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推荐11篇)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1

组织教学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或教学经验等,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和学习气氛,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低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而且不太集中。我们只有在教学中努力寻求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理想情境,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上课铃一响起,学生就应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把与本节课相关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放到规定的地方。教师要提前做好上课准备,站在教室门口,对没准备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提示,也可以安排值日生当教师的小助手,把这一环节准备得更完美。另外是教师本人的精神面貌要好,情绪要愉快,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待。能注视到教师那和蔼可亲的目光。

其次要抓好课堂常规的教育和训练。课堂常规是一项持久的教学任务,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有了课堂常规的约束。这一项也是相当重要的,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养成习惯。

课上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表现,随时组织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靠教学活动本身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能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控教学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牢牢依靠课堂教学的管理组织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教育机智,冷静、巧妙地处理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发生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如一个孩子把凳子坐翻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突发事件上,如不迅速巧妙地处理,必将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我们上课教师的灵活处理,学生才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以前经常从事中高段的小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今年亲身体验了一年的小学低的教学及班级工作。本想着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直至自己亲身体验后才知道,从事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以爱当头。

二、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三、注意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

四、选好班级小干部,切实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五、勤跟班,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开展针对问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六、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班级工作是学校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管理如何,就主要看整个学校班级管理的状况,而班级管理如何,却主要决定于班主任的素质。一、一个班主任必须具备两心,一个是“爱心”,一个是“耐心”。爱,造就责任心,责任心激发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爱,又使我们跟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师生关系平等而融洽,学生对我们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就会采取乐于接受的态度。爱心,不是表现在口头上,只有把爱心渗透在与学生交往的一言一行中,让学生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体验到才行。不要认为学生们年龄小体会不到,实际上学生们在感受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上比我们成年人要敏感的多。所以,有“爱心”是当好一个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首要必备条件。

要以身作则,处理问题要公正。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做班主任的要尽量首先做到。否则,学生表面服从,内心不服,我们的话就没有多大教育效力。在对学生之间矛盾的处理上要谨慎,要无论男生女生,无论是否是教师子女都要一视同仁。前面我已经讲到学生们比我们成年人敏感,如果我们稍微不注意就会造成学生对我们的成见,降低我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从而影响我们的班级管理。

在讲清楚上面出现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说说写人物外貌应该注意的顺序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外貌,首先是“从头到脚”地看,没有人会先看“脚”再往上看“头”的,所以教低年级的小朋友写人物外貌,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让他们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来写,否则他们写起来往往是一会儿写脸部,一会儿又写穿了什么鞋子,然后又从“脚”回到了“头上”,显得杂乱无章,真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意味!在这里我要郑重说明一般来说,我教孩子写外貌是按照以下顺序来写的:

一、发型; 二、五官和肤色(不必面面俱到,只选印象最深刻最有特点的来写);

三、上身穿;

四、下身穿;

五、脚蹬(什么鞋子)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样教小朋友学写人物外貌,不是成了死板的八股套路吗?其实不然,正因为他们的年龄很小,所以才必须要遵循一定规律,以达到日后写外貌的游刃有余,就像孩子初学书法一样,第一次写毛笔字时,老师会用田字格来规范字的间架结构,使孩子不至于写出来的毛笔字大的大小的小,等到他入门后学到一定程度,就不需要田字格来规范也能运笔自如啦!事实证明:我这里的学生在上到四年级时,写人物再也没有了当初必须“从头到脚”的顺序,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不必再那样刻意约束自己,他们写人物外貌时常常选择人物全身最明显的特征来写,他们也知道这样更能表现人物的特点,并没有被老师最初的写作方法所束缚!

那么在小朋友开始运笔时,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居然对许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并不知道书面语的名称怎样写?比如有一个孩子写人物外貌时,正好我让他写的是班里的一个小朋友,现在正值秋季,那个小朋友穿了一条“牛仔七分裤“,结果他写到:他下身穿着“半截裤”,我当时一看就哑然失笑,到底是孩子啊!给不认识的东西命名也十分形象生动,可惜名称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不能自己想怎么命名就怎么命名,因为这样容易给读者造成误会或根本不知道你说的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笑话,那是十五年前,我师范刚毕业在老家的一所小学教书,当时有个同事把自己三岁左右的宝宝带到了办公室玩,然后她就去上课了。我们都在逗宝宝玩,还拿桌上的苹果给他,这时小宝宝突然奶声奶气地对我们说:“阿姨,我想吃‘麻皮果’!”我们当时就懵了,然后面面相觑,大家都不知道“麻皮果”到底是什么东西?心里想:一定是很高级的水果吧?要不然怎么连我们这些大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水果呢?包括那些上年纪的老教师也摇头不知所云。后来等孩子母亲回来后,我们都问她:你儿子要吃的“麻皮果”究竟是什么水果啊?我们怎么没听说过呢?同事一听哈哈大笑,她说:儿子所说的麻皮果其实就是“梨”,因为当时她给儿子吃了梨,但忘了告诉他这是什么水果了?可能儿子观察这种水果是淡黄色的底子上布满了黑麻点,也知道这属于水果,所以就想当然叫成“麻皮果”吧!

呵呵,这里的“麻皮果”和作文班小朋友写的“半截裤”,真是有的一拼哦!于是我就开始刻意教孩子认识一些人常留的发型和常见的服饰,这样教学问题又来了,我只能现场让孩子认识一下老师和其他同学,还有来接送的家长身上,所穿的服饰和他们留的发型,但是还有许多常见发型,因为没有直观的教学模型,孩子认起来还是有困难,这时我就想起了简笔画。

说起简笔画,它不同于漫画,属于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好在我上师范时简笔画就得到过老师的夸奖,于是我一鼓作气画了上面的两张简笔画,然后又打印出来名字,再用小剪子剪下这些打印好的名字,用双面胶逐一小心翼翼地贴在简笔画的下面,接着又把这些贴好名字的教学图案用复印机复印,这样我制作的图形就“有图有说明”了,虽然我做起这些图文结合的教具很麻烦,昨晚上一直搞到12点多,但是世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我相信当孩子拿到这些教学资料时,再配上我逐一的讲解,他们在写人物外貌时就不会犯“想当然”的错误了。此外,我还会在教孩子认识名称时,帮助他们扫除“生字障碍”。

另外,人物的脸型和眼睛可以结合现场上课的小朋友来教授,比如可以结合学生的外貌,让他们认识“瓜子脸”,“国字脸”,“三角脸”,“梯形脸”,“圆脸”,“葡萄眼”,“三角眼”,“丹凤眼”“一线天”等等。颜色也是这样现场教学的,教会学生认识一些颜色的书面语,什么“湖蓝色”、“铁锈红”、“月白色”、“藕荷色”“米黄色”等等。此外,有些学生穿的衣服不止一种颜色,比如大多数男生穿的T恤衫是彩色条纹的,如果主要色调是黑色和红色,那么就叫“红黑相间”,如果主要色调是白色和蓝色,就叫“蓝白相间”等等。还有是某种色调的底子上再配以某种色调,比如“黑底子红花”,“蓝底子白花”等等。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2

关键词:小学低年段,发展心理学,数学教学

数学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 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个国家发展中, 数学起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 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夯实小学生数学素养基础的关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划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正是属于发展心理学中的儿童阶段, 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应该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

一、小学低年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以及个性等心理结构的学科。小学低年段的年龄范围在6-8岁, 属于小学一二年级阶段。这一阶段是为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的时期, 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有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一) 小学低年段儿童注意的特点

小学低段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 情绪容易冲动, 自我的控制能力比较弱, 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暗示, 从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小学低段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对游戏仍然保留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感觉只有在游戏中人才是没有拘束的可以自由发挥的人。因此, 他们常把学习当成一种游戏。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 教学教师是否和蔼可亲, 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兴趣来源。

(二) 小学低年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形式发展主要分为: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主要表现形式是记忆的东西常常是直观、形象、具体和鲜明的。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直观形象水平。

(三) 小学低年段儿童记忆的特点

即无意识记忆占优势, 有意识记忆在发展。儿童还不会向自己提出记住客观事物的任务, 被记忆的东西常常是直观、形象、具体和鲜明的, 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语言、图形等。一项研究让5岁、7岁儿童记图片, 并以录像中的口唇是否微动为指标, 考察儿童的复诵行为。结果发现, 有10%的5岁儿童、60%的7岁儿童表现出主动复诵, 这说明大部分小学低年段儿童都能运用复诵策略进行记忆。

(四) 小学低年段儿童个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阶段。我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文馥在一项“三山实验”式的研究中, 利用绒毛动物模型代替三座山, 考察4-13岁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现象和脱自我中心化。研究发现, 6-8岁的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此时期, 儿童容易肯定自己的优点, 不容易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其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于教师。来自各方面的表扬是他们学习的绝对动力。

二、小学低年段数学知识范围、授课特征

数学是理解性和逻辑性兼重的学科, 并且和现实联系特别紧密。小学低年级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 居于基础地位, 其对高年级数学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运用起到铺垫作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数的认识、钟面的认识、简单的四则运算、初步的几何图形认识、简单推理等。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知识特点是较为基础, 内容对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低年级数学的授课特征是:前后联系性较强, 内容涵盖范围较广, 教学对象年龄幼小, 认知能力尚处在发展阶段。

三、儿童发展心理学在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处于儿童时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个性心理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遵循此特点与规律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 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特点,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需要先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低年级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所以我们首先应考虑从儿童所接触到的生活经验入手, 以有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这一课,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比多少, 比长短和比高矮。其中, 有一道题是:比一比哪条绳子比较长。如果教师只是刻板地告诉学生1号绳子比2号绳子长, 学生会产生模糊的思维, 不能完全理解如何得出1号绳子是长的, 从而使得有些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 甚至开小差。这时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特征, 拿出实际的两根绳子,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比一比操作, 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就能引起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而且, 学生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讲台上的同学身上, 能直观具体地理解1号绳子比2号绳子长。

(二) 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 创设情境, 激活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低年段儿童的感知觉是极其敏感的, 一切新奇的事物都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而且, 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的过程中。因此,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积极创设情境, 以帮助学生构建时间和空间思维能力, 让知识结构合理地联系生活情境,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一课, 要求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第三章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 发挥想象, 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如果教师不先预设出情境, 直接通过讲授让学生设计出图案, 学生会设计出与教师讲课时相似的图形。而且, 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得到展开。反之, 如果教师在课前先准备一些如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的漂亮图案, 让学生猜猜它们是怎么得到的。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等活动体验图案的设计。最后, 再让学生设计出自己喜欢图案。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 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三) 针对学生的记忆特点, 运用复诵策略, 有效提高学生对固定知识的识记

复诵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诵读、诵习所要记住的信息。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会向自己提出记住客观事物的任务, 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语言、图形等。例如, 让学生记住这一概念:在计算有余数除法中,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如:22÷3=7……1, 如果计算结果是22÷3=6……4, 余数是4, 而除数是3, 4>3, 因此余数大于除数, 不符合“在计算有余数除法中,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概念, 证明计算结果有误。通过算式举例, 学生虽然能基本理解这个概念, 还是很难记得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地读出概念, 每课时上课前都让学生反复地背读, 这样, 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记住。

综上所述, 小学低年段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善于学习和借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最终切实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 才能顺利实现小学低年段数学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2]方富熹, 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3]马云鹏.小学数学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80-01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从低年级步入高年级的时期,正处于孩子习惯的定型期,学习习惯将开始逐步固化下来。此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影响。

一、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呢?它是指在学习过程、学习生活中,在学习环境的影响下,经教育反复练习形成的,最终发展成为个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对于一名四年的学生来说,培养适合本年龄阶段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二、适合四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1、养成查阅字典的习惯。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尤其是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的书写用法,但还不能够自如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查字典,学会通过字典来学习字词的用法。作为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字典的作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问题;教学设计增加查字典的内容,大胆进行家庭作业改革试验;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良好习惯。

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倡并引导孩子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十分重要。教师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查找读音、组词的预习,还可以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出不懂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同时老师在检查预习作业的时候,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哪些字词学生不易掌握,在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就能够有所导向,教师有针对性的尽兴教学,学生自然就能够记得更扎实,学的更透彻。

3、养成认真听课,独立思考的习惯。(1)对于四年级学生,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的习惯,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此时教师不但要耐心的讲解,同时还要予以适当的鼓励,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消化掉疑难问题。

(2)对于重难点问题以教师要着重强调,可以提高语调,稍作停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3)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是课堂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需要重点记忆或是难以辨析的字词,更应该随时动手记录,反复复习,才能够加深理解。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4)排除课堂干扰因素,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的物品要提前拿出来,整理好,避免在上课过程中翻找物品分散注意力,也对其他同学造成干扰。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当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时,需要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养成独立认真书写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的习惯。课堂与家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那么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家庭作业的优质、高效,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与自觉性。另外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些评价机制的渗透与辅助,通过评比,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学习。监督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也是学生反馈其学习效果的重要渠道,及时订正作业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回顾、整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5、养成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语文的学习是源于生活,同时也实践于生活。这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善于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多读多背中积累语文材料。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最好让学生准备好笔,以便阅读一边动笔,可以在将精美的词句进行勾画,还可以进行简单的批注,以便在下次看到的时候有大致的印象。对于描写的特别优美的词句,可以将其摘抄下来,为作文积累丰富的语言。相信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勤动笔、善积累的习惯。

6、养成爱读、多读课外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多读书,加强课外阅读,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有效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课外阅读能够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多做读书笔记,能够将书中的优秀内容变成自己的文学积累,为语文的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强调作用。教师要讲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

2、明确目标。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动力性。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过程就是语文学习习惯与语文特性相融合的过程,并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要求具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定要有具体要求。首先,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其次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第三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第四学生要有一个具 体可行的达标计划。

4、严格督导。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务必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4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尤其是阅读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优质的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听、说、读、写中发展听、说、读、写,切实增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是本位,是基调,是方向。我们必须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反思中重视对“实践性”的研究,丰富它的内涵和外延,科学系统地探索总结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实施策略,全面推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性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阅读教学在贯彻课改新理念,践行《语文课程标准》的方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但也存在不少忽视阅读教学实践性的问题值得反思:

首先,把“对话”变成问答,而且由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创造性”发展为学生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甚至少数学生满堂问、满堂答,多数学生满堂听,教师满堂听。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简化为少数生生的对话活动,教师、文本和多数学生成为课堂摆设。

其次,未走进文本就走出文本。课堂上学生初读文本之后就开始欣赏或批判,甚至偏离文本原意大胆发散展开创造性思维,诸如学习童话《陶罐和铁罐》去探索怎样使陶罐不破碎、使铁罐不锈蚀;学习伊索寓言《农夫与蛇》要学生以“环保”概念去讨论今后农夫遇到蛇冻僵了还要不要救等。

再次,忽视必要的语言文字训练。阅读过程过分注重文本思想情感的探究和创造性思维的生成,无法扎扎实实让学生沉下心去读悟文本语言文字、品味文本语言文字在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精妙、准确运用文本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多形式表达和多角度延伸,使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品析和运用能力无法从与文本对话中获得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增强实践性的策略

针对阅读课堂教学中“实践性”的迷失,必须探讨、实施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的教学策略,达到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结果。

(一)“以读为本” 是增强阅读教学实践性的主要途径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就是说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需要通过读来完成;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需要通过读来实现。

(二)创新性实践策略

1、朗读方式选择多元化创新

不同的朗读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各有千秋。到底该采用什么方式,与其教师强加给学生,不如把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这样的处理既解除了教师的烦恼,学生又喜欢,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动物形象活灵活现。寓言中有叙述有对话,可读性强。教师在学生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选择了多种朗读方式,甚至有个同学要求教师给他配上音乐朗读。不管是采用哪种方式,孩子们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情,自己心中的形,自己心中的神,彰显的是主体,张扬的是个性。

2、优化创新性朗读的评价

在《最大的麦穗》一文教学中,在指导学生朗读苏格拉底开导弟子们一段话时,一位女同学柔声细语地读起来,这时,特级教师孙建峰是这样评价的:“你的读书如雨,润心细无声。看样子,你是温柔派的苏格拉底。”多么幽默的语言,多么恰当的评价,学生听了都笑起来,那个女生笑得特别甜。同时这还是富有启发性的评价,因为一个男生已经站了起来大声地读起来,孙老师又评价道:“你的读书似响雷,动人心魄。看样子,你是激昂派的苏格拉底。不管是温柔派,还是激昂派,只要是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就行!”当然,在朗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读出个性,读出生命的色彩,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启发、点拨和引领。

(三)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有了课内的基础,课外阅读实践要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广泛、直接、亲密的接触中,熟练掌握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实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拓展。教师在课外阅读中方法的引导尤为重要,例如:

1、抄读法

每读一篇优美短小的文章,先把它抄录下来,然后反复诵读;或者一边抄一边读,抄好了校对时又读几遍。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在抄读中博览群书,能帮助记忆和加深理解,打好语言文字基础,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这个意思。

2、精读法

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透,细细品味。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3、浏览法

又叫略读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对于一些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的文章,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知其大意,拓宽知识面。

此外,还有跳读法、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这些课外阅读方法与课内阅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运用好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更有助于语文实践能力的不断自主构建。

参考文献:

[1]田本娜.我与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5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趋势,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上的改进与发展,赋予新的内涵。所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以虚拟手段为核心,以提高创新竞争力为目的,对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的一种虚拟研发联盟组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学研模式不可丢弃。产学研模式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所总结出的一个较好的发展模式。虽然在现实当中产学研合作很多停留在浅层次的项目合作,还常常出现不信任,但是企业与高校不能光搞短平快的合作,做完一个项目就“分手”,而应搭建起长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2)高新技术产业集成化、国际化的趋势,要求组织有弹性,打破地域界限。这就给创新组织模式采用虚拟网络手段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事实上,目前已经呈现出企业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在科技、技术上的相互合作与交流。虚拟企业则通过联盟企业在空间上的分散化,加上企业功能的有效结合和共同作用,企业竞争优势分别在联盟内企业所在的地区得以充分发挥,而企业所获得的“虚拟规模经济”会在各个地区得到整体展现,从而得到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3)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主要是为了获得创新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进行合作开发等等,企业依赖于区域创新系统获得创新效益。创新组织模式能够利用网络手段整合资源,尤其是科技资源。

(4)立足于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创新网络。由于采用虚拟手段构建创新组织模式,它是否能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发挥创新组织模式的功能,关键是是否拥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网络,它们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有利运行的重要支持手段。

3.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构成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模式基础上提升而来的,它的组织构成要素与现有模式的基本相同,但是各个要素在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功能、地位与原有模式是有所侧重。在新的形势下,组织结构也是围绕着创新组织模式的宗旨赋予其中各个要素不同的作用。

3.2.1 组织要素

(1)政府。政府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E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在目前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在推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是其他任何机构所代替不了的。政府身兼数个职能,不仅在宏观系统中能制定政策,资源分配和调控,也能对微观主体企业起到引导作用。

(2)科技型企业。所谓科技型企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其核心的企业实体。科技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仅拥有各类科技资源,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起到技术知识创造、推动知识扩散的作用。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技术源往往是由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充当。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日益密切起来,并且他们充分看到了知识的价值和潜在的市场,产学研成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4)中介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区域内存在的各种行业协会、商会、创业服务中心等组织机构以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还包括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部门。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资金,要想实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金融机构的鼎立相助是必不可少的。中介机构起到了桥梁作用。

3.2.2 组织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创新过程,更是一个组织过程,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相关技术成果得到集成,其创新性以及由此确立的企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远远超过单项技术的突破。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特点,在“官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虚拟网络组织为核心的创新组织模式是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途径。它既可以与区域创新系统紧密结合,在区域创新环境的土壤中发挥本区域优势外,还能借助网络组织的力量将区域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在不同的环境主体中,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组织结构是有所区别的。在微观主体企业中,创新组织模式更注重的是培育企业内,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在纵观系统中,创新组织模式则注重于培育区域集群的创新机制以及区域创新网络中各个成员的协作关系;而在宏观层面上,创新组织模式更强调的是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2.3 组织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发挥各个主体的作用,以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学习为核心,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使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向真正的创新型集群发展。

(1)政府的创新功能。政府是整个创新系统的中心。为了提高研发活动的投入产出水平,组建“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政府在其中不再需要监管一切事务,只需要在进行研发选题时,保证既有企业界的人士参加,又有学术界的人士参加,以确保所选课题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导向。其次。整合研发资源,发展区域经济。另外,政府可以利用组建虚拟研发组织来调整产业结构,有目的地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

(2)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功能。企业是整个创新系统的重心。因为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单元,是创新网络中最活跃的结点。企业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又是其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的主体。同时各个方面的信息只有经过企业的最终整合和利用,才能转化为真正的经济效益。在虚拟研发组织中,企业自己的研发力量是有限的,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传递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身缺乏的关键资源;参与虚拟研发组织,不仅可以学习到合作伙伴的销售经验,还可以获得有关新产品市场的知识及其他有关资源。。

(3)技术源(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功能。技术、知识的源泉是进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基础,大学、科研机构就是承担这个责任的主体。大学的创新功能是培养创新人才、从事科学研究、传播科学知识、参与成果转化、营造科学文化。科研机构是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中介机构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力量。中介机构的创新功能体现为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创新。

创新组织模式中的各个组织要素都各自发挥着创新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促进创新要追求一定地理空间内各种创新集群要素的“大而全”,我们追求的是1+1>2的整体最大效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集大成者,是推进各种要素的建设和促进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4 启示与建议

(1)正确定位政府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职能。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向营造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来。一是要从注重新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向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设上;二是要从主要依靠提供财税优惠吸引人才、技术、资金转向主要依靠提供良好的管理和服务上;三是从主要依靠政府行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上。

(2)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创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保障。首先,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出台鼓励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政策文件,激活各种要素,使大学、科研院所、风险投资机构、民间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充分涌动,造就良好的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其次,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持孵化器建设的力度,建设好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包括创业服务、中试基地、投融资管理等平台,重点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跨越这道屏障。第三,以政府引导、多元投入、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建立科技创业投资资金和创业投资公司,不断完善支持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的风险投资体系。第四,研究官、产、学、研运作机制,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中试基地和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攻关,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

(3)加快知识创造与扩散,加强互信、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首先应该重视政府与非政府部分的互动,构建区域创新网络。在创新网络的形成过程中,网络成员问的相互信任与合作至关重要。其次,建立良好的鼓励创新机制,包括实施优惠的税收政策、颁布支持创新的法律法规以及创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最后应该积极培育和利用社会资本。

(4)推动人才高地和资源洼地建设,开拓创新源头。加快引进国际化、高层次、产业化人才,重点引进在国际、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人才,引进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在一定领域内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吸引职业经理、风险投资家、银行投资家等一切对发展高技术企业不可或缺的人才,加大复合型人才和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使高新区成为一片“人才高地”,成为吸引各种人才的“磁石”,而且成为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

(5)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互动共生机制。而共生就是中小企业为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以求生存和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共生也是一种特殊的集群。由于规模小、资金不充足,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靠自身单独研发创新,难免有些势单力薄,此时选取与大学实验室的有效合作,将是高科技企业推动自身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大学在高科产业园区可以一身兼多职,既是技术创新的开发,又可为科技园区提供思想活跃、技术熟练的科技人员,同时也可成为企业成长的孵化器,并提供中介服务。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大学和科技园区实验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合作关系,既增加了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和中介服务构的交流,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浅淡小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篇6

临翔区南屏小学王芳

【摘要】: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智。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被动读书现象十分突出。我从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创设浓郁读书氛围,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能读”。

【关键词】:小学生方法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足以怡静、足以博采、足以长智。爱看书的人,思维比较敏捷、知识储存量比较丰富、语言表达及作文能力也比较强。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被动读书现象十分突出,他们除课本外几乎不愿意读其他书藉,充其量勉强读一点与考试有关的教辅书目。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呢?2004年,我有机会从一年级开始带班,终于静下心来,从启蒙教育开始,对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实验。通过几年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及应用能力与其他平行对比班级相比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阅读兴趣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增强,综 1

合素质明显提高。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真实、新奇、有趣的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在生动有趣而富有真实情感体检的读书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阅读从倾听开始。

孩子最初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来源于倾听,孩子用倾听的方式开始最初的心灵阅读。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共同的享受和心理慰藉。用耳朵听别人阅读是孩子最畅快的获取知识途径之一,他们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是最轻松愉悦的。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我就给孩子们读故事书,同时也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即:每天给孩子读一个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小故事,让孩子感觉故事魅力无穷,感觉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2、阅读从激发欲望开始。

当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身心处于最佳求知状态时,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这时,我有意识地选择相应教学策略,诱发孩子的阅读欲望。具体做法是:在教学准备中积极查阅资料,努力挖掘

每篇课文的空白点,有机穿插历史故事、新闻资料等;教学中把教师精讲与孩子想象进行有效结合,让他们在轻松的学习中萌发了解课文背后故事的渴望而主动阅读。例如在授《爱迪生救妈妈》一课时,我给孩子们穿插爱迪生上学三个月就退学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们爱迪生的故事很多很多,并顺势推荐《爱迪生的故事》等书籍。又如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在课文结尾的时候,我让孩子们想象,“听了狮子妈妈的话,懒狮子会有什么改变?”让孩子们续说,评出“嘻哈小天才”,以此激发他们渴望深入阅读的动机,让学生带着无尽的阅读渴望去阅读。

二、授之以渔学会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孩子们有了阅读动机的时候,教师就要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1、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

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美化学生的心灵。在阅读课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会精读,让孩子明白,读书要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例如:给孩子们同一篇文章,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读后针对读明白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设想等问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为一句话而感悟,可以为其中一个人物展开讨论,还可以从文章内容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层面进行交流。这样既没框住孩子们的阅读思维,又能让孩子们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阅读思考。

2、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读。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书多如沙砾,如何让孩子有选择地阅读,也是我指导阅读的重点。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都是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编排的。我在教学中,一是针对教材知识体系做好阅读推荐工作,如三年级下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三唯目标”的教学要求,给学生推荐了《大自然的日历》;教学“神话故事、传说”中,我推荐《上帝创人的故事》《梵天创世的故事》等让学生阅读;二是根据孩子年龄、心理和年级特点推荐不同层面的资料让孩子阅读。例如:我给一年级推荐了《成语故事》、《成语一点通》、《童话故事》、《樱桃小丸子故事书》、《三毛流浪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好奇怪的鱼》„„给二年级推荐了少儿版《爱的教育》、《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长袜子皮皮》、《亲爱的笨笨猪》、《三毛流浪记》、《成语故事》、《安徒生童话》、《神话故事》等阅读书籍。使孩子们在有针对性的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质量,在读中开阔视野。

3、边读边记,读记结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以阅读、勾画、记录相结合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读书质量。即:一方面要求在读中勾画好词佳句,以便读完一个章节进行摘抄;第二,阅读时,注意捕捉灵光闪现的瞬间信息,体会某一句感悟颇深的话,在书空白处及时记录下来;第三,每读一篇文章或一本好书,对书中的人物、内容、事件、语言等进行评价。

做到读书留痕,通过对阅读痕迹的整理与建构,不断提高孩子们认识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

三、营造氛围培养习惯

为培养学生较好的终生学习习惯,我把创设浓郁读书氛围的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落实,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我能读”。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在教学中,我结合打造书香校园的大环境,一方面要求家长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陪孩子阅读,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读书氛围;另一方面把“书香教室”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来抓,具体工作中,一是建立班级图书角,不断增加图书角的藏书量并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让学生方便阅读;二是精心布置教室墙壁文化,内容包括:好书推荐、好言佳句、读书心得等,这样既有利于不拘一格的彰显学生的读书个性,也有利于实现同学间较好的知识互补,使班级读书活动的氛围更加浓郁、更具特色、更有实效性。

2、创设良好的交流平台。

学生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自己的收获能够得到老师、家长和同伴的认可,满足自己的成就心理。为此,每节语文课,我都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随机抽一名孩子上台讲述自己阅读文章中捕捉到的信息或体会。每周安排一节课开展专题交流活动,交流形式主要有:“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故事大王演讲赛”、“成语对接”、“朗读比赛”等。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展示平台,不断

满足他们在读书中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增强其自主读书的原动力。

习惯成就未来,当孩子阅读已养成一种习惯时,他们收获的就不单只是阅读了,看着孩子们的识字、看书、认知、理解、写作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很欣慰。

小学低年级组织教学浅谈 篇7

根据杜威先生在《儿童与课程》里的观点, 教育过程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学生, 我们不仅要分析教材, 还要关注学生。在教学中, 我们要研究学情, 把握学情,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来完成。在此, 就我十几年来摸索的小学课堂组织教学, 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 难免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变化。在教学中, 要逐步让学生树立一种纪律意识。首先, 要避免人为添乱。有时, 我们的教学课堂由于我们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考虑不周, 在课堂上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 从而使课堂杂乱无章。比如, 在一节语文课上, 教师分组让学生上台竞赛, 为了鼓励学生, 关注竞赛内容, 让各组学生大声为本组同学加油呐喊, 小学生顿时情绪高涨, 教室里一片沸腾, 任凭教师如何喊停, 也无济于事了。其次, 要在学生中树立纪律榜样。小学生好胜心强, 最希望的是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在学生中, 树立榜样, 不仅能促进榜样学生本身的进步, 同时, 能带动其他学生向榜样看齐,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我的课堂中, 我常常把表现好的学生当作榜样, 对其大加赞赏, 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以他们为榜样, 课堂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儿童化的语言, 让学生易于接受

在组织教学中, 同样的意思, 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 效果会迥然不同。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 为了搞好课堂秩序, 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数学教师是这样做的:他环顾一周, 发现有少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就神情严肃地对他们说:“某某、某某同学上课要认真, 不要搞小动作, 看别人做得多好啊!”那几个学生仍然对教师说的话毫不在意, 依然“我行我素”。而另一位一年级的教师遇到类似的问题却是这样做的:她看看这几个学生, 然后笑容满面地对全班同学说:“看, 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听课真认真!我们比一比, 看哪个组表现最好!”话音刚落, 孩子们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的, 注意力全集中起来了。

三、正面引导, 积极参与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 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 是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而高质量、搞效率的课堂与教师的组织教学息息相关。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地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 我在教二年级《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 就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抛出几个问题:课文中写了哪些植物?他们分别用了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告别妈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植物妈妈用了什么样的好办法呢?安排小组讨论、圈画、看图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讨论。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启发, 达到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的目的。这样, 在相同的时间里, 学生的发言机会、锻炼机会就变多了, 讨论出来的问题也就比较完整、比较详细了。

四、教学语言简练生动, 巧妙运用肢体语言

一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言的简洁生动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的语言应该做到抑扬顿挫, 不拖泥带水,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而不是平淡地讲下去。如果这样的话, 不超过五分钟, 学生就会产生听觉疲劳, 从而对课堂不感兴趣。有时, 课堂上, 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去提示学生, 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学生就能心领神会。记得有一次课上, 学生正在认认真真地听课, 一个学生正玩着手中的铅笔, 这时, 如果语言提醒, 会转移其他正在认真听课的孩子的注意力, 不提醒的话, 这个学生又浑然不知。我边讲课边向他走去, 轻轻摸了一下他的头, 他马上会意, 放下手中的笔, 认真地继续听课。还有, 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 我会用眼神、手势示意, 他们马上明白, 注意力也立刻回到课堂。这样, 既顾及到了学生的尊严, 也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也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组织教学 篇8

一、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引领整个课堂的教学方向。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知识、能力、过程等方面给以综合考虑,而且要以目标为基础,结合小孩子的年龄特点。还应着眼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生活资源、社会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目标的整体布局中,就应该好好运用。

二、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奖罚分明,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他们刚刚踏入校园进行正规化的学习。先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要分明,利用好前半节课,后半节课可以做练习或者游戏,不要把教学内容安排得过多,以免学生疲惫不堪,不仅没学到你意想中的知识,还使他们在下一节课中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在上课前,可以这样说:“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喜欢吗?如果今天谁上课坐得最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奖给他。比比看,今天谁能得到小红花。”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合理的竞赛激活课堂

在教学中,合理地穿插一些竞赛可以激活课堂。一、二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竞赛活动了,无论是个人竞赛、小组竞赛还是男女竞赛,都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扩展他们的知识面,锻炼他们表达运用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竞赛让学生了解到自身不足之处,并通过自主学习来弥补这方面。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会将其他学生作为竞争对手,因此,在学习上也会与他竞争,同时,竞争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自己不断的学习,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三、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只有有效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良好的组织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是否有一个好的教学组织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能否完美完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课堂形式多样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劳,从而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而且可以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是最好的,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站在孩子的角度,使用儿童化语言

一、二年级的孩子不同于大学生,只要老师讲清要求就行,他们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做事凭兴趣。比如,做连线题,如果老师说让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学生一听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老师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觉得很亲切,他们很喜欢听这种语气,老师用这种儿童的语气跟学生说话,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之,一定得蹲下与孩子们说话。

3.强调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如果单纯的命令,要求学生保持课堂纪律,尤其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反而会增加他们的叛逆性。这时,可以通过儿歌的形式委婉地表达,如,师:“3、2、1”,生:“请安静”。接着,学生就会跟着你回到课堂上来了,还做出认真听的样子,听老师要说什么,就这样,无须喊无须嚷,我们的学生就紧紧地跟着我的腳步往前走,开心又快乐。

四、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一、二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老师及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等,为了带动其他学生,老师这时可以抓住时机说:“还有谁能像他那样说?”要是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让教学内容更紧凑,教师口语表达更艺术,以致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不管是兴趣,还是注意力,口语表达能力怎么样,始终要有良好的课堂组织教学,我们的教学才会起到大的作用。让我们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展示激情、个性和智慧的舞台。

(作者单位 重庆市开县满月乡中心小学顶星村校)

浅淡语文结束课的教学 篇9

有的人形象地把一篇好的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比喻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文章的中间部分内容要充实、丰富,开头结尾也很重要。教学过程也是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对课堂教学来说,仅有好的开头还不能说是“成功的一半”,还需要有好的结尾与之相呼应。当一堂课快结束时,学生或久坐显得精力困乏;或是情绪被深奥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感染,这就要求结尾比开头和主体更吸引人。但是我们(教师)往往忽视了课堂结尾的教学,认为一堂课上下来,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进度紧迫,就草草收场,损害了整个过程的效果。其实人们应该重视结尾的设计,对于这一环节的精心安排,会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一、结尾的要求。

(一)、目标明确教师讲授完新知识以后,余下的时间要求学生做什么呢?教师要交待清楚。由于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所以教师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比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识记哪几句话、弄清哪几个问题、叙述哪件事情等。由于目标简单、明确,容易统一学生学习步调;分量要适当,学生成功有望,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尾声中再掀起一个思维小高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方法灵活多样按照中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分析,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佳状态可保持在30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四、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和比较疲乏的时刻。如果教师不采取恰当的方法,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段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承担一定负荷,就要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课堂发问、一分钟课堂小测验等。这些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快速运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记忆、思考、整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全篇、深化主题到了课堂尾声处,要总结全篇,有首尾呼应,突出重点,深化主题。总结语言要短小精悍,高度浓缩,画龙点晴。在一个短暂时间内,用尽量少的语言概括出讲解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重点、掌握要点。对所听课堂知识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四)、巧设悬念、再激新疑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为了立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维,课堂尾声处可紧扣主体设计,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力求做到收中寓展,隐线纤纤。为学习后继课程埋下伏笔。所设悬念应“悬”而可“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五)、扣住题意、妙语生辉一堂课的好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讲究结尾用语,可根据课程主题、特点或用具有鼓动性、号召性强的语言把学生的情绪感奋起来,推向浪尖;或用含蓄、深沉的话促人深思,让学生课后回味。

二、常见的结尾方法

(一)、总结归纳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就是在上课结束前用较短的一段时间,把所上的教学内容提纲挈领进行归纳、总结。要求教师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总结。还可以配合板书的形式,既有系统性,又不遗漏知识要点,让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完整。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二)、发散思考法指把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讲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如:讲授《阿Q正传》时,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在教学结尾进可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分析课文中另外的人物。假洋鬼子或赵秀才的性格特点,再如:《孔乙己》一文结束时,教师可向学生留一问题:孔乙己究竟是怎样死的?《项链》一文结束时,可留下一个问题:真相大白之后,玛蒂尔德会怎么样?这些发散性很强的题目,会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浪,促使他们根据课文作出种种联想,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三)、承上启下法指在结尾时,使现有的教学内容与上一个教学内容和下一个教学法内容发生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激发起努力巩固已学的知识和学习新的知识的欲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例如:初中语文教材的四篇文章:《荔枝蜜》、《小麻雀》、《海浜仲夏夜》、《桃花源记》虽是同属记叙文。但是它们的写法不同,文章结构的线索也不相同。这一组文章共同构成了记叙文的一些主要的写法。在单篇教学的结尾,都可以采用承上启下法,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课文,为上好下一课打下基础。

(四)、留有余地法指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忙于下结论,让学生下去再讨论。如:如何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问题;莫泊桑在《项链》中反映出来的世界观的局限性问题;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反映出来的宿舍论问题等等。都不一定在课堂上由教师讲透,实际上有些问题也不可能讲授,可以放在课后让学生思考、讨论。

总之,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反之虎头蛇尾,很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到的教学效果付之东流。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留下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消化、巩固当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参考资料:

张宝臣张玉森王秀兰主编《课堂教学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

原作者:不详

浅淡小学数学探索教学法的评价 篇10

关键词:多维化 多元化 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探索教学是实施新的数学课程的一种模式或方式,其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但又须突出其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三“多”两“突出”。

一、 评价内容多维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们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这就是说,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数学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让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作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3、家长和社区人员评价。家长评价重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主要看自学情况,看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看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社区人员的评价,主要是考察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否自觉地去发现数

学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评价方式都具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应结合评价内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进步历程。”评价方式应尽快实现多样化。

1、书面考试、口试和活动报告相结合。书面考试可用于期中或期末考查,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但要避免出偏题、怪题,超越“标准”的要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适当增强开放性。口试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一般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报告要在实践活动之后由学生自己撰写,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要多开展个体的和集体的数学实践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2、形成性和终结性结合。形成评价可以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单元测试、家长及社区人员反映和学生成长记录方式。为作好形成性评价,学生、家长、教师都要作好记录。终结性评价通常借助于期末考试,但不能把期末考试特别是期末书面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终结评价的依据应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尤其是努力程度。

四、评价应突出实践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小学数学的评价应十分重视实践性。评价要多用活动报告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考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不管是书面考试还是口试,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评价,都要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应突出创新性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不断获取新知的过程,数学学习评价也应强调创新。要适当鼓励学生纵向迁移,能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借助直觉、归纳、类比、演绎等思维,分析解决新情境下的较为复杂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寻求新途径,采用与众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追求思维方式的灵活性,解决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浅淡小学低年级的组织教学 篇11

杜威在教学中主张实行适合儿童兴趣的原则的同时,也提出了“符合社会生活的原则”。美国当代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的认为:教学中的控制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具有逻辑性的特质,要求学生上课时能够在思维上跟上老师的步伐。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要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形成教学常规。

这些规定可以具体到很小的细节,例如,上课之前,要求学生要把各种有关数学的学习用品摆放在桌面的指定位置;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应起立致敬,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提问时,学生应先举手再发言;上课时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要学会用眼去看———看老师、看屏幕、看观察物,还要用耳去听———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如果具备了较好的教学常规,教师会轻松驾驭整个课堂,不用花时间来强调纪律,更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

二、精心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备好课,课前我们应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在明确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让学生在巩固双基的同时体会过程与方法,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低年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共性的同时还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教学时还要因材施教;精心的做好教学设计,将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考虑到,备好应对措施。

其次,要上好课,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我的课堂上我会把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这样既让优等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让后进生能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最后,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长期组织好课堂教学,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班内个别的差异与统一的教学之间永远不会吻合,总会有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后进生”。他们的困难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便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越发增多,严重的会逐渐产生厌学心理,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也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认真批改好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好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三、发挥教师魅力,起到示范作用

正因为低年级学生处于易模仿的阶段,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我刚走上教学岗位时教的是二年级,第一节课的内容是连加、连减,在一年级时小朋友都已经养成了竖式中的直线要用直尺靠着画的习惯,但由于我教学经验贫乏,虽然强调了一定要用直尺画直线,但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便随手画了直线。后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只有少数人是用直尺画的直线,其他的人都是随手画的。从这个例子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低年级的学生具备最大的能力便是模仿能力,要想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

低年级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也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在平时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不修边幅、口无遮拦、随意挖苦讽刺学生。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做一个有修养的人,让学生从内心尊重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让学生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四、表扬、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延长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还应该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无休止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次表扬、鼓励,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到喜悦,这种喜悦会使学生的兴趣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持久且浓厚。

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所以老师语言情感流露的多少将直接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学生会随着老师极具激情、幽默的语言情感慢慢产生学习兴趣,会随着老师启发、鼓励的语言情感投入到学习认知过程中去,还会随着老师表扬、激励的语言情感沉浸到成功的喜悦中去。

综上所述,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形成教学常规;在实施教学前,要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课堂上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励启发学生融入课堂,低年级课堂教学便会秩序井然且轻松和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4):6.

上一篇:抗击疫情学生思想汇报例文下一篇:“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美术、书法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