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共6篇)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篇1

摘录自《电力工业紧急救护工作规范》DL/T692-2008 A1基本要求

A1.1 紧急救护应就地抢救,动作迅速、果断,方法正确、有效。

A1.2 要认真观察伤员 全身情况,发现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在现场用心肺复苏法就地抢救,以支持呼吸和循环。

A1.3 在现场紧急救护的同时,应立即与急救中心或附近医院取得联系,请求给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在医务人员未达到前,不应放弃现场抢救。不能仅根据伤员没有呼吸与脉搏就擅自判定伤员死亡,放弃抢救,更不能放弃现场急救而直接送医院。触电伤员死亡诊断只能由医院做出。

A1.4 现场紧急救护时,应保持好现场并做好紧急救护记录,现场急救结束后,应将记录与小节移交企业主管部门存档。

A2 触电急救

A2.1 伤员脱离电源的处理

A2.1.1 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间越长,对人体伤害就越重。

A2.1.2 脱离电源就是要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或其他断电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在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用手触及伤员,以免救护者同时触电,如触电者处于高处,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伤员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

A2.1.3 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将其拖开(切记要避免碰到金属物体和触电者的裸露身躯),还可戴绝缘手套,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裹绝缘后解脱触电者。另外,救护人员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在操作时最好用一只手进行操作。如果电流通过触电者入地,并且触电者紧握电线,可设法用干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也可用干木把斧子或有绝缘柄的钳子等将电线弄断。用钳子剪断电线,最好要分相,一根一根地剪断,并尽可能站在绝缘物体或干木板上操作。

A2.1.4 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并用绝缘棒)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A2.1.5 如果触电发生在架空线杆塔上,对低压带电线路,若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应迅速切断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束好自己的安全皮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拉离电源。对高压带电线路且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积的适当的长度金属短路线的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掷挂前,将短路线一端固定在铁塔或接地引下线上,另一端系重物,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不论是在任何级电压线路上触电,救护人员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从高处坠落的可能和再次触及其它有电线路的可能。

A2.1.6 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要先确认线路是否无电,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以接近触电者)前,不得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8m~10m的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救护人员将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m~10m以外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只有在确认 线路已经无电时,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A2.1.7 救护触电伤员切除电源时,有时会同时使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的防火、防爆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A2.2 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A2.2.1 对神志清醒的触电伤员,应将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呼吸、脉搏等生命指标,暂时不要让其站立或走动。

A2.2.2 对神志不清的触电伤员,应用5s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A2.2.3 对需要进行心肺复苏的伤员,将其脱离电源后,立即就地迅速进行有效心肺复苏抢救。

A2.2.4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心跳情况。

a)看:看伤员的胸部,上腹部有无呼吸起伏动作。b)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c)试:测试口鼻有无呼气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凹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采用看、听、试方法发现伤员即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伤员呼吸心跳停止。A2.3 心肺复苏技术(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A2.3.1 触电伤员呼吸、心跳均停止,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技术支持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包括:

a)气道通畅 b)人工呼吸 c)胸外心脏按压

A2.3.2 通畅气道:

a)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b)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对颈部有损伤的伤者不适用),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额头用力向后推,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这样会使头部抬高前倾,加重气道阻塞,并且会使胸外心脏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A2.3.3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隔式人工呼吸及:“S”形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a)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吹气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每次吹气时间 1-1.5s,在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即可判断心跳已停止,此时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如有脉搏而无呼吸,以每分钟12次速度进行人工呼吸。

b)除开始时大口呼吸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c)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d)如有条件的话,用简易呼吸面罩、呼吸隔膜成“S”口咽吹气管进行隔式人工呼吸,以避免直接接触引起交叉感染。e)“S”口咽吹气管人工呼吸方法。将“S”口咽吹气管一端插入伤员口腔内,并将其舌头压在管下使托盘正好压紧伤员的唇,密闭住伤员口部,然后捏住伤员鼻孔,向吹气管内吹气。

A2.3.4 胸外心脏按压

a)未进行按压前,先用拳的小鱼际处适度捶击伤员的心前区,捶击1次~2次后,如体表较大动脉的搏动仍未恢复,则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b)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如下; 1)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2)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3)另一只手的掌根紧靠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c)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

1)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将下面手的掌根部置于伤员胸骨中、下1/3交界处。

2)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 3cm~5cm(儿童肌瘦弱者酌减);

3)压至要求的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确保有效,按压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d)按压操作频率要求如下:

1)胸外按压要以均匀的速度进行,每分钟80-10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2)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e)在按压时,不能用力过大,因用力过大易发生肋骨、胸骨骨折,甚至引起气胸、血胸等并发症,这是复苏失败的原因之一。

f)在抢救过程中如操作者更换操作位置或由其他人接替,其抢救操作中断时间不应超过5s。

A2.3.5 头部降温。现场抢救呼吸心跳恢复后,应立即对头部进行降温,如用冰帽、冰袋等,紧急情况下亦可用冰棍放在伤员头部或用冷毛巾置于额部。A2.3.6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断:

a)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按压吹气循环),应 用听、看、试的方法在5s~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是否恢复的再判断。

b)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

c)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断一次,每次判断时间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A2.3.7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mal Defibnllator,AED)。

在抢救过程中,应迅速、准确地使用简易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A2.4 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A2.4.1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实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s。

A2.4.2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木板外,还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应继续用心肺复苏技术抢救,并做好保暖工作。A2.4.3 在转送伤员去医院前,应充分利用通信手段,与有关医院取得联系,请求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同时应对触电伤员的其他合并伤,如骨折、体表出血等作相应处理。

A2.5 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如伤员的心跳和呼吸经抢救后均已恢复,则可暂停心肺复苏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复后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骤停,应严密监护,不能麻痹,要随时准备再次抢救。

A2.6 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现场触电抢救,对采用肾上腺素等药物应持慎重态度,若没有必要的诊断设备和足够的把握,不得乱用。

A2.7 杆上触电急救

A2.7.1 发现杆上有人触电时,应争取时间及早在杆上开始进行抢救,救护人员登高时应随身携带必要的工具和绝缘工具以及牢固的绳索等,并紧急呼救。

A2.7.2.救护人员应在确认触电者已脱离电源,且救护人员本身所涉环境安全距离内无危险电源时,方能接触伤员进行抢救,并应注意防止发生高空坠落的可能性。

A2.7.3 触电伤员脱离电源后,应将伤员扶卧在自己的安全带上(或在适当地方躺平),并注意保持伤员气道通畅。

A2.7.4 如伤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口对口(鼻)吹两次,再测试颈动脉,如有搏动,则每5s吹气一次,如颈动脉无搏动,并可用空心拳头叩击心前区2次,促使心脏复跳。

A2.7.5 为使抢救更为有效,应立即设法将伤员营救至地面抢救。

a)单人营救法。首先在杆上安装绳索,将5分粗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杆上,固定时绳子要绕2圈~3圈,绳子的另一端放在伤员的腋下,绑的方法是先用柔软的物品垫在腋下,然后用绳子环绕一圈,打三个靠结,绳头塞进伤员腋旁的圈内并压紧,绳子的长度应为杆的 1.2倍~1.5倍,最后将伤员的脚扣和安全带松开,再解开固定在电杆上的绳子,缓缓将伤员放下。

b)双人营救法。该方法基本与单人营救方法相同,只是绳子的另一端由杆下人员握住缓缓下放,此时绳子要长一些,应为杆高的2.2倍~2.5倍,营救人员要协调一致,防止杆上人员突然松手,杆下人员没有准备而发生意外。

c)在将伤员由高处送至地面前,应再口对口(鼻)吹4次。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将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分为六批, 人数分别为59、61、60、62、63、57人, 共计362人。分时间批次对学生进行急救课程的培训, 重点学习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1.2 方法

采用分段递进学习法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 分为四个步骤:

1.2.1 利用多媒体进行系统认知

在理论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视频课件, 首先让学生对心博呼吸骤停的患者的急救过程与心肺复苏术的操作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多媒体教学中,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操作技能的细节部分。例如如何取出口中的异物或如何保持气道畅通。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部分, 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中不可避免的要犯错误。此外, 在学校网站开辟专页, 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此项技能进行自主学习, 有利于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认知程度的提高。

1.2.2 教师进行操作示范演练

要求学生掌握技能的重点并理解具体步骤。首先要求学生在10秒内熟练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心跳而对呼吸骤停做出准确而迅速的的判断。判断完成后, 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在此项操作过程中, 取消了以往“一看二摸三听”的原则, 而是采取了新标准, 在进行30次按压后, 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的顺序及步骤为CAB:一是胸外心脏按压, 二是保持气道通畅, 三即人工呼吸。在按压过程中掌根必须紧紧贴胸骨中下方1/3处, 腕、肩、肘关节要伸直, 以髋关节为轴, 垂直向下用力, 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力量进行按压, 力量要均匀适宜, 按压深度至少5cm, 不宜过轻或过重, 同时要注意保持气道的通畅, 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人工呼吸。

1.2.3 各项技能逐步训练

在进行了多媒体的理论认知及教师的操作示范后, 开始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中各项技能的训练。在心肺复苏术中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频率将影响整个心肺复苏的效果。训练学生在理论课观摩多媒体教材的基础上、对着钟表及节拍器进行跟随频率训练, 以达到最适宜的节奏。胸外按压的频率至少为100次/min。如:进行单人复苏, 每按压30次后做人工呼吸吹气2次, 以16-18秒的速度完成;进行双人复苏时, 也是以每按压30次后做人工呼吸吹气2次, 过程中要注意相互协调配合, 避免按压与吹气同时进行, 否则易造成肺泡压升高致气胸或空气吹入胃中导致胃扩张。

1.2.4 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来进行模拟训练, 但操作训练抢救毕竟与临现场抢救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性, 只有做到在操作训练中准确度与熟练度达到一定程度, 才能保证在现场抢救的过程中做到有条不紊, 临危不乱。通过反复的练习来达到不断规范、不断熟练的目的。

1.3 效果评定

采取“操作为主, 结合提问”的方式强化、巩固操作技能并进行技术考核。考核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并联系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能。教师为了巩固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及操作准确性, 对每位同学在理论及操作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以提问的方式给予提醒并予以纠正, 可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胸外心脏按压时常见的错误有哪些或是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顺序及步骤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 并就教学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F检验、t检验等。

2 结果

结果表明 (见表1) , 学生进过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养后, 正确率为91.23±7.213, 学生均掌握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任务与目的。不同批次的学生的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正确率在90.76±9.724至92.31±5.843之间。经方差分析, F=1.365、t=0.250>0.05, 显示不同批次学生经CPR培训后掌握CPR操作技术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理论即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要正确地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技术, 必须先对现场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有着系统的掌握。对于培养方法, 外因与内因相比较, 内因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医学这门学科与其它科学学科不同, 是一门经验学科。教师应依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出不同的调整, 找出适合学生的最佳的学习和记忆的方法。例如:结合医学是一门人体科学的特点, 在心肺复苏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触、叩来体会颈动脉和股动脉的搏动, 进而找准胸骨中下1/3处的部位来加深对此项操作技能的记忆。在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新理念及新的指南指导下, 现场心肺复苏教学及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教师“做中教”, 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运用分段递进学习法,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指导, 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的教学方法,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CPR操作技能的掌握, 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 知识会在学生的大脑中深化为理解、记忆知识和获取、拓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更是增加了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锻炼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为以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 分段递进学习法是促进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S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现场心肺复苏 (CPR) 操作技能的教学培养方法。通过对本校学生进行分批急救课程的培训并在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分段递学习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 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水平程度明显提高, 从而体现分段递进学习法是促进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一镗, 茅志成.现场急救常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6:18.

[2]胡辉莹, 钟世镇.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 2006 (12) :52-54.

现场急救救护基本知识 篇3

一、现场急救概述

生产现场急救,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和工作场所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性中毒、外伤和突发危重病员等现场,没有医务人员时,为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人痛苦和预防休克等所应采取的一种初步紧急救护措施,又称院前急救。

(一)现场急救步骤

1.脱离险区

首先要使伤病员脱离险区,移至安全地带,如对因滑坡、塌方砸伤的伤员搬运至安全地带;对急性中毒的病人应尽快使其离开中毒现场,搬至空气流通区;对触电的患者,要立即解脱电源等等。2.检查病情

现场救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应尽快对受伤或中毒的伤病员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定病情。检查内容包括:

检查时不要给伤病员增加无谓的痛苦,如检查伤员的伤口,切勿一见病人就脱其衣服,若伤口部位在四肢或躯干上,可沿着衣裤线剪开或撕开,暴露其伤口部位即可。3.对症救治

根据迅速检查出的伤病情,立即进行初步对症救治。

在救治时,要注意纠正伤病员的体位,有时伤病员自己采用的所谓舒适体位,可能促使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于造成不幸死亡,如被毒蛇咬伤下肢时,要使患肢放低,绝不能抬高,以减低毒汁的扩延;上肢出血要抬高患肢,防止增加出血量等。

救治伤病员较多时,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救治伤重垂危者。4.安全转移

对伤病员,要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适宜的担架和正确的搬运方法。在运送伤病员的途中,要密切注视伤病情变化,并且不能中止救治措施,将伤病员迅速而平安地运送到后方医院作后续抢救。

(二)注意事项

1.注意现场安全,重视“先脱险再救人”。

2.从正面接近伤病员,表明身份,安慰伤病员,说明将采取的救护措施。3.避免盲目移动伤者,避免再损伤。4.除非必要,不要给伤病员任何饮食或药物。5.注意保护警方需要的现场证物。6.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寻求援助。

二、现场急救技术

(一)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脏骤停的伤病员应用的,目的是维持伤病员的器官存活和恢复生命活动的一系列的、规范的和有效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人工呼吸,即为肺复苏;二是心脏按压,即为心复苏。1.心跳呼吸骤停常见原因

心跳呼吸骤停的常见原因为各种意外伤害和严重疾病,如触电、高空坠落、车祸创伤、中毒、溺水、心脏病、中风等。

根据病因的不同,呼吸、心跳停止的时间不一致,多为心跳先停,约30秒后呼吸停止。传统观点认为,大脑缺血缺氧超过4~5分钟即可引起不可逆损伤,随后发生生物学死亡,故一般把心跳骤停的安全时限定为5分钟。

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的人存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救活比例降至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者,存活机会较少。因此心肺复苏操作应争分夺秒,越早越好。2.心跳呼吸骤停症状表现

1.意识丧失,昏迷。2.面色苍白或紫绀。

3.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4.瞳孔散大。

5.呼吸停止,少数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的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偏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3.心肺复苏三部曲

当伤者心跳呼吸骤停,必须争分夺秒,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最紧迫的任务是对处于临终状态的伤(病)员进行积极抢救,这在医学上简称现场复苏。现代复苏医学已总结出:头后仰抬颌(A)(使气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B)、胸外心脏按压(C)为心肺复苏三部曲。

(1)头后仰抬颌(A)

一般气道阻塞的原因有两种类型:一是异物(痰、呕吐物、活动假牙、血块、泥沙等)阻塞气道;二是昏迷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入口。因此,必须使舌根抬起,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对此包括以下3种方式:

1.清除异物; 2.纠正头部位置; 3.器械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B)

(3)胸外心脏按压(C)

判定心跳是否停止,摸病人的颈动脉有无搏动。一旦判定心跳停止,立即实施心前区叩击抢救。若心前区叩击无效,随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抢救。

(4)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

心肺复苏是否有效的指标如表1所示:

(二)止血 1.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的部位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采用此法,救护人员必须熟悉人体各部位血管出血的压血点。2.加压包扎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静脉、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出血,出血速度和出血量不是很快、很大的情况下。止血时先用纱布、棉垫、绷带、布类等做成垫子放在伤口的无菌敷料上,再用绷布或三角巾适度加压包扎。松紧要适中,以免因过紧影响必要的血液循环,而造成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过松达不到控制出血的目的。3.止血带止血法

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和布制两种,在现场紧急情况下,可选用绷带、布带、裤带、毛巾作代替品。

(三)包扎

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却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及时正确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包扎的目的在于保护伤口,减少感染,固定敷料夹板,挟托受伤的肢体,减轻伤员痛苦,防止刺伤血管、神经等严重并发症,加压包扎还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包扎要求动作轻快、准、牢,包扎前要弄清包扎的目的,以便选择适当的包扎方法,并先对伤口作初步的处理。包扎的松紧要适度,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会移动脱落,包扎材料打结或其他方法固定的位置要避开伤口和坐卧受压的位置。为骨折制动的包扎应露出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肢体血液循环的情况。

(四)固定

骨折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为了避免骨折的断端对血管、神经、肌肉及皮肤等组织的损伤,减轻伤员的痛苦,以及便于搬动与转运伤员,凡发生骨折或怀疑有骨折的伤员,均必须在现场立即采取骨折临时固定措施。1.骨折的判断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2.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五)搬运

搬运伤病员时,应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和搬运方法。必须强调,凡是创伤伤员一律应用硬直的担架,绝不可用帆布、软性担架,如对腰部、骨盆处骨折的伤员就要选择平整的硬担架。在抬送过程中,尽量少振动,以免增加伤员的痛苦。

三、常见伤害应对

(一)触电

人触电以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呼吸中断、心脏停止跳动等征象,外表上呈现昏迷不醒的状态。触电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动作迅速、方法正确,急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o 紧急呼救,并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断开电源有困难时,不得直接接触触电人员,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如图3所示。

o 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麻木、全身无力,或触电者曾一度昏迷,但已清醒过来,应让触电者安静休息,注意观察。

o 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己经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尚未中断,应让触电者安静地平卧,解开其紧身衣服以利呼吸;保持空气流通,若天气寒冷,则注意保温。严密观察,速请医生治疗或送往医院。

o 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

(二)烧伤

 电灼伤、火焰烧伤或高温气、水烫伤均应保持伤口清洁,并应用清洁布片或消毒纱布覆盖。

强酸或碱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分钟,如图4所示,并迅速将被侵蚀的衣物剪去。灼伤部位不宜涂抹任何东西和药物。

送医院途中,可给伤员多次少量口服自制糖盐水。

 

(三)冻伤

(四)中毒

急性中毒常发生于生产、检修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往往病情严重,发展迅速。急性中毒救治成功的关键是早期处理,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大剂量的毒物吸入与现场抢救不力。因此急性中毒一旦发生,现场工作人员应担负起抢救的责任,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现场急救原则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终止毒物的再吸收,给予必要的早期处理;若有多人急性中毒,要区分病人的轻重缓急,安排好抢救力量,就地或转送医院就治。做到抢救不忙乱,使中毒者不漏诊、不误诊,力求在时间上分秒必争。

现场救护人员戴好合适的防毒面具,如图5所示,在设法救出患者的同时,快速切断毒源。

5.尽快将患者移到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搬运过程中,要沉着、冷静,不要强拖硬拉,避免搬运过程造成更大损害。

6.患者被搬到空气新鲜处后,要检查神志是否清晰,脉搏、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或骨折等外伤。如发现病人呼吸停止,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如有心跳停止,应立即在现场做心脏胸外按压术。解开衣领和腰带,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温,保持患者安静,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7.脱去污染衣物,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和眼睛,注意不要忽视会阴和腋窝等处。

8.立即通知医院做好抢救准备。通知时应尽可能说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9.患者心肺如未复苏,护送途中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护送中对休克患者应取头低位,昏迷或呕吐患者平卧时头应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吸入肺内。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与脉搏等变化,并作必要处理。

(五)中暑

  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如图6所示。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30%酒精擦身降温,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昏迷者用手掐人中或立即送医院。

(六)溺水

 发生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 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其口腔,清除其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

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如图7所示。

 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七)出血

 对于小创口出血,可用冷开水冲洗,再用干净毛巾或其他软质布料覆盖包扎。

对于呈喷射状或有鲜红血液涌出的出血,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

对于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先用软布片或伤员的衣袖等数层垫在止血带下面,再扎紧止血带以恰好使肢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如图8所示。

 严禁用电线、铁丝、细绳等作止血带使用,绑上止血带后,每30~60分钟放松一次,一次放松3~5分钟,直到无大量出血。

(八)扭伤

  对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原则是休息、冷敷、固压、垫高。

使扭伤部位得到休息,扭伤前两天,每隔数小时用冰袋对扭伤部位进行10~15分钟的冷敷,以免肿胀,如图9所示。

用有弹性的固定带对扭伤部位进行至少两天的固定,以减轻肿胀。尽可能将扭伤部位垫高并保持在心脏位置以上,以减轻肿胀。24小时内,不得用任何热敷方法,热敷会使肿胀、疼痛可能性增大。  

四、常用逃生技巧

(一)地震灾害 1.处于房间内

在房间内的人,应充分利用时间,要迅速关闭煤气,扑灭炉火,拉下电闸以防止引起火灾。头顶沙发靠垫或戴上安全帽等能保护头部的物品,跑至屋外空旷宽敞地。若来不及离开房间或门窗由于震动扭曲打不开时,可迅速蹲躲在桌、床等坚固家具旁及紧挨墙根下,保护头胸等要害部位,闭目,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鼻口,以隔挡呛人的灰尘,如图10所示。

2.处于高层建筑内

正处于高层建筑内的人,要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倒塌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墙根、墙角、坚固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不能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

3.处于室外

处于室外的人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把软物顶在头上,或用双手护住头部,防止被玻璃碎片,屋檐,装饰物砸伤,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尽量远离高压线、变电器,以及化工设备、煤气设施。山区地震易引发滑坡、塌方或滚石伤人。地震时应迅速离开陡峭山坡。

一次强烈地震后往往有多次高震级的余震发生。因此震后不要急于回屋,应快速到指定的应急避难场所。

(二)火灾

 当火灾发生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可采取措施立即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的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火灾。突遇火灾且无法扑灭时,应沉着镇静,及时报警,并迅速判断危险地与安全地,注意各种安全通道安全标志,决定逃生的办法。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通道时,要防止烟雾中毒和窒息。由于浓烟常在离地面30多厘米处四散,可向头部、身上浇凉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低姿势逃生,最好爬出浓烟区,如图11所示。

  逃生要走楼道,一般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如果发现身上已着火,切勿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速氧气的补充,促旺火势。此时,应赶紧设法脱掉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若能跳进水中或让人向身上浇水,喷灭火剂更有效。

(三)山体滑坡

当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30.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避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将避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处越近越好。切忌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不要自择路线,要听从统一安排。31.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四)压埋

32.被压埋时,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3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34.小心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3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如图12所示。

若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有食品和水,要节约使用,等待援救。

(五)有毒有害物质泄漏

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事故后,假如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则应迅速报警并选择安全逃生。

 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应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撤离。

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图13所示。假如现场没有防护用品,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

 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向,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位置,向上风向或侧风向转移撤离,即逆风逃生。

假如泄漏物质(气态)的密度比空气大,则选择往高处逃生,相反,则选择往低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有毒气泄漏可能的区域,应该在最高处安装风向标。发生泄漏事故后,风向标可以正确指导逃生方向。还应在每个作业场所至少设置2个紧急出口,出口与通道应畅通无阻并有明显标志。

(六)电梯下坠

 不论有几层楼,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这样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如图14所示。

如果电梯内有手把,应一只手紧握手把,以免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条直线。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膝盖呈弯曲姿势。因为韧带富有弹性,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如图15所示。 

现场紧急救护操作方法 篇4

大地震初期紧急医疗救援要点:绵竹现场抢救工作经验

5.12汶川地震后,唐山红十字医疗救护队急赴四川绵竹地震灾区进行救援工作.从灾区现场工作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地震灾区医疗救援队的组成人员应以外科、骨科医师和护士为主,应选择年龄相对较轻、体质较好的人员;伤情分类、分级制度必须坚持;就地取材,应用硬塑料板、硬纸板等进行伤肢固定时要注意消毒;注意彻底清创;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避免应用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镇痛药物主要选用非甾体类药物,如布洛芬;必要的心理干预在地震初期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 者:张蕴霞 吴寿岭 屈顺喜 王国胜 闫秀纵 刘业强 翁军 陈瑞珊 伊俊辉 陈伟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开滦医院妇产科,唐山,063000 刊 名: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A JOURNAL OF EMERGENCY RESUSCITATION AND DISASTER MEDICINE 年,卷(期): 3(7) 分类号:P315.9 关键词:地震   救援   灾害医学   外伤  

现场查勘标准操作流程 篇5

1、公估师现场查勘的基本步骤与内容SOP:

(1)商洽与说明。

①自我介绍。递送名片,简单介绍公司和查勘小组人员的基本情况。

②查看合同。包括保险单、投保单、保险条款、批单、发票等,以便准确掌握投保险种、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保险金额、保险期间、保险地址以及是否按时足额缴纳保费等,同时确定被保险人的法律地位及其代表签字的有效性。③公估要求。告知被保险人应尽义务,必须提供索赔报告、报损清单、相关单证及有关资料,并介绍查勘方法,讨论重点查勘范围,需要被保险人配合事项。④公估依据。简介保险法规、保险合同及保险基本原则(最大诚信原则,保险补偿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合同为准绳”。

(2)制定查勘方案。

对现场情况进行细分,制定查勘方案,确定具体的查勘方法。

①对仍处于危险过程的财产,应制定抢救方案,立即实施,但需尽量确保施救整理费用低于被抢救物资的可能损失额。

②对于损失程度不明确的财产,进行详细清查。

③对于固定资产,可适当在确定损失的前后顺序上往后排。④在清查过程中,对于火灾引起的存货损失,若多种方法仍不能确定损失数量的,可按体积、比重、容积率等数据进行测算,同报损数据进行比较后确定。

(3)调查出险情况。

向被保险人了解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包括出险时间、出险地点、出险原因及损失情况等,特别是涉及的生产环节、作业流程以及发生在各环节的损失情况,都应了解清楚并做好记录。必要时,还应对有关在场人员(见证人、肇事人等)进行调查,走访有关安全主管部门,听取他们对灾害事故的分析判断意见。同时,应尽可能地取得有关证明,但必须是当事人、目击人或有关管理人员签字的会议纪要、询问笔录等证明材料。

对各种调查所得的材料,要反复加以分析研究(事故原因的真实性,是否存在故意、重大过失等保险拒赔因素),有时还可根据现场条件进行模拟实验。对技术性问题(如对产品本身潜在缺陷、自然磨损等损失),可请有关专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以取得证明,特别是涉及第三者追偿时更应如此。

①查明出险地点。

查明出险地点(详细地址)对审核保险责任具有密切关系,要核实出险地点的受损财产是否属于保险财产。企财险按账面金额全部投保的,凡属投保单位账面上所有的财产,原则上不论存放何地都应负责,但要查明是该单位的仓库、车间或是外加工单位;对按科目投保或估价投保的,如出险地点与投保单位的地址不符,应该查明受损财产是否投保以及地址不符的原因,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处理。

②查明出险时间。

保单对责任起讫都有具体的时间规定,保险财产出险后,应首先查明是否在保险有效期之内。如投保时已经出险或期满后未办续保手续而出险的,应拒绝受理。对保险起期当日或数日后,期满日或数日前出险的应特别注意。

③查明出险原因。首先要了解出险的事实经过,分清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远因与近因等。对出险原因比较复杂的案件,要深入实地调查,采取多听、多问、多看的方法,凡是与情节有出入的更要反复求证,尽可能索取书面证明。

(4)查阅财务资料。

现场查勘时,保险查勘人员必须尽快查看被保险人的会计账册和有关单证,及时掌握投保时和出险时的各项账面数据。如不能及时查看和核对,可视情况会同被保险人暂时封存,以防更改账册,弄虚作假;对于电脑系统账册,应在损失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调阅,查明文件最后的确切日期,并打印(复印)成册签字确认;如果有关账册仍处于危险状态之中,要及时进行抢救、保护。

对于固定资产,要查阅和索取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表(受损类别部分)、固定资产卡片等;对于流动资产,要查阅和索取资产负债表、存货盘点表、库存明细表及日进出账、仓库台账和价格凭证等。若为利润损失险,还应查阅和索取损益表(利润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或产品销售统计表)、成本表、工资表以及生产日报、生产运行记录等。

现场索取财务报表,一要及时(未取得关键数据,不得离开现场),二要与原件核对无误(签字盖章),防止拖延时间、弄虚作假,确保调查取证的公正性和取证结果的真实、完整、准确。

(5)现场取证。

①观察现场概貌。应由整体到局部,由厂房、车间到事故现场,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等。

②合法手段取证。通过拍照、摄像、绘图、记录、丈量、称重、计数等手段,显示出险地点、现场概貌、财产损失、关键部件等情况。

拍摄灾害事故现场照片,应包括全部库存财产、完全损毁财产、部分损失财产等三个部分,并分别做好数量记录。对于水灾,尤其要注意车间、仓库以及机器设备等进水高度、退水时间等信息,并做好记录。

注意:事故现场照片一定要有事故单位全称或地址、编号的门牌显示。

(6)清点受损财产。

首先,观察标的物概貌。包括规格、数量、尺寸、包装、放置地点等,了解灾害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并判断影响程度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其次,分门别类存放。对不同品种进行分门别类存放,必要时可按受损程度分档,并立即进行清理,以防损失进一步扩大。

再次,清点核实受损财产。详记其品名、规格型号、数量以及损失程度等(包括第三者财产)。必要时,还应对被保险人的所有库存进行全部清点。最后,编写、整理、核实《保险财产现场损失清点核实表》,并需被保险人及查勘人双方签字确认。

(7)检验。

根据需要,保险查勘人员应会同被保险人到事故现场对相关物件进 行检验、鉴定。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要对受损物资进行检验,例如货物遭受水渍损失时,要对其进行抽样化验,区分是淡水渍损还是咸水渍损。其次,要对保险标的的受损程度进行估计,确定其受损部分占整个标的实际价值的百分比。

最后,提出对残损物资的处理建议,是进行拍卖还是修理后继续使用等。不同的保险标的有不同的检验方法,例如电子类部件有五种检验方法,即直接观察法、功能性诊断法、自诊断法、替代法和专用测试仪法等。检验的目的在于是否符合原技术性能、能否继续使用,一般以双方基本满意或预先认定为主。如有重大分歧或技术复杂时,可另行委托有关权威机构进行检测或鉴定。

(8)损余物资处理。

要坚持“物尽其用”的原则,在适当照顾被保险人利益的同时,力争使受损财产得到充分利用。对于不能久放而易腐蚀或加重损失程度的物资,应多方询价,尽快处理。

(9)填写《现场查勘记录表》。现场查勘完毕后,应缮制现场查勘记录或现场查勘报告,写明事故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了解的情况、施救经过、损失情况、残值处理、估损金额等。

《现场查勘记录表》、《现场损失清点核实表》,必须由被保险人代表和查勘人员签字(盖章)确认。

(10)提交《被保险人索赔资料清单》。

要求被保险人尽快、完整地提供索赔所需的资料。一般来讲,被保险人应提供以下资料。

①索赔申请(报告)书。此乃被保险人提出保险赔偿的正式书面文件,应说明事故原因、出险及施救经过、损失项目及程度、索赔金额等。②财产损失清单。要求被保险人详细列明损失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金额等。

③保险合同(复印件)。包括保险单正本、批单及所附保险项目明细清单(例如建筑工程险的工程承包合同和工程量清单、财产综合险的保险标的清单、物流公司的仓储合同及保险项目明细清单等),此乃索赔的基本证件,既能证明保险公司承担保险责任的范围,也可证明受损财产是否属于保险标的及其价值的多少。④财务账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表、固定资产卡片、存货盘点表及库存明细账(在现场查勘时提交)、价格证据(购买、维修发票)等。⑤出险证明。主要是证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及损失事实。发生暴雨、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需要气象部门的证明(工程监理的事故报告对建工险的损失也具有权威性);发生火灾或消防设备受损,需要公安消防部门的证明;发生交通事故,需要交警部门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有些事故,经保险双方同意,可聘请专家鉴定,索赔时出具检验报告书、损失鉴定书等。

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复印件)。证明被保险人(单位)经营的合法性及缴税的及时性,特许经营行业还应提供特许经营许可证。

⑦其他:根据损失情况和理赔的需要,要求被保险人提供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损失程度有关的证明与资料(如厂房、车间平面图,机器设备摆放图等),所有这些都是被保险人索赔的依据。保险公司是否承担赔偿责任,除根据现场调查收集的资料外,主要依据这些证明和资料进行判断。如果损失属于第三者造成的,应提供向第三者索赔的报告;如果被保险人造成第三者的损失,应提供第三者向被保险人索赔的报告等。

同时,应立即与被保险人代表进行沟通,要求对受损财产进行及时清理处置,以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告知注意事项,及时提供单证,以便早日结案等,避免日后引起纠纷。

凡事后需要被保险人提供资料和协商一些问题的,应尽量通过书面形式与被保险人沟通,以便为案件的处理留下文字记录。

(11)资料汇总。

现场查勘完成后,查勘人员应于第一时间将现场照片输入电脑,整理后进行文字说明(每一案件以16 24张为宜,大案应相应多些)。同时,将收集到的所有材料按以下类别进行整理、分类汇总,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①保险单(投保清单及批单、发票)复印件、委托书、往来函电等;②出险通知书、事故报告、报损清单、施救整理费用清单、与事故有关的证明材料; ③现场查勘记录;④受损财产核查清单;⑤施救整理费用核查清单;⑥财务报表、资产明细账(卡)、出入库单据及其他原始凭证;⑦专家或技术鉴定机构的意见及建议;⑧对有关受损财产的规格型号、性能、单价、修复费用、有效期等情况的咨询意见;

⑨现场照片、音像资料(应有正确的时间标识);⑩与本案有关的其他材料。

2.现场查勘注意事项:

(1)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保险公估人员接到查勘通知后,应事先与被保险人取得联系,立即赶赴灾害事故现场,表明身份,要求被保险人派人一同参加查勘清点工作。

(2)坚持双人查勘制度。“二人为公”,既要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公平公正,又要做到情况明了、原因清楚、责任准确、损失落实。

(3)及时书面建议被保险人采取施救措施。查勘第一事故现场时,应协助被保险人采取施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现场查勘记录准确。查勘人员应与被保险人一道逐项逐件清点受损财产,详细、准确填制《现场查勘记录表》、《现场损失清点核实表》(包括品名、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及受损程度等),为确定保险责任、核定财产损失做好准备。(5)做好调查取证笔录。现场勘验调查中,要全面细致地提取各种物证及估损依据,听取当事人、见证人对灾害事故的描述,认真做好笔录并请当事人签字认可,必要时可录音。

(6)照片必须清晰完整。现场拍摄照片时,要求每组照片不但要反映现场的全景全貌,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反映灾害事故发生的部位和财产局部损失的情况(局部放大)。

(7)沟通渠道保持畅通。保险公估人员要随时保持与保险双方代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必要的配合与支持。在查勘完毕离开现场之前,应致电保险人代表简述相关情况。

(8)现场不得随便表态。现场查勘工作,主要是查明事故原因,确定损失范围与程度。在资料收集齐全之前,不要轻易与被保险人讨论定损及赔付问题。(9)指导处理受损标的。现场查勘、清点核实受损标的后,应立即指导被保险人马上处理受损标的,以免损失进一步扩大。例如水浸电脑主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应立即搬离现场,进行晾晒、通风,禁止通电;水浸马达,应立即拆卸,尽快烘干线圈,等等。如损失金额较大,可以征求保险双方意见后,委托专业施救机构介入处理。

维修场地的人身伤害及其现场救护 篇6

在进行农机维修作业时, 比较容易发生以下几种人身伤害, 应当注意加强防范。

1. 手足切割伤

手足切割伤常见于电钻、电锯、车床以及钳工作业, 其特点是创口整齐、流血较多, 严重时造成断指 (断趾) 或断肢。

为了预防手足切割伤的发生, 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穿工作服, 戴手套, 小心谨慎地操作。进行维修作业前, 应当让发动机熄火, 防止手、衣或毛发被高速旋转的零部件刮伤或者击伤。

手足切割伤急救措施的重点是止血。对于较小或较轻的切割伤, 可以采用“直接压迫法”止血。如果单个手指伤口较深和出血较多, 可以用另一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伤指的两侧捏紧止血;如果多个手指出血, 可以用拇指按压于伤手手掌的中部, 其余4指放在该手的手背对应处, 与拇指对应用力挤压止血。在止血的同时, 应当将伤肢的位置抬高。

如果足部受伤, 应当在伤足的足背触及足背动脉的搏动, 用拇指按在此处, 即可起到止血的作用。以上止血方法, 受伤的农机维修人员本人也可以实施, 再请人寻找干净的绷带、手巾等, 将伤口包扎好, 然后到医院看外科。

另外, 农机维修人员可以随身携带“创可贴”, 以便应急时使用。

2. 被机器压伤

在以往的农机维修实践中, 由于千斤顶支撑不牢靠而伤害修理人员的事故不胜枚举。为了确保维修安全, 应该选择一块平坦的、经过铺装 (最好是水泥铺装) 的空地, 关闭发动机, 将变速杆置于N位, 拉起驻车制动器, 然后支起千斤顶, 再进行修理。安全使用千斤顶的关键是保证可靠的支撑。一是要找准农机上的支撑点, 各种车辆一般都设置有专门供千斤顶支撑的部位, 并且在《使用说明书》上有特别的提示, 要尽量将千斤顶顶在这个位置。如果没有专门的支撑位置, 也要在农机上选择水平的、能够承重的支撑点;二是要处理好千斤顶底下的支撑面, 万一农机损坏在松软地面 (例如沙地、泥地) 上又无法移动, 在安装千斤顶前, 必须采取一定的保全措施, 例如在千斤顶下面铺一块硬木板, 以防受力后千斤顶下陷或者车体发生摇晃。用千斤顶架空车体以后, 应当使用木板垫牢车身, 不要用铁板代替, 因为千斤顶在铁板上容易滑动。硬木板要尽量厚实一些, 防止木板在重压之下发生破裂。万一没有合适的硬木板, 也可以将几层人造胶合板叠放并捆在一起使用。

3. 被硫酸烧损

蓄电池的电解液是一种硫酸溶液, 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 在修理铅酸蓄电池时, 容易发生硫酸烧伤操作人员的事故。由于硫酸的比重比水大, 所以在配置电解液时, 只能将硫酸倒入蒸馏水中, 而不能将蒸馏水倒入硫酸中, 否则硫酸溶液会飞溅出来, 若粘到人的皮肤上, 将引起强烈的烧伤。若溅到脸上甚至眼睛里, 将引起毁容或者视力严重损伤。

硫酸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硫酸的浓度、接触的时间以及烧伤的面积和深度。因此, 现场救护第一位措施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冲洗创面, 自来水、井水、河水都可以, 持续时间要1~2 h。用清水冲洗被称为“冷水疗法”, 它的好处是: (1) 稀释硫酸溶液的浓度, 并且通过水流的机械作用清除创面上的化学残留物, 从而终止硫酸对肌体的进一步损伤, 防止创伤加深。 (2) 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3) 能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有利于减轻水肿。

4. 被高温烫伤

农机维修作业中的高温烫伤主要源自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匆忙拧开发动机散热器盖, 散热器内的高温冷却液喷薄而出, 溅到修理人员的皮肤上, 造成烫伤。如果估计发动机已经“开锅”, 维修人员应当等待其冷却, 然后开始操作。如果等不及, 可以慢慢拧开气缸体上的放水龙头或者散热器下方的放水龙头, 从龙头处先放出一部分冷却液, 目的是对冷却系统降低压力。

二是检修和排除故障时, 被炽热的排气管烫伤。发动机排气管的工作温度高达数百度 (平地行驶时400~500 ℃, 山坡行驶700~750 ℃) , 其外壳有时会烧得通红, 即使在发动机熄火后的一段时间内, 排气管仍然非常烫。因此, 维修人员在炽热的排气管附近修车时, 需要当心烫伤。

5. 爆胎爆裂致伤

上一篇:(6.25)在青年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下一篇:关于规划局的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