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评价办法(通用12篇)
为更好的督促教师落实好读书活动,制定此评价办法。
一、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管理人员安排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三、管理人员职责
1、每周具体组织、引领。第一位是组长。所有成员积极参加所有的读书活动,不值班的其他时间也积极参与。
2、专门老师每日粘贴网上交流实录整理。
3、一本书读完后,管理小组组长收集读书笔记检查统计。
4、一本书读完后,管理小组组长收集整理上交读书感悟。
四、评价办法
评价内容三项:读书交流、读书笔记、读书感悟。每读完一本书,实行级部捆绑式得分计入发展性评价。群交流、笔记、读后感分别有不交或者完不成数量的,级部每人次减0.5分。扣完5分为止。
(《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教学常规20分中设“读书习字基本功”占5分。实行级部捆绑式评价方式,科室人员回归任课课时多的级部。习字: 每人每少交一次,级部团队教师各减0.1分。读书:读完一本书后综合评价,群交流、笔记、读后感分别有不交或者完不成数量的,每人次级部团队教师各减0.5分。扣完5分为止。)
1、读书群交流:
读完每本书后管理组长统计,每人交流不少于40次,每少一次减0.5分。团队教师也相应扣分计入发展性评价。另外,根据个人交流次数和质量,期末评选金牌会员1名,银牌会员2名,铜牌会员3名。
2、读书笔记:按时上交检查,数量足、书写认真。不交或数量不足的每人次扣0.5分,团队教师也相应扣分计入发展性评价。
3、读书感悟:在规定时间内上交,不少于800字不抄袭。不交每人次扣0.5分,团队教师也相应扣分计入发展性评价。特别优秀的在校级层面做读书报告交流。
五、提醒注意
1、读书感悟是自己真实写作,杜绝网上下载,引用材料除外。
2、读书笔记每章10句话,杜绝让学生代抄。
3、交流真情实感即可,杜绝随便粘贴网上一句话应付。
关键词:科技档案,档案收集,档案管理,科研工作量,归档系统
1、高校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x现状
高校科技档案是指高校承担的教学研究, 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直接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等材料, 它反映了教学、科研项目活动的全过程, 是科学研究深入进行和科技成果推广的基础。而科技档案收集工作则是将教师科研过程中形成的处于分散、无序状态的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 也是高校科技档案工作的记述、基础和起点。但是, 由于高校中的很多教师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项目档案原始材料的记录没有注意保存和管理, 因而造成了原始材料的失散, 项目负责人或以保密知识产权为借口不愿向科技处提交原始记录, 造成档案材料的收集残缺不全, 在著作、论文、奖励、音像制品等成果归档时, 由于这类成果涉及面广、名目繁多、量大, 造成归档工作难度大, 加上由于很多教师觉得归不归档对自己职称的普升不受任何影响, 因而不愿归档, 这样, 影响了高校科技档案的收集和数字化建设, 使科技档案资源没有充分记述和反映科研项目的活动全貌, 也无法反映一所高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给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 在当前教师绩效评定中利用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对教师科研工作量进行评定, 以促进科研成果的归档。将能改善高校教师不愿把科研档案归档这一现象。而如何将绩效工资评定与科技档案归档相结合, 是做好科技成果归档工作的关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我们首先建立起科研管理归档系统, 然后将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的信息, 做出数据库导入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绩效评定, 给出合理恰当的评价分值。绩效评价分值是教师年终考核中的重要指标, 是与绩效工资挂钩, 这样做, 充分调动了教师支持科技档案收集的积极性, 从而建立了互动的、密切相关的和良性循环的科研档案管理长效机制。
2、确定科技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
确定归档范围的标准是:科技文件材料是否具有保存价值。凡是直接记录和反映本单位科技、生产活动的, 具有现实和长远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材料, 都应列入归档范围。为了把科技档案收集工作与教师的绩效评价结合顺利开展, 有的放矢地做好科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首先让教师了解他们应该记录、收集和上交的有关科技档案材料包括哪些, 以准确计算其科研工作量, 为绩效评价提供正确的分值。以我校为例, 我校科技档案归档材料的收集范围主要包括了项目类和成果类的档案归档材料。比如科研项目类的归档从申请到结题要经过三个阶段, 即准备与申请阶段, 立项与执行阶段, 结题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形成不同的材料, 一般科技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应包括行政文件和科技材料两部分, 行政文件, 由该项目所涉及的有关部门, 包括设备处、科技处、财务处、人事处等对项目进行管理所产生或掌握的具有行政性质的文件, 如项目负责人变更批复文件、处罚或奖励文件等。科技材料是项目负责人及其成员在项目研究中产生的科技资料, 包括立项申请、科技查新报告, 原始记录、结果分析、进展报告, 结题报告, 签订证书或验收证书, 发表论文著作等。行政文件与科技材料同等重要, 都有收全, 这两类文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记述和反映科研项目活动的全貌。又如成果类的归档:而科研成果类归档一般要经过4个流程, 即成果信息录入、提交纸质材料、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立卷归档等。 (1) 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按要求录入科研管理归档系统。 (2) 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录入归档系统后必须把成果的纸质材料提交到科技处以备审核。 (3) 科研管理部门通过纸质材料根据系统信息进行核对。 (4) 根据上交科技文件材料进行组卷。组卷应遵循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 保持案卷内科技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 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最后移交到档案馆。
由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科研管理系统计算其工作量分值, 而工作量分值是教师绩效工资评定的主要指标, 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录入管理系统作为绩效工资评定的依据, 是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 他们非常认真对待, 积极主动协作做好每个环节, 这样, 利用教师绩效评定与科研管理计算办法结合科技档案归档。能使科技档案收集工作更加完整性和连续性。
3、科技成果归档系统与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
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我校科技处已设计应用, 计算办法是根据教师的各种不同岗位和工作量要求, 定出不同级别分值和百分制标准分计算公式, 然后分别按项目类和成果类的计算公式和参数进行总工作量的计算 (见表一) 。由于图表有4幅之多, 篇幅有限, 在此仅列表一, 以供读者窥豹一斑。再者, 本文只着重论述科技档案收集工作与教师绩效之互动, 以激发教师支持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积极性。
4、计算办法的要求
将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与科研管理系统有机的联系起来, 把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所覆盖的内容的相关数据库导入科研管理系统, 教师利用科研管理系统进行科技成果归档, 最后由科研管理系统计算出工作量分值。为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提供重要指标。以我校为例科研管理系统具备计算项目类和成果类的办法的相关数据库, 比如成果类具有CNKI数据库包括了所有期刊的信息、四年一版的核心期刊数据库、SCI影响因子数据库、被国外收录的三大索引数据库等。科技档案信息根据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中所规定的标准准确录入, 教师在使用科研管理系统进行成果归档时, 录入系统的数据必须准确、完整、规范, 才能保证系统自动计算出的工作量分值的准确性。比如在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里要求500万元以内的项目参与计分的人数不得超过10人, 在归档系统录入姓名只需录入10人 (包括第十人) , 系统设定录入的10人为必填。同样的, 论文归档系统覆盖了所有期刊信息, 在使用系统时只需选择系统所提供的期刊名, 当某老师选择了系统的某个期刊, 系统会自动显示出该刊的刊号、是否核心刊等相关信息, 使用系统时选择的刊名必须准确, 系统计算的工作量才能准确。由于我校采取了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办法与科技归档系统相结合的做法, 大大调动了教师们支持科技档案收集的积极性,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归档, 保证了归档原始材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5、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加强宣传, 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 除了向他们宣传科技档案收集与他们绩效工资挂钩之外, 还要大力宣传档案法。通过校园网、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 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国家规定的应当立案归档的材料, 必须按照规定, 定期向科研处档案室上交各种科技档案材料集中管理, 作为历史性文献或个人晋升的硬件材料, 通过宣传, 使科技档案材料形成主体, 教师们把档案收集工作自觉融入到行动中去, 共同把高校科技档案的管理工作推上规范化, 科学化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2) 建立科研成果问责制
科研成果负责人是原始记录的直接形成者和组织者, 如在项目研究中是档案材料的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 因此, 课题立项查新之日起, 就开始向项目负责人定好问责制, 要他们负责整个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档案材料的记录和收集, 并发简文通知:如果没有做好档案材料的记录和收集或上交的档案材料残缺不全的, 就不能计算绩效分值或减分的规定。项目负责人收集的档案材料包括:项目申请书、科技查新报告、《资助项目计划任务书》, 原始记录、《阶段性进展报告》、《结题总结报告》、成果类归档材料包括论文、著作、奖励的原件或复印件等。
科研成果负责人除了做好本身原始记录外, 还组织领导其他成员或合作单位成员进行原始记录, 科研得出成果后, 由科研负责人将全部建档材料整体上交科研管理部门, 然后由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 审核通过后科研管理系统即可自动计算各项标准分及个人所排名次的相应分值, 科研处所计算出的这些分值即可作为各部门及个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并纳入绩效工资或个人普升凭证材料。
参考文献
[1]张宝玲, 李晓群.高校科研档案开发利用的影响及对策[J].科技档案.2007 (4)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三方独立测评;教学督导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3-0079-03
自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将质量问题列为新世纪高等教育三大指导思想之一,世界各国的高校都积极探索教学质量评价的路径与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深职院)在这一过程中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提出“三方独立测评的理论与方法”,并研制了与之配套的教学质量综合测评软件。当前作为全国首批高职示范校,深职院已步入后示范时期。学校的办学规模和教育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三育人”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在此背景下,现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显滞后,适时改革以适应学校新的发展迫在眉睫。
一、现行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的实施
深职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从1999年开始构建,2002年正式发布《深职院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方案实施办法》(简称《评价办法》)。经过3年实施,于200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管理的补充意见》,对《评价办法》进行补充完善,后一直使用至今。其基本内容是:学校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原则上每学年进行1次。实施院(系)、学生、督导室三方独立评教,由督导室汇总结果、评定等级。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以院(系)为基本测评单位。院(系)、学生和督导的评价结果分别以前15%定为A,后5%定为C。介于A、C之间者为B,采用等级加中位线的方法,将B分为B+、B-。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级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档。具体标准为:每位教师的三方测评结果为3A或2A1B+为优秀。3C或2C1B-为基本合格。介于优秀与基本合格之间者为合格。不合格者由督导、教学单位在基本合格者间认定产生。被评为基本合格的教师,不再安排教学任务,需离岗培训一学期,经考核合格。由原单位安排教学任务。被认定为不合格者调离教学岗位。为保证评价的高效和公正性,三方测评数据分别录入“教学质量综合测评系统”软件,由系统汇总数据,完成每位教师的等级评定工作。
二、《评价办法》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评价办法》实施以来,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三育人”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高职教育理念较10年前发生了深刻变化,现行《评价办法》显现出不适应之处。对全校在编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可见,在编教师对现行评价办法持完全肯定或否定意见者约各占2成。近6成教师认为基本合理。表明“三方独立测评”制度获得教师们的基本认可。由表2可见,有35%的教师希望增加督导评价的权重,有47%的教师希望增加学生评价的权重,有57%的教师希望减少部门评价的权重。认真审视教师表达的改革诉求,对近3年全校教师的测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梳理出现行《评价办法》在实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现行《评价办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未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三方独立测评,均按得分排序,每年硬性划出5%的教师为基本合格,做法僵硬,奖惩性味道浓厚。长期实行这样的制度,挫伤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积累了发展的负面因素。
二是在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近3年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显示,每学年2学期均被学生评为教学优秀的教师,约占校“教学优秀”的29.96%,即70.04%的“教学优秀”不是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每年以3A获评校教学优秀的教师,占教学优秀总数的7.4%。换句话说,92.6%的校教学优秀是2A1B评上的,其中主要是教学单位、督导的2A评上的。每年被学生评价排后5%的教师有50余名,而这些人却年年合格,并不因为学生评价低而受到应有的督促提高。此外,学生不参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使部分教师不注重课堂教学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教师不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倾向。
三是教学单位评价权重高达40%,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更注重部门领导以及同事的感觉,而少有精力去分析即将面对的学生状况,课堂教学准备就难有针对性。此外,教学督导的评价权重与全体听课学生的评价权重相同,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会注重督导的感觉,而忽视学生的听课效果。
四是教学督导每学期对全体任课教师听课,基本是简单重复,多“督”而少“导”。现有教学督导数量有限,听课任务繁重,督导的主要精力首先是完成听课任务,“导”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由于教学督导的主要精力用于听课,就无暇顾及课程建设质量的督导,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不利。
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改革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密契合学校“三育人”系统改革,坚持三方测评基本原则,以学生评价为主体,以督导评价为主导,以教学部门评价为支撑。注重吸收国内外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精华和经验,构建以教师教学支持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评估导向,使每一位教师把学生的受益和成长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
(二)评价体系设计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分课堂内评价和课堂外评价两部分。
1 课堂内评价
由督导和学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教学督导负责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占25%;学生负责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占10%;合计占总评结果的35%。教学督导评价实行“抓两头,放中间”原则。即每学期只对上学期学生评教排前20%和后5%的教师进行测评,实现优中培优,督促后进。其余教师为合格评价,由学生测评。学校建立学生督导信息员制度,由学生督导信息员组织学生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1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须由2名教学督导测评,教学督导听课后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其发扬优点,纠正不足,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2 课堂外评价
由督导、教学部门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师的课堂外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仍按网上评教办法进行,占总评结果的30%。教师的课程建设质量由教学督导组织同行专家、教学名师等组成小组评价,占总评结果的15%。课程建设质量主要通过说课、课件质量、教学设计(讲稿或教案)等予以评价。教学单位负责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从事课题研究,作业布置、检查、批改情况,试卷及考试结果分析,建立教学网页,与学生交流情况等的评价,占总评结果的20%。
3 由软件完成测评任务
三方测评均不直接产生结果,而是由测评负责人按照权限将测评数据录入软件系统,由系统完成最终测评结果。从源头上避免人为操作而可能产生的作弊问题,从机制上保证公平、公正。
(三)导向性教师评优制度设计
1 建立“免检”制度
对已获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称号的教师、连续3年被评为校“教学优秀”的教师,只要学年度学生评教结果为B+及以上,就不再进行三方测评,认定为“教学优秀”。
2 建立4级评优制度
黄 磊
为响应党和学校号召,对标先进人物典型,分析查找自身差距,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我们教师党员而言,首要是明白向兰辉学什么,其次是把兰辉精神转化为工作动力,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才是对兰辉生命最好的延续。
一、学习他信念坚定
透过兰辉同志的事迹,我们看到的是正确对待事业的态度、对老百姓深厚感情,是对为民服务的坚信不疑和身体力行的执着态度、精神追求。兰辉给大家做出了榜样,基层教师要切实加强信念教育,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信念。
二、学习他事业心强
一想到动手术就得耽误一个多月时间,兰辉同志一拖再拖,直到拖到不能再拖才到医院进行手术,手术后两个星期就悄悄离开医院投入工作,可见其把把党的事业当生命。对比之下,少数党员干部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事业心,眼睛只盯着荣誉与利益,争名争利,揽功诿过,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成儿戏,把神圣的职责看做负担,这些人何以立身。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党员,我们要学兰辉,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恪尽职守、心无旁骛地把全部心思倾注于本职工作,把一切才智奉献给党和教育事业。
三、学习他责任心强
兰辉同志辉的责任心体现在他时刻关心群众安全安危,深入一线扎实检查安全。责任心是一个人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核心体现,也是检验基层干部是否称职的试金石。基层干部肩担责任,就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党的事业需要。作为教师必须要在位知责、失职知耻,切实做到“心中有责、眼中有活、脑中有法、手中有力、脚 下有印”。
四、学习他作风朴实
兰辉同志深入一线检查安全,没有大排场、没有专人照顾,可见其艰苦朴素、一切从简正的朴实作风。领导干部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直接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作为教师一定要学习兰辉同志朴实的作风,在工作中要自觉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朴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工作。
一、管理与评价目的
对我校网络教研工作进行管理与评价,是我校管理与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教研工作方式转变,探索和提高教研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管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网络教研工作总结:该总结是工作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网络教研工作成果、问题、体会及以后的工作计划与建议。
2.网络教研工作参与度:各学科教师博客的日志数、参与评论数、访问数量、本人的评论数与回应数。
3.日常网络教研工作:提供教师教学学习资源,逐步形成同步教学的资源服务和教研支持,并注重时效与质量,组织教学热点问题和难点的讨论,研究互动方式,提高互动式频数,丰富互动内容,除学科博客外的教研室网站提供网络信息的支持。
4.教师个人博客:采用实名制管理方法,设计美观、内容齐全、注重实效,形成自主管理和更新的机制。博客的主要内容如下:(1)个人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教师的教学的反思,教学论文;
(3)教师学习资源:教案、案例评价、课堂实录、课件、单元测试卷等。(4)网上热点、难点问题讨论;
(5)参与市教研教培中心每月的网络教研主题的讨论;(6)参与学校网络教研主题的讨论;
(7)对学校教师、学生提出问题的回复(全部回复);(8)推荐给其他教师的优秀论文和精美文章(转载);(9)应在网上公布的其它内容;(10)学科网络教研工作总结。
5、参与网络教研的有关要求
(1)每位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每周不得少于一次,并且要参与教研教培中心或学校教研主题的交流发言,对教学录像、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故事、教学心得等文章进行浏览后,写出体会、回贴、学习体会采用实名制(在自己的贴子后面贴加自己的名字,以备学校检查)。40至46周岁教师每两周一次,46周至50周岁岁以上每月一次。
(2)每位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在自己的博客上每周发表的日志篇数不少于2篇,参与本校教师博客回贴不得少于1篇。40至46周岁教师每周1篇,46至50周岁的教师每月1篇。
(3)50周岁以上的教师会播放光盘,会上网浏览。(4)教师回贴要求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诋毁、攻击他人。
三、管理评价标准及方法
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按年终考核分A、B、C 三个等级。
A级:内容具备10项,基本内容齐全,各项基本内容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B级:内容具备8项,基本内容相对齐全,三次基本内容未达到规定数量和质量。C级:内容具备6项,基本内容不齐全,一半以上基本内容达不到规定数量和质量。
四、管理与评价结果应用
1.对网络教研工作进行奖励:每学期学校将评出一名“博客之星”,并根据平时考核情况设一等、二等、三等奖若干名进行奖励。2.网络教研工作评价结果按一定权重计入年终考核。3.网络教研工作列为教师一年聘期内的工作目标。
灵石四中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至理名言。鼓励我校教师、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一直是我校治校办学的一项宗旨。为了更好地提高我校师生的读书积极性,让读书活动能长期蓬勃地开展下去,特制定XX小学教师、学生、班级读书活动激励办法。
教师读书激励办法:
1、健全领导机构,投入专项资金做保障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领导小组组长,中层以上干部和多名教师任组员,号召鼓励教师人人参与书香校园活动。每学年都为教师订阅了专业杂志和书籍。构建和谐读书环境在办公行政区域内摆放书柜,提供专业书籍,形成读书的环境氛围。
2、致力“尚美教师文化”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假期读书活动。定期为全体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读书活动并撰写了读后感。
3、选择教师撰写的优秀读后感编入校刊中,印刷成书,提供给老师们继续交流。
4、学校每年进行一次小结评比,学校对教研组进行考核评比,教研组对每位教师进行评比,分别评出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与“年度读书人物”。申报评比步骤为:①自评。②初评。工会、教科室进行考核和初评,根据分配名额上报。③联评。由校长室(教师读书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联评,并对部分教研组和个人进行考核,活动的开展情况作为先进教研组评比的内容之一。
5、对评选出的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与“年度读书人物”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办法视当时情况而定)。
学生读书激励办法:
1、大队部立了“文化环境部”,配备了学生干部,组织并激励全校队员参与书香校园活动。
2、建立由学生们自己提议、自己设想、大队部协助开办、队干部自己管理的学校图书室以外的“走廊图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类图书,为学生们提供的一个新的舒适、温馨的读书场所。
3、全面开放学校图书室,供学生借阅书籍。
4、在积极宣传的基础上,全校学生开展了书香校园系列读书活动,鼓励孩子在课堂内课堂外、寒暑假都要积极地参加读书活动。
5、在校内,要求各班开展了丰富的读书活动,如“我最喜爱的故事”、“朗读比赛”、“中华经典古诗词欣赏”等,并纳入班级考核。
6、在课外,要求低年级孩子人人都会填写“阅读卡”,高年级孩子期期都会撰写读后感,学校大队部还组织小干部们评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阅读卡、读后感,进行了全校表彰,以进了孩子们读书习惯的养成。
7、室内张贴优秀读后感,创造一个多读书,读好书光荣的教室学生版块。
8、要求家庭要为孩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每年通过“校园.家园”报,给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小故事小方法;在假期中,以家庭活动的形式,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多看书报,参加社区开展的读书读报活动;今年新生入学,我们向家长免费赠送“入学宝典”,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指导。
9、完善读书激励机制。通过借阅登记和班级图书角的每周小结、以及学生在各类读书活动中的表现,综合学生读书的量与质,每月各班评出三——五名读书之星,给予奖励。(一般奖励书籍)。对各种读书竞赛中涌现的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多数学生在阅读中不但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语言,还使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多数学生就能养成读书习惯。
班级读书激励办法:
1、开设阅读课,搭建学生阅读平台。阅读课上,要求老师们充分发掘书籍中的语言文字资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规范表达,学会把话
讲清楚、说明白;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引导学生体会书中的高尚道德情操„„
2、制定学生个人的读书计划和班级读书计划,期末时,班级成员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了一学期的读书心得和活动总结
3、利用在主题班队会,各班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在各班掀起了多读好书、多读中华传统经典书籍的热潮。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由低至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个等级, 有效期为3年, 不得转让、伪造或假冒。出现影响环境的恶性事件和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的企业, 标识将被撤销, 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办法》指出, 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三星级绿色建材的评价标识管理工作,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一星级、二星级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工作。同时, 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申请企业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具有与申请相符的生产能力和知识产权, 符合行业准入条件, 具有完备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申请的建材产品符合绿色建材的技术要求并在绿色建筑中有实际工程应用。
《办法》强调, 对于出现影响环境的恶性事件和重大质量事故等情况的企业, 绿色建材评价机构将撤销或者由主管部门责令绿色建材评价机构撤销已授予标识, 并通过信息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布。被撤销标识的企业, 自撤销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今天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我第一次没有让妈妈读,一个人读完了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本书,约瑟的爷爷真好,约瑟刚生下来给约瑟做了一个毯子,然后约瑟长大了,爷爷又把毯子做成了衣服。又做成背心,又做成手帕,又做成一颗纽扣,后来纽扣丢了,约瑟好着急,爷爷也没有办法,约瑟就写了这本书送给他的爷爷。
我也爱我的姥爷,他每个星期五都来看我,给我做好多的好吃的,还原来给我买了一架外国的特别贵的钢琴让我学,他从来不生我气,不象妈妈老说我,我最爱姥姥和姥爷了。我以后也要写书送给姥爷。
这本书是全国优秀幼儿读物评选委员会推荐的优秀读物,作者是菲比·吉尔曼。封面上爷爷穿着黑色的风衣,面带微笑的领着约瑟的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小约瑟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很开心。伴随着漂亮的画面,我们很快就读完了此书,发现它不但画面漂亮,而且构思精巧。
这本书描写了在一个犹太人的小村庄里,约瑟的爷爷能够修补任何东西。他将一条破旧的没有用处的毯子,做成外套;将没有用处的外套,做成背心;将没有用处的背心,做成领带;将没有用处的领带,做成手帕;将没有用处的手帕,做成纽扣!真是了不起。最后爷爷又教小约瑟把从毯子到手帕的经过写成了一个奇妙的故事。
小时候会梦想着自己能坐在格林童话中所描述的那种神奇的毯子上,甚至是骑在扫帚上在天空中自由穿梭!今天看到的是一块我们生活中普通的毯子,一件盖在小约瑟身上的毯子,但那是凝聚着爷爷的智慧和对小约瑟的爱心的毯子。
在小约瑟的心中,爷爷永远是温暖、智慧、灵巧、可依赖的。所以小约瑟在生活中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毯子从一开始就凝结着爷爷对约瑟的爱,是他和爷爷亲情的感情联结物。最出人意料的是结局,结局给了我们最后的惊诧和喜悦。我们看到小约瑟长大了,毯子却越变越小,然而这份爱在约瑟心中却越长越大,越来越清晰,爷爷的爱和生活的智慧已融在他的成长里,小约瑟也学会了爷爷的“把生活中的困难”变成爱的美好,把纽扣的丢失变成了“奇妙的故事”!这是一个伴着爱成长的故事。
一、一句智慧语录, 一粒思想 种子
在我们的校园里, 经常可以看到充满智慧的语言, 那是我们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成员收集并与大家一起分享的智者语录。
“青年教师读书社团”要求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学习, 我们用每周一句“智者语录”进行引领, 在青年教师的心中播下一粒粒思想的种子, 让这简短却蕴含教育哲理的语言唤醒他们的心灵。
如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没时间学习的想法, 校领导与老师们分享了名师的心得, 让教师们体会到很多现状是可以逆转的, 很多困惑是可以在瞬间被智者解答的。
因为阅历的问题, 年轻人最容易产生抱怨的心理, 校领导赠与社团老师们这样几句话:
1.埋怨环境不好,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 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 常常是我们方法不好。
2.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 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命题。
后来, 青年教师们通过读书收集智慧语录, 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语言, 点燃了读书社团成员的智慧, 帮助他们形成了健康乐观的职业心态。
二、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 专著
为了让更多在阅读中成长的名师成为青年教师们崇拜的偶像, 我们确立了“一张教育面孔, 一部教学专著”的阅读策略。王崧舟、窦桂梅、魏书生、华应龙、管建刚等一张张名师的教育面孔开始走进青 年教师心中, 一张面孔, 一个故事, 一部名著, 成为教师的囊中宝物, 边读边品味名师的成长, 寻求自己的发展之路, 建立自己教育信仰的大厦。
教育思想其实都是一些朴素的道理, 比如“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比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在这个教育信息轰炸的时代, 教育理论专著丰富了教师的思想底蕴, 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读书, 还应不断实践和反思。把读书与教育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用读书指导实践, 用实践深化读书, 这样的读书才是最有用的读书。读书让农村青年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现在老师们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了。 读书让农村教师上课更游刃有余了, 成为了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
三、一个培训计划, 一条成长 之路
人是靠精神站立的, 又是靠业务行走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服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为此, 我们的教师读书社团除了看书学习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基本功训练来帮助教师享受专业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幸福。传统的“三字一话” (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 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是我们培训的内容, 但是面对生本教育的新理念, 我们拓宽了教学基本功的内容, 如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学生的能力、教学反思的能力, 等等。我们制定了“四个一”培训目标:写好一手字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书写能力) ;读好一篇文章 (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朗读能力) ;上好一堂课 (教师解读文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写好一篇文章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能力) 。
每周进行一次粉笔字、钢笔字展示交流;每周由一位教师进行朗读能力展示;每周由一位教师上教研课;每月一次读书体会及教学反思交流;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青年教师读书社团的老师们越来越觉得, 读书学习、基本功训练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通过这个故事,我感觉约瑟对爷爷有一种钦佩和依赖,认为爷爷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总会给他帮助,是自己安全的依靠,能解决自己的难题。但是爷爷已经慢慢变老,约瑟也长大了,有些事不能总依赖爷爷,还需要自己学会独立。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约瑟家地板下面住着小老鼠一家,每次爷爷给约瑟改衣服时剪下了的布都被老鼠一家用来做了自己需要的日常用品,还真是废物利用啊!
你看这本书是不是既有趣又有意义啊?而且如果你认真读,仔细看,或许还会有更多的收获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督促进一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保证公司稳健运行,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是对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监督评价与纠正、信息交流与反馈等体系要素的评价。结果评价是对内部控制主要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
第三条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应接受有关内部控制评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第二章 评价目标和原则
第五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从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过程和风险是否已被充分识别。
(二)过程和风险的控制措施是否遵循相关要求、得到明确规定并得以实施和保持。
(三)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四)控制措施是否适宜。
第六条 内部控制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评价范围应覆盖内部控制活动的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部门和岗位。
(二)统一性原则。评价的准则、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应保持一致,以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及评价结果的客观和可比。
(三)独立性原则。评价应由公司专职人员独立进行。
(四)公正性原则。评价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为准则,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五)重要性原则。评价应依据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确定重点,关注重点区域和重点业务。
(六)及时性原则。评价应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进行,当经营管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评价。
第三章 评价内容 第一节 内部控制环境
第六条 公司治理。
公司应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保证各机构规范运作,分权制衡。
(一)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下设的议事和决策机构,建立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
(二)明确董事会和董事、监事会和监事、高级管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
(三)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对董事会讨论事项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
(四)建立外部监事制度,对董事会、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进行监督。
第七条 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责任。
董事会负责保证公司建立并实施充分而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审批整体经营战略和重大政策并定期检查、评价执行情况;负责确保公司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审慎经营,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负责审批组织机构;负责保证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内部控制职责;负责要求董事、董事长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并监督执行。
高级管理层负责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负责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措施;负责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机构,保证内部控制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还应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建立通畅的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及时获取与内部控制有关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以及技术等资源。
第八条 内部控制政策。
公司应在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中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规定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并为制定和评审内部控制目标提供指导。内部控制政策应:
(一)与公司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相一致;
(二)体现持续改进内部控制的要求;
(三)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四)体现出侧重控制的风险类型;
(五)体现出对不同地区、行业、产品的风险控制要求;
(六)传达给适用岗位的员工,指导员工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七)可为风险相关方所获取,并寻求互利合作;
(八)定期进行评审,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 内部控制目标。
公司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并保持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应符合内部控制政策,并体现对持续改进的要求。
在建立和评审内部控制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技术、财务、经营和风险相关方等因素,尤其应考虑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指标要求。
内部控制目标应可测量。有条件时,目标应用指标予以量化。
第十四条 组织结构。
公司应建立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所有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岗位、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形成文件予以传达。特别应考虑:
(一)建立相应的授权体系,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法人授权。
(二)必要的职责分离,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
(三)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均不得由一个人独自决定。
(四)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
(五)建立关键岗位定期或不定期的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公司应设立负有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实施特殊责任的专门委员会或部门,明确其责任、权限和报告路线。
公司应设立全行系统垂直管理、具有充分独立性的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应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审计人员;应有权获得公司的所有经营、管理信息;应根据对辖属机构的风险评级结果确定审计频率,以及对机构和业务的审计覆盖率,定期或不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实施检查、评价;应及时向董事会或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应保证审计报告中指出的内部控制的缺失得到及时纠正整改;总部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聘任和解聘应当经董事会或监事会同意。
第十五条 企业文化。
公司应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策划、渗透、评估与改进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应向员工传达遵守法律法规和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引导员工树立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准,规范员工职业行为。
第十六条 人力资源。
公司应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确保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识。
公司应明确与风险和内部控制有关人员的适任条件,明确有关教育、工作经历、培训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相关人员的胜任。
高级管理人员必须满足监管机构对高级管理人员资质的要求。
公司应制定并保持培训计划,以确保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能够完成其承担的内部控制方面的任务和职责。培训计划应定期评审,并应考虑不同层次员工的职责、能力和文化程度以及所面临的风险。对员工引进、退出、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处罚等日常人事管理做出详细规定,并充分考虑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第二节 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十七条 经营管理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
建立和保持书面程序,以持续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与评估。
应识别并确定常规和非常规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并识别这些活动中的风险(无论是否由内部产生),考虑其类型、来源及其影响范围,特别应考虑计算机系统的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应依据法律法规、监管要求以及内部控制政策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以确定是否进一步采取措施。风险可接受时,应监测并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持续可接受;风险不可接受时,应制定控制措施。
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内部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组织结构的复杂程度、业务性质、机构变革以及员工的流动等;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形势的波动、行业变动趋势等。
当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风险进行再识别和再评估,以确保任何新的和以前未曾予以控制的风险得到识别和控制。
风险识别与评估应:
(一)依据业务范围、性质和时限主动进行。
(二)评估风险的后果、概率和风险级别。
(三)必要时开发并运用风险量化评估的方法和模型。
第十八条 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的识别。
应建立并保持识别和获取适用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程序,作为风险识别与评估、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案的依据。
应及时更新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相关员工和其他风险相关方。
第十九条 内部控制方案。
制定内部控制方案,以控制已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内部控制措施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为实现对风险的控制而规定的相关职责与权限。
(二)控制的策略、方法、资源需求和时限要求。
若涉及到组织结构、流程、计算机系统等方面的重大变更,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新风险。
第三节 内部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 运行控制。
应确定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业务和管理活动,依据所策划的控制措施或已有的控制程序对这些活动加以控制。
控制措施包括:
1.高层检查。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应要求下级部门及时报告经营管理情况和特别情况,以检查内部控制的实施状况以及在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方面的进展。高级管理层应根据检查情况提出内部控制缺失情况,督促职能管理部门改进。
2.行为控制。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审查每天、每周或每月收到的经营管理情况和特别情况专项报表或报告,提出问题,要求采取纠正整改措施。
3.实物控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实物限制、双重保管和定期盘存等。
4.风险暴露限制的审查。审查遵循风险暴露限制方面的合规性,违规时继续跟踪检查。
5.审批与授权。根据若干限制条件对各项业务、管理活动进行审批与授权,明确各级的管理责任。
6.验证与核实。验证各项业务、管理活动以及所采用的风险管理模型结果,并定期核实相关情况,及时发现需要修正的问题,并向职能管理部门报告。
7.不兼容岗位的适当分离。实行适当的职责分工,认定潜在的利益冲突并使之最小化。
第二十一条 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控制。
应考虑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的业务运行特征,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明确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部门、管理部门与应用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健全计算机信息系统风险防范的制度,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数据、系统运行和系统环境的安全。
第四节 监督评价与纠正
第二十三条 内部控制绩效监测。
应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通过适宜的监测活动,对内部控制绩效进行持续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一)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
(二)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的遵循程度。
(三)事故、险情和其他不良的内部控制绩效的历史情况。
第二十四条 违规、险情、事故处置和纠正及预防措施。
应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违规、险情、事故的发现、报告、处置和纠正及预防措施做出规定,包括:
(一)发现违规、险情、事故并及时报告,必要时,可越级报告。
(二)及时处置违规、险情、事故。
(三)制定纠正与预防措施,防止违规、险情、事故的发生和再发生,并与问题的大
小和风险危害程度相一致。
(四)纠正与预防措施在实施之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五)实施并跟踪、验证纠正与预防措施。
(六)险情和事故的责任追究。
第二十五条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应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对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评价,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程序应包括评价的目的、准则、范围、频率、方法以及职责与要求。
评价应考虑活动的风险评估结果、业务和管理流程和以前的评价结果等,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可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内部控制水平的等级。被评价机构的管理者应采取措施消除违规原因,并验证所采取措施的效果。
评价应由与评价的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评价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够胜任评价工作。
第二十六条 管理评审。
董事会应采取措施保证定期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审,确保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改进。
(一)管理评审应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的结果。
2.内部控制政策执行情况和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
3.对内部控制体系有重要影响的外部信息,如法律、法规的重大变化。
4.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
5.事故和险情以及重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6.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情况。
7.内部控制体系改进的建议。
(二)管理评审应就以下方面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1.内部控制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
2.内部控制政策、目标的变更。
3.与内部控制有关资源的需求。
第二十七条 持续改进。
商业银行应利用内部控制政策、内部控制目标、评价结果、绩效监测和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持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
第五节 信息交流与反馈
第二十八条 交流与沟通。
应建立并保持信息交流与沟通的程序,明确对财务、管理、业务、重大事件和市场信息等相关信息识别、收集、处理、交流、沟通、反馈、披露的渠道和方式。
应识别其内部和外部的风险相关方,考虑他们的要求和目标,建立与这些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确保: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能够及时了解业务信息、管理信息以及其他重要风险信息。
(二)所有员工充分了解相关信息、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政策和程序。
(三)险情、事故发生时,相关信息能得到及时报告和有效沟通。
(四)及时、真实、完整地向监管机构和外界报告、披露相关信息。
(五)国内外经济、行业动态信息的取得和处理,并及时把与企业既定经营目标有关的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层。
信息交流与沟通应考虑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相关信息报告、发布、披露应经过授权。
为保持信息交流沟通的可追溯性,必要时,应保持相关信息交流与沟通的记录。
第二十九条 内部控制体系对文件的要求。
建立和保持文件化体系是实现信息交流与反馈的重要途径。公司应建立并保持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包括:
(一)对内部控制体系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二)内部控制政策和目标。
(三)关键岗位及其职责与权限。
(四)不可接受的风险及其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控制程序、作业指导、方案和其他内部文件。
第三十条 文件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所要求的文件满足下列要求:
(一)易于查询。
(二)实施前得到授权人的批准。
(三)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授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四)所有相关岗位都能得到有效版本。
(五)失效时,及时从所有发放处和使用处收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六)及时识别、处置外来文件并进行标识,必要时转化为内部文件。
(七)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
第三十一条 记录控制。
应建立并保持书面程序,以规定内部控制相关活动中所涉及记录的标识、生成、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
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以提供符合要求和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并可追溯到相关的活动。
第四章 评价程序和方法
第三十二条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评价准备、评价实施、评价报告形成和反馈等步骤。
第三十三条 评价准备。
组成评价组。评价组应考虑组成人员的背景和能力。必要时,可聘请业务或管理方面的专家。
制订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明确本次评价的目的、范围、准则、时间安排和相应的资源配置。
准备必要的工作文件。主要包括评价问卷、抽样计划、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及相关记录等。
在现场评价前应先与被评价机构建立初步联系,以便确认有关评价事项和安排。
第三十四条 评价实施。
评价组应按照既定的评价方案实施评价。在评价实施中应就评价组内部以及评价组与被评价机构之间的沟通做出正式安排,通过适当的方法收集与评价目的、范围和准则有关的信息,根据评价方案对被评价项目进行测试,对有关数据进行确认和分析,并予以记录。
评价实施的具体方法见第三十九条至四十三条。
第三十五条 评价报告形成。
评价组根据评价实施情况,撰写评价报告,应重点分析以下方面:
(一)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存在问题及趋势分析。
(二)同类企业比较(如适用)。
(三)可能的谅解因素。
第三十六条 评价反馈。
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后,应与被评价机构管理层沟通,以核对数据,确认事实,并就评价中的问题征求意见。
第三十八条 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是为实现评价目的,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而采取的技术和手段的总称。
第三十九条 内部控制评价实施包括:
了解内部控制体系。应了解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情况,确认评价范围,确定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程度,然后决定实施测试所采取的方法。
实施测试和分析。实施测试和分析是在了解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与绩效。具体可以采取符合性测试和指标分析等,其中,对内部控制过程评价主要采取符合性测试法;对内部控制结果评价,主要采取指标分析法。
第四十条 了解内部控制体系。
了解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通过询问、查阅、观察、流程图等方法进行,以初步评价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和合规性。
第四十一条 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获得评价证据以证实内部控制在实际中的合规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即相关规定在实际中是否被一贯执行,控制措施能否达到控制目的,控制措施是否恰当。符合性测试分为两种形式:
(一)业务测试,即对重要业务或典型业务进行测试,按照规定的业务处理程序进行检查,确认有关控制点是否符合规定并得到认真执行,以判断内部控制的遵循情况。
(二)功能测试,即对某项控制的特定环节,选择若干时期的同类业务进行检查,确认该环节的控制措施是否一贯或持续发挥作用。
符合性测试的具体方法包括抽样法、穿行测试法、证据检查法和压力测试法等。
第四十二条 测试抽样。
抽样样本取决于被评价机构或被评价项目的风险、业务频次、重要性等。可在根据业务频次抽样的基础上,结合被评价项目的风险和重要性进行调整。
第四十三条 指标分析。
应收集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结果指标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对内控目标实现情况做出评价。
第五章 评分标准和评价等级
第四十四条 内部控制评价采取评分制。对内部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分别设置一定的标准分值,并根据评价得分确定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等级。
第四十五条 内部控制过程评价的标准分为500分,其中:内部控制环境100分、风险识别与评估100分、内部控制措施100分、信息交流与反馈100分、监督评价与纠正100分。上述五部分评价得分加总除以5,得到过程评价的实际得分。(需根据情况修改)
第四十六条 在对内部控制过程评价时,应按照第三章评价内容的要求,结合本办法第八条的四个方面展开,转换为具体评价问题,并根据测试情况对被评价项目进行评分。
第四十七条 初次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时,须对所有业务活动、管理活动和支持保障活动进行评价。
第四十八条 内部控制过程评价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被评价对象的过程和风险已被充分识别的,可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二十。
(二)在满足前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的过程和对风险的控制措施被规定并遵循要
求的,可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三十。
(三)在满足前两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的规定得到实施和保持,可再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三十。
(四)在满足前三项的基础上,被评价项目在实现风险控制的结果方面,控制措施有效且适宜的,可再得该项分值的百分之二十。
第四十九条 在测试过程中遇有业务缺项或问题“不适用”时,应将涉及到的分值在评价项目总分中扣减。为了保持可比性,在得出其余适用项的总分后,还应将该评价项目的总得分进行调整。
调整后评价项目总得分= 所有适用项目得分/(评价项目总分-不适用项目总分)×100%
单项分值小计和总分分值有小数时四舍五入。
第五十条 若涉及到需要采取抽样测试确定评价结论的,应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一)如果在抽样范围内未发现违规,该项评价得满分;在抽样范围内,发现两项以上违规(含两项),该项评价不得分;仅发现一项违规的,应扩大一倍抽样,在扩大抽样范围内未发现新的违规的,可得该评价项目分值的50%,在扩大抽样范围内又发现新的违规的,该评价项目不得分。
(二)发现险情或事故的,直接扣除该评价项目的分值。
第五十一条 内部控制的结果评价。结果评价主要评价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这些指标的量化评价可以通过非现场的方式进行。结果评价主要包括XXXX项指标:XXX、XXX等。内控结果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为500分,转化为百分制后得出实际得分。(需根据情况修改)
第五十二条 根据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综合确定内部控制体系的总分。其中,过程评价的权重为70%,结果评价的权重为30%,两项得分加总得出综合评价总分。
第五十三条 根据综合评价总分确定被评价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评价等级,应按评分标准对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项目逐项计算得分,确定评价等级。定级标准为:
一级:综合评分90分 以上(含90分)。指被评价机构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各个环节均能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措施,能对所有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控制,无任何风险控制盲点,控制措施适宜,经营效果显著。
二级:综合评分80-89分。指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比较健全,在各个环节能够较好执行内部控制措施,能对主要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控制措施基本适宜,经营效果较好
三级:综合评分70-79 分。指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一般,虽建立了大部分内部控制,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方面缺乏一贯的合规性,存在少量重大风险,经营效果一般。
四级:综合评分60 -69 分。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较差,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或重要的内部控制措施没有贯彻执行或无效,管理方面存在重大问题,业务经营安全性差。
五级:综合评分60分以下(不含60分)。被评价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很差,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失或内部控制措施明显无效,存在明显的管理漏洞,经营业务失控,存在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上述等级也适用于单项评级,单项评级结果主要用于对比分析。
第五十四条 若被评价机构在评价期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应在上述评级的基础上下调一级。
重大责任事故包括:(需根据情况修改)
【教师读书评价办法】推荐阅读:
教师读书考核办法06-23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办法06-27
读书报告教师05-26
读书心得教师假期06-12
大学教师读书心得06-17
新教师读书感悟07-07
教师的读书名言07-26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09-20
教师假期读书推荐09-27
《有效教师》读书笔记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