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退位减法(精选13篇)
课题
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连续退位减法”是对前面学习的几百几十数减几百几十数的退位减法的延伸,也是减法计算汇总的一个难点。隔位退位减法也是减法笔算中的难点,教学本节课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探究兴趣,使学生深入领会新的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新知。
1.有效的复习可以达到迁移计算方法的目的。隔位退位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以原有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基础进行学习。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某一位或某几位上的数不够减,需要退位的问题。通过复习,既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2.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改变过去单一地出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2.会验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带有汉字的卡片。
学具准备:信息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出示课件:计算下面两道题,并说说想法。
2.学生掌握的真好,今天这节课学习被减数中间或末尾为0的连续退位减法及减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1.学生独立计算注重退位后用几去减。
2.明确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1.口算。
650-230=
390-180=
850-720=
280+470=
答案:420
210
130
750
二、自主学习。(2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
2.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3.引导学生计算403-158=
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
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扩展延伸: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1.讨论:500-157=
老师板书:
2.讨论: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减法的验算。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对算式
403-158=245
进行验算。老师板书:
1.认真读题,看不明白的用红笔勾画出来。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列式:
403-158=
3.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并交流: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学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245。
4.学生交流。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是0,应从百位退1当10,再从10中退位。,这时十位上剩9个十,再计算。
学生思考:
1.个位0减7不够减,从十位借,十位没有再从百位上退给十位10个十,再退给个位1
2.填空。
(1)被减数=()+()。
(2)比189多28的数是()。
(3)381比()多29。
(4)比459多95的数是()。
答案:差
减数
217
352
554
3.列竖式计算。
305-138=
803-95=
答案:167
708
4.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小军拾了
2.组织学生说一说减法的验算方法。
教师小结。
个十。
个位:10-7=3
十位:退位后9-5=4
百位:4-1=3
2.学生讨论交流。
减法的验算。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验算并展示验算结果。
2.说出减法的验算方法。
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差+减数=被减数
220个,小兰比小军多拾了18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个19个。
(1)小兰拾了多少个?
(2)小宁拾了多少个?
答案:(1)220+18=238(个)
(2)220-19=201(个)
5.计算并验算。
900-548=
1000-832=
答案:352
168
三、巩固练习。(5分钟)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4页第4题。
1.独立拨计数器并计算。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独立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自由谈一谈。
4分钟)
五、教学板书
403-158=245
减法的验算方法:方法一:被减数-差=减数
方法二:差+减数=被减数
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退位的原理,所以在这节课里我让学生自主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最难的难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
0的连续退位减法。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掌握连续退位的方法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效果较好。在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时,我提出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该怎么办?通过学生论交流,纷纷动脑、动口探讨方法推出算理。我提出计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只会说不要忘记退位减1,没有说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而不能隔位借1。
这一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过程,理解0被借1后的变化原因,特别训练差生叙述计算过程。在减法的验算时引导学生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验算的两种方法。这节课教学进度缓慢,可效果却很好。
教学过程:
一、激活
请全班学生列竖式计算74-35 (其中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 后, 课件呈现以下三个问题并指名学生交流。
问题1:4减5不够减时, 怎样退位?
问题2:退位后, 被减数个位上的4和十位上的7分别变成几?
问题3:个位怎么算?十位呢?
交流后, 教师顺势而引: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退位”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有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退位”知识经验, 为学习连续退位做好铺垫。
二、探究
出示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数据, 根据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 列出算式435-86并板书。
1. 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在黑板上写好竖式后, 观察学生的思维。
2. 接着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参与倾听、指导。
指导1:针对还没有掌握退位方法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怎样算个位。
指导2:针对迁移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指导他们说算十位时, 发现什么, 怎么办。
3.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重点说十位怎样算。
先算个位:个位5-6不够减, 从十位退“1”, 变成15个一减6个一得9个一,
9写在个位上; (第1个学生边说边写算个位的竖式)
再算十位:十位上的“3”退“1”剩“2个十”, 2个十减8个十不够减, 从百位退“1”, 变成12个十减8个十得4个十, 所以十位上写4; (第2个学生边说边写算十位的竖式后, 教师再运用复述、补充等策略让学生理解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算百位:百位“4”退“1”剩3个百, 所以百位上写3。 (第3个学生边说边写算百位的竖式)
为突破被减数十位上的“3”既要“退1”给个位, 自己又要向百位去“借1”的算理及算法, 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 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 教师充当学生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十位上是怎样算的?
问题2:十位上是3个十, 怎么变成2个十?
问题3:百位上是4个百, 怎么变成3个百?
为让学生体会“连续”退位的含义, 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都是退位减;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 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当学生说到都是退位减时, 教师追问:计算435-86时, 第一次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第二次也是怎样退位的?退了之后, 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分别发生什么变化?通过对比发现, 第一次退位是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第二次退位是十位不够减从百位退1, 由此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再减, 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十位退给个位后, 百位又退给十位”即是“连续”退位, 补充课题。
不同点:退的次数不同。计算74-35只需要退一次, 而计算435-86需要退两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质疑, 提出问题, 既巩固退位的方法, 又帮助学生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算法。
三、练习
1. 列竖式计算, 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练习, 既巩固了连续退位的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小结
1. 我们是怎样学习万以内多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
2. 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 要特别注意什么?
“怎zěn么me错cuò了le呢ne?”我wǒ还hái是shì用yònɡ小xiǎo棒bànɡ摆bǎi一yi摆bǎi吧bɑ。15-8=?我wǒ先xiān摆bǎi出chū15根ɡēn。“-8”,就jiù是shì要yào拿ná走zǒu8根ɡēn。数shǔ一yi数shǔ,剩shènɡ下xiɑ7根ɡēn。原yuán来lái我wǒ真zhēn的de算suàn错cuò了le。
老lǎo师shī说shuō,学xué数shù学xué要yào有yǒu自zì己jǐ的de想xiǎnɡ法fǎ。 我wǒ想xiǎnɡ根ɡēn据jù刚ɡānɡ才cái摆bǎi的de小xiǎo棒bànɡ图tú“15-8=7”,先xiān把bǎ5记jì在zài脑nǎo子zi里li,用yònɡ10-8=2,再zài用yònɡ2+5=7,所suǒ以yǐ,15-8=7。
我wǒ又yòu用yònɡ学xué过ɡuò的de“分fēn与yǔ合hé”去qù想xiǎnɡ,8可kě以yǐ分fēn成chénɡ5和hé3,15-5-3=7。
我wǒ把bǎ想xiǎnɡ法fǎ告ɡào诉su了le妈mā妈mɑ,妈mā妈mɑ高ɡāo兴xìnɡ地de摸mō着zhe我wǒ的de头tóu笑xiào了le,她tā夸kuā我wǒ“真zhēn厉lì害hài” !
20以内退位减法算法大点兵喽!
1. 跟阿木老叔一起掰手指。
2. 跟陈博雯一起画图,用“分与合”。
3. 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来算。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当一个数减去9时,就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例如: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勐海县第一小学 罗彦波
教学内容:教材第41、42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已学过的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算理上是一样的,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交为复杂,学生容易出错。没有直观的算法,而是直接呈现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迁移过来,解决新问题。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之前已学过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也掌握了一定的算理,但是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的情况下应如何进行计算,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在教学时,我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了课件和配套的画面,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另外,结合学生之前已学过的退位减法计算为基础,通过学生的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统计表,并从表中的数据发现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被减数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动手实践、观察与交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大家学得非常认真,掌握的很好。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帮助老师解决?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下面是国产电视动画片的生产情况统计表,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出示第41页统计表)
生1:我知道了从2004年这几年中,国产电视动画片的数量逐渐增加,2011年的数量最多。
生2:在这红国产动画片的数量2004年最少。
生3:在这几年的国产优秀动画片中,2011年的数量最多。„„
师:获取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你能解决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的问题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解答方法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从表格中可以知道2011年生产了435部动画片,2009年生产了322部动画片,多生产的数量就是435-322.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列竖式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就是这样: 3 58 6 3 4 9 师:结合以上计算,在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汇报小结: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教学例3.师:请看下面的问题,你能解答吗?试一试。(出示第42页例3)学生弄懂题意后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求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就是计算403比158多多少,用减法计算403-158=245(部)
师:计算的时候,各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
生:个位上的3减8不够,要从十位退1,可是十位上是0,那么我们可以继续从前一位退1,也就是从百位退1,这样就相当于十位上是10,就可以退1给个位,那么个位上就成了13-8=5;而这时十位上就是10-1-5=4;百位上就是4-1-1=2.即:
.. 4 0 3-1 5 8 2 4 5 师:如果我们想验算一下,看算得是否正确,该怎样验算呢?
学生可能会说: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Lspjy.Com 课 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如果等于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减数就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4 0 3-2 4 5 1 5 8 可以用加法验算,让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如果不等于被减数则说明计算结果是错误的。1 5 8 +2141 5 4 0 3 对于以上两种验算方法都要给予肯定,不必强求统一。
三、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
四、课堂作业。
小军、小兰和小宁星期天帮王大爷拾鸭蛋。小军拾了126个,小兰拾了114个,小宁比小军少拾了20个。(1)小军比小兰多拾多少个?(2)小宁拾了多少个? 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法
.. 3 5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8 6 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3 4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李节课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中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1、通过复习对旧知进行了回忆,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了铺垫;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2、把教材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提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到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进行迁移 247 + 591 = 782 C 465 = (二)新课导入 以七星瓢虫是田园的小卫士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信息图,然后和孩子们用简洁的画面,按照一定的关系对情境图进行描述,并启发学生根据数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 问题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189 + 394 = 问题2.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435 C 276 = 2.自我尝试。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和减法经验,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并引导学生将例题与前面学的不连续进位、退位的加减法进行比较,找准知识的连接点,重点学习理解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3.交流小结。引导学生回顾笔算过程,小组讨论尝试归纳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板书: 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强调:个位相加满十是满了十个一,向十位进一是进了一个十。十位相加满十是满了十个10,向百位进1是进了1个百。 (四)巩固与拓展 对照教材,学生自主完成帮小动物找家进行综合练习,并全班交流反馈。 三、课堂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
课题 菜园卫士--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课时 1课时 设计教师 张敏
教学目标设计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方法设计 1. 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2. 尝试、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活动一:
利用信息窗激情导入
活动二: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活动。
活动一:
先从信息窗画面引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田园卫士的相关知识,再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有什么,瓢虫在干什么。在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为组织学生开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活动打基础。
活动二:
(一)①一共有多少棵白菜?②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以这两个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与肯定。对连续进位加减法的竖式,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已学的三位数进位加减法笔算的知识自己解决。
(二)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最后强调计算加法时应注意的问题,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www.xkb1.com
活动一:
师: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小朋友,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举手提问题……
活动二:
(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①估算②列竖式算③用计数器拨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探究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xkb1.com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活动三:
巩固新知
活动四:
课堂小结:
活动三:
(一)学生可能会用笔算、计数器操作等多种方法完成。连续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所以教材在数式计算的处理上给出了个位、十位的计算结果,教师可以提出“接下来怎样做”,要求学生先自主探索,再汇报交流,关键要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3”被借走1个十还剩2个十,减7个十不够减,需要从百位借1个百,合成12个十再减,从而掌握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巩固连续退位的方法,要让学生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活动四:
学生思考、回顾学习内容,交流收获。有利于知识的整理和掌握。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全班交流,将自己的算法进行展示。
(三)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你觉得计算加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进位和细心两方面进行交流。……
活动三:
(一)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师: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这个问题吗?自己试一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利用已有的减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组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合作探究。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①估算②利用计数器演示③列竖式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二)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探究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
全班交流,将自己的算法进行展示。
(三)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问题,想一想,你觉得计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尝试归纳,从连续退位、细心计算两方面进行交流。
活动四: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引导学生就知识与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习题设计 常规计算题
基础练习题
重点练习题
拓展练习题
板书设计
179
+364
543
435
-276
159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权利。本着我们教研组提出的:少说、精讲、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索探究空间这一原则,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与估算保护了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本86页1~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計算。
2.能根据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20的数字卡片,2号桶装有11-20的数字卡片。
四、学具准备
每组2个小桶,1号桶内装有1-10的数字卡片,2号桶放入11-20的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精神可真好,我们先一起来玩个游戏,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介绍游戏规则
(1)从1号桶里取出两个数,把他们组成一个加法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号中为1~10的数字卡片)
(2)从2号桶里取出一个数,再从1号桶中取出另一个数,把它们组成一个减法算式,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2号桶中为11~20的数字卡片)
2.师与生示范游戏
师:刚才老师在介绍规则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听得可认真了!谁愿意先和老师一起玩呢?(请一生上)
(1)师找到9,生抽到4。
师:你能用这两个数编一个加法算式吗?
生:9+4=13。
师: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我把4分成了3和1,先算9+1=10,10+3=13。
(2)师抽到8,学生抽到17。
师:你还能把这两个数编成一个减法算式吗?
生:17-8=9。
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10-8=2,2+7=9。
生2:我还可以这么算,我先算17-7=10,再算10-1=9。
师:两位小朋友都说得很棒!计算这些加减法都有许多不同的方法。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们小组准备好的小桶放在桌上,也像老师和同学一样做这个游戏。注意,组成算式后,要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组讨论、活动)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很积极,说得很棒。为了鼓励你们,老师决定带你们去游乐园好好地玩一玩。
1.摩天轮(第2题)
师:小朋友们玩过摩天轮吗?今天我们玩的摩天轮可跟平时的不一样。控制摩天轮的阿姨告诉老师,这是个聪明的摩天轮,你们只有发现它的秘密,它才能转起来。小朋友愿意试试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的第2题)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两个摩天轮,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个摩天轮的最中间都有写字,一个写8+,一个写14-。
生2:我发现,除了最中间的字以外,旁边也写有其他数字。
生3:我想摩天轮的秘密就是把最中间的数加上或减去旁边的数,答案正确了,摩天轮就转动了。
师:××同学可真聪明啊,他找到了摩天轮的秘密。那我们就一起动手,让摩天轮快点转动起来吧。
(学生独立完成)
2.水族馆(第3题)
(1)让学生观察图,弄清题意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揭开了摩天轮之谜,接着我们就一起轻松一下,到水族馆看看好吗?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86页第3题的图)
师:水族馆可真大啊,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螃蟹、虾、蝌蚪。
生2:我看到了珊瑚和海藻。
生3:我还看到了海星、贝壳,可真漂亮。
……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虾、蝌蚪,还有螃蟹各有几只吗?
生:我知道,虾有11只,蝌蚪有6只,螃蟹有2只。
师:你的眼力真棒,智慧爷爷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聪明,就出了两道问题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图旁边的两道算式)
(2)反馈
师:谁来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1:虾、螃蟹和蝌蚪一共19只,我列的算式是:11+6+2=19。
师:很好,再请一位小朋友解答智慧爷爷的第二个问题。
生2:虾比蝌蚪多5只,我的列式是:11-6=5。
师:两个小朋友都很聪明,智慧爷爷送你们每人一颗智慧星。小朋友们,你们能像智慧爷爷那样,根据水族馆提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蝌蚪比虾少几只?
师:谁愿意解答××同学的问题?
生2:11-6=5。
生3:螃蟹比虾少几只?
……
(教师肯定学生提出的符合题意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计算
1.第1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完成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
2.第4题
(1)学生独立审题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
(2)集体交流反馈。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帮助游乐园揭开了摩天轮之迷,解答了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真了不起。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用更多的数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做个生活中的小小有心人。
(五)课时作业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712-915-10 3+( )=11
2+97+55+89+( )=11
13-3 12-10 9+919-( )=9
2.比较大小。
在○里填上“>”、“<”、“=”。
2+7○7-24+7○18-9
科任黄江华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懂得运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本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教材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运用列式进行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一这个重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通过教具操作与演示,我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说出计算方法,掌握写坚式过程。在合作交流过程汇报方法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思路,说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还要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算法和见解,才能总结出更好的计算方法。在这过程中还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隔位退位减的笔算过程,理解和学会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
2、使学生通过由具体到抽象的探索活动,土灰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发展初步的分析、推理、抽象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思考、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隔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退位时的前一位是0的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计算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请你拿出作业本,在作业本上完成下面2题。(出示)536-263
214-108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我们来看:第1题是怎样算的? 第2题的差十位上为什么是0?
小结:我们在列竖式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媒体演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一
2、引入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愿不愿意挑战更复杂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估计得数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学校艺术节期间,同学们画了许多儿童画,在橱窗里展览,请仔细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二年级同学画了204幅儿童画,一年级同学比二年级同学少画108幅)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算式该怎样列呢?板书:204-108=,204减108大约得多少呢?能估计一下吗?(大约100)(板书:大约100)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204看做200,108看做100,200-100=100,所以204减108的差大约是100)
2、发现问题
引导:那估计的对不对,请同学们用竖式笔算一算。(师边说边板书:204-108=的竖式)
咦,刚才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同学算不下去了。遇到什么问题了?(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
3、直观探究
师:对呀,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可十位上是0,我们用竖式计算有困难,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请同学们拿出计数器自己动手试一试,也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再动手试一试 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反馈交流:你在计数器上是怎样算的?谁来用边演示边说一说? 示范演示:
引导理解:(1)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0,从百位退1到十位,是10个十;百位上还剩一个百,;
(2)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 是14,十位上还剩9个十,(3)最后从个位依次去减去8个一和一个百,得96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只有9了呢? 谁还能这样说一说
请边拨拨计数器边和你的同桌说说是怎样算的?
4、抽象算法
(1)小结:(边多媒体演示边讲解)刚才我们用计数器上计算时,个位上4-8不够减,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要从百位上退1个珠子到十位上,是10个珠子;再从十位上退1个珠子到个位上,十位上退1后还剩9个珠子;最后个位上用14减8是6个珠子,再从百位上去掉一个珠子,得96(2)提问:现在你能根据在计数器上拨珠的过程,完成这道竖式吗?想一想,再试着算一算
请一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3)交流: 我们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生说)
边指十位边追问:十位上为什么是9?(引导学生说出:从百位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后,十位上只剩9个十)谁还能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5、过度:我们通过自己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算一算,知道了一年级同学画了96幅画。和我们一开始估算出的得数比较,认为用竖式算出的得数合理吗?(合理)是呀,估算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得数的大致范围,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6、总结:
同学们,请你观察、比较,今天学习的减法,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不够减)像这样的: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也就是要隔一位去退1。这样的减法叫做隔位退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隔位退位减)计算隔位退位减法时,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隔位退位时,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再从十位上退1到个位,十位上只剩9个十了)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样有挑战性的内容的隔位退位减都没有难倒你们。下面我们再来做一组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按题组计算后,实物投影仪核对
(2)以一组题为例,观察、比较:为什么每组中2道题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
追问:为什么有的需要隔位退位,有的却不需要?
强调:计算时一定要看清题目。如果那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既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既要从前一位退1,但要注意隔一位退1相减后,原来是0的数位上剩下的是9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观察,找出每题错在哪里?然后再改正 提醒学生细心计算
3、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 交流
四、总结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平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习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3(小小运动会——射门大赛P86-P87及自主练习P87第1题、第2题)。
【教材简析】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是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不退位减法以及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理解了20以内数的组成,向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同化、顺应,从而建立起退位减法这一数学模型。因此教学十几减9退位减法的重点在于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进行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2.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总结算法,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建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4.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足球吗?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去看一场精彩的足球射门大赛,你们想看吗?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信息进行回答,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谈话: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提出了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每人踢15个球”和“踢进9个球”这两个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3.自主探索方法。
谈话: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有几个球没进?”这个问题。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一个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板书:15-9=)追问:为什么用减法?
让学生明确从总数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谈话:怎样计算15-9呢?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15-9等于多少。
学生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探究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踢足球的情境引出十几减9这个问题,符合儿童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探究十几减9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算法交流。
谈话: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学生用实物投影器进行演示。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从10根小棒中,取出9根,把剩下的1根和5根合起来,就是6根。
提问:为什么这样摆,9是从几里面去掉的?把这种方法边摆边说,说给同位听一听。学生明确摆法后,追问: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算法,并用算式表示。(板书:10-9=1,1+5=6)
方法二:从15根小棒中,先取出5根,再从10根中取出4根,还剩6根。追问:这个5是从几里面去掉的?是什么意思?4是从几里面去掉的? 引导学生明确算法。(板书:15-5=10,10-4=6)
方法三:由加想减,9根和6根和起来是15根,所以15根减去9根就是6根。
(板书:9+6=15,15-9=6)…… 2.分析比较。
提问:下面用你喜欢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让学生巩固各种算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了多种十几减9的算法,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地摆、想、说等活动。让学生亲手经历怎样从15根小棒中拿走9根的过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摆的过程,在既摆又说的过程中总结出不同的算法。这个环节为学生的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的机会。】
三、沟通应用,促进发展
谈话:刚才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根据“16人参赛”和“有9人踢完了”,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适时板书。(板书:还有几人没踢?)提问: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谈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结: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解决问题所列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减9的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进一步巩固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在充分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再次了解计算十几减9有不同的方法。在这里学生已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了,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然后揭示课题,可谓是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9= 14-9= 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2.课本87页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式。先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信息,再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具有挑战性的层次练习,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既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
五、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的内容)
【设计思路】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十几减9的例题是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出来的,这一问题使学生产生迫切想计算的心理需求,并迅速进入独立思考的状态,探究算法。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算法,鼓励学生算法的个性化的同时,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喜欢的算法。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钻山洞”、“白兔搬家”、“蚂蚁找窝”、“大象摘椰子”,学生自由编题,玩中学,学中玩。宽松又富有竞争的活动环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满足,并给学生以知识上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经历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计算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进位加法复习,为新课做好铺垫)投影显示:
9+7= 9+()=11 9+8=
9+()=12 9+()= 15
9+5= 9+()=18
9+4=
你们到底做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核对一下!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讲述: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课件出示来到草地上,发出声音:卖桃啦,卖桃啦,又香又甜的桃子快来买呀!)
讲述:咦,是谁在喊卖桃呢?我们一块儿去水果店看看,好吗?(课件显示:小白兔走进水果店,向小猴走来:“小猴,小猴,我要买9个桃。”)
问: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呢?
是呀,小猴有13个桃子,卖给小白兔9个,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13-9=)
13-9=4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如果你是小猴你准备怎样从13个桃子里拿走9个呢?
2、通过操作,理解算理。
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先摆一摆小圆片,边操作边说你是怎样从13里拿走9个的。想到办法的学生可以帮助一下有困难的学生。
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相应演示小猴拿桃的过程,并出示算法,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各种算法。
(1)一个一个减,减去9个1,还剩4个。
(板书:13-1-1-1-1-1-1-1-1-1=4)
(2)先从盒子里拿走9个,剩下1个,和外面3个合起来就是4个。
(板书:10-9=1,1+3=4)
(3)先拿走外面3个,再从盒子里拿出6个,剩下4个。(板书:13-3=10,10-6=4)
(4)因为9+(4)=13,所以13-9=4(板书:9+(4)=13,13-9=4)
(5)因为13可以分成9和4,所以13-9=4。(板书: 13-9=4)
(6)先减去10个,再还给1个。(板书:13-10=3,3+1=4)激励:小朋友真爱动脑,想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计算13-9,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能说说理由吗?
教师板书完整:13-9=4,学生齐读算式:13-9=4。
4、师适时小结。
三、知识巩固阶段
讲述:前面还有一间聪明屋正等着你们去呢!你们想去吗?走,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
1、“开火车”
2、讲述:刚才我们顺利地通过了聪明屋,现在愿意用我们学到的新本领去接受智慧宫的挑战吗?
(1)多媒体出示“娃娃图”,表明算式:
17-9 16-9 13-9 12-9
15-9 11-9 14-9 18-9
(2)帮这些“娃娃排队”。
(3)计算结果。
(4)通过刚才的排队、计算,你又发现了什么。
3、讲述:现在又到了“轻松一刻”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做游戏,ok?
(1)快乐大转盘:用手指轻轻拨动中间的小圆片,指针对着几,就用这个数减去9。
(2)“大象摘椰子”:神奇果树长在了班级里,你想吃哪种水果,只要做对水果上的题目就可以采下来。
(3)跳树桩:跳到哪个树桩就要用这个树桩上的数减去9算出得数才可以再往前跳。
各组选择喜欢做的游戏,然后在组长带领下分组进行游戏,做完组内游戏可自由选择其他游戏。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1、小组评价:
“小朋友,今天你们在数学乐园里玩得开心吗?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请大家帮忙解决。”
2、延伸拓展:
师:“我们一年级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所有地十几减9的口算题,我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愿意听吗?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要用十几减9来计算的事吗?能举个例子吗?”
复习20以内不退位减法,进行口算及列式计算。
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
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4、17、12、11。学生说数的组成。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搭积木(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1、2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的游戏吗?(喜欢)
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谁能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3=13 13+2=15
(3)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①“蓝灵鼠”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五块
②后来它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出示图3。
师:“蓝灵鼠”又在玩积木了,说说这次它是怎样摆弄的。
生:它从15块积木中拿走了两块。
师:观察得的很仔细,刚才图中是向下的箭头表示加上,现在箭头向上就表示拿走。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15—3
师:怎样计算15—3呢?
生:先用5—3=2,再10+2=12。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多说说,也可以同桌之间互说,加深算理。
3、出示图4。
指导学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填空,集体反馈。
1、现在拿走了2块,剩下左边的1摞正好是10块,所以12-2=10。
2、12可以分成10和2,所以12—2就等于10。
4、观察比较。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幅图,说说有什么共同点?
①小组合作交流②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找出今天的算式,在计算时都是先进行个位的计算然后在加。
5、观察图片
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一共有14条金鱼,黑金鱼有3条,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
怎样列式?14-3=11(条)
你是怎样算的。交流算法。
6、小结。
我们通过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蓝灵鼠”解决了搭积木问题,算出了鱼缸里有多少红条金鱼,你们真聪明。
三、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左边一组的算式,想想它们的联系。
(因为16可以分成10和6,从16里去掉6就剩下10,去掉了10就剩下了6,所以16-6=10,16-10=6。)
(2)出示:l7-3=19-5=
师:说说你怎样算的?
1:17—3,我是这样算的,17可以分成10和7,7先减3等于4,再加上10就等于14。
生2:19—5我也是先用9减去5等于4,再加上10等于14。
(3)找规律。
师:比较17—3=和19— 5=这两个算式,你会发现什么有趣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被减数多2,减数也多2,而差不变。现在阶段不能要求
学生表述清楚,教师只要他们能体会到算式中各个数的变化即可。)
四、练一练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口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投影出示练一练第2题。照小猪的样子说算式。
(1)引导学生观察小猪所说的三个算式,弄清图意。
(2)请学生以4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说说你相到的算式,并由小组长记录。
(3)小组交流反馈。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也可以请做错的同学再来说说怎么算。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怎样计算这样的题目?(可以根据数的组成或数的方法进行计算)你还有什么想法?
【连续退位减法】推荐阅读:
三年级数学《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01-20
以内退位减法教案07-04
20以内退位减法反思02-21
二年级上册不退位减法12-07
两位数退位减法练习题03-06
一年级数学上册《退位减法》教学反思07-0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教案04-14
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案01-06
2024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doc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