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风光作文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然风光作文(精选15篇)

自然风光作文 篇1

草地上,小草偷偷地探出头来观望世界,看到了它从没见过的美丽景观,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闻到了大自然的芬芳,听到了从没听到过的优美音乐。

枝头上,小鸟在观望世界,看到了世间真情,那令它感动万分。它闻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这让它的鼻子又变得灵敏起来。它站在枝干旁,看到岁月在飞快地奔跑,听到了时间的回声。这给它带来了欢乐和欢笑。

大地,这个养育我们的地方,不单单让我们生存,还让我们的视野也变得开阔,我们去体会这世间万物的美与好。

自然风光作文 篇2

下面以“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为例,谈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材料: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 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中找到了静谧空灵;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朦胧之美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建构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陈毅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意象里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的特有情怀;毛泽东在“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烂漫画卷里表现出革命家的睿智与豪放……

提示语: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存 空间,而且是我们精神寄托的伊甸园。

话题:请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要求:写一篇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一、审题

审题的基本原则:辨明文体、看清题目要求、分析题目中隐含的内容。 话题作文 中,材料的作 用是引出 话题,提示语是对所给材料的解释,话题指明作文的写作重点,要求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包含着两个概念:“自然”、“心灵”。从所给的材料来看,题中的“心灵”指的是人在“自然”中的感受,所以,此话题应围绕“自然”与“人的感受”之间的联系,选择独特的视角,让“大自然”变成可触可感的形象,通过描述自然与心灵碰撞出的精彩瞬间,阐发人从自然之“象”中获得的“美”的享受、“真”的感悟、“善”的启迪。

二、立意

立意,就是通过审题,紧扣话题,确立要写的文章的观点。一篇文章的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它的立意如何。

面对“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学生极容易确立“地球是我家,我们都应该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主题。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大自然不但是我们的生 存空间,而且是我 们精神寄 托的伊甸园”来思考立意,“自然是人类的精神依托,人类在自然之中寻求心灵的慰藉,寻求生命的启迪”,或借鉴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写“自然”是“心灵”的折射等等。关注自然,思考人生,才能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东西,才能突破窠臼,另辟蹊径。例如苏轼的《记承天诗夜游》,苏轼借着月景来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 含其中,而苏轼豁达乐观的形象也跃然于纸上。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也会得到许多人生的启迪,比如以荷花为例:“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 自己。“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 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这个话题就是让我们深入生活,去观察自然景物与现象,融入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三、拟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题目则是作文的眼睛。好的标题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话题作文一般都不规定题目,只给一个话题。因此,在写作时,就需要我们依据话题材料和自己选材的特点自拟题目。自拟题目,总的要求是从自己确立的写作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空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入俗套。好题 目的标准是准确、简洁、新颖、有文采,“题好一半文”,拟题好坏举足轻重。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拟题的方法:

(一)并列法

并列法拟题就是以相关或不相关的并列词语做 标题。例如:《自然·心灵》。

(二)添加法

添加法拟题就是指在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 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由大变小,由抽象变具体的拟题方法。例如:《自然,心灵的鸡汤》《自然,心灵的画笔》《自然,心灵的港湾》。

(三)修辞法

修辞法拟题就是用比喻、拟人、双关、借代、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做标题。例如:《献给自然的歌》《听,花开的声音》《自然,精神的后花园》。

(四)引用法

引用法拟题就是直接引用或间接改动现成的诗文、歌曲、警句等,以引起共鸣。例如:《江山如此多娇》《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五、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华衣,优美的语言能锦上添花。“自然与心灵”这一话题,离不开景和情,对于景物的描摹,感情的抒发,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往往能引人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

想让语言优美生动,可在作文中运 用恰当的 描写,绘形、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晨曦中,玉兰披上一袭轻纱,霰光轻抹,好似彩云飘 落人间。休息时间,坐在树下,蔚蓝的天,洁白的花,自由的风,欢快的鸟,这一切神奇地组成一幅绝妙的图画,蓝天如平静清澈的湖面,洁白的花,像一群洁白的天鹅,风儿在它前后欢呼,鸟儿为他们伴奏。玉兰在湖面上随风摇曳。”根据表达的需要,还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借 代、对偶、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艺术 感染力。比如:“瀑布是热烈的。它浩浩荡荡地直泻而下,带着男儿强劲的呼号,虽然被岩石迎面劈成无数股水柱,但它仍顺势往下猛冲,溅起的一 朵朵水花 儿被击得 狂放四溢,似烟似雾地朝人扑来。一切像生活一样轰 轰烈烈,永不枯竭。”引用诗词名句、名人名 言、警句、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 者,突出中心,增添文采 的效果。比如:“漫步于冬天的大自然中,似乎面对一张空白的画纸,一任在想象中为它填满所有明丽的色彩。冬天的大自然让我懂得,原来希望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绝卓的困境,总会有一段难耐的寂寞。而这之后,却是无法遏制的生机。正像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另外,还要选择准确生动的词语,选用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更有表现力。

六、文体

近年来,中考作文“文体不限”,使得考场作 文文体形式丰富多彩,散文、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小说、故事新篇等等都曾出 现过,其中不少 产生了极 佳的创作 效果。那么,写话题作文用什么样的文体好呢?首先要看话题适合用什么文体,其次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最后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当我们确定了一种文体后,就要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创新式布局,选择最佳的角度表现中心,使文章新颖独特。“自然与心灵”这则话题材料,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触景生情,表达小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例如朱自清的《春》;也可以写成叙事散文,写人在自然界活动时得到某种启示,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或用童话的形式展现“自然”与“心灵”的交流;或借古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等进行故事新编,例如《涉江》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用“自然与心灵”一线贯串,充分展示了一代诗魂的浪漫情怀和高洁追求。

但无论怎样构思行文,文章都要侧重写出“心灵对自然的感受”。

妙用过渡,让作文衔接自然 篇3

那么,写作文要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过渡呢?一般地说,文章中意思发生转折的地方,内容进展幅度比较大的地方,都需要有过渡词语、过渡句或者过渡段,以连接上下文。

过渡词语的使用

运用词语过渡,在文章中经常看到。以《金色的鱼钩》片段为例:“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挖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他这些天比我们还瘦的厉害呢。”在这段叙述中,就出现了多个过渡词语。老班长到处挖野菜、挖草根已经够辛苦了,随“可是”一转,写出他在想办法,写出他为此冥思苦想另一个“其实”承接上下文老班长为“我们一天天瘦下去”而操心,整夜不眠;再一转折:他“比我们瘦的厉害呢”。这两个过渡,不仅使不同角度写的语句连在一起,而且更突出了老班长不顾个人,一心为战友操劳的高尚品质。

作文中经常使用的过渡词有:因为、所以、然而、当然、但是等关联词,首先、其次、再次等表达顺序先后的词,在家里、在路上、在学校等表达场所的词,众所周知、纵观古今、无独有偶、话说、有一次(有一天)、记得等引起话题的词,总之、由此可见、看来、综上所述等得出结论结束话题的词……

过渡句

过渡句就是在文章的段落层次之间进行衔接的句子。以《美丽的北辰山》片段为例:北辰山不仅瀑布飞落,而且山峦叠翠。你在山间漫步,远远望去,山即是水,水即是山。近处,龙潭东侧的石岸上雕刻“仙苑”两个大楷字,字迹圆润饱满,庄重大方,这是朱熹的手书……

“北辰不仅瀑布飞落,而且山峦叠翠。”这句话衔接上下,把北辰山的主要特点“勾连”在一起,这就是过渡句的作用。

过渡句有时候写在上段末尾,有时候写在下一段开头,有时候还可能出现在两段之间。至于在什么位置恰当,没有严格的规定,一般与哪一段意思更接近,就写在哪一段。

过渡段

过渡段在文章结构中自成一段。往往上句承前,下句启后,使上下文衔接和转折。以《秋天的树叶》片段为例:

树上有的叶子也已微微泛起了红,一点一点从叶脉向四周扩散,就像一只只拍红了掌心的小巴掌。有的则全部红了,从叶脉到叶片,都红得那样热烈,阳光一照,晶莹剔透,就像一只只精雕细琢的红玛瑙,又似一个个小精灵,在活泼地跳跃着,染红了周围的一切,在四周蓝天碧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夺目。

在神奇的秋天里,树叶不仅红得热烈,而且是千姿百态的。

乌桕树的叶子,是秋天画的红心;枫香树的叶子,是秋天渲染成的奇特的红色手掌……

上面的片段中,第二自然段就是过渡段。 “在神奇的秋天里,树叶不仅红得热烈,而且是千姿百态的。”前半句勾住上面秋叶颜色的特点,后半句勾住下面秋叶千姿百态的特点,承上启下。

三峡自然风光作文 篇4

到宜昌的第二天下午,我们登上了开往长江三峡的游轮。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艘船布置的像一个五星级宾馆。连房间都像宾馆的房间,简直一模一样,有独立的卫生间,有电视,有两张床,还有两个沙发和一个茶几。就是没有我喜欢的电脑,上不了网,真烦人!

不知不觉,游轮已经驶到有“长江第三跨”美誉的西陵长江大桥。西陵大桥总跨度四百多米,却没有一座桥墩。它是第一座用现代最先进的技术建造的斜拉桥,每一桥头都有一百八十五米高。刚从甲板回到船舱,不一会儿,就听广播通知,要过三峡大坝的五级船闸了。三峡大坝的船闸是一定要看的,这可是蓄水后的一大景观啊!我和爸爸再次来到甲板上,哇!所有要过船闸的轮船甲板上都站满了人。但是我始终不明白轮船是怎么提升的,于是我去向爸爸请教,终于弄明白了船闸的原理。这时轮船后边的闸门关上了,开始蓄水了,短短的十几分钟,水面就升高了近二十米。船被提升到规定高度时,出闸的门开开了,第一船闸里的船缓慢地驶进下一级船闸……经过了两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过完了五级船闸。轮船大约升了近八十米后,告别西陵峡,向上游出发。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西陵峡,因为我昨天才看了原汁原味的三峡人家呀!

第三天,我走出船舱一看周围峡谷边的山峰上满是翠绿的树。最好看的要属巫山十二峰的神女峰最为壮观,从不同的侧面看都能看神女不同的面貌,这时我想起了爸爸告诉我的:“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我们的船驶过巫峡后就到了瞿塘峡,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长江第一门——夔门,夔门的石崖上有好多名人题写的诗句,我用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然后我们先后过了白帝城和丰都鬼城,真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呀!

描写自然风光的作文 篇5

在淅沥的小雨的伴随下,山清水秀,真是别有一番洞天。那青山绿水在丝丝小雨的滋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嫩绿,让人叹为观止。

最让人惊叹的是那湖水,澈清澈清的,真是赏心悦目。在那一大块一大块石头的衬托下更显得娇气。还没瞧到瀑布呢,那声音就如同龙吟虎啸,万马奔腾,在我耳边响起。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跑到瀑布前一睹风采。在大山之间,一股急涌如双龙戏珠般旋转,在一个劲往下冲,水花一阵比一阵溅得高,落到潭子中后,水花如同珍珠一般弹跳,还在潭中飞腾,似一股股白烟,真可谓巧夺天工!我便放下伞,拥入瀑布与青山的怀抱,倾听它们的声音。哦,听到了,是丁冬丁冬的青春之音。我又闭上眼睛,张开嘴,品尝它们的滋味。哦,尝到了,是雨水与瀑布中冰冰,甜甜的年轻滋味。我还用手抚摩在水上,感觉它们的生命。哦,知道了,是活泼,跳跃的少年活力。

伴着丝丝凉意与雄壮的瀑布气魄,我们踏着布满青苔的石阶来到了半山腰,这里有一个石洞。哇,还真像仙人居住的地方哦。我要去探险。里面是漆黑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真的好恐怖,好吓人啊!踏进这洞中心就似被大石头提着,久久不能放下。想起《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不由得打了个哆嗦,真想快点走出这个旋风圈。那些搞怪的男生,这会又要露一手了。惨了,我们就要被吓死了。他们学电视里那些叫声——鬼哭狼嚎,把我们胆小的女生吓得直打哆嗦,加快脚步。

哇,黑暗之后,另有一片光明世界,是久违的清新,让人似乎来到了世外桃源,抛掉一切烦恼,在此大喊,没有人阻止,在这儿手舞足蹈,没有人会笑你,在这儿深深呼吸,没有人会管束你。这是一片自由的天地。有白鸟,碧水,青山相伴,让你忘乎自己。

写自然风光作文200字 篇6

上午,人流如潮,沙滩上的脚印瞬息万变。“呜——呜——”、“呼——呼——”、“砰——砰——”,海鸟哀怨而婉转的低鸣,海风悄悄掠过海面,浪涛拍打海面发出的声响,组成了一支悲伤的交响乐。或许是因为对自己被人践踏而感到伤心,想哭,却已无泪。

下午,游人渐渐散去,空有一片大好夕阳却无人欣赏,汹涌的海浪无数遍地吞噬着岸上的脚印,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沙滩静静听它倾诉,想安慰它,却无法言语。海面上映着云朵孤独的倒影。

自然风光作文 篇7

第一招:春夏秋冬时——紧扣季节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同一处景因为有了季节的气候变化,才有了形状、大小、色彩、数量、神韵等方面的变化。如《烟台的海》一文就是以四季时间为顺序,写清了烟台的海四季里的独特之处,这样既做到了文章的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又体现了景致的特点各异、多姿多彩。这一构思的关键之点就在于,应抓住所写景致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进行着重描写,切忌面面俱到。

第二招:风雨雷电中——巧借天气

再美妙的景色都得接受风雨的侵袭,都得接受雾雪的洗礼,都得接受霜冰的考验。它们或风采依旧,或弯腰求存,或银装素裹别有一番风情,或晶莹剔透好不动人……风、雨、雾、霜、冰、雪、雷、电……天气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现象,往往能够使所写的“景”锦上添“花”,当然,也可以让我们发现景致的品质与内涵,借景抒心怀。

第三招:飞禽走兽外——穿插生命

自然世界是多样的,自然世界更是充满生命力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也离不了生命活动的衬托,飞鸟的翱翔、野鸭的嬉戏、白鹅的欢歌、小朋友的追逐……有了这些生命活动的穿插,自然景色就会变得生机勃勃,令人流连。需要强调的是,生命活动仅仅是写景文章的点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万万不能喧宾夺主,写错对象,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第四招:古今中外里——运用对比

时空是广阔的,将景色置身于广阔的时空里,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一种景在古今历史中,在内外区域里,所表现出来的含义往往大不相同:晚唐诗人杜牧笔下的枫叶、苏州太平山的枫叶、南京栖霞山的枫叶、北京的香山红叶……它们都各具特色。查找材料,巧妙对比,恰恰能够衬托出要写之景的与众不同。《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文正是通过写家乡灞河的柳树,才衬托出青海高原柳树的不凡的生命力。

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 篇8

聪明的你能从生物身上获得发明的启示吗?能根据“大自然的启示”写科幻作文吗?

【阅读童话】

大嘴熊

大嘴熊打个哈欠能刮风,吹得草叶滚波浪;打个喷嚏会下雨,蚂蚁要撑树叶伞。大嘴熊趴河岸看鱼,草叶刺得鼻孔痒痒,大嘴张了很久还是打不出喷嚏。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阿嚏——”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哇——”蚂蚁看着蜗牛雨,忘记撑树叶伞了。(选自王勇英著《老鼠吹喇叭》)

点评:

蜗牛雨,可能吗?可能,读故事就明白了事出有因——大嘴熊能刮风下雨,大嘴熊被“草叶刺得鼻孔痒痒”,蜗牛们爬到他的牙齿上(当成山洞的石头),大嘴熊的喷嚏打响了……蜗牛纷纷在细雨中降落。童话幻想奇妙,细细想又合乎情理。

【玩转作文】

1.猜一猜:看看这些发明,他们都是受到了大自然中什么的启示?

2.说一说: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我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从 身上得到启发,想发明 。

3.画一画:阅读有关仿生学或动、植物秘密的书籍,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设计怎样的发明。记住,在童话世界里,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你能梦想成真。

现在,请你画一画,将你的小发明画在下面。

【幻想作文】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动物、植物的生长或其他自然现象。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受到什么启发;也可以去搜集资料或调查访问,了解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还可以自己动动手,做做实验或搞搞小发明。

活动以后,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也可以把活动经过或心得写下来,异想天开写“我的发明”将更有意义了。这就是科幻作文!

习作参考:

盲人指路器

文/王宇森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曾说过: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我受到启发,发明了一种“机器蜜蜂盲人指路器”。

一天,一个盲人跌跌撞撞、小心翼翼地走着。他碰到了一个好心人,领他去买了一个“盲人指路器”。这是一只机器蜜蜂,只要在机器里输入盲人的家庭地址或任何地址,它就能“领着”盲人回家。

这位盲人拉着“机器蜜蜂”专用的线,跟着“飞翔”的“蜜蜂”往家里走去。一路上,“蜜蜂”时不时发出“向左、向右,当心红绿灯,向前或左右走几步”等提示语,并提醒其他行人照顾盲人。不过,大部分行人看到“蜜蜂”都慌张地躲开了,有些人还发出尖叫,等看清只是个机器后,才放松了点,洒脱地一笑,让盲人先走。请大家放心,这个“蜜蜂”是智能的,它只是发出各种语言为盲人指路,并没有什么危险。

最后,盲人拉着“蜜蜂”,安全地回了家。

点评:小作者很有爱,抓住蜜蜂能回家的特点,展开想象做发明。给盲人设计了这款能领着走路,还能发出温馨提示语的“指路器”,描写细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很有爱的一幕。根据蜜蜂“能自行回家”的这个特性,想象有依据,实现就有极大的可能。

作者简介:

施民贵,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生实践导师,浙江省少先队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首批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从教40余年,曾任校长、区科研中心主任、教研员等职。长期从事作文教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小学生读写日记系列训练”实验研究,90年代同时进行“小学生编童话”教学研究,出版著作《童话习作:开发儿童幻想力》,发表著作、论文计120多万字。

三峡自然风光作文400字 篇9

刚坐上“云绣号”客轮,我兴奋不已,因为我将在这两天的游程中看到葛洲坝、三峡大坝、白帝城……

船行驶了一会儿,不远处,我隐隐约约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客轮慢慢地向它驶去。我定睛一看,啊!这就是长江第一坝__xx坝?客船缓慢地进入船闸,听导游说,船闸两边水位落差22米,真是厉害!过了大约40分钟,闸门紧闭,开始放水了,我们的船就像坐电梯似的往上升,我也理解了什么叫水涨船高。等到了顶点后,船又开始往前驶去。

过了xx坝,我就回房间休息,准备欣赏三峡大坝的美景。

自然风光摄影 需要注意的八点 篇10

因大自然风景摄影的内涵广远,想全数罗致旗下,实甚艰难,如能表现一二,且能开创新意,佳构优裕,必属翘楚之人。一般喜好大自然风景摄影的业余摄影家们,其摄影取材之表现多偏重于艺术的呈现与观念的抒发,而推敲出几类风景摄影的模式。如:

1.写实报导风景摄影:是所谓镜头纯化的表现,以真实的心报导事实手法,影像纪录,图语记实。

2.画意架构唯美风光摄影:用绘画的心来取景、讲求画意之美、构图之实、景深之透、更求画面的平衡与安定,完成一幅幅唯美的、艺术的、具备绘画基本元素的作品来。

3.抒发意象的表现,以形块及色块的突出而创意的特殊风景摄影:运用镜头的敏锐与思维的巧意,创造出雅意与诗情,似水墨也似淡彩。多以神秘的晃动轨迹画像为主,尤其以夜间摄影,长时间曝光为此技巧的基石,再加以风动、摇曳、雾朦之感使具像模糊,成意象理念与色块捕捉,融合了情感,极唯美又有意念是创作者的最高写意神采。

4.原创造型、梦幻组合摄影的多元视觉艺术:发挥影像的奇想,结合图像造型之蒙太奇科幻效果,令建筑造型另创新意,创造出视觉地新视野,心象的心思维。

5.现代思维的主观表现风景摄影:多属现代摄影级的摄影家族群,借镜欧美的新观念、新手法、新构思,表现出现代的或超现代的主观主义摄影,在取景上、构图上、创意上都非常大胆、主观、突出表现、突破传统。其作品的呈现,审美的视觉,见人见智。唯我表现,主观突显,意念想象之元素突变,也是21世纪摄影课程的新观念。

大自然景观艺术摄影的基础元素剖析分解如下:

前景是指图片影像中所呈现主体事物之前的景观对象,前景的设计往常不为图像的主体内涵,但确是影像内容与图片形式的一份组成的重要因素,一幅有前景影像的图片往往令影像的主体非常突出,层次感显现鲜明,气韵生动而有力,且具有强烈地透视视觉美感。有前景设计的艺术摄影作品,能够极为明显的促成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其特色为突显主题,层次生动,透视立体感强盛,更具气势弘韵及唯美视觉的艺术美感。

前景的选择多以人物、景物为画面构成的一部份,摄影者自身前的植物,或可成形体的物体,也可利用本人与其他友人及景物的倒影,或阳光照射下的投影来架构前景,往往应用虚拟式的前置景物敷盖住远景或背景中混乱的环境与不可改变的事实,让丑的事物退却,遮隐影响主题的杂物,创造出主体物的突显,改造人们视觉的夜障产生,以景造景、以物创物、以小搏大,创造画龙点睛之效。

一幅完好无缺的艺术摄影作品,必须具备透视的美感、明显的主题和完美的构图;鲜明的色彩很重要,山川流水大自然风光摄影,风景美但景致多显单调,色彩多呈单一,透视与景深表现不足,须靠创作者弥补遗憾之处。应就地取材找鲜明彩色的花叶技干呈现在镜头之前作前景,跳出主景的色彩,制造多层次景深,创造出完好的透视,增加立体感,达到构图学上的美感,色彩层次的鲜度,然后一张完好的作品就进入了艺术摄影的领域中。

一幅具有前景、中景、远景所整合的艺术风光摄影作品,绝对会予人一种超强的三度空间透视景深政,如再加强景深(前景、中景、远景)物象的彩调与影像结构,使景物色彩的强弱与影像深浅的变化,得到合理的排列与浓淡依次的呈现,其自然形成极富丰盛的景深层次,对艺术摄影的神韵创作就油然而生了。

在艺术摄影之作品中特别注重第三度空间的表现,化作品的平面为立体,也就是说化两度空间之平面景像成为第三度空间的立体景物来,使作品生动活泼有透视感。人有两只眼睛,然而大自然的风光景物又具有三度空间的呈现一一长度、高度及深度,往往肉眼所看到的与透过相机观景窗所看到摄影作品有不同的感受,完成后的摄影成品多呈平面乏善可陈,这时就需要训练出摄影家眼力,将第三度空间的深度强力表现出来,因第一或第二度空间中之长度及高度(横面的范围空间与高度上下所含括的面积)容易呈现,而第三度空间的深度(作品纵深的表现),也就是艺术摄影作品常言的景深深度的透视感、层次感及立体感三者比较难于表现。所以要善用镜头景深的活用或调整自己的拍摄角度。

大自然风景旅游摄影是人生一大极乐,抵达景点时,用眼观察、用心感受,除专心构思、布局、角度安排外更要耐心地等待拍摄的好时机,去除杂物再行拍摄。摄影者本身须沉稳、思考、观赏取景构图是否恰当,摄影角度是否完好,待一切事物都在掌控之中后,细心地、认真地按下快门。在高精确度下谨慎取镜的作品,将必属极佳之作。面对旷世绝景别忘采取包围方式运镜拍摄,也就是说已测定标准正确的光圈及速度拍摄完成后,再以标准正确的光圈值或快门速度作上下两文件之曝光再作拍摄(如以光圈优先则改变快门速度、如以速度先决则光圈作调整拍摄),同一作品至少有3-5张成品,利用DSLR的包围式拍摄,完成的作品择优存档,当可是减少误差、增强自信心。

旅游摄影多以大自然风光景致为重要拍摄对象,遇到逆光与顶光的呈现机会较高,常让摄影者在测光上都易造成误差,作品常舍反差过大或山景过黑。初学者在顶光与逆光拍摄时要注意反差效应(暗面与向阳面的逆光反差,拍摄时可用手动曝光拍摄,少用自动曝光拍摄),如数码相机对着风景现场光拍摄,天气太好则会被天空的阳光亮度所影响,会形成前景影像成剪影或曝光不足之大反差不良后果,摄影技术上应运用测光表或数字相机内之点测光功能,测出最亮与最暗的平均曝光值为准,避免大自然界中的天空、瀑布、湖水表面、雪景、白色建筑及低洼之处、黑暗大地、峡谷山区等大片区域影响相机的测光结果。

若非专业摄影工作者,无法作长时间的停留旅游,想达成自己的理想,要比别人花多倍的时间,需长年的累积才能完成心愿,所以在善用时间的状况下,选择交替季节时分外出,应可有两季景致拍摄效果(如秋冬之季、冬春之季、夏秋之季),如四季分明的大陆型地区,如亚洲大陆、欧洲大地、美洲各国等,以中国大陆来说,四季变化鲜明,早晚温差变化可观,整年全国旅游景区都有气候、光影、色彩、服饰、节庆等不同的转换。以江南景致而言,适合春夏旅游,因可以欣赏到黄花、绿叶、帆船点点及风和日丽的最佳景观,其最佳旅游时机大约在三月至六月间,景区中百花齐放,油麻菜遍野,黄色大地,生气活泼,色彩丰富,诗意盎然的景致,随处可取。轻舟横渡,农忙、渔获,取材频频,作品的完稿呈鲜艳、明朗、亮丽、丰富的内容,是一趟完好的旅游。但长江以北及大西北、大塞北、大东北,适合秋冬时节拍摄,繁花盛开艳红、橘黄,色彩的变化,秋色的美景,绝佳的气候幻化。

自然风光作文 篇11

我园将篮球运动作为幼儿园特色教育, 提出“自然生长观下幼儿篮球启蒙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 并且以陶行知先生的健康教育思想为中心, 将“六大解放”思想作用于课题研究之中, 使之相互融合、相互发展, 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解放眼睛与双手, 让技能自然生长

卢梭认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使教育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一致,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陶行知先生指出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让孩子学会观察、主动认知;解放儿童的双手就是让孩子学会动手, 主动操作。这就是依托自然生长观, 让幼儿主动发展。因此, 在篮球特色活动中, 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教育理论, 让幼儿感受篮球的魅力, 最大限度地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们将各年龄段的篮球活动游戏化, 情节有趣, 形式活泼多样, 这样的教学形式更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 易于激发幼儿积极探索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愿望。如小班幼儿刚入园, 对篮球活动还不熟悉, 因此, 活动目标主要是认识篮球, 激发兴趣, 陶冶情操。结合这一目标, 我创设了“赶小猪”的游戏, 让幼儿用小棒将球不停往前滚的过程中, 认识到篮球是圆的、会滚这一特征。在这个游戏中, 幼儿首先主动解放了双手, 通过手臂力量推动篮球的滚动, 然后解放了眼睛, 在推动的过程中观察篮球的运行路线, 顺应了幼儿的自然生长。

中班幼儿对篮球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 并且能熟练地进行拍球运动, 所以目标提升为会抛接球、传球和运球。结合这一目标, 我创设了“运西瓜”的游戏, 通过同伴之间一个接一个“运西瓜”, 从而掌握传球技能。这一游戏要求幼儿学会观察篮球从远处传来的路线, 双手还要及时抱住篮球, 从而不让篮球滚走。这样的篮球游戏极大地解放了幼儿的眼睛和双手,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在这一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让幼儿的篮球技能逐渐提高。

二、解放头脑与嘴巴, 让知识自然生长

陶行知认为:“儿童的教育重在感官的充分运用与训练, 只有让孩子不断地运用各种感官, 动手又动脑, 才能让孩子发现知识,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篮球活动不仅可以作为单独的体育游戏, 还可以与其他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共同发展。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 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教育观。因此,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 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 依据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 让幼儿多看、多想、多说、多做, 利用集体活动, 为幼儿提供较多的时间和空间, 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

如在科学活动中, 我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篮球知识的文字与图片, 整理成“篮球小百科”, 专门创设一个区角, 利用课间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与讨论, 进一步激发兴趣, 从而解放幼儿的嘴巴, 让他们充分交流。我们还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投放在语言区, 引导幼儿边看边讲, 边讲边学, 边学边练, 从而增强幼儿的思维敏捷性,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充分解放幼儿的嘴巴和头脑, 让幼儿自主获得知识, 自然发展。

在一次篮球特色活动中, 皓皓小朋友不小心将篮球抛入水池中, 他惊奇地发现篮球没有沉入水中, 而是浮在水面上。大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并由此组织了科学活动《沉和浮》。在活动中, 我们准备了木块、铁块、石头、泡沫、玻璃珠、乒乓球等材料, 并设计了一张记录表, 通过自己亲手实验来找到正确答案, 并记录在表格中, 统计出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 哪些东西是浮起来的。类似这样自然生成活动还有很多, 以生长为教育的基点, 着眼于幼儿生长的长远发展, 遵循幼儿自然的特性, 不断地为幼儿的生长创造条件, 尊重幼儿生长的需要。幼儿亲身体验, 乐在其中, 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得到满足, 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下解放了嘴巴和头脑, 发散了思维, 发展了创造力。

三、解放时间和空间, 让环境自然生长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操作过程中, 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尽可能多给他们一点时间、空间、材料和选择的机会, 少一些纪律、要求和约束。”因此, 教师应提供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给幼儿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鼓励幼儿大胆思维、积极表达、主动创造, 使其真正做到解放自己, 自然发展。我园的篮球特色活动紧紧围绕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创设了开放式的活动形式。如每月组织一次年级组的篮球技能展示和一次篮球亲子活动, 大大开放了篮球活动的空间。在实践中发现, 开放式的篮球活动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他们有了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 有了属于自己和家人一起游戏的时间。因此, 开放式的篮球特色活动不但体现了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 还证明了只有解放幼儿, 才能发挥幼儿的潜能, 才能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自然生长的环境还包括开放的游戏组织形式。每月在各年级组举行的篮球技能展示中, 各班充分利用晨间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午间篮球特色活动时间, 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有的是小组式, 各组自由谈论, 确定一项篮球技能进行练习;有的是竞赛式, 经过层层选拔, 推选出篮球小将。这些自由的活动形式, 让幼儿尽头十足, 玩得不亦乐乎, 充分拓展了篮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解放了幼儿, 让生命个体自然生长。

自然生长观下的幼儿篮球启蒙教育, 给了我们更多灵感, 让我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路。结合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教育思想, 我们将视野放远, 邀请泗港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来园表演, 创造机会让家长和幼儿感受更高层次的篮球文化。这样的教育形式更开阔了幼儿的眼界, 开放了幼儿学习的空间。虽然一些高难度的篮球技能幼儿并不熟悉, 但他们从表演中感受到了篮球的魅力, 得到了全新的认识, 启发了更多的创造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篮球活动, 以及社区、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 不仅幼儿的篮球技能得到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开放化的游戏形式扩展了幼儿的时间和空间, 拓展了幼儿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在我园的篮球特色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倾听自然感受自然作文 篇12

呼吸清新的空气多舒服呀!在森林里唱歌、欢笑、打闹……这感觉真的很棒!

有一回,我和爸爸去了一座山上,至于那是什么山嘛,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还很清楚的记得它带给我的感觉......

住在大城市里的孩子是不懂得山里的孩子的幸福。因为山里的孩子较自由,负担很轻;而城里的孩子缺少自由,负担很重!所以,我才会选择去山上,我想感受一下大自然给予我的自由,我想感受一下大自然给我的欢笑!

自然风光作文 篇13

公园的春天生机勃勃的,一群小麻雀在低空盘旋,叽叽喳喳地欢叫,树枝上又长出了新绿的嫩叶。“嫩草探头笑,娇花待日红”,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景色,小猫则在草地上跳来跳去,想要捉住飞舞的蝴蝶。

公园的夏天非常炎热,知了在大喊:“真热呀!真热呀!”许多大人都赤膊上阵,在榕树下的椅子上休息。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在擦汗,还有的人在玩手机。也有人不怕热,在烈日照射得发烫的跑道上跑步。一场大雨浇下来,大地发出了“嘶嘶嘶”的声音!

公园的秋天是凉快的,一阵秋风吹来,公园的果树上“变”出了许多果实:苹果、香蕉……这些果实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公园的冬天很冷。除夕这一天,我和小伙伴们放鞭炮,外面真的冷得要命!我们的手都僵住了。大人叫我们回去吃年夜饭,回到屋里,一股热气一下包围了我,还是屋里暖和!

自然风光作文 篇14

一、呼吸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歌唱的第一步。没有一个良好的吸气状态, 歌唱就不能正常进行, 美好的声音更无从谈起。”呼与吸”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反动作。吸好的前提是先呼尽。呼尽才能吸深。有人总结成一句话:“呼尽再吸, 吸开, 吸到支持点上 (丹田) ”。当然, 吸气时肩与胸要放松自然。夹肩与提肩都会导致气吸得浅和胸部肌肉紧张, 从而影响气流畅通和腔体开放。很多音乐爱好者都知道“打哈欠”这回事, 但却有不少学生会将气大口地吸进来, 憋在肚子里硬撑着来唱。结果声音闷哑, 歌唱憋劲, 出力不讨好。所谓“哈欠状”, 我理解为像打哈欠一样把咽腔、喉管吸开, 同时将气吸进来, 吸深, 然后保持刚才吸开的状态, 把吸进来的气有控制的呼出去。因为打哈欠时, 我们的咽腔被吸开, 喉器位置下降, 气落得很深, 这一个“哈欠动作”就做到了三点, 即“开放”的腔体;深的呼吸;顺畅的管道, 而这些恰恰正是我们歌唱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所以常常就讲“打哈欠”。这可不是说让我们打着哈啊欠去唱歌 (这是无法完成的) , 也不是把打哈欠的全过程都用进歌唱里, 而是借用打哈欠的动作和状态来获得一个良好的歌唱前提。这里需要特殊交代的是, 我们拿过来用的是打哈欠的前半个过程即强调把腔体吸开。抛弃打哈欠的后半部分即随后把气吐出漏掉。歌唱中讲的“哈欠”是不能混同人的生理哈欠的。否则, 因哈欠而吸开的腔体充盈的状态就会在瞬间中泄掉。所谓的“打开”便失去了实际意义。有人讲到的“吸着唱”的提法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强调保持“哈欠状”, 即是保持用打哈欠所吸开的 (包括咽腔、喉管、胸腔等在内的) 一系列歌唱共鸣管道的松通状态。当然, 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意识去引导。但这种感觉要适度, 过犹不及, 否则腔体过于紧张撑大, 气息不流动, 声音发僵, 同样难以将歌唱持续下去。

这里需要提到“控制”一词, 即所谓的“保持”。它是指控制气息不漏, 控制腔体状态不懈, 控制吸进来的气均匀呼出, 保证歌唱管道积极开放和气息的流动性。我们试想, 没有任何制约的呼吸, 就像刚吹起来的气球又一下子泄掉所有的气。整个饱满的状态垮掉后, 失去了气息支持和共鸣空间, 只能发出苍白无力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完成由吸到呼的发声过程呢?用“哈欠”把腔体吸开, 吸好之后要保持刚才“吸”的状态, 并在呼气的前一瞬间增加横膈膜的压力, 在所谓的气压下, 让吸进来的气均匀的, 有控制的一点点送出来 (当然, 最好先主动想到下一个乐句的换气气口, 做到心中有数) 。说来好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实呼与吸已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因为换气要讲究“快、”“深”、“柔”, 吸好就唱。所以, 这边喉咙一开, 腰肌一松, 气换进来, 那边呼气, 声音随之发出。如果这一动作进行得顺利, 就不会出现气越唱越浅, 腔体越来越窄, 声音越来越挤的现象。当然, 说来容易, 做起来难。看似几句话就解决的一个呼吸的问题, 如若做到游刃有余的确还需要一个较长的练习过程。

二、发声

“气, 乃音之帅也”。在唱法上, 呼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虽然吸与呼是一对相反的动作, 但正是这种呼与吸的对抗才产生了对横膈膜的压力, 才使我们获得了歌唱的动力。完成这对矛盾的平衡, 做到“吸中有呼, 呼中有吸”, 在气息的衬托之上自然歌唱是我们发声追求的至高境界。

呼气的过程就是发声的过程。歌唱中, 呼吸是基础, 气息是根本, 其中声门是关键。作为音源的声带长在喉咙里, 要使声带产生纯净的基音, 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找到声门的适度感, 二是喉器的正确位置。所谓“声门”就是声带闭合的间隙。逼得太紧, 气流不通畅, 嗓子就会发紧;闭合无力, 就会漏气, 声音空洞无力, 想要有好的音色, 声带闭合的声门必须适度。由于歌唱器官长在我们身体内部, 我们无法“眼见为实”。只有调动我们的感官, 看喉头是否低而平稳, 舌头是否平坦放松。不但要体会胸部、脖子、下巴、舌根是否挂劲, 而且还要调动意识和听觉, 去查证声气的混合, 音色是否圆润和明亮。

简而言之, 腔体讲究“哈欠”一样开放, 气息要求“闻花”一样深沉。当呼与吸衔接得自然又紧凑, 只要声门适度, 喉管始终保持松通的状态, 同时人的意识参与进来, 使气息与腔体在控制之中。这时歌唱保持的是一个既放松又积极的状态, 漂亮的声音自然就会出现。

三、共鸣

在人的声音中, 声带产生的声音是很微弱的, 细小而无色彩 (除非天生嗓音条件优越的人) , 但如果咽腔与喉管的空间大, 加上共鸣室和身体腔体, 整个身体就会形成一个嗓音的共鸣箱, 使它的音质、音色都能得到改观。倘若没有共鸣, 产生的只是一个单调的嗓音。有了共鸣, 它就变成了混合复杂的音响, 音色、音量都可加以美化和提高。这和平时麦克风的作用是一样的, 把音量扩大, 使音色丰富。通俗一点说就是获得了“共鸣”, 声音就有了“混响”。

那么如何获取声音的共鸣呢?首先要有共鸣空间-----腔体, 其次要有进入共鸣空间的空气——气息, 还要有存在于共鸣空间的音响——声音。具备了以上三个条件, 整个歌唱过程中, 保持各共鸣腔体的开放与通畅就如同在声音里放了一个扩音器, 从胸腔、咽腔到口腔、鼻腔和头腔连成一个喇叭, 声波经过一系列共鸣通道, 贴着咽壁向上传递。随着音高的上升最终在鼻咽腔出现共鸣焦点, 并向前反射, 最终获得既明亮有力又具有金属色彩的声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声音是歌唱的载体。声音本身是抽象的, 无色无味, 看不见, 摸不着。很多时候是在了解发声原理后, 靠意念引导来完成发声活动, 依赖人的感官去判断音响效果。这里我们有必要提到两个词:“混声”与“位置”。关于混声有两种说法:一种提到它是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混合运用。单有头腔共鸣, 声音明亮但不深厚, 单有胸腔共鸣, 声音低沉却不明亮。另一种则是说真声与假声的混合运用, 单用真声, 声音明亮却僵硬;单有假声, 声音轻盈但虚浮。“混声”是“共鸣”效果的一种反映。无论哪种提法, 只要两者不是单一发声而是结合起来行腔的, 声音听起来就会柔和饱满、明亮流畅。无论哪个声部, 无论男女老幼, 无论声区高低, 只要在真声的基础上, 把喉位与咽腔打开的状态调节得恰到好处, 运用共鸣腔结合气息歌唱, 都会获得美妙的混声。只是由于人的自然条件和机体协调有差异, 所获得的混声比例不同而已。声音也有美丑与优劣之分。“位置”与“共鸣”密不可分。位置低, 声音大部分在口里, 所谓真声多, 嗓子用得多, 气用得少, 空间感不够。声音效果听起来是“扁”、“横、”“涩”“沉”, 没有足够的音量, 色彩也有局限性。因为它的肌肉压力过多, 把“音”给桎梏住了。而“头声”、“半声”就在“高位置”上。位置高的声音听起来“立”、“圆”、“润”、“活”, 流动达远而又富于色彩, 并且容易做力度上的变化。它的动力源于积极的呼吸支持而不是肌肉的紧张。

四、吐字

“歌以传情, 声以宣意”。拥有语言是人类歌唱所独有的特点, 它使歌唱艺术在传情达意上独具特色。我们常说要“像说话一样唱歌”。但歌唱语言并不等于说话, 再接近、再清楚也不能同说话完全一样。艺术本身是生活的加工和提炼, 而非生活的翻版, 不能因为源于生活就把字念“白”咬“死”, 不讲美感, 也不能因为语言的艺术化而过于夸张了咬字, 失去自然, 与听众拉开距离。众所周知, “失真”与“做作”是没有市场的。

纵观歌唱的几个基本要素, 每个环节本身就是一个小的矛盾统一体。但它们又环环相扣, 紧密结合, 在歌唱中形成了一个更大的有机的组织。从点到线再到面, 每个部分都在运动, 每个参与器官都要协调, 并在人为的控制中保持机体的自然与和谐。所以我们说只有歌唱状态科学自然, 才能歌唱真实自然的生活。这里的“自然”已不仅仅是歌唱的一种科学方法, 一种至高的歌唱境界, 更是一种和谐的心态和生活追求.。正所谓“歌唱自然, 自然歌唱”。

摘要:歌唱是人整个内在机体的协调与配合的运动。当所有参与歌唱运动的器官都能达到一种自然的平衡, 歌唱便成为一种简单又轻松的事情。正如古语所言“大道至简至易”.换而言之, 歌唱自然, 自然歌唱.歌唱既不神秘也不复杂, 关键是歌者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 其次通过大量重复性的科学训练, 不断积累演唱经验, 多多感悟, 才能把所谓的歌唱方法深入领会, 融会贯通, 信手拈来。

关键词:协调,平衡,自然,放松

参考文献

[1]《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邹本初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年11月出版。

一路风光 风光一路 篇15

《时代名流》杂志创刊以来,以独创的鲜亮版式、独到的时政视角、独有的高端眼光、独特的新闻嗅觉,以及正确的舆论公信力,赢得了众多社会精英、各界名流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时代名流》杂志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力求不断超越自我。不仅风格独树一帜,内容新颖活泼,更以典型报道、深度报道和系列报道,为提升七彩云南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省“两会”期间,《时代名流》杂志都是提前周密安排,精心策划,广采博纳,做到图文并茂,精彩纷呈。不论是工作报告解读,代表委员访谈,还是审议意见评述,都紧紧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主线,得到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赞扬。

《时代名流》杂志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宗旨原则,恪守纪律底线,道德底线,格调高雅,情趣尚美,不跟风,不媚众,不低俗,注重以先进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引导读者,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值此《时代名流》杂志创刊200期之际,作为忠实的读者,曾经的撰稿人,我衷心祝愿《时代名流》一路风光、风光一路!

白茫茫简历

白茫茫,哈尼族,历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宣传处副处长、处长、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现为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另兼云南省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云南人大》杂志副总编、云南省哈尼族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哈尼族研究》杂志主编。1985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文汇报》《云南日报》《中国人大》《学术探索》《人大研究》《江南论坛》《边疆文学》《滇池》《社会主义论坛》等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文章200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没有栅栏的地平线》、长篇小说《苍茫的分水岭》。作品曾两次获全国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奖、3次获云南省人民政府诤言奖、首届《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评论奖等多种奖项。

上一篇:高中毕业经典留言下一篇:小学英语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