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修管理汇报(精选8篇)
一
基本情况概述
本区机关公务车辆指区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公检法司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公务车辆。涉及区级机关单位81家(含部分二级单位)。车辆共计525台,其中财政预算内车辆171台。经区政府公务车辆维修公开招标,有5家汽修厂入围,分别是:武汉环元汽车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市洪山区震威修理厂、武汉市洪山区侬腾汽车修理厂、湖北嘉伟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和武汉长进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
二
管理制度的建立
为保证区机关公务车辆维修的质量,同时提高汽修厂的服务意识,区政府采购办依据省市的相关规定,实行车辆维修公开招投标制度,与辖区内有实力、有资质、讲诚信的车修单位通力合作。针对整个车修的程序,由区监察局和财政局共同拟定《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已报区政府办通过。为进一步加强定点维修管理的工作,促进廉政建设,在2006年的区政府采购制度汇编中写入了《洪山区公务用车定点维修驻厂监察员职责及管理办法》。通过这一系列制度上的改革,为区政府的阳光采购保驾护航。三
维修管理的基本程序
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暨政风行风评议征求意见工作会议在培训中心召开
发布日期:[2010-12-2 9:50:21]
为了加强区级机关公务车辆维修的管理,规范公务车辆维修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实现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区财政局于11月10日组织召开了“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暨政风行风评议征求意见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区纪、区财政局领导,区直各部门、单位管车领导,区政府采购定点修理厂厂长以及政府采购修理厂驻厂监督员等60余人。会议由区财政局纪检组长陶红星同志主持。
会上政府采购办汇报了我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及车辆维修管理系统实施工作情况,传达了“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规定的通知”文件精神。武汉华昌电脑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讲解了车辆维修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利用这次会议机会,陶红星组长请各部门、单位领导对车辆维修管理及政府采购其他工作提建议和意见。他们认为,公务车辆的维修管理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多年来,在部门单位的努力和政府采购办的监管下,车辆维修管理工作逐步规范,成效显著。但维修管理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车辆维修和保险要实行承诺制度。二是对部门单位司机的表现要进行考核。三是政府采购定点修理厂要提高维修技能。四是车辆维修的程序要快捷。需要政府采购办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督促改进。
财政局党组书记郝占吉同志在会议上作了讲话,感谢各部门、单位对洪山区政府采购工作的大力支持,洪山区政府采购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先后建立了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公务车辆维修IC卡管理制度、专家抽取管理制度、协议供应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府采购改革制度,政府采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车辆维修管理工作上,聘请了政府采购驻厂监督员,实行了车辆维修软件系统管理,出台了《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对我区公务车辆的维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监管作用。同时也强调,各部门单位要正确看待车辆维修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求各部门单位加强司机职业道德教育,遵守公务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在政府采购办、驻厂监督员和修理厂的配合下,共同把我区的车辆维修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区纪委常委熊涛同志最后强调:《洪山区公务车辆维修管理规定》是区监察局、区财政局根据我区公务车辆维修工作实际,防止和杜绝公务车辆维修过程中违纪违规问题发生,切实有效地把我区公务车辆维修工作管理好、监督好而出台的一项新规定,各用车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一是要求各部门单位要明确车辆维修的管理权限,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维修,管车领导要对车辆维修的具体项目进行把关。二是要求政府采购办要配合部门单位加强对车辆维修的监督服务,及时掌握情况,多听部门单位意见,车辆维修要做到程序快捷、操作便捷、质量优质,发挥政府采购办的监管作用。三是要求政府采购定点修理厂要优质服务,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车辆维修技能,按行业要求和制度规定严格操作,让单位和司机满意。
洪山区政府采购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一日
【撷英集萃】加强公务车辆定点维修管理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为加强公车管理,不少地区对公车维修采用招标方式实行定点维修,得到了送修单位和企业的普遍认同,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定点维修企业违规操作。为追求利益,维修企业常常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取维修费用。如有意扩大维修范围,小题大做,无中生有;使用从其他车辆更换下来的废旧材料配件,以旧充新,或用低劣的材料配件以次充好;维修人员技术粗糙,敷衍了事;虚列维修项目,送吃回扣等等。二是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监管不力。政府采购管理部门以及用车单位都担负着对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的监督和管理职能,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监管的力度上、手段上尚不到位。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受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对维修企业的监管只能以定期抽查为主、投诉处理为辅,监管力量薄弱。实施定点维修后,用车单位往往把监管的责任全部推给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认为只要把车送到定点维修企业,维修质量的好坏与本单位无关,放弃监管。车辆送修后,驾驶员往往缺乏监管意识而疏于监督。针对上述问题,亟需研究对策,规范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
首先,对定点维修企业定期进行公开招标。当政府采购部门公开招标确定定点维修企业时,维修企业为确保进入定点范围,投标时往往会就价格、质量、服务等作出承诺,但中标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又会在承诺上打折扣。因此,对定点维修企业要实行定期公开招标制度。在定点协议期满后,对维修企业定点资格应采用招标方式重新确定,通过定期的轮换竞争,使定点维修企业一直面临着竞争压力,促使其长期提供更优质的定点服务。
其次,定点维修费用可全额包干。目前,大部分地区公务用车定点维修都采用维修费用按实结算方式,送修前需办理申报、鉴定手续,修理后进行核算、填写清单、签字确认等,程序复杂、效率不高,且存在价格欺诈、吃拿回扣等问题。为此,可对公务用车日常保养、维修实行费用全额包干。即在包干年度内,车辆保养和维修全部由定点维修厂承担,发生的维修费用从包干费用中支出,超支不补,节余归定点修理厂。政府采购部门将包干费用总额的10%作为修理质量保证金,其余按季与维修企业结付。年度结束后,如考核无质量等方面的违规行为,质量保证金全部支付给维修企业。
第三,日常监督管理要及时到位。用车单位要增强监督意识,对维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维修时驾驶员要全程参与,防止维修人员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政府采购部门对定点维修单位既要进行事前监督和事中管理,更要重视事后检查,督促维修企业兑现承诺措施,并将承诺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费用结算、下一轮招标入围的依据。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建立车辆数据库,在政府管理部门、用车单位、维修企业三者之间建立一个网络平台,把有关资料输入电脑,实行网络实时监督。对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要根据有关协议规定进行处理,直至取消其定点维修资格。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 冉 鹏
公务车辆“定点维修”的重要法宝
2008-6-6 9:54:00 中国政府采购网 崔建才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其公务车辆的维修基本上都是通过“定点维修”方式实施的,而采购人与其定点维修商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也基本上都是通过相互签订的“协议”来确定的,由于缺乏应有的规范性、严肃性、强制性等,从而导致定点维修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往往是定点维修业务的节约率较高,而公务车辆的实际维修费用却还是大幅度上升,事实上并没有达到节约维修资金的效果。而今年8月1日刚刚实施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维修管理规定》),正“弥补”了政府公务车辆在定点维修管理中的各种缺陷与不足,为维护车辆维修委托人的正当权益,加强对定点维修商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又一重要的法律武器。
一、《维修管理规定》对“定点维修商”提出了明确的资格条件
《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这是最基本的最一般性的资格条件,同时还赋予了采购人可以根据采购项目的特殊要求再规定供应商的特殊条件的权利,因而,《采购法》中规定的供应商的资格条件就比较宏观、原则,不够具体,特别是对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业务来说,由于车辆设备的运行不仅事关当事人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当事人的生命安全,因而,对车辆修复的质量要求就非常高,这就使得公务车辆的委托维修人,对其维修商的资格条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企业要想成为政府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商,除了具备《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的供应商的一般资格条件外,还必须要具备维修方面的专业资格条件,这在《维修管理规定》的第十一条就作了明确的规定,凡申请从事汽车维修经营业务的企业,必须要符合下列五项必要的资格条件。
一是要有“必要的合格的技术人员”。凡从事一类和二类维修业务的企业,至少应当“各配备”1名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从事机修、电器、钣金等方面的专业维修技术人员等,这些人员不但要熟悉汽车维修业务,还必须要掌握与汽车维修业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等,并且,60%以上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检验人员,以及40%以上的专业维修人员必须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相关的合格证书或资格证书。凡缺乏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或工作人员不具备规定资格条件的企业,就不能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活动,更不能成为政府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商。
二是要有完善的环境保护措施。经营汽车维修业务,少不了要与一些废弃物品打交道,如处理报废的汽车轮胎、处理机油等污染物、处理烘烤的油漆等,如没有科学的处理技术、手段、设备等,将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作用,因此,要想经营汽车维修业务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环境能力,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汽车维修开业条件》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各种环境保护措施,企业如果不能严格遵守和执行该条款,或没有能力整治和保护环境,就明显不具备“定点”维修商的资格条件。
三是要有健全的维修管理制度。政府公务车辆没有明显的“毛病”一般是不会轻意进入维修车间的,因此,为了保障车主的正当权益,确保车辆的维修质量,汽车维修企业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技术人员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促进车辆维修质量等,这些制度至少应当包括《质量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车辆维修档案管理制度》、《维修人员培训制度》等等,如果缺乏这些管理制度,将会导致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维修质量下降,业务委托人的正当权益就难以得到保障,维修企业的形象也将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企业的市场业务也将随之丧失。
四是要有与其经营业务相适应的专用设备设施。政府公务车辆要选择的定点维修企业,不是一个民间的“小店铺”,更不是一个设备简陋的“小作坊”,而是一个能够承担起公务车辆定点维修业务、能够保障维修委托人正当权益的服务商,必须要有完善的专用维修设备和各种检测设施,必须要有一定的维修规模和技术等等,因而,车辆定点维修企业必须要有符合国家维修技术要求的专用设备,并经国家有关权威部门的检定合格,符合国家标准《汽车维修开业条件》中(GB/TI6739)相关条款的规定,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专用设备,不得从事汽车维修业务,更不得成为政府公务车辆定点维修的供应或服务商。
五是要有与维修业务相适应的停车场和维修车间。公务车辆的维修质量事关车主的财产甚至于人身安全,同时,对车辆维修业务来说,委托方与受托方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会形成一个相互的权利与义务保障关系,因而,所选择的任何一个公务车辆定点维修企业,一般都不可能是一个街头上修修摸摸的,或是一个流动式的“小摊点”,而是必须要有固定的维修场所,如是租用场地的,必须要有书面的租赁合同,并且租赁期不得少于1年以上,如果没有相对固定的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车主把车辆交给 他们维修也不放心,更不容说要保障维修质量了,一旦产生了维修上的质量问题,事后根本就无法去追索,车主的正当权益自然受到了潜在的威胁。因此,汽车维修商,特别是政府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商,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比较明确的经营场所,并且,还必须要与其维修的规模相适应。
二、《维修管理规定》对车辆维修的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了切实保障车辆维修委托人的正当权益,《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制定了具体的措施,有效促进和保障了车辆维修的质量。
一是对机动车维修实行出厂“质量保证期”制度。为让车辆维修委托人放心,切实保障和有效提高车辆的维修质量,《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对各种车辆的维修试行了“质量保证期”制度,明确规定,对汽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整车修理或总成的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0公里或者100日;二级维护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5000公里或者30日;一级维护、小修及专项修理质量保证期为车辆行驶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是对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质量问题明确了处理意见。为有效解决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车辆质量问题,避免各种“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有效保障车辆维修委托人的正当权益,《维修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在质量保证期和承诺质量保证期内,因维修质量原因造成机动车无法正常使用的,且承修方在3日内不能或者无法提供因非维修原因而造成机动车使用的相关证据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及时无偿返修,不得或者无理拒绝。在质量保证期内,机动车因同一故障或维修项目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负责联系其他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并承担相应的修理费用,不得拒绝。
三是围绕维修质量制定了一些防范性的保障措施。车辆的质量隐患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为尽可能消除影响车辆修复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防范各种隐性事故的发生,并从源头上遏制维修过程中的各种舞弊行为、切实保障车辆维修委托人的正当权益,《维修管理规定》制定了一些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维修经营者对于维修过程中更换下来的配件、材料、总成等应当交给托修方面进行处理,不得擅自留下;维修经营者不得使用假、冒、伪、劣的材料和配件等维修机动车等等。
四是实施维修质量“检验合格证”制度。对已维修完工的车辆,在交付给委托人时,车辆维修的受托人要“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以保证和承诺车辆的维修质量,凡受托人不能签发“检验合格证”的,车主可以拒绝交费或接车;同时,维修企业还必须要严禁仿造、倒卖、转借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另外,机动车维修商还必须要严格规范地填写机动车档案,包括:维修合同、维修项目、具体维修人员及质量检验人员、检验单、竣工出厂合格证(副本)及结算清单等。
三、《维修管理规定》对汽车维修商的经营道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长期以来,汽车维修商在维修过程中,特别是在维修材料的使用上,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甚至于暗中使用废旧配件的现象时常有之;虚加维修工时、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擅自扩大维修范围等现象也经常发生;维修工作敷衍了事,甚至于有些道德较差的维修人员还会趁人不注意,松动或拆卸车辆正常部位的零部件等,人为“制造”车辆故障点等等不道德的行为也不是新鲜之事,维修商的这些不道德行为严重地侵犯了采购人的正当权益,对此,《维修管理规定》对维修商的经营道德作出了具体的规范。
一是要公示收费标准。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及时公布机动车维修的工时定额和收费标准,合理收取维修费用,不得收取不明不白的费用,更不得乱收费,增加政府的开支。
二是要明白收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必须要使用规定的结算票据,不得使用“白条”或“自制单据”作为结算票据;在结算票据中,维修的工时费用、与使用的材料费用要分开分别计算,不得混合在一起收取“糊涂”费用。如果车辆维修商不按规定出具正规的结算票据,托修方有权拒绝支付维修费用,并可控告维修商。
三是明确教育责任。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要加强对维修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确保安全生产。
四是明确经营行为。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不得擅自改装机动车,不得承修已报废的机动车,更不得利用废旧配件等维修或拼装机动车等。
四、《维修管理规定》对维修商的违法行为制定了严格的处罚制裁措施
在日常的政府公务车辆定点维修活动中,不少的地方都对定点维修商不履行协议或蒙骗等行为无可奈何,《政府采购法》中也缺乏相关的处罚规定,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就针对车辆维修商的不同违法行为作出了明确的处罚制裁措施,它的出台和实施,弥补了车辆定点维修过程中管理手段软弱等方面的缺陷,能够有效地规范定点维修商的经营行为。
一是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使用假冒伪劣配件维修机动车,承修已报废机动车或者擅自改装机动车的不法行为,明确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没收假冒伪劣配件及报废车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等等。
二是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签发虚假或者不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不法行为,明确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同时可以处以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等。
三是对机动车维修经营者未按照规定执行机动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的,伪造、转借、倒卖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的,只收费不维修或者虚列维修作业项目的,未在经营场所公布收费项目、工时定额和工时单价的,超出工时定额、工时单价向托修方收费的,不按规定建立维修档案和报送统计资料的等等行为,都明确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合格的,都要给予通报处理。
五、《维修管理规定》的制定目的与《采购法》的立法宗旨相一致
《政府采购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了该《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规范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等等。而在《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第一条也明确了该《规定》的制定目的,即为了维护机动车辆维修的市场秩序,保护车辆维修各方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规范车辆维修商的经营活动,促进机动车维修业的健康发展等等。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维修管理规定》的制定目的与《采购法》的立法宗旨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在对政府公务车辆的定点维修业务起到了相互补充、共同规范的效果。因而,《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确实是我们实施车辆定点维修的又一重要法宝。
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的服务对象是车辆装备的运动操作能力, 它的最终理想目标是能够有效的提高维修装备管理的功效和质量, 科学的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通过进行实施简单快捷、精准细微的策划、组织和控制等方法手段, 不断有效的提高改善车辆维修装备的管理质量, 从而达到实现保障车辆维修装备管理工作的理想目标。精细化的车辆维修装备管理的中心思想内容是通过改善以往守旧的管理方式, 将信息化的维修装备管理方法作为主要的支撑点, 与此同时, 将网络科学和微电子等技术成果加入到车辆维修装备管理体系之中, 以有效加快管理体制的发展, 并且建立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 进行实施量化的车辆维修装备管理。
2 目前国内车辆维修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不通畅的信息反馈渠道
长久以来, 因为不具有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 在车辆设计部门、生产制造厂家、维修厂家同车辆使用用户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各个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 生产制造厂家未能及时完善新产品质量, 维修厂家未能有效提高维修质量, 车辆使用用户未能根据相关信息正确且妥善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和正确的使用车辆。
2.2 残缺不全的车辆维修数据
车辆维修业在维修车辆方面往往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大量的维修数据, 但是由于在管理思想方面缺乏充分的认识, 使在维修车辆期间未能建立一个有效的系统对维修数据进行统计, 致使不能收集和整理有参考研究意义的维修资料数据, 这将会对日后开展的车辆维修定量分析和维修管理造成困难。
2.3 车辆维修数据资料缺乏必要的管理规章制度
由于很多维修业在维修车辆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具体的技术问题, 往往忽视了维修的规章管理制度, 缺乏做数据资料收集管理方面的工作。相反的是国外维修行业非常重视这些维修数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使用资料数据进行科学的管理,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能够保证车辆维修数据的连贯性;第二, 维修数据库的管理和建立,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第三, 建立维修数据中心, 改善维修数据管理, 使故障数据和质量信息数据的反馈工作得到特别的重视。
3 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充分利用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深入透彻开展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
为了实现车辆维修装备数据资源的高效化和提高维修的管理质量, 要按照维修数据信息收集、传达、反馈和处理的多维化、实时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对维修行业进行管理。依据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深入透彻的开展车辆维修管理工作, 使其可以健康并且持续的成长发展。首先, 要重点做好对车辆维修装备科学信息制度的建设, 规范车辆维修装备的信息资源数据收集管理及器材条码标示等技术手段, 进而实现可以实时跟踪管理和进行编码定位的车辆维修体制。其次, 开展建设完整的车辆维修装备数据信息收集制度, 使车辆维修装备的维修质量和数量等静态数据同车辆维修装备的管理、维护和经费的保障等动态数据信息一同收集到维修信息数据库中, 并且要定期的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更新, 准确的掌控车辆维修装备的使用和保养等计划的实施。
3.2 提高维修工作人员精细化管理的观念意识, 为车辆维修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在维修工作人员中要经常开设精细化管理宣传培训课程, 使维修工作人员能够扎实树立精细化管理的观念意识, 创造工作成员能够参与管理的工作氛围, 并且在思想意识上要实现多种转变, 真正的做到使精细化管理观念落实到所有工作人员中, 贯穿到全部工作过程中。积极的对工作人员进行熏陶教育, 使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实行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使每位工作人员都主动愿意的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主导者, 明确本身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责义务, 主动提出自己的管理想法, 协同帮助使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3.3 培养优秀工作管理人员, 为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基础是不断培养优秀的车辆维修管理人才。根据科学信息化方法, 通过创建人才信息库, 统筹安排专业相符或者相邻专业的维修装备管理人才, 争取做到占其位, 谋其事, 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同时要时时引进外来优秀管理人才, 改善现有的管理层结构。要经常开展培训活动, 采用有效方法来补充管理人才所欠缺的知识体系, 源源不断的为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提供后备人才。
4 结论
经济的不断发展给车辆维修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精细化的车辆维修管理理念的产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通过运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创建精细化管理观念意识, 最终目标在于实现车辆维修装备最理想状态, 提高维修管理质量和效益, 进而提高车辆装备的核心能力。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使我国国内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国内人民衣食住行的生活水平, 进而人们对出行车辆的要求不断变高, 而加强对车辆的维修管理力度, 是保障人们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车辆维修管理是一项涉及方面广泛、技术较为复杂、分工十分细致的工作, 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的出现是适应现代车辆专业化技术进步发展的需求。通过车辆维修装备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展开论述, 研究目前车辆维修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以及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车辆,维修装备管理,精细化管理,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科伟.浅谈加强车辆维修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6) .
[2]吴定才.加强车辆维修信息管理[J].汽车维修, 2008, (11) .
关键词 车辆维修管理;Access;模块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207-011
车辆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与车辆维修管理活动和管理功能相关的信息系统,该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相结合,对车辆维修管理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维护、加工、传递和使用的系统。车辆维修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有助于实现车辆维修过程中程序标准化、数据网络化、工作正规化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提高。
1)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共享。业主主管部门可以及时在线了解车辆的使用情况、车辆的维修进展情况、维修人员的基本情况;使用单位可以及时申报车辆故障。
2)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业务主管部门对于车辆技术档案、维修信息等繁杂信息的管理简单化,便于制定合理的维修及采购计划;该系统可以通过客户终端反馈信息对修理工和驾驶员进行量化考核;实现网上器材库的管理,使库存率尽量的降低。
3)车辆维修率得到提高。故障申报到检查维修,再到信息反馈的周期缩短,准确性提高;对修理工和驾驶员的量化考核,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车辆的维修率。
4)车辆的日常管理得到了加强。该系统的建立可以横向比较各单位和负责人的车辆管理水平,并以此来督促各单位及责任人各尽其责,提高车辆的日常管理水平。
1 车辆维修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本文所开发的车辆维修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数据查询与分析、档案管理于一体的数据库程序,包含有业务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维修单位、车辆器材仓库四个客户端。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整个系统的结构清晰,便于各子系统的详细设计及模块间的数据传递。
本文采用了Access2003和C++Builder6作为数据库设计和面向对象开发程序软件,MS Access充当“后端”,起到储存数据的作用。另外,MS Access还可以创建前端,便于用户的访问。由于本系统是在单位内部使用,无需在广域网上运行,所以对于硬件的要求不是太高,几台PC机即可。本系统是采用C/S模式开发,在单位内部建立了局域网,便于客户端与数据库端之间进行连接,该局域网的拓扑结构非常简单,借助单位现有的局域网就能实现。
如图1所示,根据车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设计原则,可以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分为:单位模块、维修单位模块、业务主管部门模块、车辆器材仓库模块。
各模块的功能如下:
1)使用管理模块可以实现故障申报、情况反馈、车辆管理登记和驾驶员量化考评等功能。
2)维修单位模块主要实现对维修工作的管理,包括了器材申领、情况反馈、量化考核等功能。
3)业务主管模块实现档案管理、数据查询与分析的基本
功能。
4)仓库模块主要实现对库存信息的管理情况。
2 各模块的详细设计
2.1 数据表的设计
该系统的所有数据信息都是以数据表的形式存储的,包含了车辆维修信息,如表1所示。
利用Access建立各表,并把它们中的不同信息连接起来。
2.2 查询设计
数据表中的信息往往是分散的且仅依靠数据表来完成查询是很困难的,系统的使用客户一般不会从数据表中直接调用信息。
因此,数据的查询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各个方面的信息是需要通过查询功能来实现的。
1)单位某车辆的基本信息。通过车辆牌号,可以查询到车辆的底盘号、发动机号、车辆所属单位名称、维修的相关信息等。这样,可以便于对各单位对所属车辆的管理。
2)某车型的基本信息。通过车型,可以查询到发动机号、底盘号、维修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对各种车型的技术状况进行比较和评估。
3)某单位车辆的所有车辆信息。这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比维修状况、维修费用等,可以从宏观方面来分析装备管理水平。
2.3 窗体设计
窗体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程序的可操作性,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查询。通过车号查询就成为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查询方法,在车号查询窗体中输入车号可以查询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①该车辆总共维修次数;②维修内容分别是什么,各多少次;③每一次维修单编号、送修单位和维修单位;④当单击维修单号时,出现该辆车该次维修记录的详细内容。
3 总结与展望
本文利用Access设计平台,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使系统具有信息录用、查询和管理的基本功能,是一套面向使用单位、维修单位、业务主管部门、仓库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但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系统的界面较为单调,不够美观;功能较为单一;数据的存储量十分有限等。这些方面都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使整个系统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累绍洪.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查询模块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4:55-56.
[2]宋年秀.大修汽车可靠性分析中故障分布规律的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9,2:93-96.
[3]孙仁云.汽车配件管理的软件设计[J].汽车杂志,2007,14:2-5.
[4]彭志忠.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物料需求经济分析[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9:15-17.
[5]徐安.基于计划预防的汽车最优维护周期数模研究[J].汽车研究与开发,2011,
Xxxxx部:
我项目部在收到《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安全运输管理的紧急通知》后,项目部立即把文件精神传达各施工队,并组织相关驾驶员进行车辆安全的学习,树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贯彻并严格执行有关文件的要求,狠抓车辆安全管理,落实车辆安全行车责任制度,不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责任感及安全生产意识,从而保证施工安全顺利开展。
现将我项目部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加强车辆安全管理
全面清查车辆技术状态,已经对各参与施工车辆按规定建立好档案,登记好各车辆的基本情况,制定“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强制保养”的原则,严格按车辆的维护周期对车辆进行保养。
2、加强驾驶员的管理和学习
加强驾驶员的管理,从源头上抓起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驾驶员安全学习活动,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确保驾驶员具备高素质,积极从思想教育入手,针对驾驶员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高等现象进行纠正。要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集中精力观察道路情况前方有无危险点(如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加强驾驶员的应变能力。
3、加强隐患排查
项目部对施工需要行驶的道路进行勘察分析,危险道路不允许车辆通过,要求车辆绕道行驶,加强车辆性能监控,督促驾驶员对车辆进行“三检”制度,保证车辆在无故障无缺陷状态。
4、分包车辆管理
对分包车辆均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交通运输安全责任,严格执行有关要求,严禁酒后开车、无证驾驶、疲劳驾驶和超速驾驶,不开斗气车,运输车辆不客货混装,并对驾驶员开展道路交通相关学习和考试。
5、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通过对项目部车辆及施工队驻班车辆进行检查,发现施工队有一辆面包车左转弯灯灯罩破损灯不亮的情况,经过了解面包车是两天前损伤已经未出车,已经联系修车厂等待配件进行修理。
6、采取措施
一、强化领导组织,明确工作目标
按
照方案要求,大队成立了由胡建国大队长为组长的统一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秩序中队,负责组织和部署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要求外勤各中队严格按照方案的要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搜集信息,以整治辖区各个客运企业安全隐患、货运安全隐患、农村客运隐患、路面通行秩序为重点,以降事故,保平安为目标,全力投入到整治工作当中,确保整治行动效果显著。
二、科学部署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多措施开展统一行专项整治
一是结合客运隐患整治专项行动、醉驾专项集中整治专项东和文明交通示范公路创建工作要求,强化整治措施,紧紧依托墨江、通关、泗南江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加强对国道213线、省道218线客货运车辆超员、超载、客货混装、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纠力度,按照整治措施要求,严厉打击客货运车辆超员、超速、疲劳驾驶以及违法超车、违法停车、不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强化整治效果。充分发挥“警企共建”的有力措施,整合执法力量,加大照相、摄像等执法装备的投入使用率,在辖区主要路口路(点、段)设立检查执勤点和测速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农村客运及非营运客车特别是载有学生、儿童车辆的路检路查,7座以上客运车辆逢车必查,及时消除超员、违法载客等交通安全隐患。
三、交通安全宣传同步进行
民警在对驾驶人路检路查中积极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结合“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内容,积极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 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完善“六类道路安全及管理设施”。同时,外勤各中队在路检路查中加大对客运车辆及微型客车、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违法载人带病上路的查缉力度,严防因车辆技术状况及驾驶人主观因素而导致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是文明执法、微笑服务
规范执勤执法,树良好执法形象,严格按照《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要求,遵循“温馨提醒、批评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执法理念,在执法过程中,做到理性、文明、规范用语,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人一律进行面对面的批评教育,引导他们文明驾车,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安全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长期以来,公车维修(装饰)漏洞一直是个痼疾,其危害性尽人皆知,严重损害了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其中,公车维修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力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2009年以来,该县把规范公车维修(装饰)行为作为一项试点重点工作,按照“规范管理,廉洁高效”的要求,以“借鉴、创新、完善、提高”为思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注重细节,全程跟进,扎实推进公车定点维修(装饰),彰显了源头治腐实效。我们认为,可以把这项改革归纳概括为:“把握五个关键,彰显三大成效,带来两点启示”三句话。带来两点启示。一是规范公务消费势在必行。公务消费所占行政成本份额较大,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成为了腐败滋生的温床。近年来,我们创新思路,建立一套公务消费制度体系,如:手机话费补贴、来客定点招待、公车维修(装饰)定点,真正地促使公务消费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公务消费改革必须走市场化方向。通过市场有序竞争,既能节约行政成本,又能促使服务者提高服务水平,也能让群众借助多种阳光平台,强化监督,制约权力,铲除腐败,铸造政府公正、高效、廉洁好形象。
关键词:车辆,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引言
提升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水平,是运输企业管理的重点,尤其是个别车辆机械设备运转率高的企业,其维修与管理难度较大。所以,为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转,处于稳定、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下,就需要注重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
1 车辆机械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曲线是对其本质的反应,如图1所示的浴盆曲线就将设备故障完全展现出来。
对于车辆机械设备故障而言,利用设备故障盆浴曲线分析,再结合车辆特性,即可对其具体的故障进行分类。
1.1 特大机械设备故障
在常见的车辆机械设备故障中,特大故障出现概率较低,一般是在中大碰撞或达到使用年限时,才可能出现危及行驶安全的问题。出现机械总成报废或特大机械设备故障,往往会威胁周围环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如转向节断裂、制动失效、方向失控等,都属于特大机械设备故障范畴。
1.2 严重机械设备故障
严重程度的机械设备故障会对车辆的安全行驶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机械总成、零部件性能,并且无法使用随车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修复。一般来说,变速器齿轮损坏、离合器压盘碎裂等属于常见的严重机械设备故障。
1.3 一般机械设备故障
一般的机械设备故障很常见,可能导致车辆出现停止行驶或降低整体性能的问题,一般不会出现主要的组成部分或零部件损坏的问题,部分具有实践维修经验的驾驶人员利用随着车工具,或使用一般价值的零件就自行进行设备故障的修复。但想要彻底修复车辆,做好车辆的养护,还是需要前往专业的汽修单位。机油滤清器密封垫破损、机械管路裂纹、电器附属件裂纹等都属于一般机械设备故障[1]。
1.4 轻微机械设备故障
长期使用的车辆,因外界环境变化、设备老化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轻微的机械设备故障,但并不影响车辆的安全形势或整体的性能,一般也不需要更换主要的零配件。利用随车工具就可以轻松的排除故障。例如,制动器管接头漏气、风扇皮带松弛等就属于轻微的机械设备故障。
2 车辆机械设备维修策略
汽车生产量和使用群体的逐渐扩大,对汽修行业是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样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就目前国内的汽修现状来看,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维修技术不够规范,新技术使用不足等方面。所以,在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中,技术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同时也决定着汽修行业发展的趋势。
2.1 维修方式的改进
虽然针对车辆制定有相应的维修策略,但在具体的维修上还存在时间段和具体方式方面的执行难度。所以,在车辆维修中,需加强维修工作,最好能选择固定的时间段完成这一项工作。例如,将每周日作为小型维修时间,让维修人员检查并维修部分简单的零部件,将每个月的30号作为中型维修时间,维修人员需要对较为大型的部件进行维修处理,将一个季度后的30号作为大型维修的时间,维修人员需要全面仔细的检查汽车的整个系统,并对出现的问题做好针对性的维修处理[2]。
2.2 加强新技术研究
面对现阶段汽修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维修人员应学习新技术,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充实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在汽车故障的维修中融入部分新技术,让故障维修更具科学性。例如,神经网络和扰动维修模式识别技术、专家系统知识数据库等,进而增加故障的维修功能和排除专家系统的功能,以保证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准确性。另外,企业在引入高端的维修管理技术的同时,还应让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学习新的维修技术和相应的信息系统操作,懂得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设备维修网络化,维修的机电一体化,从而让维修过程中设备质量的保障更上一层楼。
虽然现阶段在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中也有车辆的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了大量车辆维修专业人才,但就目前国内的汽修行业发展来看,还是沿用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进行维修技术传授的方式,这正是当前汽车的整体机构单一的主要原因。传统维修技术中,汽车的维修故障只能依靠眼看、耳听、手摸,所以经验就显得非常关键。但现阶段已经是电控汽车的时代,车辆故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机械或电气系统。同时,在市面上出现的新车型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修工和电工能够结合在一起,同时配合上液压技术,将三者相互融合,才能成为现代车辆维修一体化的专业人才。所以,在车辆的设备维修中,应注意机电一体化的操作[3]。
3 车辆机械设备管理
3.1 做好车辆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车辆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程度会受到车辆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意识的影响,但想要落实效果,就需要建立制度的支持。针对企业车辆设备众多的问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车辆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以便提高车辆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并加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每一辆车的机械设备都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下。做好机械设备和车辆的检修与保养工作,尤其是车辆的方向、轮胎、刹车等重要部位,一定要做到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的严格检查,同时,各类型的机械和设备都应做到勤维修、勤保养,使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驾驶人员还应遵守车辆的操作规程,谨慎驾驶,确保没有任何的事故发生,同时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和交通法规的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当遇到大雾、大雨等恶劣天气时,还需实施限速行驶。落实长途车辆和载人车辆的审核制度,做好严格的监管。冬季道路行驶时也需要做好控制与监测,及时清理道路中存在的障碍和影响,对于危险路段需要提前预防,做好相应的警示,确保车辆安全和驾驶人员具有过硬的素质,保证安全行驶[4]。
合理地运用GPS定位监测系统,强化车辆的动态运行安全管理和路线规划管理,强化驾驶人员的资质审核,严谨出现违规操作,杜绝酒后驾驶。同时,做好设备燃料和润滑油的控制,检查设备配件的质量,确保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车辆机械设备的运行标准,并且做好相应的核实登记,与计划工作指标相互对比,确保车辆管理能够持续的进行下去。
3.2 机构的改进
车辆的生产厂家还应在短时间内建立管理机构,同时,将该机构的工作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包括车辆设备的选型、设备的采购、设备的维修、车辆现场管理、设备报废、设备质量管理和档案管理。在建立机构后,还应针对管理机构制定相应制度,同时制定负责人员,做好整个设备管理工作的统筹,指导设备管理人员日常的设备管理工作,纠正在日常工作中设备管理员不到位的地方,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工作,规避在各个管理维修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整个运行环节都能处于稳定的状态中。
4 结语
在现今社会中,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至关重要。作为车辆运行的企业,应按照实际的设备运行状况,制定相应的车辆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注重车辆的日常维修,确保车辆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能够科学、规范、有效的持续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少石.机械设备管理及动态维修中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4):68-72.
[2]沈席伟,韩学功.车辆设备管理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9):49-50.
[3]王淼.论有效加强车辆机械设备的管理[J].林业勘查设计,2015,(2):95-96.
关键词:车辆段;设备维修;管理
1 概述
铁路客车车辆段是铁路运输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优质列车,以确保铁路运输体系安全、有序的完成既定运输任务。车辆段一般分为定检系统和运用系统两个部分,前者包括检修车间和站修所,负责列车的定期检修工作;运用系统包括多个运用车间,下设列检所,其任务是负责列车的日常维护、扣留过期车以及摘除部分性能不良的车辆,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由此可见,车辆段是铁路运输系统的重要安全保障环节,提高该环节设备维修管理水平,可减少设备故障,保障铁路列车运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 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2.1 设备维修管理概念 维修是维护与修理的简称,是为保持或恢复设备功能而采取的技术活动。维修管理是组织人工、材料、工具及其它信息资源,使设备运行性能能够保持在可接受范围内。维修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维修工作的有效性,减少在修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最小的维修成本,实现最大的实用价值。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设备的磨损和消耗状况进行评价,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对设备做出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以此制定并实施维修计划,降低设备的故障率。
2.2 车辆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 车辆段设备维修管理处于铁路运输系统的前列,车辆段设置设备综合管理委员会,对整个系统实施段、车间和班组三级管理;各部门按照职责进行分工,将整个系统分为若干个模块,由专业人员进行分块化管理;对设备进行科学分类,不同类别的设备由不同专业的人士负责;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控制检测、测量、试验、探伤等多种专用设备。
2.3 车辆段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不足
①维修组织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国铁路系统对车辆段进行了生产力布局调整,大部分车辆段被合并,这就导致现存车辆段所管辖的异地车间和异地设备不断增多,车辆检修设备管理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而现有车辆维修组织结构仍未统一,主要有分散式、集中式和混合式,三种管理模式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其管理模式。②维修模式较为落后。现有的维修模式适应性较差,且维修时间安排不合理。当前现状下,计划维修方式仍占重要地位,这很容易造成维修能力不足或维修能力过剩的问题;维修时间的确定也存在极大的不合理,部分车辆段维修时间不足以保证残车指数在既定范围之内。状态维修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若只采用这一维修模式,仍无法保障设备的安全。③维修人员工资分配不合理。车辆段设备维修作业人员工资相对于其他岗位人员的工资差别较大,直接导致多数有能力的年轻人才不愿到设备维修车间工作,而老职工又想调离设备维修车间,因此设备维修人才出现断层,降低了设备维修效率,降低了设备维修部门的保障能力。
3 车辆段设备维修管理措施分析
3.1 优化车辆段设备维修部门组织结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理念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新的组织结构模式不断出现,主要表现为扁平化、柔性化、界限模糊化、知识化、信息化等发展趋势。车辆段维修管理部门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按照目标统一、分工协作、跨度管理、权责统一、精干高效的原则进行组织结构调整,统一指挥,集权与分权相结合,以确保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不同车辆段要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以某车辆段为例,该路段有15各车间,分布在8个不同的地区,设备则集中在3个检修车间的6个检修基地,而其中3个检修基地的检修任务较多,检修设备不断增多;9个运用车间主要有电动脱轨器、电控试风设备和空压机,数量少,但对行车安全作用巨大。针对以上情况,该车辆段选择检修任务较多的一处基地设置设备车间,负责该地区设备的检修任务;异地设立设备维修组,负责当地的设备维修工作。
3.2 实施差异性维修模式 定期维修是以设备使用时间为标准而制定的维修计划;状态维修是根据设备运行状态决定是否维修;事后维修属于设备出现故障后而不得不进行的维修,其维修时间具有不可预见性。三种维修方式各有利弊,因此车辆段设备维修模式就无需固定不变,可根据设备性能、故障模式、企业经济条件以及维修技术水平等制定不同的维修模式,确保设备维修的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维修策略管理和决策的主要任务就是何种设备,在哪个阶段该实施何种维修策略,从而达到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设备寿命周期曲线位置及其运行状态决定是否该维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维修人员则可根据维修资源和员工素养决定,可依靠设备厂家技术支持、可自给自足、可实施委外维修。
3.3 改革维修人员薪酬体制 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能力及对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向员工提供的货币式或非货币式补偿。理想的薪酬体制具有吸引人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功能。车辆段设备维修人员的薪酬制度设计思路正确,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操作性不强,无法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缺乏科学性,需要对其进行改革。薪酬改革要以公平性、竞争性、激励性、经济性、合法性和透明性为指导原则,充分体现出其岗位评价的作用。首先,对维修岗位及维修人员进行分类,按照职工保修的设备等级支付相应的维修报酬。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员工享受高一级别待遇。如某车辆段对员工进行分类后,按照工资总额、计件工资总额、分类设备岗位、分类设备维修者进行岗位薪酬分配,以真正实现多劳多得,优质优价,充分调动维修人员劳动的积极性和专业提升的积极性。
4 结语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体系的不断发展,铁路运输已经成为我国运输行业的重要支撑,这就对列车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段设备维修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可提升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为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迟胜超,李映红,高云峰.铁路车辆段设备差异性维修模式[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11:77-80.
[2]李石磊,王亮.地铁车辆段设备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5,06:410-411.
[3]张龙.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车辆维修管理汇报】推荐阅读:
车辆维修管理制度11-16
车辆维修项目管理措施09-13
车辆委托维修合同06-03
车辆定点维修合同11-03
车辆维修请示单07-02
车辆维修竣工检验制度06-05
车辆维修实施方案07-04
车辆维修承诺书09-10
车辆维修委托书10-12
车辆维修合同书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