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流程(共8篇)
1、申报通知
2、课题申请
3、学校审查
4、上报课题
5、立项通知
6、开题报告
7、课题研究
8、上报结题
9、成果推广
一、申报通知(每年11月份)
学校下达或转发上级主管部门科研课题通知,公布研究项目范围或方向及申报时间。
二、课题申请
有申报意向人员,在规定日期内选好课题,写出课题实施方案并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评审书。选题和课题的实施方案是课题能否立项的关键。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1)、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
教育科研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相当普遍的关键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又是理论上没有得到回答的。例如:如何开展新时期青少年德育工作问题研究,如何解决城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研究,关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学法指导问题研究等等。(2)、从理论文献中寻找课题
从现有的中外教育理论体系中去发掘和填补空白,揭示矛盾;从不同理论、观点和流派的相互争议中寻找答案;着力在教育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不同见解,认真辨析和验证,从差异中寻求同一,从同一中找出差异,推动教育科学不断发展。例如: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重新认识研究,关于影响儿童理解能力因素的分析研究,小学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注音识字与以字标音、部件识字与字迹识字不同流派的争议等。
(3)、从成败经验中寻找课题
努力学习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教育经验,借鉴和吸取别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成败经验中提出研究课题;或探讨其中的规律,或设计教育实验,检验某种理论与提高教育效果之间有无必然联系等。例如:南通特级教师李吉林从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中得到启示,借鉴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境界学说”,吸取传统教学注重读写以及近代直观教学的有效因素,探索创造出“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法”。
(4)从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理论及政策问题中寻找课题
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着教育科学研究。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整个教育科研的主旋律。要研究解决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目前,有许多重大课题急需研究解决。例如: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深化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能力的研究;环境教育的内容、方法研究;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与保障体系的研究;素质教育典型经验总结与理论提升研究。
总的来说所选课题一定要有研究的价值,能围绕我县和各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选题,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点,体现出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选题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集体问题。
课题的实施方案要把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写明确,指导思想要正确,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研究计划、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研究的现状及起点分析可以看出是否有前期研究基础、是否进行了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搜集,有没有研究的可行性;课题组成员的构成及学校的客观条件可以看出是否能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实验计划是否具有操作性。课题评审主要看课题研究方案,所以方案一定要完备。(方案字数不少于3000)
三、学校审查
学校教科室负责初审,学校领导小组研究通过,在立项申报评审表上签意见并盖章。
四、上报课题
课题立项上报的材料为:立项申报评审表一式三份,方案一式三份。方案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由学校教科室用统一档案袋装好上交县教科室,在档案袋封面填写清楚县区、学校、申报立项课题名称、主持人(限一人)、成员等。
五、立项通知
课题专家组评审、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完,以文件形式下发立项通知,在立项评审书上签好意见并填好确定立项编号;上交的材料返回原单位,分别在县教科室、学校教科室存档。
六、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对课题进行全面评审。通过专家、主管领导和同行研究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与审议,作出抉择或对课题计划提出调整与修改意见,最后批准实施。
课题开题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本身就是研究,是对课题方案的重新认识、梳理和具体化的操作。开题论证的好处有很多:通过开题,课题的研究人员对自己承担的课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使课题研究思路更明晰,研究的重点、难点更了解,从而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开题论证有众多专家和同行参加,研究者能从中得到专家引领和实践指导,便于提高研究的层次;开题论证可以减少课题研究的盲目性,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每个确定立项后的课题在一个月内一定组织开题,并及时将课题的开题报告报学校教科室存档。
七、课题研究
开题已是课题研究的开始了,在课题研究进程中,研究者每学期应写出研究计划和阶段总结,课题实施中的现象、出现的问题、举行的活动等都要及时记录,还应注意有关资料、数据积累,每个课题都要建立“基础资料档案”、“过程资料档案”和“成果资料档案”。(参照去年实行的课题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教科室每学期组织一次课题中期检查,每个课题要填好中期检查书并存档。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视课题进展情况,适时对各类课题进行过程监督和中期检查。
八、上报结题(每年5月份、11月份)
课题结题需上报的材料为:课题结题鉴定评审书、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证书复印件各一式三份,过程性资料及其他附件一份。结题上报的材料和立项申报材料一样,评审书由学校审核签章,研究报告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由学校教科室用统一档案袋装好上交县教科室,在档案袋封面填写清楚县区、学校、申报立项课题名称、主持人(限一人)、成员等。课题专家组鉴定完以文件形式下发通过课题鉴定通知,并颁发证书。结题鉴定评审书原件、证书复印件交教科室存档。
课题结题的关键是看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把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研究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在阅读或评审研究报告时,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研究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待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二是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研究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论点清晰有力地得到论证,这是应关注的核心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研究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三是要实事求是分析讨论要不夸大,不缩小;敢于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或舆论所左右;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更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说是普遍规律。
研究成果有最低要求:市级结题课题须至少有一份阶段性成果获县级一不等奖以上奖励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研究报告字数不低于5000字;县级结题课题须至少有一份阶段性成果获县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研究报告字数不低于3000字。(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暨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选将于每年9月份举行)
九、成果推广
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示范校联盟的各项目校和联盟校统一到杂志社申报,具体步骤:
1. 填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三五”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并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2. 通过邮局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课题秘书处报送文字版1份,并同时报送电子版1份。
关于申报 中国教育 技术协会 “十三五”课题的通知以及《课题申请·评审书》下载请登录:http://www. etr.com.cn或扫描二维码。
课题秘书处联系电话:(010)85335283或83555319
联系人:王晓军卢秋红
由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崴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研究团队申报的“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国家重点投标课题立项。2013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共441项课题获立项资助,其中国家重点投标课题共立6项,省教育研究院是唯一获得重点立项的省级教育研究机构,这也是我省教育研究机构自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以来在国家重点投标课题上的首次突破。
在省级课题方面,由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广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和黄崴作为课题负责人申报的“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理论、指标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专项资金(学科科研类项目)教育科研重大项目立项。“广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旨在构建我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理论模型,形成监测方案及指标体系,建立省、市、县(市、区)、学校四级联动的监测机构,建设监测工作机制和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理论、指标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围绕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探索广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色、指标、模式、路径,形成广东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省教育研究院申报的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2013年立项)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全院共获批立项课题14项,其中重点课题3项、一般课题6项、自筹经费课题5项。
材料 编号
兰州市教育科研基地
申请•评审表
基 地 名 称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教育研究基地
所 在 单 位 兰州市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填 表 日 期
2013 年 3 月 8 日
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
填 表 说 明
一、申报单位应认真、如实地填写表内栏目。无内容填写的栏目可空白。本表一式三份(须含一份原件)及电子版一份。打印与复印请用
A4纸并于左侧装订。
二、封面左上方“材料编号”,由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负责填写。
三、“基地名称”不得填申报单位名称,须按申报的主要学科(或研究方向)填写,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
四、“申报机构”指基地所依托的单位。
五、“论证报告”的写作要求(包括字数限制)见该栏目的“内容提示”。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六、“所在单位意见”栏由申报单位填写并加盖公章;“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栏由县(区教研室对本县(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加盖公章。
七、若有其他不明问题,请与市规划办联系咨询。
通讯地址:城关区北滨河东路364号 邮政编码:730046 联系电话:8337615
一、基础数据表
申报
单位
城关区一只船小学
名称
申市直: 县(区): √
报单位 类别
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 差报额拨款事业单位: 民办:
单位
性质
详兰州市城关区邮编一只船南街7细号
地
730000
址
联系电话(单位)0931-8822719(传真)
电子信箱 Mayuan_lz@163.com
网址
申报单位 编制数:84人
现有人数: 80人
基本情
况
专职科研人员数:80人 其中副高 级以上(含副高级)人数:1人
年公用经费总数:
51万元 其中科研经费数:14万元
图书册数:21000 册
期刊种类:32种
单位 负责
人情况
姓 性别 名
女 马
瑗
女 颜鲁红
陈 女
行政职务 业务职称
校长 高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副校长 一级教师
荣联系电话 誉电子信箱 称号
省13919298特880
Mayuan_lz@16级
3.com
教师
省13893648教787
1027744191@qq
学
.com
能手
省***651253@qq.娟
单位主要内
设部门
部负责人姓名门名称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教949 com
学能手
主要业
务领
梁秀娟
教科室
张平
教导处
域
***2046278@q课633
q.com
堂教
学和课题研究
***2668229@q教024
q.com
学指导
和教学管
理
周丽彤 ***1262@qq.c教教导处
王永祥
大队部
655
om
***
学指
导和教学管理
德育工
作和少先队建
杨凤琴、李钢 ***
语文教研组
数学浦斌芳、徐建13619332教
宝 486
研组
设
语文教研、教学工作
数
学教研、教学工
作
二、学术队伍
教研人员中主要学术骨干简
况
姓 名
序号
马 瑗 颜鲁红
出生年月 62.11.09
70.11.22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职称
最高荣誉
研究方向
称号
中教高级 省特级教综合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语文学科
手
灵动课堂的研究
陈 娟
1973.03.03
本科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数学学科3 粱秀娟
张平
周俐彤
杨凤琴
81.10.15 70.07.25 79.11.01 70.03.21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骨干教语文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全国优秀语文学科
班主任
灵动课堂的研究 李 钢
王 华
王亚丽
王彩霞
高新兰
78.05.18 78.07.31 77.07.27 81.08.19 62.04.29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语文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数学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浦斌芳
王永祥 徐建保 祁婧 李敏
73.04.22 83.08.16 76.02.14 83.11.28 87.12.04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市教学新数学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二级教师
数学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金利华 董 敏 邓炯慧 方 辉 任洁
71.04.26
77.03.31 77.03.31 79.03.24
78.05.16
本科
一级教师 省教学能英语学科
手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区优秀教综合学科
师
灵动课堂的研究
本科 一级教师 市教学新综合学科
秀
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苏翔
77.03.26 大专 一级教师 区新秀 综合学科23 24 马燕红
70.12.13
中专
三、学术队伍近五年承担的科研项目
主持人 项目名称 课题来源 批准级别
《促进学生数国家级
马 瑗 学学习的评价实践与研究》
《从思维方国家级
马 瑗 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
一级教师
起止时间 2004、12——2008、12 2004、12——2009、12
灵动课堂的研究
综合学科灵动课堂的研究
是否结题
城关区教研室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应用现代信王丰 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以班级文化省级规划课题王丰 建设促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数学学科中市级重点课题马 瑗 分层教学的研究》
《课内外阅读市级一般课题王彩霞 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小学语文阅马 瑗 读教学创新研究》
<<湘版美术教学中的新思维马 瑗 新教法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市级 国家级 国家级 2004、12——2009、12 2004、4——2007、5 2006、9——2010、12 2006、9——2010、12 2007、9——2009、5 2006、2——
西北师大结题
已结题,已鉴定
获省级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市级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市级优秀成果二等奖
市教科所结题
已结题
“综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国家级
课程改革委托项实践活动课程
目——综合实践马 瑗
教学设计的研活动项目组
究” 2010、7
——2013、6 正在进行
关注学生需省级重点 省级 马
求,提升学生瑗 素养的策略研规划课题 究 2010、4
已结题,已鉴
——2012、3 定,《教师专业化省级 发展的校本实马 瑗
践研究》
课题
省级 2004、3——2005、12
已结题,已鉴定,已获奖
《小学数学课省级 堂教学模式的马 瑗
构建与实践应
课题
用的研究》
省级 2011、3——2014、6
正在进行
《小学语文灵省级 动课堂教学模马 瑗
式的探索与研
课题 究》 2012、3——
省级 2014、6
正在进行
四、学术队伍完成的教育科研成果和获得表彰情况(可加页)
教育科研成果及其使用
情况
采用单位或
成 果 名 成果 完成本人
马瑗
杨凤琴董敏
姓 名
称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三等奖
形式 时间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课题 2008
年9月
发表刊物排名
名称、期号
马瑗
浦斌芳邓炯慧方 辉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0
年10月
张平
马 瑗
马 瑗
陈 娟
梁秀娟
《从思维方式、教学方法的改变与科技活动资源的开发入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
课题 2010
年10月
课题 201
2年1
1月
课题 2012
年11
月
课题 2012
年11
月
课题 2012
年11月
二等奖
吕京霖
《数学学科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课题 2012
年11
月
杨金玲
范艳芳王彩霞马瑗
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数学学科课题 中分层教学的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一等奖省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课题 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获市级教育成果二等奖
《小学素质专著 教育活动课试用•语文》活动课教材一套七本书配画
2012
年11
月
2012
年11
月
20121
年11月
甘肃人民
出版社
马瑗
《军服纵横谈》插图
专著
兰州军区
后勤部出
版
马瑗
专著
甘肃少年马瑗
颜鲁红颜鲁红陈娟 陈娟 陈娟
《教育的魅力》
《以“情爱论文 育德 ” 使学生走向成功》
《活动中收论文 获》
《让孩子的论文
道德生命自由飞翔》
《分层练习论文 之我见》
《关注学生论文 需求 巧用情境图》
《重视语言论文 训练 培养语2007年
第6期 2010年1
第7-8期;
2010年1 第9期;
2009年1
5期
2010年1
3期
2012年1
10月
儿童出版
社
甘肃教育
甘肃成人与职业教
育
甘肃成人
与职业教
育
《兰州教育》
《甘肃教育督导》
《甘肃教育》
徐建保 张平梁秀娟 梁秀娟 李刚 周丽彤
言能力
《浅谈三角形面积的设计》
《培养识字兴趣、自主识字》
《打造灵动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环节浅析》
《小学语文习作中“模仿”的妙用》
《作文教学
论文 2012年1
6月
论文 2004年1
6月
论文 2012年1
5月
论文 2012年1
21期
论文 2012年1
4月
2012年1 《学园》
《教学改革论坛》
《甘肃教育》
《学园》
《学园》
《甘肃教
从仿写开始》
6月 育》
获得奖励与表彰情况
姓陈娟 陈娟 颜鲁红 颜鲁红
获 奖 名 获奖
本人 颁奖部门
名
称
时间
排名 及获奖等级
《估计费20091 全国小学数用》
年
学专业委员会录像课二
等奖
《浅谈新课20101 全国小学数程下的分层年
学专业委员练习》
会论文三等
奖
《在探究中20101 全国教育叙前行 在实践年 事论文优秀
中收获》
奖;
《侵略者在20101 甘肃省《品
周丽彤 王永祥 张平杨凤琴
中国的罪行》
《伯牙绝弦》
《秒的认识》
《拒绝不良习惯》
《梅花魂》教学设计 《以读为本
感悟自得》
年 20121 年
20111 年
20101 年
20011 年
200
2年
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甘肃省《品德学科优秀课例集锦》;
全国论文比赛三等奖
全国论文比赛二等奖
王彩霞 《影子桥》 2008 1 全国课堂教王彩霞 梁秀娟 徐建保 邓炯慧 邓炯慧
《多彩的夏天》
《平均数》 《用字母表示数》
《自画像》 《新课改中美术教学活动的几点体
2006 2 201年
20101 年 2008年
2008年
20101
年
学比赛一等
奖
甘肃省课堂教学比赛二
等奖
全国两岸三地“同课异教”获一等
奖
全国录像课二等奖
甘肃省课堂教学一等奖
省中小学美术课三等奖
全国创新杯论文二等奖
会》
董敏 《手拉手地球村》
2010年
获 “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现场说课一等奖
李敏 《三角形的特性》
2012年
省小数会论文、案例评选一等奖
注:现将学校和教师各类获奖附表后
五、论证报告
内容提示:申请理由、建设规划(包括研究方向、预期目标、阶段目标、建设重点、合作单位、保障措施)等。(不超过4000字,可加页)
“构建小学灵动课堂”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我校是兰州市十所示范性小学之一,也是城关区首批被命名的两所示范性小学之一。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教师76人,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
80%以上,省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新秀占50%。经过多年的教育教研活动的开展,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人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教研氛围。学校已有8项课题结题、获奖,有2项课题正在研究中。
我校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从培养时代需要的“现代人”这个高度来审视、构建培养目标,致力于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的有效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和谐、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快乐成长。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高效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我校基于悠久的“扬帆飞翔”的船文化,“师生共进”的办学思路,提出“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灵动”者,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就是古人所谓的“气扬采飞”(刘勰《文心雕龙》),“气韵生动是也”(谢赫),就是要与人的生命发展同步,符合生命形式的规律。“灵动课堂”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学生的需求,开展多学科、多层面、多方面的教学模式、方法的探索,构建灵动课堂。让学生的手、眼、耳、口、脑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更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以达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升的目标。
一、课题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学生需求,针对性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关注儿童精神生活,关注儿童需求,赋予教育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儿童的需求可以细分为物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体验的需求、学习的需求等。面对这些充满灵性、需求丰富的儿童,构建灵动的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使命。灵动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激情奔放的课堂。灵动课
堂上的学生思维是广阔的、活跃的,随时都有智慧的火花闪现。教师是灵动课堂的建构者,关注课堂中个体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主体的情感需求,着力建构开放的、充满灵动的课堂运行体系,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达到新课程所倡导让课堂活起来的效果。课堂教学应成为焕发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殿堂,是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大程度的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教学”,我校提出了“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这一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充分体现教师对教学内涵的深刻把握和灵性表达,体现出一种统摄性;教学过程应该强调思维的流畅和心灵的自由,应该强调学生自身的张扬性。然而,目前有些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场面“热闹”,但不是我们新课改所要强调的“灵动”。我们开展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探索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灵动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并对这样的教学过程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期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在全新以至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灵动课堂”的教学理念。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些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一直占主流,“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观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非灵动的课堂是“教师主宰,学生被宰”,“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教师主问,学生主答”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品不出浓厚的参与味道。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由教师“硬灌”。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使而索然无味。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受到许多专家的广泛关注,打造灵动课堂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孙双金、薛法根、张齐华、虞大明等特级教师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围绕“鲜活的理念、诗意的课堂、灵动的对话”、“灵动课堂的特征”、“教育灵动的内涵及生成的途径”、“灵动课堂的打造”等话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迄今为止,国内整本的论著尚未见到,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中小学对“教育灵动”“灵动课堂”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教育论坛、教师论坛、案例讨论,深化了对“灵动课堂”基本特征的认识,特别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灵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灵动课堂的先例,还没有归纳出对“灵动课堂”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另外,对教师在课堂中构建灵动的方法介绍较多,对学生灵动学习的介绍尚不多见。以上存在的问题将成为我校“灵动课堂”研究的重点。
4、我校已有的研究探索成果。
(1)构建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近年来,对语文教材“选文”的研究有了新的探索视角。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指出: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功能类型。于是我校围绕“灵动课堂——发挥选文定位功能的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通过给老师们分析讲解这四大功能的特点,明确教材的构成、编者的用意。既然,语文教材“选文”时有“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功能的考虑与定位,那么,一册教材中的所有文章要有所侧重地去设计定位,进行教学,不要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更应立足教材、根据学情,确定好教材挖掘使用的着力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足教材、用活教材,让文本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
(2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难题:学生怕作文课。为应付作文考试,部分学生便使出浑身招数应付习作:或移花接木、改头换面,或依赖他人、闭门造车。为此我校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话题体验式习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尝试。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通过思考,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通过活动,品尝成功的自豪、品尝交往的愉悦、品尝生活的美好、品尝探究的乐趣、品尝失败的教训、品尝磨难的艰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
(3)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
我们的学生是鲜活的,他们的思维是灵动的。只要给学生一个空间,他们就会自己往前走,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会慢慢地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因此,激发学生在读文时产生联想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最有效方法,本学期我校语文课堂教学就围绕“构建灵动课堂——读文、联想、写作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4)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 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
求。如何才能做到按需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和提高。我校历时两年开展“构建灵动课堂——多维分层式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得到共识: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出发,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实现每一个孩子由“教”向“学”的转变,是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分层教学,促使学生的思维灵活了,教师的课堂主导灵活了,师生的合作方式灵活了。从而有利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注需求,合理分层,解放学生让他们更多的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
(5)构建灵动课堂——“渗透本土文化让艺术课堂灵动”的综合学科教学模式。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反映地方特点、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老师们立足乡土,充分发掘本土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当地生活实际需要灵活、大胆、科学地依据《课标》重组教材、拓展教材、用活教材。我校美术课程与地域本土特色的“兰州刻葫芦”相结合,让学生在小小的葫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葫芦虽小藏天下”,活动融洽了师生情,增进了亲情、友情。
二、课题研究方向明确,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1、课题研究指向明确
课题研究目标明确。采用“实证”和“思辩”的方法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解读、提升,最终以教育研究报告的形式来体现我校新课改过程中的一种新理念,创造出我校新课改的全新特色,并把这种理念应用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多的学科,以提高
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课题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心灵)而求“活”的艺术。科学地再现求“实”与艺术地表现求“活”,使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应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时代教育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灵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之中,“教”、“学”这两个子系统能够优化组合,有机统一。即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体验领悟”之上,从而使“教”、“学”和谐一致。在“和谐”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相互交流、流通、相互启发、补充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3、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意义
在特定办学理念“师生共进”的统领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将进一步深化到“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通过研究,打造灵动课堂,助推高校课堂,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通过研究努力培养更多赋有水那样灵动与智慧的灵性学生。
三、本课题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很强的实验研究可行性
1、主要观点:
灵动课堂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灵动的校园是人生幸福的开始,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就是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智慧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光彩,这是对新课程的实践追求,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观,体现了教育的本真意义。
2、可行性分析:
“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深化“灵动教育”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灵动课堂的理论与实践;
通过构建灵动课堂的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
利用学校特有的文化背景,充分挖掘学校有意义有价值的本土资源,赋予它新的价值取向,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办学思想。
构建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课堂,实现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
课题组核心成员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经历,较高研究能力,高质量的
研究成果;围绕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有文献资料的搜集、课堂教学的调研工作等;学校给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保障条件,深入课堂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积极筹措研究经费、确保足够的研究时间。
四、研究内容具体、方法多样、措施切实可行
1、研究的内容
(1)有关灵动课堂的文献综述。梳理文献资料,对“灵动课堂”、“灵动教育”、“教育灵动”等方面展开细致的研究。
(2)我校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分析。对学校当前课堂现状通过多种形式调查分析,力争获得大量的、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3)师生灵动同构共生的有效策略。从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两方面开展研究。
(4)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灵动课堂将围绕促进师生灵动的同生共长为目标,在实践中将归纳出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得出关于灵动课堂的个性范例若干。
(5)课堂中促进学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话互动、创意练习等途径开启和丰富学生的灵动心智。
(6)灵动课堂的评价要点。对灵动课堂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突出在教学机智、学生灵性、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7)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加强对灵动课堂的行动和个案研究,包括师
生两方面发生的具体片断、事件、现象等。
重点对“研究灵动课堂的基本特征及若干范型”、“课堂中促进师生灵动生长的途径与方法”、“灵动课堂典型案例的研究”等进行研究。
2、研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体参与原则、个性化原则、成就动机原则。
3、研究的对象:一只船小学3——6年级学生为重点实验对象。
4、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贯彻课题研究思想,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实现教研相长。
文献资料法:搜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选取适合本校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交谈,有感情的倾听,了解被 研究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次的内容,收集资料。
问卷调查法:通过与研究目的有关的问卷获取教师、家长、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反馈,并通过对问题答案的回收、整理、分析,获取有关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参考。
5、实验研究程序: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1、搭建课题班子,明确人员分工。
2、拟定课题名称及内容,并进行反复论证。
3、撰写方案。
4、申报课题。
5、课题开题立项。
6、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启动课题。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1、反复论证课题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
2、确立本的研究重点,“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
3、初步形成灵动的师生队伍。
4、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5、构建灵动评价体系。
6、做好相关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
7、召开座谈会,通过讲座、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交流研讨形式,进一步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提升,形成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推广阶段:
1、收集研究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升并汇集成集。
2、积极准备接受课题专家组的鉴定和验收工作。
3、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论证报告、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3、课题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的论文集、教学案例集、教育故事集;
5、课题研究的音像资料、课件等。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组长:马 瑗
组员:颜鲁红 陈娟 张平杨凤琴 李刚 王华 王亚丽 周俐彤 王彩霞 高新兰 蒲斌芳 梁秀娟 王永祥 徐建宝 李敏 金利华 祁婧 董敏 苏翔 邓炯慧 任洁 方 辉 马燕红
2、制度保障
本课题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课题研究有机的融入校本培训,建立相应课题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学习研究制度:
凡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要参加学校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并能自学相关的理论著作,将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会不断的进行总结与提升,撰写好读书笔记与教育随笔。
学校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邀请各级专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主研教师进行课题进展汇报等。
(2)集体备课制度:
备课组统一基本的要素、要求和流程。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专题开展典型课例设计,在课例的设计中,给教师个人以发展空间,关注独具个人风格的特质,关注师生共同创造性的展示,关注学生怎样有效掌握和灵动运用知识的过程。
(3)反思交流制度:
教师在课前设计与课后小结中及时反思,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记录闪光点等,与教师“六个一”相结合,开展“关注学生成长”我与学生的心灵之约、我与家长的沟通之桥、我与潜能生的成长之路,“关注自我发展”我欣赏的教师同事、我欣赏的课堂花絮、我欣赏我的教学特色”等内容的交流活动,并整理成册。
为教师提供参加全国各地的学习研讨会交流的机会,扩大教师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职业生涯。
(4)总结评价制度:
每位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按照学校课题组要求定期进行阶段性课题总结,撰写相关的总结报告,每学年每人至少在各级刊物发表科研论文1—2篇。
课题组重点在学术发展水平上下功夫,将课件设计、论文、优秀教案、学科赛课等纳入评价。关注教师的创新和发展,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增值评价。对能体现灵动课堂元素、特征,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给予重奖。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发展,对学生的创新的火花大力表彰。
3、经费和物质保障
学校将拿出一定经费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研究有领导的鼎力支持、有专家们的悉心指教
该实验研究课题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区教育局等领导的首肯和鼓励,学校为课题的筹备、申报以及具体实施、相关经费开支等方面大开绿灯,鼎力支持。这就为研究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证和资金保障。
该研究课题还承蒙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中伟副所长、城关区教研室石英主任等教育科研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这又使课题研究得到了雄厚的技术保证。
总之,《关注学生需求,构建灵动课堂,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全面提升》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能够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国内外研究现状中找准起点,研究的方向明确、思路清晰、目的性创新性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其研究成果对目前推进小学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此课题是可行的!
恳请专家准肯、指导!城关区一只船小学课题组 2013年3月
六、所在单位意见
内容提示:是否同意申报以及本单位拟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的具体支持
情况属实,学校同意申报,并将在教科研师资配备,实验仪器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七、县(区)教研室推荐审核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八、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九、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
一、河南发展性服务研究
1.民办高校的社会服务研究
2.民办教育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研究 3.民办教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研究 4.民办教育为河南新农村建设服务问题研究 5.民办教育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服务研究 6.民办学校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研究 7.民办高校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研究 8.发展民办教育的政府职责研究 9.发展民办教育的社会职责研究 10.11.12.13.14.15.16.17.18.社会组织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民办教育为“四个全面”战略服务研究 中外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等)比较研究 河南民间组织的管理与服务规范研究 河南社会服务的国际比较研究 河南网络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河南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河南慈善事业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河南慈善事业的全民参与意识培养研究 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企事业单位参与慈善事业的机制研究 社会名人参与慈善事业带动效应研究 河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研究 河南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研究
河南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研究 河南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研究
河南社会治理的理论和机制研究
河南社会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河南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研究
河南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交通、大物流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国际项目合作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贸易合作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产能合作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合作研究 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金融合作研究 河南郑州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 37.38.39.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建设研究 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空间研究 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河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健康研究 河南的农业合作社研究 河南粮食生产研究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河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 河南耕地保护的研究 河南汽车制造业发展研究 河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研究 河南供给的结构性议事研究 河南海绵型城市建设研究 河南环境污染源头治理研究 河南旅游业发展研究 河南文物保护研究 河南发扬红旗渠精神研究
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54.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郑州国际商都研究
二、基础与学前教育研究
1.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的带动问题研究 2.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
3.城市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研究 4.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式研究 5.民办幼儿园教育个性化研究 6.民办幼儿园教育的品牌研究 7.民办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责研究 8.中外幼儿教育比较研究 9.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研究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民办义务教育的特色化研究
义务教育中公办与民办学校合作办学研究 义务教育中民办学校教师的培训与提高研究 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研究 农村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公办与民办教师互动问题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名校带动问题研究 提高义务教育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研究 民办幼儿园科学化管理研究 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幼儿园科研问题研究 民办幼儿园智力教育质量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育中的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多样性问题研究 民办中小学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民办中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教育研究 民办中小学生和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28.29.30.31.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办学模式创新研究 民办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民办幼儿园教学手段现代化研究 民办中小学教育中个性教育研究
三、中等职业教育研究
1.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研究 2.民办中等职业院校校企联合办学研究 3.创新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4.扩大民办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研究 5.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化研究
6.提升民办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 7.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 8.民办中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9.民办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研究 10.11.12.13.14.15.16.民办中等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中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共建研究 民办中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级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衔接研究 民办中等职业院校科学化管理研究 政府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支持研究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研究 17.民办培训机构打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模式研究
四、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育研究
1.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建设研究 2.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立德树人研究 3.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师资培养研究 4.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5.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内涵发展下的教学改革研究 6.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研究 7.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创业就业教育研究 8.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打造文化产业基地研究 9.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10.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研究 11.大学生的恋爱婚姻教育研究 12.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13.应用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4.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大学生抗挫折问题研究 15.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研究 16.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体育设施共享研究 17.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体育课教学改革研究 18.民办应用科技大学足球教学训练的研究 19.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体育训练与意志毅力提升研究 20.民办应用科技大学负债及其风险规避研究 21.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学生党员的先进性问题研究 22.应用科技大学大学生网络创业就业研究 23.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实践教育研究 24.民办应用科技大学辅导员职业化研究 25.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与河南民办教育的发展研究 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问题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学校发展规划战略典型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育发展体制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制度环境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人才的全面发展观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战略联盟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产教融合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校企合作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国外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办学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融资渠道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应用科技大学内部科学管理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绩效管理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的招生问题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后勤管理科学化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会计制度科学化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税收问题研究 应用科技大学数据库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网络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问题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学质量监控方式方法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学管理体制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社团组织与学生能力提升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建设地方名牌学校研究 民办学校科研学术带头人问题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创办一流民办学校研究 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依法办学、依法管理研究 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完善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研究 发挥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党组织的作用研究 完善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督导员制度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研究 完善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的集团化发展研究 加强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党的建设研究 加强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建设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研究 民办学校危机事件处理研究 民办学校校友会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共享机制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现代学教育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学分制改革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真实案例教学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特色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应用型科研体系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加快众创空间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创业园区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85.86.87.88.89.90.91.92.93.94.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特色学学士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与国外合作办学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教材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育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建设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科研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导师制研究 民办应用科技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研究
五、区域性民办教育研究
55.56.57.58.59.60.61.62.63.64.各市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分析研究
促进地区民办教育发展政策研究
各地民办教育发展管理研究
“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系、各部门:
根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通知(陕教科规办[2012]1号),为做好我院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陕西省《实施意见》,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2年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着力研究和解决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集中破解当前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前沿问题,加强应用研究,注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强调实证数据,着力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和使用效益,着力在若干领域实现新突破,为大力改善教育民生,推动教育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二、课题类别:
本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个类别,申请人可依据实际选择申报。
三、申报要求:
1.课题负责人只能申报一项课题,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课题的申报。课题组成员不能同时参加三个以上(含三个)课题的申请。目前承担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且未结题的负责人,不能申报本课题。2.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实行信用管理制度,申报者要如实填写申请材料。凡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过程中弄虚作假者,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取消申请人三年申报资格。如已获准立项,一律按撤项处理。
3.本立项课题要求在1—2年内完成。研究成果必须符合学术规范,无知识产权争议,突出创新,重视应用,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育实践服务。
四、课题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课题所需的各种材料,《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及《课题设计论证》活页等,均可从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下载(网址:http://,“通知公告栏”下载相应文件,于右侧“相关资料下载”处下载《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申请材料要求一律使用计算机填写。
2、《申请·评审书》3份(原件1份,复印件2份),《课题设计论证》活页6份,单独装订,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3、课题申报受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23日——4月25日,逾期不予受理。所有申报材料以电子和文本两种方式报送,文本材料报送到科研处办公室(行政楼329室),电子版发到科研处邮箱shanxijykyc@163.com
4、本课题每项需交纳评审费200元。
科研处
2012年3月1日 附件: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指南
1.本课题指南供教育科研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2.指南中的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均实行会议评审。
3.重点课题反映了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及现实问题,申请人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实际对题目作适当修改,但不能改变课题的研究方向。
4.一般课题表明了研究领域范围,申请者可从中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拟研究课题。
5.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别的合作,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一、重点课题
陕西省教育强省建设实践研究;经济带和跨行政区教育协作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策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实践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政策研究;中小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优质化发展实践研究;大学与普通高中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春笋计划”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实践研究;陕西省中小学“蛋奶工程”及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调查研究;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招生考试与质量评价制度改革研究;职业教育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校企一体办学模式研究;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研究;省内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高水平大学建设实践研究;高校办学特色研究。二、一般课题(领域与方向)
(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国际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应对国际化、区域化发展战略研究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区域教育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策略研究;地方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研究;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研究;教育决策科学民主模式研究;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实证研究;内地与港澳台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研究;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发展战略研究;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教育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政策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西部经济强省建设中的教育因素研究等。
(二)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教育预算管理研究;教育对社会和个人收益率实证研究;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收益率实证比较研究;学前教育成本研究;普通高中教育成本研究;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研究;高校毕业生薪酬研究;非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校际比较研究;非义务教育学费浮动影响因素研究;教育产权研究;家庭教育消费研究;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研究;教育捐赠制度研究;学校财务安全研究;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与预警机制研究;城镇化进程中闲置教育资源再利用研究等。
学制改革实验研究;学校建设标准研究;学校“软实力”建设问题研究;学校和班级适度规模效益研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探索研究;学校品牌建设研究;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校长领导力建设研究;校长队伍专业化研究;优秀校长治校个案及治校规律的研究;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研究;教师流动状况调查研究;教师任用制度和评价激励机制改革研究;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机制研究和补充机制研究;教育突发事件危机应对能力研究;教育舆情分析研究;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教育督导评估问责制度研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公民受教育权保障研究;教育中的歧视现象研究;非政府教育组织发育研究;我省民间教育组织机构发展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等。
(三)基础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新课程改革实施难点及改进研究;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验教学研究;语言文字教育规范标准研究;社会实践学习研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中小学薄弱学科建设研究;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研究;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小班化教学研究;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性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区域研训共同体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建立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实践研究;高中生发明创造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等。民办幼儿园自身建设的经验研究;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幼儿教师供给保障机制研究;学前保教结合研究;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幼儿游戏教学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幼儿亲子教育研究;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托幼一体化研究;幼小衔接研究等。
特殊儿童全纳教育研究;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特教学校教育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技能障碍儿童的特殊教育研究;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残疾学生职业教育研究;残疾学生体育康复活动研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等。
(四)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研究;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研究;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高校课程教材开发研究;高校实践教学研究;高校学风建设研究;高校社会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产学研结合研究;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研究;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研究;高校在继续教育中的作用和模式研究;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与保障研究;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学科带头人成长规律研究;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研究;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学生通识教育研究;大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等。
(五)职业教育研究
地方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研究;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实证研究;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惠及困难群体战略研究;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体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衔接研究;职业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技能性课程学习策略与实现途径研究;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校企共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的研究与试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研究;特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等。
(六)德育研究
学校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学校德育有效衔接研究;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学生劳动技能教育研究;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增强学生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研究;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校内非正式团体现象研究;留守儿童德育研究;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学校禁烟、反毒品教育研究;优秀教师人格魅力研究;教师专业伦理研究;师德建设研究;教书育人楷模研究;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等。
(七)教育心理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行为模式研究;教师心理素养标准和心理干辅导技能研究;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学生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学生焦虑、厌学的行为分析及心理疏导研究;学生压力管理研究;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具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特殊学生的教育与心理救助研究;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矫治研究;儿童异常行为调查与干预研究;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鉴别研究;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八)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体育教育课程研究;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教体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学校趣味体育研究;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学校卫生教育有效模式研究;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防控体系和工作体制研究;公共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实施与管理研究;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学校医教结合研究;学校营养配餐及卫生状况调查研究;学生作息时间研究;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儿童健康相关行为研究;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研究;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研究;艺术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文教体卫艺结合的长效机制研究等。
(九)教育技术与传播研究
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转化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研究;数字化资源共享及其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教育信息化使用效益研究;数字化教学的公共服务模式、运营机制与监管体系研究;数字化校园网研究;农村智能学校研究;农远工程环境下有效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案例分析;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网络交互教学成效研究;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研究;高校信息技术课异步教学研究;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电子教科书研究;师生信息素养研究;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等。
(十)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
现代继续教育制度研究;社区教育网络建设研究;开放式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研究;继续教育培训类型和形式研究;在职人员学习状况调查研究;不同类型在职人员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研究;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研究;教师、校长、教育行政领导培训模式创新研究;校外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研究;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研究;企业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实践研究;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制度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研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农村功能扫盲教育研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研究;继续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研究;非正规教育体系研究;社区学院能力建设研究;家庭健康教育研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经营资质和模式研究等。
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不同行业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研究;学习型组织的发展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学习型社区运行机制和评估指标研究等。
(十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
基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兴趣驱动与问题探究为出发点,以跨学科专业的课程组合为手段,以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为载体,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培养“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未来优秀工程师(建筑师、设计师、会计师、经济师、评估师、律师等)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课题之类别
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分自由申请类课题和招标类课题两类。自由申请类课题可在所确定的`课题范围内自由命题;招标类课题则应针对所给的课题进行整体的系统研究。学校共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35项,其中自由申请类30项,招标类课题5项。自由申请类课题资助强度为3-5万元,招标类课题资助强度为5-8万元。课题研究期限为1-2年。
(一) 自由申请类课题领域
1.工程案例/学科专业问题集的设计和编制研究
2.面向就业的学生学业成果作品化的有效方式研究
3.基于行业背景的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4.基于兴趣驱动与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研究
5.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现路径研究
6.基于专业认证/评估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7.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专业的课程组合模式研究
8.与行业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
9.其他
(二)招标类课题
1.基于学生能力提升的工程设计教育和工程训练体系研究
2.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对人才培养结构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三创型(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工程师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
4.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5.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机制研究
6.现代教育教学服务体系构建
7.其他
三、课题之申报与评审
20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实行限额申报,每个学院申报数量不超过3项,鼓励跨学院、跨部门联合申报。申报人填写《南京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申报书》,经学院(部处)审查和筛选后于5月11日前向学校推荐。学校将组织有关专家对推荐课题进行评审。对于获准立项的课题,学校职能部门将与学院(部处)、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明确课题的目标、内容、经费、进度等相关要求。
南京工业大学
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课题申报工作定于2012年11月20日开始,截止时间为2013年3月31日,过期将不予受理。请有关课题管理单位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要点》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精神,抓紧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课题申报工作,切实提高申报课题的质量,并及时汇总本单位课题申报情况。《申报汇总表》连同《申报评审书》及活页电子版由各课题管理单位统一发至我办邮箱:webmaster@jssghb.cn,另将《申报评审书》及活页纸质材料统一寄至我办。《申报评审书》只需一份原件,《申报评审活页》一式五份(其中一份为原件)。
联系人: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周英俊、张为民;联系电话:(025)83758279;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邮编:210013。
申报所需材料已在网站上公布,可以登录http://并下载相关表格。附一: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申报评审书
附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书
附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评审活页
附四: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申报汇总表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教育科研课题申报的流程】推荐阅读:
科研项目的申报07-18
科研成果的申报09-18
教育科研中的几个问题10-17
关于学习教育科研报告的心得体会11-05
教育科研总结12-10
初中教育科研制度05-30
教育科研成功经验12-09
基础教育科研小课题开题报告06-10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教案07-17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1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