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大纲(推荐8篇)
英文名称:Landscape programming design
课程编码:11010088
学时:2周学分:2
适用专业:园林(风景园林方向,旅游区规划方向)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1.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熟悉园林规划设计得原则,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并获得施工组织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任务
学生应独立或协作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园林景区景点观察和记录;园林树种的应用与配置;园林建筑与园林小品的应用与设计;园林景区、景点的应用与设计;分析城市园林效果。提交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
二、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进行园林景区景点观察和记录,严格按课程设计指导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详实地记载园林规划设计的形式和布局,并对园林设计方式进行科学分析。
2.学会园林树种的应用与配置方式,掌握园林建筑与园林小品的应用与设计方法,以及园林景区、景点的应用与设计方法。
3.具有分析城市园林效果的能力。
4.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长春大学学生实习守则》,认真完成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作好实习日记,提交园林设计平面图和园林设计效果图及设计说明书,写出体会,形成设计报告;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服从分配,注意安全,不得无故不参加实习或擅自离开实习现场。
三、课程设计内容
1.园林绿地踏查、实测。
2.园林树种的应用与配置。
3.园林建筑与园林小品的应用与设计。
4.园林景区、景点的应用与设计。
5.园林美化、香化、绿化在城市中的作用。
6.园林的生态效益影响城市生态平衡的生态分析。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
按《长春大学实习教学成绩评分要求与标准》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出勤与表现、设计报告、设计图质量进行综合成绩评定(实习表现、出勤率占总成绩的20%,设计报告占总成绩的30%,设计图质量占总成绩的50%)。
2.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缺少实习天数的1/3及以上
者,不评定实习成绩。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自编。
2.主要参考书
关键词:中职,园林规划设计,课堂教学,转换角色,多媒体,实践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是中职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必修专业课, 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学科多、内容抽象等特点。近几年, 中职生生源质量普遍下滑,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个体存在较大差异, 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针对学与教的矛盾, 笔者结合多年从事专业课的教学探索, 提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 并介绍如下。
1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转化则要求以学为主, 以教为手段, 着重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开发学生自学和创新能力, 尤其对中职生更应以培养其自学能力为主, 因为中职生毕业以后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 而各行业的渗透性注定中职生在工作中将面临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都要求中职生掌握好学习方法。而好的学习方法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结合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课特点, 优化课堂教学可从以下4个方面完成。
1.1 优化教学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有总论和各论, 有理论和实践, 其内容复杂性要求授课方法不能单一, 而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如阅读法、研究法、自学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目标教学法。在讲授“园林植物营造空间”时, 宜采用阅读法和自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1.2 优化课堂语言
《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专业课, 内容有许多抽象难懂的专业术语、概念等, 而中职生的基础知识底子薄, 采用常规规范语言讲解, 学生会因艰涩难懂、枯燥无味而注意力不集中, 出现上课开小差等现象, 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学生厌学的后果。结合多年专业课教学经验, 笔者认为优化专业课堂语言要做到2个方面:一是给语言注入感情, 活跃课堂气氛。多用语气词、疑问词和转折词, 使课堂语言变得生动、有激情、有感染力;二是通俗易懂, 就是变抽象为直接语言, 可采用比拟、比喻、反例等完成专业语言的描述。在讲解造园需先立意这一知识点时, 常规授课就先讲为什么要先立意, 怎样立意, 其过程冗长, 且内容抽象, 学生接受效果很不理想。反过来, 如果拿学生们熟悉的写作文要先立中心思想这点来比喻, 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 讲解园路交叉口规划时应忌尖角的知识点时, 可以用反例来讲解, 视觉上尖角给人不舒服感, 人们偏柔和 (比喻) 。如果有尖角, 游人可能跨越或破坏设计绿篱 (换位) 。总之, 只有优化了课堂语言, 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提高学生注意力, 提高授课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
1.3 优化课堂组织
传统的课堂组织就是“复习旧课, 讲授新课, 布置作业”, 这种“教师主讲, 学生主听”的模式单调, 缺少创新, 课堂氛围差, 学生没有激情, 结果教师讲的口干舌燥,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教学效果不明显, 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这违背了培养中职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初衷, 结合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课的特点, 要优化课堂组织, 可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互动。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 除了作为服务朋友外, 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为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提供条件和补充。如学生通过互动了解了“水景有三远特点”后, 可提出“源远”在小庭院水景中如何处理的实例, 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 并调用身边各种学习工具, 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是转换角色。转换角色就是让学生做教师, 教师做学生。学生为了讲好课, 会主动去学习课程, 提炼重点, 课外时间积极地利用多种途径来准备。从活动过程中看出, 这种方法比较费时, 所以使用不能过于频繁, 在使用前教师要提前选好内容, 让学生做好准备, 学生讲完后, 教师要对所讲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通过这种互换身份的课堂组织方法, 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准备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讲听课过程中提高听课技巧, 如怎样归纳要点、重点, 怎样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等。
1.4 多媒体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创造能力, 创造的源泉是丰富的知识和实例的积累, 而实地观摩又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要求, 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案例和佳作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如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学生需要观摩多个经典古典园林佳作, 来理解古典园林的特点。而古典园林佳作多分布在苏杭和北京等地, 去实地观摩不现实, 这就需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古典园林实例来完成教学目标。
2 加强实践教学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必要教学环节, 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综合实习, 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分析实例, 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风景园林范例的造景理法、工程措施、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以求学生在课堂所建立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梳理、整合与巩固。
2.1 加强作图实践
加强作图实践, 通过作图, 提高学生作图技巧, 在作图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完成设计理论的应用;在作图实践中领悟设计原理, 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达成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
2.2 细化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是在完成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式教学实习, 是对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内容化的过程。通过“观-研-做-悟”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 要注重学生对基本原理原则的应用和领悟,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能独立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 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划设计风格。具体做法:一是结合园林规划设计与园冶等相关内容, 观摩总结各类园林绿地建造规律, 评述各具体园林绿地的得失, 收集成功案例的平面图、立面图。二是选一个规划设计相对好的园林绿地, 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评述讨论, 并与理论相结合, 找出原设计图, 细读原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进行第2次评述讨论, 分析其得失, 之后以原地形图与设计交底要求学生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 在完成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后对比原始设计图, 再次评述讨论, 再由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如“植物种植设计”, 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各种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规律、园林景观设计图的制作方法。可以选择滨河路绿地进行实地讲解;校园绿化设计, 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校园绿化设计的布局特点、分区要求及其内容, 可以结合本校校区现场讲解。总之, 要建立起《园林规划设计》综合实习教学体系的构架, 根据不同的情况, 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使综合实习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科学化、系统化、实用化, 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列侠.园林规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 2008 (4) :54-56.
【摘 要】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C-0065-02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道路、居住区、公园等绿地方案设计。该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其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知识,而是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是否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能否独立完成中小型园林绿地项目的方案设计,从而可以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工作。为了适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的特点,本文试针对该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以促进适合社会需求的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人才的培养。
一、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套用本科模式,传统教材跟不上行业发展趋势。很多高职院校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简单地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压缩成三年,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也参照本科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不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材大多内容陈旧,实用性差,与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不相吻合,加上园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层出不穷,很难做到紧跟行业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实践能力较差,教学方法单一。当前高职园林教师大多来自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这些教师比较年轻,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系统和扎实,但直接从学校毕业再到学校任教,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对于园林行业现行标准、流行趋势不够熟悉。同时,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停留在以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上,这种单向封闭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程讲授的内容和深度不能满足社会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讲授的内容以传统绿地设计为主,主要涉及道路、街旁、居住区、庭院、公园等类型绿地的方案设计,没有紧跟园林学科的发展趋势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很少涉及当前热点的农业生态观光园、城市森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综合体等知识点,以及当前提倡的节约型园林、低碳型园林、可持续发展型绿地等新理念。在课程教学深度上更多强调方案设计的平面构图和图纸的美观,而忽略场地的实用功能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一遍遍的改图,大多是从图纸到图纸,较少强调方案的进一步深化设计与新材料应用,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
(四)课程教学实训以做课程设计为主,缺少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实战训练。很多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基地资源匮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实训以课程设计为主,而课程设计的题目多为自拟。缺少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设计对象没有现场,学生只能根据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去想象勾绘设计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场地环境的分析不够到位,容易忽略可能遇到的各种具体复杂问题,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眼高手低等问题,难以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为了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园林设计高技能人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任课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小组,打破学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跳出学科体系的藩篱,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说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依据职业岗位能力明确课程培养目标,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2011年3月以来,我们对在广西主要城市及广东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60多家园林企业工作的毕业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召开企业行业专家研讨会,明确园林设计员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与素质能力,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即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了解园林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熟悉园林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能独立完成各类中小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同时具有工程协调及设计业务管理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按照社会需求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工学任务对接。为了促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学习情境的具体化,我们依据该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及社会需求情况,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调整安排教学内容。比如舍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型项目规划设计等多个知识点,确定较有代表性且符合高职层次的校园附属绿地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等三个知识点为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专题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强化设计思维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实现工学任务对接。此外,考虑园林学科已经上升为一级学科,我们认为拓宽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内容非常有必要,因此补充讲解综合房地产开发、农业观光园、城市森林规划设计等当前比较热点项目的相关知识。
(三)基于工作过程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体现职业性和高等性的特点。确定课程典型工作任务以后,我们遵循园林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个工作任务的课程教学设计为:下达设计任务→教师讲解设计任务及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搜集资料→设计方案构思→设计方案修改→出图→学生汇报方案→教师与学生评价设计方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掌握整个设计流程,增强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高等性。
(四)根据职业标准改革完善考核考试的方法和内容,反映学生技能水平。针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强、重实践的特点,我们改变了过去重理论知识考核、轻实践操作测试的做法,以岗位对应的职业标准及规范为依据,大胆采用形式多样、有利于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灵活考试、考核方法。一是提高大型或综合性强的设计作业成绩评定比例;二是期末考核灵活选择快题设计、案例分析、植物造景设计、小论文撰写等方式。这样灵活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先重过程、再求结果的学习方式,并真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适应新形势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遵循工学结合的理念,校企合作共同编写课程标准和任务驱动型教材。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召集园林专业骨干教师、园林行业专家以及园林一线设计人员,在分析园林设计员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内容以及整个园林行业的政策标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归纳形成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知识技能框架,共同探讨论证和制定课程标准。同时,打破以传统学科体系理论为主的模式,以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真实的项目实例为依据,遵循实际岗位的工作流程,选取广西区内优秀设计案例,校企共同开发任务驱动型的教材,使教材具有实战性和地域特色,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六)成立园林公司拉近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学院注册成立广西艺景园林有限工程公司(园林二级资质),具有独立的法人资质,对外承接生产性设计项目。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园林公司的设计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园林公司学徒或园林助理设计师。一方面,教师通过参加企业的设计实践,积累更多设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部分优秀学生为辅助共同承担完成企业的设计任务,搭建学习与就业之间的桥梁,形成良好的企业化职业氛围。这种真题真做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战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拉近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工学任务对接,学研互动,产学一体,有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七)利用农林院校的特点,突出植物造景设计的优势。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充分体现园林规划设计与景观植物学、建筑学、园林园艺学、历史、文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关联性,好的植物造景设计有时可以决定一件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属于农林类院校,在植物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这方面恰恰又是艺术类、建筑类院校园林专业所欠缺的。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将植物造景设计作为优势和特点并发挥到极致,充分展示农林类高职院校在园林规划设计这一领域的专长,同时弥补在建筑设计、效果图表现方面的不足,避免不同层次和背景院校培养的人才同质化,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特色需要的园林专业人才。
(八)引入正激励教学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自由灵活的设计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巧妙地运用正激励教学法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做法如下:一是教师修改学生设计方案时,除了告诉学生做什么外,还告诉他们怎样做和为什么这么做,授之以鱼不如以渔。同时敏锐地捕捉每个学生在设计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并及时地加以激励。二是教师将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在班级公开点评、表扬。例如,完成“校园附属绿地方案设计”后,各组通过 PPT软件来汇报本组的方案成果,然后师生相互提问、质疑、答辩,并定期选取一些优秀作品在全校举办专业设计成果展览。教师对学生设计能力的信任,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细致的职业素质和竞争意识,激发他们扩展更大的设计空间。
三、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永恒的课题,新形势对园林规划设计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奉行继承、创新、发展的宗旨,针对人才培养的变化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强调社会和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以及生产与教学、科研的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新时代的社会培养出实用的高等应用型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瑞阳,黄巧玲.高职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教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
[2]王韧.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8)
[3]秦春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C-125)
【作者简介】陈尚玲(1975- ),女,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景区规划。
1、感知苏州园林的画意之美
2、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二十世纪80年代,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希望自己的东方馆中能有一处表现中国园林的景观。他们专程派人来到中国,当时我国的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推荐了苏州园林。
12月,苏州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现代作家、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在游历了各地园林之后,对苏州园林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苏州园林为何能得到如此的青睐,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笔下的《苏州园林》。
二、听录音朗读
1、初读感知:
听读课文以后,你认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三、研读体会
那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呢?
A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书上的旁批,仔细研读课文3—6小节,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如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的?
——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突出艺术价值、凸现布局巧妙
花草树木的映衬园林四季常青、景色优美如画
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景致深、几乎翻了一翻
提问1:文章扣住亭台轩榭的布局写出了苏州园林建筑物怎样的特点?
提问2: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和池沼的布局具有怎样的特点?
——假山的堆叠,突出艺术价值。是技术更是艺术。以堆假山为例,辨别技术与艺术的区别,苏州园林假山的艺术价值在于追求自然,使游览者如在山间。正如古诗歌所说的那样: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池沼的布局是如何追求入画的效果的?
——引用活水,使园林拥有生气,池沼的安排因地制宜,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追求的是自然之趣。在池沼里养鱼植莲,莲开时节,万柄摇风,鱼戏莲叶,美不胜收。
学生齐读这一小节。看看是不是这种感觉?
提问3:苏州园林注重花草树木的映衬,在树木的栽种和修剪上有哪些做法?
——着眼画意,主要体现在栽种注意了高树与低树,落叶树和常绿树,花时不同的树相间。而在修剪上也注意了不求规则整齐。这样做使得苏州园林四季长青,景色如画。
提问4:苏州园林中有不少花墙和廊子,有的园林还有镜子,你知道她们的用途是什么吗?(花墙和普通的墙壁有什么不同?)
——借助有镂空图案的花墙和无所依傍的廊子及镜子,使园林层次更多,景致更深。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
B、文章第六、七、八小节分别介绍了什么?去掉这一部分,对文章有没有影响?
——这三个小节分别写出了苏州园林的角落美、门窗美、色彩美。这些写可以说明苏州园林即使在细小的地方、次要的地方也都注重美的设计。
【小结】正好和前面的四个讲究一起,很好的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就是这样先概括地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然后再具体从多方面分说苏州园林的特征,在具体说明部分,从主到次,从局部到细部。条理清晰,特征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鉴赏品味
叶圣陶被称为语言的艺术家,本文很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下面让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品味。
提问: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最真切,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学生讲完一处读一读)
——举例
【寂寞】是谁不寂寞?园林不寂寞。
园林怎会寂寞?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说的是园林中落叶树与常绿树,花时不同的花树相互映衬,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这样一写这番景致就显得生动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园林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苏州园林不仅无论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而且游客在不同的时节游览苏州园林都不会感到单调。
【没法说出来】美得无法说出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景,怎样的感受,真是恨不能立刻去实地看一看。
【补】既可表示植物的栽种,还可以表示绘画时补上几笔其他形象,正好说明了苏州园林即使在极小范围的局部,也是一种美的追求。
【标本】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指出鉴赏苏州园林的重要。
五、同学们,苏州园林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给无数游览者以美的享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再次领略她的美丽风光。(观赏图片,配乐姑苏风光)
六、拓展延伸
作者在最后写道: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不仅是设计者和匠师们再造自然的写意空间,同时又是文人退居隐逸生活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既有生动的自然之趣,又蕴涵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书画、楹联、碑刻、匾额,雕刻、装饰、昆曲、叠石寄情、厅堂的命名、花木寓意、苏州园林俨然一座活的,有生命力的博物馆。留待同学们去了解、去发现、去感悟。
推荐《苏州水》《苏园六纪》《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
七、课外练笔
《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导语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如果我们来到江南就不免去苏州的园林看一看,它虽然没有北京皇家园林的庄严肃穆;却也不失江南的婉约与妩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先生,走进苏州园林,去欣赏那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
2、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4),原名叶绍钧,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3、辨明字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 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 蔷薇(qiáng wēi)
4、整体感知:文章是从D角度,抓住A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角度: A.建筑学
B.园林历史
C.导游
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
B.有代表性的园林
二、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章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a.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讲求自然之趣.b.假山池沼的配合讲求自然美.c.花草树木的映衬给人图画美.d.近景远景的层次给人景致美.e.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f.门和窗是高度的图案美.g.极少用彩绘给人色彩美.从七个方面紧扣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体特征.3、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4、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第二课时
1、本文作为一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除说明之外其他表达方式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本文主要用解说的方法介绍苏州园林,熔说明、记叙、议论于一炉,以概括的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的描述形容景物,以通俗的议论来分析原理,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记 叙1.“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花树相间。”写出了万木争荣的景象。
2.“古老的藤萝……珠光宝气。”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3.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描绘了游人观鱼的动人情景。议 论1.“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评价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我想,用图画来比方……是不讲究对称的。评论不讲究对称的美学原理。
3.“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可是没法说出来。”评论这样栽种的艺术效果。
2、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作用答题思路: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答题思路: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答题思路: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增加说明的趣味性)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题思路:举什么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答题思路: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
3、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 掉“一切”“决不”,可以吗?)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这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准确把握了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原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苏州园林闻名中外,设计者与建筑者别出心裁,因此特色鲜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异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这一特征,从总体上介绍,顺畅自然,通俗易懂,不仅展现了深厚纯熟的文字功力,更显示了不同凡响的思维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
1.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的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掌握几种常用的说明方法;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准确性。
4.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研讨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从环境保护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
2、通过练习进一步加强对说明文的分析掌握。
课前准备:
师生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步骤和实施
一、导入课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足以说明苏州之美。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
二、出示教学目标(小黑板)
三、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生字词。
四、介绍作者:叶圣陶,1894年生,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五.现在请大家齐读一下开头两段,把握住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提问:
⑴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明确:
a、P105
b、说明方法: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⑵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P10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⑶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呢?
——P106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去体会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和文章的语言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
——本段第一句。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
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
⑶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再逐句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于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讲析第6自然段
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七、简略地看一下7、8、9三段。
问: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
——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
八、小结:
1.1 建筑设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建筑基础课程
我国的园林专业主要由工科、农林、艺术三类院校承担办学,其人才培养因办学主体的优势不同而略有差异,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由于不是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势学科,重视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园林建筑设计所需要的前期的基础课程缺乏系统考虑,忽视建筑基础知识的整体构架。先开辅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后续园林建筑设计课严重脱节。如园林制图课对建筑制图相关知识训练较少,使学生在后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绘制图纸时总是“图不达意”。
1.2 教材和参考书陈旧,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教材选用上,大多数院校仍以1984年杜汝俭先生等主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还有一些辅助教材等等;教材内容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太相符,师生普遍反映应该编写与现行教学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材。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将来岗位分析,园林建筑不在单纯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亭、台、楼、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园林建筑还包括了传统建筑,另外,随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应运而生许多新型的园林建筑类型,如娱乐型建筑、文化宣传类以及一些膜结构的建筑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园林建筑是脱胎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而又有所超越,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新形式,所以在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深浅、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编撰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
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4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 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
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2 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3 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3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特点不断完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满足当今不断加速的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以素质和能力为培养目标,强调创新力的培养,强调对实践能力的磨砺,实现与园林其它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
参考文献
[1]陈盛彬.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9) :181-182.
[2]汪艳丽.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 2010 (20) :20-221.
[3]燕亚飞, 李东升.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0 (2) .
关键词: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课程
一、确定基于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课程目标
注重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以课程为支撑。《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园林AUTOCAD》等先导课程为基础,并与《园林工程》、《园林项目管理》等课程相衔接,在实际设计岗位既要求学生个人具有有科学设计的能力与艺术创新的想像力,还要有精湛的技艺与团队合作精神,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课程目标具体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园林行业标准、设计规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方法、程序;熟悉园林组成要素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技能目标:能按照规范,借助工具较准确表达设计思想;能完成各类中小型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能进行方案叙述与意见交流。职业素质目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遵守行业规范、有职业道德;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能自主创新、乐于开拓进取。
二、自编教材分模块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设计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1]。娄底职院《园林规划设计》自编教材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方面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多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这两方面,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引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模式,即我们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园林要素及设计模块、中小型园林绿地设计三大模块,每一模块下设置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我们遵循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表现的“递进式”原则来编排,通过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设计成就感并以此发展职业能力。
三、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多年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实践表明:(1)学生对单一的理论教学兴趣不大,稍抽象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2) 空间尺度感不强,学到的理论很难用到实践中;(3)不利个性发挥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本着教学做一体化原则,突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
为了方便学生课余自主学习与教师远程教学指导,课程团队开发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按理论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三大模块来构建。其中理论教学资源库主要有课程教案与PPT课件、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标准等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实践项目案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测标准与题库、园林设计素材、历年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等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主要有专业学习网站链接、课堂作业、课外习题、考试试题等子库。这些教学资源库主要依托娄底园林网、职教新干线、师生互动QQ群三大网络平台为载体,具有明显的开放共享特性,以打破时空局限,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五、构建多指标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效果,我们对课程评价坚持“四个结合“,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能具体的评价分值如下: 平时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完成(或设计实训图纸完成)、主动参加景观设计大赛及成绩等,共50分。期末成绩(50%):在理论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笔试,主讲教师每一学期出A、B、C三套平行试卷且命题题型不少于五种,考试时选用哪一套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在实训考核以快题设计形式进行,即考核时通常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地形或模拟实际地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小时内完成某小型绿地项目的设计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总体鸟瞰效果图等设计图纸。具体评价从设计内容的完整性、设计理念与主题的创新性与特色性,整体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制图的规范性、方案汇报的条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实施多指标,以提高学生快题设计表现能力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施雪良,庄应强,等.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16-12318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09-10
园林规划设计09-22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07-03
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论文11-14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板书10-26
情感设计园林设计10-11
园林设计审批06-27
园林植物配置设计07-19
墓地园林设计09-18
古典园林在现代小区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