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境创设策略(精选14篇)
刘惠琴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幼儿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幼儿理解教材,并使幼儿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是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之一,情境教学能把幼儿难于认知和理解的概念趋于具体化,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变得趣味化,能使幼儿的认识与情感相互结合,使思维与形象相互统一,变教师机械式的灌输为自己内心感悟,变传统填鸭式的说教为自身的愉快体验,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做到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活动,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同样,在音乐教学中,为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及设置一定的情境,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像力。在音乐欣赏里有许多曲子是没有歌词的,要让幼儿在音乐的旋律中去感受它,听懂它,理解这首曲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就要求老师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运用更多的手段、方法来把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形象地表现出来,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发展其丰富情感之目的。那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教学情境是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能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而愉快地学习呢?下面就谈一谈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孩子表现音乐作品
如:小班教学活动《小黄狗》,活动中教师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游戏化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扮演小黄狗,学狗叫,摇尾巴,伸舌头等动作,随着音乐的节拍模仿出不同的动作,老师扮演狗妈妈,带着一群小狗出门游玩。一遍又一遍,孩子乐此不疲。在游戏中,孩子很好地模仿出了小狗的各种动作,很好地表现出了音乐所描述的一群小狗嬉戏游玩的场景。
二、创设丰富的儿童语言情境,引导孩子理解音乐作品
善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教学,就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及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教学中需要从儿童的角度来对儿童进行教学,一切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
1、语言要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活泼、风趣、幽默、直观,能够让教学活动充满趣味。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在欣赏《小鼓响咚咚》的时候,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将“我的小鼓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这段歌词朗读出来,并模拟出鼓的声音和打鼓的动作时,孩子也会跟着模拟小鼓的鼓声进行说唱,从而使孩子更容易理解歌词的意义,以及更容易学习这首歌曲。而且活动氛围比较活跃,孩子的兴趣也一直很高。
2、语言富有童趣
教师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讲故事把孩子逐渐带入音乐教学的情境中。例如《龟兔赛跑》、《小黑猪》等富有童话故事性的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童话角色,模拟童话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老师创设出的有故事情节场景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孩子身临其境,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3、加强语言的引导功能
由于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语言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例如,在欣赏《大鹿》时,教师问学生:“小兔子在猎人的追赶下,拼命地逃跑,最后是谁救了小兔子?”学生就会进行思考,认真聆听歌词的内容,然后学生就会回答:“是大鹿救了小兔子。”教师运用提问探究的语气进行教学时,容易使得儿童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儿童就会有探究的欲望,就会去思考,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以及提高求知的欲望。
4、根据儿童语言规律,引导儿童深化理解认识
儿童的年龄还比较小,理解能力有限,对熟悉的事物比较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儿童对其理解不够透彻,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儿童的语言或图画音乐以及其他方式来创造教学情境,从而使得儿童更加容易理解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情境中。随着情感体验的不断加深,儿童的活动认识就会从感性经验转变为理想认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5、语言中蕴含情感
儿童的世界单纯、简单,教师应该用亲切、平易近人的语气与之交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在细节上也要做到位,例如多对学生微笑、对学生进行赞美以及经常鼓励学生等。教师应该用充满感情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教师应深入探究音乐作品的情感因素,将音乐和语言完美的结合起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有效创设情境,帮助孩子感受作品内涵
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的应用,它以其鲜明生动、直观动感的声音画面刺激深深的吸引了幼儿的关注。在视听的同时,幼儿很轻松就能弄清楚游戏规则和要求,这就有利于游戏活动的顺利进行。如在小班的欣赏活动《小兔躲猫猫》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开始先让幼儿戴上小兔子头饰,扮演兔宝宝,教师扮演兔妈妈,到布置好的“草地”上散步。然后使用多媒体导入游戏:在大森林里,有很多的小动物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小象蒙上眼睛等待大家藏好,小猪躲在房子里面、小羊躲在房子外面、小狗躲在滑梯下面、小猫躲在箱子里面、小鸡躲在箱子外面。动感可爱的形象一下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在音乐意境和现实的场景中,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相恐后的帮助小象找出小动物,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用形体动作表现了音乐中音的停顿,也通过游戏体验了音乐的乐段,培养了幼儿空间流动的秩序感。
四、运用角色表演来创设情境,帮助孩子发挥想象
如欣赏《雪人之舞》这首音乐作品,要引导幼儿通过形象的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曲式结构。我给孩子们戴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让孩子扮演小老鼠,引导孩子听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出来找东西吃,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也很好地在游戏中表现了音乐的曲式结构,达到了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美的殿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染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认为:在音乐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都必须抓住孩子们的心,营造能让他们沉浸其中的“大情境”,即对音乐情感的感悟,从而开启他们的音乐心灵之门。作为引导者的教师, 我觉得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去“玩”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需要听者有发现情感的心灵。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对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表现中,自然,音乐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在音乐课堂内的意境应该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的自始至终,没有教师的音乐表现,就没有学生的审美体验,就没有课内的情境教学。因此,在创设情境时老师应该做到: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因素
老师应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等感情印迹。运用它们来为“大情境”服务。如《勤快人和懒惰人》一课中,可以将两种人不同的做事速度夸张地体现出来,为整首歌曲对比强烈、有趣的“大情境”增彩。
(2)以多种形式创设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玩”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就音乐教学来讲,只有创设一种充满快乐的气氛,学生的精神才会饱满,兴趣才会浓厚,接受能力才会增快、学习效率才会提高。所以我们应该围绕一个音乐主题去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氛围。
1.生活展示情境
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音乐中一切的美,都来源于生活。”音乐教学不应拘泥于凭空的想象,应该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走进自然体会真实音乐的存在。如在唱《美丽的黄昏》时,可以在黄昏时,让学生欣赏晚霞,聆听教堂钟声,渐渐的,学生的心静了,闭上眼睛去品味着歌曲的意境,心灵受到了感染。
2.活动体验情境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阶段音乐课应该是在 “玩中学”。所以要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尽情、快乐的玩。如在课上加上“音乐小舞台”“快乐三分钟’’“独奏音乐会”等环节,让学生动,老师作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并且悄然的将新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轻松、愉悦的理解音乐,教学效果必然是“水到渠成”。
3.自然情境与心理情景的和谐
在创设情境氛围时,我们还应努力做到自然情境与心理情境的高度和谐。巧妙的运用各种暗示,如:崇高的理想信念,优美的语言动作,丰富的表情等来熏陶和启迪学生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等非理性品质,促进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实现师生思维同步,进而与所学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感悟到音乐的灵魂。
二、设计主题,表现情境,让学生去“飞”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要想让学生不仅在“玩中学”,还要在“玩中思”,从而达到审美能力提高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各种手段去设置情境。即围绕一个音乐主题, 设置出一系列情感主线,构建全新的框架体系,让学生在这个音乐框架中飞翔,促进学生感悟音乐的能力。设置好情感主题,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多种色彩来营造情境
色彩让人觉得快乐,在音乐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它们。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老师表现出末的。
1.用色彩营造情境
老师可以适当运用自然的五彩缤纷来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如在教学《春游》时,带着学生去欣赏春天的花红柳绿,倾听鸟语泉鸣,顷刻间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春天,再学唱歌时,很快就能进入情境之中,达到良好效果。
2.用丰富奇妙的音响色彩来营造情境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倾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只有让学生真正倾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 从而让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殿堂。音乐课上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如在教学《国歌》时,可制作课件来营造情境:人民音乐家聂耳在简陋的窑洞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创作《国歌》,随着他脸部特写的渐渐拉近,叠印出将士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的情景。此时聂耳灵感被激发,在粗糙的纸上越写越激动。在庄严的歌声中,镜头渐渐转到万众注目的天安门升旗仪式……整个意境跌宕起伏,刚柔相济、色彩绚丽。学生很自然的被这样的感情色彩感染,完全进入《国歌》的音乐情境中。
(二)用多种手段来表现情境
1.用语言来描述情境
教师在用音乐构筑好意境后,还要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情境。如:上欣赏课《彼得与狼》 时,先让学生听交响童话音乐,感受乐曲情境后,再及时启发学生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故事中各个角色的特点,如猫的谗嘴狡猾,小鸟的机灵活泼,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使学生真正感悟交响童话的艺术魅力。
2.用歌唱来赞美情境
当学生真正的进入了音乐的意境中,就会自然的用歌唱来赞美、表达它。这种声音一定是动人心弦的,最真实的。如教学《月儿弯弯》时,旋律大体唱熟后,启发学生声情并茂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仿佛置身于静谧的夜空,沉静在歌曲情境中的歌声一定非常动听、纯净。
3.用形体来表现情境
音乐情境的形体表现,应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促进情境教学的直观形象化。当一个音乐情境形成后,老师可以启发学生用形体来表现音乐,如在教学《大鹿》时,引导学生创编大鹿与小白兔这两个角色的神态和动作,并设计对话。学生用形体表演了这个美好的音乐故事。
4.用其它乐器渲染情境
有些乐器也非常适合创造特定的音乐情境,如竹笛的活泼,二胡的悲凉,钢琴的浪漫等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设计出适合的情境,有助于音乐意境的渲染,取得良好的情境教学效果。
三、丰富形式,回味情感,让学生去“思”
伟人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音乐的美感作用在于人的心灵与之产生共鸣,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升华。小学音乐课的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完善学生人格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快速学会歌曲,感受到音乐的美,还需要让学生在音乐中思考做人的道理,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1.愉快的说一说
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在音乐情境中,积极引导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中思考音乐,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树立良好的个性品质。
2.投入的演一演
歌曲学会后,在音乐情境之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积极进行再创造,将音乐变成具体的故事表演出来。让学生由“心动”转为“行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才能更好的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3.“随便”的画一画
这里的“随便”是随心所欲,在学会歌曲后,老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和动手能力,来表现音乐。如在教学 《祖国、祖国我爱你》一课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祖国画出来,在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为祖国而骄傲的自豪感,又更深层次理解了音乐,感悟了音乐。
心理学家奥赛尔说“:打开一个人的心灵并不难,只要找到打开心锁的钥匙。”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兴趣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美的钥匙,而情境教学则是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天梯, 只要我们紧握钥匙,踏着天梯,就一定可以打开孩子心中的音乐之门,带着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殿堂,从而实现音乐育人的最高目标。
摘要: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展、创造和表现音乐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是美的殿堂,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感染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必须抓住孩子们的心,营造能让他们沉浸其中的“大情境”,让其感悟音乐的情感,从而开启他们的音乐心灵之门。
关键词:口语交际;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方法指导
在这里,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情境,它有两层意义,一是指景物、场景和环境;另一层是指人物、情节以及由场景、景物所唤起的人的情绪和内心境界。它的最大特点是生动、形象,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如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呢?结合二年级口语交际的内容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住语文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很受学生的欢迎,用这些教材内容来创设情境,受到学生的喜爱,效果显著。抓住课本教材,充分利用好课本,这是最基本的做法。
1.角色扮演带入情境
图画包括图片和绘画。它们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最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头戴不同的头饰,装扮不同的动物,创设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这样形式新颖有趣,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会将自己置身于角色中,对于交际交流很有帮助。例如,在《奇妙的动物世界》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动物王国正在举办动物联谊会,各种小动物都来参加,而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作不同的小动物,而联谊会自我介绍当然必不可少,我戴上小猴的头饰以小猴子的角色进行了自我介绍,同时还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加上了动作和夸张的表情,孩子们也被不自觉地带入情境之中,接着在角色扮演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要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学生反馈,教师板书梳理(分为样子和生活习性两大块)。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的同时,又有所感、有所思,从而有所说。
2.组织表演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教师要选择最贴近生活、最接近生活场景的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开口说话,积极地参与,并且利用丰富的活动和形式来呈现不同的情境和画面,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
表演是一种很不错的学习方法,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表演欲望都比较强烈,夸张生动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和形象。同时还表演可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印象和感触,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和道理。如,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在教师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我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表演得很投入,学生都加入了自己对于某种动物的理解,同时教师在一旁有倾向性地指导,学生把小猫的可爱、狮子的凶猛和猴子的机智灵活都表现的惟妙惟肖。通过这样的表演,孩子的说话欲望不断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各种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二、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方法指导,带入角色
日常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学生在生活中与老师、与家长、与同学之间的相处都是很自然的。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情境的设置一定要贴近生活,让学生可以入情入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敢于开口,积极说话,提高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不仅如此,教师有意地设置一些好人好事的情境,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我利用头饰创设了一個动物联谊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讨论介绍方法,接着进行角色扮演介绍自己,在介绍时运用了不同形式的介绍,比如同桌介绍、小组介绍、全班介绍等,这样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有了方向,在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时,学生的感悟就更深刻。
2.模拟场景,情感升华
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形式的新颖程度不同,对学生的吸引力就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变换新颖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善于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运用转换学习角色的方法,满足学生的新鲜感和表现欲,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例如,在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我设计了让孩子们讲一讲与动物之间的小故事的情境,首先我引导孩子们在动物王国的情境中互相介绍,接着给他们讲了我与动物之间的小故事,和大家交流了讲述故事在表达上要注意的几点,接着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与小动物的合影站在了台前与大家交流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样讲述的孩子就一下子回到了照片的故事里,而聆听的孩子则根据讲述者的语言加上照片上的画面进入到故事里展开了无限的想象,同时形成自己内心的感受。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有兴趣就有了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了作文的潜能。一旦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巧妙创设了作文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对作文训练迸发出强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作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首先,在作文课上,给学生创设作文的氛围。作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如果能在作文课上善于给学生创造作文的源泉,引发学生写作欲望,那么,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如在指导《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这篇作文时,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再现做过的好事(一位又高又胖的同学背一位扭脚的同学走进教室,一位女同学主动脱下自己的外套穿在因衣服单薄而生病的同学身上„„);让学生表演交警、清洁工、风雪中的邮递员„„录像中再现前几天到学校作法制课报告的情景,在此情况下,老师激情: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在你这绚丽多彩的生活中,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是教你的某一位老师?是和你同学习、共玩耍的同学?还是到学校来参观、做报告的叔叔阿姨?想一想,把你印象最深的写下来。学生在这样的作文课上,富有了强烈的写作欲望,作文的情绪饱满,很快就
按要求完成习作,并且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其次,教材里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情趣,是训练学生作文的最好凭借。通过课堂阅读教学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当今,科技高速发展,每一次大胆想象,就有可能带来科学的一次新的飞跃。对一个人来说,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是幻想的年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营造一些来自学生内心的想象氛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如学生自读自悟出《赠汪伦》这首诗的情感后,教师适时创设情境: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李白和他的好朋友汪伦真是情真意切,依依不舍。同学们能不能通过大胆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情文并茂的记叙文呢?要求写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当时的优美环境,还有李白和汪伦在分别时的对话描写等。当时学生的写作情绪非常高涨。不多时就改写完了,有的同学把桃花潭的景色描写得非常美:碧绿的池水,微波荡漾,成群的鱼儿在水中开着联欢会等等,还有的同学把汪伦盛情款待李白的场面也描写出来了;还有的想到李白和他的好朋友含泪握手告别的动人情景等等。学生的想象真是丰富多彩。再如引导学生学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根据课文内容来激发情感:邱少云趴在火堆里长达半个多钟头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有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他至死不忘潜伏纪律——纹丝不动。对这位伟大的战士,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请同学们以《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这也正是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写读书笔记。根据这个单元的作文训练的内容及新课标规定“写想象作文、读书笔记”的要求,可在学生学习完《凡卡》、《穷人》等课文后,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写读后感等,以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在观察中创设情境,使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写作常识告诉我们,生活素材不等于作文内容,要使生活素材成为作文内容至少要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留心观察,注意积累材料;二是对事物的认识、分析与取舍。而这两方面都需要老师的指导。指导观察的途径很多,但应该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等;二是根据训练的需要指导学生到课外进行观察活动。如要描写《学校的花园》,虽然学生天天生活在校园里,如果不留心观察,仍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于是,我就把学生领到学校的花园里,先从整体上看花园是什么印象,再逐一指点让学生认识花的名字:紫叶梨、樱花、月季花„„再让学生观其色、闻其香、察其形,欣赏蝴蝶、蜜蜂的翩翩起舞,在此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己不正像花园中含苞未放的花蕾吗?在辛勤园丁的精心呵护下,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这样,学生留心观察
后再来描写花园,就会言之有物,语言生动了。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做到言之有物,获取写作材料,起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每天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把每天看到的新人、新事、新景物写下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三、捕捉生活实践中的有利时机来创设写作情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小学生获得写作的灵感,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就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实践,同时也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写作情境,为学生的作文注入流动的“活水”。
首先,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为作文搭桥铺路。如在写作《一次有趣的活动》这篇作文前,先组织学生开展爬山、游泳比赛、拔河比赛后,再让学生去写就一蹴而就。再如,写《一次家务劳动》时,先有意识地让学生帮妈妈做家务,用《家长给老师的一封信》的形式,反馈学生做家务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写真人真事,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无论写什么作文,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把作文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其次,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有利时机来创设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发生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善于在此情此境中激发起学生感情的火花。如当我看到几个学生在夏天的午休时间,没有好好地休息而是在操场上汗流浃背地踢球时,我把他们叫到
教室,不是把他们批评一顿,而是给他们布置了一篇题为《踢球比赛》的课外作文,这样不仅制止了学生的违纪行为,而且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妇女节”到了,我就让学生为妈妈做好事,写《我爱妈妈》;教师节到了,我就让学生为老师做一件好事,然后让学生《献给教师节的礼物》或《师生情》;同时,学校所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学生要捕捉的写作素材。
武宁县新宁五小 卢 陈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诗歌中蕴含的美,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能力。可以说,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学生语文古诗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教师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创设情境呢?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把握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古诗中的情境,往往需要教师运用语言加以描述,把学生带入其中,因此,教师导语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如在进行《早发白帝城》教学时,我在导入时以谈话激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很美的画面。白帝城笼罩在彩色的云霞之中,长江之水白浪滚滚,一泻千里,两岸青山层层叠翠,江畔传来猿猴啼叫声声。这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的长江三峡美景图真令人陶醉。想学这首诗吗?”学生听后受到感染,学习兴趣会马上被调动起来。
诗歌往往借景抒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的感情,在学习了第一、第二句诗后,转入学习第三、四句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清晨,蒙蒙的雾气还未散尽,诗人便按捺不住思归之情,从缤纷的云霞笼罩中的白帝城出发,沿长江之水顺流而下。近了,近了,快到江陵啦,在江水拍岸声中,他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心情如何? 现在再来学习第三、四句诗。”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很快进入诗的情境。
二、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情境。
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想象和联想,可以揣摩诗句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进入意境。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序,富于韵律美和节奏美,读来琅琅上口,最能激起学生感情。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朗读。如教《泊船瓜洲》时,首先我抓住关键词“绿”,让学生更换上“到”“来”“入”“满”等词,并要求学生换字朗读,使学生体会“绿”字用得好,不仅写出春风又一次吹遍了江南岸这一事实,而且把春回大地,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一幅春天美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接着我充满感情地范读诗句,把学生带入意境,体验感情。然后我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细心体会诗句情境,学生也很快理解了诗句的内涵。
三、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置身其境。
通过想象活动的展开,学生面前便会展开鲜艳绚丽的画面。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诗句,再要求学生说说:你眼前出现了一道怎样的瀑布?画面是怎样的?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出生动的画面:高山上笼罩着紫色的云雾,一道瀑布从山顶喷涌而出,水雾蒸腾,瞬间,瀑布飞速沿陡峭高壁落下,飞珠溅玉,气势壮观。又如在教《早发白帝城》时,我让学生闭目想象:如果你此时站在一片小舟上,沿江东下,小船驶过了浪急滩高的三峡后,你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都认为松了一口气,感到非常轻松愉快。这时适时讲述诗人被贬谪的经历,学生就又不难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
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再现诗中情境。
诗句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如教学《泊船瓜洲》的“绿”字时,我运用多媒体放大课文彩图,将学生带入情境:春风又一次为长江南岸披上了绿装,这是一幅多么生机盎然的春天美景图啊!眼前的图画,一下子罩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充满了春天田野的气息,学生愉快地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桃花盛开了,一片粉红,象天上的彩霞;小河解冻了,哗哗地奔流着„„。这样,“绿”字变得形象化了,学生的情感也调动了起来。
音乐往往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使人心驰神往。在古诗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是理想的手段。《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景色:树头花落,黄蝶飞舞;儿童嬉戏„„诗歌节奏轻快活泼,读来琅琅上口,在教师朗读诗歌时,同时播放节奏轻快,行云流水的古筝乐曲,也可以渲染情感,丰富情境,激发学生学诗的兴趣,感悟诗意美。
作者:余自豪
地址:湖北省利川市谋道小学 邮编:445415
电话:*** 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组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情境就是要在探索主体与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营造一种氛围,搭建一个认知平台。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语言描述、图画再现、音乐渲染、小品演示、课间播放等教学手段,去摸拟、想象、再现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把这些事物充分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激趣、引思、探究等综合性学习的目的。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情景呢?经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最合适的情境
在教学前,应根据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明确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学生认知的“最邻近发展区”在哪里,然后结合教学实际创设最合适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熟悉的情景再现,更深入细致的了解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方向,把握学习主题,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情景创设不在于手段的先进和情境的精彩程度,而在于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了解和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深入研究,创设让学生最能理解、感知的情境,这样才可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由于鱼钩是大家都认识了解的。课前幻灯演示:一位“渔翁”在池塘边钓鱼,用的是一棵针完成的鱼钩,画面上显示一行字——金色的鱼钩。学生不禁会问:为什么用针做鱼钩?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难道是用金子做的吗?……这样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引入了课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探究解决心中疑团的渴望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境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也没有约定俗成的创设方法,而在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创设灵活多样的情境。如简笔画、小游戏、谜语、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思考、感受、体验,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学、在兴趣中学,促进学生开放思维、大胆想象、努力探索、发展求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语文能力。如在教学《捞月亮》一文时,学生对“猴子为什么会去捞月亮?”,“怎样捞月亮?”这些问题有些浅意识的模糊,是懂非懂,这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猴子捞月亮的情景在屏幕上重现,能让学生充分感知猴子捞月亮的生动过程,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心中的疑团迎刃而解。在教学《海上日出》一课时,仅仅依赖教学挂图,学生很难理解、感受在晴朗的天气里,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的情景。若采用录像机教学,那么日出时“蔚蓝的天空、慢慢升起的太阳、多彩的云霞和太阳射在黑云背后的景象”,在学生脑海里就会出现一幅幅精彩、别致的生动画面,让学生充分体验“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逐步达到教师在乐中教,学生在乐中学;教师在审美中教,学生在审美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要尽量创设问题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儿童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课堂上,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少数同学没有认真去思考,人云亦云,有的甚至提不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创设情境,启发、鼓励学生多提问,要有自己的见解,善于发现新的东西。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自主性、新颖性、创意性。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学生无法感受草原的美景,也就无疑可问。这时,利用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接着出示草原挂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生甲:草原上太阳为什么不落?生乙:草原真有这么美妈?生丙:听了草原赞歌,又看到了美丽的草原图,请大家和我谈谈感受,好妈?……这样学生心中的疑问油然而生,从而达到全面感受课文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言交流, 创设想象情境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 和孩子们交流要以孩子的心态来看事情, 以孩子的说法、看法为主, 适时、适当地进行引导, 给孩子一个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而不能包办代替, 让学生围着你的思维转, 那样就泯灭了孩子的想象力, 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如在教学《有趣的想象旅行》时, 我给孩子说:“想象就是让你像小鸟一样, 自由地飞翔, 在飞翔过程中把你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就是我们这一次旅行的结果。”我利用多媒体给孩子展示了一些名山大川、文化圣地、宇宙飞船、航空母舰等等。孩子们一开始还有点不知所以, 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跃跃欲动了。我先让表现最积极的彬彬说一下, 他说:“我想飞上太空, 和更多的蓝多多成为朋友。”我说:“那怎么去呢?”彬彬说要造飞得更快的飞船。我接着表扬说他将会是最棒的飞行员, 并让所有孩子为他的这一想象鼓掌。晓晓接着说: “我想登上珠穆郎玛峰进行探险, 让别人为我而骄傲。”我问到:“你怎么能保证你能登上去?”他的回答是他现在开始就锻炼。我称赞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探险家, 并让同学们为他的精神鼓掌。接下来就热闹了, 想象什么的都有, 最后我进行总结。我说“:大家的想象都很好, 但是怎么把它表现出来呢?让我们画一画吧。”通过交上来的画作来看, 孩子们画的都很细心, 可见良好的语言交流能让学生发挥出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自然熏陶, 创设真实情境
幼儿教学不能是封闭的, 要让孩子更多地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神奇和力量。让孩子受到自然的熏陶, 从而热爱大自然, 对大自然有一份感恩的心。明白大自然四季交替的神秘及我们生活的规律, 为孩子展示一个真实的生存环境。
如在教学《感受春天的美》时, 我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 到校园内外让学生捕捉春天并画出来。孩子们兴趣盎然, 有的看到了刚发芽的绿叶, 有的发现了开放中的迎春花, 有的看到河水刚解冻, 有的发现了田中翻耕的拖拉机。回到教室后, 学生急于把自己所观察的画下来, 来展示自己的发现。这一节课的作品在学生的观察和润色下, 很多孩子在感受春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 取得了教育最大的效果。
三、音乐渲染, 创设情绪情境
音乐能激发人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让人心情愉悦。音乐有着超强的感染力, 让人在不自觉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对于孩子们来说, 让他们在音乐中进行绘画, 无疑就是让他们来共同感受美的信号, 来提高学习的情绪, 达到美的整合。
如在教学《五星红旗》时, 我在给孩子们讲述了五星红旗的来历之后, 让学生去画五星红旗, 同时视频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孩子们在这一歌曲的渲染之下, 绘画的热情空前高涨, 都想把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感情表达在自己的画中, 画得认真、涂色标准。绘画作品收上来之后, 有一件作品让我深受感触, 这是一个平时画画最不认真的叫丽丽的孩子的作品, 这一次她画的出奇得好。于是我就问丽丽:“你画得太好了, 你能说一下为什么这次画得这么好吗?”她说:“听着音乐让我想到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我感动了, 所以我要报答祖国母亲, 我要为祖国争光。”虽然我听到这有点成人化的语句有点不适应, 但是我感觉教育中的德育目的达到了, 这是可以欣慰的。
四、游戏表演, 创设体验情境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是幼儿教学中最主要的形式。在绘画活动的教学时,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以绘画主题来编排成游戏, 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来体验和感受所要学习的内容。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是最重要的, “投其所好”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这是教育智慧, 也是教育策略。
如在教学《拓印》时, 我不用讲大道理, 即使讲孩子也听不懂, 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硬币, 让学生把纸放在上面用铅笔涂, 一会儿就出现一个硬币图案。孩子们都很高兴, 我给孩子们说这就是拓印, 它很有用处, 一些碑文、字帖都是这样得来的, 回家展示给你的爸爸妈妈看看, 好吗?你看你家还有什么可以拓印的物品不妨也拓一下。
幼儿教学是仅次于父母家庭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时段, 也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不是让孩子学多少知识, 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兴趣, “涂鸦———绘画———美术”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个培养孩子美感的重要过程, 让孩子在我们共同的关注下快乐地成长, 是我们的目的, 也是我们的责任。
摘要:幼儿绘画是对孩子的一个启蒙教育, 在教学时要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 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在教学中, 可通过语言交流、自然熏陶、音乐渲染和游戏表演等策略创设教学的情境, 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让孩子爱上我们的教学, 从而爱上学校, 爱上学习。
关键词:绘画活动,情境创设,指导策略,幼儿
参考文献
[1]林瑜.谈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情境创设的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 (教师版) .2013 (08)
[2]常利芹.有效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05)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幼教工作者不难发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在各科活动中都有其重要价值:首先,教学情境的创设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它营造的宽松和谐、愉快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其次,儿童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教学情景的创设具体直观的形象情景,帮助儿童正确理解语言意义。第三,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为其提供了模仿、游戏、交流的条件。经过一学年的教研组实践研讨活动,我们对小班学习活动中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了以下预设,结果都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效果:
1.以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参与情境
依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讲,小班孩子特别天真,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而只有他们日常最喜欢的“角色”出现时,才会较长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老师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活泼的游戏气氛,让幼儿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增强集体教学的“互动”,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
2.用生动的音乐特效来渲染情境
看图讲述是语言教学中的难点,往往由于图片不会动,没声音,形式较死板,难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而配合图意伴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教学,效果就大为不同,音乐的旋律使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大大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注意的持久性,可帮助幼儿理解图意,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触发情境
小班幼儿很喜欢模仿生活,用贴近他们生活的事来创设情境,很容易使他们感同身受,沉浸在情境之中,如到别人家里去做客、邀请小客人、过生日呀,买卖东西呀等等,这些生活内容很受孩子们喜欢。幼儿的学习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要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必须创设切合幼儿生活经验并为幼儿熟悉的情景,来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欲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的特点,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质材料,就可以创设出精彩的教学情景。
4.用游戏形式来激活情境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策略,一个好的游戏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可以使幼儿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
5.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绎情境
即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媒体营造气氛,让幼儿 从视、听、说等多种角度去感受和体验,以动为静、动中求活,使幼儿在轻 松活泼的情境中达到“感知、理解、运用”之目的。多媒体环境创设使幼儿对事物的观察、了解能够更直观深刻一些,有助于各类活动有效的开展。
6.用直观实物来呈现情境
漂亮的小摸箱、大口袋,既可以让小朋友听到声音,闻到味道,又可以让小朋友动手去摸,这些物品很适合小班幼儿,当老师晃动这些东西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了,因为孩子们很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东西。又如出示一些颜色鲜艳、直观形象的物品、图片时,先用什么东西挡一下,让小朋友闭上眼睛,一二三再打开,或者让小朋友猜个谜语,再出示,先营造悬疑的情境,在这方面做点文章,也能够抓住孩子注意力,吸引孩子。
7.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来丰富情境
在语言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边念儿歌边将形象出示图画进行情境教学。这种方法简单便利,也很形象。孩子听着儿歌,看着老师将语言描述的东西变成了图画,这是语言的图画再现。是一种简洁的语言情境,能将简单的语言形象化,幼儿更容易听懂、感知并理解。
创设良好情境促进音乐教学
许晓玲
(福建省泉州市新隅小学)
在小学音乐课中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营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利条件,这也是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下面我想把我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想法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上课前创设良好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无意注意、活泼好动、自制力弱等特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前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教学三年级艺术课程《小伞花》时,我和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了五颜六色的伞及各种各样伞的图片,以达到课前渲染气氛的效果。学生在上课时好像走进“伞”的海洋,从而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在上课时创设情境,走进学生的心灵
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比较强,身边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和富有吸引力的,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知去认识、发现这个世界。所以,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丰富的内涵。
1.在上课时经常以各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小伞花》的教学中我和学生以《雨中即景》律动进教室,在多媒体上演示雨中的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雨中的感觉,以此导出课题《小伞花》。然后让学生做游戏寻找教室里各式各样的伞。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音乐教师,我注重导入新课这一重要环节。因为导入得好坏,对学生学习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兴致很高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让他们欣赏优美的伞舞,感受艺术的美,让学生知道伞不仅可以遮风挡雨,()还能用来表演,激发他们对“伞”的兴趣。
2.在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与丰富的情感体验
手工制作、美术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在《小伞花》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在“小伞屋”合作打扮自己的小伞这一动手环节,学生通过剪剪贴贴、画画吹吹等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团结协作的魅力。学生非常喜欢、格外细心投入。
3.用语言来渲染情境
(1)教师在用音乐语言构筑音乐情境后,还必须及时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口头语言来描述音乐意境。如,教学难点节奏时,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并采用拟人化口吻引出小雨滴,用“节奏伞”的开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中进入音乐王国,把丰富多彩的节奏融合在形象化的音乐节奏中,既直观明了,又颇有兴趣,既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也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2)在活动中要设计引导性、挖掘性的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及探索新知。如,在复习歌曲的环节中,我通过引导性的提问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感受雨之美,从而使学生更能自如地唱出轻巧富有弹性、舒展连贯的歌声和欢快活泼的情绪。特别是歌曲处理这个环节他们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的学生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我也适时地、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要珍惜同学友情。
三、课后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合作创造中体验快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设计中我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细微表现,关注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尽情地表现,展示自我的才艺。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合作创造,这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如,教学歌表演,我提供多种道具和创设几个故事表演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合作创编,在伞的海洋中升华雨中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在合作中以新的形式来表达歌曲雨之美,情之真。让学生创编优美的舞蹈表演,其目的是要让学生能跟着艺术、节奏尽情地“动”起来。同时对感悟歌曲的艺术、节奏,理解歌曲、歌词含义及进行有效的模仿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增强人体动作和艺术的协调。
总之,作为教师需要给其更多、更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自由地想象创造,让学生真正热爱艺术、喜欢艺术、懂得艺术,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伴随我们成长的道理。
参考文献:
四年级组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既是一种语言的能力,又是语言学习的一种方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阅读教学中使用最普遍的读书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地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感悟了文意,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得到审美愉悦,受到情感熏陶。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必须有师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创设情境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读者、观众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创设易调动感情、点燃激情。
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更好的调动感情,激起内心的感情共鸣。作为理解文章。语文教学,要想让学生对一篇文章(尤其是一些感情色彩较浓的文章)理解透彻,知文意、识文理、悟文情,就必须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亲临的氛围中,走进作者心田,领悟其内心情感。
二、情境创设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能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模拟表演等手段来进行情景创设的。有些特别的文章,我们只能通过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来创设情境。通过想象创设情境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形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围中,体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脉膊,读出文章的文意、文情、文境。而情感的建立,需要酝酿、需要一种情境,这样,情景创设在朗读教学中就显得很有必须。朗读既然如此重要,那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呢?创设情境式朗读可以运用图片、影像。
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充分利用图片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让图片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
1、教材中的配图。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为学生朗读课文作好情感上的铺垫,使观察与朗读相得益彰,让这些插图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个特定的情境,和作者一同欢笑、一同惆怅、一同悲伤„„一同用最丰富的情感语言去赞美他们、歌咏他们、思念他们„„如《颐和园》的课文插图,分别有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三幅插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图片,接着自读相关文段,再图文结合朗读,甚至可以让一个同学准确流利地朗读,其他人边听边欣赏图片,从而加深对作者笔下描写对象的认识。
[关键词]中职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33
中职数学是中职生学习专业课的工具,是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中职生的数学基础一般都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困难,很多学生害怕学数学或者不想学数学.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实例,讨论中职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挖掘其中的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必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时,可引用《庄子》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论断,帮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概念的生成;在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时,可利用国际象棋的典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与热情.教师通过引入著名论断和趣味故事,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始终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灵活地加工、处理教材,尤其要把虚拟的情境转化为贴近专业、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力求使数学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教学《分层抽样》时,可引入这样一道题:“某中职学校要从护理、园艺、汽车修理三个专业中选拔50名学生参加省级技能大赛.现三个专业中报名的学生分别为100、150、250名,根据报名比例,该校应从以上三个专业中分别选拔多少名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像这种既联系生活实际,又促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的情境,更容易激发中职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让数学走进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硬逼着学生机械化地强记一个知识点,不如在教学新知识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思维材料,设置简便易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例如,教学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创设如下活动情境.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两支笔、一块三角板和一块画有一组平行线的长方形纸板.
探究1:用定义来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方便吗?(不方便.因为我们无法检验完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是否都垂直)
探究2:将定义中的“任意一条”改为“一条”,即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该平面吗?(教师指导学生用一支笔、纸板、三角板演示,发现不成立)
探究3:因为两条平行直线确定一个平面,故可把定义修改为: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平行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对吗?(指导同桌运用工具演示,发现不对)
探究4:因为两条相交的直线也可确定一个平面,故可把定义修改为: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对吗?(同桌配合演示,发现可行)
由此,大多数学生发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的条件是这条直线与该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在操作中不断发现,而不是教师强加硬塞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从而顺理成章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揭秘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教师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和相应方程的根,帮助学生探究得出ax2+bx+c>0(<0)(a>0)的解集后,可接着引导:“在ax2+bx+c>0(<0)(a<0)的情况下是否也遵循相同的规律呢?”像这样设置在知识迁移处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给出判断,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思考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冲突,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积极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获取经验.
总之,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现代教育技术为辅助,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准确把握,精心设计,合理应用.这样才能为我们的中职数学课堂增添光彩.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
1. 刻意求新, 哗众取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课题的引人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也是教师花费心思最多, 创设情境最多的地方.这里情境创设的适当与否, 直接影响能否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兴趣和后续内容的顺利展开.有时刻意求新反而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 在这样的情境下, 本来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可能会发生偏移.
2. 创设情境时预设与生成处理不当
前不久, 我镇举行了“而立杯”数学课堂教学竞赛, 我也在这个行列中, 在备课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尽量将本节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为了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在上课即将结束时,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下面是一些数, 教师的幸运数字是这些数中相邻的两个数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组成的一个两位数, 猜一猜教师的幸运数字有几种可能, 7, 6, 1, 8, 9, 4, 3, 5, 2.”创设这个情境是因为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 我的本意是为了体现我们数学是来源于生活, 同时又是为我们生活服务的这一理念, 也就是将学生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可没想到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学生的回答很简单, 有三种可能, 7和6, 8和9, 4和3, 原因很简单, 学生认为, 他们这些数是相邻的两个数, 而且靠在一起.我被学生的解释懵掉了, 因为我在备课时根本就没想到这种情况, 最后这节课我是草草收场, 自己一直在为自己创设的这情境而懊悔不已.
3. 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表现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虽然来自现实生活, 但是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 这样的情境对学生来说仍是陌生的, 不可能唤起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也就无法让学生借助情境有效地学习.例如, 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时, 有的教师常常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股票的走向图, 要学生观察花花绿绿的曲线, 学生往往看得糊里糊涂, 什么也说不上来.其实, 这并不奇怪, 股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多么陌生, 就算是教师, 一般也不太熟悉.
二、我的思考
1. 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至少有一个基本原则:从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如果情境创设不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 甚至是伪造的情境, 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我们呼唤一个“求真”的教学情境.
2. 情境创设应注意哪些问题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 笔者认为, 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明确以下几点:
(1) 情境具有一贯性, 发挥引领作用
教学情境的设计, 不应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 也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用心创设的情境, 不能让它在教学中只发挥一点作用, 好的情境应该具有一贯性, 使它在整章或整节教学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这一点在我们创设情境的开始就应该有所考虑.有些教师挖空心思,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给学生留下了悬念, 可是随着问题的深入发展, 再也看不到这个情境和相关知识的联系, 直到最后也看不到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否利用所学知识很好地解决, 这样的情境虎头蛇尾, 缺乏一贯性.
(2) 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 重视课堂生成教学情境的及时捕捉和应用以及学生错误的巧妙迁移
课堂上会遇到过各式各样的偶发事件, 有时因一件小小的偶发事件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 那么, 当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遭遇”了偶发事件时, 怎样正确处理并驾驭它, 从意外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能否将课堂中随时生成的情境变成有效的教学情境, 那就要看你的能力了.如果你具备了课程资源的意识、高超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 那你就会将课堂上即时生成的事件进行巧妙迁移, 以更好的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3) 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所谓贴近生活实际, 也就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 可以理解的, 能够沟通学生经验的, 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善于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数学有关、生动形象的实例, 能使课本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让深奥的道理通俗化, 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并很快地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起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前例教学“折线统计图”时, 可先投影出示某位病人体温记录统计图, 教师问:“看统计图, 你看到什么了?病人身体有无好转?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回答后, 教师接着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统计图?”此时学生会把自己在报纸、电视、杂志、医院等所见说出来, 使学生感觉到折线统计图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很广泛, 并不感到陌生, 从而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地理课堂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孙军梅
摘要:探究性问题情境的创设适应了新课标以“问题探究式学习”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思想。为充分调动学生地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针对地理学科特色提出了四条探究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并结合教学案例作了具体分析,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问题情境;地理课堂;探究;创设策略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活动,而问题必须依附于问题情境得以呈现。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设置具有启发和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思考的教学环境。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良好的探究性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大脑中原有的情感结构和认知结构,促使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引起注意,激发兴趣,促动思维,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形成主动有意义的学习,促进学生高级认知功能的
发展。
一、利用图像创设探究情境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的最大的特点是地域性和综合性。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只有落实在一定的区域内才具有实践价值和社会意义。准确识别图片区域,并结合图表信息开展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是地理学重要的学习方法。借助图像创设探究情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色,有助于辅助学生建构空间概念的
同时提升学科技能,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案例1:某教师讲授季风环流的形成,设置了图片探究情境。教师出示四幅图片:丹阳常年风向图、大气环流图、北半球海平面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亚洲季风环流图。探究:丹阳理论上在什么风带?实际风向为何不是西风?推测丹阳实际气压场并用图验证。列表说明北半球气压状况和成因,总结东亚季风的成因。借助季风图,推断南亚季风成因是否一致。
二、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探究情境
地理学科本身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并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实践密切结合。生活中有广泛的地理素材可以辅助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当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时,设置使其产生迷惑、兴趣、求解的.问题,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打开思路,积极思维,降低学习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2:某教师讲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设置了这一情境。教师手中拿着一束“一枝黄花”,问:大家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花?花店里很常见的。学生有所反应之后,点出两张捧花的图片,告知就是其中的配花。最后点出路边的黄花:这种花的名字叫加拿大“一枝黄花”,然后展示相关材料:在加拿大并非毒草,但引入中国后黄花泛滥,各地全力围剿且已使上海市30多种本地物种消亡。教师设问:一枝黄花为何在加拿大并非生态杀手?为何在中国却泛滥
成灾?
三、借助实验模拟探究情境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借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教育规律和很多成功者的案例都告诉我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才能更深刻、更持久地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实验方法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操作实验。借助演示实验,可以将复杂的地理时空变化模拟定格,变抽象为具体;借助学生操作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
发现。
案例3:某教师讲授地质构造时,采用了实验情境。该教师新课开始宣布:今天做捏橡皮泥游戏。教师选取了3种不同颜色叠加的橡皮泥(代表不同岩层),又挤又压,橡皮泥不断变化。最后请学生归类挤压时橡皮泥的两种常见形态。接着教师用力过大,橡皮泥有轻微裂痕。该教师直接将其斜切成两块,请学生玩拼接游戏。不同的学生拼接方式不同。观察可以拼成几种,列表说明每种岩层的运动方式、推理所受压力类型和地貌特征。推测哪种断层会形成瀑布,思考该实验模拟的优点和不足。
四、借助诗词歌赋创设探究情境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是人类史上的瑰宝。长期以来,勤劳的中国人民在生活中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其中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师借助诗词歌赋设置探究情境,将加深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感受度,培养学生的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案例4:某教师讲授区域环境问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设置了以下探究情境。播放陕北民歌《泪蛋蛋泡在沙蒿蒿里》片段并配以当地图片: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教师设置问题:陕北村民生活地区地表典型的地貌特征是什么?从地理学角度解释为何见面容易拉话话难?解释这种地貌的成因、影响、治理措施。该案例从陕北民歌入手,利用图片作为背景,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中开启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之旅。
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利用游戏活动、借助历史典故等。具体采用何种问题情境,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采取适当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问题、问题情境的有效嫁接。创设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探究情境,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爱在其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周青。科学课程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
[2]钟启泉。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17.
[3]马祝敏,周申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10):107-108.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这就是很多小学生写作文的心态。他们抱着没素材、不会写、抄一抄的心态,所以写作的质量一直都不高。小学生作文写得不好,头一个大难题就是感觉没有素材。因为学生觉得没有素材可写,才觉得自己肯定写不好,写作的信心与写作兴趣都降低。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作文写得好,首先就得帮助学生攻克素材关,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所见、所闻、所感直面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通过目前见到的素材进行思考写作。教师通过长期坚持主动给学生提供素材的方式就能给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日后学生在写作时也会常常用到这些素材。
一、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模拟情境”
多媒体具有画面生动、音乐优美、内容直观的特点,小学生一般都非常喜欢看多媒体。同时多媒体资料中常常有丰富的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先去看多媒体,通过多媒体创造出来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吸引力,引学生进入情境后再让他们自主的写作。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多媒体素材中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的提炼素材中的内容并揉和自己的思想,最后写成一篇作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上册第六组《九色鹿》时,教师引导孩子直接看《九色鹿》动画片,这动画片中曲折的情节、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吸引。看完动画片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动画片中的情节,让学生自己去描述动画片中的故事和讲述自己对动画片的想法,学生因为被动画片深深吸引,所以很愿意用写作的方式复述这个故事。
二、运用讲故事给学生“模拟情境”
小学的学生感性思维很强、感情非常丰富、想像力丰富、好奇心强烈,他们通常喜欢各式各样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想象故事中的场景,甚至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相关的故事。此时学生被吸引到情景中去,他们的心在故事中徜徉,当学生沉浸在故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时,通常学生就不知不觉的愿意自主的写作。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组《北大荒的秋天》时,有名教师联想到丰收这个主题,给学生讲了一个《粮食金不换》的故事,教师给学生讲故事: “有一名财主非常有钱,对穷人也很刻薄;同时有一名穷人,穷得只有一点裹腹的食物,其余的什么都没有。有一年发了大水,财主怕自己的财宝被水给冲没了,所以背着一袋珠宝去逃难,而穷人则只背着几块大饼去逃难。为了避免被大水冲到,财主和穷人分别爬到一棵树上以免被水淹,两棵树距离很近,如果两人伸出手,两只手勉强能握到。底下的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救援的人来。财主饿了一两天,感觉已经饥渴交加,可是他没有粮食,财主看到穷人手上还有些饼子,馋得流口水,于是就提出愿意用一锭金子换一块饼。”教师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学生被教师的故事引入到情境里,他们都很希望教师继续讲下去。这时教师突然停止讲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维: “你们认为后来的故事应该怎样发展呢?”学生因为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意犹未尽,很愿意提起笔来写续篇,通过大胆的想象,写出各式各样生动的续篇。通过学生自主的写故事能锻炼出写作的能力。
三、以看图说话给学生“模拟情境”
小学的学生拥有想象力丰富、喜欢直观性强的事物的特点。有时教师只要给他们一点联想的机会,他们自己的脑中就能编织出很多故事,因此教师要给小学学生联想的机会,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他们自己就能编织出“无穷无尽”的素材。给学生看图说话就能给学生有效的“模拟情境”,因为图片既不像多媒体视频那样把所有的事情都具体地展现在眼前,又不像教师描述故事一样完全靠自己的想象力发挥,看图说话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既有直观的画面,又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才能完成一个故事,这种方式很符合小学生的喜好。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组《郑人买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这则故事的漫画。学生被这些幽默的连环画逗笑了,学生笑了的时候,代表他们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他们看懂了画片中描述的故事。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把画片中的故事写出来,并写出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学生们就一边依照画片描述的情节,一边通过自己的想象,写出各式各样生动的故事。学生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轻松的完成写作教学。
【总结】
【浅谈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情境创设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06-15
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07-25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07-17
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欢乐颂》09-27
音乐教案-音乐欣赏10-05
音乐活动中的品德教育作用很大06-28
音乐欣赏感悟10-15
音乐欣赏课件11-08
中班音乐欣赏教案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