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精选13篇)
哨冲中心小学 孙桂林
石屏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次活动在东风小学举行,我有幸聆听了六位名师的习作指导课。可谓受益匪浅,感慨颇深。“作文之本”就是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当学生充分感悟生活,随时留意身边的所见所闻,才会有所思所感,才能写出作文,也只有当学生的生活素材丰富了,有可写的东西了才不怕作文。
1、教师善于为学生创造自由感悟空间。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细节中去发掘生活的乐趣,生活的美好,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挖掘开发生活资源,设计即兴练笔,如普雁老师、周媛老师、高学文老师、张如卉老师,他们的这几节课,都有目的的设计了句段,看多媒体演示句段,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真挚的感情用真切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表达感受生活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由此,我体会到作文教学源于生活,在于求真,用自己的笔说自己的话,教师则创造条件、开阔活动空间,让孩子在自由中获得真切感受,感之于处,受之于心,表之于言。
2、培养观察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写作文首先要有内容,观察和思维是打开作文内容宝库的金钥匙,没有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不可能有组织写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为积累作文材料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许黎老师在课上有意让学生观察上课的老师,观察出示的多媒体上的事物,为孩子们提供了观察的素材,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从外貌、动作、表情、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观察,让学生轻松的把全身心放在观察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在有效引导下变得丰富、生动大胆。此时,如果动笔去写,一定成竹在胸,从而改变了学生作文入手难的看法。
一.抓住诗眼———感悟情
《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 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 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 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 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教学中, 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教师抓住“密密缝”这个重点词,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让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的关心与牵挂, 同时教师结合讲解当地的风俗———密密缝可以保佑远行的人平安早回, 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有的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意恐迟迟归”, 让学生体会出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几乎每位教师都引导学生体会“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所蕴含的比喻意, 让学生体会母爱的博大, 做儿女的无法报答, 从而体会出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对母爱的由衷的赞美。通过这样的分析, 学生对母爱有了一定的感悟。
二.创设情境———渲染情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仅仅通过理解重点诗句, 还不能真入进入诗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学时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进入诗歌的意境中, 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 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 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1、结合写作背景
诗必有感而发, 优秀的诗作都是诗人感情被现实生活激发、点燃后抒写的。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生活及个人际遇、经历、创作意图、个性气质不同, 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孟郊一生颠沛流离, 他每一次外出求学、应举和漫游时, 母亲总是遵照当地的习俗细针密线地缝, 盼望远行的儿子早早平安归来。这种伟大的母爱深深地激荡着孟郊的心。正是在母亲的鼓励、劝慰之中, 孟郊第三次应考, 终于考中进士, 并得到了一个县尉的官职, 有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 诗人就任后, 立即接来老母亲奉养。可是他觉得, 母亲几十年的含辛茹苦, 是无法报答的。因此, 他深情地写出了《游子吟》。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密密缝”所蕴含的感情时, 出示了《游子慈母长相忆》, 向学生比较详细地介绍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把握诗人的感情脉络, 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利用插图
课文中有一幅插图, 再现了诗的情境, 教学时, 教师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他们母子二人此时此刻的所言所思所为, 有的教师还满含深情地在优美的音乐中交流了自己的想象, 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用心体会, 明白这件衣裳是用母爱编织的, 这是一件爱的衣裳, 她的每一针每一线, 缝进了多少牵挂与嘱托, 关心与担忧, 它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呀。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
生活中, 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 有的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母亲平时对自己的关心与照顾、鼓励与帮助, 从内心深处呼唤学生对母爱的理解;有的教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交流母亲对自己的关心, 情真意切;有的教师甚至把对母亲的感激也写成了诗, 读给学生听……使学生与古诗产生共鸣, 内心深处受到触动, 从而体会到无论我们多大, 无论我们走多远, 都走不出母亲关怀的目光, 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
三.反复吟咏———体味情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 通过诵读, 在头脑中想像, 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道理就在于此。
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注重了对古诗的诵读: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细读时读出诗的停顿、读出诗的韵味;品读时读出诗的意境, 读出诗的情感。个人读、师生合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 使学生诗我两忘, 达到情景交融、完美统一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倾诉情
一、针对性强,突出重点
授课教师着重讲解单选,阅读和写作。首先以单选为例,老师在课件上显示出错误率较高的题号和得分较高的学生名字,称为“解题之星”。老师先讲解这些题,然后由学生提问,简单的题由“解题之星”的学生来回答,老师在旁做适当的补充。这种方法效率高,课堂气氛好,学生也愿意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以作文为例,在分析时,老师先带领学生审题,然后指出文章的体裁,结构,人称和时态,并给出范文。最后列出学生在考试中出的错,这一点我认为很好,需要老师花些时间去收集素材。让学生对自己的病句进行改错练习,提醒他们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如:1. When I was a child, I looked forward to be a adult.
2. I was a little girl and Im eager to grow up.
3. …to buy something what I want.
4. But now I realize that become an adult not only means we can do the things we want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we have.
5. Not only should we response for us, but also for others.
6. I thought it an honor to be an adult, which b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life.
应改为:
1. When I was a child, I looked forward to being a adult.
2. I was a little girl and I was eager to grow up.
3. …to buy something that I want.
4. But now I realize that becoming an adult does not only mean we can do the things we want 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we have.
5. Not only should we be responsible for us, but also for others.
6. I thought it an honor to be an adult, which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our life.
最后,要求学生将错题写在错题集上,便于今后复习。
二、注重总结,适度加深
以阅读为例,授课教师通过讲解典型错题归纳出几种题型,如事实细节题(detailed questions),推理判断(implied meaning ),主旨大意题(main ideas),词义猜测题(words in the context),然后结合已有的阅读素材进行分析,如:事实细节题(detailed questions):定位涉及的事实,认真参照语段提供的语境和信息去解析、理解。这类题属于记忆性问题(答案在文章中现成的)事实询问主要以what, who, which, when, where, how, why等词引导的问句。
以单选21题为例: I was wondering which way to take ___the host turned up and showed us to his house.
A. as B. when C. while D. since
考查句型‘be doing ……when……就将同类短语进行了归纳,be about to do...when......= be on the point of doing...when...;be doing…when…;had done…when… 这部分就加深了对这一句型的理解。
另外30题考查了定语从句中“介词+关系代词”的知识点,就将高一讲的“介词+关系代词”的几种情况进行归纳复习。最后给出做题方法上的建议,对于应试有指导意义。争取做一套题有一套题的收获。“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是成功的学生”。
三、强化练习
试卷讲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次理解和运用,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并不是在讲评课上进行大量的练习,而是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题,易错题,易混题。如As is known to us,…;It is known to us that……;It is known to us is that…就考查了同一个意思的不同的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花时间去收集,精心制作简洁的课件。阅读讲评时也可以选取课外的题材进行训练,才检验几种题型的实际运用,实践出真知。
四、注意事项
一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认为在突出重点的同时,有些简单的题目可以略讲,直接对答案,当然这也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另外,我认为在阅读的讲解上不要花太多的时间,要充分利用课件将上课要提到的文字内容事先板书出来,还要在篇章的讲解前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好回忆起大体内容,上课氛围也不会那么闷。但要真正体会到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需要多提供一些素材进行练习。最后,也是试卷分析课的通病,英语在课堂上使用的越来越少,在下课时成了中文授课,能有英文表述的尽量有英文。
以上是我听课后的感受,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不同的试卷,不同难度的题型,和不同的学生,老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只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试卷讲评才会高效率。
12月11日下午,我有幸在行文学校听了龙岗丰丽学校马月红老师的一节《一次特殊的考试》作文指导课,收获很大,感悟很深。
一、马老师设计新颖、到位,在备课上下了不少功夫,重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如:“内心独白法”,“推前向后法”,逐段地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写作思路清晰、容易掌握写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二、马老师的课堂指导也十分到位。课堂开始出示字幕:一次特殊的考试、龙岗学校丰丽学校马月红、2013.12.11,然后指导学生把字幕上的内容倒过来说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分别指名学生说然后进行了评比。再让学生把其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哇!我觉得太有才了,太有创意了。接着,屏幕出现《考试要求》,并让学生读、记、写、说,让学生写下来作为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师发下真实的试卷让学生做,还在屏幕上出现五分钟倒计时时钟,学生一筹莫展,考试时间结束了,没有学生能做对一道题,这时,请学生说说考试时的心情,所以学生有话可说,他们一个个都叫苦连天。这种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确实构思巧妙,学生有亲身经历就写得真实。又让学生把考试时的困惑或感言写出来作为文章的第三自然段,马老师的做法真是独具匠心。
三是指导学生给文章结尾和拟题,也是得心应手,恰如其分。
吸毒,这个词又或者这个画面是只有我在观看电视剧、电影或者阅读新闻时才会接触到的一个领域,我的身边并没有吸毒人群。曾经在网上浏览时无意点开一组揭露吸毒人群生活的照片,他们有的身上布满了针孔,有的极度消瘦,有的身上局部溃烂……觉得恶心的同时,我还抱了同情的态度。在我看来,吸毒这个行为是对身体和金钱的损耗,有的人吸毒是被人诱惑,有的人是为了追求刺激,有的人是为了逃避现实……当金钱逐渐被消耗,身体脱离健康轨道,他们可能会犯罪,对社会稳定作出破坏。
社会工作专业一直在强调助人自助,何为助人自助,就是帮助有需要的人,使得他们的潜力被激发、能力被提高从而帮助他们自己。吸毒者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人,只有当他们犯瘾时才那么的与众不同。吸毒行为用专业术语来说其实就是药物滥用,那么一个人吸毒,我们可不可以看成是他生病了?他犯毒瘾的时候可不可以理解成是他发病了呢?曹老师这么问时,我愣了一下,确实,换个角度看待吸毒这件事,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是个特殊群体,受到人们的歧视、不待见,这点在就业方面就很明显得体现了出来。社工要做的就是在协助他们戒断毒品的同时整合资源、联系相关单位机构单位,帮助他们重返社会、融入社会。曹老师告诉我们社工要做的事情中有一项是带案主尿检,这是我在没上课前完全想不到的。其中分享的一个案主为了配合社工工作而同意尿检,但明知自己呈阳性便设计作弊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这个案主完全可以选择逃避尿检:放社工鸽子,可她竟为了方便社工完成任务还是铤而走险了。说明这名社工与该案主的专业关系建得很好,案主对社工很信任、体恤。我想: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被案主接纳、认可、信任是件很基本但又很困难的事。所以一旦社工与案主的关系建得好,对于社工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满足感的提升。一直以为从事戒毒社会工作会是件很恐怖、很危险的事情,但听课下来,并不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社工与案主接触的时候都是案主不发病阶段,我所想的案主会拿针头扎社工这样的伤害行为也是不会有的。怎么会幻想出这样的场景的,自己都觉得好笑,但肯定很多没有真正接触戒毒社工这行的都或多或少有过负面想象。我们通过媒体屏幕看到的都是很表面的东西,又或者说吸毒者正面的一片并没有被大家所认知。如果政府、机构辅助他们就业或者其他方面成功的案例多一些呈现在群众的面前,我想大家对吸毒者也会有一定的改观及理解,吸毒者这个群体在社会上也会获得最起码的尊重。
次回娘家都是会给娘家人带来福利的:温暖、亲切、鼓励或者是是关怀„„
人留下不同的印象。范老师留给我的印象说是儒雅吧,似乎“儒些许的呆板,我觉得用一个英语单词形容他留给我的印象就比较le.师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范老师真的就是一普通人,一普通的父亲,绝对没有。
都有他发光的领域。林书豪有球场,范老师有课堂。范老师在课动你所有的感官,让你所有的思绪跟随他的牵引,进入一个有书。他的教态,他的语言,彰显了他的睿智,升华成了一种范儿—
(二)生 的大讲堂或者公开课上听到学生们的妙语如珠。
生们穿过一道阅读的大门,把丰富的文化知识展示在孩子们面华这群优秀的孩子在饱食知识的饕鶗盛宴时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跃、想象力丰富、敢于创新、敢想也敢说、说得精彩„„
生,他们从各个角度品读《西游记》,让中国的古典文学在他们大放奇光异彩;
生,他们用孩子的视野看待悟空和八戒,让这些个人物形象活灵纸上;
生,他们坐在课堂里,仰望着老师,眼睛里写满渴望,鼓舞着老出浑身解数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贪婪。
(三)课
山。对于语文的阅读导读课,我这个门外汉是不敢妄加评论的。的文本是我们熟悉的《西游记》,便敢于说说自己的想法。
中国神话小说的颠峰,也是神话文化的至高境界,这部著作在中的地位可想而知。正是这样的选材,才使我们这些听课的老师不,让我们也能窥见其中瑰宝一二。
极力推荐学生阅读原著。这样,便能更好地“与作者对话”。在与吴承恩对话,在《哈姆雷特》中与莎士比亚对话。这样的原著化得以原汁原味地被传承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不被译者左右,而错过原本可以自己领悟的东西吧!
提出在遇到生字词时不要立马查字典的阅读方法与英语阅读提倡惯是一致的。阅读导读课的目的就是引领孩子们多阅读、好阅读师教授一定的阅读技巧,授之以渔!
一、情境创设自然
情境的创设对于一堂数学课来讲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 沈老师是这样的设计情境导入新课的:同学们, 当春天来到的时候, 天气会逐渐暖和起来, 那时, 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 (出示课件) , 你知道它的另一半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样的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学习本课之前, 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自然间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 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沈老师创设了兴趣情境, 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对称的含义, 变单纯、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兴趣情境, 激发了学习兴趣, 密切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同时为下一层次的观察探究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传承了数学的美
很多时候, 我们都以为, 美应该是语文课的专利, 其实不然, 我们在平时的很多教研活动中, 欣喜的发现, 很多的数学课的设计不亚于我们的小语课, 充分的展现数学的人文美.数学的美体现在很多方面, 如对称美, 逻辑美、和谐美.数学特性的多样性, 让孩子们有了足够的思维空间, 而我们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其形态的美, 也应该适当的借助课本的优势合理的引导, 千万不要将数学简单化、庸俗化, 不能完全按照考试那根指挥棒转动.我们要把数学课上成传承美的数学课, 发现美的数学课, 创造美的数学课, 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的枯燥乏味.如本节课, 沈老师让学生欣赏剪纸, 出示天安门、飞机等图片, 课末, 课件展示了很多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学生开始用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 他们在感受美中流连忘返.同时, 教师的美也可见一斑, 教师的举手投足, 教师的文化底蕴, 亲和力不同一般, 把一开始显得有些拘谨的学生第一时间内调动到跃跃欲试的状态.
三、自主探究
如何在课堂上开展探索性学习是当前数学教师共同研究的问题.沈老师的课堂设计做了较好的展示.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 开展多角度的活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 都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由于学生天生爱动, 教师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 创设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动手实践, 亲身体验, 切身的体验数学的乐趣, 品味成功的喜悦.让不同的孩子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从而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沈老师让学生通过折一折辨别轴对称图形, 学生演示了不同的折法, 其间, 当学生出现异样的声音时, 沈老师就组织两大组进行辩论, 验证.学生的交流与教师的适时引导交相辉映, 将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深入.皮亚杰说:要知道一个客体, 就必须动之以手.笔者以为, 智慧就是跳跃在孩子们的指尖上, 沈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让学生体验的环节, 层层递进, 以动促思, 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被深深的烙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 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关键的是, 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 建构知识.
四、注重及时生成
预设的教案往往不能掌控实际的课堂的教学, 很多时候, 学生的思维并不是纯粹的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 应积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 特别要注意在一些关键的环节上不要急于用规范的做法来束缚住学生的思路, 而是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知.如, 沈老师的课堂上, 在让学生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时, 老师没有马上告诉学生如何判断, 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 利用手中的图形折一折, 在动手操作中, 发现方法.
管村小学胡玉梅(2010.5)
有人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正如那来自生命深处的歌会,自然本色,妙于天成,设计大处泼墨、高屋建瓴,真有“推窗观天地,挥毫凌云烟”之气派。今日细细聆听孔婷婷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课文《刷子李》一课颇有同感。
在这节课中,孔老师一开始以一张名片导入,形式新颖一下就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进而引导为什么称其为刷子李,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通过重点引导读广告语也就是本课的题眼,引发学生思考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下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从文中寻找出描写刷子李刷墙的句子,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引导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刷子李的技艺超群。通过引导学生读刷子李的徒弟曹小三赞师傅技艺高超,到怀疑师傅身有白点,再到发现白点竟然是烧的衣服洞这样一波三折的阅读,让我们的心也跟着跌宕起伏,从侧面反应出师傅的高超技艺,名不虚传。最后很自然地进行品德教育,感情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刷子李这样的技艺是一天练成的吗,最后寄予学生厚望,希望他们将来也能在某一行业后面加上自己的名字!当时我也深深地被感染,跟其他老师说希望将来有一天我也能被人称为“老师胡”。孔老师整节课下来,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虽然在引读时还
有些小瑕疵,但是瑕不掩瑜,让我感觉本课的设计痕迹很淡,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而反观自己的课堂,大有捉襟见肘之感,恰似一幅藏于深室的画一旦挂于本真自然面前,便黯然失色一般。这或许就是我的课堂的最大遗憾。诚然,我的课堂还远远未达到好课的境界,无法浑然天成。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还很稚嫩,远不及其他老师之渊博厚重。我需要多请教,多探索,多实践,我还需在设计上下功夫。从字词的预热、环境的把握、情节的切入、语言的品味、人物的解读到文本的感悟与拓展去精心设计。
在本课中我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美!那始终盈于课堂的融融的对话氛围、那含于同学眼中的真挚与热切,那精彩纷呈、张扬个性的多元解读、那默默流淌在师生心头的审美的河流,所有这一切,都澎湃着生命的情感,拍打着语言的浪花,溅射出耀眼的光芒!
今天上午参加了周口市中心城区组织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讨会,听了王进良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王老师从概念、概念的构成、小学数学概念的分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意义、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步骤与组织策略、如何加强小学数学概念课教学七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通过王老师的讲解,我认识到:
一、概念的引入要恰当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老师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际例子来引入数学概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二、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概念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如果这些概念不清,就会思绪混乱,计算、推理发生错误,就会影响今后整个数学的学习。经过这几年的教学,我认为现在很多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很多是对数学概念的不理解。数学概念是数学研究对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之一。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概念阐述的科学性和学生对概念的可接受性。王老师在讲座中举了一个例子,计算进位加法时,学生知道“凑十法”,却不会使用,通过掰手指运算,导致计算速度很慢。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学加法进位时,应先让学生通过摆实物、图形,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用“凑十法”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这样通过实物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用直观教具,进行模拟形象的感知,如演示图片、模型等,同时配以动作表情,通过物象直观来直接获得感性知识,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出来。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形象鲜明、完整深刻,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概念。
在教学中有很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连贯。把抽象的内容转变成具体的生活知识,在学生思维过程中强化抽象概念。
三、使学生牢固掌握、正确运用概念
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这个概念的名称和背诵概念的定义,而且还在于能否正确灵活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听了王老师的课,我觉得在教学小数时,学生学了“小数”的全部知识后,可以帮助他们归纳整理了什么叫小数,小数和分数的关系;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利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化简小数;这一系列知识复习清楚之后,才能很好地解决外币兑换,单位换算,小数的近似数等问题。概念学得扎扎实实,应用概念才会顺利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学了小数的意义之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商店了解几种商品的价钱,写在作业本上,第二天让他们在课上向大家汇报。通过了解的过程,非常自然地对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得以运用与理解。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这不仅巩固了所学概念,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运用概念,不仅巩固概念,而且检验概念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之后,进一步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概念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思考、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检查学生判断能力的一种良好的练习形式。这种题目灵活,灵巧,能考察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是近些年来巩固数学概念一种很好的练习内容。
练习概念性的习题,目的在于让学生综合运用,区分比较,深化理解概念。所安排的练习题,应有一定梯度和层次,按照概念的序,学生认识的序去考虑习题的序。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设计,借以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尤其应组织好概念性习题的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分析判断。
听了王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但这也仅仅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形成概念之后,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经常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周口市建设路小学
宋琪
五(4)班 严玮涵家长
11月初,伴随着“红领巾”广播台的节目我走进了如师附小,聆听了鞠僖格老师的语文课《黄山奇松》。坐在台下,我重新做了一回学生,只是学习的内容不再是课本知识了,而是课堂上那深情的演绎,感受到了鞠老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她对课堂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
一、课堂组织简约灵动
鞠老师在组织教学时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开始,让学生先整体回顾了课文内容,并用亲切的谈话拉近了与孩子的距离,把孩子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整堂课,鞠老师紧紧扣住一个“奇”字,引导学生感受“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课堂教学详略得当。最后鞠老师拓展介绍了“龙爪松”、“连理松”、“孔雀松”等,让学生感受到了“黄山之美始于松”,“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名不虚传作为课堂结束语,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整个课堂简约中透着灵气,教学中关键处的点拨,重点处的强调,巧妙而又精当,处处闪现着智慧,时时充满着灵气,体现了宽松、和谐、灵动的课堂教学风格。
二、老师语言声情并茂
鞠老师的语文课堂那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犹如一种特殊的“兴奋剂”和“营养剂”如磁铁般的吸引住学生,激发其求知的欲望。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讲解“陪客松”结束后用了一句声情并茂的“该回家了”过渡到“送客松”的讲解,让人听得是那么的动情、自然。在后面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黄山松树的图片,一边听她声情并茂的介绍,她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也激发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评价学生亲切得当
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深入学习语文的信心。鞠老师的课堂评价语是那么的亲切、得当,她总是用“你很聪明”、“很好,还有没有其它想法”、“你把迎客松饱经风霜的味道读出来了”等激励人心的话来鼓励学生。鞠老师在课堂上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鼓励学生,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让学生享用终身。
四、朗读指导到位准确
读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通过读书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对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有直接的作用,对知识的获取、对智力的开发有非常深远的意义。鞠老师在上《黄山奇松》这课时,朗读形式多样,朗读训练到位、准确。课堂上,既有学生单独轻声阅读课文,也有小组6位同学齐声朗读;既有就课文中重点句子让几位同学一一大声朗读,体会文中语言的那种意蕴,又有配上音乐全班朗读,让学生咀嚼语言的滋味,辨别语言的色彩。在学生朗读后鞠老师适时地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加以品析,让学生在品析中感悟,在评赏中提高。
五、师生角色实现转变
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鞠老师以学生作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课堂上,她积极开展“活动单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开展教学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上,她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浙江省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朱安娜
在杭州采荷中学听了浙江省富阳中学校长、浙江省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唐少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听说他是浙江省三位历史与社会特级教师之一,并且是唯一还在上课的,为此,我深感敬佩。更敬佩的是作为一名人还可以开公开课让人去点评。
这堂课的主题是《读图学史》,属于自编教材,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五组图片,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整堂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思想,课堂是活跃的有效的。
作为一堂特级教师的指导课,唐老师的这一节课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效仿的。
首先,唐老师的课堂实在,不图热闹,但却扎实有效。通过五组图片的阅读,学生很清楚明白读图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关注细节,对于表面信息要通过比较、提问、推理、想象,转化为深层含义。唐老师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非常的真实。在课堂中通过师生碰撞,学生质疑,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对于现实优质课中流行的过于丰富的资料堆积,可以说是一种拔乱反正。
其次,是唐老师的追问能力,唐老师在课堂中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每个闪光点,进行及时追问。比如,在第二组图片中,学生从磨制石器的小孔中想到钻孔技术时,教师追问“你刚才是怎么样想到这一信息的”,很自然的就引到从表面信息到深层含义了。在五四运动这组图片中,学生问“为什么运动都是学生发起呢”,教师就直接接问“五四运动为什么不是上海的工人阶级,而是北京的学生开始的呢”,通过追问激活和提炼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更加简练有效。
再次,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读图方法的指导,这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来说是很有用的,在实行开卷考试的情况下,对考试也很有帮助。当然,本节课是对读图方法的一个整体展现,如以后每节课都作这样的指导那就没必要了。
另外,本人还想就唐老师的这节课提一些想法:
一是在上课的时候如何处理学生的回答与学习主题不一致的问题。唐老师这一节课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凡是与自己观点和要说的内容一致的就予以强化,而对不一样的也有一定道理的予以弱化或是不加理会。如讲五四运动组图时,学生提出“工人阶级参与斗争,可能不单是爱国主义,可能也有自身的一些经济原因”,教师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学生提出“是什么原因,会有如此多的人参与到运动中来?”教师指出“因为这是广泛的爱国运动”,这样的两种回答,事实上并没有真正的直视并化解学生思想情感中生成的疑点,其实教师何防在这里可作运动的性质等方面的介绍,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意见又把问题引回主题。当然这需要耐心的去理解学生的想法。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些质疑能否也可算是一种课程资源呢?
我是第一次听名师王崧舟老师的课。一开始,我就被王崧舟老师的声音吸引了,再看到他的字,又深深地折服了。王老师对课文的整体架构的非常宏伟,他不是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这样顺着文章的顺序讲解的,而是高出文本进行了整体性的、具有独到性的梳理,再向我们娓娓道来。从小学的低中高年段我所上的语文课里,也有许多让我记忆深刻的,但是王老师的这堂课又格外不同,我觉得他是在以他的人格魅力在讲课的。在他将文本大胆地剪切、调整和提炼后,他怎样再次把它们融合起来的呢?是的,是以他的人格魅力。我很希望自己是当时教室里的一名学生,可以受到这样诗意的、人文的熏陶。于是,又给我带来——沉醉感。
我是在接受名师的开悟,仿佛在精神的领域与他坐以论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身在;意在:一心一意;思在:思考、思想);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个性本色);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体验把握当下,敞开心扉、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让诗意、宁静、优雅、温婉的语文成就这般的人生„„” 与此对照,我又该属于那种境界呢?属于我的课堂,那些规范、准则,是否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而成为自由与率性的道场。回答是肯定,多数的课堂我投入其中,却无法生成出愉悦与幸福感,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魂灵还没有真正融入课中,形成道场。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是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有情趣、注重情感熏陶、充满人文关怀,尊重需要、赏识个性、激励潜能);第三味是书卷味(充满浓浓的文化,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流溢着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有师生的灵气勃发、灵光闪现、别出心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对这堂课赞叹之余,我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学生总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得那么顺畅呢?
我的猜想是因为首先老师的引导很好;其次老师已然把所有的内容都设计好了,学生随着老师环环深入,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了;再次学生和老师之间已经达成的一定的默契。因此才有了如此令人惊叹的课堂生成吧!
大河沿子一中吾冬沙如丽
听了两节数学示范课,深感受益匪浅,他们的语言精炼,充满热情与激情的课堂氛围,我时时被教师的合理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气氛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一、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上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三、上课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得用学具,通过画、剪,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体现了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在做中学的教学新理念。
四、上课教师总是在教学过程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的环境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昴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
五、教师的教态尤其自然,过渡语言很自然,评价学生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听作文指导课有感心得】推荐阅读:
听法制报告有感作文01-10
听特级教师作文教学有感06-10
听《森林狂想曲有感》500字初一作文10-17
毕业生就业指导课心得感悟06-17
教育见习听心得体会作文09-11
听作文教学讲座心得体会10-1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体会12-18
作文指导课学案11-23
高考作文指导课教案01-03
作文指导课教学计划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