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通用9篇)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1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能描述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危害,了解防治水、空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记住什么是绿色化学。

3、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课前准备】

1、说出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

2、模拟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同步导学】

活动一:探讨水的污染与防治

1、阅读资料: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有13亿人口的饮用水严重缺乏,20亿人的饮用水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口急剧膨胀,造成各种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从而导致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的急剧增长,水的利用率低下,工业污水因无法得到合理的处理且任意排放,导致淡水资源的严重污染。此外,生活用水的浪费现象没有得到有效制止,以及绿色植被的减少、土壤沙化,造成降水量减少这都是导致淡水危机的重要原因。

2、思考交流:

(1)发生淡水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2)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水污染?

(3)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你能说出它们的危害吗?(4)通过观看“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过程”你认为如何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5)阅读p81“活动天地”,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小组内交流哪位同学的方案最合理?为什么?

归纳总结:

水污染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利用化学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处理废水。

巩固加深:

某市七公里的河面上漂浮大量的死鱼。小亮同学闻讯后,取回水样和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无需下列仪器中的______ A、漏斗 B、烧杯 C、玻璃棒 D、酒精灯(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来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选用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治理污染,有人建议: A、对排入河内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

B、引入清澈的井水,将河内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

C、使用成本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该河流。以上建议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探讨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9.4

第 1 页

1、检查预习1内容。

2、阅读p82-83内容

3、思考交流:

(1)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说出你听到或见到的空气污染的事件。

(3)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危害?你能从化学角度分析危害产生的原因吗?

(4)酸雨对植物种子发芽率有什么影响?

(5)为了控制酸雨的形成,我们应采取那些措施? 归纳总结: 1、空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危害如_______。2、大量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_排放到空气中,与大气中的水发生 _____反应生成酸,随雨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酸雨。

巩固加深:某镇有硫酸厂,设备简陋,技术陈旧,该厂每天排放大量含SO2的废气和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当地的其他工厂和居民均用煤炭作燃料。只要下雨就下酸雨,对该镇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1)分析该镇下酸雨的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一例说明酸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镇某中学环保小组提出了治理酸雨的下列措施,你认为不妥的是___________ A、将硫酸厂搬离该镇

B、建议环保部门限令整改

C、将硫酸厂排出的废气的SO2处理后排放 D、工厂和居民改用较清洁的燃料(4)可用熟石灰来处理硫酸厂排放的酸性废水,处理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活动

三、认识绿色化学

1、阅读P84内容

2、记住绿色化学的概念。

3、思考交流:

(1)你认为从哪些方面防治环境的污染?你能分别列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说明吗?(2)如何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3)什么是绿色化学?你是如何认识绿色化学的? 归纳总结:绿色化学是

。巩固加深:P85“在线测试”

【达标训练】

1、P85“挑战自我”

2、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我国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举办城市的环境的?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9.4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2

一、本单元的教学应首先从概念的形成入手

(1) 建立和深化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 落实当前概念。在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中, 学生从分子角度认识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 初步建立了微观概念。进入第四单元首先学习原子结构, 把学生再次带入了微观世界的课题, 通过学习实践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概念。同时落实当前所学的原子结构、元素、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重要概念。

(2) 结合当前概念重新认识前面所学概念, 进一步深化所形成的概念。例如第二、三单元中物质分类的概念, 学生一般都很难理解和掌握, 可借助宏观和微观概念再认识。

(3) 清晰的概念形成之后应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 形成相对完整的概念体系。例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概念之间可以建立联系, 从而形成知识体系, 为下面的化学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二、充分利用所形成的科学

准确的概念及其体系对物质及符号的表征形式进行梳理整合, 是本单元学习的深入与发展

(1) 借助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深入研究并归纳清楚常见物质的结构和化学式。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 (1) 气态非金属单质, 如氧气O2、氮气N2等; (2) 非金属氧化物如水H2O等; (3)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如氨气NH3、甲烷CH4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1) 稀有气体; (2) 金属单质; (3) 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 如金刚石C、石墨C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Na Cl (食盐)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 从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表征形式入手, 即学会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的组成与结构:“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的组成与结构:“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如汞的组成与结构:“汞由汞元素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

(3) 紧扣宏观和微观概念整合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首先归纳整合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含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某元素, 微观表示 (一个) 某原子。化学式只有两种宏观意义: (1) 表示某物质; (2) 表示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当某物质由分子构成时, 该化学式又是分子式, 分子式的意义是两层微观意义: (1) 表示 (一个) 某分子; (2) 表示 (一个) 某分子由几个某原子构成。然后举例体会所整合的内容, 例如:符号H是单纯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 只具备以上元素符号的意义。

符号Fe、He、S不是单纯的元素符号, 它们还是化学式, 具备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化学式的意义, 如Fe表示“铁元素、一个铁原子、铁这种物质、铁由铁元素组成”。

CH4、CO2是由分子构成的, 该符号具备化学式的意义和分子式的意义, 如符号CH4表示“甲烷这种物质、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一个甲烷分子、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Na 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该符号只具备化学式的意义, 则Na Cl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氯化钠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

离子符号只能表示“ (一个) 某离子”, 如符号Na+表示“ (一个) 钠离子”。

元素符号、分子式中周围数字的意义: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 (一个) 某分子中有几个某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某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某电荷”。分子式前的数字表示“几个某分子”。可以看出符号前加了数字后符号只剩下“微观意义”了。到了第五单元, 不管什么符号前加的数字, 只要是用于计算的都可以看为“化学计量数”。

三、精心安排习题, 对梳理与整合的相关知识进行强化和查漏补缺

做法是在一段时间内常用少量的习题针对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符号的意义等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强化;利用开放式的信息题强化概念和规范表达能力等。学生利用这类习题可从多方面获得信息, 在思考、表达过程中让概念和知识得到强化和纠正。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3

《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案

预习案

1、自主阅读《新教材新学案》P552、完成《新教材新学案》P56自主学习篇一至八

3、自主阅读《新教材新学案》P57—P61合作探究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案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写出《史记》简介

2、谈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3、理清课文脉络

4、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5、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6、从传记文学的角度看本文主要人物以及作品的作用和价值

巩固案

初三上册第四单元作文 篇4

书籍汇集了人们的智慧,把先人的经验知识代代相传下去,使后人可以而且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书籍作为知识的载体,是人们文明的一个标点。

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也是在通读先人或别作家的大量著作后,才有了自己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为风格。没有先人的积淀,没有通过大量阅读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你如何去发现新的东西?如何去看彻自己的清晰想法?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因此本设计除重自主识字,还重诵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课前准备

1.查找李白的资料及描写月亮的诗歌,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卡片。(教师)

2.预习生字,熟读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自我展示,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1.课件出示诵读古诗情境图,请学生欣赏《咏鹅》《春晓》。

2.在谈话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指名背诵,评价以激励为主。

3.引出新课《静夜思》。 1.学生看课件欣赏,会诵读的跟随课件诵读古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掌声鼓励主动背诵古诗的同学。

3.齐读课题。背诵《咏鹅》。

二、揭示课题,初识诗人(用时:10分钟)

1.板书课文题目,教读课文题目,提示“思”读平舌音。

2.指导识字:“静、夜。”

3.多媒体课件出示《静夜思》的图片和古诗,提问:谁会背这首诗?

4.课件播放李白的图像,介绍李白。

5.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懂图意。

6.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题目的意思。

1.齐读课文题目,读准字音。

2.说说识记的方法,简单地说出“静、夜”这两个字的意思。

3.会背的学生主动背诵。

4.了解李白的同学可以做简单介绍。

5.学生观察图片,练习用“夜晚”“安静”说话,并用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

6.学生结合“思”是“思念”的意思理解课文题目: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李白是( )朝的诗人。

3.自己试试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引导学生自由读诗,提出要求: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3.组织学生利用学习卡识记生字。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4.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

(2)认识新偏旁“匕”。

(3)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5.指导写字“思、床、前、光、低、故、乡”。

6.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古诗,指导学生熟读古诗。

1.学生看图欣赏。

2.学生自由读古诗,采用画一画、拼一拼、读一读的形式自学生字。

3.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识字,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完成学习卡的内容。

4.汇报交流:

(1)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有“匕”的字。

(3)说一说识字方法,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可以编字谜、儿歌、故事,还可以做动作。

5.学生观察范字,正确书写。

6.学生熟读古诗。

4.读准下面的词语。

举头 低头 床前 故乡

月光

5.按笔顺写字。

思:__。

床:__。

前:__。

光:__。

低:__。

故:__。

乡:__。

四、再读古诗,读出节奏(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停顿。

2.指一名学生汇报读,师打拍子指导读。

3.指导学生读出诗韵。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知古诗的节奏。

2.学生自由诵读,学生聆听并评价。

3.集体汇报读。

6.有感情地朗读《静夜思》。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课题引入,明确目标(用时:2分钟)

1.板书课题,设疑:

(1)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2)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

2.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题,思考问题。

(1)“夜”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

(2)“思”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

2.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7.回忆古诗,说说李白在“思”什么。

__

__

二、质疑讨论,交流诗意(用时:2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读懂的内容,并把不懂的内容提出来。

3.组织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月下美景图,感受“明月光”。

(2)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时候见过霜。

(3)简介诗歌创作背景。

(4)引导学生用动作理解“举头”“低头”的意思。

1.学生先自己静静地读诗,再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一听。

2.小组合作学习,联系课文插图理解想象,小组成员之间议论自读的感受。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讨论。

(1)读古诗的前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什么好像是什么”的句式。

(3)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

(4)学生在理解“举头”“低头”的意思后,边做动作边诵读诗句。

8.作者把“明月光”看成了什么?

三、想象诵读,品悟诗情(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李白月下吟诗图,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有什么感受?

2.设疑:

(1)李白会想起什么?

(2)李白为什么要强调静夜、静思?诗句中的哪些地方隐含着“静”呢?

3.指导有感情诵读。

4.组织学生演一演,读一读。

1.在情境中,小组讨论。

预设:

(1)远离亲人会感到孤独

(2)在这样的夜晚会感到冷清。

2.学生配乐诵读诗句。

(1)自由想象。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再次结合情境图诵读诗句,体会李白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3.带着忧伤的心情,读出思念之情。

4.在情境中表演,对月诵读。

9.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李白是怎么思念家乡的。

四、拓展积累,背诵诗文(用时:3分钟)

搜集有关明月的诗。在课外古诗中找一找,读一读。

10.观察夜晚的天空,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

9《夜色》导学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形式朗读,重视学生诵读诗歌能力的培养,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人物心理变化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发现汉字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诗歌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吟诵本单元学习的诗歌《静夜思》。

2.《静夜思》是诗人李白在深夜中对家乡的怀念,你在同样的夜晚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教师板书课题“夜色”。

1.学生自由吟诵古诗,体会深夜时诗人的心情。

2.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深夜时的心情。

3.学生齐读课题。

1.背诵诗歌《静夜思》。

2.体会诗人深夜时的心情。

二、朗读诗歌,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我”的心情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4.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会认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会认字。

(1)指导学生小组内学习生字。

(2)学生小组比赛汇报识字情况。

(3)提出要求: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4)引导认识新偏旁“厂”。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会认字。

2.学生初步感知夜色在“我”的心里是怎样的。

3.学生通过汇报读、比赛读、轮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诵读诗歌,诵读过程中,注意伴随着小朋友心理的变化,朗读语气也发生变化。

4.学生在小组中以合作的方式学习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如:“胆”读三声;“窗”是翘舌音;“偏、乱、像、窗”是三拼音节;“原”是整体认读音节。

(2)汇报形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窗”既是三拼音节,又是翘舌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拼读生字。

(4)自由说说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3.我来读一读。

胆、敢、往、外、勇、窗、乱、偏、散、原、像、微。

4.我知道带有“厂”的生字。

厂-(原)( )( )

三、指导书写,集中识字(用时:1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谜语。

2.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看、晚、再。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书写生字--看。

(2)师生互动,做一做“看”的动作。

(3)教师指导书写生字--晚、再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生字。

(1)教师指导学生做游戏,点拨运用形近字的区别法学习生字--色、爸。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字义,运用反义词识记法学习生字--笑、外。

(3)教师引导学生在字卡中找出反义词,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笔顺书写生字。

4.游戏环节“开火车组词大比拼”,为生字扩词。

1.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猜字谜。

2.学生学习书写生字--看、晚、再。

(1)学生正确书写生字,注意书写笔顺,“看”字当中横最多,写时注意一横不能少。

(2)学生运用动作演示法体会汉字的含义。

(3)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3.学生观察生字,根据形近字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情况,和同桌交流说一说“爸”和“色”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反义词识记汉字。

(3)教师说词语,学生在生字卡中找出反义词,运用已有经验,汇报书写方法。

“笑”竹字头要一样,下面是“夭”,不是“天”。

“外”字部首是“卜”,竖后一点不出头。

4.学生开火车,小组比赛读生字,组词多而且准的小组获胜。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小老师领读。

5.猜字谜。

(1)手在眼睛上。( )

(2)一“日”不能“免”。( )

(3)“冉”字头上带“一”帽。( )

6.学习形近字:做汉字游戏,双胞胎找不同。

处-外 住-往

象-像 乱-刮

旦-胆 偏-篇

7.反义词对对碰。

笑--( )

外--( )

晚--( )

8.给生字扩词、造句。

笑(微笑)我看见花儿像白天一样微笑。

外( )__。

色( )__。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把你这节课学会的东西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

10《端午粽》导学案设计

设计说明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所以本课教学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同时,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3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游戏--猜谜语。

2.引导学生说一说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3.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学生读谜面,联系生活经验猜谜语,得出谜底--粽子。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吃过的不同种类的粽子。

3.齐读课题。 1.猜谜语--外面绿绿的,里面白白的,咬上一口黏黏的。猜一食品: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本课会认字,检测学生生字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同桌互动交流,读准字音。

(2)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轮读词语。

(3)小组比赛读词语。

(4)教师组织做游戏,给词语找朋友。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会认字。

2.学生合作交流,汇报认字情况。

(1)同桌间相互认读生字,我来读,你来听。一人拿字卡,一人读生字。

(2)同桌两人共同站起来读教师出示的字卡。

(3)每组派代表比赛,领读词卡上的词语。

(4)学生做游戏给词语找朋友。

2.连线找朋友。

端午节 zònɡzi

粽子 duānwǔjié

总是 zǒnɡshì

中间 nuòmǐ

糯米 zhōnɡjiān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1)教师点拨运用熟字法识记生字。

(2)指导学生运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识记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与同桌交流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形近字识记法:联系已有的学习情况,在13个会认字中找到形近字,并且和同桌交流形近字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部件组合法。

学生汇报:我喜欢“粽”字,它是左右结构的生字,左边是“米”,右边是“宗”。我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 3.读一读,注意不同之处。

牛-午 吐-叶

直-真 内-肉

4.我会加一加。

米+宗=( )

门+日=( )

八+刀=( )

今+心=( )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端午粽外形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中有哪些种类的端午粽。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3)学生汇报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品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读出描写端午粽外形的语句。

(2)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找出描写端午粽种类的词语。

5.我知道的粽子的种类有:( )、( )、( )。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用时:12分钟)

1.指导书写生字--午、真、节。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学写汉字--午、真、节。

(1)运用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形近字对比法、扩词法。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先描红,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汉字。

午:最后一笔悬针竖不出头。

真:上短下长,中间三横才封口。

节:上下结构,注意书写方法。

2.学生总结本课所学习的知识。

(1)学生汇报本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回家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家里人讲一讲。

6.做一做。

(1)我们一起来组词。

午( )( )( )

真( )( )( )

节( )( )( )

(2)仔细看一看。

(3)认真写一写。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复习本课生字。

2.引导学生选择生字,用扩词、造句的方式复习字义。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要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扩词,说完整的句子。

7.给下面的生字组词并造句。

端( )

总( )()

二、朗读指导,感受内容(用时:15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端午粽的语句。

(2)指导学生说出AAB式的叠词。

(3)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做仿句练习。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有哪些种类。

(2)教师指导学生说出ABB式的叠词。

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朗读方法。

(1)学生通过小组读、比赛读、汇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第2自然段。

(2)学生在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端午粽的语句,依据端午粽的外形特点,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3)学生观察发现AAB叠词的特点,说出AAB式的叠词。

(4)学生按照课文对事物的描写顺序进行仿句练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读出描写端午粽的种类的句子。

(2)学生找出并观察ABB式的叠词的特点,结合认知说出这样的叠词。

8.选词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枣。

A.白白的 B.青青的

C.红红的

9.照样子,说一说。

美美的 大大的

小小的 红红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照样子,说一说。

乐哈哈 亮晶晶

白花花 绿油油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游戏巩固,快乐书写(用时:15分钟)

1.教师做字卡和学生玩照镜子的游戏,巩固复习生字。

2.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分、叶、米、豆。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分。

(2)多媒体课件出示“米”的笔顺,指导学生书空。

(3)演示“叶、豆”的笔顺,指导学生书空。

3.引导学生用“一看二比三对照”的方法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1.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卡片找出相应卡片。

2.学生观察生字结构,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习汉字。

(1)学习生字--分。

①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写法。

②我会用反义词的方法记住这个字的意义。

③我会用扩词法记住这个字的用法。

(2)学生说自己的发现,并根据老师的指导书空“米”。

(3)学生认真观察后书写“叶、豆”,写后与老师范写的生字进行对照。

3.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点评等多种方法提升自己的写字能力。

11.照样子,写一写。

12.写出下面生字的笔顺。

分:__。

叶:__。

米:__。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说一说这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的收获。

2.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中国的传统节日。

13.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

11《彩虹》导学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层次清楚,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本导学案设计重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让学生围绕“小女孩都希望谁高兴”这个话题,进行小组学习,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理解课文,明白道理。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表达、自主读书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学生)

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彩虹图片,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彩虹吗?瞧,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快跟它打个招呼!

2.板书彩虹,注意观察“虹”的写法。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引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1.学生纷纷与彩虹打招呼。

2.识记“虹”字,齐读课题。

3.提出疑问。(彩虹漂亮吗?文中要写彩虹的什么故事呢?)

1.我会填。

“虹”的部首是( ),可组词为( ),我还能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 )、( )、( )。这些汉字都与( )有关。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5分钟)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指导同桌互相学习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正音,区分易错字与易混字。

①教师指导区别本课动词:教师做动作,学生猜生字并举字卡。

②导学:请你找找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

1.小组内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1)学生读生字、组词。

(2)同桌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自由读课文,根据注音读通句子。

2.分组交流、汇报。

(1)分组朗读新学的生字、词。如,“一座”的“座”是平舌音,“镜”是左右结构。注意多音字“兴”的读法。

(2)分类学习本课动词。

①运用归类法学习带“扌”的字:提、挑。运用归类法学习带“氵”的字:浇、洒。学生根据教师动作举起相应字卡。

②学生汇报:拿、照。分别进行动作表演,并讲讲意思。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兴)

3.组字连线并组词。

4.把正确的读音涂上喜欢的颜色。

5.和同学玩猜字游戏。

规则:一人做动作,一人来猜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用时:12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字。认字并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3.范写生字,重点讲解“成”“那”的写法。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作业,组织评议。

1.结合课件生字,开火车认读并组词;学生抽字认读,小组比赛。

2.仔细观察字形,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3.边看教师范写边书空,学习“成”“那”的写法。

4.认真描红,临写生字。

5.欣赏同学写得好的字,并说说好在哪里。

6.在田字格本上写一写。

四、细读文本,理清脉络(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小女孩都希望谁高兴?找到相关的词语画一画。

2.教师导学:你喜欢小女孩吗?

1.学生组内读文,边读边圈画相关词句。

2.学生汇报,体会小女孩的懂事。

7.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小女孩希望( )、( )和( )高兴。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用时:6分钟)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小女孩都希望谁高兴?

3.引学:小女孩为什么希望爸爸、妈妈和哥哥高兴?她都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1.学生听写生字、词语。

2.回顾课文内容。(小女孩希望爸爸、妈妈和哥哥高兴。)

3.齐读课题。

8.看拼音,写词语。

二、再读课文,品读感悟(用时:28分钟)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描述: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量词“座”。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言: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爸爸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2)指导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4)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言: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妈妈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2)指导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学习生字。

(4)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言: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哥哥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2)指导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学习生字。

(4)指导学生感悟积累“荡来荡去”“飘来飘去”。

(5)指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四自然段。

1.学习说完整话。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根据插图说话。(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量词“座”。

预设:一座山 一座城 一座庙

(3)在教师指导下朗读。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学第二自然段。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4)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二自然段。

3.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学第三自然段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4)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三自然段。

4.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学第四自然段。

(2)小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4)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词语并仿说这样的词语。

(5)学生多种形式朗读第四自然段。 9.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座( )

一座( )

一座( )

10.超级模仿秀。

例:提 挑

( ) ( ) ( )

例:洒 浇

( ) ( ) ( )

11.在和例句意思一样的句子后面打“√”。

(1)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

①把水洒下来,不是我在下雨。( )

②把水洒下来,是我在下雨。( )

(2)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

①走到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 )

②走到桥上,天上没有多了一个月亮。

(3)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①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

②花裙子飘啊飘的,成不了一朵彩云。( )

三、回顾全文,质疑探究(用时:6分钟)

1.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小女孩吗?

2.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1.学生交流,各抒己见。(小女孩活泼懂事。)

2.学生结合自己理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2.学了课文,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初三政治第一单元复习学案 篇6

一、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整理到课本上)

二、基础知识问答

1、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公平和 正义。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还要树立责任意识。

2、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公平要求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3、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怎样?社会需要合作,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我们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4、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

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5、为了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如,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干部招聘

考试制度、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过程、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等。三农。免费师范生。

6、维护社会公平有何意义?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

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7、怎样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

力。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 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8、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和 积极承担责任 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9、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

10、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与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为此,我们经济上要:(1)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上要:(1)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坚持民族区域自治。

11、正义行为应该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 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 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12、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1)要做到为人正直(2)要树立强烈的规则意识,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3)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的基本权利。(5)鄙视、积极劝说和制止非正义行为,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注意掌握方法)。

13、一个现代人应有有的品格是 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是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

14、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责任是对一个人做 或不做 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5、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与不同的人

结成不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 社会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会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16、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承担责任也有积极意义。(1)对个人来说;在社会上中承担责任能促

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承担责任能激励自己的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2)对社会来来说: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责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17、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

18、要让社会投给我们赞成票,就要(1)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要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2)要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9、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是道德和 法律。

20、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维护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的秩序和 公共场所 的秩序;维护 社会管理秩序,自觉遵守的法律规定;维护维护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还包括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 等等。

2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的 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

22、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是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3、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也应该是我们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需要。

三、课后走进生活参考答案

(一)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政治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公平,这是主流是大局,必须拥护和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在现阶段,由于个人的文化素质、家庭条件、单位、行业和地区的种种差别,由于我国的社会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一些人来说,无论是在参与的机会上还是分配的结果上,我国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这也是客观事实,我们也不能回避。

2、党和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极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的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不公平的现象正在逐步减少。

3、解决不公平问题的建议:(1)要大力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是我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经济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为社会公平奠定较好的物质基础(2)进行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消除我们体制中的弊端,加强民主法制,为社会公平奠定正义制度的保障(3)贯彻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保证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又要实行社会保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4)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1、被盗乘客由于对自己的财物保管不慎,致使10000员现金被小偷盗走,应负有一定的责任。

2、公交车售票员和司机有保证乘客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责任,事情发生后,他们未能有效地阻止小偷逃跑,使乘客钱财被盗,造成损失,应负一定的责任。

3、被盗事件发生在公交车上,作为客车和乘务人员主管单位的公交公司,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4、车上的其他乘客,当被盗乘客和售票员同小偷斗争时无动于衷,无人出面制止,助长了小偷的嚣张气焰,也应承担道德上的责任。

第二问: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当时的事实是:被盗乘客状告公交公司要求赔偿1万元钱的损失,法院根据法律、事实和双方应承担责任的情况做出判决,即公交公司和被盗乘客个承担50%的责任,公交公司赔偿被盗乘客5000员人民币。

初三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7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育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杰作。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

2.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叶注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和俄国契科夫、美国的欧 亨利宝贝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1880年完成小说《羊脂球》,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羊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3.曹文轩,江苏盐城人,获“国际安徒生奖”,代表作长篇小说《草房子》

文学常识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往往借助一个或多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进行虚构。

塑造方法: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情节——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以及场景,用来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烘托气氛等。

3、小说的分类

按小说的篇幅和容量分为:

1、长篇小说

2、中篇小说

3、短篇小说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8

儿时不知乐

“时间都去哪啦?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放起这首?时间都去哪啦?时,父母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我痴痴地笑说父母太幼稚了,听一首歌都能哭成这样太奇怪了。父母却说我不懂音乐。这让我对音乐有了期待……

少时渐懂乐

“让我继续漂泊勇敢渐行渐远,悲欢离合一线之间会怎样被成全……”,被妈妈骂了的我有一种想“出门右转”的冲动,听完这首歌我的念头就打消了。我开始渐渐后悔自己对妈妈说的话,有一种愧疚之心,有一种想道歉而没有勇气的感受。

今时终懂乐

现在的我已然懂得了音乐,它已然是我最亲密无间的好友。“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我懂它,它也懂我,我了解了音乐的内在,融入了音乐的美好境界。听什么音乐,就有什么心情,让我时时刻刻感受音乐,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吧。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是知音”,我想和音乐去旅行。去那没有去过的地方,不带任何东西,只背行囊,而里面装着你,坐在最高的山顶上,倾听着你的声音,捕捉最后流星,只要我们在一起……

初三化学第四单元学案 篇9

露为风味月为香

[教材出处]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两篇参观游览的语段;准备我作文本以便上课训练。教师准备:准备好采用各种不同写作方法的参观游览的语段制作成课件

。[习作目标]

1.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能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抒发真情实感。2.学习“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的写作方法,并在训练中运用。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陶冶情操。[习作重点和难点]

掌握“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几种写作方法,进行写景。[突破方法]

通过课上指导和学生范文阅读,让大家掌握常见的几种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 语段展示点评法

学法:讨论对比法 小试身手法

总之,通过讲、读、听、写、讨论等形式开展活动,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天下的景或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么,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呢?关键的是要进行细致的观察。

传说宋代画家文与可,为了画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骄阳,全神贯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脸晒得通红,衣服被汗水湿透,但他好像是毫无知觉一样。不知何时乌云盖住了山头,随后狂风大作,文与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风,攀登到山顶,继续观察狂风吹乱的竹林。突然一声雷鸣顷刻大雨如注,竹叶子上晶莹的水珠又吸引了他。他不顾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于了竹的海洋。由于文与可彻底地了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画出最出众、最富有特点的竹子。

二、学习本单元后的写作知识短文:

(一)学生自主阅读,圈点主要内容。

(二)明确:

1、参观游览时要仔细观察,认真听取介绍,研读有关文字材料。

2、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注意条理清楚,思路有三种:“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分类摹写”。

3、参观游览的文章形式可以自由灵活,语言一定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读者受到感染。

三、参观游览的文章的基本结构及要求:

(一)开篇适宜点明参观游览的对象,语言简练。

(二)主体部分采用“定点观察”、“移步换景”或“分类摹写”的方法,条理清楚地交代参观游览的路线,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有顺序地描写景物,在描写中融入自己的真情。1.定点观察法。

就是固定立足点,有次序地展开观察。即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等。观察时作者的立足点始终不能发生变化,必须固定在一个基点上。如:站在五台山的山顶,可以依次写看到的山、树、云、庙等。2.移步换景法。

用这种思路写游记类文章,作者犹如一位导游,按照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写出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景物,也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遍全景。用移步换景法写景,一定要注意这样几点:①立足点的变换必须交代清楚;②抓住景物的特征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③注意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

如:《月夜登华山》按照行迹依次写玉泉院——五里关——青坷坪——回心石——千尺——北峰——崖擦耳——卧牛台——天梯——东峰峰顶。3.分类摹写法,也叫总分法。

掌握了参观访问的材料之后,先给以分类,然后一项一项叙述、描摹。这种方法包括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及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三种。一般可以先总后分。总写部分一般担负着总体介绍、概括叙述的任务,而分写则既可以按方位分几部分写,也可以按时间分几个时段写,还可以按景物种类逐个来写。

如:《园中之园——愉园》先总的介绍了愉园的特点,然后分别写园中的亭、彩廊、池塘、鱼等景物。

(三)在文章结尾处再次抒发自己的情感。

四、语段展示

让学生讨论分清下列语段都采用了哪些写景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学生回答: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 清楚交代行踪路线。运用修辞写出水声和水色特点,紧扣景物特征,见景生情,语言生动形象。

(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学生回答:“定点观察”,按自上而下的顺序观察,发挥想象,突出景物特征。

(三)《阿里山纪行》

学生回答:

1、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从进山到下山,行踪路线交代得非常清楚,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写下来。

2、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进行描写。进山时林海幽深,深山深处潭水清澈、林区宁静、曲径幽路、森林无边,神木巨大悠久和受到“巨创”,语言生动形象。这些富有特征的鲜明的画面一幅幅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充盈着浓浓的爱意。

(四)《美丽的西双版纳》

学生回答:

1、采用“分类摹写”的方式,截取一个个片段,用小标题来构建全文。小标题句式一致,具有概括性、准确性、鲜明性,从不同的角度突出标题中的“美丽”两字。

2、片段之间过渡自然。

(五)《蓝蓝的威尼斯》

学生回答:以作者游览路线为经,将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对景物有所取舍,描写具有代表性的景点,突出景物特征,绝不记“流水帐”。多用比喻,语言形象生动。

五、注意点提醒

(一)游记中的线索

有人说,写文章如同串珠,没有一根线索将其中各个要素联结起来,这篇文章就会支离破碎,或者杂乱无章。写游记更是这样,一定要有一条合理的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也可以说是写作的顺序。游记中,最常用的写作顺序可能就是行踪了,即按照游览的先后次序来写。

示例:《阿里山纪行》一课中,作者就把行踪线索交代得很清楚:“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40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简析:从进山到下山,行踪交代得非常清楚。作者边行,边看,边描写所见风光。

(二)游记中的写景

1、要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

比如植物,它的发芽、开花、结果等各个生长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如果细致观察了全过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征进行描述。

所以,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观察。

2、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自然界的颜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形态的。我们在观察时,就要善于捕捉到景物的颜色和姿态。

3、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示例:《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中:“热带雨林中,有很多藤状植物,像蛇一样缠在大树上。雨林很是幽深,我想晚上走在这里一定是很吓人的!小溪很清澈,冰凉。在很多快要腐烂的树木上长了许多的毒蘑菇,快乐的小鸟在密林深处歌唱。”

简析: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热带雨林的美丽景色,可以看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欣喜、惊讶之情。3.记游要分清主次

游记虽然是对游览过程的记录,但却不是面面俱到的记录。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题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他的则可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略去不写。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主题突出,玲珑有致。

示例:《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中,在“高高望天树”这部分的最后,写道“回去后,还吃了一顿傣家风味的饭菜:芭蕉花、烤肉、炒蕨菜……”

简析:作者详细描写热带雨林中景色和高高望天树之后,用一句话交代了吃的饭菜,因为这不是最打动作者的地方,也不是小标题中的内容,因此做了简要处理。4.语言生动

如何让文字使美景呈现出它的原汁原味的美呢?可以借用修辞,或比喻、或拟人、或排比、或对偶、或引用,根据景致的不同特点,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去表达,彰显出美景的本真美。就如绘画,不同的画要用不同的笔去画一样。

回顾几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由几个学生补充作答 :

1、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要能够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才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例如《三峡》一文中的写景部分就注意了这一点。

3、运用传说,状物绘景。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示例:《阿里山纪行》一课中:“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了。”

简析:选文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树木的姿态表现得恰当妥帖,尤其是几个从不同角度切入的比喻句,将树木的威武、挺拔活生生地印进读者的心里,并且用词也非常恰当,如“亭午时分”“骄阳喷焰”“薄湿”。

六、中考作文链接

(一)展示

1.2009年山西省中考作文题

请以“,太棒了!”为题,写一篇作文。2.2009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作文题

请把“这里风光好”补充完整再作文,如补充成“独好”、“无限好”和“今年比去年好”等。3.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自然界的山川草木使我们流连忘返;文学作品中的精彩世界令我们心驰神往。家乡的风土人情,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感悟;课余的琴棋书画,无穷的生活乐趣值得回味。探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发现的惊喜;合作,使我们得到收获的喜悦……

花季如诗,生活如画,诗情画意,令人陶醉。请以“陶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4.厦门市中考作文题

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二)分析 这四个中考作文题都与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联系

题1可以填上参观或游览的某处景观,在描写中插入抒情和议论,体现“太棒了”这一主题。题2可以通过描写自然的风光,体现这里风光独好或无限好等主题。

题3可以选择自然界的山川草木来写,游览的自然景观中的山川草木是最为主要的,在抒情、议论中体现自己被美景“陶醉”。

题4可以直接写自然界中的水,如某一个旅游景点中的水,通过写水,得出某一个生活哲理。因此,这四个中考作文题都可以写成参观游览类作文,但一定要用抒情和议论来点明主题,从而不至于脱离话题。

六、习作指导

本单元的第一篇作文题是写一篇参观记,可以直接以“×××参观记”为题目,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记”“超市参观记”;也可拟一些有创意的题目,如“家乡晚景”“美就在这里”“小区变奏曲”等。

第二篇作文题是一篇游记,可以以游览地的特点来拟题目,如“黄鹤,归来吧”“说不尽的江南小镇——同里”“晴空下的长江”等。指导写作步骤:

(一)审内容

写小区,要写出它的建筑风格、物业管理,特别要写出这一小区与其他小区不同的地方。写商场,要写出它商品的丰富,景象的繁荣,特别要写出它在商品或服务方面的特色,对顾客有特别吸引力之处。写养殖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样如此。要有对参观地区全貌的介绍,更要有对参观地区风光特色的描绘,这样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外出旅游过,那就从你所游览的风景名胜中,挑选出印象最鲜明乃至使你流连忘返的,写成一篇游记。要着眼于那里的风景特色,要把那里景物特有的美写具体,写生动,令人喜爱与向往。如果你没有外出旅游过,那就写你故乡的景物。再去观察一次,要努力看出与以往所见不同的地方。

(二)审重点

在文章中要首先抓住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特色部分着力刻画。如果是自然风光就要描写出它的自然美,尤其是它的独特之处。若是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我们就要写出它的历史、文化的故事、名人题字和有关诗文等,并在文中恰当地加以运用,从而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另外,还要交代你的行踪路线,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一般说来,可以依托景物直接抒发自己的观感,也可以借助典故传说、题字诗文等背景材料,表达自己的感情。(三)聊话题定选材

(四)确定思路

(五)怎样写好开头和结尾 好开头 1.开篇点题式

那天,我注意上这个山村的夏夜后,就惊诧于她的安谧、恬静和温馨了!2.情景交融式

当午后的最后一抹云霞倾洒在广西那略带阴沉的天空上方时,我在那艘有些破旧的游船上欣赏着漓江两岸的风光。当我踏上船的那一刹那,我的灵魂已经有了一种在整个世界里飞翔起来的错觉。3.位置特色式

愉园坐落在中山公园五色土的东侧,这是一个刚刚落成不久的园中之园。我想,很多朋友还没有观赏过它那奇巧、玲珑、秀丽的姿容吧。如果说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一池碧水、游廊环岸的话,这里则是彩廊连三亭、鱼戏乐泉中的另一番景色了。好结尾 1.景物衬托式

当我们看完这座博物馆的时候,万道霞光洒在外面苍翠的树丛上,洒在金黄色的角脊飞檐上,洒在四角攒尖的塔顶上,放射出一片光辉灿烂的异彩。2.收束全文式

兴未尽,园已游完。这小巧别致的园中园,真使人留连忘返。这里花香、鸟跃、人乐、鱼欢,把它名之为“愉园”,真是再恰当不过了。3.留有余味式

但我很快笑起自己的愚蠢来。九寨沟的水,是九寨沟的山赋予了她性格,是九寨沟的旷野给了她光彩和声音。离开了九寨沟,离开了这苍郁的山和绿色的土地,九寨沟的水又美在哪里呢?我把水又倒回了山涧。她一头扑进涧里,和伙伴一道,“哗哗”朝山下奔涌而去了…… 4.议论升华式

在瞻仰和凭吊香山陵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始终不能平静,我一直在想:香山陵,它是张家港市人民革命斗争史的象征,也是张家港市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它必将激励我们永远在建设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上一篇:下雪问候短信下一篇: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