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精选12篇)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1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作业(前三章)

第一次作业:

一、为什么说课堂教学能力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答: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时间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性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

7.课堂教学有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答: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 “人格本位”教学 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 第二次作业:

一、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目的方面;(2)在教学任务方面;(3)在教学原则方面;(4)在教学内容方面;(5)在教学过程方面;(6)在教学方法方面;(7)在教师的作用方面;(8)在教学形式方面。

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主要体现在:(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可变性。

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哪些?

答: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有:(1)借鉴中感悟;(2)实践中探索;(3)学习中升华;(4)反思中前进。第三次作业:

一、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答:(1)多设计点拔,少设计讲解;(2)多设计“情景”,少设计“平静”;(3)多设 计“一举几得”的问题,少设计“几举一得”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如何才能使学生负担较轻?

答:一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没有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任何内容;二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给学生留作业的质量要高,总量适中;三是在教学的全部设计中,节假日、双休日不留或少留家庭作业。

第四次作业:

一、.整合性教学涵义什么?

答: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整合性教学要以教材为依托,将与教材相关的各类知识有根据、有筛选、不同程度地融进教学中,或者将由教材引发的知识素质以外的各类素质有根据、有筛选、不同程度地融进教学中,即通过掌握教材,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优秀品质,形成学生的肯定情感、积极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二、整合性教学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表现在那三个方面?

答:第一,人生意义。

人生本来就是七彩的,人生本来就是多元的。人生发展的历程是受多种外部因子作用,同时又从多种外部因子中汲取多种营养的过程,整合性教学对这一过程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明显地表现在防止学生畸形发展和加快个体社会化进程两个方面。第二,社会意义。社会是一个 “杂合体”,它由各行各业所组成。社会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更需要 “一专多能”和 “多专多能”的 “+”字型人才。社会需要就是教育目标。第三,教学意义。课堂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这里所说的学习,不仅仅是指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指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

第五次作业:

一、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什么?

答:整合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把教材的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 “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二、我国当前价值观念的表现形式有那些方面?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2

一、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概述

(一)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1]。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教学能力不是简单的教学技能与技巧,它伴随着复杂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很强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思维的复杂程度、逻辑顺序将教师教学能力分为三个训练模块,同时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应用心理学和系统学知识,构建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知识结构的递进式地理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如表1)。

(二)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特征

1.可操作性。此模式从基本能力训练入手,逐渐使学生形成规范化的教学语言,以及扎实的板书与板画功底,为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执教能力必备的单项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地理实验设计,以及说课和讲课的综合训练,这是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循环过程, 此模式的运行同一系列的课程如“地理教学论”、“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相结合实施,具有科学的实施计划包括明确的培训目标、可操作的教学时序与步骤以及学习策略,以及完善的评价机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2.逻辑的递进性。此模式不论是在思维的复杂程度上,还是在训练结果的评价标准上,都体现了层次递进性的原则,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也方便教师的指导,到了创新能力阶段,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综合的教学实践。

3.内容的综合性。教师职业能力不是简单的工匠型的技能与技巧,它伴随着复杂的思维活动。既体现一个地理教师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更体现一个教师的组织能力、创新意识和教育机制。一个好的地理教师不仅会教,更要让学生会学。在理论上,它是地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的融合;在技能技巧上它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综合;在方式方法上,它是在模仿名师的基础之上的大胆创新。

4.体例的规范性。教师的教学必须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因此不管是在教学设计层面还是教学操作层面,都呈现出一定的规范性。即使是教师的日常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将受到限制,即要在学生面前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5.目标的创新性。教学贵在设计,教学过程无处不 “设计”,而设计就意味着创新。培养师范生的创新理念、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本教学模式的目标。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改革教学设计。因此在遵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教师应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条件下,追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创新。既教学有法,但绝不能被那些名师大家的教学模式所束缚,要在教学过程中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形成自身的特色与风格,以达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境界。

6.实践的全程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一个认知 —感悟—体验—实践—反思—提高的过程,必须经过大学四年的连续不断地训练和强化,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与境界。这是一个由量到质的转化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多练才能将知识内化成能力,才能将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才能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因此全程性是此模式的突出特点。

二、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实施

(一)基本能力训练模块的实施

地理教师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板书、板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基本和最必要的能力素养之一,它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响亮悦耳、生动流畅、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抑扬顿挫、富有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更能让学生享受在教学情境之中;优美的板书设计可以展示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寥寥几笔、形象逼真的板画可以很好地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演变规律,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技能、技巧不是在一朝一夕经过强化训练就能达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大学四年全程地训练这些基本技能,并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强化训练效果。

(二)专业能力训练模块的实施

地理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经过一定的地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握学科知识结构和基本的地理规律,具有了一定的地理专业“功底”;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与规律以及心理学理论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经过教育见习的感知与体验,对教师专业技能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结合“地理教学论” 及其相关课程的教学,采取案例分析与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使职前教师的地理教学能力得到训练。

1.以“案例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职前地理教师的“设计”欲望。优选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前提。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必须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任务”有直接的联系。案例分析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教师事先应有所准备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甚至辩论,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之后,知道为什么这样设计?设计的理论基础或依据是什么?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情节有理有据地认真分析,才有可能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探索新知、启迪智慧、训练能力的目的。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悱愤状态。教学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案例分析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思路、原则和方法; 并通过案例教学激发学生“我要设计,我要设计得更好” 的欲望,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之中,这就达到了“驱动”的目的。

2.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法达成教师教学能力训练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教学资源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就是基于这一方法,首先构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任务体系,即: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优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然后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对象,让学生去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采用自学辅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来,通过分析、讨论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设计任务,从而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同时实现新知识的建构。主动、探究、合作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主要是看学生 “设计的思路”和“为什么这样设计”。不仅要评价设计的结果,也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评价,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

(三)创新技能训练模块的实施

创新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媒体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创新、教学评价的创新等等,作为教师应该将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设计、地理实验设计,以及说课和讲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一个综合思维的过程,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将具体的单项设计进行整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在创新模块实施的过程中,完全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创新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教学设计者与实施者的职前教师们要努力去创新,不要一味地模仿“名师”,尤其是现代信息资源极为丰富,“拿来主义”轻而易得,但这往往使职前教师丧失了自己的思想而失去自我。因此在教学评价中,作为评价者就应该关注职前教师在其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创新?创新在哪里?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递进式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实施效果

2005年我们开始递进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尝试,到2015年这一模式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令人满意的效果。

1.地理专业师范生与其他专业师范生相比,教师教学能力明显增强。这可以通过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的结果得以说明。近几年来地理专业的师范生在参加学校举办的多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如说课比赛、三字一话比赛、教学设计大赛、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的各项比赛中,几乎包揽了所有项目的第一名。2013年获得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第二名和第三名。

2.地理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总体上优于地学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和其他的教学环节比较分析,师范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明显优势。

(二)反思

1.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递进式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获得成功的关键。由学院院长牵头的7人教师队伍,其中有教授、副教授、讲师,有博士和硕士,有曾经在中学地理教学岗位工作过的一线教师。多年参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工作,使他们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强弱已和这些教师的责任与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些教师承担地理师范班一半以上的课程,在教学上潜移默化地渗透和熏陶以及产生率先垂范的影响,还有对学生教学设计的悉心指导, 使这个训练模式得以有效的实施。如果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其效果将无从谈起。

2.以“案例教学”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实施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思合一,使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可操作性更强。师范生全程参与训练,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他们既是技能训练的主体,又是技能训练的评价者,教师的点评以及同学间的互评,促进了师范生在精心设计和教学实践之后的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有意义的教学反思,反复多次这样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使师范生所掌握的新理念、新知识内化为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智慧,建构出了有利于个性化教师成长的特色之路。

3.构建以“地理教学论”为核心的课程群,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教材分析”课程为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课程为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等等。“地理教学论”实质上是将学生学过的理论、技术综合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发挥好导演、组织和管理的作用;“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则为师范生搭建了展示自己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平台。 师范生在学习—设计—教学实践—评价—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自己的职业技能。因此合理地设置地理师范专业的课程及时序,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影响显著。给师范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做”,在“做” 中学,在“做”中体验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此教学模式的宗旨。

4.开展阶段性的全员参与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使学生的教师教学能力得以强化和展示,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定期举行板书、硬笔书法、说课、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比赛,让所有师范生全部参加,上下届之间的带动与传承,对新的师范生教学能力训练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

5.教师教学能力训练模式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学生主体意识不强,全程下来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差别比较明显,这与我们的评价体系没跟上有关,因为学业成绩是与课程挂钩的,而这种全程性的训练活动目前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之中, 有的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教学能力明显不符;二是教师指导工作量巨大,又难以量化,尤其是在目前对教师考核侧重于科研的形势下,教师的劳动没有得到公平的回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 阅读分析 提问艺术 书面表达艺术这些年来,随着教育机制的转变,新教师见习期培训,已成为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语文课教学。有人说,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很好的演员。演员要有说唱做作,跌打滚爬的功夫,教师则应具备听说读写的本领,必要时还需要一定的表演艺术。语文课教学,语言文字技能性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进行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能说会写,善分析综合的真正本领。特别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扩大,小学语文教材的难度加大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就更高。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

具体说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的口头语言。作为语文教师,在口头语言表达方面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说话口齿清楚,意思明白,简短扼要,用词确切,教师本身就应先做到这些。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常起着重要作用。有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善于表达,说起话来干干巴巴,平淡无味,这就不易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除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详细斟酌自己的语言,关键地方一字一句都要推敲,力求做到深浅适宜,形象生动。

2. 阅读分析能力

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条件,是语文教师要有远远高于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评价一篇作品,剖析一个人物,辨别一个句子,解释一个词语,甚至像前面提到的听取学生的发言,都需要分析。对一篇教材,如果教师自己还不能掌握中心和重点难点,只是照本宣科,就事论事去教,重点难点讲不清,非重点难点反而大讲特讲,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精讲多练,这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例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划分段落,要求学生分的和教参书或教师分的一样,而不是考虑学生分得有没有道理。本来有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分段标准,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应该给予肯定。再如,让学生概括段意或中心,也要和教师的答案一字不差。其实,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归纳若干点,也可以并为一个问题,关键要看学生是否把主要思想归纳出来,至于文字,完全可以有不同的措词。有些教师为什么处理得比较呆板,主要还是没吃透教材。阅读分析能力是从阅读分析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教师多读点好文章,经常进行阅读分析和自我训练是不断提高阅读分析能力的有效途径。

3. 书面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的书面表达能力,亦包括书写方面的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坏,对教学影响甚大。有人说学生的字往往像教师,这是因为学生天天看到教师的板书,接触到老师批改作业的字,久而久之就会受到影呐,特别是教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的板书尤为重要,必须写得清楚方正,做到横平竖直,提撇分明,结构匀称,为学生做好示范。此外,教师还要掌博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顺规则,如果教师写倒笔画,学生也就跟着写倒笔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不但要写好钢笔字、粉笔字、还要会写毛笔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了这些能力,并会运用这些能力去培养学生,这样才算具备了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基本功训练要着重掌握以下几个环节:

1. 抓好导课

语文课教学贵在一个情趣,情趣浓,便“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开讲”,善于“导入新课”,善于一上课就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是求知的前提。”例如讲小学教材《瀑布》一课,四川特级教师李吉林是这样开讲的:“我们南通有小河,有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奔腾着,大海的浪更是波涛翻滚,它们都不停地向前奔去,而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你知道这是什么?”有学生回答说“瀑布”。老师说“对”,是“瀑布”。“有谁见过瀑布?”老师紧接着因势利导地这样说:“有的同学一定会想,瀑布从高山上流下来,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这样的导语,感情充沛,启发性强,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张开了求知的眼睛,恨不能马上身临其境浏览一番。这样导入能迅速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开启思维的问门,会使孩子们在整节课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昂奋的状态。

2. 注意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不是孤立的活动,它们必须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提问就是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好的作品往往都有高潮,分析一篇好的文章也应该有高潮,高潮部分往往能通过精当的提问,把学生的思想,教师的思想与课文作者的思想沟通起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教学的艺术,常常集中表现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上。

3. 板书是语文课教学的微型教案

语文课教学切不可忽略板书这一基本功。好的板书也是一项精湛的教学艺术。

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设计板书。备课时把板书设计好,就是一份“徽型教案”,教学要点了然于胸。课堂上,它与讲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能打破口头语言稍纵即逝的时间性限制,给学生留下思考理解的回旋余地,能帮助学生记好课堂笔记,便于他们复习、巩固和记忆。另外,教师整洁、美观、条理清楚的板书,对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着示范作用。因此,设计和运用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4

刘发锦

通过参加上级有关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

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老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备好每一节课以及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 1 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要做到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美术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美术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再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 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5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鬃岭镇中心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学习,经过八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李江老师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精彩讲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 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要做到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 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再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 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 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6

学习总结

教师:马媛

通过本学期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书,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知识讲解细致、具体,课堂实例典型,所以每个专题针对性、指导性、实用性都很强。教学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实践就成了教师形成和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获得经验;在实践中检验,获得修正;在实践中创新,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

1、借鉴中感悟;

2、实践中探索;

3、学习中升华;

4、反思中前进。通过学习,我对本人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教学新技能”主要阐述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综合性学习。我常常会觉得讲完课本知识就不错了,不必深入挖掘,久而久之,自己的语文观会变得越来越狭隘,非常不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学生从我的身上获取的知识也会越来越少。所以,我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勤于积累。放开视野,引导学生跳出语文学语文,千山万水、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皆可学之,使学生感受到“处处是语文,时时皆可学”。我可根据学生各个时期的特点,有效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一些名篇巨著,并及时帮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尽管教师课前有充分的预设,但在与文本对话、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随时都有出乎教师“预料”的信息生成。例如学生的提问不着边际,或者是关注的重点有偏颇,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运用一些策略,将学生重新引导到正常的教学环节中。提到的策略有:倾听、重复和确认、强化和淡化、表扬与鼓励,还有停顿、暗示、装糊涂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调控课堂,但有时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大原因取决于自己的教法,有时候过于呆板,过于程式化,学生没了新意,学习兴趣也就很难激发。

评价的科学性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学评价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参与评价过程,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我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找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感兴趣的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表示赞赏或委婉的批评给与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情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我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给与疏导。

一节精彩的课堂还需要有课堂情感交流技能和课堂作业设计技能。所以说,要想上好一节课得精心准备,各项技能相融,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的课堂绽放出多彩!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7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旨在实现ESP课程设计针对性, 注重市场需求和能力的培养。因而, 教学理念更多是以提高专业英语知识为目的, 以专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托, 开展ESP课程研究和大纲的设置, 并在对其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确定他们的培养方向。新的教学理念必将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 ESP教学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 培养市场需要的具有职业岗位能力的职业人为目的的英语教学。同时ESP教学必会吸引和培养大批优秀的专业性和语言知识皆精通的复合型教师, 最终使ESP教学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二、本课题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ESP英语是国际环境下的必然产物, ESP英语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是近年来外语界研究热点之一, 这是由于ESP英语课程同学生将来的职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其针对性强, 该研究尤其与独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要求十分适应。

国外ESP研究现状:目前欧美的ESP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英语、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学术英语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体系。20世纪60年代迄今, 国外对ESP的研究已得到全面的发展, 主要涉及语言研究 (如词汇、语篇分析、修辞分析、语域分析、词频分析等) 、技能研究 (听、说、读、写、译) 、需求分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与评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语料库、计算机多媒体运用) 等五个方面, 涌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如韩礼德 (Halliday) 、斯特雷文斯 (Strevens) 、亨利·威多森 (Henry Widdowson) 、约翰·芒比 (John Munby) ) 和论著, 并创立了专门的ESP期刊, 如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和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Newsletters。

国内ESP的研究现状:从研究趋势上看, 呈明显上升态势;从研究内容上看, 主要集中在国外ESP研究的介绍与引进和国内ESP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看, 以思辨性研究为主, 实证性研究为辅;从研究历史上看, 国内ESP研究正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学者曹煜茹以ESP具体课程《外贸英语》为基础, 研究了其教学现状和教学策略。学者王萍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对ESP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学者马丽亚对ESP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学者邓晓洁探讨了ESP英语课程在高职艺术类院校中的情况。学者孟令超对ESP英语课程的实训教学展开了研究, 这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有启发作用。学者李鑫对ESP教学模式和独立院校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进行了探讨。学者谷淑霞从职业能力及市场需求的角度探讨了ESP人才培养模式。

ESP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ESP课程要为本专业的学生提供其在未来工作岗位所要的职业英语能力。ESP课程教学已成为独立学院英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层次。ESP课程能培养学生的通用的英语语用能力, 又改革和开发专业英语课程, 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竞争能力, 提升高职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推进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 是未来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创新、突破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作为一所独立院校, 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同时使学生具备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 故本课题应旨在探索如何将ESP英语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等特征相结合,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从学生工作需要出发, 找出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研究要帮助ESP英语教学的重点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转变, ESP教学形式应强调“实际﹑实用﹑实践”, 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教学方法转向“交际+动手”。此外, 本课题旨在指导ESP英语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能力和需求,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 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化。

四、研究的思路

基于我系的ESP教学成果, 以及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宗旨, 该课题把教学成果获得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从而强化学生在其未来工作领域中的实际口语操作能力, 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 熟练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日常工作交流。我院学生思维活跃, 接受能力强, 为这一创新型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已开设的ESP课程有酒店英语口语、旅游英语口语、餐饮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口语, 在这些课程当中融入了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训练, 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摘要: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是培养既动手又动脑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同时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能力,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学会做人, 而专业能力则是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ESP教学研究要结合企业、用人单位与社会发展的特征, 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和本专业发展的优势为前提, 从学生对未来工作需求出发, 努力探索将ESP英语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思维能力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以及实现教学目的有着重要意义。但就目前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来看,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高中英语写作的真正内涵

高中教学体系中设置英语写作这个教学内容,目的是增加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量,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写作主题,安排好文章结构,写出更高水平的作文。但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写作是最难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是因为高中英语写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英语写作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较高的标准。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英语思维能力,因此很难将英语词汇、句法和结构运用得得心应手。

二、在高中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易将词汇错用

英语中的词汇和汉语词汇一样,也是要分词性的,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形容词,有的既是名词又是形容词,有的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而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是不一样的,但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单词的词性和用法,更有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只注重使用单词的意思,根本不考虑单词的词性,在英语写作中易将词汇错用。比如,有的学生容易将形容词easy当作动词来用,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错误的句子“To learn geography easy for me. ”

(二)学生作文常常出现语篇错误

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作文题目的要求,常常会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其实,高中作文要求学生写的单词量并不多,而要想让学生利用短短的十几个英语句子将作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就需要学生学会分析和把握作文题目要求,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合理安排篇章结构,通过词汇的合理运用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

(三)学生写出来的是汉式英语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太过机械,只会死记硬背单词,在写作的时候先想出汉语意思,然后根据汉语句子将英语单词一一对号入座,常常写出教师称之为汉式英语的句子和作文。比如,很多学生将“我想她不会喜欢我”写成“I think she will not like me.”其实,正确的表达应该是“I dont think she will like me.”

(四)学生的词汇量偏小

很多人喜欢把作文比作房子,而将词汇比作盖房子所用的砖瓦。可见,词汇量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有很大影响。而现实中,学生的词汇量相对较小,在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因为词汇量较小而写不出句子的情况。

三、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策略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思维

让学生学会使用语法和不断增强学生的词汇使用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同样重要。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在授课时要对文章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和讲解。

(二)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

教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牢牢把握基础英语知识,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英语基础,才能更好地形成英语思维和提高英语认知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要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英语基础知识。

(三)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实际上,英语思维比较抽象,它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这些能力。比如,教师给定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找到作文所要写的主题,构建作文的结构和定位作文的情感,然后给学生一篇优秀范文,让学生学习作者的思维构造、句式运用和新的词汇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词汇量和强化学生对句式的运用能力及对文章结构的调整和安排能力。

(四)提高学生英汉思维应用能力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分清英语思维模式和汉语思维模式的不同。教师自己首先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异同,然后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对英语思维模式和汉语思维模式进行充分了解,强化学生对这两种思维模式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罗卓君.高中英语写作四阶段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09(25).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9

教师的职业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不是没有生命的物,教师的职业内容是传授知识,是育人,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业手段是教师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的劳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鲜明的示范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变革,教师要适应,要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育。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的,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就不会进步。现今,教师数量趋于饱和,甚至开始过剩,要想不被淘汰,唯有居安思危,虚心学习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务必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读书学习,我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以及和蔼的工作态度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发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达溪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班会

六(1)班

活动目的:

1、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做到学有所求。

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在互动中敞开心扉,交流思想,交流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4、丰富活动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多角度多途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准备:

1、选好主持人,拟好串词。

2、让学生搜集有关理想教育的歌曲、诗歌、故事、格言等资料。

3、布置教室,排练有关节目。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主题

中队长:下面我宣布主题班会《播种理想》现在开始!

男:理想是石,击起星星之火

女:理想是火,点燃生命之灯。

男:理想是灯,照亮前进的路。

女:理想是路,引导我们去探索。

男:理想是一叶起航的帆,送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女:理想是一束绚丽的鲜花,伴随我们每天充满信心。

男:理想是一颗闪闪的星星,闪烁在今天,闪烁在明天。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十一岁,多彩的季节》(略)

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十一岁,多彩的季节》表达

了我们共同的心愿。下面请听故事《鲁班与锯子的发明》

女: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每个同学对未来都充满美好的

憧憬,同学们都在编织着七彩的梦。那么,就让我们敞开心扉谈谈自己的理想吧!

二、掌握未来,播种理想

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想,然后汇报交流。

女:你是一个女孩,为什么也想当军人呢?

女:说得真好(掌声鼓励)愿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男:是啊!同学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我们怎样让理想插上

翅膀,使理想成为现实呢?

学生发言 女:说得真好(掌声鼓励)

男:听了小伙伴们谈理想,大家乐得心花放,身在教室望未来,刻苦学习志更昂。女:我们每个少先队员都有自己崇高的理想,今天,让我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合)一起奔向二十一世纪。

女:同学们,我们见过带音乐的半自动文具盒,也从电视上看到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但是大家见到过会飞的球鞋吗?听说过鼻子丢了以后还能再生的事情吗?那么请跟我合:让我们一起走进未来世界

男:每当我们上体育课或开运动会的时候都要穿上球鞋,你们相

信未来世界还有会飞的球鞋吗?不信请看博士的新发明

(张峰,覃薪雨上)

女:研究员,你手里的绿色球有什么特殊功能吗?

女:我们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见到新的航天产品,让我们试目以待,谢谢你。

男:在2004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这个事奇怪到什么程度呢?下面请欣赏小品《博士与小偷》

女:(一队员上)研究员,你好,请问你今天带来了什么新成果?

女: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的使者”美容师光临。

女:谢谢你,你为人类带去了美,人们一定会感激你的。

男:在春风里,我们茁壮成长

女:在阳光下,我们的智慧在闪光

男:小伙伴们都有美丽的心灵

女:小伙伴们都有灵巧的双手

男:构思出奇思妙想,要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三、互赠格言,升华情感

下面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想或者给好朋友送一句鼓励的话

女:下面请班主任讲话(略)

男:队员们,这些美丽的幻想是多么激动人心啊!作为跨世纪的主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使梦想变为现实。

女:让我们从小寻找知识的新钥匙,打开无尽的宝藏,把理想变为现实,把祖国装扮得更加美好

男:少年理想迎着鲜花般的未来

女:闪烁的启明星迎着灿烂的未来

合:让我们携手开创美好的新世纪!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10

摘 要:在《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要尊重和爱护学生,让学生找回自信;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坚持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更多的实际环境等手段。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

中职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其不仅要传授传统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在实际生产中,如何使工序更简单、工艺更合理、工效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成本更低,如何改善劳动环境、节能环保。无数的课题有待我们去发现,去解决。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尤为重要。中职专业课理论、实践、生产相结合,那么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教学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尊重和爱护学生是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低,在初中学习阶段大多是班级的后进生,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更加关爱学生,在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尊重与信任,让学习生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尊自爱,在职业中学的学习生活中找回自信。

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有着一些常用的理论和方法、技法,作为指导老师,应熟练地掌握。一个创新作品的创意一旦产生,首先应进行查新检索,指导老师应熟悉常用的查新网站和查新的技巧。一个创新作品一般要经历创意、查新、设计、制作、调试五个步骤,设计与制作对中职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指导老师应当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给学生以帮助。陶行知说:“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创新活动指导老师应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活动,乐于为学生搭建创新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有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室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为一体,集机床、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一体,联系生产实际,能将车工的生产过程真实、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贯彻“以实践教育为主,理论够用适度”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理实一体化营造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分类,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搭建一个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如对工件车削加工工艺的安排等内容,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构建学生认知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感知、理解、运用有机地融为一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性较强,通过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策略等,为探究性教学做好准备。如量具的识读、刀具的角度及刃磨、车床的基本操作等等。其次,在选择探究课题时,应让课题具有普遍性,课题所研究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然后,在选用小组合作型组织形式时,要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后,教师要在做好过程和结果评价的同时,对学生的态度、情感、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正确客观的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操作、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的能力,进而获得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很多老师感到创新教育很难出成果,认为中职学生缺乏细致的观察力,创新意识不强。事实上,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能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平台,一个好的发明必定是“有感而发”,只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环境,才能触发学生的更多灵感。我校2011年的创新大赛作品“普通车床镗削深孔的工艺装置”,就是学生在进行企业金工车间实习时获得灵感而萌发设计思路,经过老师指导,将所学的镗床结构知识、V型块定位原理、楔块机构等知识巧妙地运用起来,解决了小企业利用普通车床加工深孔的问题。可见,结合专业课的知识和实践,学生可以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关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11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师 教学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启动和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理念会应运而生,与之伴随的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活将焕发新的生命。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为整个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基础的重任,更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素质

(一)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

理解教材的能力要求是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教学能力。首先,就是要讲求科学性,字词句章,听说读写,知人论世,均不发生差错。其次,就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只浅层次地弄清文章写了什么,还要深层次地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等问题。在正确深入地理解单篇课文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深入地理解单元课文的量、序、度。即单元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教育结构。

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求:首先,教学目标的科学合理,课时切割的合理,一节课的密度容量的合理。其次,教学突破口选择得巧妙,小高潮设计得巧妙,启发引导得巧妙。再次是有新意,课堂教学结构的新意,听说读写能力组合训练方式的新意等。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是备课的两项基本任务,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培养和提高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上下功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二)选择和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优选出来的,并经过一定的理论概括,加工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结构、阶段和程序的施教形式或样式。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一项基本的内功,含有声语、文字和态势语三种。声语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语体和口气,采用儿化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借助语言的情感力量,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地激起小学生真善美的共鸣,从交际方式上看,主要有无声的和有声的两种,无声的又有动态与静态之分,有声的则是一种并无固定的语义。作为一种教学语言,态势语主要是通过眼神、手势和神态的变化等来表情达意。小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教态的修养,以落落大方、优美高雅的体态语言,来陶冶并影响学生,使之共鸣和感化。文学语的写作能力结构,应具有写作实用文体的能力,具有写作计划、总结和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还应具有观察和分析生活的能力、谋篇立意的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文章的修改能力等。

(三)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组织与管理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手段。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精心设计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设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千方百计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学生越学越聪明。组织与管理教学就是把安排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使教师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地驾驭调节课堂和驾驭调节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

(四)全面创新的能力

创造没有固定的模式,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发掘孩子身上蕴藏着的无限创造、无比潜能,这要求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全面创新的能力。重视教师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能力所特别强调的。小学语文教师向学生传递语文知识,实际上就是向学生传递语文信息,教师必须具有非常灵活地适应教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的能力,主要指语文信息处理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

(五)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教师超前的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后效对比”,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确立超前的教育观念。面向新世纪的语文教育,需要有适应新世纪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新课程环境下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重视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全新的语文课程将提升语文教师职业工作的技术含量,重建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也将重建教师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从那种以传授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的陈旧不当的教学理念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崭新的教学理念。

(二)培养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作业 篇12

一、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反思性教学理论

Cruickshank 把反思性教学视为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情况和对实现同一教学目标可采用的不同方法进行的思考。他认为, 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的习惯, 其焦点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 因此, 提高教学技能是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Zeichner则认为, 在反思性教学中教师应是一个能够在所有层次上对自己工作的创新、目的和成果作评估的人。他主张把实践层面和批判层面的反思结合在一起。反思性教学理论充分肯定反思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 提倡探究精神与科学思维方式, 重视教师的自我发展与主动性的发挥, 要求教师对教学进行探究与反思, 在充分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把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 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思性教学理论还要求教师通过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积累经验、反复实践与不断反思的过程, 正确认识与处理师生关系, 指出教师应通过反思探究适合自己教学的理论、策略与方法, 通过实践与反思, 寻求符合教学目标与当时当地情景要求的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同时, 反思性教学还从思维的高度探索教学理论与实践, 主张教师应该从以往“教书匠”的角色提升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阶层, 在不断地反思过程中, 产生一些新体验和新观念, 从而创立新的教学理论。因此, 反思性教学理论为教学实践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教师反思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作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实践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改进教学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教师所采取的反思行为是以思考教学中的问题开始的:“我在教学中是怎样做的?”“我这样做会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我要求学生这样做?”等等。然后综合评价这类问题并加以研究分析, 一旦问题明确, 教师就会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或进一步深入反思剖析, 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形成新的教育思想, 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就形成一个循环螺旋式上升的反思过程。教师的反思行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课堂教学前, 教师需要思考该堂课将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学生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 掌握怎样程度的技能, 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知识, 掌握技能。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反思行为的作用, 表现在有意识地识别自己与学生交流的理想性渠道, 即学生愿意真实地与自己交流并有效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具体方式, 教师需要思考为什么有时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课堂氛围或教学问题, 如何应对这些教学问题和课堂现象, 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是否能胜任处理这些问题, 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善于反思的教师, 在教学具体活动中, 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对自己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随时保持清晰条理的认识和反省, 能够发现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存在的问题, 并迅速分析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可行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可见, 教学实践中教师主观能动性是很重要的, 其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和效果, 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结果的反思能力和改善程度。

三、反思性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启示

一方面, 反思性教学理论为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其实质就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 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教师善于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解决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反思能力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自己的教学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思, 将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视为对自己教学成效的日常评价标杆。同时, 教师要保证自我反思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为使自我反思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要坚持写“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 即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应该有一个基本估量, 反思的重点是:“是否为学生提供了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 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既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要, 又体现对个别差异的尊重?”等等。通过写“教学日志”或“反思日记”, 促使教师不断思考, 总结自己的经验, 反省自己的过失或不足。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 教师还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一系列反思行为, 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主动调整教学方法, 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 反思性教学理论立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 主张教师通过探究、科研与反思活动不断成长,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意识以及与学生关系平等和谐共进的意识。首先, 反思能力与教师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的意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知识结构主要由教师的通识性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等组成。通过反思性教学实践, 教师可以逐渐增进自己的专业知识, 主动地涉猎教学实践的相关经验, 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 促进自身知识的全面发展。其次, 与学生关系平等和谐共进的意识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的反思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水平, 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决策等都是在理解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误解是教师研究问题的重点和焦点。因此, 反思性教学是师生共同提高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师在“学会教学”中的角色是学习者、反思者、自我评价者、发现问题者和解决问题者, 而学生在“学会学习”中的角色则是信息反馈者和效果评判者。

四、教学活动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探索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 我们在教师反思能力培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一是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深入实际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历史、现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据此反思培养学生学习英语自觉性的有效方案, 从而寻求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

二是通过缜密的思考, 明确采集文字信息 (试卷、作业、档案、作品、计划、报告和学习日志等) 、口头信息 (口头演示、即兴演讲、直面对话等) 或行为表现信息 (态度、行为等) 的有效途径, 定期采取口头、问卷调查或测评等形式,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等信息, 反思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三是课堂教学方面, 积极营造师生和谐默契的有利氛围, 创造师生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互利双赢局面, 最终实现理想的双向反馈作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效果, 与学生讨论具体的学习目标, 定期评价学生的进步, 抽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督促检查他们自定的目标进展情况, 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这样,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充分的交流沟通, 使教学真正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 促使学生敞开心扉真实表达, 实现师生教学相长的理想局面。

四是教师对已发生过的教学行为进行回溯性思考, 及时自觉地反思,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教学的效果, 找出教学活动中适宜的策略和方法, 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不适宜的行为及存在的问题, 力图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在下一个活动前, 教师能够根据反思的结果, 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计划, 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 教师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 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 从而感受到教学为其所带来的愉悦和幸福。这种因教学反思而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又会促使教师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增强专业方面自我发展意识。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 教师可以逐渐认识自己的教学真实水平, 判断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是否合理, 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反思分析, 及时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方法等是否适宜, 从而减少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率, 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活动更趋专业化和实用性。因此,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在一个不断发现问题, 不断反思、不断作出判断、不断解决问题和不断提高的过程。

总之, 只要以反思性教学理论为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反思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性实践性探索,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英语教学改革也就会取得阶段性成果。

摘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反思和自省的能力和水平决定着教学效果, 也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源动力。而反思性理论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只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自觉意识, 充分发挥教师反思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作用, 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性实践性探索, 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理论,教师反思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Cruickshank, D.R.Helping teachers achieve wisdom[M].Manuscript.College of Educ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 Ohio, 1984.

[2]Zeichner, K.M., and D.P.Liston.1985.An inquiry-o-riented approach to student teaching[M].Paper presen-ted at the Practicum Conference, Geelong, Australia, January, 1985.

[3]马蓉.运用反思性教学促进语言教师自我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8) :78-80.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高老头读书分享下一篇:外科医生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