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校数据(精选8篇)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发布时间:2006-03-30 15:11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2005年11月1日进行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省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河南省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66%。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抽样调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调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常住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省常住人口为9371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9256万人相比,增加了115万人,增长1.24%;年平均增加23万人,年平均增长0.25%。200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为9380万人。
二、城乡构成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28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6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64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69.35%。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7.25个百分点。
三、性别构成
全省人口中,男性为47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0.79%;女性为46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9.21%。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3.20。
四、年龄构成
全省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98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14%;15-64岁的人口为661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0.63%;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23%。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7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
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26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8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18%。
六、受教育程度
全省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为361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为979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053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45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114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5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409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617万人。
七、家庭户人口
全省共有家庭户2732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34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2人,集体户人口为27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26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农村为3.48人。
注: 1、2005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768(包括河南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外省居住的人口,不包括外省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登记时在河南居住的人口)万人。
为了节约能源,建立可持续开发的风电项目,在现有风能资源普查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河南省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在河南省的延津,林州,三门峡,方城和新县共建立了5个测风塔站。
依据《测风塔风能观测系统技术要求》,河南省测风塔观测资料属于实时传输资料,基本上每天传输一次(分钟统计项目文件和状态文件每天四次,分钟统计项目文件根据需要可以加密,而状态文件不进行处理)。对测风塔观测发送的各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处理是构建风能数据库系统的目的。
风能数据库系统系统的构建不仅为风能资源的详查和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而且还建立了数据共享平台,给用户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接口。
2 系统结构
河南省风能数据库系统由通信系统分发资料,数据处理系统预处理和数据入库33个功能模块组成。
2.1通信系统分发资料
河南的5个测风塔:延津测风塔,林州测风塔,三门峡测风塔,方城测风塔和新县测风塔通过移动的GPRS线路将风能分钟数据文件,风能状态监控文件和风能十分钟数据文件发到河南省信息中心风能服务器172.18.152.34上。通信节点机172.18.152.13以FTP方式从风能服务器上获取文件,一方面将文件传到省新一代服务器10.69.72.30上,后上传主站;一方面将文件分发到风能数据库服器10.69.3.7的/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L11_swap目录下,进行质量控制后入风能省级数据库。
2.2数据处理系统预处理
数据处理系统对风能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或者进行统计加工。以风能实时数据为例 :运行在风能数据库服务器10.69.3.7的脚本,将风能十分钟数据文件复制到/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L12_swap目录下。测风塔质量控制程序读取/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L11_swap目录下的风能分钟数据文件,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后的文件放到/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pro-cessed/SURF_BOU_CHN_MUL_FTM_WER_L11目录下;质量控制程序读取/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L11_swap目录下的风能十分钟 数据文件 ,进行质量 控制 ,质量控制 后的文件 放在/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processesd/SURF_BOU_CHN_MUL_FTM_WER_L12目录下。
2.3数据入库
2.3.1 实时观测资料入库
测风塔观测资料分为风能每分钟数据文件,状态监控文件和十分钟数据文件,其中风能每分钟数据文件和状态监控文件一天传输四次,十分钟数据文件一天传输一次,这三类资料都属于实时资料。风能数据库系统对十分钟数据文件和每分钟数据文件进行入库。
以风能的实时数据为例:测风塔质量控制程序读取读/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 L12_swap目录下的风能十分钟数据文件,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后的文件放到/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processed/SURF_BOU_CHN_MUL_FTM_WER_L12目录下。入库程序读取该目录下的文件,入到风观测十分钟观测数据数据库的WSUL12_2表中。入库的资料供用户通过网站等方式进行调阅,也可以进行归档生成归档文件。
2.3.2 气候背景资料入库
气候背景资料主要包含历年逐月常用的气象要素、历年逐月天气日数、历年逐月最多风向及频率、历年逐月各风向及频率、常用气象要素标准气候值、天气日数标准气候值、最多风向及频率标准气候值、历年逐月各风向频率标准气候值、地面观测逐小时风数据和地面观测风日极值数据。以历年逐月常用的气象要素为例。
2.3.3 其他风资源资料入库
其它风资源资料包括数值模拟产品和风能资源评估信息两大类。其中数值模拟产品包括数值模拟月平均数据文件、数值模拟年平均数据文件、数值模拟全年风向频率、数值模拟全年风速频率分布、数值模拟全年风能频率分布、数值模拟全年风能密度方向频率、数值模拟范围表;风能资源评估信息子库包括观测年度平均风速年变化表、观测年度平均风功率密度年变化表、各月(年) 平均空气密度表、观测年度平均风速日变化表、观测年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日变化表、年各风速等级频率表、年各风速等级小时数表、长年代平均风能参数估算结果表、参证站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风速表、测风塔50年一遇10分钟平均风速及风资源等级表、月 (年)各风向频率分布表、月(年)各风向风功率密度百分率表、湍流强度年变化表、湍流强度日变化表、风速垂直切变指数表、年度风能参数表、Weibull分布曲线参数表、详查区域风能资源储量、参证站观察年度风速年景表、风能评估报告中的图。
3 系统安装及配置
3.1 安装环境需求
要求数据库服务器的CPU:2颗Xeon5270(3.5GHz);内存为: 16GB DDR2;内置磁盘:SATAⅡ2.0TB;集成双千兆以太网。操作系统为Turbolinux,系统上应没有安装过Mysql和Tomcat应用服务,保证系统无其它应用占用3306端口和8090端口。
3.2 安装步骤
按上图步骤安装完成后,Tomcat服务和Mysql会自动嵌入系统“服务”中,系统会自动启动Mysql和Tomcat服务进程。
建立用户sysadmin,用于管理数据库及风能数据库的管理。加载管理数据库;然后用feng用户创建风观测数据子库,建立数据库表如下:
建立用户qxj,该用户用于风能数据库的管理。
3.3 系统配置
风能资源数据库主要由配置文件Project.xml,Meta.xml,Task.xml和元数据.xml完成系统的配置工作。下面介绍这几类文件的配置:
1)Project.xml的配置
Project.xml的配置文件存放在/workspace/tomcat/webapps/qxj/WEB-INF/conf目录下,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配置,如系统安装路径、数据库安装路径等。河南省风能数据库系统的安装路径为/workspace/workspace_DB/,采用mysql数据库,建立了数据库管理员用户root,风能资源数据库用户feng.
2)Meta.xml的配置
Meta.xml是对风能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元数据进行配置,每一个元数据的配置文件均须通过该文件进入配置。该配置文件位于/workspace/tomcat/webapps/qxj/WEB-INF/meta下。
3)元数据.xml的配置
元数据.xml是一个元数据一个配置文件,当前的文件名标准是数据集ID.xml;该配置文件描述了元数据的入库流程、归档流程、表、字段等信息。元数据的配置文件包括以下要素:
(1) metadata元素(元数据基本信息)
描述元数据的基本信息,包括元数据的数据集ID,数据集中文名称和英文名称,元数据的存放类型和元数据分组信息。
(2) Metabatch元素(元数据入库流程)
描述元数据的数据入库处理过程 ,该元素配置入库的数据流程,读指定格式的文件名、目录。写入指定格式文件名、目录。入库流程包含一个metajob,而一个metajob可以包含多个入库步骤metastep。一个入库步骤metastep包含一个任务节点metatasklet、, 而一个任务节点包含阅读器(metareader)、处理器(metaprocessor ) 、写入器(metawriter)。任务节点包含引用的任务类的名称。阅读器说明了引用的任务类的名称,读取文件的路径和读取文件的名称。处理器是数据入库过程中读取和写入中间,进行质量控制码统计的过程。处理器包含引用的处理器的实现类和处理器的规则例如使用脚本实现。写入器是将经过阅读器或处理器处理的记录,写入到目的地中。它包含引用的写入器的实现类,写入的路径、文件名称,写入器的规则例如使用脚本实现。
(3) meta-archive(元数据归档流程)
描述元数据归档的处理过程;归档的流程的属性同元数据入库流程。
(4) table(表)
一个元数据可以有多个表元素,表元素包括:表名称,中文表名称,说明等。一个表可以包含多个字段,包括字段名,中英文名称,别名,单位,字段值,顺序,字段长度,是否为空,数据类型等。可以通过table的table-pk属性设定主键,通过table-index属性设定索引。
4 系统质量控制
依据《测风塔风能观测系统技术要求》,我省测风塔观测资料属于实时传输资料(L11每天四次,L12每天一次),相应的各项数据质量控制、处理工作也为每天启动四次和一次。但因不同测风塔资料可能存在补报、累计多日资料集中上报等情况,仍属于非实时传输资料。同时测风塔各时次资料并不按观测时点实时上传,其相应实时质量控制仅在测风塔内资料收集过程中进行过,故质量控制过程需要同时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质量控制处理。
测风塔观测资料质量控制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测风塔列表、参考站定义、处理任务配置、工作目录和数据文件路径等参数统一保存在参数文件中,模块部分实现所支持功能的检查和处理方法,参数部分另外设置所有的具体参数和控制要求。其中测风塔列表文件stations.txt定义了我省测风塔的编号,塔名,塔经纬度,海拔高度等信息。
所有模块均从指定文件路径获取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并将处理结果保存到指定路径。测风塔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及处理功能自行管理内部数据文件保存区以优化运行效率。其中配置文件为working_paths.ini,该配置文件位于/workspace/workspace_DB/in-put/目录下。该配置文件设定了质量控制程序读取原始文件的目录L11_swap、L12_swap,质量控制后输出文件的目录L11_write、L12_write。
测风塔资料数据集的生成和统计加工工作在相应质量控制任务完成后进行,统计加工软件同样由任务调度软件定时启动,并需要根据前期资料到达和处理情况,自动进行补报资料的处理和统计。
5 结束语
河南省风能数据库系统投入业务运行至今,用户可以通过访问本系统,获取风能数据.对我省风能数据的共享服务提供了后台技术支撑,为风能数值模拟、资源评估等业务和服务提供良好的数据存储和共享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河南省的延津,林州,三门峡,方城和新县建立了五个测风塔站,测风塔观测资料分为风能每分钟数据文件,状态监控文件和十分钟数据文件,其中风能每分钟数据文件和状态监控文件一天传输四次,十分钟数据文件一天传输一次,这三类资料都属于实时资料。为了方便预报预测部门和决策部门调阅资料,需要构建河南省风能数据库系统,将测风塔观测的实时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入库。
建校三十年来,学校秉承“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立校,育才强农”的校训,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农广精神,在农民教育、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科技普及和服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班子,决心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指导下,在各有关办学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农业厅党组的领导下,带领全省农广校教职员工,继续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加强管理、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省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事业新局面,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刊编辑部)
为进一步加强考勤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范围
所有在岗职工(含临时聘用人员),都要按照学校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由人事部统一考勤。
学校组织的全体教职工大会,党员大会及其他各种会议(活动)实行签到制度,由校办公室或对口部处室负责召集签到,会后将签到结果报人事部备案。
二、要求
行政后勤人员按学校规定的工作时间上下班,实行坐班制;专职教师不实行坐班制(须参加每周二教研活动),但放假前一周、开学第一周实行坐班。暂时无课(一周以上)的教师、见习期教师实行坐班制,并比照行政人员考勤。主要从事行政工作的兼职教师,不得占用上班时间外出讲课(公派例外)或去其他单位兼职等。
三、形式
学校实行打卡考勤形式。教职工上班、下班、值班、加班及专项工作必须打卡,考勤结果以考勤机记录为准。严禁代打卡,一经发现,双方当事人每次均按旷工一日处理。
四、程序
1、职工出差、请假要事先亲自填写“出差审批表”、“请假条”,按批准权限逐级审批后交人事部。
2、职工突发急病或其他意外事故不能亲自办理请假手续的,可由部门负责人代办,按批准权限逐级审批后交人事部;病假要有卫生所出具的证明。
3、职工临时外出,必须按照审批权限办理“临时外出通知单”,出校门时将“临时外出通知单”交门卫登记,返校后将由门卫填写返校时间的“临时外出通知单”交人事部。
3、职工请假因故不能按期返校的,须提前办理续假手续,经批准后生效,续假天数与批准权限同上;本人不能亲自办理的,可由部门负责人代办。
4、专职教师的出差和请假,除按规定审批程序办理外,涉及到上课的还须到教务处办理调课手续。
5、请假不经批准擅自离岗、超假、期满不销不续等,均按旷工处理。
五、审批
1、校领导。校长请假或出差由省社审批并向副校长交代工作,通知办公室登记考勤及说明去向、时间;副校长由校长审批,并向主管部处室负责人交代工作,同时通知办公室登记考勤并说明去向、时间。
2、中层干部正职。中层干部正职的出差、请假由主管校领导同
意、校长审批,临时外出由主管校领导审批。
3、中层干部副职及一般职工。一天(含临时外出)由部门负责人审批,三天以内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到人事部审批;超过三天由主管校领导审批;超过一个月,须经校长审批;三个月以上,由校长办公会议审定;超过六个月以上,除按以上程序审批外,并按国家有关政策执行。
六、缺勤
缺勤指不能按照学校常规的考勤形式打卡上班、在工作时间不能在校内工作岗位上出勤的。缺勤包括事假、病假、出差、临时外出、迟到、早退、旷工。
事假指个人因私事不能到校上班的。
病假指个人因病不能到校上班的。
临时外出指上班期间外出,且能打上班卡、下班卡的。出差指因公外出在一天以上的。
迟到指在上班时间后打卡上班的。
早退指在下班时间前打卡离校的。
旷工指无故未到岗工作和迟到、早退超过60分钟的。
七、休假
1、产假按国家政策执行,产后三个月以内办理独生子女证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者可享受半年产假,否则产后三个月满后继续休假的按事假处理;哺乳期女工在婴儿一周岁以前,可享受每天2小时哺乳时间待遇。
2、探亲假按国家规定安排在两个假期,利用上班时间探亲休假的按事假处理。
3、符合晚婚年龄职工(男25岁,女23岁)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专职教师允许调课),可享受18天休假(含节假日)。
4、职工直系亲属(父母亲、配偶、子女)病逝,市内享受三天丧假,外地五天(含路途时间),逾期按事假处理。
5、经学校批准进修或学历教育,占用工作时间时,要按照审批权限履行请假手续,否则,按事假处理。
6、职工因公(工)伤残,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办理因公(工)伤残手续。部门提出意见,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批准后,方可由卫生所根据伤情,酌情安排休息。
八、迟到、早退、旷工、出差、病事假及其他各类休假的工资待遇,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学校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发布人:郑钊 来源部门:人事室 浏览人次:
次 发布时间:2010年5月12日
总 则
一、为加快建设一支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推动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条件。
二、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要以师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激励竞争,注重对教师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综合素质的全面科学评价。
三、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讲师、副教授、教授,其中讲师为中级职务,副教授为副高级职务,教授为正高级职务。实验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为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其中实验师为中级职务,高级实验师为副高级职务。
四、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高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在职在岗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
分 则
一、申报条件
(一)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申报高等学校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三)身心健康,能全面履行岗位职责。任现职以来年度及任期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四)外语水平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政策规定。
(五)学历和任职年限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申报讲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助教职务4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2、申报副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担任讲师职务7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3)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4年以上;(4)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当年年底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3、申报教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担任副教授职务7年以上;(2)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学位,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上。当年年底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的人员,须取得硕士以上学位。
4、申报实验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本、专科毕业,担任助理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2)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
5、申报高级实验师任职资格者,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大学专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7年以上;(2)大学本科毕业,担任实验师职务5年以上;
(3)硕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4年以上;(4)博士研究生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担任实验师职务2年以上。
二、讲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知识和较完备的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承担某些课程部分或全部章节的讲授工作,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效果良好。
3、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承担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协助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根据工作需要,担任学生班主任或政治辅导员。
(二)工作业绩
1、教学。本、专科院校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分别为160学时、180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以及成人院校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学校教学质量考评优秀1次或良好2次,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2)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校级以上奖励。(3)获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3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论文作者均限前2名,其中文科至少1篇为独著)以上。
(2)参与撰写正式出版的著作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1万字以上),同时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论文作者均限前2名,其中文科至少1篇为独著)以上。论文经同行专家鉴定达到讲师水平。
3、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辖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2)校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3)参与完成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4)获得与本专业相关的国家专利(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项以上。
三、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在丰富的学术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能及时把握本学科领域前沿发展动态,对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有较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
2、系统担任一门公共课、基础课或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讲授工作,每学年至少讲授一门课程,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
3、组织课堂讨论、指导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及指导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遵循教学规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优秀。
4、积极开展本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成绩显著。根据工作需要协助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教师或研究生,成绩突出。
(二)工作业绩
本科院校教师,任讲师以来,具备下列条件:
1、教学。专业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180学时以上;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200学时以上;兼职教学的管理人员按专职教师年均教学工作量的1/2计算。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获学校年度教学质量考评优秀1次以上,或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2)在教育、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奖励。(3)获得省辖市、厅级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论文、著作。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被SCI、EI、ISTP或A&HCI、CSSCI收录,或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文收录论文3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以上。
(2)专业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6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3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3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公共课、基础课教师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5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2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3)正式出版本专业学术著作(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部)或译著(本人翻译10万字以上/部),或参编省级以上统编、规划教材(本人撰写5万字以上/部);同时在CN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4篇(限1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文科均为独著,理工科至少2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其余限前2名)以上,其中至少2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或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性学术刊物上。
经专家鉴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著作、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达到副教授水平。
3、项目、奖励。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三等以上科技奖、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省、部级二等以上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人,或2项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以上的第一作者,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
(2)主持完成1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或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工程)项目(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并通过省、部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的鉴定或结项验收,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关于印发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
法的通知
豫政食安办〔2015〕6号
2015年03月02日 发布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局: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学校食堂经营行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有效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根据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省政府食品安全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政府食品安全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综合协调和督导检查,会同食品药品监管、教育等部门统筹做好当地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省政府食品安全办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省教育厅
2015年3月2日
河南省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学校食堂经营行为,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防止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食堂,以下统称学校食堂),是指为学生(含教职工)提供就餐服务,按要求具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食品加工操作、食品出售及就餐空间的场所。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四条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学校承担主体责任”的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日常管理、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学校食堂,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对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
(三)对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责任人进行约谈,约谈内容包括:通报其违法违规事实及其严重性,剖析违法违规行为原因,告知整改内容和期限,督促其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建立并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员(师)管理制度;
(五)定期向当地政府报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通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隐患;
(六)组织指导学校食堂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
(七)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第六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的日常管理,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学校食堂建设发展规划,推进学校食堂基础建设标准化,努力改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条件;
(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培训;
(三)定期开展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督导检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促落实。在接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关信息通报后,督促学校整改落实;
(四)将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纳入到对学校的综合考评,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五)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第七条学校承担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二)设立由学校领导、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人和食堂经营管理负责人组成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员(师),建立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
(三)保证学校食堂的场所布局及设施设备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要求;
(四)建立健全各项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落实;
(五)组织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
(六)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从事供餐活动,落实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第三章学校食堂管理
第八条 学校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应由学校及其法定代表人申请办理。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不得从事供餐活动。
第九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履行餐饮食品安全管理职能:
(一)建立健全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餐饮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岗位责任制;
(二)对从业人员进行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建立管理档案;
(三)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管理档案;
(四)制定餐饮食品安全检查计划,明确检查项目,并做好检查记录;
(五)制定餐饮食品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定期检查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餐饮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第十条 学校配备的专职食品安全员(师),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学校食堂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管理;
(二)负责学校食堂场所环境卫生管理;
(三)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加工制作设施设备清洗消毒管理;
(四)负责学校食堂人员健康状况管理;
(五)负责学校食堂加工制作食品管理;
(六)负责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贮存、使用管理;
(七)负责学校食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
(八)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确定的其他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第十一条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和培训管理制度;
(二)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制度;
(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四)食品留样制度;
(五)食品原料储存制度;
(六)食品粗加工、食品烹饪等关键环节工作制度;
(七)餐厨废弃物处置制度;
(八)投诉处理制度;
(九)餐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十)其他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学校食堂场所布局与设施设备应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规定的要求。
第十三条学校食堂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采购、加工和储存食品原料,并做好食品留样和餐用具清洗消毒。
第十四条学校食堂应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其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信息,严禁涂改或遮盖。
第十五条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每月组织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内部自查,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详细记录,及时报告、反馈、整改和复查,并建立相关记录。第十六条学校食堂应积极开展“明厨亮灶”活动,举办“厨房开放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学生代表或家长代表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议,采纳合理化建议。“明厨亮灶”活动应有开展情况及整改情况记录。
第十七条为学生统一订购学生餐的学校,应具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分餐和就餐场所,并选择具有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单位送餐。
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对供餐单位进行综合评估,重点审查其经营资质、食品安全条件、供餐能力、保温和冷藏设施、运输车辆以及人员配备情况,并形成评估意见。
第十八条禁止学校食堂采购供应下列食品:
(一)非本食堂加工的散装馅料、肉串及散装熟食制品;
(二)田螺、小龙虾、河豚、河蚌等高风险水产品;
(三)法律法规禁止生产经营的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等。
第十九条 严禁学校食堂采购、储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制作食品,严禁将回收的食品再次加工销售,严禁违规加工制作四季豆、生鲜黄花菜、发芽发青土豆、霉变红薯、野生菌、来历不明的野菜等高风险食品,严禁高等院校以外的学校食堂加工制售凉菜。
加工制作豆浆应烧熟煮透,防止假沸。
第二十条 烹饪后的食品应在备餐间存放。烹饪后至食用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分餐应当在备餐间或符合要求的加工经营场所内进行。
第二十一条实行学校领导陪餐制,校领导每周至少在学校食堂陪餐一人次,并做好陪餐记录。学校领导陪餐时,要了解学校食堂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与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二条鼓励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原料(米、面、油、蛋、禽、肉等)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定点采购。
第二十三条鼓励学校食堂配备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开展快速检测。第二十四条鼓励学校食堂实施“五常法”、“六T法”管理和食品安全相关认证,提高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第二十五条鼓励学校成立由学生(或学生会)代表、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的餐饮食品安全第三方监督组织,建立自我监督、第三方监督和监管部门监督的互联互通平台,积极推进社会共治。
第四章委托经营
第二十六条学校食堂一般应由学校自主经营管理。实行委托经营的,学校食堂应首先取得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受托经营单位应具有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严禁以个人名义承包经营学校食堂。
实行委托经营的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仍由学校承担。第二十七条学校食堂实行委托经营的,学校应与受托经营单位签订《学校食堂委托经营协议》,并将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作为协议的重要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食堂委托经营协议签订工作的管理。第二十八条受托经营单位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本办法的要求从事供餐活动,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按要求整改。
第二十九条受托经营单位应设立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专(兼)职食品安全员(师)。
第三十条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受托经营单位的监督,每月组织人员对受托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及运营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应详细记录、督促整改,并建立相关记录;对发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报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第三十一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委托经营学校食堂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及时通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第三十二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学校食堂委托经营工作综合考评及退出机制,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所通报的情况作为重要考评依据;对已备案并运行的受托经营单位每年考评二次,将考评结果及时通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三条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辖区委托经营学校食堂信用评价体系,对因食品安全问题被学校解除委托经营协议的受托经营单位及主要负责人,应将其纳入“黑名单”。
第三十四条 受托经营单位在经营学校食堂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的,学校应与其解除委托经营协议:
(一)经教育行政部门考评不合格的;
(二)经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现场检查,认定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
(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五章 人员管理
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制订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第三十六条专(兼)职食品安全员(师)应持有效健康检查证明及培训合格证明,原则上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第三十七条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基本要求:
(一)在上岗前应取得健康证明,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二)应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参加餐饮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应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处理食物前必须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或其他饰品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饮食或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为;
(四)凡是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和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第三十八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应安排每日对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发现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疾患的从业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将有碍食品安全的疾患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调离、返岗情况应详细记录。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九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学校食堂监管工作责任制,制作《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表》,明确监管责任人。
第四十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将学校食堂列为重点监管单位,强化监督抽检,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不定期对下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校食堂监管工作开展飞行检查,督促履行监管责任。
第四十一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根据量化分级确定的等级每年对学校食堂开展相应频次的日常监督检查,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隐患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对整改情况及时进行复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的学校食堂,应对其第一责任人进行约谈。
第四十二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监督检查时,应重点检查:
(一)餐饮服务许可情况;
(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
(三)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
(四)餐饮加工制作、销售、服务过程的食品安全情况;
(五)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
(六)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感观性状、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
(七)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
(八)食品留样情况;
(九)用水的卫生情况;
(十)其他需要重点检查的情况。
第四十三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时,有权依法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经营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二)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违法使用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被污染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违法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四十四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详细记录许可颁发及变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量化分级评定等情况。
第四十五条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或随机抽查等形式,对学校食堂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要予以通报并责令改正。
对违法无证开办托幼机构的行为,应依法予以取缔。
第四十六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有权举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举报受理、查处和反馈工作。
第四十七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疏于管理、玩忽职守,导致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事故发生后迟报、漏报、瞒报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七章 应急处置
第四十八条 学校食堂发生餐饮食品安全事故时,事发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河南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进行处置。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五常法”是指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六T法”是指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
第五十条本办法由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河南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宠物护理买训在热带水族馆认真实训1.学校与琼州学院联办“3+4”大学本科班, 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办“3+2”大学专科班, 其中畜牧兽医、观光农业经营 (烹任) 专业5年在我校连读, 其他联办专业前3年在我校就读, 后4年或2年在联办大学就读。2.所有专业三年全免学费, 每年享有物价补贴300元。涉农专业免住宿费、免课本费, 100%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非涉农专业经济困难学生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年。3.畜牧兽医专业“3+2”、观光农业经营 (烹te) “3+2”专业在我校连读的学生, 除了享受中专三年涉农专业的免费标准外, 还享受大学两年免住宿费和课衣费4.学生就业率连续7年达到98%以上, 毕业生可选择在海南、北京、上诲、深圳、广州等地区, 实现优质就业。5.校企合作冠名班的学生均享受企业给予的生活补助金和奖学金等资助。日本专家给学生讲解插花技巧动物外科手术实训计算机操作买训现代农il�、现代旅漭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枓技学校国家重点中卡国家示范学校含国敌育系统先进单位中国現代农业职敎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学生陈碧红 (左二) 、张芳 (左三) 参加全国艺术插花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嗲裁辄浼海南省农业学校, 69年的办学历史, 占地总面积925亩, 在校学生近万人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专, 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校园位于海口市内繁华地带, 环境优美, 学习、生活、实习、就业方便;标准运动场、各种健身器材、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素质培养中心, 助你快乐, 安全地学习、生活。学生入学即可选择中专和大学连读, 圆大学梦想3每个学生都能在校考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 实现双证毕业。特色烹饪培养实用专业人才沙盘模拟实训电子电工实训
现代农:!!:、现代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枓技学校国家重点中卡国家示范学校兮国教育系统先逬单位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固1.凭初级及以上中学毕业证, 或具有初级及以上同等学历证明书, 免试录取。2.应届初中毕业生可以通过中招考试报考我校, 也可以持相关证书直接来农校登记入学。3.报读“3+4”中职本科分段培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必须具有海南户籍和学籍, 参加中招考试分数在520分以上, 同时在中招录取批次提前批填报“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4.报读“3+2”连读、“3+2”分段的应届初中毕业生, 必须参加中招考试及填报相应专业, 农校将择优录取。2015年“3+4”大学本科、今年的招生政策三、嗲赉标項1.涉农专业:三年全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课本费。免费赠送校服4套、军训服1套。2.非涉农专业:三年全免学费、免费赠送校服4套、军训服1套、住宿费225元/学期、课本费200元/学期 (多退少补) 。3.学校赠送每位同学一部智能手机和一张通讯卡。四、八嗲须知1.新生入学报到时间为2015年8月22�23日, 8月24日开学。2.新生入学报到时须持有学校录取通知书及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 到校办理注册入学手续。“3+2”大学专科试点稲招生计划表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 (技能) 方向招生计划学制招生对象拟联办学校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备注010700果蔬花卉生产技术;果树栽培;栽培;花卉栽培;设施园艺50 3+4本科应届初中毕、丨丨/牛琼州学院090102园艺分段012000畜牧兽医畜禽生产与经营动物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畜禽养殖;兽药营销4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Ik牛海南省糧技术学院510301畜牧兽医连读010300观光农业经营 (烹饪) 农家乐烹饪5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牛海南省职漫技术学院640202烹饪工艺与营养连读010700果蔬花卉生产技术果树纖;蔬菜栽培;花卉栽培;设施园艺4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Ik牛海南省W技术学院510105园艺技术分段010300观光农业经营 (烹饪) 农家乐烹饪5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业牛海南省职也技汆学院640202烹饪工艺与营养分段010300观光农业缱_) 度假村服务40 3+2专科·初中毕姓琼台师鶴等专禾稱640106酒店管理分段090100應几应用办公自·技术;计算机信息计算机设齡餅与難4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M琼台鹏等590101计算机应用技术分段120200会计纖企业就金·甜;非营和赃十;税40 3+2专科应届初中毕业生琼台师范高等620204十纖分段
海南省农业学校2015年秋季招生计划表专业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雌能) 方向招生11学制备注010600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50三年重点专业010100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农用建筑设施30三年读010200现代农艺技术插花艺术30三年010200现代农艺技术根雕与盆景艺术30三年农010700果蔬花綱术·栽培纖培細培;碰园艺30三年重点专业010800茶叶生产与加工铆耐与茶賺新魟職鼸維酬30三年010900縣生产与经营纖桑香擁公司讓翻安證30三年专011000中草药种植丽___;__;爾画30三年业011600园林绿化醒物造顧細·与经营删物腳30三年农林丨f012000011800012100012200里i畜禽星产与疾病防治宠物养护与经营—畜禽續讓治灘疫与画养殖鲴家畜养殖鴇11_前_1銥謹蹣营销宠物親宠物疾病防疫无公謝鱼类养殖;淡水养繊防治40303030三年三年三年三年重点专业重点专业创业牧012300海水生态养殖海纖养殖;海水誠动物病害防治40三年路012400航海捕榜海洋捕榜;渔具制作与维护30三年宽渔012500农产品保鲜与加工_賺畜纖产a工删与加工;勵工30三年举012600农产品营销与储运mummmmnmn 30三年r010300观光农业经营农家乐烹妊50三年重点专业010300观光农业经营編服务40三年重点专业010300观光农业经营会鼸务与管理30三年上010300012800观光农业经营农村电气技术漏美术工艺品经营农村电气I輜胩舡:謝的厳8—与维f3040三年三年重点:专业班013100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市场营销30三年可013100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会计电算化30三年重点专业进010600植物保护植物病虫害防治400三年細讓012000畜牧兽医謝产与经瓷动_病防治;兽药营销400三年_誦城013100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村企业财务·村级经济管理400三年糊酬090100计算幽办公瞧技术纖信纖纖賺护与营销40三年重点专业090300计算机平M计桌爾_文信細;平面广識与_囊艺棚40三年重点专业就090400 if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动画片制作纖制作与运营;纖觀计30三年农090500计算机网络技术鈴繼雜爾醒与醒删_30三年状1科091100102100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生物技术制药賺产品龍维护;计_护与维修難脑维修生物制药技术3040三年三年重点专业技学120200会计电算化企业統金醚就非营利组织鱿税务代理30三年校业类121000121000121100121100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电子产品营销;汽车营销;化妆品营销房地产营销酬細搬客賺細纖離金融电商30303030三年三年三年三年重点专业重点姜业重点专业重点专业人人推荐130100高星级营与管理腿与管理纖务与餽餐纖与籠纖30三年重点专业就130700中餐烹S与营养膳食中餐顏;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中央厨房30三年重点专业业130800 mm酸烹调;西式面点制作30三年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电子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枓技学校国家重点中卡国家示范学校兮国教育系统先进蕈位中国現代农业职敎集团常务理事蕈位%丨;
一、目前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
1.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敏感性增强
2000年前后,突然而来的招生困难,促使河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增强了与人才需求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接轨的意识,在专业设置与调整上,开始瞄准就业市场,及时设置专业、调整专业、完善专业内涵,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劳动力结构的影响,适应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
2.单纯为某一行业服务的性质淡化
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多依靠行业办学,专业设置或为主管行业服务,或为联办单位服务,设置的专业数量也较少。近几年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涌现,对各专业的人才需求数量都呈增加趋势。中等职业学校为行业服务的性质越来越淡化,所设置的专业数量也不再局限于行业企业需求,而是面向社会需求大量增加专业。
3.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使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岗位知识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就是在专业名称上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也紧跟科技发展的变化。
4.新专业和复合型专业不断涌现
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部分长线专业外,许多专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专业名称和专业内容上不断更新,而且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计算机”与“美术”专业相结合形成了新的专业“计算机艺术设计”,再如原来的纯机械加工类专业现在均转为机电结合、向数控方向发展的专业。
二、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设置缺乏品牌特色意识
品牌专业、特色专业是一所学校与其他学校相区别、取得比较优势的重要方面,但在河南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中,还缺乏专业设置的品牌和特色意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优势在哪里和目标定位是什么,设置的专业与其他学校雷同,没有自己的特色,更谈不上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中叫得响的品牌。如前些年的计算机专业、近年来的艺术类专业等所谓的热门专业,大多数学校都一哄而上。
2.专业设置论证不充分
按照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有关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有关规定,新设置专业要有详细的论证过程,但实际上,这个环节往往被中等职业学校忽视。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是凭感觉而非科学地论证,因此认为论证并不重要,不予重视;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论证人员不具备论证的能力和素质,不知道专业设置论证要论证什么,甚至不知道论证报告该如何撰写。
3.专业设置更替过于随意
任何一个专业的成熟都要有一个过程,至少要经过一个教学周期,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及不足,但在中等职业学校,不顾学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实际状况,不断设置新专业,而新专业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吸引不到学生时,便设置更吸引学生的专业,结果造成专业设置周期短,专业更替频繁。虽然从招生目录上看,河南省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的专业都在十几、二十几个,但真正能够招到足够数量新生的专业却不多。这既浪费了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三、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探讨
1.少设专业、多开方向,专业目标多样化
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河南省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利用和突出行业优势,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变化快,专业知识更新快,产业间、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的现实,将专业做大、做活,积极开发专业的不同方向,依托原来为行业所开设的专业,向其他行业渗透,树立专业品牌意识,提高学校专业品牌知名度。这样,既保持了自己办学的优势,又适应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
2.培强削弱、综合调整,专业结构渐进复合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在打造自己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又开设了一些“新”专业,在对待这些“老”、“新”专业的态度上,不能对“老”专业一味地否定,对“新”专业一味支持,而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进行综合调整、科学组合,削减那些不符合学校传统、其他学校设置较多的“新”专业,集中力量加强特色专业、品牌专业建设,建立既符合社会需求,又适应学校自身发展的复合型专业结构体系。
3.紧跟市场、适当超前,专业类型加快创新
经济社会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叉学科的诞生,使一些原来关系不大甚至没有联系的专业逐渐融合,形成新的专业,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紧跟市场需求,把握专业变化,经济增长点在哪里就把专业延伸到哪里,在老专业的基础上加快创新,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前瞻性地设计专业,适当超前地设置新专业,抢占市场先机。另外,由于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专业时必须考虑专业设置与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做好职业资格认证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对接。
4.加宽基础、活设模块,专业内涵不断更新
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专业内涵建设,一方面要不断更新专业内涵的实质,在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规范不断涌现,教学内容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能够涵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使学生学了有用武之地,能够实现对口就业;另一方面还要适应学生将来的专业发展和转岗需求,既要有学生毕业就能用上的专业内容,还要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即专业内涵建设不仅要顾及当前,还要为学生以后的发展留有空间。
【河南省学校数据】推荐阅读:
河南省学校安全教育11-25
河南省学校体育工作十项规定02-19
河南学校信息报送制度06-04
河南宇新素质培训学校11-11
河南省征集志愿院校河南高职高专排名06-17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11-24
河南省实验高三06-07
河南省中招试卷11-02
河南省教师资料01-17
河南省中招政治02-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