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展改革委

2024-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辽宁发展改革委(精选8篇)

辽宁发展改革委 篇1

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

各市发展改革委、各有关县发展改革局(委),省直、中直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和生物产业发展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我委拟组织在近期申报该专项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一)资源、环境与节能减排

1、工业节水与废水资源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锅炉水处理动态模拟、水处理工程智能化控制等试验平台,开发水处理化学品、关键设备的制造和工程应用技术,开展重要产品和关键技术的标准研究,提高化工、石化、钢铁等重点耗水行业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实现工业废水资源化。

2、环境光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环境光学立体监测技术、环境大气模拟试验、环境光学光谱数据库等研发平台,开展环境光学监测关键技术、设备和相关标准、方法研究,满足国家对环境污染、生态要素、突发环境事故进行远程、自动和实时监测等的需求。

3、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清洁过程技术、制革生物技术、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和中水回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试验平台,突破关键化工和生化材料的制备、制革专用酶制剂产生菌的筛选和培育等关键技术,解决制革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瓶颈问题。

4、钢铁制造流程优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可循环钢铁制造流程动态分析、评估和系统优化技术平台,以及精准设计、高效运行、节能减排和优化控制技术的工程化试验环境,开发钢铁生产全流程物流平衡和优化、全流程排放物分析和减排等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为提高钢铁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提供技术支撑,解决钢铁行业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重等突出问题。

5、先进涂镀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连续涂镀、功能化涂层、涂镀技术检测等试验平台,开发连续镀锌、连续涂层、清洁生产等钢铁材料先进涂镀关键共性技术,研制涂镀层生产线核心关键装备,形成涂镀钢材的回收和循环使用规范,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和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减轻环境负荷压力。

6、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甲醇制烯烃催化技术研究和中间放大试验平台,开展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研究烯烃分离新技术、新的原料净化技术、生成水的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等,开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套技术,满足我国煤代石油战略的重大需求。

7、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工艺过程模拟与优化、关键设备开发、煤液化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的试验平台,开展煤

— 2 — 间接液化制油技术、产品开发与深加工技术、油电化联产系统集成与设计技术,以及煤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反应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发,为我国煤间接液化制油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8、煤炭直接液化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试验平台、催化剂工程化研究平台等,开展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煤浆制备、煤液化反应、液化残渣分离和利用、循环溶剂制备、液化油品提质加工、高效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合成及连续制备等关键技术,以及煤直接液化反应器、专用泵阀等核心技术装备等研发,为我国煤直接液化百万吨级示范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9、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煤矿深井建设所需的冻结、注浆、钻井及矿井降温等综合研究试验系统,开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深井建设核心技术研发,掌握冲积层厚600-800米、井筒深度850-1200米的深井特殊凿井以及矿井降温等关键技术,提升我国煤炭资源的保障能力。

10、煤矿采掘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采掘装备特种机械性能综合试验平台、煤矿机械材料试验平台、采掘装备特种电气性能试验平台、强力液压支架实验台,突破制约我国大型高效煤炭采掘机械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我国煤炭高效安全采掘提供装备保障。

11、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油气管道工艺设计、材料、焊接、防腐等核心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油气管道安全预警、监测、裂纹检测、泄露检测等技术研发,开发管道裂纹检测和管道沿线地质灾害自

— 3 — 动监测设备,满足我国天然油气骨架管网建设和管道安全管理的需要。

12、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海上高精度地震技术及海上可控源电磁勘探技术的研发试验平台,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地球物理数据分析及配套应用分析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油气资源勘探装备与技术,满足我国近海复杂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需求。

13、油气钻井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钻井完井工艺、钻井机械装备、井下测量控制仪器、井下增压和井下循环全过程模拟试验平台,开展油气钻井新技术、新产品及重大装备的试验验证和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满足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安全、清洁勘探油气的技术需求。

14、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井下工具模拟试验、高压管道流动评价系统、裂缝评价系统、裂缝监测、压裂液在裂缝中的动态携砂性能等试验平台,开展水平井井下作业及压裂改造,C02泡沫压裂、C02干法加砂压裂,泡沫压裂液模拟评价、泡沫钻井液等流体性能评价及水平井筒沉砂规律试验等,促进我国陆上低渗油气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

(二)生物产业发展

1、基因工程疫苗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基因工程疫苗构建、表达、评价等研发设施,开展疫苗抗原基因筛选和改造技术,基因转移、表达及其调控技术,疫苗菌毒种构建技术,新型DNA疫苗和RNA复制子疫苗

— 4 — 技术等研发,加快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的效果和安全性,满足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的需要。

2、免疫诊断试剂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重组抗原及单克隆抗体工程化平台,优化免疫诊断试剂 关键原料的表达、纯化、保存条件和体系,开发通用高效的抗原、抗体的酶标记和荧光标记技术,实现诊断试剂生产中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率达到50%,提高我国免疫试剂的质量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生物制药新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高表达哺乳动物细胞株构建、细胞系的驯化与克隆筛选、无血清细胞培养基配制与优化、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优化等研发实验平台,开发可适用于表达不同产物的动物细胞系,形成从细胞株构建、细胞系驯化、筛选到大规模生物反应器培养的整套工艺技术,使重组细胞表达水平达到50皮克/细胞/天,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4、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成药基因和成药蛋白质筛选、鉴定、验证、中试规模制备的技术平台,开展系统性的药理药效、毒理研究,为生物制药企业提供生物制药新的候选基因和候选蛋白质,满足生物制药开发的源头创新的需要,为新基因工程药物及基因治疗的产业化提供基础,形成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辐射中心。

5、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设中药标准品和对照品生产技术、中药标准综合评价技术、有毒有害物质脱除技术等平台,开展中药材、饮片、提取物、中成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满足解决我国中

— 5 — 药产业急需解决的标准和质量控制关键技术问题的需要。

6、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濒危药材快速繁育、大规模移栽、标准化良种的药材种苗繁育、高原药材、沙生药材野生抚育试验平台,开展濒危药材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中规模化移栽技术,标准化、模化、集约化的种苗繁育技术,濒危药材野生抚育生态型生产技术研发,保护濒危药材资源,促进中药产业持续发展。

7、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新基因发掘、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分子育种等研发设施,开发重要性状基因的实用分子标记,改良分子标记检测技术,提高规模化应用水平,构建高效的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提高育种效率,突破规模化发掘种质资源中优异基因的技术瓶颈,实现多目标重要性状的定向改良,提高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育种效率。

8、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染色体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分子细胞工程技术、单倍体工程技术等研发设施,开展植物体细胞和配子细胞培养高频率再生及无性系变异技术、远缘体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定向突变筛选技术、染色体工程诱导异源染色体易位及其快速识别技术等研究,培育优质、抗逆、抗病的育种新材料,满足主要园艺作物新品种培育的需求。

9、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基于分子水平的林木种质研发平台,开展林木速生、木材形成、高抗等功能基因的快速发现和鉴定技术,高效多基因转化技术,高密度、高精度遗传图谱构建关键技术,困难树种再生体系及针叶树的体胚转化系统,林木新种质性

— 6 — 状快速鉴定技术等研究,提高我国林木育种水平,满足工业用材林及生物质能源林建设的需求。

10、动物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动物遗传基因资源发掘评价、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等研发平台,开展优异基因资源大规模发掘和有效利用技术,经济性状新型分子标记开发和辅助育种技术,胚胎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优质、抗病、特色转基因畜禽育种技术等研发,满足我国畜禽和特色经济动物养殖的需求。

11、现代酶工程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工业化发酵控制技术、低成本分离技术、先进的发酵废液后处理技术研发平台,开展工业酶发现、改造、规模化表达、制剂制备等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相关行业的酶制剂技术标准,加快酶制剂产业的发展,促进其在能源、饲料、食品、环境、医药等工业领域的应用。

12、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建立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和非木质资源绿色合成工程化研发平台,重点突破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定向制备燃气、合成气,生物质液化制备生物基化学品,生物质化学改性及树脂化技术,非木质生物质资源绿色高效转化合成生物基材料等工程化关键技术,为我国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有效支撑。

13、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围绕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建立动物用生物制品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化验证平台,加强动物疫苗、诊断制剂、血清等生物制品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

— 7 — 解决典型毒株分离、疫苗免疫接种控制、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等生产技术和工艺难题,发展新型分子检测技术,构建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动物用生物制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

14、作物转基因育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棉花等主要经济作物,建立功能基因挖掘、克隆与验证,分子改良,转基因作物生产关键技术集成,转基因经济作物品种工程化验证等研发平台,开展主要经济作物重要性状基因的大规模挖掘、克隆与快速功能验证技术,重要性状的高效分子育种与聚合技术等研发,为提高我国主要经济作物育种效率,培育优质、多抗新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15、生物饲料开发与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建立生物提取、生物化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试验设施,以及生物饲料评价与应用技术等研发平台,开展免疫增强剂等天然活性物质的高效提取、分离、纯化,畜产品品质改良剂等功能性饲料的定向合成和高选择性合成,利用基因工程对天然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提高生物饲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6、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重大传染性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重点突破抗体药物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组抗体药物,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化纯化工艺,特别是连续灌流和流加培养产业化工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源化及全人抗体筛选技术及评价体系,形成从抗体筛选评价到生产的完整体系,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17、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新型医用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的技术瓶颈,开发医用植入体表面生物活化和抗凝血改性的上程化技术、植入器械及人工器官的精密加工技术、动物源植入器械和人工器官抗钙化及去免疫原性技术,建立相应的工程化验证环境和产品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我国新型医用器械产业链,不断满足人民对生命健康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具体要求

(一)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2号)、《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4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申请核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应提出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申请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应直接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二)各有关部门应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对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生产许可文件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请各有关部门对拟申报项目备案后,于2007年11月20日前,将审查合格的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式五份报送我委;于2007年12月20日前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请报告一式五份报送我委。同时提供电子文本、项目简介和有关附件等材料。

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择优申报。

— 9 — 特此通知。

联 系 人:董殿起、唐伟 联系电话:86893453、86892818 该通知的电子文本及国家相关文件(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提纲)我们已放在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页上,请你们下载。网址为: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辽宁发展改革委 篇2

根据《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质检总局第17号令) 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组织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第四批) 》、《转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多联式空调 (热泵) 机组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家用电磁灶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计算机显示器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和《复印机能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现予公告, 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2008年12月31日前出厂的产品, 可延迟至2010年3月1日前加施能效标识。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七日

辽宁发展改革委 篇3

一、委托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二、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研究课题

1.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研究。

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3.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研究。

4.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

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6.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研究。

7.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和制度机制研究。

8.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新机制问题研究。

四、具体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要根据自身研究优势,精心筹建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申请。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条件的,须有两名同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五、申请、评审事宜

1. 申请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tgs.ndrc.gov.cn,下载《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

2.申请单位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改革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4年6月30日前通过邮寄或快递方式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以邮戳时间或快递交寄时间为准)。

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课题评审小组,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书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题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为改革方案研究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择优遴选课题承担单位,并于2014年7月15日前通知承担单位联系人。

六、课题进度要求

1.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于2014年7月25日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签订项目协议书。

2. 承担单位应于2014年8月1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大纲,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审查。

3. 承担单位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大纲进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9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根据要求做好中期成果汇报的准备。

4.承担单位根据中期评审反馈意见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11月底前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5.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重大课题验收相关管理办法,对最终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正式向承担单位印发结题报告书。

七、课题研究经费

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邮编:100824)

联系人:马楠、赵少钦

联系电话:(010) 68505838

68505616

为长江委改革发展护航 篇4

在改革开放40年里,长江委治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些成就是为大国重器、民生之本提供水利科学技术支撑的成就,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里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隆重绚烂的一笔,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驾护航。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总书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于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委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取得的优异成果也充分证明,精神文明建设为谱写治江事业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概念是1979年的提出的,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党和国家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就如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82年我从部队复员来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办)宣传部,亲身经历参与了长办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届时全国上下广泛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长办的广大干部职工在“五讲四美”活动中更是精神昂扬。长办大院内几十年未有改变的环境,文明礼貌标语、墙报、宣传栏却营造着热烈的气氛;红墙绿瓦的办公红楼正在进行四层改五层的改造,南院的花园修建了绿荫长廊;十几年没有进新职工的长办大院,从大学、中专招进了一大批年轻的学子,年经人成立了“长江青年诗社”,创办了《大江文艺》文学刊物,每周六举办交谊舞会。

198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改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简称长委),是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权,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依法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长办”改成了“长委”,行政级别升了半级,明确了水行政职能,全委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1989年6.4**期间,长委不受外界干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长江之春”艺术节。是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长江水利委员会科研基地,并为长江水利委员会题字。

这些都成为了长委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珍藏于人们的心中,载入长委文化的史册。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国安定团结,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展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开始树立,教育科学文化日趋繁荣,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党风和社会风气得到了好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长江水利委员会广大干部和职工也在这个历史的洪流不断地推进自身的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95年,长委党组号召在全委开展长委精神大讨论,在委党组的带领下,全委干部职工经过反复的讨论,最终提炼出“团结、奉献、科学、创新”八个字,并把这八个字确定为长委精神的总结,也是长委单位集体文化的象征。为大力宣传长委精神,长委宣传部策划方案,把这八个字做成了金光闪闪的大铜字,镶在刚建成的防汛调度大楼正门两侧。

“团结、奉献、科学、创新”八个字,前四个字是“德”的修养,后四个字是“才”的磨炼,简单明了的反映了当代长委的精神风貌。“团结”,是一种良好的合作精神。长委的整体优势就是依靠团结立于不败之地。150多个专业之间合作尤为重要。良好的合作精神更是个人品行修养的反映。“奉献”,是人生价值观在工作中的体现。水利工作非常艰苦,要到一线去,家庭、个人生活都会受到影响,没有奉献精神打底子,就不可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科学”,是从事水利技术工作的生命,也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长委人历来就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坚韧精神,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创新”,是推动治江事业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水利工作者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水利工程也是在不断地优化、改进中完成,长委人正是在这样的创新中不断地超越国内先进水平。

1996年1月长委办公室发文(办函[1996]6号),《关于公布长委标志的通知》,正式启用的长委标志。长委标志由汉语拼音“ChangWei”第一个字母C和W组成,在单位的概念上有了明确的界定;W变形为“水”,找到了单位及其职责的结合点;变形的“水”又象从溢流坝飞泻的流水,给职工一种熟悉的亲切感,C虚实结合成一个日月圆形,象征着治江事业与日月同辉。同时,文件要求委徽印制于委内的车辆、船舶、建筑物、设备工具以及信封、信笺、职工名牌上,悬挂于会议室中。

长委党组非常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1997年,委党组根据长委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情况,决定长委整体申报湖北省文明单位,并将容易产生误解的“长委”改成“长江委”。全委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委党组的号召,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并首次申报“湖北省级文明单位”就获得成功。湖北省级文明单位的申报成功,极大的鼓舞了长江委干部职工的创建文明单位的热情。这一年,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治江工作蓬勃发展,单位改革不断推进,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整个长江委大院一遍朝气蓬勃,欣欣向荣。

长江委历届党组书记、主任都亲自审阅长江委文明单位创建、评选报告并作批示。经过全委干部职工不断的努力,扎实的创建,2011年长江委(机关)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近几年来,在全委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长江委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中央、水利部及地方政府领导的肯定和高度评价。截至2018年,我委已有“全国文明单位”5家;“全国水利文明单位”11家;“湖北省文明单位”11家;“湖北省直机关文明单位”10家:“长江委文明单位”73家。

发展改革委法治政府工作总结 篇5

x年是贯彻落实《x方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一年,按照《x》《x通知》要求,全市发改系统进一步强化普法学法提升法治能力,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和职能工作目标,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上新台阶。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现将全市发改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委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从依法行政、普法宣传等方面全面加强了领导组织和实施监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了《x通知》《x通知》《x制度》等,推进法治机关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完善清单动态管理机制

x版权力与责任事项共x项,其中:行政许可x项(核准、粮食、节能),行政处罚x项(循环经济x项,节能x项、核准、备案、投资x项、粮食类x项),行政检查x项(循环经济、节

能、投资、粮食),其它类x项(审批、备案、定价)。

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由于x市是非试点地区,对国家鼓励类企业投资项目探索不再审批,对不新增用地技改项目推行承诺备案制,推动最终实现“零审批”管理待试点经验和政策法规出台后贯彻执行。

印发了《x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x市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的通知》(市发改发〔x〕x号),主要有“具有自然垄断经营特征的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标准(住宅小区除外)”“殡葬基本服务收费”等八大类。

认真贯彻落实《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贯彻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竞争审查〔x〕x号),对妨碍市场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文件按照x年前出台文件、x年x月—x年x月出台文件、x年x月至今出台文件三个时间段分别进行了清理,废止x件,修改x件,保留不涉及市场公平竞争政策文件x件。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

截止x月x日,全市发改系统开展“双随机抽查”x次,随机检查对象x户,随机选派执法人员x人次,公开抽查结果x条。

根据x年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推进方案,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信息通过“信用中国”网站进行进行公示,x家行业协会商会公示了收费信息,根据《x》,开展两批共

x个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根据《x》对取消x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保留x项。

建成x信用信息平台(x),已收录全市信用信息共享目录x条,数据来源x个单位,共享信用信息总量x条。

四是优化公共服务

结合x年调整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和权力流程图,政务服务全部进行政务大厅办理,并按照国家和省政府对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要求,统一了申请材料样本,统一了办事指南,行政审批服务标准规范、标准流程,审批服务严格按法规要求行驶权力。结合x要求,实现网上办理事项x项,限时办事x项,从严监管x项。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强化地方立法

积极参加《x市条例(修订草案)》起草工作,现已完成政府审查并报人大。认真回复《x》《x》《x》法规草案和部门规章征求意见。

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完成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全面清理不符合《政府投资条例》现行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废止或修订与现行开放政策不符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证明事项清理。本年

度尚未出台新的规范性文件。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是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

根据省市行政决策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委机关《重大行政决策程序》《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办法》《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公示制度》《重大决策公开征询意见制度》《重大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和责任倒查制度》《重大决策全过程记录和立卷归档制度》,并将制度汇编。

二是深入推进法律顾问制度

拟定《x年聘请法律顾问协议书》,在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论证研究中充分听取法律顾问的意见,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如:《x》中期评估服务合同(x市)。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一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印发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制度》《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案办理程序规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行政处罚流程图》,统一了《行政处罚权利告知书(样本)》。本无行政处罚案例。

二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

印发了《x》,完善“云上x”平台基础数据,并结合权责清单和抽查事项清单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

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印发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根据制度每年定期开展行政执法评议,严格执证上岗。

四是严格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印发了《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通过学习考核,动态管理执法人员,调出x人,本单位现有执证人员x人。

五是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根据工作需要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经费,今年按“三项制度”要求购置了行政执法记录仪。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一是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建设,印发了《行政执法督查制度》,动态调整了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

二是自觉接受监督

印发了《x办法》《x制度》《x制度》,每年定期认真向本级人大、政协、政府及相关部门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情况》按规定定期向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加强内部监督

在全省首创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机制,x年定为“项目攻坚年”、x年定为“项目突破年”,经市政府审定后印发《x方案》《x方案》,将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开工率、竣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产业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以及项目前期工作等关键环节,经过系统设计,全面、科学纳入过程管理考核机制,压细压实责任。对项目建设实行开工、建设进度、竣工验收全过程管理。在考核中,对前期工作手续不全、“四制”管理未落实的项目,一律不认定开工。存在问题的项目,由市督查局发文通报,并要求按时整改,在下季度的检查中“回头看”。

四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印发了《x制度》《x预案》,通过市政府网站发改委网页,及时发布“政务信息”“项目批准”“项目建设”“物价信息”“招商信息”等,并及时动态更新。

(六)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一是健全行政纠纷化解机制

印发了《x制度》《x办法》《x规定》,通过普法宣传和积极对县级发改部门的指导帮助,本尚无行政复议案例。

二是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

单位行政复议机构健全、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严格遵照行政复议法规开展复议工作。

(七)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能力测试。多层面开展普法学习。利用x开展“法治感悟”专题学习活动,由各科室结合工作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牵头导学,内容涉及行政法律法规、业务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剖析等,做到学以致用,相与探讨,努力提升法律素养和法治能力。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宪法》学习和竞赛、“x大讲堂”专题讲座、《x平台》法律知识学习和测试。积极开展《宪法》《价格法》《节能法》《政府投资条例》《国家安全法》等各类专项宣传活动。通过集中、专题、针对性政策法规和业务培训,法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八)健全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

委党组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多次专题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项目管理、价格管理、节能管理等专项工作,做到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决定合法性审查,及时调整补充法制机构人员力量。

二是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

及时调整了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党组书记、主任任组长,各科办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科。领导小组在委党组领导下,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积极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强化“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同时,制定了委推

进法治建设考核制度,将委党组成员、各科室(站)负责人列入年底述职报告内容。

三是强化责任分解和督促调度

印发《x》《x方案》工作台账。对标对表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牵头科室和任务要求,确保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积极推进法治信息

通过委网站,将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公开透明,保障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及时回复依申请公开的政务信息,严格要求县级发改部门做好政务信息公开。

(九)其它专项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严格贯彻落实招投标领域的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指导,全面清理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规范性文件,探索招投标诚信评价管理机制,结合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远程不见面开标、异地网络评标系统、中介服务机构网上超市等“互联网+招投标”逐步建成投运,有效地扼制了招投标领域乱象,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工程建设项目使用贫困劳动力助力脱贫攻坚

统筹全市工程建设项目使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助力脱贫攻坚,督促调度全市各有关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加注使用贫困劳动力助推扶贫攻坚,通过《项目招标初步方案核准意见表》

从核准源头加以把控,中标企业使用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中标企业支付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劳动报酬x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提供就业保障。

二、取得的成绩和亮点经验

(一)“互联网+”助推法治能力提升

近年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系统”“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系统”“诚信系统”“x省网上办事大厅”等办公网络的快速建设,现代化办公和大数据运用,发改系统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大幅升级,群众的满意度逐年升位,行政复议案件逐年下降,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取得新突破。

(二)法治调研成果丰硕

进一步强化了法治理论研讨,一方面巩固成果,一方面查找不足,进一步从领导层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撰写了一批有深度的法治理论调研文章。如:x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与法治政府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放管服”改革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管理服务的理念转型尚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重“审批”轻“监管”现象依然存在,监管改革还提升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还要抓细抓实。

(二)法治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发改部门承担经济社会发展、价格监督、节能减排等诸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发展改革工作,从点到面,从宏观到具体,从中期规划到长期规划,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上克难攻坚,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下功夫,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法治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县级法治政府基础性地位的作用,抓住改革机遇,理顺内设法制机构及职能职责,优化人员配置,加快空编空员补缺。充分发挥法治机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二)强化法治教育提升法治能力

继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学习的自觉性,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能力和法治理念。

(三)总结法治政府五年工作成绩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人口计生委 篇6

关于印发“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

划的通知

发改社会[2012]35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发展改革委、人口计生委:

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共同编制了《“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共同编制和组织实施,规划期限为2012-2015年。请各省(区、市)按国家统一部署分组织执行。

二、中央专项支持各省(区、市)的项目数量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核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将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设施设备状况以及有关政策因素等综合平衡,分省匡算,分年确定各省中央投资额度和支持项目数量。

三、请各地按照《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31号令)以及建设项目管理程序要求,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适时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人口计生委 2012年11月12日

附件:

“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为坚定不移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加强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是直接为广大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重要载体,是落实计划生育

基本国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优生指导、药具发放、信息咨询、随访服务、生殖健康和人员培训等八项任务。

“十一五”期间,为提升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组织实施了《“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力改善了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条件,技术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对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二五”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再上水平的重要阶段。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增速逐步趋缓。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长期面临较大人口压力的总体形势没有改变,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没有改变。未来一段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总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育龄妇女数量居高不下,流动人口仍将保持庞大规模,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出生性别比持续偏高,客观上要求增加服务供给。二是

服务任务更加繁重。服务内容由基本四项服务向出生缺陷预防、信息咨询、育龄妇女随访及生殖健康普查等综合服务发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全面开展,都将进一步增加工作量。三是服务要求明显提高。随着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需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和技术手段,提供更为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筑牢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基础。

目前,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发展还不完善,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农村基层尚有部分县级服务站未达到《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标[2005]206号)要求,其中85%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开展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难度较大;二是县级服务机构现有设备老化和不足并存,调查显示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所需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酶标分析仪等主要设备缺口都在50%以上,制约了服务开展和质量提升;三是“九五”和“十五”期间配备的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都将于“十二五”期间达到报废年限或里程,影响流动服务的有效开展;四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较为薄弱,现有计划生育科研院所基础设施老化、科研设备陈旧,研发和指导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通过统筹规划,进一步健全人口

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十分必要。

二、基本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为目标,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涵,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开展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为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一)统筹发展,全面推进

科学规划,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努力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类指导,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

(二)需求导向,突出重点

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服务需求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重点加强县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着力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努力提升计划生育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三)地方主导,中央扶持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有步骤、分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在规划布局、建设投入、用地安排和运行保障等方面负起主要责任。中央予以适当支持和补助,加强全过程监督管理和检查评估。

(四)健全体系,完善功能

围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需求,构建以县乡服务机构为依托,流动服务车为纽带,功能齐全、布局科学、技术先进、服务优良,多层次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原则,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

(五)规范建设,高效运行

坚持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方向,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加强建设项目的全程管理和监督。坚持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确保服务机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通过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健全体系,科学管理,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服务设施标准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队伍职业化、服务保障制度化,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实现县县都有标准化的计划生育服务设施。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对未达标的县级服务站(含少量市辖区未设立服务站的地市级服务站)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改扩建,计划建设规模约96万平方米。

——基本配齐县级服务站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设备。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为县级服务站(含少量市辖区未设立服务站的地市级服务站)配置约1万台检测设备,逐步满足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需求。

——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流动服务车项目。制定服务车配备标准,为部分县级服务站配置流动服务车,保证计划生育流动服务不断档。建立车辆更新机制,完善运行保障制度。

——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围绕出生缺陷预防、生育调控技术、生殖与遗传等重点研发领域,依托现有省级计划生育科研院所,重点支持部分省级人口计划生育研发和指导中心的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升级,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科技支撑平台。

四、资金筹措

地方各级政府是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支出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安排财政性专项资金,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

中央安排预算内投资对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予以专项补助,根据财力情况,逐年实施。依据《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对西部地区、中东部享受西部政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项目,中央补助不

高于总投资的80%;对中部地区其他县(市)、东部地区享受中部政策地区,中央补助不高于总投资的60%;对东部地区其他县(市),中央补助不高于总投资的25%。对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区等特殊困难地区,由中央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全额补助。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从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和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抓实抓好。要建立由发展改革、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二)完善运行机制

原则上,中央补助购置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设备和流动服务车为一次性安排,地方各级政府要创造条件,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建立运行保障和维护更新机制,确保设备和车辆的有效运行和及时更新。运行保障和维护更新机制要与各地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同步规划、同步审核、同步检查。

(三)加大资金投入

各地要按照分级负担、共同筹措的原则,切实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建设资金,确保足额及时到位、不留缺口。配套资金不落实的项目,不得申请中央补助投资。地方项目建设所需资金不得挤占计划生育事业费。积极支持创建幸福家庭活动,优先安排幸福家庭试点单位设备配备。

(四)严格项目管理

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切实加强投资管理,厉行节约,合理控制设备采购种类和档次以及服务机构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严禁挪用、截留、挤占项目建设资金。加强服务机构的运行监管和设备的使用管理,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五)加快人才培养

制定各级服务机构人员配置标准。加强教育培训,推进在职学历教育,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建设一支专业化的计划生育服务队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组发〔2011〕25号),加快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逐步建立职业标准、学科教材、教育培训、评估认证和职业监管体系。

(六)深化体制改革

建立分级负责、协作配合、权责统一、运转有效的服务机

构管理体制,强化县乡(镇)两级服务机构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乡站县管,统筹配置和利用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辽宁发展改革委 篇7

近日, 为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 指导各地科学编制本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

《指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编制背景和总体要求, 分析和阐述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总体要求, 指出规划要按照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改善, 有利于统筹协调循环经济发展与其他社会经济活动, 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编制。第二部分提出了规划的框架内容, 包括前言、规划区域的基本情况、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任务, 空间布局, 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及关键设备与装备, 实施效果分析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等部分。

《指南》在吸纳近几年来循环经济工作成果的基础上, 集中了大量专家、学者集体智慧和地方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有关同志的管理经验编制而成;《指南》的出台将对各地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辽宁发展改革委 篇8

会议充分肯定了办公厅2015年的工作。一年来,办公厅认真贯彻落实委党组的部署,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积极推进机关定位转型,转理念、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抓落实、抓创新、抓效能、抓质量,将办公厅打造成机关“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运转枢纽、排头尖兵,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运转枢纽和机关窗口的作用。在办公厅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高度肯定了办公厅2015年的工作,将其概括为“5个明显提升”。

会议对办公厅2016年工作进行了部署。要求全厅同志按照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政府秘书长和办公厅主任会议上对各级政府办公厅提出的当好“第一参谋助手”、“大服务员”、“高效督办员”的希望要求。按照委党组部署,在2015年5个明显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适应新常态、树立新理念,展示新状态、锤炼新本领、创造新作为。要查漏补缺,补好工作短板,梳理查找工作中还有哪些能进一步提高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工作方案。比如在精简会议方面,要尽快梳理2015年主任办公会、委党组会议议题,进行分类研究,提出2016年精简会议议题的措施。比如在公文办理方面,目前办公厅核稿环节还是纸质件办理,要研究尽快实现全流程网上流转。要开拓创新,取得工作突破。不满足于做好日常工作,要多做原创性工作,要在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强化服务保障、狠抓工作落实、千方百计保运转、严把文件质量关、加强和改进信息工作、推进档案有效利用、强化安全保卫保密、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解决群体来访、加強和改进审计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

上一篇:先进班申请材料下一篇:唯美励志的语录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