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推荐4篇)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
自古,我国便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如今,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件件举世瞩目的成就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是,国人境外旅游时发生的一些小事,却与我国礼仪之邦、世界大国的形象极不相称。随地吐痰、高声喧哗、肆意插队等不文明行为令各个国家的人们频频皱眉。要成为真正的大国,就必须切实提升国民的文明素质!
先贤孔子曾经反复告诫世人:“不学礼,无以立”,并提出了为国以礼的思想。可见,国民素质不但关乎个人声誉、名节,更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程度,关乎国家形象、民族声望。要提升国民素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因为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既有外界环境的刺激影响,也有一个人内在道德修养的约束作用。因此,要提高国民素质不能过于务虚,只将希望寄托于道德的约束,也不能光靠严刑峻法强行矫正,而是要内外兼修,形成合力。
修“内力”,提高道德素养、思想境界乃是提升国民文明素质的关键之道。古人云:“人无常心,习以成性;国无常俗,教则移风。”我们只有做好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养。对此,首先要改进工作方法。阔板桥社区成立“红领巾瞭望哨”,并最终取得了社区环境维护和青少年学生、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双丰收,正是由于用对了方法。我们要继续探索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熟练运用动画、漫画等鲜活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抓住关键人群。针对境外旅游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要专项专治。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册、出游前宣讲培训的方法引导游客文明出游。娃娃同样也是关键人群,他们的心灵如同一块洁白的画布,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幼儿园、中小学课程中,让孩子从小学会讲文明懂礼貌。
练“外功”,对不文明行为依法严惩乃是矫正国民文明素质的依托所在。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只有建立相应的惩戒之至,才能促使人们趋善避恶。对此,首先要“划红线”,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立法,制定配套条例,将道德律令上升到法律高度,为约束不文明行为提供法律支撑。然后,要“惩恶行”。扬善必先惩恶,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惩恶机制,将成文的法律、条例落实下去,严惩有不文明行为者,并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对失德、造成严重后果的典型案例,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于情节特别恶劣的,应对有关责任人实行终身禁令的惩罚,令一些素质低下者不敢不文明,不得不文明。
一、现阶段中国音乐教育薄弱, 人口的音乐素质亟待提高
“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这是我国中学教育中常常出现的口号式话语。在中国的几千年的传统思维中, 格物致知是第一位的, 但是“艺”不过是补充, 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中, 一个人想要立足, 首先必须有“技”, 立足之后才考虑“艺”。这样的观念已经深深地潜入到了中国人的深层意识之中。虽然到了21世纪, 然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 重理轻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而音乐的地位甚至连“重理轻文”中的“文”都不如, 音乐课其实就是一个摆设, 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 在某些关键升学时刻, 还必须为英语、数学等科目让路, 每年到了期末, 最先停课的就是音乐课, 甚至一些学校, 将音乐课平分给数学外语等科任老师手头, 让其自行处理; 到了高中阶段, 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就已经消失, 音乐基础教育极度贫乏, 学生的音乐素养很难得到提升。到了大学阶段, 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对于音乐学习较少, 大学生一方面缺乏音乐基础, 音乐素养比较低, 另外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更多的在于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 对于大学教育机构, 虽然也认为应当提供当代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然而因为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 如资金、时间、价值导向等等, 导致对于大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挖掘和培养处于有心无力阶段, 放任自流的结果, 就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丧失了最后的提高音乐素养的学校教育机会。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思维, 漠视学校音乐教育的功能, 限制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开展, 导致学校教育在挖掘和培养学生音乐素质方面影响力达不到应当具有的水准, 是导致我国各种人群音乐素质偏低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人群的人文素质水平, 挖掘和提高个体音乐素质
文学即人学, 艺术也是“人”术, 音乐它关照着人们的心灵, 照亮人的眼睛。一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 其实是这个人素质的基础, 离开人文素质修养去空谈人的音乐素质的提高, 这个是镜中花水中月。作为专业的音乐学习者, 应当在思想上首先明确:人文是和艺术相通的, 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是每个学习者的知识结构科学配置, 那么, 在加强个人音乐素质, 延伸个人艺术生命方面将是极大的助力, 一个有着深厚文学素养的音乐家, 在其音乐表演、音乐创作方面将会极大地受益于其人文修养。而作为音乐教育者, 在工作中, 这个指导思想必须明确, 因为老师是学生之路的明灯, 在学生一门心思只关注音乐而忽视其他人文修养的培养的情况下, 老师应当及时指出并加以调整, 尤其对于一些音乐专业学生, 其文化课或者说起人文学习方面, 存在着明显的偏科, 他们只学习音乐课程而忽视其他课程, 其实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学生应当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 对于阅读不要“偏食”, 要广, 要多方面涉及, 但是切忌贪多不烂, 阅读又必须有重点, 要精读, 对于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 演奏技巧是基础, 然而音乐所包含的感情情绪, 历史背景等都是音乐的灵魂。一个作品的来源、背景等, 需要表演者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完整地掌握。一个作品所处的潮流、其所面对的社会生活, 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创造目的等需要表演者去阅读去积累。对于自己所需要表演的作品了解越多, 则表演者的情感就会更多地沉浸到作品之中去, 对于作品有了自己的理解, 有了个人的感情, 那么表演者的表演将会得到巨大的提高。培养一个人的音乐素质, 功夫在诗外。
三、关注学校教育中的音乐, 促使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最美好的阶段, 也是最好学习的阶段, 如果音乐素质的培养离开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 将极大地妨碍整个社会音乐素养的提高。正如前面所说, 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提升学生音乐素质方面采取了短视的态度, 导致我国人口音乐素质的低下。要想让学校关注音乐,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首先, 是应当否定应试教育, 将教育的目标不再定为升学, 而是一个人的素质, 整个观念的转变整个需要全社会的认可, 教育行政部门的行动。虽然应试教育在当前的社会体制下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但是他毕竟还是极大地妨碍着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只要万众一心还是能够转变观念的;其次, 在学校教育阶段, 学生、老师、家长三驾马车一定要配合好。学生不要只为了升学而只关注文化课的学习, 忽视音乐素质的提升, 老师应当注意引导, 培养, 挖掘学生的音乐素质, 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是他整体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 需要老师去坚持; 而家长则应当将眼光放长远, 不能仅仅盯着学生的文化成绩, 而是应当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注重提供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是音乐素质。其实, 音乐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 基本上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到音乐之美, 但是扭曲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目标, 让人们远离音乐之美, 导致学生整体音乐素质低下。此外, 在高等教育阶段, 文化课成绩压力稍微下降, 高校应当将音乐课作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配置专业的音乐教师和相应的硬件, 将大学生的音乐素质的挖掘和培养纳入科学的培养轨道,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四、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
很多人一谈到培养提高人的素质, 就会大皱眉头, 因为在一般人的理解中, 提高一个人的水平, 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必然需要细致的学习, 严格的要求, 长期的坚持, 对于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 很多人也是有类似的观点。比如, 教会人们熟练地使用五线谱, 或者相对比较复杂的古筝指法, 或者和队友一起演奏套曲, 必然需要长期的坚持练习, 学习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然而, 我们应当开阔思路, 孔子认为教育应当寓教于乐, 其实对于音乐学习来说, 完全可以采取该原则, 提高人群的音乐素族, 因为, 音乐在寓教于乐上有天生的优势。城市人群离不开社区, 社区的活动室多姿多彩的, 如群众自发组织的广场舞, 在中国的每个城市里面都可以看到, 通过广场舞, 提高群众的音乐素质, 这个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行政部门其实还可以组织广场舞比赛, 通过社区的一些部门, 自然可以提供社区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水平。再如, 企业内部的合唱比赛, 每年“八一”“十一”等节日, 都是合唱比赛的好时机;这样的广场舞和合唱团等组织, 虽然参与的只是一部分人, 但是它带动的是一家人, 不仅仅锻炼身体、活跃气氛, 自然可以带动全家音乐素质的提高。在学校, 提高学生群体的音乐素质, 自然不能离开高校遍地开花的文艺团体, 学校应当给这些文艺团体更多的空间, 给其中的文艺骨干以更多的支持, 让这些文艺骨干以其热情带动同学,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 学校也可以如同社区一样, 在大范围内组织歌唱比赛、舞蹈比赛、器乐表演等, 在其中适当引导, 打好音乐基础, 自然学生群体的音乐素质就会在实际中得到挖掘和培养。
五、以创新的思维对待音乐教育, 提高社会整体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的提高, 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首先必须高度重视这个工作的开展, 然而, 我们不能墨守成规, 照本宣科地开展, 曾经就有人提出了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将“音乐”成绩纳入高考成绩。我们相信, 如果音乐成绩纳入高考成绩, 那么在短时间内, 学习音乐的人会大批量地增加, 神州大地上的音乐热潮会持续不断地进行。但是, 学习音乐人口的增多, 就意味着人口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吗? 这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前后逻辑上的联系, 甚至有一定的反作用。数理化外分数进了高考成绩, 导致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比比皆是, 纯粹的应试教育对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障碍。因此, 我们要想提高社会的整体音乐素质, 必然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方式。第一, 要抛弃旧思维, 解放思想, 在音乐培素质和挖掘方面必然要有创新的思维, 不能一遇到如何挖掘和培养社会整体音乐素质的问题, 就往“老路”上去想, 如前面所说的将音乐成绩纳入高考, 通过密集的培训和考试,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水平。首先, 要有创新意识; 其次, 才可能有创新行为。第二, 音乐是一种表达美产生美的创造性十分强的艺术, 创新可以从“美”的方面进行考虑。学生被美的流行音乐所打动, 自然有有动力去了解流行歌曲所产生的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学校可以因势利导请一些歌手进校园, 以其健康的形象引导学生提高其音乐素养; 第三, 作为具有强烈个体情感体验的艺术, 音乐有着演奏者的第二次创造。老师对于学习者应当尊重其独立意识, 培养其音乐情感, 让学生对音乐进行独立思考, 放飞其独具个性的思想感情。
中国人已从解决温饱迈向小康,开始享受旅游消费的休闲文化,但经济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文明程度的同步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国内旅游业这些年来的发展生态并不理想。动辄数千元的人均高消费,让某些游客产生一种心理,就去所谓的著名景点,不留下点儿什么,就不算到此一游,对不起自己付出的高额费用。而旅游门票、购物、住宿各相关产业的高价低质现象,更会让游客产生不公与怨愤,这种情绪会投射到旅游过程中,部分游客会用不文明行为进行间接发泄。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中国游客乱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恰恰是经济至上的旅游文化熏陶出来的。
当然,游客本身的文明素质确实亟待提高,这仰赖于更为常态化的文明培训体系。比如,相关部门应当更多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片等途径,让民众了解自己在旅游时应当恪守的文明边界。
与此同时,包括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在内的硬约束,也要有强大的日常执行力。去过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大都不会随地吐痰、在公开场合吸烟。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些国家和地区,对此类行为会处以高昂的罚款,而且有完备的监管举措。
由此可见,如果真要推行不文明行为记录,相关部门就必须说到做到,通过细化的举措,尽最大可能将各种不文明行为记录在案,并辅之以相应的惩治。只有游客感受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将会付出较大的成本,才会有自我约束的内在动力,而这恰恰也是以往旅游不文明现象管理中的最大软肋。徒法不足以自行,相关部门能否将设想转化为切实行动,关系到这一新举措是长久坚持还是半途而废。
摘要心理疾病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人们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名称及其意义
1.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其实质上是指个体各种心理机能的协调和完善,以及以最佳组合发挥作用;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与积极的社会功能。
2.心理健康的意义。(1)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有重要的意义。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由于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以及各种压力,人们随时都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应激。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们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提高心理承受水平,在挫折面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人有效地抵御各种不良的诱因的作用,矫正不良的心理反应,有效地预防心身病症的发生。
(2)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体有意义,而且对群体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心理健康有助于克服人的消极心理状态,振奋民族精神,有助于缓解人际的冲突,改善交往环境,增进社会稳定,有助于塑造良好的个性,发展健全的品格,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有助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可见,心理卫生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国民心理健康及其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我国国民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许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32%;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中科院公布的我国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有近两成被调查者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问题。与此同时,据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举行的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成立大会上获悉,我国神经精神疾病占疾病经济总负担的20%。面对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专家提醒,政府各部门亟须采取措施积极面对这一问题。
2.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世界卫生组织在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发表公报,呼吁各国打破禁忌,加强各种预防措施,积极应对自杀现象,关注健康,珍惜生命。现在全球自杀者的人数比过去50年来上涨了60%,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自杀者人数增幅最高。及时治疗心理与精神疾病是预防自杀最重要的措施。可是目前,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个空白,现在不少学生性格狭隘、孤僻、极端,这和这项教育跟不上不无关系。另外,虽然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总排名中已居首位,但人们对于心理疾病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病不医甚至讳疾忌医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状况的认识还片面停留在身体器官有无病变的层面,而普遍忽视了精神病变。目前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像心理障碍、失眠等一般性疾症,在人们的认识中根本就没有与心理疾病联系起来。
3.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人群重视程度不均。专家认为,心理卫生贯穿人的一生,全社会都应重视这种疾病。然而,中国每百万人口中只有二点四个心理学工作者,其中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不足百分之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重视程度不均。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一心在其报告中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城市好于农村、儿童青少年好于老年人群、学生好于家长。许多人并不知道心理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不清楚好心态与快乐人生的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宣传心理学科普及知识。专家提醒,政府各部门亟须采取措施,积极面对这一问题。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申论 谈国民文明素质提高】推荐阅读:
申论热点汽车文明01-02
国民经济11-15
南京国民政府05-26
国民经济建设09-25
申论热点一 生态文明建设05-25
多选题国民经济核算06-17
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10-26
国民经济管理概论试题12-03
国民经济发展状况12-04
评价国民党的抗战路线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