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通用11篇)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1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或模糊产品风险,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B

2.银行以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等形式使消费者接受一些前提条件或附加条款,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 C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C

3.挪用、占用客户资金,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 CD 信息安全权

公平交易权

财产安全权

依法求偿权

正确答案: C 4.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的征信机构,将面临最高()万元的罚款。√ A B CD 30 40 50 60

正确答案: C

5.金融机构在格式合同中,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这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的()√ A B C D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D

6.金融机构,因为消费者的种族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 CD 受教育权

知情权

受尊重权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7.以下行为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是()√ ABCD办理转账等业务时,必须先办理一张本行的银行卡方予以受理 未经同意,强行开通网上银行

办理贷款时指定评估中介机构

办理贷款时,强制购买保险

正确答案: A B C D

8.征信机构禁止采集的个人信息包括()√

ABCD不动产

宗教信仰

指纹

存款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9.消费者求偿权的行使可通过“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途径进行。√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0.银行、保险等征信机构,除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外,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

正确

错误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2

一、互联网金融现状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起步较晚, 但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个阶段, 并且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向传统金融核心业务进行逐步渗透。目前,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有6类发展模式, 即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网络小额贷款、众筹融资、在线金融产品和业务服务平台、公募基金互联网销售平台。互联网金融在满足人们不同金融需求的同时, 也诞生了一批如金融超市的资源整合平台,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付便捷程度, 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 扩大了金融包容度, 降低了交易成本, 减少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

(二) 互联网金融消费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规模迅速扩大。2014年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80 767亿元, 同比增长50.3%;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国货币市场基金高速增长, 2014年12月底总规模已超过2.2万亿元。互联网金融在借贷领域更是以年均300%的速度增长。在众筹融资领域, 目前我国约有21家众筹融资平台。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推陈出新, 将触角伸向互联网金融, 如招商银行与多方合作致力打造网络金融服务;建设银行推出“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交通银行建立网上商城平台“交博汇”;民生银行涉足电商;中信银行的POS网贷以及“异度支付”的发展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潮流。

(三) 互联网金融监管

当前, 我国通过“一行三会”模式对金融业进行分业监管, 由于互联网金融进一步模糊了分业的边界, 甚至在创新设计和业务发展上就有意地采用跨界策略, 互联网金融引发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监管体系的制度性错配问题。这是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体系最为实质性的监管挑战。此外, 互联网金融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高, 现有监管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完备性不足;互联网金融的虚拟性导致监管的稽核审查或现场取证等面临技术性困境。这些因素使得作为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游离于现有监管体系之外。

二、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

(一) 互联网金融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安全伴随着网上交易的整个过程, 其技术上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 网络系统自身的安全以及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内控能力。如由于软硬件配置不匹配、系统设置不合理、运行不稳定等形成的安全隐患。

二是来自于金融机构外部, 取决于选择的开发商、供应商、咨询或评估公司的水平, 以及其他各种外来因素如黑客攻击、自然灾害侵袭等造成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活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金融装备落后、网络系统存在漏洞、交易系统存在缺陷、交易监管滞后、缺乏协同机制、应急预案缺失等。

(二) 网络信贷风险

网络小额贷款的风险主要体现为借款者的信用风险。部分P2P网贷平台缺少对借款者信息的事先审核, 由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借款者的信用风险可能给借出者带来损失。此外, 网络小贷平台往往缺乏传统银行具有的在借贷双方达成业务后对贷款进行追踪的后续机制, 而当贷款无法被归还时, 平台也不会作为最后还款人还款, 所有风险都集中在借款人身上。2013年以来, 网贷平台频频倒闭, 国内P2P网贷平台的老牌企业宜信被传坏账达8亿元, 这些使投资者们开始认识到网贷的风险性。

(三) 第三方支付风险

大数据技术使信息获得成本大幅降低的同时, 也引发了数据泄露的安全隐患。目前互联网支付大多采用安全认证的模式进行支付, 在此模式下, 一旦发生数据资料泄露, 用户资金可轻易被转走。手机用户在进行移动支付时, 经常出现短信验证, 而这一方式为黑客劫持信息提供了便利。传统的支付一般通过卡道进行身份认证, 卡和密码的双重保障降低了不法分子得逞的几率, 而网络和手机移动支付无法判断操作人的真实身份, 操作时只需要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即可, 这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风险大大提高。最近出现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做到了“一扫即付”, 但二维码支付在为消费者省去繁杂的支付过程的同时也为盗用者大开方便之门, 二维码账户如被不法分子盗获, 其账户资金即可被肆意消费。

(四) 互联网理财产品风险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给广大金融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 但其风险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传统银行有着规范的操作手段和专业的风控经验积累, 在资金的风险管理上有着绝对的优势, 而互联网金融没有统一的作业规范, 风险规避能力有待考究。在针对其客户进行产品销售时, 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提示不足。虽然互联网理财产品多以风险较低的货币基金为主, 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收益波动, 片面地强调低风险和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许多“宝宝”消费者对理财产品的了解程度很低, 甚至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不存在着风险, 消费者的盲目性增加了自身的投资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维权难点

(一) 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目前, 我国没有针对消费者互联网金融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 对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条文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而该法只对实物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保护, 没有涉及金融产品保护。互联网金融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法律制度约束, 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诈骗和洗钱等犯罪活动的温床, 网络金融犯罪不容忽视。此外, 互联网金融缺乏行业规范, 与传统银行相比, 其不具备风控、合规和清偿机制, 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

(二)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金融业监管体系主要采取“一行三会”分立监管的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快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步伐, 而监管机构之间相对独立, 基本处于分割状态, 但在执行监管时有业务交叉, 因此难免出现职责重叠或覆盖不全的情况。互联网金融业性质特殊, 涉及行业诸多, 这对金融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金融机构的管理机构主要是工商部门, 但工商部门只是对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和备案, 无法掌握涉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业务, 而金融监管机构又不对非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因此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游离在监管之外, 缺失的监管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陡增。

(三) 缺乏便捷的维权途径

目前,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投诉处理机制、争议处理机制还未建立, 互联网金融经营活动中的责任主体不明确, 没有落实互联网金融主管部门。金融消费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 难以找到便捷的维权途径。在互联网模式下的金融领域, 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消费者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匮乏, 在维权举证时, 能力有限。

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外经验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速度较快, 但起步较国外晚, 无论在法律体系的设计, 还是在监管机构的构建上, 国外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 美国

在次贷危机后, 美国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监管改革重点。新的监管法案中专门成立了统一的消费者金融保护署, 对美国的银行和非银行业进行监管, 确保消费者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 减少了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在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上, 美国特别补充了《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签名法》《网络信息安全稳健操作指南》等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准则, 对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风险进行防范。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财政部的金融犯罪执行网站上均有登记注册, 可疑的交易需要及时上报, 所有的交易记录都将被保存。政府通过网络向公众披露各类互联网欺诈以及消费者维权的案例, 开展维权教育, 提高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和权益维护意识。

(二) 英国

《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成立了金融服务局这单一监管机构, 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合理的维护 (FOS制度) 。金融服务局向金融消费者提供各类相关的咨询服务, 定期举行消费调查, 通过出版期刊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该机构下设专门的金融调查服务部, 用于解决各类金融消费投诉。英国的FOS制度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便捷省时的服务, 这种非诉讼的免费方式, 让金融消费者获益匪浅。

(三) 日本

从立法上高度强调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通过法律条文明确了消费者的概念。在《金融商品销售法》与《金融商品交易法》中, 前者规定金融从业者须向消费者尽说明义务, 后者明确指出从业者须参照对方的金融知识履行说明义务。

此外, 与英国的FOS制度相类似, 澳大利亚也有志愿的金融督察机构, 马来西亚的保险协调局、金融协调局也属于志愿的督察机构, 这些机构的成立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加大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

五、相关对策与建议

(一) 完善法律法规

要从根本上解决互联网金融风险, 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的金融环境,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前提。互联网金融业务一直徘徊于政策和法律边缘, 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是当务之急。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立法的重点, 明确金融消费者的范围, 并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进行定义, 在法律法规中说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 将保护措施具体化, 提高可行性。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基础, 在其他金融法律法规以及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中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众多, 业务水平、抗风险能力参差不齐, 所以应确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机制, 提高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 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设立进行严格的审核, 并进行登记注册, 在此过程中淘汰一部分劣质企业。出台互联网金融的合规经营条例, 对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约束, 避免无序扩张, 改善混乱经营的局面, 从而降低金融消费者的风险。

(二) 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的跨行业经营给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而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极容易造成监管真空与监管重复, 因此各监管机构在明确分工的同时, 需要定期进行交流, 实现监管信息共享。在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上, “一行三会”均设立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门机构, 并进行了分工, 但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仍然薄弱。监管机构应在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础上, 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进行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普及, 增强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对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进行调查整理, 并向公众披露。

除“一行三会”之外, 应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并建立志愿的互联网金融督察服务机构, 如此多管齐下, 既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督, 又有效地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 提供便捷的金融消费者维权途径

1. 维权热线

开通维权热线, 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利用分机拨号的形式对出现的金融消费者权益问题进行分类,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对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问题可设专栏。

2. 网络平台

每个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官方网页上增加消费者权益维护一栏, 建立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机构沟通平台。建设专门的金融消费者维权网站, 该网站与志愿的金融服务机构相连接, 借鉴美国的网络披露机制, 向公众发布各类欺诈事件和维权案例, 让金融消费者警醒, 此网站也接受投诉, 处理金融消费过程中的纠纷。

3. 微信平台

开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微信公共平台以及公共服务号, 在此公共平台上可以发布与消费者利益切实相关的有用信息,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教育, 同时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号发送, 以寻求帮助。

4. 信件投诉

以地域划分, 设立金融消费者权益维护信箱, 该信箱由当地志愿的金融服务机构管理, 对各类投诉咨询信件进行归类整理, 并予以解答。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信贷、众筹融资、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应运而生, 其发展势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互联网金融产品为人们带来便捷高效的服务、比传统金融更高的收益, 但其隐存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参考文献

[1]陈林.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 2013 (11) :52-56.

[2]冯军政, 陈英英.P2P信贷平台:新型金融模式对商业银行的启示[J].新金融, 2013 (5) :56-59.

[3]方平.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相关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 2010 (7) :5-9.

[4]李庆治.商业银行可否介入P2P?[J].银行家, 2013 (10) :58-61.

[5]吕炳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之构建[J].金融与经济, 2010 (3) :4-9.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3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来临之际,金融消费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日益受到消费者的热切关注。招商银行青岛分行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经营行为,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与消费者之间和谐、共赢的金融关系。

持续搭建消保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招行青岛分行致力于打造三位一体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监督管理工作。委员会下设工作机构即分行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服务监督管理中心,专职负责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内外部各渠道消费者投诉的协调处理。分行各部门均安排专人负责客户投诉、舆情监督、内控合规等具体工作,力争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

分行先后制定《关于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细则》《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到日常的服务经营工作中。

深入学习消保知识,提升员工服务能力

为提高全行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分行深入开展各项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的学习活动。一是邀请知名法律专家向员工解读《新消法》。二是利用晨会、夕会深入开展《银行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等内容的学习和讨论。三是积极开展各类竞赛,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竞赛”等,不断提高员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业务能力,在全行范围内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文化氛围。

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权益保护意识

分行加大金融知识公众宣传教育的力度,开展了系列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致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便捷的服务体验。一是响应银监局、人民银行、银行业协会的号召,通过“3·15金融知识宣传”“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等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金融知识,引导消费者关注合法权益,防范金融风险。二是通过“亲子财商成长营”、“小小银行家”等活动,开展营业网点金融知识的日常宣传。三是通过“理财教育公益行”“金融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消费者身边,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

完善投诉管理体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是依托“客户之声投诉处理系统”,实现了客户投诉的无纸化处理,提高了投诉处理效率。采用“48小时首次响应率”和“5个工作日结案率”对条线与支行实行量化统计和考核,并对投诉处理质量进行客户回访,不断推动服务改进和创新。二是增强客户服务责任,完善客户投诉责任制和应急业务处理机制。有效落实客户投诉“首问负责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上报,力争有效处理客户投诉。通过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满足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让客户“满意而归”。

2014年,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五星级营业网点及千佳示范单位评选活动”中,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取得4个千佳示范单位、6个五星级营业网点的优异成绩,这也是招行青岛分行连续七年荣获中国银行业千佳、百佳荣誉。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将继续坚持“因您而变”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篇4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

1.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或模糊产品风险,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B 2.银行以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等形式使消费者接受一些前提条件或附加条款,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C 3.挪用、占用客户资金,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信息安全权 B C D 公平交易权 财产安全权 依法求偿权

正确答案: C 4.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的征信机构,将面临最高()万元的罚款。√ A B C D 30 40 50 60 正确答案: C 5.金融机构在格式合同中,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这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的()√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D 6.金融机构,因为消费者的种族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A 受教育权 B 知情权 C 受尊重权 D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7.以下行为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是()√ A 办理转账等业务时,必须先办理一张本行的银行卡方予以受理 B 未经同意,强行开通网上银行 C 办理贷款时指定评估中介机构 D 办理贷款时,强制购买保险

正确答案: A B C D 8.金融消费者对不能享受正常的金融服务会产生不满,主要表现为()A 服务等候时间长 B 不按时服务

C 特殊时点取款转账困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B C 9.美国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具备以下哪三个特征()√ A 金融消费者是自然人及其代理人 B 实际上接受了规定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

C D 消费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庭的需要 金融消费者不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10.消费者求偿权的行使可通过“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途径进行。√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C 财经纪律

D 工作纪律 正确答案: A B C D 7.中国共产党建立完整的集成组织制度〃政治纪律通过()来加以保证。×

A 组织关系

B 组织原则

C 组织纪律 D 组织人员 正确答案: A B C 8.以下属于“四风”问题的是()。√

A 形式主义

B 官僚主义

C 享乐主义

D 奢靡之风 正确答案: A B C D 9.党的纪律涉及到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党的()等。√

A 政治纪律

B 组织纪律

C 财经纪律

D 工作纪律 正确答案: A B C D 10.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A 执政考验

B 改革开放考验

C 市场经济考验

D 外部环境考验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1.新形势下〃我们党一切顺利〃没有面临严峻挑战。√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台前大搞钱权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修收钱敛财〃子女也利用父母的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1928年党的五大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政治纪律”概念。×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党纪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正确

错误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总结 篇5

XX社:

根据XXX《关于加强广东省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意见》和XX《转发关于联合开展广东金融业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大型公益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为推进我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维护辖区金融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和谐的金融环境,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县联社在全县开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月”活动。

根据县联社的要求,我所在这次宣传活动中围绕:和谐金融、幸福广东这一活动主题,积极开展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银行卡、网上银行等金融产品知识及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流程和机制(包括投诉处理制度、电话、部门和具体的程序等内容)和人民币反假等知识。以下是我所在这次宣传活动中的基本情况:

一、根据联社要求,我所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工作进行了部署,成立以XXX负责人为组长,XXX等同志为成员的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工作小组,负责X所的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并结合日常金融服务与营销工作,积极在我所范围内宣传金融知识,特别做好中老年客户、文化程度较低的等人群的银行服务安全与风险宣传。同时,我所还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详细介绍我农信社的收费政策。在活动中重点宣传、推广我农信社提供的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在此基础上,对金融服务达到一定认知程度的消费群体,向其介绍我农信社当前的收费政策,引导客户理性选择银行服务,强化风险意识,让客户最大限度地学习金融消费者权益方面的知识,了解自身可以享受到的权益。

二、在宣传方面,我所组织员工进行现场设点宣传,在营业网点门口设置宣传台进行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宣传银行卡、网上银行、假人民币等相关业务知识、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流程、有关法规政策等,并与广大群众密切的交流。同时营业厅内的醒目位置公布消费者投诉的专门机构、投诉方式、投诉电话等。并设专人投诉处理工作台,深刻跟踪处理结果并接受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在金融知识推广普及活动方面,发放《安全用卡指南》等宣传折页,提高客户的安全用卡意识。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篇6

记者日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使金融消费者更好地学习金融、了解金融、更好地享受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央行将于9月1日起开展一年一次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此次“金融知识普及月”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使金融消费者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引导金融消费者识别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点,让金融消费者清晰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责任和金融消费者自身的风险责任及应对措施。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选择 篇7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互动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选择上, 不少学者主张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将金融消费者纳入其中。消费者在外延上是否能够涵盖金融消费者?笔者认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背景是针对当时出现的产品消费过程中损害消费者的情况, 且彼时消费品种类有限, 以实物为主 (多属于第二产业和部分第三产业的实物领域) , 有着工业时代的浓厚色彩。随着我国经济的提升, 商品种类尤其是金融商品增多, 科技含量增加, 突显出虚拟性、复杂性等特点。金融产品的技术性远不同于实物产品, 其在购买和销售的过程也有着许多独特之处, 其保护也应随之改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很多规范在金融领域都难以适用, 金融消费中的大量问题均无法通过这部法律得到解决。假如将金融消费者强行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关于金融产品的具体制度, 例如, 合格的投资人制度、冷静期制度、高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制度等势必会影响原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体系, 造成不协调的影响。所以, 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分别设立, 可以明确二者在工业产品领域和金融产品领域的保护侧重点不同, 并行不悖。

二、“金融消费者”内涵的探究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立法宗旨是保护消费者权益, 但法律本身对何为消费者没有做明确的界定, 只是在第2条作了简短的规定。实践中, 判定何为“生活消费”却充满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消费者必须是购买生活消费品, 否则不属于消费者。那么, 像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 是不是消费品有着很大的歧义。另一种观点认为, 消费者必须视为了生活消费, 而不是其他目的。笔者认为, 无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消费品, 无论购买者处于什么动机, 只要消费者不将所购产品用于生产或者出售, 都应该归类于消费者的范畴。正如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对消费者的定义, “消费者是与制造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相区别的人, 是指购买、使用、保存和处分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最终产品的使用者”。那么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又该如何限定, 应从三个角度加以限制:其一是购买目的, 消费者购买工业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而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增值或者为了避免价值缩水, 以期获得高于投入的本金, 有一个回复性的目的。其二是主体形式, 金融消费者仅限于自然人, 不应当包括单位或机构投资者, 单位因购买金融产品由《合同法》调整。其三是表现形式, 金融消费者区别于一般消费者的形式表现在, 消费者选择了何种机构的何种产品, 是第二、三产业的工业产品还是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综上, 金融消费者是指为获得价值增值或避免价值缩水而购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 接受金融服务的自然人。

三、金融消费者权利体系的设想

《消法》规定消费者的9项权利: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享有人格尊严权和监督权。这种明显依附于人身属性的权利虽然在金融消费者权利受到侵害时部分可以作为诉求的路径, 但是这9种权利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不能够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所以, “金融消费者保护法”中所构建的金融消费者权利体系应该更加侧重金融消费品的特殊性和行业特性, 更突出以下权利:

1. 金融信息隐私权。

金融信息隐私权是指, 各个金融机构不得擅自将本机构的金融消费者的任何信息给予他人或其他机构。在金融领域, 由于竞争激励,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会相互串通, 不正当地交易公民个人信息, 尤其是联系方式、职业情况、收入和财产情况。保护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2. 金融消费获知权。

金融获知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接受金融服务中, 享有获得与金融有关的知识的权利。其核心问题是, 金融机构是否向客户提供了合适的金融产品, 是否合理披露了有关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 特别是金融机构是否履行了勤勉尽责的义务密切相关。在具体落实消费者此项权利, 应以金融机构的记录作为评判依据。

3. 金融消费自由权。

金融消费自由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根据其意愿自主选择金融机构, 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不合理干预, 尤其是金融机构不正当劝诱。

4. 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

公平交易权是指金融机构在与消费者形成合同时, 应当遵循公正、平等、诚实信用的原则。不仅金融机构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也不得对消费者区别对待。同时, 为了达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实质公平, 将存款、取款、汇款、残币兑换应为基本的权利, 不容许金融机构以时间不便或人员不便而拒绝消费者的请求。如果公民符合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条件而金融机构拒不履行, 消费者可向监管机构投诉, 监管机构可对不履行义务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罚。

5. 金融消费求偿权。

金融消费求偿权是指金融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财产被不法侵犯, 有权依据法律或合同规定事项向对方请求赔偿。

6. 享受金融服务权。

享受金融服务权是指金融消费者有权享受金融机构相关服务的权利。例如, 银行业对货币的兑换服务, 免费提供咨询服务等。

7. 金融纠纷快速解决权。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8

关键词:网络金融;法律视角;消费者

网络金融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网络金融交易有四大特点:交易方式虚拟化、交易高效快捷化、运营成本低廉化、交易风险化。金融活动大大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更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效率高。虚拟化的网络金融无需承担经营场所租赁费、员工等费用开支,具有显著的经济适用性,金融市场供求方之间的联系趋于紧密,非中介化的趋势明显,大大降低了网络金融交易的运营成本。但网络金融信息传递的快捷高效,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也使网络金融的风险加大。

一、网络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代表,出现了从纵向的金融行业规制到横向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规制的发展趋势。如韩国,为适应国内、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于2003年8月将《银行法》、《证券交易法》、《保险业法》等合计41种金融相关法律予以统合,制订了“金融统合法”方案。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也对一些网络金融出现的问题作出了部分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法规,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准入、业务规范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在《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中也有相关规定。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3月16日最新公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明确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基金销售机构的备案要求、服务责任、信息展示、投资人权益保护、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责任、账户管理、投资人资料及交易信息的安全保密、违规行为处罚等内容。

与韩国等国家对资本市场法律环境监管情况相比,我国此类法律法规仅从整体上确保了交易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消费者对于交易损益风险、费用数额、交易利润结构以及各种惩罚机制和税收负担等难以准确评估。消费者的知情权、财产权等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二、我国网络金融交易存在隐患

互联网金融的迅即升温,有关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保护、资金安全性、交易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监管空白和安全隐患。

1.相关领域法律存在空白,交易风险控制难度大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消费者互联网金融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对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条文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诸如《证券公司网上委托业务核准程序》、《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等相关零散法规。网络环境下的互联网金融交易由于缺乏法律制度约束,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诈骗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极易出现。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不具备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问题,给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据360互联网安全统计的数据显示,2014年网络诈骗类报案23051例,网络交易纠纷类报案15734例,与2013年相比明显增多。

2.相关信息披露不充分,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金融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在传统银行业领域,我国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以及银监相关文件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各大银行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机制,消费者的权益在传统银行交易框架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散见于众多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内容缺乏统一性,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各种权利的界定不明确,消费者知情权难以保障。

3.交易责任主体不明确,消费者维权难以实现

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投诉处理机制、争议处理机制尚未建立,互联网金融经营活动中的责任主体不明确。尚未有一部法律法规为个人信息提供直接的行政法保护,无法规制那些侵犯银行客户个人信息且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功能主要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若干对个人金融信息收集、保存、使用的相应规定。在利益驱使下,越来越多商业机构或个人采取种种手段获取他人金融信息,加之部分金融机构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导致近年来个人金融信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我国目前尚没有落实互联网金融主管部门及相应的专门维权机构,同时有关法律条文适用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导致消费者处于“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

三、完善我国网络金融制度。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标志着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决策层视野,有关网络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自然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从法律视角谈谈如何更好的保护网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加强网络金融行业法律框架的顶层设计,对现行法律法规体系进行修订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已有现行法律,加强现行法律法规之间有关金融交易相关法律条文之间的联系性。考虑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蓝本,以《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涉及网络银行法律关系各方权利义务关系调整的法律法规为保障的法律体系,加强法律条文的可操性。如电子合同形式是否合法、电子记录可否作为证据,严格审查互联网金融参与者身份的真实性、交易的真实性,加大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

第二,在全国人大委员会、两高的指导下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配套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条文以及具体的法律细则。可以借鉴以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代表的金融法制体系,可以广泛征求大众意见,可以聘请金融界、法律界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具体建议,继续细化修订相关法律。如出台对网络银行金融服务合同的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监控办法等。中国人民银行应出台类似“电子货币管理办法”等规范细则,将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纳入监管范围,统一规范电子货币、虚拟货币的发行、使用和流通,同时对发行电子货币及虚拟货币的机构主体进行有效监管。

第三,有关政府部门强化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渠道。应切实明确监管的主体问题。如及时出台“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相关规定”,针对互联网金融应设立专门的维权机构,如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领导。实行建立金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给受损害的金融消费者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针对我国国情,建议构建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多元化金融纠纷解决机制的统合体系,使消费者能够“投诉有门”。

2.加强金融行业自律性,优化金融公司的内部管理

首先,金融行业特别是网络交易公司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即公司董事会在考虑公司最佳利益时,还应当考虑公司行为对公司债权人、雇员、供应商和客户、公司所在地社区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金融交易虚拟化环境中,它符合社会整体对企业的合理期望,不但不会分散企业的精力,反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声誉。

其次,网络交易公司应依照诚实信用的原则从事交易活动。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法律规则。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有更多的占有率,应做到合同规范化,根据合同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做到网络交易规范化,要有风险提示,特别是要防止格式合同对于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以及利用相对的优势地位给金融消费者造成的伤害。

第三,优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网络金融公司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对内部管理机制和员工业绩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应该实行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如职责分离、多人负责、各负其责、不超越自己管辖范围原则等。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不断充实专业人才到网络银行中来。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为行业的技术选择和业务提升提供分析、咨询和指导。强化风险意识,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交易。

3.加强网络金融消费教育,增强消费者安全防范意识

我国金融市场仍处于培育成长阶段,消费者金融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应该增强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将风险有效控制在金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之前。因此,增强金融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的普及教育必不可少。可以由金融部门设立一个实施金融知识普及工作的机构,构建专业的金融知识普及人才队伍,制定科学系统的金融知识普及规划办法,编写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识普及资料,更好地为金融消费者服务。

四、结语

英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 篇9

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英国民众的金融知识和金融素质相对较高,英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形成了强制性和自律性机制相结合的保护体系。一是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列为监管目标,成为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职责;二是规范并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消费者保护的义务及内部解决机制;三是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内部在解决消费者纠纷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沟通及自我监督。

2001年l2月1日实施的《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明确规定英国金融服务局(FSA)负责监管各项金融服务,并规定了FSA的四项监管目标,其中之一就是“确保消费者得到适当水平的保护”[2]。

同时,该法案还要求FSA开展消费者教育,加深公众对金融体系的认识,设立相应机构。FSA肩负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能,并对因金融机构破产而蒙受损失的消费者提供赔偿;向消费者提供咨询服务、出版金融消费者刊物和开展消费者调查。FSA设立消费者服务中心,负责处理消费者的来信、电话和电子邮件。

2001年6月FSA启动了公平对待消费者项目,要求英国最大的35家金融集团每年报告实施项目情况。同时FSA要求各金融机构在推销自己的金融产品时都要保证高度透明,使每个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时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风险。2005年5月FSA发布《关于金融服务投诉指引》,详细列举说明消费者可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或产品投诉的情形以及消费者不能或没有理由向金融机构投诉的主要情形。2006年10月FSA出台了新的金融机构《业务原则》,其中确定11条原则作为金融机构是否符合监管标准的依据。这11条原则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有5条,如“有义务向消费者提供其需要的信息,并且用清晰、公平、无误导的方式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等。FSA把消费者权益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目的是让金融机构更负责任、更加自觉地对待金融消费者,向消费者提供公平、清晰、无误导的信息,让消费者在金融市场上选择服务和产品时能扮演更为主动和专业的角色,实现利益最大化,增强对金融市场的信心[3]。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10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 冯涛

1、信息不对称(1)风险收益(2)风险的计量(3)案例分析:

A、金融理财产品的案例;B、保险产品的案例; C、金融衍生品的案例。

2、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1)单个的自然人对垄断大企业;(2)格式条款多由金融机构一方制定;

(3)能否享受金融服务的决定权掌控在金融机构手中;(4)在纠纷处理上,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

3、金融创新失控

(1)金融衍生产品的无节制创新和泛滥(2)金融衍生产品十分复杂

A、对冲基金; B、次贷产品

C、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者甚至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七、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原因

八、国外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研究

1、Carlin、Gervais(2009)对金融零售市场中的消费者保护的研究。

2、Budnitz(1995)对纠纷的仲裁机制的研究。

3、Nieto(2000)认为对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是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目标。

4、Taylor(1995)和Goodhart(1998)分别提出了基于金融监管目标来设计监管体制的思想。

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

1、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2、通过金融机构内部加强治理。

3、通过行业自律进行规范和监督。

4、确立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目标。

5、应该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交由统一的行政机构或准行政机构管理。

1、我国的金融改革将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客户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2、我国利率市场化将对未来商业银行主营业务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种金融衍生品将成为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

3、柠檬市场理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实际表明,不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者必然日渐丧失投资积极性和市场参与度,最终也会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

4、有利于为消费信贷发展、扩大内需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5、有利于改进金融服务质量,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6、有利于规范银行经营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7、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从长远实现银行和社会的更大利益,提升银行的竞争力;

8、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最终更保护了银行的利益。

(二)对消费者的意义;

(三)对国家的意义。

三、金融机构的义务及其含义解析

1、金融机构的义务;

2、金融机构义务的具体内容的解析。

四、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

(1)有效保护个人的金融信息(2)不篡改、违法使用个人金融信息(3)不向

D、如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公司治理?(2)纳入企业文化建设

A、企业文化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B、案例分析:35个紧急电话 C、企业文化的构成

D、如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纳入企业文化建设?(3)体现于发展战略

A、发展战略是银行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之首 B、银行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C、银行的战略定位 D、银行的战略执行能力

E、如何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现在银行发展战略之中?(4)董(理)事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作用

A、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最终责任;

B、制定、定期审查和监督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措施、程序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

(5)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负责保护工作。

2、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1)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2)内部控制体系;

A、导入案例:巴林银行破产案、法国兴业银行凯维埃尔案、德国国家发展银行与雷曼兄弟公司交易案。

B、国内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的要求 C、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a、内部环境 b、控制活动 c、控制手段

(3)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披露规定;

(4)消费者投诉受理流程及处理程序;

(5)知识宣传教育框架安排;

(6)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报告体系;

(7)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监督考评制度;

(8)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建立健全事前协调和管控机制

4、加强产品和服务信息的披露,(1)说明产品和服务的性质、收费情况、合同主要条款等内容(2)禁止欺诈性、误导性宣传,(3)提高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4)合理揭示产品风险

5、开展员工教育和培训

6、为消费者投诉提供便利

(1)投诉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和系统化(2)公布投诉方式和投诉流程

(3)做好投诉登记工作

7、完善银行业消费者投诉处置工作机制

(1)在规定时限内调查核实并及时处理银行业消费者投诉(2)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或纠正(3)向银行业消费者进行赔偿或补偿

A、赔偿或补偿的程序 B、赔偿或补偿的数额的确定 C、金融消费损害赔偿权的案例分析

(4)确保公平处理对同一产品和服务的投诉

(5)加强对投诉处理结果的跟踪管理

8、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影响绩效的因素

(2)案例:英国运送犯人去澳洲的故事(3)绩效考核体系的作用:杠杆和载体(4)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

(5)将考评结果纳入机构内部综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当中。(6)考评结果的应用

A、职位管理 B、利益分配 C、岗位调配 D、员工培训 E、绩效改进 F、新员工转正、定级

9、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1)强化内部规章和外部监管要求(2)责任追究机制

10、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应急响应机制

(1)导入案例:某商业银行拒绝保洁工进去饮水引发的公共危机

(2)银行的公共危机和危机公关(3)危机的度量(4)危机的识别与应对(5)应急响应机制的制定(6)监测重大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7)商业银行危机公关6F原则(8)危机公关中的禁忌

(9)与媒体进行危机公关的基本策略

金融消费者权益测试 篇11

宁波银行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规定,高度重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纳入公司治理和企业文化建设,并体现在发展战略之中。宁波银行指定专门职能部门流程革新与客户体验部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实;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和准则,明确金融消费者权益内容、职责分工和具体措施等,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产品与服务售前、售中、售后等业务流程环节嵌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内容,确保业务流程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建立全流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有效处理投诉事件。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知识宣传和教育,面向消费者先后开展“3·15主题教育”、“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金融知识普及月”等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活动。宁波银行借助营业网点液晶电视、海报机、宣传折页、官网、网银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客户公告储蓄业务种类及利率、理财产品资金投向及风险评估结果、电子银行信息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措施、代销产品情况等。宁波银行在营业场所公布《假币收缴公示》、《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公示》、《小面额货币兑换公示》,设立有明显标识的窗口,办理假币收缴、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小面额货币兑换业务,方便客户等。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还通过走进社区、现场讲解、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并配合电子显示屏、官方网站等渠道,面向社会群众重点普及投资理财、银行卡、电子银行等金融知识,以及假币鉴别、用卡安全、ATM机使用、防范诈骗等风险提示。据统计,2015年,宁波银行累计发放公众金融知识宣传折页3万多份,开展各类社区宣传活动300余次,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宁波银行苏州分行将一如既往地做好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提升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水平,为推动区域金融生态健康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上一篇:地震防灾减灾知识讲座下一篇:it员工离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