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办学的读后感(精选10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我国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当我读到陈嘉庚要把自己下南洋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用来办学,并且十分坚决的时候,我明白了陈嘉庚爷爷是多么爱家乡,多么爱祖国!当我读到陈嘉庚那着急的心情,坚定的语气时,我深深地感动了!陈嘉庚爷爷,您用自己挣来的钱在家乡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学校、航海学校、农林学校、商科学校。19的时候,您又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陈嘉庚爷爷对家乡贡献很大,对祖国贡献更大!陈嘉庚的这一举动,不知为祖国培育出了多少栋梁之材!这个举动是伟大的,值得赞扬的!因为这个举动不仅培育了许多人材,还表达了陈嘉庚爷爷的爱国之情!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叙述陈嘉庚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因贫穷连私塾也办不下去。他深为家乡的孩子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为家乡出资办学,而自己却过着节俭的生活。表达了一名华侨的深切爱国之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的导读重点,力求通过教师引读、体验读、对比读等形式读,让学生切心体会到陈嘉庚的爱国情怀。以此教育理念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会写能记文中生字词;继续渗透体会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陈嘉庚的心理、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陈嘉庚办学的原因以及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振兴,无私奉献的精神,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发愤读书的事。
通过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怀。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新课标的理念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1)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陈嘉庚的生活影像,通过对照陈嘉庚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课文的内容,达到和陈嘉庚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
1、会认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2、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
二、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1、师: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华侨、企业家
2、这句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爱国)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我们知道,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他十七岁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他又是怎么想到要为家乡办学校呢?出示课件: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侯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门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2、此情此景,让陈嘉庚心里非常着急,他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3、指导朗读句子。
4、陈嘉庚的心里十分着急,回到家后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指名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5、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
6、学校办起来了,陈嘉庚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图上这一情景的呢?学生大声读出有关内容。
7、看着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投入了,老师也想表现表现了。这一次,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听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读完课文后旁白:有道是“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也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才能兴旺发达起来,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受外国欺侮!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重回学堂,琅琅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校园上空,家乡的教育也得以继续下去。有了教育,孩子们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孩子们的希望就是祖国的希望啊!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
课件出示: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欣慰)谁来说说?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
8、师:从此以后,身处异乡、辛勤打拼的陈嘉庚从未忘记自己的的祖国,几十年如一日,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吃苦受累也一直坚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九自然段吧!
9、小结: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为他一生的信念。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同学们,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简朴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2)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1)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简单作批注。(2)同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语句。
5.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记住字型,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习惯。(1)“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很着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陈嘉庚焦虑的心情。(2)“我想用这些钱办学校。我们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陈嘉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学上,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3)“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陈嘉庚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4)“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写出了陈嘉庚对家乡、对教育的热爱。
6.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7.齐读第9自然段。
(1)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2)陈嘉庚为什么要办这么多学校呢?
生讨论,师小结:这是陈嘉庚办学的思想动力,也是他创业打拼的动力。
三、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今天,当我们步入厦门大学,看到这么美丽的厦门大学时,国华侨老人----陈嘉庚。
这篇阅读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天,陈毅拜访陈嘉庚,发现早已成为富翁的他却有着比一般人还要简朴的生活,感到十分惊讶,后来在他们的谈话中,陈嘉庚透漏出自己一生的心愿就是希望存钱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样的一件事。
这篇文章中,令我印象最深、感触最大的一处就是描写陈嘉庚屋内摆设极其简单的那个片段,读着读着,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陈嘉庚屋中那发黄的蚊帐、自制的烛台、以及那破旧的沙发,更从中感受到了他这些年来的勤俭节约。
还有,他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我多村一分钱,也就是为国家多存一份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这是多么强烈的爱国情怀啊!陈嘉庚――这位从小就随父亲出洋经商的老人――他草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祖国啊!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中思潮起伏,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我在家中是最小的,所以爸爸妈妈还有姐姐都很疼我,每天给我好多零用钱,可我总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丝毫不知节俭为何物,每天都会把钱花的一贫如洗,更别提拥有像陈嘉庚一样为国而存钱的高尚情怀了,现在反思一下我的所作所为,还真是不应该啊!
---“唯有真骨性方能爱国,唯有真事业方能救国”
摘录:嘉庚精神的内涵不但主要反映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了他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
摘录自《陈嘉庚精神读本》
关键词: 爱国 奉献 重德 自强 创新
长长的长廊中写满了嘉庚的语录,每一条都清楚的写出陈嘉庚的为人处世。每一条都是那么的有道理,都让我深有感触。但‘唯有真骨性方能爱国,唯有真事业方能救国’深深的让我感叹不已。这句话也完全折射出他的一生。他用一颗赤诚的心来爱国,用一生的事业来救国。
初来厦门,迈进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看到校训‘诚以待人,毅以处事’,并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道理。学了陈嘉庚精神读本后,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陈嘉庚先生,也真正明白诚毅校训其中所蕴含的含义。这句话正是嘉庚先生一生做事所奉行的准则。他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嘉庚精神的内涵不但主要反映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了他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韧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那么我想就从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嘉庚精神的理解和这句让我感慨不已的嘉庚语录诠释。
爱国主义精神
贯穿陈嘉庚先生一生的一条主线,就是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陈嘉庚先生以祖国的利益为人生的最高利益,以祖国的需要为人生的最大需要,以祖国的富强为人生的最终目标。爱国主义是陈嘉庚先生一生恪守的信念,也是他一生行为的准则,更是嘉庚精神的核心。嘉庚先生把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作为一种天职担当在自己的身上。他的爱国主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他一生维护祖国的尊严,同侵略势力、分裂行为坚决斗争,具有高度的民族气节。
陈嘉庚先生凭借他的毅力、优秀的品质、真骨性有了彪炳青史的业绩.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是无法用一些简单的文字所可以描述的。一生公而忘私、忧国忧民、刚正不阿忠于祖国和民族。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而发展的。所以才让他在我们的心中谱写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不朽乐章。
奉献精神
嘉庚先生曾说过,“人生在世,不要只为个人的生活打算,而要为国家民族奋斗。” “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去。”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都不要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他用钱的最重要原则,是处处为国家为社会着想,而不是为个人和子孙打算。而且据早年有关历史资料记载 嘉庚先生从1904年(30岁)独立创业到1931年(58岁)企业临近收盘的28年间,其各种费用总支出1331万元,其中捐资兴学支出837万元,为兴学而支付银行利息380万元,两项合计共1217万元,占总支出的92%,捐赠其他公益事业、还债及佣金等合计74万元,占总支出的6%;家庭费用30万元,仅占总支出的2%。解放后,他依然尽己所能倾资兴学,并把所有的遗产留给家乡的教育事业。有人统计,嘉庚先生一生中花在办教育方面的钱超过一亿美元。时至今日,先生创办的集友银行还在源源不断地为家乡教育事业提供资金。
嘉庚先生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永无止境,也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后来人。李光前、陈文确、陈六使、陈永和、李尚大、李陆大„„无数的海外华侨受嘉庚精
神影响,回到祖国斥资兴学,为集美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倾资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育人之多、毅力之坚我想是中外罕见的。嘉庚先生一生奉献的不只是金钱,更是一份对于祖国无限的爱。
重德精神
嘉庚先生所一贯提倡的“诚”、“信”、“果”、“ 毅”四个字。嘉庚先生的经商为人之道,依然很值得当今社会的人学习。讲血缘重亲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陈嘉庚先生创下的业绩如此辉煌,离不开他在用人上传承与发展这一传统。他选人用人的顺序是嫡亲——至亲——堂亲——族亲——集美族外人——洋人;他选人用人的标准非常严格,要求能干又廉洁,即德才兼备缺一不可。“诚毅”精神是集中体现了嘉庚先生的道德品质和立身人格。作为我们有幸能够在集美大学学习,生活在嘉庚先生的故乡和他创办的学校,没有人能比我们能更有条件沐浴他的光辉、感受他的风范、耳濡目染他的拳拳之心。我想每一位集美大学的学子都应该铭记这一点。
自强精神
陈嘉庚先生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厦门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陈嘉庚先生将这些古训定为校训,旨在激励厦大师生积极进取、努力开拓、追求至善至美,以达到创办大学之目的。我想八十多年过去了,可以告慰先生的是:厦大人在校训的激励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南方之强”实至名归。嘉庚先生的理想之美,集中华少年昂扬奋发自强不息之美。孟子书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立自强,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如果没有逆境的磨练,我们不会成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嘉庚先生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生意一落千丈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发展橡胶业,最终是他再次成功。时代呼吁我们,祖国需要我们,做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自立自强,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业,成功成材,几十年年后你会发现你一生是那么的辉煌和热烈。当你再次看到祖国的创举时你不会再为怎么才能为祖国出力感到而迷茫。
创新精神
嘉庚先生认为“一种实业的成功,不在初创时有无雄厚的资本,而在经营得法与否”。他紧跟时代涌动的改革浪潮,兴利除弊,革新社会颓风陋俗,探索新式教育,改革企业管理体制、华侨社团领导体制等。他大力提倡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对社会生活领域的改革尤为广泛。他主要主张包括:改革丧仪、改革服饰、革除陋俗、革除不良教子法与遗财子孙观念、改善住屋的卫生条件。他对于不良风俗的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巨大体现。也正是他创新精神的体现。尤其他从爱国主义走向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爱国道路,充分体现了他一生紧跟时代步伐、矢志追求真理的品格。嘉庚先生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他一贯正确,而在于求真务实,服膺真理,因而能不断矫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一直勇往直前。这也是他一生能有如此多建树,为国家、民族和华侨团体做出的积极贡献的重要原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正是有创新的精神才使嘉庚先生能不断成功。
1910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924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1938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上亿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3000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路透社电讯公开传出“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陈嘉庚感到事出有因,但他不信真有其事,因为他与汪精卫过去有过来往,私交甚好。他遂以南侨总主席名义,直接向汪精卫去电询问,汪坦承不讳。陈嘉庚给汪发长电两则,严词指出其主张极端错误,但汪称其和平主张为无上良策,甚至反过来还叮嘱陈嘉庚劝说南侨赞同其主张。至此,陈嘉庚得知汪精卫始终坚持顽固立场,无可挽救。考虑到此事系国家头等大事,应公之于众,以正视听。1938年10月28日,国内政坛的一次重要会议——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大会发去一个电报提案,提案有三方面内容:日寇未退出我国土之前,凡公务员对任何人谈和平条件,概以汉奸国贼论;大中学校在抗战期间禁放暑假;长衣马褂限期废除,以振我民族雄武精神。其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最为著名,后经会议秘书处精简修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样的电报提案,犹如一声惊雷,骤然在会场响起,不仅惊动了国民党战时首都重庆,也震动了海内外。
这一电报提案,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力主抗战、反对和谈、反对中途妥协的爱国精神,当时在海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中国著名爱国人士、政论家邹韬奋在其所著的《抗战以来》一书中,对其作了极为生动的描述和高度评价。他说:“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十一个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同时,他还具体描述道:“当汪精卫议长高声朗读‘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时,面色突变苍白,在倾听激烈辩论时,神色非常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1940年3月陈嘉庚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并冲破国民党政府重重障碍,到达延安,对抗日根据地干部的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并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陈嘉庚曾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褒赠。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积极投身反蒋反美的民主运动,支持解放战争,创办《南侨日报》。
华侨史上有一个璀璨的名字,永远镌刻在全球千百万华侨心中,每时每刻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他,就是陈嘉庚老先生。要说我对他的“认识”,还要从上几年说起……
又是一个“黄金十一”,不知这次又是怎样的旅行呦?这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我,早是“心已离家而去”!
转眼已是七点半了!我得知,我们要去嘉庚的纪念馆。对于他,我曾有读过他的一些传记,都是从各个角度反应“陈嘉庚想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出一份力,他把自己所有的财富献给祖国。”
有一段使我最有感触:陈嘉庚住在新加坡,他在那儿办了许多学校1946年陈嘉庚把钱全部捐给了学校而自却过着简朴的生活。衣服补了又补,去哪儿都带着针线包。有一次,管理员看陈嘉庚那么简朴就买了一只鸡给陈嘉庚改善生活。却被陈嘉庚扣去一个月的工资。还有一次陈嘉庚的朋友来看他,买了一斤糖果,反被陈嘉庚批评了一顿。陈嘉庚说:“该花的,再多也值得,不该花的,一毛也不许浪费。”
驱车到达后,嘉庚公园近在眼前,我兴奋,激动,百感交集……笔者想象,这些文迹在大陆正式陈列馆的展出,不仅仅是具有了文化的价值,更是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更展示了执政党的恢弘气度,真是历史进入了新时代啊!
面对他,我觉得真不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双十中学高一一班 朱禹霏
仍记得那年学校组织去鳌园秋游。踏进鳌园大门,我就被那种文化的气息所感染,伫立在不远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在初秋的凉爽气息中显得格外高大、沧桑。
一开始我们走进门廊,乍一看一整排的石壁上都雕刻了各种图画。细细一看,还真是被那石雕给震撼到。石雕的内容都是在讲述历史故事,还有书法,上面人物的一颦一笑都表现得格外逼真,霸气的书法也令人赞叹。陈嘉庚先生真是为保留中华民族文化花费了不少精力呀。
接着走到了集美解放纪念碑,走进纪念碑,你会真正感受到那一份沉重,那一份宏伟,强大的气场。初秋的早晨还是有丝丝凉风拂面而来,夹杂着淅淅的秋雨,让人足够耐心地去感受纪念碑。纪念碑周围有许多台阶,四个角的石雕十分精致。底座上也有大量雕刻,细细看来,那是在介绍许多奇珍异草和珍禽怪兽。碑身正面是鎏金的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是陈嘉庚先生亲手撰写的碑文。碑座正面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的浮雕。碑前中间刻“博物观”三字,还有几块浮雕,浮雕中间嵌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这不正是反映了陈先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吗?当我站在碑底仰头看,才发现,那纪念碑是多么宏伟,这也是象征着陈嘉庚先生一生也是这么伟大吧。
紧接着到了大家最为期待的地方——陈嘉庚陵墓。陈嘉庚陵墓呈龟形,上面的雕刻记录了他的一生。导游给我们讲解,其中“海地探物”、“扯取花生”、“削取海蚝”、“掘取地瓜”4幅是少年陈嘉庚勤劳生活的写照。“搭船出洋”、“米商服务”、“回梓完婚”3幅,刻的是陈嘉庚第一次出洋学习经商及回故乡完婚之事。“黄梨罐厂”、“栽黄梨园”、“栽树胶园”、“熟米机厂”4幅表现陈嘉庚在新加坡的奋斗业绩。最后3幅“办集美学校”、“购三轮船”、“办厦门大学”,表现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情况。当然,他的一生不只是这些,远比这伟大。
首先是支持抗战,当时他在南洋投身事业,但也没有忘记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在南洋组织捐款,为战乱中的祖国减少些许烦恼,还为战士们捐衣物等,年迈的他还到延安访问,为的是心中那一份爱国之情。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不忘回国建设。他兴办学堂,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乃立国之本,于是用尽毕生精力办学,建立了集美学村,一直保留到了现在。他的一生都十分简朴,他的无私,他的精神是那样值得华夏子孙骄傲!
他的陵墓呈龟形,当这个龟是没有尾巴的。因为陈嘉庚先生希望这股爱国的热血,兴国的意念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所以这乌龟没有尾巴,他的子子孙孙,要一直奋斗下去!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黄菱在诵读会前致辞,她指出,陈嘉庚是厦门人民的荣耀和自豪,是华侨旗帜,也是厦门精神的重要内涵,厦门城市的重要名片。本次诵读会,以诗文诵读形式,回顾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缅怀先生的伟人风范、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使嘉庚精神成为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通俗化、本土化建设的生动载体,掀起新一轮学习、宣传、研究和弘扬嘉庚精神的热潮,最大限度地释放嘉庚精神的正能量和时代价值。
诗文诵读会在舞蹈与朗诵《永远的丰碑》中拉开序幕,通过《倾资兴学赤子心》、《烽火中的民族光辉》和《光荣与梦想》四个部分,生动展现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和伟大嘉庚精神。
一个名字就是一座丰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建设美丽厦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奋斗过程中,嘉庚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同样催人奋进。在《异乡创弘业》、《故乡开基业》、《自强展宏图》篇章里,展现嘉庚先生以勤劳执着、诚信果毅、自强不息的精神拼搏开拓,创立了一个华侨商业王国,并倾资兴学,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嘉庚先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不仅发出“八百万华侨抗战到底”的号召,而且竭尽所能帮助祖国抗战,《黄魂洒赤血》,特别是领导南侨抗日总会在新马地区招募3200名华侨机工,奔赴滇缅公路,喋血奋战,开辟出战火中的《千里生命线》,在抗战史上写下极其悲壮的一页。《烽火情抒》演绎了厦大内迁山城长汀办学,老校长萨本栋承继嘉庚精神,呕心沥血、“舍身治校”的`事迹,催人泪下。而《延安行》则让先生看到了中国光明的未来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配乐诵读、经典歌曲合唱、情景再现、电视短片……整场活动融音、诗、画、影像为一体,主题鲜明、格调高雅、感情真挚、内容精彩、形式丰富,实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在节目进行到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全场观众自动起立,跟着台上的表演者同声歌唱,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嘉庚先生的敬爱之情。
在那社会动荡的中国,那些富有的人只是自顾自的,而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唯有他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捐资.而自己一生却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为祖国奉献了这许多,而他却过得非常简朴,只有这危及时刻,才看出了他的`爱国.
19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17个系.他独力维持了.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这样的伟人,即使自己倾家荡产也时刻想着祖国.看到他的事例,其实我的心也震撼了.今天的这许多学校,满足了多少孩子们渴望读书的心,他们渴望知识的雨露来浇灌他们那干涸的心田.正是陈嘉庚,让这些孩子们圆了他们的梦想.我想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然而,就是这富有的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条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多么可亲可敬的伟人啊.
【嘉庚办学的读后感】推荐阅读:
陈嘉庚办学教学课件07-22
学校的办学理念01-20
对校长办学理念的理解06-13
规范办学行为 提升办学品位07-19
东沟中学规范办学行为的整改落实方案10-23
办学理念交流07-04
办学情况总结10-19
特色美育办学01-01
办学资质申请01-19
小学办学行为规范情况的督导调研报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