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

2024-12-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精选8篇)

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 篇1

近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明确提出,要“抓紧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贷款担保机构等多层次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担保机构评级制度建设”。市委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开发

区、工业园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要“不断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市本级要在 ‘整合资产、搭建平台、规模贷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各工业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贷款难、融资难等问题。

为保证“火车头”平稳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应根据国发【2009】26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抓紧构建、完善我市园区企业贷款、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为我市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平稳、快速发展再添动力。通过吸收园区内企业入股、市县两级财政从工业园区土地出让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资金给予扶持,成立股份制担保公司,为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内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担保。同时,还应鼓励各商业银行根据园区内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负债比例、偿还能力等因素,确定不同的授信额度。最后,还要积极探索“银、园、企”三方封闭运行的土地质押、资产抵押等灵活多样的信贷办法。(

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 篇2

(一) 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被调查的24家中小企业经营业务涉及纺织服装业、机械制造加工业、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医药、化工、食品加工业等当地支柱产业 (见表1) , 调查采用网络搜集资料, 实地调研等方法, 内容涉及企业的主营业务、企业性质、企业年销售收入、成立时间、主要资金来源、融资渠道等多方面。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 从建立到2009年, 成立时间在2年以内的3家, 占总数的12.5%;成立3年~5年的12家, 占总数的50%;成立6年~10年的8家, 占总数的33.3%;成立10年以上的1家, 占总数的4.2%。企业的平均寿命为5.42年。从企业的总资产来看, 1000万元以下占总数的16.67%;1000万元~5000万元的占总数的41.67%;5000万元~1亿的占总数的33.33%;1亿以上的占总数的8.33%。从企业的年销售收入来看, 16.67%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以下;58.33%的企业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到1000万之间;大于1000万的占所有企业的25%。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中小企业的总资产方面分析其资金状况, 发现总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普遍认为资金紧张, 总资产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企业中有60%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 而总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约35%的企业认为资金基本上是平衡的, 不存在短缺的问题。从中小企业的销售收入方面来看, 年销售收入小于100万元的企业普遍认为资金紧张;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500万元的有超过70%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或短缺;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3000万元的有约30%的企业认为资金不遇特殊情况基本不紧张;而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存在资金紧张的问题。由此可推断出,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会存在资金紧张或周转不灵的情况, 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

(二) 企业融资现状

具体如表2、表3所示:

注:有企业选择多种融资方式, 因此比重之和大于1。

注:1、有企业选择多种融资方式, 因此比重之和大于1;2、2005年起无锡地区信用社已改制为商业银行。

在融资成本方面, 被调查企业普遍认为从银行融资成本最高;其次是从城乡信用社即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另外分别是企业内部职工集资、亲朋借款以及民间借款。而之所以从银行融资的成本高, 企业认为在向银行贷款的过程中, 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使企业贷款比较难, 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二是缺少适宜的融资方式;三是银行贷款利率偏高;四是缺少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五是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较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 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 绝大多数沿袭家族式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曾做出很大贡献, 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却表现出种种不利和摩擦。一方面, 家族垄断的产权制度、隐私式的财务会计制度、任人唯亲的人事制度和绝对服从式的治理结构等限制了资金的聚集, 影响企业获得规模经济和劳动分工的优势, 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是以信息的真实性和必要的披露为前提的, 它必须以诚信为内在规定, 以法治为外在约束。因此, 中小企业的这种管理方式与市场经济的特点相违背。

(1)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

企业在日常运行中往往要面临很多的问题, 诸如场地、设备、人员、管理、生产、销售等等, 可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还是资金问题, 资金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样重要, 对于每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而言, 及时有效地解决资金上的问题是刻不容缓的。从徐州地区地区的中小企业来看, 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短, 规模较小, 生产力较低, 资金周转困难。据调查统计, 这些企业中60%以上都会出现因自有资金不足而造成生产经费不足的现象。而其中40%左右的企业没有固定房产, 缺乏必要的抵押物, 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是很难的, 一旦遇到资金周转不灵, 就会遭到破产倒闭的威胁。

(2) 担保条件不合格。

在被调查的24家中小企业中:有固定工厂 (生产基地) 或土地 (私有或国有) 和机器设备的有6家, 占总数的25%;有私有房产和机器设备, 工厂 (生产基地) 需要租赁的有7家, 占总数的29.17%;有国有土地和机器设备, 工厂 (生产基地) 需要租赁的有5家, 占总数的20.83%;没有自用土地, 工厂和机器设备都需要租赁的有6家, 占总数的25%。

从调查情况推断, 中小企业的总资产规模偏小, 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 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抵押较困难, 而担保条件不合格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的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合格的担保、抵押品, 一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 资金实力不强, 难以提供符合要求的抵押品和找到有实力的担保单位;二是因为抵押担保程序繁琐, 费用较高, 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 目前存在的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 资金来源单一, 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 资金实力薄弱, 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担保要求。

(3) 财务状况不透明。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由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其财务报表的企业有2家;拥有自己的会计和出纳为该公司管理财务且人数在3人以上的企业有5家;只有一会计一出纳组成的财务小组进行财务管理的企业有13家;与其他企业共同拥有会计或出纳的企业有4家。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高, 披露比较充分, 金融机构能以较低成本获得相关信息。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 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 而且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事务所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而是由一个会计一个出纳组成的财务小组进行财务管理, 它们的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的。因此, 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或外源性资本时, 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 或者提供的信息并不代表其信用性, 因为信息并没有得到公开和公证。由于财务不透明, 企业很难吸引外来资金, 也难以签到大合同。

(4) 贷款成本高, 风险大。

一般而言, 中小企业借贷的特点是每笔贷款金额小、期限短、时效快、随意性大。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查、发放、检查及贷后管理, 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一般成本约为大型企业的5倍。再加上中小企业所涉及的多为劳动密集型的竞争性行业, 稳定性差, 产品结构单一, 企业淘汰率高;企业的财务报表不规范,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将来的盈利前景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加大银行贷款的信息成本和贷款的监督成本, 这同时造成了较大的风险, 而商业银行是以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为基本原则的, 并将安全性置于首位, 追求在既定收益下将风险最小化或者在既定风险下将收益最大化。

(二) 商业银行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成本——收益理论, 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 经济活动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这就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下, 收益最大、成本最低。理性的“经纪人”对利益的追求, 对成本的关注, 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思维、行为及态度。现代商业银行是以多得利润为经营目标, 以多种金融资产和负债业务为经营对象, 具有综合功能的金融企业。企业的获利本质决定商业银行要以追逐利润为直接目的。在目前环境下, 商业银行为了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生存和发展, 竞争逐步由成熟的存款市场向贷款市场、中间业务领域延伸, 客户的争夺转向中高端客户、优质客户, 以获取高额利润和报酬。

(1) 贷款定价机制效应难以实现。

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负担了大量成本, 按照成本收益理论中“谁分担、谁收益”的原则, 中小企业信贷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 就应当通过高额收益进行补偿。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主要是向中小企业收取贷款利息。在我国实行固定利率政策的情况下, 这种增加的成本无法得到补偿 (rr=0) , 而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使其也很难实现。

贷款利息=本金×利率×期限 (I=A×i×n, i=rf+rr)

rf代表等量资金投放大中型企业收取的利率, rr代表等量资金投放中小型企业因成本增加应当浮动的利率。

由于各地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模式普遍还不完善, 定价能力不高, 简单地按照成本加定价模式粗略确定贷款利率的还比较多, 考虑的因素也过于单调, 作为定价参数的指标难以精确测定或测定存在严重的时滞性, 操作性不强, 使得目前还不能通过商业银行利用定价机制确定利率补偿成本, 以达到调节资金流向的目的。

在实际定价操作中, 由于存在资金供求矛盾及信贷规模限制, 受宏观调控政策、资金价格的预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商业银行很难实现通过贷款定价补偿成本, 调节资金流向;其次, 由于商业银行风险指标考核过严, 往往扩大风险考核的因素, 个别行甚至单一地以风险指标作为贷款与否的决策依据, 使利率杠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出现失灵;再次, 商业银行定价的制度性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健全, 约束机制不力, 使定价办法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作用。

(2) 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

徐州地区某一企业由于短期内自有资金有限, 生产资金出现不足, 无法进行生产, 该公司找了好几家银行申请贷款, 但由于没有可抵押的房产, 仅有的固定资产也只是机器设备, 因此很长时间都无法得到银行的贷款支持。此时, 某国有商业银行徐州支行对其进行综合考察, 发现生产经营正常, 销售稳定增长, 现金流充足, 与客户有长期稳定的交易记录, 公司及股东个人的信用记录也都良好。因此, 该行认定, 该公司作为民营科技型企业, 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只要银行能够对企业资金流进行有效监控, 对该公司信贷支持是可以控制风险的。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在金融体制方面, 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 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 我国建立了大量城市信用社, 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 出现了大量不良贷款。可见, 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 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 而只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 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 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 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 影响了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 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

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 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 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 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 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 严格定制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 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 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 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 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 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 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3)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因素分析。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可以定义为商业银行为获得贷款收益而付出的现在的和预期的代价。

贷款的资金成本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资金的占有和使用所支付的利息和手续费。该成本包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存款利率等, 是信贷成本的主要成本;商业银行无论如何使用资金, 该成本对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没有影响, 属于不相关成本。

贷款的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为维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正常运转而投入的费用、商业银行员工工作的费用等管理成本。如:对企业进行贷前、贷中调查, 以及贷后监管发生的费用等。目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低下、治理结构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 所以,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所需跟踪监管力度更大, 管理成本也因此而增加。

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归还商业银行信贷资金, 为化解信贷风险, 减少信贷损失, 商业银行通过协商或诉讼对企业资产进行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等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由于中小企业规模一般较小, 自由资金和固定资产较少, 可用于清偿的资产有限;加上目前我国执法环境还不太完善, 执法力度较弱, 最终信贷资金获偿率很低, 而商业银行又在诉讼中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从而形成高额执行成本。

根据施蒂格勒《价格理论》的观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存在差别, 主要是知识 (信息) “昂贵”的结果。在交易中相关信息的搜寻和处理都必须付出一定成本。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为了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信息, 商业银行不得不付出大量人力、物力, 加大了信息成本。

贷款到期无法按期偿还而带来的损失又形成了信用风险成本, 这是影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优秀人才, 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技术水平落后, 专业化水平低, 经营风险较高。因经营不善而亏损, 造成中小企业到期无法归还商业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 我国每年因为逃废商业银行债务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800亿元之多, 而其中由中小企业造成的不在少数。所以,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成本要比大企业高很多。

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广大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市场渠道不畅、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诸多实际困难。首先, 从法律角度明确保障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 可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频率快、成本高, 风险大等特点, 由政府有关机构和银行合作成立专门的中介组织, 积极为银企牵线搭桥, 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如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 。打破体制和城乡的界限, 使该机构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 做到高效、实干、宗旨明确。帮助和支持中小企业, 保护其利益并为之出谋划策;保护企业间的竞争, 以达到增强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目的。职能是为中小企业开展多种服务, 如专业咨询、相关人员培训、提供财政援助等。再者, 国家应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集思广益, 制定一系列配合金融服务的政策, 使广大中小企业能在宽松的环境成长。

(二) 深化商业银行改革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交点是不少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尚未建立, 一些银行在信贷模式上仍然沿用以往应对大企业的办法, 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筛选和风险管控体系。应当专门培育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中小金融机构, 部分地方和金融机构部门应鼓励发展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 根据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通过政策性扶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一是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用于扩大再生产;二是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改造贷款, 增强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三是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提供低息、贴息贷款以支持其发展。

(三) 强化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应采取以下管理策略:

(1) 分类管理。

中小企业既有管理和财务制度较规范的企业, 也有管理和经营不规范的企业;企业法人代表既有诚实守信者, 也有恶意欺骗者;既有市场前景不稳定、效益较差的企业, 也有发展前景佳、效益较好的企业, 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不能一概而论。

商业银行在培育和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时, 首先需要对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状况和市场的变化等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依次对中小企业分类排队和筛选。在此基础上结合信用等级评定和综合授信, 甄别和筛选优质的中小企业客户, 进而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有限扶持那些信用等级高的、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积极开拓那些经营潜质好、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信誉好的强势型企业, 选择有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 而对那些经营素质一般, 特别是处于衰退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则应更多地用市场机制进行调节。

(2) 风险控制。

拓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必须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 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 动态把握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 不断淘汰原客户群中的资信欠佳者和信用状况恶化者, 维护好与原客户群中资信优良者的关系, 不断发展新的资信良好的中小客户。首先,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要严格审查, 坚决制止重复建设。其次, 贷款要落实担保措施, 控制信用贷款的发放。对抵押物的评估和抵押率的确定要客观、公正、准确, 对担保人的选择标准要从严掌握。此外, 需要强化中小企业贷后管理工作, 建立贷款监测反馈系统,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跟踪调查和贷款本息的回收、清收和转化不良贷款, 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3) 行业政策。

企业所处行业的整体发展阶段和结构是制约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 行业分析应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分析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行业的分析, 商业银行能够识别信贷进入或退出的行业特征, 并根据行业的生命运行周期, 适时把握进入和退出时机, 以确保信贷资产的质量和效益。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信贷客户时, 最好选择行业处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客户, 在这两个阶段, 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水平较高, 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低。

但是, 企业的行业状况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区域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所以, 商业银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必须具有动态发展的理念, 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原则确定贷款投向, 对各个信贷客户的行业发展变化、发展阶段和企业发展状况作出迅速的反映和正确的判断, 以此作为进一步评价各个企业经营状况的有效依据和信贷客户进入及退出策略实施的客观标准。

(四)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企业要想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完善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所在。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自觉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 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经营管理中, 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市场分析, 选好项目、选好产品, 搞好资金运作, 提供真实完善的财务信息, 规范经营、诚实守信。在开发销售中, 要努力应用科学技术, 开发新产品, 丰富本企业的产品种类, 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 增强企业竞争力。在财务制度上, 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 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为申请贷款提供基础依据。这样才能为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成本、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创造条件, 提高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五) 成立中小企业联盟

建立中小企业互相担保协会, 共同设立互相担保基金, 拓宽融资领域。担保协会实行会员制, 中小企业自愿加入, 按年缴纳会费。协会为会员企业贷款时提供信用担保, 收取一定费用, 并对每一会员企业的债务规定最高担保比例。协会不以盈利为目的, 资金可以委托存款或投资, 所获收益用于协会资产增值保值以及协会管理运行。中小企业互相担保联盟重点解决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担保和反担保问题, 它的优点是一次评估信用, 较长时间享用;质量和规模相近的企业互保, 节约了担保费用, 降低了融资成本。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对策分析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无论是国外是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解决城镇就业、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生产力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偶读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非常重要的困难,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借贷难,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融资渠道单一,过度依赖银行信贷,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也存在其他方式比如融资租赁和票据贴现等方式,但因为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市场发展的滞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自身观念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手续简单的银行借贷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然而因为中小企业借贷业务收益较低并且风险较高,银行在选择放贷对象往往选择收益好的中小企业,因此很多中小企業在特别是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从银行借贷非常困难。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非常高,同时也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这也就导致中小企业缺乏长期的权益性资本。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相较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更大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顺利的融资借贷。我国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信用程度比较低,在接待融资过程中,很难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抵押物。同时也因为企业规模比较小,因此企业很少建立制度性的管理体制,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经营方式和发展方向往往没有合理的规划,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可能性增大,发展前景并不明确,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银行对其的借贷风险高收益低,这是其在放贷中,更加慎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较大中型企业,缺乏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财务透明度较低。同时为了成功借贷和融资,中小企业往往会提供虚假信息,存在欺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使得以后其他中小企业的借贷更加困难。

2、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时成本巨大、借贷难。由于我国银行借贷体系是建立在主要针对大型企业的基础上,因此其各类制度设立都是以此作为考量因素,而并未考虑中小型企业。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设立的信贷体系。在并且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借贷过程中,不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抵押,这使得银行借贷时存在较大风险。同时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度较低,发展前景不明确,倒闭可能性比较大,使得银行的借贷成为“死账”的可能性非常高。这也更加剧了中小企业在借贷过程中的难度,银行在向其借贷过程中,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其实,会对其设定更多的限制因素,并且借贷的规模非常小,并且设定较高的费用。

3、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我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缺乏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对于中小企业的设立、管理等缺乏法律的规定,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规定更是立法的空白,这也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同时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银行机构在与中小企业的接待中,就存在更大的风险,使得银行更加不乐意向中小企业伸出橄榄枝。法律在中小企业的规定存在空白,这也使尽管很多地方尽管出台了《有关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试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资金,因为其他方面立法的空白而很难真正得到实践,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很难得相应的优惠政策。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

1、加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问题,成为影响其融资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增加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潜力,加强自身建设,非常重要。中小企业尽管和大型企业存在非常大的差别,但是中小企业可以借鉴其优势,完善自身的发展。相较以前混乱的管理,中小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程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另一个自身制约的重要因素是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低,因此中小企业应注重加强自身信用度的建设,信用程度高的中小企业在银行借贷中,是比较容易的,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信用等级建设,树立信用意识,良好的信用,必将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非常有益。

2、加强政策上的扶持

中小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应加强重视其作用,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对于广大中小企业,国家可以给予相应税收上的优惠,可以减免中小企业的赋税负担,减低税收标准,或者是对税收予以减免,进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鼓励的行业如高科技研发、技术创新等行业免除税收,不仅可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有利于推动国家该行业的繁荣发展。国家可以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或者个人的创业,给予相应的补贴,作为其创业资金,或者由银行金融机构提供利息较低的贷款,这对于最初创业者特别是大学生创业有非常大的帮助作用。针对我国现阶段行业发展的结构模式,政府可以对我国行业发展的薄弱行业如研发创新类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推动其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更加有利于我国市场健康的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金融体系的信贷融资体系。我国金融信贷体系特别是银行的借贷体系是建立在方便大型企业的基础上,而较少考虑中小企业,因此应在结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方式,确立合理的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可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考量,建立信用体系,使借贷额度与信用程度关联起来。

四、结语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4

现状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例如企业资产规模问题,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对称,有些还存在信誉缺失等问题,难以控制信贷风险。由于外部因素,例如现行金融体制的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程度过高,不利于开展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活动。融资成本较高,融资方式,渠道狭窄,政策供应不足等,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得大问题了,我们需要解决。

首先,第一基本点,中小企业要自我提高。(1)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建立良好信誉。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保持良好的银企关系。小企业的良好信誉形象是融资成功的重要角色,2)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水平,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3)建立监督机制。不仅企业内部需要建立的机制是监督机制,企业外部也要建立监督机制。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自身做起,通来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二.加强政府的制度供给。(3)由政府发起,同担保机构、银行、企业、四方共同组建贷款融资平台,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1)政府主导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出面组建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担保,这样不仅能够使中小企业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2)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手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功能,培育、引导规范发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由政府来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都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深化金融机构的改革与完善。(1)完善中国的银行体系,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在金融机构上有所创新,例如建立民营银行,这样有效的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打破现有的银行垄断,实现金融的多元化,更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同时,还要加大国有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例如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建立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专项基金等(3)利率和银行收费市场化。应该进一步使利率市场化,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

第四,建立与完善信用担保制度(1)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利用企业信用记录,对企业的综合信用度评出若干不同等级,为政府部门监督、银行放贷、社会中介担保组织和投资经营者提供信用信息服务。(2)要加快建立中小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通过信用等级评估,将各个中小企业按照信用等四类: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严重失信企业。然后设立黑名单制度,将不守信用企业在各类媒介中曝光,加强新闻媒体监督,使企业不敢失信。(3)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中小企业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支持。这是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度的最有效方式。政府还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从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企业融资难问题论文 篇5

据,郑州汇小贷记者了解,经常听到政府首脑和企业界在惊呼:“融资难,难于过蜀道;贷款难,难于上青天!”。他们在埋怨银行“门槛儿太高”,“条件太严”等同时,真不知银行也有苦说不出。行长们何曾不知贷款的效益高?如果以贷款的基准利率计算,每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每年的利息收入比转存上级银行多收入187.2元;如果以贷款浮动利率30计算,每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每年的利息收入比转存上级银行多收入346.5元。以此算来,仅郑州市各金融部门一年就损失利息收入8662万元!2004年,转存款的利率又进一步下调,利息损失将进一步增加。各金融机构的“银老大”们也在仰天长叹:“这么多存款怎么才能贷出去啊?!”

一、是谁“编导”的“贷款难、难贷款”这出对台戏?

(一)从金融机构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银行经营机制转变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近年来,银行在转变观念、加强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贷款门坎高、手续繁,不能及时发放的问题没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用款一般都具有短(时间短)、频(频率高)、快(办理快)、小(数额小)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审批权限过于集中,基层缺乏自主决策权,企业难于及时得到贷款,往往错过了贷款的最佳时机。

二是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的调整和信贷管理体制、信贷管理模式的改革,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信贷资金的需求。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逐步向大中城市、大中型企业、优势地区、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中;另一方面,上收经营管理权,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集中管理,各行还普遍对信贷管理采取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新贷款形成的风险加大了处罚的力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责任制。使信贷人员普遍产生了“惧贷”心理,陷入“三难一怕”(收贷难、收息难、资产保全难、怕失去工作)的境地。没有100%的风险保证,信贷人员不敢同意发放贷款。

三是贷款营销乏力,缺少科学的激励机制。目前,基层银行基本上未将贷款营销列入目标考核,特别是常规贷款品种,从上到下连个“营销”的字样都没见过,更别提对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的激励了。

四是个别信贷人员素质偏低,也是影响贷款投放的一个原因。

(二)从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差。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偏重引资、投资和招商等经济工作,放松了社会公德建设,对企业操守诚信的重要意义宣传不到位,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不浓。一些企业和个人总认为银行的钱是国家的,借了不还“天经地义”。个别部门或企业信用观念太弱,甚至不讲信用,贷款时什么承诺都有,什么条件都能满足或答应,贷款一到期就软拖硬磨。致使大量的贷款经常逾期,有的甚至呆滞或欠息。还有一些企业,本来信誉良好,但在生产经营中被“三角债”拖连,造成了恶性循环,一家拖欠,影响一片,货款不能及时回笼,贷款也就无法按期收回。这样一来,银行对本来信誉良好的企业也不放心,每笔贷款的审查都要慎之又慎,一丁点的不足都过不了关。对此,一些企业误解是银行在“刁难”人,是“故意找茬”。

二是缺乏信用担保机制,现行抵押担保办法已不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需要。当前大部分企业无法得到贷款支持的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有效担保。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需要企业提供

自身或第三人的资产作抵押,或由第三人作保证担保。但是处于发展和创业时期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合适的不动产等传统抵押资产,既无法向银行提供合适的抵押物,亦无法向为其提供保证担保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银行毕竟不搞风险投资,它要求有一定的资产做抵押,项目再好,不能口头说了算,像那些没有固定资产可作抵押的项目承担者,就是项目再好也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目前,我市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的机制,来弥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各县(市)由财政承建的担保机构,也因规模太小、无法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大批量的信用担保服务。

三是法律服务软弱,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银行胜诉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比较普遍,金融机构维护正常债权过程陷入了“诉讼难、执行更难,赢了官司输了钱”等境地。

四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低下,收费过高等已经在一些领域成为贷款投放的瓶颈。很多贷款手续牵涉到地方一些职能部门,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法等一些金融法规实行后,一些信贷手续逐步健全和规范,缺一不可。然而,我市个别职能部门的服务质量太让人失望(不一一举例),仿佛他们是不拿工资、免费为别人服务的一样。很多企业对此非常头痛,甚至觉得这些部门的手续比银行自身的手续还难办!还有个别部门,收费太高,企业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特别是滩涂和海产品人工养殖等产业涉及到的一些手续,费用过高。如评估费,简直就是“天价”,每平方米5元左右,每亩需要3330多元。有一家规模2000多亩的养殖场,2002年仅缺少30万元资金,某银行经过调查认为无风险,可以支持,但在办这些手续时搁浅了,评估费如果按规定标准收,需要666万元,比贷款总额还高出20多倍!当地滩涂管理站将此标准从“天价”降到每亩12元,需要14000元,企业也觉得很高,只得作罢。仅笔者掌握,就有6户千亩以上养殖场宁可民间高息抬款,也不办理这些手续以谋求贷款。

(三)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虽然也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只是摆样子,并没落到实处。有些企业,存在着一些出于税务等方面的考虑,在财务账面上反映的经营业绩并不全面、合理和良好,又无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认可,银行对这些企业的经营业绩,在信用等级的审查、授信上,很难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来掌握,使这些企业在贷款的“门槛”上迈不过去。

二是一些企业法人或负责人,虽然公关能力和市场观念较强,但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或能力。对这样的企业,项目再好,也很难通过银行或信用社的贷款审查。

三是很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管理相对滞后,产品销售前景暗淡,利润率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这些企业,由于注册资本较少,经营规模较小,固定资产总量不多,且固定资产变现能力相对较弱,还贷能力较弱,所以贷款难。

四是企业产权法律文书不完备,无法办理抵押担保,又无解决担保抵押的合法有效途径,银行不能违规放贷。

二、几付“偏方”

之所以称为“偏方”,是因为产生“贷款难”和“难贷款”这一对矛盾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多矛盾是“上面”一些部门造成的。比如,从制度上看,《贷款通则》设定的贷款门槛太高,现行的《贷款通则》是1996年发布的,当时从防范贷款风险考虑的多,从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考虑的少。提出的贷款条件过严,多数中小企业难以具备条件。《贷款通则》的修改是高层专家们的事。做为一个县市级的地区,只能尽其可能解决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故只能称为“偏方”。

偏方一:推行“信誉兴市”战略,下大力气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什么事情都办不好,争取信贷支持更是如此,哪位行长敢把钱借给骗子或骗子盛行的地方?所以,要兴市,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信誉环境。第一,把社会信用建设列入全市各乡镇、市直各部门责任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任用、选拔干部的重要条件,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各方面自觉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第二,要加大社会信用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改善执法环境。执法部门要大力支持金融机构保全、维护债权。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严厉的制裁,让赖债、逃债者无利可图,使银行能赢官司也能赢钱。第三,积极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要向社会发出“信誉兴市”的口号,加大宣传力度。新闻媒体应经常宣传古今中外讲信誉成功、光荣和不讲信誉可耻、失败的案例,有条件的媒体可不定期开辟专栏、专题,集中宣传本市信誉单位的先进事迹,或每年搞一次宣传周、宣传月等。

偏方二: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发挥担保机构作用。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框架。如有关部门制订和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十部委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加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暂行规定》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管理办法》两部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管理的政策性文件的实施,和全国人大财经委《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表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仅有法律保障,而且整个体系的建设已进入规范完善阶段。几年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各地纷纷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从事中小企业担保的商业担保机构,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省级再担保机构,成效也已十分明显。做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城市,我市在这方面决不应该落后于全国其他城市。第一,应大幅度增加对现有担保公司的资金投入,提升其担保能力,扩大服务领域,并不以盈利为目的,保本微利,更多地为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第二,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支持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或担保中心)、鼓励民间资本或有条件的企业投资创办民营担保机

构、鼓励建立由中小企业自愿、联合出资,发挥联保、互保性质的担保机构,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偏方三:提高社会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简化企业贷款有关手续的办理程序或降低收费标准。作为社会公共部门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要为企业及个人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公共服务。政府应责成有关部门定期对所有社会公共部门的服务内容、程序、收费情况进行检查。对非法收费、变相收费、借故提高收费标准等部门的主要领导或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市长、分管副市长应经常明查暗访,或建立一支明查暗访队伍,不定期地进行暗查,对一些服务质量低劣、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一把手要就地撤职,有关责任人要从严处理。市长不痛下决心,我市公共服务的质量则不可能提高,与贷款或招商引资相关的手续则永远不可能简化,乱收费或变相收费或借故提高收费标准等等问题则永远不会得到遏制,办事效率则永远不可能提高。这些问题不解决,一些领域或产业谋求贷款的瓶颈则永远打不开!

偏方四:大力支持或帮助金融部门盘活不良资产,运用好现有的信贷存量规模。大量的不良贷款不仅是银行的沉重包袱,也是全社会的包袱。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把化解不良贷款当做首要目标,其他商业银行或信用社也十分注重这项工作。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开始聘请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把公布不良资产状况作为信息披露规范化的突破口;而且各大商业银行都宣布用3年至5年时间基本化解历史包袱,确保每年降低不良贷款率2个到3个百分点,5年内把不良贷款率降到10%以内。从另一个方面看,这些不良贷款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各金融部门都制定了很多盘活不良贷款的激励政策,其中有一条,即盘活的不良贷款规模大都不上收。这样,对当地政府来说,盘活的不良贷款越多,这个地区的信贷规模总量不仅不会减少,信贷结构还进一步得到了优化,总的资产质量还进

一步得到了提高,对增加税收、增加就业等等都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说,协助或支持银行盘活不良贷款,应是市政府责无旁贷的事。很多盘活难点,只要政府出面协调,事情就好办了。因此,市(县)政府应成立由分管经济副市长挂帅的、由人民银行牵头、各乡镇政府、财政、税务、工商、各银行、信用联社和各企业主管部门参加的盘活企业

贷款的相应组织,制定清收或盘活不良贷款目标、方案和和考核办法,将任务、责任落到实处,与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的政绩挂钩,切实把盘活不良贷款工作抓出成效。这也是谋求各大银行信贷支持的最具说服力的条件之一。

偏方五:加强企业法人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或指导,提高我市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素质,不仅是谋求贷款的需要,更是发展本地经济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企业就没有前途,谋求贷款也难。市政府能否责成有关部门,经常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高企业法人的整体素质,使全市企业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以适应市场竞争和引资的需要。

偏方六: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建立科学的信贷激励机制。做为银行或信用社,都应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货币的理念,不能“重存轻贷”或“重存惜贷”。要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从实际出发,完善相应的制约和激励机制,制定信贷人员中小企业贷款营销考核指标,并将贷款增量与经营效益列入目标考核,明确相关责任,使信贷管理部门及人员做到权责、奖惩分明;对贷款本息收回好的信贷人员,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提高信贷人员营销各项贷款的积极性。

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篇6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银行;借贷;政策

有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吸纳90%以上劳动者就业,成为就业主渠道之一。其中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中国经济银根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严重的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如何改变资源配置的不平等,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完善金融融资渠道和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来看融资的定义。国内大部分人对融资的定义有两种 : 一是资金融通;二是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从融资主体角度,可将企业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其中,内源融资又包括:资本金,折旧资金,存留利润,发行股票;外源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间接融资又包括:发行债券、其他企业资金、民间资金(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外商资金;直接融资包括:银行信贷资金、给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信用。另外,发行股票也是属于间接融资。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现状

(一)首先,内源融资方面,自有资金不足,处于创业起步阶段资金积累少。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小企业在人创业阶段基本上是靠内源融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目前筹资的首选方式中,48.41%的企业选择利用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这表明,相比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外源性融资来说,内源融资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这是由于在创业阶段,企业的经营规模尚小,产品也不成熟,且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外源融资作为筹资不仅难度大且融资成本高,于是中小企业不得不把内源融资主要通过企业自筹和向关系人借贷两种形式,自筹通常表现为在流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向职工集资;向关系人借贷。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不足的现象。以私营企业为例,目前平均每户注册资本才100 多万元。在内源融资方面,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陷于非常困难的境

地,内源融资的比例过低,只有企业融资总额的30%左右。如不能转向外源融资,别说是进行企业扩张,连维持生产经营都成问题。

(二)在外源融资方面,间接融资基本集中于银行贷款,但中小型企业或得银行贷款金额有限。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其间接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贷款。但目前我国银行方面未能真正起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过分的注重于敛财,强调风险,对还贷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控制太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金额非常有限,从而陷入重重困难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我国银行信贷投入量相对较少,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

2、我国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在操作技术上存在许多漏洞;

3、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其资产结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使得抵押担保贷款不足、抵押担保难以落实;

4、为我国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健全、势力弱、服务滞后;

5、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较大,并且缺乏信用观念。

(三)在外资融资的直接融资方面,证券市场准入门槛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来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能问津。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5000 万元,并要求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且连续赢利。因此,平均每户注册资本100多万元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本没有资格争取到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的指标。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城市企业就更不用说了。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来解决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现实。

二、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各国皆有,但对于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企业自身方面,许多中小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以家庭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由于经营者自身的问题,许多企业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化管理不规范。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而其资信等级不高。由于银行对其

缺乏足够的信心,为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银行不愿冒险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二)股票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

证券交易所建立的中小企业版实际上只能解决部分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等没有太大帮助的。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资源禀赋结构的特点都将是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力相对丰富,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象搞科技型企业那样成为高收益、高成长的企业。

(三)国有银行惜贷严重

国有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来分析。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确定性,借款人拥有信息优势,贷款人很难收集到有关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鉴定这些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财务管理透明度差,这就造成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将可能成为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而中小企业也不愿按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如此一来,银行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上升。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企业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意为资金需求小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加强中小企业公司的治理建设

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还具有明显的家族特色。用人方面任人唯亲,家庭成员占据重要的管理岗位,决策上独断专行。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业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导致银行和投资者不愿意向其贷款和投资。

鉴于此,中小企业应走产权主体多元化的道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改造,解决家庭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的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

(二)转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对于进入成熟期的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最为关注和期盼的莫过于能够及时获得银行贷款。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无论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如何,银行信贷融资始终是中小企业的主要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承担起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

另外,还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再者,还有几种融资路径,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推行资产证券化,设立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等。

总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越来越迫切。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借鉴国外现有的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我国经济才能日益强大

[参考文献]

[1]杨令芝,周艳.中小企业融资现状、问题与创新[J].特区经济,2007(4)

[2]周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J].南方金融,2007(4).[3]黄东坡.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探讨.财务与金融,2008(4)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篇7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 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到我国工商系统注册企业数量的99%;每年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大约占全国总产值的60%, 实现的利税占全部利税的40%左右。然而, 资金问题已深刻地成为束缚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解决该问题势在必行。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

大部分中小企业分布广而分散、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抗风险能力差, 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缺乏可信度;自有资金不足, 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 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监督的难度, 与银行执行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据调查, 我国中小企业50%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 信用等级60%以上都是3B或3B以下, 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 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基本条件。

2.资本市场不成熟, 使中小企业缺乏更多的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大都不具备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据统计, 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其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 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上海中小企业的外部筹资中, 银行贷款的比例为73%, 有价证券筹资仅为2%。

3.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造成自身“造血”不足, 形成资金匮乏。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并不完全在于银行信贷或资本市场歧视, 而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 由于竞争的加剧, 使得经营效益持续下降, 盈利能力低下, 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 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 加大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大家有目共睹, 但如果企业一味地面向外部筹资, 一味地追求银行贷款, 不从自身积累健全“造血”功能, 只会使企业陷于恶性循环中, 使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4.缺乏信用观念, 不良资产过高, 抵押担保难落实, 影响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较差, 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比例较高, 对银行资产的影响较大。我国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的比例平均高达63.93%。值得注意的是, 在温州地区, 由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占比最低, 仅为21%。相反, 西安市中小企业在其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高, 但由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占比反而高达90.75%。这一现象表明, 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更多取决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 而不是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中小企业破产兼并是形成不良资产的主要因素。在所调查的全部中小企业形成的不良资产中, 破产占34.3%, 兼并占16%, 两项合并占50%。这既表明中小企业破产兼并是导致银行资产损失的主要原因, 也表明中小企业存续状态不够稳定。

近年来,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借机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相当突出。出于社会稳定需要, 企业破产后清算的财产被优先安置员工, 国有中小企业在改制后, 私人收购方往往采取各种方式隐瞒财产以逃废银行债务等。从理论上说, 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 自有资本数量不足, 存续状态不稳定, 不具备大企业那样的商誉, 这些特点为中小企业逃废债务创造了便利, 给金融机构带来较高的金融风险。

5.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一是金融政策支持不够。由于受过去多年来传统习惯的影响较深, 国有银行基本上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金供应者, 没有将中小企业列为其信贷支持的重点对象;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政府虽然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抓大放小”的企业战略的实施, 无形中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降到次要地位。这些因素是造成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难、资金占有率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做的重要贡献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二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欠佳。就中小企业自身而言, 确实存在着规模小、经营稳定性差、产品技术含量低、财务制度不健全、单笔融资数额小等特点, 而且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往往产权不清, 银行贷款面临企业所有制改革、合并、分立等诸多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收益较小、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因而产生了收益成本不对称、借贷双方无法对接的局面, 所以贷款积极性不高。三是国内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中, 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投资公司。随着近几年银行企业化改革力度的加大,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逐步由分散经营走上了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大幅度收拢了信贷管理权限, 因此, 极大削弱和限制了基层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拓展业务的能力。同时, 在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下, 各商业银行实行“审贷分离”、“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 加之内部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对称, 信贷员普遍缺乏拓展信贷市场的积极性, 基本上放弃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三、如何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

1.应当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素质, 尤其是财务管理水平, 使得担保机构和银行所需要的企业发展相关信息能够在财务数据中得到真实和准确的反映。同时, 中小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和银行、担保公司进行联系和沟通。由于缺乏主动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意愿, 很多中小企业并不了解银行和担保公司所提供业务的具体要求。目前,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改变, 担保公司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发现和寻找优秀的客户, 因此, 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应当更加主动与积极。

2.应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制度。信用制度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两个方面。信用担保主要解决的是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国已经略有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以弥补中小企业的银行信用资源不足。根据国外经验, 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 必须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在我国, 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持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 (市) 信用担保体系, 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地方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有效担保。从长远看, 积极发展信用评级来解决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问题, 并由专业机构公正给出中小企业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一个真实而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 才能让资金出借者、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了解中小企业的资产、风险、前景和信誉等重要内容。

3.应当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世界银行投资环境局2003年对全球120多个国家投资环境进行了调查, 在影响中小企业 (主要指新兴私人企业) 融资效率的因素中, 信贷人权利保护和私有产权保护这两项因素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信用体系、金融机构数量、利率市场化等其他外部条件。转轨国家的经验表明, 有效的产权保护, 对吸引外部投资和形成良好的信用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美国、加拿大近50年研究及实践经验表明, 如果贷款机构的权利得到法律的强制性保护, 贷款环境宽松, 最终受益者是债务人。反之, 贷款环境紧张, 贷款条件苛刻, 利息高、少数企业受益, 最终受到伤害的亦是债务人, 严重时可导致一个国家经济的衰退。我国在整个法律制度安排中缺乏对信贷人权利的保护, 已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 需要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和制度框架, 特别是扩大可抵押资产的范围;建立高效的破产制度, 使债权人能够低成本地实现担保利益。

4.应当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一是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 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弱势的最直接方式。在转型期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力量, 比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来进行中小企业资金配套, 会起到更多的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 解决这种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问题, 需要依靠政府优惠贷款。同时, 中小企业发展银行可以发行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金融债券, 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贷款资金。二是中小银行向贷款业务相对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由于中小银行受到其资产规模小的限制, 不可能从事“金融百货公司”式的综合业务, 它在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在于分工细化, 具有与中小企业的近距离、贴身服务特色等特点。

5.应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一是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二板市场和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二是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 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从国外情况来看, 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资金中, 债权融资一般要高于股权融资的数倍, 而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均存在着股票热、企业债券冷的特点。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制约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利率尚未市场化, 二是企业信用水平不高。对于前一个影响因素, 由于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利率体制改革, 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的外部条件正趋向成熟。对于企业信用问题, 则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构成一个有效的信用征集、评价、发布系统并建立起严格的违信惩罚制度, 籍以解决企业债券和票据在发行上市过程中的信用识别问题。

6.应当建立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设立并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来源。一是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二是建立民间合伙制的投资公司。组建合伙制的投资公司,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其组织变得透明和规范。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并不依赖于抵押和担保, 而是借助于非正规性信用资源的利用以及债务责任的落实, 满足中小企业零售型、人力资源密集型的融资服务要求。过度要求资金集聚在银行体系, 也会集聚风险。通过民间合伙制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组建, 将民间融资市场“退化”为合伙制的市场, 从民间金融发展中剔出“非法集资”的负面因素。这对于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中寻求互补性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盛立军.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障碍[J].经济导刊, 2005 (4) .

[2]肖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征信制度缺失[J].经济导刊, 2005 (4) .

[3]王菁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 2005 (4) .

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刍议 篇8

摘要: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及自身发展方式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长期困扰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虽然各级政府为此进一步加紧了政策推动,但要治愈这一痼疾,目前依然桎梏重重。本文在分析了小企业融资难深层原因的基础上,为破解这一难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破解

0 引言

多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题,然而收效却不大。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及自身发展方式等内外部因素影响,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由此进一步促使各级政府加紧了政策推动,特别是金融监管当局以前所未有的规格进行了全国银行总动员。但是,面对目前依然桎梏重重的现实,要治愈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痼疾,仍有必要厘清产生这一难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

1 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企业资金融通来源于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种渠道。内部融资主要来源于股东的资本投入和借款及企业自身的经营积累等,外部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民间融资、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等。小企业资金需求,特别是日常经营周转所需的资金需求规模小,基本不适合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其主要融资渠道还是贷款。长期以来,小企业融资难就是难在银行贷款渠道不畅,它们除靠有限的内部融资外,主要依赖高成本的民间融资,而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则在于:

1.1 小企业自身缺陷加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是根本原因 银行必须遵循信贷资金择优配置原则,而多数小企业处于创业或成长初期,缺乏经营管理经验,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决策随意性大;经营规模小、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大;资本积累少,可抵、质押资产缺乏,融资能力有限,加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缺失、信用信息资源不足,特别是小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透明,账外经营、偷逃税款、多套报表甚至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以上两方面因素导致银行对小企业群体的偿债能力和道德风险心存顾虑而“惜贷”,是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

1.2 我国银行体系高度集中于国有银行,而国有银行向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总体风险大于收益。银行经营应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其向企业提供贷款自然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长期以来,一方面我国银行体系以四大国有银行为核心和主导,信贷资源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小企业日常经营周转性资金需求有“急、频、少”的特点,而大银行在贷款流程、管理及担保措施方面的要求对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导致银行为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单位资金交易和管理成本高于大、中型企业,且无法满足小企业贷款的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削弱了其为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也打击了小企业向大银行借款的信心。

1.3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担保难导致融资难的瓶颈未得到有效突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信用担保机构试点以来,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主体也从最初的由政府主导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总体看,由于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真正从事融资担保的机构并不多,市场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已偏离了政府发展担保行业的初衷,信用担保机构的融资担保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担保难导致融资难的瓶颈未得到有效突破,其原因除行业制度建设滞后、监管缺位以及信用体系不健全、行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外,主要还由于担保业务收费低,收入与风险不匹配,相当一部分担保机构即主要是民营机构,实际上从事的基本是资金拆借业务。

另外,对于一些银行认可的担保机构,其担保业务操作模式与银行基本相同,虽在反担保措施上要求相对低些,但基本上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因此大部分小企业仍被拒之门外。

2 有关当前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政策的几点思考

2.1 银监会力推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 银监会于2008年12月公布了《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并要求各银行加大对小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为此,各商业银行正在陆续采取跟进举措,成立不同形式的小企业服务中心或部门,但总体看,在管理模式上与 “专营机构”有明显差距。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有些银行虽然按指导意见,简化信贷手续,有的甚至免调查、免信用评级,但前提是要有足值的抵押物。商业银行以上的种种做法似乎是迫于监管当局压力的无奈之举。对此,笔者以为,一方面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商业银行已是上市公司,应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各自的经营定位,而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实际是对其经营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现有的商业银行在资金规模、信贷技术和文化特点等方面已与大、中型企业融合在一起,要求4大国有银行建立专营机构向小企业贷款未免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一种浪费。

2.2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此举试图将早已大量存在的民间借贷公司“阳光化”、规范化,实际并未增加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而对于小额贷款抑或是民间借贷,其功能主要是救急,即解决小企业临时急需,因为一般经营业务难有覆盖小额贷款相应得率的获利空间,小企业难以承受高利息来扩大生产。另外,民间借贷公司规范为小额贷款公司就意味着要接受监管、经营成本增加,如果无法禁止民间借贷而让其同时存在,小额贷款公司未必对民间资本有很大的吸引力。

3 关于破解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几点建议

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企业、政府、金融机构等社会相关各方的良性互动才能创造出完善的小企业融资环境,形成市场规范、企业发展、金融安全、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局面,因此,应建立整体布局战略框架之后再进行逐步推进。

3.1 经营稳定性差及抗风险能力弱等是绝大部分小企业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特性,对于小企业自身来说,其所能做的就是要自觉增强信用意识和规范意识,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

3.2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完善信用环境。一是近几年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信用信息涵盖面小,且分散在相关政府部门以及行业组织手中,条块和地区信息的分割及垄断制约着信用信息资源的充分流动和共享,因此国家应专门成立一个超脱于各部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便于协调组织社会联动,构建跨部门、跨行业、全国性的信息采集共享机制,从而打破企业融资的信息瓶颈。二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既便是一些企业想要诚信、规范经营,也会由于缺乏这样的环境而寸步难行,因此国家应加快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失信成本,通过外力促进社会信用意识的增强。

3.3 健全银行体系,发展的地方性中小银行,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在现有银行体系和当前经济形势下,要求大银行增加对小企业的信贷资源配置、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燃眉之急,但长期看,要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满足各个层次企业的要求,还是要进一步解决目前银行体系的结构缺陷,发展地方性中小银行,拓宽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方面地方性中小银行资金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大企业的资金需求,应与大银行进行差导化竞争;另一方面,相对于全国性银行来说,地方性中小银行具有地缘优势、人缘和信息优势,与小企业主处于同样的人文环境,便于有效沟通,取得信息的成本较低,在机制上也较易适应于小企业。

3.4 提升小企业贷款的监管能力。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有关部门要求银行对小企业信贷降低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以及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和贷款投放力度,这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管能力作保障,毕竟小企业的群体高风险性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若监管不及时到位,有可能诱发新的金融风险。

3.5 发展以政府和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为投资主体的融资担保行业 融资担保行业的首要功能是解决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是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应采取谨慎、安全的盈利模式,而资本具有逐利性,事实证明,这样的盈利模式对民间资本吸引力不强,因此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以政府和企业互助担保基金为投资主体的融资担保机构资本模式可能是该行业发展的主要出路。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报告下一篇:消防安全必备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