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山水作文

2024-07-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寄情山水作文(精选13篇)

寄情山水作文 篇1

久仰泰山大名,自古以壮丽巍峨流传于世,大唐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总能激起我心中的澎湃。今日杏林泰山本尊实在是充满了兴奋和激动。一路走来,在齐鲁大地内便能望见泰山的一角,若隐若现,碧绿苍翠,山顶与天空交融在一起,仿佛一条青色的巨龙蜿蜒飞舞在天地间。

素来只闻泰山高大雄伟,如今眼前景象却与脑海中截然不同,似乎所有的忧愁都在此刻消失,让我愈发想去拜访领略。一座山,让人感到高大时不只是登顶之刻,而是在远处眺望仍从内心生出一种开阔之情,这便做到了高大雄伟。

继续前行,泰山真的近在眼前了,抬头望去,你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杰作,他把神奇秀美的景色全部汇集在这里,让你尽情感受世间的山水之美。它犹如一把巨斧,直劈长空,山南山北纵然变成了不同的两个世界。南面春光明媚,北面隐晦昏暗。

层层的云在阳光下散去,又在阳光休息片刻后复原。继续朝着泰山的顶峰飘去。目睹着此番景象,心中不免豁然开朗,再大的困难和挫折都挡不住我前行的.道路。我极力睁大着我的眼睛,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觅食的鸟儿归来了,阵阵鸟叫声使泰山焕然一新,充满了活力。我更是仔细地望向泰山,眼角几乎要裂了开来,多了一份惊叹,身子稍微前倾,希望能看得更仔细。我心中甚是欢喜,已全然陶醉在这泰山美景之中。

总有一天,我会登上这泰山绝顶,从泰山顶端俯视着连亘的群山。那时,这雄伟的群山,也不过是个小点吧,今后不仅要远望于你,我还要从你的绝峰上俯视大地,俯视建筑、人群、草木……这一切的一切。我渴望攀上人生绝顶实现我的目标,报效祖国,这是我的使命!

寄情山水作文 篇2

大连地区的文化经过了千余年相对缓慢的发展,到了明清两代进入了快速、稳定的发展期。 这一时期从公元14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叶,历经550余年。随着明朝军事与文化的不断输入, 大连地区的建筑也逐渐繁荣起来。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建筑。除了儒学的兴起,佛教与道教也盛行了起来。从此, 大黑山号称辽南第一名胜。古金州八景,大黑山就占其四。其中“响泉消夏”就是指响水观。 另外还有“南阁飞云”(观音阁)、“山城夕照”(卑沙城)、“朝阳霁雪”(朝阳寺)、 石鼓寺等。

1.生态营造

中国民间的宗教建筑,只要有可能多半会选择建在山林之中。这些营造显示出高度重视自然环境与自然因素的特征,会尽可能地利用既有的自然条件来进行建筑空间环境的营造,区别于一般的营造,这本质上是一种独特的营造模式:生态营造。生态营造就是最大化的利用生态环境,使得生态要素与建筑要素相互融合,从而达到古人,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们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而产生天人合一式的营造美学。

从古金州八景的名称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构造逻辑:人文 + 自然的生态营造美学。 既不是纯粹的人文景观,也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无一例外的都是人的行为或人为的结果加上自然景观而形成的。响泉(自然)+ 消夏(人),南阁(人)+ 飞云(自然), 山城(人)+ 夕照(自然),以及朝阳(朝阳寺,人)+ 霁雪(自然)。这是否能说明这样一个现象,古人所定义的“景”,其核心的东西就是生态营造?虽不能说古人心中之景就一定是生态营造,但是,考察古人定义的“某地十景”“某地八景”等,会发现纯营造的景观以及纯自然风光的还是占少数。而占绝大多数的都符合上述逻辑。从这里可见一斑,生态营造是人们心中“景观” 的重要逻辑基础。

2.道教建筑及生态营造的选址思维

道家思想是影响我国营造观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之一。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阴阳学说以及道法自然等哲学思想至今还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诸如“无之以为用”的空间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等成为对空间理解与发展结合自然等思想的最好注解。

道教建筑经常通过其选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建筑空间布局来体现道法自然的思想。宫殿与坛庙等官方礼制建筑和民间道观虽在建筑层面上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在选址上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受道教思想的影响,民间宗教建筑偏爱寄情于山水,多将宗教建筑修建在山林之中,反映出中国人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

1. 响水观总平面测绘图

2. 康有为 1925 年诗作

响水观始建于唐代,也称响水寺、韵水寺,是辽南著名的道观。康有为在1925年曾到此,并在石壁上题诗一首“金州城外百果美,瑶琴洞内三里深。尚记唐皇曾驻跸, 犹留遗殿耐人寻。”

响水观位于大黑山西麓,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几经回转,远远望去,连个瓦片也难寻觅。

这就是辽南山地古建的普遍特征,规模或大或小,朝向或东或西,均将建筑主体隐藏在山石茂林之中。这时常让人觉得有些好奇,不知道那些能容纳众多香客的偌大庭院, 怎么就能变戏法似的隐身山林间不见踪影。

辽南寺庙的选址,多偏爱山林泉水。响水观,顾名思义,尚未看见寺庙,已经感受到淙淙清泉喷涌而出,心境也立刻被清清泉水细细轻抚,由尘世烦嚣的不安回归到原本应有的清宁。天人合一不是文人骚客笔下的空谈,而是此处人与自然的真切交融。

3.空间流线的生态营造与层次

经过作为入口广场的开阔地,左转越过一座缓坡石拱桥,名曰虎溪桥,桥下是临虎溪。此时左手边是由山泉水、溪水涌下汇集而成的大片水面。溪水悄然流于桥下,而一座印着时间痕迹的青砖歇山重檐山门则赫然立在右前方的高处。风雨不言,沧桑古朴, 无论世间风云变幻,总是虚怀若谷,敞开向众生,无论这些来者是悲是喜,是忧是怒。 站在桥上,已经可以看到响水寺后院三清殿的西山墙,而正殿等大部分建筑依旧影藏在高处,神秘感依旧。

虎溪桥眼前有一小广场,再向前就是一个由山泉水汇集而成的池子。池中有丛鱼, 曲桥,四角攒尖亭。最与众不同的是,山泉水从高处的挡土墙上的雕龙嘴中激荡而出, 泻下数米的高度,落在池中,响声回荡重叠, 概响水观一名源于此。

向右拾阶而上,就到了响水寺建筑入口平台。院门和入口辅助建筑呈L型半围合, 形成了别有情趣的入口空间。这个空间节点也是外部空旷大空间到池塘庭院入口空间后的一个结束,是外部入口空间三个层次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建筑群体空间的开始。如此丰富的外部空间层次,使游人还未曾进入建筑, 便已经感受到了山地建筑独特的空间层次,山林、溪水、桥、池塘、青石台阶以及一波三折的前行路线,空间依次展开,为最后的建筑群体的出现做足了空间场景的铺垫。

再上几级台阶,穿过山门,就到了正殿的院落,也称南院。直到这一层次,依然不能看到建筑的全貌,正殿后土殿依山而建, 背山面西,只有正脸与山墙外露,像是从山石中长出的一般。主殿建筑呈清晚期形态, 三开间,阔约十一二米,七八米深,八九米高。 辽南的寺庙建筑规模都比较小,形制也比较低,更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响水观主殿为砖木结构,清水灰砖硬山墙,木屋架,无斗拱,屋面铺传统工艺烧制的筒瓦。瓦当、滴水做工不能算精致,反而凸显了古朴的风格。 屋脊正吻盘龙为典型的清代辽南做法。木柱、 石柱础、木门、青石高台,伴随着袅袅香烟, 历史感极其强烈。

4.生态营造的庭院空间

正殿院落不大,右侧为山泉池,池中亦养有鱼儿。院中有古树数棵,树干粗壮,茂密参天。从山泉池引出一条石渠(图),几经转折,穿过后院,跌落约六七米到下面的大池之中。这石渠宽、深都不过二十几公分, 就在院落的地面上转折蜿蜒,泉水清澈透明, 用手掬起些泉水,清凉入心脾,手感润滑而后又有轻微的涩感。响亮的山泉水配着古朴的建筑,让人感到一种沧桑的灵性,也让人感受到了“声景观”建筑环境的魅力。

院落右手边是一新修建的观世音雕像 (辽南宗教建筑有多教合一的特点),右前方在主殿的南侧山墙处则有一小小的院落, 穿过月亮门,就进入一个狭小院落,内有一山洞口,隐隐能听到山泉水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山洞可进入,只是很低矮,无法直立, 前行约三四十米,是一个稍大点的空间,也是山洞的终结,泉水就是在这里从山石的缝隙中源源不断地涌出,流向山外的。

顺着石渠泉水,在正殿院落向左,就到了二进院落也就是北院,院中建筑是配殿三清殿,原先是道士们居住和会客的地方。三清殿坐北朝南,与正殿呈垂直关系。三清殿院落要比正殿院落宽绰些,面向山体的一侧左右各有一个月亮门,进去便是第三进院落的后院。 在后院的山岩上,刻着康有为的题词。

站在三清殿院落的西侧,便可下望虎溪桥,以及更远的泉水湖。这时,进山时的层层空间依次清晰地陈列在眼前。空间由大到小有三个层次,泉水池面由大到小也是三个层次,层层递进高起转折,便构成了这一令人心旷神怡的辽南小寺。

3. 山门及入口空间

4. 主殿及院落

5. 地面上的石渠

5.结语

生态营造首先是人类建造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某种平衡,其次,生态营造中的自然因素不是整个营造的“装饰物”,而是要参与到建造活动中去,成为形成建筑环境形态特点的基石。响水观建筑环境形态正是生态营造的完美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予了非常有价值的诠释。

摘要:辽南大黑山自明代起逐渐繁荣,古金州八景,大黑山就占据了四处。这四处均为宗教建筑,在履行宗教建筑的基本功能之外,它们还担负着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从古人对这些建筑的称谓“金州八景”来看,“景”字意味着景观,意味着精心营造,意味着自然脱俗,意味着人文建造与自然生态高度的融合,反映的是古人质朴的生态营造情怀。

寄情山水 感悟人生 篇3

和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和山山水水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也深深地感受到大自然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都在延续着自己成长的历程,都在演绎着一曲曲生命的赞歌。置身于山水草木之中,你能聆听到它们心灵的剖白,能感悟到它们灵魂的吟唱。万水千山总是情。拍摄过程,就是和山水草木的沟通过程。向大自然学习,我悟到了更多人生的真谛。每念及此,我都会激动不已,这也是为什么我痴迷摄影“高烧”不退的原因。

有时候不免也想,搞摄影费时、费力、费钱,投入很多,少有回报,图的是什么?但每次在如诗如画的大自然面前,陶醉在快门的“咔嚓”声中,这些疑惑仿佛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饱览美景、陶冶情操、心情舒畅、强健体魄、广交朋友,这是花钱买不到的。

在草原的毡房里,在图瓦人的木屋中,在雪乡的土炕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和豪放的摄影朋友们天南地北地神聊,艺术、人生、奇闻轶事……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喝得面红耳赤,唠得彻夜难眠,这种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学习。摄影人豪爽的天性,让我的身心得以放松,这也是摄影的另一个魅力所在吧!

我是一名飞行员,在蓝天上翱翔了30年,迎着朝霞起飞,踏着星光归航,在空中我曾看到无数在地面看不到的奇观。由于工作性质所限,无法将这些一一记录下来,留下了许多遗憾。任何事情都不能十全十美,有得就有失,在建国50周年首都国庆阅兵仪式上,当我带领国产先进战机编队飞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刹那,这些遗憾都化作了天安门上空永恒的辉煌。

表示寄情山水的诗句 篇4

1、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3、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4、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1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8、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19、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2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4、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2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2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3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1、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

32、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3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3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5、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6、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37、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8、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3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0、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4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5、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4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7、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4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5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5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6、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5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2、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6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64、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65、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7、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68、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经典日志《寄情山水,静悟流年》 篇5

年华逝水,岁月留痕。这数十年匆匆跋涉的行程中,快乐,忧伤,惆怅,困惑,迷惘……一路如影随行。岁月总会轻易的带走过往,将昨日的故事风干,让我们褪去了年少时的青涩,走向生命的厚重与成熟,慢慢懂得了用一种痛而不言,笑而不语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风吹雨打,饮下这杯由苦涩与芬芳交织的生命之酒。

许多事,无从选择,所以学会了面对;许多话,无法言说,所以学会了独自承受。面对纷扰的尘世,纵使深知所有的故事都会画上句点,所有的过往都会散作云烟,亦不会放下手中摆渡的桨,在这个薄凉的尘世中深情的追逐着心底的梦想。

生活是一程经历,同时也是一程承受。红尘中辗转,我们不仅要学会努力追求,更要学会适时的放下。放下一些心底的执念和纷扰,才能让更多的阳光和雨露洒进心田,才能更多的体会到光阴水泽旁的淡淡清喜。

尘世中行走,更应修一颗草木般素雅简静的心,适时的放慢前行的节奏,给心灵放一个假,给生活注入一些美好,让疲惫的灵魂得以歇息,让足下的脚步更加优雅、从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始终觉得,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包蕴着淡淡的禅意,总能带给人心灵的启发和洗涤。闲时喜欢亲近自然,心底,一直盼望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与山水来一个亲密的拥抱,将心灵放牧在绿野之上,白云之巅,去赴一场来自大自然的盛情邀约。

白落梅说:“世间每一份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或许,冥冥中,总有一些夙愿,需要我们去偿还;总有一些约定,等待着我们去赴约;总有一些邂逅,宛若故人重逢,一见倾心,情系终生。

家乡的小城居于平原,虽然曾在电视里无数次领略到大山的身影,但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青山对视。伫立在山脚下,看着满眼满眼的绿意,才知道,许多事情,倘若不真正的身临其境,不亲自去尝试,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它将带给你心灵怎样的震撼和灵魂的颤动。

仰首遥望,山顶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雾气之中,像一个个安然、恬淡、与世无争的老者,静静的伫立于天地之间,历数着尘世的沧海桑田。山腰上,绿树、一块块玉米田,间或夹杂着一些色彩鲜艳的野花,给大山披上了一件流光溢彩的外衣。山脚下的溪流清澈见底,一颗颗形状各异的石子清晰可见,俯身,拾一枚于掌心,光润中夹杂着微微的凉意,像记忆中那些渐行渐远的往事,那些渐渐褪去华彩的旧日时光。草木皆有情,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子的生命中,同样承载了太多时光的走过,岁月的变迁。

寄情山水作文 篇6

《寄情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技法,进一步体会笔墨趣味。

2、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山石的基本画法。难点:山石质感的表现。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示范工具、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学生范例作品等。

学生:铅笔、橡皮、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盒、画纸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中国画在绘画题材上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山水画在表现自然风貌上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是祖国传统绘画艺术结晶。

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技法讲解,突破难点:

山石是中国山水画基础,画好山水画首先要学好山石的画法,先从石的练习入手。

1、教师笔墨演示,综合讲述。

画石法:中国画画石主要是通过线条干湿浓淡来表现。先蘸淡墨再点浓墨,要求得墨色上的浓淡变化,要求毛笔含水量不能多水多不能表现石的质感。画岩石的运笔方向可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以中锋或侧锋线条勾画出石头的内外结构,转折有力,有背光部用短笔、短线条染以表现岩石的体积感。

画山法:山如同扩大了的石头,与石头画法相似,一般有两种表现手法。(1)勾线法。(2)点垛法。

2、小结: 石分三面生阴阳,干湿浓淡要变化,山有高低写好峰,上实下虚自然成。

把握好山石大形和气势,大胆落笔,小心收拾,用多种变化的笔墨练习画山石。

三、多元评价,展示山水画:

1、展示选好的几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风光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近山、远山、近树、远树。

2、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风光,画一幅构图比较完整的山水画。教师则巡回指导,协助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3、体验笔墨趣味,进行多元评价:(1)对课堂练习先做一番自我评价。(2)然后给同桌或同组同学评价。(3)展示代表性的作业,教师进行点评。

(4)最后让学生们给自己创作的山水画配以恰当的诗句。

4、作业要求

(1)分组练习,注意灵活用笔、用墨。(2)合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寄情于山水 她们的写意人生 篇7

本期嘉宾简介:

周小庄

著名水墨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目前任教于浙江大学。

邱红艳

艺术品收藏爱好者。

衷情绘画,从来都是有感而发

《淑媛》:两位何时开始接触并喜欢上画画的?在自己的绘画启蒙过程中,有无对自己帮助比较大的人?

周小庄:我父亲是专业画画的,当时还在美协任职,所以我从小就接触了很多非常优秀的画家,看他们作画,这对我日后也成为一名画家有很深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我父亲带我走上了绘画这条路,后来我就读中国美院,对我帮助大的老师有很多,比如童中焘老师,陈向迅老师等,还有中央美院的陈平老师等。

邱红艳:和小庄类似,我也是很小就喜欢画画,花卉,插图之类的。不过真正接触传统山水画是在高中认识我先生之后(我们是高中同学,他现在是中央美院国画系老师),他那时也刚刚学画山水画,他在整页宣纸上都画“Δ”、“Ο”,我觉得好玩,也跟着画起来。后来他到浙江美院、清华工艺美院读书,得到很多名师指点,在他身边的我也一并聆听着老师们的教诲,受益匪浅。

《淑媛》:一个是父女情,一个是爱情,看来每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是由“情”而发。那么周老师,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你比较喜欢哪种风格的绘画?一般在什么样的心境下会想拿起画笔?

周小庄:这个很难说了,脑子里没有一种特定喜欢的风格,只能说某些特定的画面上的气息可能会打动我,并且每个时期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就像每个画家的画风也不是绝对的一样,本身我自己画画时不会去刻意考虑这个,只是有感而发,而且回过头去看,我的画风其实也是在变的。

画画对于我来说就是工作,是自然而然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当然了,你看的书,接触到的人或者景物会给你一些触动,都会使你有创作的冲动,这是一种好的状态。还有一些情况是要完成某个任务,比如展览、活动等等,你就一定要拿起画笔了,哈哈。

邱红艳:看来每次小庄办画展时,就是我有冲动想作画的时候,呵呵。我比较喜欢传统山水画,平时在家看画册,看到喜欢的画会临摹,看书画展览之后也会画,特别是自己收藏的画,更是反复观看甚至临摹。只是以前小孩小,画画时间不多,现在小孩慢慢长大了,我学习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淑媛》:有没有自己比较满意的绘画作品?作品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邱红艳:我有幅山水扇面比较满意,当时观看拍卖行明清扇面专场预展后,我回去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作了一幅扇面。还有是一系列表现儿子的油画肖像,每天看着儿子成长,看着他许多可爱生动的表情,我就很想用自己的画笔把他表现出来。

周小庄:看来红艳真是“为情而画”。其实每个阶段都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几张画,比如最近的雁荡山写生系列,我自己比较喜欢。我是杭州中国美院读的本科,然后在北京中央美院读的硕士,后来又回中国美院读博士,这一南一北两个地方的学术倾向,艺术价值观是不同的,这些画是我从北方又重回南方后在雁荡山对景创作的,算是我从艺二十多年后沉淀下来的东西,一路走来,个中甘苦,也只有自己明白。

画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淑媛》:除了是一份工作和职业追求之外,绘画对你们自身生活的影响是怎样的?对修身养性及审美方面有何帮助?

周小庄:绘画和与绘画相关联的一切几乎就是我的生活。因为我是从事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所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在这个充斥着虚荣浮躁,不公竞争的物质社会里,我庆幸学了这个专业并可以一直做着这件事情,尽管我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但作画的状态是相对独立封闭的,而且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里面的庄学、玄学的哲学思想、以及精神自由解放的理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等等,这些对于我,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现世安身立命的人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邱红艳:我同意。可以说绘画改变了我的生活,从刚开始接触绘画,到现在融入绘画,不管是欣赏作品,还是自己绘画,都会让自己沉浸在画境当中,如身临其境。

出去旅游,也会因为找到画家的足迹而兴奋。有个冬天,我们到云台山去写生,我们在那里找到了郭熙《早春图》中「卷云皴」的山石和「蟹爪枝」的灌木,当时真的很兴奋。原来他用「卷云皴」表达这种山石,用「蟹爪枝」来表达这种灌木!他的表达方法很写实,又比写实更加清润秀雅,苍劲有力,我都忘了那是1000多年前的画,跟现在是那么的近。还有到四川青城山后山写生,那深山里的木栈道、小桥流水、凉亭都跟古画里的一样,有种进入时空,游历古代山水的感觉,没有了时间的差距,享受着山川美景。

《淑媛》:寄情于山水,享受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难怪两位的心态这么年轻。原来亲近书画,对修身养性的确大有裨益。

邱红艳:其实我画画一直很随意、随性。现实已经束缚多多,何必在这唯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里,还如此拘束。

《淑媛》:那两位有没有比较欣赏的画家?欣赏他的原因又是什么?

周小庄:我欣赏的画家其实有很多,但我脑子里第一个想起来的是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莫兰迪。首先,我非常喜欢他的画;其次,我2003年去意大利时参观过他的美术馆和他那简陋的画室,印象很深。他一辈子都呆在他出生的城市博洛尼亚,终身未娶,他几乎从未离开过那里。他作画的对象就是那些最普通甚至还脏兮兮的瓶瓶罐罐以及城郊平凡的风景,但他的画却始终透着一种圣洁的感染力。我想只有这样一种真诚的、持续专注地对待艺术的画家,才会创造出这样感人至深的画来。

邱红艳:我比较欣赏吴昌硕。他是吴派篆刻的创始人,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公推“艺坛泰斗”,成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近代中国艺坛承前启后的一代巨匠。

他画好一幅画之后,会张挂在墙壁上反复观赏,并请友人品评。他虚心听取,经过考虑之后,再着手修改,直到满意,才肯题款、钤印。不满意的画断然弃置,毫不顾惜。而且他对劳动人民的态度,跟一般士大夫阶级迥然不同。在他寓居苏州时,有一次,从友人家里回来,途中遇雨,在一个废园中避雨,遇到一个卖豆浆的人,交谈之下,卖豆浆者知道他是一位画家,就要求他为自己作一幅画,他慨然允诺。过了几天,卖豆浆者到他寓所里取画,他果然早已认真地为他绘了一幅,并题诗一首,叙述这次邂逅经过,以作纪念。靠贩卖鸦片和房地产投机起家的英国冒险家哈同来到吴家,说是为了庆生日,向吴昌硕求画,吴昌硕却不愿意。

吴昌硕非常珍视青年人习艺的积极性,在仔细观赏过他们带来的作品之后,必先肯定它的优点,再三予以鼓励,然后再婉转地提出一些中肯的批评,指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即使作品确实十分幼稚,他也绝不会全盘抹煞,一定诚恳地加以诱导,不使他们灰心。正由于他能这样诚挚而恳切地教人,才培养出了一大批出色的弟子,如赵石农、陈师曾、王个喉、赵子云、周梅谷,潘天寿等。

晚年,他在艺术创造等方面虽都有很高深的造诣,但他不仅不骄矜,反而比先前更加谦虚。他常说:“我学画太迟,根底不深,天资也不高,仅仅做到多看、多画而已。”作为一代大家,吴昌硕不论是他的画作,还是为人,都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淑媛》:画如其人,听了两位的讲述,我更坚信了一句话,那就是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心地纯善之人。那么周老师,如果请您向读者推荐提高绘画、审美鉴赏力的书籍,您的推荐会是?

周小庄:好书太多了!说不过来。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的朱良志先生的《真水无香》;浙江大学出版社新出的方闻先生的《超越再现》,还有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的一套《中国山水画通鉴》和一套《花鸟画通鉴》都是很不错的书。

感恩母爱千里寄情作文 篇8

母爱,是送给婴儿甜甜的吻、是清晨出门前那几句日复一日的叮咛、是眼角旁的一条条日益加深的皱纹、是秋风里吹散的一缕缕散发,妈妈的容颜已不再光鲜,发髻里隐约藏着些许白发,然而无论世事如何变换,人世间永不褪色的是妈妈默默的关怀和无尽的爱。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亲爱的妈妈远在千里之外的武汉。昨晚,我打电话给妈妈:“妈妈,祝你节日快乐!您要多喝水、还要注意休息!”电话线的那头,传来妈妈的喜泣声:“谢谢贝贝,妈妈的好女儿,谢谢谢谢……”,没想到,我的一声本是再平常不过的问候,竟然使妈妈感动的落泪。

今天一大早,我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悄悄地给妈妈写封信,铺开雪白的信签,写下春风般温暖的问候及无尽的思念。

妈妈,自记忆起,您就教育我,要热心、善良、勇敢,我时时牢记在心;妈妈,我获得了荣誉,您微笑,您高兴;考试成绩不佳时,您总是耐心的辅导我,鼓励我;一年前,因为工作调动,您远离了我和爸爸,到外地工作,突然间,我没有了您的叮咛、没有了您的呵护、没有了可口的饭菜、没有了无暇的照顾,我瞬间长大,因为我记住了您的`话,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要做个坚强的女孩子!做个体谅爸爸、关心爸爸的好女儿!

妈妈,我想对您说,如果您今天在家,我要为您做许多许多事情:早上一起床,我会把您的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然后我再为您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洗漱的时候快一点,因为我要为您演奏一首优美的小提琴乐曲----“很久以前”,送

上我真心的祝福;然后我会和爸爸一起做一顿美味午餐,让您享受来自爸爸和我的爱;吃晚饭的时候我和爸爸会主动提出,去吃您最喜欢的浪莎牛排。吃完晚饭,我和爸爸会陪您逛商场,并且给您买件漂亮的新衣服,作为三八节送给您的礼物……

借物寄情作文500字左右 篇9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的希望,也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小草也开始了四季的旅途。慢慢地探出了它的小脑袋,伸了伸懒腰,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阳光,雨水,春风的沐浴下,小草渐渐地长大了,绿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摆着,仿佛在向这个世界打招呼。草的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春游的人们情不自禁地赞叹着野花的美丽,却忽略了小草的存在。然而小草却没有因为别人异样的眼光而自暴自弃,依然蓬蓬勃勃,充满自信,微笑着。

夏天,小草长的更高更旺盛,一片绿油油的,远看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绿地毯。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五颜六色的花朵被烤的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失去了往日的艳丽。而小草却依然生机勃勃,勇敢的抬着头,与太阳作斗争。当狂风暴雨来临时,任凭风吹雨打,小草都没有低头屈服,顽强的驻扎在泥土里,坚强的生长着,精神抖擞地挺立着。

秋风吹来,小草渐渐地发黄了,瞬间绿色的草地变成了金色的海洋。金风送爽,小草在风中尽情跳着华尔兹舞。大雁南飞,树叶落光,小草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将自己献给了大地,以报答大地的哺育之恩。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世间万物都失去了光彩,天地之间一片苍白。小草并没有停止生命的运动,而是在土壤里积蓄力量,来年春天展现出更美好的自己,带给人们新的希望。

草,你谦虚、你顽强、你勤奋、你默默无闻,你的品格将陪伴我一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坚强地,百折不挠地勇敢去面对,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寄情梯田散文 篇10

想来,每个人赶赴桂林这场烟波画影的诗境之旅,都是在赶赴一场前生的约定。这约定起缘于《我想去桂林》的歌曲,亦或是小小的那年在书本里读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章。如今,启齿就能哼出:我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期望。于是在校园的时候也就心系桂林,走过山长水远的岁月,桂林山水始终在心底魂梦牵萦。倘若翻开那册书卷,书页笔记必定是当年的模样,还能抵达画影烟波的桂林山水。

《此间少年》

青春的蜕变

必经时间的跨越

心力的积累

恰如大山打磨成梯田

孤旅的自在,在于闲荡的光阴下,你伫立在山脊,无须受限于团队的催促赶赴下一程。你说,你可以在这里静静的呼吸一天的况野气息,空气中流动的绿意,能够流淌入心骨,就这样把自己无所顾忌的交给了绿野。也可以在这里给梯田拍一天的照,留住它一天中不同的色调,从晨晓烟雾重生的一缕阳光,到中午的明净如玉艳阳,以及傍晚的艳影晚霞。闲看梯田,蒙上飘渺的烟雾,婉转涟漪的曲度,就像一位沧桑的老者脸上的皱纹,游离到了这大山之中;又像是轻漾在湖面的水波,被辛勤的山夫撩拨起立体的痕迹。在岁月慢慢的打磨之下,铺展成如此精细撩人心扉的巨作。从山脚盘绕到山顶,小山蜿蜒如春螺,大山披岚似云塔,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从高处望去,梯田的优美曲线一条条、一根根、或平行或交叉,曲线行云流水,潇洒柔畅;其规模磅礴壮观,气势恢宏,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

关于这梯田收藏着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当地曾有一个苛刻的地主交代农夫说,一定要耕完206块田才能收工,可农夫工作了一整天,数来数去只有205块,无奈之下,他只好拾起放在地上的.蓑衣准备回家,竟惊喜地发现,最后一块田就盖在蓑衣下面!无法想象,800多年以前,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在面前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稻米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也许未加考虑,他们的子孙便接过父兄手里的锄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最心满意足的事,是不是就在耄耋之年和重孙玩耍时,听到孙子传来的又开垦出一块新田的好消息呢?元代到清初,整整650年。当初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和生命开出来的梯田,竟变成了如此妩媚潇洒的曲线世界。

也许是应了某种誓言,一直对这样一句话久久不能忘:心力的积累,恰如大山打磨成梯田。你褪去城里的锦衣华服,翻山越岭的来到了龙脊梯田,质朴的落于大山之中。临风赏景,层层的梯田,满眼的绿意,穿越风景似乎能看到曾经在此世代打磨耕种的凡夫凡妇,一家三几口人。一个蹒跚的身影,携一头黄牛在田间来来回回的耕犁。这些生活最简单的模样,似乎离我们很远,又真的很近,在这平静的山水人家,隐藏了最平凡的山水故事,她们甘愿守着这一亩几分地辛勤的耕种。乡村的宁静是造物者精心的安排,几间素朴的屋舍,安然的坐落在群山之中。你说,你也想深居于此,每日清晨起来,布置木质房的阁楼,晾几件碎花衣衫,栽种几树花果,独恋一幕清欢,独织一帘幽梦。在某个清晨亦或黄昏,与几个打天涯而来的过客静坐品茗,亦或独自清樽对月,将日子过的淡如清水,就这样波澜不惊的一梦千年。

寄情予风雨_ 篇11

从古至今,在诗歌词曲中,不乏见到风雨的身影。如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又如《春雨蒙蒙地下》一歌中的“春雨蒙蒙地下,春雨蒙蒙的下”。描绘的正是春,风和春雨。

在春季里,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还帮助种子从嫩芽长成嫩草。而风,则是在为杨柳梳那一头长而密还夹杂着淡淡清香味儿的长发,轻轻又小心翼翼的抚摸着杏花的脸蛋,为嫩草的茁壮成长而高兴得翩翩起舞,同时弹起那美妙的音符┈┈

在夏季里,太阳洪烤着大地,所有的生物都仿佛奄奄一息似的,一阵大雨过后,带走了空气的闷热,冲走了人们心中的烦燥,这时,风像一位美丽的舞者,跳着只属于她的那种舞步,走过高山,走过小河,走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带来一丝丝清凉。

在秋季里,繁忙的乐章在那里都随处可见;在田野里,忙着丰收的农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雨,在这时候是人们避之不及的,正在晒谷子的农民们,是最怕雨到来的;而风,却不一样,为正在田里收割谷子的农民送去一丝丝的凉爽,为他们抚去脸上的汗水。

在冬季里,风和雨都像是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风一吹,街上的行人纷纷都捂紧脖子上的围巾;雨一下,不再有人为此欢腾,有的只是难过的抱怨。

风和雨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

在春季里,风雨给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从冬季一成不变的银白色过度到春季盎然的嫩绿色,的确让人惊喜万分、耳目一新。

在秋季里,风雨总是给人一种哀伤的`情感,心中不免产生一丝丝伤感,这种伤感往往会勾起伤的回忆,使人陷入沉思之中┈┈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诗人就是从“巴山夜雨”中感受到淡淡的伤感,使人从他这首诗中感受到的就是淡淡的伤感。

在冬季,风雨摇身一变,变成了雪,雪滋润着田里的稻谷和麦苗,为的是给来年带来好收成。冬季风雨的化身雪孕育的是来年的希望,带给人的是积极向上步调。

寄情于景的诗句 篇12

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4、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8、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10、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2、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

13、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1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8、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杜甫《赠花卿》

19、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2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22、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3、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24、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

2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7、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8、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2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3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3、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4、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

35、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36、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沁园春·雪》

37、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

3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9、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40、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4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42、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4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45、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46、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送沈子归江东》

47、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8、人生长恨水长东。——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49、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第三课 托物寄情 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方式;

2、能够独立通过这些隐晦的图式发掘艺术家表达自我情感的方式,从而学会解读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意”;

3、形成搜索背景材料的意识、养成结合艺术家的生平进行欣赏的习惯。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的,以及这些隐晦的表达方式与图像的关系。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中渗透出的艺术家个人情感的审美价值。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相关的多媒体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节(总第12节)

1、导入: 提问:谁知道中国传统绘画题材中的“四君子”?为什么称它们为“君子”?

四君子,就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什么它们能博得文人雅士的喜爱呢?那是因为它们虽然只是植物,但各自秉性,却别具君子之风。

梅(傲雪):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梅花以其“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

兰(高洁):以它那朴素、清香的品格赢得文人对其青睐、更有很多画家通过画兰花表达自己高雅的性情、崇高的志向与骨气。(比喻人品“清高”)。

竹(虚心、劲节)(比喻“气节”)竹子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弯,以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另外,竹子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也能给人一种无限舒适和惬意的感受,所以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菊(傲霜)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是文人雅士所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不受尘世沾污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梅兰竹菊”四君子,他们有着共同的风流傲骨,或清瘦冷清,或悠然不群,如同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未曾到达,心驰神往。所以我们在欣赏这类美术作品时应学会去感受作者深深的君子情怀。可见它们都是有象征含义的。

今天我们讲的是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幻灯片1:出示课题:托物寄情

——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

2、新授:

(1)植物的人格化:

幻灯片2:出示《墨梅图》。

提问:梅花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作者要画成“墨梅”? 画面上除了梅花之外,还有许多文字,这些文字能否提供些信息?

幻灯片3:出示王冕的题画诗。

师: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华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解释: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王冕是借用传统的表现方法,但在这里又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要人夸好颜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可见此图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结合王冕的背景材料说明他不愿为元朝统治者卖力。)

幻灯片4:《墨兰图》

提问:图中的兰花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否具有人格象征的含义?(解释“无根兰”的来历,说明兰花对郑思肖的特殊意义。)

郑思肖是宋元交接时期的人物,号“所南”,是怀恋南宋王朝的意思。他的“标准品牌”是“无根兰”,也就是说画的兰花没有根和泥土,别人问:根和泥土到哪里去了?他回答说,被番人(指蒙元统治者)掳去了!所以他画的兰花,除了表示一种高洁的品格之外,还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总结:遗民美术作品中的悲凉心境:遗民在思想上大多对前朝抱着敬重和怀念之心,所以在新的时代往往不与新的统治者合作,在外族入主中原的元朝和清朝这种现象特别明显。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情完全沉浸在琴棋书画等艺术活动中,借酒、艺等来排遣愁绪。在美术作品中,他们往往表现一些能体现高尚人格的题材,比如四君子之类,同时也是他们隐逸思想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画面的意境体验他们的那种悲凉的心境。但同时由于他们创作时大多是抒发情怀,所以作品中也往往充满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笔墨情趣,形成一种新的审美因素。所以我们除了运用恰当的审美方式欣赏作品外,还要学会通过画家的生平经历去理解作品。

幻灯片5:出示《丛竹图》,再结合课本图片简单讲解其余三君子。

幻灯片6: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动植物形象具有比较固定的情感象征意义,但也有一些动植物形象只有在某些艺术家的笔下才具有特定的感情。

幻灯片7:出示《墨葡萄图》。

幻灯片8:结合画面题诗及徐渭的生平遭遇加深理解托物寄情的含义。

总结:徐渭,字文长,生活于腐败黑暗的明朝后期。他从小聪明过人,富有军事才干,屡试乡试不中后便常与苏杭一带的文人雅士交游,成了一位兼善诗、文、书、画、戏曲乃至军事的天才,但是仕途却十分不顺,在抗倭总督胡宗宪下刚崭露头角就受牵连入狱,并因此发疯,出狱后穷困潦倒,常处于半疯状态。他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他认为画家要善于表现本人特定的气质、情性,所以他在艺术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直抒性灵的倾向,《墨葡萄》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用大泼墨的笔法,酣畅淋漓地挥洒了他内心的愤懑、抑郁、孤独和凄凉。

3、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思考与交流

(一)4、总结:美术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特殊的思想感情(“自我”)但是有的隐晦,有的直接;有的通过画面本身,有的采用其他的暗示;有的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形象,有的借用传统的图式。

板书设计:

托物寄情

植物的人格化 竹 虚心 劲节

上一篇:保洁间管理制度下一篇:意大利留学哪些专业最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