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部门管理创新心得体会(推荐8篇)

部门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篇1

整理以前的一些资料,发现了这篇四年前写的心得,有一定的条理性,感觉对个人发展有一定价值和意义,同时这四年把有些经验也体验得很充分,所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果能引起大家共鸣,或有什么想法,都可以与我交流。

注:四年前,我不知道PMP,也没学习过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肯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望大家不要见笑。

--------做部门和项目管理工作,也有二年多了,在新公司一年多,加上在以前公司任职一年多的部门主管。在管理部门期间,自认为在管理上是很有些想法和思路的,这些天,突然有个想法,把做了近二年的管理工作,是否要总结一下经验心得,来回顾以前的工作,指导以后的工作。

想法有很多,一时也不知道从何说起,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基本杠框架,进行说明,具体的环节还可以专题再介绍。

按正规公司的管理来讲,应该有人事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文档管理等,一个部门也差不多,可以有些管理只要遵守公司相关规定就可以了,但有些就是直接体现在部门管理中的。这些所有的管理当中,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事管理,如果人员管好了,其它的什么都好办,如何人员没有管理好,再有什么制度规范都执行困难,取得不到好的效果。

部门管理,基本可以分为文档管理,团队(人员)管理,日常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几个方面,其它的管理一般以公司制度为准,如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

*文档管理,在项目中有人叫做项目配置管理,但总的原则是差不多的,要有分类分层,并有权限设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文档,做好相关文档的保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特殊的项目当然要考虑一下特殊性。

文档的分类,其实就是目录管理,第一个分类就是对外和对内二个目录。对外目录存放着相关交流的一些文档,让其它部门员工能很方便得到,对外子目录的分类,最好能让外部门人员能够很好理解,如:产品安装目录,产品测试目录,产品演示介绍文档目录等。

对内目录主要是方便部门内管理和交流,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在部门内分为了四个对内子目录是:内部文档,部门制度,产品文档,项目文档。内部文档目录主要是对内部也有些保密的文档,部门制度目录当然是部门的相关制度,档案,文档模块,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文档。产品文档目录主要是产品维护,宣传等工作的文档。项目文档主要是项目开发及相关的文档。

对外和对内二个目录的文档,应该是最好不要重复,优先级是对外优先,因为对外人可以浏览的目录及文档,对内部员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在部门管理中,如果没有好的文档管理打基础,做其它的工作及管理,就不可能效率很高,因为你要每件事,都要说清楚,可能有时不止一遍,检查工作时,也会很累,可能因为忘记当初如何说的,造成一些误会。

还有很重要的四点,一是文档管理目录要有专门的文档说明,放在根目录下,方便大家查看。二是建立通用和专用的文档模板,让大家做起相关文档时,风格保持一致,也方便检查。

三是要有统一的文档命名,方便以后文档查找和利用。四是要有文档整理和维护的常识和方案。

有个做档案管理工作的同学说过,档案管理关键是保管和利用。个人想这同样也适合部门的文档管理,没有利用价值的文档就没保存价值。

*团队(人员)管理,很重要的就是直接下级,作为主管应该能主动与下属交流,引导下属完成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协调解决下属与公司的各种关系和问题,帮助新员工进快融入公司。

在人员管理上,很多主管都说人是最不好管理的,个人同意这个说法,但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团队没有建设好,大多数都是主管的原因。在团队建设方面,个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员管理可以分为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四个阶段。

一、选人,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加入团队是很重要的,要从多方面来考虑,一是招聘的目的是什么,不明确目的,很难真正利用好人才资源。二是招聘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要求,对筛选人才时,会很难决择,招来的人会花去你很多管理及其它成本,而后悔当初没有考虑这么多。

三是应聘人的目的和动机,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强的目标和动机,会很快失去工作的源动力,造成团队的负面影响。而且有时有的人就是来锻炼,结果你清楚这点,把他做为重点培养,后来离开了公司,而你后悔不已。

四是应聘人的经历,在都满足应聘条件的情况下,你就要考虑不同人的经历,因为不同的经历,在团队中起的作用会完全不同。如:有的人经常跳槽,一旦工作不顺利,就会有考虑跳槽。有的毕业生,就只想过渡一下,等培养好了,不满足他的要求,就会离开。

五是感觉,任何主管在选择应聘都时,都会带有主观意识,如果在招聘时,就能建立信任及友好关系,这多半是靠感觉。个人想说理性分析后,有感觉是好的,但不能单靠感觉。

二、育人,培养一个人融入团队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首先他会受到团队其它成员的影响,所以原团队的气氛是很重要的。在我的经验里,对新人的培养,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是团队的力量,做任何事,都是配合,协作完成的,而不哪一个人完成的。即使没有人在你完成工作时,帮助过你,也是他们完成了其它工作,让你有可能完成这项工作。

二是责任感,完成任何工作都要有始有终,比如辞职,不能说不来就不来,一定要把工作交待清楚,对相关工作有个延续。

三是良好的工作习惯,做任何事要有计划,总结,管理好自己的工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管理工具。任何工作都好有工作文档。

四是学习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才能从而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五是不断改进,对工作要有不满足的心态,不断改进工作质量和流程,更好节省成本,创造价值。六是交流协作,一个合适的团队成员,要有良好的交流和协作的能力,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七是明确岗位,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是团队是什么角色,应该主动完成哪些工作。

三、用人,一个人融入团队,有能力为部门完成任务,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应该好好利用人才,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是信任,对员工完成一项工作时,要信任他坚决能完成,不断给他打气。二是责任,让员工完成工作时,思想意识中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荣辱感,能用心把工作完成好,而不是了差事。

三是独立工作能力,完成任何工作时,培养员工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遇到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依赖别人和团队,而是自己冷静思考。

四是管理能力,要适当培养员工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便他有升职的机会和能力。

五是主人翁思想,处处为公司利益和长远发展考虑,愿意在某些时刻牺牲自己的利益。

六是长远目标,协助员工在公司建立长远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七是替换原则,在任何岗位上,如果有可能,让二人以上能胜任其工作,尽可能遵循替换原则,在出现意外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

八是相互培训原则,让老员工尽可能管理,培训一下新员工,减少主管的管理负担。

四、留人,一个员工真正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而且有发展潜力,就应该考虑如何留住人才。

一是要提供物质保障,让员工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回报。

二是要处处为员工着想,切实能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如提供午餐,医疗保险等。

三是建立良好企业文化,让员工从主观上愿意在公司工作。四是提供升职的机会,让员工认为自己总会有升职的机会。五是学习的机会,让员工能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学习进步。六是组织一些活动,让员工能放松,更热爱团队和公司。

*日常任务管理,日常任务一般是指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对这类固定性的工作应该有很好的工作指导文档,明确日常工作的流程、质量、花费的成本、相关责任。对日常任务要有专人负责,并且完成日常工作后,要有检查机制,并有记录日志,方便跟踪和查找责任人。对日常任务最好可以查找是否有类似的自动化软件,不需要人为参与就能完成工作,并且有问题能及时提醒,适合责任人方便了解当前工作状态。对这类固定性的工作就要考虑压缩各项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建立整套的运行管理文档,方便工作的替换。

*项目管理,其实任何一个多人参与的,不可重复的任务,都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所以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没有重复性。首先要明确项目的需求,项目中人员的分配,制定项目的计划,了解项目的可能风险等等。作为项目管理,最重要的是项目负责人,要求项目负责人有极强的责任心和信心,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推动项目前进的动力。在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因为项目管理比较复杂,以后可以做为专题进行介绍。

部门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篇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负责机关单位和企业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 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总管家, 人力资源的策划、聘用、任命、工作、薪资、待遇等事情的综合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只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有效利用, 才能使一个机关单位乃至一个国家, 可以正常运行及处理国家、社会的公共事务。那么, 我们面临这样一个难点——服务。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上, 有些地区的服务意识还是欠缺的。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直接面对的就是社会最庞大的群体——人。那么, 只有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工作能力,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当今社会,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基本的管理职责,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不以市场为导向, 只为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 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益, 它可以维持社会和平与发展, 是维持公共事务的社会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 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实现管理目标而将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行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为了更好地完成公共管理工作, 体现公共利益,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国家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策划、获得、经营、创新、鼓励、测评等管理活动和过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共同点, 可是因为公共部门本身的特点, 造就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利益获取的公共性、管理方式的政治性、管理阶级的繁琐性、绩效审核的困难性、法律法规的严谨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不断发展,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进行改革, 其管理体系的转变, 直接影响了我国整体行政体系的转变。

一、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趋势发展明确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促使公共部门的进步, 提升公共部门的业绩, 实现公共部门的目标, 还需满足公职人员个人的成长和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化的观点上, 勇于挑战, 提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不难看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能只靠单一的管理模式就实现的, 并且, 如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像过去的形式那样简单, 没有系统性和综合性, 而是需要多元化的管理, 来实现国家乃至社会对公共部门提出的要求。公共部门必须全面调动资源, 运用各种方法管理和解决人力资源上出现的问题。因为很多时候一个很平常的环节, 一旦管理不合理, 也将会给整个团队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技术能力逐步提升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提升, 并非“平步青云”, 而是需要很多因素促成的结果。

当前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也推动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技术的发展。高超的统筹技术、数据整理技术、信息技术、通信管理技术、规划技术、操控技术等都会从中体现出来, 所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上的优劣程度, 需要技术体现出来。

当前, 由于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的整合性、繁琐性, 需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上体现技术要求。世界经济一体化, 使市场经济得到更好的完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由于其他外界因素导致管理上日益困难, 也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管理上使用技术化之后, 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降低了成本, 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减轻, 提高了管理效力。

三、市场化方向同宏观监管共同发展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仍然做不到使中等阶层的人民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屋资产, 同理, 发展中国家也无法实现全国百姓的医疗系统、环境系统、职业系统的完善保障。例如, 出口、消费、投资, 这三点有效协调, 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出口创汇”的过度依附从长远计划会牵制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健康发展, 国家该有所警觉, 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通过某些改变降低出口依赖度, 整改企业结构, 让更多的民企发展起来, 藏富于民、注重科技创新和发展国家品牌,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推进资本市场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运用金融工具发展经济、提高全国社保普及和质量, 提高个人所得税下限, 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项目资金利用率, 提高基础设施范围与质量, 国家的钱只有真正用在刀刃上, 才会对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起到应有的帮助。

公职人员只向公共部门索取产品和服务也是不合理的。发达国家90%的公共部门最少要外包一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而且其他的公共部门也是经过临时的租赁接管模式, 将有些困难的日常事务工作从公共部门转移到社会, 公共部门需要做的仅仅是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战略核心内容。这样的市场化管理, 更加有利于同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间的统一, 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工作效率, 体现了公职人员的价值。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并没有因此否定市场体制存在的问题, 也没有动摇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中心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并没有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 也并非要将所有工作推向社会将其完全市场化。实际上,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分类、制度划分、审核奖惩、免职升职等核心工作毫无疑义地由公共部门进行, 而和市场有关的人员考核、培训、任命等工作, 在双方共同协商后, 委托市场管理部门代理这一事物, 这样才会更有效地运用公共部门和市场管理部门, 但由于信息推广不均, 仍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国家的政策法规等宏观管理方法保障整体的运行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为免除百姓的顾虑, 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是非公共部门进行协调安排, 但购买和分配权依旧是公共部门统一进行。这也证明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的发展, 必定需要市场化取向同宏观监管共同发展。

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逐渐以人为本

人在生产要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因素的管理, 都需要由人来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在管理中不断以人为本,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更好地拓展自身人力资源的能力。这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提出要求, 在要求组织效率的同时, 应使人员在其中得到全面发展, 将人员视为管理的中心及重要资源, 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 让人员在公共部门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将全面发展和利益相结合, 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尊重人员的自身地位, 提高人员在公共部门的各项需求的满意度,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维护、发展公职人员的利益所在, 这不仅可以促使公共部门目的明确, 加强公共部门的原动力, 也对科技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意义得以发扬。

五、公共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问题上的困境分析

目前的管理体系, 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毫无突破的领域, 即便如此, 我们在经验中可以得出,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方法上依旧存在很多疑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均由公共部门系统自动操作完成, 这种方式的特点及表现正是公共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强度所在, 也表现了公共部门公职人员被动的状态。一个公共部门负责公职人员的各种工作环节时, 其他服务由非公共管理或部门提供。全能并没有无限来得好, 无限的管理和转变才是促进公共部门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发展中, 公职人员一般无需高学历, 只要经验丰富, 完全可以根据自我感官处理事务, 这在当今社会中是不可取的。随着全球信息化的深入,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更辽阔的视野, 因此, 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 人员需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化,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公共部门系统运作, 以及解决管理道路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应当只靠经验来解决事情, 经验固然重要, 但是一个人的体力、学识、能力、审判力也很重要, 因此, 只有合理的结合才是稳定发展的最佳方式。权威管理实际上是对管理者的操纵, 强调管理者的思想理念、自身毅力等主观因素在管理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经常出现暗箱操控、触法行为及独裁行为。在权威管理方法下工作的公职人员, 工作中执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公职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高。

六、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管理上方法创新的主要途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在创新上是一个非常繁杂的流程, 涉及的原因较多, 范围较广。就以上原因, 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创新应当重点关注。

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外包, 这不仅是通过和市场体系签订合作项目, 也是由市场体系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提供需要的服务式产品过程。公共部门负责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工作, 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服务, 降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应当通过对本部门因素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状态进行严格分析、严格评估, 将适合的外包项目外包, 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改革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审批制度, 使公共部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文件,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部分人群从事某些言论及行为, 进行制约管理, 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权利和自由限制使用手段。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审批;机关单位对市场主体申请承担, 都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提高公共部门管理的效率, 解放公职人员的思想压力。对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审批, 一定要加强审批的透明度、责任度、追究度管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审批是公共权力的体现所在, 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利益冲突, 因此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

建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办公设备, 进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的采集、输送、保存、改制, 建设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完成, 有利于管理部门系统、规范地实行战略目标的制定。想要建设好管理系统, 就应当转变观点,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要充分利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体系功能, 不应当只限制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福利待遇、考勤等。加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网上服务功能, 让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得以实现, 加强公职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信息系统功能的体现, 不但需要一个高素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还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并要不断加强绩效考核的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的对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评价, 才能发现现实存在的问题。

七、结束语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只有在多元整合、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统一各个路径, 发挥出整体功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方法创新才可以得到真实的进步和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明岗.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经济经纬, 2004 (06) .[1]魏明岗.论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经济经纬, 2004 (06) .

[2]王彤阳.澳大利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 2005.[2]王彤阳.澳大利亚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 2005.

[3]黄娜.谈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J].科技信息, 2011 (23) .[3]黄娜.谈服务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J].科技信息, 2011 (23) .

[4]刘惠冉.浅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J].法制与社会, 2008 (20) .[4]刘惠冉.浅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J].法制与社会, 2008 (20) .

部门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 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预防和控制;管理要求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6-02

医院感染伴随着医院而生,全世界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无法回避它。在21世纪的今天,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安全。本文旨在阐述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防控,提出管理要求,切实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国家卫生部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在2004年修订了《传染病防治法》,2006年颁布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了责任、义务及工作原则。针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制定了如《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新生儿病房清洗消毒管理规范》等。2012年,卫生部制定印发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更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医院感染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我院完善并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制度,消毒灭菌环境监测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规定,各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绩效考核细则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根据卫生部相关规范和指南,结合我院医疗质量监管体系,积极开展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监测,加大监管力度,针对薄弱环节持续质量改进,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如下。

2.1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应采取湿式清洁消毒的方法。清洁消毒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宜有明确标识,分开使用,用后清洗并干燥存放。每日清晨应对所有手术间环境进行清洁。手术间所有物体表面,如无影灯、麻醉机、输液架、器械车、地面等宜用清水擦拭,并在手术开始前至少30分钟完成。两台手术之间,环境或设备表面若有可见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室暴露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每周对手术室所有的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2.1.2 空气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温度应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为40%-60%。空调应保持正压,以防止走廊和邻近区域空气进入。保持每小时至少15次的空气交换,其中至少

3次应为新鲜空气。无论是再循环或新鲜的空气,必须选择适当的过滤网加以过滤。进风口就位于天花板,而出风口接近地面。保持手术间的站处于关闭状态,除非有设备、工作人员和患者进出。洁净手术室各功能区域的空气净化系统就独立设置。骨科植入物手术就考虑在室内空气经过严格净化的手术间进行。洁净手术室连台手术时应满足各等级用房自净时间的要求。

2.1.3 手术器械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对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对不耐湿、耐热的物品可选干热灭菌。对不耐熱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可选择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对不耐热、不耐湿的诊疗器械,可选择环氧乙烷菌。对不耐高温、湿热的医疗器械可选择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灭菌。

2.2 血液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2.1 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上、下午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开启空气动态净化消毒设备。地面每日用清水湿式擦拭,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消毒,抹布分区使用。

2.2.2 物品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每位患者透析结束后,对其透析单元内所有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一人一用一更换。对护理站的桌面、电话、电脑等要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消毒剂擦拭。

2.2.3 透析机清洁消毒工作要求 透析机外部在每次透析结束后要擦拭消毒,透析中有污染时随时擦拭消毒。透析机内部在透析中发生透析器破膜、传感器渗漏等情况时应消毒后继续使用,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2.3 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2.3.1 软式内镜消毒或灭菌要求 采用消毒浸泡消毒或者灭菌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并全部浸没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应用清水擦拭后于用75%乙醇擦拭消毒。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时,浸泡时间为: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浸泡不少于45分钟。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相关物品清洗后,弯盘、敷料缸等压力蒸汽灭菌;复用的口圈、注水瓶及连接管使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复用的口圈用流动水冲净;注水瓶及连接管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使用时注水瓶内应注入无菌水,每天更换。

2.3.2 硬式内镜消毒或灭菌管理 消毒的内镜可用煮沸消毒方法,水沸腾后计时20分钟。灭菌的内镜可用压力蒸汽、环氧乙烷和消毒剂浸泡等灭菌方法。连台手术应具有快速灭菌条件,否则一套内镜一天限做一台手术。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或灭菌时,器械的轴节应充分打开,管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2.4 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2.4.1 环境管理要求 新生儿病房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新生儿淋浴间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闲,淋浴物品专人专用。足月新生儿的适宜温度为22-26℃,早产新生儿适宜的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如抹布、拖布、消毒剂等。

2.4.2 新生儿使用的器械、器具及物品要求 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并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由CSSD集中回收、清洗、消毒。蓝光箱和暖箱应当一人一箱,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用后终末消。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应当每日进行清洁,每七日更换一次暖箱。婴儿床内或暖箱内有婴时,不得使用酚类制剂擦拭其表面。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等。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一用一洗一消毒;盛放奶瓶、奶嘴的容器、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应当每日清洁与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潮湿或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应当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3 结 论

部门培训心得体会 篇4

通过本周部门一个下午的基础知识培训,获得如下收获:

一、对知识产权有了进一步概况的了解。

个人对知识产权概念有了发散性认识,“知识产权”从内在看,是人们智力活动所创造的成果以及经验、知识的结晶而依法享有的权利范畴。从外部应用方面看,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等涉及文学、艺术还有目前社会发展阶段所形成的信息网络技术、生物、新能源技术的知识财产。

个人看来,知识产权最核心的、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内容便是专利以及相关的权益,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科技、经济成熟度积累到一定量级,与世界全球化接轨后突现的利益冲突日益积累,各意识层面都愈来愈关注有关。

二、通过分析华源业务和梳理标书,有了关联感。

对与专利交易、预警、专利布局、技术支撑、竞争对手情报、专利导航这六大模块,期初认为技术门槛高,有学习的为难情绪,现在看来最主要原因一是自身惰性,二是思路不宽,对知识产权业务的关联性认识的不够。在回过头来看标书,思路比起前有了提高。

三、自身问题

通过学习,发现自己对基本知识还处在混淆不清的状态,没有认识到不了解公司各部门业务,尤其是专利、商标和咨询这三块业务,对于个人还是大数据部门,具有多么重要的支撑作用。入职公司三个月,基本功没打好,自身是有愧的,这一点黄总也对我进行了批评。没做好就要快速改正,除了尽快出单外,自己力争在短期内就基础知识,三大部门业务流程等进行加强。

财务部门人员心得体会 篇5

一、提高部门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和法律意识

每周星期一,我部门按质按量的遵照领导的安排部署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其中包括人事教育、安全法、会计基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税法知识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学习等。通过学习,使我部门员工更为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性:文件上传下达的及时性,人事教育培训的科学性、车辆资金重要空白凭证的安全性。人们常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执行力。我部门正是注重了这一点,使行之有效的执行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转变了他们的工作态度,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出色的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保证了工作质量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努力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一个员工的事情。因此,我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关系来推动各项业务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安全生产工作得到加强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我部门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就是确保车辆的安全以及资金票款的安全。车辆安全方面,严格要求驾驶人员定期检修车辆,定时进行车辆保养。严格要求驾驶人员不允许酒后驾车不允许疲劳驾车。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作息时间进行派车用车,确保了车辆安全和人身安全。资金票款方面,我部门资金调度人员严格按照备付金定额和资金调拨审批权限进行资金调拨。通过教育学习实践,对安全知识以及安全意识都有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安全开展,得到了上级以及各级部门的认可。

四、充分听从领导的安排调度

执法部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进一步提升思想高度,净化心灵

此次培训为期三天,专家学者们的讲授准备充分、有的放矢,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还是引经据典、学者风范还是领导形象,都让我思考了很多。从学校毕业6年了第一次走进课堂学习,由不太习惯到渐解其中味儿,再到感觉如沐春风甚至培训结束还意犹未尽,深深感受到自己在思想上得到再次净化和提高。这种净化和提高来源于讲授者富有高度、深度和广度的思想,来源于思想与知识本身的力量,还来源于求知者对新知的追求喜悦和教学氛围的纯净感受。

二、进一步开阔视野境界,激发热情

听了专家学者们精辟的讲解、独到的剖析和成功的经验交流,让我精神为之振奋、见识更加深邃、视野显著拓宽、境界愈加升华,尤其是在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专家学者们的言传身教和成功典范,也切实增强了我干一行爱一行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进一步增强工作能力,促使上进

此次培训不仅让我在专家学者们那里学习了很多宝贵的工作方法和知识,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个向其它县区同仁学习先进经验的平台。在忙碌而充实的培训过程中,通过交流沟通、相互学习,我认识了很多在同一战线上的同志,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成为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做好以后的工作尤其是在抓好检察宣传、提高新闻写作能力、应对办公室危机公关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并起到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促使自己积极追求、不断上进。

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浅析 篇7

(一) 思想认识仍然存在偏差

一些部门和单位不能全面准确完整的理解政府非税收入的属性, 有的预算单位认为非税收入实行收支脱钩了, 收多收少与己无关, 造成非税收入流失, 留下非税收入计划缺口, 影响财政收支综合平衡;有少数单位还认为, 单位创收是单位的收入, 不属于财政性收入, 可以自收自支, 自由支配;还有的单位认为部门预算编与不编一个样、编好编坏一个样, 只要有钱开支就行, 强调单位收入与支出行为, 忽视财政预算管理, 这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大大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效果。

(二) 财政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

1. 部门预算是以部门为主的“被动”预算

目前, 我国部门预算主要是依靠部门来编制的, 财政部门只是在各部门上报预算的基础上, 根据财力状况统筹安排, 最终汇总编制财政总预算。尽管将具体的预算编制工作下放给部门, 一定程度上能发挥部门的专业优势和组织优势, 有利于财政部门腾出时间进行宏观管理, 但容易导致预算单位受“本位主义”影响, 从部门利益出发, 难以客观反映自身实际, 兼之财政部门无法全面掌握部门的预算资源、预算需求, 必然造成以部门意见为转移的被动局面。同时, 部门预算编制太分散又太集中, 从总体看, 预算编制权限过于分散, 很多部门作为预算编制单位权力很大, 弹性很大。

2. 预算分配权没有实现统一管理

我国现行的支出预算主要是根据支出性质进行编制和管理的, 而目前的部门预算是在不改变预算分配权前提下进行的, 基本建设支出等资金的分配权和管理权仍在财政部门之外, 并没有做到部门预算体制下的统一管理, 影响到部门预算编制效率, 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直接结果是部门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 大量财政资金依然游离于财政监督之外, 财政部门难以对部门预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削弱了预算约束力和预算的宏观调控能力。

(三) 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难以确定

1. 部门职能量化存在不确定性

由于缺乏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 各预算单位履行职责到底需要安排多少经费才算合理科学, 实际操作相当困难, 目前更多是根据历史经验进行判定, 现行的定额不是根据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财力的可能计算出来的, 而是在承认部门和单位以前年度支出事实的基础上, 根据历年的决算数据倒推出来的, 将传统功能预算下的部门间苦乐不均的状况给予延续, 等于是承认了以前不公平的部门间支出水平, 无法真实反映部门单位的职能大小和权责轻重。

2. 财力保障水平存在不稳定性

制定定额标准体系, 取决于地方的财力保障水平, 而财力状况和支出水平随经济发展不断变化, 支出水平和保障能力的动态变化, 客观上需要定额标准要适时修订, 但定额标准涉及面广、构成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需有相对的稳定性, 即使修订, 也需要一个较长的准备期和论证期, 从而容易导致定额标准体系与实际支出水平存在偏差。

3. 部门基础数据不完全

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和管理工作没能跟上部门预算改革要求, 从而在部门预算审核及定额标准制定过程中因缺乏单位职能设置及人、财、物等基础数据资料, 导致对部门支出安排定额标准的设置和项目的取舍上缺乏合理的依据。

(四) 部门预算的技术手段落后

部门预算技术手段滞后, 严重影响了部门预算编制的效率和质量。编制部门预算的工作量巨大, 每个部门都要采集各种大量的相关基础数据, 并对所属单位提供的数据进行审核。财政部门要对以上基础数据进行复核, 审查预算项目、人员编制、预算科目等的范围和定额标准。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缺乏成熟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支持, 工作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

(五) 预算管理过程中绩效考核机制尚不健全

部门预算特别是项目支出预算尚未建立起真正有效的绩效考评、追踪问效机制, 在具体编制过程中, 由于项目缺乏可比性, 可行性论证也不够充分, 难以做到分轻重缓急排列次序。对财政预算安排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绩效考核尽管是必然的趋势, 但目前缺乏项目预算管理的经验, 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二、完善我国部门预算管理的政策建议

(一) 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在部门预算改革进入攻坚的时刻, 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正确认识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对促进荆州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开拓创新, 共同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向精细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运行。

(二) 理顺财政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

1. 财政部门要化被动为主动

要改进预算分配关系, 完善预算决策机制, 就要主动做好沟通和服务工作, 提前就年度财政政策要点、预算安排的结构、财政增长规模等与部门进行沟通, 将有关改革措施出台的背景、所要达到的目标交代清楚, 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事先有所准备, 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提高项目安排的透明度, 确保资金在部门间的公平分配。

2. 理顺财政与其他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关系

对于计划、科技等有预算分配权的部门, 简单地将分配权收回并不是个好办法。实事求是地说, 这些部门在各自的领域要比财政部门更有发言权, 而且项目的选择权过分集中于财政部门, 客观地说也是不甚妥当。可以考虑将计划、科技等部门作为预算审核的成员单位, 相互合作, 紧密配合, 共同做好预算管理和资金分配工作。

(三) 确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

1. 充分统筹财力可能与行政事业发展

在当前财力可能与财力需求存在较大矛盾的情况下, 定员定额的制定既要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维持机构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 也要充分考虑国家财力的可能, 把定员定额建立在较为可靠的财力基础上。

2. 规范公共资源的配备标准

已有的公共资源配备标准要按照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对于配备标准没有明确的, 如计算机、打印机的配备数量、折旧年限等, 要深入调查了解, 掌握实际需求, 根据财力情况加快建立制定相应配备标准。

3. 加强公用经费实物定额管理

要创新测算方法, 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标准测算办法, 按照平均正常水平确定各项公用经费基准定额, 既考虑共性因素, 又考虑个性需求, 实行分类管理, 根据单位的工作职能和规模情况设定职能调整系数、规模调整系数, 赋予其权重, 计算得到定额综合调整系统, 分别按照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公用经费的基准定额, 通过综合调整系数对各单位的定额标准进行调整, 形成公用经费的分类定额标准。同时, 可适时根据财力与物价状况进行调整, 在测算时应越细越好, 在安排下达时, 应粗细适度, 宜粗不宜细, 把支出的自主权留给部门和单位。

(四)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 是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 是深化财政改革, 加强财政管理, 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保证。应按照财政部“金财工程”的部署, 使信息技术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支撑, 逐步实现财政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

(五) 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

绩效管理是当前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点, 需要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 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 对各类支出的成本与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是:对公共工程投资效益的评价, 侧重对其经济效益和产出的考核;对经费性支出的考核, 侧重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率的综合考核;对专项支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考核。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进行全面的追踪问效, 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摘要:部门预算是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 由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 逐级上报、审核、汇总, 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部门预算制度是财政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部门预算管理改革, 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预算管理,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保障。

关键词:部门预算,财力,定额

参考文献

[1]师旭辉,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问题与对策》,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7月号上

[2]翟小武, 《当前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的难点及对策建议》, 地方财政研究, 2008年第2期

[3]黄云生、樊成充,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开发研究, 2008年第4期

部门联动“会诊” 优化土地管理 篇8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与资源供给刚性制约的矛盾更加突出,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当前在土地管理中面临的一些突出矛盾,减少土地撂荒和浪费现象,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经营管理,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要求,由省辖市纪委牵头,成立专门组织,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信阳市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领导重视、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成效明显,走在全省的前列。

站位全局 精心谋划

今年以来,信阳市按照省纪委的统一部署,由市纪委牵头,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务求实效为着眼点、以创新实用为着力点、以构建长效机制为支撑点,积极探索具有“信阳模式”的闲置土地专项治理的路子。通过专项治理,全市供地率已由活动之初的不到30%提高到目前的95%;清理闲置土地213宗802公顷,违规用地44宗170公顷。经过处置,收回34宗,面积90.892公顷;开工49宗,面积219.466公顷;延期109宗,面积442.9565公顷,闲置土地处置率达93%;追缴出让金5.86亿元。

信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站在全局的角度精心谋划,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市委书记郭瑞民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市长乔新江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分析全市闲置土地治理问题及土地利用形势。市纪委坚持把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服务中心、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克难攻坚、强力推进。

多位领导对专项工作作出批示:5月31日,市委书记郭瑞民批示要求全市高度重视、形成共识、齐抓共管、强力推进专项治理工作。8月2日,市长乔新江指出:“我市闲置土地治理成效显著,再次验证了领导方式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的重要性,希望再接再厉,持续努力,圆满完成集中整改任务。”信阳市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市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作为领导小组成员。设立了专项治理办公室,市纪委、市国土局抽调专门人员联合办公,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等能够坚守在一线办公,亲自主抓,主动参与专项治理工作。

专项治理工作涉及的多个部门一起行动、形成合力。市委决定,监察、发改、规划、建设、房管、综合执法、国土、公安、检察、法院等多个部门要共同参与专项治理工作。各部门认真负责,发挥职能作用,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为了严明纪律、强化责任,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县区长、管理区主任向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签订并递交责任状。通过签订责任状,把担子压给各级党委政府,形成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对于违规用地、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得不到较好解决的县区,对制定措施不力、弄虚作假、敷衍应付,违规严重的单位,要对党政一把手进行问责。书记、县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区县长是直接责任人,实行党政同责。

对症下药,去病除根

在这次专项治理工作中,我市采用“一地三法”、“六道程序”、“集体会审”及“三色”预警机制的办法,认真处置每一块闲置土地。这一工作方法因其科学性得到省领导的肯定并总结为“信阳模式”在全省推广。

“一地三法”即“一地一查”“一地一案”“一地一议”工作法。“一地一查”,即对往年累积和新增闲置土地宗数、面积、闲置原因等进行“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工作,通过现场查看、实地测量、现场拍照等,查清每宗闲置土地的真实情况。“一地一案”,即对每宗闲置土地逐宗建立档案,采取案件管理办法,将案件查办成果向长效机制转化,最终建立一套健全的体制机制。“一地一议”,即对每宗闲置土地写出情况说明,分析闲置原因,分别研究对策,分类处置问题。经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集体决策后,由县区政府负责落实。

“六道程序”保公正。第一步,由辖区政府对照卫星遥感数据全面核查闲置土地宗数、面积及闲置原因。第二步,由市专项治理办公室对照上报数据实地踏勘,一一进行核实。第三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会同辖区政府、国土、规划、建设、发改等相关部门与企业、用地单位及相关群众座谈、确认。第四步,由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副组长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专题听取汇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初步处置建议。第五步,由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辖区行政一把手及分管领导和市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研究处置方案。第六步,由专项治理办公室将领导小组会议形成的意见决议以正式文件下发到各辖区政府及市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活动开展以来,市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16余次,治理办公室、辖区政府及国土规划等部门召开会议达40多次,对全市213宗闲置土地,逐宗进行研究,逐项制定措施、逐个提出意见。

集体会审慎决策。活动开展以来,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6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市纪委,市政府,市人大、政协、检察院、公安局及规划、城建、人防、房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和涉及的区政府、管委会行政一把手、纪委书记及分管领导参加会议。本着“尊重历史、结合实际、落实政策、慎重处理、解决问题”的原则,对认定的尚待处置的闲置土地,逐宗拟定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最终形成的处置意见以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文件形式,下达各相关部门予以落实。

“三色”预警抓落实。建立完善预警系统,治理办将全市闲置土地及违规用地情况分门别类,采取挂“红、黄、绿”旗的办法。即:已经开工,达到投资进度,挂绿旗,说明该宗地已得到较好处置,治理办向企业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通知;虽然开工,但未达到投资强度,进展缓慢,挂黄旗,说明该宗地存在一定问题,治理办向企业和辖区政府发出加快施工进度的督导通知,限期完成投资强度;没有按约定时间开工、毫无动工迹象,挂红旗,治理办向企业及辖区政府发出警告通知,限定时间立即开工,预期仍然不开工建设,将启动收回程序,依法收回。

信阳市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全市的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各级政府比较满意。从活动开始起,全市新开工项目49宗,面积219公顷,直接经济投入约12亿元;追缴了一批出让金,共追缴出让金达5.86亿元,为市县两级财政增加了收入。收回闲置土地30多宗,面积90多公顷。

解决了多年来的土地闲置浪费问题,企业比较满意。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共为39家企业解决土地难题。信阳市宏冠房地产公司“颐丰园”项目负责人非常激动地说:“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太好了,解决了我们企业多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始干了,将开工速度加快加快再加快。”原来,该企业因为规划调整,面临着容积率调整后补交出让金的问题,由于涉及补交出让金是按照老标准还是新标准,一直困扰着企业无法开工建设。这次省闲置土地专项治理办公室下发了豫治理发[2012]3号文件,明确规定了时间界限和补交标准,给企业指明了道路,使一些政策性极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解决了群众生活难题,老百姓比较满意。活动开展以来,共为43宗土地拆迁指明了出路,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条件。如为浉河区邦达公司“丽涛雅苑”项目长达8年未能建设,举行听证会,并请人大、政协进行调研、听证,与企业、浉河区政府、拆迁户进行面商座谈,听取群众呼声,使棚户区一百多户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为平桥区一栋烂尾楼长达20年未能拆迁强力推进拆迁到位。2012年7月20日,平桥区国土分局受部分群众委托,将群众张全贵等100多人集体赠给市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的锦旗挂在市专项治理办公室里,锦旗上面赫然印着:秉公处置、心系百姓、清正廉明、创建和谐。

上一篇:用青春托起明天的太阳下一篇: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八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