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共8篇)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1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围绕“XX市2017年全面深化改工作要点”经济体制改革的17项重点任务,现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工作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和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部署,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年初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和X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重要举措,认真拟定《XX市20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去产能”:指导39家企业完成了“一企一策”方案的编制,钢铁企业全部停产,煤炭去产能累计达100万吨。“去库存”:商品房销售套数为10000余套(间),存量去化达90万平方米。“去杠杆”:批准采用PPP模式实施项目已达20余个,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20余亿元。“降成本”:大工业企业综合用电价格下降约0.01-0.07元/千瓦时。用水下降10-15%,天然气下降20%左右。“补短板”:落实本级财政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扶贫计划,大力推进千亿级铝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中二期、市一医新院等道路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围绕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完善农村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蔬菜上市量14.43万吨、水果产量3100吨、生猪出栏12万头、家禽出栏850万羽等。二是农产品品牌创建不断增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认证1个、有机认证5个,累计“三品一标”认证数共计137个,12家农业企业获得“QS认证”。

(三)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进新一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完成技改投资21亿元,重点实施XX华电XX发电有限公司集中供热项目、XX多美门业公司2万套/年锌铁合金板非标门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XX贵乾铝业有限公司熔铸车间熔化炉节能改造项目、XX双升制药有限公司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扩能技改项目等10余个。

(四)结合实际施策去库存,加快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提高棚户区改造项目货币化安臵比例,消化市场存量;对在建的商业地产项目,鼓励企业引进楼宇经济等新型业态;支持居民住房贷款和房企融资需求。2017年月均销售9.07万元平方米,去化周期约为15个月。符合去化周期12到18个月的安全平稳市场周期。

(五)开展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编制全市旅游发展规划

积极推进《XX市十三五山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以承办XX市第八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积极推动乡愁XX、四季XX、寻味XX、XX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参与在成都站宽窄巷子举行的2017年夏季"XX玩不够"旅游推荐会,全力推介我市旅游产品。今年1-4月,我市旅游收入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30.6%;接待游客45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6%。

(六)建立XX数据在“云上XX·XX平台”汇聚机制 建立并运营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群、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管理系统、“天网”监控系统、诚信建设管理系统、干部在线学习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电子图书馆等。我市门户网站拟于2017年6月迁移至“云上XX”政府门户网站云平台。

(七)建立大数据安全体制机制

不断升级完善政务网安全防御系统,成功阻止勒索病毒等各种木马病毒的侵扰,为政务网的顺畅运用保驾护航。为了更好的保障大数据安全,市数字网络中心和市公安局正在拟定《XX市大数据安全体制机制》,突出加强大数据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八)推进商事便利化改革,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制度

全力落实工商登记“先照后证”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本制度改革、“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登 记制度改革、“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改革等精神,全面降低注册登记门栏,减低创业成本,激发投资者创业热情。共登记市场主体2132户,同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登记企业696户,登记个体工商户1436户,同比增长78.23%。

(九)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落实机制。

出台《XX市2017年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实施意见》、《XX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评审委员会》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安排落实各单位指导性扶持指标,确保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顺利开展落实。今年以来,共计受理微型企业扶持申请264户,审核通过188户,带动就业人员786人,实际投资4880万元。

(十)深入推进大数据综合治税改革

起草编制了《XX市大数据综合治税推进工作方案(初稿)》,建立由财政、国、地税、大数据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大数据综合治税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研究大数据治税相关工作,大数据治税系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等,目前,已选定了大数据综合治税平台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各单位对共享信息目录正在详细筛选中。

(十一)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整合资源,开展联合办税服务。共设国地税联合窗口23个,其中税收综合业务窗口15个,房屋涉税业务窗口3个,车辆购 臵税征收窗口1个,业务咨询辅导窗口4个,既避免纳税人不明情况“两边跑”,又便利内部管理“一目清”,极大的优化了办税流程,节约了纳税人的办税时间。积极落实“首问责任制”和“免填单”服务,有效的避免纳税人来回跑,让纳税人以最简单和便捷的方式办税。

(十二)建立健全保险资金等机构资金对项目建设的投资机制

积极推进城投公司外部评级工作,力争外部评级达到AA+以上,达到保险资金对地方政府项目建设的投资要求。积极研究利用金融信贷产品助推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拟利用邮储银行开发的“惠农易贷”、XX农商行拟推出“三变贷”等助农增收贷款产品助推脱贫攻坚和“三变”改革开展试点工作。、(十三)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健全项目评价体系和项目跟踪服务机制

积极推行精细化、目标化招商。通过驻地招商、节会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会商、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网上招商、有奖征集投资线索等形式广泛搜集投资线索和信息;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库、信息库和客商资源库的完善。严格落实项目评估制度,按照“四个一律不准”的要求,严把项目“入口关”;建立项目投运(投产)后效益评估机制,严把项目“质量关”;健全项目退出机制,严把项目“退出关”。半年以来,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1次,参加省、XX市举办招商引资活动28 次、开展小分队招商15次,新引进项目23个,签约金额52.11亿元。召开项目评估会4次,对20个项目进行了评估了综合评估,1个项目因规划问题未通过评估。

(十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探索建立节余增减挂钩指标上市交易的管理制度

主动对接、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建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流转信息、网上公开竞价、公告成交结果的信息系统。积极研究将我市土地整治项目、增减挂钩项目相关信息纳入系统内,为建立增减挂钩指标上市交易管理制度打下坚实基础。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制度改革,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千方百计撬动“存量”。2016年以来,全市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313.486 亩,实现退二进三(退出工业、发展服务产业)面积36.67亩。土地产出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58.7公顷/亿元。

(十五)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建立符合XX实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

完善配套政策巩固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成果,拟定《关于规范完善XX市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XX市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持续推进取消车辆处臵工作,我市应处臵富余车辆119台,总计已拍卖27台、报废44台,处臵率59.7%。积极对接上级车改办,6 拟定《XX市2017年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计划任务分工》,积极做好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车改革前期准备工作。

(十六)推进XX省扩大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扩大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调研,认真总结首批试点乡镇改革工作,深入分析XX乡现状,制定并下发了《XX市XX布依族苗族乡机构改革方案》,对XX布依族苗族乡党政机构和事业机构进行了优化机构设臵,同时按照《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本目录(首批)》(清府发„2014‟78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赋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乡镇第二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本目录的通知》(清府发„2015‟44号)文件中确定的事项,指导XX乡做好下发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承接工作。

(十七)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

年初以来,我市围绕农特旅商品开发、互联网无线支付、产销结合、市场主体培育及农商联动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将电商发展融入省和XX市战略发展中。全市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2.67亿余元,同比增长47.5%,其中产品上行交易额3802.48万元,同比增长130.72%;下行交易额2.29亿元,同比增长32.72%。开发出刺梨干、沙鹅豆腐等46款具有地域性和代表性的农特旅商品,全部上线电商平台。250余家批零住餐等第三产业企业实现互联网无在线支付功能。培育、引进电子商务企业10 余家,个体网商50多家。与阿里巴巴、苏宁等知名电商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完成“苏宁-XX特色馆”、“萌店-XX特色馆”、“农淘优选-XX特色馆”、“淘宝-特色中国XX馆”的创建及运营工作。加强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全市9个乡(镇)电商便民服务中心全部正式投入运营,村级电商站点已达96个,覆盖面53.03%。

二、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短板领域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如西部乡镇发展基础设施薄弱,XX湖的保护与开发缺少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滨湖路、四小改扩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因资金问题推进慢等,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质量提升。

(二)“千企改造工程”推进速度慢。一是企业对转型升级认识不足,主动推进改造不积极,还停留在是“要我转”的认识上,没有认识到是市场的倒逼,是“我要转”。二是我市大部分企业均属传统产业,且大部分产品还属于初级产品,产品单

一、产品层次底,缺乏转型升级需要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同时对实施改造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效益等持怀疑态度,对实施“一企一策”缺乏信心,转型升难度较大。三是部分企业资本积累不足,融资能力弱,融资成本高,实施“一企一策”缺乏资金。

(三)旅游产业发展品质不高。一是旅游基础设施差,城市旅游配套功能不完善。2007年XX湖淡出旅游后,由于没有找到 保护和发展协调共进的有效机制,XX湖生态旅游发展滞后,而具发展的潜力的XX河、东风湖等景区由于资金缺乏和受交通条件的限制,景区可进入性差,目前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同时,景区景点停车场地、旅游厕所、旅游集散中心、宾馆酒店等相关城市旅游配套功能尚未完善。二是缺少核心品牌支撑。XX旅游产业目前只有时光XX较成熟,但时光XX体量小、形式单

一、吸引力较弱,全市缺乏聚“人气”的旅游核心品牌。三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宣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宣传载体不够丰富,宣传推介的效果不佳,XX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不高。

(四)商事制度改革不够彻底。一是缺乏法律支撑。目前,对于“一照多址”登记的依据仅仅只有《关于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注册登记管理的通知》(黔府办函„2017‟6 号)文件,省工商局、XX市政府并未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对于“一照多址”、集群注册没有具体的操作方式以及操作规程,导致该项改革工作无法实施。二是社会认可度不高。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并未具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限定“一照多址”、集群登记的相应规范,各个省份制定的相关文件以及实施细则的时候,标准不

一、样式不一,导致改革后的营业执照社会认可度不高。

(五)小微企业发展后劲不强。一是微型企业数量少,产业结构单一,全市微型企业主要分布在种养殖、服务型行业,科技创新类、文化类、工业制造类、生产类微型企业不足。二是部分 微型企业长期经营不景气,财政资金补助无法兑现。主要体现在一些微型企业在当年申报扶持资格时是符合条件的,但跨年再次审核并准备兑现补助资金时,企业已出现经营异常或已倒闭,导致财政补助资金无法兑现。三是本级财政负担较大。由于我市财力有限,每月除保障工资外,仅能保证各机构基本运转,再加上政府性债务的还债,故在支出安排上捉襟见肘,无法及时按进度兑现微型企业发展补助资金。

(六)国地税征管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一是大数据综合治税系统所需数据涉及面广、数据量大,部分单因位有关数据涉密等问题,收集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二是要实现联合委托划缴税款需要各商业银行和金库配合,征管系统也需要相应调整,目前只能是引导纳税人同时在国、地税分别签订三方协议,还不能实现一方代表一方签订的形式。

(七)招商引资成果不丰。一是重点项目引进困难。因基础设施薄弱及区位、市场等原因,我市“一铝四大一高”主导产业方面的重点项目引进不乐观、引进较困难,如汽车铝制零部件、铝制建材、高端厨卫等项目目前还未引进一个重点项目。二是“六规合一”滞后,招商工作效率不高。土规、城规、环规和林规还没有统一,每个招商推介项目都需要分别一一核对,效率不高,同时目前还缺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该类项目推介缺乏布局引导。三是项目包装不扎实、精准、深入。有的乡(镇)和管委会项目包装随意性较大,策划包装的项目落地性和可操作 性较差,很多项目停留在概念上,项目推介不精准、不深入、无特色、无卖点,很难吸引投资者眼球。四是土地指标供给有限,部分招商的重大项目无法落地建设,导致项目签约后不得不终止合作。

(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未落实到位。一是专业执法人员缺乏。行政权限下放虽然有利于提高试点镇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基层执法人员匮乏出现无人行权的现象,造成执法偏颇和执法不力。二是执法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一部分行政执法审批权虽因下发到乡镇基层,但至上而下的配套机制不健全,无法顺畅的开展执法工作,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在开展行政处罚工作中,因未有专门的行政处罚票据,导致处罚工作受阻。

(九)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品质还需在提升。一是在产业端,农特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农特产品还处在“小、散、乱、杂”的阶段,产业不成规模、不成体系、保供不足,导致在销售过程中存在“今天上线、明天下线”的情况,信誉度大打折扣。二是质量端,农特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目前全市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仅36家,难以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导致产品只能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小面积销售。三是物流端,农产品供应链仓储、冷链配送等环节还不健全,导致上行受阻。

三、下步打算

(一)坚决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去产能,积极推进“千企改造”工程,大力实施“一企一策”促进工业转型升级。严厉清理“僵尸企业”,逐步建立报备档案及化解处臵销号台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运用好微小企业扶持资金,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从而形成一批具有“专、特、精、新”特点的本地企业。大力去库存,盘清房地产存量,通过棚户区改造安臵发展专业化房屋租赁市场,放宽农民、农民工购房条件等措施,逐步化解房地产库存,确保房地产库存周期基本控制在15-18个月内。合理去杠杆,充分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投贷联动新型融资方式,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切实化解存量债务,严格管控新增债务。切实降成本,强化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工作力度。抓好增量配售电业务试点工作,有效降低工业园区企业用电成本,保障所需用电量;加快资源通道、铝城大道等一批交通主干道建设升级改造工作,降低物流成本;搭建政银企交流平台,严格执行中央、省和XX市有关取消、降低、停征等涉及收费事项,降低融资成本。合力补短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发展支撑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二)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一是加快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山地农业、都市农 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业园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现代农业的内涵和功能,打造集创新、创意、休闲及体验为一体的新型农业升级版。二是提升农产品质量。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三是大力发展农电商。扩大我市的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加快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全面促进工业产业发展。一是指导方案编制。加大对34户未完成“一企一策”方案的编制。对已完成的54户信息激活的企业加大“一企一策”方案编制并完成线上申报工作。二是积极落实财政奖补举措,全面清理还未落实到位的财政奖补资金,积极安排组织资金兑现奖补。三是充分发挥我市贵园信贷通小额贷款平台和已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四)强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域旅游景喷式发展。一是全面完成《XX市“十三五”山地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XX河、XX古镇、XX滨水旅游小镇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二是大力推动景区景点建设。提升时光XX景区服务功能;完善XX湖镇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乡愁XX二期、体育文化公园、茶马古镇、XX滨水温泉旅游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三是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发展一批星级避暑度假精品旅游酒店、特色乡村客栈。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年完成乡愁XX、时光XX、四季XX、茶马古镇等一批新建和改建星级旅游厕所19座。四是完善景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督促时光XX景区、乡愁XX景 区建立景区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在体育文化公园建设智能健康指数测量系统。五是在加强旅游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1-2次大型旅游交易会、推介会及省、市组织的各类旅游促销活动手段,宣传推介本地旅游资源,开拓客源市场。

(五)积极推进“云上XX·XX平台”汇聚机制建设,强化大数据安全保障。一是开展全市政府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对全市各单位的非涉密信息化系统的在建、拟建情况进行统计后实行整合、共享利用。二是认真按照XX市的安排部署有计划做好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制定数据开放路线图,明确开放步骤和行动方案,并稳步推进,全力确保我市门户网站迁移至“云上XX”。三是通过开展试点示范、交流会等各种方法,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和个人利用开放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六)持续推进商事便利化改革,大力扶持微小企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2012年-2016年应扶持的财政直接补助资金1339.6万元在2017年内全额兑现到位。二是以“四个”XX、双创基地、物流园区、子商务园、小作坊试点、大扶贫战略六个方面为着力点,大力培育扶持大数据、电子商务、小作坊、扶贫种养殖等微型企业。

(七)深入推进大数据综合治税改革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一是抓紧出台《XX市大数据综合治税方案》,尽快明确综合治税的范围、形式、流程等,建立有效综合治税机制。二是进一步落 实《国地税合作规范》的绩效考核力度,通过“按月考核、按季通报”的方式,实现对国、地税合作事项的预警提醒、过程监督及结果把控。

(八)强化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一是狠抓“三个一”(一个项目、一个推进班子、一套推进方案)的组织实施,严格实行倒排落地工期制,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二是注重成果转化。抓好对“数博会”期间签订框架协议的追踪、服务和沟通洽谈,促进框架、意向真正变成实实在在的项目来落地。三是总结“数博会”招商引资经验,紧盯后续“三个一批”(旅发大会、农业嘉年华、中铝8.28投产等三个活动分别签约一批项目)招商工作安排,争取引进更多“一铝四大一高”的项目,并努力提高项目“四率”(即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达产率)履。

(九)稳步推进企事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开展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到人、车底数清、情况明。和上级车改办实行无缝对接,第一时间掌握启动企事业公务用车改革的相关信息,确保能及时开展我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工作,及时《XX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XX市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改革。一是完善行政综合执法方式。成立完全意义的乡镇综合执法机构,整合乡镇行政执 法人员,将所有乡镇一级承担的执法工作全部收集归类到综合执法科室。二是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规范执法人员的资格,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在条件允许范围内,针对性开展好执法人员专业知识训导工作。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2

一、全面深化改革对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挑战

(一)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要同时满足市场化与开放经济的双重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坚定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信心与决心,中国虽取得了巨大改革成就,但尚未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才能形成资源配置的合理格局,此外,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也有待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得以完善,因此,在对外经济往来中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政府必须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同时,尽快建立一个能够应对国际竞争的制度环境,才能既实现优化国内资源配置的目的,又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国内外的合理流动,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因此,中国政府职能需要同时满足市场化与开放经济的双重要求。

(二)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任务更为艰巨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将使得中国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民间金融改革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等因素会使得中国金融风险增加,从而给宏观经济稳定带来巨大冲击,2008 年的金融危机表明,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领域对其他市场领域的“蝴蝶效应”愈加剧烈。此外,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间接调控手段的运用对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面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种种具有不确定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对政府在危机治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市场作用的增强,强调了政府收入再分配职能的有效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市场机制将会更为充分地发挥作用,市场作用的增强将使得全社会的经济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中国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本已存在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因为市场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效率问题,但却难以实现分配领域的公平问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分配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重担只能由政府来担当。在深化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如果忽视公平分配问题,市场作用可能更趋向于扩大收入分配差距,这就会危及社会稳定,恶化改革环境,从而反过来影响经济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市场作用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矛盾,制定一套既有利于效率提高、充满竞争与创新活力,又有利于社会公平的政策,这是政府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四)如何解决好市场失灵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对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认识:市场不是万能的,不能把一切都交给“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也意味着另一种可能———“市场失灵”现象发生的几率更大了。从当前现实来看,与市场失灵相关的行业垄断问题、生态环境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矿业安全生产事故等问题都期待政府能有一个有效治理措施的实施。这些都对政府的经济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当前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经济职能存在越位、错位与缺位现象

新形势下,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总的看来,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但由于受转型时期体制“惯性”和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的影响,政府角色转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政府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存在认识不清,界定不明,结果要么是政府滥用经济职权,随意插手和干涉市场运行;要么是犯本位主义错误,有利益则上,无利益则躲,该政府管的事没人管,不该管的争着管。因此,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还未完全理顺,主要就在于在政府角色定位上,还存在着许多越位、错位与缺位的问题。

(二)政府干预方式不当,对微观领域的干预过多

当前,中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一方面,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要求政府对国有经济进行有效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过多地参与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国有企业的人事安排、经营管理难免干预,政府经济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自主权和市场作用的发挥,从而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干涉过度。此外,受传统“全能型”政府观念影响,政府在行使经济职能时,有时会存在“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倾向,为了实现和维护部门利益,可能滥用经济权力,从而难以摆脱“审批经济”的利益诱惑,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过多干预,限制了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弱化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三)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也扩大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同时,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作为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障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并不能很好地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这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四)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不到位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为维护公平诚信的契约精神,政府应满足正常市场秩序所需的制度供给和维护。从当前情况来看,政府在这方面的职能发挥有所欠缺,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也需要加强。一方面,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另一方面,一些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监管不到位使得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必须首先塑造新形势下中国政府的正确角色,才能根据政府角色来重新定位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一)政府角色转变的方向性选择

第一,服务型政府。政府应实现由过去重管理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注重公共服务为中心的转变。政府应树立“服务政府”理念,明确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第二,有限政府。改变“全能政府”传统模式,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多干预,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参与的有限高效型政府。第三,有效政府。强调政府的行政效率与效果。在政府职能范围内,发挥最大作用,处理好与市场、社会的关系。第四,法治政府。要加快政府法治建设,强化政府法治意识与责任意识,在法律与制度框架内来实施政府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应主要履行的经济职能

1.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确保资源合理配置。政府必须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来培育、规范与稳定市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确保资源有效配置。中国经济体制还存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地方,因此,要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有力作用,政府必须完善宏观体制,制定和完善各项法规,健全市场规制与监管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既要防止过度竞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又要消除垄断所导致的竞争不充分,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的现象。此外,要对市场竞争中的各种利益冲突进行协调,以保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建立和完善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确保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使得政府必须有效发挥经济调控职能,特别是在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中国经济与国外经济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更甚以前,要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必须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要合理运用直接调控方式,尽量以间接调控为主,避免不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指导性的间接计划手段,优化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制定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提高社会治理与公务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动力。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以及相应制度支持与服务支持,因此,政府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同时,在持续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总量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使政府在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时,既能发挥经济发展的“掌舵”作用,又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服务”动力,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民收入合理分配。在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必然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能力,使之更能适应市场化的改革需要,再者,转型时期,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现象日益突出,中国政府需要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更有力的调节作用,尽快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权利,防止出现社会震荡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3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nlc202309040858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會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4

XX委改革办(2017年11月24日)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动力之源,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改革、促发展、补短板,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上阵、靠前指挥,带头抓思路、抓调研、抓推进、抓落实,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了387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争取了3项“国字号”、9项“省字号”试点;重点实施了城乡建设“四个百万工程”,新型城镇化改革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城镇化高层论坛作交流发言;创成了全国国地税合作百佳示范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先后在明召开改革工作现场会9次;电商进农村、国地税合作、测土配方施肥、腾笼换鸟、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做法,先后被XX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批示推广。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是压实责任抓改革。重新调整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10个专项小组,制定了“两规则一细则”,建立了改革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成果清单,明确了改革领导小组和10个专项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改革办及联络员单位的工作 职责、任务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今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医改领导小组会17次,研究制定“学天长、全覆盖、再创新”方案、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方案、“河长制”工作方案等改革文件48份,群团改革方案在滁州8个县市区中率先出台。

二是突出重点抓改革。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承担上级的试点任务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地税合作办税、政务服务标准化、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服务业标准化、县域“医共体”、现代学徒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型“政银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衔接并轨、土地股份合作、港澳二次签注制度、供销社综合改革、受立案制度改革等3项国家级试点、9项省级试点、5项XX级试点,抓方案、搞协调、促落实,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取得了一定实效。政务服务标准化得到国标委主要负责人肯定,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供销社综合改革首创全国智慧供销模式,市人民医院获“中国县域医院管理创新奖”;服务业标准化通过省级验收,XX现场会在我市召开。

三是严格督察抓改革。制定并严格执行“三察三单”制度,将改革工作纳入全市月度重点工作,实行“一月一部署”、“一月一督察”、“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构建了市领导督察重点项目、市委改革办和作风办督察牵头单位、专项小组督察成员单位、市直部门督察责任单位的“四级督察体系”。今年以来,市委主要负责人先后5次带队督察医改、河长制、政务服务、国地税合作等重点改革项目;市委改革办、市作风办联合开展3次季度督察、11次月度督察;10月25日,市委成立11个改革工作督察组,对86项改革任务,进行“全覆盖”督察,切实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

四是强化保障抓改革。在力量配备上,重组市委改革办,将其设在市委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改革办主任,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任改革办第一副主任,为改革办增设2名行政编制,配备1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确保改革工作“专人干、专人盯、专人抓”。在考核奖惩上,坚持“正向激励”与“负向惩戒”并重,研究出台了《鼓励“善作为”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实施办法(试行)》,旗帜鲜明的“支持改革者”、“宽容失误者”、“问责不为者”。今年2月份,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通报表扬了11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近年来,市委在改革一线评选月度“干部之星”80人次、提拔重用40人,树立了鲜明的导向,营造了良好的改革氛围。

二、明年工作打算

我们将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重点实施“五大行动”,奋力冲刺“双十”目标。(即:到2018年底,力争实现承担省级以上试点总数超10个,国家部委、省直部门、XX直单位在XX召开现场会近10场)。

一是聚力实施“经济振兴”行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 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放管服”、“去降补”,深化商事制度、科技体制、税收征管体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力争政务服务获批国家标准,国地税合作、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成全省“样板”。

二是聚力实施“生态优化”行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实施“大气、水、土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河长制”、“林长制”,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XX样板”。

三是聚力实施“文化繁荣”行动。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XX故事、传递XX声音、展示XX形象,着力建设“文化强市”。

四是聚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兜网底、织密网、建机制、补短板,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学天长、全覆盖、再创新”、“健康XX”、“平安XX”建设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 篇5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2.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正确答案:B

A.正确B.错误

3.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本国制度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正确答案:B

A.正确B.错误

4.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5.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B

A.正确B.错误

6.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邓小平南方讲话重申十三大改革思路,力排非议,中央决策层审势度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依靠土地财政积累。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8.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元的,而决定性作用是一元的。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9.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10.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正确答案:B

A.正确B.错误

第二部分:单选题

1.2013年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工作。正确答案:D

A.经济B.社会C.文化D.民生

2.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才能,加快科技创新。正确答案:A

A.企业家B.工人C.高科技人才D.创新型人才

3.()提出市场体系的基本机制就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思路和实践水准,大大提升了一步。正确答案:C

A.十二届三中全会B.十三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四大

4.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确答案:B

A.国家B.人民C.集体D.党的5.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的改革方向不动摇。正确答案: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计划经济C.商品经济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6.()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正确答案:C

A.小康社会B.新农村C.城镇化D.和谐社会

7.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正确答案:A

A.城市B.农村C.社会D.环境

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是()。正确答案:D

A.坚持科学发展观B.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

C.稳中求进D.打响“破垄”攻坚战

9.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正确答案:B

A.处理好政府和人民的关系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处理好市场内部的关系D.处理好政府内部的关系

10.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总的原则不包括()。正确答案:B

A.尊重规律B.稳中求进C.分业施策D.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11.在国有企业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方面,中国正在面临的艰难抉择不包括()。正确答案:D

A.核心竞争力B.自主创新能力

C.公有制主体地位D.政企分开

12.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实施()战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支撑能力。正确答案:D

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B.建设创新型国家

C.可持续发展D.科教兴国

1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答案:C

A.打响“破垄”攻坚战B.稳中求进

C.突破固化利益格局的羁绊D.坚持科学发展观

14.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正确答案:B

A.城市B.农村C.个人D.集体

15.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战略性调整。正确答案:B

A.社会结构B.产业结构C.经济结构D.政治结构

16.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的重要概念。正确答案:A

A.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B.加快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改革开放

17.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继续加强()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正确答案:C

A.商品B.经济适用型C.保障性D.两限型

18.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发挥()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正确答案:B

A.出口B.进口C.投资D.消费

19.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社会责任。正确答案:A

A.大企业B.小微企业C.中小企业D.私营企业

20.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把解决好()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长期坚持、毫不

动摇。正确答案:D

A.改革、发展、稳定B.城镇化C.民生D.“三农”第三部分:多选题

1.市场经济三大调节机制是指()。正确答案:ABC

A.合理的政府行政B.必要的道德伦理

C.健全的法律法规D.调整产业结构

2.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正确答案:ABCD

A.集约B.智能C.绿色D.低碳

3.“十七大”对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总结包括()。正确答案:ABCD

A.工业化B.信息化C.国际化D.城市化

4.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正确答案:ABCD

A.任务B.总体方案C.路线图D.时间表

5.未来改革的基本要义是()。正确答案:BCD

A.市场化和政府化“双线均衡”B.市场化和公正化“双线均衡”

C.天、地、人“三合一”的产权制度安排D.五环改革

6.改革战略的三个基点是:()。正确答案:BCD

A.跟党走B.见天光C.接地气D.立人本

7.“人本”是指以人的自身发展作为改革导向。其含义包括()。正确答案:ABC

A.“人本” 针对“物本”B.“人本” 针对“官本”

C.“人本” 而非“民粹”D.“人本” 而非“国本”

8.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其中()问题依然突出。正确答案:BCD

A.不稳定B.不平衡C.不协调D.不可持续

9.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三大问题是()。正确答案:BCD

A.住房B.腐败C.分配不公D.公民权利缺乏保障

10.市场经济的四大矛盾是指()。正确答案:ABCD

A.外部性问题B.信息不对称问题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6

10.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正确答案:A

A.正确B.错误

第二部分:单选题

1.党的()正式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正确答案:C

A.十六届三中B.十六届四中C.十六届六中D.十七大

2.居民消费率最高的国家是()正确答案:D

A.印度B.德国C.日本D.美国

3.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正确答案:B

A.汽车B.房地产C.石油D.水电气

4.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是()。正确答案:B

A.科学发展B.稳中求进C.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D.扩大内需

5.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正确答案:C

A.缓慢发展期B.停滞期C.深度转型调整期D.改革期

6.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正确答案:B

A.可行性B.灵活性C.合理性D.合法性

7.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正确答案:A

A.系统性和区域性B.系统性C.区域性D.严重性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立足点是()。正确答案:B

A.提高质量和效益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科学发展 D.实现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9.国务院通过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确答案:C

A.五B.六C.七D.八

10.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紧紧围绕()的总目标。正确答案:C

A.建设共同富裕的的社会B.建设公平正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建设“橄榄形”社会

11.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增加并引导好()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正确答案:C

A.外国B.国家C.民间D.企业

12.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答案:C

A.处理好大陆和港澳台之间的关系B.处理好国内和国外的关系

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D.处理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

13.()年5月30日,国务院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确答案:D

A.2009.0B.2010.0C.2011.0D.2012.0

14.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正确答案:A

A.发展是硬道理B.科学发展C.稳中求进D.扩大内需

15.下述属于加强税制体制改革的措施的是()。正确答案:B

A.货币政策B.调节个税起增点C.财政政策D.调节利率

16.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适当()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正确答案:A

A.扩大B.减少C.平衡D.控制

17.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政策。正确答案:C

A.政策性减税B.规模性减税C.结构性减税D.区域性减税

18.优化结构的“战略重点”是()。正确答案:D

A.扩大内需B.增强创新驱动力C.化解产能过剩矛盾D.加快发展服务业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答案:A

A.实现途径B.行动指南C.根本保障D.基础

20.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产业素质的亮点是()。正确答案:B

A.扩大内需B.增强创新驱动力C.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D.科学发展 第三部分:多选题

1.当前,中国经济需要优化结构,包括需求结构、()。正确答案:ABCD

A.产业结构B.要素投入结构C.区域结构D.城乡结构

2.下述选项中,属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的是()。正确答案:ABCD

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C.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D.实现新四化

3.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完善一个制度,三个体系。“三个体系”是指()。正确答案:ACD

A.现代市场体系B.生态文明体系

C.宏观调控体系D.开放性经济体系

4.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注重改革的(),也点明了改革重点问题。正确答案:ACD

A.系统性B.及时性C.整体性D.协同性正确答案:ACD

5.目前,中国经济存在三个大问题:()。

A.体制问题B.发展问题C.方式问题D.结构问题

6.深化改革“三个理论制高点”是指()。正确答案:ABD

A.政治体制B.经济体制C.文化理论D.产权法理

7.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强调()的发展,实现“没有水分的增长”。正确答案:BCD

A.有速度B.有质量C.有效益D.可持续

8.2013年我国经济要继续实施()。正确答案:BD

A.积极的货币政策B.积极的财政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D.稳健的货币政策

9.以下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是()。正确答案:ABCD

A.节能环保产业B.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C.生物产业D.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0.调整产业结构与提高产业素质的工作重点包括()。正确答案:BCD

A.增强创新驱动力B.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7

关键词:渐进式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

从计划经济体制平稳运行到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采取渐进式改革, 不同于东欧和前苏联的“休克疗法”。Sachs等一些西方经济学者认为, 中国围绕“局部均衡”进行改革并由此形成“中国模式”, 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进行, 却不能持续;而“休克疗法”展现的是“一般均衡”, 改革在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同时进行, 并带有可持续性。

中国幅员辽阔, 人口基数庞大, 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 人均收入水平较低且地区性差异明显, 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改革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统筹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后, 采取渐进式改革, 使我国成功地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并取得重大的成果。

一、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及成果展现

1. 渐进式改革特点

对于渐进式改革特征形成两大共识:

第一, 增量改革引导下的逐步推进。渐进式改革并不以一步或短时间内扭转旧体制下的利益和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主要方式, 而是阶段性、逐步瓦解涉及经济体制在内的起阻碍作用的问题, 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增量式改革是在政府控制与监督下, 逐渐在起到主导作用和率先改革后发挥作用的部门展开, 并进一步推广到其他领域。例如, 在对国有企业改革方面, 逐步放松对国有企业自主经营权的控制力, 又保证对国有企业的控制, 并逐步焕发出国有企业的活力。

第二, 局部试点到推广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推行的渐进式改革并不是盲目地在全国范围之内统一进行, 而是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 通过试点进行创新探索。改革开放初期, 经济特区的建立旨在探索现代开放型城市建设理论, 率先建设深圳、汕头、福州、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并在经济特区普遍取得良好成果后, 通过总结经验, 积极创造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开放模式。

2.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展现

(1) 建立并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极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独具特色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标志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得到了广大共识。在所有制方面,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得以实现。国有经济依然在关键重点领域得到快速的发展, 主体地位得到不断强化。非公有制经济在焕发市场经济活力、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分配方面,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方式, 推动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在政府调控方面, 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进行市场调控, 尤其是建立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项基本保险制度, 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等。

从1978年到2013年年末,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最初3645亿人民币增至56.9万亿人民币, 增长150多倍,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0元增加到26955元, 增长6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8896元, 增加66倍,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接近10%, 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粮食产量从2004年起到2013年实现“十连增”,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于2013年达到46.1%, 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14年的27.8%, 我国成为对国际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国家。

(2)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合作。对外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经济打破计划经济封闭状态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表现。从最初经济特区设立, 到14个沿海城市和经济开放区建设, 再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 以点带面, 以面成片。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 到2013年突破4万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提升的表现, 体现了中国国家力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形成全面开放格局。”新丝绸之路的提出与建设, 是新型大国关系下的新型对外开放形式, 是我国为加快国际资本流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 协调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 积极拓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而作出的努力。

二、我国从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历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草案) 》标志着从农业领域率先改革, 完全可以看做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开端。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商品经济”的概念, 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 解放思想, 活跃市场, 并确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 而并不是激进式地跳跃到市场经济, 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 是符合我国特殊国情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到20世纪80年代末, 伴随着改革的推进, 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 通货膨胀严重, 出现商品抢购风潮, 价格体系遭到破坏等, 经济领域的寻租活动逐步影响到社会各方面。为克服改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十三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了“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在治理经济环境与整顿经济秩序”。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变化发展中蕴含着矛盾, 需要我们尊重客观规律,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不断发现问题克服矛盾, 逐步推动质变。“计划经济”一步过渡到“市场经济”必然蕴含着巨大的跳跃与矛盾, 需要采取渐进式的温和推动的方式, 最大程度上避免激进式改革所必将导致的社会矛盾。

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 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出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作用;要求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 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 为改革过程保驾护航;深化对外改革, 逐步向全面开放过渡。这一时期进行的渐进式改革为我们提供了自我修复、自我发展的时间, 可以说进行的改革在与时间赛跑。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丰富完善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等。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商品经济”概念的提出, 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完善经济体制建设, 充分体现了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脉络, 表现出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 不断实现自身的创新。

三、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表明我国改革将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开启全新的旅程。

1.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决定》明确我国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旨在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科学合理, 不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而经济体制改革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财税体制改革, 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 并努力开拓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确定了市场的地位,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决定机制主要蕴含在供求、价格和竞争三者有效结合并发挥作用, 市场决定性作用依赖于“着力清除市场壁垒,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减少政府过多干预与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改变政府对资源直接配置的角色, 转变政府职能, 有效合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2. 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及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出发点是改革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获得明显改善, 但城乡差距、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和人均收入差距等问题依然严峻。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成果, 维护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权益, 依然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把维护好满足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工作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健全完善收入分配体系, 逐步减小收入差距;推动资源区际优化配置, 实现协调发展;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不断推进教育医疗事业改革。

3.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障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 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决定》提出去行政化改革, 逐渐将市场机制引入到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 “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推动行政单位合理配置资源, 减少行政化干预造成的弊端, 打破思想束缚与制度约束,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与此同时, 在法治建设方面提出具体方向、措施和目标。“强化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更加依赖法治体系, 发挥法律制度的约束力。权力运行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成为影响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弊病, 加强廉政建设、制约权力运行和构建监督体系成为反腐建设的关键。“要坚持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2]林毅夫, 蔡昉, 李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式道路[J].经济研究, 1993, (9) .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篇8

一、强化理论武装,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宣传思想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重要会议。会议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对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刻分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是开启新一轮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政治宣言,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作为党的宣传喉舌,宣传部门要带头强化理论武装,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方面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体现在全会通过的《决定》上。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要认真研读全会《决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笔者认为,在学习中,要做到“六个牢牢把握”:一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和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五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各领域的改革;六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通过学习,真正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图领会好、精神研究透、方向把握准,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

二、紧跟形势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正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在改革的特殊时期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效的举措,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一)大力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落实好全会部署提供了遵循。当前,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部门应全面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把凝聚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大力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宣传工作做实做活,努力凝聚改革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努力形成人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从而为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切实提高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能力。近年来,宣传思想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等传播新技术、新媒介的普及,传媒的舆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主体日益多元化,传播渠道逐步多样化,传播资源爆炸式地释放;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过程中,利益主体愈发多元化,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出现各种利益的冲突和博弈。这两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一些非主流舆论发酵催化,形成舆论热点,干扰主流舆论。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整合都市类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创新宣传手段和宣传模式,着力构建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于一体的舆论引导新格局,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上一篇:社区计生专干先进事迹下一篇:我依然作文半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