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共13篇)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

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应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本课教学。

一、应用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兴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一定记得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庐山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美景。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到虚拟网上搜索、浏览“庐山美景”,让学生在美景、佳名的欣赏中真实感受到,因为我们观察位置不同所以看到了如此不同的美景,这便自然引出了“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研究主题。在此通过网络这一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快捷的将教师需要的信息、情境,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而且这样的创设过程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热情。

二、应用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传统教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所采用的策略存在着耗时多,误码率差大的敝端。为此教师应用了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录像取代传统的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体验。在教学第1个例题“生日礼物”时,教师将课本上静态的图片换成了真实小狗的演示录像,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思考“小狗在每个位置看到的生日礼物是什么样的?”因为有了动态的录像,学生很容易就认清小狗的观察位置与观察对象的关系,进而展开空间想象,很快做出准确判断。教学第2个主题“天安门广场”时,教师用真实的校园照片取代原教材中的天安门广场照片,这样更好调动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和生活经验,进行空间想象和推理。对缺乏判断经验的学生,每张小图片旁的“帮助”又以录像方式,记录下不同位置的拍照过程,可以让学生真实体验到位置变化带来的建筑物形状变化,这就更好给学生提供了进行空间想象的直观经验,丰富了表象,促进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地发展,为学生展开合情推理提供了有力依据。在巩固提高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观察静态图判断图片拍摄前后顺序”这一难题,教师特别利用我们柳州市的本地资源,增加了一组看柳江河游览录像,判断照片拍摄前后顺序的题目。这正是让一些缺乏游览体验的学生,也能在有限时间里真实感受到游览中所见景物的相对位置发生的连续变化情况。为判断连续图片的前后顺序提供了必要的直观经验。信息技术在这些教学重要环节中地整合运用,将观察情境大量、真实地呈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观察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有效培养了学生空间想像力,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应用网页型设计,支持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怎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统一知识内容时,都能得到有效发展呢?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网络的出现,让我们欣喜地看到,计算机可以利用自己强大的处理数据能力,快速实现内容的切换和选择。我们把这一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上,不就能很好解决个别化学习的难题了吗?在《观察物体》这一课教学中,我就把整个教学内容放置到虚拟网上,学生运用已有网络操作技能,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也可以进行自学。在探索发现的讨论部分,我利用网上留言的形式,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观察规律进行交流、讨论。在练习应用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交互功能,将课本中单一且难度跨越大的两道练习题,结合本校、本市环境设计成一组有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网页链接的数据库,及时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由此可见网络技术地应用,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多样化、区别化的需求,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教师也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四、应用信息技术,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

按计划本段内容的教学是3个课时。而信息技术的运用,省去了课堂教学中繁锁、耗时的组织观察环节,将大量的观察情境,观察信息用计算机快速、清晰地呈现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能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到空间想象,推理判断中。在问题反馈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推理判断依据,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真正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让学生在1个课时里就达到了原来3个课时的学习目标。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2

1. 通过教学, 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组织学生观察实物, 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教学, 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发现平面图形与立体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物体组合摆放的异同。

【教学准备】圆柱、圆锥、长方体、魔方等实物。

【教学过程】

1.直观导入, 激起兴趣

(1) 谈话揭题, 检验旧知。

师: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习过观察物体, 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很多图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块内容。 (出示课题:观察物体并连接)

师:请一个同学回答, 其他同学判断, 说说为何这样连?

(2) 反思说理, 确定方向。

师:把《数学》课本放在书桌正中位置, 如果要看到最大的面, 应该从哪个角度观察?不能移动课本的位置。

生:如果要看到最大的面, 要站起来观察。

师:如果要看到最小的面, 应该在什么位置观察?如果要看到第二大的面呢?

生:分别从正面和左面看。

师:同学们刚才是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数学》课本, 现在一起来看看老师带来的物体 (师出示一个大长方体) 。要观察到最大和最小的面, 应该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如果正面是最小的面, 要观察到最大的面需从上 (下) 面观察。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师:观察物体, 我们一般会从哪些位置进行观察?

生:可以从3个方向看。

生: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生:还可以从下面、右面、反面看。

师:是这样的吗?

生:从下面看有限制, 除非有透视眼;从后面看, 要绕过去, 不方便。

师:要观察物体, 需要先确定观察的位置, 那样就能清楚地观察到物体的特征了。

2. 展开观察, 构建新知

(1) 自主观察, 思辩结论。

师:今天跟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的还有另外3 位小朋友, 他们的观察与我们是否一样呢?

师:如果他们邀请你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 成为第4位观察的同学, 根据你学到的观察物体的知识, 你会怎么说?

生:我只看到了一个面。

师:说说他是在什么位置观察的?请验证。

生:我看到了两个面。

生:我看到了3个面。

师:他们说的都正确吗?

生:都正确! (齐声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在不同的方向看, 结果是不一样的。

生:最多能看到3个面, 最少看到一个面。

师:这些面与面之间有关系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看到的面与面是相邻的, 不可能看到对面。

师:如果要下一个结论, 该怎么下呢?

生:一次最少能看到一个面, 最多能看到3个面。

生:不同方向看到不同的面, 面的大小不相同。

师:观察这个图形 (出示一个魔方, 外面用纸包住) , 请从上面、左面、正面看, 看到了什么?

生:在长方体中, 不同方向看到不同的面, 面的大小不相同。

生:对于正方体来说,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观察到的面大小是相同的。

(2) 引导抽象, 质疑提炼。

师:请把观察到的面画下来, 你能行吗?

(出示一个圆柱, 直放, 要求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学生觉得很容易)

师: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从左面看呢? (投影演示)

师 (出示第二个圆柱, 高与底面直径相等) :你看到的面会是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师 (出示第三件物体纸杯) :你看到的面是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再出示一个与它一样大小的梯形, 进行重合)

师 (出示第四件物体圆锥) :你从上面会看到什么图形? (投影演示, 反转一下再演示)

师:真是不可思议啊!我们明明出示纸杯, 却看到一个梯形的面;明明是一个圆柱, 看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或正方形) 的面, 可见“观察”里面的奥秘真多啊!

(3) 梳理小结, 总结引领。

师:“观察”需要有多个位置, “观察”它的多个“面”, 才能准确地确定它到底是什么物体, 认识才会更全面。

(4) 实战体验, 练习应用。

师:刚才我们从观察一个物体入手, 进行了学习, 如果现在有两个或几个物体组合在一起, 我们观察它们, 又该如何进行呢? (出示圆形, 学生观察)

3. 深化提高, 提升水平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观察组合图形, 同样也明白从不同的方向观察, 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现在你能从下面的平面图形猜出它们是什么物体吗? (点击出示)

生:可能会是圆柱。

生:可能是圆锥、球等。

生:两个组合起来会有圆柱和圆柱、圆锥和圆柱等多种情况。

师:把想到的答案写一下, 看看谁写得多。

生:如将第一个圆确定为球, 第二个圆可定为球、圆柱或圆锥;第一个圆确定为圆柱, 第二个可以定为球、圆柱、圆锥;第一个圆确定为圆锥, 第二个可定为球、圆柱、圆锥。

师:如果把其中一个圆换成长方形呢?又会是些什么物体呢?先独立思考, 再同桌交流, 要求说完整。

4. 拓展延伸, 感受数学

师:“观察物体”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也同样在思考这个问题, 并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读它吗?

5. 总结回顾, 盘点心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8页观察物体。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四、教学难点

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初次与上课学生见面,从实际切入激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九江小学的邓老师。想和邓老师交朋友的请举手!哇,全班同学都愿意和我交朋友,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们能像我这样大声地介绍自己吗?(指名介绍)

2.师:如果有哪位小朋友们的介绍得比他们还好,我们就请他当我们二( )班的形象大使,好吗?谁愿意?大家觉得谁介绍的最好?好,你就是咱们班的形象大使,来,请到前面来,摆个POS拍几张照片,留个纪念。

(教师分别从正面→侧面→后面给班级形象大使拍照)

小结: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礼物,想看吗?请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来,看,是什么呀?(各种玩具)喜欢吗?那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同学的小组学习中。

1.观察玩具

(1)本位观察

师:现在,咱们面对着玩具坐好,仔细观察,头不要偏,手不要动,谁愿意介绍从你这个位置看到了它的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熊的嘴巴,还有鼻子、眼睛。(师板书)

师:大家听了他的介绍,能判断出他看到的是小熊的什么面吗?

生2:是正面。(师板书)

师:你的反应真快!接着请你这组的同学介绍,你看到了什么?

生3:我看到了它的侧面。(板书侧面)

师:仔细看看,侧面有什么?

生4:侧面有手,还有耳朵。(师板书)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非常仔细地看了小熊,仔细看一个物体,我们就说是“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为什么他们都是观察小熊,看到的不一样呢?(生回答)

师:对!在不同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板书看到物体的形状不一样。)

(2)与对面同学交换位置观察

师:老师想知道大家都填对了吗?现在请同桌交换位置,互相检查,如果填对了,就把它取下来。开始!

小结:同学们,我们每个组同学观察的是同一物体,为什么所填的观察卡不一样?

生:因为我们是在不同位置上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3)观察玩具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现在要想看到物体的玩具的前后左右,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交流不同方法)请小组长选择一种你们组最喜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开始!大家从不同位置观察后,有什么想说的?

2.模拟拍照

师:如果我们能把观察到的拍下来,那才过瘾呢!你们想当优秀的照相师吗?

我们一起进入“照相师岗前培训”学习照相四步曲:(1)听指令:照相师起立,听老师发出的指令;(2)定位:快速到达照相地点。(3)取景:用两手架起相机,锁定要拍摄的画面。(4)拍照,按下快门,拍下画面。

师:听明白步骤了吗?我们准备进入“模拟拍照”

第一次听指令:请给男同学拍玩具的后面,女同学拍玩具的正面;

第二次听指令:请男同学拍玩具的左侧面,女同学拍它的右侧面)。

通过这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或想法?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的反应真快,谁愿意做真正的照相师了?老师把照相机给你,你想给谁拍照?邀请你的好朋友到前面来,你听老师的指令给他们的拍照,其他同学看看他拍照的位置对不对?请拍他们的正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

(四)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开心吗?为什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需要我们同学用自己的慧眼去观察、去发现,课后请同学继续在生活中去观察各种物体,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位置 形状不一样

正面 眼睛

侧面 耳朵

后面 尾巴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4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观察物体》是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的能力,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这节课主要有几点个人认为比较优秀的地方:

一、精雕细琢巧设计环环相扣渐深入

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我在教学前不仅“吃透”教材,还充分地了解学生。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精巧,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学生的发展观。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有效的学习情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精彩的课堂导入为课堂的有效开展埋下伏笔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好的课堂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启发思考,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就像一块磁石,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本节课我采用游戏导入“你看到了什

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5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须有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常老师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动的猜谜游戏结合起来,并带领大家领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进而引发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出了小猪存钱罐这个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学生。继而通过小猪存钱罐这条主线,很好的把教学的各个环节串连起来,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在练习中以不同的方式提问,既全面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情绪都很高涨。

二、注重体验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

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里常老师极力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参与、表现的机会。在观察美羊羊这个环节中,设计“位置换换换”让学生顺时针换位置观察,亲自体会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得样子是不一样的。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交流,同时对自己的感悟加以验证。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愉悦,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三、及时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围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主线,结合多媒体让看到图1的同学举手,看到图2的同学举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是一节既实在又有实效的好课。课堂上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地体验,自主思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和谐的交流与合作。这节课中师生都是观察着的,也是思考着的。

本节课教学我个人认为有两点不足:

1、利用存钱罐这个喜闻乐见的玩具作观察对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如果存钱罐的左侧面和右侧面能区别大点效果就更好了,它将更便于同学分辨。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6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小猴四个面的不同照片,和教室前、后面以及校门内外的照片,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课前让学生熟悉合作学习的方式,渗透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及位置的概念,为今天的学习作准备。)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7

《观察物体》 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到91页的内容, 主要教学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并能判断出看到的形状。 听过几次公开课, 教师都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每组一个小动物, 观察时学生在自己位置看, 再到小组中其余三个位置去看, 然后回到座位, 最后师生交流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 乍一看, 学生是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呀! 但细细一想, 学生在一个位置观察的时间是很短的, 快的学生甚至几秒钟就到下一位置了, 走马观花就完成了观察任务! 老师问学生看到了吗? 学生就说看到了。 老师问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就说不一样。 教师的初衷很好, 可学生真的在观察吗?他们真正看到了小动物的样子吗? 我觉得没有, 就凭学生的“惊鸿几瞥”是不能仔细、全面地看到小动物的样子和特征的。

思考: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真”观察, 我是这样思考的:

1.提供丰富的观察活动素材

我想给全班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的小动物, 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狗, 另一部分学生观察小熊, 而不是全班一样的观察素材。我觉得这样观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观察结果, 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从而发现其中隐藏的一些规律。我还给每组准备四张位置卡片, 让学生先确定自己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还是右面。每组还有四张从四个不同位置拍到的小动物照片, 为什么要准备照片? 我觉得学生从自己坐的位置看到的样子表述不太方便, 仅仅观察一下印象又不深, 让学生观察后找到相应的照片, 可以帮助学生从立体的实物抽象到平面的图形, 学生印象深刻, 而观察活动又不流于形式。

2.设计核心问题引领观察活动

观察物体这节课很难, 因为其中的干扰因素太多。小动物自身有前后左右等方向, 学生自己也有不同的位置和方向, 一旦观察者或是观察对象的位置发生变化, 相应的位置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而且学生表述观察的结果非常困难。这节课的教材设计了很多问题, 如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在后面拍的? 哪一张在学校外面拍的? 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这样教学, 课堂中会有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 这是我们理想的课堂吗? 思考良久, 我找到了整节课观察的核心都是观察者在观察对象的哪面可以看到哪面的照片, 据此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看到 () 面的照片。 ”我想让整节课围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 排除干扰因素, 把握观察的本质。

课堂实践

活动一: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1.师:在第二实验小学活跃着一支小记者队伍, 瞧他们取景、拍照、制作电视节目真是有模有样! 小记者给教室拍了两张照片, 仔细看, 小记者站在教室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

生: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汇报、补充完善发言。

师:同样是拍教室, 为什么拍到的照片不同?

生:因为小记者所处位置不同。有的在教室后面拍, 有的在前面拍, 所以拍到的两张照片不同呀!

2.师:学校的校门口也拍了两张照片, 是小记者在学校的 () 面拍的。

生:汇报并且补充。

3.师:刚才我们看到在学校外面和里面拍的照片, 在教室的前面可以拍到后面的照片, 在教室的后面可以拍到前面的照片, 那讲台上这只小熊, 你们在小熊后面可以拍到前面吗?

生:不能。

师:那要站在小熊的哪面可以拍到前面呢?

生:要在小熊前面才能拍到它前面呀!

活动二:从前、后、左、右观察

1.师:四人小组面向小动物坐好 (有些小组观察小熊, 其余小组观察小狗) , 你在小动物的哪面观察?让学生摆卡片确定观察位置。

生操作, 在小动物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摆上相应的位置卡片。

生说一说:我在小动物的 () 面观察。

师:请仔细看一看面前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然后找一找看到的那张照片, 最后把小动物的样子和照片对照。

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学生走到下一位置观察。

师:这次看到的小动物和刚才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仔细看一看, 闭上眼睛想一想, 重新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生继续走到其余两个座位观察, 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看到的照片。

师: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小动物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2.师依次出示小熊的4张照片和小狗的4张照片。

师:观察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在小熊左面拍的这两张照片, 有什么相同?

生1:都是只拍到它们的一半!

生2:小狗和小熊的鼻子都朝左面。

生3:它们的脸都是朝左的!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在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脸就朝左!再看看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 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 (急切) :我发现了, 在小动物右面拍到的照片脸就是朝右的!

师:再看小狗的4张照片, 在哪两面拍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在小狗前面拍的和在它后面拍的照片是相反的, 在小狗左面拍的和右面拍的也是相反的!

师: 这是小记者给自己拍的4张照片, 任选一张说一说在小记者的 () 面拍的。

生汇报, 重点区分在小记者左面和右面拍的两张照片。

3. 师: 你们换位置观察, 小动物也想换位置了 (第一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黑板, 第二次观察小动物脸朝门的方向) , 学生按要求给小动物换位置再次观察。

师:现在你能重新找到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摆好照片。

师:从你的位置猜一猜, 小组里其他三名同学看到的是哪张照片呢?

学生猜一猜, 小组同学举照片验证。

活动三:想象观察

1. 师: 书上第90 页的四位小朋友也在观察小猴, 他们分别在小猴的 () 面拍到 () 面的照片呢?

生独立看书观察, 连一连, 重点汇报小明看到的是哪张照片, 进行辩论说理由, 最后明确小明在小猴的右面拍到的是右面的照片。

师:你在连一连时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先连容易观察的小朋友, 如先连小梅。

生2:我先连小梅, 再连小明, 他们是面对面的位置看到的照片是相反的。

生3:我把身体像小猴一样坐, 就能想到小梅在小猴左边, 小明在右边, 那小梅看到的就是脸朝左的, 小明看到的就是脸朝右的。

师生情不自禁鼓掌。

课后再思考

1.突出课堂本质———抓核心问题

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我在物体的 () 面可以拍到 () 面的照片。”我觉得这就是在本节课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 能引发学生思考交流和重点要理解的。整节课在核心问题的引领下, 学生的思维指向准确、思考到位、思维活跃, 课堂摒除了诸多干扰因素, 学生静下心来思考这一个问题, 会有更多的体会和发现;师生的交流更顺畅, 以前上课学生忙着回答老师的各个问题, 而这节课只要关注一个问题, 并且针对二年级学生采用填空的形式来回答, 学生们在课堂上底气十足, 交流顺畅, 生生之间经常碰撞出智慧的“小火花”;整节课的目标达成度很高, 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细化观察环节 ———经历 “ 真”观察

第一次实物观察是改变学生的位置从4个不同位置观察小动物, 我细化成三个环节:看一看小动物的样子, 闭上眼睛想一想, 找一找照片, 特别是找到相应照片的环节实际上是学生观察结果的显现, 不认真观察的学生就会找不到或找错照片, 这样安排让学生的观察不走过场, 是“真观察”。结合观察的结果, 先比较在两种小动物左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左, 再比较两张在小动物右面拍的照片发现脸都是朝右, 再比较4张照片的不同。两次比较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区分在左面、右面拍的照片。第二次实物观察改变小动物位置, 学生在固定位置观察, 重新找到看到的照片, 并猜一猜其他3名同学看的照片, 这样设计提高了观察要求, 重视了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我的感受是“真观察”有“真发现”“真收获”!

3.经历抽象过程 ———想象观察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 篇8

提升教育质量

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

城关镇中心小学

李红娟

新课程的教学,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经历了不同时段的知识积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本册本单元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学生的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从感性的经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懂得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观察物体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从而得出了根据摆放物体的位置,当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都会看到不同的图形,同时,学生也发现:从正面和从后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从左侧面和从右侧面看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是一样的。学生也明白了,这里所说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和上面、下面的位置是相对的,这就是学生对观察物体的初步感知,也是针对一个物体的观察而言。

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获得了立体组合物体的观察与单个物体所观察到的截然不同,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是不一样的,平面图形的形状也不相同。例1和例2的教学,是从把一个或一组立体图形从固定摆放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决定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样子及形状。而通过例3的拼搭活动、实践操作,学生对原来的想想变成了现实,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上的提升。学生也明白了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都不一样。就学生来讲,本单元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互动,教师的教学更觉轻松,教学效果也好,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实物的展示,作为学生来讲,无论是单个立体物体还是简单的组合立体物体,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都能准确辨认。

总结下来,我觉得自己对单元内容的教学放得开,对知识点的拓展有度。既考虑到了学习好的学生,同时又照顾到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但对整节内容的教学也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更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

1、及个别学生对观察组合立体图形还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只会简单的看问题,特别是对给定的平面图形不能正确辨认方位。

2、部分学生对观察物体后画平面图形有一定的困难。

观察物体三教学反思 篇9

例题1只给出正面的图形,学生通过拼摆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学具发现有很多可能,在活动之后,总结拼摆的方法,技巧,如果做到有顺序,不重不漏。有少数学生思路不够广,甚至会漏掉了个类型的摆法,通过例题1大家发现只给出正面的图形,几何体的摆法不能确定,如果想要确定几何体需要更多的条件。

练习一的第1题是给出几何体判断是从什么方向观察的,但是相比之前学习的几何体难度加大。第2题是练习例题1的类型。学生在动手拼摆的过程中得出答案。

二数上册《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0

一小 黄春燕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了辨别前后左右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辨认从不同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因此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首先通过课前师生互动,伸左右手与教师打招呼来复习辨别左右,为本课所学知识作铺垫。再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采取了8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上观察布娃娃这一例题,给每个小组准备一只玩具娃娃,然后让学生分3个层次进行观察:①本位观察;②换位观察;③全面观察,并一边观察一边和组员交流自己看到的形状。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如换位置观察物体这一活动。四个小组只有一个小组做到

四年级《观察物体》的教学反思 篇11

一、自主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对刚发下来的正方体很感兴趣,如果压抑他们的好奇心,直接开始新课,会因为学生注意力分散而影响教学效果,不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顺利地过渡到了新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出示,照样子摆一摆。让学生先看图摆物,拼出视图。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观察,拼出看到的视图。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接下来让学生思考问题一:“想一想: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这时,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还未展开,很难想出各种添法。这就自然想到了去尝试操作,在此基础上小组交流各种添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出添摆的规律,最后以课件演示的形式展示各种不同的添摆方法,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和再一次的方法指导。

有了这一问的基础,下面的问题二: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问题三:在这个物体上添一个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了。他们会想出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将问题一的解决思路迁移过来。从而得出添摆的规律。在这一部分的活动中,其实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能独立解决问题了,还有少部分学生能脱离实物操作得出添摆的方法和规律。这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自我认同感、感觉到个人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为了体现思维的可逆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计了问题四:如果在这个物体上拿掉一些正方体,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拿?最多可以拿掉几个?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很快便能得出答案,这说明他们有效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四道练习。第一题观察物体,确认三面的视图,是连线匹配题。第二题观察三个立体图形,说说发现了什么。并要求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解决。数学学习中适当的方法指导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上也是如此。学生从本题中还能体悟到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会各不相同的道理,从而提醒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事物。第三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想一想、猜一猜、摆一摆。其中经历了由思维-想象-验证的全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大有益处。第四题“猜猜它是谁”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层次:

(1)、有一个物体,出示从三面看到的视图,猜猜它是哪个物体。

(2)、有一个物体,出示从三面看到的视图,摆出这个物体。第二题是开放性问题,有两种摆法,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再次提醒了学生注意观察角度的问题。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2

(一)教学反思

上孔完小 张淑娟

《观察物体:看一看

(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储钱罐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 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是我们班的哪位同 学,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后面拍摄的。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到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 方体的面,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关于《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篇13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上一篇: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小学一年级下雪了日记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