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共11篇)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1

(一)平面构成部分 练习1:(点)

作业要求 —在对点的概念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对不同的工具与表现手法的利用以不同形态的点为基本元素,进行多种形式的图形组合的练习。

作业步骤 —对相同、不同的点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作业数量 —10张,10×10 cm 练习2:(线)

作业要求 —在对线的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进行以不同形态的线为基本元素的图形组合。

作业步骤 —对相同的线、不同的线进行有规则的、不规则的、不同表现效果、不同组合形式的尝试。

作业数量 —10张,10×10 cm 作业提示 —在通过对点的练习的实践之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在练习中不仅要对线进行组合,更重要的是尝试着在简单的组合中让图形“说话”。练习3:(面)

作业要求 —用10×10cm的黑、白色方形作分割练习,以寻找新的面积、空间关系。作业步骤 —作业可以分四个小练习进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系列练习。小练习一:将一个黑色与一个白色方形错位重叠,按处于下部的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小练习二: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一次切割,并使其中一部分移位后,按下部方形的外轮廓切去上部方形的多余部分;小练习三: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两次切割,其余同上;小练习四:将置于上部的方形进行多次自由切割,其余同上。作业数量 —共10张,10×10 cm 练习4:(肌理)

作业要求 —充分利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表现手法制作有材质感、有肌理的效果,同时在形态上有特点、有魅力、有趣味的图形。

作业步骤 —对不同的材质、肌理效果的开发,对不同的图形形态的开发,以及它们之间合理的组合关系的开发。

作业数量 —4张,20×20 cm,要突出一定的主题。

作业提示 —制造出不同的质地感与肌理效果,使它们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质地、肌理效果上,是我们提高画面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在练习中要学会把握的。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肌理画面。为了取得一定的效果,我们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画”只是一种手法,拓、印、刻、染等方式,都可以为我们所用。练习5:平面设计练习(点、线、肌理的应用)

作业要求 —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去做3个平面设计作品,要求有创意,形式感强。作业数量 —3个

课下作业:寻找与发现

作业要求 —发现并拍摄生活中的点、线、面,为下面的创作提供思路,拍摄照片每组不少于20张,并使图片有一定的形式、情趣与魅力。练习6:(骨骼练习)

作业要求 —借用一个元素,(点或线等)以这个元素为基点,充分应用不同的骨骼规律,进行举一反

三、灵活多变的元素组合练习。作业步骤 —从规则骨骼组合到自由骨格组。作业数量 —每种骨骼1张,20x20 cm 作业提示 —基本元素的选择在形态上一定要单纯,否则很容易陷入图底关系混乱的局面。

(二)色彩构成部分

练习1:(明度、纯度、色相推移练习)

作业要求 —用红、黄、蓝三原色加白色、黑色进行调色练习。要求合理地调节这五个色彩的比例关系,配置出尽可能多的色彩。使用水粉颜料,三原色以大红、柠檬黄、钴蓝为佳。作业步骤

步骤一:单色加黑或加白的混合,一般来说学生能够调出 12-15个色阶的色彩。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明度关系。(3组)

步骤二:做三原色中两种色彩的配置练习。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色相关系。(3组)步骤三:做三原色加灰色的配置。可学习和深入理解最基本的纯度关系。(3组)作业数量 :每组练习不少于3组,尺度形式不限

练习2:(色相环)

作业要求 —以色相环为依据,使用“三原色”调配出 12个色相。20×20 cm 练习3:(色彩对比)

作业要求 —创作合适的图形,做色彩的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关系的对比练习

作业数量 —4张,20×20 cm 练习4:色彩联想

作业要求 —自己设想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所命主题进行色彩联想。作业数量 —4张,20×20 cm 练习5:色彩设计练习

作业要求 —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去做3个平面设计作品,要求有创意,色彩的形式感强。

作业数量 —3个

最终作业上交: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2

一、作业的类型

作业按完成的时间可以分为三类,即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后作业;按照思维类型可分为四类,即识记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每种作业都有其不同的作用和适用范围,教师应当通过精心设计,合理整合时间和思维的不同维度,发挥各种不同作业的功能。

1. 课前作业

就数学而言,很多新知识的学习往往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形成新的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一定的复习与回顾,这些可以通过课前作业的方式展开。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短小的任务工作单,将需要回忆的知识和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请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此外,为了顺利开展新课的探究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作业中设计“脚手架”式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为其顺利开展新课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以下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课前作业设计。

课前复习:cos(α±β)=?上述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中,α、β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回忆:1.是如何推导的,请将推导过程写在下面;2.是如何推导的,请将推导过程写在下面。

任务:研究两角和的正弦公式sin (α+β)=?

提示:1.你已经知道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能否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来研究两角和与差的正弦;2.从诱导公式你能否得到启示,sin(α+β)应该如何进行转化?

思考: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中α、β角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反馈、检测和进一步解析。因此,课堂作业设计应起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体现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课堂作业反馈出学生掌握程度,达到落实重点的目的。

例如,下面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课堂作业设计。

1.sin(45°+30°)=?

2.sin15°=?

3.sin27°cos72°-cos27°sin72°=?

4.cos33°sin63°-cos57°sin27°=?

5.已知,求sinφ。

以上课堂作业虽然简单,但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从正向展开,逆向合并,正余弦转换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同时第5小题促进了公式中对任意角的理解,实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

3.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它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课后作业由于学生完成时间相对宽裕,在巩固的基础上,可以开展一定的探究性作业,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平台。

例如,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与正切的课后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配套练习,并让学生自行研究两角和与差的余切公式。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除了实施时间和思维类型不同之外,高效的课后作业还应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作业的布置应具有针对性,作业中的大部分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知识、方法相一致,让作业达到巩固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目的。作业的布置应该避免量过多、内容过杂,影响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应减少作业布置的随意性。

2. 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因此,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这一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数学的价值就在于应用。我们要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比如,在等比数列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计作业“计算银行的借贷利息”,让学生思考选择等本还是等额方式还贷更合算。又如,在分段函数中,教师可以设计“出租车计费问题”,让这些有趣和有实践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要有思辨性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看似正确的错误解法,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概念模糊、对问题的本质理解不深刻、应用条件不恰当等。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错误解法辨析、概念辨析等,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数学理解。

例如,已知曲线C的方程为:y2=2px,若点A(5,0)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4,求曲线C的方程。

有学生采取了这样的做法:由题意可知P大于零(否则开口向左点A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5,不可能是4),若点A (5,0)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为4,可以看做以A为圆心,以4为半径圆与抛物线相切时的切点与点A的距离即为A点到曲线C的最小距离,此时抛物线即为所求。所以可以由

联立可得x2+(2p-10)x+9=0,(p>0)。

由Δ=(2p-10)2-4×9=0=0,得到p=2或p=8,均满足p大于零,所以p=2或p=8。因此,满足条件的抛物线有两条,分别为y2=4x和y2=16x。

以上解法对吗?

我们通过几何画板来画出y2=4x和y2=16x及(x-5)2+y2=16的图像,如上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p=8时,曲线C与圆根本不相切。对于出现上述情况,学生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Δ=0却不相切?如果我们将这些错误解法一一呈现,让学生在“对”与“错”的思维冲突中去伪存真,就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

4. 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学生水平不同,如果布置统一的作业,则既不能满足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的愿望,也可能给学困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选做。比如,我们可以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基础题,要求人人做;B.中难度题,适合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选做;C.拓展题,给“尖子生”选做。不管是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他完成自己选择的作业,教师就应予以肯定,尤其要表扬那些敢于挑战高一层次作业的学生。这样不仅减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给有能力的学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合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例如,在学习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后,教师可以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A层基础题:解不等式|x-1|>2;解不等式丨x-1|>0;解不等式|x-1|>-2。

B层中等难度题:解不等式|x-1|>a(a∈R)。

C层拓展题:解不等式|x2-1|>a(a∈R)。

以上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既满足了基本教学大纲要求,也给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5. 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学习不单是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可以尝试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学习了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后,可以结合函数的图像,请学生尝试研究此双曲线的性质,看看能得到哪些结论。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3

[关键词] 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与内化,更是知识和技能的深化与发展. 但当前初中数学作业存在不少弊端,如作业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作业难易度不够适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不仅不能凸显对学业正强化的功能,反而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最终产生厌学情绪.

为克服作业设计中的上述不足,使学生从大量重复练习中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优化相应的评價方式,以期发挥作业“正能量”功能,实现有效教学.

作业设计的基本考量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试图梳理出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基本要求,以便教师从学生作业中获取真实反馈,使作业真正成为教师为学生号脉把关的有效载体,成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提升的助推器.

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提升可从以下方面予以考量:

1. 作业的质与量. 质可从与目标间的关联度、学生的易错点等角度进行考察;量主要与学生作业的完成时间相联系.

2. 作业的层次与类别. 作业层次需包含A层(基础型)、B层(中档型)、C层(发展型);题目的类别可以设计多种题型,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等.

3. 作业内容的再现. 每张作业单的比例可以按照2‥8的新旧知识比来设计,让学生在巩固前一节课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具体实践

1. 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内容的层次性:实践研究中,笔者将作业内容分成三层. A层次为基础题,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A层次习题与课本例题和课本练习册难度相当;B层次为变式题,是对课本例题或练习题的变式,重在数学概念理解、技能的熟练应用;C层次为发展题,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 基础题、变式题、发展题的比例一般约为5‥4‥1,学生自主选择各个层次,这样既能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也能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

(2)知识的滚动性: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作业设计时应关注对前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再现,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知识的滚动性.

(3)题型的丰富性:根据所学内容,作业单涵盖选择题或判断题(3~4题)、填空题(5~8题)、计算题或证明题(4~6题),思维拓展题(1~2题),控制作业的总量. 一般说来,选择题、填空题在课堂完成,每节课后适宜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 难易程度上、数量上合理的调控,让学生自主选择,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既有效缓解“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又提高优等生的探求能力. 另外,作业设计要向生活开放,与生活对接,要把学生引领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课本的知识内涵,并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习题的多样化设计,即在传统题型基础上,丰富习题形式,增加应用题、开放题、研究题等.

(4)题量的适切性:作业设计有个“最优作业量”问题,总的来说,作业宜少不宜多. 有些教师认为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些,其实越过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度”,在经济学上,会受到“边际效益递减律”的制约,事倍功半;在心理学上,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必须考虑作业“量”的适当.

2. 作业设计的典型案例

下面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的作业练习设计为例,具体分析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在设计作业中如何体现.

25.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3)作业设计

姓名_____ 评价_____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8. 某学校体育场看台的侧面如图1所示,看台有四级高度相等的小台阶,每级小台阶都为0.4米. 现要做一个不锈钢的扶手AB及两根与FG垂直且长均为1米的不锈钢架杆AD和BC(杆子的底端分别为D,C),且∠DAB=66°.

(1)求点D与点C的高度差DH的长度;

(2)求所用不锈钢材料的总长度l. (即AD+AB+BC,结果精确到0.1米)

(参考数据:sin66°≈0.91,cos66°≈0.41,tan66°≈2.25,cot66°≈0.45)

9. 图2所示的工件叫燕尾槽,它的横断面是一个等腰梯形,∠ABC叫做燕尾角,AD叫做外口,BC叫做里口,点A到BC的距离叫做燕尾槽深度. 经测量,AD=10 cm,燕尾角为50.2°,燕尾槽深度为6 cm,试求里口BC的长. (备用数据:sin50.2°≈0.768,cos50.2°≈0.640,tan50.2°≈1.20)

10. 某大坝的截面是梯形,已知坝顶AD=4米,坝高是3米,坝底BC=(8+3)米,AB的坡度i=1‥.

(1)求梯形的面积;(2)求CD的坡度、坡角.

11. 河岸边有一根电线杆AB(如图3),河岸距电线杆AB的水平距离是14米,即BD=14米,该河岸的坡面CD的坡度i为1‥0.5,岸高CF为2米,在坡顶C处测得杆顶A的仰角为30°,D,E之间是宽2米的人行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拆除电线杆AB时,为确保安全,是否将此人行道封上. (提示:在地面上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危险区域,≈1.7)

12. 已知:如图4,在一个坡度为1‥2.4的斜坡上有一棵树,高为AB,当太阳光与水平线成50°时,测得该树在斜坡上的树影BD的长为13米,求树高. (精确到0.1米,已知sin50°≈0.766,cos 50°≈0.643,tan50°≈1.192)

nlc202309090000

(1)内容的层次性:A层次为基础题,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如作业单中的3、6、7、9、10题是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坡度、坡角的概念解决斜坡中的简单计算问题. B层次为变式题,针对一般学生而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1题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结合所学的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C层次为发展题,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如作业单中的12题需要学生在牢固掌握所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造所需的直角三角形来解决问题.

(2)知识的滚动性:作业单中的1、2、4、5、8题均为前面所学的知识,可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题型的丰富性:题型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同时还设计了實际生活的应用题(如8~12题).

(4)题量的适切性:在数量上有弹性,分课内、课外完成(1~7、9题在课内完成,大约5~8分钟);在每节课后布置20~30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8、10、11、12课外完成).

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占据着教学质量的半壁河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举足轻重,教师除了需要精心设计作业,更要精心评价学生作业,不能单单一个对号或错号,要有创意地评价,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并乐于去改正.

优化作业评价的方法探究与效果反馈

1. 作业评价改进的方法探究

教师精心设计的作业,如果学生也认真完成了,而教师反馈给学生的只是整篇的“×”或“√”,那么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单调,阻隔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而且如果作业只是采用单次评价,即不督促学生订正并进行二次或多次评价,那么作业的反馈功能将受到弱化,鉴于此,笔者认为作业评价可从以下方面予以改进.

(1)巧用不同标记,增加可接受性. 对不同标记在作业中传递的意思,需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 a.更改错题标记. 在批改作业中,变传统的“×”为“?”.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主张用画“?”“—”“∧”等符号来引发学生重新思考. (“?”表示学生的解题思路有问题,“—”表示学生的书写不完整,“∧”表示学生的解题有遗漏)虽然只是批改符号上的一点小小的变化,却可以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小心呵护. b.引入亮点标记.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为此,教师要用赏识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亮点标记进行激励,一般采用“☆”符号,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如有学生解题过程清晰规范;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有的学生的作业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等都可作为一个亮点. 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2)引入作业评语,提升育人温度.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作用于受教育者心灵的不可替代的工具.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把作业当作与教师交流的机会. 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与成功感,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和鼓励. 因此,我们建议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引入评语制.

(3)订正原题,审查原因. 第一次批改后如果学生的作业有错,教师先不进行终结性评价,只给指出错误的地方,然后让学生订正,之后再次批改,根据作业情况给予终结评价. 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错误,明晰错误原因,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寻找同类题,重点突破. 在订正原题的基础上,为更好地理解本题,可再寻找一道同类题. 这道题可以是自己寻找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通过本题的正确解答,不但能达到知识的巩固,也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增添必胜的信心.

2. 实施效果反馈

教师反馈——使用作业单,改变了教师课前备课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 教师在关注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作业单. 通过精心批改作业单,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的反复订正,实现对新学知识的巩固. 寻找同类题可以检测学生的订正效果,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反馈——学生甲:作业单时间适中,平均20~30分钟完成,题型丰富,作业内容具有代表性,既有前面所学内容的回顾,也有当堂课的反馈,符合上课内容,难易程度适中,由浅入深,既有基础部分,也有思考拓展提高,还减轻了我的书包. 学生乙:自初三以来,我们一直在使用数学小卷子,小卷子内容十分丰富,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基础题和较难题1道. 一般我完成一张小卷子需30分钟左右. 使用数学小卷子后,我发现我的填空题、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对难题的把握也更进了一步,让我平时就得到对难题的思维训练,慢慢养成习惯,比起以前的到了考前做综合卷时才做几道压轴题的方式简直好太多了,基础题也会更加注意该写和不该写的. 我认为这种以小卷子形式的练习对我们非常有益,而且老师的标注十分清晰,让我一眼就看出哪些地方书写有问题. 每张小卷子,老师都让我们独立订正,并多次批改,让我切实掌握了所学知识. 当我的小卷子做得好时,老师也会给我写表扬的语句,我很开心.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反思

实践证明,作业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作业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作业内容的反馈,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作业设计与评价的鲜活实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通过精心的作业设计与即时的反馈评价,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认知程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甚至可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这样的实践不仅使教学更具层次性和有效性,更彰显了“生本课堂”的理念.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精心设计作业,优化评价方式,不仅能凸显作业的反馈与激励功能,助推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在进行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探索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如下四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与完善:第一,再现型作业内容和新授的作业内容的比例如何分配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第二,如何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让作业尽量体现层次性和丰富性;第三,对于不同班级、不同学情的学生,作业设计如何体现差异性和灵活性;第四,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完成.

食品工厂设计作业要求 篇4

要求:要有文本文档,设计图和PPT第六周以后上讲台讲解展示

涉及内容要有:工艺流程及参数、物料衡算(含采购、耗损,检测)、加工设备及量 若设计工厂则要有厂区平面分布图,生产线要有工艺流程图

推荐软件:Auto CAD(较低版本)绿色版学校网站有2004版、wordV isio

期末考试为开卷(第十周随堂考试)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5

关于中小学教师备课及作业设置常规要求

一、备课

教师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基本保证。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案,严禁抄袭教材、教参、教案等现成教学、教辅材料。

教师的个人备课包含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实行一本通。每单元备课包含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单元复习、单元检测、单元分析与总结等。

单元备课包含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教具与学具、课时安排等。

课时备课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学法、课型、课时、教具、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作业设置、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至少一单元一次),尤其是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具体的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课程、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的不同突出个性化和使用化。

所有学科教学都必须书写备课。

二、作业

作业设置应有针对性、层次性,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注重作业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量适中,符合上级文件要求。教师应认真检查和评改学生的书面作业,做到全批、全改、批改及时,能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矫正。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提供可选择的补充性作业。

(二)中学大、小作文(间周一次,不得学生带批)

同步学习(每周一次)

配套练习册、作业本(全批全改)

英语:

听写本

作业本、同步学习(全批全改)

配套练习册(每单元三次SectionA、B、C各一次)

平面设计校外实习作业要求 篇6

一、实习目的、任务

毕业实习是让同学们走出校门,面向社会,开阔视野,提高眼界,深入实践。接触与考察与所学专业相关社会实体,从实践中接受现代设计意识和文化氛围的熏陶。这是将学校的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的第一个结合点.,力求学生在实践中接高自已的审美水平,设计技能以及工作能力。

二、实习作业内容与要求

内容:

参观考察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或单位并寻找实习课题。有目的、有重点的收集资料,并认真记录自已的感想和认识以及实习报告。

1、实习报告书以图文相结合形式提交电子文档,(字数六千 实习过程图片不少于30张)

2、提交实习期间所做设计方案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套(平面设计类jpg文档与源文件文档)

3、4、实习企业与实习单位证明书一份(要加盖企业公章)关于绘本的感想(作为集体实习的资料)

要求:

每个人都要求做好切实可行的计划,按具体活动计划日程安排进行考察、实习,收集有关资料、完成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及时完成专业实习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实习基本情况、设计过程、收获、体会、感想等几大块并配以图片)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实习报告内容提要

(一)、客观,真实反映实习单位的企业结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

(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专业能力的需求。

(三)、本人在单位实习所做的事务和设计成果等。

(三)、从所学专业的角度,提出自已的观点和建设性建议。

四、成绩与考核

由指导教师根据每个同学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实习报告、作品质量等情况,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考核评定出成绩。

编制人:

审核人:

关于对经济林要求温度的条件分析 篇7

关键词:经济林,要求温度,条件分析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 经济树木的重要生存条件之一就是适宜的温度。按照对年平均温度的要求, 可以大致将经济林分为三类。第一类的经济林为需温较高, 其要求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上, 有杜仲、杨梅、柑橘、余甘子、龙眼、厚朴、蓊枝、金樱子等属于这类的经济林。第二类的经济林为需温中等, 其要求年均温为7.0℃~17.0℃, 有杏、李、核桃、柿、石榴、黄连木、花椒山核桃、枣、梅、苹果、梨、扁桃、榛、桃、银杏、阿月浑子、木瓜、无花果、沙棘、枸杞等属于这类的经济林。第三类的经济林为需要温度较低, 其要求年均温为2.7℃~7.0℃, 有树莓、醋栗、辽杏、山杏、穗醋栗、文冠果、笃斯越橘、西伯利亚杏、蒙古杏、毛榛等属于这类的经济林。

1 经济林的需热量

众所周知, 经济林的生存环境需要保证相应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 将生物学零度定义为能引起萌芽的平均温度。与此同时, 不一样的气候带生物学零度也不尽相同。相应的, 生物学零度在5℃左右的是温带地区, 在10℃左右的是亚热带地区, 在18℃~20℃左右的是热带。由于经济树木还需要一定的温度总量来完成其生活周期, 因此, 将有效积温定义为在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累计。与此同时, 其相关的计算方法如式:

K= (X-X。) Y

相应的, 式中Y为天数, K为有效积温, X。为生物学零度, X为该时期的平均温度。通常情况下, 在气象学上一般借助日平均≥10℃计算该地区的积温。该地区的热量状况由年积温和平均温度的高低的多少表示, 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经济树木的自然分布。与此同时, 亚热带的经济林主要包括毛竹、油茶、樟树类和油桐等, 其要求年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14℃~15℃, 其中, 中心分布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是16℃~17℃, 当年平均气温≥10℃时的年积温是5000℃~6000℃。相应的, 热带经济树木像樟树类和椰子, 其要求年平均气温不低于24℃, 当年平均气温≥10℃是的年积温是8000℃~9000℃。除此之外, 像广泛分布的漆树、核桃、枣、柿和板栗等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0℃、当年平均气温≥10℃时的积温大于1600℃就能很好的完成其生育期。而且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 温度因素的限制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 人们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栽培、育种和选种驯化植物, 使其能够逐步向南北方面推移的。

与此同时, 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经济树木, 最适宜生长季节的温度是17℃~25℃。而且, 很多经济树木的极限温度都不相同, 像热带的胡椒和橡胶等, 当温度低于2℃~3℃时就会出现因温度过低而死亡的情况, 但文冠果却能忍受-42.4℃的低温。与此同时, 不同经济树木之间忍受高温的极限程度也不尽相同, 但是当温度高至45℃时大多数的经济树木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灼伤和死亡。研究显示, 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温度每升高10℃, 经济林的生命活动强度相应的增加1~2倍, 但当超过最适温度是时, 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 经济林的生命活动强度则不再增加, 反而逐渐下降。因此, 一般的, 当温度在40℃以上以及10℃以下, 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消耗和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相差不大, 以至于不能大量积累。但是当温度为20℃~30℃时, 其相应作用的差数较大, 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大量积累。

2 经济林树种的需冷量

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是, 为适应不良的生态环境, 通常情况下, 落叶经济林树种会自动进入自然休眠状态, 其特性是在低温逆境时的一种表现。需冷量的定义为打破经济林自然休眠所需的有效低温时数。与此同时, 当秋冬时节进入自然休眠以后, 必须要有一定低温才能确保经济林正常通过休眠期。当冬季温暖时, 由于平均气温过高将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通过休眠期所需的低温, 进而容易导致发芽不良现象, 春季开花和发芽延迟且不整齐, 有时还会发生落花落芽的现象。总之, 人们越来越关注不同树种通过自然休眠所需时间的长短和低温不同需冷量的度量, 现阶段, 暂时还没有适合各个品种和树种的有效的估算方法。目前,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2.1 冷温小时数。

指经历7.2℃以下低温的小时数。在20世纪30~50年代, 一般以7.2℃作为计算经济林需冷量的标准, 现仍为不少学者所采用。王力荣等则认为任何0℃以下的低温对打破休眠都无效。

2.2 冷温单位。

对于打破休眠效率最高的最适冷温, 1个小时为1个冷温单位;而偏离这一适温, 打破休眠效率下降甚至具有副作用的温度, 规定其冷温单位小于1或为负值。在过去20多年里, 在不同的树种、品种及统计方法上不断得到广泛的支持和发展, 其结果更接近实测值。在暖冬时或低纬度地区这种方法也不适应, 说明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休眠。

通过研究发现, 温度过高能够降低芽等器官组织内的值, 相应的, 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分解酶等活性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合成, 降低渗透压和细胞液浓度, 降低其越冬抗寒力, 减小根压, 抑制器萌芽;但当在高温情况下, 芽内生长促进物质减少, 生长抑制物质增加。总之, 因为促进物质和生长抑制物质对解除以及诱导休眠有拮抗作用, 所以, 不同树种抑制休眠过程是由不同的抑制和促进物质的平衡关系。

3 温度对经济林的伤害

3.1 低温对经济林的伤害。

通常情况下, 针对每一种经济树木, 因为长期适应的结果, 会随着温度的节律变化, 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物候期, 像休眠、抽枝、萌芽、结果、展叶、落叶和开花等, 进而顺利地完成年生活周期。与此同时, 当相对稳定的节律性变温遭受破坏时, 像温度突然升高以及突然降低, 即气候出现非节律性变温, 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经济树木的生长发育。

3.2 极限温度对经济林的危害。

一般的, 无论高温还是低温, 都会对经济林造成极大的伤害。像夜间辐射降温和强大的寒流引起的低温, 可以极大的影响经济树木生长发育。众所周知, 温度突然降低比慢慢变冷的危害性要大得多, 与次同时, 长期的低温也会比短时间的低温造成的伤害严重。

结束语

总之, 关于对经济林要求温度的条件分析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与此同时, 经过相应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直观的掌握经济林要求温度的条件, 旨在为进行经济林建设事业更好地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伟.林业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讲评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1-0014-02

考试是测量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的主要手段,而试卷讲评则是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求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如同战斗后的总结,找出胜因与败因,以利再战。所以,讲评课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型为每一位英语教师所重视。那么怎样上好讲评课?学生对讲评课有何要求?什么样的讲评课才受到学生的欢迎?为此我们对河北宁晋中学三个年级随机抽样12个班共71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讲评内容”、“讲评方法”、“成绩处理”共三个栏目,每个栏目内设有3至4个选项,并留有空白栏,让学生谈意见、建议或设想。学生们不但都进行了选择,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或建议,这说明英语讲评课存在的问题较多,讲评方法亟待改进,下面是我们分析整理的调查结果和对有关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内容要求:讲在精华处,讲在迷茫时,讲在关键点

讲评课要讲在精华处,讲在关键点上。“讲评内容”一栏设有三个选项。选择讲“全部优缺点、试题及其答题方法”的学生,高一有36人,占年级调查总人数(以下简称占年级总人数)的15.1%,高二、高三分别有17人和1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2%和4.5%;选择讲“主要优缺点、部分试题和答题方法”的,高一占84.9%,高二、高三分别占86.4%和87.6%;选择“仅公布答案,不作讲解”的,高一0人,高二15人,高三19人,分别占6.4%和7.9%。这表明,常见的那种不分主次、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讲评是绝大多数学生所不赞成的。因为那样表面上什么都讲了,但什么都没有讲透。从收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1.老师不要什么都讲,要讲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要抓重点,突难点。2.应该重点讲做错题的原因及做题的正确方法,让讲评起到指导作用。3.选项的选择要讲到点上,尤其是两个选择比较相近,很难区分时。4.要把试题延伸、归纳,发展思维。可以看到,学生们对讲评内容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让讲评起到指导作用,讲评前教师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是要做好阅卷记录。在阅卷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记下好的典型和错误的答案,作为讲评的依据。二是要确定好讲评的重点、难点。教师要对阅卷记录进行认真梳理,分析出具有共性的问题,选好典型,作为讲评的主要内容。

简单的说就是要做到:讲在精华处;讲在迷茫时;讲在关键点上。

讲在精华处就是对试题涉及的基础知识要抓住重点讲并加以归纳,使学生理解,通过讲解形成更加系统的知识网络。讲在迷茫时就是教师要针对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思维受阻而出现错误的试题适时点拨,分辨异同,理顺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讲在关键点就是要清楚地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问题,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地进行解疑纠错和扬优补缺。

二、讲法要求:学生参与,突出重点,深入浅出

讲评方法的要求是调查的主要内容,“讲法要求”一栏提供了3个选项:A.分析讲解全部由老师完成。B.师生讨论分析。C.只讲一部分,其余让学生分析认识。选择A项者高一、高二、高三分别是29人、20人和14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2.2%、8.5%和5.8%。选择B项的高一至高三分别有188人、192人和20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9%、81.3%和82.6%。选择C项的一至三年级分别有21人、24人和28人,占总人数的8.8%、10.2%和11.6%。我们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多数学生不赞成讲评课全由教师包办;二是随着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评价的意识呈增强趋势,这一方面高三尤为突出。在四个栏目的空白栏中学生对讲评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最多,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选择重点,透彻讲解;二是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三是注重答题方法,提高答题技能;四是让学生参与分析,发表意见。

这些意见和建议向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满足这些要求,教师要备好用好讲评方法,一般来说,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把学生摆到主体位置上。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容易想到学生,到了讲评课,就常常是教师包办,把自己的分析理解强加给学生。特别是分析错题时,教师像批评严重错误的违犯者,把其短处一一揭出,更有甚者对学生试卷中的失误埋怨、指责、讽刺、挖苦,这样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讲评课开始时对成绩好、进步快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讲评过程中,对学生的答卷优点应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洁、解题规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解法有独到之处、有创造性等,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其内在的潜能,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分析,自我认识。第二,要找规律,讲方法。教师讲评试卷的关键是应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教给学生。如做完形填空时,可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四步:①浏览全文,掌握大意;②避难就易,逐句填空;③仔细斟酌,解决疑难;④通读全文,验证答案。又如,在做阅读材料的选择题时,指导学生把握:①选项的观点自身错误时要舍去;②选项正确,但与题干和文章内容无关的应舍去;③选项和文章虽有联系,但选项的外延或内涵与文章内容不统一的应舍去。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出现凭空想像、脱离阅读材料的现象。再如,做书面表达题时,指导学生遵循下列四步:①仔细审题,弄清大意;②编写提纲,拟出要点;③紧扣要点,扩写成文;④反复检查,修正错误。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成绩分析:从善处理

对成绩的处理,往往被人们轻视,认为怎样做都行。学生怎样看待成绩呢?在“成绩分析”一栏设了三个选项,即:1.公布全体同学的成绩,分段分析比较。2.公布部分较好的同学的成绩,对全部成绩进行分段分析比较。3.不公布成绩,仅对全部成绩进行分段分析比较。

三个选项的不同在于公布多少学生的成绩。调查数据显示:选1的高一至高三分别有36人、31人和26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5.1%、13.1%和10.7%。选择2的高一至高三分别有154人、153人和15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64.7%、64.8%和64%。选择3的高一至高三分别有48人、52人和6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0.2%、22.1%和25.3%。从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公布部分较好的同学的成绩选项,对公布全部成绩和不公布成绩的选择都是少数。原因归纳起来有三:一是分段分析比较,可以给自己的成绩定位,了解自己的差距。二是起到激励作用,为落后者提供赶超目标。三是照顾了落后学生的面子,减轻了他们的思想包袱。在意见与建议栏中,高三的一个同学写到:“我们在英语讲评课上最想了解到的是各分数段的人数和试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确定自己在班中的位次和答题中的主要失误所在。但不希望公布自己的具体分数和在班上的排名。”高二的一位同学建议:“把试卷按顺序进行编号,再打乱发给学生,然后在教室墙壁上‘公布’成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的编号,因此他能知道自己的成绩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只是不知道分数所属。”我感觉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这种做法既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又真正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公开。由此可以看出,成绩处理的问题并不简单,它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必须妥善处理。

纵观调查结果,我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之前感觉讲评课比较容易,说说答案,总结一下考试情况,再让学生看看试卷,反思自己的答题情况,似乎就完美无缺了。现在感到,那种教师包办、内容空泛的讲评学生很不欢迎,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淡漠,难以达到学习兴奋点,不能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即“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该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的要求,不断改进讲评方法,使讲评课有声有色,生动活泼。既培养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业要求 篇9

卡通画设计、图案设计,例如公园的小景,校园小花园,群山中的小村庄、LOGO等,要求新颖美观,真实感强。1:1打印,打印时充分利用图纸幅面,布局应合理均匀。

二、实物建模

根据生活实际经验,设计日常生活用品(例如碗、碟子、茶杯、烟灰缸、浴室设备等),进行三维建模并打印出它的西南等轴侧图,打印时充分利用图纸幅面,布局应合理均匀。

三、小的建筑或复杂实物模型建模。进行三维建模并打印出它的西南等轴侧图,打印时充分利用图纸幅面,布局应合理均匀。

四、作业的形式

电子版一份(刻录光盘一张),打印的文件一份(可分为2张打印)。

五、作业的时间安排

关于对作业设计的要求 篇10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应该结合工程特点,相应地制定各种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其要求如下:

(1)每个工程项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要列入该项目所涉及到高处作业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并要尽量采取地面作业,减少各种高处作业。

(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问题,范围较为广泛,既有一般要求,如设置安全标志,张挂安全网等,也有各种专项措施

(3)高处作业人员,一般每年需要进行一次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精神病、癫痫病等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可安排他们从事这项作业。

(4)高处作业人员的衣着要灵便,但决不可赤膊裸身。脚下要穿软底防滑鞋,决不能穿着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

(5)攀登和悬空作业(如架子工、结构安装工等)人员危险性都比较大,因而对此类人员应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合格证件后才能持证上岗。

(6)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可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也不可妨碍通行和装卸。对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等,都应随时加以清扫干净。拆卸下来的物体、剩余材料和废料等都要加以清理和及时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时不能抛掷。各施工作业场所内,凡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都要一律先行撤除或者加以固定,以防跌落伤人。

关于中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 篇11

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示最不愿写的就是语文作业,主要是觉得语文作业写起来比较麻烦,尤其对一些主观性的题目,抗拒心理非常严重。

一、问题现象

在日常教学之中,作业作为必要的检测手段,老师与学生都不陌生,但与师生交谈时不难发现,学生与老师对现在的语文作业都不很满意。细究其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中学语文作业形式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热情不够高,应付差事,抄作业现象严重,教师虽然辛苦地改作业,但收效甚微。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如此恶性循环,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同时,网络上可以轻易地找到答案,也让学生有了可乘之机。

二、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把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改的立足点放在教材上,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扩展视野为目的,选取角度,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方法方面,我将语文作业分了以下四类,结合恰当的时间进行布置:

1.日常作业形式多样

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参与性强的小竞赛,如成语接龙、背诵擂台、名著阅读知识考查、课前五分钟演讲、时事我来评等。在游戏中原本枯燥的背诵成为比赛项目,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效果更加明显。“课前五分钟演讲”“时事我来评”对于初二、初三的学生更有吸引力,既锻炼了写作与交流的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时事,形成自己的见解。

2.严守综合性学习

结合教材中“综合性学习”部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组,再给不同的小组以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而作为必要的指导者出现,在学生出现困惑时给予必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激励学生完成任务。

3.利用小假期开发本地资源

小假期布置一些“短、平、快”可速见成效而又不会打搅学生家庭计划的小作业。结合教材及课文需要,给出相应的任务,变本地的旅游资源为教学资源,如在清明小假期里开展走进公园的活动,既是完成综合性学习“寻找春天的足迹”,也是结合课文《春》引导学生发现春天、感悟春天。这样的作业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甚至一些家长也表示这样的作业已经成为家庭出游的指导。

4.寒暑假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寒暑假在时间上占足了优势,当然要合理地利用起来,针对不同年级布置不同的作业。

初一年级课程负担相对较少,许多家长也会带孩子外出旅行,此外,初一的孩子较活泼,思维也比较开阔。但有的孩子升入中学以后觉得课程有难度,学校所教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少。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个性化的作业放在暑假内,要求学生在暑假时间外出旅游时制作一本旅行日记为主的小册子。要求手绘为主,可以加入部分相片和打印图片。

如果只是以完成学校学习为学习的话,那学生的人生不也太过单调了吗?这也与我们这个时代提出的终生学习理念背道而驰。学生不应只是在学校学习,更要有自己的爱好,愿意为自己的爱好去自主学习,并能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初二年级利用寒假时间,制作一个小制作教程,通过这样的作业希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同时也希望学生有自己的“绝活”,有爱好的孩子,才能谈得上梦想,也不会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初三年级选在初二结束之后的暑假,制作一个回顾展望性质的小书。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得与失,也引导他们展望自己以后的人生。在这个部分我们希望家长参与到“书”的制作中来,我们会请家长代写序言,参与部分板块的制作,请他们见证孩子的成长,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机会。很多家长并不把这样的作业当作一项苦差事反倒积极地投入进来,很多家长的水平也很高,写出了许多有感触的文字,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不但感动了自己的孩子,也给学生和老师更多的启示。

三、实际收效

1.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再以写作业为苦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参与性强、形式灵活的假期作业,多数学生认为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拓宽学生思路,使课外知识促进课内知识的理解

课外“栽树”课内结果,“生活有多大,语文的舞台就有多大”,“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已成为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学语文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其他成人都是学习语言的老师。生活是语文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语文因生活而有生命力。

3.改变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完成作业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在作业设计中体现作业的层次性与多维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人文性与发展性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发展个性的舞台。

上一篇:金盆八一学校工作总结下一篇:事业单位面试备考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