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植物常见配置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园植物常见配置(精选9篇)

公园植物常见配置 篇1

关键词:西溪湿地;植物配置;生态保护

一 启开历史长卷,纵览西溪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湿地风貌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但同时它又是全世界范围内一种亟待保护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活动而日益减少。《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为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时不超过 6米的水域。”同时又规定,“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区域”。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城西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距市中心武林门约6公里。西溪湿地公园坐落在西湖区的西部,天目山路延伸段从其南边经过,北边为文新路延伸段,东临蒋村商住区和古荡小区,西接五常。

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其南岸包括今日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岸包括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的水网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目前的西溪湿地,东起紫金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接沿山河,北界文新路延伸段的一片鱼塘水网平原。一期面积3.2平方公里,总面积10.08平方公里。

西溪和西泠、西湖并称“三西”,历史上有“副西湖”的美誉。西溪历史悠久,它发现于东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1600多年来,西溪湿地农事活动和人文活动频繁,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

清雍正《西湖志》载:“西溪,在西湖北山之阴,由宝石山背陆行,绕秦亭山,沿山十八里,为宋时辇路,抵留下……,水道由松木场进古荡,溪流浅狭,不容巨舟。自古荡以后,并称西溪。曲水弯环、群山四绕,名园古刹,前后踵接,又多芦汀沙溆”。西溪在历史上书写过辉煌灿烂的华彩乐章,曾有庙108座,寺院60多处,坞18个,桥18座,名泉18处,还有50多处名人别墅及诸多名人古墓。

二 打响“双西”品牌,精心建设西溪湿地综合保护绿化工程

近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频繁介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西溪湿地受到城市建设和开发的严重侵占,同时,随着湿地内居民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展,湿地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周边地区的快速开发也严重威胁着西溪湿地的生态和环境质量。西溪湿地的自然地理面貌变迁巨大,原有自然或人工湿地的循环运转系统遭到了破坏,现行生态系统已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循环运转。特别是在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管理这对矛盾中,由于开发的快速挺进,造成城郊环境和文化的大幅度衰退屡见不鲜。我们遗憾地看到,自然风光在消失,生活污水在横流,湿地和柿子树在消失,绿地与绿地之间似曾相似,那些几千几百年业已存在的特征逐渐丧失,视觉、空气等污染越来越严重……为了不让成片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为了不让成片的柿子树轰然倒下,为了不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妙景致成为幻想,为了不让成片的水塘消失殆尽,参照国外湿地保护的先进经验,参考西溪湿地的相关古代文献记录,运用现代生态学、生物学、地质学、气候学等等科学研究成果,恢复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

自2004年8月,经公开招投标,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未来几年内,将在约11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设立五大特色保护区,即生态保护培育区、民俗文化游览区、秋雪庵保护区、曲水庵保护区、湿地自然景观保护区。

根据调查,西溪湿地共分布着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 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草本植物多于木本植物。木本植物主要有香樟、枫杨、柳、柿、桑、构树等等。区内陆地绿化率达85%以上,除水稻、蔬菜类外,种子植物以分布多少为序,在岸上的主要有:胡桃科的枫杨,杨柳科的河柳,柿树科的柿,其中盆柿较多,方柿较少,油柿极少,禾木科的早竹,桑科的桑,楝科的楝树,玄参科的泡桐,樟科的香樟,榆科的白榆、榔榆,锦葵科的木槿,蔷薇科的野蔷薇,梧桐科的桃等等。水中蔓生着苋科的喜旱莲子草,少量雨久花科的凤眼莲等等。浅水池塘有睡莲科的莲,菱科的四角菱,零星分布的禾本科的芦苇等等。树林中有夏候鸟,如杜鹃科的大杜鹃,雨燕科的针尾雨燕等。

为切实打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农耕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寺院文化和水乡文化,集中展示西溪湿地春夏秋冬“四时幽赏”,体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西溪湿地植物配置中,运用“三保”原则,保持低洼地形、保护原有植被、保留生态池塘,有效利用了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和混交等手法,实现了乔、灌、草、藤的植物多样性。

主要树种选择有:

1.基调树种:梅花、香樟、柿树、杨柳、枫杨

2.主绿化树种:

上层木:大乔木有香樟、紫楠、天竺桂、深山含笑、乐昌含笑、广玉兰、雪松、枫香、银杏、无患子、金钱松、香椿、珊瑚朴、垂柳、水杉、池杉、栾树、杂交鹅掌楸、七叶树、乌桕、山毛榉、青冈栎等。小乔木有红枫、樱花、山茶、鸡爪槭、红叶李、山玉兰、红玉兰、木笔等。

中层木:花灌木有碧桃、海棠、杜鹃、月季(包括月月红)、红花继木、紫薇、木绣球、金丝桃、棣棠、石榴、含笑、紫荆、金钟花、火棘、杨梅、香泡、早园竹等。引进植物(园艺类)有八仙花、溲疏、山梅花、金雀儿、金缕梅、金叶皂荚等。

下层木:莲类、水芹、水毛茛、燕子花、慈菇、紫花地丁、山荞麦、野豌豆、玉簪、姜花、鸢尾、矢车菊、荸荠、菱角、蒲公英等。

至于统称为芦花的芦苇、芦荻、芦竹、白茅作为主要地被,以片植为主。

具体对策与措施:

展示农耕文化 在详尽了解水草、本草、竹、木等野生植物和鱼、鸟等动物资源分布和农田耕作、灌溉的基础上,力求勾画出一幅大自然生态的情景和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图象。用桑树、桃树、柳树,体现“千条弱柳垂青琐”,“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落叶时”。恢复了桑基鱼塘,在田埂地角,纤陌纵横之处种植了时蔬叶菜。尤其是采桑时节,罗敷女采桑忙的农家情怀尽情彰显。

为了达到总体效果,主要配置香樟、柳、柿、枫香、银杏、紫楠、水杉、枫杨、大叶柳、木荷、白栎、麻栎、栓皮栎等等,起到烘托景区的作用。特别是作为蒋村特色树种——柿树,我们又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与原有的柿树进行更新,更充分地保持西溪湿地的特色。在桑树的种植上,也是采用老桑与新桑夹杂种植,既体现植物的观赏多样性,又集中体现了采桑文化。

适当地种植一些果树,也体现湿地与人的和谐共存。在房前屋后以及田埂上种植果树,与原有的果树相得益彰。

弘扬名人文化 保护古树名木,特别对位于五标段民俗文化区的百年古樟树进行保护,体现其古树参天,苍劲虬枝。在造景中,借鉴“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文心雕龙》中所述“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骨”的立意,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赐予。在植物配置和叠山筑水中,涵盖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侧重于文人园林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治性情、表现隐逸者,从单纯写实向写意与写实相结合过渡。树木配置蓊郁苍翠,花卉布局姹紫嫣红,既体现园林的天然野趣,也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出现了诸如“壶中天地”、“须弥芥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情趣,可以说,每一个布局都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都将之视作一幅作品来体现它的风骨神气。尤其是在处理西溪“三雪”胜景上,即梅花(意寓香雪)、桃花(意寓绛雪)、芦花(意寓飞雪),营造“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鸥凫栖水高僧舍,鹳鸠巢云名士楼。瞻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的氛围。

渲染寺院文化 在层峦叠嶂,林莽苍郁,前临沃野,景界开阔处选址复建寺观。根据殿宇僧舍往往因山就水、架岩跨涧,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高低错落的特性,在主要殿堂栽植了松、柏、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荫浓的树种,以适当烘托宗教的肃穆气氛,而在次要殿堂、生活用房和接待用房的庭院内则多栽植花卉以及富有画意的观赏树木,有的还点缀山石水局,体现“禅房花木深”的情趣,使其成为文人吟咏聚会、游人驻足留连的理想休憩场所。主要配置了梅花(体现香远)、竹(体现清深)、松(体现不畏严寒)、桂树(体现清新芳香),茶树(体现清妍)以体现寺院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嘉树夹牑,森树烟凝,石迳苔生,芳杜匝阶,庭列修竹,檐拂高松的幽邃静谧,也体现了城市湿地闹中取静的立意。

凸显民俗文化 作为民俗文化工区的标段,如何集中展示民俗文化是重中之重。对于亭阁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凋的处理,我们深知大俗大雅乃一线之隔。在实践中,我们参照了许多造园个例并现场踏勘,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梨、杏、梅,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而沟渠水边则片植柳、榆、槐、椿等乡土树种,使之榆柳成荫,青槐绿椿。尤其是在平缓之处植梅万数,种桃千株,春风沉醉之时,绿萼红嫣,粉白鹅黄,芬芳馥郁,景致绚丽。

传承水乡文化 为体现“石磴礁峣,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的意境,在道路布设、景观组织上力求朴素雅致,体现园池平衍、果菜葱青、折藕浮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的自然风貌。在村落特别是庵堂附近配置早园竹、雷竹、箬竹、水竹等竹数亩,表现水乡灵性。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造园主旨 在筑山理水时,考虑湿地地势多为平缓低洼,少有起伏,难免单调。因此,随地形及景色之变化,借湖山为背景,采取分段聚集。利用洲、岛、桥、堤、荡、滩、木栈道等手法将大水面划分为若干不同形状、有聚有散的水域,使江南水乡湿地烟水迷离、亲切幽邃的气氛尽现,应合“一曲溪流一曲烟”和“西溪之胜,独在于水”的特点。

西溪的建筑式样繁多,包括庵堂、祠庙、民居、村舍、草堂、别墅、桥、亭以及牌楼等建筑。力求达到室内外空间通透,木构件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能显示一种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均工艺精致。在园林空间的处理上多样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建筑房舍力求疏朗,叠坎驳岸力求简远,总体结构讲求起承转合,疏密有致,轻重急徐的韵律,呈现清水涟漪、曲水流觞、林茂花繁、绿野松啸的自然环境。参考文献:

[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制订,1982修正 [2](明)计成.园冶

公园植物常见配置 篇2

1.1 园林植物种类组成

初步查明, 该公园内现有绿化树种108种隶属52科80属。其中乔木有48种, 占44.44%;灌木43种, 占39.81%;藤本6种, 占4.18%;竹类3种, 占2.78%。乔灌比为111∶1, 可见乔木种类的比重较大。但该公园中大量的绿篱、大片的地被植物都属灌木, 如萼季梅、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

绿化植物中物种较丰富的科有蔷薇科、桑科、柏科及木兰科等, 充分显示出亚热带地域植被的特点。52科中, 包含5种以上植物的科有6个:柏科、木兰科、木樨科、蔷薇科、豆科、桑科。而具有10种植物的科只有蔷薇科, 可见蔷薇科植物在该公园绿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外, 柏科植物在该公园绿化植物中属大科, 包含了9个种, 因此也不可忽视。

从植物分布的科来看, 该公园园林绿化植物较为集中的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性科、热带、亚热带性属里。含10种以上的科只有蔷薇科, 却有15种, 含5种以上的科有6科, 计有40种, 占种数的37.04%。

阔叶树种93种, 占86%;针叶树种15种;占14%;常绿树种103种, 占95%;落叶树种5种, 占5%;园内绿化树种中被子植物种类较多, 共49科90种;裸子植物较少, 共5科15种。

1.2 植物群落结构组成

该公园植物群落结构组成以乔木、灌丛、林带、草地为主, 注重园林绿化的原生态。其群落的垂直结构构成形式多样, 主要有乔木+灌木+草坪、乔木+灌木、乔木+草坪、灌木+草坪等多层次的几种群落垂直结构, 其中以3层的结果构成为主, 绿色植物景观较为丰富。

1.3 主要景点园林植物组成

迎宾广场绿化区树种乔灌木22科36属47种, 乔木与灌木树种之比16:19;其中乔木层有主要绿化树种有16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9:7, 其中灌木丛主要绿化树种有29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2:8:1;草本植物10科14属15种。

雕塑广场绿化树种总计乔灌木18科24属26种, 乔木与灌木树种之比为12:11;其中乔木层有主要绿化树种有15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1:1, 其中灌木丛主要绿化树种有11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3:8, 草本植物有7科11属11种。

其他绿化树种:总计乔灌木12科20属35种, 乔木与灌木树种之比为8:13;其中乔木层绿化树种有20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1:3, 其中灌木丛主要绿化树种有15种, 落叶与常绿树种之比为5:8;草本植物有9科14属14种。

2 园林植物配置

2.1 主要配置方式

2.1.1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形式。而该公园中园林植物的自然式配置形式主要采用了孤植和丛植的配置形式。

碧波荡漾的湖边均采用了较多的合欢和柳树以单株树孤立种植, 作为湖周围独立的庇荫树, 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构图艺术上的观赏价值的需要。主要显示出了合欢和柳树的树木, 枝条的个体美, 使之成为整个园林空间的主景。

而雕塑广场周边绿地则主要采用了丛植的配置形式。主广场绿地主要由棕榈、龙爪槐、剑兰、垂叶榕、五色梅等异种树木3、5株至8、9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 是主广场绿地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同时垂叶榕、柏树、池杉、叶子花等作为配景用作隔离该公园外围的周边建筑物。

2.1.2 规则式的树木配置。

主要有行植、正方形栽植、长方形栽植、三角形种植、环植、带状种植等6种配置形式。该公园中园林植物的规则式配置主要采用了行植、长方形栽植、环植、带状种植等4种配置形式。

2.2 植物配置主要艺术手法

2.2.1 对比和衬托的表现手法。

主要有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3种方法, 在该公园中, 主要采用了水平与垂直对比法和体形大小对比法。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 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 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 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该公园中, 主要以广玉兰、紫薇和紫藤、迎春、爬山虎的水平与垂直配置形式作对比。

2.2.2 园林植物的动势和均衡的表现手法。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 有的比较规整, 如种植较多的棕榈和剑麻;有的有一种动势, 如种植的柳树、龙柏、棕榈等。在配置时, 充分体现了植物与种植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考虑了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 更好的表现了当地当时的园林景观效益, 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景观的观赏价值。

2.2.3 起伏和韵律的表现手法。

总之, 在当今的景观设计中, 越来越重视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 这对提高整个景观区域的品质和整个城市的品味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用科学的态度、艺术的思想设计出美丽、舒适、生态的城市公园, 为我们城市的绿化建设做出好的作品。

摘要:在当今的城市景观设计中, 越来越重视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本文结合南方某公园的实际, 对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浅谈公园景石与植物配置 篇3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水平的提升,经济步伐的推进,我国的园林事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景石是古典园林建设中经常会应用到的一项资源。在本文中,将就公园景石与植物配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园景石;植物配置;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园林事业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其中,古典园林由于其所具有的独特意境而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在古典园林设计中,景石可以说是造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景石的应用,往往能够使园林具有更为深厚的文化特征。除此之外,植物也是园林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此,就需要我们能够对园林中植物以及景石配置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掌握更好的配置方式。

2 目前我国园林景石以及植物配置形式分析

2.1 案例研究

为了能够对我国现今古典园林中植物以及景石的配置情况进行更好的把握,我们以我国南方江浙地区几个城市为例,对其公园、园林中对于植物以及景石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植物、景石配置的特点以及形式等进行一定的分析。经过一定调查,我们获得有下述资料:

2.2 景石与树木配置

近年来,园林绿地建设是我国很多城市的重要建设项目,而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植物的树木景观工程,即在不同园林以及绿地区域通过对树木的移植来营造相应的景观。目前,这部分城市使用较多的树木类型一般以香樟以及桦树等为主。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自然野趣以及树木的苍劲性进行体现,在具体配置过程中往往具有着数量较多的特点,并通过墨石以及风化石的应用放在树木之下,或者以平铺的方式将景石布置在树干周围,有的以几块景石以散置的方式进行搭配,有的以合围的方式形成树池,能够更好的给人一种自然、古朴、精致的感受。同时,在实际布置时也可以将景石埋到泥土之中,以此使景石好像从地面中生长出来的一样,并保证埋设的断续性以及疏密搭配,以此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2.3 景石与乔灌木配置

同树木相比,乔灌木在形态上以及体量上具有更为丰富的变化。这种特点的存在,也使我们在对其进行配置时往往具有着更为丰富的配置形式。目前,我国在园林中对于乔灌木同景石的配置方式也具有着很多种类型,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搭配方式:

2.3.1 类型配置。通过适合石山生长、或者具有一定野趣的木槿以及紫荆等植物同景石进行配置,这种配置方式所形成的景观具有着充满野趣以及简洁自然的特点,同我国的山水景观往往具有着非常协调的特征,也能够在造景的同时更好地对景观地域特征进行体现。而在实际开展布置工作时,需要通过绿地以及环境景观的特征以及性质情况将乔木以及景石以单独的方式进行配置,且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所选择植物类型同景石形状两者间的协调性。此外,在具体配置时,也需要能够在充分联系景石形态特征以及具体类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配置形式以及种类进行选择:如木槿形简洁挺拔,可以用石形简洁的黄腊石散置形成自然简洁的景观效果;紫薇形态丰富,具有自然野趣之美,应选择风化石、墨石或类太湖等石形变化丰富的景石与之配置,以此更好的对我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画意以及意境美感进行体现。

2.3.2 层次配置。如果我们所选择的乔木类型树冠较大、且树形较为丰富,在具体配置时则可以通过景石的散置同灌木形成乔木-灌木-草-景石的一种配置模式。对于这种配置形式来说,不仅具有着更为自然的特征,也能够使景观层次变得更为丰富,更加适合应用在较为开阔的绿地当中。

2.3.3景石植物小景。通过木芙蓉、桂花以及修建成型的球性植物同景石进行搭配,将其放置在园林路边位置或者草地之中,则能够对景观起到一个较好的添景效果。而在具体布置时,也应当追求其所具有的随意性以及自然性,以此帮助其能够同环境保持良好调和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景观效果。在景石方面,使用形状较为简洁的太湖石、黄蜡石以及墨石等即可。

2.3.4 树石相连。对于石山植物来说,其所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植物根系能够生长到景石之上,或者同景石保持非常紧密的联系,或者从景石缝隙中进行生长,具有着盘根错节、更为自然的特征。在对树木进行移植时,也可以将山石同树木以整体的方式进行移植,或者在对树木种植以后通过人工技术的良好应用将树木同景石进行良好结合,并形成树抱石的奇特效果。通过这种景观方式的应用,则能够在同环境保持良好调和性的同时对地方特色进行更好的体现。

2.3.5 草地与景石。在草地区域,对于景石的配置方式一般就是直接在草地上对景石进行布置,在对地与石之间结合性进行突出的基础上使整个景观具有着更为自然、简洁的特征。对于这种布置方式来说,其同我们所使用景石的形态、色泽以及类型都并不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实际设计时,一个关键点是对于石脚的处理,通过该区域的良好处理,则能够保证草地能够同山石间产生更为紧密的结合。对于景石形状的不同,我们也应当对其设定不同的埋设深度,一般需要保证景石中心稳定,以此保证其能够具有更为自然的效果。

2.4 调查综述

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现今园林对于植物以及景石的配置来说,具有着形式丰富多样的特征,在整个园林景色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出了以下特点:首先,所选择的景石类型一般都是本地所产,在植物同景石间的配置上也具有着较为自然以及因地制宜的特征,能够在对本地区环境协调性进行良好体现的基础上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独有特征;其次,配置形式多样化。在景石同植物的配置方面,根据景石的类型、形状、色泽以及植物的种类、形态而制定出多种多样的景观。

3 结束语

可以说,在我国现今园林绿地建设的过程中,植物以及景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两者的结合应用,往往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更好的视觉效果。在上文中,我们以我国部分城市为例对其公园景石与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研究,需要我们在实际景观设计中也能够把握重点、联系实际,以良好方式的应用获得更好的景观特征。

参考文献

[1]徐随意.恒基雍景新城水景景石摆放的协调与搭配[J].现代园艺.2014(09):77-78.

浅析植物景观配置要素 篇4

浅析植物景观配置要素

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植物的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对植物造景的功能和效果至关重要.

作 者:闫晨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刊 名:林业勘察设计英文刊名:FORESTRY PROSPECT AND DESIGN年,卷(期):“”(1)分类号:S7关键词:植物景观 配置要素 景观效果

小议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篇5

小议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

生态园林是一个和谐有序,稳定性好的`植物群落.本文就生态原理的植物配置做了探讨.首先介绍了用于生态原理配置的植物,其次分析了生态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最后介绍了植物配置中,应掌握几点应用手法.

作 者:郭正波 作者单位:嘉兴市嘉城环艺物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X5关键词:生态园里 植物配置 原则

对深圳公园植物配置的探讨 篇6

1 深圳的自然地理条件

1.1 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东经113°46’~114°37’, 北纬22°27’~22°52’, 地处祖国的南疆, 广东省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1953km2。东临大亚湾, 与广东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 相望于中山市和珠海市;南至深圳河, 毗邻香港;北与东莞市接壤。

深圳市所辖范围呈狭长形, 东西长南北窄。地势东南高, 西北低, 多属低山丘陵, 间以平缓的台地。其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 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北面和东北面多为山地和丘陵, 重峦迭翠, 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1.2 气候条件

深圳的气候属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 风景宜人, 降水丰富, 四季温和且日照时间长。因受到山峦阻挡, 夏秋季的台风直接袭击深圳市的频率平均每年不到1次。深圳常年平均气温22.5℃, 极端气温最高38.7℃, 最低1.4℃,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0.5小时, 平均年降雨量1924.3mm。

2 深圳市公园植被现状分析

2.1 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以深圳市南山公园为例。南山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日照充足, 热量丰富。南山公园以铁榄种群最为典型, 分布广泛, 由于其适应干燥和贫瘠的生存环境, 在常绿阔叶林中常成为优势种, 在植被中占重要地位。南山公园中形成的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生长在南山公园群落高6m左右的地方, 如“铁榄+马尾松———桃金娘+漆树———芒萁群落”, 主要由铁榄、天料木、马尾松、细齿叶柃、漆树、豺皮樟、小果柿等构成。

2.2 低山南亚热带灌丛

以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为例。塘朗山属丘陵地, 山脉以东西走向为主, 塘朗山郊野公园位于深圳市西北郊, 目前保存的森林植被有次生林、灌丛及人工林等。低山南亚热带灌丛分布在塘朗山丘陵山地的不同部位, 是以灌木类植物占优势的一种植被类型, 由于塘朗山当地原生的地带性,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曾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 森林植被遭到人为长期影响, 在一些退化土地上形成灌丛次生植被, 在热带地区主要有仙人掌、霸王鞭灌丛。

2.3 全人工配植的园林风景景观林

以深圳中心公园为例, 该公园位于深圳市中心的闹市区, 原地形是沟壑纵横低畦地, 经填土和地形调整后, 形成有人工湖、草坪和高低起伏缓坡的地形。按师法自然的原则, 一是沿人工湖边配植大片桃花林景观、棕榈科植物景观等;二是在开阔的平地上形成疏林草地, 配植开花的花灌丛形成开花景观;三是在缓坡上按园林的要求, 配置有特色的植物, 形成园林景观特色;四是在主要节点和景区上, 种植深圳市市花簕杜鹃、市树荔枝树, 是较有特色的市政公园。

2.4 人工植被和天然的次生林

以深圳围岭公园为例, 该公园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人工植被和天然次生林, 如台湾相思、马占相思、木荷、马尾松等现存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 多为人工种植。而天然的次生林主要由南亚热带常绿灌木组成, 大概有5个植物群落:一是遍布在雷公坜整个山头的“漆树林群落”, 由漆树、毛叶冬青、三叉苦等组成;二是分布于雷公坜西北坡连小山梁处, 由桃金娘、小叶买麻藤、芒萁、梅叶冬青和漆树组成的“桃金娘林群落”;三是“梅叶冬青林群落”, 分布于雷公坜西北坡连小山梁处, 由梅叶冬青、粤蛇葡萄、黄牛木等组成;四是分布于围岭东南坡局部以及雷公坜南坡、北坡局部的“黄牛木群落”, 由黄牛木、梅叶冬青、羊角拗、类芦、豹皮樟等组成;五是“降真香林群落”, 位于围岭公园山头偏北位置, 由降真香、三叉苦、漆树等构成。

3 深圳公园的植物资源分析

3.1 被子植物

深圳笔架山公园有野生被子植物108科353属512种, 无论是在科、属、种的水平上都占有优势, 其种类以草本或亚灌木居多, 在公园的荒地、路边以及空旷的山坡上有广泛分布, 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并且对公园绿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2 蕨类植物

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的蕨类植物有21科29属33种, 并且含有丰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4种, 富含珍稀的濒危植物资源。这些植物资源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例如药用植物、观赏植物、纤维植物、饲料植物、野菜植物、农药植物等, 不同的植物资源起到不同的作用。今后应对丰富的植物资源给予更多的保护, 以便于其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3.3 种子植物

围岭公园的植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据统计, 深圳围岭公园中种子植物112科314属455种, 其中比较多的是藤本类的植物, 在亚热带常绿灌木林中的局部地段有小规模的分布, 如买麻藤科的小叶买麻藤、买麻藤等, 所形成的景观具有亚热带常绿灌木林的特色。其中有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 分别为野茶树、金毛狗、土沉香、樟树。并且在现有的植物资源中, 其药用植物占总数的60%, 大多可以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消炎止痛、去蛇毒等等, 具有很高的医学研究价值。

4 深圳公园植物配置遵循的原则

4.1 生物多样性的原则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组成系统具有总体上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包括物种内部以及物种与物种之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公园植物的配置也应坚持植物的多样性原则, 因为植物的种类繁多有利于保留多种植物的遗传特征, 那么由多种植物组成的公园也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草坪绿地可以净化公园环境, 改善公园气候, 加大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持水土, 一些药用植物还可抵御病虫害以及恶劣的气候。可见,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需要, 也是满足公园植物配置在艺术美创作中的需要, 能够在公园中创造出纷繁多样且独具特色的优美景观。

4.2 构建生态园林

生态园林的原则是指所创造出的自然景观要依照其应有的生态规律让其自行保持或演替, 这一原则多应用在综合性公园, 尤其是风景名胜区以及大环境绿化中。如深圳南山公园地处深圳市的大南山地区, 包括2个景观区———荔枝林景区和森林生态景区。构建生态园林的原则正是遵循了生态学、生物学、地理学、美学等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 有利于促进园林事业的快速发展, 进一步提高深圳城市公园的艺术水平, 也有利于美化和改善环境。

4.3 形成植物专类园

在公园中, 建设专类园已成为植物造景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设专类园需要根据其地域、地形功能要求确定专类园的种类。在深圳公园中应结合其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点, 创建一些具有深圳特色的植物专类园, 例如深圳笔架山公园丰富的野果资源, 可以形成荔枝园、芒果园、龙眼园等。在探索植物专类园的同时, 应注意因地制宜地更新植物品种, 在引种以及管理工作上加强科学研究力度。

4.4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种

因地制宜是植物配置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所滋养的植物是不同的。不仅如此, 植物配置还需要按照园林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长规律采取科学的引种, 既丰富了公园中的植物种类, 又在分析现有植被状况的基础上, 可以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 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园林植物景色, 从而形成不同的园林空间, 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

4.5 将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

植物配置注重生态功能, 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 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下, 以适地适树为前提, 充分保护当地植物的多样性, 逐步引入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良品种。另外, 植物配置也是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整体结合, 需要充分展示园林植物的群体美、形态美, 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植物景观, 突出公园植物的景观效果, 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植物造景上, 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园植物配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5 深圳市政公园植物配置分析

在遵循公园植物配置普遍原则的同时, 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深圳市公园植物配置所注意的问题:

5.1 根据公园不同季节的变化配置季相植物

深圳虽然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变化不明显。为体现季节变化, 适当配植可区分季相变化的植物品种。以中心公园为例, 在A区人工湖边种植能反映春天景观的植物, 如桃花、小叶榄仁 (春天抽发的新梢从紫色至绿色) 等;D区的缓坡和谷地, 种植能反映冬天景色的落叶树种, 如落羽杉、梅花、大叶榕、苦楝树、鹅掌楸等。反映冬天景色的色叶植物, 如大叶紫薇、黄金香柳、紫叶李等;配植了季相变化的植物, 不单使人在深圳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 还能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5.2 根据公园不同分区的功能配置植物

公园会以其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分区, 例如可供休闲娱乐的区域、乘船垂钓的区域、运动健身的区域等, 在形成不同分区后应注意配置不同的植物。以深圳南山公园为例, 南山公园的西坡平缓, 适宜攀爬野营, 其大面积的荔枝林和南山公园以外的荔枝林保留地最有特色。荔枝林的郁闭度不大, 树龄不是很长, 有许多稀疏草丛生长在林下, 以猪笼草、芒萁、红毛草、鳞仔莎等草丛为主, 其中大片的猪笼草填补了光秃的裸地, 形成一道风景。南山公园的北部是登高望远区, 主要包括南山顶峰和瞭望台, 在这个区域的植被主要是铁榄、台湾相思、柠檬桉和大叶相思组成的人工林, 还有一小块硬灌木丛生长在瞭望台到南山顶峰的路旁, 主要有梅叶冬青、鸭脚木、细齿叶柃、桃金娘等。

5.3 协调搭配植物的色彩

植物配置集合了美学、生态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 所以如何搭配植物的种类和色彩显得尤为重要。宝安公园是深圳宝安区内最大的市政公园, 公园内的观花植物中, 开花最多的, 即宝安公园观花植物的基调花色为白色、黄色和红色, 其中主色调为白色的植物种类最多, 褐色和棕色为主色调的植物种类最少。在搭配植物色彩时, 宜运用对比色处理、多色配合、单色表现以及色度和色调逐渐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 以实现园林景观的色彩构图, 如凤凰木开花是单一的红色, 马缨丹开花有多种颜色等。同时还应注意不同花木花期的规律, 如大红花和龙船花等花期不同, 采用不同花色的种类则可以表现出植物季节变化的特点。

5.4 利用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成视觉上的层次感

在位于莲花山公园入口处的地方, 有美丽的异木棉与低矮的变叶木高低配置, 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在它的外围用金叶女贞装饰, 符合深圳特有的韵味。深圳莲花山公园在增加层次感的效果上, 主要以高大的乔木片植作背景, 再配以低矮花灌木和丰富的地被植物, 这突出了植物景观的竖向层次。可见, 在进行植物景观配置过程中, 需要利用植物构筑好活体景观, 以遵从形式美为基本原则的同时, 更要注重植物景观结构层次的多样性和合理性。

6 结语

公园植物配置应坚持因地制宜的方法, 既要考虑到植物生长的环境和地域条件, 又要做到景观配置的形式美, 要求个性化、创新性以及艺术效果相统一。深圳是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地方, 其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殊性决定了植物配置的特点, 根据现有植物资源合理地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通过合理配置公园植物使城市绿地形成多层次且又相对较稳定的植物群落, 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 达到美化绿化的目的。

摘要:本文结合深圳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根据深圳市公园的现有植被状况, 举例说明深圳市政公园的植物资源, 进而分析深圳市公园的植物配置问题, 在坚持生物多样性原则以及因地制宜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公园不同分区的功能配置植物, 构建生态园林和植物专类园, 将公园植物配置的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相结合。

关键词:深圳公园,植被,植物资源,植物配置

参考文献

[1]孙延军, 文东平, 丁明艳等.深圳笔架山公园的植物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J].中山大学学报, 2005 (6) .

[2]王菊萍.深圳城市公园植物典型配置模式初探[J].园林植物应用, 2007 (4) .

[3]魏华.深圳市宝安公园植物配置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 2009 (4) .

公园植物常见配置 篇7

关键词: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园林空间设计;探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综合性公园俨然成为当今城市公园系统与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为人们提供了娱乐、休憩与欣赏美景的场所。在综合性公园中包含了包括植物、地形、水体以及建筑等多种园林构成要素,进而形成形形色色的园林空间,其中,公园内不同的要素配置与空间比例设计将带给人们不同的享受。所以,在综合性公园建设中需要重视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对园林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并根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及季节性变化来提高园林景观效果,最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一、植物配置对于园林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城市文明形象体现的重要标志,是承载着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融合的重要载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绿色植物对于改善环境具有很大作用,被人们称为城市的绿肺。然而,综合性公园植物的配置不仅仅考虑植物的环境效益,还应为人们營造丰富的园林空间景观。综合性公园是现代园林发展的产物,并将古典园林涉及精华融入其中,通过各要素来表达和传递园林的主题和表现空间。因此,作为园林空间设计的组成要素—植物,是综合性公园景观必不可少的形成之一,担负着园林系统要素的功能,促使各要素在视觉上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园林空间设计人员应重视植物景观设计应,并充分认识和了解各种要素特征和与植物空间潜在联系,最终通过景观的构成来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与主题。

目前,综合性公园内的植物景观布局设计理念越来越完善,但仍存在植物景观细部设计薄弱与不足。例如,植物种类选择不够丰富、文化韵味或意境体现不足、不能突出公园主题、植物搭配不合理、植物景观强化硬质景观作用表现不足及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进一步探讨植物配置,做到科学、合理地进行植物布局高低搭配,对于园林空间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使植物配置形成丰富的园林空间

1、植物与其他造景元素优化搭配

在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规划中,并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充分考虑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其他要素,使之与植物要素相互协调、统一起来,做到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多样统一,进而给人们营造一个温馨、休闲、舒适的生活空间。例如,在植物和建筑物的协调统一设计中,公园建筑必须将使用性与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并起到相互渗透、衬托气氛的作用,从而使得掩映于高低错落树丛中的建筑更具生机,使人产生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情;在植物和地形要素协调中,由于园林中的植物材料能够强调地形的高低起伏。因此,在园林空间布局时可将高大乔木种植在地势较高处,使之显得更加高耸,也可以在低洼处种植该树从而使地势趋于平缓。此外,还可以通过植物配置来营造山林气氛,或种植苍松翠柏,增加山林野趣。

2、突出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

在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必须突出其设计理念,衬托公园的主题,才能提高公园的观赏性。因此,在公园植物景观规划时,应该要明确整个设计的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于整个园林空间布局过程中,进而表现出景观设计特色。然后通过该理念指导植物配置整个过程,影响植物配置所形成的空间形式。自然界中植物景观形形色色,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所代表的的含义与产生的园林空间形态也不相同。所以,在园林空间布局过程中应始终寻求突出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园林布局,实现园林植物景观的最优化配置,才能切实地提高综合性公园的设计品位。

3、植物种类的搭配必须根据绿地对空间的要求来进行

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城市的娱乐、休闲、交流与活动的中心,具有重要的功能。包括观赏游览区、文化娱乐区、老人活动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公园管理区、体育活动区等。其中,文化娱乐区是公园的主要区域,属于闹区,该区域通常设置有电影院、俱乐部、展览室、聊天厅与音乐厅等,为人们提供开展各种娱乐性活动的场所,需要开阔的空间,该区域的植物配置应以孤植、列植、对植树木为主并配以花境、花坛、草坪进行隔离,从而达到既不影响视线,又能够方便集散游人的效果;老人活动区属于较安静的区域,要求有一处足够面积的场地供中老年团体练习,并在周围布置一些较常绿树等,同时辅以鸟笼,从而使老人们能够享受宁谧和自然;体育活动区的区域较宽广,应尽可能设置成广场,并且其周围的绿化种植设计应选用冠大而整齐、高大挺拔的树木形成覆盖空间.便于夏日遮阳;而对于儿童活动区,在植物配置时应提供缓坡林地或者栽植浓密的乔灌草,并与其他区域隔离,同时还应设置遮荫疏林,以便方便夏日遮荫。

4、注重植物的色彩和间距对综合性公园的空同影响

色彩是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的重要考虑方向,因为它是刺激人视觉最敏感的信息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植物配置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色彩这种要素的规划布局。色彩是人们进入公园的最直接、最感官的冲击,色彩的运用不仅可以吸引人的视线,而且也会让人产生空间上的前进和后退感。暖色在前进.冷色在后退。由于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色彩丰富多样,有深绿色、嫩绿色、鲜红色、灰绿色、白色、蓝色等等。在园林空间设计中,只有将不同颜色的植物进行合理、科学的搭配,才能使公园景观层次丰富、将最好的景色呈现在人们面前。例如,深色调植物配置有趋向性,通过合理地布局深色调的植物能够缩短游人与公园景观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的趋势,而浅色调的植物则在视觉上给人有远离观赏者的感觉,但是两者相互搭配、错落有致,则又会给人温馨、舒适的视觉冲击。此外,公园植物配置中植物的间距对园林空间设计也有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植物间距越大,空间越开敞,给人开阔、舒畅、轻快、活跃之感,而植物之间的间距越小,则空间越封闭,给人安静、压抑之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性公园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城市居民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成为人们娱乐、休闲、活动与交流的中心。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与人们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与园林空间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的园林设计理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发展。因此,在综合性公园的植物配置与空间设计中,需要合理、科学地选择植物种类,并对公园的全局进行把握,促使公园的建造围绕公园的主题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为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生活与休闲的场所,才能为城市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 曹鉴燎,苏启林,刘一明.城市绿色规划分析与评价.中国园林,2000,(1):97-100

[2] 刁克.谈植物景观的布局.中国园林,2001,(1):51-52

[3] 廖文波,王勇军,康杰等.深圳笔架山公园生态环境资源的综合评价.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增刊:82-91

游金山植物公园作文 篇8

来到了金山公园,只见那里山青水秀,热闹非凡。山脚下有座江天禅寺,我们在那里拜了佛。那里可是皇家寺院,寺院的名字是康熙皇帝下江南时亲笔题的呢!我看见大雄宝殿的.大门紧关着,只开着两边的小门供游客出入,感到十分好奇,便问导游,导游说:“这个大门可是十分特别的,平凡人不能进,只有一国之主才可以”我恍然大悟。

然后,导游给我们讲了个关于金山寺的神奇的故事:“这座古寺多年受到天火,每次都烧得只剩下一座宝塔,就是雷峰塔。说来也奇怪,历史上这座寺庙多次遇到天火,寺庙每烧一次,就要更换一个朝代,七次天火更换了七个朝代。”讲完故事,导游又指着大雄宝殿墙上的一图讲了另一个故事:“抗金名将岳飞应召去杭州前一夜,曾经借宿金山寺,他在庙中睡觉时,梦见两只狗在说话。请方丈解梦,方丈劝岳飞别去杭州,两只狗中间加一个‘言’字,是个‘狱’字,说明岳飞此行有牢狱之灾。可是岳飞是个忠臣,坚持去了杭州,果然不久,岳飞就被秦桧害死了。”我听得津津有味,金山寺的故事真不少。

我们继续往前走,到了藏经楼,藏经楼上匾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笔题写的,但是奇怪的是,“藏”字去少了几笔,下半部了偏旁不见了,我十分好奇,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传说中那是因为有一次郑板桥喝醉了酒,忘了写那几笔,等他醒来,别人问他,他说,这个藏经楼哪能藏尽天下所有的经书呢,当然要少一点点了。正可谓“名人笔下无错字”嘛!郑板桥题的这副匾还是高悬在金山寺的藏经楼上。

后来,我们登上了金山,金山并不高,爬起来很轻松,在山顶,我们欣赏了美丽的长江,还看到了远处的润扬大桥。下了金山,我们来到了法海洞。这里曾经是法海修行的地方,听导游说,白素贞、许仙、法海历史上确有其人,只是法海是唐朝的一位得道高僧,而白素贞和许仙却是明朝人,所以,《白蛇传》只是个传说而已。

最后,我们又看了白龙洞,传说中,白龙洞直通杭州西湖,这就是《白蛇传》中白素贞与许仙的故事在西湖发生,却在金山脚下被压在雷峰塔下的由来。

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 篇9

它的特征是体量较小、造型丰富、功能多样、富有特色。

按照功能来分,园林建筑小品可分为四种类型:

(1)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亭、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2)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3)展示小品:各种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说明牌等,起到一定的宣传、指示、教育的功能。

(4)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而建筑小品与植物一起配置,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获得和谐优美的景观,而且还可突出单体达不到的功能效果。

园林植物与建筑小品的配置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植物配置突出建筑小品的主题

在园林绿地中,许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

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门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

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

例如,冰裂纹铺地象征冬天的到来,在铺装周围的绿地区域中选择冬季季相特征的植物种植能够呼应小品的象征意义,如冬季开花的蜡梅、梅花、挂红果的南天竹、常青的松柏类、竹类植物,与冰裂纹铺地一起可以起到彼此呼应、相互融合体现景观所要表现的主题。

又如纪念革命烈士为主题的雕塑物以色叶树丛作为背景,一到秋天,色叶树的金色和红色把庄严凝重的纪念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2.植物配置协调建筑小品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建筑小品因造型、尺度、色彩等原因与周围绿地环境不相称时,可以用植物来缓和或者消除这种矛盾。如以照明功能为主的灯饰,在园林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它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在选择位置上如果不考虑与其他园林要素结合,那将会影响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所以利用植物配置和灯饰的结合设计可以解决这个矛盾。

将草坪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设计在低矮的灌木植物丛中、高大的乔木下或者植物群落的边缘位置,既起到了隐蔽作用又不影响灯光的夜间照明。

另外,园林中还有些功能性的设施小品如垃圾桶、厕所等,假如设置的位置不合适也会影响到景观,也可以借助植物配置来处理和改变这些问题。

此外,植物配置不仅可以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也可以配合建筑小品使园林中的景观和环境显得更为和谐、优美。

如休息亭以浓郁、成片的树林为背景或以常绿树丛隐亭其中,比单独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在景观上要显得更加自然、不突兀,对于游人来说这样的休息亭也更易靠近、更具有安全感。

在上海松江方塔园中,利用不加任何人工斧凿而建的茅草亭在一片竹林掩映之下,更加具有都市森林之野趣。

3.植物配置丰富建筑小品的艺术构图

一般来说,建筑小品特别是体量较大的休息亭、长方形的坐凳、景墙等的轮廓线都比较生硬、平直,而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柔和的枝叶、丰富的自然颜色、多变的季相景观可以软化建筑小品的边界,丰富艺术构图,增添建筑小品的自然美,从而使整体环境显得和谐有序、动静皆宜。

特别是建筑小品的角隅,通过植物配置进行缓和柔化最为有效,宜选择观花、观叶、观果类的灌木和地被、草本植物成丛种植,也可略作地形,高处增添一至几株浓荫乔木组成相对稳定持久的景观。

景墙、栏杆、道牙主要起到分隔和装饰的作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常种植爬藤类、低矮地被植物使其自然攀援,这样不仅柔化、覆盖、遮挡了建筑小品硬质的棱角线条,而且也美化了环境,为游人增添了亲近自然之趣。

在道路台阶边缘可用蔓长春花、扶芳藤等地被植物;在栏杆、景墙、围墙边上可以种植像金银花、常春藤、油麻藤、紫藤等垂挂类的爬藤植物。

另外,建筑小品一般为淡色、灰色系列居多,而绿色的、色叶类的、带有各种花色和季相变化的植物和建筑小品的结合,可以弥补它们单调的色彩,为建筑小品的功能和内涵表现增添另一种语言的表达。

4.植物配置完善建筑小品的功能

好的植物配置不仅起到美化建筑小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通过配置更加完善建筑小品本身的功能。如指示小品(导游图、指路标牌)旁的几棵特别的树可以起到指示导游的作用;

在廊架上以攀援类植物栽植,更加完善了廊架蔽荫的效果和功能。

座椅是园林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小品,其主要功能是为游人休息、赏景提供停歇处。从功能完善的角度来设计,座椅边的植物配置应该要做到夏可蔽荫、冬不蔽日。所以座椅设在落叶大乔木下不仅可以带来荫凉,植物高大的树冠也可以作为赏景的“遮光罩”,使透视远景更加明快清晰,使休息者感到空间更加开阔。

上一篇: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200字作文下一篇: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