长度、硐室大小、绕道半径等设计能够满足行人、物料运输、设备检修所需空间。

2.严把设备安全性能(采购)关。坚持正规渠道采购设备,落实设备到货验收制度,确保设备到货质量、性能符合要求。不能让员工使用不安全的设备。

3.严把安装关。安装时把好基础质量关,分阶段对安装工程进行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设备安装位臵巷道无开裂、底鼓、淋水等现象。

4.确保保护完好。设备各种保护必须齐全可靠,保护性能定期检查校验;要及时配齐劳动保护用品和工器具,提高岗位安全防护水平。

5.加强检修维护。制定切实可行的检修计划,定期维护保养设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6.及时推进设备升级。落实“少人多安,无人则安”安全观,加大安全投入,对供电、主副井提升、主排水、通风、采掘等系统进行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设备安全性能。

积极采用新设备,如原煤运输采用胶带运输机,物料运输采用无极绳绞车,人员运输采用架空乘人装臵。尽量减少井下小绞车运输。

7.重点抓好特殊环节。一是严格执行大巷行人规定,严禁人员随意行走;二是规范矿车掩车规定,确保大巷停放车辆安全;三是对轨道运输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或定期检查,保证轨道质量达标、安全设施齐全有效,确保“行车不行人”落实到位;四是凡大件运输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明确车辆捆扎方法和运输方案;五是工作面大型设备安装、回撤前,必须进行模拟运输,保证运输路线安全;六是重物起吊时,必须经常检查起吊固定地点,以防局部顶板冒落;七是完善井下瓦斯抽放、探放水钻机、钻杆等设备移动、固定措施;八是电气维修作业必须由专职机电工进行,严禁无计划停送电;九是严禁操作非本单位生产(作业)区域电气设备(如绞车、皮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十是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并岗证相符。

(四)减控不安全环境

1.强化危险因素控制。井下人、机、物、水、火、瓦斯和作业现场随时发生变化,人的作业环境不断受到影响,必须定期不定期加强现场检查,及时完善相应安全措施。

2.严格执行安全确认。每次开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安全确认,对施工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3.保护通风设备设施完好。要正确安装、使用瓦斯、CO、风速等各类传感器,并及时调校;作业过程要主动保护监控系统,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可靠;严禁损坏通风设施,确保通风系统安全可靠。

4.确保作业空间和照明。减少狭小空间内作业次数或严禁在狭小空间内作业,作业场所安全出口、撤退路线畅通。按标准配备矿灯,按要求在巷道内、工作面、机电硐室安装照明设施。

5.做好职业卫生健康工作。要加强通风,调控温度、湿度,减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加强个体防护,避免设备运转震动、噪声及粉尘超标造成的危害。

6.必须悬挂安全警示标语。在重要场所、开关停送电、高温高压、设备转动部位以及盲巷、失修巷道等地点,设臵警示标志,及时提醒,避免人员接触或误入。

湖南煤矿事故原因 篇5

煤矿机电运输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矿井的各个生产环节,战线长,涉及面广,特殊工种多,技术性强.根据全国煤矿重大事故的`调查分析显示,机电事故在各种事故中居第4位,运输事故占事故数的20%-300%.

作 者:孟琳 刘永军 作者单位:孟琳(山东鲁泰煤业太平煤矿机修厂)

刘永军(山东鲁泰煤业太平煤矿机电科)

湖南煤矿事故原因 篇6

试行办法》的通知

湘劳社政字[2005]16号

各市、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参保单位:

为加强对工伤事故的监控,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保证受伤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务院375号令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和省人民政府185号令发布的《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精神,结合本省实际,特制定《湖南省参保单位工伤事故备案管理试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二○○五年六月一日 附:《湖南省参保单位工伤事故备案管理试行办法》

湖南省参保单位工伤事故备案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参保单位工伤事故的监控,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保证受伤职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根据国务院375号令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省人民政府185号令发布的《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参保单位应迅速组织力量对受伤害的职工进行抢救治疗,尽快帮助其脱离生命危险;对死亡职工要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同时,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要求,将相关情况通过传真、网络传递或电话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向所在统筹地区工伤保险条例经办机构备案。

第三条 发生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时,参保单位应于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发生轻伤事故时,参保单位应于事故发生三个工作日内报告;患职业病时,参保单位应于接到职业病诊断书三个工作日内报告。

第四条 工伤事故备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事故经过的“五要素”:即事故发生时间、地点、详细经过、证明人、伤亡和就医情况,认真逐一填写清楚。特别对交通事故的备案,要说明受伤害职工上下班的时间、路线等情况。具体按《湖南省参保单位工伤事故备案表》报告。

第五条 《湖南省参保单位工伤事故备案表》是办理工伤认定和支付待遇的重要原始材料,事故情况填写必须真实。凡参保单位未按规定要求报告工伤事故或有弄虚作假行为,符合《条例》和《实施办法》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用人单位负担。

第六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及控制对策 篇7

1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麻痹大意, 也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违反了三大规程和相关的安全规定, 违章操作和违章指挥经常发生。二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 对特种作业的技术掌握不够娴熟。很多机电运输的事故里, 当事人只有小学文化的占了将近一半, 掌握技术工种的安全知识不牢, 这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尤其是采掘一线的电瓶车司机不稳定, 农换工和农协工较多, 而且文化基础也比较差, 对于工作也没有长期的打算, 对学习自己业务知识的积极性较差, 素质也偏差, 这都在无形当中给机电运输事故带来隐患。三是频繁调换特种作业的人员, 这都给机电运输安全留下了隐患。四是一些指令性临时工的顶替。代岗的人对顶替的工种掌握程度较差, 没有在顶岗之前进行案例培训, 这必然会产生盲目操作和违章指挥等不安全隐患。五是作业现场和轨道质量的空间和环境也是事故隐患, 因为钢轨的磨损限, 且轨底的变形, 底拱的弯道不够圆顺, 这些因素直接造成车辆在运行中会有不平稳现象, 导致事故的发生。六是进行特种作业的人员其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工作中不能牢固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就会有违反规定和违章指挥、操作现象发生违。七是煤矿的安全制度不够严格, 埋下了安全隐患, 首先是岗位责任制度不健全, 这就会直接导致工作扯皮, 就算查到隐患也得不到立即的落实整改;其次是对执行安全制度不严格, 各项安全相关的考核还不严厉, 一些奖惩措施不能兑现, 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控制对策

综上所述, 运输事故存在的八个方面主要原因, 要“依方开药”, 做好事故的防范控制对策,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加强思想教育

企业要利用各种渠道多种途径引导教育职工, 看到事故所产生的危害, 明确事故的危害性, 要避免侥幸的心理, 铸牢职工的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事故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邀请一些典型事故家属到单位做报告, 从思想上引起职工的共鸣;二是可设立事故教育展厅, 定时对职工开放, 利用生动形象的事故案例直观的影响和教育职工;三是制作相关事故的视频录像, 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让职工在耳濡目染中树立安全意识。在教育中, 要注意随时了解受众的思想状态和各种表现, 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防止出现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各种突发事故。

2.2 树牢“安全第一”的意识

安全第一指的是如何看待以及处理安全与生产以及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企业要强调安全, 重点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前的矿井生产大多实行了岗位承包的方式, 不可排除有的承包者为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 而忽视了对于安全生产的投入, 让设备带病运行, 不去仔细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或隐患而违章冒险蛮干, 此时的安全生产自然变得毫无保障。所以, 煤矿采用了承包机制以后, 要重点加大安全监察的力度, 统一协调各条战线上的每一道生产环节, 要真抓实干, 对安全工作及目标管理要统一部署,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意识不动摇。

2.3 强化安全业务技能培训

通过三结合 (重点培训和业余培训、以内部培训为主、加强新技术新岗位和新职工的培训) 的方式进行培训, 以达到提升职工安全技能为最终目的, 打下以人为本的坚实基础。可通过定期组织技术大比武的方式, 设置奖项, 对优胜者进行重奖, 提高职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其按规程和标准安全作业。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种实行竞争上岗制度, 建立竞争机制, 制订技能挂钩工资制度, 从制度上要求职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对新岗位和新工人新技术都要进行强化培训, 全面提高他们的安全业务素质, 为做好安全生产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安全的最基础工作。实践表明, 对煤矿质量的标准化投入, 可以获得几十倍的产生效益, 可以有效促进生产。必须大力抓好煤矿质量的标准化建设, 把过程抓牢, 以期达到生产的全过程都达标。

2.5 实现本质安全性

实现本质安全性是指通过直接安全技术措施, 选择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 最大限度地去消除危险或者限制风险。比如把车场设计成甩车场, 可以有效避免跑车事故的发生。

2.6 通过管理抓安全

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通过管理来抓安全。要强化监督制约的机制, 发挥好现场的安监人员作用, 同时完善业务部门和领导的生产案例责任制度以及职工的岗位制度, 讲清职责。可通过各种激励的机制和经济挂钩, 落实考核制度, 正确实施奖惩, 以促进安全管理的制度落实。

2.7 强化特殊工种制度管理

对选拔煤矿机电运输工种, 要遴选技术好、思想正的职工担任。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临时用工人员的管理, 尽可能的避免或少用临时人员。选拔时通过严格的考核, 通过才能上岗, 对选拔上的机电运输工种, 没有特殊原因时不轻易调换,

3 结论

煤矿的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和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机电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和设备的伤害, 还有可能成为各种事故的诱因, 有可能导致采区甚至整个矿井都受到严重的破坏。本文通过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分析, 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策进行控制, 有效地规避煤矿机电运输事故, 从而推动煤矿安全生产。

摘要:伴随我国机械化水平的飞速发展, 煤矿的运输设备也不断的投入, 但全国煤矿事故的多发大多是因为机电运输设备问题而产生。本文分析了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以期减少煤矿机电运输的事故。同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藉此减少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宝辉.煤矿机电运输的隐患排查及预防对策[J].科技风, 2010 (9) .

[2]母晓斌.煤矿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8) .

[3]周忠均.如何减少煤矿机电事故[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17) .

[4]陈永学.制约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因素及预防[J].煤炭技术, 2009 (4) .

煤矿矿山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篇8

关键词:煤矿矿山 煤矿机电 运输事故 原因 方法

机电运输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都受机电运输的影响。据相关调查显示,煤矿矿山事故在各种大事故中占据很大比重,其中,机电事故占矿山事故的30%左右。机电运输专业性较强,需要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操作,为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矿企业必须针对机电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

1 煤矿矿山机电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1.1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是引发煤矿矿山机电运输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煤矿企业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对职工的考核标准不够高,导致机械运作标准化程度偏低。另外,企业对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不够,用人体制明显存在较多问题,部分煤矿企业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的标准,职工劳动强度过大,最后引发机电运输事故。

1.2 特种作业人员调换频繁,埋下安全隐患

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除了要求操作人员拥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有牢固的操作技能,作业人员必须有操作合格证,才能从事相关工作。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特种作业人员受各种因素影响,调换非常频繁,为机电运输事故埋下安全隱患。

1.3 作业人员文化水平问题

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职工大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其专业素质、文化水平以及技能掌握程度存在很大问题。据相关调查显示,机电运输事故中文化程度不到初中的当事人占45%左右,对职工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的企业,其事故的发生率与作业人员文化水平有直接关系。

1.4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会直接引发机电运输事故。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表现在岗位责任制不健全上,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自身的职责没有明确认识,导致跨职、自身职责被忽视等问题,最后引发机电运输事故。另外,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与之相关的业务考核标准不严密,奖励措施不健全等,不仅会降低职工的积极性,还会诱发各种事故隐患。

1.5 机电设备老化,设备选型不合理

煤矿设备是煤矿企业发展建设的基本保障,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设备选购。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设备发展资金不足,选购工作因此很难开展,有的企业为了节约建设成本,设备选购时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导致实际使用中的机械设备寿命较短,很容易出现老化、毁坏等问题;另外,煤矿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设备选购人员如果专业技能不达标,很容易选购不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设备产品,为机电运输事故埋下隐患。

2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控制方法

2.1 增强操作人员“安全第一”意识

增强操作人员“安全第一”意识是控制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需要煤矿企业引导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首先,煤矿企业应该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加强安全管理措施,企业领导应该从自身做起,把安全当作首要任务对待,从而增强职工对安全质量的认识。另外,企业在采用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业人员对生产安全进行监督,切实保障各环节的生产安全。

2.2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

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是保障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煤矿企业劳动强度较大,对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企业在提高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准入制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特殊工种人员的日常管理,增强特殊工种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我国煤矿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2.3 加强井下防排水装置

为了保障矿井的正常施工,通常情况下,会使用3台水泵,水泵的安装必须满足安装要求。首先,安装人员应该保持水泵的正常涌水量,水泵应该在20小时内排出矿井内24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其次,对水管的要求和水泵基本一样,施工人员必须安排配备工作和配用水管,工作状态下的水管必须配合水泵完成要求任务量。再次,工作人员必须重视配电设备与水泵之间的关系,在保持协调工作的前提下,还应该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设置抗灾强排能力的泵房,定期对其性能进行测定。最后,加强井下防排水装置工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矿山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

2.4 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

为了保障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从实际工作中发现,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企业领导是标准化管理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全体职工是标准化制度的执行者。因此,为了保障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把质量标准化管理当作一项日常工作对待,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5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

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是矿山机电设备有效运行的保障。首先,企业应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状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职工在竞争中忧患意识增强,其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也会随之增加;其次,企业还应该有效开展职工之间的技能评比,通过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最后,企业还应该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培训工作从业务知识、能力以及个人认识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2.6 重视钻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钻机设备是煤矿开采的基础条件,为了有效控制煤矿矿山机电事故,企业还应该高度重视钻机设备的维护与修养工作。首先,企业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钻机设备进行检查,要求操作人员按照设备操作规范进行作业,做好检查记录,明确每台钻机的使用状况;其次,企业还应该结合钻机实际使用状况,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对钻机进行维护修养,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停用或者更换钻机设备,保障其质量合格后投入使用。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推动煤矿企业的生产发展,企业建设者必须高度重视煤矿矿山机电事故的处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该在明确煤矿矿山机电事故产生的原因的前提下,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如增强操作人员“安全第一”意识、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以及重视钻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亮.煤矿井下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3.

[2]侯崇元.矿山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

[3]张伟峰.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J].能源与节能,2013.

上一篇:如何看待中学生的早恋问题下一篇:期末对学生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