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通用8篇)
这次培训即将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更进一步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通过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在彼此的研究中、讨论中,提高了教学的方法的掌握,使我的业务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下面就本次培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天,给我的感悟却是相当深刻的,每天回家认认真真准备明天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培训中,全市各学科领域中都取得突出成就的几位教研老师们告诉了我答案。他们在报告中主要对教育的目的及怎样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任务与责任、教学的任务与目的、骨干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策略、师德工作、课程改革工作、教师终身学习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教育感念、教师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三个方面。
更新观念,以新的观念做为指导思想
1、转变教师观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以教 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成长,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教师除了一方面有丰富的知识外,更多地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自身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道理。
2、转变学生观念
在现代社会里,必须教育民主化,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有尊严、学生也有尊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努力发现学生多方面的 优点,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在信息时代,教师很多方面的知
识都可能不如学生,因此必须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伙伴朋友关系,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3、转变教学观
教学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 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刘良华教授对教学有几个比喻:学习就是玩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学习就是学走路。这几个比喻的最终意义就是说教学中必须要引 起学生主动学习。
用学习引领自身专业成长
“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伴。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 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所以,对于这种学习、培训,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和转变教育观念是这次培训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围绕课程改革,开设有关课程标准的介绍及制定背景、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改革、教材改革与 发展趋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改革框架、新课程与教师成长等内容。转变教育观念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建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介绍学校德育与素质 教育、教学评价,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这些课程互为渗透利用,穿插进行,并辅以专题研讨以引起学员认知上的冲突,在冲突中反思过去的教育教 学工作,更好地接受新的理念。
教师终身学习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要促进自身专业化成长,教师就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的观点。因为终身学习已
成为未来 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那种“一子享用的知识技能。只有主动去掌握新概念,学习新理念,研究新问题,培养适应新环境的能朝学成而受用终身”的观点已 经过时,人们再也不能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获得一辈力,才会使自己终身受益。
首先要加强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我国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 确的教育观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则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质、教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起直接影响作用。
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课程走向综合化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我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又奋斗在课程改革实验的最前沿,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无论是教育家,还是中外名师,他们都具备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与经常学习是分不开的。随着课改如火如荼的展开,我们教师要有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克服“一支 粉笔教下去,一本教案讲过来”的人生惰性,自觉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知识结构,以便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知识的更新换代让我们的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新生事 物,广阔的课内课外学习资源为他们知识的积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点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传授了。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不学习怎么可以,怎么能胜任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课堂,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不了解的,为了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只有加紧学习的步伐!一 个优秀教师应该抓紧一切时间增加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用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是新形势下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而教师是使新课程顺利实施,从而迎来各科教学科学昌明的美好明天的桥梁。一句话,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的依靠力量,也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对教师来说,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才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已经远远不够了,教师甚至要用抽水机不断地向学生排水,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对 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我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的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身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要。人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只占一 生所需知识的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那点知识而企望它管用一生。江泽民主席说过:“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注意搜集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无疑是当代教师一项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和任务。
知识挑战的严峻程度是有目共睹的,每门学科都是学无止境。专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旧知识淘汰很快,我们随时面临知识危机。新世纪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学习,崇尚学习我们不会落伍。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我自身提高政治思想素质、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我将用终身学习来引领自己 的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几天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 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就会遍地生根、遍地开花、遍地结果。这样中 华民族将会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并会永葆青春、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不管是上级领导,还是身在一线的教师们都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到
现在已有几年了,在这几年时间里,作为一名站在课改浪尖上的老师,通过各级教育部们组织的多次课改培训,我受益匪浅,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是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 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 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 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
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 现状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其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还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了解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 具有很强的职业能力。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教师是关键。而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 绝大部分是“出校门进校门”, 他们的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还没有完全到位, 教学方法和技巧还没有完全熟练掌握, 教学水平需要尽快提高, 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经验不足, 一线企业经历缺乏, 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这造成很多青年教师“水土不服”, 不能很快胜任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因此, 尽快提升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改革内容与目标
2.1 改革内容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 探索“6+1+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即通过师德引领、以老带新、职岗培训、企业实践、项目激励、二员推进6种途径, 并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 实施选拔奖励, 从而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2.2 改革目标
通过“6+1+1”培养模式, 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增加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经验, 从而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实现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3.1 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的增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以传授科学知识为目标, 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 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 教师育人意识淡薄。许多青年教师认为教育学生是辅导员的事, 与自己无关, 从而造成了育人的断层现象, 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
2.3.2 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 是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 许多学历相同、教龄相近、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相似的教师, 其教育教学效果却差异明显, 原因就在于教师育人能力的差异。许多青年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偶发事件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指导。许多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缺乏创新意识, 无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提示我们,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与水平, 必须注重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 从而推进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2.3.3 青年教师“研究型”观念向“应用型”观念的转变
大多数青年教师由于出身于研究型培养体系, 有着惯性的思维定势。而高校目前的评价体系往往倾向于学术科研的考核, 再加上职称晋升的强大动力需求, 青年教师热衷于学术科研。高校对“应用型”能力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 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待遇上无任何差别, 所以青年教师缺乏转变思维的推动力。要想提高青年教师“应用型”育人能力, 首要问题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研究型”观念。
3“6+1+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实施
3.1 实施方案
3.1.1 培养青年教师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
通过外出培训、举办相关讲座、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来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 培养其奉献精神。
3.1.2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 做好传帮带
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培养制度, 通过传帮带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 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使他们逐步成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团队带头人。
3.1.3 加强职岗培训, 提高青年教师育人技能
学校根据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 并结合青年教师的教育背景、对教学知识及技能的不同需求, 有针对性地派遣青年教师进修培训, 从而弥补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不足, 全方位提高其育人技能。
3.1.4 组织企业实践, 提升青年教师“应用型”能力
大多数青年教师对生产一线了解不足, 理论与实践脱节。通过让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 与企业沟通, 了解岗位需求, 解决工学结合的问题, 既符合“双师型”教师培养要求, 又可以为青年教师积累生产实践经验, 从而提升其“应用型”能力。
3.1.5 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
通过学校“学术技术梯队”项目建设, 让青年教师由学术技术新秀逐步成长为学术技术骨干, 继而成为学术技术带头人;通过“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使青年教师逐步了解并掌握教学规律, 从“怎样教好课”向“为什么这样教”的更深层次目标迈进;通过青年基金项目, 使青年教师真正成为科研的主力军。
3.1.6 强化“辅导员”、“实验员”制度, 推进青年教师管理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辅导员工作, 促进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学生需求, 融入学生、感知学生, 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及因材施教的问题, 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更有针对性。除此之外, 还要进行日常学生管理工作,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面对“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要求教师不仅是实验实训的准备者, 更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情景设计者、项目制订者、任务驱动者。青年教师通过承担实验员工作, 加深了对现有仪器设备的认识, 了解了学校实验实训现状、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实际水平, 为今后合理安排实验实训工作打下了基础。
3.1.7 严格考核评价, 确保培养效果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制订严格的考核评价制度, 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对本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确保培养效果。
3.1.8 实施选拔奖励, 激发创业热情
将青年教师的综合评价纳入选拔奖励考核内容中来, 在项目评选、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人才选拔等方面予以倾斜, 激发创业的热情。
3.2 实施方法
制订“6+1+1”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细则 (见图1) , 建立健全验收考评制度, 从而确保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 保证培养效果。
3.2.1 加强师德建设
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 加强师德建设, 将师德教育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 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3.2.2 完善、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1) 建立导师选拔机制, 构建导师管理制度, 明确导师的准入资格和职责。导师由思想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教学效果良好、熟悉各个教学环节、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的教师担任, 他们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多年, 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的导师由系部提名, 由学校人事及教务主管领导讨论通过, 经导师本人同意后, 由校长审查批准, 以学校文件形式公布青年教师导师的人选, 并报人事处及教务处备案, 导师对每位青年教师的指导期限一般为3年。
(2) 明确导师的工作职责。导师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承担的教学任务, 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可对其教学方法、讲课技巧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 与青年教师讨论所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指导期间, 至少为青年教师上一门示范课, 深入所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 并予以具体辅导。指导青年教师完成一轮包括各个教学环节的训练, 如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验课、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设计) 等。指导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 带领青年教师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 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3.2.3 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培训体系
学校建立健全青年教师专项培训体系, 包括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学习、专业课程培训学习、外出进修学习等培训体系。青年教师根据个人教育背景、对教学知识及技能的不同需求, 有针对性地提出专项科研申请, 经学校批准, 安排专项资金后开展。
3.2.4 制订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
制订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管理办法, 落实实施细则、待遇及考核办法, 委派青年教师担任学生顶岗实训指导教师, 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实践, 逐步使青年教师成长为企业生产岗位的“技术员”。
3.2.5 加大青年教师教研、科研项目扶持力度, 完善项目申报、成果验收和奖励机制
学校在现有的青年教师教研、科研项目的基础上, 加大资金投入, 使资金能够保证教研、科研项目的圆满完成。项目申报引入竞争机制, 让有重大研究意义、有挖掘潜力、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脱颖而出, 而不是使青年项目变成专门“照顾”年轻人的福利。从严制订项目验收标准, 保证项目质量, 引入奖励制度, 激发青年教师参与项目的热情。
3.2.6 完善、落实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实验员的培养制度
(1) 制订青年教师辅导员、实验员工作岗位锻炼制度。学校出台相关制度, 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承担一届辅导员或实验员工作, 以便促使青年教师更快转换角色, 尽快从思想、组织管理能力、育人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全面提高。 (2) 加强辅导员、实验员岗前培训。制订辅导员和实验员培训计划, 根据辅导员、实验员岗位的能力要求, 有步骤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岗前和在岗培训。 (3) 明确实验员、辅导员的待遇。出台辅导员、实验员岗位津贴的发放办法, 将辅导员、实验员工作与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结合起来, 优化辅导员激励机制, 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完善辅导员、实验员工作考核机制。制订辅导员、实验员的管理和考核办法, 明确辅导员、实验员的“责、权、利”, 并与岗位津贴挂钩。
3.2.7 建立完善的检查验收和考评制度
对青年教师育人能力培养途径的各个环节制订相应的验收制度及反馈制度, 根据实施情况及时做出调整, 并加以完善。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 通过企业、学校、学生、同行等多方面参与的共同评价, 从教学、科研、管理、实践等方面综合评价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3.2.8 制订公平公正的选拔奖励制度
学校制订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和奖励制度。在人事变动、干部选拔、评优评先中, 按照青年教师综合评价情况来认定。对于纳入培养体系的青年教师, 验收评定优秀的, 给予一定奖励。这样既可以增强培养体系的吸引力, 又可以给项目实施中的青年教师压力和动力, 同时又可以为学校选拔优秀合格的人才。
4 实施效果
本培养模式在我校实施以来, 得到了广大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 分别针对自身情况找好切入点, 并认真贯彻和实施。经过几年的实施, 成效显著。
4.1 完善了青年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师德引导、以老带新、职岗培训、企业实践、项目激励、二员推进6种途径, 并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实施选拔奖励,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4.2 促进了青年教师全方位成长
通过导师的指导, 青年辅导教师培养、青年实验教师培养、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活动, 缩短了青年教师上岗后的磨合期, 使其尽早进入角色。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特点和培养模式结合起来, 找准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4.3 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6+1+1”培养模式的实施, 可以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促进教学相长;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促进“学、研”结合;可以增加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 促进工学结合。
实践表明, “6+1+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具有推广价值。
摘要: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不足的问题, 探索“6+1+1”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即通过师德引领、以老带新、职岗培训、企业实践、项目激励、二员推进6种途径的实施, 并对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 实施选拔奖励, 从而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
关键词: 1∶1数字化课堂;杭州;小学教师;认知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74-03
“1∶1数字化课堂”是指教师和每位学生都配备一个电脑化装置,利用网络技术将这些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环境,学生可利用自己的电脑上网在线学习或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协作。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在课堂上的深层次整合。
数字化教学的理念较早应用于企业培训和高等教育。随着成功案例的不断涌现,数字化教学的良好效果逐步引起社会关注。部分专家洞悉到它在中小学教育应用中的重要性,开始倡导把这一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育。2002年,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凯斯·诺里斯(Cathie Morris)以及密歇根大学的学者艾略特·梭罗维(Elliot Soloway)首次提出“1∶1数字化学习”。他们认为,当每个人都拥有并能够经常使用属于他个人的计算设备时,学习方式必将发生改变。在经济、政治、教育发展等方面因素的促进下,1∶1数字化课堂教学过去十几年在世界范围内有了长足发展。
一、调查缘由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利用网络等手段随时随地获取各类信息,正逐渐成为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传统的仅仅靠黑板、粉笔加教科书进行知识传递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单独一章加以阐述,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城市,杭州一直重视教育信息化的贯彻与实施,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本文正是校企合作项目“1∶1数字化课堂走进中小学”的阶段研究成果。在项目开展初期,为了解杭州小学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的认知状况,我们于2013年10月在杭州城区随机选取14所小学,通过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开展调查活动。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被调查教师均为一线普通教师,年龄在24-45岁之间,学历以本科为主,教龄在3-25年间,初、中级职称居多,这些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杭州小学教师的主体。我们认为,本调查所得结果,基本上能反映杭州小学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的认知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的了解程度及教师对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教学的影响、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1∶1数字化课堂教学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态度。
1.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的了解程度
分析问卷发现,所有被调查者中,4人“非常精通”,42人“了解一些”,30人“稍微了解”,另有8人表示“仅听说过”,只有1人“从未听闻”,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还了解很多,这或许与杭州近几年倡导数字化课堂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小学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的更多问题提供前提,也为下一步项目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目前是否有必要开展1:1数字化课堂教学”这一问题,调查发现,有22人认为“非常有必要”,36人认为“较有必要”,两者占到68.2%,另外有27人“说不清”,但没有教师选择“不太必要”或“根本没必要”。这就是说,所有被调查者中,没有教师反对在小学开展1∶1数字化课堂教学,并且半数以上的教师确信1∶1数字化课堂有必要走进中小学。调查也显示,若学校开展1∶1数字化课堂教学实验,超过90%的教师自愿参与,甚至有60%的教师“十分愿意”。由此可见,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的热情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很高,这对下一步项目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3.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教学的影响
本部分涉及对这样几个问题的看法:①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改进现有教学形式的作用”的调查结果是:47人认为“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3人认为“有一定的作用”,两者占到82.4%。在访谈中,有教师就谈到:把电脑带进课堂,学生查阅信息更丰富、更便捷而且师生信息反馈更及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师生间的沟通障碍。②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活动的开展”这一观点,教师的态度是:21人“非常同意”,46人“比较同意”,两者占到79%。另有1人“不太同意”,没有人“非常不同意”。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将促进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活动的开展。③针对“若每节课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学生将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操作平板电脑,这将导致电子化满堂灌”这一观点,教师的态度是:2人“非常同意”,27人“比较同意”,两者占到34%,另有33%的教师“不太同意”,33%的教师态度模糊,选择“一般”。这说明,近三成教师的态度是模糊的,但超过三成的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可能带来的电子化“满堂灌”表示担忧。对于这种担忧背后的原因,有教师表示:目前平板电脑在功能上存在欠缺,课堂使用的教学软件也不太完善,操作不方便,学生在课堂上要花费不少时间用在操作平板电脑上。我们认为,随着平板电脑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教学软件的出现,教师对电子化满堂灌的顾虑或许会逐步打消。
4.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教师的影响
本部分主要关注1∶1数字化课堂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及是否会增加教师负担。对于“移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加速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这一观点,20人“非常同意”,40人“比较同意”,两者占到71%。另有4人“不太同意”,没有人“非常不同意”。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若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是否增加教师负担”这一问题,19%的教师认为“明显加重”,42%的教师认为“稍微加重”,说明超过60%的教师认为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会加重教师负担,仅有5%的教师认为会减轻教师负担。这或许来自教师教学中对平板电脑的恐惧,感觉需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加重负担。综合教师对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虽然多数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会加重教师负担,但绝大多数教师仍然希望这一新型教学方式走进中小学。
5.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本部分主要调查1∶1数字化课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①针对“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是否有助于激发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8人认为“很有助于”,45人认为“较有助于”,两者占到87%,另外有12人认为“说不清”,所有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无异议。②针对“若课堂上每位学生都有一台平板电脑,学生的注意力将会分散,教学效果将受到影响”这一观点。教师的态度是:4人“非常同意”,34人“比较同意”,两者占到45%;反对这一观点的教师有26人,占30%。这说明,近半数的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将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仅有三成左右的教师认为不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影响教学效果。进一步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生长期在1∶1数字化课堂环境中,将会过渡依赖技术工具,增加惰性,影响记忆力和思维力等方面的提升。③针对“学生经常使用平板电脑,学生视力将下降,甚至影响身心健康”这一说法,教师的态度是:18人“非常同意”,35人“比较同意”,两者占到62%。另有12人不同意,占14%。这说明,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学生经常使用平板电脑,学生视力将会下降,还会影响身心发展。
6.1∶1数字化课堂教学发展趋势
1∶1数字化课堂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现还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但是,1∶1数字化课堂教学在理念上、实践操作上与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变化,不少学者把它看作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代表了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设计了“你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这一问题,来了解一线教师的看法。调查结果是:21人认为“完全取代现有教学方式”,49人认为“会和现有教学方式结合”,两者占到82%。另有9人“说不清”,6人(7%)认为“被逐步被淘汰”。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充满信心,寄予厚望,更多的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会与现有教学方式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三、研究结论
杭州小学绝大多数教师(调查结果近90%)对1∶1数字化课堂有所了解,甚至有教师认为“非常精通”,说明杭州小学教师在这方面的素养还是挺高的。但少数教师感到陌生提醒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教师了解这一新型教学模式。
除少数教师“说不清”外,多数教师认为有必要在小学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而且1/4以上的教师认为“非常必要”,没有教师对此持反对态度。由此可以类推,杭州多数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持积极态度。
80%左右的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改进现有教学方式持积极态度,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活动的开展,三成左右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可能带来的电子化“满堂灌”表示担忧。
超过70%教师认为,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将有助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调查也发现,超过60%的教师认为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会增加教师负担。这提醒1∶1数字化课堂教学推行者深入思考如何尽可能化解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带来的新负担。
接近90%的教师认为实施1∶1数字化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近半数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将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超过半数教师认为学生经常使用平板电脑,视力将会下降,还会影响身心发展。
超过80%的教师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充满信心,寄予厚望。但是也有少数教师认为1∶1数字化课堂教学会逐步淘汰。
综上所述,在教师眼中,1∶1数字化课堂教学犹如一把双刃剑,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其优势是无可替代的,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对1∶1数字化课堂教学充满期待的同时,也顾虑到对自身、对学生以及对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这也预示着1∶1数字化课堂教学在发展、推广的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希望教育专家和电脑技术人员通力协作,尽可能地发挥1∶1数字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克服弊端,共同推进1∶1数字化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
[2]张浩,祝智庭.一对一环境下的学习变革[J].远程教育杂志,2008(4).
[3]丁宇红.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持续推动力[J].上海教育科研,2012(4).
大王庄中心小学 郑艳香
作为一名经验尚浅的英语教师,我有幸跟着教研员去临沂参加了这次学习,此次学习的主题是:临沂市小学英语听说教学专项研讨会。这次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而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是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从这次的学习中,我学到了一些专家及同仁们的先进经验,明白了一些道理,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
此次学习历时三天,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参加学习的全体教师已经挤满了会场,戴阳老师以幽默的语言给我们详细讲解了“How to improve listening and speaking”,她只用了四个词“what、why、what、how就概括了自己整个讲座的思路。老师们听的津津有味,虽然讲座从下午两点持续到将近五点中,但是没有人感觉累。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我们还观看了几节研讨课,而且北航附小的老师谢乃莹和张剑老师都给做出了认真的评课。虽然最后一天有点累,但是心里有的是更多感慨。几节课都非常精彩,尤其是口语外教老师Sam的一节口语课,让我感觉眼前一亮,让我不得不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了。就像开学的时候领导所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通过随后两天的学习,谢乃莹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的“小学英语说的能力的培养”,张剑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的“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与学”,我体会深刻。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小学英语听说教学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写好“教后反思”,在教学中反思,在总结中进步。
幼儿园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学员感悟
信丰某幼儿园 施老师
2012年6月25,26号,这两天,我带着假日边玩边学的心态去赣州学习。参加张春光导师的幼儿园“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的培训。因为我不知道培训什么,因为我以前我从来都没有参加过什么培训,我就想培训呀,反正我也是刚出社会不久很多东西都不懂有学习的机会就去咯,我就抱着玩的心态去的,第一天什么也没有学到而且搞得我累死了,我当时就想走了,后面想了一下既然都来了还是别走,后面就没有走留下来了,两天下来,虽然我很累了,可却收获很大,除了传统的理论课,还有真正的实践。这两天一夜的“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经历让我刻骨铭心。
当张春光导师问我们:“你此次来这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知道活动目的及基本课程,可我却不知道,我说:“不管是什么,学了就肯定能学到东西” 两天一夜的“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真的给我很大的启发。
张导在课上总强调告诉我们:“当下你在想什么,在作什么,为什么”而我依然还没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但我明白,思想决定行为,行为改变结果的道理。可我却依然做不到。但张导的“天助,自助者”让我明白要自取,自救,才能真正自助。想要卓越,升华自我。的道理
在“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让我知道了我也只生存在“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我不知道”却不知道还有“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中。也让我明白了,其实我也是温水里的青蛙,这些年,我一直待在我自己的一个小舒适圈里,其实我也想过“跳”没想原因,方法。却一直在给自己找漂亮的借口。当他人讲我的时候,你哪里哪里不好不好我会觉得我已经做得那么好了干嘛还要讲我的不好啊?是不是有病啊就知道讲我,我就会很生气的去讲别人,我依然很伤心。其实是我自己做的不好。而不是别人做的不好。
有时候自己想了要做的事情有没有去做,我就是敢想不敢去做的,我总是在给自己找漂亮的借口,我一直都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改变的自己的一些习惯和做事方式,就是不做得还有没有机会了?我要改变我自己,因为我太不够自信了,太懦弱了,我要改变自己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可以的,我愿意去尝试,给自己改变的机会,哪怕一点点也是可以的至少我去尝试过了。我就不会后悔“但我依然还记得知道是没有用的,相信并且作到才是最有力量的”。
在游戏中我没有冒险,我的不自信,与无所谓,也真实的放映出了我现在的现状,可我依然还在找漂亮的借口。
在游戏中我感受到了在团队中遇到苦难,学会思考,冷静,反省自己,更明白团结,齐心协力的力量。要有团队精神。
在游戏中我明白当做事要在快中求稳,求赢时,团队付出的努力更大,更多。
在游戏中也让我明白,游戏的寓意和现实生活一样,谁在与不在,我的重要性,或谁在与不在,谁谁的重要性,监守自己。最重要的还是自己。
在游戏中也让我明白,游戏的寓意和现实生活一样,别人的责任,疼痛,我们无法替代,自己作错的事,让别人承受责任,却不能帮助,让我更内疚,揪心和心痛,只有眼泪知道。当导师的配语,让人更泪如雨下,可这泪,让我们变的更加坚强。
在游戏中也让我明白,游戏的寓意和现实生活一样,可那6个电话,我依然没有 打,因为我要打的实在太多,太多了,所以借此,我在此跟我的家人,亲朋好友,真诚的说声:“对不起”对关爱我的人说声:“谢谢。”相信我的,不相信我的,从此相信我吧,今后我北京家园共育教育科技中心
http:// “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
会用行动证明自己,并许下承诺:一信任。负责任。的态度走过我的人生。也将,好工作,好好生活。活出自我。
也很开心我施玉红也完成了“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的第一阶段培训。
接着28,29号这两天我参加了张春光导师的“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的第二阶段培训,在第二阶段的第一天的时候我也是没有进入状态,因为在我参加完第一阶段培训后我朋友来接我回家,接完我之后他就把他的车子借给别人用了,别人开着出事了,现在车子没有用了,我就一直觉得好愧疚要不是我叫他下来接我就不这样子了,所以第一天我一直都是在想着这件就没有进入状态,经过晚上的一个游戏我放下了对这件事情的不放心,我开始全身心的投入进去了。通过“赢在教育-卓越人生”特训营的第二阶段培训我学会了放下不是我该得到的,学会了是我的我就要牢牢的抓住他。在第一天的培训我慢慢的把自己身上沉重的盔甲丢下,慢慢的放下家人和朋友的不信任,首先自己要学会去相信自己,要自信,要学会放下。
在第二天的培训中最让我意外的是,张导让我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当张导说完游戏规则的时候,我人都傻了,我一直在想张导为什么要我扮演这个角色啊??是不是我长的像还是怎么样子呢?我一个晚上没有睡觉在想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啊?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第二天张导叫我们的所有的学员开始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时候,我是在这次培训中哭最久的,当我哭着不肯上去演的时候。张导问我为什么不肯上去演啊。问我什么这么的抵触这个角色啊?我说我不喜欢这样子的人,因为有人说过我,而且家里人也是非常的厌恶这样子的人,只要我一穿一下高跟鞋家里人就会说我不像一老师,说老师不是这样子的人,所以当张导叫我扮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好害怕。我一直都是不肯去上台演,一直在哭。当所有的学员们和老师们帮我走出这一关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因为我心中最抵触的一关我都过去了,所以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没有我过不去的坎坷,只有看我自己了。我相信我自己是可以的。
在这次的培训让我成长了很多,在这里我要谢谢王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去学习,参加这个培训,我还要谢谢的一个就是我的同事杨霞是她一直鼓励我来参加这个培训因为我太不够自信了,还有我要谢谢张导给了我这个成长的舞台真的谢谢你们。通过这次的培训我学会了自信,坚强,勇敢。谢谢你们!
2012年6月27日
北京家园共育教育科技中心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教师,需要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终究不能培养出有理想的学生。林语堂先生说:“人生不能无梦,世界上做大事业的人,都是由梦得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生活也就没有兴趣。”这里的“梦”,即是“理想”。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的。”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如果教师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读书很甜。一本好的书,是一个足以让你“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情人,或在大树之下,或在藤椅之上,或坐或躺,或高唱或低吟,心态自由,兴味十足,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
读书很苦。读书是一桩苦事,夏有蚊蝇之扰,冬有严寒之袭。并非所有的书都是你所爱读的。生活中,你有不喜欢甚至厌烦的人和事,但有时它们恰恰是你必须去相处的人和必须去做的事。读书也如此,比如有的工具书艰涩而枯燥,但身为教师的你,不读通工具书,显然是无法适应你的工作;比如有的哲学典籍抽象而深奥,常常让人敬而远之,但如果你对于哲学一无所知,那么,你的思考常常缺乏深度,你的生活往往缺少智慧„„还有,你想读一本好书时,可能无处可觅,可能囊中羞涩,常常让人有“英雄气短”之叹。
读书,应该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生活方式。惟其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40岁, 因维修卡车不慎误食柴油一大口, 遂来院就诊, 查:意识清楚, 焦虑病容, BP 110/7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P 84次/min, 自觉头晕、恶心, 上腹部不适, 接诊后予以清水洗胃, 护理人员遵医嘱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 予以清水洗胃。并予心理安慰,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患者配合良好, 生命体征平稳, 无腹痛等不适主诉, 洗胃过程中, 发现液体吸出不畅, 且每间隔2个灌入吸出循环, 患者便会突然起身, 呕吐, 有时灌洗液从患者口中急剧涌出, 经检查确定: (1) 胃管在胃内, 患者为空腹, 洗出液无食物残渣存留, 注洗器注洗通畅, 胃管无堵塞; (2) 吸引装置 (TA-23D) 密封良好, 压力保持在100 mm Hg。再经仔细观察, 发现每次灌入清洗液启动吸引器吸引时, 进入储存瓶内液体或水流较畅, 遂考虑胃管插入较浅, 将胃管继续插入约4 mm, 胃内液体吸出畅, 液体出入量大致平等, 患者未发生呕吐现象, 于洗胃后转入病房进一步治疗。
2 讨论
柴油主要损伤人体神经, 口服后果较严重, 柴油微粒物质引起神经系统疾病并使哮喘加重 (2002年1月, 美国环保局颗粒物质健康影响研究中心规划处状态进展和计划中期2半年报告) 。洗胃是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项操作, 一般急诊来洗胃的患者护送人员情绪紧张、急躁, 医护人员应该镇定沉着, 在做治疗的同时适时给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 以减轻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而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处理、默契配合和熟练的操作对患者及家属都是会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 使其情绪安定配合救治。本例操作中, 发现胃管插入偏短, 究其原因, 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急救室是敞开式的, 医护人员的一举一动尽收患者家属的眼中, 量长度插管的过程中, 患者因不适而躁动不安, 胃管涂了石蜡油, 量好的刻度可能发生偏差, 虽然插管后听诊腹壁有气过水声, 但无法判断深浅, 因有家属在场又不敢拔出重插, 只好先操作; (2) 洗胃过程中, 患者的口鼻因胃管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 流至胃管外壁, 胃管上固定的胶布松动滑脱, 胃管外滑; (3) 在量胃管插入长度时, 因患者呈曲屈体态, 结果使长度偏短, 量长度时有护士以45 cm~55 cm计算, 取45 cm, 忘了此数值应结合患者的身高、体形灵活运用。
3 体会
多名来自于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在京对记者表示,农村教师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制约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新化县曹家镇展望村村委会主任杨娟娟告诉记者,她在新化县调研发现,全县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男教师占比仅为18%,特别是近3年招聘的教师中,男教师仅占比为12%,选送定向培养师范生中,男生仅占比9.7%。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长期关注这一问题。她告诉记者,自己学校120名教师中只有20名男教师,占比不到五分之一。湖南省每年的特岗招聘面试中,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她在各地调研发现,这一问题并非湖南的“专利”,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这一问题,有的地方男女教师比例接近1∶9。
农村教师队伍中“阴盛阳衰”持续加剧,让这些全国人大代表担忧。杨娟娟认为,这将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男生的性格会在14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其间一直都处在女性包围中,对他的性格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女性化、阴柔化。”杨娟娟说,成长过程中缺乏坚毅、勇敢、阳刚等男性气质影响,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其性格养成都容易出现错位,长此以往,对整体国民性格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等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跟农村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差等有关系,这一职业对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性显然吸引力不足。蒙兰凤和杨娟娟建议,要提高全社会对农村教师职业价值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同时,完善教师招考聘用制度,完善改革师范生培养制度,引导更多优秀的男生充实到农村教师队伍中。
教育部多措并举力助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人民日报》消息?儿童医院少、儿科医生缺、孩子看病难,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这些社会焦点问题有望在未来五年逐个击破。为此,教育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力度。
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介绍,当前,国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使得儿童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凸显,也对儿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为此,教育部正在从深化面向基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扩大儿科医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积极主动承担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儿科学科专业建设等四方面入手,加大儿科医生人才培养力度。
据了解,教育部将继续推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教育工作,为基层每年培养5?000名左右从事儿科等各科常见疾病诊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人才。要求38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校增加儿科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到2020年儿科专业研究生在校总规模力争达到1万人。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过渡期内,教育部将儿科学专业化教育前移,力争到2020年每省(区、市)至少有1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层次专业教育,促进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效衔接。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推荐阅读: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106-07
培训教师培训心得09-30
【热门】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5-25
【必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28
转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6-28
省级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07
网上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12
待岗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23
新进教师培训心得体会07-26
教师校本培训心得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