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2025-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精选8篇)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篇1

张霞萍

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毕业生写的技能的目标要求是: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能简单描述人物和事件;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和操作说明。

如何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联系起来呢?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写作的策略和技能呢?本文就此谈谈笔者的认识与实践。

一、面临写作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笔头交际能力是整个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其中“写”又是较高层次的信息系统,它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然而,目前初中英语教学的书面表达相对滞后,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甚微,形成了“听到写作学生心烦,见到习作教师不愿”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生方面:(1)汉语影响、生词造句;(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4)信息不全、条理紊乱。

教师方面在教学中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写作教学方法,表现为:(1)散—缺乏条理性、分散;(2)乱—各层次写作杂

用心

爱心

专心

乱相间、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作策略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书面表达,作文题目越来越活,给出的信息越来越少,学生要根据少量的已知信息写出80多字的一篇完整习作,是很困难的。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就成了初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写作教学效果,笔者依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尝试了“词、句、篇”三步曲的写作教学:

初中的写作教学应贯彻整个初中阶段,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有话可写。材料应由易到难,训练形式要多种多样,听说结合,把听到的说出来,把说的写出来。要求教师能自己组织教学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必须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好每一堂写作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研究,并总结出适合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目标的方法。

总之,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适应现代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低起点、小步子、容量适中、快速反馈训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增加其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学习品质。

用心

爱心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篇2

在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中, 教师如何有效地设计口语课并加强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中既点燃学生的“兴奋点“, 又能兼顾教学过程中的听说策略呢?

创设语言环境, 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从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口语学习。要使学生能根据交际的话题、场合、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得体地运用语言。教材中, 每节课都用生活背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演讲、课本剧表演、辩论等, 通过pair work和rold play展示出来。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来设计一些不同的的口语课活动形式。如Dialogue、Competion、Talking、Discussion等环节, 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善于采用教学策略, 激活学生学习潜能。教材不同的项目设置和不同的项目要求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 多元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一、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情境

英语教学中伴有许多对话教学, 这就需要创设与学生较为贴近、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式, 它能使语言内容直观, 学生易于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教材上的情景对话以外, 我们还可以拓展到学生喜好的生活领域。例如:创设模拟生活情境, 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具体人物, 再现或创造性地展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 把英语课堂设置成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舞台,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二、创建开放式、非限定性、没有标准模式的功能口语训练体系

怎样才能使口语学习接近真实生活、口语表达更自然生动呢?首先, 口头表达教材和素材不给出标准答案和范例, 只给出基本的英语知识。这样的口语学习可以通过训练避免或消除学生已经产生的开口说话怕出错的心理负担, 养成大胆开口、言语自然的习惯。其次, 口语训练要做到人人开口有话可说, 并且言之不尽。这就要选择适合的话题。《新目标英语》中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话题, 与学生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自由发挥, 养成说话以表意为主而不担心出错的心态。另外, 该教材每个单元配有风趣的插图, 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生活场景,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看图说话, 或描述、或评论。

如果把上述观点理解为对开放式功能口语训练的诠释, 那么, 以下我将结合《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7的内容, 具体阐述该训练法在课堂上操作。

1.启发 (Elicitation)

首先让学生看Page 52, 然后结成对子, 就该页插图谈论以下问题:

(1) Why do you think these people are here?

(2) What things please you about these place?

(3) Is there anything you don't like about these places?

(4) Where are these people staying?

与此同时, 教师在班级中巡视, 监督对子活动, 适时在观点及词汇方面提供帮助。这一活动既引发了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兴趣, 同时给每位学生提供了看图说话、畅所欲言的机会, 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2.访谈 (Interview)

以下是针对Vacation的问卷调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互通信息, 并适时记录, 以便作为报告的素材。

(1) How often do you go away from home for vacation?

A.Never B.Rarely C.One a year D.Every summer

(2) How do you usually spend your longer vacation each year?

A.At home B.Away from home with friends

C.Away from family D.On my own

(3) If you go away for vacation. Where do you usually stay?

A.With friends B.In a hotel C.In a tent D.In a sleeping bag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often do during vacation?

A.Walk B.Cycle C.Swim D.Climb E.Other

(5) What do you like most about your vacation?

A.I don't have to study

B.I can do what I like

C.I can get away from home

D.I can do something different

访谈既符合新课倡导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 也给学生连续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思路和可能。借助上述一系列涉及到单元主题的问答和选择, 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3.辩论 (Debate)

从口头能力要求来说, 辩论无疑是较高层次的实践活动。然而辩论的自由度较大, 话可长可短, 无论以小组还是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者都有表达机会, 从而推动英语课堂练习朝着运用知识、提升能力的主旨靠近, 营造浓厚的语言氛围,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组织实施辩论活动要从学生的基础、话题的选择以及要求三方面综合考虑。对初中学生由于受到基础薄弱、思想深度不够和训练相对欠缺的影响, 不宜过高要求语言的地道性、准确性和连贯性, 而应当积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勇于阐述自己的见解。

结合Unit 7话题Vacations, 可以提供以下两个辩论话题: (1) 长假胜过短假, (2) 出外度假胜过在家休闲。首先确定主持人 (Chairperson) , 由教师或英语基础好、尤其是口语棒的学生担当。同时指定单元辩论小组 (最好正反两方人数相等) 。在主持人宣布该活动开始后, 每位辩论者就指定话题陈述观点约一分钟, 进而形成正反辩论双方, 接下来两方相互提问, 开始辩论, 最后, 主持人做总结报告约一分钟。

在辩论过程中,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 认真倾听他人陈述; (2) 尽可能分享、支持同一方观点; (3) 不要提到己方的薄弱观点, 而应当通过自己的观点支持、坚定己方观点; (4) 切忌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5) 避免重复己方他人已述观点。

4.角色扮演 (Role Play)

角色扮演训练法既能让学生直接扮演课本中各种人物对话, 又能赋予学生立体思维和想象空间。因而针对Unit 7话题Vacations, 我们不妨想象一个情景:某校三位学生正在讨论各自的假期打算。学生A希望去海滨;学生B想找工作;学生C打算留在城市。然后, 让学生三人一组分配角色进行练习。对于Sample Conversations和录音材料中的对话, 在学生听过和朗读后, 让学生们用第三人称或担任对话中某一个说话者, 把对话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同组或全班同学听。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指出:“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 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英语口语老师不但要承认学生的个性, 还要注意不同个性所导致的不同语言特点。性格内向的学生说话往往声音较低, 态势运用较差, 而性格外向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因此, 在进行讲故事 (看图说话) 、朗读短文等口语训练项目时, 不必强求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运用态势语方面能做到惟妙惟肖, 只有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和理解, 才可以令他们产生更高涨的训练热情。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了解学生, 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 勤于督促检查, 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活动以口头练习为主, 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在编排练习时, 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把好学生与差生搭配起来, 无论哪项活动都不要放弃差生, 多关心他们的学习, 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 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一直在关心他们, 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 促使他们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 激励学生开口。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轻松课堂气氛的前提。同时, 教师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让勇于开口的学生带动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一起参加表演。经过几次表演,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 学生增强了自信心, 对英语有了高度的学习热情, 他们的英语学习处于良好的状态, 开口就自然容易了。

四、积极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组织口语教学活动中, 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 注重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

1.既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又注重学生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教师对学生给予的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 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伴给予的肯定能够消除学生负评价带来的恐惧心理;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有了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机会。

2.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

对各个学生进行横向评价, 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 也要注重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 对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采用肯定的评价, 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学生英语开口能力差是我们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改革传统英语口语教学模式, 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增强英语口语教学的时效性,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优化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用科学的理论为英语教学导航, 解决“哑巴英语”问题才不至于成为空话。

摘要: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和强练学生语言知识转换能力, 如果教师在英语教学上忽视口语教学, 学生不仅缺乏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 有时甚至缺乏足够而合适的听力和口语实材。鉴于听和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口语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 进行平等交流。

关键词:口语教学,口语能力,语言环境,自信

参考文献

[1]吴祯福.英语初级口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3.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技巧

语言学家费伦奇认为,说是基础,其他能力(听、读、写)都是靠说建立起来的。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把听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积极创造情景,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刚进入初中的孩子面对突然增加的词汇量及大量的语法知识会显得不适应,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下降。这时候,老师一定要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注意不断更换教学形式或手段,要善于灵活利用肢体语言、投影、游戏、歌曲等多种方法,让他们始终感到新鲜,品味乐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时刻充满胜利的喜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英语组织教学

听是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要会说英语,首先得听懂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用英语讲解教学内容,用英语指导课堂活动。教师的课堂用语应结构简单、语句规范、口齿清楚、通俗易懂,并配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用英语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慢慢摆脱自己的母语,听得多了自然就会说了。

三、给学生创造机会

在给学生提供大量说的机会的同时,要开发其运用语言的潜力,Free Talk是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此項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每节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到台前自由演讲,可以介绍自己、家庭、天气、朋友、校园生活、班级活动、讲故事等。学生因个性差异,在演讲时的表现各不相同,性格开朗的学生善于表现自己,高兴参与。那些胆小的、成绩落后的学生则感到有压力,不敢开口用英语说话,我对这类学生从不放弃,经常鼓励并加以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从而增强开口说英语的信心。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Free Talk可以取到预期的效果。

四、重视朗读和复述

朗读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朗读,学生把书上的句子储存在大脑里,这样久而久之就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英语语感,表达时就会脱口而出了。复述课文不是简单地背诵,而是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学过的语言或原文中的精彩句、段将课文的重要内容复述出来。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五、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提高英语教学。我在班上开辟了英语角,每两周举行一次活动,老师和学生一起用英语谈论学校、谈论班级、谈论一日三餐、谈论旅游等一切可谈且学生想谈的内容。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形式,还可以举办英语朗读比赛、单词接龙、唱英语歌曲、开party等等。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真正置身于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即兴表达的能力,实现由模仿性的说到创造性的说的过渡。在缺乏英语的环境里,英语角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他们在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进行交际,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把英语真正学好,老师一定要重视英语口语教学,反对机械枯燥,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为21世纪培养出真正的英语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学说.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1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篇4

苏州市吴中区迎春中学

吕敏敏

215128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话或朗读时,语音语调正确;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语法正确,用词恰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用英语表达时流利顺畅,内容充实,前后逻辑清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口语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谈论了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度,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

存在问题

策略与方法

一、引言

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即要重视语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加强话题方面的训练,又要通过优化课堂活动,增加语言的输入和输出,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度,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说话或朗读时,语音语调正确;用英语交流的时候语法正确,用词恰当,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用英语表达时流利顺畅,内容充实,前后逻辑清楚。”

二、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缺乏语言环境

初中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四、五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课上所学的知识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实际运用。这样的语言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听英语机会太少

说英语的能力必须建立在大量的听英语的实践基础之上,而初中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加上少数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不够理想,更缺乏现代教学手段等原因,听的机会较少,这就直接影响了说的训练,阻碍了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3、心理障碍的影响

由于平时缺少训练,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例如语音、语调不够正确规范,词汇、句型、语法不够熟练,朗读、背诵等基本功不到火候等,学生易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怕说不对,说不好;怕说错,怕被讥笑,被批评。开 口难,连贯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说就越不会说。

三、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重视语音教学

初一新生入学后,首先要过好语音关,夯实语音基本功。教师要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字母和音标。通过比较和朗读等活动帮助学生读准字母和音标;利用教材中Study Skills部分专门设置的Pronunciation板块,训练单词重音、句子重音、意群停顿、句子语调等语音项目。语音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语音知识,更要训练学生在朗读、会话中正确使用语音、语调的能力。

2、营造宽松氛围

《标准》指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如自信、动机、愉快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针对学生的“哑巴英语”,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简单的自我介绍、模仿练习、值日生汇报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后,教师还应注意融洽师生关系,接近师生距离,以逐步缓解学生紧张、胆怯的心理压力。师生之间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见面时道一声“Good morning!”分手时说一声“ Good bye!”。教师可通过请同学“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英语交流来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如:“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this weekend?”“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school life?”“How do you like my English classes?”“How are you getting along with your study?”“Why are you feeling so happy?” 教师的作用是创造一种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自由会话的环境和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优化课堂活动

初中并没有开设专门的英语口语课,因此口语教学应贯穿于阅读、语法和写作等各种课型中,与听、读、写等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角色运用

开学初,为班中每位学生都取个英文名字,如,“Henry”, “John” “Mary”等。学生十分喜欢自己的英文名字,课后也常用英文名字打招呼,并进而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Mike, may I use your pen ?”这种角色运用,2 使学生感觉到课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课后得以运用,激发他们开口的兴趣。2)多样的教学方式

如今的孩子,如果我们采用“单打一”式说的训练是难以奏效的,为了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不断巩固语言知识,我们可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值日报告,小组操练,情景会话,表演等形式,以此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教“What does he do ?”这一句型时,请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工人、教师、警察等,让其他同学根据这一情景,进行问答。例:S1: What does he do? S2: He is a doctor.S3: What does she do? S4: She is a teacher.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在基于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形象逼真的英语学习和交流环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有形声并茂、情理交融的活动形式,既丰富教学内容,又优化教学方法,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情景,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使教学内容变得逼真、生动、形象,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锻炼口语的自信心。例在教“过去进行时”时采用多媒体设置一个brainstorming 教学环节,让学生反复操练“I was doing„at seven o’clock yesterday evening.”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新的句型,并正确运用到交际活动中。

4、注意纠错艺术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尤其是对初学英语者来说,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在口语练习过程中出现多种多样的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教师的纠错要讲究方法,注意艺术,有所选择。对于一些小错,尤其是因学生不熟练而造成的口误就不宜“有错必纠”,因为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都会自行得到纠正的。既使需要纠错,也最好由学生自己纠正。例如,当学生说Tom always does her(x)homework carefully and „时,教师可以微微摇头,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口述有误而重新叙述。当学生说到„his homework„时,教师微微点头,这个小错由学生自己纠正了。

当学生说英语出现严重错误时,则必须予以纠正。但也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切忌粗暴打断,严禁训斥指责。这时最好采取间接纠正的方法。例如,学生说出 I go(x)to see a friend of mine yesterday 3 after breakfast„这个错句时,教师可以若无其事地说: Oh, yes.I see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或者说:Yesterday after breakfast you went to see a friend of yours„这就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时态错误,同时又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心,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继续口头叙述。

5、重视听读训练

《标准》中提到“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可以促进语言的表达和展开,即听、读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说的表达技能”。

听力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口语交流的前提。只有听懂了,才能很好地用英语进行交流。除了加强对课文内容的听力训练,我们还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些经典的原版电影,英语歌曲等,对学生进行“精听”,“泛听”等训练,以此来帮助学生存储一定的口语表达的句型格式;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口语的流利程度。

朗读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朗读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掌握在语流中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续、失爆、同化、重读、节奏等,能够迅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在熟读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些句型、段落、名言等进行背诵,使朗读技能熟练,这样不但有利于积累精彩的语言材料,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口语的培养与提高。

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脚踏实地的去实践,我们要不断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开口,多实践,要不断提高自身口语的水平,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听、读、写训练,扩大输入量,为口语输出提供储备,从而切实有效地使英语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新 篇5

四十四团第一中学:徐小平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阅读课是我国英语教学中一直是主干课,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以对话引出话题,学习或复习有关日常交际用语,接着阅读同话题相同的语篇,训练阅读技能和学习语法和词汇,然后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技能。怎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好的发挥如上作用呢?

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不注意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

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重视语法,把阅读当精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生词,讲解单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有的甚至把阅读当课外阅读上,勾划词组,对对答案,学生自读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学生感到乏味,没有阅读兴趣,很难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其三、教师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课堂听课习惯、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或者是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稍遇到阻力和困难就退步,失去信心,怕影响教学预案、教学进度,对课堂上学生的一些坏习惯一味地迁就,造成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有效制止。

其四、许多教师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不够,实践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易操作、体现新英语课程标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体验参与,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其五、阅读教学的量不够,阅读仅仅是体现于课堂教学中的一小部分的训练,忽视课本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是用联系代替复习,再就是读过了就算学过了,学过了就等于学好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第一,必须改变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对阅读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教师应避免满堂灌,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对阅读的速度、技巧及猜词技巧等作相应的指导。为提高阅读速度,可引导学生进行泛读、速读、略读、寻读等。这里讲的泛读是指广泛阅读大量设计不同领域的书籍;速读可采用记时方式,每次进行5-1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因为记时阅读,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长,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反而乏味。阅读是先记下开始时间,阅读完毕记下停止时间,即可计算出本次阅读的速度。随手记下,长期坚持,必定收到明显效果。略读可以运用以下技巧:(1)印刷细节,如书或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字、黑体字、脚注、标点符号等。(2)阅读文章开头的第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3)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特别关注句中的动词、名词、形容词、转折词和序列词等。如:抓关键词或与关键词相近、相反的词。猜词可运用下列技巧进行:①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② 根据语法结构猜测;(3)根据构词法猜测;④ 根据定义、解释猜测;⑤ 通过对比关系来猜测。

总之,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采用语篇教学法。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借助上下文等来揣测词义,理解句子的隐含意义,弄清全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行文线索以及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态度和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总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有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作必要的导入,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自己的过度到新的内容的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前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利用图片、幻灯片、摄影片、简笔画、实物、多媒体等的直观导入法,利用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的时间或故事导入法,利用自由交谈或讨论的导入法等。

第三、在阅读中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各类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模式。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因此,提问无疑是引导学生进行预测—检验预测—再预测的最佳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体温正是这种星星之火。实际上,教学始于提问,并以进一步的提问来推进。提问可以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参与;检查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准备情况,发动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学生对文章基本事实的理解;降低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诊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教师的提问并非无的放失,随意发问,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学要学生的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如下:Who / where / when / what / why / how…

第四、阅读后应利用对比、图表等手段再现文章的整体结构,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对语言知识加以巩固,阅读可以结合听、说、写来加强训练。如阅读材料可以作为听力材料,可以改为完型填空,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还可以当作书面表达要求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同时必须扩大课外阅读。目前,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完成,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常言道:“厚积薄发,熟能生巧。”没有大量的阅读输入,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运用性输出,更谈不上创新运用了,大量的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巩固语言知识,丰富认知图式。阅读是一种技能,虽然可以通过培训学习一些技巧,但要真正获得技能,最终是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完成。扩大课外阅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音、电视、报刊、杂志等来达到,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阅读自己的作品。

最后,课堂教学要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真是大得惊人,一旦形成,想改是相当难的。歌德说过这样一句话:“由于习惯的力量,我们总要看眼已经停了摆的钟,似乎他还在走。” “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的确如此,我们身为教师,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去获取成功的同时,自身也应该看到在争取教育事业成功的道路上,其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习惯能培养出教师良好的教育性格。“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教师的事业也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6

1、写作的早期训练。英语写作是一门技巧、技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才能趋于稳固,因此无论从写作能力本身的培养角度来说,还是从写作教学方法的运用角度而言,写作训练都需要早期化。【2】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如学了数字、年龄、年级、班级、个人的喜好和生活习惯等之后,这时可让学生逐步增加写作内容。在进行早期写作训练时,困难较多,这时需要讲求教学方法。特别是要讲究写作训练的系统化,循序渐进,也就是把写作由形式到内容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为一系列的阶梯,逐步地进行训练,密切结合教材,其具体方法主要有:

(1)抄写。抄写是一种模仿性练习,也是一种积累。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句子、语段、书写格式及大小写、标点符号等,这也就是《标准》的要求。抄写是一项枯燥的工作,为防止学生抄写时不用脑,可设法增加抄写的用处,比如出手抄报和举行英语钢笔书法比赛等。(2)听写或默写。听写是检查和巩固所学的语言材料的一种方式。要求学生能背记单词和复现单词、句型或段落等。可以先选一些简单和短小的材料加以训练,以后逐步加深。但是听写必须坚持整句和整段的练习,并能逐渐过渡到能默写句子和段落,直至整篇课文。(3)仿写。仿写是熟练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的过程,要求学生在熟练背记句型和段落的基础上能举一反三。仿写时必须注意与课本内容的一致性,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短后长,使学生易动手,敢动手。当然,英语写作能力的前期培养形式还有很多,如句型转换、造句等。只有多种形式灵活运用、交互使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2、教会学生写的方法(1)通过听写,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书写的准确性。听写内容由单词、短语、句子、对话到短文,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2)通过连词成句,训练学生组织句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图片及提示的单词、词组,让学生根据情景,通过想像,连成句子。(3)通过对话学习书面表达。对话是书面表达的好材料。可以在操练听、说、读之后,通过写的活动巩固听、说、读学到的知识,实现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的转化。(4)通过填空形式练习多种语法知识、短语及表达法的运用。在新教材的workbook中,为学生练习提供了该类材料。(5)通过重新排列句子顺序,培养学生组织对话或短语的能力。(6)通过看图说话、写话,扩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写作能力。新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相关话题学习中,同样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材料,书中生动活泼的卡通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用口、笔来表达思想的欲望。

3、积累写的材料 写作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写作时必须经过“阅读?积累?模仿?表达”四步曲。初中学生首先应加强课文的朗读,加强单词和词组的听写,加强句型、对话和课文的默写。初中课本中涉及许多话题,如邀请和应答,打电话,问路和指路,购物,谈论天气,外出就餐,谈论职业,看病,谈论人的外貌长相等,新教材中有大量的有时代感的课文,应要求学生能熟读或背诵,坚持“背诵与活用相结合”的原则。

4、活用教材学习写作(1)利用课文对话学习书面表达。初中英语课本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它是书面表达的好材料,同时又可通过写的活动巩固听、说、读,学到的知识,实现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例如:初一下册 unit18Lesson72Pa rt6 的内容是一位妇女请求警察帮助寻找丢失的女儿。在备课中,有意识的安排书面表达巩固训练的环节:描述丢失女儿的特征,题目为“ A lost girl”。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书面表达的任务。下面是一篇范文:A lost girl My daughter is very nice.She is only five years old.She is short.She has a round face,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nose.Today she is in a blue dress.Her name is Kate.这类训练在课堂内听、说训练后课后及时进行写作,既能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利用课文学习书面表达。①复述课文 在教课文时,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加工和整理,并精心选择课文的关键词,同时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册中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的作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和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来复述课文。例如:初二上册 Unit13 Lesson51 Part2 Ann’s Birthday。根据课后练习册第一题出现6小题相关小问题,才是课文出现的关键词句。Time: half past four Where: Ann’s home Who: Ann, Ann’s mother, lilei, the twins.What: Ann’s birthday, presents, CD Result: Ann had a happy birthday.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内把课文复述成一篇50-60字的短文,结果学生大都很乐意的能复述出课文来。②仿写 结合教学进度适时给学生布置仿写任务是一条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了初一上册 Unit9 “Come and meet the family” 之后,让学生以“My family”为题,仿写自己的家庭。在教学了初一上册 Unit11 “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 之后,让学生以“My classroom”为题,描述自己的教室。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所学的语法、短语,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意识。③扩写训练 根据课文设计话题,让学生先进行分组分析,讨论,然后依据讨论出来的结果扩写成一篇短文。例如:初二上册 Unit7 Lesson26 “Paul’s Day”,在学完这篇课文后,就Paul是怎样的一位人物设计一个话题,学生们讨论时气氛活跃,畅所欲言。课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定篇“Paul”的短文。下面是一篇范文。Paul

Paul is a Canadian.He lives in a tall building.He lives on the fifteenth floor.He uses a lift to go up and down.But he is too short and too fat, so he can’t touch the fifteenth button of the lift.He has to go up to the twelfth floor and walk up to the fifteenth floor.(3)利用图表学写书面表达 新教材图文并茂,材料丰富。每个单元相关话题中的图画大大激发了学生用口、笔来表达思想的欲望。例如:初二下册 Unit24Lesson95 Part2 中有一幅关于人们在公园里的图画。在提供一些关键词后,如:go boating, go fishing, look out of the window, play football, play cards, do some shopping,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再如,初二下册 Unit24 Lesson96 Part3 出现了一幅关于 David 在一天不同时间点,所发生事情的表格。要求学生用表格的材料写一篇“David’s day”的短文。利用图表进行短文训练,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抓起,由易到难的方式,如从根据图表定

一、两句到一段话至写一篇短文。(4)利用课后练习学习书面表达 教材workbook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利于逐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如有词组的汉译英,句子的汉译英,有连词成句,有把几个简单句改写成并列句、复合句,还有做采访,写请假条,记日记,回复书信、写电子邮件,看图写作等练习。这些练习形式多样,语言结构广泛,难易程度适中,紧密结合基础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他们书面运用英语的能力大有裨益。另外,要求将难易适中的听力材料内容定出来,也能提高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5、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初中阶段的英语写作是为了运用英语,更确切地说是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进行英语写作的过程,就是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的一个过程。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书写技能。从学习字母起,就要求学生按规定的格式进行书写,要求书写规范、清楚、美观、快速,间隔距离、大小写、大小比例、标点符号、单词拼写和书信格式等要正确。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克服母语的打扰,形成外语思维的过程。因此,要写出一篇较为地道的英语作文,写作时不要先想汉语,后想英语,更不要用汉语写好后,再一句一句地翻译成英语,要从构思起就进入英语思维。

6、结合命题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的命题方式常见的有:汉语提示、看图写话、对话作文、应用文等。由于考查形式的多样化,因此,要求学生在做书面表达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审题 写作前应先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每一个写作题目都会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通过文字给予说明,有的通过图画给予提示。因此,开始写作前应先通过审题,对所写内容的体裁、格式,采用的基本时态都做到胸有成竹。例如:有的要求以对话形式表达,有的要求写一封书信,有的要求写E-Mail等。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体裁和格式书写,得分便会打折扣。3 【】

(2)选词 词是造句的原料。【4】选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分辨语体。英语词的书面语体和口语体之分。例如:laboratory---lab, mathematic?maths, examination?exam,continue?go on,could not?could n’t等,前者是书面语同,后者是口语记词。写作文的时候,应该用书面语为主,少用口语词,以便使作文的语体和用词的色彩和谐一致。②明确词性 英语词有一词多性的现象,也有同一个词根派生出几个单词,它们的词义大致相同,但词性不同,用法也不相同,例如:die(动词), death(名词),dead(形容词)都是“死亡”的意思,但它们词性不同,用法也不相同。下面的句子就是用错了不同词性的“死亡”字。He has died for 3 years.His dead made us feed sad.第一句中的 has died 应改为has been dead,第二句dead应改为death。③成语的运用。成语是长期以来惯用的固定词组,它表达完整的意义,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记,不能随心所欲的增一词或减一词。如: She goes to school,“她去上学”,而“She goes to the school”则是她去学校(办事),后一句中多了一个定冠词,意思就大不一样。④注意拼写 写作时,常会出现拼写错误,有双写遗漏,例如:stoping,应为stopping;字母倒置,例如:recieve,应为receive;此外,还有i上面漏一点,t漏一横,大小写和标点等问题。(3)造句 句子是表达意思的最小单位。造句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主谓齐全,牢记5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①S+Vi, ②S+V+P ③S+Vt+P ④S+Vt+Oi+Od ⑤S+Vt+O.+O.C.掌握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模式对基础差,写句子“缺胳膊少腿”的同学很有用处。②词序恰当 英语词的序有些是有规则可循的,有些要根据作者强调的重点调整位置。如:always, never, often, seldom 这些频度副词一般放在行为动词的前面,连系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的后面。③简炼 不要堆砌修饰性词语,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多用简单句。在句子的使用上,记住一个原则:能恰当表达思想的句子就是好的句子,也是应该用的语言。尽量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最完整的意思,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造成句子结构混乱,错误繁多,表达不清的现象。(4)谋篇 ①写好起始句 起始句恰似龙首,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运用所提供的中文材料中所没有的句子,是起始句的最佳选择。添枝加叶固然会增加出错的机会,但只要有一处别出心裁的地方,就可以让你的作文成为考场之“万绿丛中一点红”了。②调整要点、顺序 写作时,学生不应把材料中,所提供的要点,顺序当成是文章的行为顺序。在写作之前,只有根据逻辑关系对材料的要点进行结合、调整,才能充分展现写作者不拘泥于材料的灵活思维。例如:描述一个音乐周活动。所提供的内容是:①演唱歌曲:流行歌曲。②器乐演奏:古典和民间音乐。③音乐比赛:听歌曲片断,然后猜出处。可以这样写: “We will sing pop songs as one activity, then

listen to classical music as another.” “You will have to guess where the music comes from by listening to a few seconds of the song.”在这两句里,几乎看不出原来原要点的影子。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7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1. 应试教育的影响

当前, 在我们所学习的这套英语教材里面, 系统而科学的语音项目并没有得到设置, 而在一般的英语考试中, 口语部分也未受到重视。所以,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大部分英语教师都将语法以及单词作为教学重点, 却忽视了英语口语的教学。另外, 在许多学生看来相比于单词的积累以及语法的学习, 口语部分的练习是可有可无的。因此, 即使学习英语多年, 学生仍然无法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

2. 学生心理障碍导致口语教学的困难

初中阶段的学生注重自身形象———爱面子。学生往往怕英语讲得不流利、不准确会被别人笑话, 有损面子; 他们说英语时不敢进行错误实践。能少说则少说, 能不说则不说, 因而失去许多大胆开口实践的机会。另外, 由于学生英语练习机会太少. 口语能力较低。常犯错误,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英语口语水平越差, 越依赖母语; 依赖母语越多, 英语口语水平提高越慢。由于这种虚荣、自卑心理, 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愿意积极参与口语练习。

3. 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可以说, 语言环境的缺失是英语口语学习的最主要障碍。因此, 在教学期间我们就需尽力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旨在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练习口语的时间以及机会。在我国大班教学是大部分学校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 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英语口语练习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无法得到学习口语的机会, 久而久之也会对口语练习失去兴趣和热情, 而在日后的实际交流过程中, 很难熟练应用英语。

二、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英语口语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 因此, 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坚持运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的感受到英语语言消息的刺激, 从而帮助中学生养成运用英语交际的习惯, 并让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保持活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音标的教学, 对于一些特殊的读音, 教师应进行强调, 通过对学生进行标准的音标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口语教学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边听边模仿。从英语教学的开始就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习惯。

2. 营造英语口语教学环境

英语口语要求学生能够大胆的开口说出来, 但是由于英语口语环境的限制, 很多学生都羞于开口说英语, 学生们对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意识不足, 英语教学只停留在笔试和听力两个阶段, 学生的英语笔试成绩较高, 但说不出来。因此, 教师要努力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听说环境, 鼓励学生们大胆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培养听说能力。课堂中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英语的口语学习, 通过领读、跟读以及一些日常的基本会话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口语训练时, 内容要在学生词汇量内, 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同时, 教师要从所有学生的角度出发, 调动全班学生开口说英语。特别是对于那些英语口语较差的同学, 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激励。例如, 对学生提问时, 教师应给成绩差的同学机会, 当他们说“Sorry, I don’t know”时, 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 在答出问题后进行鼓励和表扬, 鼓励他们开口说英语。

3. 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这里的“延伸”绝不是延长或增加授课时间, 而是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有创新学习的新颖趣味的练习或活动, 促使学生人人参与,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在参与的过程中, 巩固课堂英语知识, 拓展学生的视野, 发展学生的能力, 以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

( 1) 开设英语角。每周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作为英语角时间, 教师可以事先找一些图片和照片拿给学生, 让学生在英语角那天就这些图片和照片进行对话; 或者找些故事性很强的小短文, 先要求英语口语好的学生读给其他学生听, 然后, 其他学生就其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 2) 举行演课文比赛。要求学生课下自己组织好, 课堂上表演, 然后评奖鼓励。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 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

( 3) 欣赏或教唱英语歌曲。教学生唱《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he town》《My love》《If you’re happy and you know it》等歌曲,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另外, 还可以进行课本剧表演、英语唱歌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朗诵比赛可以充分营造英语氛围。

4. 适时恰当的口语评价

评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分寸掌握不好, 容易产生负面效应, 所以在评价的时候以鼓励为主, 尤其是对口头表达欠缺的学生。具体来说,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口语教学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原则:

( 1) 在学生进行口语练习时, 不要总是期望学生能够说出十分标准的语言,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同时对学生的错误要采取包容的态度。

( 2) 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

( 3) 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 教师要不时地走动, 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始终采取热情鼓励的态度, 帮助学生成功地完成口语练习任务。

总之,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 贵在坚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给他们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去交流、去体验。给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口语交际氛围, 让他们从“让我说”转变为“我要说”。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流, 因此, 英语的听说能力相当重要。然而, 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 当前一些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较差。就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提出几点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几点策略。

改进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篇8

一、强化朗读背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朗读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跟录音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积极背诵常用的名句,一些习惯用语,精彩段落,直至长篇范文。现行的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Comic strip,Reading,Speak up三部分,这正是学生绝好的朗读背诵素材。实践告诉我们:学习英语,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更为重要的是朗诵和背诵还有颇多好处:

一是朗读和背诵几乎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我们只要给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读背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在课外时间一个人完成。

二是朗读和背诵同样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朗读和背诵的时间,课前课后、饭前饭后,甚至于上下学的路上,学生都可以自由地读和背。

三是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积累大量实用的英语短语、句子、习惯用语,同时朗读和背诵也是训练语音、语调、语流和连贯性、流畅性的有效途径。

二、营造语言环境,坚持用英语教英语

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便于学生口头模仿;有利于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多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一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也听不懂,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模型,配以手势动作、表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新知识时,应当尽可能用所学过的句型和词汇来进行解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在以旧带新的多层次语言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丰富、简洁、规范的教学用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成为师生交流互动的纽带,学生长期在这些简短的习惯用语中听说,天长日久,耳濡目染,他们也会随时随地地运用到真实的交际生活中去。如在课堂用语中“Don’t be nervous”“Never mind” “Would you have a try ?” “Can you follow me?”“Do you understand?” “I beg your pardon?” “Take it easy!”等这些简短的句子,很快进入学生的日常用语中,学生也能够作出相应的答复。因此,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学生就会逐渐提高听的能力,听力能力提高了,开口说话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毫无疑问,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是成功进行课堂口语教学的前提。毋庸置疑,目前,我们绝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跟不上英语教学的形势要求,所讲的英语不够地道,英语口语也不够流畅,这些都影响课堂口语教学,也势必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进修,尤其是口语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采用多种方法,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大胆发表意见。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宽松的语言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大胆、主动发表意见,这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不同的口语训练形式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实现知识从“不会——学会——会用”的转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成功的乐趣。课堂上的口语形式是多样的:按人数可以分为单人、双人和小组;按形式可以分为对话、表演、说唱、讨论、辩论、口头作文、演讲、看录像等。丰富多变的课堂形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达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目的。

强化语音语调的发音训练,让学生树立学好口语的信心。学好语音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教师应把语音教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优美流利的语言语调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反之则不然。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听、多说、不但要听教师、同学的发言、还要听磁带、广播。并且指导学生在跟读、模仿若干遍后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与磁带比较,找出自己语音不正确或不标准处,继续模仿纠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说的兴趣,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讲英语的热情,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开口。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发言,让学生抬头说英语。无论是阅读还是对话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和意见的时间和空间。当学生急于说出内心想法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学生抬头说英语,目视对话者,然后说出自己要说的内容。在阅读和模仿之后,有了一定的语言输入,然后抬头,重新理顺结构,排列词组,以期表达自己。学生可能借用课文或对话中的原句,还可能犯一些语法错误,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已经把书上的语言融为自己的语言。这个内化的过程至关重要,因为它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组织句子,而非简单的诵读和背诵。抬头说英语,能使消极的语言接受转为主动的输出,完成了一个巧妙的过渡。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让学生感受直观教学。网络、电脑和投影仪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为教学提供了情景化的直观教学。多媒体组合,它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声音等现代科学技术,声像俱全、视听结合,能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学习语言创设真实情景。因此,老师应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在课堂中多使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英语歌曲比赛、戏剧表演、小品表演、增设会话课、请外籍教师上口语课、设立英语角等。我们不仅要凭借教材,把握课堂这一学习的主阵地,还应该把说话训练的领域延伸到教材规定的内容之外,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定会加快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把握住教学环节中的所有可利用的机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交流化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英语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坚持不懈、不断探索,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的口语教学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上一篇:生命的执着下一篇:磨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