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精选9篇)
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霜则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
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霜降时节,凉爽的秋风已吹到花城广州。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尔泰山区、北疆西部山区、东北及内蒙东部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均在50天以下,北纬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是没有霜降的地方。
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为初霜,初霜愈早对作物危害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自北向南、自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8月底便可见霜;东北大部、内蒙和北疆初霜多在9月份;10月初寒霜已出现在沈阳、承德、榆林、昌都至拉萨一线;11月初山东半岛、郑州、西安到滇西北已可见霜;我国东部北纬30°左右、汉水、云南省北纬20°左右的地区要到12月初才开始见霜;而厦门、广州到百色、思茅一带见霜时已是新年过后的1月上旬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节气过后的习俗
赏枫
枫遭霜侵后叶子火红,色彩鲜艳,灿如锦绣。古人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国内如苏州的天平山、南京的栖霞山,都以枫叶美景著称。夕阳西下,红叶参差交错,驰目远眺,仿佛珊瑚火海,十分壮观。
牧羊
我国牧羊的风气,自古以来就十分盛行。内蒙古以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无不广为饲养。
羊奶、羊肉和羊毛,都可供食用或使用。品种好的奶羊,产乳量很大,堪称为贫民的乳牛。国内如山西长子等地,牧羊人一般在秋天杀羊赛神,预祝来年羊群扩大,并将祭品分发给族人。贫困无羊的,可蒸面糕,将其做成羊的形状代替。
斗牛
斗牛之戏,在浙东的义乌、金华等地及广西的猺山都很盛行。猺山每年四月八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九月九日以 及十月十日.都必要举行一次斗牛比赛。斗牛之前,先审计全寨民户的财产,分派参加决斗的牛,此后派寨民三人轮流当值,每天喂牛三次并且给牛洗浴。所饲喂的 都是甜酒、粥饭、嫩草等营养丰富的食料。夏天还为牛遮盖帐幕,以免蚊虫叮咬。等到了合适的时间,就和其他村寨约时间决斗。
斗牛时,远近的男女无不盛装艳抹,集会观战。此日两寨的民众,吹铜号,鸣芦笛,放铁炮,张伞,列旗,簇拥着斗牛进人决斗场,仪式极为庄严。两方互派代表检查牛的全身, 避免牛角尖藏有利刃或其他暗算之物。检查完毕,各自以酒饮牛,然后用树叶遮住牛的眼睛,牵着牛使其头角接近,并迅速拿掉障眼的树叶。两头牛突然相见,怒不 可遏,于是角角相触,进行决斗,威猛异常。观众鼓掌呐喊,声震屋瓦。
不久,角斗胜负便见分晓。有战败而逃的,有战死“沙场”的,也有两 头全都阵亡的。胜者兴高采烈,一时之间,人们纷纷向其道贺,并取来红毡披在牛身上,把银角套在牛角上,用红鬃做彩,红绫结球,系在牛头和尾巴上。炮声震 天,按照入场的仪式送牛回寨,欢歌会饮,庆祝胜利,均以“飞大王”“雷公王”等威武之名来称呼获胜的牛。
浙东的乡民斗牛,每每在迎神赛 会时进行。参与决斗的牛,事先约定,每次大约十多对。斗牛场通常是一块水田,田中积水大约五六寸,因为水田土软,可以保护牛脚。斗牛时,依事先排好的次序 一对对相斗,在两头牛略分胜负的时候,就由一个胆力过人的人把它们分开,以免造成损伤。
角斗的牛,比普通耕牛体型大,毛色极为漂亮.最 著名的如“北山”“白角花旦”“新金银”之类,价值都相当可观。在浙东一带,饲养斗牛的人家,对牛的看护非常小心周到。要派专人伺候,平时喂给它鲜草、糯 米团或者南枣等。到决斗前几天,则另外加料,甚至饮喂人参汤。临到决斗,喂它醇酒,使其振奋精神。
这些牛在一处斗罢之后,就被转卖给别 的地方。买客鸣锣执旗,到卖主家牵牛,牛则披红挂绿,盛装以待,犹如迎娶的新娘。交易既成,双方就结为亲家,俗称卖主为牛亲家,原来饲喂牛的人为牛大舅。 这样,如果牛再次决斗获胜,亲家也同样感到荣耀;如果不幸战败,牛亲家就不敢再上买主的门,觉得丢脸。
斗鹌鹑
鹌鹑是生活在田地、沼泽中的小鸟,雄鸟足高,雌鸟足低,喜欢在田地间或芦苇丛中活动,晚上成群飞出,白天则伏于草丛,在山东最为多见。鹌鹑性喜近人,特别好斗,决斗时抬脚张其,人们多喜蓄养。
饲喂小米的鹌鹑,如果决斗失败了还可以再来;而喂给糜子的鹌鹑,只能决斗一次,如果失败了,就再不愿相斗。
养鹌鹑的方法是,每天喂给小米,如果想让其善斗,应常将其放在手上,拉着它的两脚使之行走。预备一个小布袋,袋口像荷包,但底是平的,有线可以收放,将 鹌鹑放入袋里,时刻都将它带在身旁,绝没有鹌鹑跳跃出来或者憋闷而死的弊端。鹌鹑养熟之后,即使任由它自由行走,也不会飞去。鹌鹑生性怕冷,天气寒冷时应 妥善照料,否则容易冻死。
霜降后斗鹌鹑,在南北方都很盛行。《北京岁华记》中说北方的人在霜降后斗鹌鹑,人将鹌鹑笼在袖中,如同捧着珍宝。南方大多在晚上斗鹌鹑,决胜负。考究的人用彩绪做平底袋,以皮手套将鹌鹑把在袖中,以此作为消遣。清代的蔡铁翁有诗道:“辛苦霜天斗瘦鹤。”
行狩猎
狩猎又叫镜猎,如果仅为娱乐,叫作游猎;如果以打猎为生.则叫作职猎。古代利用田猎活动,来练习骑射.所谓的“搜苗称狩”,都是指借围猎的机会操练检阅,练习武艺。汉代法律中对于捕杀豺虎还有奖励。
北方人射猎,打不同的猎物各有一定的季节,大多在二三月放海东青(古人北方游牧民族崇拜、驯养的猎鹰)打大雁,四五月打糜鹿,月打虎豹之类,这样直到年终。
霜降后.树叶落尽,鸟兽不易躲藏,山泽路径也容易辨认。过去,年轻力壮的人,常带着猎具和鹰犬,大举狩猎。林深木茂的地方,不论平原还是山谷,可以圈定 一处,称之为围场。狩猎者人数可多可少,但均分成两翼,由远而近,渐渐通近,叫作合围。猎得的禽兽,回家后给亲友们分享。《禄水亭杂识》引用张未的诗道: “十月北风燕草黄,燕人马饱风力强。虎皮裁鞍雕羽箭,射杀阴山双白狼。”
霜降的来历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建筑与其他设计行为一样依赖于一种自然的和谐, 它是直觉感受与理智分析的结晶。古往今来, 建筑师们都在追求这样一种圆满的作品意境——既似诗画般美丽, 又如机器般实用。建筑出现伊始, 无论“穴居”, 抑或“巢居”, 通常都被看作是与自然环境、地域特性相对立的人类的庇护所。现代建筑更是以令世人瞩目的技术和经久耐用的材料——钢、玻璃和混凝土, 让建筑傲然注视世间万物。
沿着大师的足迹寻访他们的建筑作品, 我们发现国际式的建筑风格并未主宰一切。尽管周遭充斥着重复的建筑语言和模式化的关系, 但对自然环境的研究, 从本土文化中汲取灵感的生态元素在现代主义建筑中依然随处可见。在这里, 我们希望通过解读生态建筑大师们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建筑设计理念及其代表作, 进一步摸索出一条真正可行的生态建筑设计之路。
2 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和昌迪加尔法院
柯布西耶设计的马赛公寓被称为是“居住单元盒子”, 它代表了柯布西耶对于私人住宅和公共住居问题研究的焦点, 结合了他对于现代建筑的各种思想, 尤其是关于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思考。在公寓的每一个单元都是隔音的, 与周围的山光水色的环境保持直接的接触。更重要的是, 他把公寓的底层架空与地面上的城市绿化及公共活动场所相融, 让居民尽既可以接触社会, 又能够接触自然, 增进了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他还把住宅小区中的公共设施引进公寓内部, 如:商业街、游休憩绿地、娱乐设施等, 使其成为了满足居民心理需求的小社会。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的设计主要出发点是不依赖机械的空气调节, 而利用建筑本身的特点来解决当地烈日和多雨的气候所造成的困难。法院建筑地上4层, 它的主要部分用一个巨大的长100多米的钢筋混凝土顶篷罩了起来, 由11个连续拱壳组成, 横断面呈V字形, 前后挑出并向上翻起, 它兼有遮阳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屋顶下部架空的处理有利于气流畅通, 使大部分房间能获得穿堂风, 这样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当地的日晒和雨季问题。
法院建筑的正立面上设计了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土遮阳板, 在上部逐渐向斜上方伸出, 使其和顶部挑出的篷罩有所呼应。整个建筑的外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 上面保留着浇捣时模板的印痕。柱墩及遮阳板的尺寸特别大, 使人感到十分粗犷, 像是一座经过千百年风雨侵蚀的老建筑, 象征着印度古老的历史。门廊内部的坡道上也满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洞, 在其他地方, 经常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龛;有的还涂上红、黄、蓝、白等特别刺眼的色彩, 有机地延续了地域的元素。
3 赖特的流水别墅
赖特是现代建筑运动中“有机建筑”的代表人, 它设计的建筑作品, 类型最多的是别墅和小住宅,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 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 悬的楼板锚固在后面的和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 通过空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 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 是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 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 成为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筑之一。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沉稳、坚定的效果。赖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 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 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 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 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
在材料的使用上, 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 所有的支柱, 都采用了粗犷的岩石。石材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 产生一种强烈的对照, 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 看来有如贯穿空间, 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4 富勒与“少费多用”的建筑
富勒的作品影响了生态气候学建筑的发展。他的目标是“少费多用”, 实际上借用了密斯的格言“少就是多”。然而密斯从根本上参考了美学的方法, 而富勒则其简化为严格的科学与工程语言。他的发明与构造都基于一种工程方法, 通过几何计算与材料的想象, 消减到一种相对小的资源需求, 用于制造、装配与运营。也许富勒最革新的作品是对一个结构体系的开发, 他最具影响力的创造是“网格穹顶”, 其达到了一种类似几何的平衡。
5 赫尔佐格的新地域主义
赫尔佐格曾经用“新地域主义”来表述自己对传统建筑的关注。但这种地域性的联系并非意味着传统建筑的简单回归和传统建筑符号的简单拼贴, 而是根据特定地点的环境条件通过建筑构件的设计和材料的巧妙应用, 不但满足了建筑的特定功能而且表现了地域的文化特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标准化和复杂的立面系统完全可以与地域的固有特征相容。
他的代表作是雷根斯堡住宅。该住宅的基地被绿树环绕, 而它的周围是一些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多层建筑, 地面标高低于街道水平面2m, 并有一条来自生物小区的小溪从中流过。为了与这些生命力的自然环境形成对比, 赫尔佐格设计了一栋结构简洁的住宅。屋顶以倾斜玻璃顶的形式一直延伸到地面, 这样南面的阳台和温室起到了温度过渡区域的作用。
规划将基地沿着南北轴线分为四个区域, 即位于北面入口处建筑围墙与攀爬植物所形成的层面之间的区域, 辅助功能和休闲区域, 面向南面的主要空间, 以及面向花园的温室。建筑的玻璃表面在冬季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因此, 那些常用的房间被布置在北部绝热性能好的较封闭的服务空间和南面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的缓冲区之间, 通过可移动的玻璃隔断可使起居空间扩大至温室。厚重的楼地板和温室底部的砾石都可用于临时储存热量。在晚上, 这种方式储藏的热能被释放到室内。过多的热量可通过北部实墙面的通风口释放出去。树是整个设计概念中的一个组合部分, 它们在夏天提供了阴凉。
屋顶有锌钛板覆盖, 在有玻璃的区域用单层加厚玻璃。地板下设有20cm的绝缘层, 地下供暖系统便位于此。木骨架由层叠胶粘在一起的软木构成, 采取一种三角形断面设计, 这是一种有效抵抗风力的支撑形式。
6 皮亚诺的芝贝欧文化中心
受到传统的启迪, 借助于现代的技术, 皮亚诺设计的芝贝欧文化中心很好地诠释了卡纳克的美拉尼西亚文化。皮亚诺从当地的文化和建筑物的性质入手, 经过长时间学习, 他找到了灵感——当地有棱纹的棚屋结构中的薄曲线木材, 它们在屋顶端集合在一起并且支撑棚屋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不仅是由于形式的需要, 还综合考虑了抵抗飓风和地震的需要。
皮亚诺吸取最主要的民间技术是肋架的构成方式, 他更大规模地引用了这些技术, 棕榈树苗被胶合层板与镀锌钢材所置换, 形成更为坚固并微弧的桶状肋骨;横向联系构件可能源自于对棕榈树扇状分布的叶脉的启示, 它们以水平方式牢牢地锚固在肋骨之间, 以取代民间的编织或绑结的技术;为了增加建筑的抗风抗振力, 沿对角线方向还设有不锈钢杆件。
在努美阿文化中, 皮亚诺复苏了当地乡村“村落”的簇拥空间的原型。一条与半岛地形相应微弧的线性道路如移动的杼梭编织着一侧高低大小全不相同的方形公共空间, 这些直线形周边与弧形道路交织在一起, 其间错落有致, 院落出现, 继而庭院也随着植物、阳光的渗入而产生。建筑在都市中丧失的家院、家园逐一得到复苏。在道路的另一侧, 一群被称为“棚屋”的圆形盒体簇拥并朝向道路开放。它们各自独立, 却以微差的聚散间距被建筑师划分为3、3、4的三组“村落”, 分别容纳着画廊展馆、图书馆、多媒体中心、青年中心、学校资源等空间。
此外, 建筑的盒体最高点可达到28米, 桶状肋骨间斜嵌的椭圆形玻璃顶使它们实际上成为单层建筑。剖面可以清晰地标志出它们的剩余高度形成一道道拔风的风道, 它们不但能削弱岛风的侵袭, 也为整幢建筑内部形成的一整套制冷体系提供了风源动力, 相应的建筑周壁广泛地使用着多种材料与尺度的百叶窗, 它们的开启如帆之升落一样, 依凭着风向和风力得到自如的调节。
7 查尔斯·柯里亚的管宅
柯里亚的作品以湿热气候地域建筑研究为主, 他对建筑的通风、遮阳和视野都做统一考虑, 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理论, 并在剖面设计中对日照和气候进行了研究的深入。他的管宅就是特别适合炎热干燥气候条件的类型, 可以不使用空调, 节省能源。他围绕着“开放向天”的空间概念, 提出了几种控制气候的设计策略, 分别是走廊围绕主空间、空气对流散热、中央空间作为通风管道、中间区域、分散组织。
以干城章嘉高层公寓为例, 这个项目解决了季风、西晒和景观三个主要矛盾, 同时建筑立面的开洞和色彩借鉴了柯布西那的手法并赋予各单元以识别性。同时, 利用“内凹”和“两层”这两个基本特征, 可以使得上下两户人家共同拥有一个“空中花园”。其中, 下层可以直接进入“空中花园”, 上层可以欣赏“空中花园”。他们的关系如同独立式住宅的底层和二层之间的关系, 消除了高层住宅的高度感, 增强了两层住宅之间的亲和力。
8 结语
建筑是一个美妙的东西, 建筑反映的不只是建筑本身的造型和内部的空间关系。从建筑里你能解读到建筑大师的人生观和建筑说蕴涵的文化。从一个建筑看世界, 你能从中领略到永恒。只有把传统建筑文化及地域特色文化与目前世界主流建筑文化相融合, 认清我们所处地域的特色, 熟知国外先进建筑文化特色, 并将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理念与当地实践相结合, 才可能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与气候规律中吸取有益的营养, 开拓出设计研究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M].清华大学: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
[2]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芮经纬, 译.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关于霜降节气的特点
霜降的节气特点霜降会下霜吗
有关霜降的特点
关于霜降节气的特点
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时值公历10月23日或24日。此时气候已渐寒冷,-夜晚下霜,晨起阴冷,开始有白霜出现。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所以称之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OcC左右。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冰晶,色白且结构松疏,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
霜降三候为:“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纬度偏南的南方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两到三个节气。在华南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是不一样的。
霜降的节气特点霜降会下霜吗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今年的霜降是10月23日,也就是明天。
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片片凋落。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有关霜降的特点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的控制,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东部主雨带一般由华南、江南一带北抬至江淮地区。进入7月下旬(“七下八上”),相当于大暑后至立秋这段时间,伴随副高等环流系统的季节性北抬,西南季风也会向北推进,副高外围的西南风将来自热带、副热带的暖湿气流输送到北方地区,其与中纬度的冷空气在华北、东北一带交汇,华北、东北开始进入雨季。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距海洋遥远,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干旱地区。
大暑的习俗
1、晒伏姜
晒伏姜源于中国山西、河南等地区,人们在三伏天的时候会将生姜切片或者榨成生姜汁,与红糖一起搅拌均匀,装入干净的容器中,用纱布蒙住,放置于太阳下晾晒,等生姜汁和红糖汁充分融合之后食用,对于老寒胃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如果吃了寒凉食物,或淋雨之后,都可喝杯伏姜,能有效缓解机体寒重带来的各种不适症状。
2、喝伏茶
喝伏茶也就是三伏天喝茶,这个习俗在温州还能看见。但是,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体质偏寒、大便糖稀、饭后腹胀的人群,不建议喝伏茶。部分伏茶过于寒凉,脾胃不足的小孩和消化功能较弱的老人也不建议饮用。
3、吃凤梨
吃凤梨是中国台湾人民的习俗,台湾的环境适合种凤梨,大暑时节的凤梨更甜也更加好吃。
4、大暑船
大暑船是江浙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送大暑船时会有丰富多才的民间文艺表演。
活动开始时,会由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街道两旁站满了祈福的人民。将大暑船送到码头之后,还会进行一系列的祈福仪式。
大暑的气候:高温酷热
大家都知道“热在三伏”。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这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在一年中最热的阶段,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相吻合。大暑相对小暑,顾名思义,更加炎热。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我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
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而在我国的华南西部地区虽然高温出现也最频繁,但雨水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这里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1、进入大雪节气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
2、北方大部分地区12月份的平均温度约在–5℃~–20℃之间,南方的强冷空气过后,有时也会出现霜冻。
3、陕西南部、江汉西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福建东南部、华南南部沿海、台湾岛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广东西南部沿海和海南岛中北部等地局地有中雨。
4、在南方冬天的气候要温和一些,下雨雪的现象也会比较少,气温平均在零上二至四度左右,雨量在全年中占有百分之五左右,并且也只是偶尔才会有降雪的情况。
大雪节气风俗吃什么
1、羊肉
吃羊肉,驱寒滋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帮助消化。专家建议,冬天食用羊肉进补,可以和山药、枸杞等“混搭”,营养更丰富。
2、红黏粥
粥可以和胃补脾,润养肺燥,是养生的绝佳选择。小米粥有滋阴养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红薯也素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3、狗肉
俗话说“挂羊头卖狗肉”,其实温州人一直有“冬令香肉暖胃”之说,这香肉即是狗肉。寒冬时节是食狗肉进补的最佳时刻,《大明本草》上就有“黄狗大补益人,余色微补”记载。
据说,身体虚弱而溺床的小孩,吃一两回狗肉就能够见愈。过去,温州不少人家将狗肉作为产妇补体的佳品相互赠送。
4、兑糖儿
每当“大雪”节气前后,温州街头就会出现一种“兑糖儿”的场面。各地饴糖作坊将制成的整版饴糖提供给专门挑担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俗称“糖儿客”。
“糖儿客”一边敲打糖刀,一边吆喝卖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长便将家里的铜质废品、铜钱铜板之类物件拿来跟“糖儿客”兑换饴糖。由于冬季食饴糖有滋补身体的好处,所以如今这“兑糖儿”也发展为一种商业经营方式。
冬季吃羊肉注意事项
1、不宜与南瓜同食
在中医看来,羊肉是不适合与南瓜一同食用的。这是因为南瓜和羊肉都是偏温性的食物,如果一同食用的话很容易会导致上火。同理,在烹饪羊肉的时候也要尽量少加入辣椒、生姜等燥热的调味品,防止体内肝火过于旺盛。
2、不与茶水一同食用
人们常说羊肉的“克星”就是茶水。这是因为羊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含有很多鞣酸,当茶水与羊肉一同食用时,会产生鞣酸蛋白质。这些蛋白质会影响肠胃蠕动,减少大便中的含水量,从而导致便秘的出现。
3、不与酸醋同食
羊肉性温,可以很好地起到温补的作用。而酸醋有收敛的功效,过量食用不仅伤及肠胃,还不利于体内阳气的产生。当羊肉与其一同食用时,会对羊肉的滋补功效产生影响。特别是酸味浓重的醋,收敛的功效会更强。所以喜欢吃羊肉者,更应注意这一点。
4、不与西瓜同食
当西瓜与羊肉一同食用时,会使羊肉滋补的效果大打折扣。因为羊肉甘热,而西瓜偏凉性,当两者一起食用时,就会减弱羊肉温补的效果。除此之外,当一冷一热的食物对胃部极易造成不良刺激时,很可能会对肠胃造成伤害,诱发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疾病。
5、某些病患不宜使用羊肉
关键词:症状,气象条件,发病因素,侵染循环,防治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区的一种主要病害, 其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小麦病害中其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 尤其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冷凉地区危害更为严重。小麦发病后, 病菌夺取寄主营养, 并由于大量孢子堆突破寄主表皮, 使植株严重丧失水分, 直接影响小麦生育和麦粒灌浆, 造成空秕粒, 出粉率降低, 面粉质量差, 病情重时, 促使麦叶过早枯死, 生长发育停止。由于其爆发流行速度快、分布广, 对产量影响大, 历年来, 受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轻则减产10-30%, 重则减产50%以上, 甚至绝收。病害主要发生在河北、河南、陕西、山东、山西、甘肃、四川、湖北、云南、青海、新疆等地。
1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 也可危害叶鞘和茎秆, 严重时穗部、颖壳及芒上也会发生。小麦染病后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发病, 发病初期发病部位最初生成小型的褪绿病斑 (俗称花斑) , 随后叶片上迅速出现不规则排列的夏孢子堆, 后成多层轮状排列, 颜色为鲜黄色或黄色。叶片上夏孢子堆呈卵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凸起, 被叶表皮覆盖, 后期表皮破裂, 出现锈色粉状物;在小麦将近成熟时, 叶鞘上出现圆形或卵圆形黑褐色的夏孢子堆, 散露出鲜黄色粉末, 此为病原菌的夏孢子。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较轻柔, 肉眼观察不甚明显。夏孢子堆周围可能出现褪绿、枯黄等异常。在小麦成株叶片上, 夏孢子堆两端附近还可陆续产生新的孢子堆, 以致多个夏孢子堆沿叶脉呈“虚线”状排列。发病严重时, 叶面布满夏孢子堆, 叶片黄化、枯死。到最后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呈短线状、扁平, 常数个融合在一起埋伏在表皮内, 成熟的时候不开裂, 有别于小麦秆锈病和叶锈病。
2 发病的气象条件及侵染循环
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气象因子主要是温度、湿度。小麦条锈病菌耐寒力极强, 其发育与侵入所要求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为10℃~15℃, 萌发最适温度为10℃~12℃, 最低0℃, 最高32℃。当最热月旬平均气温在20℃~22℃的时, 病菌便越夏困难, 当最热月旬平均气温超过23℃时小麦条锈病的病菌便难以存活, 病菌不能侵染寄主, 已被侵染的叶片也不能正常发病, 病菌不能越夏, 当气温在36℃时, 两天就全部死亡, 且在高温条件下, 空气湿度越大, 死亡越快。此外, 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萌发率低, 如25℃以上形成的夏孢子, 在蒸馏水中需6~8h才萌发, 且萌发率不超过30%, 而在20℃以下形成的夏孢子, 4h后即可萌发, 萌发率高达80%以上。小麦叶片保持一定的湿润, 条锈病菌才能活跃, 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 病害扩展常常中断, 因此, 雾、露、降水是其发展的有利气象条件。但若长期降雨过多, 湿度大, 能使部分感病叶片枯死、孢子死亡, 小麦条锈病菌的发展受到抑制。
3 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
条锈病能否流行, 取决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 菌源和菌量及气候条件。
1) 品种抗病性: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小麦条锈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由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差异明显, 在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时, 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 也往往会造成小麦抗病性丧失。
2) 菌源: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 如果秋苗发病重, 冬季又比较温暖, 便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凡当地有越冬菌源的地区, 如温、湿度条件适宜, 则病害发生早且重;如果当地病菌不能越冬, 也仍然可被邻近地区或其他越冬地区的菌源通过远程气传侵染而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迅速发展甚至流行。
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中主要是温、湿度的影响。冬季温暖, 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 春雨早, 之后又多雨, 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 并持续发展, 造成病害流行。
4 小麦条锈病的侵染循环及传播途径
小麦条锈病菌的冬孢子在病害循环中不起作用, 而是依夏孢子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 病菌在病害循环的各个阶段均离不开其寄主, 必须依赖于其寄主的存在才能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小麦条锈病不同于其他病害, 由于病菌越夏、越冬需要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 还必须按季节在一定地区间进行规律性转移, 才能完成周年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
1) 越夏与侵染秋苗:小麦条锈病的越夏病菌主要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其夏季最热月份旬平均气温在20℃以下地区越夏, 如我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到秋季, 越夏区小麦收割后, 菌源便随气流远程传播至我国平原的冬麦区, 侵染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秋苗发病变早晚及多少, 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 距越夏菌源越近、播种越早则发病越重, 而距越夏地区越远、播期越迟的冬麦区, 秋苗发病越迟、越轻。
2) 越冬: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 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阶段。病菌主要以潜育的菌丝在小麦叶片组织内越冬。在大部分冬麦区, 条锈病菌停止扩展, 但只要受感染叶片没有被冻死, 病菌就可度过严寒的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6-7℃的地区病菌不能越冬, 冬季最冷月均气温不低于上述温度地区, 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 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但若长期有较厚积雪覆盖, 即使平均气温低于-10℃时, 病菌仍能安全越冬。
3) 翌年小麦返青后, 当早春旬均温上升到2℃~3℃和旬均最高气温上升到2℃~9℃后, 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开始显症产孢形成孢子堆, 若遇春雨和结露, 所产的孢子侵染新生叶片, 病害扩展蔓延迅速, 引致春季流行。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 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在冬季温暖潮湿、越冬菌量大、病害冬季持续发展的地区, 可直接造成全田发病。在条锈菌不能越冬或越冬率极低的地区, 以外来菌源为主。
5 防治方法
由于该病是气流传播性病害, 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 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5.1 农业防治
1) 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 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及品种定期轮换;2) 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 消灭自生麦苗, 减少越夏菌源;3) 适时晚播;4) 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 增施磷钾肥, 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 增强小麦抗病力。
5.2 药剂防治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
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小寒意味着我们要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了,但此时的天气还未寒冷到极点,因此称为小寒。
小寒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因此,这个时候注意保暖就成为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个时候人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同时在饮食上也要有所改变,多吃一些热量比较高的食物,还有蔬菜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为自己的身体提供足够的维生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小寒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有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吃糯米饭、烤白薯的习俗。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古人说,“小寒大寒,准备过年”。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小寒到了,春节就离我们不远了,要提前做好准备。
小寒节气谚语
1、小寒暖,立春雪。
2、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
3、干灰喂,增一倍。
4、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5、腊月三场雾,河底踏成路。
6、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7、小寒无雨,小暑必旱。
8、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9、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10、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
11、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
12、牛喂三九,马喂三伏。
13、小寒蒙蒙雨,雨水还冻秧。
14、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寒露气候特点
寒露节气始于10月上旬末,10月下旬结束。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开始明显倾斜,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比夏季显著减少,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可以扩展到华南。在广东一带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寒露过三朝,过水要寻桥”,指的就是天气变凉了,可不能像以前那样赤脚趟水过河或下田了。可见,寒露期间,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更多的地区,更多的人们,开始用“寒”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了。
寒露期间天气气候有以下几个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几种有危害的天气
1.雾和烟霾10月的气温下降明显,每当遇到秋雨,空气中丰沛的水汽很快达到饱和,有时出现雨雾混合或者雨后大雾的情况。特别是在夜间,更为多见。进入10月,在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辽宁东南部、河北和山东的东部、皖南、湘西、鄂西、四川盆地、重庆等地,可能形成成片的雾区,影响当地的交通运输和交通安全。2004年北京10月8日,“寒露”节气的当天早晨,迎接上班市民的便是一场大雾。北京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只有200米左右(水平能见度距离200-500米之间的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距离50-200米之间的称为浓雾)。
由于受到高压控制,大气层结稳定,在连日无风的情况下,聚集在城市中的汽车尾气和工厂排出废气、粉尘不容易扩散,也会形成烟霾天气,如果空气中湿度大还可形成雾、霾混合的天气。
2.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是我国华西地区(渭水和汉水流域、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秋季多雨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降水量秋季多于春季,仅次于夏季。以9到10月最为集中。降水时间长,秋雨绵绵,降水强度一般不算大。9-10月份总雨日一般都在20-30天。特别是在四川盆地,几乎大多数年份都有。由于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对秋季作物的成熟和收晒有较大的影响。在寒露期间,华南东部有时也有这种对秋收、秋种有影响的连阴雨天气。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趁天晴要抓紧采收棉花,遇降温早的年份,还可以趁气温不算太低时把棉花收回来。
3.寒露风
寒露风是秋季冷空气入侵南方后,引起显著降温,造成晚稻瘪粒、空壳减产,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因这种低温冷害多出现在寒露期间,故被称为“寒露风”。一般来说,寒露风对水稻危害的气象指标因水稻品种和发育期而异,各地的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通常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作为出现寒露风的`标准;华南以连续三天或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2℃作为标准。
南方稻区还要注意防御“寒露风”的危害。华北地区要抓紧播种小麦,这时,若遇干旱少雨的天气应设法造墒抢墒播种,保证在霜降前后播完,切不可被动等雨导致早茬种晚麦。寒露前后是长江流域直播油菜的适宜播种期,品种安排上应先播甘蓝型品种,后播白菜型品种。淮河以南的绿肥播种要抓紧扫尾,已出苗的要清沟沥水,防止涝渍。华北平原的甘薯薯块膨大逐渐停止,这时清晨的气温在10℃以下或更低的机率逐渐增大,应根据天气情况抓紧收获,争取在早霜前收完,否则在地里经受低温时间过长,会因受冻而导致薯块“硬心”,降低食用、饲用和工业用价值,也不能贮藏或作种用。
4.高原山区雪害
进入深秋,在青海与四川交界处以及四川西部,拔海高度较高的高原山区,开始出现雪量大的情况,给当地交通、畜牧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
5.热带气旋
虽说7-9月是热带气旋活跃期,但在10月,仍有热带气旋活动,只不过次数开始减少,而影响海南的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时仍较强。
寒露节气的含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戊;太阳到达黄经195°;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元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气温下降日期或有所推迟。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的习俗
一、登高习俗
如果说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那么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
二、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三、饮食习俗
寒露时节,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加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阴精。有条件可以煮一点百枣莲子银杏粥经常喝,经常吃些山药和马蹄也是不错的养生办法。
寒露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水果有梨、柿、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药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生地粥、黄精粥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关键词: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因素
引言
宁夏石嘴山市位于我国内陆地区, 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 属北半球中温带半干旱气候。虽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西缘, 但大陆性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地势呈北高南低, 西高东低中间洼。该区内植被稀疏, 降水少、蒸发大、风沙多、日照长, 冬季严寒、夏季酷热, 干旱、冰雹、沙尘、霜冻等气象灾害较频繁。
分析石嘴山市的气候资源及气候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 及其对农业生产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趋利避害, 提供可靠的农业气候依据。
1 气候资源特点
1.1 光照充足, 光照资源丰富
全市年日照时数为3004.1~3112.3小时, 年日照百分率为66~78%。一年中4~9月日照时数为1680小时左右, 约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5%。此时段正值各种作物生长旺盛季节, 充足的光照条件可以促进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为农、林、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同时对发展日光温室和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1.2 气候温凉差异大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8.4~9.9℃之间, 气温平均年较差在31.1~33.3℃之间。气温日较差大, 为增加作物呼吸作用, 干物质积累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全年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3.3~24.7℃, 对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发育比较有利。全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9.2~-7.0℃, 全年极端最低气温为-30.3~-22.7℃, 出现在1月, 这对个别地区冬小麦安全越冬有不利影响。
1.3 自然降水少
全市年降水量在166.9~177.4mm之间。主要集中在6~9月, 平均降水量为124.2~137.6mm, 占年总降水量的70%, 冬季和春季降水量相对较少, 这时正是作物需水的高峰期, 降水量的多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总体来说, 自然降水偏少, 远不能满足各种作物需水之求, 应此, 必须依靠灌溉来弥补水分的不足。
1.4 大风日数多, 局地风能资源丰富
全市年平均风速2.0~3.0m/s;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9.7~30.0m/s;全年大风日数在126~476天之间, 以3~5月最多, 春季大风、沙尘天气较为频繁, 成为区域性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之一。风不仅可以起到热量、水汽交换, 扩散稀释废气污染物质的作用, 它还是一种干净而稳定的新型能源, 使用风力发电机, 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可以造福人类。因此, 合理开发利用局地风能资源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5 相对湿度小, 蒸发量大
全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在43%~55%之间, 季节变化是冬季大, 春季小, 这与春季大风天气多有关。年平均蒸发量在1708.7~2512.6mm之间, 年蒸发量约为年降水量的10~14倍, 其中5~8月的蒸发量为94.4~1447.8mm。占全年蒸发量的55%以上。由此可见, 强烈的蒸发不仅使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散失, 而且也是造成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的原因之一。
1.6 光、温、水等气象因素匹配合理, 但有效利用率低
全市热量分布具有温带季风气候共有的特征,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光、温、水等气象因素匹配合理, 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但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缺乏高新技术的引入, 气候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2 气象灾害种类多, 危害较重
2.1 干旱
干旱是全市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分为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 尤以春末夏初旱表现最为突出, 此期间是各农作物需水关键期, 自然降水少, 蒸发大, 在个别沿山一带, 春灌和头水灌溉保证率低, 因此, 4、5、6月上旬降水量的多少, 是决定该区粮食丰收的关键。
2.2 霜冻
霜冻是全市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霜冻有初霜冻和晚霜冻之分, 初霜冻发生在秋季, 主要危害秋作物;晚霜冻发生在春季, 主要危害麦类、二秋作物的幼苗、胡麻、果树等。霜冻不仅使农作物遭受冻害、产量下降, 品质变劣, 而且还使作物生长期缩短, 限制对热量资源的有效利用。
2.3 干热风
干热风是全市春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出现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 此时正是春小麦开花乳熟期, 开花期遇干热风造成麦芒干枯、叶子萎蔫、颖颗发白, 引起授粉不良而产生秕粒;乳熟期遇干热风使小麦植株体内水分平衡失调, 生理机能加速衰老死亡, 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 导致青枯逼热, 千粒重下降而减产。一般干热风年可减产5%~10%, 重的干热风年可减产10%以上。
2.4 大风、沙尘暴
全市年大风日数为149~476天, 大风经常带来沙尘暴和浮尘天气, 尘土弥漫, 破坏力强。刮走地表肥土, 造成作物倒伏, 农田被埋, 以及花蕊凋萎而不能座果, 严重时能见度只有几百米甚至造成人畜伤亡。
2.5 冰雹
冰雹多发生在6~9月, 此时正值各种作物生长旺盛季节, 一旦发生较大的冰雹, 农作物受损十分严重, 严重时籽粒无收, 人畜伤亡。
2.6 寒潮
寒潮多发生在11月至翌年4月, 以3、4月为多见。这一时期的寒潮降温对农业、林业的危害较为严重, 剧烈的降温常可出现霜冻, 使作物幼苗、果树花蕾等受冻成灾。
2.7 暴雨、山洪
主要集中在6~9月, 多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暴雨常可引发山洪, 冲毁防洪设施和农田、房屋, 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和灾害。暴雨还影响“三夏”和夏粮打碾入库, 严重时可造成夏粮发芽霉烂。
3 农业气象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 水资源
首先开发水资源的途径: (1) 三水 (天上、地表、地下水) 一齐抓, 开源节流并举。 (2) 保护现水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空间自然资源, 优化农业生态系统。 (3) 实施节水农业,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市水资源有限, 应科学进行水资源的调配, 提高利用率, 同时节水是维持水资源和生态平衡的关键。
3.2 光照和风能资源
虽然石嘴山市有丰富的煤炭和电力资源, 但是矿物能源其储存量日益减少, 而且日益增加的矿物能源的燃烧, 会导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就促使我们开发新型能源的步伐必须加快, 而太阳能和风能就属于这类能源。
突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 采取间、复、套种植方法, 合理搭配作物种类, 最大限度的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全市应用塑料大棚或温室技术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多用于蔬菜种植。它是冬春季节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提高和利用热量资源, 改变小气候的方法。靠这种方法每年冬春季节为全市人民提供了数量可观的新鲜蔬菜, 既缓和了冬春季节新鲜蔬菜缺少的局面, 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风能是一种再生的自然资源, 也是全市重要的能源之一。风力机是风能利用的一种理想工具, 它的的启动风速为日平均风速≥3m/s, 全市全年有效风速在1793~4017之间, 有效风能密度为20~53瓦/平方米, 有效风能36~213瓦小时/平方米。若全市有效风能以100瓦小时/平方米估算, 则全市风能储藏量可达400~500亿度。由此可见, 全市的风能资源对提高我市工农业生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推荐阅读:
霜降节气文案简单10-08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古诗06-14
霜降节气之养生寄语05-26
霜降节气的养生要点及注意事项07-10
霜降节气朋友圈句子40句07-14
大寒节气的天气特点09-27
白露节气的天气特点是什么11-01
霜降的农事谚语05-24
霜降谚语09-25
霜降简短创意文案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