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法论文(精选8篇)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整体教学;教学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本文提出的声乐整体教学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声乐教学中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声乐的训练中,将生理、心理和情感共同结合起来的体系教学方法,通过教学,使呼吸、共鸣、发声器官与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对音乐准确表达等诸多影响声乐的因素能得到配合和协调,从而让歌唱者达到歌唱的最佳状态。
一、声乐整体教学法的意义
1.声乐整体教学时声乐教学的重要方法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对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要培养的学生那些方面的能力,要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要借助的各种教学资源,都有一个宏观的控制[1]。这样才能能够居高临下的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为声乐教学目标的全面、深刻理解,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连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声乐整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
声乐的整体教学方法,针对的不仅是音乐的发声技巧,还包括歌唱的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把握,通过运用整体教学法,可以提高歌唱者对气息的控制、共鸣的控制、音色的锤炼、字正腔圆的把握以及艺术的表现能力等,同时通过课堂教学的艺术实践,训练和强化学生对歌唱艺术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等心理能力,这也使得歌唱者以自己的艺术审美观为尺度,对声音的表现进行选择,通过与作品所提供的情绪交融,才能以最好的状态表现作品。
3.声乐整体教学是对学生艺术修养的培养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声乐整体教学方法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1.演唱技能
声乐教学的内容,包括有歌唱基础知识讲授,呼吸、发声等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曲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生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提高声乐的演唱技能技巧。因此,对歌曲情感、意境、艺术风格的认识与把握是声乐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的内容[2]。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3]。
2.心理素质
歌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艺术,是以声音为工具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声乐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是歌曲的艺术生命,是声乐教学的灵魂。因此,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自然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一个歌唱者既使声音再漂亮,高音解决的再好,可是连歌词都不认识,根本不了解词作者写的是什么意思,怎么能唱好作品呢?顶多算是个发声机器;一首再好的歌,它的词曲终究只是写在纸上无生命力的东西,要靠歌唱者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将它唱活。一个好歌手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歌曲细致的分析,在体会歌曲内容与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自理用深切的感情,充沛的激情的咬字、吐字、共鸣、用气,精巧装饰等声音技巧,将歌曲内容深刻地有特色地表达出来。当我们教授声乐课时,如果在歌唱前先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朗诵歌词,同时也是体会和酝酿感情过程,根据歌词的内容和词作者的情绪,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字的喷口力度,形成自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气[4]。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把握歌唱内容所要求的总体形象,在脑海里形成“内心形象”,从内心视觉、听觉上感受音高、节奏、发音及内容表达的理想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表达情感,积极地投入歌唱———即“以情带声”的歌唱。它就好像讲故事时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3.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的培养包括高尚的品格、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我们声乐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努力追求真善美,鼓励学生做一个积极开朗、爱憎分明、善解人意、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使自己的人格变得崇高。人品既高,艺术观、审美观就有了品位,那么技艺就不得不高,歌声才能打动人心灵,震撼人的灵魂。当一名声乐学生学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如果没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就会感到很多东西理解不了,很难继续学下去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只会发声练习,加上歌词、旋律和伴奏就唱的面目全非,一踏糊涂,永远不能完整的唱好一首歌,永远不能登上真正舞台的人大有人在。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了解歌曲作者背景与艺术历程,了解歌曲的艺术风格,包括个人艺术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和流派风格等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此多了解它文化和艺术的相关知识,如历史、文学、哲学、美术、舞蹈等[5]。文化修养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只有努力吸取人类文化的宝贵营养,才能达到触类旁通,获得灵感。
白俄罗斯人是东斯拉夫族的一支, 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 与俄罗斯族有着十分深厚的渊源, 特别是苏联成立之后, 白俄罗斯也成为了苏联的一员。而俄罗斯是一个音乐历史悠久, 音乐文化发达的国家, 特别是从浪漫主义时期开始, 涌现出了多位世界级的音乐巨匠, 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强力集团等, 他们的作品则得到了白俄罗斯人民的普遍欢迎, 这些本民族音乐家的所创作的声乐作品, 则构成了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将演唱这些歌曲视为一种责任和荣耀。而在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特别是美声唱法的教学, 很多教师和学生, 更多演唱的都是一些西方作品, 本国音乐家所创作的声乐作品则少有人问津。他们片面的认为, 美声唱法是一种来自于西方的歌唱方法, 只有演唱西方声乐作品, 才是最正宗的, 仅仅是从歌唱技术的层次来认知, 没有深入到歌唱艺术的本质。歌唱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种情感的抒发, 演唱者被作品中的情感所感染, 继而利用自己的歌唱技术, 将作品和自己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 情感表现是最终的目的, 而歌唱技术只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选用民族声乐作品的意义在于, 一个民族有着的共同的音乐审美观念, 作曲家倾注于作品的情感要素, 能够为本民族的歌唱者更加深刻的感知, 并出于民族的共性, 将其完美的表现出来。就如同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喜欢演唱的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一样, 他们能够获得与柴可夫斯基相同的审美体验, 而如果演唱德国、法国的艺术歌曲, 这种情感体现则会大打折扣。所以说, 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应该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首先搞清楚为什么要歌唱, 通过歌唱达到怎样的目的, 想通了这个问题, 中国声乐作品就会在教学中得到充分重视, 从而获得歌唱和作品的协调发展, 共同推荐声乐事业的进步。
二、强调歌唱基本功的扎实
白俄罗斯的声乐事业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 与声乐教学中对歌唱基本功的重视是分不开。在具体的教学中, 有着一整套关于歌唱基本功的要求和考评标准。学生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无论入学前的基础水平如何, 都要进行歌唱基本功的回炉, 拉赫玛尼诺夫等人的练声曲, 则是歌唱基本功练习的主要教材。而且在每个学期的考核中, 都有专门针对基本功的考评, 如果歌唱基本功不过关, 即便是歌曲演唱的再完美, 也难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成名的歌唱家, 往往都有着很长的艺术生涯, 就是得益于坚持不懈的练习基本功, 由此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这个民族所特有的严谨和远见。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却明显表现出了一种好高骛远, 在声乐学习之初就掺杂了太多的功利性因素, 家长们都将对声乐的的学习, 视为考学加分的工具, 在这种认识下, 歌唱基础是难以牢固的。进入大学校门之后, 当教师发现学生的基本功有问题时, 通常都是为时已晚。而且关键的一点在于, 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形成一种对基本功的正确认识, 教师一味的追赶教学进度, 学生们以短时间能够唱出何种难度的歌曲为荣, 这都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就如同建造一座房屋, 没有牢固的地基, 地面上的房屋建造的再精美, 也难以应对暴风雨的袭击。一些歌曲的演唱, 并不是能够演唱出其高音, 就是完美的展现, 稍微有声乐常识的人, 就能够听出这种歌唱是浮躁的、不扎实的, 所以无论是当下歌唱的需要, 还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 有要求教师和学生, 树立起对歌唱基本功的绝对重视, 这是保证中国声乐艺术良性循环的基础所在。
三、高度完善的艺术实践环节
在白俄罗斯高校声乐教学中, 实践类课程是三大类课程之一, 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涯中, 学生不但有着充足的舞台实践机会, 而且还要参加由学校组织的舞台实践测试, 由台下的教师对他们的歌唱表现做出评价, 很多白俄罗斯的声乐学习者, 能够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表现的从容大方, 就是得益于在学校内外所接受的舞台实践。而反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中, 艺术实践恰恰是一个最大的短板。很多学生一年到头通常只有两次的舞台歌唱的机会, 离开了琴房来到舞台上歌唱, 歌唱水平的发挥受到了很大影响。而当今社会, 需要的是有着扎实和娴熟实践能力的人才, 只会在琴房里歌唱的声乐学习者, 是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所以说, 充分提高学生舞台实践能力, 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具体来说, 作为学校方面, 应该通过一些文艺活动的举办, 尽可能多的为学生们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 同时和社会上一些文艺团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使之成为艺术实践基地。作为教师来说, 可以在自己所教的学生内部, 建立定期的演出机制, 由教师和其它学生担任观众和评委, 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进行点评。作为学生来说, 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实践对个人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和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配合, 使舞台表现能力获得切实提高。
四、在合理的规划下因材施教
练声曲看起来好像是各种声乐作品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种类, 但是在白俄罗斯的声乐教育中, 却被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每一个教师都将练习曲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更是将练习曲的演唱, 视为了声乐教学中的基础部分。这当然也得益于俄罗斯前辈们所创作的丰富和优秀的练习曲目。如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格林卡、科萨科夫等人, 都有过专业声乐练习曲的写作, 而且被广泛的应用于声乐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学生们的歌唱条件和歌唱水平, 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出严格的练习曲演唱计划, 同时,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演唱练习曲, 教师会向同学们详细的详解这首练习曲的背景、含义、歌唱特点等, 并且做出示范, 学生们在演唱时, 遇到了困惑, 还可以和教师进行坦诚的交流。每一个阶段中, 唱何种类型的练习曲和歌曲, 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这种严格性还有着宽泛和人性的化的一面, 即在这个层次中, 可供选择的内容是是十分宽泛的, 体现出了一种严格性和灵活性的融合。中国的声乐教育, 虽然也有着较为严格培养步骤, 但是却表现为刚性有余, 柔性不足, 教师也没有针对学生们的特点, 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所以, 在教学中,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规划的同时, 还要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针对每一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 予以有针对性的培养, 不但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要, 还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一种被重视感, 充分的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 正所谓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虽然声乐艺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 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和艺术风格, 但是声乐本质的艺术规律, 却是不为时间、区域等因素所改变的。特别是在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 对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声乐艺术进行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并与本国的声乐艺术发展相对比, 能够获得诸多的启示和借鉴。本文正是处于这个目的, 对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给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启示, 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引起更多声乐教师对这一课题的充分重视。
摘要:白俄罗斯虽然是一个传统意义的“小国”, 但是却有着十分发达的声乐艺术,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和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 相对于中国高校的声乐教学来说, 有着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简要分析了白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点, 结合当前中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 就获得了启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白俄罗斯,声乐教学,中国高校,声乐教学,启示分析
参考文献
[1]石广军.正确、客观地审视俄罗斯声乐学派[J].中国音乐.2009 (01) .
[2]李琼.俄罗斯声乐教学的特色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科版) .2009 (06) .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表演艺术
长期以来,声乐界对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结合国外的研究基础与时代发展现状以及应用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我国民族声乐表演的研究走在该项研究的前列,以著名声乐教育家、声乐表演艺术家金铁林大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 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并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体系,促进了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学习声乐表演需要深厚艺术功底
声乐表演艺术是指用歌声为主的音乐表演。她是一门结合于智力、体力、想象力,表演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有一个完美的标准,这个标准能让我们去衡量某个作品的“美”或“不美”。声乐表演除了美声、民族、通俗,还有各种戏曲的表现形式。她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技巧娴熟的同时,将本身所理解到的情感表达发挥并配合联系作者的初衷,使演唱表演得到画龙点睛的妙用。
声乐学习和演唱使我明确到一个真理:那就是“踏踏实实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再致力于艺术作品的表现”。人体就像是一个“音箱”,对演唱者来说,是非掌握不可的,而且功底越扎实越好,但它单独存在却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声音的美并不能代表声乐表演的全部艺术含义,声乐的艺术表现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表达真切的情感。我们可以把这个“情”理解为情感表达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掌握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并让发声技巧服务于精神内容。在远古时代,我国民族声乐早就强调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辩证与和谐关系。“口中有曲,心中有曲者纵全字正音和,终未能登峰造极”。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单方面的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它们是歌唱表演中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
二、声乐表演更加注重情感
我国早前有音乐理论专著《礼记·乐记》开篇便指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的是音乐作为“情”组合而成的韵律之声,无论是通过人体器官还是通过外在乐器以及其他乐舞形式展现出来,无非都是在表达人“感于物而动”的情感或感受,这表现了一种很朴素的反映论观点。譬如在歌唱艺术表演中强调“声者发乎情”“情动而辞发”,自然是主情说的刻意引申;“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也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喻意;至于“歌欢则声与乐谐,歌戚则音与泣共”,说明声与情相谐和而存在。常见有些歌者,不用心思,只求以“厚声”“猛音”自赏,认为只要声音高亢就没有无情之曲。他们在舞台上为声音而紧张,为高音而颤抖,和音乐艺术紧密的融为了一体。他们的歌唱意识和思维高度集中于声音的追求。认为“高”、“响”、“亮”就达到完美了。过度的艺术表现力显得苍白和肤浅,从而使演唱者的表演在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中有形无神、有声无情。意大利声乐家兰培尔蒂说:“嗓音不等于一切,因为一个歌唱家必须表达出一个诗人和作曲家的灵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唱情”之说,可基本概括为歌唱家的二度创作,而二度创作的主要任务又是音乐形象的刻画。音乐形象所揭示的是生活在音乐形象中无尽延伸。所以,歌声必须首先“入人”,然后才能“化人”。你的歌声要“入人”,就必须与人“情通”。你的歌声要“化人”,就必须使人神往,这是歌声与听众“情通”之后达到的另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境界,也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深刻感应。
例如抒情女高音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这是一首近几年来深受声乐学习者和演唱者喜爱的作品。前奏:由12个小节构成;在旋律方面,主要采用二度音程;节奏方面则采用连续十六分音符,同时结合切分音和不规则三连音和七连音等提供了整体音律的流动性;速度方面从每分钟74拍过度到65拍,使得音乐情绪安静而深情。演唱者应从伴奏中做好演唱的准备。从一开始的歌词“你的爱在我胸口,每个梦如此温柔,走过的岁月,风雨岁月,把你放在我心头。”到歌词“凝望天边的星斗,你脚步从未停留,感动你所有,所有的感动,懂得你欢乐忧愁。”情感显得更深入,使得演唱要更深情,也推动着整部作品的音乐发展。“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保留;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地方,我的爱为你守候。”比一开始时候的歌词更加直接真挚。两次的“不管……不管……”呐喊出作词曲家们心中坚定爱的决心,感人肺腑。演唱者要注意把握好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声断气不断”的气息演唱。通过以上简要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一部艺术性极高的作品,无论从作品结构或歌词的表达上,完美的诠释离不开“情感”的表达。这个“情”字,可谓是歌唱的灵魂,也是声乐技巧的“内在”。
再如抒情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作曲徐沛东,作词晓光。这是一首放映中老年人爱情的歌曲,作品运用拟人的作词手法,把自己和雪花,秋叶融为一体。意境贴切,令人拍板叫绝。歌曲初听:4/4拍子,那“强 弱 次强 弱。”的律动犹如神气换发的老者,踏着矫健的步子在丛林走来,让人不禁喃喃自语:“我像一朵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
当我们演唱这首歌时,注意掌握了节奏的强弱外,还要注重感情的线条要连贯,准确地把握住整首歌曲的深邃意境,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和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能力。《我像雪花天上来》演唱的时候通过把握歌词的内涵,通过演唱者发掘和表现力,调动思维,发挥想象力,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让这首歌通过演唱更加深入人心,这也充分说明了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我们在声乐表演中强调情感的作用,同时又强调“二度创作”的表达,而这些都是需要以声乐技巧作为前提。“情“和“感”的表达离不开作品本身的内涵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和“形”是整体的,是不可分割的。必须达到了“声情并茂”,声乐表演艺术才得以充分体现。
三、结语
总之,声乐表演作为我们孜孜追求的一门高雅艺术,可以说,她要求了学习者演唱者在具备扎实演唱的基本功上,还需要对作品的理解力,想象力,表现力的文化内涵的提高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得声乐表演艺术不断升华。声乐表演艺术创造审美对象时,对生活认识感受的方面是不同的,对事物的价值观念判断的取向也存在差异,对情感流动的方式各有偏爱,对反映世界表达手段千差万别。但是为审美主体创造和人类一切美好的精神和情感,是一致的。优秀的作品总是万古流芳,这是人们艺术审美的呼唤,表演艺术的创作主体为审美主体而存活,演员有责任引导观众走向正确更美好的精神境地,艺术的美与心灵的美一样,贵在真实。只有在心灵的真与艺术的真实相结合时,才能发出耀眼的火花,只有真诚的对待生活,才能获得真实生活感受。演员的表演同样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这就是声乐表演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摘要:歌唱艺术主要是情感的表达,而情感 表达要从情感特征,声音的要求,和对歌曲本身的理解。关键词:演唱,情感,表达
一、歌唱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一)歌唱的本质是人们情感的表达
音乐是人类情感体验的表现能够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触摸到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需求与体验。在声乐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体验,再好的声音,如不能将歌曲情感表现出来,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感染人。歌唱艺术是以人声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在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充分理解声乐作品,准确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才能深刻地反映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容易仅从音乐与文学的角度进行探索,而忽视了情感对于音乐文学创作的影响。音乐性也好,文学性也罢,它们最终的归宿还是表“情”,在这一点上,都有样的共识——没有情感是不能唱好任何一首歌曲的,情感是声乐演唱的基础。在一首歌曲中没有注入情感,那将是空洞的,完全无感染力的,就好像没有灵魂的躯壳。在歌唱中,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美感效果,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声情并茂,以声传情,正是以情作为声的体现基础的。有了优美的歌喉与清晰的咬字、吐字的完美结合,以及声乐语调造型的艺术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准确依据与生动的表述,同样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声乐演唱中的思想感情,虽然籍助于歌词语言与音乐曲调共同体现的,然而掌握歌曲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主要还在于对歌词语言的理解、体验和感受,通过歌词语言的深入分析、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首先,对于歌词含义的挖掘要深,俗话说“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或荡人胸怀,心旷神怡,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感情与揭示歌曲主题的关键所在。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一般是从歌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到歌曲整体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艺术时间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有了理解才能有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一般的艺术歌曲我们分析理解其基本内容与主题思想是不难的。而中外的古典艺术歌曲,如果不弄通其词句与意义,只是按照字音与旋律变化漫无主次的去唱,只闻声鸣音转,而不知所云所唱何事何情,这种无情之曲是决不会打动人的。比如说《阳关三叠》这首古曲,它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谱写成的一首琴歌,这首歌虽然原词只有短短的四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要弄通理解它的含义就必须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这是作者送友人去边关服役的送别歌,清晨细雨蒙蒙,春色杨柳青青,景的点染增添了依依惜别的深情。“尽一杯”把对友人的嘱托尽心倾注而出,待你出关之后再没有故交挚友与之相随相伴了这首歌的情感非常的丰富,深刻的表达出了当时离别时浓厚的不舍之情。设身处地的想象,演唱时加入情感才能更好地诠释出这首歌的灵魂,达到真情真意的感人效果。
(二)歌唱表达情感的特点
歌唱是最清楚、最直接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就拿歌唱与器乐音乐相比,器乐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它的情感是通过演奏者弹奏而赋予的,听众听到的是纯音乐。歌曲有歌词,通过歌唱者对歌词歌曲的演唱,表达情感。最朴实地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感人的歌曲能打动人心,欢快的歌曲能渲染喜乐气氛。每首歌曲是歌词都是来源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的感受而把它写成一首歌曲。比如说奥运会,作者用歌词表达出了内心对于奥运来临的那种喜悦、高兴以及团结和振奋人心的心情,都真挚、朴实的表达了出来。此外,在演唱中,对于感情的表现一定要细腻,追求情感表现细腻而真实的演唱,一定不会放松歌曲的一字一声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以增强“主旋律”的表现色彩,而局部的致处理,不仅不应影响整体的体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也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归根究底对于乐曲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还是歌者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功底所致。没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歌者,都不可能深刻而明白地表现歌曲。所以,学唱歌的同时,大家应该多学点其他方面的知识。例如对于文学,美术知识的掌握甚至是其他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多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大师们的思想进入你的脑海,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寻找自己的生命真谛。多一些理想,多一点精神,相信只有这样的歌者,才能够赋予歌唱以新的生命力。情感表现是可以激发与培养的。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一)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是歌唱的最终目的
情感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处。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周围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二)影响歌唱情感表达的因素
在歌唱演唱中,情感与呼吸、音色和共鸣等歌唱技巧方面的因素有着及其重要的关系。优美的声音是表达情感的基础,两者相互制约完成完美的演唱。在优美音色的前下要有良好的起音,才能获得轻松柔和、明亮圆润的声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确呼吸,后头稳定、思想集中、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声带积极闭合。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歌唱。强调呼吸要求“用气息托住声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调整呼吸状态来调整歌唱状态的观点。对于共鸣来说,要达到音色统一动人富有穿透力,共鸣的位置必须相对稳定、准确。演唱者在演唱时投入情感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来下定义,先看唱的那首歌是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怎样的一种情干融入怎样的感情才是完美的。
三、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在声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声乐课堂中最核心部分,要学好一首歌,首要必须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声乐技巧以及一定的文化音乐修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演唱作品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再经演唱处理处才能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声乐教学中学生所具备的声乐技巧是须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完成的。歌曲的技巧是指与发声有关的全部声乐技能的统称学生为了准确地表达声乐作品,既要对发声技巧做长期训练又要具有揭示与表现作品内涵的能力,歌曲处理是歌曲演唱的前奏,只有全面的对歌曲进行分析处理,才能使演唱声情并茂歌声优美动听,表现出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现就歌曲处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歌曲中歌词的分析
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我们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我们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如学生在演唱歌剧《江姐》中的《红梅赞》时,如果不去分析歌词的内涵,而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赞颂红梅的品格,就无法表现作品的真正内涵,只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使学生明确作品的真正含义是通过对红梅的赞美宋歌颂革命者对革命的忠贞,傲对反动派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对歌曲进行正确处理。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声,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上
面说到的“声为情役、腔为情设”就是这个意思。一曲终了,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澎湃———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就成了表现歌曲思想情感与揭示歌曲主题的首要一环了。
一首歌曲的感情体验,一般从歌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到歌曲整体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的艺术实践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的。有了理解才能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例如《玫瑰三愿》(龚七词,黄自曲)的第一段“玫瑰花,烂开的碧栏杆下”歌词所塑造的是开放在碧栏杆下的一丛小小的玫瑰花形象,娇弱、美丽、柔顺,有善良的愿望,但又缺乏自卫能力,演唱时,就应以稍慢的速度,中弱的力度,比较延绵而清晰的声音和爱抚的、同情的、怜惜的语调来演唱它。一首独唱曲还常常在几个乐段中陆续展现出不同的客观环境,所以演唱抓住这些不同的环境特点来给予不同的演唱处理,常常能贴切地表达出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感情状态。
例如《黄水谣》中“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啸如虎狼”。
应该用较强的声音唱得起伏有力,而河水奔流的动态感要鲜明地体现在节奏的强弱交替和起伏翻腾的旋律上。“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演唱速度宜突然放慢,低沉有力,吐字咬字咬牙切齿,力度变化幅度大,旋律要唱得延绵、连贯,充满凄凉、悲愤之情。
(二)把握好歌曲的曲调
首先,要从感性上去把握。看作品曲子的时候,用你的感觉抓住这首歌想表达的情感,慢慢的去把握住他所想表达的情感的内涵。其次,要从理性上去把握。“通过分析旋律线条和伴奏类型、曲式等来找到歌曲的曲调特征,了解曲作者的创作手法、表现意境,来达到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例如《铁蹄下的歌女》的头两句“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在这两个“处”字上都加上了装饰音,给原本已经沉重的旋律线带来了突然更为痛苦的曲折,歌唱者应该首先抓住这两次的曲折来充分表达歌女们的痛苦心情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声音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只是表达感情的一种工具,感情是人的思想与人交流沟通的高级表达形式,只有把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才能完整的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引起共鸣!声音是由思想来控制的,唱歌要着重歌曲的含义和表情,演唱者要给与歌曲以生命的活力。俗话说,“心里有的,嘴上才能有”,要“未曾开口先有情”。欣赏者在听好的歌曲的时候,那是在感觉一种有个性、有创造性的音乐倾诉,听那些著名歌唱家演唱那些经典的歌曲,一遍两遍乃至多边却总还是听不腻。这是因为,演唱者已经把他从歌曲中感受到的东西,忠实的、用心的诉说给他的听众了。因此说,演唱时个人的情绪和歌曲的情绪必须是一致的。
(三)融入歌唱者有个性的歌唱 对于同一首歌,由于演唱者有自己的喜爱和个性特点,由于每个演唱者在审美意识、观点、情趣、习惯、能力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形成了在感受、反映、理解和好恶上的区别。
摘 要: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整体教学法,这是一种以声音为媒介,整合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歌唱技术等多方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字:声乐教学、发生技巧、歌唱呼吸、情感、声乐艺术。正文:这学期开设了《声乐教学法》这门课,我想这门课对于我们这些声乐主项的学生来说真是特别的有帮助。
同时也是特别的感谢这门课程的杨宇娟老师,用独特的思维和方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声乐教学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正确的方法。
声乐训练是由歌唱者自身的嗓音生理条件、声乐技巧、心理构成、艺术修养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这些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
在一般的声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师都比较注重的是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如呼吸、吐字、共鸣等,这种具体方法的研究和对声乐的塑造虽然是声乐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还需要的是一个整体的教学观念来对教学进行整体的把握,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歌唱呼吸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问。在意大利美声学派中就有着这样的说法:“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动力,谁懂得呼吸谁就懂得唱歌。”而在我国古代的声乐理论里也有说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和“气动则声发”。今天,我们强调呼吸是发声的源泉,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的生命。不仅是对呼吸重要性的深刻认识,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确的发声,良好的共鸣乃至对歌曲思想感情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关。因此,在歌唱时只有掌握最自然、最深长、最正确的呼吸,才能具有丰富表现力的歌唱物质动力,才能更为自如地进入歌唱艺术创造的境界,达到精神和身体的和谐,声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统一。
歌唱呼吸又分三大类型:
胸式呼吸: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法主要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唱歌时胸部不抬起,只用凸肚子或者瘪肚子的方式呼吸,或者呼气时小腹不但不收缩,还向外凸出。
胸腹式呼吸:这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科学的呼吸方法要通过长期正确且严格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此外,在实际的的学习过程中,还不能片面地强调歌唱的呼吸,应该把呼吸和发声、吐字咬字以及情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呼吸,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声乐道路,唱出最美、最动听的声音。
在声乐演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是为了表现内心的情感体验,再好的声音,如不能将歌曲情感表现出来,会令听者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感染人。
情感在演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歌唱的灵魂所在处。当你唱一首歌的时候,重要的是感情而不是你的音色,就算你音色再怎么好但是缺乏感情因素在里面的话,一样的表现不出歌唱的最终目的。歌唱者用优美动人的歌声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歌唱艺术是歌唱家把体验到或者想象出的愉快、欢乐、忧郁、失望、爽朗、灰心等感情互相转换,通过洗练的语言、动听的歌喉以及优美的旋律音调把作品中待定的情感抒发出来,使听众被这些情感所感染,让听众也像歌唱者或作家一样体验到这些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周围现实、对象和现象持有不同的态度,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内心体验。”情感,是艺术心理的基本要素。
歌唱就是努力去“感染”,一则感染自己、二则感染别人。所谓感染自己,就是要深入歌曲人物的心里去,从中就能得到强烈的“感染”。当歌唱者受到“感染”后,通过音乐、情感的表现,就会把自己所受到的感染传达给听众,因此听众也应受到音乐、情感等的“感染”。
很多人形容一个人的唱歌都用“用心来唱”来形容,一个对音乐没有心理感受的人,是无法表达出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音乐的内在美,又如何能唤起观众的审美感受,所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个歌唱者成功的关键。歌唱的技巧训练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要对音色、音质、音准等音乐基础和音乐思维进行训练,同时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端地受到外界文化、环境的熏陶,在艺术的实践中逐渐形成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修养。
声乐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其内容,现代的声乐艺术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了语言、旋律、声腔、器乐、动作等与之相联系的概念,当然与之相应的声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对学生声乐技巧、艺术修养、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过程。
不能弹舌头:咽太紧或喉位太高,舌根太硬,这种一般假声不好或没假声,唱歌很捏嗓子,缺少气息支持,没通道,易疲劳,声音窄太主动的想让舌头动起来,这样其实反而不容易动起来
不能振动的舌头是紧张僵硬的舌头。楼主一定是舌头向上顶的时候太僵硬,其实只要把嘴巴微微张开,舌头完全放松的贴在上腭上,然后舌尖向上钩一点点仿佛在温柔的舔上颚上凸起的棱,再把舌根放松的放下来,吐气。
多多练习,好好揣摩,这个没人能替你,就是我在你旁边,也没办法。
这是个放松舌头的很好的发声练习。
另附发声声乐知识:
假声指的是整条声带的某部分边缘发声
真声指的的绝大部分声带发声,但是最前端一般不可用,会闭住
混声指的是绝大部分声带闭合住不发声,后端一点点在发声
所以,真声转假声的时候绝大部分也就是发声的部分保持不变,前端闭合不工作的声带会由闭合变成工作,所以感觉上或者操作上是找前端
真声转混声的时候是闭合住更多的声带不发声,直到闭合住绝大部分声带不工作,所以挡气的部分要更多更明显,感觉需要更多的气息支持但是更唱不出来.前端挡气的这种动作也叫喉部的掩盖
然后说到混声,绝大多数的声带是不工作的,但是后端有极小的部分在发声,现在我们讨论这部分极小的声带,按照前面说的动作仅仅前端绝大部分声带在挡气然后后端莫名其妙的发出一个混声,这种混声听起来会半真半假的,然后我们在这部分工作的极小部分声带上做个手脚,给他一种向前压缩的趋势,这个就是关闭,起到的效果就是那种比较有力量,然后另一个效果就是可以使已经很小的工作的声带面积变的更小,从而唱出更高的音.然后关闭后的这个声音使用的是混声使用的极小部分声带的“局部”,所以叫局部振动...再然后,如果我们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压缩声带,把发声的点压缩到一点点,然后最后的结果就是使用声带的某个边缘...边缘振动...海豚音么,可以认为是极小的声带工作的产物...按照上述观点,所以假声可以进入海豚音,混声也可以进入海豚音...因为极小部分一定在边缘上
按照上述观点,真声转假声一定有断层,真声转混声可以没断层,混声压缩到极限可以没断层的转边缘振动也就是假声,但是这种假声不同于真声转过去的假声
打开和关闭绝对不矛盾...而且互相有促进作用
不矛盾是因为打开和关闭绝对不是一个器官,绝对不是一个位置...公认的对于关闭的解释是压缩声带,这个叫发声
公认的对于打开的解释是打开喉咙,这个叫通道
根本是两回事
至于打开声门是无稽之谈,打开了声门就没气息支持了,没法唱歌
关闭喉咙就没通道了,捏紧了,也没法唱歌了
关闭声带的本质是使更多的声带制动不工作,从而使用更小部分声带,这样更大面积的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不出来,声带下面的喉咙应该更膨胀才对,膨胀是不是代表打开了???
打开的本质是通道粗了,通道粗了气息接触声带的面积是不是更大了,我们用更大的声带挡更多的气。。也就是说9的声带挡10的气变成10的声带挡11的气,通过的气息是不是更细了,?通过的气息意味着工作的气息也就是工作的声带面积更小了。。
这样看来打开和关闭究竟是互相矛盾还是互相促进呢???
当然了,如果没有气息参与,没有声带挡气,那么肯定打开通道声门也打开了,关闭声门通道也关闭了,当然互相矛盾了。。但是这样叫唱歌吗?
初级的阶段就学挡气了,想想吧,打嗝是挡气,弱延音是挡气,嘟是挡气,这些很明显吧... 高级一点,混声是挡气吧,喉部掩盖是挡气吧,声带静工作是挡气吧...
从一个很夸张的角度
所谓气息就是怎么有更多的气让声带挡住不漏出来,怎么放掉更少的气让工作维持的时间更持久一点 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不让它漏出来从而漏出来更少的气和更小面积的声带作用唱出更高的音,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不让它漏出来并且让漏出来的更少的气息从不同的声带位置漏出来从而产生什么假声啊混声啊,所谓发声就是怎么挡住更多的气息让被挡住的气息给声带一个压力顶着他从而让声带更有张力
所谓传声就是怎么让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出不去,然后气息在声带下面堆成一堆,把喉咙再撑开点,再打开点,空间再大点产生喉共鸣
所谓传声就是怎么让声带挡住更多的气息出不去从而使更少的气息出去,这样气息更细更有方向性,带着声音进高位置的共鸣腔...
说白了,唱歌就是挡气
唱歌之前首先你要明白什么是气息 为什么要提气 当你体内有气息 当你气息顶住声门的时候 你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提气 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压锁骨压声门压横膈膜...我们讲的是气柱 ,上下的气柱 最有弹性的地方是横膈膜,最薄弱的地方是声门,两个地方互相对抗,气息夹在中间,你所要做的就是平衡它就好了
很明显的四个相互的作用力,气息顶着声门,这个是相对很主动的一个力,因为声门是最薄弱的地方,就如同气球的气总是向口上跑的一样.声带挡着气息不让气息漏出去,也就是说它对气息顶着声门的力有个反作用力量,所谓锁骨下压,声带向下挡气之类的就是这个力,我觉得是个被动的力量.当然你想这个向下的力量会传递,传递下去以后直接导致压力加在横膈膜上,但是这个力量肯定是个更被动的力量,主动去压气肯定不对
至于横膈膜,首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压迫的它首先会有个被动的反对压迫的反作用力是向上的,其次还有个很主动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吸气的时候横膈膜会形变,呼气的时候它自己会向上归位,这是一股主动的力量.有气息顶着声门肯定气息就没问题了,但是这些力量你要平衡好,刻意的去压哪个去提哪个都是不好的...绝大多数声乐书都写的是某一种力量的控制,于是有的说是提,有的说是压,你们仔细看,会发现他们说的都是很片面的,只写了某个力怎么去控制,这也证明了写书的人另一个片面本能的天生的就比较强一点.但是我觉得声乐作为一种科学的,还是要全面一点
当然 再做跳音的时候在横膈膜的力量不足的时候你可以适当的提提小腹之类的辅助一下
其实颤音也听容易的,但你要先学会用胸腹交替唤气,很深奥吧
那就通俗点,你知道横隔膜在哪里吗,你学着自己去压它就行了
你慢慢的呀,只要一个月,(用气去压哦),你知道,颤音是怎么回事了!~:)
1. 重视声音的培训, 忽视情感的培养。
当下的声乐教学中, 绝大多数老师都刻意去强调对于学生声音的塑造, 着重技术的重要性, 往往忽略了教育学生如何表达细腻的情感, 如何对原作的进行深入体会。另一方面, 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也会不自觉地只去训练自己的声乐技巧, 认为情感等等都是次要的, 故而会陷入一种肤浅无情的尴尬境地, 即便能够将原作炉火纯青地表现出来, 但是无法使人产生共鸣。我们都知道, 其实声乐技巧和情感是一个整体,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孤立存在。失去情感的声乐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丢掉声乐的情感又仿佛是在无病呻吟。
2. 教学内容设置欠妥
在教学中, 理论的讲解固然十分重要, 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日后的摩天大厦就没有一个雄厚的地基。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只看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实践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各方面的教学都开始走出课堂, 强调理论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声乐教学也应该如此, 而不是固步自封, 闭门造车。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声乐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 改革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与时俱进, 具体的就是减少理论知识在课堂教育中的时间比重, 增加实践的时间比重。
3. 注重高声区的教学, 忽视中低声区的训练
我们评价一个人声乐水平的关键就在于看他在声区的统一和协调方面做得怎么样。然而由于大众偏爱十分灿烂的声音, 喜欢抑扬顿挫的高音,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会出于各种原因偏向于高音的教授, 同时, 学生也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 更加注重自己高音的训练。然而我们都知道, 一个人的中音才是最完美的部分, 中音是一个人声音的基础, 在歌唱时, 中音才是最舒服最恬静同时也是最自然的唱法。从意大利的教学观念来看, 从中音区慢慢拓展到低音和高音才是最科学的方法, 对中音区的训练是一个音乐家毕生的任务, 只有在中音区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 才能渐渐过度到其他区域, 而不是直接逾越到高音部分。否则既不利于高音的培养, 也不利于嗓音的保护。
4. 声乐教师综合能力较低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 包括基本乐理、音乐史、音乐作品的品鉴、作家的意图以及创作背景等等。我们现在的声乐教师大多受过十分专业的技能训练, 但是综合实力不强, 只能讲授理论以内的内容, 很难做到拓展和深入, 使学生停留在一个比较浅显的状态, 往往知表不知里。我国当前需要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 所以, 仅仅依靠自身的歌唱水平是很难立足的, 学生需要各方面的能力。声乐教师, 不仅扮演着课堂教学组织者的角色, 同时更是一名声乐工作者, 其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二、国外声乐教学的优点
1. 强调艺术的整体性
前面提到, 声乐艺术是一门综合的学科, 需要声音和情感的配合。国外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注重对学生声音的塑造和改良, 同时也会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情感, 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往往会像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短期内无法看到成果, 但是长期来看, 与没有接受这方面能力培养的学生相比较, 就能看到明显的差异。所以国外的教师依旧会不骄不躁地坚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因为他们相信日久见功效。与之注重声音气息培养的教学模式不同, 这种情感和声音统一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认识到原作真正的魅力并加以吸收, 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自己的素养, 逐步达到艺术的完整性。
2. 演唱过程中, 注重演唱与伴奏的配合
在当代的声乐教学中, 普遍地重音乐的旋律美, 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会陷入这种桎梏之中。国外的声乐教学不仅看重旋律美, 还会强调伴奏的重要性, 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声乐教师配备专门的伴奏, 让学生在平时就可以感受到音乐和伴奏的完美结合, 让他们不自觉的认识到伴奏的重要性, 在日后的演唱中也可以更好更协调的完成与伴奏的配合而不是向我国很多歌唱家那样一上台, 就会和伴奏格格不入。因为我们知道, 一首乐曲的完成, 音乐和伴奏的结合是很重要的, 二者缺一不可, 像左右手, 看似独立, 但是离开了对方, 自己的很多功能就会即刻消失。此外, 这样的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国外声乐教学强调对于低声区的训练
声乐工作者都会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声区, 因为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外声乐教学在注重学生高音的培养之外, 还会强调中低音区的训练。尤其是中音区, 因为中音区是声区的基础, 只有中音稳定了、成熟了, 才可以游刃有余地向其他声域转化, 倘若中音尚未获得健全的锻炼就直接过度到高音, 短期看来似乎无伤大雅, 但长期来看无疑是揠苗助长, 后患无穷。国外教学就认识到这一点, 于是学生阶段就十分重视中低音的训练, 让“日后的音乐家”在学生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浪费时间也不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可是从学生的利益出发, 则是十分值得推广的, 也会让学生受益无穷。
三、从国外声乐教学中获得的启示
1. 在注重细节的基础上加强对艺术整体性的重视
我国声乐教学传统上十分注重对于细节的把握, 对于基本知识点也是一个个具体讲解。但是国外声乐教学除了重视这些之外, 还会强调艺术的整体性,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整体性, 不可以顾首不顾尾。使学生的综合理解和把握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得提高。在教学的课堂上, 我们的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整体感觉, 使学生培养起整体把握和细节着手的思维和学习习惯, 将细节和整体有机统一。
2. 重视伴奏在演唱中的作用
我国的传统声乐教育很少提到伴奏的重要性, 国内的教师只注重声乐知识传授和对学生声音的挖掘。国外在不同年代都涌现了大量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和被奉为经典的传世之作, 这跟他们对伴奏的重视有关。所以, 我们国内的教师也应该立足这一点, 重视伴奏的作用。
3. 加强对声乐教师的培训, 完善教学理念
声乐教师对于学生声乐素养的改善和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声乐教师不仅承担着日常的教学工作, 在发掘学生特长、音乐鉴赏等方面都要十分擅长。因此, 教师的能力以及其教学方式都很重要。鉴于此, 我们需要加强声乐教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总结:目前我国的声乐教学相对改革开放以前, 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 也为国际培养了一批批音乐人才, 使我国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和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相比的话, 依旧存在上至教学理念下至教师素养的不足。为了能更好地改善现状,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西方声乐教学方面的有点, 同时发扬自身优势, 做到中西合璧, 我相信我们的声乐教学未来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李宗堂.论声乐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基本原则[J].天津: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0 (2) .
关键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 声乐教学 借鉴与传承
一 、我国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特点分析
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早期的舞蹈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目前我国民族声乐的表现风格其实是开始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革命胜地延安兴起的“新民歌”运动。时值第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旧中国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唤醒劳动人民的革命意志和斗志,采用了当时以被广泛流传的原生态民歌的曲调,配以新的歌曲内容,使政治宣传易于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文艺界对传统音乐的发掘整理,民族音乐逐步向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
一般而言,民间声乐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它不同于文人词曲,有明确的作者,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古往今来人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音乐,而这些音乐恰好成了作曲家们的音乐素材。在我国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民间曲调的影子。民间声乐有接近生活,反映生活的特点。例如歌曲《走西口》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贫苦农民对“逃荒”的一种别称。“西口”是在古长城的关口,走西口的人要渡过黄河出长城逃荒到内蒙古地区,由于黄土高原贫瘠,干旱少雨人们只得到外出卖苦力。走西口以男人为主,靠给人抗活、背炭、挖渠或者掏甘草、放冬羊等繁重的劳动为生,有的逃荒者甚至因为挣不到钱而流浪乞讨。由于逃荒期间生活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每一次走西口对于逃荒者及其家人都是一次生离死别。正是这种背景下,走西口的民歌才具有独特的意义,如果我们不能了解背景含义也就无法获得“走西口”的情感体验。民族声乐的创作还吸收了民间音乐的曲调,使得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充满了鲜明而又浓郁的民族化特色。比如,歌曲《听雨》是赵元任根据家乡古诗的音調加以创作的。《卖布谣》是他根据无锡方言创作的歌曲。这些作品都具有清新、质朴、深邃的民族化旋律。民族声乐曲调创作中对民间音乐的借鉴与吸收,使得民族声乐曲调更加丰富,更加易于传播。纵观这些广泛流传并且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优秀歌曲,基本都是根植于民间音乐的传统之上,都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与民族音乐的音调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作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源泉。
二 、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1)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上文我们重点分析了民族民间声乐的艺术特点,那么民间声乐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有多大的作用,本小节将进行论述。中国民间声乐艺术十分丰富,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至今广为传唱,历时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有很多作品成为了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但是还有些优秀的作品还要期待我们去整理和演唱,因此在教学和演唱中我们要注意把优秀的作品直接应用在实践中,体现艺术歌曲的自身价值。继承和借鉴创作经验有利于今后艺术歌曲的发展。我们在声乐教学中,艺术歌曲是要求必须演唱的教学题材,这是因为艺术歌曲在这一题材风格上有别于其他的声乐体裁,突出了他的重要性。我们通常在声乐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和演唱的是西方的艺术歌曲,其实我国的民间艺术歌曲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选用不同风格的艺术歌曲的教材上,和西方比较都是不那么充分。我们经常在市面看到艺术歌曲的书籍大多数也还是西方译过来的,而中国的作品为数很少,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的背景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艺术歌曲的整理、演唱、开发也是现在我们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的民间艺术歌曲很注重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创作结构严谨,词曲结合紧密,特别是在中国汉字的声母韵母与声乐旋律声腔的结合方面有作曲家独到的艺术手法,因此在演唱中要十分注重情、声、字三方面去把握作品,同时还应该对不同作曲家的风格进行了解,使我们在演唱的过程有依有据。
(2)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借鉴与传承
将民间民族声乐艺术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关系着我国民间声乐艺术文化的传承与超越,在多元文化的语境里,民间声乐艺术歌曲创作在与欧洲文化的不断碰撞交融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歌曲创作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真的学习民间艺术歌曲,在演唱中启发学生对音乐﹑歌词伴奏的有耐心有步骤的分析讲解和演唱,使学生们充分懂得要想把歌曲唱好不是光有好声音,漂亮的高音,和洪大的音量,而是要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因此,我们在演唱中应该更多注意把握民族传统文化,使声音和艺术情感充分的结合,在演唱和学习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高演唱能力和表现能力。中国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一方面借鉴了外国艺术歌曲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与我国的民族语言、民族气质和民族情感表达方式的密切结合,将中国诗歌文学、民歌与中国传统音乐技法、欧洲传统音乐技法、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等进行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和风格的艺术歌曲。高校是音乐人才最集中的地方,是最佳的研究和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基地,对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唱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民族音乐文化进入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与传统的声乐教学完美地融合,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掘、继承和保护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福杰.民族声乐歌唱语言对歌唱技术的影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 (06).
【声乐教学法论文】推荐阅读:
心理因素与声乐教学论文09-19
小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探索论文11-24
中小学声乐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7-07
声乐教学法10-04
少儿声乐课教学10-25
声乐教学语言要素分析10-30
乐理视唱声乐教学计划10-19
声乐教学中的表演训练11-16
声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