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共12篇)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1

一、解释下列各题(4X8=32分)

1、行政组织体制

2、职位分类

3、理性决策模型

4、行政控制

5、公共产品

6、公共财政政策

7、行政裁量

8、政府能力

二、简述下列各题(8X6=48分)

9、简述行政管理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10、简要分析张金鉴的政府职能理论。

11、现代行政权利和传统行政权力的异同。

12、简要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原则理论。

13、简述行政责任及构成要件。

14、简述行政伦理关系及其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18X3=54分)

1、论述当前我国政府信誉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怎样树立起政府的信誉。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家行政组织变革形成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恶

性循环的原因。

3、分析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并联系实际论述作为一个现代领导干部应该怎样行使自

己手中的行政权力。

三、材料分析题(16分)

材料内容:市长讲评下级,市民批评政府

。。。

。。。

。。。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在B市实行的双向讲评制度中包含了哪几种监督?各有什么特点?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2

“公共政策” (Public Policy) 是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新闻媒体、书刊杂志、政府文件上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公共政策作为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社会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所进行的社会科学研究中, 往往是名词概念出现在前, 真正的研究、实践在后。虽然“公共政策”一词在人们口头上和书面中已经使用了一些年, 但是在中国真正的公共政策研究才刚刚起步, 就连有关公共政策的学科定位和自身概念在学界还存在着模糊认识;至于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这些具体的环节上, 学者们的争议则更多。

近些年,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关于“公共政策”, 有哪些人在研究?都说了些什么?主要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本文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从而探寻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

2 样本来源及指标设计

2.1 样本来源

本文对公共政策研究的评述选取的刊物是《中国行政管理》, 选取的时间段为2004—2009年。剔除了非学术性的书评、会议综述等文章后, 最后所获得的总样本量为70篇。需要说明的是, 样本的选择标准是论文具有明显的公共政策学学科取向或问题取向, 即主要从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判断是否符合样本要求而非标题中有“公共政策”字样。

《中国行政管理》是目前我国行政 (公共) 管理学科唯一大型综合性权威学术月刊。其理论成果反映了目前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较高水平, 从中我们可以对中国目前公共政策研究的现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2 指标设计

基于评估的需要, 本次评估设计了一些具体指标, 包括:

(1) 论文发表年份。分析在不同的年份, 研究在数量上是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2) 作者单位 (1) 与学术地位。分析哪些人在做公共政策的研究。我们将作者单位分为高等院校、行政学院、研究所/学会、党校/团委、其他或未标明五类;学术地位则划分为博士研究生、讲师、副教授 (副研究员) 、教授 (研究员) 、无标明或无学术身份五个层次。

(3) 资金支持。四个层次为: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省市级政府基金、高校或研究中心基金和无资金支持。

(4) 研究主题。我们将研究主题划分为基础理论、具体政策分析 (或政策选择) 、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过程、价值取向和其他。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分类, 具体的分类标准在分析样本时还会进一步阐明。

(5) 研究方法。参照陈辉在《中国行政学研究评估:基于高校学报的分析》中的分类方法, 把研究方法分为质化研究、量化研究和非经验研究三类。

(6) 研究阶段。根据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实际状况, 本次评估将研究阶段分为概念界定、问题描述、变量识别和变量分析四个阶段。

3 样本的分析

3.1 论文的发表年份

《中国行政管理》每年刊登的论文有近四百篇。这些文章涉及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核心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文章从2006年的9篇到2009年的15篇, 呈稳步上升的状态。可见近年来“公共政策”的确是一个高频词汇, 也反映出学术界开始关注公共政策, 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进行学术研究。

3.2 作者单位与学术地位

从图1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研究者所处的机构部门比较集中。多达75.7%的研究人员来自高等院校, 这表明高校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阵地。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多达32.8%的作者“未标明或无学术地位”, 而研究者中教授最多, 所占比例为28.6%, 其次是副教授。这表明教授、副教授等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研究者是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主要贡献者。同时, 讲师和博士研究生也达到了一定的比例, 这说明不少年轻的研究者正把目光投向公共政策领域。

3.3 资金支持

表2显示, 多达71.4%的研究都没有资金支持。获国家级社科或自然基金资助的研究论文有12篇, 占17.1%。获省、市级政府基金资助的研究占8.6%。样本中仅出现了2篇高校和研究中心资助的研究, 且均见于2009年。这些都反映出资金来源单一且支持力度不够。

3.4 研究主题

有些研究主题不是很容易区分, 在此详细地说明分类标准。基础理论研究是指研究人的社会活动特性和利益需求结构, 研究现代政府治理与政策系统的关系等。具体的政策分析是指基于具体问题 (如公共物品、产权、城镇化、NGO等) 进行的研究。政策制定既包括宏观政策的制定, 也包括具体政策的制定。政策执行是指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的研究。这里归为政策过程这一类别的文章, 其主题是宽泛地研究政策过程。研究主题涉及价值目标、公众认同等方面的, 姑且以价值取向来概括。

从图2中, 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具体问题而进行的公共政策研究最多, 占27.2%, 可见现阶段对公共政策的研究是带有相当程度的问题导向性的。然后是政策过程, 占17.1%。另一方面, 样本中有3篇文章的标题直接提及“中国转型时期”, 不少文章在行文中也提到, 可见学者们对于公共政策的研究正在努力立足于我国国情, 以期更好的发展。

3.5 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是通过观察、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及焦点团体讨论等方法来发现第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结果或理论的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是运用统计技术考察“量”的规律性, 从而把握事物性质的研究方法。

如表3所示, 既非质化研究又非量化研究的非经验研究达到了81.4%。这些论文通常都按照概念界定、提出问题、分析对策这样的三段式结构来撰写, 研究方法滞后, 缺乏创新。

3.6 研究阶段

表4反映出, 在公共政策研究的论文中, 82.9%处于问题描述阶段, 这说明大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仍处在研究的初始阶段, 重复进行着低水平的研究, 缺乏深度的挖掘。

4结论与启示

以上的分析表明, 近6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研究在研究者覆盖范围、涉及的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但是表面的繁荣无法掩盖内在的危机:理论体系缺乏创新;研究内容有待丰富;研究方法亟待改进;研究水平有待提高。反映在上面针对性的统计分析中, 表现为:概念化的研究停留在问题描述阶段;研究方法滞后单一导致知识的积累性不强;重复型研究众多, 缺乏影响力;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等。

以上种种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缺乏问题意识。公共政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生命力在于要回答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目前, 大量的研究尚停留在对西方国家的公共政策理论进行介绍的层面, 还未将研究重心转向中国的现实问题。

第二,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方法单一滞后。大多数研究者完全是埋头做研究, 采用的绝大多数是非经验主义的方法。非经验主义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但当此研究方法比重过高且流于形式时, 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会局限在基础理论层面。由于缺乏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有机结合, 导致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结构性失衡, 缺乏可操作性。

第三, 我国公共政策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存在矛盾: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进行“不出门”的研究;而公共政策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又重视实践经验、轻视理论的作用。这就造成我国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 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应用率和采纳率低。

因此,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理论研究。公共政策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 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从研究者集中在高校而鲜少有社会组织研究足可以说明这一点。其次, 研究者需要改进研究方法, 努力提高公共政策的研究水平。我们需要的不是只停留在概念界定、问题描述阶段的重复研究。一门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与其研究方法息息相关, 我们需要通过摸索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再次, 还要重视公共政策学科建设, 加大研究基金的扶持力度, 为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带着面对问题的勇气去反思已做的研究, 虽然中国公共政策研究在目前的环境下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但是政策研究多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 绝不会停止。

参考文献

[1]张金马.公共政策:学科定位和概念分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0 (1) :7.

[2]丘昌泰.公共政策:当代政策科学理论之研究[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1997:1-2, 35-49.

[3]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 2007 (5) :21.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3

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翡冷翠山居闲话

(徐志摩)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恣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须约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哥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来因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斯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18.填空。

作者认为,要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你____、____、不必带书。

19.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吉卜赛人,装一个猎户”,世界上的人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偏偏提到这几种人?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

答: 20.在畅叙如何领略作客山中的妙处之后,作者在最后一段做了怎样的拓展与深化?

答: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胡适曾经说过,徐志摩的人生只有“爱”、“自由”、“美”。对爱、对自由、对美的讴歌正是本文的感情基调。

B.一个“你”字频频出现在文章中,不仅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而且使人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

C.作者以空间为序,写澄蓝的天空、山罅里的泉响…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

D.文章第三段写山泉,一连用了几个“流”字,既写出了山泉的悠长,又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

E.这篇文章联想丰富、组合自由、气韵生动,尽管不无“西化”的色彩,但汉语的优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答:()()

这是一篇田园牧歌似的散文,文学色彩明显浓于议论性散文《话说知音》(2002年全国高考选文)。文章情调悠闲纡徐,从容自适。全文用与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展开,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着意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文本的内容及形式均切合考生的认知结构,对考生备考具有多方面的检测价值和良好的阅读导向作用。

第1段写“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必矫饰,可以完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因为山中的大自然是远离现代文明之嚣闹繁杂的一个幽僻之处。在那儿,你不用在乎人家怎样看你,“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答案拟为“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似概括得不够完美。

第2、3段写独行山中的舒畅更无可比拟。徐志摩偏激地认为“顶好是不要约伴”,这对天性浪漫的诗人来说,不啻于骇世奇言。“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着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它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它的姿态是自然的,它的生活是无阻碍的。两个比喻贴切极了。此时,人与自然已经互通融合、天人合一了。

接着,作者连用4个分句进一步描写独自畅游山中的美妙,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这里,以一贯之着徐志摩批判文明、崇尚自然的自由理想。答案认为这两段是说“不要约伴”,差强人意。

第4段作者进一步提醒你“也不必带书。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一个反问句,更加肯定地道出“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主题。

第18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思路的把握,对内容要点的归纳。

第19题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牧童、渔翁、农夫、吉卜赛人、猎户这几种人,不仅在装束上最无拘无束,同时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作者之所以要用“扮”、“装”这两个字眼,是因为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洒脱,那样自由自在地去接近大自然。

第20题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然而,这部奇书,却并非那么好懂,作者提出的条件是:“心灵上不长苍瘢,眼不盲,耳不塞”,若再结合作者在文章中一再强调的“山居”“不要约伴”“不必带书”等要求和叮咛,我们可以约略窥得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的方法和途径: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倾听”。答案说“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即最高等教育)“是符合作品愿意的。

第21题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本文的最大特色是笔调清新流畅,语言亲切、流畅而富于表现力。徐志摩散文的语言“在白话的基础上加入古文方言欧化种种成分”(陆耀东《徐志摩评传》),词藻丰富,驱遗自如。文章善用排比,琅琅上口,富有气势和节奏感。如“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气的宇宙里自得。”读来有一种畅流不息、行云流水之美。

文章巧用比喻,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不说“头发”“胡须”,而说“蓬草”“苔藓”,更显情趣,更具诗性;“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投身大自然就像小孩扑入母亲的怀抱,而且如裸体的婴儿般赤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这是怎样的愉快和幸福!“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这又是多么美妙的联想!“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用“疮瘢”来比喻“低俗、污秽的东西”,把“大自然”比作“无行迹的最高等教育”和“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再贴切不过了!

由于句式的变换,长短句的结合,文章显得气韵生动,富于弹性和韵律:“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状语“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后置,起到强调作用。若按一般的句式,则是“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在火车,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带书”,就显得平淡多了;“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使用反问句式,肯定的意味更浓烈。若还原成一般陈述句,“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的”,效果则不够强烈,也太呆板。

此题C选择肢中的“以空间为序”不对,“在对美好自然的描摹之中,含蓄地歌颂生命、礼赞青春”属无中生有。D选择肢说“流”字“写出了它恢弘的气势”不当,“营造了物我一体的意境”的分析也是错误的。

【参考答案】

18.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

19.答: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20.答: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2004年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篇4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古诗文语句,完成1—6题。(1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1分)

2、,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1分)

3、树木丛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分)

4、,听取蛙上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1分)

5、生活中处处有老师,但怎样向他们学习呢?孔子给了后人很好的教诲,他说:“。”(用课文《〈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回答)(2分)

6、请默写出三个出自不同古诗词中的,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课内外均可)。(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8分)

我们走过漫漫的一生,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平淡,面对人生涌起的不过是淡而又淡的感觉,我们顿觉自己很平凡,为此我们惆怅,我们感叹!【甲】

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suì,只要你肯积累。

【乙】平凡是一场惊险搏击之后的休qì,是一次辉煌追求之后的沉思。平凡是告别了无知的炫耀之后的成熟,是终止了浅薄的狂妄之后的深沉。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暗淡,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不是超然物外的冷漠。【丙】

白云为每一个平凡变幻多姿,微风为每一个平凡留下清爽,太阳为每一个平凡照出一个明朗的天地。【丁】

7、文中第三段加点的“炫”字读音是

。(1分)

8、根据文中的两处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出正确、规范的汉字。(2分)

9、“其实我们不必为平凡悲叹,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它的正确位置应是()。(2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仿照第二段中的语句形式,在文中横线上补写一句话,使它与前后句衔接自然。(3分)

根据你的文学积累,完成下面的第11题。(2分)

11、你知道《水浒传》中鲁提辖在解救了金氏父女之后又在野猪林解救了谁吗?你还能概括一个与被解救之人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吗?请在下面填空。

被解救的人:

。故事情节的名称:。

二、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1分)

13、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分)

1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1分)。

15、“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2分)

1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8分)

争先恐后 于坚

⑴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我说的不是公共汽车门口,而是公园门口,展销会门口,飞机的登机口,电影院的出口……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没有人愿意站在后面,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有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一两站就结束了热火朝天的扑克游戏,纷纷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去挤着,好象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⑵并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秩序,也不是这个国家物质贫乏,空间狭窄。“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⑶ “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⑷争先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95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⑸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⑹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⑺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够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⑻我认识一位缓慢的大师,他的一座雕塑花了20年,他是落后的。他开始的时候,受的是先锋贾科梅蒂的影响,但这影响持续了20年之久,没有当即面市,他完成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年轻一代今天决不会从伦勃朗开始,否则永远落后。他们很聪明,从威尼斯双年展开始。

⑼一天等于20年,固然是一种时间观。但20年如一日,同样是一种时间观。一天功夫的东西就是一天功夫的东西,20年功夫的东西就是20年功夫的东西,永远不可取代。缓慢的并不是落后的,快也不意味着价值上的优越。这都是常识,但在这个世纪,明白这些却是大智大慧。

⑽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然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来界定呢?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李白杜甫们的文明怎么会劣于松尾巴焦们的文明呢?日本人假装不知道这一点,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⑾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尼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

⑿“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⒀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⒁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难道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⒂长江洪水的泛滥,从根本的方面来说,我以为乃是“先进”的人类不满于大地的落后,所导致。

17、通读全文,以下选项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和谐是世界永恒的基础 B、文明的价值在于落后而不在于先进

C、我们不应该把争先作为生活的标准 D、我们应该按生命的本来形态生活

18、造成人们争先恐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9、结合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⑹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20、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阐明观点的?(3分)。

21、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7题。(22分)

开往春天的列车

⑴列车不知疲倦地飞速奔驰。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坐硬座的我早已疲倦和难受。作为惟一的消遣,我的目光,只有一本杂志里的文字亲密接触,一页页地翻着流动很慢的时光,偶尔拿起小桌上的矿泉水,小呷一口,徐徐咽下。其实,我并不渴,只是借矿泉水的凉爽来驱逐睡意,白天提前支取了睡眠,无梦的夜晚该如何熬过?

⑵一篇文章几乎没有在我脑里留下什么印象,便慢吞吞地到了最后一个句号。我抬起头,习惯性地去拿那瓶矿泉水,这时,我看见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站在我对面的坐位旁,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她衣服样式很土,上面布满汗渍和污垢,手里攥着一个肮脏的编织袋,里面鼓鼓地装着什么。

⑶约摸半小时后,当我再取矿泉水时,我发现“雕塑”仍立在原处,那个鼓鼓的编织袋已经塞到了座椅下面。她目光像一缕从窗户外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洒在我的身上,眼神里藏着一种让我不解的东西,很浓烈,很急迫。我猜她一定是在等座位,车厢里人很多,没有一个空位。我暗想:老瞧着我干吗?我到终点站,等我为你腾位置你找错人啦。

⑷我在“雕塑”的守望下照常看我的杂志。又一次喝水解困时,我见她还站着,只把后背斜靠在对面的座位旁,手里捧着一本皱巴巴的书。我瞅了一下封面,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她看得极专心,嘴唇微微颤动,像是在默念课文。我慢慢注意到,只有在我每次拿矿泉水时,她才抬头看我一眼,等我重新注视杂志时,她也把目光收回到课本。

⑸过了好久好久,列车又在一个什么站停下了,邻座的男子把车窗打开,我立即感到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几分钟后,列车徐徐启动,我拿起矿泉水,猛喝了一口,水已差不多见了瓶底,便顺手将空瓶向窗外扔去。此刻,对面的小女孩猛地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别——”她伸手去抓我的胳膊,而空瓶已落在车外,发出一声叹息般的轻响。

⑹我似乎还没有理解女孩的用意,她却既气愤又委屈,两行泪珠竟然跳了眼眶;“叔叔,我为了等你的这个空瓶子,我都站了三百多公里了,可你......”

⑺“什么?”我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万分惊讶中我终于明白,苦苦等待了数小时,腿脚发软地整整站了几百公里,她原来不是为了等座位,而是为了一个空塑料瓶,为了一个可以回收的废品。原来她的每一眼,都是在观察我什么时候能够喝完矿泉水!我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小姑娘。别哭,不就是一个空瓶子吗,不值得流泪。”

⑻女孩一边用脏衣袖擦泪,一边说:“你们这些有钱人可以随便把它扔了,可它是我的学费呀!”

⑼我愈发惊诧,在我的经历中,我不知扔掉了多少这样那样的饮品包装瓶,可从来没有想到这些随手可弃的垃圾,竟会与学费有啥关联。好奇心让我不得不刨根问底。女孩告诉我,她家很穷,父亲因为车祸截了双腿,肇事司机却逃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没日没夜的劳作维持。家里实在没钱供她上学,父亲体谅母亲的难处,要她从下学期别再上学了,回家帮母亲一把。她坚决不肯辍学,缠着父母又哭又闹,说不让她上学还不如让她去死。父亲最后无奈地长叹道,如果你自己能找来学费你就上,找不到就别上。为了能圆读书梦,她只好趁放寒假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到离家不远的火车站,买一张站台票混上火车,在列车上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等废品,卖钱攒学费。

⑽她每天都穿梭于铁道线上,早晨随车远去,下午或晚上再爬上返回的列车归来。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干馍,渴了就饮别人喝剩下的矿泉水,或者喝车上的凉水。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上车后,首先挨个车厢来回“巡视”几遍,把乘客丢弃的废品捡完后,便找一个能够为她提供废品的地方守株待兔。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抽一点时间复习功课,天天泡在车上,既要挣学费,也不能误了学习。复习一阵功课,然后她再进行下一轮全车“搜查”,如此反复。

⑾听完女孩的诉说,我的心不仅仅是被感动,更是被强烈地震撼着,一个仅值几分钱的空塑料瓶,对于小女孩竟然有着这么大的用途,竟然关系着女孩的前程,每一个空瓶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缕希望。我真的找不到什么话语来安慰她因为失去了一个空瓶而失落的心!作为一个生活十分幸福的孩子的父亲,我为另一个十分不幸的孩子感到难过,同时又对这个过早自强自立的孩子充满钦佩。我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她,算是弥补我的过失,算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献给希望工程的爱。我想女孩一定会把我当成恩人。

⑿恰恰相反,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孩却执著地摇了摇头,怎么也不肯收我的钱。她坚定地说:“叔叔,谢谢你的好意。我爸爸妈妈经常给我说,从小要学会一切靠自己,我连爸爸妈妈都不靠,更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我有手有脚,学费我一定能够自己挣来的。我不仅下学期要上学,我还要读高中,上大学!”

⒀女孩说完,把语文课本卷成筒往裤兜里一插,躬下身子从座位下面拉出编织袋,开始了又一轮全车废品跟踪。

⒁望着女孩的背影,我的双眼有些湿润。好一会儿,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我追上一辆从我面着走过的售货小车,买了两瓶矿泉水,当即拧开瓶盖,将矿泉水哗哗倒进水池里。我看见售货员疑惑的目光冲我发愣,我听见背后有人说我神经不正常,我默然无语,只管大步穿过一节又一节车厢窄窄地过道,远远的我看见了那个小女孩。我双手高高举起矿泉水瓶向她晃动,她高兴地朝我走过来。

⒂“叔叔哪来的?”她激动地问。“我帮你捡来的。”我淡淡地说。

⒃她接过空瓶装进了编织袋。我见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像一朵开得极为饱满的菊花,我庆幸我既弥补了过失,又巧妙地满足了她的自尊。

⒄ “叔叔,你真好。”说完,她提着沉甸甸的编织袋离去。

⒅此刻,我听到她那编织袋里发出啤酒瓶、易拉罐的碰击声,那是蓬勃的希望发出的清脆的鼓点,那是灿烂的明天传来的美妙的乐曲。对于女孩来说,她踏上的每一次车,都是开往春天的列车……

22、文章以

为记叙线索,叙述了一个的故事。(4分)

23、文中的小姑娘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这一印象是通过什么描写表现出来的?(3分)

24、当“我”得知小姑娘想要我手中的饮料瓶,而“我”却扔掉了它时,“我”心中感到一阵愧疚,只好安慰她,而小姑娘却充满怨气的指责“我”,对此你怎样理解?假如你是小姑娘,为了能得到这个瓶子,你会怎么做?(6分)

2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分)

26、请仔细品读文章,找出你最喜欢或不喜欢的一处文字,并说明理由。(词语、句子、语段均可。如果是语段,请写出语段序号)(3分)

27、“我”为帮助小姑娘把买来的矿泉水倒掉,却慌称瓶子是捡来的,你认为这样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写作(50分)

28、以下两题任选一道(50分)

(1)常言道:播种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种一种心习惯,收获一种命运。请你以“播种”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得少于12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目:你准备好了吗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5

上午题:

题1-61、正确答案是A,主要作答过程:

q1=(5+2.5)*4+4.375+2.0=36.375kN/m

q3=(5+2.5)*4=30kN/m2、正确答案是B,主要作答过程:

P1=(3.125+2.0)*4=20.5kN

P2=(5.0+2.5)*2*0.5*4+(3.125+2.0)*4=50.5kN3、正确答案是D,主要作答过程:

N=

5*(5.0+2.5)*4*6+(7.0+0.7)*4*6+6*(3.125*4+4.375*6)+5*2.0*(4+6)=1417.3kN4、正确答案是C,主要作答过程:(有异议)

《荷载规范》3.2.3

q1=1.2*5*1+1.4*2.5*1=9.5kN/m

q2=1.35*5*1+1.4*0.7*2.5*1=9.2kN/m

M= 0.1*qmaxL*L=0.1*9.5*4*4=15.2kN.m5、正确答案是A,主要作答过程:

梁线刚度iBA=EIb/L=EIb/4

iBC=EIb/L=EIb/8

令iBA=1,则iBC=0.5

分层法,柱线刚度乘以0.9

iBD=0.9EIc/L=0.9*E*2*(6/7)3Ib/4,则iBD=1.133

μBA=1/(1+0.5+1.133)=0.38

μBC=0.5/(1+0.5+1.133)=0.196、正确答案是B,主要作答过程:

《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4.4.2条

k1=GA1/h1=G*2.5*hci2/h12*Aci/h1=2.5Ghci2Aci/63

k2=2.5Ghci2Aci/43

k1/k2=43/63=30%<70%

k1/(k2+k3+k4)=43/63=30%<80%

第1层为薄弱层

7、正确答案是B,主要作答过程: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2.5。沿周边布置的受扭钢筋间距应不大于200mm和梁宽

8、正确答案是B,主要作答过程: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3.3规定,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取重力荷载值的10%。

S=γGSGE+γEVSEK=1.2*0.5*20*2.52+1.3*0.5*20*0.1*2.52=

83.125kN.m9、正确答案是D,主要作答过程:

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1.7.1,在柱角或墙样阳角边应布置构造钢筋;开洞处应布置加强钢筋;10.1.9条,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10、正确答案是D,主要作答过程:

框架,二级,角柱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2):表6.4.3,二级,角柱,ρ>1.0%

As=615+1527=2142mm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11.4.12-1,ρ=2142/(400*600)=0.89%>1.0%,违规

一侧配筋,As=763mm2

ρ=768/(400*600)=0.32%>0.2%,不违反。

11.4.17:ρV≧λfc/fyv, λ=0.08

ρV=0.08*16.7/210=0.636%

实际ρV =(3*540*50.3+4*340*50.3)/(540*340*100)=0.816>0.636%,不违反。

表9.2.1,一类,C35,C35,柱,c0=30mm

表11.4.12-2,二级

min(8d,100)=min(8*14,100)=100

箍筋肢距:11.4.15

540/3=180mm>20*8=160mm,违规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10d =10*18180mm<200mm, 违规

11、正确答案是B,主要作答过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表11.4.16,二级,框架[μN]=0.8 μN=[1.2*(860+0.5*580)+1.3*480.0]*103/(16.7*400*600)

=0.5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6

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产业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自然垄断产业 2.“马歇尔冲突” 3.范围经济 4.区位指向

5.X非效率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勒纳指数及其含义(应有数学推导)。

2.简述产业活动在空间结构上的聚集与扩散关系。3.简述产品差异化的类型与原因。4.简述实施经济政策的成本和代价。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市场失灵或价格机制的局限。

2、试述可竞争市场理论。

参考答案

中央财经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产业经济学(产业组织分析、产业政策研究方向)考试科目:产业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然垄断产业:指在某产业中,由于规模经济,一家企业就能以比几家企业共同生产还低的成本生产整个市场需要的产品或劳务。这种产业包括电力、天然气、电话、自来水、交通运输等一些公用事业。居于自然垄断地位的公用事业单位同任何垄断企业一样,也会凭借垄断地位换取垄断利润,损害公众利益。

2.“马歇尔冲突”:指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这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的,后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

3.范围经济:指由企业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入物相等)。如果企业的联合生产低于独立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那么其生产过程就涉及到范围不经济,这种情况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有冲突的时候可能会发生。

4.区位指向

5.X非效率: 指在企业组织内部存在一种管理上的效率,这种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而逐渐降低。当企业规模过于扩大时,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将会变为负的。由于这类效率性质不明,故称为X非效率。以后的许多学者对X非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或分类。一般认为,大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下降,主要源于决策专断、轻率、官僚主义严重和对市场反应迟钝等。另外,大企业市场支配力的增强,使其所受到的市场竞争压力减弱,从而使企业没有动力和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由此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由于X非效率的存在,企业规模的扩张就不应是无限的,而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企业的最佳规模应是企业规模扩大所导致的正效率与负效率的均衡点位置。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勒纳指数及其含义(应有数学推导)。

答:勒纳指数量度的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率,其计算公式是:

LPMC P式中,L为勒纳指数,P为价格,MC为边际成本。勒纳指数的数值在0和1之间变动。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勒纳指数等于0;在垄断情况下,勒纳指数会大一些,但不会超过1。从直接的角度观察,勒纳指数越大,市场的竞争程度越低。但是,勒纳指数本身反映的是当市场存在支配能力时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离程度,但是却无法反映企业为了谋取或巩固垄断地位而采取的限制性定价和掠夺性定价行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勒纳指数接近0,但是却不表明该市场是竞争性的。此外,在实际计算过程中,由于边际成本的数据很难获得,常常是使用平均成本代替边际成本,从而可能使结论失真。

2.简述产业活动在空间结构上的聚集与扩散关系。答:

3.简述产品差异化的类型与原因。答: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产品差异化的类型:(1)产品主体差异化。产品包括核心产品、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三个层次。一般来说,同类竞争性产品的核心产品部分是基本一致的,它们的中间产品和延伸产品部分却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产品差异化空间。比如,企业为各自的产品赋予不同的品牌,设计不同的外观和包装,还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让顾客对产品产生不同寻常的感觉。

(2)价格差异化。即企业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来提示顾客本企业产品差异的存在。这种策略能够使企业有效地把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竞争者的产品区别开来,从而吸引不同偏好的目标顾客。

(3)渠道差异化。渠道就是企业分销产品的路径,通过为自己的产品选择不同的分销途径,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产品差异化。

(4)促销差异化。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使顾客感觉到企业与众不同的特色。

(5)服务差异化。服务可以看作是产品的延伸部分,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激烈的竞争,核心产品差异化空间的不断缩小,人们普遍对服务产生了高度重视。尤其对于有形商品相对的服务产品而言,服务差异化通常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差异化手段。

从消费需求角度来看,产品差异的原因可以概括如下:(1)质量或设计方面的原因。

(2)信息闭塞或不完整的原因。即消费者对所要购买的产品的基本性能和质量不了解引起的差异。

(3)由销售者推销行为,特别是广告、促销和服务引起的牌号、商标或企业名称等引起的差异。

(4)同类企业地理位置的差异。 4.简述实施经济政策的成本和代价。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市场失灵或价格机制的局限。

答:市场失灵(或价格机制的局限)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竞争性市场是有效率的,但如果市场存在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以及信息不对称时,市场会出现失灵,这时价格机制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

(1)垄断。在现实经济中,由于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存在,垄断普遍存在。在垄断市场上,由于企业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分离,所以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这时,尽管消费者之间仍可以实现有效率的交换,但社会并不能用最低的成本向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商品组合。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不仅不能使用最低成本的生产方式,而且增加生产还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从而生产没有达到最优。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例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从而社会生产既定的产量花费较多的成本;垄断厂商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采取寻租行为等。这种情况显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价格机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是因为公共物品生产上具有不可分性,如国防、警务等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像面包、衣服那样可分割为许多细小单位,而只能作为一个整体供全体社会成员使用。当物品可像私人物品那样细分时,消费者就可按一定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独自享用,排斥他人分享。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可通过愿意支付的价格来表现,使自己的消费达到最大满足,从而市场价格可对资源配置起到支配作用。公共物品由于不能细分,因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能由市场价格来决定,价格机制无法将社会对公共物品的供需情况如实反映出来。这样,公共物品就只能由政府根据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来提供。如果要人们根据用价格所表现的偏好来生产这些物品,则谁都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偏好,只希望别人来生产这些物品,自己则坐享其成,这样,公共物品就无法生产出来的了,因此,在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3)外部性。外部性是造成市场失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它是指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未经交换而强加于其他方的经济影响。例如,大气污染、噪音以及私人绿化等。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的成本不仅包括生产成本,而且包括强加于他人的成本;同样,它的收益不仅包括它收取的出卖产品所获得的收入,而且包括给他人带来的但又无法收取报酬的好处。但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施加外部影响的经济当事人只会考虑它看到的收益和成本。结果,外部经济效果使得社会估价不等于社会成本,并且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也没有提供一种机制,让交易双方考虑对其他人所施加的经济效果,此时也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出现了市场失灵。

(4)信息不对称。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分的信息。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称为非完全信息。这里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配置。这是因为,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即市场失灵。信息非完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是不能够有效的解决非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2、试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答: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982年《可竞争市场与产业结构理论》的出版,标志着该理论的形成。

(1)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也可以和效率并存的。

(2)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及沉没成本(sunk cost)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和有效率的产业组织的基本形态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他们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它可以是寡头市场,甚至是独家垄断市场,但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竞争的压力就会迫使任何市场结构条件下的企业采取竞争行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包括自然垄断在内的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是可以与效率并存的。

(3)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少数几家大企业纵向兼并或横向兼并,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会带来垄断弊端,而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它们都变成无害的甚至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在鲍莫尔等人看来,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是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潜在竞争压力的关键是尽可能地降低沉没成本。为此,他们主张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要排除一切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

(4)虽然在现实中真正符合可竞争市场理论假定条件的产业并不多,该理论关于沉没成本为零的假定也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猛烈抨击。例如,有研究认为,在多数市场上这种成本短期较之长期更加明显,而现存企业只要有任何数额的沉没成本,较之新进入者就有相应比例的潜在定价优势等等。这表明该理论在适用范围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可竞争市场理论对近20年来美、英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政策思路的转换及措施调整产生的重大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推荐阅读:

中央财经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中央财经大学历年考研复习经验汇总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参考书目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录取办法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7

浙江省2004年10月自考语言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0044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和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最主要的方式是进行口头交际,也就是“说话”。()2.在语言系统之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相对而言是最强的。()3.共同语的形成意味着全体社会成员都已掌握这种语言形式。()4.方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和语言的发展演变而形成的。()5.词和语都既是语汇单位,又是语法单位。()6.借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7.语法规则是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8.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母语的原有基础,即注意不同语言的共性,同时也要尽量排除母语的种种干扰,即注意不同语言的个性。()9.机器翻译就是指通过计算机把几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外的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语言信息处理技术。()10.目前汉字输入就已经可以采用语音合成技术。()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4分)1.下列关于语言学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学是指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研究各自语言的学科的总称 B.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同思维之间的关系 C.语言学还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D.要想进行语言学研究,就必须首先确立研究的对象,进而形成完整的体系与方法 2.关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就是语言,用声音说出来的就是言语

B.语言具有内在的一致的规律,而言语则不同,很难找到一致的规律

C.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 D.言语具有个人特点,因此不同于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 3.下列关于人的大脑与语言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大脑不具有单侧化的现象

B.人们处理语言时使用大脑左半球 C.人们处理语言时使用大脑的右半球

D.大脑左右半球都有处理语言的功能 4.某个词语的初始意义或引申意义是否具有可论证性,体现了语汇的哪一种特点?()A.产生时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B.表达上既有普遍性,又有民族性 C.变化中既有活跃性,又有稳定性

D.以上都不对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法就是说本族语的人说话时组词造句的习惯或标准 B.语法是语言中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C.语法规则是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

D.语法规律只有一种,所以语法规则就不可能多种多样 6.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B.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第 1 页 )——改写昨日遗憾 创造美好明天!用科学方法牢记知识点顺利通过考试!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8

(一)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C5、B6、B7、B8、C9、D10、D11、C12、C13、A14、D15、A16、B17、D18、C19、C20、D21、B22、D23、B24、C25、A26、C27、B28、C29、D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BDE32、ACE33、ABCD34、ABD35、BCD

三、名词解释题

36、在广义上是指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体。

37、又称重点调查,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

38、是为了阻断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对正在发生的犯罪采取强有力的制止措施,迫使犯罪分子停止或中止其犯罪行为。

39、认为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40、指实际发生并被纳入统计的犯罪数量。

41、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学习、模仿,并迅速蔓延扩大的规律。

四、简答题

42、(1)犯罪活动方式由静态发展为动态。(2)犯罪活动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海上犯罪突出。(3)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性差异缩小。(4)犯罪手段日益智能化、现代化。(5)犯罪手段具有更大的破坏性或危害性。

43、(1)有助于客观地揭示犯罪现象。(2)有助于全面地认识犯罪原因。(3)有助于完善预防犯罪的对策体系。

44、(1)邻里居民文化素养水准低、道德观念差,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甚至促成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2)邻里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可能成为激发犯罪的刺激因素。(3)邻里中有违法犯罪劣迹的人,可能引诱、教唆青少年犯罪,传授犯罪方法和技能,将一些青少年引入违法犯罪歧途。(4)邻里亚文化可能成为一些青少年精神联系的纽带,从而形成不良亚文化群体。

45、塞林是美国社会学家,他于1939年提出了文化冲突论。塞林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存在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各种文化,上层阶级以刑法形式把阶级的文化规范,道德准则规定下来,要求全社会服从。不能适应统治阶级文化及其行为模式的人,就会陷入犯罪。

五、论述题

46、(1)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以刑法学的犯罪概念为基础的。(2)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与刑法的犯罪定义不等同。①外延扩大,除刑法规定的犯罪外,还包括触犯刑法不受刑罚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违法的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②外延扩大的原因分析:A、上述行为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构成了较严重的危害。B、上述行为在本质和本源方面没有不同,是同一性质的行为。(3)综合分(语言、逻辑、表达)。

47、(1)犯罪的文化原因:①文化冲突、犯罪亚文化、文化垃圾与犯罪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②文化冲突:A、文化冲突的概念。B、文化冲突严重障碍人的正常社会化过程,社会化过程的缺陷将导致越轨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③犯罪亚文化与犯罪。④文化垃圾对犯罪的诱发作用。(2)文化预防。①倡导主文化。②引导亚文化。③遏止反文化。(3)综合分。(语言、逻辑、表达)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以任命特殊官职,即()

A.奥古斯都B.监察官C.执政官D.独裁官

2.在古希腊城邦中实行寡头政体的典型城邦是()

A.雅典B.罗马C.佛罗伦萨D.斯巴达

3.威尼斯城市共和国的大议会是()

A.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B.咨询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监察机关

4.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等级代表机构是()

A.议会B.三级会议C.御前会议D.枢密院会议

5.英国议会下院议员选举采用的是()

A.相对多数代表制B.绝对多数代表制C.比例代表制D.混合代表制

6.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其主体是()

A.市民B.中产阶级C.贵族D.无产阶级

7.1791年法国宪法确立的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B.议会制C.专制君主制D.总统制

8.下列国家中,总统选举实行二轮多数制的是()

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美国

9.历史上,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举制度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制国家C.封建制国家D.资本主义国家

10.法国由派别政治逐渐演化为政党竞争并形成多党体制,是在()

A.法国大革命期间B.拿破仑执政时期C.第二共和国建立后D.第三共和国建立后

11.美国早期历史上,不少政治家将政党现象看成是民主政治的障碍,如()

A.林肯B.华盛顿C.罗斯福D.潘恩

12.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法国的政党政治格局中形成的右翼政党联盟包括保卫共和联盟和()

A.共和党B.独立共和党C.保守党D.自由党

13.日本多党制的“55年体制”终结于()

A.1963年B.1973年C.1983年D.1993年

14.在西方国家,为了规范政党活动和保障政党制度,比较普遍地采用的形式是()

A.专门法律B.惯例C.宪法和法律D.政党规则

15.在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

A.财政权B.立法权C.弹劾权D.调查权

16.西方国家议会在审议法案时一般都要经过的程序被称为()

A.三读B.三审C.二审D.四审

17.下列描述比例代表制的语句中,有一句是不正确的,即()

A.首先在18世纪的法国提出B.1855年在丹麦首先采用

C.20世纪开始在欧洲大陆国家广泛实行D.往往只适用于小选区制

18.在意大利,总统卸任后当然成为终身()

A.议长B.参议员C.众议员D.荣誉议员

19.在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美国总统职位的第一人应是()

A.众议院议长B.参议院议长C.国务卿D.总理

20.美国总统在组阁过程中遵循的不相容原则是指()

A.内阁成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B.内阁成员不得兼任各部部长

C.内阁成员不得与总统来自同一州D.内阁成员不得与总统属于同一政党

21.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为()

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议会内阁制

22.瑞士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是()

A.总统办事机构B.内阁C.联邦委员会D.部长会议

23.处于法国政治决策中心地位的是()

A.内阁B.总理C.白宫班子D.总统

24.下列国家中实行集体元首制的是()

A.加拿大B.德国C.瑞士D.意大利

25.在联邦制国家中()

A.联邦法律的效力低于各成员单位的法律B.联邦法律与各成员单位的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联邦法律高于各成员单位的法律D.各成员单位没有自己的法律

26.下列国家中,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单一制的是()

A.美国B.加拿大C.英国D.德国

27.西方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经常使用的控制手段是()

A.政治控制B.军事控制C.行政控制D.司法控制

28.由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判决所开创的先例,确立了()

A.无罪推定原则B.司法审查制度C.“遵循先例”原则D.公平诉讼程序

29.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法国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的终审机关是()

A.高等法院B.最高法院C.行政法院D.行政法庭

30.西方国家的陪审制度起源于()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古希腊梭伦改革的内容包括()

A.颁布“解除债负令”B.以财产划分社会等级

C.成立四百人会议D.建立陪审法庭

E.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32.下列机构中,属于议会上议院的有()

A.英国平民院B.日本众议院C.美国参议院D.英国贵族院

E.法国国民议会

33.在西方国家,政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B.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C.具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D.各级组织之间存在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E.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34.美国联邦政府行政官僚体系包括()

A.总统办事机构B.内阁和政府各部C.行政裁判所D.独立机构

E.常设委员会

35.西方国家实行普选制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A.普遍原则B.平等原则C.秘密投票原则D.自由选举原则 E.选举公开原则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6.分权制衡

37.国家结构形式

38.“戴高乐体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9.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有哪些特征

40.简述西方国家选举公开原则的主要内容。

41.简述利益集团对西方政治系统的影响。

42.简述瑞典议会督察专员的基本职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3.试述西方国家法治原则的基本内容。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10

一、单选题

1—5:ACADA6—10:DDCAB11—15:BCDAA16—20:DBBAC

二、多选题

21.AB22.ABC23.ABDE24.ACDE25.ABCDE

三、名词解释

26.简牍文书表面覆盖有一片或两片简牍,比正文的简牍稍宽,称为检,相当于现代公文的封页,具有遮盖文书内容以防泄密的作用。

27.诸葛亮非常注重听取秘书的意见,专门设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

28.是将章、奏、表等文书的内容要点、时间、所要到达的道和里书写于文书的封面或文首。有利于使接收、批阅公文者对公文内容一目了然,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29.清代设置的只有指定的官员才有权上呈,并由皇帝亲自启封、阅看、批复的秘密奏折,是一种为了解各地情况、监视政敌、镇压人民反抗、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制度。

30.又称“骑年盖月”。公文用印的一种要求。中国旧时公文直行竖写,成文日期写在公文最后,并要求顶格直写一行,用印(多用方形大印)时上印边压盖年号下年份的第一个数字,下印边压盖月份,是为“齐年盖月”。

四、简答题

31.(1)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2)指谶纬图录等类书;(3)指官员

32.明朝选用秘书处了要求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外,还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在京城设立国子监,挑选州县官学中的秀才或举人入监读书,称为监生。为了让监生能胜任职事,洪武五年起,规定监生需分期分批轮流至各官府实习,称历事监生。

33.(1)强调实事求是的文风;(2)政治性和事务性文件分开写;(3)以白话文书写;(4)使用标点符号;

(5)运用代号和暗号

五、论述题

34.(1)秘书机构是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应紧紧围绕领导工作服务,它不适宜兼负其他职能工作,以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和影响其做好为领导服务的工作。

(2)设置秘书机构应因事设人,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事务的繁简,设置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力求精干,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3)明确规定秘书机构和人员的权限,规定的权限既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参谋助手作用,又要防止越权而干扰领导的工作。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11

应用文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212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2分)

1.在应用文写作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说明对象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解说的说明方法是()。

A.解释说明法

C.分类说明法

A.真实性

C.新闻性B.比较说明法 D.举例说明法 B.时效性 D.形象性2.通讯区别于消息的标志是()。

3.依据市场调查的材料,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市场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特点进行推测,并提出措施和建议的书面报告称为()。

A.市场活动分析报告

C.市场预测报告

A.平等性

C.严肃性

B.市场调查报告 D.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 B.合法性 D.一致性 B.动态消息D.人物消息 B.评论型4.经济合同是当事人双方或多方的法律行为,因此经济合同首先要具有的特点是()。5.以综合反映全局情况为内容的消息是()。A.综合消息C.经验消息A.公布信息型 C.事理结合型 6.对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或普遍性的事件进行较为详尽而有深度的报道的广播稿属于()。D.反映情况型

7.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因此立意具有()的特点。

A.观念性

C.时代性

B.客观性 D.主观性 B.时代的语言标准

D.科学的语言标准

B.时效

D.调查

B.知识性

D.功能性

B.礼节性

D.精美性

B.申请执行书8.应用文的语言具有规范性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符合()。A.社会的语言标准 C.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标准A.事实C.综合A.新颖性 C.多样性 A.情感性 C.指向性 A.申请书9.()是调查报告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调查报告说明问题的主要途径。10.产品说明书要对产品的成分、性能、功用、构造等情况加以介绍,因此它的()很强。11.慰问信的受文对象非常明确,因此慰问信的主要特点是()。12.向上级机关、部门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是()。

--

A.权威性 C.广泛性

B.周知性 D.时效性 B.-

B.述评精当D.篇幅短小

B.演绎论证法 D.夹叙夹议法

C.时效性 E.周知性

26.经济合同书主要条款一般包括()。A.标的E.违约条款

27.通讯的写作要求是()。A.事实准确C.主题突出E.打动人心

三、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18分)28.应用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9.演讲稿有哪些写作要求? 30.申请书的格式主要由几部分组成? 31.规定正文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哪三种? 32.文章式市场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33.通讯有哪些特点?

四、综合写作(共50分)

34.国家电力公司于2002年11月5号召开公司负责人会议,主要是为了加强公司的财务管理,对公司的财政状况进行汇报。请你根据上述内容拟写一份通知,要求格式正确、表达具体明确。(15分)35.根据电力企业经营的特点,写一篇城电、农电或多种经营方面的市场调查报告,题目自拟,字数要求600字以上。(35分)

B.方法多样D.形象生动

B.数量和质量

C.价款和酬金

D.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D.权威性

2004年行政管理学试题 篇12

一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请联系新闻实践,分析记者公开(亮相)采访与隐性采访、事件性新闻采访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各自特点与长短处。

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报道方式发生哪些变化? 3.试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与目前现状。二实务题(分别为5、15、20分,共40分)根据下列记者采访的素材,进行以下实务操作: 1 制作一条新闻标题(两行题或三行题,5分)2 改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动态消息(15分)3 配写一篇600字以内的短评(20分)

素材附后:

“小煤矿挖断了我们的命根子。”今天上午在河南省汝州市小屯镇时屯村的村头,60多岁的老农时宝指着大片塌陷的农田向记者诉说“小煤矿之祸”:“俺镇这几年冒出来的76个小煤矿,乱采滥挖个个都是‘吃地虎’,挖坏农田,挖踏了村庄。”

记者放眼望去,汝平公路(汝州至平顶山)南侧100多亩农田像一个“盆子”,低于路面近一米。“盆子”里竟有四个小煤矿,两个废弃,两个正在兴建中。正在地里劳作的农民范锁说:“这地以前是亩产400公斤小麦的良田,被小煤矿挖踏后,亩产量不足150公斤。” 记者看到,一亩大小的麦地,竟然有十来道裂缝,范锁说:“下面越挖上面越裂,有时人走着走着,都要陷进去。这地现在都不能浇水,水都顺着地缝渗跑了。”

农民们为了自救,每年都要往地里垫土,垫玉米秆,可垫了又陷下去。现在,联合收割机进不到地里,农民只好改从“机收”退回到“手收”。农民姚俊伟说:“小煤矿矿主挖挖就跑,把钱挣走了,那祸害扔给俺。找矿上、找镇里都没人理,这笔账该算在谁头上?” 范湾村和李湾村位于姜公河两岸,两村间的大片塌陷的农田里,竟竖着十六七个插小红旗的矿井架。李湾村农民马留进说:以前大家都引姜公河水浇地,小煤矿挖了几年,把水源都挖没了,姜公河干了,连自家院里的井也干了,只能借水吃,夏天洗澡都得外出洗。

小煤矿采煤,是哪里有煤往哪里挖,小屯镇的一些小煤矿不顾国家有关规定,把矿道挖到了村庄下面,使农民的房屋裂缝、塌陷,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范湾村村头20多米远就有一个小煤矿,自1999年以来,全村先后有20多户农民住房出现沉陷、裂缝。记者来到农民贾会议家,但见天井院下陷半尺多,三间堂屋屋体倾斜,屋里墙体多处裂缝,最宽的缝达20多厘米。由于无法居住,他们一家人只好搬到损坏程度相对较轻的东厢房住,把堂屋改称猪圈。贾会议说:“俺们省吃俭用了半辈子,盖了东厢房,本是给儿子结婚备的新房,如今新房也成了危房。”他们先后给儿子说了两门亲事,可人家来一看,都不愿意。

范湾村1993年曾修建一所小学,有一座两层小楼和一排平房,四间厕所。1999年以来,先是校园土地由南向北塌陷一米多,紧接着所有建筑物均出现裂缝,四间厕所倒塌。学校共有400多名学生,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就无法在学校上课,其中100多名学生转学到外村,剩下的学生分散在大树下,村民家里上课,苦不堪言。李湾村也是个“塌陷的村庄”,据当地群众讲,村庄底下已被小煤矿挖成了“老鼠洞”。记者走访了十几户群众,发现他们的房子已微若累卵。在村民王书安家,记者看到,房子多处裂缝,他找了六块木板撑着房顶。村民马留进家七间全是危房,由于地基不断下沉,家里的门已截短三回。从1999年起,李湾村村民同小煤矿打了官司,最终获赔30多万元,可分到户上,不过几个元,根本不够。村民们说:“俺村已没法住了,大家都想迁,可到处是小煤矿,往哪里搬?”

小屯镇企业管理办公室的张新坡告诉记者,去年以来,镇里对小煤矿进行整顿,已有一半停工,小煤矿挖坏耕地、群众房屋,镇里负不了责,是群众和小煤矿之间的事。目前,镇里正按河南省有关规定,给符合复工条件的停产小煤矿办复工手续。

平顶山市土地管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据测算,一个小煤窑,窑身占地10-15亩,在开采期限内每年造成4-8亩土地塌陷,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国有大煤矿。

复旦大学

2004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传播实务

一、何谓“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试联系实际,论述其意义和影响。(20分)

二、从心理策略的角度,以实例说明、广告如何有效地吸引公众的注意?(20分)

三、试联系实际,试述“危机管理”的内涵、意义及组织落实的途径。(30分)

上一篇:情人节情话短语下一篇:维吾尔族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