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月三
今年的“三月三”节庆活动设琼中、五指山市水满乡两个主会场,活动时间从3月29日(农历三月初二)至4月1日(农历三月初五),历时4天。
琼中主会场以“浪漫三月・黎苗同庆・情定琼中”为主题,主要活动内容有:
1、开幕式暨主题文艺晚会,3月30日晚上在琼中“三月三”广场举行。
2、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奔格内”乡村休闲体验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验游、乡村音乐节、漂流溯溪探秘、黎母祭祀等。
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比赛及民俗趣味体育活动,在琼中思源实验学校运动场举行。
4、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3月30日至4月1日在琼中文体演艺中心举办。
5、民族特色商品及美食一条街活动,3月30日至4月1日在琼中黎苗风情街进行。
6、体验民俗・黎苗文艺大联欢,3月30日至4月1日在琼中县内举行,包括黎族苗族民歌对唱、原生态音乐、舞蹈等大众文化活动表演。
7、红色印记文化体验活动,3月30日至4月1日在琼中白沙起义纪念园,红毛镇什寒村、番响村,什运乡便文村、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纪念馆举行。
8、万人竹竿舞广场大联欢,在琼中“三月三”广场举行。
9、海南黎族苗族服饰设计展示和颁奖典礼,在琼中“三月三”广场举行。
10、黎族文化论坛暨黎学丛书发行仪式,3月31日上午在琼中县内举行。
11、“山盟海誓 ,情定合老”黎苗传统婚俗庆典,在琼中红毛镇举行。
12、闭幕式,4月1日晚在琼中“三月三”广场举行,内容有节旗交接仪式和闭幕式文艺晚会。
五指山主会场主要举办袍隆扣黎祖祭祀活动。其中,黎祖祭祀活动将于3月30日上午在五指山市水满乡黎峒文化园举行,内容有袍隆扣民间祭祀仪式和袍隆扣公祭大典仪式。
除琼中、五指山市水满乡两个主会场外,海口、三亚、儋州、琼海、万宁、东方、屯昌、乐东、陵水、昌江、保亭、白沙等市县和中央民族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分别举办分会场活动。目前,节庆活动筹备工作正高效、有序地推进。
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组委会办公室在海口召开的新闻发布上获悉,作为今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节庆活动重头戏之一――20琼中“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正式启动。这是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进一步推进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充分依托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文化品牌和鲜明特色,推出的一项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活动。
从开始,琼中依托乡村生态优势资源、人文文化本底、田园山水风光特色的自然环境优势,充分挖掘黎苗文化元素,努力打造“奔格内”旅游文化品牌。着眼“村庄在森林间、农舍在果园里、人生活在绿色中”的生态建设目标,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突出农民增收和生态和谐发展为核心,围线“点、线、面”,狠抓全域旅游五大乡村旅游片区开发建设,推出了什寒、鸭坡、便文、新寨、堑对等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村庄,建成了以“水果采摘”、“ 黎苗风情”、“ 农事体验”、“ 森林科考”、“ 田园风光”、“ 红色印记”等为主题的10条“奔格内”乡村休闲游线路,使乡村旅游迅速成长为琼中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成为海南乡村旅游的示范点,为岛内外的游客所钟爱。
据悉,除了集中精力办好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的系列活动之外,琼中还将利用好“三月三”的文化品牌和轰动效应,推出了为期1个月的“三月三”黎苗文化旅游节活动,即从3月11日至4月11日的黎苗文化旅游节期间,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游客推出自驾路线、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8个景区和10条“奔格内”乡村休闲线路进行体验游。如:到云湖参加自驾房车露营大会,到什寒、堑对等村庄欣赏乡村音乐节,到上安五指山之东、万泉河之源进行漂流溯溪探秘,到白沙起义、琼崖纵队会议旧址等地,重温黎族人民领袖王国兴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先烈事迹。与此同时,该县还将举办自行车赛、户外徒步之旅、文化示范村文艺展演、广场舞大赛、武林大会等活动,直到农历三月十五当天,在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民间举办的黎母祭祀活动为止。
该县副县长冷毅说,琼中将不断探索“农+文+旅”发展模式,通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促进琼中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不断丰富琼中“黎韵苗风、锦绣琼中”旅游文化内涵,打造四季有特色、四季皆宜游的“奔格内”旅游文化品牌。(完)
附录: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琼中)节庆活动安排表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17海南三月三活动安排表
2.2017武鸣三月三活动安排
3.2017武鸣三月三活动
4.2017年海南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5.2017年广西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6.2017年三月三广西放假
7.2017年广西三月三放假安排表格
8.恩施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9.琼中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关键词:壮族,民歌,特点,歌圩
壮族一直以来以民歌著称, 善歌一直以来都是壮族人们的特色和骄傲。在壮族, 无论男女平均年龄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唱山歌, 男子由父亲教, 女子由母亲教, 在年幼的时候学歌, 在青年的时候唱歌。在农村地区, 无论在什么重要节日或者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例如婚、丧、逢年过节等都会以唱山歌来表达情意。甚至在有些地方, 家庭成员之间吵架也会用山歌代替, 因此, 唱山歌几乎成了壮族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每个人都会唱歌, 并且唱的都很好。由此, 壮族一直都有一个美称“歌海”, 也被诗人称作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一、壮族歌圩的起源
早在氏族部落时代, 祭祀性的歌舞活动就已经盛行, 这也就是壮族歌圩的起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在步入发展后期时, 这种祭祀性活动逐步发展成为民间交流的主要活动, 并且注重歌唱胜过重视舞蹈,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这种民间交流活动变逐渐演变成为群众性的歌圩活动。
在古代时期, 上层统治阶层的人们认为这种混合男女的演唱活动是一种伤风败俗的活动, 并且对这些活动下达了明确的禁止开展命令, 由此这种活动逐渐衰弱, 知道新中国成立后, 壮族三月三歌节兴盛了一段时间, 而后又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歌圩活动再一次被禁止甚至消失。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 歌圩活动又被提倡起来, 并且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但有些歌圩文化已经消失。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 少数民族文化再一次遭受打击, 不仅是壮族最为经典的民歌不被人们重视, 就整个少数民族文化都遭受忽视, 甚至其中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到21世纪,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社会风俗日渐败坏, 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珍贵, 为此, 我国政府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中, 如今也有不少地方开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在各个地方举办传统的文化活动和民间艺术活动, 对于壮族的歌圩活动, 更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保护着,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歌圩活动的传承和保护之中。很多人开始借助网络这一传播媒体和信息交流平台, 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传播开来, 其中其中由“壮族在线网站”于2005年发起的“贝侬歌会”活动, 经过几年发展, 使乡野歌圩飘起壮语流行旋律。歌圩逐渐从单纯的民间行为变成“官、商、民、学、媒”共谋的文化形态。
三月三同时也是壮族男女定情结姻缘的节日。夜幕降临之后, 村里未婚的男女就会迫不及待地会到垌外去对山歌, 唱着山歌找心上人。阿哥唱来阿妹对, 如果在歌来歌往中姑娘家看上了小伙子, 就把花绣球抛给对方。花绣球是壮族极具特色手的丝织工艺品, 是姑娘给男子的定情信物。绣球是姑娘在节前赶制的, 制作手工很精巧。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 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一个月份, 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绣球内装豆栗或棉籽。球的底部连着一条绸带, 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 以此象征纯洁的爱情。假如小伙子也看中对方, 第二天便可以以绣球为证上姑娘家提亲了。一段姻缘就这样在山歌中促成了。除了男女青年对唱山歌以外, 村里的中老年人也会聚到一起进行歌圩比赛。这是一项纯娱乐的活动, 一般是按男女分成两组来对歌, 也可另作分组。对唱的山歌内容不限, 可以是情歌, 也可以是闲聊, 也有骂人的俏皮话??歌词和曲调都是现编现唱, 用的是原生态唱法。也可以取已有的壮歌的调子填词来唱。歌圩比赛进行到一方对不上歌才算分出胜负, 中途是不能停止的。
二、壮族歌圩的内容
(一) 祭祀仪式歌会
在举行传统的大型歌节之前都会先进行祭拜, 祭拜的对象包括生育神、乜帝甲、乜洛甲、娅娃) 、蚂拐 (青蛙) 、刘三姐 (刘三妹) 、布洛陀、囊亥 (月娘) 等等。一般是将祭台设在岩洞中或者田峒上, 设在岩洞中的祭台一般都是规模较大的, 例如广西田阳县敢壮山歌圩、田东县仰岩歌圩、来冰室麒麟山歌圩等都是较大型的祭台, 因此将这些歌圩设在岩洞中。
(二) 歌场交情, 倚歌择配
为了引起多方的注意或者兴趣而记性演唱的一些与歌圩相关的山歌, 最典型的唱段就是沿路歌也称游歌;在相互问候或者互通姓名和住址的时候, 会相互谦让赞美的演唱见面歌;如果想请求与对方进行对唱, 那么这时候就该演唱求歌;接歌是在被对方邀请对唱的时候, 进行对答的歌;当双方想进一步增进感情, 相互对唱问答, 考察对方聪明才智, 以能够进一步增进感情的歌, 叫做盘歌;当男女双方已经相互爱慕, 彼此倾心, 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心意, 抒发内心感情而演唱的歌叫做相交歌, 也称作甜歌, 甜歌作为结交友谊的一种表达方式, 根据不同阶段分为不同层次, 有深交歌和初交歌之分;当男女之间的感情已经牢固, 或者已经为结婚而准备, 这时为了证明相互关系, 就应该唱信歌;当两人在定情之后, 再次相见时演唱的歌就是为了表达内心对对方思念的思歌, 主要目的是诉说相思衷肠;在对歌将要结束的时候演唱的歌曲, 被称为离别歌, 表达双方难分难舍的情怀;约歌则是为了下次歌圩见面时而演唱的歌。
(三) 赛歌赏歌
赛歌赏歌的方式有很多, 其中较为典型的有盘歌、猜歌、对子歌、连故事歌、斗歌等。盘歌就是出题盘问唱答的歌;猜歌就是在歌唱中进行猜谜语对唱;对子歌就是以唱歌的形式对对子;连故事歌就是对唱双方将一段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以唱歌的方式描述出来;抢歌和斗歌则是相对激烈的唱歌, 有能力的人抢歌对唱。
(四) 歌节上的文娱活动
在歌节期间, 伴有抛绣球、抢花炮、斗蛋、斗鸡、斗鸟、斗狗、登台阁、舞干各、耍壮拳、博扇 (古俗) 活动, 还有土剧、师公戏、采茶戏等文艺演出。
三、壮族歌圩的种类
壮族歌圩的日期主要安排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而在遇到各种节日和办酒席的时候也会开办歌圩, 例如, 在春节、中秋节、婚嫁、满月等都会举办歌圩。在民族文化气息浓厚的地区, 也会举办临时歌圩, 在赶集的路上形成的临时歌圩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和常见的。根据时间段不同, 歌圩也有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主要是在野外举办, 主要内容是青年人的“倚歌择配”;夜歌圩主要场地是村子, 主要以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歌为内容。
(一) 节日性歌圩
这是在一年一度的节期里举行的歌唱聚会。大多是春季的正月至五月间, 秋季的八、九月间, 为当地特定的唱歌节日, 有的与汉族的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 以及中元、中秋、重阳等节期相同。而其中, 又尤以春季节期的歌圩活动最为繁盛。
节日性歌圩此类歌圩活动的意义及特点, 或缘于祈年, 或出于某种纪念, 基本上是随着当地的岁时农事的节期来开展。在现代的节日性歌圩中, 除少数地方外, 大都不再举行什么仪式。其活动场地多在郊野坡地, 夜间移至村庄, 有的则改在集镇街区里举行。在歌圩节期中, 扶绥及宁明县一带, 还有临近的几个点轮流“复坡”即举行再次会唱的活动形式。当地叫赶歌圩为“窝坡”, 意即出到山坡上唱歌玩乐和趁热闹。过去扶绥县有9个传统歌圩点, 即那歪、板童、派豆、赖恒、婆渠、那导、板含、公安, 分布于明江、公安河两岸, 往下游延伸有宁明县的琴岳、同棉、婆锐, 相连一起为12个歌圩点。每年的“窝坡”, 三月初四从那歪开始, 一天一个点地往下次第接连举行, 至三月十五日到婆锐为第一轮。然后周而复始, 从三月十六日起, 又按原来的顺序进行“复坡”, 至三月二十七日宣告结束。这种“复坡”的意义, 与当地的生产季节有关。在春耕大忙即将来临之际, 人们尽情游乐, 青年加紧开展社交, 有更多的机会增进情谊;同时, 人们亦藉“复坡”来表达祈求丰稔的强烈愿望。
(二) 临场性歌圩
这类歌圩, 是人们在一定的聚会时机和场合中的会唱形式。如群体劳动、婚娶喜庆、集市聚会等的酬唱。虽无特定的日期和场地, 规模亦比节日性的传统歌圩要小, 但逢此临场开唱, 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习俗惯例, 可说是一种广义的歌圩。
临场性的歌圩活动主要在人们赶集的途中举行, 在赶集途中男女相互邀请对唱, 但是, 这种对唱活动并不是在每次的赶集途中都会进行, 而是在一定节日表或者值得庆祝事件发生时才会举办。在农闲时, 人们相约在各个地方进行对唱, 参加对唱的除了年轻人, 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唱歌很好的人。其情形也与古时的“春月趁圩唱歌”大不相同, 规模也较小。婚娶会唱壮族不仅“答歌为婚”, 而且以唱歌贺婚。
(三) 竞赛性歌圩
竞赛性歌圩这类歌圩, 是以村寨间或歌手群体间的传统山歌赛会。时间一般是在节庆, 或在特定的歌圩场上举行, 有准备、有组织地按一定的俗规程序开展活动。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放球”、“还球”歌圩它是以一种特制的彩球为媒介, 村与村之间的山歌比赛活动。
2、庙会赛歌这种赛歌活动, 是在特定的庙会期间里举行。其特点是有组织, 但无需预约, 届时, 歌手直接登场或临江隔岸即兴对唱, 有男女对唱和村寨对唱两种。
3、唱“草歌”这是壮族妇女赛歌的一种形式, 主要流行于广西忻城县城厢一带, 多在八月十五中秋之夜, 于院子里坐在月光下组织对唱。所谓“草歌”, 就是甲乙双方以一节节稻草为对歌胜负的标志而得名。
四、壮族歌圩的歌曲特色
(一) 格律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唱歌表达自己的情怀和思想感情, 也可以从歌曲中表现出生活的传达室统, “歌圩”的出现和发展就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由于南方个地方的土语不同, 所形成的的壮族民歌的音调也是千差万别的, 形成了南路、北路、中路等各异的风格。壮族民歌以词不达意的格律分为欢、加、西、比、伦。所谓的“欢”就是指在字数上存在不同的句式和杂言, 在字数上可以分为五言、七言、五七言, 在句数上可分为四句、十二句和不定句等。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压腰脚韵;而“加”则是指以七言四句为基本形式, 以押腰脚韵为主要特征的格律;所谓的“西”就是指叙述性的长歌, 在段落上一般分为六句、八句和十二句, 主要特点是压脚韵;而“比”则是指在格式上相对自由, 对于押韵没什么要求, 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所谓的“伦”就是指在格式上多为五言和七言, 在句数上没有要求的格律。
(二) 音阶
壮族的单声部民歌基本上都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构成, 常用徵调式、羽调式、宫调式、商调式;壮族民族的主要特点:
1. 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和四音音列, 三音列也常见。其四音列主要为三种:宫、商、角、徵、 (羽) :强调宫、角和角、徵的三度进行; (徵) 、羽、 (变宫) 、宫、商、角:强调羽、宫、角三度进行, 落音为羽或宫。
2. 在多声音乐中采用的较多的手法就是支声复调, 每个声音的音乐都是统一的, 在运用大二度时主要是为了其和声方便, 二度向同度的方法往往是解决歌曲结束的常用方法。
(三) 特点
壮学宗师黄现璠在《谈僮歌》 (载《广西日报》1957年2月10日) 一文中认为, 壮族民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壮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对壮族民歌特色的影响非常深刻, 壮族民歌的主要特色就是令人回味无穷, 比喻和比兴运用的恰如其分, 主要运用于表达自我思想感情委婉、含蓄, 这与西方音乐的表达方式截然相反。
2. 壮族歌词有一种诗意绵绵的特点, 通过演唱歌曲便可出口成章, 古人曾用一句话表明是个创作的辛苦,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但是, 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 作诗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对壮族的歌手们而言也是如此, 壮族歌曲中的歌词, 都是饱含一种诗意, 歌手们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普遍都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对唱几天几夜不重复的唱功也不足以奇怪。
3. 壮族歌曲还有一大特色是歌词具有整齐严谨和押韵的特点, 使人演唱起来朗朗上口, 其中最为典型的描写手法是譬喻, 能给读者一种温馨和感动。
五.结语
壮族歌圩中的三月三歌圩是蕴含丰富文化因素的活动, 也是多种文化综合的集中表现, 是壮族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实践取得的成果。壮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歌圩的发展, 壮族文化集中融合在歌圩这一特定文化形态上, 是整个壮族文化发展的基础。三月三歌圩活动主要是以青年人为对象, 以唱歌为主要内容, 展开一系列的社会交往活动, 交往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 因此, 它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现, 对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歌圩可以在不同场地, 根据不同对象开展, 不仅是青年男女抒发情感的平台, 更是人们学习知识和生活技能的重要方式。为了满足广大人民崇尚自然的心理需求, 歌圩的主要内容是壮族的自然民歌, 壮族人们可以通过歌圩学习更多的山歌, 以此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歌圩作为非物质遗产, 是壮族民间文学的宝库, 对于了解和研究壮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作用。
凡壮族聚居地区均有歌圩的活动, 广西共有640多个壮族歌圩点。壮族歌圩是壮族民歌的自然载体, 它已成为壮族的传统文化娱乐活动的代表形式, 造就了壮族特有的"歌圩文化", 对于壮族各类传统民歌的产生、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作秋.论壮族歌圩[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04) .
[2]梁秋冬.壮人的嘴山歌的源——浅谈壮族山歌的艺术魅力[J].中国民族, 2011 (11) .
[3]陆晓芹.“歌圩”是什么——文人学者视野中的“歌圩”概念与民间表述[J].广西民族研究, 2005 (04) .
去世佛山之后,又忍不住再去在天下商民之祖庙里,领略创业者的梦想,体会黄飞鸿的侠义精神……三月二更可以在祖庙看一场大戏。
农历三月二为至亲好友祈福是佛山人的老规矩。男女老少,携家带口,呼朋引伴一早就赶到祖庙既为祈求平安也为观赏民俗。这一天,威风锣鼓开道福寿禄三星拱千祝福,八仙各显神通,彩船鱼灯相映成趣,喜庆的巡游队伍从佛山祖庙门口绵延到飞鸿天地,游客在祖庙外驻足观看,进了祖庙的也跟着再走一遍,福气送不完,好戏看不够……
许愿池边,小心翼翼捧出活鱼放生北帝殿前,踮起脚尖系上许愿红符。摸模寿星公的大脑壳,沾沾观音手中的净瓶甘露拉拉老艺人木龙舟上的“暗道机关”敲敲八音锣鼓柜中的大锣……零距离感受古老的佛山民俗文化,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笑意,人人心中都许下美好吉祥的心愿。
“三月三”是明清时期佛山最盛大、最排场、最热闹的贺诞祈福活动。二月初二三为北帝涎,从明朝起,祖庙门前摆花山、放大爆竹“举镇数十万人竟为醒会”,演戏酬神,抢花炮等,十分热闹。乡民自子夜起,纷纷进入祖庙参拜,列队从北帝像前走过,每每多达数万人之众。初三上午,抬北帝神像出游,各街坊张灯结彩迎驾。至各行宫稍事休息,初四在村尾会真堂更衣,然后回宫,由仪仗队接回祖庙。但自解放以来,祖庙还没有举办过人规模的集体祈福活动,千年古钟也多年没有敲响过。直到2005年,由佛山市博物馆主办的祖庙“月三民俗会”重新启动,今年已是第二届。4月19日,大殿、三门钟鼓楼的古钟将再次悠扬敲响,并持续三四天。
民俗文化节期间还有咏春拳、蔡李佛拳、白眉拳、龙形拳、洪拳、集体刀术等难得一见的真传功夫表演。濒临失传的“十番”、“唱龙舟”等民间艺术也借机亮相。十番飞钹是一种民间敲击音乐。由十几人至几十人组成一个表演队,用长绳系住打击乐器钱的一端,手拉绳了上下左右翻飞,使两手中的钱碰撞打击,配合着另外9种锣、鼓等进行变化多端的演奏。唱龙舟则是由民间艺人、曲艺作者用龙舟的名称编成合韵律的民歌,配上锣鼓点进行演唱,后演变成曲艺、粤剧的一种。
沙湾——空中的飘色艺术
在广州周围的市县乡镇中,流行许多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如飘色、春色、秋色、水色、马色等。飘色是戏剧人物造型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戏剧、杂技和装饰艺术的糅合体。此艺术因为最先从番禺市沙湾镇传播开来,所以被称为“沙湾飘色”除此以外,吴川飘色、台山浮石飘色也久负盛名……
番禺沙湾飘色是流传于广州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括动,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广东各地流浪艺人每逢酬神庙会,便打扮成戏曲人物,造型表演,称“赛声”或“彩色”。后来发展成为马匹上装扮的“马色”、水上装扮的“水色”,而装扮在托上由多人抬着游行的称为“飘色”。沙湾飘色以“板”为单位每板由2-3个小孩扮演,一板一个故事多以神话、历史故事为题材。在结构上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色柜,即活动小舞台,一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钢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员,坐在下面的叫“屏”,一般由10—12岁的小演员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飘”,一般由2-8岁的小孩扮演。
沙湾飘色有色彩艳丽,造型大方、装置奇妙、讲究力学、内容含蓄的特点。在“飘色”游行时、每两板飘色之间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柜,形成声、色、艺组合表演的流动立体舞台:人们看过“飘色”表演之后尽情联想其乐无穷。
吴川县城梅录民间艺术历史悠久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其艺术项目丰富多彩,有很多具有浓郁乡土滋味的、古朴的民间文艺活动,如舞狮了、舞火龙、舞英雄、舞藐貅、粤剧、木偶剧、山歌、木鱼、八音、泥塑、飘色、花桥、诗社、对歌、三月三的赛歌,七月七的乞巧,九月九的登高……等等。其中飘色、泥型、花桥更被称为梅录元宵“吴川三绝”。
始于清代的“吴川飘色”,堪称南国民间艺术的一株绚丽的奇葩。吴川飘色特别奇妙的是,在空中飘动的人物的立足点只是踩着一根缨枪或剑尾上更有趣的是,有的角色还踏着活生生的动物(如公鸡、白鸽、鲤鱼、金鱼等)在行进间于舞足蹈,给人一种神秘感。
在台山,有一条古老的“赵宋皇族村”。这条村,荣获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称号。斗山镇浮石村是有626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有一万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热爱艺术。浮石飘色的阵容包括有舞狮子、舞龙、要大头、锣鼓八音、戏曲段子、乐队、花灯、武术队等,扮演故事人物化装游行表演。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罗通扫北”、“薛仁贵与柳金花”、“吕布戏貂婵”、“白蛇青蛇’、“粱红玉击鼓退金兵”等几十种造型。飘色括动是全乡的盛会当色仔也许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飘色巡游时,色仔披绑扎在色架上,不但要耐劳、耐渴、更不能随意活动。最辛苦和吃力的要数负责抬飘色的大汉,四人抬一组重达二、二百斤的色架,为了平衡两位色仔的重量,色架下还得添上几十斤重的石块;巡游要跑二、三小时的路程,还须步调协调抬得有节奏、使“飘”与“屏”色仔感到舒适。在飘色左右护驾开路的“保护神”,手持长杆、手痕眼快将村巷的电线、树枝等拨开让飘色顺利通过。
飘色逢大年初六、三月三和九月九等举行巡游,每当节日飘色巡游全村沸腾在外乡亲纷纷回乡庆祝邻乡亲删亦赶来凑热闹。飘色巡游由瑞狮鸣锣开道,每到一村,乡亲父老一齐迎送,一同欢乐。飘色像一支活跃的流动民间艺术团,带来了乡间的娱乐文化带来了民间故事的神奇与遐想……
广州——泮塘南国庙会
要说广州最“老广”地方当属荔湾了,而“三月三泮塘仁威庙会”则可以让你领略最原汁原味的民俗盛事——就在秀美的荔湾湖畔,泮塘仁威祖庙。
泮塘为西关腹地,是广州西关文化的重要源头,“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正是其乡景写照。众所周知的“食在广州、味在西关”,其实还有一句“源于泮塘”。因其近代时商贸繁盛,四乡交汇,成为广州饮食文化的发祥地。村中有建于宋代的古庙——仁威祖庙。史称岭南第一西庙,是一座保留较完整、有着鲜明南方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广州庙宇建筑中历史较长、建筑工艺精湛的典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村中均举行庙会,庙旁搭台唱戏,吃喝玩乐赏齐集,庙内挂满横衽长帷,好不热闹。
所谓吃在广东,庙会最大的特色除了难得见的乡间民俗活动和道教文化活动,如巡乡、泮塘乡宴、仁威祈福会等。自然少不了泮塘路上各式姜食。中午时分,“泮塘乡宴”会在泮溪酒家和荔湾湖公园内摆开。每桌均为同样菜式:一大盆莱、一碟点心和 大盆米饭。盆菜共包括了9大道菜脆皮烧肉、宝鼎白切鸡、香芋扣肉、虾米粉丝煮斋、泮溪猪扒、萝卜焖猪肉、鱼丸、扒时蔬,道道菜分量实实在在,透着浓浓乡土味。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为保护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借以深入贯彻弘扬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我校积极响应上级领导部门指示,开展一系列以发扬“壮族三月三”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我们本着使学生更好地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传统、贴近民俗,了解“壮族三月三”文化的宗旨,基本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以***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小组发起以“壮族三月三”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方案的征集讨论会,初步完成活动方案的制定:
(一)确定以“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为主题;
(二)定下各项活动实施的时间;
(三)完成对各项活动负责人的妥善安排;
(四)制定各个监督与协助机制。为高效完成此次活动的教育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活动开展多方式
(一)创设民族传统节日氛围。学校多方位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与“壮族三月三”民族风俗绚丽多彩的氛围。1.利用电子屏显示“三月三,壮乡情,中国梦,踏歌行”的主题横幅,提前营造活动氛围。2.出版“壮族三月三”民族知识教育板报,让学生了解壮乡传统节日的习俗以及由来。3.校园广播增设“少数民族习俗知多少”栏目,通过介绍少数民族传统习俗的趣味趣事和播放民歌等,让学生陶醉于声乐,感受我们民族大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二)开展主题班会。各班利用每周一班级例会开展一次切合“壮族三月三”民族团结主题的班会活动,班上的汉族学生与瑶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民族传统趣味游戏,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家乡的传统习俗,班会上还给学生发放民族知识手册,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族民政策和民族文化知识。
(三)国旗下的演讲。国旗下的演讲是每周升旗仪式上的惯例。为契合“壮族三月三”,三月二十八日国旗下的演讲活动由学生作以“三月三,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的演讲。
(四)承办民族宣讲会。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承办开展了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报告会,由市民委专家***作精彩演讲,宣讲会后还指导我校开展更深入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五)体验节庆活动。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壮族三月三”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我校积极通过纸质通知和校园广播形式给全校师生传达我市三月三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内容,师生可以利用三月三假期亲临活动现场,感受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使师生在体验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入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
(六)举办歌唱大赛。此次歌唱大赛以“民族梦,中国梦”为主题,七年级以班级合唱为单位赛红歌,八年级以个人为代表赛民歌。已确定《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传统曲目,将民族团结幸福之梦与中国梦相结合。但由于筹备时间不足及天气等原因,比赛时间延期至五月4日举办。
三、活动成效与问题
此次一系列之活动,主题明确,以民族团结教育契合伟大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促进不同民族学生的和睦共处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为实现民族梦、中国梦而努力!但在活动的安排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歌唱比赛活动没能在四月内完成,制定活动计划没能将天气等各方面因素考虑进去,导致一些活动完成过程中达不到最佳效果,还有一些活动缺乏创新等问题。
在下一步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应做到:
(一)开展活动前发动全体师生集思广益的力量,做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方案;
(二)在制定活动规划时尽可能多的将能影响活动进展的因素考虑进来;
三月三作文(一)
枣阳市吴店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故乡,所以称作古帝乡。吴店镇西南有座山叫狮子山,山上有座白水寺,是湖北有名的旅游文化名胜之地。帝乡的农历三月三日,每年都要举办盛大的庙会,以纪念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帝王。――题记
农历三月初三日,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古帝乡人潮涌动,齐集狮子山白水寺之上,游览大好春光,瞻仰刘秀金像;舒展身心于山野,祈福平安于寺庙。
是日,八方游人如同百川归海,帝乡繁华之街道更显节日之盛装。满街横幅迎风招展,琳琅商品摆放两边;劲歌热奏吸游人,辣舞狂跳促展销。街中车流如织,人流如潮。行人摩肩接踵,游者络绎不绝;老人面露祥和之气,小孩尽显欢乐之容,青年极扮潇洒之酷,少女尽穿时髦之装。繁华锦绣,平日少有。
古帝乡吴店镇,物华天宝,地杰人灵,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忆往昔,龙飞白水孕育氤氲之气,光武中兴谱写辉煌 篇章。看今朝,汉十高速横贯全境,明星乡镇初显靓丽容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小康和谐社会芳容初绽。政治清明又显盛世气象,人民安乐再露喜悦情怀。三月三日是舒展之日,是自在之日,是喜庆之日,是祥和之日。
白水湖微波荡漾,狮子山满目青翠。嫩绿枝头新叶招手,古色建筑古香依旧。白水寺前九龙环山,刘秀殿后万木争春。远看山寺桃花朵朵盛开,近看洛阳牡丹株株吐艳。游乐场地不亚于迪斯尼乐园,文化戏台不逊于梨园闹春。山上处处人潮涌动,路上一片欢歌笑语。鼓乐喧天震动山野鸟兽,人声鼎沸玩乐农家庄园。白水碑廊似悠悠古韵弹唱从古至今的诗文真谛,阴丽华园像隐隐笙歌飘溢从冬到春的百花芳香。相机闪动留下难忘瞬间,数码摄影刻下美好记忆。登腾龙阁俯视帝乡高楼林立,坐三马亭环看白水今日新貌。刘秀金身静诉一段千年激越往事,帝乡人民开创一页今生盛世旅游。感时日之逢迎盛世,唱生活之再添斗金。游山乎其心情何等畅快!观人乎其感觉何等惬意!呼八方游客,于明年三月三日携亲朋好友,盛节再相逢,古帝乡,白水寺,敞开双臂欢迎你!
三月三是三月盛会,是帝乡金春,是百姓节日,是人间天堂!
三月三作文(二)
农历三月三,也叫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节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三月三活动,广西首次在三月三节日放假两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细雨绵绵,我来到了壮乡。这壮乡隐藏在群山怀抱之间,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脚楼,满地都是嫩绿的野草,一副多么美丽的田园诗画啊。朴实的壮族人们热情地邀请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进屋里歇息,避雨。我进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热情地给我沏上了一杯热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谈起来,对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传为了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人们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雨住了,人们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了。只见方圆几十里的壮族男女青年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台上载歌载舞。圩台周围人山人海,煞是热闹。我好奇地望着舞台上,只见男女分成了两个队,像抛绣球一样,你抛来一句,我就回一句。对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内容也更精彩纷呈了。姑娘唱问:“什么结果一条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结果一条心呀!”还有很多斗智的歌词,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思索歌词之下句的境界中了。蓦然回过神来,才知壮乡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壮乡人民对于歌曲的追求之多,这些早已把人们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们渐渐散去了,但这壮乡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们心中。
三月三作文(三)
今天我特别激动,因为我们期待已久的三月三终于到了。
早上,我起床以后,洗完脸,吃完早餐,又看了一下电视。中午,爸爸带我去大街上,大街上可热闹了,有很多东西:大龙虾、大葱饼、草鞋……我还买了一个蹦蹦,还开了一次车。
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妈妈还有表姐一起去看晚会了。我们在路上看到有些没有票的人,他们有的在山上看,有的爬到树上看,还有的把木头墙拆了一个大洞,爬进去看。
到了广场,我们把票交给警察叔叔,进了广场后,我们看见有免费的银光拍拍手拿,我们就拿了几个:我拿了三个,爸爸拿了一个,妈妈也拿了一个,表姐拿了两个,我拿得最多。妈妈带我和表姐走到观众席上面,往下一看,真是人山人海。妈妈走到一个空位,叫我们先坐下来,爸爸去找我们的位置。过了一会儿,爸爸上来了,说:“我已经找到了位置,我们先下去。”而表姐托给一个老爷爷,我不肯下去,因为看不到嘛!还有表姐在这里我们就没意思了。最后,我和表姐还是下去了。
在下面,我东看看,西看看,就是看不着,又叫爸爸抱我看,才抱了一会,手又酸了。又过了好长时间,才开始节目。我在心里想:怎么这么慢呀,整整浪费了我两个小时时间。我又叫爸爸把我抱起来看,可是又像刚才一样,才抱一会儿,手又酸了。然后,爸爸提出一个主意,同意回家看的举手,我们都举了,于是,我们骑着摩托车开走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清明节和“三月三”放假通知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清明节及“三月三”放假安排如下:4月x日~x日放假,共4天,4月x日(星期三)回校上课,4月x日(星期四)在校上课;4月x日~10日放假,共3天,4月x日(星期一)回校上课。
请各位家长在清明节及“三月三”放假期间,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
遵守交规,不坐无牌、无证、超载的车辆。
2.防火安全
扫墓时烧的蜡烛、纸钱和鞭炮,做到人走火灭。
3.游泳安全
不到河边、池塘边和水沟玩耍,不私自游泳。
4.食品安全
不随便买零食吃,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和“三无”食品。
xxx
一、词曲作者简介
(一)政界文坛一枝独秀
词作者潘琦,历任广西区党委常委、 党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同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更是成果斐然,代表作有散文集《山泉淙淙》、《润物集》等,诗集 《山乡晨曲》,《大潮中的思考》等,书法作品集《潘琦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 《唐诗墨韵长卷》和民间故事集《仫佬族民间故事》,还有《潘琦文集》九卷。潘琦先生无论是政治职务还是文化成就都有很高的建树,可谓“政界文坛一枝独秀”。
(二)民歌壮韵风骨长存
曲作者傅磬先生1962年生于广西合浦,是一位广西民族音乐创作的集大成者,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曾先后担任广西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广西音乐家协会主席。 在作曲职业生涯中,他成绩优异,著作等身:《老王》、《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三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吴碧霞、李琼等都演唱过他的作品。他还出版有《木棉花红的季节》、《傅磬获奖歌曲选》等专著。 但是天妒英才,傅磬先生因病于2010年逝世,为世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和追忆。
二、歌曲《三月三,九月九》的创作历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时任广西区党委宣传部长的潘琦写了一首《三月三,九月九》的歌词给傅磬,他看了之后十分兴奋,此后的一段时间认真的琢磨曲调旋律,既想做到婉转好听,又想做到民族风味十足。有一天半夜三更傅磬醒过来,想到一条旋律赶紧跑到钢琴前试弹、记谱,很快就写成了初稿。随后他将初稿唱给潘琦试听,两人又相互探讨了一些修改意见,将广西民歌《刘三姐》的元素加入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歌词中真善美的情感表达
歌词是歌曲思想最直观的表达,《三月三,九月九》这首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直白而富有内涵,自由中不失工整。口语化的歌词使歌曲富有亲和力,接地气。就是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歌词却展现了一场“全民参与”、热闹非凡的歌舞盛会。“三月三,九月九,歌儿挽着彩云走。三月唱播种,九月唱丰收。牧歌满山飘,渔歌浪中游……”以叙述的方式描写内容,直抒胸臆。每一段末句都以一个设问加回答的方式,诙谐俏皮的画面跃然纸上。正是歌词的这种直白、俏皮、 真实、美好向人们传达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向人们展示了真善美的内涵。
四、旋律的艺术特征
根据歌词特点,结合广西特色,傅磬独具匠心地将旋律中融入了壮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具体说来,第一,在整体的结构设计上,歌曲采用合唱伴唱“手挽手噻啰噻啰噻”等衬词作为开头、间奏和高潮结尾,这样一领众和的模式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新鲜度,也符合广西民族地区“歌圩”对歌的特点;第二,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旋律充满动感,恰好成为载歌载舞的 “鼓点”,让人不禁随之律动;第三,各个乐句的旋律快而不赶,慢而不拖,乐句收尾处的戛然而止让全曲显得利索干净;第四, 歌曲的整个旋律线条婉转柔美,恰似广西独特的喀斯特和丘陵地貌,高低起伏,连绵不绝。
五、独具民族风格的演唱处理
从民族性特点来说,该作品有大量的衬词,开头伴唱的两小节“嘿嘿嘿嘿嘿嘿” 像劳动号子一样铿锵地拉开了全曲的帷幕, 此处的合唱演员应加入“原生态”唱法,略带撕扯感,使其更具生活化。随之而来的是四组同样具有感召力的“手挽手(噻啰噻罗噻啰噻)”,这里的“噻啰”不仅在壮族民歌当中有,在苗族、云南彝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也较为常见,给乐句增加了浓郁的地域性色彩,并且“噻啰”的衬词一直贯穿歌曲始终。甩腔的应用上,傅磬先生使用了“耶” 字做甩腔的衬词,例如“耶——噻啰啰噻啰啰噻啰啰噻”反复出现,形成一种层峦叠嶂,曲折蜿蜒的走向,就好像是一群身着节日盛装的人们挑着扁担摇摇晃晃,但心里亮亮堂堂地踮脚前行。在演唱长甩腔的时候应注意气息运用得当,声音力度由弱及强,音色尽量往民族唱法的亮度上去靠,这样能更好更真实地接近民族和民间的感觉。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时节,也是一个爱情盛开的节日。节日未到,勒少(姑娘)就忙着细心织制毛边布鞋、绣花鞋垫、土衣等礼物送给情郎,向心爱的人暗示自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姑娘。勒冒(小伙)则精心挑选头帕、花线、项链等信物,准备在赶街时送给中意的姑娘。长辈们也忙碌着为自己的女儿准备花衣裳、花糯米饭、红鸡蛋等。母亲会在月光下,教儿女们唱那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情歌,还教她们对歌的技巧,以便在小伙子的追问下从容应对,并祝愿她们寻得一份真爱。
广南“赶花街”最为热闹的在者兔街。节日前一天,各壮族村寨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祭“者”活动。“者”是壮族的神灵,包括寨神、山神、土地神、植物神、雨水神等。一大早,人们就杀猪宰鸭祭献“者”,祈求新的一年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全家平安。祭献的时候,人人都庄重肃穆,心诚意敬。节日一大早,男女老少就邀约亲朋好友背着盛满花糯米饭的精制竹箩、绣花挎包,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毛边布鞋、绣花鞋垫、自制土衣、头帕、花线、项链等礼物,向街场走去。田野山路上,可以看见一把把花伞像春花般飘动,伞下是一张张青春美丽的脸,花伞延绵成一条飘动的彩带,伞下传出男男女女的歌声,不绝如缕,在春天的田野荡漾……
花糯米饭是天底下最漂亮的米饭,也是赶花街必不可少的食品,也常常成为青年男女定情的午餐。节日前,人们就到山上采来各种不同颜色、有不同药用价值的植物,取其汁液,把浸泡好的糯米染成红、黄、蓝、紫等颜色,少则染三四种,多的有七八种,然后再用木甑蒸成饭。各种颜色的饭分陈杂错,真是五彩斑斓。吃进嘴里,松软可口,清甜芳香。
中午时分,穿着五彩花衣的人们聚集街场,者兔花街像是万花簇拥。勒少、勒冒们走走窜窜,左顾右盼,寻找唱歌对象,老人们则信步游走,挑选中意的物品。晌午的时候,人们三五成群,八九为伙,选块平整干净的空地围坐一起,取出在家烹煮好的花糯米饭等食品,共进午餐,相互祝福,结识好友,畅叙乡情。
这时,有勒冒吹响水牛角,鞭炮声骤然响起,人们都从身上拿出手巾,围成一个大圆圈,开始跳“手巾舞”。舞
场中间,铜鼓击奏出沉稳而富于变化的节拍。古老的铜鼓传出的鸣响,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唤起了壮家人千百年传承于心的情感,人们踩着鼓声,转圈起舞。据考证,“手巾舞”起源于原始的祭祀乐舞,舞蹈动作多是模仿生产生活中的插秧、农耕、收获谷物、起居生活等内容,庄重而喜庆,朴实而生动。人们在铜鼓的引领下,一圈圈转动起舞,不知疲倦,仿佛走在远古时先辈迁徙的路上……
这边舞正酣,那边鼓声已经响起——
勒冒与勒少常常这样开始对唱:喊你一声妹妹,叫你一声哥哥,哥虽一无所有,妹可不嫌哥穷……许多青年男女,就在这样的歌声中互赠礼物,情定终身。
夕阳西下,街场上响起了牛号角和铜鼓声,人们又跳起了手巾舞。有情的人们,大多地为席、天为帐,轻歌曼舞,通宵达旦。
20XX年中国畲乡三月三活动开幕式暨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景宁大型歌舞演出在景宁县体育运动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为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为进一步宣传、展示畲乡景宁,不断弘扬优秀的畲族文化开拓更大的空间。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大型歌舞演出以“爱国歌曲大家唱”为主题,献上了精彩的文艺表演。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南投县原住民文化艺术团登台献艺。体现畲族特色文化和畲乡习俗风情的歌舞为《激情广场》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第25届“马家三月三”系列活动经过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区镇两级的共同努力,取得圆满成功。活动由成都广播电视台、新都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香城文化传播中心承办,历时21天,包括七个子活动和一个主题活动,以“春约香城、踏青城北”为主题线索,以“群众参与性赛歌”和“全民太极运动”为表达形式,以“花”为主体视觉,基本实现了马家“三月三”传统节会“破旧立新”、展示新都对外开放崭新形象以及成都北部生态田园美景的预期目的。据统计,“三月三”期间接待来自成都市区、德阳、绵阳、广元、阿坝州的游客超过十万人次,成都电视台、成都日报及各界媒体对此次“三月三”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影响较为深远。
一、本届“三月三”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一)展示了新都对外开放新形象和城乡统筹亮点。这届“三月三”活动汲取了以前传统节会的精华,并借鉴了其他区市县办节经验,以“春约香城、踏青城北”为主题,通过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和一系列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了丁家大院新型农村形态、现代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三月三”主会场丁家大院,充分挖掘马家镇古蜀文化、升庵文化的历史沉淀,在成德绵经济带中以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为支撑,实现了田园人居与新型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了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初步构建起一三互动、居业相融的新型农村形态,突破新都及马家以往的城市形象,给游客提供了一个成都城北生态田园、运动休闲、现代商贸等多方面生机勃勃的国际化都市新视野,进一步展示了新都统筹城乡发展成果和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凸显新都“三千年古都,田园式新城”的独特魅力。
(二)弘扬了传统历史文化,塑造了新的节会品牌。“三月三”传承300余年,是新都乃至川西地区颇有影响力的传统节会。今年马家“三月三”活动从举办方式、活动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旨在旧瓶装新酒,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活动主会场设在丁家大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沿街占道为市的局面,同时,今年“三月三”活动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注入了更为丰富的时代文化元素,特别是原生态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戴军、花儿朵朵五强选手及著名表演艺术家、配音演员童自荣的演出,为活动增加不少亮点,也给三月三塑造了新的口碑。“三月三”春摄会活动启动后不久就在网络上掀起马家“三月三”申遗的热议,并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和认同。
(三)促进了马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了迎接活动开展,我镇全面加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田园城镇建
设,生态绿道、渠系交通、综合服务站等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旧城改造加快步伐,现代农业产业加速发展,“田园印象”乡村酒店、长生生态园等一三互动产业拉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马家示范建设水平得到整体提升。随着“三月三”活动的开展及其影响力的逐步增加,以节会友、以节交友、以节招商,“三月三”节会品牌效益将有力地促进马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本届“三月三”活动所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领导,精心准备是成功举办活动的前提。区委高度重视本届“三月三”活动,主要领导关心指导,把举办这届活动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文化名区建设的战略举措和向外界推介新都新形象的重要展台,靠前谋划、精心组织。早在2011年10月份,在区委主要领导指导下,“马家三月三”活动基本明确了异地提档升级创办的思路。为确保活动按预定思路出预期效果,区相关部门成立了组委会,先后召开筹备工作会议、动员会、工作协调会,督促、协调各项工作。我镇也在区级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在基础设施建设、群众利益关系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完善丁家大院示范区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活动提供硬件保障;二是新引进锦水、锦都、春色、林丹兰艺等现代农业项目,突出项目的特色和亮点,丰富活动载体;三是打造都灌水系及文化园区,实施锦水河防护栏、微
地草浪、园区景观门廊、休憩亭、生态桥等景观打造;四是以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保障,在丁家大院设置锦城综合服务站和新市民培训学校,对夏河溪专业合作社土地使用、账务往来进行公示,及时解决群众对用电、用气、光纤等配套设施的需求,协调群众内部矛盾,为“三月三”活动成功召开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五是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设置宣传、接待、督查组,安保组,停车、交通、夜间秩序管理组,环卫、场镇片区管理组,医疗救助、食品管理组,应急、预备、协调组6个职责分工小组,定岗定人定责,确保马家“三月三”活动成功举办。
(二)各部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是成功举办活动的保证。今年“三月三”活动主会场首次设在丁家大院,意义重大但举办难度也大,在区组委会的精心指导下,区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在社会治安维护、交通营运、活动招商、项目建设、旅游接待等方面给予配合。外宣办、成都电视台、文体局、团区委、林业局、商旅局分别组织落实“春色会”、专题片拍摄、青年志愿者栽种“北改〃新都青年林”、“欢乐采花人”、美食汇、赛歌会等系列活动;区工会、劳动保障部门在丁家大院开展劳动力培训及就业招聘活动;相关部门组织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此外,驻镇企事业单位给予赞助,各界人士献智出力,共同努力,确保了活动的安全有序和成功开展。
(三)加大宣传,扩大影响是成功举办活动的重要方面。举办节庆的重要目的是推介地方,扩大影响。为此,在活动筹备阶段,我们就充分发挥电视台、报刊、网络等资源优势,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进行大规模宣传造势,有效吸引了社会各界对“三月三”活动的关注。成都广播电视台、成都日报、网络媒体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三月三”活动进行强势宣传,成都电视台还对赛歌会主题活动进行现场直播,使新都马家新风新貌、人文文化以及地方民俗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示,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新都、为马家赢得了口碑。
(四)严密布防,加强安保是成功举办活动的保障。活动期间,我们把主会场安保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区公安分局、应急办、维稳办、交通局、镇派出所、城管中队等对全镇社会治安维稳进行周密布防,疏导人群车辆,组织警力进行会场当天全天候安全保卫工作;交通部门提供了公交专线,设立临时停车场,卫生食品部门对食品区域进行卫生监督,电力、供水部门落实用电用水保障,使活动期间无群体性事件,无治安事故,无交通事故,无停电断水现象、无食品中毒事件发生,保证活动始终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五)以节交友、以节会友,以节招商是成功举办活动的有效方式。至今我们已经举办了25届“三月三”节会,“马家三月三”通过这个平台,在以节会友、以节交友、积
极招商, 推介马家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几年,到马家投资开发、干事创业的客商络绎不绝,有力地拉动了我镇经济的快速提升,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今年的升级创办基本达到了展示新都,提升形象、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目的,为我们今后举办大型节会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本届“三月三”活动的不足
【海南三月三】推荐阅读:
三月三节日吃什么07-04
小学生三月三作文06-20
广西三月三作文500字10-24
三月三的风俗作文11-09
广西三月三放假几天20207-26
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09-17
“三月三”线上直播课堂中小学生观后感07-24
海南庆典贺信06-22
海南作文07-06
三月花事散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