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服务调研思考(推荐10篇)
组统一安排,通过参加集中学习、听辅导、计座和自学以及参加区局组织的外出培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做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转变和提高监督管理方式和水平。结合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重点就如何完善质量管理和监管方式服务企业,进一步转变监管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推进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市质监局根据国家、自治区及市政府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履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职责,突出以质量为中心,以食品质量安全为重点,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切实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了全市生产领域的食品质量安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市、县两级质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为了全面落实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会议精神和与市政府签订的《**市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中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将目标责任书进行分解和细化,与相关科室和各基层局也实行了目标管理,将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同时,全市质监系统按照统一要求,市、县质监局与辖区内155家食品生产加工获证企业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工作目标责任书;对410家“两证”齐全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落实了监管责任。制定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对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积极开展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开展“ 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和“质量月”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全市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培训宣贯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投入10余万元建成局域网和**市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监管网络系统,提高了监管层次,扩大了宣传面。三是创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构建长效监管体系。全市质监系统成立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生产领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生产领域突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减少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的危害。同时,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了监管责任区,全面落实以“三员四图”(三员即:专业监管员、政府协管员、企业化验员;四图即: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图、企业监管责任图、食品安全警示图、企业变化动态图)、“两书一报告”(两书即: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书、承诺书;一报告即:向当地政府提交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我市生产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如何帮助企业妥善应对危机,走出经营困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质量监督部门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质检总局在有关重大部署中进一步强化了质监部门的职能,这既是对基层质监局地位的强化,同时又对我们的质量监督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基层质监局的监管方式和工作模式亟待转变和更新。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进一步更新质量监督和监管理念,加快实现“转变”,提高监管服务水平,做到职能要到位,服务不缺位,是摆在各级质量监督部门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对此,应当说,我们从事质量监督与食品安全监管的同志,思想认识是清醒的,具有较强的紧迫性和责任感,并在积极地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不论是在思想观念还是在监管方式以及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思想观念仍然滞后。过去,尽管在监管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方式,但只讲监督与监管,不重服务,思想观念的滞后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质量监管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监管方式方法不适应。比如,我们目前普遍采取了巡查制度,但是巡查内容、巡查方法等缺乏深度和针对性,有的巡查仅限于检查一下是否有,而不会通过巡查发现了解企业在生产中存在的产品质量深层次问题。三是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存在差距。近年来,我们尽管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数据等基础数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如何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工作,使静态的数据动起来,提升产品质量监管执法效能,效果还不理想,尤其是在应用企业质量档案动态监管方面差距还较大。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区域金融合作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十年了,危机背景下凸显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德国发展研究院的Peter Wolff指出,OECD国家中影子银行的问题很严重,影子银行没有受到监管,这会对金融体系、银行体系造成很大影响,也会对公共债务、私有部门债务的质量产生影响。现在主要责任不是找出谁是罪魁祸首,而是依赖国际合作共同渡过危机。
纵观近十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一体化程度日渐上升,亚洲金融市场对银行体系的依赖程度下降,债券市场在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比重从1995年的21.1%上升到2008年的32.4%,股票市场的比重从20.7%上升到23.2%。亚洲债券市场有助于降低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问题,降低对银行借贷的过度依赖,分散金融风险;对公有部门和私有部门的投资提供更多渠道,提高宏观经济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地区合作可以促进地区和国家的债券市场发展,同时对监管政策进行协调,亚洲国家通过地区合作可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和危机的传染效应。亚洲本币债券市场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如市场参与者数量很小、外汇管制、税收体系不同、监管框架不同、清算体系不同、缺乏衍生品、评级方法各异以及没有统一的法律框架。地区合作有助于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储备库的建立或者过渡性监管机制的建立越来越重要,这些计划可能会成为全球新的金融体制的一种补充。
而这次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货币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最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是一个趋势,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二是金融危机对欧洲的冲击超出了过去的想象,欧元要取代美元有很大难度;三是非洲法郎区没有形成统一的商品要素市场,虽然成立的比欧元要早,但是进展很困难;四是海湾地区的货币合作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经济基础和欧盟类似,加上海湾地区的特有优势,有可能使海元提前出现;五是亚洲货币合作中,日元或人民币都难以独立担当重任。所以,当前应从扩大区域货币互换着手,增加货币基金规模抵御外部金融危机,争取使人民币和日元成为亚洲国家的储备货币。地区合作有助于提高金融危机的抵御能力,其中汇率合作是地区合作的基本问题,应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挟同干预市场等手段来实现双边或多边汇率稳定。同时,区域货币需要适度的政府干预,特别是联合干预机制,加强合作协商,来解决国际金融体系带来的问题。
二、中国金融服务体制的演变过程及金融监管现状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金融发展的明显特征是“大一统”的国家银行模式,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体制的建设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开始起步的,相对应着金融服务监管理念的演变一直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每个时期演变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而已。很多监管理念正是由于国际金融组织的倡导以及金融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实践才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的监管实践。金融服务监管理念演变的动因是金融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原来的监管理念不合适宜或者监管漏洞增多,而演变的目标和价值是为了抑制金融风险、保护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以及维护国际和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
中国就金融监管体系而言, 由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个互不隶属的行政和事业机构组成, 并设置了除上述四部门之外, 包括财政部等在内的多部委领导参加的金融监管联席会议。但是, “会议”并非法定监管机构, 也无法律授权, 与会主体各顾其利且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 故而跟像是“搞平衡”, 会议目的往往难以达到。因此, 多头监管、自律组织弱化、法律配套措施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缺陷仍然是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顽疾, 尤其是多头监管, 一直以来并未得到较好解决, 监管权力分散, 既不利于监管的实施, 也有违效率原则。金融业的自身特性需要独立和统一的监管, 以迅速应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化解并减少市场风险。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仍然处于非常严重的状态。首先,信贷利差依然处于高位,股票市场微弱,对私人部门的贷款仍然非常少,但是政府贷款上升很快。其次,美国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预计为2.7万亿美元,实体经济的滑坡很严峻,可能比预计的要长。再次,新兴市场也出现大规模金融危机,并可能进一步扩大。最后,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衰退会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不排除经济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次危机是经济全球化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从金融稳定角度看,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理念上的反思。第一,中央银行负责系统性风险应有一定监管权,我们的功能监管应从全局系统性角度监管整个体系,维护金融稳定。第二,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制度存在不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的压力测试、大机构不能倒闭、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这些维护金融稳定的制度在正常市场环境下可以用,但是在危机的时候不能应用。第三,今后全球金融监管的框架可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无限扩大监管面积,把所有可能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银行纳入到央行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框架中来;另一种是回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的分业监管,限制创新。第四,金融危机一方面是由于美国过去长时间维持低利率政策,另一方面是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缺陷。如果没有过长时间的低利率,问题不会那么严重。因此,金融体系监管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要相互结合。第五,再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的同时,要注意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是跨国银行、跨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这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基础。巴塞尔协议只重视资本的监管和市场风险,忽视了综合监管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巴塞尔协议应该从单一指标向综合指标发展,避免金融机构的监管套利。第六,全球金融中心的竞争和监管套利。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客观要求全球监管的合作,问题是如何协调英美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与欧洲以银行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的监管框架、监管理念和思路,如何形成防范风险的监管体制。
三、加强中国金融服务业监管的思考
(一)调整监管理念,加强外部监管、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
次贷危机是一场系统性风险引发的危机,所受损失的大小基本由参与程度决定,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多项因素导致系统性风险不断叠加,但一直没有得到监管及货币当局的足够重视。次贷危机的爆发表明,以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为主、外部监管为辅的风险管理和监管理念无法克服市场固有的缺陷,一方面,由于机构追逐利润的动机可能使机构做出非理性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只对机构自身负责,而不对市场整体风险负责,因此其自身扩张行为就易埋下产生系统性风险的隐患。要识别和降低系统性风险,就必须从市场整体发展的角度,加强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通过反周期的监管要求和宏观政策,消除顺周期的风险叠加因素。
另外,现代金融体系的监管应该更多地强化功能监管和统一监管。监管者要能够审慎地评估金融产品,洞悉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针对这些变化,监管体系有必要从过去强调针对机构进行监管的模式向功能监管模式过渡,即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的业务进行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以减少监管的盲区,提高监管的效率。
最后,要变“事后补救”为“事前监管”。虽然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开始反思并计划变革金融监管体制,但损失已经发生,并造成了严重影响。最好的办法是加强事前监督,对创新产品进行深入研究,评估金融产品对经济可能带来的风险,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中。
(二)完善监管框架,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构
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要。
具体到中国而言,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必要时设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加强跨行业监管,将以行业为导向的监管框架改变为以目标监管为导向,消除监管盲区,降低监管成本。
(三)不断优化监管规则,加强金融创新监管
金融创新产品有其固有的缺陷,如果落后的监管体制不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则易发生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对监管的挑战在于:
一是使风险更易累积和扩大,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金融创新固有的杠杆性可以放大投资头寸,在发生风险时也就放大了风险;另一方面,从个体机构而言,金融创新具有转移风险的作用,但对于市场整体而言,风险并未消失,而是不断在累积,且由于个体的暂时无风险而刺激个体机构不断地向市场注入风险资产,客观上导致市场整体风险的扩大,最终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需要谨慎对待金融创新在风险累积和扩大方面的负面作用。二是金融创新的不透明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影响了监管效果。金融创新种类繁多,在基础产品之上经过多种组合、分解而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具有结构复杂、难以直接累加和计量的特点,因此难以准确计算风险暴露,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影响了监管效果,为风险潜伏埋下隐患。因此,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金融创新的负面影响,需要不断改进监管体系、监管方式,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金融创新监管不仅要考虑产品本身和对于金融体系的风险,还要考虑其对于实体经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四)监管重心转移到效益监管上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应转变到以效益监管上来,即从对经营行为的监管转变到对经营成果的监管上来。这也符合保护存款人利益的监管目标。在这种监管模式下,人民银行制定经营规则框架,要求商业银行在框架内遵循市场原则依法自由竞争,给予商业银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对金融企业的经营效益则制定缜密科学的监测指标,划分级次,重点监测。一旦达到某一临界点,就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警告、督促整改。如果其经营状况继续恶化,必要的情况下,在其尚能清偿债权人债务时,适时勒令其退出金融市场。
(五)金融立法的创新
严格的金融立法是人民银行行使金融监管职能的法律保证,是金融监管的法律基础和必要依据。面对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基础,根据中国金融监管未来发展方向,系统规划中国科学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当前首要的是做好金融法规的规范和废、改、立工作。一方面,对中国现行金融监管法律法规进行系统清理,将那些已不能适应金融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坚决废止,将那些不很完善的进行重新修订。另一方面,补充制定新的金融监管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立法、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立法、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立法以及金融监管过程中对金融机构采取早期纠正措施的法律规定等。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务雷同,资金分散,不良资产占比较高,自身扩充资本金的能力较低,国际金融竞争实力较差,有必要进行银行合并重组。人民银行要研究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的制度办法,同时大型的外资金融机构有可能参与到合并重组中来,也应该有明确的规范的应对策略。
(六)加强补偿体系风险的控制
信贷金融体系中的银行家和代理人的补偿体系存在缺陷。其以“投机补偿”形式的道德风险为特点。存在于金融公司的股东和公司的管理人/银行家/交易人之间的典型代理问题由于后者的补偿方式而加剧。因为这些补偿大部分是以与短期利润挂钩的奖金形式发放的,同时也因为这些红利是单方面的(盈利状况好的时候为正值,而在回报差的时候几乎为零),管理者/银行家/交易人有强烈动机去冒比保证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大的风险。解决投机补偿倾向的潜在方法有多种。其中可能的方法是,向职业经理人发放必须持有数年的受限制股票红利,以及累积奖金池制度———该奖金池奖金数量的多少与特定投资的中期回报的高低相挂钩。
但是,即使不考虑在一个对金融业人才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如何改变补偿的问题,上面提到的解决方法能否完全产生效果也不明显。例如,在近期贝尔斯登危机的情况下,约30%的公司资产被作为受限制股票由员工持有。然而,这一补偿体系并没有防止贝尔斯登进行盲目投资和借贷,从而最终导致公司破产。也许,这是事实,因为个别补偿没有和个别投资/借款决策相关联。然而,在金融市场中,对银行家/交易人的补偿机制应该被认为是一个扭曲投资和借贷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
(七)注重证券化的发起和分配模式的监管
当前的证券化模式(发起和分配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因为它降低了发起人要求监督借款人信誉度的动机。在美国抵押贷款证券化链条中,其中的每一个中间人都在收取费用,最终信贷风险被转嫁到那些最不能理解它的群体身上。抵押经纪人、家庭资产评估师、发起抵押贷款并将其重新打包至MBSs的银行、将MBSs重新打包至CDOs,或者CDOs的CDOs,甚至将标的进行CDOs的三次证券化的投资银行、给这些不良金融工具作出AAA评级的信用评级机构,所有上述中间人都在这一中介过程中收费而赚到收入,并将信贷风险沿着链条向下转移。
解决中介机构缺乏对借款人进行适度监督的动机的一个可能办法是,迫使发起银行和投资银行等中间商去承担一些信贷风险;这可能以在CDOs中某些部分的权益层级 (equity tranche) (例如,CDO最低级的权益层级是指当潜在附属担保物价值减少时承担最初损失的证券)或者是某些MBSs的部分的形式,这些MBSs的发起使其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并不能明显的看出,这些方法会完全解决金融中介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事实上,尽管证券化过程意味着信贷风险从最初发起人和CDOs管理人向最终投资者的部分转移,但是事实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抵押贷款、MBSs和CDOs方面具有大量敞口风险。的确,在美国大约47%的主要银行资产都是与房地产有关的;对于较小的银行这一数字接近67%。“发起和分配”的证券化模式没有完全将抵押贷款的信贷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投资者。银行和券商(例如,贝尔斯登)在许多金融工具上仍然具有相当部分的信用风险。的确,如果这些信用风险完全被转移,这些银行和其他金融中间商将不会遭受目前已经发生的、并在将来也不得不承认的数以千亿美元的损失。
摘要: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近十年以来, 中国金融服务业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服务为主体、其他相关金融服务为补充、相对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行业结构分析入手, 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和全球金融危机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展望, 反思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监管方面的经验教训, 讨论国际、国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 研究未来的监管环境和监管理念, 结合这些因素, 对如何提升监管能力、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发展,现代金融,监管,服务业
参考文献
[1]陈婷.金融服务项目创新分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2006, (21) .
[2]吴雪亮.论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D].武汉:武汉大学, 2005.
[3]王曼怡.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经济纵横, 2009, (2) :60-62.
关键词 资金监管 财政服务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聚财功能基本消失,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理财功能也大大消弱,但服务、监管职能却在不断强化。
在服务上:我们强化服务质量,形成团结、创新、高效、廉洁的工作作风。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勤政务实,树立良好的文明财政服务形象。
一是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预约服务制,办事群众通过电话的形式提前预约办事项目和时间;建立延时服务制,办事高峰期,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路,做到办完业务后再下班。
二是规范服务行为。在服务态度方面做到精益求精,接电话耐心细致,语气和蔼可亲,对来访的人态度热情,诚恳谦逊。不做越轨之事,不说伤感之词,不行损民之举。让服务对象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是提升服务效率。围绕“零拒绝、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的工作目标,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被首问人认真履行职责,对群众所办事项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对各项专项资金,做到按项目合同、按工程进度拨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完工的项目,做到及时组织检查验收,使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对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完成。
四是提高执行力度。作为一个综合服务部门,我们要有一个坚定的执行力来作保证,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执行力,上级安排了就做,干就干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量财政涉农资金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加强对财政涉农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益,是落实党和国家民生政策的关键环节。
形势要求我们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我们协助管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是强化资金管理。村级各项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取消各村现有银行帐户,村级各项收入均按规定全部存入新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账户。村级所有收入(除抗旱排涝费外)必须在5日内到服务中心报账。
对村现金实行备用金制度。各村到代理中心领取备用金前,首先要填写申报单,注明用途,经村委会负责人签字。严格支出审批程序。村级支出应坚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原则,有多少财力办多少事,不得发生新的不良债务。每一次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核准、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我们中心进行初审、复核入账。
严格各种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挪用、截留,改变资金使用用途。资金能够直达项目实施单位、个人的,应通过银行部门直达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二是坚持按时结账做账。我们“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坚持一月一结账、做账。统一报账、做账时间。各村报账员月底前应及时清理本月所发生的一切财务事项,原则上定于下个月的5号前为报账时间;鉴于新区村级数量少、业务量大,可以在下个月的任何时间报账,但要提前电话预约。
三是抓好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关口。在审计中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开支事由关。即每张合法条据必须由经办人注明事由,并有证明人签字;二是严把审批关。即每张条据必须由村主任审批;三是严把民主理财关。即每张合格条据必须由民主理财人员签名盖章;四是严把合同关。即对拍卖、承包及租凭等收支必须附合同。
四是严格票据管理,以票控收。加强村级收费票据管理,是从源头控制财务混乱的重要手段。对农村收取费用要统一使用县财政局监制的收款票据,我们由专人管理票据,负责票据的领取、核销。农村专用收款收据实行单张管理,由包村财干和村报账员共同负责,每开出一份收费收据,资金要如数上缴村级财务管理中心账户后,才能开出第二份收据。对村级一事一议抗旱排涝票据限额供应,由村报账员领取,资金也要求如数上缴村级财务管理中心账户。
总之,我们的工作宗旨是:服务三农,让党的强农惠农政策阳光普照;强化监管,把涉农、专项资金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运行。
调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谭明杰深入梧州市部分城乡餐饮服务单位,就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重点围绕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承担新职能后,全区各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状况,了解职能交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谭明杰强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像管药品一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把准入关和质量关,努力以“四个作为”大力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做到监管职责无缺位、监管区域无盲点、监管单位无遗漏、监管环节无断链,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一、倾注激情,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推进上要“勤”作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倾注大胆探索、破解难题的激情,始终要以昂扬的斗志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紧密联系实际,克服困难,勤奋工作,多干实事,不折不扣地把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广西全面推进。
二、解放思想,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拓创新上要“敢”作为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推行卫生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勇于解放思想,克服因陈守旧、按部就班的思想,破除陈旧思维定势,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监管思路,以“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大胆地去想、去干、去拼、去闯,敢担责任、敢当风险,敢于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开拓创新上有所作为。
三、着眼长效,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建立上要“善”作为
要着眼长远效果,在构建监管机制上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办法、出新招、求实效,积极探索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要通过督促餐饮服务经营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食品卫生安全制度、食品采购验收、储存加工、索证索票、台账建立、保洁消毒、质量安全承诺等制度,形成用制度来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同时继续推行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善于以科学的工作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规范经营、和谐监管的良好局面。
四、实事求是,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务求实效上要“大”作为。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联合农业执法局全方位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贯彻工作,履行监管职责,依法开展对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加强农产品例行监测,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提升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我县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较好保障了全县初级农产品消费安全。
一、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从近年来开展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情况来看,我县农产品质量总体安全可靠。蔬菜监测合格率稳中有升,生猪养殖环节“瘦肉精”检出率连续三年为零。目前大部分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术都有了一定提高,农业投入品使用日益规范,有机磷、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经营、使用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逐年好转,近几年来全县未发生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一)健全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
近年来,县农产品监管中心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快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在原23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基础上增设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明确农产品安全监管员,建立了多级监管网络。
在责任落实方面,按照局各科、站的职能,对职责范围、责任内容和责任追究进行了规定和明确。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每年由局一把手与各科、站和街道乡镇农业科、办负责人签订工作责任书,落实监管任务。
(二)加强检验监测,提升监管实效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抓手,明确监测任务,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抓好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覆盖面和时效性,在江店梅山建立了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置速测和自检设备,加强蔬菜的农残检测。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思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逐步推广建设。
(三)加强行政执法,强化源头监管
农业行政执法是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组织开展了系列农业专项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等整治活动。同时,在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使用高峰期间如夏、秋季加强日常监督管理。通过专项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引导农药、肥料等农资店建立连锁经营模式,实行规范经营,严厉打击销售经营高毒禁用农药和假劣农资行为,确保农产品生产源头安全。
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统一印发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分发到经营主体手中,规范农事操作的记载,并利用现场监管、技术培训等,加强督促指导,不断规范生产行为。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
近年来,县农林局积极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有机和绿色食品“三品”认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推广昆虫性诱剂、杀虫灯、防虫网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初步构建了一套涉及产前、产中、产后安全标准体系,将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降低农残等措施具体化、规范化和简单化,使农户在生产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现代市场主体,发挥他们作为农业标准化推广的有效载体作用。目前已创建县级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9个,市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个,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工程3.29万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意识
利用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和农技下乡等方法加强宣传,多层次、多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为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向消费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编印发放蔬菜种植生产基本知识、畜禽、水产养殖基本知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汇编》等技术和宣传资料,做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同步宣传。针对产业基地实际和群众需求,重点开展科学种植养殖和安全用药培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职责交叉的环节分工不明确
农产食品生产和消费要经过一个完整的链条,包括生产(种植、养殖)、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烹饪等环节,从农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对食品的污染,造成农产品的不安全。实践中各行政机关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来进行分工,即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该规定虽然简单明确,但在管理体制上往往形成部门职能交叉的模糊地带,最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一、食用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情况
1、当地食用畜产品养殖及流通监管基础性信息。某某县现有规模养殖场***个,其中蛋鸡***个(存栏10000只以上),生猪***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肉鸡***个(年出栏50000只以上),肉鸭***个(存栏10000只以上),奶牛***个(存栏200头以上),肉牛***个(存栏100头以上),肉羊***个(存栏200头以上),个体散养户***万个。我县现有官方兽医125人,对养殖场落实官方兽医派驻制,按照区域将养殖场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要求监管人员对规模养殖场实行每日到场监管,对散养户实行每周至少1次到场监管制度,对养殖场从进畜(雏)、用药、用料、免疫、消毒、检疫、死淘、无害化处理等情况进行监管。与养殖场(户)全部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流通环节监管:由于我县没有动物及动物产品交易市场,流通环节监管主要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定点监管。我县现设有***处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检查站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依法对过往运载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按程序严格查证验物,并进行消毒、登记。两处检查站年检查过往车辆***余车次,查验动物***万头(只),查验动物产品***吨。
2、当地食用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及相关制度。畜产品调出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屠宰场动物入场及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相关规定,畜产品经过驻场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动物产品经检疫人员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盖验讫印章后方可调出,同时作好产品流向登记。不合格动物产品,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
3、当地食用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度机制。针对猪肉的准入,***与***联合出台了《***冷鲜肉店管理制度》,要求外地调入***冷鲜猪肉必须凭检疫证明和相关检测证明到***畜牧局进行检疫,取得分销检疫证明后方可销售;其他畜产品主要查看动物检疫证明和相关检验报告。
4、当地食用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的衔接。无
二、收购、贮运、运输环节的监管对象基本情况,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收购、贮运、运输监管对象基本情况:我县现有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51家,其中肉鸭屠宰加工企业36家,日屠宰加工能力70万只;朗德鹅屠宰加工企业14家,年加工能力150万只;生猪屠宰加工企业1家,日屠宰加工能力1000头。我县的畜产品生产模式为公司+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绝大多数屠宰加工企业是收购、贮存和运输的主体。
2、监管现状:对屠宰加工企业实行检疫人员派驻制,每个屠宰企业都设立检疫室,配备检疫设备,检疫人员对动物从进场、屠宰、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实行监管,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记录。
3、存在问题:由于我县的屠宰加工企业多,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重,监管人员相当较少,监管人员在对屠宰加工企业监管的同时,还监管几十个养殖场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兼顾动物
防疫、技术推广等工作,任务繁重,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上难以做到无缝监管。
4、建议:针对监管力量不足,建议国家出台相关的规定,实行动物协检员协助开展检疫监管制度,并将动物协检员的工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证协检员协助开展检疫监管的真正落实。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情况
1、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较为健全。目前,***初步建成了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畜牧局于200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县畜牧兽医检测中心”,该中心现有实验室总面积***方米,主要负责全县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完善,建成了检测设备比较齐全、环境条件较好、检测人员结构合理、管理制度健全的检测机构。中心配备了RT-PCR、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畜产品兽药残留快速检测仪、乳成分分析仪和体细胞计数器、荧光显微镜、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微波消解仪、生物安全柜、通风柜、全自动洗板机、氮吹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细胞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仪、水浴恒温振荡器等仪器和辅助设备等60余台/套。中心建立和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手册等体系文件,并规范有效运行。中心于2011年10月通过了省畜牧兽医局组织的“兽医实验室考核”。在每个基层兽医站都建设了化验室,配备了基本的实验仪器和化验员,负责当地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筛查工作。
2、监测实施方式。我们采用定期抽检和不定期突击监督抽查两种方式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县局将畜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工作列入基层站岗位责任制,制定了明确的监测计划和考核标准,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为搞好该工作提供了保障。
3、监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动物疫病方面,主要进行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兰耳病、新城疫、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等项目的检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主要开展了猪、牛、羊和生鲜肉“瘦肉精”检测、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以及畜产品氯霉素、呋喃唑酮等兽药残留检测。
4、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应用等。我们制定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实施办法》,及时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通报有关单位。对出现异常的发布预警信息,由执法部门对涉事的单位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动物疫病方面,***年抽取和检测血清样品***余份/次,进行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兰耳病、新城疫、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等项目的检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主要开展了猪、牛、羊和生鲜肉“瘦肉精”检测、生鲜乳“三聚氰胺”检测以及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年检测样品******余份/次。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5、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合作方式。今年以来,在县食安办组织下,制定了监测计划,明确了任务分工,促进了该工作的组织实施,建立了结果通报制度和核查处臵等机制。有力的促进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畜产品进入生产企业监管情况
1、畜产品进入食品生产企业的途径。我县畜产品生产模式主要为企业+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即企业与养殖户签订签订购销合同,由企业统一提供雏苗、饲料,养殖户养殖,企业用自己的运输车辆回收。对动物出栏到进入企业阶段的监管,主要是动物出栏时,动物检疫员到场实施检疫,出具检疫证明,动物入场时,企业驻场检疫人员进行查证验物,证物相符的方准入场。
2、生产企业如何把好食用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畜产品加工企业都设有自己的检测室,配备专门的检测人员,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动物进场、动物产品出场阶段进行检查、检验,检验合格的加盖合格印章或发放合格标签,产品方可出场。
一、强化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机制
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党性的增强,以及有效地抵御各种错误倾向,都有赖于教育。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从我市近年来所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诸如**、**、**、**等,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淡漠,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因此,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思想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从科学规划、完善机制、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教育的系统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成效性。
首先,要科学规划,增强教育的系统性。反腐倡廉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要注意从加强教育系统性建设入手,整体规划,明确重点,统一安排,做到既有中长期规划,又有年度工作重点。各机关单位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立足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廉政教育,数年坚持,常抓不懈。
其次,要完善机制,增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反腐倡廉教育时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要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抓好工作落实。一是从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抓起,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学习的重点,从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上抓落实。二是结合各专业部门的职能分工和业务特点,把党风廉政教育内容纳入各部门日常工作和计划总结之中,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三是建立部门联络员、联席会议、工作报告和信息报送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宣传教育、工会、团委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推行责任目标管理。
再次,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对象,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针对单位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普通党员和员工等不同对象,各有侧重,因人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成效性。
第四,要创新方法,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在教育形式上,要注意融入人性化和个性化,不断探索多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的教育模式。在节日前,提出廉政要求,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防患未然。注意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大量宣传报道党风廉政建设的动态和成效,使之成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个平台。可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如读书、上廉政课、看电教片等。积极探索利用影视媒体、平面广告等现代手段开展宣传教育。
根据我市当前的实际情况,从笔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出发,笔者建议,可考虑组织机关单位人员定期旁听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通过鲜明的反面典型来深化教育;以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为依托,如市检察院与市委党校合办的教育基地、河口区法院举办的展览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活动。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胜者强”。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世界上最难管的人其实是自己,只有管住自己的人才能成为强者。
二、完善制度,构建制度反腐的保障机制
防治腐败,制度是保证。综观近年来市法院所审理的贪腐大案,绝大多数跟单位制度健全、管理存在漏洞,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造成的。分析这些案件,在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主要体现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受贿案件中,往往是由于权力行使和制约机制不完备所造成。因此,要构建惩治预防腐败,就要从制度完善入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源头防治腐败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规范行为的刚性制约机制。
(一)深化基本制度建设,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有效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保证。机关、单位要结合自身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出发,积极完善反腐倡廉基本制度。进一步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领导干部廉政谈话、配偶子女从业情况报告、收入申报、个人重大事项和个人廉洁自律专题报告等制度,尤其是礼品(礼金)登记制度,这是保护干部的一项好制度,形成集自律、他律和律他于一体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体系。
(二)深化源头制度改革,推进反腐防腐工作
源头治理是反腐倡廉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要紧紧抓住“权、钱、人”等重要环节,不断深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全面规范“人权、事权和财权”,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身的决策水平,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
一、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现实意义
目前,工业企业的各项统计数据是按照属地统计原则层层汇总、逐级上报,上一级统计部门都是在下一级统计部门的基础上工作,而不直接掌握企业的原始数据,不仅造成上报周期长,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中间层次干扰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现象。实行工业企业联网直报,是国家统计局在工业统计领域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它对减少中间环节干扰、提高各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提高数据质量、减轻基层统计负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市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的现状
200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我市正式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至2007年12月止,我市直报的有37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9.1%,完成工业总产值1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5%,完成销售产值 173.7 亿元,占52.1%,企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占67.6%,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占54.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3.0亿元,占71.4%,企业资产总计233.3亿元,占74.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8万人,占46.9%。
按国家要求联网直报企业“只进不退”的原则,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直报户数已增加到40户。在这几年的联网直报工作中,通过市、县(区)统计局工业统计人员和直报企业统计员的共同努力,我市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两个月的联网直报报送率更是达到了100%,得到了省局相关处室的表扬。
三、联网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部门和全市直报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网上直报的各种定期报表和专项调查表上报的及时性、直报率和数据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工业企业联网直报软硬件条件不完善。由于少数企业缺乏完成此项工作应必备的软、硬件条件,依然沿用报送纸介质报表后由县区统计局代为网上报送的状况,变相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量。
2、部分联网直报企业对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参与报表报送的企业中,一部分统计员积极性差,填制报表拖沓,每个月的报送需市统计局多次催促;不认真进行联网直报业务学习,统计、计算机方面的业务能力欠缺,对报送过程中常见问题束手无策;对联网直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每月都给县区统计局上报纸质报表,再在网上报送多此一举,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就要求县区统计局代报。
3、联网直报数据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工业企业对联网直报要求认识不足,同一指标的联网直报数据与定期报表数据口径不一致,如产值定期统计月报表与联网直报月报表的数据相差较大等。
4、政府统计部门对联网直报工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有待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会同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督促企业落实联网直报软硬件条件和人员配置,及时掌握原直报企业的人员变动情况。对有的企业因更换统计人员,导致直报工作受影响的企业,给予及时指导和培训。
5、联网直报网站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如某些企业用户证书申请失败、进入数据报送模块后出现非正常界面、报表报送时间不正常变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的报表填制及市局的监控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也引起企业直报人员的怨言。面对这些新的情况,需要国家统计局不断对联网直报网站进行完善和修补,并随时监控网络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保证基层正常上网报表。
四、对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全面提升联网直报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为全市数据处理平台建设探索经验。要充分认识到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努力克服困难,做好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为下一步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行网上直报积累经验。
2、精心指导,政企互动,主动沟通,相互支持。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网直报工作,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市、县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力量薄弱的直报企业业务指导,获得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更大支持,实现企业与政府统计部门的良性互动。
3、积极宣传,加强培训,发挥直报工作对工业企
业生产经营的能动性。鉴于目前各单位统计机构及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和网络配置低下的现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企业领导切实认识到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支持企业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同时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引导,让他们学会从网站上获取反馈信息,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
策,体现联网直报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而提高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地位。
4、加大报表上报力度。各单位应加大报表上报力度,尽量避免在报表填报高峰期上报(可选择刚上班或临下班前上报),尽量不要选择最后期限再上报,若遇到网络问题无法报送数据,应及时与市统计局联系,以防因拖延了时间又由于网络问题而无法准时报送。因各种原因无法准时报送的单位,应积极、及时地向国家申请补报,不能因怕麻烦而缺报。
5、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统计制度,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资料。首先,各联网直报企业要认真执行《统计法》,加强对企业统计原始数据的审核,严格按照《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联网直报报表范围、口径、报表表种和上报时间准确及时地报送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其次,要求企业把联网直报的报表填制时间和每月产值、效益表的报送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填制相关报表后可立刻在网络进行报送,避免将联网直报与企业日常报表填制割裂开来。
了解我市物业管理现阶段发展状况、面临的困境,我们历时1个多月,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方式对我市近100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调研,感到全市物管行业总体呈现出“发展速度快、社会作用强、矛盾纠纷多、经济效益低”的苦中有忧的状况。
一、物业管理行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据统计,截至2009年四月底,我市物业服务企业达到156家,其中二级资质8家,三级资质148家,管理服务项目395个、面积1358万平方米,服务对象17万多人。服务范围不再单纯是新建商品房项目,而是包括从商品房到经济适用房、房改房,从住宅到办公楼、工业区、医院、学校、集贸市场,从小型配套到大型公建,从单门独院到大型社区,从单一类型物业到综合性建筑等多种多样的物业类型。目前,物业管理已覆盖到不动产项目的所有领域。已是保持经济增长、保障和谐民生,保证社会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新型行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在支持再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中发挥了其特有作用。
物业服务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消化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业人员中秩序维护员、保洁员、维修员和绿化养护员通常占企业总人数85%以上。据统计,我市物业服务从业人员达6012人,其中来自企事业单位下岗、分流人员有4056人,占67.5%,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353人,占22.5%,部队复转军人有448人,占7.5%,其他就业(残疾人等)155人,占2.5%。特别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物业服务企业做到了不裁员,不降薪,并积极为下岗人员和被辞退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4月,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安置了返乡农民工达150多人。部分物业服务企业还适当提高了员工的工资待遇,如阳光物业公司为稳定人员,从2009年元月起每月为每位秩序维护员增加了50元工资。
(二)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仅市城区物业服务企业已达103家,物业服务项目300个,管理面积97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765万平方米),服务对象达53750户、131900人。这些物业服务企业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服务行为,在物业服务区域内营造出安全、整洁、舒适、方便的生活环境。同时还通过组织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市房管局成功的组织了首次城区住宅小区运动会,城区有130多个小区、600多名业主参加。经房物业、阳光物业公司等一大批物业服务企业每年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举办社区文化活动,金健物业公司2009年5月份就为“金色晓岛”业主安排了包括登“太阳山”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使广大业主在各种文化娱乐中,享受到欢乐愉快,业主之间加强了沟通,提高了市民精神文明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物业服务企业在城管创建、提升城市品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我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只要是实施了物业管理的小区均达到了考评标准,“金色晓岛”、“电力新村”等小区还因其规范的秩序管理、舒适的生活环境、周到的特色服务受到考评小组的称赞。
(三)在维护小区安全稳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全防范和秩序维护是物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查表明,有专业物业服务的区域,社会治安状况要明显优于没有物业服务的区域。以城北紫桥小区为例:同在一个社区,竹园、桃园、豪园等有物业服务的小区与处在一个地段的紫桥一区、紫桥二区相比,入室盗劫发案率低了90%以上,十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和谐。此外,物业服务行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参与抗冰救灾、抗震救灾等方面也展现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在2008年元月我市遭遇的50年一遇特大冰灾中,城区物业服务企业担负了城区所有物业服务小区的“抗冰灾保通水”的任务,物业服务企业共投入230余万元,3000多人奋战了1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在腊月二十八使所有物业小区全部恢复供水。去年 “5.12” 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市物业管理行业在民政部门组织前就已自发组织员工捐款,其中仅“经房物业”捐款就达8600多元。不仅如此,物业服务企业还积极参与扶贫助学等社会公益活动,锦泰物业公司从2005年起一直资助5名山区贫困生,即使在公司资金最困难的时期,也优先保证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
二、物业管理行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盈利能力差,生存困难
调
查结果表明,市城区103家企业中处于盈利状态的只有23家,仅占企业总数的22%。其余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主要原因有:
1、开发规模小。物业服务本身是一个微利行业,主要依靠规模效应来支撑企业发展。调查发现,按现有服务收费水平,单个物业服务项目总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服务规范物业企业才可基本平衡不亏损。但在全市物业企业中,服务面积
大多在5万平方米以下。甚至有18家企业服务对象仅有1个项目,服务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这18家企业基本处于守摊子的局面,进退两难。
2、经营成本高。一是人力成本高,物业服务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一般达到了70%—80%。特别是《劳动合同法》出台后,要求物业企业为从业人员购买社保等,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二是运行成本高,物业企业面临各种高成本收费:环卫部门要向物业企业收取垃圾清运费、技术监督部门要收取电梯年检费、卫生防疫部门要收取高层水箱的水质检测费等。以金泰物业为例:该项目有高层住宅20栋,电梯106台,高层供水水箱10个。若按相关部门的要求,每年仅电梯维保费(4000元/台·年)、高层供水水箱检测检疫费(2000元/个·季度)、高层供水水箱清洗费(1800元/个·半年)等几项就得缴纳费用54万元。这对作为微利行业的物业企业是无法承受的。
3、人员素质低。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6012名从业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257人,占总人数的4.29%,高中以上学历的有1117人,占总人数的18.7 %,其余77%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都在初中及以下。物业行业受上述收费难、负担重等因素的影响,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低下,从业人员待遇不高,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准提高较难。
(二)权责不对等,发展艰难
1、社会负担重。《物业管理条例》规定,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属于合同关系,根据双方签订的物业委托合同履行承诺。但在实际操作中,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了许多本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住宅小区的计划生育工作本应由小区所在社区负责,物业服务企业予以配合,现在却需物业公司与房管局签订责任状;如小区发生偷盗等治安案件,应以公安部门为主,物业企业只能协助;又如垃圾清运费,业主不是因为实施了物业管理才产生的垃圾,照理不应向物业公司收取该项费用。实际上,物业企业在服务过程中充当的是全体业主“管家”的角色,而很多本应由雇主承担的责任,由于职能部门认为找物业公司比找单个业主省事,就被人为地转嫁到了“管家”身上,致使企业的性质与承担的义务、责任极不相符。
2、遗留问题多。近几年来因开发商遗留问题引发的物业纠纷占了物业纠纷的80%以上。主要表现是当初承诺未兑现、房屋质量有问题等,而对这些遗留问题,个别开发企业采取“一拖二推三跑”的策略,将问题都甩给物业服务企业,使得物业公司与业主形成矛盾对立。如“鑫沙茗苑”小区,开发商在没有给业主水电单独立户的情况下交房,目前该开发企业已经注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业主只好采取拒缴物业服务费来抗争。
3、群众要求高。广大业主是物业服务市场的消费主体,“物业服务”其实也是一种商品,但一些业主缺乏对物业管理“花钱买服务”的消费意识,更多业主是消费理念不成熟,未真正意识到物业服务等价交换的商品属性,片面追求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低价格”、“高服务”。如火车站附近的“恒鑫公寓”,建筑面积不到1平方米,物业服务费价格每平方米只有0.4元,目前该小区收缴率不到40%,每月收费不足2000元,而小区内支付公共部分的水电费就达500元,其他常规服务也就只能由2-3名员工负责,但小区内业主却要求高质量的规范服务。
4、维权手段弱。物业企业职责除了服务还是服务,且服务对象是成百上千的不同层次的业主,同时还须应对来自各条线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监督。针对小区管理内存在的有些问题,物业公司只能呼吁,没有任何处罚的职能和手段,如小区内乱搭乱建问题、房屋质量问题、出租屋管理问题、小区内发生纠纷问题、业主家中被盗问题等等,业主可以找出多种理由归结到一种方式——拒交物业服务费。对于恶意欠费的业主,物业企业除了到法院起诉外并没有更多更便捷的维权方式,且打官司效果也并不理想,往往是“赢了官司输了钱”。如健民花园有2名业主,墙体渗水发生在房屋保修期内,物业公司做了大量协调工作,但业主就是不交费,后来通过法律程序,官司打赢了,但仍不能执行到位。等等现象,使得物业企业时刻处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中。
(三)政策不配套,监管乏力
1、法制不健全。近几年来,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物权法》等法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的立法,仍然明显滞后。特别是在地方性法规和对国家法律政策的解释与实施细则的制定方面,很多方面还是空白。实际运作中仍然让人感到无法可依。如:对于业主委员会的管理。业主委员会作为一个业主自治组织,既非企业法人亦非民间团体,只能作原告不能做被告,当业委会没有真正代表大多数业主利益时,尚无明确监督和制约措施。
2、体制不完善。物业管理涉及到规划、建筑、城管、电力、供水等多个部门,牵涉面较广,有时各种矛盾会交织在一起,目前我市缺乏一个强力部门有效的协调各方,造成行政管理与物业管理关系难以理顺,多头管理问题久拖不决;开发商、物业企业、业主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职权不清,且这些部门都可以对物业企业发号施令,而遇到实际问题却不能迅速有效的处理解决,街道、社区与物业企业接合点没找到,综合协调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如小区业主违章装修、拆打承重墙、私搭乱建等问题,城管、城建、规划、房管等部门似乎都应该管却都不愿管,而物业企业想管却因没有相应执法权而无力管。如“都市.美墅”住宅小区的裙楼顶,开发商起初考虑为网球场,且网球设施场地都已划好,设施也安装到位。后来因为购买裙楼开酒店的业主要求装电梯,就把楼顶打了一个窟窿,还在楼顶安置了一台大型空调室外机,严重侵害了业主的利益,市信访办、市长值班室协调过多次,最后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监管不到位。对于物业企业的监管,房管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对物业企业的监管仅限于资质管理,企业在未触及吊销资质的最低底线情况下,部分侵犯业主利益或其它违规行为,房管部门也似乎没有过硬措施来加以约束。后期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机关事业单位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企业撤出小区后遗留问题的处理等也没有明确规定。而这些活动若没有主管部门的介入,对于整个行业或市场的规范显然是不到位的。
三、加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物业管理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其不可缺少性已为全社会共识,随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房地产开发建设总量增加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实行城市长效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也需要物业行业继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但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现状制约着其应有功能的发挥,也制约着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领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物业管理行业的良好氛围
1、理顺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国泰民安,各级政府要把物业管理工作当作民心工程、形象工程来抓。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原则,理顺物业管理体制,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的作用,建立物业管理协调、监督、考核工作体制。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市房管、规划、建设、城管、公用、物价、公安、民政、园林、电力等部门和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物业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重点解决物业管理存在的热点、难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办法,以建立长效良性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
2、培育物业管理行业。为有利于各级党委、政府深入了解行业情况,倾听行业呼声,便于政府决策,体现党和政府对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视和物业管理行业社会地位的提高,建议各级人大、政协适当增加物业管理行业的代表(委员)人选,改变目前全市各级人大、政协中没有物业管理人员的状况,使物业管理的各项决策更符合行业实际。党、政、工、青、妇各级组织和人民团体要充分挖掘物业行业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予以正面宣传;物协、消协、工商等相关主管部门和民间组织也应在各类型的评先评优方面,向物业企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使物业管理行业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3、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改善舆论环境,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创造很好的外部条件,对于构建和谐物业管理至关重要。要在宣传上提高力度,加强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加强物业管理工作作为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营造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部门要多关注物业管理这个新兴产业,正确看待前进发展中的问题,为物业企业健康、良性发展创造一个好的舆论环境。
(二)优化环境,形成物业管理行业的稳步发展和良性循环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发展艰难的产业,但我们更应看到它是一个朝阳产业,在目前的状况下政府应多给予扶持、关心和支持,引导其进入一种良性竞争的行业。
1、政策扶持。一是把好规划关,从源头上解决开发建设规模不足制约物业企业发展的问题。建议今后凡新建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低于5万平方米的,规划部门不予审批,特殊情况必须合并到就近物业管理区域统一管理。这样既增加了物业管理的效益,更减轻了业主的物业管理费用支出。二是调整管理收费标准,我们现在执行的物业收费标准是九十年代出台的,现在各项成本都在增加,要根据小区的新旧程度、规模大小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允许按新旧两种体制分档次收费。三是落实再就业培训计划。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扶持再就业和返乡农民工再就业与推进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每年为物业管理行业开展3—5期就业指导与上岗培训。同时,对于物业服务企业中属公益性岗位性质的,按照《**市公益性岗位补贴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落实到位。四是要大力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力争在3年内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率达到80%以上。
2、资金扶持。对于无物业管理的老小区、改制企业生活区、物业企业撤管小区,市政府要逐年安排资金改造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工程竣工后,采取选聘有资质物业企业实施物业管理,搞好小区的后期管理和服务,以达到市委提出的三年之内所有小区全面实施物业管理。
3、部门扶持。各职能部门要制定对物业企业的扶持政策。如小区内、楼道内的居民用电电费不能按商业用电费收取,电梯安检、二次供水的检疫收费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对小区的水、电立户等遗留问题有关部门应予以优惠。
(三)规范管理,提升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水平
物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要做到“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长效管理”。
1、严格把关。市房管局作为物业管理行业的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好“三关”:一是严把资质审核关。破产与兼并将是今后物业管理市场主旋律,要严把进口、疏通出口,同时严格落实《**市物业服务企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坚决执行末位淘汰制,对于连续两年在考核评比中不达标的企业予以淘汰或降级。二是严把物业服务招投标关。彻底改变“谁开发、谁管理”的垄断经营格局,无论是新建小区、整治出新的住宅小区、达到一定规模的住宅区(大厦)、还是高档商贸楼、写字楼等,都应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逐步取消议标制度,以增强物业服务企业的责任感、危机感,让物业服务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和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三是严把装饰装修监管关。目前,我市装饰装修行业管理尚未纳入房管局的管理范畴,因而在物业服务过程中,业主违章装修造成安全隐患时,处理起来总是无据可依,力不从心。而相关责任部门建议将此项管理职能纳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2、严格管理。各物业企业要强化自身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一是抓内部管理,认真落实各级责任,加强内部考核,在保证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要实行一定比例的强制性淘汰,杜绝聘用品行不端、工作责任性差、工作能力低下的员工,让企业更加规范,更有凝聚力;二是抓培训上岗,物业公司从业人员应当逐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上岗资格,新聘人员一定要“先培训,后上岗”;三是抓标准化服务,物业企业要严格执行服务标准,遵守服务合同,理顺各岗位操作流程,使员工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3、提升水准。各物业企业要提升服务水准,至少要搞好三个服务:一是星级服务。要让小区内业主享受到星级宾馆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二是特色服务。各公司要结合自身和所服务项目的实际,开展一些有自己公司特色的服务,打造自身品牌;三是延伸服务。就是要超越自己,由物业服务向更多领域延伸,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如接送小孩、代收水电费、代理保姆和其他各项服务。
免费公文网
公交服务水平调研思考2010-06-29 18:51:26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公交服务水平调研思考公交服务水平调研思考(2)城市公交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是映射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明镜。我市城区公交形形色色的不文明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使我们的名城形象为之蒙尘。
一、存在的问题
2007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区公交现状广泛征求了市民意见,不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后来,经有关部门几次整顿,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仍不理想,赖站、霸站、抢客、甩客、拼客、宰客、拒载、缓行、抢道、占线、脏乱、破烂、绕行闯红灯、飞速野蛮行驶等现象依然严重,引起交通安全事故频发、司乘人员与乘客矛盾纠纷不断,市民、游客怨声载道,经常在网上发帖表示不满。是什么原因造成公交行业患上种种顽症? 一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城市公交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是普通百姓的主要出行工具,是政府为群众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之一,是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公交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就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在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社会公益性的定位”,强调对公交事业,必须实行政府扶持,公共财政补贴,让百姓在“公交优先”中得到便利和实惠。而我市现有两家公交公司,一方面承担了公益性的社会责任,仅每年免除残疾人、军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的乘车费就有几百万元;另一方面没有公共
财政补贴,企业生存全靠自己。因此,公交公司实行了司乘人员每月末位淘汰制,对经济效益无度的追求;司乘人员为了不被淘汰,只得想尽一切办法拼命多装乘客,求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样就必然降低了服务质量,引发了市民和游客不满。同时,我市每辆的士车经营权从1994年的53700元,涨到2008年的548100万元,涨了近10倍;油价也不断上涨,以93号汽油为例,从2002年的每公升2元多,涨到如今的每公升5元多。而**中心城区的士车的运价还在“原地踏步”,为了节省成本,的士车不得以而“拒载”、“拼客”。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司乘人员言谈举止不文明,对车票减免优待的乘客态度差、不友善,甚至与乘客发生争执。个别司机驾驶技能不高,行车速度时快时慢,急刹车、冲红灯、不准时、站外停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到站也不停车,就凭售票员问一声,“有下没得,没得下就走了”。另外,没有建立公交gps智能
调度系统,早上首班车迟到,晚上末班车提前收车或缩短运行线路;没有安装语音报站提示器、电子报站显示器,到站就凭监票员吼几声;站牌线路标示不准确,比如3路车公布的站点有长征一厂,实际上没有在此停车。三是监管不到位。近年来,市城管局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公交行业管理,查处各类城市客运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佳。此外,投诉电话受理投诉,有时没有将处理结果反馈,群众颇有怨言。
二、两点建议
一是要坚持城市公交“公益当头”的原则。公交是社会公益事业,而公益就是直接有益于公众,这应该是毫不含糊、毫不动摇的理念和原则。公交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决不意味着政府可以甩包袱、撂挑子、卸责任。即使是完全市场化国家,政府也绝不会把公交完全推给市场,公交也绝不以盈利为目的。相反,政府为公交埋单,几乎是通行的法则。在十
年前开始的公交市场化尝试全面受挫之后,北京公交又重新选择了公益性的发展模式,斥巨资修建公共交通设施,并降低公交车票价。因此,一方面我市政府要让利于民,每年适当补贴两家公交公司,把的士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费降低到合理水平;要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各类城市客运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公交公司和的士车经营者,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的管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要在公交车内设置电子显示器和语音提示器,使用文明用语提醒乘客,准确无误地报送上下车站;要在公交车身正面、后面标明车行线路,车身侧面标明车停站点;要科学合理调配公交运营车辆,满足沿线群众的乘车需要。
二是要制定并执行公交服务规范。例如,上海市今年3月就出台了《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对公交线路运营时间作出约束:市区线路首班车不晚于6点,末班车不
【完善产品质量监管服务调研思考】推荐阅读:
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的调研思考09-29
完善财产保全制度的思考与建议调研报告07-24
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制度之完善10-24
完善网络信访工作的思考05-30
完善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思考10-12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思考10-29
关于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思考11-14
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思考11-21
对完善商业银行激励机制的思考10-08
关于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考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