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极端化心得体会(精选12篇)
范文一
惊闻7月28日凌晨,新疆莎车发生暴力恐怖袭击事件。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计划周密,性质恶劣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暴力恐怖分子残忍杀害无辜群众,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安定,他们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罪行令人发指,他们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敌人,我们为受伤死难的同胞痛心,为暴恐分子犯下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愤怒!
我们是来自10个地区22个民族的350名大学生,在吉林省参加2014年“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活动”。在活动期间,我们开展各类理论学习、素质拓展、志愿服务、社团推介、文化交流、国防教育、参观考察等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工厂、农村,广泛地进行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我们深深地感到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祖国繁荣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面对制造恐怖氛围、破坏社会稳定的暴恐分子,我们应主动发声亮剑,时刻准备挺身而出,坚决同暴恐分子作斗争。
在美丽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我们共同发出倡议:
全国各族青年学生应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素质,为实现青春梦、民族梦、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崇尚科学精神,自觉防范和抵制宗教极端化思想,不参加、不参与任何非法宗教活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勇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行为作斗争。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宗教极端化,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共同承担振兴中华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范文二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它利用各种宗教形式,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宗教狂热思想及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破坏社会稳定,企图达到其罪恶目的。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文明,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是人类社会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是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敌人。从宗教极端主义的定义和现实表现来看,它不属于宗教范畴的问题,而是纯粹的政治问题。
当前,民族分裂主义以宗教极端主义为手段,不断制造暴恐活动,已成为新疆社会稳定的最现实、直接的严重危害。这也是民族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态,我们必须坚决打击其破坏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然而,要实现首府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必须要“去极端化”,铲除干扰经济发展,改善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滋生与土壤。
极端化宗教思想打着宗教的幌子,披着宗教的外衣,不断制造恐怖破坏活动,成为新疆社会稳定最现实、最直接的严重危害。这是民族分裂破坏活动的新动态,我们必须擦亮眼睛,痛下决心,坚决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下大力气铲除宗教极端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我们要从严治理“三非”,铲除宗教极端思想滋生、蔓延的土壤。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严厉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营造远离宗教极端思想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文化,乡村,旅游,极端化
一、引言
喀什是一个历史悠久, 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发展经济、文化。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 包括古代的疏勒 ( 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 、蒲犁 ( 今塔什库尔干) 、莎车、依耐 ( 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 、乌禾宅 ( 今塔什库尔干南部) 、西夜 ( 今叶城) 等诸国地。
喀什地区位于祖国西部边陲, 是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区。喀什地区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 西南与阿富汗国、巴基斯坦国接壤, 边境线总长888 千米, 周边邻近国家还有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 个国家,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商埠重地, 是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前沿。全区总面积16. 2 万平方千米, 2012 年末总人口 ( 不含图市14. 04 万) 415. 13 万人, 其中, 常住人口413. 81 万人, 市、建制镇人口146. 8 万人, 非农业人口94. 39 万人。载至2008 年底, 喀什地区下辖1 个市和11 个县, 即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岳普湖县、伽师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麦盖提县、巴楚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167 个乡镇, 2045 个行政村[1]。
在当前,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紧密结合自治区发展形势和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实际, 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加快喀什的发展, 抓紧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首先需要重视农村的发展。充分利用、开发、保护、农村特色资源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是现阶段最重要工作之一。因为意识形态领域中, 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爆恐案件明确证明, 喀什这样历史悠久, 宗教文化底蕴浓厚, 经济不发达的区域需要做好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引领现代文化“去极端化”很有必要。当然笔者认为引领现代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 去极端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并且能够获得显著成效。
二、文化与旅游关系
旅游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突出地体现了第三代生产力的特征。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 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 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 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 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 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 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从一定意义上说, 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 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2]。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 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 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 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 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
( 一) 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
从文化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来看, 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包涵着文化, 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 都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 许多文化产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 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3]。
( 二) 对文化的追寻, 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
旅游主体出游的目的无非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养生的需要、健身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这些需要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都属于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 三) 文化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 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必定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旅游企业也是如此。一个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企业对内可以团结员工、凝聚人心, 同时对外可以吸引顾客、获得效益。
三、喀什乡村旅游现状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 诠释了喀什维吾尔族、西域风情旅游的全部特点。喀什旅游方兴未艾, 已成为喀什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乡村旅游是新时期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 在喀什开展乡村旅游, 对“三农”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1 年, 全地区有农 ( 牧、渔) 家乐45 家, 星级农家乐12 家, 2011 年之后农 ( 牧、渔) 家乐已达到80 家, 民俗家访点324 户, 星级农家乐33 家, 围绕安居富民工程布局农家乐和家访点的格局已显现。喀什地区共有131 个旅游资源单位, 拥有国家规定标准的六类旅游资源和74 种基本类型中的38 种基本类型, 些资源品味极高, 差异化突出。目前131 个资源单位中开发成A级景区的只有25 处[4]。
喀什地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3 项, 其中属于国家级14 项, 自治区级7 项。莎车十二木卡姆和麦盖提刀郎麦西莱甫已被列为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喀什地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 有许多是世界级的极品, 开发潜力巨大, 2011 年被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地区。据统计喀什地区2014 年度接待国内外游客达358. 86万人, 其中国内旅游人数355. 5 万人, 海外旅游人数3. 36 万人; 旅游总收入达27. 5 亿元。目前全地区共有37 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 其中5A级景区1 处, 4A级景区4 处, 3A级景区14 处, 2A级景区18 处; 旅游星级饭店35 家, 旅行社26 家[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 全面落实《旅游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加速推进喀什地区旅游产业的改革发展, 建设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强区, 喀什地委、行署于2014 年12 月印发了《喀什地区关于建设旅游强区的实施意见》。
喀什地区建设旅游强区的目标和任务是: 到2020 年, 把喀什建设成为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风光为一体的, 产业体系健全、特色突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服务优良、交通便捷的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强区。基本形成连接中亚、南亚便捷舒适的旅游交通网络; 基本形成城乡设施配套、信息咨询快捷、安全保障有力、口岸通关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 基本形成景观丰富多样、环境优美舒适、承载能力强的旅游生态环境; 基本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宣传员, 处处都是旅游服务窗口的良好社会氛围; 基本形成管理规范、服务到位、协调有力的旅游行政管理服务格局。
四、喀什乡村旅游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 在中央和全国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依托旅游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乡村旅游起源于19 世纪中期, 尽管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非常迅速, 研究成果显著。乡村旅游是被认为可以促进城乡文化交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阻止农业衰退和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对于喀什而言紧抓发展机遇着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 以“丝路风情、醉美喀什”为主题, 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 形成了点、线、片、面结合的产品体系。结合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理论分析喀什需要讨论乡村旅游的功能为现阶段引领现代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 去极端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综述把喀什乡村旅游的功能归纳为文化功能, 经济功能, 环境功能, 社会功能等四大功能。
( 一) 文化功能
当前, 新疆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山南北正在发生着令人振奋的新的历史性变化, 新疆呈现出经济大跨越、民生大改善、城乡大变样、民族大团结的全新气象, 当然喀什也不例外。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 以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等为主要吸引物, 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餐饮和购物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同时乡村旅游具有极强的文化功能。乡村旅游依托的是乡村, 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最美, 最灵活的旅游资源之一。旅游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 能够加强双向文化交流, 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者双方都能面对面进行文化交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 首先喀什乡村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使世界更好地认识喀什。其次参与乡村旅游的普通村民以及旅游者通过交流, 村民最终得到的新气息, 新气象, 新文化。通过乡村旅游可以乡村传统优秀的文化得到保护, 如刀郎文化, 麦西来甫, 达瓦孜, 相应节庆 ( 诺鲁孜节) 。能够使喀什乡村优秀的农耕文化, 生活习俗,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全面展现在游人面前, 更多提高乡村文化价值。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中宗教极端思想对喀什乡村群众的影响很大,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使淡化极端思潮, 因为乡村旅游就是一项参与性强的旅游活动, 游客也参与, 乡村群众也参与。
( 二) 经济功能
村旅游是新时期快速发展贫困地区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因此, 在喀什市开展乡村旅游, “三农”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维吾尔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传统节日、农耕文化、牧养文化、民族歌舞、民族服饰、民族餐饮、民族工艺品等资源, 以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为主要对象, 开展具有西域情调、原生态的民族风情的体验认知活动, 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和娱乐休闲等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这既是当地老百姓的愿望, 也是当地政府积极倡导和培育的。
( 三) 环境功能
旅游的产生与环境具有密切关系。根据需求角度分析旅游者选择旅游就是要选择环境。环境优美, 舒适, 干净使能够激发游客旅游的动机。喀什发展乡村旅游, 一方面能够喀什的乡村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乡村存在的是天生自然美丽景色, 当然永久性利用这一资源需要加强保护。投资商需要拿出更多资金来优化环境, 整合最美丽的环境资源展现特色。本区域民众也需要爱护乡村一草一木,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讲卫生, 为了迎接客人基本上天天做好准备, 展现自己家乡美丽的一面送给游客。
( 四) 社会道德功能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使乡村全面进入迎接状态。维吾尔族有讲文明, 讲信用的优秀传统。游客就是上帝, 这是旅游行业的服务宗旨。乡村旅游的开展会使乡村逐步走向文明化, 继承传统文明的同时, 能够与游客交流中吸纳现代文明, 逐渐意识到道德规范, 营造团结和谐社会环境, 建设文明靓丽的新农村提升乡村民众积极性。参与乡村旅游的民众创造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 能够扔去懒惰, 无知愚昧的状态, 而为发挥维吾尔族传统的热爱劳动, 热爱科学的传统美德具有着推动作用。
五、发展乡村旅游“去极端化”对策
喀什作为维稳工作的前沿阵地, 引领现代文化, 去极端化是最重要的任务。因为喀什历史悠久, 千年以来的伊斯兰宗教文化浓郁与维吾尔族民俗文化并存, 已经形成世俗化。人口结构来看喀什三分之二人口都是农民, 受教育程度低, 封建迷信程度较大, 最近几年时间里在喀什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分析来看, 大部分案犯都是收到极端思想的群众以及宗教人士。这对喀什未来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发展及走向现代阻碍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喀什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 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 喀什人民群众文化的发展, 使喀什人民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喀什, 很有必要。同时做好维稳工作, 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引领现代文化去极端化很重要。综上述乡村旅游功能分析的一结论, 喀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 引领现代文化去极端化需要发展乡村旅游。当然需要两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硬件建设包括乡村基础公共设施, 交通, 通讯, 安全设施。第二加强软件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塑造, 引领现代文化, 大力做好去极端化宣传教育, 开展道德讲堂等等。下面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去极端化”对策
( 一) 结合传统民俗礼仪, 乡村开展旅游礼仪训练
喀什作为多民族居住区域, 存在不同民族文化共同并存, 体现了多元文化。为做好引领现代文化, 去极端化, 需要发展农村旅游发展。旅游就是文化的交流于是是民俗礼仪的展现平台, 所以做好结合传统民俗礼仪, 开展旅游礼仪训练全面推动道德意识宣传教育, 让村民学会现代待客之礼才能一箭双雕达到引领现代文化, 去极端化的目的。当然服务质量是景区建设中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 二) 加快投资力度, 引进先进技术
以发政府主导通过招商引资平台, 吸引大中型企业, 以法律为前提鼓励他们在农村投资建设农家乐, 牧家乐。引进先进技术改善农村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基础设施, 使农民不出远门也可以享受到科学进步的一幕。加快景区建设, 推动一村一景, 村村有景的模式, 围绕本区域特色全面开展旅游项目, 同时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如“中国色买提杏之乡”英吉沙县每年三月底在33万亩杏花盛开的时节举行赏花节, 吸引四方宾朋前来游览观光, 取得了良好效果。疏勒县巴仁乡的南疆百果生态园, 他们利用农户的果园, 把林果业和旅游业完美结合, 打造成了南疆旅游观光农业的一面旗帜[6]。相当喀什市内老城景区基本形成以民俗家访等都形式开展旅游项目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效。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巨大的, 带动运输、餐饮、住宿、购物消费, 同时旅游业也是地方的宣传名片, 有利于加强外界对本地的了解, 这对于吸引人才, 吸引投资也是很有好处的。
( 三) 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 实现“政、企、民”合作, 实现三方共同获利
在乡村建设中需要注重统筹规划, 开发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保护为前提, 充分利用资源特色, 科学合理开发资源。注重景点景区的建设项目的管理实现“政、企、民”合作。当然政府为主导提供良好的优惠政策使开发商获利并且积极推动村民参与从中得到该拿到的报酬。每一个景区内一定要建立景区管委会, “政、企、民”共同参与景点景区的建设和管理。政府多方面倾斜民众意愿, 依法办事, 简化审批手续, 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资金贷款等等有力政策支持。
( 四) 加强以法治村, 合理制定村规民约
发喀什地区打破以往政府主导、“家长制”的原有模式,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集民智贴民意, 经过长达半年的起草、讨论、再修改、表决等程序, 让各村有了浅显、简便、易操作的共同遵循, 以及群众公认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自觉遵守的条款———村规民约。当然《村规民约》, 是依法治疆在乡村治理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村规民约的制定, 立足本村、贴近群众, 按照“易记、易懂、易行”原则,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把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抓细、抓实上下功夫。村规民约是村民自己制定的“法律”, 靠村民自觉来遵守。一是广泛动员村民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 组织群众签订遵守村规民约承诺书, 强化村民“我制定、我执行, 我承诺、我执行”的自我约束意识;二是通过会议、宣传栏、广播站等形式进行宣传, 让村规民约内容入脑入心;三是大力宣传遵守村规民约的好人好事, 公开谴责违反村规民约的不良行为, 形成“遵守村规民约光荣、违反村规民约可耻”的舆论26导向[6]。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法与德”的双重作用, 保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也能推动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民族团结, 和谐社会。消除乡村所存在极端思想, 极端理念, 能够引领现代文化使喀什能够实现稳定和谐社会发展的总目标。
总而言之在当前,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要紧密结合自治区发展形势和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这个实际, 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 深刻认识当前发展的新时期和新阶段, 引领现代文化, 发展乡村旅游“去极端化”, 用现代的思维来谋划, 用先进的理念来布局, 用创新的手段去推进, 达到全面提升发展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喀什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硕士论文.
[2]黄敏.试论旅游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人资社科, 2014.04.
[3]郑克兴.试谈旅游与文化的关系[J].福建论坛, 1987.12.27.
[4]喀什地区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制定旅游强区发展战略.新疆旅游官方网, 2015.01.20.
[5]喀什地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喀什地区统计局, 2015.03.
[6]http://www.xjpeace.cn/zfzongzhi/dzzf/201501/t20150129_628362.htm.
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村是一个由维、汉、哈、蒙、东乡、锡伯、藏、塔塔尔等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村队,总人口534户1773人。其中:其中维吾尔族302户1074人,占总人口的60.6%。过去由于该村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街道脏乱,宗教氛围浓厚,人心涣散,有宗教极端思想和穿戴“蒙罩留”人员多,未领结婚证非法“念尼卡”结婚情况时有发生,各种案件频发,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村。州党委统战部、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访惠聚”工作组住村后尤其是今年以来,紧紧围绕上级党委确定的“访惠聚”“六项任务”和“四项重点”工作,坚持正信挤压、文化对冲、法制约束“三管齐下”,用好“五把钥匙”,理清思路、查找薄弱点,坚持把宗教领域“去极端化”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不追求短期效应,不搞应景之作和“花瓶”工程,既重视“外科手术”式的严打“三非”,更注重“滴水灌溉”式的教育疏导,展开了一系列“去极端化”工作,使宗教极端思想渗透蔓延趋势得以有力遏制。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州党委副书记帕尔哈提同志高度重视呼和哈夏村“访惠聚”工作,多次到本村深入基层,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并有针对性的指导“访惠聚”工作。强调要将精兵强将调整到“访惠聚”工作组中来,选配“访惠聚”工作组副组长明德巴依尔同志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不断完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南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369”工作机制,强化住村工作组协助、配合、服务职责。
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
为确保“访惠聚”任务不断线、工作不掉链,先期由工作组组长和若干名骨干提前介入,与第一批次工作组成员衔接,并建立村“两委”班子、警务室、住村工作组、集中整治工作组集中学习、商定方案、落实工作、解决问题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形成了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促进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积极参与南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工作组成员分别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同时积极协助村“两委”班子认真开展平安村队创建复查、液化气瓶更换、电力改造入户宣传及学龄前儿童接种疫苗等工作。认真开展摸查,制定精准扶贫措施,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三、宣传教育疏导,深入推进“去极端化”工作
(一)扎实开展教育培训。一是组织开展大宣讲活动11场次,参加人员1100余人。二是举办专题培训班8场次,受教育群众400余人。三是坚持“夜学”制度,认真学习《认清“伊吉拉特”的本质和危害》,并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电视台、新疆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专题片《谎言包装下的“迁徙圣战路”》1至12编。
(二)先进文化引领,打破思想禁锢。一是工作组按照“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气”的思路,充分利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抓住“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诺鲁孜节、国庆节、古尔邦节等节日节点,协助村“两委”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群众活动。为方便群众观看、参与,住村工作组出资购买150个小板凳(价值2250元)交给村委会使用。二是积极组织民间文化传承艺人及文艺爱好者组建了呼和哈夏村蒙古长调协会、呼和哈夏村“天山青”麦西来甫乐队,青年舞蹈队。特别是我村“天山青”麦西来甫乐队,自编自导的歌舞小品、主题鲜明内容贴近生活,表演内容新鲜,感人,鼓舞人心,不仅在本村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其他乡(镇)、村队也受到了热捧,多次受邀到精河县、阿拉山口演出。三是及时举办暑期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中小学生暑期“小课堂”等活动不断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四是大力开展民族团结“微行动”。开展最美儿媳、最美村民、最美草根宣传员和最美母亲等评选活动,对各网格推选出的22名先进村民进行表彰奖励,收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凝聚人心,汇聚正能量,弘扬新风正气,淡化宗教氛围。
(三)感化疏导。一是培养和发挥草根宣传员的作用。通过广播、文艺汇演、广场活动等平台组织草根宣讲员开展宣讲活动12场次。通过现身说法、法庭入村、现场判决、组织群众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形式、感化震慑教育了重特人员亲属。二是想方设法积极主动争取乡村道路改造项目,投资120余万元改造全村3公里砂石路,改变村队没有柏油路的现状。三是积极参与、组织30余名村民捐资2000余元自发维修大河沿子镇迎宾南路(呼和哈夏村村委会至高速路大桥段)损毁主干道,方便群众出行。四是送温暖解民忧,用“爱心”服务群众,访贫困户问困难、访老党员问信念、访老干部问心得、访老兵问变化。走访慰问群众50余人,发放慰问品1.2万余元,协调帮助187户农户申请种植贷款470余万元,申请养殖贷款5户共计27万元,为2户困难家庭担保投入资金1.2万元购买种子化肥地膜完成春耕生产。帮助 4名有创业意愿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
(四)正信挤压。一是按照“以技能培训为载体、思想教育为重点、帮扶感化为手段、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对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明确帮教转化措施,效果显著。二是坚持每周四召开宗教工作例会,宗教活动场所例寺管会、工作组成员参加,重点学习“两文件一条例”等文件和民族宗教相关政策法规,让有群众威信的人发声、让宗教人士发声,发挥他们对信教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把“去极端化”作为必讲内容,做好讲经解经工作。同时,利用周五主麻活动到镇各宗教活动场所督查,与部分宗教人士座谈了解情况。通过网格巡控来加强辖区维稳巡逻防控和情报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防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经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呼和哈夏村有了宽敞明亮的村民活动中心、有了整齐平坦的柏油路、有了卫生清洁的自来水、有了健康向上的村民演出队…...。全村宗教氛围得以淡化,村民精神面貌全面好转,发展养殖业的人多了,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少了,参加义务劳动、技能培训的人多了,穿戴奇装异服、非正常留胡须的人少了,参加富裕劳动力转移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参加村队文化娱乐活动的人多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相信呼和哈夏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用心去做教育》
影壁山小学
鲁丽丽
教育是阳光下最美丽的职业,教育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教师不但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更要指导学生怎样健康的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然也要进行健康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赞美中成长。教师的赞美是阳光,是空气,是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是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教师的表扬,也得不到教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我班于涵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直到有一次,同学们排队站排,门后的拖布倒了,于涵急忙喊着:“同学们别绊倒了。”又把拖布扶了起来,这时我才注意到这个同学。我当时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时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让后进生在爱心的天空下成长。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升的太阳,农民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更需要老师耐心、细心的呵护,需要理解与尊重,需要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爱护好这些后进生,使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
从上世纪90年代起,宗教极端势力在世界各地不同程度地蔓延和发展,利用大多数信教群众文化素质低、宗教感情朴素,进行思想上的蒙骗、诱惑,甚至用金钱做诱饵进行蛊惑和煽动,指使教民从事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活动。
目前,额敏镇机关正在掀起一起学习新党办发 []11号文件精神的热潮。11号文件要求各族干部群众要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准绳,明辨是非,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认识,坚决铲除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渗透的土壤和条件。
通过学习11号文件的精神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对“三股势力”的打击,不是针对某个民族、某个宗教,而是针对破坏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人和事,所以我们在工作中应该让广大群众明白宗教极端势力的丑恶嘴脸,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打牢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共青团中央迅速传达学习,研究安排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围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的各项安排部署和提出的各项打算,符合会议精神、结合新疆实际,体现了共青团的特点,是务实之举,是共青团系统支持新疆工作的具体表现。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团中央倾尽全力、发挥优势,加大人才、资金等方面援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团干部的培训和挂职交流,积极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进一步向新疆倾斜,各项工作有特色、有力度,自治区表示感谢。
开展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共青团要发挥团组织优势,围绕促进民族团结和去极端化积极开展工作。要关注关心80后、90后各族青年,采取他们欢迎和接受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民族团结要从娃娃抓起,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加大新疆和内地少年儿童交流交往力度,让他们学在一起、交流在一起、成长在一起。要积极安排各援疆省市团干部来疆开展工作交流,增进他们对新疆区情和新疆战略地位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新疆团干部对祖国对新疆的自豪感。自治区有关部门要从民族团结教育、青年成长成才培训、基层基础建设等各方面与共青团中央加强工作对接,加大工作力度。
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力度,共青团责无旁贷。共青团中央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去极端化工作,通过百万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让各族小朋友成为终身朋友;通过培训、挂职、交流、参观等方式,帮助新疆青年成长成才;加大青少年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将团中央和直属机关资源向新疆倾斜,加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力度,广泛开展新疆大学生百村行、“三下乡”等各项活动,力所能及地为新疆多做一些工作。
1、宗教极端势力具有怎样的危害性?
答:宗教极端势力是一股以宗教为幌子,传播宗教极端思想意识,从事暴力恐怖活动和民族分裂活动的反动势力。其本质是打着宗教的旗号,采取各种极端手段,对正常合法的宗教进行歪曲和极端化解释,煽动宗教狂热和极端思想主张,进行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党和政府的罪恶宣传,企图分裂祖国、残害各族人民。
2、张春贤同志强调,要深入推进“去极端化”,会用好“五把钥匙”。请回答“五把钥匙”的内容。
答:思想的问题用思想的方法去解决,文化的问题用文化的方式去解决,习俗的问题用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宗教的问题按照宗教的规律去做好工作,暴恐的问题用法治和严打的方式去解决。
3、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依法治疆总目标是什么? 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着力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地方性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新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法治新疆,全力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4、依法治疆的六大原则是什么?
答: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坚持“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必须强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必须坚持依法治疆和以德治疆相结合。
5、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神权政治论”,鼓吹“在整个世界建立伊斯兰政权是真主给我们指引的唯一理想”,“除真主之外,不服从任何政府、任何人”,目的就是推翻世俗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哈里发国家。二是“宗教至上论”,主张要以《古兰经》和《圣训》作为制定、衡量和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排斥一切世俗观念,排斥现行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及现代文明成果等。三是“异教徒论”,煽动把信仰“安拉”以外的一切人员都当作“异教徒”和“叛教者”,对所谓“异教徒”采取戏弄、嘲讽、孤立、恐吓,以至用极端、恐怖手段予以残害。四是“圣战论”,主张以“圣战”来实践“主命”,以武力推翻政府,用各种暴力恐怖手段加害于广大人民群众。
单选提
1、A
2、A
3、B 4、B 5 B
6、A
7、D
8、B
9、C
10、A
11、A
12、C
13、C
14、A
15、A 16、A
17、C
18、C
19、B 20、B
21、A 22、A 23、C 24、A
25、C
26、A
27、B
28、C
29、A 30、A
31、A
多选题
1、ABC
2、ABCD
宣讲人:王莉利
“恐怖分子”“宗教极端主义”“极端分子”这些新名词的出现让人们惴惴不安。惶恐之余更是让这些词渐渐成为了新疆人的代名词。新疆人慢慢被冤屈蒙上了阴影。“极端”事极必反,任何极端的思想及行为不过是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故作谓之。穆斯林的教义宗旨是“和平”“谦逊温和”,然而穆斯林突然就被认为成了暴徒,恐怖分子。而无辜的新疆人却无奈的看着这一切的发生。20世纪初随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传入新疆,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开始形成演化,到30、40年代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破坏活动加剧。新中国成立后予以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活动虽然没断根,但不敢贸然活动。80年代后,国內外形势变化,改革开放政策调整,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现。分裂主义势力沉渣泛起,开始其分裂破坏活动,这已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而至今,这不仅是新疆的威胁,更是全社会全中国乃至全球的威胁,因为他们的行径是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汉维国界的,这种行径,更不是只发生在新疆,这种行径已经威胁到了全中国,他们和当时美国的“911”事件是一样的性质。从历史政治上看:新疆从公元前60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直至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府,再到1884年新疆建省,历史上新疆曾有过割据性地方政权,但新疆始终是祖国的一部分或是中央政权统治或是某个中原政权治理,从未分裂过。从经济文化上看,新疆远古时期就与祖国内地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到汉代开通丝绸之路,经济文化交流规模越来越大,这把新疆与祖国内地、把新疆各民族与中华其他民族紧密相联无法分开,新疆人民成为建设祖国的重要力量。从爱国主义精神上看,爱国主义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从喀喇汗朝的国家意识、土尔扈特人东归、各族人民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到支援抗日战争等事迹,充分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反对民族分裂的精神。
民族出现出现纷争,并不能强大融合,只能使民族破灭,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融吸收,出现中华民族的一体性,并有新的民族不断产生。结果是有存有亡,有的民族延续至今,有的却因为融合、战乱、迁徙和生态恶化及改换名称等原因消失于历史长河。所以,只有和平,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才能使民族长治久安,深入发展,引导各族群众澄清模糊认识,进而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市民正本清源、明辨是非,实现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达到这些首要解决的就是“去极端化”,但是在深入推进“去极端化”的同时,还得要保护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需求,这就无法给极端分子给了可趁之机,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探索建立一个正规的伊斯兰教知识网站,用维吾尔语、汉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向信教群众宣传正确的宗教知识,加快制定合法宗教出版物规划,为信教群众答疑解惑。必须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施策,要落实好宗教人士培训制度,提高宗教人士的素质。在“去极端化”工作中还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作用,把正确解经讲经,作为破除宗教极端势力歪理邪说、正本清源、引导群众的基础性工作来做;充分发挥工、青、妇、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力量,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正信、正念、正行压缩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的空间,引导各族群众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作为教师,怎么样纯洁校园是首要任务,为了防止这种宗教极端思想混入校园,我们所要做的远远不止在课堂上所做的宣传。我认为,从学校大方面的讲,扩大办园规模,办精、办好学校,努力不让一名初中毕业生流入社会;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顺利入园。从课堂小方面讲,课外之余多宣传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让民族孩子明白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只有学好了,学精了汉语,才能实时了解国家对我们有利的政策,才能理解国家的良苦用心。所以,双语尤其重要,少数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教师是党和国家重点培养的骨干力量,是联系党和国家与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这种属性决定了他是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先行者,是现代文化的引领者,是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捍卫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头羊。目前新疆的教育尤其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坚持和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动摇,在此前提下,如何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则有众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讨论,认真对待。
为扎实开展学校“去极端化”工作,学习掌握“去极端化”75种表现及非法宗教活动的26条界定,决定全校举行“去极端化”知识竞赛。具体事宜安排:
1、活动时间:2015年6月19日下午16:00
2、活动地点:学校实验楼前面
3、参加范围:小学低段、高段(四年级不参加)、七年级组(观众)。
4、知识竞赛选手:各年级组抽出5人,老师2人,学生代表3人;参赛三个年级组分成三个组进行比赛;
5、题库:去极端化75种表现前25条(必答题、抢答题),非法宗教活动26条界定(风险题);
6、比赛程序:整个知识竞赛按三个步骤进行,必答题10分;抢答题20分;此项题主持人喊开始之后先举手的优先回答、风险题30分;风险题答对加分、弃权不加分不扣分;答错扣分。人员分工
主持人:亚森亚库普(负责主持)
评委:迪力夏提·艾海提、米日古丽·海力力、艾合麦提·以斯拉木、玛依努尔·买买提,阿力普·麦合木提; 场地安排:后勤亚森·艾买尔负责;
场地秩序:热合曼·买买提、阿布力孜·尕依提(体育老师)音响设备:马锋(后勤)
横幅:玛依努尔·买买提(大队辅导员)信息上报:阿曼古丽·依米提(政教室干部)设奖:最佳老师讲1名(50元的生活用品)、最佳学生1名(50元的生活用品);参加比赛的每位选手奖励10元的生活用品。
沙雅县英瓦格九年一贯制学校
总结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及莎车县十一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深入揭批“三股势力”的反动本质,使我校全体师生彻底认清宗教极端思想的真实面目,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根据地委及莎车县委、政府去极端化有关会议、文件要求,我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专门制定《XX高中“去极端化”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具体工作,现将我校“去极端化”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站位,推动形成“大格局”
我校领导班子把开展“去极端化”大宣讲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来抓,高度重视,高位推进,确保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
我校将宣传思想工作同全校师生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资源优势,调动各方力量,树立“没有与安全稳定无关的人、没有与‘去极端化’无关的人”的理念,全面推行“三讲一考核”的机制(即主管领导讲政策、党员教师讲风尚、各族师生讲变化,并进行考核),并创新宣讲办法,根据我校校情,采取教师编组宣讲法、学生分类宣讲法、家长宣讲揭批法,各级各类宣讲共计99人次,使思想宣传工作系统化、条理化、深入化,从而形成了一呼百应、齐抓共管的大宣讲格局。
二、强聚焦,做好去极端化“大文章”
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学习莎车县梳理下发的《75种宗教极端活动的具体表现》,为有的放矢开展“去极端化”大宣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紧扣实际,围绕县委书记XXX《六个为什么》,确定了“为什么我们十几年的免费教育,却抵御不了宗教极端思想的诱惑和渗透?”“为什么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新生代文盲流向社会?”“为什么从学前开始学汉语,初中到毕业还没有学会说一句汉语?”等6个主题,作为“去极端化”教师大宣讲的主要内容,举办主题宣讲、专题讲座17次,引导各族教职工深入思考、广泛讨论,教职工讨论共计1200人次。
三、搭平台,营造活动“大声势”
(一)以学习推倒愚昧
我校按照现代文化引领要求,积极搭建活动载体,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和先进文明成果,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引导广大师生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在全校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真理、反对迷信、拒绝愚昧、追求健康文明的良好氛围,使“新疆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组织师生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下旬每天学习5条宗教极端具体表现,共计撰写学生心得体会12880篇、教师心得体会880篇、组织教职工知识竞赛2次、学生讨论16500人次及每天检查背诵等方式充分理解并记忆,确保75种宗教极端具体表现入脑入心,使之内化为师生群体意识,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同时,学校专门制作“六包、十清楚”及“家长访谈记录本”,发放“黄皮”“红皮”两种共计482本访谈记录本,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8640人次的学生访谈,使学校了解详细的校情、班子查明特殊的学情、老师摸清具体的学情,从而筑牢抵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防线,将“去极端化”中的生动故事和强大声势大力宣传,在全校形成对宗教极端化和暴恐分子同仇敌忾、人人喊打的局面,坚守校园这块净土。
(二)以活动推行动
我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抓手,以践行“新疆精神”为着力点,倡导科学文明、包容开放、敢于创新,反对愚昧落后、封闭保守、不思进取;以“四个认同”统一共识,积极开展了5次国旗下师生宣誓、2次红歌比赛、1次“爱祖国爱家乡”双语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引领全校师生自觉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成为全校师生的“中国梦”。
(三)以鲜明营造氛围
我校根据“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切实落实方案要求,明确具体任务标准,抓紧为开展“去极端化”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手抄报、升旗仪式、家长学校、主题班会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开展“去极端化”活动的重要目的及深远意义,其中举办了3次手抄报比赛、5次升旗仪式、结合每周家长日举行了5次主题家长会,参与家长达7430人次、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去极端化”为主题利用校园广播进行每天至少2小时、每周10小时、共计55小时的教育、利用20块宣传展板及维汉文8期校报“去极端化”专栏切实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校在去“去极端化”第一阶段工作中的总结,而这项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我们相信历史的车轮绝不可能被不起眼的小石子所阻挡;也坚信新疆的未来只会更加美好!
XXX高中
2011-07-18新疆和田市发生的派出所遇袭事件:暴徒劫持人质并纵火,1名武謦和1名联防队员牺牲6名人质获救2名人质被害。
2011-07-31新疆喀什发生袭击民众暴力恐怖案件:暴徒砍死6人砍伤12人,并实施纵火
其中“七五事件”最为严重,我在360百科上看了一下,对它的介绍特别多,多的我当时都不想看了。不仅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也是特别的大。在此次事件中,乌鲁木齐被毁车辆达260部,其中190部公交车,50多部民用车;受损门面房203间,民房14间,总过火面积达到56850平方米,全市共有220多处纵火点,有两栋楼房被烧毁。从2009年开始,我国共发生大大小小约16次暴恐事件,这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给他们以及全国甚至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心灵的创伤。有谁能说我们现在的生活过得不好,政府国家的政策没给人民带来好处,又有谁能说汉族歧视、不需要少数名族。虽说我们是56个不同的民族,但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我们是一个整体,如果将祖国的一部分分裂出去,双方将都会成为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新疆的繁荣发展不是靠一个民族就能建立起来的,是各个民族共同建立起来的,这里的经济和文化,如果缺少任何一个民族都会崩溃,这将使各族群众都损失惨重,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共建新疆经济发展。虽说我国以汉族为主,但是你看看,那些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服饰、歌曲、舞蹈,哪一样没有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其中。
曾经,回族带给了汉族经商之道,而汉族带给了回族农耕技术。难道这样的文化交流就要在我们这代人停止吗?难道曾今各民族间的友谊就要彻底灭亡了吗?
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增强伊宁县教育系统广大学生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明辨是非能力,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阻断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传播和渗透的渠道。2015年8月26日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利用开学初组织全校学生观看了去极端化视频。并在2015年9月8日在伊宁县教育局的安排下,县四中政教处组织七年级学生前往伊宁县演艺中心,观看由伊宁县文工团排练的伊犁州首部“去极端化”话剧《春寒》。
宗教极端主义是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它利用各种宗教形式,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化的思想是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是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反文明,因此宗教极端主义是人类社会一股邪恶的反动势力,是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敌人。
话剧《春寒》以“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加强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为主题,描述了主人公沙迪克受宗教极端思想蛊惑参加非法宗教活动,最后导致危害家庭、危害社会的故事。揭露宗教极端思想对女性、儿童的危害及其本来面目。
【去极端化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去极端化教育工作汇报06-18
去极端化活动领导讲话06-25
免费去极端化实施方案10-01
去极端化教育 国旗下讲话10-25
极端活动心得体会06-22
应对极端天气应急预案05-27
极端天气应急处置方案10-19
应对极端天气保障措施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