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广播稿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传统文化广播稿(通用9篇)

传统文化广播稿 篇1

节目主持人: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校园广播的专题节目,我是主持人。在上期的专题节目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倡导继承并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并且给大家留下了怎样去继承和发扬的思考。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艺术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趋势及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丰富的经济生长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文化作为支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传统文化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也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富强民主现代国家的现实需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看似属于纯然的公益事业性文化建设投入,实则蕴涵着非常巨大的潜在效益和长远利益。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精神的氧气”。

之所以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是因为现存的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逐步融合,这固然是个好事,但是也避免不了存在弊端。因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正在一点点流失——看韩剧,玩动漫,听hip-pop,过圣诞节,这些看似很跟得上时代脚步的一切背后又是些什么呢?带来的结果又是什么——韩国端午祭申遗成功;专家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将《东医宝鉴》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把皮影戏申遗成功;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被蒙古国成功申报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免让我们这些炎黄子孙感到遗憾,同时,更让我们感到愧疚——更多的,是我们自己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可见,保护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

可喜的是,我国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这一方面日渐重视,正在做出努力,并实施了一些有利措施。我国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放在了突出位置,提出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强调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可以看出,这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兴,民族兴;文化衰,民族衰。一个民族的兴盛,必定是从文化的繁荣开始的;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而当历史的尘埃落定,有许多东西都化为乌有的时候,唯有文化以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形态存在着。

当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是一个长期而且艰苦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投入。

社会是民族文化的大染缸,全社会要形成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荣的观念,坚持了解传统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率;自觉学习并推广、传播传统文化,坚持用传统文化约束自己的行为,切实做到“立德立功立言”;要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那么,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如何体现民族传统文化呢?我们随机地采访了几位同学,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吧。

(采访录音略)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其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作为大学生应该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现今校园文化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于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当然,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付出的努力还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也不少,相信朋友们在收听本月专题的同时内心也一定有了对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希望朋友们带着爱国之心从自身做起,保留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俱进,与世界文化和谐相融。

传统文化广播稿 篇2

在我国, 制作网络广播剧的群体被统称为“网配圈”, 即网络配音圈。第一部中文网络广播剧是何时出现的已难以考证, 从网配圈最早也最有权威、至今仍然活动人数最多的论坛——晋江文学城论坛下的“优声由色”板块 (简称YS) 来看, 网络广播剧制作起步, 以及网络广播剧老牌社团的成立时间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 如星之声中文配音组 (成立于2004年12月27日) 、声创联盟中文配音社团 (成立于2005年2月15日) 、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 (成立于2005年5月1日) 、影音同画配音社团 (成立于2006年6月5日) 等。在中文网络广播剧的起步阶段, 首先是一些日本动漫爱好者对原版的日文动漫作品片段进行中文或日文的翻配, 之后出现了模仿日本耽美广播剧制作的中文耽美广播剧, 而后才慢慢出现各种性向及全年龄向的广播剧。

中文网络广播剧的现状简单概括就是“种类眼花缭乱, 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如火如荼”。根据目前广播剧圈使用比较普遍的在线发布网站——土豆网的数据显示, 与“广播剧”直接相关的搜索结果有11万多个, 与“视频配音”直接相关的搜索结果有16万多个。纵观整个网配圈, 大小广播剧社团近百家, 其中既有作品质量和数量均属上乘的老牌配音社团, 有近几年逐渐活跃起来的新兴社团, 也有部分作品不多, 很快就销声匿迹的小社团。由这些大大小小的社团以及个人制作发布的广播剧总数十分可观, 2012年发布的广播剧总数大约有1950部, 其中耽美和正常性向广播剧各占一半。如此数量的广播剧作品在网络上拥有大量的听众,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显示, 通过新浪微博发布的广播剧, 转发量少则上百多则上千, 而较有名气的网络广播剧社团的官方微博粉丝数量都在几千到几万不等。尽管如此, 与其他大众文化相比, 网络广播剧仍然是小众的、非主流的艺术形式。

二、网络广播剧一般制作流程

1. 策划阶段。

策划是贯穿始终并且串联起其他各个环节的角色, 策划是否尽责对于一部剧的好坏有着很大影响。

2. 剧本阶段。

在此阶段, 需要策划与编剧保持良好的沟通, 保证剧本流畅并适合广播剧表现。编剧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改编故事, 为了方便配音员的录制以及后期制作, 编剧需要尽量多地在剧本中标注出台词的情绪、对白发生的环境等提示性信息。

3. 配音阶段。

配音人员拿到正式剧本后, 根据剧本提示录制自己角色的所有台词, 完成后发至配音导演处, 由配音导演对其配音进行指导修改。在这个阶段, 策划也可以参与其中, 对配音效果进行把关。

4. 后期制作阶段。

策划将所有角色的干音 (即未经处理的音频) 收齐后, 统一交由后期人员进行剪辑和制作。在该阶段, 后期制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配音员的干音进行处理并对轨, 配上相应的音效和音乐, 最终混缩成剧。策划在这一阶段也应对后期的制作效果进行把关。

中文广播剧网“丹美社”网站页面。

5. 发布阶段。

上述阶段完成后, 广播剧的制作已经大体结束, 这时, 还需要美工制作广播剧海报、编写发布帖等宣传工作。当其被顺利发布到互联网上时, 这部作品才算完成。

三、网络广播剧特征分析

网络广播剧虽然与传统广播剧在形式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其所具有的个性特征不容忽视, 这些特征也正是将其与传统广播剧区别开来的关键因素。

1. 制作主体。

传统广播剧的制作主体是广播制作单位, 而网络广播剧的制作主体是通过互联网制作和传播广播剧的网络社团或个人。

2. 选取题材。

广播电台制作及播出的广播剧, 除小说播讲外, 大多是偏重具有教育意义、价值导向性的主旋律题材作品, 或是与当地风土人情、好人好事密切相关的极具地方性特色的作品。网络广播剧的选材大多来源于较受网民欢迎的网络文学或流行小说, 多以爱情为主题, 科幻、悬疑、军事、玄幻等题材也层出不穷, 拥有大量听众。

3. 表现形式。

广播电台制作的广播剧, 以小说播讲的形式为主, 由一到两名播音员分集朗诵小说, 后期配以简单的音乐和音效制作后播出, 单集时长20分钟左右, 整部读完可达上百集。网络广播剧更强调角色的扮演及场景的搭建, 在这一点上深受日本广播剧的影响。网络广播剧首先需要将小说改编成剧本, 后由少则几位多则几十位配音员进行角色扮演分轨录制, 最后由后期制作人员通过对干音的修复和效果处理、场景的搭建以及配乐等多个环节制作成剧, 单集时长大约在30—60分钟不等。通常一部二三十万字的小说可以改编成6—8集广播剧。无论演播风格、剧本结构还是制作技术, 网络广播剧相对于传统广播剧都更接近电影电视剧的表现形式。

4. 表演者水平。

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大多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专业的声音及播音水平, 因而, 传统广播剧具备训练有素的演播队伍。网络广播剧的配音员大多是没有专业背景的业余爱好者, 配音水平参差不齐, 但其中也不乏优秀的配音演员。

5. 播出平台。

传统广播剧一般在广播电台节目中播出, 一些拥有网络播出平台的广播电台, 也会将其制作的广播剧作品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播出。尽管如此, 由于其制作过程仍然是传统型, 因而其性质不会因发布平台的改变而改变。网络广播剧的播出主要是依托各大视频网站, 发布一般集中在几个较大的广播剧论坛 (如晋江文学城论坛下的“优声由色”、“留声花园”板块, 以及“丹美社”等) 或各大广播剧社团的官方博客及微博。

6. 传播对象。

广播电台的听众中驾车人员、中年男性较多。网络广播剧吸引的都是较为年轻的听众。与广播电台被动的收听方式不同, 网络广播剧的收听者基本是主动在网络上搜索收听。网络广播剧借助互联网, 其传播范围、覆盖面比传统广播剧要广。

7. 制作目的。

传统广播剧除了在广播电台播放及以买卖为目的外包制作之外, 其制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评奖评优。网络广播剧大多是非盈利性质的, 其制作目的完全出于广播剧制作者的兴趣爱好。

8. 制作成本。

传统广播剧有专门的制作经费, 为了达到更好的播出效果, 取得更高收益, 电台可以采取商业化运作, 凭借其独一无二的播放平台进行广告招商, 每部广播剧投入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将广播剧交由专业传媒制作公司制作。相比之下, 网络广播剧尚处在零成本零收益的自娱自乐阶段。一旦网络广播剧走上商业化道路, 其制作成本就需要重新计算了。

摘要: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 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 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 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浅析广播的文化宣传作用 篇3

广播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受听众文化素质高低的制约较小,所以,在传播和引导上更具有优越性。广播人应抓住自身优势,在普及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广播的文化渗透作用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像杜甫那首题为《春夜喜雨》的诗中所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最好的办法。在办广播节目中,广播人要时时把握机会,把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让听众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认识,提高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文化软实力,归根到底,即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素质。这里的“文化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也包括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软实力重在文化民生。文化民生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衣食住行之类物质意义上的民生,也不单纯是现时人们所说的唱歌跳舞旅游休闲之类很表面化的民生。

通过广播这一宣传媒体,运用新闻、言谈、来信、讲座、讨论等形式,采用“听众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服务式和“面对面”的谈心式,解答疑难,说事论理,探讨问题,平等相对,传播新思想新风尚,提高广大群众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素质。做为舆论阵地,广播的历史责任重大,在点滴中渗透和灌输作用不可小视,提高文化软实力,就要利用广播之优势,在日常节目中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听众的文化欣赏和鉴别能力,从而提高文化素养。

广播的文化品牌作用

2006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些国家文化及其形象符号,其中中国的文化形象符号主要有:北京故宫、长城、孔子、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等。我们不难发现,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感知更多的是源于并且止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使得现代中国文化主体形象日益模糊不清。广播在设置节目中,要把树立中国现代文化品牌放在首位,打造民族品牌,树立中华形象,在国际竞争中增强我们的文化实力。

新生代的年轻人,有几个没有看过好莱坞电影?但没有读过甚至不知道《道德经》的却大有人在。当麦当劳、大长今、奥特曼、史努比等席卷我们的视野时,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面临巨大“文化逆差”的尴尬:图书进出口贸易比例约为10∶1,对外演出长期处于廉价交易状态。

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转化为民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成为活的、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只有内化于民众的心胸,转变为民众的文化素质,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化软实力。

广播语言亲切自然,通俗易懂,易于被听众所接受,自然音响的神奇美妙,使广播语言更加“声情并茂”、“先声夺人”。近些年,广播节目的直播化和听众之间的直接交流使节目更加富有吸引力。因而,广播在节目播出内容时要利用传播上的优势,时刻把树“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品牌”、立“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形象”作为己任,为中国文化形象注入更多的现代性、积极性的元素,让听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不知不觉提升对民族文化的感知度。

广播的文化传播作用

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无线电广播传播远、速度快,不受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收听工具经济实惠,具有携带方便等特点,不识字或文化程度较低的听众都可以接受,因而广播的面向性广更适于在普及文化上发挥宣传作用。

广播的文化渗透、品牌和传播作用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在制作和播出节目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把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作者单位:通辽广播电视台)

校园广播稿「文化篇」 篇4

灵溪广播由学校总队部负责组织管理,各个中队轮流为全校师生献上一期富有班级特色的广播,每次播音20分钟。今天401班的孩子们为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中队的风采。本次广播设有校园新闻:回顾了上周六平湖市校园文化艺术节中我校百灵鸟合唱队喜获金奖等校园大事;班级之星:介绍本班歌唱小明星陆雨希;佳作欣赏推荐本班写作明星杨程笑的观察日记《种菜籽》续集;走进书画大师的世界为大家讲述了书法家王献之的经典故事;好书推荐:美国20世纪著名在聋盲中坚强的女作家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每周一歌、有奖竞猜等栏目。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站在学生的视角看校园生活与文化艺术。

一道青春靓丽的校园文化阵线----灵溪广播,听我们讲自己的校园故事,看童年的花开花落……

廉政文化宣传校园广播稿 篇5

疑是民间疾苦声,

资料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做山东潍县知县时,送给巡抚的一幅画竹上的四句诗,真挚地写出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虔诚愿望。言出行随,他当知县几十年,从不中饱私囊,巴结贿赂上司。真可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范县当知县时,有一年初夏,知府来巡视,这位知府是一位有名的“美食家”,对吃有一肚子的学问,也非常讲究,不管到什么地方,吃什么都要事先征得他的同意。

这一天,司厨问郑板桥拿什么菜招待知府,郑板桥挥笔写下了“四菜一汤”——“四菜”是“青龙卧沙滩,白皮颜又煽,一青拌二白,油酥天鹅蛋”。一汤是“门泊东吴万里船”。郑板桥还面授机宜,令其报给知府。

知府看过呈上来的菜单,满心欢喜,认为尽管样数不多,可都是没有品尝过的新鲜佳肴,遂吩咐下去,照此做。

待酒饭端上来以后,知府却眉头紧皱,脸上“晴转阴”,原来“青龙卧沙滩”是麻汁黄瓜,“白皮颜又煽”是酸醋浇粉皮,“一青拌二白”是小葱拌豆腐,“油酥天鹅蛋”是油炸黄豆粒,“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一碗鸡蛋汤,上面还漂着半个蛋壳。

文化艺术节广播稿150字 篇6

甲:还真让你说着了。今年的艺术节我的表演还真和以前不同!综合起来说,这“不同”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点是表演形式多样了;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员阵容强大了。本次我们的演出可以说是集合了两班三派的四大天王,效果绝对非同凡响,演出绝对值得期待!

乙:真的呀?不过,我只听说过,两岸三地,可你这“两班三派”究竟是什么意思啊?

传统广播媒体的移动战略 篇7

1 广播移动收听的数据现状与前景

1.1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加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根据工信部的统计, 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达到11.8亿, 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约8亿, 而3G用户为3.2亿, 同比增长81%。

1.2 车载人群扩大

赛立信媒介研究的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 在各类的收听终端中, 车载收音系统作为主要收听终端的受众群占比达34.2%, 在所有收听终端中列第三位。2013年广播听众在“车上”的收听量占总收听量的比重达35.3%, 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甚至高于40%。

1.3 移动广播应用日增

面对汽车的智能化、网络化, 移动广播应用日益增加。车载音乐类App“Pandora”已实现250万台装机量, 囊括100多种车型、23家汽车品牌和8家音响制造商。车音网借助自身的语音服务功能, 让驾驶者使用语音即可操作汽车。美国苹果公司于3月份刚刚推出了Carplay, 支持Podcast音频节目的随车播放。面向移动终端的蜻蜓.FM已拥有超过1千万的总用户量, 吸引了大量忠实的手机广播收听用户。

类似的移动广播类应用还有荔枝FM, 这是一款支持用户在手机上开设自己的电台和录制节目的手机轻电台移动应用。在荔枝FM, 人人都能做主播, 完成以往电台DJ才能操作的录制、编辑、上传和存储, 并将用户的收听和下载一体化集纳在应用中, 成为一款支持在手机上制作个性化电台的移动应用。2007年上线的青檬网络电台则是以集纳华语流行乐为主的伴随性网络电台。

2 移动化收听的条件日趋成熟

2.1 移动收听带动了受众群的年轻化

汽车、手机和网络的普及让广播听众群变得更加年轻。数据显示, 2013年近70%的广播听众在45岁以下, 较2012年增加了2.0个百分点, 25岁以下青少年听众的占比也较2012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广播听众的年轻化趋势,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汽车广播、手机广播和网络广播的听众年轻化。调查显示, 车上收听广播的移动听众主要集中于30~39岁年龄段, 所占比例达42.2%。手机或者网络收听广播的听众超过80%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听众群, 35岁以下的超过60%。随着手机广播和网络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将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听众收听。收听人群的年轻化为广播市场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发展的潜力。

2.2 终端与网络的普及加快移动收听的进程

智能手机价格不断降低、3G/4G网络普及、互联网接入价格降低, 都为移动化收听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 截止至2013年上半年, 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突破了10亿部;我国3G用户达到3.2亿, 同比增长8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约8亿。

2014年, 谷歌推出了让汽车制造厂商在车内搭载开源的Android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服务, 标志着Android将会成为以仪表盘为基础的全车信息与娱乐系统。2013年, 苹果在2013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的车载系统Car Play, 用户可以播放Podcast里的音频节目。

2.3 移动社交推进移动化收听

成熟的社会化网络平台聚集了上亿的用户, 每天都在发布、接收、分享和探讨各类内容。通过病毒式传播模式, 所有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 在毫无媒介隔阂、地域限制、时空界限的范围内迅速流转。

结合移动手持终端的随身特质, 以及以声音为传播载体的移动社交应用的广泛使用, 文字类内容再加上声音类沟通, 让用户更为直观、清晰地接收信息、使用服务。在这一领域, 国外的Kiki应用, 还有国内的微信, 在以音频信息内容的传播为特征的移动社交领域已经渐露锋芒, 日趋成为主流应用。因此, 传统广播媒体需要尽快改变传播和生产模式, 借助社交平台的作用实现传播力的建设。

2.4 基础设施条件提供保障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2013年上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是中国手机上网发展过程中的第三波增长周期。此轮增长得益于3G的普及、无线网络发展 (包括公用和私有Wi Fi的发展) 和手机应用的创新。3G的快速普及和无线网络的覆盖为手机上网奠定了用户基础和网络基础, 在促使更多用户便捷上网的同时, 也提升了各项上网体验, 尤其是对各类大流量数据应用的使用。

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人们对手机高速上网的需求越来越高。尽管3G网络已经拥有了很快的速度, 但面对大量需要高带宽的应用的需求, 更快速度的4G网络的需求已经摆在我们面前。4G通讯技术能够实现100Mbps的下行速度, 是目前3G网络下行速度的3~5倍。与此同时, 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50Mbps。到目前为止, 全球有超过79个国家部署了4G商用网络, 全球4G用户数已达到1亿。

2.5 资本助力移动广播业务

根据业内战略咨询与研究机构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1059.8亿元, 同比增速81.2%。预计到2017年, 市场规模将增长约4.5倍, 接近6000亿。在这样的市场前景下, 大量的风投资金进入移动互联网市场, 大幅加快了广播的移动化进程。

以Tune In为例, 这是一个聚合了世界上超过5万家电台的移动应用。2010年末曾获得红衫资本600万美元的融资。近期, 又有消息称红衫资本将联合另外一家风投公司General Catalyst, 共同向Tune In再次注入2000万到3000万美元的资金。Tune In于2002年上线, 主要业务是做一个在线电台聚合名录, 帮助用户在手机上收听丰富的电台节目。2013年10月, Tune In总共积累了3000万的月活跃用户。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Tune In在i Phone手机和Android系统终端上的使用率快要超过美国最流行的在线音乐服务应用Pandora和全球最大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Tune In的发展进程, 再一次展示了资本市场对移动化收听业务的强大推动力。

2.6 国家政策支持

针对移动互联网传播, 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管理政策。2013年8月14日,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 将培育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手段。2013年8月17日, 国务院发布“宽带中国”战略, 首次将宽带明确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

在“2013年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与政策分析研讨会”上,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黄澄清指出,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增速惊人, 贡献巨大。”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移动互联网相关产业收入超过了9000亿元, 各种应用下载数量仅次于美国, 位居全球第二。政策的支持使得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 广播电台的移动战略

移动广播时代已经来到我们面前, 传统媒体必须抓住机会, 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移动广播业务, 形成市场影响力。平面和视听媒体的市场挖掘接近尾声, 广播成为最后可开垦的传统媒体资源。传统媒体应依托自身内容和团队的专业化优势, 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尽快跟进, 掌握移动广播的传播主动权。

3.1 制作内容还是搭建平台

对于广播电台而言, 最核心的优势集中在专业的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 以及识别度和认知度较高的各类品牌栏目。在移动广播的产业链中, 广播电台发挥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 成为内容提供方。当然, 不利的一面是, 作为内容提供方, 不可避免地在实施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第三方平台的限制, 比如对中、外移动用户的覆盖率、用户内容消费时是否具有优质体验、平台可运营潜力等。

广播电台的另一个选择是建设移动收听服务平台, 集纳移动广播内容、垂直领域应用以及具有受众认知度的媒体人, 借力资源的规模化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从而带来市场收益。但是搭建平台和吸引资源的投入比较大, 而且移动广播领域的市场竞争会很激烈, 市场风险也将相应增加。

综上所述, 如果选择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内容提供商, 则在内容生产理念上需要有所突破。比如, 引入用户制作内容 (UGC) 的思路;依托移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 让用户参与生产;依托新媒体技术, 在内容中体现服务, 解决用户日常生活问题, 让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可分享、传播的价值。如果选择做平台, 则需在整合资源方面投入力量, 并紧密跟踪和研究用户行为数据, 包括下载量、用户留存率、用户活跃度、用户停留时长等, 掌握受众市场现状, 指导平台的资源聚合方向及经营行为。

3.2 移动战略的关键点

在移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关注两个方面, 即两个平台和五个统一。两个平台指客户端平台和数据支撑平台。五个统一包括品牌、内容、受众、接口和效果的统一管理。

3.2.1 两个平台

(1) 客户端平台:该平台旨在全面支撑移动端全媒体内容发布, 需要具备三大特性, 即融合性、开放性和成长性。

首先是融合性。客户端平台要融合电台的不同类型的节目, 融合图文音视不同媒介形态, 融合交流分享等各类互动形式。

其次, 平台要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 就是要在保障内容安全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与成熟的第三方社会化网络平台的对接。

第三, 平台还应具备成长性。它需要符合多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的行业发展方向, 具备方便增容的技术架构, 并且可以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 数据支撑平台:该平台的目的在于方便做好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运营管理。由于媒体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内容和受众, 所以媒体生产的内容以及媒体本身和受众的关系, 都是反应媒体在移动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为此, 需要打造面向移动端的底层数据支撑平台, 实现对用户行为的跟踪、采集用户与用户的互动, 并通过对订阅、行为等数据的分析了解移动端内容及服务的投放效果。精准的数据分析, 无疑是移动端内容或平台实现有效经营的基础支撑。

3.2.2 五个统一

(1) 统一品牌管理:对电台的新媒体品牌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移动端产品可考虑置于统一品牌之下, 按照产品和内容特点形成系列子品牌。

(2) 统一内容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内容标准, 支持各内容生产方将现有的内容重新打造, 分别或按需发布至扮演入口角色的客户端。

(3) 统一的受众管理:要整合电台的新媒体受众资源, 做到“一个受众、一次登录、多种服务”。

(4) 统一的接口管理:建立面向内容合作方的统一接口, 以及针对其他客户端的API接口和相应的SDK包, 以便实现受众注册、登录、使用行为以及转发等操作的统一管理。

(5) 统一的效果评估:通过“受众-内容-订阅”关系的跟踪、分析, 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为新媒体运营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并为各类业务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3.2.3 用好第三方平台

毋庸置疑, 广播电台的优势就在于大量的专业化音频节目。在全新的传播格局面前, 广播电台应该积极用好第三方平台, 借助人家的品牌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快速推广自己的节目内容、服务和知名度。比如, 可以借助苹果公司的i Tunes Podcast平台, 将自己的广播节目发布给全球155个国家的用户。对于苹果播客平台来讲, 它利用自己的传播渠道吸引了大量原创、多语言、可持续的内容来源。对于广播电台而言, 可以将苹果的播客平台作为可以借力的新媒体国际传播平台, 依托苹果的用户群和面向全球的推广策略, 电台的原创节目内容就可以打破传统的内容传播模式, 搭载第三方优质传播渠道实现有效的便捷传播。

传统文化广播稿 篇8

关键词:红领巾广播;校园文化建设;尴尬处;改良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86-1

红领巾广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向队员、辅导员宣传办学理念、展现师生风采、传播德育文化的重要阵地。这是队员们自己的宣传阵地,具有自我教育、活跃课余生活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也让不少播音员从幕后走到台前,以“直播”的先进形式,吸引着广大队员的注意,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可是,作为校园文化重要传媒的红领巾广播,面临着诸多的尴尬。

一、领导投入的精力有限

现在的学校,开门办学的同时,也要面临社会的监督,各种形式的检查、评估等也接踵而至,学校领导们疲于应付。红领巾广播虽然属于德育一块,但从来就是上级部门容易遗忘的角落,一些学校基于重教育轻德育的错误思想,忽视了广播站的作用,把它当作鸡肋,真可谓爹不疼来娘不爱。

二、人员投入的不足

一个好的广播站,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稿、编辑、制作、播音。而红领巾广播的工作人员,除播音外,其余各项工作往住由一两个辅导员兼职,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再抽时间来进行广播站的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不管是参与编辑制作的老师,还是担任播音工作的少先队员的素质,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也是参差不齐。

三、内容的规范性、生动性不足

人员不足带来的另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广播内容的单一性。由一两个辅导员来担任,一年十几期,几年几十期地做下来,内容难免单调重复。而随着网络的普遍运用,借鉴网络也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做法。这种做法省时省力,的确减轻了广播站工作人员的负担,但也带来了不少弊端,如内容的随意性。网上的每一篇稿子,体现的是每一位上传者的构想。各人的意图不同,所选的样式也不同,因此广播稿的内容也成了大杂烩,这期是这个形式,那期又换了种形式,让人无所适从。而这些“他山之石”,有时能“攻玉”,有时未免牵强附会,与所在学校的实际格格不入。

那么,如何更好地办好红领巾广播,让她更好地为推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转变观念,认识到红领巾广播的重要作用

让领导转变观念,不如先让红领巾广播的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因为广播活动如果能顺利开播、开展,工作日常化、特色化,能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开拓队员的视野,能成为队员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必然会引起领导及广大师生的重视。

有一阵子,由于人员紧张,学校里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不能正常开播,时有时无,无的时候远胜于有,以至于当有一次广播声响起的时候,许多辅导员和队员都很诧异:“今天怎么是红领巾广播?”后来,笔者和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坚持每周一播,全校的师生们也习惯了每周四都能听到小播音员悦耳的声音。一次由于网络故障而暂停,不少辅导员和队员向我打听:“今天怎么没有红领巾广播?”

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别人尊重你,你就要先懂得尊重别人。同样的道理,红领巾广播要想得到别人的重视,首先我们广播站的工作人员先要自己重视起来。

二、贯彻人人参与的思想

只有人人参与,才能体现少先队自主的特点,才能让大家都来关心她,喜欢她。如节目编排的时候,可以采用“露一手”等方式,让队员来亮一亮自己的绝活,展示自己的才艺,像朗诵、唱歌、讲故事、说相声之类,很适合在广播中播出。可以结合学校或当前的热门话题组织讨论,如最近的“学八礼四仪、做文明学生”、关于“如何践行我的中国梦”等,提高队员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放开”内容的选择权,广播站的每一期内容由各个中队轮流负责,鼓励中队辅导员积极参与,让每一位队员有“小主人”的感觉,也为队员的童年留下一个难忘的记忆,同时,也解决了广播站工作人员内容匮乏的问题,“众人拾柴火焰高”,让中队智慧成为广播站取之不尽的源泉。

三、开展公开公平的招聘方式

做红领巾广播的播音员,让全校的每一位师生听到自己的声音,这是很多队员的梦想。广播站应面向全体少先队员招聘播音员,让每一位有志于播音的同学都来试一试,再择优录取。方式可采用辅导员推荐和队员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辅导员的推荐固然可作为重要依据,但也存在着辅导员的个人喜好和惯性思维,推荐与自荐想结合,给有志于播音但不受辅导员重视的“灰色”队员表现的机会。对于已经录用的队员,广播站的工作人员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因为语感和音色都非常好的队员可遇而不可求,对于播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工作人员应在播音后及时指出,以便以后的改进,让队员的播音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培育能力的事必须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播音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切实提高小播音员的水平,让红领巾广播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设立固定的栏目

为了充分地发挥红领巾广播的作用,把广播办得既活泼又有特色,可设立一些固定的栏目,如“校园新闻”、“雏鹰论坛”、“植物探究”、“热点聚焦”、“体育天地”、“我来露一手”等,保证了内容的规范性及广泛性。如我校每年的十二月都举办“七色光体育节”,广播站在“热点聚焦”栏目中及时采访小运动员,播报比赛情况及结果,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关注及好评。

全市文化广播会议领导发言 篇9

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形势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文化厅局长、全国广播影视局长、全国文物局长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年文化广电工作,全面部署年文化广电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在上午大会上,副书记代表市委作了重要讲话,常委安排部署了全市宣传文化工作,副市长明天还要进行总结讲话。可以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文化工作寄予了厚望,希望全市文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领会副书记、常委和副市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工作实绩回报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和重托。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开拓创新,克难攻坚,年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年,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困难也多,站在了新一轮十年发展的起点上,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委会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发展蓝图,对文化建设明确了“建设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市”奋斗目标。一年来,全市文广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瞄准长远目标,坚持抓基础性、机制性、制度性建设,坚持抓创新性、突破性、品牌性工作,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文化建设推上新台阶。

(一)奋力抗击灾害,发挥文化独特作用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文化发展动力增强

方案》。

同时,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宣传部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强化文化建设政策保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民生明显改善

(四)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五)切实抓好基础工作,两个保护成效显著

(六)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七)全面扩大文化开放,彰显文化魅力

(八)整体谋划文化改革,准备工作进展良好

方案

(九)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职能履行得到强化

总之,过去一年,在全市文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文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在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个文艺作品、每一个文化活动之中逐步积累,让我们赢得了更多关注、理解和支持。可以说,文广工作取得的每一点荣誉都是大家用智慧和热情挣来的,饱含了大家的心血和汗水。当然,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文化实力不强、服务体系不全、开放领域不深、原创水平不高、管理体制不顺、队伍建设不好等等。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对此做了深刻剖析,还需要进一步认真反思,进一步整改,以推动文化建设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

二、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努力开创年工作新局面

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积累,需要久久为功,也需要根据具体形势确定阶段性重点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一定程度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文化建设具有反周期调节的性质,历史经验表明,越是经济低迷,越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机。我们要善于把握文化需求、文化投入、文化产业出现的新机遇,危中求机,逆势上行,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文广工作做得更好,为经济复苏提供新的增长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年文广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对文化建设作出的各项重大部署,遵循“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统领文广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市”目标,凸显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为“五大”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根据总体思路,年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在文化领域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文化系统内的改革整体上滞后全市改革进度,在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上突破不够,通过改革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推动大发展的局面尚未打开。中央为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路线图,制定了时间表,在年必须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改革没有退路可言,也没有时间犹豫等待,因此,我们把年确定为“改革攻坚年”,全力以赴深化改革。

一是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中央、市委有关改革精神和改革政策的学习,坚决破除认为只有事业体制才是保护文化事业的最佳选择,实行企业体制就会使文化单位失去了发展的优势,就会在市场的海洋中淹死;认为改革就是“甩包袱”、减人减钱;认为文化必须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来发展,片面强调国家的扶持和保护等错误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市委的决策与部署上来,增强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进一步把握改革重点。改革包括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机制转换和国有文化企业转制等方面,重中之重是抓好艺术表演院团的改革。要严格按照中宣部、文化部联合制定的《全国国有艺术表演团体改革指导意见》和市文改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以发展壮大和增强活力为目标,推动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院团率先转企改制,重塑文化市场主体。鼓励“走出去”、“引进来”,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院团、文化集团,增强院团整体实力。统筹城乡文化市场,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研究文化消费政策,改善文化消费环境,促进文化消费和市场繁荣。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扶持转制院团发展的指示精神,帮助转制院团解决好与其规模及业务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演出场所的问题,逐步实现“一团一场”的配置要求。已经转企的院团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适应市场要求的运行机制。

方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抓住改革重点,突破改革难点,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把改革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年6月到年12月为总结阶段,各单位认真总结改革经验,妥善解决遗留问题,推动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推动文化“两大一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全市工作大局下,按照“力争5年任务3年完成,年底前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加强管理强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服务能力。

一是提速。要抓住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时机,提高策划、组织和实施项目的能力,善于从大局出发思考关系文化长远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关联的重大项目,善于从可持续发展着眼规划安排项目,形成“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速度,竣工使用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加快建设自然博物馆、国泰艺术中心,新开工建设市群众艺术馆、国际马戏城,启动艺术学校搬迁,储备抗战遗址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三线”建设纪念馆、广播电视监测台(安全中心)搬迁等一批项目。

三是保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灵魂,设施再多,服务水平低,也于事无补。要积极争取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试点地区,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和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正常运转所必需的经费。要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做到阵地与活动、形式与内容、建设与运行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共建共享。继续实施“渝州大舞台”城乡文化互动工程,确保全年为基层送戏1000场以上,提高送下去的品质,让基层群众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大餐。通过举办各种比赛竞赛、文艺汇演调演及巡游展示等形式,把基层文化活动队伍、文艺活动人才拉到城镇来。大力提倡区县、乡镇、村社之间以文艺联欢等各种形式进行交流,联合经济、政法、教育、科技、卫生、群团等部门,广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文化活动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延伸拓展送戏、送电影“双送”活动,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增加活动实效。继续开展红歌传唱活动,提神鼓气,凝心聚力。

(三)完善文艺创作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四)继续加大保护工作力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方案设计,维修并对外开放一批抗战历史文化遗址。启动实施4个区县博物馆、2个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和合川钓鱼城宋元古战场遗址保护工程等项目。做好对口支援崇州市受灾文物建筑修复工作。继续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继续开展全市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

(五)建设西部地区产业高地,增强文化实力

我国文化产业已经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在繁荣社会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经济发展放慢的时候,其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现代服务业、拉动对外文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文化产业体量小、实力弱,要着力建设和“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的文化强市”相匹配的文化产业高地,增强文化产业实力。要抓住国家抵御金融危机、刺激拉动内需的机遇,制定年—2015年全市文化广电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内资与外资、国有与民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广电产业四大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发展动漫、演出、娱乐和会展项目。动漫抓住国家实施原创动漫扶持计划机遇,重点培育3至5家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演出业主要实施演出季、时空之旅、庆典市场和文化贸易项目;娱乐业主要启动煌华影城等一批区县影剧院建设项目;会展业主要参加深圳文博会和渝洽会,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和招商。文化旅游业主要推出历史文化名镇游、抗战历史文化精品游和红色旅游3个项目。艺术培训业主要整合全市艺术培训资源,统筹规划发展,培育市及区县艺术培训基地。广电产业主要推进全市广电网络资源整合和区县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拓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业务。

(六)精心培育文化活动品牌,扩大文化影响

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并印发,整个艺术节统筹安排了6大类17项主体活动,其中开幕式强调新剧目创作,青年歌手大奖赛、群众文艺表演赛、舞台之星选拔赛立足通过比赛建立起选拔人才、催生精品的机制,推动文化艺术基础性、常态性建设。展览活动立足通过办展促进我市优势艺术资源的开发,促进艺术品市场的繁荣。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涉及全市各个区县、众多市级部门,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大家按照组委会的统筹安排,切实组织好相关活动,为艺术节的顺利举办贡献力量。专业文化方面举办或申办第四届中国川剧艺术节、西部交响乐周、全国“三农”题材小戏小品赛、五大传统节庆晚会、舞台艺术之星选拔赛等5项活动。中国川剧艺术节前三届都由举办,本届由承办,一定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要丰富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五大传统佳节文化活动,分别举办戏剧、曲杂、诗歌、音乐、综艺晚会,形成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的活动品牌。评选十大特色文化社区、十大文化特色校园和十大特色文化广场,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和图书馆服务周三大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直辖四城市通俗歌手大赛。评选全市广播电视10佳播音员和主持人,评选全市广播电视10佳新闻栏目。打造对外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市杂技团《花木兰》参加比利时“欧罗巴艺术节”和《红舞鞋》赴美国商业演出。组织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钱币赴比利时国家银行展览、市民乐团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美音乐节”活动。

(七)全面履行各项工作职能,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三个转变”是各级文化部门工作的一个重点,要把实现“三个转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进一步强化规划、政策、统计、监测、调研等职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调研工作的制度化建设,精选一批调研课题,深入研究,精心打磨,争取进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视野。开展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市电影管理办法》立法调研和修订工作。启动全市文化市场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工作,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全市“净网先锋”网吧经营管理系统建设和卡拉OK内容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打造文化市场监督管理的技术平台。加强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对区县文化市场管理的监督、指导,健全和完善全市统一的文化市场行政审批项目操作规范及相关制度。切实履行对动漫、网络文化和美术品市场的管理,在内容监管、鼓励原创、保护知识产权、完善监管体系、严格市场准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管理向上游产业链延伸。进一步加强安全播出工作,全力确保建国60周年、“两会”以及重大节庆等重要播出保障期安全播出。开展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建设,确保广播电视监管跟上数字电视的发展步伐,进行新媒体安全播出监管系统开发建设工作,确保对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媒体的播出安全进行有效监管。规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制作机构、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管理,加大整顿违法虚假广告和乱播广告行为的力度。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文化科学发展新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逐步把握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发展客观规律,形成了一些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一是在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二是在文化发展方向上,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是在文化发展目的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在文化发展动力上,坚持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五是在文化发展思路上,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壮大文化产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六是在文化发展格局上,要着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对外开放格局。七是在文化发展战略上,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八是在文化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要始终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这些理念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用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来统一大家的思想和意志,用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来指导文化建设,努力贯彻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结合文广工作实际,特别要牢固树立四个方面的意识。

二是改革意识。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改革,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强大的动力。以统领文化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坚定改革的信念和信心,要明确改革的思路,探索改革的有效方式,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推动文化系统的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的关键时刻,在改革进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思想不够解放,对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还缺乏理性把握,对改革发展的难点和重点也还缺乏足够的探索,改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勇气和信心不强;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还没有完全实现政企、政事、管办分离,特别是尚未完全实现“三个转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职能混乱、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院团改革制约因素很多,院团投入长期不足,演出设施陈旧,演出场地缺失,还没有做到“一团一场”;文化企业改革包袱沉重,市属文化企业主体地位不明、产权关系不清、经营管理不善,亏损及债务包袱沉重等等。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不能犹豫不决,必须迎难而上,啃硬骨头,拔硬钉子,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是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领域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党的对文化提出了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都要创新的要求。要大力加强文化的内容形式创新,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推动不同艺术门类和文化活动相互融合,努力创造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围绕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更多鼓励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的政策和措施。要大力增强文化系统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敏感性,建立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机制,积极推动文化与市场、科技和产业的结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提高传统文化的表现力,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为文化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工作上的很多滞后,原因就在于创新不够,老是停留在过去的规矩和习惯中不能自拔,工作一旦创新,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比如首届演出季的成功,就在于大胆创新,无论是指导思想、运作模式、操作手段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打破了原来单纯依靠行政力量的做法,所以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是开放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市场日益成熟的大背景下,只有在开放的格局中,才能有效汇聚全市、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种种经济要素,才能参与更大范围的产业分工,分享全市、全国乃至全球的商机,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快车。的发展靠扩大开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需要扩大开放。目前,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大开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宏观看,第一是开放层次低,文化开放局限在对国外和港澳台文化交流方面,主要还是政府之间友好往来,还没有真正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二是与经济融合度不够,文化交流的项目基本上与经济发展脱节,举办活动也主要考虑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考虑很少甚至没有考虑。第三是缺少文化品牌,尚未形成对外开放的产业链,没有对外开放的文化品牌,也没有构建起开放合作的格局。从微观看,文化交流批次和人次规模总体偏小,的文化逆差与其他省的文化顺差对比鲜明。文化开放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要抓住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机遇,树立大文化、大交流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和区域界限,加强横向合作,欢迎有实力的地区和公司来整合我们的优势项目、优势资源,或者共同策划包装共同做大做强,或者以多种灵活方式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渠道互用、市场同进、效益最大的目的。

同志们!年,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承担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神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实践,进一步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咬定目标,百折不挠,把文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彻底造句下一篇:乡镇年度建设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