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精选6篇)

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篇1

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公共健康意识,掌握健康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现根据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成立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

长 :马红生(校长)

副组长 :田吉梅(教导主任)

组 员 :任丽荣 焦婧 王丽 杜娟 王永爱 荣淑娟 赵慧美

具体分工如下:

马红生负责全校学生的健康工作。

田吉梅负责全校各年级健康课的开设落实工作。

任丽荣负责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图片采集工作。

焦婧负责全校学生营养餐的健康卫生及管理发放工作。

王丽、杜娟、王永爱、荣淑娟、赵慧美分别负责上好本班的健康课并搞好本班的健康知识宣传,健康行为指导工作。

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篇2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 担负着传递知识与文化的责任, 所以, 学校应主动承担起青少年性教育的重任。 为了促进中小学性教育的发展, 2008 年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性教育进行了科学地规范, 要求中小学每学期都要安排6~7 课时的健康教育课, 并提出家庭与学校联手的教育模式。 纲要规定从小学五六年级起至高中, 学生应分阶段接受有关青春发育期与性相关的健康卫生知识, 让性教育正式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和家庭。 但根据2010 年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仍在全面执行的学校基本没有, 似有似无成了样子课的学校占12.0%, 家长反对此项教育的占87.0%, 学生敢于对家长提起教育内容的只有0.6%。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性教育, 整合各种社会资源, 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 学校与上级教育部门应从政策、 管理及机构设置等方面予以创新与完善。 鉴于目前学校性教育工作推进缓慢、 受侵害学生维权困难, 亟待设置一个专业的性教育机构来统领与规划学校的性教育工作。

性教育机构包括基层学校的性教育工作组和上级教育部门的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两个等级。

1 学校性教育工作组

学校性教育工作组统筹全校的性教育工作, 具体职责划分为政策制定、 学校物质环境建设、 学校社会环境建设、 与社区的联系和校园健康服务等方面。

1.1 学校政策制定

工作组负责性教育政策的制定, 如制定教学目标、 选用教材与课外读物、 课时安排、 师资培训、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工作量和绩效考核、 职称评定及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等。

1.2 学校物质环境

校园的和谐安定需要物质的配套, 学校的硬件设施一方面是性教育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会营造和谐、 安宁的校园气氛。 为了保障师生在校园中安心地活动与学习, 防范性罪错事件的发生, 工作组应从以下几方面予以保障: (1) 消除校园安全死角, 对校园实施全程监控。 (2) 保证全校的照明, 尤其是厕所与楼道的照明。 (3) 完善门卫与教师的值班制度, 增购相应的安保设备。 (4) 强化来客登记制度与学生外出管理制度。 (5) 性教育教具、 教材和影视资料的购置。 (6) 有关性教育板报、 宣传栏的布置 (如中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标准、学会保护自己等) 。

1.3 学校社会环境

校园是人际交往的 “小社会”, 这些人际关系共同构成特殊的社会环境, 具体包括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师师关系、 行政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 学校与来访者的关系及学校与上级部门的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性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 每个个体在学校中都应该获得关怀与尊重, 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领导对员工的关爱与尊重以及学生之间的关心与帮助, 所以, 学校应建立一种沟通机制, 使每一个有困惑的个体在这里得以排解, 使每一个有潜质的个体在这里得以发挥。 性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 不同性别、 不同气质甚至不同残疾的个体都应受到尊重。 只有在平等、 尊重的基础上, 才可能促进异性间的正常交往, 消除双方的神秘感, 掌握相互交往的方法与尺度, 在欣赏对方优点的同时, 完善自身的人格。

学校社会环境的氛围可以透过校园制度、 课外活动和教学活动加以建立与营造。 学校应设立师生之间、 行政人员与教工之间的沟通对话机制, 如设置意见箱、 校长信箱、 校长接待日和教师座谈会等, 增进个体之间的信任。 应定期举办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 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职业道德的持续提升。

1.4 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均影响学生的性健康, 各部门应密切联系, 信息共享, 协力合作, 一起关心学生的性健康状况。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 对孩子的性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与在家表现, 实现学生成长信息共享, 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 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多, 如电话访谈、 家长会、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袋及设计家庭作业等。 家长中如有医学、教育类专家, 可以邀请共同参与工作。除此之外, 社区中与健康或性教育相关的机构 (如计生部门、卫生所和大中专院校等) , 有很多资源可被利用。邀请专业人士开办讲座、研讨会, 参与科研院所的教育研究,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这些机构有机会了解学生的健康问题;另一方面扩大了学校的资源范围与影响力。

1.5 校园健康服务

学生的健康服务应由健康中心统一负责。 健康中心由医务室与心理咨询室组成, 可以为师生提供医疗服务与心理辅导。 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 给予身心变化与卫生保健方面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个别案例, 健康中心可以采用单独访谈、 沙盘游戏等方式进行辅导。

1.6 学校性教育工作流程

首先成立性教育工作小组, 成员包括校长、 教务处、 政教处、 保卫处、 办公室、 后勤处、 健康中心和性教育相关专业人员。 性教育工作小组具有规划和执行的功能, 可根据学生的健康需求制订计划与组织相应的活动。 性教育小组还负责与校外性教育机构、 团体的联络, 建立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协助。 性教育小组的工作离不开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与支持, 也需要社区代表、 家长的监督与帮助。 性教育小组具体分工与执行部门职能见表1。

2 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

由于学校在组织、 科研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不足, 难以有效地整合全社会资源, 所以, 有必要在教育部门中设立一个新的组织—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 委员会主要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 联合团委、 妇幼保健院、 妇联、 科协和电视台等部门, 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 增强委员会的执行力。

2.1 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能

制定本地区性教育大纲与教学计划; 利用本地资源扩大教育的范围, 如定期举办讲座、 展览; 培训本地区教师, 如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指导, 教学理念的更新; 监督与评价学校性教育课程; 利用网络、 电视台宣传性教育理念,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接受学生与家长的来访、 来电, 对来访者进行咨询、 疏导及心理治疗与转介; 对个别案例, 如性侵、 性骚扰和意外怀孕等进行单独咨询与辅导, 并积极帮助维权 (表1) 。

2.2 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机构设置及职能

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下设三个组: (1) 外联组: 负责与上级部门、 社会机构的联系与协调; 邀请知名学者、 专家;课题的申报与论文的评审; 特殊人群的维权与法律援助。 (2) 师训组: 负责对所属学校性教育教师的培训; 对学校的性教育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价; 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进行示范课的评比。 (3) 咨询组: 负责学生与家长的咨询、 辅导和转介。 下设 “一网一室一热线”: 一网是指开设专门的性教育网站, 通过网络途径宣传性教育的方法、 意义等内容, 内设专家信箱、 互动贴吧, 随时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情感波动与内心变化; 一室是指设立心理咨询室, 对来访者进行接待, 对个别案例进行辅导; 一热线是指开通一部热线电话, 随时接受学生、 家长的咨询与投诉, 解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排除学生内心的烦恼。

2.3委员会对性侵、 性骚扰和意外怀孕事件的处理流程 (图1)

由于这类案例的复杂性和隐私性, 要求委员会秉承尊重、 保密的原则, 协同多部门共同保障学生的权益与健康。咨询组要尽力打造青少年朋友的心灵港湾, 让他们在尊重、平等中放松心情, 在愉悦和保密中倾吐烦恼。 外联组要联合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 竭力为受伤害学生提供服务。

性教育工作组与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是在从学校与社会两个层面推动性教育的发展, 二者在工作中需要紧密配合。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的教学规划需要学校性教育工作组的执行与配合, 学校性教育活动也离不开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相信在二者的有效协同下, 中小学性教育工作会翻开崭新的一页,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会有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世彤, 区英琦, 肖鹏, 主编.性科学与性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5-35

[2]李鹰主编.青少年性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3]彭彧华, 向燕辉.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2:10-30.

[4]张卫东, 陶红亮.青春期性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健康手册) /中小学生经典科普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5]孟静静.“初中生青春期性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刘文利.1988—2007:我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3) :50-56.

[7]吴晓燕.瑞典、美国中小学性教育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13.

[8]张鸣跃.中国性教育的云烟[J].中关村, 2011 (6) :90.

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篇3

关键词:教育机构;核心竞争力;委托代理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创新应用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研究发现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存在着极大的弊端[1],进而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内部组织问题,研究代理者的逆向选择、委托者的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企业是一系列合约的联结,有些企业与外部合约缔结的委托代理性质非常明显,比如私人医院与患者、保险公司与入保者、教育机构与学生家长等[2]。如果能够通过设计合理机制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不信任、防止或者缓建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造成的交易成本,那么交易双方会彼此信任,交易将更加容易进行,顾客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将大大提升,企业产品及服务的销量将快速发展。

本文探讨家长与教育机构间的委托代理,即家长对孩子进行投资,校区收取费用进行服务(代理培养),这种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委托-代理行为[3]。两者间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或不信任。而增强这种信任是校区获得顾客忠诚度、良好声誉、充足市场的有力保证。所以校区应当在降低家长的委托代理成本上下功夫,让家长放心,让家长信赖,让家长说好。进而拓展业务,提高竞争力,谋求长发远展。

二、降低委托代理成本的创新讨论

(一)无效退款协议

合同的契约可以将委托代理成本降低至最低,顾客通过合同往往能够放心并信任对方[4]。家长往往愿意孩子得到提高,也愿意去承担经济风险去接受较高的价格为孩子报辅导班。所以这份无效退款协议可以根据家长的风险偏好程度酌情去设置。此外应当将员工绩效与退款协议衔接,对于成绩没有得到提升或者提升不大的任课老师进行处罚,施加压力。对于提升空间很大的任课教师应当给予奖励。通过绩效将无效退款协议进行有效分解,使得无效退款协议起到良性的循环作用,并能成为内在的一种动力推动校区的发展。

(二)家长会创新模式

校区定期进行中期检测,并及时和家长沟通,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校区老师和学管平时的观察与家长进行讨论。一是为了让家长知悉孩子在校区的进步和表现,增加教育和服务的透明度,减少家长的误会和怀疑,增强其可信赖程度。二是为了从家长处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以教育专家的身份进行疏导和纠正,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和问题,使之得到提升。

(三)课后跟踪学校反馈机制

课后跟踪应当包括三个方面。1.期后对学生的免费再检测并给出意见。利用校区的优势资源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并进行集中或者一对一的纠错分析,次举不仅可以增加校区人气,也可彰显校区的专业形象和责任意识。2.跟踪家长,进行不以销售为目的的电话访谈。回访家长则不应以销售为目的,这一点应该在学生培训期间建立起良性的沟通习惯,并将我们沟通的宗旨和目的告知家长,以教育问题专家甚至是教育医生的形象为家长提供支持。3.亲自或者与家长一道询问学校任课教师。跟随家长邀约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如此更能展示校区服务的专业,展示校区的责任感和职业良心。逐步建立起家长对校区的信任和依赖,并以此建立起数据库,对家长的问题进行集中综合建立问题库便于员工借鉴学习。

课后跟踪和数据库的运用是一个非常复杂耗时的工作,所以不可能都做,一是要选择重点顾客,二是尽可能找到可以依赖的科学方法。此外利用学校的任课老师作为兼课老师或者作为客座教师建立长期业务联系。这也将是校区的强劲动力之所在。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其他途径

(一)优化教师资源

教师最为最直接接触学生的员工,是校区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和根本动力[5]。应不惜以较高的工资吸引在外工作的高学历人才。民营教育机构很难招聘到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一部分在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因为没有编制工资又低,往往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资源。此外有经验的人员的返乡就业,也可以提供给一定的选择机会。更为实际的是选择就近籍贯的师范本科类应届毕业生。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是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且便于价值观的灌输和人才管理,一经培养往往能够在校区稳定后发挥重要作用。

(二)教育服务专业化

校区应健全职能部分,设置学管、课程顾问、市场拓展、教师团队、教务、财务六大职能进行细分。更加面对家长和学生,服务到位,考虑全面,而且更加侧重于个性化服务,跟踪式服务,反馈式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是一般的培训班不具有的特殊服务方式。

(三)准确定位专业辅导模式

有效合理的品牌经营必须以明晰的办学目标和教学定位,比如一对一辅导、小班辅导、大班集体集中授课等模式。 办学的目标和定位问题要以教育机构的经营理念以及机构本身的竞争实力等为主要依据[5]。

参考文献:

[1]王国顺.企业理论:契约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史建华.中校外教育机构管理实践与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刘文华.委托代理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0 (3):73.

[4]吴岚.高等教育视阈中信任研究的理路与进展[J].求索,2013,(3):21.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 篇4

1、负责对小学

初中

语文科目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辅导,根据每个学生学习以及性格的特点,制定适合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和方法;

2、认真参加公司组织的教研、月考,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授课技巧;

3、配合班主任老师做好沟通工作,齐心协力解决好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提高家长对公司的满意度。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21、线上线下教学;

2、教学服务;

3、教材教辅编写;

4、其他和教学相关的临时性工作。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3

1.熟练掌握任课流程,做好教学工作,使课堂教学活泼激发学生兴趣。

2.进行课后的教学服务,维护班级微信群,布置并批改作业。

3.维护客户关系,建立客户信任,提高教学满意度。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41、负责语文教学、教研等方面的工作。

2、承担课程辅导和答疑、作业和考卷批改等工作。

3、完成教学部门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5

语文线上授课,纯授课

跟踪学员学习动态

积极主动开发良好的教学方法

及时做好教研工作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6

(1)以学习中心客户需求为前提,配合学习中心各部门工作;

(2)针对学生情况,按照统一教学产品实施标准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讲授,为学生提供标准化教学服务;

(3)完成所在学生的课耗记录,及时了解学员续报情况,同时为续费指标负责

(4)在授课期间按照班课/vip授课逻辑组织阶段性检测及制作培养方案,家长会和课堂反馈等活动;

(5)依据卓越育人理念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6)参与产品中心总部和部门内部组织的例会、培训、集体教研、讲座和会议等活动;

(7)遵循学习中心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落实工作细节。

教育机构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职责篇7

1.负责整理与汇编各类题目,优化解题步骤,编写解析、讲义等内容;

2.根据小初语文试题要求提供详细的文字或图片解析分析、解答;

3.针对不同版本小初语文题库,完成试题的归类和难易度的划分;

小学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篇5

关键词:传统型组织,教育创新型组织,高校,组织结构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广泛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这已是共识。教育不是个人行为, 而是诸多个人按照一定的规则实施的集体行为, 也就是说, 教育本质上是组织行为。然而, 从组织行为学入手, 着眼于组织结构的转换来研究我国高校如何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思考则很少, 本文拟从组织结构转换角度对我国高校在创新素质教育要求下的组织变革方向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模式属于传统型组织

所谓传统型组织, 顾名思义就是形成并存在了较长时间, 其内部组织结构和行为模式都相对固定, 并被大多数人接受和习惯的组织。一般认为, 当今社会传统型组织的形成根源于工业社会对高效率、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传统组织的理论基础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及后继者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它一系列理论。传统组织的组织原则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环境是稳定不变的。传统组织理论是针对社会发展缓慢, 环境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而提出来的, 是大工业生产和传统社会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人是“理性人”。在传统组织理论中, 人被看作是具有完全理性的工具, 他们没有情感和心理活动, 其行为的惟一目的就是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在这两个前提之后, 传统组织确立了以下组织原则:一是专业化分工。其理论主张可追溯到亚当·斯密, 他认为分工有利于劳动者熟练掌握工作技能,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标准化生产。对完成工作的每一步程序都做了严密细致的规定, 要求每个生产环节的参与者都严格执行标准程序, 做到整齐一致。三是一致性原则。下级对上级的命令无条件执行, 而不反思上级的命令是否正确。四是等级原则。组织内被分为多个等级, 构成一个金字塔结构。处于最高等级的领导者总体负责, 他将任务分解为多个部分, 分别由多个直接下属负责。下属按同样的方式再分解和分配, 依次类推, 直到最基层的成员。

从组织结构模式看, 我国高校属于传统型组织。我国高校基本上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其内部组织原则和行为机制都和政府机构类似。我国高校在层次结构上是金字塔结构, 内部等级分明, 科层化严重。我国高校内部行为传导机制是从上而下的单向传递, 上级的命令层层下达, 下级的职责是执行命令, 而不允许对命令本身有反思和怀疑。

二、我国高校的组织结构模式不适应创新素质教育要求

传统组织在工业社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但是跨入二十一世纪,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转型, 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传统组织的弊端日益显现, 对它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人们逐渐认识到, 传统组织原则形成的基本前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组织以环境稳定为存在前提, 但是今天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跨入信息社会的门槛。与工业社会相比较, 信息社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变”, 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 环境变化也很快。面对变化多端的环境, 传统组织显得极不适应。正如著名的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 “传统组织在设计上就是为了维持原状。因此, 所有现存的组织, 不论是企业、大学、医院或是教会, 在接受变革和具备变革能力方面, 都需要特别努力。这也是现有机构对变革有所抵抗的原因。对传统机构而言, 变革与其本质乃是互相矛盾的。”[1]

传统组织曾经体现出了很高的效率, 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是, 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组织官僚制本身的效率并不高, 而且为了效率付出了过高的代价。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快速变化的新世纪, 人们对传统组织的这一最值得自豪的优点进行了反思, 并提出了批评。“凯登认为, 为了达到官僚制的效率所付出的代价是狭隘的求同现象;对个人进取心和创造性的限制;难以忍受的一致服从;称职但并不出色的工作表现, 以及同样的自鸣得意。倘若接受现实, 那么一切似乎都会很好, 而未来不过是现实的重演……当官僚制走向极端, 那么它的缺点就会取代它的优点。”[2]

另外, 人们还意识到, 传统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模式是滋生腐败一个根本原因。因为传统组织是一种自上而下单向传输命令的执行组织, 强调的是服从和执行, 下级对上司的监督几乎是空白。组织顶端的领导者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在传统组织结构模式下腐败案件频发也就是必然的了。

除上述缺点外, 作为传统组织的我国高校还存在另外两个缺点:一是官本位现象严重, 组织文化缺乏民主。我国高校基本上是事业单位, 每个高校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 学校领导由政府任命, 组织行为规则与政府机构雷同。领导是官, 普通教师是民, 官领导民, 民服从官。当然, 民办高校有所不同, 但是它们在我国高校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几乎不值一提;二是师生关系颠倒, 师道尊严过盛。尊重师道本是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但是目前在我国高校中, 尊重师道已经异化为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学生的需求和意见难以得到反映、体现和满足。高等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人不同于物, 他 (她) 有思想和意识, 有能动性, 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引导他们发展, 而不能像工厂生产那样完全按照生产者的意志行事。可惜的是, 我国高校恰恰像是一家家的工厂。

所有这些都昭示着我国高校的组织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教育使命。对我国高校进行彻底的组织改造和重构是必须的了。新的组织结构必须服从和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即是说新的组织必须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个人创新和组织创新、创新型组织和教育创新型组织

创新可分为个人创新和组织创新两个层次。个人创新是指单个人提出了新的想法或做出了新的事情。组织创新是指组织作为一个行为主体生产出了新颖独特的新产品。这里的“产品”是广义的, 既可以是一种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 也可以是一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组织创新从内容指向上既包括组织自身的创新, 如组织结构的创新, 也包括外在对象性活动的创新, 如创造出了新的理论或技术等。

个人创新和组织创新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 个人创新在突破了“个人创新阈限”, 对组织的行为和主流思想产生影响和挑战的时候, 就可能变成组织创新。另一方面, 组织创新为个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能激发个人创新的欲望, 从而促进更多更好的个人创新的涌现。组织创新尤其是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从机制上确保了个人创新成果能较容易地为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所悦纳, 并且一旦个人做出了创新, 良好的组织行为机制能确保创新者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回馈, 从而激励更活跃的个人创新。创新型人才就是能比一般人做出更多更好创新的人才, 我国高校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就必须为创新型人才的成长提供合适的环境。对高校本身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

创新型组织是指在组织的本质性活动中经常进行创新, 并经常生产出创新性产品的组织。“型”就是定格或模式, 表现在行为和活动中, 就是经常性的常规表现。正如保罗·C·莱特所说:“创新型组织就是建构和引导创新性行为更为自发和频繁发生的组织。”[3]另外, 这种创新必须是在组织的“本质性活动”中的创新, 所谓“本质性活动”就是能够代表组织的本质性质的活动。如, 高校组织的本质性活动就是教育教学活动, 校办工厂中的产品创新, 对于高校来讲就不是本质性的创新活动。

教育创新型组织是创新型组织的一种, 只不过特别强调其组织创新应该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也就是说, 教育创新型组织就是在组织的本质性活动中经常进行教育创新并经常生产出创新性教育产品的教育组织。

四、教育创新型组织应该成为我国高校组织变革方向

(一) 人才结构。

教育创新型组织应包括三种人才:有权之士、有才之士、有志之士。“有权之士”是指有领导才能、掌握现实改变权的管理者。因为一项完整的教育创新必须要涉及现实, 离开了权力, 教育创新不可能完成。“有才之士”是指有理论基础、有思想、有先进理念的教育专家, 在教育专业化程度已经相当高的今天, 没有相当高的理论基础, 只凭着一腔热情是难以开展教育创新的。“有志之士”是指愿意为教育创新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的人。教育创新型组织应该是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组织, 在组织中有许多事务需要尽快地处理, 专家们的创意也需要这些有志之士帮助实施。极少数情况下, 一个人可能集三种素质和角色于一身。但是多数情况下, 这三种人才分别由不同的个体充任, 这时候三种人才之间的协同合作就至关重要。教育创新型组织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为他们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二) 层次结构。

与传统型组织的金字塔结构不同, 教育创新型组织的层次结构是扁平化的。扁平化组织减少了中间环节, 能够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能够提高组织的灵敏度和精炼度。减少中间层次已经成为了现代组织变革的一种趋势。另外, 扁平化组织便于组织研讨和激发创意。在扁平化组织中, 人们的身份更趋于平等, 更利于人们抛开职务上的压力进行真诚对话和研究。

(三) 创新激励和管理。

教育创新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差别还表现在组织领导对创新的激励与管理制度对创新的引导、支持与控制上。教育创新型组织的领导方式本身也追求创新式领导, 以激励和引导更频繁更好的创新。所谓创新式领导, 就是指能够用创造性的领导行为指导、激励人们为了组织的创新目标开展创新活动, 努力帮助人们克服困难, 实现组织创新目标的领导方式。创新式领导在组织创新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管理是指对组织创新的管理过程与活动。专家认为成功的创新管理包括四个方面:从战略的角度看待创新和创新管理问题、开发和运用有效的实施机制和结构、为创新开发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组织环境、建立和维持有效的外部联系。[4]

(四) 工作方式。

独立思考与集体研讨相结合是教育创新型组织的重要工作方式。创新的产生既依赖于个人的独立思考和灵光乍现, 又依赖于集体的研讨、完善与确定。个人创新火花受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限制, 最初往往是不完善的, 经过集体成员以平等身份的研讨, 个人创新的火花得以补充、发展、确定和实施。分工合作是创新火花得以发展壮大、由理念和方案变成现实的必然要求。

实际上, 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 我国高校组织结构上的变革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但是, 这些变革具有以下的特征:一是功利性。我国高校的组织变革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最明显的效果, 急功近利倾向明显;二是行政性。由于我国高校附属于政府, 规模较大程度较深的高校组织变革几乎都由政府相关机构发起和推进;三是模仿性。我国许多高校组织结构方面的变革都是对国外或国内其他高校改革的照搬和模仿, 对于本校具体情况的考量不足。这样的变革无法促使我国高校跳出传统型组织的巢臼, 无法适应新的教育使命。

立足于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世纪的挑战, 从组织结构入手, 从传统型组织向教育创新型组织转化是我国高校组织变革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 (美) 彼得.杜拉克;刘毓玲译.21世纪的管理挑战[M].第二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003:117

[2]. (澳) 欧文.E.休斯;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51

[3]. (美) 保罗.C.莱特;张秀琴译.持续创新——打造自发创新的政府和非营利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初探 篇6

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居民共居同一地理区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密切的联系。社区健康教育源于发达国家[1]。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群众健康为目标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是营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传播健康相关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的活动[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最基层的医疗机构,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从原来单纯的治疗服务转向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从单纯技术性服务转向社会性服务,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服务中,门诊量相对比较小、有充足的医患交流时间,加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群多以辖区居民为主,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医患相对熟悉,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宣传相应的健康知识更容易被接受、运用。因此,结合上述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以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癌症、爱滋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精神问题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2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青少年、青春期、更年期、老年人、育龄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3 以社区卫生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如针对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职业卫生、家庭健康等社区卫生问题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1.4 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如针对合理营养、控制体重、加强锻炼、应付紧张、改善睡眠、戒烟、限盐、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控制性行为、预防意外伤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目标及精神卫生等开展的社区健康教育。

2 健康教育形式

2.1 健康教育与卫生日相结合:配合各卫生日主题,开展核心知识宣传。开设健康知识宣传栏,利用音像、报刊、手册、折页等大众传播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知识宣传。充分利用群众的从众与获利心理,咨询与义诊相结合,为群众提供部分免费体检筛查项目,如心电图、血压测量、血糖测量等,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

2.2 健康教育讲座与咨询相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根据社区调研,按照社区群众的需求,依循优先主次原则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结合咨询、宣传资料的派发,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健康知识。

2.3 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相结合;随着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不断增加,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利用各种教育形式来帮助患病人群认识疾病、自我心理调节、获得家庭支持、合理饮食、适宜运动、合理用药、定期检查。健康教育中要注意突出针对性,要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3]。例如,针对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常见疾病,且发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预防高血压的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使他们充分认识高血压对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4]。转变生活观念,自觉锻炼身体,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2.4 随访与个体化教育相结合;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将慢性病患病人群分类造册,重点随访,并根据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开展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疾病对患者进行个别教育,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坚持规律服药,定期复查,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或者改变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3 健康教育与能力建设相结合

3.1 注重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强化健康教育理论学习及语言表达培训,提高医生护士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教育,渗透到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中。

3.2 注重实践教育,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规律的东西,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3 注重评价,评价工作是对健康教育实施过程的全面审核,衡量对所确定的工作目标、质量、效率的满意度。发现工作方案中的缺陷和不足,利于改进工作,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

[2] 程满意-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1,25(6):1489—1490.

[3] 吴萍,顾大华,肖定洪,等.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小组干预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0,8(17):4—5.

上一篇:赴台--学习计划下一篇:改革开放40周年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