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学案(教师)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风筝学案(教师)(精选8篇)

风筝学案(教师) 篇1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3、学习鲁迅先生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写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中篇小说《阿Q正传》;还有其他杂文集等。

2、主题解读

鲁迅先生的《风筝》这首散文诗,回忆的是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3、背景资料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1927年北京北新书局初版。收入1924——1926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

《风筝》写于1925年1月24日,这一天恰逢旧历年正月初一。刊于同年2月2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12期,后来由作者编入散文诗集《野草》。

4、关于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5、关于风筝的诗歌

风 筝(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怀潍县 郑板桥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回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二、导入新课:

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会感到悲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四、课前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丫杈()憔悴()模样()嫌恶()可鄙().......什物()惊惶()瑟缩()虐杀()苦心孤诣().....

2、解释下列词语。

伶仃: 萧杀: 笑柄: 瑟缩: 虐杀: 瘦得不堪: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3、文学常识填空

《风筝》的作者是,原名,字,人。我国伟大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散文诗集

、小说集

、、杂文集、。《风筝》选自。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围绕什么展开回忆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脉胳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1)

第三部分(12)

三、合作探究,把握情感

1、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

“张着小嘴,呆看着天空出神”的神态描写说明他酷爱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惊呼”“跳跃”的动作描写说明他天真活泼。(弟弟)

嫌恶。他认为那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以致于当他发现弟弟偷偷做风筝后,“即刻伸手抓断”“掷踏扁”了风筝。(哥哥)

2、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 粗暴、专制、凶神恶煞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他共有兄弟三人: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这次冲突就发生在老大与老三之间。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兄如父”,作为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弟,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并且做他们的保护人。这样介绍之后,同学们也许就更能理解鲁迅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和“有出息“的含义了。3、20年后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看了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等得了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心里沉重起来。问题预设:小兄弟对那件事好像“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心情反而沉重起来?

4、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5、我懂得游戏的意义后,心情沉重,总想补过,这说明什么?

6、“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记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7、末段的语句怎样理解?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四、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让我们一起荡起记忆的小舟,走进心海.讲一件曾经触动你心灵的事,诉说亲人之间的爱,体现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亲情不仅在温柔的话语里,也不仅在细心的呵护中,更在父母严格的管教和兄弟姐妹之间磨擦的火花里。

五、课堂小结

一只折断了翅骨的风筝,一段悲哀凄凉的忏悔。然而,一切的忏悔又有何意义呢?精神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而背负着愧疚的心灵同样是不堪重负的。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取这个沉重而悲哀的教训吧,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民主、善良、高尚的心吧,唯其如此,那晴朗的空中才会永远飘扬着我们快乐的风筝。板书设计:

我 嫌恶 风筝 喜爱 弟弟

浓浓亲情

自责反思

作业设计:

与《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说说他们所蕴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

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顺风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驾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料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多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份满足,也有一份骄傲。

1、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____切入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______有关。

2、两篇文章不同的是前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后者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

3、比较两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_____,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4、比较这两篇文章的主旨和感情基调。《风筝》:__________。

《满天的风筝》

风筝学案(教师) 篇2

一、课前预习环节是关键

预习是导学案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导学案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发给学生, 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提前预知, 对学习有个强烈的期待。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作为老师, 一定要做好导学案预习阶段的过程指导, 要设计好预习的环节, 布置好预习的要点、方法、要求, 积极引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做好的导学案课前一定要收, 教师可以全部批改, 也可以部分批改, 绝不能不批。学案检查要及时到位, 对于问题较多的题号做好记录, 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坚持先学后教, 不学不教, 提前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二、课上互动探究是核心

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 首先复习旧知, 反馈上节检测中的问题, 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导学案上本节课内容, 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 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 一定要熟记于心, 在点拨时解决。教师的巡视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 等等, 以使教师的学习引导能有的放矢, 切中要害。

在课上, 老师的引导十分重要。我们以前的教学, 存在很多的弊端,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老师总是不放心学生, 讲得太多, 面面俱到, 学生成了输入知识的机器, 输出知识的传声筒, 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强, 无法激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欲望, 所以, 学习虽苦, 却收效甚微。因此, 我们在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 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 在探索的基础上, 让学生感知新知识, 感受新体验, 要让学生放手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思考解答, 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 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也就是说老师要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老师既不能当“传声筒”, 也不能当“甩手掌柜”。最后, 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 师生集体交流, 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抓住要害, 讲清思路, 明晰事理, 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 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从而构建高效的课堂。

课堂后两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下一节的新课, 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 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让学生的预习有目的性、针对性。一定要让学生提前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只有学生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学习起来才会减少盲目性, 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三、课后总结反思是发展提高

这节课的课后就是下节课的课前, 教师除了检查下节课的导学案外, 还要批改上节课的巩固案, 巩固案必须全批, 不能部分批, 这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下节课的反馈才能及时, 有的放矢。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证。

课后我们还应该及时做好上堂课的总结, 反思我们的导学案设计时是否立足学生实际, 突出引导功能, 是否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作业量是否适当, 是否体现了层次性等;检测题是否精选, 学生能否及时完成, 能否拓展学生思维, 形成相关技能,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思, 能提高我们编制导学案的质量, 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对于导学案的使用,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导学案要求教师要做好引导、指导、教导。 (2) “学”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 能自主地具有开创性学习, 是在一种充分参与的状态下有目的、有思维的学习。 (3) 注意使用“法”, 即方法的指导, 学习策略的指导。这是学生提高的关键所在。

学案导学模式下教师角色探究 篇3

一、教师要善于做一名编剧

编剧是剧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被称为剧作家。我们现今的导学案的编写就需要教师做一名编剧或剧作家。写好剧本——设计编写好导学案。

首先,学习内容的编写。大家都知道,高中政治教材无论怎么修订,都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它承载着党和国家重大路线方针政策,传递的是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时政性。所以对于教材中传达的观点要随时政变化及时调整。比如,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调整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教材中的图片信息或探究资料往往我也在编写导学案时,进行适当的补充,这样可以充分体现政治学科的时政性。

其次,学习目标的编写。《课程标准》的要求过于宽泛。作为编剧的教师就要将目标细化,让作为演员的学生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复习政治生活《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时,根据2009年辽宁高考题的设问,我将导学案的题目设置为《我国政府的责任和具体职能》,要求学生对于“政府的性质、职能、宗旨和原则”,不但要做到熟记,而且必须理解,还要学会举一反三。不仅在本单元中位居首位,在整个必修2中,它都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灵活运用,此时以高考题做例证,这样就为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创造了认知上的条件。

第三,“教材导读”形式的编写。我将教材内容设置为不同的形式,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需要记忆再认的知识,我通常以填空的方式呈现,对于理解应用的知识,我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展现。例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中,我告诉学生应该掌握三个知识点:1.民主监督的含义和方式,这部分就是填空。2.为什么要进行民主监督?提示:从国家或政府、公民和社会三个角度进行合作探究归纳。3.怎样负责地进行民主监督?提示:从渠道、态度和行为方面归纳整理。这样学生对知识需要掌握的程度了然于心。

第四, “课堂导学”的编写。我将较难的知识点或者需要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的部分,会对号入座的设置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有时就是选用高考题。我也会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体会。例如《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中,我设置的问题是“请小组成员之间谈谈对自己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的印象,你是怎样参与居民自治的?学生很感兴趣,,因为源于生活,学生不但有话说,而且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特别明显。

二、教师要善于做一名好导演

导演是指制作戏剧或影视片的过程中,整合全部艺术元素的艺术生产负责人,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指导者。教师要想让教育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就应该做一名好导演。让剧本和演员的作用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为此我做了如下工作:第一,将我任课的每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力量均衡。第二,小组内结对子,确保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第三,每组成员都有一名小组长,班级内有一个政治学科科代表。每节课课前印发导学案,由小组长负责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科代表考核小组长,由小组长考核组内成员。第四,课堂上,作为导演的教师,要多方关注——关注个体和全体,过程和结果,个体学习和合作交流。适时点拨——适时引导学生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于重难点知识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展示时,一定要起到组织、点拨、引导的关键性作用。及时调控——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或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第五,无论是课前预习展示、课上探究展演、课堂巩固练习竞争,还是每次考试,都进行小组间考评,并对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奖。这样才能让“导演”近乎完美的发挥作用。

三、教师要适时的当一名配角

配角是指.戏剧、电影等艺术表演中的次要角色。新课程下政治教师将转型为教学的组织者、创造者、设计者、促进者和管理者等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我重新定位并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所以,在导学模式下,教师也要适时登台做配角。比如,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中的“选举权”时,我就举例说咱们选班干部、选先进等就是行使“选举权”。教师此时就是在示错,当配角,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和表现的欲望,真正把学生推上主体或主演的地位。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个正确知识的载体角色,当学生对某一知识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或者不准确,甚至学生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完全错误时,老师除了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外,有时必须辅助学生一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课堂和学习的主角。

四、教师要善于做一个剧务

剧组服务简称剧务,是电视剧摄制过程中的日常事务负责人,其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制作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做好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工作。作为老师,剧务工作看似跟我们毫不相干,实则非同小可。我们都知道,“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就应该有剧务意识。我的身份比较特殊,是高一的政治教师且担任年部主任工作。这位我了解学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课下,我找学生谈心,谈学习、健康、家庭、人生等等。在与学生平等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当学生对食堂的伙食有意见了,对宿舍的纪律不满意了,对上学因为塞车迟到被老师责备了,对学生班车上声音嘈杂了……他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求助于我。必要时,我也会适时地与家长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在做“剧务”过程中,我逐渐走进学生心里,取得了学生的信任, 这为我的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无止境,我们需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适应新课改,善于调整角色,才能真正胜任教师这一职业。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关于编剧、导演和剧务的理解

《纸船和风筝》--学案第一课时 篇4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二、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导学问题

(一)交流汇报(课内)1.我用了什么办法记住了生字。

2.我会读本课的词语,并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3.在小组中展示课文的朗读,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我来闯关: 1.我会给生字组词。

坏()

松()

扎()

抓()祝()

福()

句()

幸()2.我会连线。

cǎo méi

小溪

sōng guǒ

松果

xiǎo xī

草莓

dǐng

屋顶

xìng fú

漂流

kuài lè

飘荡 piāo liú

幸福

piāo dàng

快乐

3.我会选词填空。

纸船

风筝

小熊

小松鼠

()和(),让()和()成了好朋友。后来他们为了一件

四、参考资料

1.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

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2.《纸船和风筝》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纽带。

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朗读这篇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

这是一篇童话色彩浓郁的文章,生动有趣的场景和通俗浅显的语言易于让学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还有本文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乐”!“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通过对此类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倾听中感知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意境,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地沟通。我将本课定为两课时,我现在着重说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说过:“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根据课文特点及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强化倾听

综合发展》课题研究,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文本内容的倾听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小组讨论,自主识记生字的方法突破,在此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我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并感悟课文。我将本课时的难点定为:让学生明白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注重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深厚的友谊之情。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种方法是合作探究法,如在教学生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识记生字,朗读课文时强调你读我听,我读你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会倾听的良好习惯。另一种方法是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出示画面,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教学流程

加拿大教育专家尼福来斯特曾说:你的教室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因此,我将本课时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配乐讲述,创设意境

为了吸引学生情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课前我先配乐讲述这个关于纸船和风筝的故事,学生认真倾听,我巧妙地揭示课题:我们一起学习这个关于纸船和风筝的童话吧。这一环节的设计能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情趣,激发孩子们学习的欲望。

2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我利用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你读我听,我读你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他们良好倾听的习惯。

我还引导他们用比较的方法或顺口溜的方法识记“漂”和“飘”。让孩子们把带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用开火车读、比赛读、抢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生字、词语的识记和积累。

3.合作探究,听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再让学生读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为了好朋友?学生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学习,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挑战读、赛读、展示读、合作读等。强调别人读书时,同学们要认真倾听,师生共同评价。“低年级阅读应注重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读的过程中我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祝你幸福!祝你快乐!松鼠高兴得哭了。让学生通过读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进一步体会朋友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产生了“裂缝”的时候,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4.拓展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内心的自豪感,自尊感,这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拓展学生思维。小松鼠和小熊和好了,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在纸船里写点什么呢?在深入挖掘文本内在蕴含的基础上,让学生适时地写一写,为学生创设一个绝好的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板书设计

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将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成为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洁地把故事内容清晰地显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展现一种童话美。以达到活跃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的目的。

养花--教师导学案 篇5

课 题

阅读目标 六 备课教师: 养花 张勇杰 使用老师: 张勇杰 上课时间审核:学生: 36课型 精读 课时 2

1、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等词义。积累好词佳

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教育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核心解读总分总、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的思想

感情。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语言朴实像对老朋友叙谈家常,读起来亲切、自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学法指导 以“三读”深入文本,采用圈点、批注查阅等方式自主学习;对于困惑等作好记录与他

人合作探究讨论解决。

目标链接 前边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老舍是 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善于

运用北京话,使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形成一种通俗又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我们还学过他的《猫》《草原》等课文。

(课件4-7)

二、学生合作,研读解疑(用时:5-8分钟)围绕作者养花中的乐趣 进行深入探讨

要求: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1.小组内汇报交流研究。①静读:美美的有感情地朗读全

(分工合作学习课文)(1)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文。②细找:文中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些地方写出他在养

花中得到的了乐

趣?③沉思:得到了

些什么样的乐趣的语言,你能用自己(2)我还些困惑。((1)各小组展示收获。(2)分小组讨论个人困惑,小组质疑问题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呢?品悟老舍先生的乐趣。”此句用了什么修辞?再全文是什么作用?文章那些句段分别写了“喜笑”、的语言表达出他的“忧泪”、“须劳动、长见识”?找出相关的句段,有感情的读一读。课件-08

3.生成共性问题:乐趣吗?④深感:作者从养花乐趣中得

到了那些感悟,你从

中有何感受或启

发?

三、学生展示,品读释疑(用时: 10-15 分钟)

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展示汇

报: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展开交流讨论,进行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探究意见,组间辩

论,进行全班交流。(温馨提示:可以分角色模拟小记者在组内进行采访哦!)(老师适时鼓励点

拨)

2、交流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心得或是受到的启示。

回顾总结:约

2四、课堂检测(用时: 8-10 分钟)课件09

环节要求:学生单位

时间内,自主完成道学后检测

1、听写带生字的词语昙花 菊秧砸死循环 奇花异草、大雨倾盆、置之不理、三年五载、秉烛夜游(听写内容):2.找一找:写出近义词:见识()乱吹()学案上的课堂检测,倾盆大雨()写出反义词:真理()关切()骄小组先评价,教师抽

查评价。

傲()3.句子模仿秀(各仿写一句话)A“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

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B“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文中写了老舍得那些养花乐趣?

五、回顾拓展(用时: 2 分钟)课件10-1

11拓展延伸从课文中我们发现昙花似乎是很名贵,并且显得有一点神秘,只在夜间开花,还令

主人特别自豪。那么昙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进一步认识昙花,了解昙花,揭开昙花神秘的面纱,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昙花介绍”。2搜集关于花草的词语

六、附板书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课题)的乐趣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五、扩展阅读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他一生创作丰富,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他的作品语言生动、幽默。我们的教材中选用他的作品最多。除了我们所学的课文还有很多作品,大家可以认真去读读著名的长篇小说《月牙》《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昙花为仙人掌科昙花属附生植物。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状刺,老枝无刺。夏秋季晚间开大型白色花,花漏斗状,有芳香。昙花原产于美洲巴西至墨西哥一带,现全球均有栽培。17世纪中由荷兰人引进台湾。说句话;后来人们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

教学反思:

2.“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这句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它们。(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对花有感的过程中,摸出了一情。)作者在照管花我来示范。从中体会到什么?文中还有那些类似的,找出来读读、说说体会。3.“如此循环”是什么意思?把文中能体现“如此循环”句子找出来有感情的读一读。些规律,增长了知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

5.(1)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结构层次或自然段)

(2)我学为本文编写编写提纲:(以本文内容或自选)

6.共性问题:

识,从中得到了乐趣。(4)养花有益身心。指养花锻炼了身体,消除了疲劳。在辛苦中了解了劳动的意义,得到了乐

趣。表达了作者热爱

劳动的感情。

三、展示交流(用时: 15分钟)环节要求:通过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意见,组间辩论,教师适时点拨

1、展示汇报: 围绕上面问题在小组展开交流讨论,进行组内展示和班内展示,陈述自己的探究意见,组间辩论,进行全班交流。(温馨提示:可以分角色模拟小记者在组内进行采访哦!)(老师适时鼓励点拨)

2、交流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心得或是受到的启示。

四、课堂检测(用时: 10分钟)

环节要求:学生单位1)这篇课文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要写伤心的事?时间内,自主完成道2)l)“花开得大小好坏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学案上的课堂检测,花草”。(可以体会出作者爱花,确实把养花当成了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表达了作者小组先评价,教师抽热爱生活的情感。)查评价。(2)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这句话运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作者爱花养花,并不是为了研究和实验,只把养花当成生活的乐趣)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4).回顾课文,从结构上作者是怎样怎样写养花的?你还发现了哪些写法?比如说:(“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全家人几天都没有笑容。”本文字照应了结尾段“有忧有泪 ”这句话。等);

从老舍养花中我明白:要热爱花草;要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要有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

五、总结拓展(用时: 2分钟)

1、作家老舍从养花中体会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乐此不疲。特别是文中提到的习作要求:仿照本文

写法,一个片断,秉烛夜游观赏昙花的情景实在是令人无限向往。你是否也想亲身体验这种乐趣呢?那写出花草的特点,么,自己学习养一盆或几盆花吧。要写出自己喜欢

这种花草的原因。

养花是一门学问,你可得多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以找一些关于养花的书来读。

养花还是一件很费心的事,你可得每天花一些时间去精心照料它们。等到花开的时候,可别忘了请你的家人或朋友来观赏,那时候,你一定会很得意的。在此同时,你还可以记录一些观察笔记,也许在其中你还会有其他的收获呢!

2、默写关于花草成语各5个(如亭亭玉立百花争妍 婀娜多姿 含苞怒放五彩缤纷 凌波仙子 花繁叶茂梨花似雪寸草春晖 花团锦簇

六、附板书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总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课题)的乐趣分照应修改为课件中的提纲式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总

采薇学案教师版 篇6

科目高一语文

编制

审核

高一备课组

班级

学生姓名

《采薇》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与意义,了解重点字词所包含的文言现象。

2、了解《诗经》常识:重章叠句。

3、了解家国之思的文化内涵,体会戍边士兵各种复杂情感。

4、通过意象体会诗歌的情感,并尝试借助某个意象来抒发某种情感。※学习重点:

1、在把握形象的过程中体会主人公内心丰富的情感。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掌握文言实词及文言现象。※学习难点:

对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情感的揣摩。

※学习方法:讨论法、点拨法、诵读法、探究法 ※学习指导:诵读—探究—交流—归纳—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一、基础积累

1、文学常识

《大雅》当中的作品就史官写的多一些,《小雅》当中以贵族,有一定文化的人作的多一些。而这一首诗,是民歌的形式,是一个征人的口气来写的,我们就假定这个诗的作者就是出征的战士,是在回来的路上作的。

2、课文梳理(给重点词注音、释义并翻译全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通假字

6、一词多义(一并归纳《氓》)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写征夫渴望回家的?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从文本找出。

明确:通过时间推移来表现他内心的渴望。“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采

薇采薇,薇亦刚止”

2提问: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这种手法叫“重章叠句”。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

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音节和结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

3提问:作者除了上文写征夫思归外,第四、五章还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四牧

平定一中2012级学案

科目高一语文

编制

审核

高一备课组

班级

学生姓名

骙骙”、“四牧翼翼”等叠音词,用赋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齐,装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爱国热情。

4、最后一节是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历来为人称颂的诗句,几千年来激荡着读者的心,清人王夫之这样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你是如何理解的?

鉴赏:这四句包含了两个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景显情,韵味无穷,非常经典。当年我离开家乡,戍守边关,正是风光旖旎的春天,春风中丝丝垂柳,仿佛亲人难分难舍的牵挂,生死未卜,离家的心是多么伤痛!现在,经过多少岁月,经过多少磨难,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胜利的这一天,终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风,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怆难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长,谁理解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艰辛和内心的悲伤啊!

5、概括本诗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写一位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感情极为复

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走在回乡的路上也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沉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对战争的不满以及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分不清孰轻孰重。

三、拓展

1、采薇

释义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用典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古诗词例句 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诗经名句

0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 王风 ·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 04、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 郑风 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0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出《诗经 秦风 蒹葭》。译: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0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译: [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07.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8.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

09.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鹿呜声。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10.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出自《诗经·小雅·棠棣》。译: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11.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译: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13.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14.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5.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16、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1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1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3、体悟戍边士卒内心情感——《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风筝学案(教师) 篇7

一、从书本出发,总结理论,梳理例题

每门课程都有配备的教材,在确定教材前,授课教师应对教材目录及基本内容有初步了解,根据专业需求选择例题丰富、理论清晰的教材。在学案整理时,可依据教材目录确定教案及教学日历,便于教师自身对教学内容的详细梳理。以字体设计课程,《字由自在》教材为例,在教材的“字体的性格”“基础造字法”等章节中都有大量充实优秀的案例指导学生实践。从艺术设计角度出发,由于数字媒体的专业特殊性,对于同一个命题,往往可以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设计出多个方案,教师在学案整理时应不囿于书本,按照发散性思维方法对一个命题(问题)引申出多种设计方法(答案)。从计算机技术角度出发,在讲解软件操作技能时可直接引用书中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案例进行讲授,便于学生参照学习,对于达到一个最终视觉效果的软件操作方法应尽量多讲授几种,便于学生全面认识掌握绘图软件。

二、从商业案例中总结设计方法

在讲授商业设计方法时,教师应立足于实际,从艺术设计的形式美化等角度出发,将该课程的高水平的商业案例进行汇总,并从中筛选典型性例子通过外观差异化分析进行归类,最终将一个专项内容归类为6种以上的外观设计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并实践。以标志设计为例,教师从上千种标志优秀案例中分析并寻找外观规律,通过差异化原则依次将典型性例子分为10类:正负形;复古精致;汉字设计;英文设计;动物形……根据外观特点,学生较容易判断某个标志属于哪种类型,在完成命题设计之前在头脑中回顾10种标志外观类型,并将这10种类型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最终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设计构思时根据教师指定的命题做出“正负形”标志或“汉字”标志。

三、讲授之前先操作,不妨录制视频

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对于一些较难操作的软件案例步骤,教师不妨录制视频。视频教学属于“微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它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优越性包括:(1)微课的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紧凑清晰,重点突出,解决了传统课堂学生上课容易疲劳的问题。(2)微课的问题聚集,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内容更加精简。(3)微课最终是以视频的形式保存,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实现移动学习、“远程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老师在讲解软件操作功能时可能会由于投影不清晰、学生开小差、请假不到课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软件的具体操作不清楚,漏掉关键问题点的问题,同时也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4)微课视频的制作创作表现手段多样,生动有趣,学生观看视频不容易疲劳,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反复播放学习,强化记忆。

微课视频的录制主要包含两大块内容:一是计算机技术方面:教师操作软件讲授案例录屏;二是艺术设计方面:教师讲授设计方法的视频,其中包含课程重点内容、案例剖析、设计方法归类、课后习题等内容。这两块内容要按照逻辑顺序穿插组合,使用视频后期制作软件加以融合。

四、习题应由浅入深,兼具创造性和实用性,过关题与提高题相结合

教师学案中的习题应循序渐进,难度由浅入深,否则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可以先根据设计理论及参考范例布置一个命题设计,这个命题设计需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的能力及创造力。例如,字体设计课,教师先让学生完成“满江红”“西塘”的字体设计练习,让学生阅读《满江红》诗词内容,根据诗歌风格意境设计字体;再根据“西塘”景区的江南水乡特点设计字体。等学生有了一定的字体设计经验后,就可以完成实际的商业项目中的字体设计来巩固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

教师应在备课前对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了解,学案内容既有针对全体学生的过关题,又有针对少数特别优秀学生的提高题,这样在课程中各层级水平的学生能力都得到了发挥。过关题应是一些较容易掌握的软件操作题或者难度不大的商业设计题;提高题应是一些较实用、难度稍大的商业设计题或带有竞争性的比赛题。

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众多,每门课程的特点和组织形式不同,教师在学案整理的过程中对课件、案例、视频等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由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教师的学案资料应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具有延伸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挖掘学生的设计潜能。

教师的学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技术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进行层次化安排,要找到适合学生的讲授方法,并且在教师在学案整理时应该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动性,在布置课堂练习题以及课堂讨论题时应多采用开放性的命题,发挥学生的合作性和体验性。教师的学案应摒弃枯燥乏味的大段文字说教内容,采用多种手段增加趣味性,结构新颖,形式多样,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生需求,以免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逃避的心理。

风筝学案(教师) 篇8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引导;初中英语

学案教学法的开展,其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自学,而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适当的引导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引导的内容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学习,还包括引导学生如何自觉学习和提升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适时退场,将课堂还给学生

所谓适时退场,指的是当教师制定完教学目标并组织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适时退场,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更好地、更加自主地完成既定的目标。这里所说的适时,指的是选择恰当的时间退出,一般来说适时有以下几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是布置完任务目标时,第二个时间是给学生点拨完后,这两个时间段教师如果把握好了,学生就能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

比如在学习课文“Wild animals”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这样给学生讲:“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单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野生动物吧,那你们都认识哪些野生动物呢?这些野生动物用英语怎么说呢?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将课本打开,看看课本中所讲到的动物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然后将这些单词尝试着去记一下。”这样一个教学目标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简单地看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在不在里面,并将这些单词记牢。当布置完任务后,教师就不要再多说什么,可以主动退出,将学习的任务还给学生即可。

由此可见,适时退场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及时登场,为学生点拨迷津

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当遇到困难时,教師如何处理,是任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还是主动上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成为一件让教师感到为难的事情,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帮助学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点到为止,通过引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渐渐地寻找到答案即可。

比如在学习课文“Wild animals”这一单元后的语法知识时,这一单元的语法知识主要讲的是情态动词may的用法,而课文中的提示语中有两个易混淆的句子,一句是“We use may to say that something is impossible”,一句话是“Pandas may not have a place...”,这两句话中的may后面所加的动词不一样,第一句加了动词不定式,第二句直接加了动词,因此学生搞不清楚may后面应加什么形式的动词,教师发现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模棱两可地完成了下面的几道题,于是在黑板上写了这么一句话:We can use the “key” to open the door. 并提示学生这里的key的作用与may的作用等同。于是教师就什么也不说了,聪明的学生立刻就能意识到第一句中的may其实是加引号的,也就是说其实它就是个单词,没有任何作用,于是很快将题目做对。

三、积极评价,给学生加油鼓劲

学生自我学习难免会遇到挫折,不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学困生,遇到挫折时,教师不应立刻给予批评,而是应该以鼓励为主,努力让学生不要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最终取得好成绩。而当学生取得较好成绩时,教师也不应过分鼓励和夸奖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保持冷静的心态,以更好的状态面对以后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以一颗戒骄戒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学案学习。

比如在学习某单元课文练习时,教师发现某位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这次做得不是太好,这位教师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耐心地询问学生,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询问学生,首先询问学生最近身体和心情有没有什么问题,其次询问学生自己在学习时哪块没有搞清楚,通过询问,教师发现该生最近感冒了,因此不在状态,于是教师用鼓励的口吻说道:“人难免会生病,生病了还能坚持学习,这种精神难能可贵,祝你早日康复,然后努力将这一环节仔细搞清楚。”

教师通过这种积极的评价方式,随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让学生可以不断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从而不断地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甘靖源.初中英语学案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5).

[2]冀盈.英语学案教学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35).

上一篇:乡镇政协工作汇报下一篇:年终工作总结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