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共11篇)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学习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世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呢?从事数学教学多年,下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生活

小学生比较好奇、喜欢求知,希望被关注,这些都促其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重的学生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其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这就保证了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开发小学生的悟性

一个人的成绩如何,首先看他有多大的悟性,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形成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抓口算培养敏捷思维

口算对思维敏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准确迅速的解题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抓口算基本训练,能提高学生应用法则的能力。口算时应注意两点:

其一,不动笔,动笔计算不利于提高口算能力,亦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其二,计算时要有速度的要求,使学生有一种紧迫感,它非常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乘法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从0~9的数字卡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一位数乘三位数的式题,再算出来。看谁编得题多,算得又对又快,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既巩固了新知,又活跃了思维,有了竞争意识。

四、锤炼心理

对学生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对其心理的培养。比如学习的兴趣,主动的学习情感与探究精神,锻炼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学习毅力;树立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其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五、加强反思

反思是前进的力量,没有反思,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上一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反思,进行总结,找出规律,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教师要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2

1. 数学素质与数学素质教育

(1) 数学素质, 是指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语言, 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简捷、准确地表达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并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严谨、求实的品格等。

(2) 数学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数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形成数学能力, 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这与基础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因此, 数学教学同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教学素质, 其教学活动就是数学素质教育。但由于过去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数学教育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 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 轻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重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轻视了社会实践及应用, 因而使数学素质教育停留在低层次水平上, 削弱了数学素质在人的素质中所占的成分。因而, 在数学教学中纠正这些做法, 才能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

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

所谓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概括认识, 也称数学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想倾向, 它一方面是人们的哲学观念的具体体现, 另一方面又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数学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教会学生一些数学知识, 而应该是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结构, 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的数学意识, 逐渐形成数学观念。

数学思想方法和基础知识都属于数学知识的范畴, 教科书的每章每节及每一道习题的解答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 它们共同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同时, 数学思想方法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其形成展示的载体, 在基础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无处不以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指南。教学中要以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为背景,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观念不同于具体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石, 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以数学思想教学为途径, 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内容, 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讨论的热点。

首先, 加强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的教学, 注意概念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 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教学中, 要将基础知识讲精、讲透、讲活, 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其次,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 是数学的基本观点, 是数学知识最为本质的、高层次的成分, 它具有主导地位, 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4. 以开发非智力因素为契机, 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会学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学历史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勇于求知、勇于追求、勇于创造的精神品质。

(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个性品质, 使学生学会做事。数学是一门理论体系严谨的科学, 必须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学习、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以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品质对于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十分重要, 而且这种品质能保持和延伸到其他领域并发挥作用。

(3)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形成学生的审美观点。审美观点的形成也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项任务, 数学处处充满美学因素, 如图形的对称美、整体美、数式、方程的和谐美、函数的统一美、数学方法的奇异美等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的存在, 经过长期培养, 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增强学生的美学素质。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3

关键词:教育理念;数学思想;渗透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每一个学习环境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活动也是很多数学思想的体现过程,所以说数学思想隐藏着数学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数学的学习不可以忽略数学思想的渗透。对此,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具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主动渗透数学思想,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渗透数学思维记在心里,围绕这个目的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册、每一章、每一单元及每一课时都包含着许多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分布的范围广泛。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使课堂充满活力。

二、数学思想渗透策略

1.在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渗透

上文中已经提过数学思想方法分布于数学教材的每一部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多多少少包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阐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同时应该善于发现数学思想,尽量凸显数学思想方法,教会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做到在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方法。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

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运用教学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得很明显,存在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指导着问题的解决过程。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有利于加快和优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打好基础,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在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达到会一题明一路的境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反复运用过程中渗透

学习数学不同于其他文科类课程的学习,死记硬背的方法在学习数学的领域走不通。学习数学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做题,在做题过程中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最后善于总结出结论的过程。在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处理类似的问题,所以说这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最有效途径。

4.在归纳小结过程中渗透

教师讲完每节课,必须归纳当天所讲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知识内容,最后评比学生归纳出来的结果。教师有必要重视渗透当天讲解的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基本的数学思想,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意的、逐步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对数学教学活动意义非常重大,必将会带动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满足未来数学教研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梁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9).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4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xiaoxue.xuekeedu.com

数学游戏的形式可以十分多样。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派出“调查员”和“记录员”,对组内成员的晚上睡觉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记录,并根据调查结果,做成统计图。在组内评选出画得最好的统计图,最后各组展示统计图,并派出“讲解员”进行讲解。学生结束讲解后,教师再对几个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因为统计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得比较多的,如果这节课老师只用“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游戏的方式则能够很好地化解这些障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来,理解并参与统计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些都体现了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发挥的推动效用,这些作用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二、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游戏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活跃课堂氛围,而要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愉悦。游戏的过程应当让知识教学得到有效渗透,并且深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才是游戏教学应当发挥的效用。教师要创设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的游戏形式,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也能够积极展开对知识的应用,能够让游戏教学有更多收获。在教学中,只有从低年级就开始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理解吸收知识的能力才会更好,才能更好地推进知识教学。如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在接触1~5的数字学习时,为了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体会到数的意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观察的游戏“猜玩具”,来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字代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同时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游戏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感知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游戏教学要注重方法的选择,教师要在游戏展开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与启发,并且要有意识地展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解决的游戏类型,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游戏任务让学生来参与,并且让他们通过探究式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问题最终得以解

xiaoxue.xuekeedu.com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5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小学课堂教学不断地改革,经过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感到新课程、新理念、有新的感受、对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本人有以下考虑:

一、课堂上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 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与老师 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管理者为组织者。过去的教学方法都是课堂上教师占主要地位,对班级纪律、班级教学活动,都有教师一人操作,都是由教师自主管理。现在教师以组织者的身份,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去探究学习活动,此效果对课堂教学比较有效。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主导者为引导者。过去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前半句学生说下半句,以使教学比较板。现在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一些问题、一些教学内容有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自己去学习去想办法解决,这样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变传播者为合作者。课堂上生与生之间互相合作,师与生之间互相合作,把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过去的课堂教学,是以教科书中的条件与问题为标准,教师讲学生听,来解决书本上的问题,遇到疑难问题,只有教师一遍又一遍为学生讲解,去解问题的思路。对做错的题目,教师直接判错,再去给学生反复讲解,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本人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这样几句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①问题让学生提②疑难让学生解③思路让学生讲④错误让学生析。

三、在课堂上,要灵活地使用教材。

过去的数学课,在教学设计上按教材内容,死板地进行设计,千篇一律,教学的开始、复习导入,接着学习新课、课堂练习、课堂作业、就学课堂总结。每课都是这样,时间长了水学生都明白了每课什么时间要干什么。教学过程,按教学模式去生搬硬套,以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模式化。

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新理念进入了课堂,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也发生了变化,做到了教学设计开放化,根据教学内容,去设计教学活动,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上活动化,也就是灵活机动、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到新颖、学不完的新鲜事,做不完的新鲜题,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总之,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四、在课堂上,数学教学生活化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学习新内容前,根据教学内容,教师用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或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导入方法,接触新教材,本人惯用一些学生的生活实例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教学中,由于恰如其分地运用导语,使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很大的收获。

2、利用生活实例,自主探索新知识,新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去编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设计和利用学生的生活实例,自主地去探索要学的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中的准备课,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1——10这十个数字,我指导学生利用教科书中美丽的校园学生的生活实例,天天接触的地方,去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细致地观察图片,产生出 丰富的内容的数据,对抽象的数有了感性的认识。单上一个1字,就引导学生发现“我看到了一幢明亮的教室”、“这是美丽的学校”、“校园中有一面鲜艳的红旗”,“有一位可爱的老师”、“远处有一个足球和一个很大的操场”、“一条宽广平坦的大路”,又引导学生讨论出我们周围有哪些是1,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我们教室里有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个黑板擦”、“一张讲桌等”。学生自行探索出关于1 的数目。从头脑中对“1”有了深刻的印象。

五、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

新理进入课堂,学生的课堂练习与课堂作业发生了变化,教材中改变了单纯做题的模式。随着教材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改革,本人在引导学生时练习题的设计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接触新教材以来总结出这么练习方式。①自主型作业,为学生创设选择的时。②操作型作业,为学生创设活动的天地。③创编型作业,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④生活作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园地。⑤调研型作业,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6

摘要: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化;趣味性;有效教学;生机与活力。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会使课堂沉闷、缺乏活力而效率低下。因此,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让学生动起来,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方位地开启学生灵动的数学智慧。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这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而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往往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而新课程中的数学例题一般都有情境图,利用多媒体技术后,把我们的这些情境图变成“图、文、声、像”融为一体的生动画面,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网络传输和呈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实时、逼真地将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自身知识贮备有限,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判断。对于小学生来说,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够使用小学生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授递与互动结合,使学生乐学、易学。由于数学知识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小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差异所构成的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由信息化教学资源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的呈现,也可以多角度演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师运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如果合理利用,可以突破教学中的这些难点。另外,信息化教学资源还可以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数学问题及其本质动态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具体、现实的教学情境,创造愉快、和谐、乐观的教学氛围,充分挖掘数学与外部事物之间的联系与潜在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篇7

一、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中, 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强, 能够快速掌握知识,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是有的学生不能快速理解和学会知识。所以,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方面, 融合数字知识和学习技能, 运用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提高学习能力;另一方面, 数学思维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判断力, 根据知识运用思维提出观点, 强化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思维的培养模式

1.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 小明和妈妈晚上去散步, 15 分钟后到达小姨家, 小姨家和他们家的距离是900 米, 妈妈中途回家, 小明和小姨玩了30 分钟以后也回家, 在20 分钟以后到家, 要求在线段分析中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几何图形的很多已知条件能够通过图像转化, 所以, 通过图像的直观分析能够很清楚地了解题目中要推断出来的位置条件, 同时, 运用数形结合的抽象分析和逻辑性加以推导, 可以更加简便地解答问题, 同时, 突出数形结合的优势。

2.提问教学策略的引入

因为初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所以, 学生能够得到的提问锻炼机会很少, 教师一直以来把自己看成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使课堂气氛比较严肃, 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受到禁锢。学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提问能力, 所以对待事物的整体感知度不是很高, 问题也想得不够深入。究其原因, 主要是师生关系不平等和教学氛围不合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给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提供主动提问的机会, 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进行主动思考, 学生如果不能了解学习内容就不能提出合理的问题。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和学生接触, 尽量和学生保持平等地位, 这样学生才能勇于向教师指出自己的疑问, 教师初期开展提问教学的时候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减少学生的恐惧感。学生把提问当成日常学习环节中的一部分, 不要当成生活的负担。比如, 在学习“平行线”相关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对平行线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内容进行思考,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自由发挥, 不要把学生局限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灵活结合现有知识提升自己的提问水平。比如, 给学生预设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家里来了客人, 要想铺地毯迎接客人,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快速计算出地毯的铺设面积?运用日常生活情境, 提升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 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良好的提问习惯。

3.教学评价策略的引入

运用零批改作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 所以, 课堂上进行作业互评的时候, 如果教师掌握不好课堂节奏, 会因为相互评改作业, 引起课堂混乱。

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教师习惯于运用小组互评的作业评改方式, 但是小学生在作业评改中只是注重最后的结果, 对中间的过程检查得不仔细, 同时,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 会在课堂上出现彼此间询问的情况, 课堂教学流程混乱,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作业评改要做到高效,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之后继续其他教学内容的学习, 因为作业评改是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性教学方法, 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

“零作业批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引导和监督学生。比如, 讲解比例尺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 学生之前接触的都是数字, 对于图形和数字变化敏感度不高, 所以, 有时候思维模式跟不上, 教师在布置完作业以后, 让同桌之间互相评改, 评改中对于自己不能确定的问题先略过, 要求学生给同桌讲解为什么出现问题, 之后两个人一起总结比例尺学习中要注意的关键点。教师先给学生总结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了解比例尺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总结的知识点自己回顾错误之后教师重点讲解, 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知识得以深化, 学习能力也得到发展。

数学教育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 对多项思维的变化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一道题往往有着不同的解答方法, 可以多角度渗透教学,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多向思维能力, 而教学评价模式中零作业批改模式, 使数学创造性思维模式得到拓展, 有效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数学能力,它包含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实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开发数学思维。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即是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本文从数学思维的概念出发,从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精心设计问题、创造创新、逆向思考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希望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及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一、数学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是运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即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应用和推广,由此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是指数学活动中的各种综合思维能力。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观察、想象能力。(2)判断、分析、推理能力。(3)归纳、演绎、概括能力。(4)运算、建模能力。

二、培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1.观察思考,化抽象为直观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并且缺乏生活经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学习起来较为吃力。然而,感性认识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知识的基础,抽象认识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飞跃,直观又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以直观的实物展开抽象的视角,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动手实践,启发思维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动作是思维活动的创造者。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直接和特殊的认知活动,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想象、实验、探究等动态活动,既满足了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同时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实物上。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思维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独立性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第一印象为主,不善于组织自身的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小学生获得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想让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还要努力促使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问题。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问题上,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启思维获得新的知识。

4.创造潜能,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大胆质疑和提出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分析,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勇于标新立异。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能够将小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能够让小学生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中,从而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

5.逆向思考,逆向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对着教材按部就班,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是趋于常规性的正向思考,一旦“正向”受到阻碍,就会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新课程标准体系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逆向运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从而克服思维定式的限制,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在正面解决问题发生困难时,就从反面进行解决,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会让学生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也会让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可见,运用逆向思维能力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合理地看待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是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在启发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9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设计趣味性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全面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在全面实施素质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出发,既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设计探索性作业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2。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

3。操作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设计生活性作业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

这样,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又从生活中发现了数学无处不在。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设计层次性的作业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为此,在作业设计时,不能“一刀切”,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在教学中,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3个层次。基础性、发展性和开放性作业。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发展和开放性作业,中等生可选择基础和发展性作业,差生可选择基础性作业。

设计开放性作业

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为此,作业设计时,要与现实性和挑战性相结合,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篇10

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一、设“疑”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疑”最容易引发人的探究反射,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设疑,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从而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学生就对车轮子是圆的不是方形和车轴装在轮子的圆心两个事实感到好奇,总想弄个明白,这给了我很好的启发,上课一开始,我就提出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再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和仔细观察(形状各异的车轮的转动)从而认识到轴装在圆心,而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即半径都相等,这样的圆心形轮子转动才能使车子平稳行走,而其他轮子则不稳定。这样设疑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趣味激发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蕴涵着一定的吸引力,这就是教材本身的趣味因素,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这些因素,学生就会被有趣的数学知识所吸引,继而发生兴趣迁移,迁移到数学学科的兴趣上。例如,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鼓励学生任选一个数,考考教师:它能被2(3,5)整除吗?学生无论举出什么样的数,都没有难倒教师,学生觉得教师太神奇了,这时教师紧跟说,不是老师有什么特殊才能,而是老师掌握了有关的数学规律,此语一出。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些规律的神奇力量,学习欲望自然十分强烈。

小学数学教学日志

李美林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评语可以指导学生做题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指责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

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评语可以拓宽学生思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利用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运用知识的迁移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敢于尝试。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例如,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王青红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4效的运用。“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由此可见,要想备好数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数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数学,缜密的数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公式、法则的推导,定理、公理的引入,数与形的结合,立体感的建立等等无一不是普遍联系的经典之作。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数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数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数学建模”这种教学策略也属于数学思考方法,经常被叫是用来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建模”指的是,教师通过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中的数学现象。小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小学数学知识中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较为抽象,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讲,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枯燥,数学教学也收效甚微。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的关注点只在于学生的做题能力,而不在于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很显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因为“数学建模”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加以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还不太成熟,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以往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很少注重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数学模型的构建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教师还需要考虑到模型的合理性和层次性等问题。就现阶段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很少采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仍旧不太了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将数学问题整合成数学模型,并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对“确定位置”的知识加以学习,需要掌握“说出物体所在位置”的具体方法,并学会在方格纸上面使用“数对”。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观察的顺序,也就是“从左向右数”和“从下往上数”等。之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使用标记“→”表示“从左向右数”的意思。以此类推,标记“↑”表示“从下向上数”之意。学生使用这两个数学标记,就能够构建出坐标模型,并根据其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起点,确定教室内其他同学的位置。很显然,学生在掌握这种“坐标式”方式之后,就会较为准确地确定位置。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通常会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也就是纯粹在讲台上讲授知识,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事实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数学模型,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学生只有自主构建模型,才能够学会如何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这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建模处理,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学模型进行学习。学生根据数学模型思考所学数学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该单元的知识,需要准确把握“比较”的内涵,并学会使用“>”、“<”和“=”这三种符号进行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身高和胖瘦,或者让学生通过跷跷板比较体重。当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使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玩跷跷板的情景,使学生融入到相应的教学情境中。比如说,小华在跷跷板环节中比小明压得更低,小华就用“小华>小明”来表示二者的体重。由于生活中可以比较的东西较多,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能够建立“比较”数学模型,并成功掌握这一学习内容。

三、设计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所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这些知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知识体系。以往,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很少将数学知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不太注重和学生展开互动。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后可能仍然不太懂。教师就需要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逐步回答问题。通过不断地提高问题的层次,学生就会在一步步地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所了解。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加减”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设计相关数学问题进行教学。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小数的加减方法”,同时还应该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关问题,比如:“学校举办联谊活动,消防购置了100kg的糖果,而整个学校有155人,那么每个人可以分到多少糖果呢”“班主任打算对那些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加以奖励,于是购置了很多练习册,每本练习册0.6元。表现良好的学生有18名,那么教师需要花费多少钱呢”等问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问题中,巩固所学内容。

综上所述,“数学建模”可以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数学建模”这种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首先,教师应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教师还应该设计相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陶锋.习题训练要有数学模型建构意识[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07(03)

[2]朱旭平,徐旭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基于“问题情境”的建模范式解读[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7(02)

[3]王红莲.有“模”可依 实践“建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与计算教学建模初探[J]. 各界文论. 2007(02)

[4]陆佩香.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J]. 江苏教育. 2007(02)

上一篇:论文查重率降低技巧下一篇:独特的母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