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2024-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精选9篇)

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理论,积极进行实践,以合作共赢引领个体研究,提高备课、上课的有效性,重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不断优化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践,对已修订的部分教学常规进行实践论证,研制出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常规。本学期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评价以及作业的设计、辅导与考核评价这几个环节。

2、通过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建构落实教学常规,优化教学行为的工作机制。

3、通过研究和实践,促使教师将课改理念真正落实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并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本学期研究重点内容:

1、继续研制体现新课程理念、适合本校的教学常规和工作机制。

2、有重点地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评价;作业的设计与辅导这二个方面的学习和行动研究。

考核与评价:重点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生评价。力求做到以生为本,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作业设计与辅导:以“六个必须”构建“有效作业”机制,强调作业的反馈分析

①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教学要求,扣住能力,瞄准重点,突破难点。②题目的选择必须精益求精。每个知识点都要覆盖,每道题目都要有思维价值,对重点、难点内容要强化训练。

③作业的难度必须控制,不同学段必须形成梯度。

④作业的题量必须适当。根据不同时段课时设计的不同规定,合理确定作业量,试验后控制到题数和题型。要确保学生每天总体作业量适当,确保学生有一定的思考、阅读时间。⑤作业的布置必须分层,批改必须及时。批改要有记录,主要是记载学生成绩、答题中的亮点、不足、暴露出来的知识薄弱点。

⑥作业的评讲必须有针对性,评讲的起点是学生易错、易混的题目,评讲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过程。新授课作业评讲要简练高效,坚决反对面面俱到。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自主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

课题组组长定期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学习课题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本组教师对研究专题的认识。[组长进行相关理论的推荐学习,组织开展好“主题式对话”至少1次。]课题组成员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注意:学习专题与课题研究重点相结合,学习体会的撰写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向本组成员推荐阅读至少一次,并撰写好推荐理由;每月至少完成一次个人自学,并撰写学习体会。]

2、积极实践——读书理性思考与课例行动研究相结合。

(1)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如课题研讨课的观摩、外出学习的汇报、教学反思的切磋等。做实践的研究者,研究的实践者。

(2)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围绕一个专题上公开研究课至少1次。积极参与课题组的课堂研讨活动,围绕研究重点发表听课意见。注重研究日常化,认真撰写“教材研读”至少3次,“课

堂观察与反思”至少3次,作业设计及反馈分析至少3次。结合本学期研究重点,期末至少撰写一篇关于课堂师生、生生评价的经验性文章或研究总结。〔可以是思考、收获〕

(3)开展现行教学常规的讨论、修订,不断完善,用以指导现行的教学工作,不断优化教学行为。

3、勤于总结——个体研究和合作共嬴相结合。

各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善于动笔,不断提炼研究经验,把各自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及时在网上呈现,以实现资源共享。

期末要结合一学期本人的研究情况撰写好研究小结(可以是研究的体会和收获,也可以是对该课题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方案的修订等等)。每学年至少要撰写一篇课题论文,要积极参与各级的论文评选,积极投稿,争取获奖或发表。

五、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组研究计划、制定课题组成员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2、课题组成员制订研究计划。

十至十二月份:

1、课题组成员上、听、评研究课。

2、课题组理论学习。

3、对学校现行的各科教学常规进行修订。

4、课题组主题式对话。〔关于课堂师生、生生评价〕

5、对学校现行的各课教学常规进行检查。

一月份:

1、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反思与总结。召开好组内的总结交流会。

2、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工作材料。课题组成员参加考核。

本学期研究课安排表:

时间 班级 执教者 执教内容

第7周 五(1)莫燕月 《变色龙》第一课时

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篇2

第7期:2016年5月7日~5月22日

第8期:2016年6月7日~6月22日

第9期:2016年7月7日~7月22日

注:接收专题稿件的同时接收自然来稿!

第7期:如何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可以从学生练、看、听、思、说等方面进行撰写。

撰稿提纲:

1. 什么是自主学习?当前的体育教学中,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采取“自主学习”?

2. 体育教师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避免?

3.体育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使得自主学习达到应有的效果?

4.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 真正能够学会体育学习?

第8期:如何有效运用合作学习—可以从任务的分工、练习的形式、角色的变化等方面来进行撰写。

撰稿提纲:

1.在体育教学中,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与分组教学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进行鉴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避免二者混淆?请您结合实例谈谈您的观点?

2.体育教师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3.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分工, 各自的任务是什么, 角色是什么?合作的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课堂效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机制。

第9期:如何有效运用探究学习--可以从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如何引导、达成情况等方面进行探究。

撰稿提纲:

1.探究学习的内涵、目的、意义与价值有哪些?例举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效探究的现象。如何消除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无意义“探究”或者“伪探究”?如何进行概念的鉴定, 请您结合实际的教学实例进行阐述。

2.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描述探究学习中教师怎样进行组织、调控和引导, 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探究学习?怎样扩大探究学习的价值?

3. 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分析学生从探究学习中能够收获什么?如何呈现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成果?

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进计划 篇3

“研究性学习”要求突破传统的单一性认知,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特别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体验,在改变学生的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人的发展最深层的指标上有所长进。

如果这一目标得以确认,那么,“研究性学习”就不能像其他课程那样,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知为目标,也无法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去衡量它的全部价值。有人说过:终身受益的东西从来是看不见的,是学生内在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因此,实施研究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就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给学生乃至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然也留下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改进计划

建议教师站在致力于改变学生的一生的角度展开,即为学生的一生服务,这对专任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根据我们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具体实施的措施。

1.课前精心设计。为了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加强了学习与交流。在备课时,以教材为线索,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知识传承方面,重视的不是信息的量,而是理解的质。从学生方面看,开展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认知能力,对探究学习持积极态度。教师务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设计适宜探究的教学环境。

2.课中积极调控。在多变的课堂情境中,积极“创思”,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充满自由、活泼、兴奋、关怀、支持而不具有威胁的课堂情境,营造主体参与、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适时地调控,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

3.课后及时反思。课后及时反思,及时总结课中得失,注重教学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并最终成功地开展探究性教学。高一这段时间的教学,通过反思发现,教师对问题不要做过多申明,不要轻易告诉学生做什么、不做什么,进行表扬、评价、拒绝的时机和程度也要掌握好,对学生的观点和行为不能泼冷水,否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以上是对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开展和实施办法。另外,引入了网络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突破时空界限的网络为教师联合提供了可能与手段。教师们可借助互联网相聚在一起,交流心得体会,商讨疑难问题,自发形成研究团体,共享经验,不仅能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网络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而且网络还为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

二、在课题研究中实施教改计划

课题研究重参与、重过程、重体验,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求必须长篇巨作,但一定要有收获,有进步,有亮点。当然,课题记录、报告册、交流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都是成果展示的途径。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在贯彻山东省素质教育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举措。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包含5个专题,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高中一、二年级各2个专题,三年级1个专题,专题根据学生实际,从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确定。学分三个年级分别是6分、6分、3分,共15学分。在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各处室的配合下,利用课上、课外、双休日、节假日,经过专任教师、各科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现已取得可喜成果。高一学年时,以省教材《研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完成了对学生基本的知识、理论、方法的指导,同时针对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初高中衔接等现状,从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展开了课题研究,让学生受益匪浅;高二学年上学期开设民族文化和生命与健康两个模块,让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高二下学期共申报12个课题,完成9个,撰写论文多篇。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中,一大批同学的成绩还是喜人的,不少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搜集资料,而且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4

岑春佳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反映,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教育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挖掘法制教育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获得共鸣。因此,研究本课题其意义与核心概念就在于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建立一个学法、知法、懂法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研究的目标

为了在校园中更好地营造起一个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为了探索更多新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法制教育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渠道和不同的角度感知与体验法治精神,构思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力求将法制教育融入到语文学科教学之中,以改变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法律是神圣的,但法律离我是遥远的”、“我不犯罪,法律就与我无关”等错误观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法律与我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增强其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不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而通过他们将正确的法律知识与观念传播到家庭与社区,实现“小手牵大手,共做文明人”的良好愿望。

三、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由于法制教育具有渗透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法制内容溶进学生的血液,成为学生意识。我们通过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可以对学生起到的熏陶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有助于学生意识内化,并在法制的渗透和驱使下去知法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境界。

(二)理论依据

该课题的实施,将我校多年来的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真正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

四、研究的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相关资料的搜集,分类,课堂教学法制渗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和生活中诱发共鸣,树立增强其法制观念及法律意识。

五、思路与方法

(一)、课题实施第一阶段(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

1、实验教师第一期培训增进教师法律知识了解的深度和广度,为确立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点做充分准备。(2013年9月)

(1)、课外聘有经验的教师作专题讲座;(2)、校本培训法制专题学习。

2、确定语文学科不同年级段课堂教学法制教育渗透的渗透点,并要求在学科教学计划、备课、作业、测验等常规课堂教学环节中予以实施。

(1)、成立集体备课小组:

(2)、分析教材,确立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点、找出可以穿插渗透法制教育的章节;列出备课思路,提交课题组讨论。(2013年10月)

(3)、首批试点教师召开研讨课,根据实验教师备课情况,选出首批开课人员;组织集体听课、评课,总结成绩,找出问题。(2013年11月)(4)、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完成撰写阶段性小结;研究资料存档;推荐发布研究成果、表彰先进个人等工作(2013年12月)

(二)、课题实施第二阶段(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

1、结合上一阶段教学案例,开展实验教师第二期培训:组织听专家讲座;开展校本法制专题学习。

2、全面开展课题实施研究。

(1)、利用寒假,对新学期教材进行研究,找出可以穿插渗透法制教育的章节;学习掌握相关联的法律知识,做好课堂教学的备课设计。

(2)、做好课堂教学的实践,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实践及内容分配上的分寸与尺度,确保学生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获得双丰收。

(3)、组织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1)、组织聘请上级领导来校听课研讨,发现问题,总结成绩;做好课题的评估鉴定,不定期对学生开展访谈和对比调查,检验课题实施效果。

(2)、鼓励课题组成员边试验,边总结,多思考,多出研究成果并安排专人负责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资料积累整理,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推选优秀成果发表;汇总完成结题报告,编印成册。

六、计划达到的效果

小学语文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篇5

一、背景

理论上教师的科研应该解决教师自己在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

题,科研应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应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但是,现实中我们很多学校、很多老师做的课题都是怎么来的?是省教科院的、电教馆的,或者某些专家在在国家、省申请的“十一五课题”、“十二五课题”,那下面的子课题,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理论到实践,我们一线老师只是忠实的执行者和被要求者,也就是说我们只是接受者和单纯的学习者,我们辛辛苦苦给别人做课题,辛辛苦苦忙着解决别人的问题,我们并没有自己的课题,也没有或很少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课题才是我们一线教师“自己的课题”?

1、能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有效进展的课题;

2、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实际作用的,并且我们能够胜任的课题。因此做教师期望的一种研究周期短、能够有效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微型课题研究运用而生。

二、微型课题的特点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它是一种 “贴身式”的教育研究。研究者可以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组,也可以一位教师,研究内容可以针对本学科教学的某一知识教学内容(比如识字,比如口语交际)或一堂课的某一环节(比如童话作品的导入,比如读写结合,比如质疑问难、比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训练)

进行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短、平、快、活”的特点:

短,即周期短。原来我们做的课题在时间上总是拉得很长,三年五载才一个周期。那么微型课题不需要这么长时间耗着,什么时候想研究了、什么时候有问题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问题解决了、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

平,即平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

“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

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囿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自己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在实施流程上,它不需要严格按

照“选题论证———设计方案———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结果分析———鉴定推广”等环节。同时,微型课题研究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三、课题研究的一般流程

教育科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过程,包括选择课题、制订计划、

实施活动、分析整理资料、成果整理五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选题是研究的第一步,贝尔纳说:“一般说来,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

1、选题来源(课题从哪里来)

(1)从常规工作落实时存在的问题中提出课题

研究始于问题,而问题始于对现状的不满。如果我们追求常规工作的品牌化和精致化,就会发现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那么请大家思考:自己的常规工

作实现品牌化精致化了吗?

“把简单的事做圆满,把平凡的事做精致。”反思和审视常规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一定会发现有很多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教学常规:

——以备课为例:怎么吃透教材?如何在文本中找到让学生生长、发展的训

练点?备课时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以上课为例:上课时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提问?如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师生互动?如何指导朗读?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多媒体环境

下如何板书?所有学生都达标了吗?重点难点疑点弄懂了吗?……

——以学生为例:语文学习习惯怎么样?学生善于倾听吗?善于思考吗吗?

个性阅读如何展现?……

——以作业为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批改时如何写评语?……

——以评价为例: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吗?如何使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如何编制科学的测试试卷?如何进行试卷分析?评价

时您是采用等级制还是百分制?……

(2)从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课题

例:你是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

(3)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课题

例:一些老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否应该用新的思路去解决。

例:结合当地实际探讨某个问题的解决途径(城市学校农村孩子的教学问

题、作业问题。)

2、微型课题选题的原则

(1)选题要小

从小处着眼,切口越小越好。问题相对单一。

如:《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问题好大,因为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广,单课标上就用了好长一段话来阐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而其中的每一个逗号还可以分解,

所以如《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只研究一年级学生语文习惯,切入点小,内容单一。列举一些选题:

《小学语文发展性阅读的研究》

《高年级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低年级加强写字指导的研究》

《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研究》

《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高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研究》

《文本空白补充教学研究》

《高年级话题作文教学研究》

《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一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研究》

(2)选题要现实

解决自己在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而又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一是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带普遍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客观课题;三是带局部性、具体性的微观课题:四是教育实践中的

新发现新创造。

(3)选题求新

题目新颖:抓住最新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经常关注主流教育媒体的新

动向.把握新热点.选准新角度。

针对原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的解决之道.此谓“旧瓶装新酒”。

(4)选题宜熟。立足本职工作.选择熟悉的、主观上有利于开展的课题

3、确定课题名称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1)准确: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因此课题名称应尽可能表明: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

法。如: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

研究对象:高年级学生

研究问题:课外阅读

研究方法:调查法

又如:三年级片断作文训练研究

(没有写:就可能是综合的,如:观察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

研究、行动研究)

(2)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是而非是的词不能用,口号方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的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所以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这个课题后来改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在确定课题名称时,还应慎用疑问句,因为,疑问句表述的是一个问题,而不是一个论点或假设。课题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比如,《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否需要范文引路》就是一个问题,一般不宜用作课题名称。如果要作为课

题来研究则应改为《习作范文对中年级学生作文影响的研究》。

(3)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4)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同时,在

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

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

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

(1)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比如:三年级学生,是本班,还是本校,或是所有的?要明确的说明。尤其是一些模糊对象一定要界定清楚,如:学困生、优等生。

(2)对关键概念的界定:是指给变量下抽象定义(课题中“研究的内容”表述)即分析变量的内容性质、范围、角度结构,也就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对变量进行研究。所以一般要翻翻词典,或查找资料,搜索概念。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片段作文训练就是关键词语,就是研究内容,要进行界定:指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的一种训练。

4、研究内容(研究什么)

对课题中的研究内容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如《三年级片段作文训练研究》可以包含哪些内容?(1)片段训练内容研究。哪些内容合适,哪些不合适。(2)训练方法研究,也可以说是模式,拟采用那种模式进行训练。(3)拟采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作文能力的研究,这其中又可以分解成:作文兴趣、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等等。往往我们对研究内容进行科学的任务分解,如果发现任务很多,事情并不简单,那说明什么呢?说明所选的课题还是大了,范围还可以缩小,做课题界定的时候要进一步说明。

5、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6、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三)、实施研究(即按计划做事,开展研究活动)

实施研究是按照研究计划所规定的对象、内容、时间、手段、方法和程序等,对研究对象采取一定的行为措施,观察、测定、记录研究对象的反应,以获得研

究者所希望的结果的过程。

(四)、分析整理资料

四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计划 篇6

龙山小学王洪丽

一、研究目标

1.在上学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细化本课题的框架,期望形成一些经验性的读写活动过程设计。

2.及时记录研究过程。

3.每个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读写教学经验,并能够围绕课题进行相关的案例赏析,同时学期结束时能够认真撰写1-2篇案例。

4.要让老师们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经验,逐渐地找到自己的途径,甚至逐渐地熟悉理论的话语系统,学会用理论的话语系统来说和写。

二、具体措施1.记录事实。将成功之处、印象深刻场境、课堂特殊现象用师生实录或教育故事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

2.案例分析。对所记录的案例逐个分析,主要弄清其中的原因。特别要分析学生对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认识水平、活动设计的形式是否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否还有更优化的设计。

3.分析读写结合活动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学习活动的类型和特点,把握不同读写点的特点以及所适应课文的内容和范围。

4.围绕设计的总要求,进一步梳理读写结合活动设计。弄清楚同一类课文中读写点的落实是否存在共同规律,应该经怎样的流程?有哪些主要环节?期望获得明确的结论。

警体教学计划网络图的构建研究 篇7

警察体育教育是公安院校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教育, 是公安院校的特色课程。有的人也说警察体育教育课程是公安院校的“面子工程”, 如何有效建设并管理好这个“面子工程”, 一直是公安院校警察体育管理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计划网络图技术是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特别是大型运动比赛与场馆建设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现代的有效管理技术。有的称之为关键路线图 (要径法) 、计划评审技术 (柏特法) 。它是系统管理思想在体育管理中的运用, 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行之有效且便于推广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运用先进的现代管理科学技术与方法, 对警察体育教育的警体教学进行系统设计与规划, 利用网络图技术, 把各教学内容、各警体素质、各主题的各项具体工作的先后顺序及相互逻辑关系进行研究, 通过计算网络图中的有关参数, 找出关键图和关键作业 (问题) , 不断改善网络计划, 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 并通过网络图对整个警体教学组织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控, 保证最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资源, 达到计划目标, 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提高教学质量。避免“临时抱佛脚”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使有关警体教学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之中。以计划网络图的形式将其固定, 同时也使全体警体教师明了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警体教学计划中的位置与作用, 以及后续的工作与计划, 有利于上级领导对警体教学计划的执行进行全盘的管理与检查。

2警体教学计划的制订原则

2.1警察体育教育设计要与公安勤务需要一致原则

警察体育教育的警察体能训练与警体技术、战术训练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互关联。因此, 警察体育教育的内容设计要与公安勤务需要紧密相连, 每个训练动作 (动作组合) 的手段、标准、目的、要求和时间节奏都必须围绕公安勤务需要进行。在与公安勤务相似“情景状态”下发展各种素质的能力, 这是提高警察执法战斗水平的必经之路, 从而使警察体育教育训练不但增强警察体质, 练就强健的体魄, 熟练掌握警务实用技能, 促进警务技能和应战技巧的提高, 而且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还能使警察具有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毅力、高度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动作的协调能力和很强的环境适应力, 而这些都是构成执法战斗力的要素。

2.2教学顺序要符合运动训练规律

警察体育教育首先是一种体育专业教育, 其次才是它的警察职业教育。因此, 其教学和训练工作应当合乎运动生理和运动训练的发展规律, 遵循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按照运动生理与运动训练规律、方法, 以及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 确定各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 使前一个内容是后一个内容的基础或条件, 后一个内容在前一个内容的支持和辅助下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2.3各警体素质协同发展的原则

运动训练学理论认为:人体是在大脑皮层同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 人体的各个部位, 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 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之间, 都是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 某一方面的发展, 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果处理调节好, 就能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注重实效性的原则

警体教学训练作为公安实践的执法战斗的需要, 要遵守公安实践的基本要求, 突出实战需要, 克服当前训练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采用何种技术和方法并不重要, 实战效果才是考虑的关键, 每一个动作都要从公安实践的执法战斗的需要去考虑, 一切不符合执法战斗需要的花架子都应予

3 警体教学计划的制订方法

从市场经济学的观点来看, 社会是市场, 公安机关是消费者, 学生是“商品”, 学科是“商家”, 教学方法和课程是生产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 课程决定“商品”的质量。课程是按计划教学的, 学校制订教学计划, 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及其进程做出安排。这个过程包括设计目标、了解对象、制订计划、组织内容以及评估效果等环节。

目标的设计是基于对需求的了解。目标一般分为大目标和小目标。大目标指教育目标, 是育人价值导向性目标;小目标指教学目标, 为教育目标服务;教育目标是课程设置的目的和理由, 他们来自3个价值取向的参数:学生、社会和学科。

什么是需求?需求是指期望得到的东西和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做好教学计划的前提是对学生、社会和学科的需求有一个分析调查, 找到与现行教学计划的差距。需求调查应从四个层面即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公安机关的需求入手。

因此, 警体教学计划的制订首先应按照专业培养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大纲, 按照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内容, 同时, 要考虑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 这需要进行实证研究, 获取原始数据, 不能凭空强加给一场课多少教学内容, 最主要的是要考虑教学效果, 没有教学效果, 计划就不是合理的和科学的。只有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情况, 并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确定好各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教学时数后, 才能按照教学时数安排各学期的教学工作。最后, 由各相互关联的学期计划串联成计划网络图, 并科学确定网络图的路径。

4 警体教学计划网络图的制订要求

4.1 教学环节及内容要体现职业特点

警体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警体教学计划的作业点和路径, 是为完成教学计划而必须的过程, 警体教学又有职业的需要。每一种教育都是服务于某一行业或类别当前或今后的实践和理论需要。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是服务于当前或今后的社会体育锻炼实践, 因此教学应当体现职业的特点, 各教学环节要为警察的职业服务。

4.2 合理安排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

要充分理解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的相互关系, 基础体能训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专项体能训练, 为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服务。要按照人体生理和运动训练规律合理安排体能训练, 将基础体能训练贯穿于整个警体教学计划之中。

4.3要注重适应能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敌我相遇,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是一种心理的较量。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不是武器, 这是一条自有战争以来就存在的真理。同样, 决定警察执法战斗胜负的也是人, 人的因素, 不光包括战斗技术和体能, 而且包括人在战斗中的心理、精神, 如勇敢沉着、果敢机智、顽强坚定等将产生无限能动作用, 敢于战斗, 才能善于战斗, 才能战胜对手。因此, 在警体教学计划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强化安排, 培养警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养。

5结束语

警体教学训练不是单纯一般的身体锻炼活动, 它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和教育价值观, 有警察职业性能的烙印。警察警体训练的发展水平对公安战斗力产生直接的制约作用, 是组成公安战斗力诸因素的重要物质基础。充分体现在连续战斗能力, 机动奔袭能力, 突发事件反应能力, 超越障碍能力, 抗疲劳能力, 抗负荷能力以及运用各种警务战术, 武器装备能力等等。警察良好的警体训练水平是和平社会环境时期不可缺少的和特殊要求的战斗力, 若忽视或放弃警察警体训练, 没有良好的警体素质作保障, 警务装备也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高科技的警务装备就成了花架子, 周密的战术意图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实施。它是当前公安现实的需要, 是警察执法战斗的需要。计划网络图技术是一种成熟、先进的技术, 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研究之中;系统管理理论与方法也是一种成熟、先进、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这是毋庸置疑的。运用于警察体育教育与管理之中, 通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实践, 是合乎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的。科学的管理出效益, 将科学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应用于警察体育教育的各项工作之中, 进行科学规划, 有效提高管理效益、减少管理成本, 避免“拍脑壳计划”和“按领导情绪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 警体教学计划网络图的构建就是“警体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从而切实完善公安院校警察毕业生的警体素质体系, 提高公安院校警察毕业生的警体素质。

摘要:计划网络图技术是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特别是大型运动比赛与场馆建设中运用较多的一种现代的有效管理技术。利用计划网络图技术对公安院校的警体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算与安排, 做出合理计划, 从而对警体教学进行有效监控与管理, 保证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管理,计划网络图,警体教学

参考文献

[1]倪宏强.关于新形势下军人体能训练与军事体育教育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 23 (1)

[2]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6-34.

语文教学课题研究计划 篇8

摘要:针对 高校“卓越计划”课程工程教学易受时间、空间以及经费条件限制的局限性,通过引入SPOC教育平台,借助网络富媒体资源,并应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探索一条“卓越计划”课程改革的新途径,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SPOC 卓越计划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工程教育作为立国之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此趋势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卓越计划”在强调工程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是保障卓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高校的“卓越计划”课程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只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并以期末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不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而且缺乏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交流。此外,受到学时、教室与实验室开放条件的限制,教师的教学进度压力大、教学手段与方法无法充分施展,学生缺乏主动练习、独立操作、广泛讨论及深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导致学生普遍感觉学习难度较大,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动力与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上述缺陷,亟需对“卓越计划”课程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目前,国内外高校广泛流行的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课程,是一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模式,它主要针对大学校园内满足修学条件的学生,采用网络平台富媒体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该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长期以来只重视“传授知识”,忽略“知识吸收”的弊病,课堂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定进度、整理收获、提出问题,课堂内教师与学生交流协作、共同参与实践,教师可以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全程监控和辅导,加强了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激发了课堂活力。教学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角色变成了老师,教师的角色则变成了导师,因而学习的正确率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卓越计划”专业教学计划中一些工程专业知识面宽,概念抽象,实验内容丰富,与生产生活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通过线上课程+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有效摆脱了教学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此外,大量的图片、音频、图表、课件及动画等富媒体形式,使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立体、形象,实现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因此,可以结合“卓越计划”课程的特点,通过引入SPOC网络教育平台,实施翻转课堂的混合型教学模式,探索一条“卓越计划”课程改革的新途径,以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质量。

二、SPOC环境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借助SPOC教学模式,能够从多层途径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和能力,有利于改善“卓越计划”人次的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生动的富媒体资源

SPOC课程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了大量图片、音频、图表、课件及动画等富媒体形式,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立体、形象,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卓越计划”课程中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抽象陌生的工程问题,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工程知识的视野。

2.灵活便捷的实践教学

SPOC课程中不仅包含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也包含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讲解,主要采用视频和动画的形式,对“卓越计划”课程所包含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仪器、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及结论的生动展示,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SPOC教学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学时少”“实验室条件不足”“上课空间人数受限”等问题的局限性,改变了传统封闭的实验室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工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3.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转变

SPOC环境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讲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的角色变成了老师,教师的角色则变成导。上课前,学生需要根据SPOC平台上发布的教学任务,完成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学习,通过预习与测试,积极主动思考,及时线上向教师反馈自己的疑点或难点问题。上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问题研讨、小组讨论、独立讲解及实践操作等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及思考问题的广度。上课后,学生可以利用SPOC平台进行线下交流、研讨及测试等,方式测试,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反思、总结和提升。

4.学生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

SPOC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发散思维和思考,通过课堂上的团队协作配合,产生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激发更多的创新思想。同时,通过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点评,能够将工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引入学生的研讨和训练之中,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这种水到渠成的学习效果能够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工程创新意识。

三、SPOC模式对“卓越计划”专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卓越计划”已经对专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高效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需要同时具备:广博的工程科学知识、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烈的工程创新意识、突出的工程解决能力、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科学的工程教学方法。但是,如果“卓越计划”专职教师采用SPOC模式进行教学,将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尤其面对海量的名校名师的网络教学资源竞争,学生对老师教学能力的认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SPOC模式对“卓越计划”专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的综合知识素养

采用SPOC模式进行教学的“卓越计划”专职教师,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素养,即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跨学科知识及教育知识等。但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存在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广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知识的积累,更缺乏教育学知识的训练和培养,对教育的心理学和教学的方法学知之甚少;深度不够表现在:许多教师存在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到教学之中,导致课程内容缺乏更新,甚至照本宣科。

2.合理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能力

SPOC课程要求每一节课是以知识点为单位的,每个视频只讲一个知识点,内容设计要高度的凝练,围绕一个概念或者是原理,或者是一个话题,长度控制在5~15分钟以内。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学习者的需求和能力,课程的表现形式,学习方式等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划分,这也是课程规划与设计最为核心的要点。此外,主讲教师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脚本设计,脚本的语言需要简洁、通俗易懂,逐步深入,有始有终,相对完整,教学过程设计交互性强,情节波折,设置悬念,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

3.熟练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SPOC模式是现代网络教育的产物,其形式和内容都离不开网络技术资源的组织管理,这就要求主讲教师能够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亲身参与课程的前期网络建设与后期管理维护,充分利 用SPOC线上的多种交互功能,如通知发布、话题讨论及课堂解答等,与学生进行全面教学交流沟通,强化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能力。此外,主讲教师需要掌握SPOC平台多种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功能,主要包括:课程的整体统计数据、每个任务点的统计数据、视频播放情况的监控、所有学生的整体与个体统计数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日志等,能够帮助教师从不同层面分析该课程教学效果。

4.高超的课程组织与管理技巧

SPOC模式中网络平台资源虽然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但仍需要主讲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性,这也是SPOC模式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课前,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课程学习活动的方案规划,发放合理的网络学习素材,围绕关键知识点设置问题,提供给学生清晰的自学指导。课堂上,根据不同知识点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及学习进度要求,组织多种互动交流模式,同时引入工程实践问题,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点。课后,教师则能够通过平台准确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能力,探索大多数学生的共同兴趣点和难点知识,发现个别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方便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给与合理化和针对性的建议。

四、结束语

SPOC是新一代网络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与“翻转课堂”的融合,有效摆脱了时间、空间与物质条件的束缚,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持久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SPOC课程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增进“卓越计划”专职教师的综合知识素养,强化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与课堂控制力,提高工程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绪红.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现状与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1):1-4.

[2]薛云,郑丽.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132-137.

[3]周玮,万娟,朱云峰.翻转课堂视域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6):97-101.

[4]曾丽娟,马云阔.大工程观理念下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06):100-103.

[5]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02):89-92.

初中语文课题计划 篇9

一、提出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为此,为了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突出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搞好语文课程改革,所以语文试题中的阅读分值不断增加,题型更加新颖灵活多样,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试题除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以外,考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表达观点的能力也成为明显趋势。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已成为搞好语文教学,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课题《语文阅读学习对中小学生能力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指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阅读方法指导不力,学生天然阅读兴趣丧失等问题严重存在”。那么我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现归纳如下:

从教师来看

1、学校及班主任重视不够,缺乏良好的阅读氛围。

2、课堂阅读教学,仍然以分析讲解为主要方式,没有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

把“一言堂”变为“群言堂”。教学方式的空洞化,使所要取的阅读教学效果没有达到。

3、我校课堂外阅读教学几乎没有涉及,即使有课堂外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也是千篇 一律,没有凸现不同阅读课型的差异。

4、教师不善于阅读,对阅读基础知识缺乏系统、有效地训练,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从学生方面看

1、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时囫囵吞枣,粗粗浏览即是阅读。

2、很少做读书笔记,很少深入思考,没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从阅读教学双向交流的实际来看

1、阅读教学形式与学生实际需要不一致。课堂上学生阅读时间太少,阅读量严重不足;课外阅读的时间和内容由于受网络和电视的影响严重受限,有的家长课外强迫学生读唐诗宋词,学生的阅读情趣不佳。但如果仅仅学习课本又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利。

2、阅读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规范对应不一致。语文阅读课程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有规范(规范是课标的要求)可循的,因而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的规范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语文阅读教学对这一对应关系考虑存在严重问题,课堂上常常出现草草阅读即了的现象。

3、多媒体化造成阅读教学的失色。之所以把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称为“多媒体化”,就是因为这种行为放大了多媒体技术的功能,抹杀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直接感受、形象思维和人性亲和力的对话。所有这些,都是造成我校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改善。

《课程标准》中以初中三年级的阅读要求来看:例一、“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例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行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例一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我们通常通过听课看到,不少学生并未达到这样的效果;从例二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要得出这样的心得常常是很艰难的;从考试成绩来看,阅读部分失分依然严重,特别是现代文的阅读,中考现代文阅读共10分,从绵阳考区B56号(本)试卷学生平均分不到6分。可见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程度不高。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不高,与课标要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很有研究的空间。

本课题就是基于以上原因,提出《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与学业成绩关系策略研究》,目的是从师生的阅读现状出发,从教师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出发,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与策略,力求达到农村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二、课题的界定和依据的原则和理论

(一)课题界定

“语文阅读”包括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拓展视野的一种手段。课外阅读是中学生特有的一种高级需求,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师生对课堂学习的共同检测形式,课内阅读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任务、目标及阅读材料特点等因素所选用的促进有效理解的规则、方法和技艺。使学生获得发展。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学业成绩,是从整体上检测师生在教学中对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具有较强的客观公正性和科学性。也是对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进行量化检测。从而促进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反之,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学业成绩的效益最大化。

(二)依据的原则与理论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个性化的主体,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地对话与交流,努力做到把关注的目光,洒落在每位渴望知识的孩子身上,为他们的终身与未来着想。主体性原则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首先应用到的教学原则,如果连主体性问题没有搞清,那么实施“改革教法,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将是一句美丽的谎言。

2、开放性原则

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网络化使世界陡然之间变得很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然以大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更新阅读教学行为,如对学生阅读的评价体系呈现多样化。使我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互动、互融、互促。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作为个性化的阅读,理应吸收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有价值的内容,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因为即使是应试教育,里面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三、课题目标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我们确定了两大目标:

1、学校及教师因势利导为其营造个性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把学生由课堂“一方小池”引入广阔的“生活海洋”。创建书香校园,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从而得到语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

上一篇:循环经济发展建议下一篇:公交车让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