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教学反思心得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春天教学反思心得(精选11篇)

春天教学反思心得 篇1

1、通过聆听《春天来了》感受春天带给人们快乐的心情,能用亲切、连贯、跳跃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天》,用歌声赞美春天,体验春天的美好。

2、知道春天大自然发生了哪些变化,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能够自信地表演歌曲《春天》,表达出愉快的`心情,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我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春天展开,通过律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听赏蒙古歌曲《春天来了》让学生享受春天来了带给人们的高兴、快乐心情。通过认识春天、说春天(简笔画板书)美丽景色、唱《春天》,情景表演春天美丽景色,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积极创设良好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 《纲要》不仅强调了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而且还强调了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

我通过简笔画描绘出春天的景色,让学生置身于蓝天白云、红花绿草这个大自然环境中,光芒四射的太阳,可爱的小动物,我还用舞蹈动作、各种头饰,吸引着孩子。让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美,而且身心完全放松。歌曲学唱之后给孩子的是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边唱边表演自己喜欢的角色,鼓励孩子大胆表演,给予肯定,赞美,增强自信心。如同是在玩一样不用担心自己会表演错或唱错。在不怕错的前提下,孩子们尽情的表演春天。

春天教学反思心得 篇2

一、英语课程资源的内涵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此外, 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 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

二、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必要性

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英语课程资源,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又是构建英语有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1) 根据教和学的需求, 合理整合教材, 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 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将游戏巧妙地穿插在英语教学中, 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有趣, 便于教师有效地开展英语课程; (3) 根据实际教学条件, 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 体现英语学习的真实性和交际性,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4) 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等实际情况, 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优化课程资源, 彰显英语魅力的有效策略

1. 整合现有的教材教学资源, 提高英语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这样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1:“Unit 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vacation?”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一则经典整合课的案例, 曾获得2011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结合安庆本地的旅游景点, 由图片联想到景点可以从事的活动, 巧妙地引出短语eg.go hiking, go sightseeing, take walks, watch water curtain movies, go bike riding。学生对图文识记单词短语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谈论国庆节度假计划的小组活动又好似一场及时雨, 让学生对新知短语进行巩固操练。借助Vicki (赵薇) 导入芜湖城市宣传片, 淋漓尽致地展现家乡风貌, 视频播放之后又整合教材资源——改编听力并自行配音, 转变成记者访问Vicki的国庆行程, 这也是有效课堂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地做到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同时又高于教材。不仅如此, 构思新颖的设问, 如用几个Wh-疑问词将这段访问串联成一篇小短文, 学生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又将一些关键信息收入囊中, 记入脑中。几张度假方式的图片配合一篇关于Vicki假期计划的短文填空, 既是对所看所感的一种强化,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写作练习在五彩缤纷图片的映衬下显得不那么生硬无趣了, 反而彰显了它的神采和光泽。对学生来说, 活动图片的展示不仅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假期体验, 不同的选择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假期感受, 是一种极好的情感渗透的教育方式。结尾的作文展示更是对英语听说读内容的完美补充, 再次升华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 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推进英语课程学习的时代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重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作为语法呈现的情境,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案例2:“Unit 4 Finding your way”是一节语法课, 也是2014年安徽省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授课教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资源, 设计的flash动画将枯燥的语法课点缀得生机盎然。整节课以寻找丢失的小猫为主线, 导入时通过打招呼及自我介绍的方式呈现above, below, near三个介词的用法, 然后创设情境。小猫丢失了, 向柯南寻求帮助, 同时分配男、女两个小组, 进行侦探之星的争夺赛。接下来在寻找小猫的过程中不断提供线索来帮助大家完成任务。线索一:in the hospital, 先通过看视频, 一起唱, 熟悉旧知;然后通过看图片, 掌握六个介词in, above, on, under, between, inside的用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听指令、做动作来操练介词的用法。线索二:in the zoo, 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在hide and seek游戏中寻找小猫, 同时教授两个新介词behind, inside, 以快速抢答的形式让学生在10秒内熟记四对介词, 分类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线索三:in your neighborhood, 看地图引导学生用介词去口头描述方位, 并通过阅读填介词的形式找到小猫家的正确位置。线索四:at home, 以说唱的方式为在家找到小猫开心而庆祝, 同时帮助小猫收拾不整洁的房间。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帮助了他人, 这也是这节轻松愉快的语法课留给学生的情感启发。

3. 挖掘潜在的师生教学资源, 展现英语课程学习的真实性

师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设开放性的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与分享平台, 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及学生的学习实例, 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 促进课程实施中的资源生成。

案例3:“Unit 2 Travelling”是一节综合技能课, 曾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镜湖区繁昌县“同课异构”的教学展示课。

课前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Around the world”来舒缓紧张的气氛, 以看图猜词导入sunny/backpack/map/camera, 抛出问题What do I want to do?引出话题——travel.笔者以自己的芜湖教学之旅, 让学生为自己选择旅游地点where (eg.Fantawild Adventure/Tingtang Park/the Walking Street/the Mirror Lake/Zheshan Park) 以及可进行的活动what (eg.visit a theme park/visit Chinese gardens/go shopping/go boating/go hiking) 。在熟悉的生活化语境中教授动词短语, 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习效果更好。接着继续介绍中国著名旅游景点、安排相应活动, 学生再次回顾, 加强记忆。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视频, 根据五名学生的喜好, 帮助设计合适的旅行计划, 呼吁学生思考:If they want to travel, what else should they think of?引出when句型教学, 听力的分层练习以及talk show让学生对季节词汇进一步了解, 也让学生畅所欲言他们设计的旅行计划, 在语言交流中体验助人之乐。“芜湖一日游”的拓展练习, 以及中外美景赏析视频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再次巩固三个目标语where/what/when, 同时也为最后的旅行小调查活动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在学中做, 在乐中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各具特性, 各有特长, 他们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再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 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教学带来的那份真切, 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兴趣。

4. 找寻有趣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彰显英语课程学习的交际性

案例4:“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参加的2013年繁昌县以及芜湖市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赛的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围绕主线your dream job展开任务型教学, 以培养学生正确、理智的择业观, 并坚信用心践行, 方能放飞梦想。课前播放童谣“I have a dream”, 师生一起倾听, 营造梦想课堂氛围, 鼓励学生畅想。一张大学照片引出笔者的梦想职业, 学生边欣赏边思考 (梦想人人皆有, 那么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 引出多彩职业的词汇教学。借助名人图片抛出问题What’s his/her job?介绍以-ist, -er (or) , 以及无规律的职业名称, 图文并茂、分类词汇教学和快速抢答既让学生的识记变得有趣, 也为后面的三个任务打下词汇基础。Task 1:Speak out your dream job, 以职业图片抛出目标语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并做简略回答。填空题和连线练习题给学生提供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的线索, 鼓励学生运用What&How两个目标语勇敢地说出心中的梦想职业, 并学会与他人分享。Task 2:Plan your dream job, 由问答梦想职业引出名叫Cheng Han的学生关于梦想职业四个方面的规划 (what/how/when/where) , 辅以听力选择和填空练习, 通过小组讨论引发学生对于梦想职业规划的思考。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名人尼克·胡哲的故事, 告诉学生:实现梦想的途中可能困难重重, 但他们应该做到的是:怀揣梦想、学会感恩、永不言弃。Task 3:Write down your dream job, 以语言输出的形式让学生综合运用职业词汇以及目标语what/how/when/where在卡片上写出梦想职业, 并学习尼克·胡哲的精神。Task 4:Fly your dream job,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将自己手中的梦想卡片粘贴在愿望树上, 带领学生放飞职业梦想, 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激励作用。

5. 创造精彩的游戏化教学资源, 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指出, 根据语言习得的规律, 语言的习得发生在自然的交流沟通环境中。词汇的呈现也最好接近现实生活的语境中进行, 以便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下学习、理解语言, 为语言进一步在语境中的应用做好铺垫。

案例5:“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是一节听说课, 也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巩固词汇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歌谣齐诵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常见的交通工具名词, 通过观看视频“Mickey and Donald’s travel”尝试写下其中的交通工具名词, 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再次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及动词短语, 既可以通过快速抢答的形式加强对词汇、短语的认识, 也可以通过Let’s chant达到巩固词汇的目标, 后者显得更加有乐感、有乐趣。Bike, bike, ride a bike.Taxi, taxi, take a taxi.Bus, bus, take a bus.Boat, boat, take a boat.Train, train, take a train.Subway, subway, take the subway.改编后的歌谣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记忆, 更受学生的青睐。

案例6:“Unit 4 Don’t eat in class”是一节听说课, 是笔者在七年级英语词汇呈现教学中开始尝试的一种方法——趣味故事法。这节课主要教授学校的五条规则, 结合话题rules采取趣味故事法来教授五条规则中出现的生词。通过图片展示带领大家来到了a funny school without rules, 看看这里的学生发生的funny things.Peter runs in the hallways (走廊) , so he says sorry to Ms Clark.Jim looks at his watch, because he arrives (到达) late for class.Mike wears (穿戴) headphones, and he listens to (听) music (from the music player) .Amy eats an apple in the class.Why doesn’t she eat it in the dining hall (餐厅) ?Tom is a kind boy, but he sometimes fights (打架) with his brother Tony.笔者图文并茂, 教授新词的同时也将学校规则隐藏其中, 学生不仅强化了对单词的记忆, 也对其中学生的做法有了理智的判断, 对之后学校规则的句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 发挥拓展性的导学案教学资源, 加强英语课程学习的延伸性

教材不可能提供课程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一份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 它不仅能帮助学生从中学到知识, 提高学习能力, 还能为实现有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是旅游话题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芜湖一日游”的拓展填空练习, 既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境, 又扩展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果话题是动物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增补野生动物的介绍, 呼吁学生思考, 并动手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的海报;如果话题是食品方面的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片《美食从天而降》介绍更多的美食, 也可以通过制作家庭健康菜谱的方式帮助学生熟记和运用食品名词。

四、结束语

随着传统教材资源到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转变, 开发和优化英语课程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为学生创造知识与能力发展双赢的机会, 极大地彰显出英语课程的魅力。著名诗人叶芝曾这样评价教育: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 。这句话让笔者重拾心情、重返教师职业——这是一场创造与挑战之旅, 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观摩反思中继续总结优化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课堂带来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春天教学反思心得 篇3

关键词:数学游戏 亲手尝试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 提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

(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

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

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投两枚骰子比赛,假如和是5,6,7,8,9这五个数,就算老师赢;如果出现5,6,7,8,9以外的数,就算你们赢,这样好吗?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

(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师:我选了5个数的结果,你们选了6个数的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还是老师赢的次数多,这是不是说老师的运气好呀?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

[2]葛军.让学生徜徉在自主学习的数学世界[J].小学教学参考.2011(11).

《找春天》教学反思 篇4

《找春天》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就结合现在的季节特点,布置让学生提前观察:在回家的路上、在校园中、在公园里,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而且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还发现有的同学跑完操后热得想把外套给脱了。因此上课时我及时抓住这一情节开始导入课题,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春天的怀抱。学生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眼中的春天。接着我就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男女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闻到了她”“触到了她”等词 语,课堂中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

教学中我又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春天的美景。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随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岀示自学提示: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想回答好这几个问题,课文必得熟读才行。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春天的美丽景色,加深了印象。在这个环节中,我激趣导入:春天的景色美不胜收,音乐中的春天充满幻想,孩子们朗读中的春天犹在眼前,孩子们把自己眼里的春天画下来吧。让学生动手画,画好后让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内课外的春天场景达地到了有机的整合。孩子们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也得到了升华。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篇5

2、品味语言美。本文文笔隽永,语言优美,适合美读品味。毕老师的引导语也是精心设计、字字斟酌,如涓涓细流把学生们带入课文讲述的美好意境之中。带着这种体验,学生的心完全融入到文本之中,与作者一起、与主人公一起体味这个美好的早晨。

3、体验生活美。

《触摸春天》教学反思 篇6

一、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我力争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合作者,在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时,通过启发、暗示、点评让学生进入到语言中,与作者、与文本对话。在找出使自己惊叹的句子以后,我引导学生品析语言,体会用词,在读思想议中体会表达效果,增强语言积累。例如,从一开始的整体感知,我就注重学生的生字新词的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语。这样,在文本中自由地进出,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培养了语感,训练了思维。

二、文贵自得。

叶老说:“阅读时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所以我在这里细心教给学生读书批注的方法,以使他们学会读书。学生抓住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从“奇迹”入手,感受安静全新的经历。从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感受安静用心的感受春天感受生活,才有全新的体验。把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围绕“安静神奇的灵性来自哪里”这个问题,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书,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句子。

三、以情促读,以写促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集体读、对读、范读、想象读,还有引读等等,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激发情感读出感动,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在理解中心句时,联系文中的安静谈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我又提供相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写下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或感悟。通过文字表达让他们内化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进行初步的思考,让语言学习,精神成长互为资源,共同促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运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本课语言优美,但话题凝重、深沉,而小学儿童的认识水平尚在发展之中,抽象思维不发达,直观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生活经验不够丰富,他们对文本的体验不是很到位,特别对于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学生体会起来很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借助课件,帮助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地获得知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弧线和曲线”时,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理解了他们的区别,也为下文的重点词句的教学做好铺垫。而在理解“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飞行曲线,叙述着飞翔的概念。”这个句子时,屏幕上出现了蝴蝶飞翔的弧线。用直观地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安静此时的心理世界。

春天教学反思心得 篇7

一、科学的分组

(1) 初中生的现状

初中生处在一生当中最关键的时期, 他们好奇、灵敏, 容易接触新事物.但在接触新事物的过程中, 会出现对新事物的困惑, 他们就需要有交流的对象, 心理也必须有依赖的人群, 教师、父母和他们又有一定的隔阂, 同学就成了他们交流倾诉的对象.初中生还处在比较幼稚的时期, 不太重视利益冲突, 重视的是感情与爱好, 他们之间的友谊更纯真, 心与心也更贴近.

(2) 小组的形成

根据学生的现状, 我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 (关系好的) 组成小组.有人研究证明:四人组成的小组最为灵活有效, 它便于随时调整配对形式及人员搭配, 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所以一般一个小组四个人左右, 民主选举一个小组长.一般一个班也就分十个小组左右.因为这种小组是以友谊与爱好为基础的, 小组的关系比较和谐团结, 任务完成也就比较顺利.

(3) 座位的安排

分组后, 学生的座位要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带来方便, 可以把小组学生的座位安排在靠近的地方, 可以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合理的倡导

(1) 建立一个完善的奖励制度

对学生的评价不以个人的成绩为标准, 是以小组的平均成绩为标准.对做得好的小组、成绩好的小组、进步大的小组给予奖励.特别是对那些相对较差的同学, 极大地鼓舞了他们提升自信心, 平时他们得到的批评与冷漠是最多的, 这样他们有了和好同学一样获奖的机会, 使他们也体会到了成功感.

(2) 布置合作学习的作业

作业是学习的主要方式, 平时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是自学为主, 现在经常布置一些合作学习的作业.比如由组长出一些题目分配给大家做, 统一由组长批改, 老师了解情况.

(3) 课堂上合理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学会合作是时代要求的重要素质, 强调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和要求.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提供具体情境让学生去表达、倾听, 提出自己的想法.

(4) 积极鼓励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

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说教外, 可以通过海报、黑板报、班级公约等形式强调合作的重要性, 更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活中体会它的重要性.

(5) 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要真正发挥作用, 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是一个参与者, 更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要考虑每名学生的特点, 让每个小组都成为最佳组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 每堂课哪些环节需要合作, 应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合作,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显著的效果

虽然这种实验是不麻烦的, 但它的效果却相当明显.首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 他们互相帮助, 努力学习, 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我教的一个班的平均成绩由年级的第六, 一学期后进步到第二.另外, 班级的常规成绩明显提高, 期末获得了校优秀班级.实践活动的成果更明显, 多次受到表扬, 并且研究课《盗版软件的调查报告》获省一等奖.

四、深刻的反思

当初我怀疑这种小组长期的存在, 会影响班集体的发展, 造成拉帮结派的歪风, 同学之间的矛盾也会激化.其实, 小组之间的矛盾肯定是有的, 但最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处理这些矛盾, 要理智聪明地处理问题, 不要把矛盾激化, 更不能有过激的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班级越来越团结了.

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1) 处理好合作学习形式与目标的关系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任何一种学习方式也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合作”, 而脱离了这一重要目标的实现.否则, 再好的形式也不会有实质的收效.

(2) 处理好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并没不是没有个人独立学习或不重视个人学习.首先, 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与每个人的责任息息相关, 只有每个人出色的表现, 才能有高效的互动;其次, 小组合作共同实现目标;最后对成果进行分享, 最终目的是达到大家都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落实到促进个体的发展上.

通过竞争可以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 不断超越别人、超越自我.然而, 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表现出合作意识欠缺、利己主义行为严重、同学之间关系紧张.合作学习的初衷就是改变竞争情景,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的环境, 以弥补由于竞争所出现的各种负面影响, 并不是完全抛弃了竞争学习

(3) 做好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形式的整合

教学理论的发展表明, 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于所有教学形式的万能模式或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的,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同时达到所有的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只是一种教学形式, 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 有其自身的局限与不足, 因此, 在教学中, 应视具体的情景, 与其他教学形式进行有机结合, 互相配合使用, 方可达到最佳效果.

摘要:数学教材的改革, 是中国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也打开了基础教育历史新的一页.转变学习方式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应大力提倡.

《春天》教学反思 篇8

这是一首很优美、动听的春天歌曲,歌词很简单,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幼儿在学唱时就显得更加的容易,为幼儿记忆歌词内容,我还准备了图谱,力求使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更能理解音乐、乐意表现音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于了解歌曲的乐句,学习用清楚、明亮的声音唱出春天的美好、愉悦的情绪;按图谱的提示唱准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感受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首先我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问来导入课题:“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里都有些什么景色?”根据幼儿的回答我展示出图片,吸引了幼儿的注意。然后根据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教会幼儿记歌词,下面一步就是加深难度,在记忆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歌曲的节奏型。就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通过语言引导,孩子们就像在“闯关”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最后结合《小朋友的书》上的相关图谱,小朋友们学起来很快。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还是最后的歌表演环节,因为表演的动作简单形象学起来容易,再加上男孩、女孩的动作稍有不同,所以他们表演起来也觉得很有趣。在自由结伴表演环节一开始有点混乱,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伙伴,但在商量4个人中谁唱哪一句时,由于他们还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还缺少合作精神,所以一直商量不好,有的队伍起了争执,最后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明白了只有合作才能使游戏更有趣,开始学习自己分配,由组内成员轮流着唱不同的句子。

渴望春天教学反思 篇9

1、播放该曲录音,多媒体播出五月鲜花盛开的画面。百花盛开,小鸟歌唱,树林换上绿装,这是儿童们都渴望的。将此心情与优美的旋律、愉快的情绪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2、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向学生介绍莫扎特的生平与该曲的创作背景。在这里,我采用5组画面:

(1)维也纳风光;

(2)莫扎特肖像;

(3)少年时期的莫扎特;

(4)莫扎特作品集一览;

(5)《渴望春天》简介。

语文教学的春天在哪里 篇10

解放以后, 我们彻底抛弃了私塾的教学范式, 在课程内容上做了彻底的更新, 以文章构建教材, 且采用了旧苏联的教学模式——以“段落、中心、结构”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格局一直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在这近半个世纪中,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 也造就了一批新中国早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和语文教育家。这一时期的教材, 虽有定期的修正与改版, 但都是以“工具性”建构的, 它的单纯性且不说, 其人文关怀、审美情趣以及诸多的能力培养意向更无从谈起。如果对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教学进行一番审视, 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在情境中扮演的是至尊的角色, 他们是星星围绕的月亮, 他们是课堂的中心, 他们是课本的授意者, 他们是学生的役使者;而学生呢?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只有听话、服从的份儿, 一切围绕教师转, 一切围绕教材转。以处在这样的地位的教师, 使用这样的教材去教学生, 学生的兴趣何来?学生的兴致何在?这与一批医生领着一帮毫无医学知识、毫无临床经验的“医盲”学习诊断学和解剖学有什么两样!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 语文伴随中国的体制改革, 出现了最为活跃的革新时代。它的活跃性在其他基础学科中遥遥领先。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 昔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至尊地位逐渐被削弱了下来, 教师的主导地位日趋显现出来。从科学教育的观点看, 从科学施教的角度看, 这不能不说是前所未有的进步!但由于教材量度的限制 (此时教材的质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工具性”已修正为兼具“人文关怀”) , 学生仍然不能如鱼得水, 畅游语文的辽阔世界。在这样的境地中, 教师为了发挥其独居的主导作用, 便开始了研究教材、深挖教材的工作——以教材为开掘点, 寻求教眼, 寻求教路, 而后带领学生走进教眼, 踏上教路。此时的学生只能在这条道路上被动地、艰难地、毫无兴致地奔走着, 他们始终看不到路边的风物和更远的景象!曾一度时期, 有不少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驱使下, 便真的开展了研究型的教学。试问:在大众教育的今天, 让这些年轻学子在俨然学者的导引下, 他们是否能真正研究精妙的唐诗宋词?他们是否能真正研究出“红学”的深刻?本来研究性学习的初衷是要培养学生质疑探究意识的。这样做无疑是对研究性学习的曲解。

客观地说, “段落中心”教学也好, 教师主导地位确立也罢, 学生的学习动因依旧没有植根于实践的沃土, 依旧处在知识与能力的检测之中。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检测之中, 学生缺失的是亲力亲为的精读背诵和广泛阅读, 缺失的是广泛阅读获得的学养和文化积淀。在能力检测式的教学中, 教师难免要设计系列教学问题, 在求得释解问题的课堂中, 总希望于山重水复中, 喜逢柳暗花明。但针对学生而言, 无厚积何以薄发?无苦作何以广丰?在这样的情境中, 尽管你教师阶梯搭建的如何巧妙, 道路修建的如何平坦, 树上的桃子学生仍难以摘到, 世外的桃源风光学生仍难以看到。

伴随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解放意识逐步被众多教师所接受, 这种接受以至实践的运用, 更是继以教师为主导后的又一大进步!于是, 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民主意识得到了空前的呈现, 思想、精神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在这种解放中我们竟也见到了“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的景象!但在这景象的背后, 当我们沉静下来认真思考之后, 我们忽然警醒, 这样的繁盛景象带来的结果是什么?收获的又是什么?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语文的学习是直接的文字体验, 而且是大量的文字体验, 信息的捕捉和采购是无助于学养积淀的, 无限扩展的视界只可增长一些见识, 浮光掠影的蜻蜓最终是不会酿造出甜美的蜜糖的。

语文的春天在哪里, 我们还需继续探寻。

语文的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发展到今天, 语文的学养积淀途径我们仍未曾寻得, 语文的大力实践问题还是没能得到落实。这就得我们进一步寻找途径, 寻求解决的方法策略。

审视过去, 我们恰恰是返其道而教语文的, 将无助于能力水平提高的“检测”当做主攻目标和方向而耗费精力, 却将用以积淀学养的大量阅读实践放任自流了, 即置放在难以顾及了课外。因此, 我们应该移植曾经的课外任务到课内, 废除曾经的“检测”行为以保障阅读的实施。说到这里, 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只是:今后课堂要提供什么?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应处在怎样的境地?

先说第一个问题。要在课堂实现大面积地阅读, 单靠一本教材和辅助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作如下工作:其一, 建立班级小书屋。采用献书活动收集, 让每个学生每月至少奉献一本书, 多多益善, 作为充实小书屋的主要渠道。其二, 采用多种方式提供读物。如鼓励学生定期租借, 适时购买, 按时订阅, 及时交换, 等等。其三, 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在内容要求上, 首先, 其原则是“有利于健康的人格形成, 有利于学养的积淀, 有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其次, 表现在范围要求上, 其原则是:“立足中国优秀文化, 涉猎外国文化精品, 关注时代发展与科学技术”;再次, 表现在层次要求上, 其原则是:“内容丰富, 艺术上乘”。

再说第二个问题, 对教师的要求。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教师所使用的“方法”。这里的方法是指“指导”或“引导”, 它是以学生的自我体验、感悟为主的, 是将学生真正视为主体的一种表现。大而言之, 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习惯;具体地说, 就是交给学生怎样选择书, 怎样会读书, 怎样读懂书, 怎样有效背诵, 怎样快速阅读, 怎样理解阅读……如何使用工具书, 如何摘抄, 如何养成读书积累的习惯, 如何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要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体验为主, 以学养培育、提升审美价值为目标, 在课前进行学习材料的筛选、编制、印发;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 以学习方法指导为手段, 从事指导与帮助工作。切忌自我表现, 再度进行知识点的筛选、事无巨细的讲解、知识能力的检测。总之, 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方法需要为前提。

再陈述最后一个问题, 对学生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这就得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的天地, 让学生进入书籍的世界, 投身到文字的海洋。让学生情态沉浸于斯, 让学生的心灵愉悦于斯, 让学生的精神倾注于斯。使他们在这里亲历未知的生活, 感受多采的人生, 体验丰富的情感。使他们在这里做真正的主人。在具体阅读中对学生的要求是:第一, 安静。

这是保障全体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第二, 投入。这是保障个体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第三, 熟练使用工具书。这是终生学习的需要, 也是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对阅读的内容, 我们提倡以“多而杂, 感兴趣, 能读懂”为前提, 我们主张以“思想健康, 继承传统, 注重时代生活”为导向。让学生在这样一个大的阅读空间里从事相对自由地阅读、认识、体验。

我们应该反省, 课堂不是检测室, 不是阅兵场, 而是练兵场和试验地!我们的学生也不是受检的物品也不是受阅的部队!

在让学生真正做了主人之后, 我们的语文教师就不必将精力耗费在研究如何施教的问题上, 而是要倾注精力与心血投入到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学的问题上。我们的愿景是如何给学生赋予实践的沃土, 使他们在大力实践的过程中沐浴阳光与春风, 使千千万万只蜜蜂在自己的天地里有兴致地勤奋地去忙碌, 去酿造最甜最美的蜜糖。

这应该才是我们期盼的语文教学的春天吧!

摘要:分析了我国的语文教学之路, 在分析中评价了各阶段教学、课程设置的利弊, 得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一方法策略包括对课程的要求, 对教师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要求。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 篇11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1

《春天来了》是北师大《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教学时间正是大连地区初春时节。学生生活的六、七年中,每年都经历春天,看到了春天各种变化,了解春天的部分特点,感受过春天的温暖,也经历了动植物秋冬的寂静和春夏的欢悦。但是春天常见的动植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们知道的不多。尤其是春天是怎样来到我们身边的,从时间上、顺序上、什么温度时出现的……学生都未曾留意过。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学生产生对春天里常见的动植物的探索兴趣,初步学习用观察记录的方法进行简单探索,体会收获的喜悦。

在我的教学设计中,由两个谜语导入,“拽着冬天的尾巴到来,让树木绿,让百花开,让冰冻的小河流淌,让沉睡的动物醒来。(春天)”,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尾巴像把锋利的剪刀,秋天去南方春天回北方,总爱在屋檐下垒窝筑巢。(小燕子),既突出了特点,又很有童趣,学生非常喜欢,在课堂开始就把孩子们带入积极的情绪中。

让学生自己查找到许多动植物资料,并在课堂进行交流,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学生对春天里出现的动植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分清部分益虫和害虫,树立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观念。学生的资料通过实物投影来展示,效果清晰,教学效果明显,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体现了电子化教学的优势。但如果电脑或投影出现问题,则对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课堂的另一重头戏就是指导学生填写《春天的温度》表格和《春天来了》记录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见到,也是第一次真正地自己记录。因此首先对学生进行温度计的认识,知道温度计有四部分,红色汞柱、刻度线、数字、单位名称,会看具体的温度;再进行填表,同时告诉学生还可以听天气预报来记录,通过观察书中的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观察记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生记录得很好。告诉他们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看到春天温度的变化和春天来到的脚步。

但课堂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汇报时过于简单,倾听的习惯需要进一步加强,课堂中的内容应更加突出春天。在以后的教学中,设计再细致些,目标更突出些,效率更高些。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2

我校近几年来进行了自主作文序列训练,我们年组的老师们思考的是,一节低年级的习作(写话)指导课,要怎么设计才能出彩?

《春天来了》课题类型是看图、说话、写话;看图,就是要认真看图、观察有一定的顺序;说话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话即为写出学生要说出的、要表达的内容。根据以上内容制定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说出图里都有什么?

2、学生在表达时,训练学生说话的完整性。

3、能看图写几句话。

为了调动起低年级的学习兴趣,我们在课前活动环节采用的是——唱

新课伊始我播放视频《春天在哪里》歌曲,让每一位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在这个环节中,除了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有一种放松的状态,还对学生进行了听力及辨析能力,也为上课时,作了铺垫。

低年级的课,语言要有童趣,所以在开课时,我就以童话般的语言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是什么季节?学生看过图之后,很快会知道这是春天,接着我就追问学生,你从图上哪里知道是春天?

第二环节:说

此项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说完整的话,在低年级中,学生的语言就是要表达完整。他们很聪明,我只示范了一次,他们就能说整,有学生还能用上去说,使内容丰富了许多。学生会找到图上的四种景物:风筝、柳树、迎春花、桃花、小鸟。

学习是要懂得举一反三的,刚才学生能够从远到近的去观察,我又根据图,引导学生从近到远的观察,是要传递给学生的是观察顺序不止一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第三环节:有顺序说景

此时,我让学生看着板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观察顺序,连起来说一说,我采用的是个人说——有意识的从远到近的请一列学生说,从近到远的请一列学生说,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看图说话时是要有顺序的。

训练学生,谁和谁在干什么?说句完整话。此内容要启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当时的心情。

第四环节:完整的说

内容说到这里,图上的内容已经全部展现在大家眼前,这节课也即将结束,在结束前,要给学生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总的回顾,因此,我用板书上的内容,先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说出,春天来了,小鸟、柳树、迎春花、桃花,怎么了,谁和谁在干什么?接着再请班上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观察顺序,把图上的内容完整的说一说。

第五环节:写话

让学生回去将今天的内容写下来,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学过的表示颜色的词,心情的词。

做得不足之处:

1、整节课下来,学生都有所学,但是我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不太会有评价语评价学生的话。例如学生在看到图,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图上哪里知道春天来了?有个学生说了:“我从图上一朵朵的桃花,知道春天来了。”如果当时我能及时抓住学生口中所说的“一朵朵”这个词去评价,我想接下去说话时,或者是写话会出现“一朵朵,一条条”等等这样的数量词。

2、在课前,我们准备了一些评价奖励,准备了三种星星“学习星”“智慧星”“想象星”这些奖励,就是为了下节课的讲评课做好准备的,虽然都有发给学生,但是在评价学生为什么可以获得这颗星星时,我却点评得不是很到位,说得时候模糊不清。

今后改进之处:

其实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套路可学,还是说以后课上得多了,听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前段时间听了一些老师的课,他们的评价语就是很随机的,都说得在点子上,所以这一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3

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所以几乎每门课中都有关于春天的内容。于是,课前我引导学生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劳动等多种学科中去寻找春天,搜集有关信息。在颂春天的活动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有的学生朗诵着语文课上学的儿歌、古诗;有的唱着音乐课上学过的有关歌曲;有的用美术课学的春天的色彩,自己动手制作的春装在课堂上展示&;&;这一活动的展开,进一步体现其课程的`综合性,有效开发利用了多学科课程资源。

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人们首先就想到教材资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在强调生活性的本课程中,教材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发、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现的冰雪融化和春笋冒出等不同

地域的气候差异是我的学生实际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我精心挑选了一组表现南北方春天特征的风光资料片在课堂播放,帮助学生在欣赏春天的风光片时懂得我国南北方春天的差异之大。

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

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因此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园里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区里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农村找到了春天,这种差异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系点,特别是当一个孩子拿出自己春天在老家的照片时,坐在下面的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个个听得格外认真。我们老师只要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就会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4

时间过得真快,三月已经接近尾声了。还记得在开学初时,为了选出新学期主题时,为了三月份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两个平行班级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一起讨论而确定,《春天来了》是三月的主题内容。同时也是借春天到来的契机,而选定作为本月的教学内容。为了贴近生活和事实求是,在教材编写内容上主要是结合海南春天具有的特点。为了让学生能读懂课文,在编写课文内容上运用简单易懂的字词和句子,课文内容简短易懂来描写海南春天的自然景象。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本月教学中,我按照预定的计划和目标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课件,下载相关教学视频。

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春天?然后了解春天的特点,为了能让学生更能直观感受春天的魅力,我选择走出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受春天的气息,通过让学生看、摸、闻等感受,说一说春天有什么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简单表达,如:在看到叶子是绿色时,可以让学生说:绿色的叶子。当学生用手摸一摸嫩嫩的叶子时,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嫩绿的叶子。当学生看到花开时,便让学生闻一闻,学生也能感受到花的香味。边看边说,这样的课堂效果是很好的。学生也学得轻松,又记得牢,老师也不用填鸭子式,辛苦又费劲。

除了学习课文出现的疑难生字词外,更多是欣赏课文的优美句子。《春天来了》这篇课文的句子很美,所以尝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第一次结合图片及视频去赏析课文。因为第一次尝试这样的阅读方式,所以有少部的学生不太明白,但大部分的学生能感受得到春来了大地上一切都是绿色的,树木和小草都换上了绿色的新装。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春天的美是有限的。由于校园环境条件的限制,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欣赏到春天的美,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从多方面,多感官去感受春天的魅力。虽然是尝试,但结果是成功的。这样的学习方式我将继续使用,课件及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变得丰富和精彩。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5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幼儿语言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我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通过观察图片,讲述内容,观察自然变化的能力,热爱大自然,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了我采用了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春天,如找春天、说春天、唱春天到最后的画春天,让孩子们用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春天来了》教学反思6

本期我班开展了以《春天来了》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班通过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等活动综合进行来实现教学目标,使孩子们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

例如:在环境创设时,我们以孩子的兴趣点为切入点,同时体现班级特色和主题特色。当春天朝我们走来时,孩子们首先发现屋角、路边的迎春花开了。孩子们兴奋地把这个发现告诉老师、告诉同伴,一时,孩子们的兴趣都在我发现什么花开了上。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个切入点,组织孩子们画春天的花,折春天的花,让春天的花开在教室的窗上,墙上。接着,春天越走越近,没过多少日子,已是春意盎然,孩子们的发现也随之多了

起来:柳条绿了、蝴蝶蜜蜂飞来了、燕子飞来了、小草越来越多,孩子们在草丛里找到了小昆虫。所有这些,都随着孩子们的发现呈现在我们教室里,接着我们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和孩子一起在种植角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和孩子们一起在春天的阳光下放风筝,并通过学习春天的故事,唱春天的歌曲,画春天的画等形式,让孩子对春天有了更深的认识。

上一篇: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下一篇:点的书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