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2024-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篇1

中华女子学院

班级:

姓名:倪梦萦

学号:

伊春市旅游业发展报告 11级市场营销110304021黑龙江组

摘要:盛夏的林都伊春,千山叠翠,景色宜人。林都伊春是个独具魅力的城市,这里有大森林、大湿地、大氧吧、大界江、大峡谷等等。春天欣赏杜鹃花开,夏季清凉避暑,秋季五花山色,冬季滑雪狩猎。是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的最好玩,最好看,最好吃,最实惠的好地方。

一.伊春地区简介

伊春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座美丽的林业城市,是国家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这里因盛产珍贵珍树“红松”,被誉为“红松故乡”、“祖国林都”。在伊春市的嘉荫县,曾挖掘出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洲第一龙”的黑龙江满洲龙,在其附近又新发现了隐藏量巨大的鸭嘴龙、霸王龙、虚骨龙和甲龙的化石群。因而伊春又被称为“恐龙故乡”。这里山清水秀,林茂石美,四季风光如画。初春,冰雪动融、杜鹃盛开;盛夏,千山盎然、百水争秀;仲秋,层林尽染、姹紫嫣红;深冬,银装素裹、雪玉冰清。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其原始、自然、粗旷、神奇而闻名遐迩。2000年,伊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伊春旅游业的发展

1.初步发展

伊春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也是全省最早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区之一,历经30年成长,由接待型、事业型成为全市一大特色产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的旅游产业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从小到大的产业提升阶段,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大跨越。

2.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伊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把森林生态旅游确立为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之一,不断提升其产业地位,经过积极培育,强势推进,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连续登上了100万、200万、300万人的三个重要台阶,达到2009年的382万人次。旅游收入由1991年的19万元,猛增到2009年的191160万元,旅游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牵动力最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就。2001年—2009年,全市实现

旅游总收入714889万元,年均增长41.9%;旅游接待人数1923万人次,年均增长91%。

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十一五”期间,全市旅游业收入累计完成80.7亿元,年均增长31.4%;旅游接待人数1694万人次,年均增长13.2%;2010年,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0%;旅游接待人数419万人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4%。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加快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旅游市场开发力度加大

近年来,各级政府增加旅游投入,加大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力度,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共建成景区点100多处,其中国家AAAA级3处,列全省第二位,AA级以上景区19处,列全省第一位;省S级以上滑雪场4处;省级漂流经营达标场所8个,列全省第一位;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个。特别是2008年,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

4.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结合伊春旅游业发展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旅游规范性文件,有效缓解了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与行业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推进了依法治旅的进程。与此同时,全市上下紧紧依托优良的森林生态系统,全力打造优美旅游环境,不断完善旅游区的配套设施,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了景区配套服务水平。

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06年,以市政府1号令发布了《伊春市景区开发建设管理规定》,加强了对景区和项目建设的管理,强化了全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同时,重点抓好国家、省、市等各项旅游法规和标准的贯彻落实,有力开展了监督、检查和整治旅游市场工作,及时排除各项安全隐患,有效地保护了旅游者的权益和安全,实现了“健康、安全、质量、秩序”四统一的目标。2008年,召开了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及7个配套政策性文件,在财税、土地、林地、文化、交通、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等诸多方面给予旅游企业重点扶持。同时,市财政每年还设立10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专门用于旅游宣传、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企业贷款贴息。

5.旅游项目建设明显加快

按照“林海观光、森林避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思路,根据不同区域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化了旅游产品结构,科学开发四季旅游项目。打造了以汤旺河水系、嘉荫界江为主的水路观光,小兴安岭风景观光道为主的陆路观光,以登山、攀岩、滑雪、狩猎、漂流等为重点的特色旅游精品。

6.宣传促销与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以“中国森林之都——伊春”为整体形象,采取新闻宣传、专业宣传、节事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大了旅游宣传促销力度。2006—2010年连续承办了5届中国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以及中国(伊春)冬季摄影节、杜鹃花观赏周、国际自然水域漂流大赛等重要节事活动,并于2009年争取到国家旅游局支持,将森林生态旅游节提升为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节事活动。斥资1000多万元,连续3年在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大力度的旅游广告宣传,并先后在其他多家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和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宣传。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郑州)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在天津市、三亚市、杭州市等地举办了旅游经贸推介会和洽谈会,进一步拓展了我市旅游客源市场。积极实施区域合作宣传促销战略,先后与三亚、天津、深圳、大连等城市签订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议,在信息交流、互动促销、互推产品、建立旅游企业合作平台和致力推进无障碍旅游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合作。与三亚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联手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热线品牌。与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等地签订了六市一区区域旅游合作协议,联合推出区域旅游线路。积极推出了伊春旅游套票,向北京、天津等我市重点客源地的游客免费发放,本市市民也可凭旅游套票半价游览我市的汤旺河国家公园等4个旅游景区,在招徕更多的远程游客的同时又扩大了本地游客比例。在做好夏季旅游市场营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我市春季及秋冬季旅游市场。邀请国内多家旅游企业来我市,考察春季及秋冬季旅游线路,推介我市的旅游产品;设立了华北旅游营销中心;与中青旅、康辉国旅、中旅总社等55家旅行社600多个门市部合作,在网上同时推介伊春冬季旅游线路;在北京举办了首届“鸟巢欢乐冰雪季”互动活动,在伊春区举办了打造林都冰雕恐龙园、4000人戏雪等创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和首届小兴安岭雾凇节。通

过旅游宣传促销和市场开拓活动,全面展示了伊春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产品,促进了我市远程高端客源市场的开发,提高了伊春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发展成果

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篇2

一、经济环境

所谓经济环境是指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能力和支出模式的因素。购买力是构成旅游市场和影响旅游市场规模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周期性变化, 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二十世纪末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增长, 经济的高速增长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的改善, 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增加, 人均旅游消费也迅速上升。2011年, 我国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 是2002年的3倍;国内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 是2002年的近5倍;出境旅游人数7025万人次, 是2002年的4倍多;出境旅游消费达726亿美元, 排名世界第三。经济的迅速增长给伊春市的旅游行业带来了充足的客源。

黑龙江省和伊春市经济发展形势也保持这比较良好的态势。为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保证。伊春市旅游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2%, 这表明旅游业对伊春市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二、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政治大背景。政治环境像一只无形的大手, 调节着伊春市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伊春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和开发最早的森工基地, 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为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作用, 伊春市响应国家号召, 全面停止了森林主伐, 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伊春市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王爱文在中国共产党伊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着力打造以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森林食品北药业、旅游业为主的三大引擎产业, 以木材精深加工、新型装备制造业、纺织业、清洁能源业、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为补充的“3+X”产业体系框架。伊春市发展的这一方针政策为宜春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

三、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主要是法律意识形态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是旅游业发展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用来规范和调整旅游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行社管理条例》、《国家旅游局行政许可实施暂行办法》、《旅行社关于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规定》、《旅游规划通则》等。2009年1月21日, 《旅行社条例》经国务院第47次常务会议通过,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同时, 黑龙江省及伊春市也出台了相关的规章, 如《黑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伊春市旅游景区 (点) 开发建设管理规定》、《伊春市漂流旅游管理办法 (试行) 》等。可见, 目前伊春市旅游业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将于2012年底出台, 这将使旅游业及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有法可依, 有利于旅游业营销道德的完善, 可使游客依法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社会和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等的总和。旅游活动会接触到各地不同的文化, 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受制于社会和文化环境。

(一) 人口因素

1、人口数量对伊春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在容量是由人口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的。同事, 人口的地理分布、年龄结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特征会对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我国人口众多, 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较快, 为伊春市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保障, 在一定的程度上带动了伊春市旅游业的发展。同时, 伊春市总人口127.6万人, 充足的人口为伊春市旅游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又低廉的劳动力。

2、人口老龄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的数量和消费逐渐增加, 对伊春市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老年人旅游市场的开发将是伊春市旅游业市场开发的重点方向。老龄人员并不像年轻人一样喜欢刺激和冒险, 他们可能会偏向休闲度假, 这为伊春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

(二)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性质、人们共享的价值观, 以及人口状况、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社会文化对伊春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一是社会文化的吸引力有助于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的动机;二是了解各地社会文化的不同可以满足现代不同层次游客的审美心理。近年来, 伊春市的文化事业发展繁荣, 成功举办了“环境与健康发展 (伊春) 论坛暨森林、健康与养生发展高层论坛”、“东北亚生态论坛”等活动, 伊春市政府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同事伊春市民野游野炊的民俗日益盛行, 夏冬两季很多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员工森林生态旅游及冰雪旅游, 也有周末的以家庭为单位的自驾游, 已经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伊春市旅游业可以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为依托结合伊春市民野游野炊的风俗习惯, 打造出全新旅游产品, 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 提升伊春市的游客数量。

摘要:宏观环境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考虑环境的要求并与之相适应。本文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及社会环境四个方面阐述了伊春市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关键词:旅游,旅游业,宏观环境

参考文献

[1]伊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年——2020年)

伊春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篇3

关键词:旅游文化;存在问题;基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192-02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旅游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的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文化是旅游地最为重要的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伊春作为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把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如何以现代旅游文化理论为指导,深入挖掘旅游文化丰富内涵,并将文化与产业有机结合,使伊春森林生态文化产业在更高层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旅游文化建设基础理论

(一)旅游文化的含义

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始终。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是对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发扬。两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密不可分。

一般来说,旅游文化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住、游、食、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体和旅游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地域性、融合性、变异性、传承性是旅游文化的显著特征。

(二)旅游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在于不断提高人的文明化和现代化程度,因此,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计旅游文化建设规划、旅游文化发展方向等方面时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坚持自身特色。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在乎个性,关注差异和特色。发展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差异性的地区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重要突破口。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必须加强自身特色建设,要不断彰显地域特色和发掘资源文化禀赋,使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特色成为重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第三,注重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基础,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地发展,才能保持旅游文化长久的吸引力。

(三)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旅游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旅游也不可缺少的底蕴和灵魂。要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第一,旅游文化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为基础的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旅游地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为旅游者提供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旅游地要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就必须不断发展旅游文化,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第二,旅游文化建设是促进旅游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旅游业是现代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旅游开发意义重大。而旅游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对经济有深远、巨大的影响。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有特色的、高品位的旅游文化,必然造就旅游业的繁荣,促进旅游门票收入的大幅攀升,并推动地区交通、餐饮、商业、金融、服务等行业的发展,进而有效推动财政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繁荣。

第三,旅游文化建设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旅游文化对于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精品。旅游业发展中,只一味地为了开发而开发,缺乏旅游文化的指导,就有可能造成旅游资源开发的庸俗化倾向,导致资源品位格调的下降,使旅游地的文化特色消失。因此,要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深入挖掘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应,从而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

二、旅游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伊春市是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但是一直以来,伊春旅游发展偏重在森林、公园等自然人文风光上,对于丰富的文化积淀利用少。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伊春是一座浩瀚的生态博物馆,藏在这里的生态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而且伊春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伊春旅游界近年来围绕旅游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旅游文化目前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发展落后。文化的内涵挖掘还缺乏深度,文化的科技含量还比较低,文化的附加值比较少。产品缺乏优势,在全国的知名度还较低。旅游的主流仍然是“白天看树,晚上睡觉”。游客夜生活单调,文化娱乐消费市场落后。

(二)文化包装与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根据国内外经验,具有品牌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因此,进行文化包装与品牌宣传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几年伊春在宣传旅游品牌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例如:在主流媒体上投放伊春旅游宣传广告,并邀请主流媒体前来拍摄旅游专题片,在一些机场设置伊春旅游宣传广告,在一些杂志上以图片、新闻等形式推介伊春旅游。但是伊春旅游宣传仍没有做到让大家铭记于心,真的把游客吸引来。因而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文化包装与品牌宣传成为困扰伊春市旅游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伊春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还未形成强势旅游精品

伊春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旅游的发展很快,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的开发比以往的任何时期都迅速。但缺乏精致的旅游名品精品,旅游项目单调,旅游设施不健全,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尚未形成强大的旅游吸引力。旅游景区需要进一步提高文化内涵、生态建设、历史特色等等,打造地区特色的精品名品。

三、促进伊春旅游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

(一)构筑旅游文化发展蓝图,完善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组织专家学者全方位、多层次地挖掘伊春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改造。以整体建设规划为前提,可以借鉴其他省市制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经验,不断增加旅游要素的文化含量。为旅游文化发展设定经济发展、产业建设、产业投资、文化发展、社会就业、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战略目标,打造精品。让人们在休闲度假中切身感受到伊春旅游的文化性、地域性、特色性、知识性和健康性。

(二)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面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

围绕知名度高的旅游景区和旅游品牌,抓住地域文化中最本质的内容,对地域文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发掘,从而使旅游整体形象更突出和鲜明。伊春历史悠久、资源富集、生态优良、山川秀美。鄂伦春族是伊春世居民族,现在境内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等21个少数民族,多民族文化风情浓郁。境内的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横山古墓群、金祖遗址、抗联遗址等,都是人们触摸历史、体验民风的理想胜地。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城市,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旅游文化建设中要不断彰显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不断丰富生态文化内涵,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

对各种旅游产品,都要注重文化内涵、文化形式和细节的文化性,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住、行、吃、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请名家指导、策划反映小兴安岭地域特色的高水平旅游文艺演出,打造伊春文化演艺品牌;不断发掘伊春市餐饮文化,推出具有伊春特色的四季养生菜谱;精心设计、制作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美旅游纪念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

(三)延伸旅游领域,丰富旅游文化载体

开拓创新,探索模式,培育富有特色的旅游主题。要按照“提升夏季、突破冬季、拓展春秋”的思路,把夏季旅游向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游延伸;把冬季旅游向冰雪狩猎体验游突破;把春秋旅游向观光游、休闲体育游拓展。同时,大力开发冬泳、冰壶、赛车等专项旅游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要通过文化造势,大手笔策划,举办各种会议、会展、体育、节事活动,扩大影响面。

发展与旅游文化相关的文化项目。增设反映不同文化内容的文化场馆,多设画廊、茶室、咖啡屋、音乐厅、戏剧院、大型广场、步行街等优雅的文化交际场所,使这些文化亮点成为夜生活及休闲消遣的主文化结构,从而丰富眼下单一色的歌厅、饭店。信息文化报告厅、篝火晚会、文化厅、文化节、艺术展览与商业相依共存,文化发展经济,经济弘扬文化。只有良性的运转,才能使旅游文化显出无限的活力来。

(四)开发旅游文化品质,创建旅游品牌

对一些旅游资源,在保证原有文化品质与活力的基础上,用新的人文观念去设计,不断吸收优秀的文化品质,确保自身文化的良性发展。并且要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特色突显。要有名牌意识和精品战略,充分挖掘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对于闪光点全力打造,力争建设一批文化品位高、科技含量大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培育名牌产品。始终保持关注、认真、讲究、务实、创新的理念,把伊春的文化品牌做得细、深、精、透。

(五)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伊春文化特色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拓展省内外旅游市场。首先,要加大对宣传的投入,建议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拿出一定比例作为旅游宣传专项经费。其次,要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创新促销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书籍、报纸杂志等宣传媒体,通过编制风景名胜区简介、导游图以及商品广告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推广伊春旅游文化形象,形成强大的、多方位的视听效应,从而提升旅游形象和影响力。多利用公共设施,进行平面广告宣传,并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高标准策划文化演艺品牌,坚持以举办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突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能迅速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

(六)加强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篇4

市长 高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我市三次创业、转型跨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按照市委提出的瞄准六个方向、打好五个硬仗的工作要求,紧紧依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向好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6亿元,同比增长10%。在嘉荫县遭受百年不遇洪灾的严峻考验下,全市粮食总产达到 97万吨,与上年持平;农业增加值实现133.2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6.5亿元,增长13%。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9.8%。全口径财政收入35.1亿元,增长16.2%,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

(二)产业项目和园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建续建产业项目388个,完成投资12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2%提高到45%。鹿鸣钼矿、西钢高速线材、新能源汽车等1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佳龙精品酒店主体完工,汇源绿谷项目全面启动。园区建设加速推进,铁力工业园区落地项目 26个,累计投资33亿元。高速列车制动盘、耐磨材料等10个项目试投产,新增产值2亿元、利税1430万元,两年时间,就建起了一座工业新城,成为全省园区建设的典范。嘉荫跨境(木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示范基地。翠峦绿色食品加工园区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签约入驻小微企业40户。截至目前,八个园区累计入驻企业121户。全年“3+X”产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增长11.7%,占GDp比重达到43%。

(三)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入推进。全面实施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和天保二期工程,主动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全年更新造林97万亩,森林抚育314万亩,首次实现全年无森林火灾。查处各类林政案件267起,依法收回林地4390亩。持久开展保护红松行动,荣获“中国红松之乡”称号。成立了保护白头鹤联合会,珍贵物种保护领域进一步拓展。争取节能减排、土地整理项目35个,汤旺河、新青、美溪、西林、金山屯污水处理厂和伊春区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全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二级以上空气质量达标率均达到100%。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东北亚(伊春)生态论坛、“伊春现象”北京论坛暨“美丽中国·绿色伊春”环保公益发布会、“驻华大使夫人伊春行”等重要活动,伊春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四)城市功能品位整体提升。全面启动实施城市提档升级工程,铁金、浩南公路建设加速推进,新建改造回龙湾大街、友好滨水路、乌马河通府路等20条道路,“三横五纵”路网进一步完善。省运会体育场馆主体工程全面竣工。“三供两治”力度加大,开工建设了中心城区燃气工程,华能热电联产项目继续挑战北方冬季施工极限,中水管线工程在零下30度严寒中仍在紧张施工。全市供热、供水普及率达到 73.1%和76.5%,分别提高4个和2个百分点。林都机场、高速路入城口、伊春河两岸、水上公园、步行街等重点工程陆续完工。对中心城区主街路和重要节点的临街建筑进行了节能保温整饰,对市中心区16条道路及12个公园、广场实施了改造升级,全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56.5%。“创文”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全省文明城市贡献奖。结合拆违,实施了大规模的拆墙透绿透景工程,使城市更加通透舒朗,“生态为魂、欧典为型”的建筑风格进一步彰显。

(五)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有林改取得新进展,启动了活立木交易市场,全年流转林地7271公顷、交易额5064万元。森林经营增汇减排项目试点取得突破,在国内完成了第一笔碳汇交易。中国林权交易所伊春交易中心正式签约。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许可71项。强化财政预算管理,“三公”经费同比压缩 15%。社会管理不断创新,取消街道层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积极组织参加了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年会、东北东部城市12+2论坛、上海浦东产业项目推介恳谈会等重大对外交流活动,与罗马尼亚阿祖加市缔结友好城市。

(六)民生持续改善。全市地方财政用于民生支出53亿元,增长23.8%,20件民生实事完成19件,1件正在推进。各地紧盯棚改完成时限,克服重重困难,纷纷自我加压,棚改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铁力市、嘉荫县、金山屯、乌伊岭、翠峦、红星、西林消灭了区局址棚户区。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23万套、344万平方米,惠及人口16万。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年人均增加津补贴3600元、一次性奖金2050元、住房公积金匹配比例由5%提高到10%。临时用工年人均增资360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年人均提高 3060元。高考成绩实现八连升,理科平均分排名跃居全省第 4位。投入7700万元,为县区增加了急需医疗设备。新建改造300平方米以上社区10个。投用的新能源公交汽车和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受到市民普遍欢迎。创作编排了旅游晚会《兴安四季情》,推出了《山里女人山里汉》、《不败雄心》等反映小兴安岭地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上获金牌54枚,50万人次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平安伊春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夺得龙江首个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最高荣誉———“长安杯”。

此外,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双拥共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既为推进了伊春各项事业的进步而欣慰,同时也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而自省。主要是:体制机制束缚依然较多,深水区的改革任重道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局缺少增加财源和带动职工就业增收的好项目,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艰巨;城市累积负债增多,融资难度不断加大;民生保障能力还不强,市民反映强烈的喝干净水、吃放心菜、住暖屋子等诉求还有待下大气力解决;政府职能转变和发展环境仍不适应加快发展的要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深入分析,找准对策,一如既往地努力攻坚!

二、2014年主要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主基调,以强市富民为核心,深入推进三次创业、转型跨越,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伊春。主要任务是: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生态、民生四篇文章,重点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举办第十三届省运会和第三届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三件大事,努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根据市委全会对今年形势的分析判断,综合考虑总量基数、潜在增长率和不确定性因素,初步安排 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3%。为实现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一)稳步推进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当前最急迫、百姓最期盼、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

推进机构改革。针对停伐实际,对林管局(林业局)木材生产、机械、经销等部门调整优化。加快推进卫生、人口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整合。理顺城管、住建、规划等部门职责关系,解决多头执法问题。摸清事业单位底数,年底前完成分类。理清各区局职能、机构、人员等情况,为分步解决政社、政企分离做好基础工作。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国家和省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该放的坚决放到位,确需保留的向社会公示。能够进驻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一律纳入中心。

推进林业综合改革。以建立国家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为方向,深化国有林权改革,放大试点综合效应。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盘活民有林资源,充分释放林地生产力。推进林业资本化运作,争取纳入国家森林生态补偿和森林经营碳汇交易试点。借鉴吉林森工集团运作经验,率先在南四局探索集团化经营模式,组建多元化经营公司,做强森工实体经济。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市政公用集团,融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适时启动供热、供水、公交市场化改革。成立文化旅游投资公司,通过抵押形式融资,为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争取将农发行改为农林发展银行或增设“林业发展部”,将支持重点向林业倾斜。支持兴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逐步向村镇银行过渡。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源建设奖励基金,提高市对区增值税、营业税增收返还比例。建立生态功能区建设补助机制,加大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顺收入划分,将区级行政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中的市所得部分划为区级收入。细化预算编制,实行收支统筹、归口管理。加强预算约束,减少追加预算。健全债务风险防控制度,强化债务资金管理。适时启动公车改革。

推进教育、卫生、文化改革。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中分别拿出1所进行试点,引入社会资本办学。引进战略投资者,对1-3个公立医院和养老院进行兼并、重组或收购,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理顺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搞活文艺院团的市场化经营。

(二)持续推动发展。结合林区现阶段实际,重点在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城市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第一,加速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存量带增量,放大资源优势,推进产业合作式、技术升级式、数量扩张式发展。

狠抓产业链延伸与扩大。矿产开发及冶金建材业,突出抓“钢钼金玉”四条产业链。钢产业链,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支持西钢技改,加快从钢材为主向钢产品延伸。钼产业链,以钼冶炼、钼化工、钼金属为重点,深度开发钼矿资源。金产业链,加强与深圳九五集团合作,推进金叶珠宝黄金制品加工项目落地,综合利用乌拉嘎金矿尾矿资源,延伸发展金制品。玉产业链,加大对桃山玉矿的保护和集约利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技术,生产终端产品,打造桃山玉街,建设中国新玉乡。深化与省地矿局的战略合作,抓好秋雨山铅锌、东风硅石等项目探矿权的设立及招拍挂。森林食品突出抓“红蓝黑+林药+林畜”五条产业链。红松产业链,以汇源、中盟天隆为龙头,加速推进坚果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争取在下一个红松籽丰产期到来前使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实现红松籽不出市。蓝莓产业链,以友好万亩蓝莓基地为依托,以越橘庄园、忠芝、双蓝等企业为带动,打造从繁育种植、加工销售到蓝莓文化的全产业链条。黑木耳产业链,大力开展食用菌产业素质升级行动,引进黑尊集团,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黑木耳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提高食用菌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林药产业链,加大对格润、葵花等制药龙头企业的扶持,形成拳头产品,带动林药集约化、规模化、自然化种植,做大上游环节。林畜产业链,以做大“伊春森林猪,全程可追溯”项目为示范,打开销售出口,以销带养,取得突破后将这一模式在其它养殖项目上推广。同时,围绕“七带一谷”建设,扩大林下经济规模,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完善“龙头+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年内新增专业合作社70个、经营大户50个以上。

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借助国家5A级景区的优势,整合提升北部景区资源,合力做出大品牌。抓住铁金、浩南公路建成通车后形成的新优势,围绕“干”字型布局,集中打造金山小镇、回龙湾、仙翁山、带岭影视城等东南部旅游大环线(伊春—南岔—铁力—伊春)、小环线(伊春—南岔—带岭—乌马河)。以此为依托,深度开发周边客源市场,联合开发省外远程客源。把做强冬季旅游作为实现四季均衡的主攻方向,借鉴亚布力、张家口等地国际化运营模式,加快推动现有滑雪场提档升级,扩大全国职工滑雪邀请赛、伊春国际冰壶邀请赛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整合铁力和桃山滑雪、狩猎、温泉、水上乐园等资源和项目,设计新的线路和产品,在南部率先实现冬季游的重大突破。整合夏季节事展会活动,按照“国际”办会标准,通过市场化运作,集中打造“中国(伊春)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新品牌。加强与国旅、中青旅等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全力扩大市场份额。

本着“有进有出、优化发展”的原则,保大压小,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发展家具、木制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以及时尚产业,做优做强“X”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注重实体经济与市场的深度融合,抓住生产、消费和对俄贸易三条主线,加快建立综合配套物流产业体系。建立“伊春森林厨房”、“桃山市民农园”等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宽带伊春”建设,支持各家电讯企业联手做大信息服务业。注重商业模式设计与推广,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

启动新三年产业项目攻坚战。全年安排重大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132亿元,投资38.4亿元。市级层面突出抓好总投资75亿元的“汇源绿谷”项目,按照建设“生态硅谷”的构想和“资源科学利用、产业自觉集成、品牌世界知名、驱动地方发展、引领生态文明”五大目标,搞好顶层设计,加速推进会展中心、企业家庄园、物流商贸中心、小浆果种植、特种养殖等项目建设。以此为示范,吸引更多一流企业、顶尖项目、高新技术向“绿谷”集聚,最终将其打造成世界知名的绿色产业集中地和代名词。

第二,全力提升对外开放层级。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突出借力发展,做大外向型经济。

深入开展务实招商。围绕主产业链延伸、八个园区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公益事业等领域改革,充分发挥10个市级专题招商工作组的作用,明确招引目标,突出招引重点,一对

一、点对点招商,切实提高成功率。坚持外商内商一视同仁,给予本土企业家同等优惠政策。全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

深度推进对俄合作。调动各种力量,合理分工,全力做好“中国—俄罗斯博览会”参展工作。加强通道建设,千方百计推动嘉荫口岸复关。在继续推进嘉荫跨境(木业)园区规划建设的基础上,采取分税制的合作方式,在绥芬河市开发建设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中国伊春(绥芬河)木材储备加工交易园区”,整合森工企业闲置生产要素,成立伊春对俄林业开发集团,牵手搭靠强势边贸企业,借船过江,力争过境采伐和入境加工实现“双百万”。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围绕“五大规划、一个工程”,研究政策,深挖潜力,争取在建立国家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绿色发展示范区以及享受惠农政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把科技创新摆在转型跨越的核心位置,全力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强化自主创新。重点围绕主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力争在全国率先出台蓝莓等种植加工行业技术标准。建设小兴安岭蓝莓博物馆,用文化引领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启动实施工信部“绿色伊春”区域品牌培育试点,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着力刻画代表城市形象的主体产品,提升“伊春制造”的品质和“伊春创造”的影响力。

释放科研机构活力。建立与贡献相匹配的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自主支配等创新收益制度,激活各类科技研发资源。鼓励支持市林科院、带岭林科所及双丰农科所等科研机构积极与企业对接,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先进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产业提档升级中。依托省林下资源协同创新中心,深化与东林、东农的研发合作,用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进。

实施人才兴安岭工程。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使各类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完善用人机制,按照有利于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要求,改进科研管理方式,鼓励人才自由流动和组合。出台更具吸引力的聚才纳智政策,推进落实万名大学生引进计划,吸引各类人才到伊春创新创业。健全人才向企业、基地等生产一线流动的激励机制,为基层科技创新“施肥增养”,促进增长模式由要素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四,打造北方宜居森林城镇群。依靠市场力量和规划引导,集中打造中心城区、铁力市、嘉荫县、南岔、新青、金山屯—西林“一主五副”的主城区和副城区,推动人口合理集聚。

做好棚改收官工作。集中抓好城镇周边、公路沿线棚户区拆迁工作,把该拆的拆到位。通过开发商让利与政策扶持,尽快消除现存棚户区,盘活积压房源。完善棚改小区综合服务功能,推广电力嘉园物业管理模式,依靠政府、市场和群众自治三方力量提升小区管理水平。

加强枢纽型和功能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铁金、浩南公路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抓好市公路客运中心和伊嘉公路改扩建前期手续报批,推进伊翠铁路改线工程,力争年内全部开工。改造升级回龙湾大街、青山大街等 10条市政道路,推动“三横五纵”路网整体升级。加快推进华能热电、兴安湖水库输水等项目建设,提高“三供两治”保障能力。强化防汛防洪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水毁和不达标堤防的修复。搞好村屯整合,建设美丽乡村。

突出特色搞好美化。注重城市绿化的园林设计,增加彩叶、阔叶树种比重,扩大成片绿地面积。对山河大道等重点景观带进行改造,“显山露水”,对部分山体实施亮化,提升城市立体空间感。

以“创文”推动城市建设管理升级。动员全市力量,全面落实各项目标要求,围绕城乡环境、市场秩序、市民文明素质等方面,突出重点,狠抓关键,补齐短板。集中抓好城市进出口道路、铁路沿线、集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力保顺利通过中央文明委的全面检查验收。

(三)建设中国最好的生态功能区。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为新起点,加大森林培育力度,促进森林资源质与量同步高效恢复,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资源管护,重点对农林交错地带严格监管。强化“三防”,注重科技应用,提升森林防火、防盗和有害生物防治能力。出台湿地保护办法,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白头鹤、中华秋沙鸭等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法查处乱捕滥猎行为。认真研究建立国家公园制度的步骤、标准和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逐步把伊春北部地区的14个保护区、9个森林公园、3个地质公园都纳入进去,整体规划建设“伊春国家公园”。

大力培育森林资源。抓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精细化抚育森林,促进低质次生林向优质速生林转变,全年抚育中幼龄林311万亩。优化林分结构,恢复重建阔叶红松林,加大三大硬阔的补植更新力度,使树种组成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着力强化对林间空地、线路走廊、矿山废弃地的植被恢复和利用。积极开展平榛等经济果林和胡枝子生物质能源林的改培营造。退耕还林13万亩。加强标准化苗圃建设,苗木产量达到1.5亿株。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加快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改造,逐步停用10吨以下供热燃煤锅炉,降低污染排放总量。培育生态教养,倡导绿色消费,减用一次性木制品,不食野生动物,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公交汽车“油改气”,扩大公共自行车项目覆盖面,创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绿色消费示范市。

(四)提高民生保障的均衡性、普惠性。坚持“问题导向”,将群众期盼作为民生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力促社会公平正义。

狠抓创业增收。在巩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职工自营经济、劳务经济的同时,认真研究促进增收的新模式。推广汤旺河区发展“居室经济”的做法。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扩大小额贷款规模。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着力扩大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覆盖面。加快推进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新农合制度。大力开展养老和孤残儿童救助,抓好养老机构和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健全住房公积金制度,年内实现21个县区全覆盖,并根据财力逐步提高匹配比例。

创新社会治理。放大社区扁平化管理效应,实行居民代表常任制,提高居民自治水平。落实信访属地化管理,推行网上受理制度,密切关注网上舆论和社会舆情,推动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坚持生命至上,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管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突出抓好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应急管理救援机制,提高预防自然灾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扩大“长安杯”成果,提升平安伊春建设水平。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分别达到80%以上,本科二表以上入段率达到48%。弘扬“尊师重教”、“为人师表”传统美德,开展在职教师“知荣明耻,共抵三乱”行动。依托电大远程教育平台,建立社区终身教育体系。以“三甲”医院为载体,拓展与省内外著名医疗机构的合作,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增加老年人服务窗口、活动场所,探索开发系列康体保健、养老养生产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挖掘森林文化内涵,培育发展创意、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策划推出一批文艺新品。启动十三届省运会倒计时,调动各方力量,办一届精彩、节俭、成功的运动会,树立美丽伊春新形象。

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重点办好十件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普惠林区群众。

1、分步骤、梯次解决政企合一区(局)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通过争取政策,搞活经营,增加林业局职工收入。

2、投资10亿元,改造棚户区12330户,新建公租房1500套。

3、投资2.9亿元,完善“三供两治”工程,开工建设中心城以及南岔、乌伊岭、朗乡、双丰、桃山污水处理厂;对市中心区二水厂以及朝阳、普新、五二

三、伊木加、站前小区共 121栋楼房6049户居民锈蚀自来水管道进行改造升级;新建青山大街、伊木加供水管线;对中心城区部分供热管网和分户供热进行改造;续建中心城区燃气工程。

4、抓好“菜篮子”工程,在铁力市新建300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伊春区、友好、翠峦、乌马河各新建200亩。

5、投资1879万元,整体改造红旗、隆福、工联、永兴、华林、机修街6个旧小区;更换15台危旧变压器和老化线路;改造升级红旗、黎明、五

六、中植村等10个旧小区宅前道路,新建15个停车场。

6、投资3000万元,建设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免收90%中职学校学生学费,对20%普通高中学生给予助学补助,一次性资助考入本科二表以上院校的贫困学生1000名。

7、投资2000万元,为基层医疗机构购置医疗设备;投资2400万元,建设市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老年病医院;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将低收入群体中的重残、老年人和重度精神病人纳入救助范围。

8、新建、改扩建300—500平方米达标和标准型社区服务中心2个,1000平方米示范型社区服务中心3个。

9、增开伊春区至友好区的公交线路。

10、投资1897万元,购置现代化清雪设备35台;冬季为环卫工人每人每天增加御寒补贴10元;增设临时休息点;从今年起,环卫节组织机关干部义务劳动,环卫工人放假一天。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努力打造为民、务实、清廉政府。

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对党忠诚、对事业尽职、对人民负责,把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政府工作的全部奋斗目标,不断增强进取心和责任感,始终保持“既有老黄牛品格又有千里马气势”的工作状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推动既定工作目标的落实。

切实加强绩效管理,科学设计政府工作流程,加强基础性工作,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标准,深入研究重大问题,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政府组成人员和工作部门,要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相继出台的一系列反对“四风”、廉洁自律、厉行节约等规章制度,继续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问责力度。今年,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同比分别压缩15%,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府自觉过“紧日子”中,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伊春工作总结 篇5

伊春项目:

一.制冷系统

1.开机时两台压缩机震动声音大(停机紧固压缩机地脚螺丝)已调整好。

2.开机运行当中1号油管爆裂(停机更换油管)正常。

3.调试时发现2号机缺制冷剂(加一桶制冷剂)正常。

4.调试时1号压缩机高压偏高(调整冷凝调节阀压力下降)压力已正常。

5.1号机运行排气温度较高,因过热度大造成(调整膨胀阀供液量)已正常。

6.1号机膨胀阀,阀帽调节螺母失灵,开机时无法调节膨胀阀开度,调节时只能把阀

拆掉,手动调节开度,阀帽建议更换。

二.冷乙二醇系统

1.开机前检查乙二醇膨胀罐无乙二醇,现场无备用(和冰壶馆长协调由他们出钱,ctc

现场人员联系卖家,在哈尔滨购买一桶)

2.检查管道有无泄漏现象,检查正常。

三.冷凝风扇

1.开机时到楼顶检查冷凝风扇正反向正常。

四.

冰场冰面

1.检查冰面地面无裂下沉现象。

五.

除湿机

1.制冰前检查除湿机2号报警,检查为热继电器报警已处理。

六.冰车

1.给冰车充电试机正常。

七.电气部分

1.开机前用表检查各电机阻值,无接地现象正常。

2.检查冰壶馆供电系统,正常。

3.设备配电柜无零线,现为零地共用,纯在隐患建议整改(原因为进柜电缆为四线制,应该为五线制)。

伊春市职教中心 篇6

伊春市职教中心是政府办学的国家级重点学校,市教育局直属,省级办学先进单位,青年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基地,伊春市再就业培训基地,是伊春市唯一的一所旅游学校。

学校坚持“内求改革创新,外求合作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谨遵“厚德、强技、博学、创新”的校训,本着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管理原则,精心打造“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做人有品德”的人才品牌。主动与当地及省外企业对接,与高校挂靠,努力开辟升学、就业的“直通车”,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进一步拓宽了办学领域。二十年来,经过全校教职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汽车、旅游、工艺美术、学前教育、计算机为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积极探索职普兼容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走职普兼容综合发展之路。特别是近两年来,在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的关怀和支持下,学校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学校有29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17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61546平方米,建筑面积26529.96平方米,学校拥有400米跑道运动场1个,体育馆1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图书馆1个,学生食堂3座,学生公寓3座。学校有先进、完善的教学楼、生活设施,可充分满足在校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完备。建有教学楼,艺术、体育、美术综合楼,科技楼;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钳工实验室、焊工实验室、微机室、画室、舞蹈室、琴房、声乐教室、餐饮客房模拟室、导游模拟室、汽车驾驶模拟室、财会模拟室、畜牧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厅等40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计算机300多台,各种教练车10余辆,木工机械15台套,我市规模较大的集产、教一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已在我校建成。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60多名,不仅有经验丰富的文化课教师,而且还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专业课教师,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热心教育事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工艺美术、学前教育、机电一体化6个骨干专业,还开设了俄语导游、电气焊接工艺等18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能满足学生考大学的需求,对考不上学的学生可满足到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烟台、威海、大连等地就业,就业面向旅游、美术装潢、信息技术、交通、电子工业、制造业、航空等领域。学生通过在我校学习考试合格,可以获得高中毕业证、驾驶证(汽车专业)、技能等级证、导游证。我校是省教育厅授权的CEAC认证培训考试考点,每年举办CEAC认证,学生通过率达100%。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毕业生,有的升入高职院校,有的安置到江苏、浙江、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就业,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学校现有职业高中班、普通高中班、联合办学就业班、预科大专班、普通中专班五个办学层次,其中对普高班的学生注册“双学籍双档案”,即普高学籍和职高学籍,给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学校设有招生就业处,为本校学生安置就业。学校常年招生,春秋两季入学。选择伊春市职教中心就是选择了未来,选择了成功。在这里你将会获得不断的鼓励,接受正确的引导,学会积极的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替能,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到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的升学、就业的选择,可以让你在这里找到人生最佳的起点,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创造美好的人生。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亮点,相信你一定能成才,新的一页将在这里展开,你的生活将会更加精彩!

伊春旅游业发展报告 篇7

关键词:伊春旅游气候资源,人体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

气候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2012年10月4日中国气象报社发表一篇文章, 名为《如何利用气候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成研究热点》。文章中指出, 气象对旅游的影响仅次于农业, 气候条件也逐渐成为旅游的稀缺资源。相较于农业、航空运输、重大活动等气象服务, 旅游公共气象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将为“红松故乡”的二次振兴, 添上腾飞的翅膀。而气象在旅游相关产业的服务还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旅游业属于服务业, 给人带来的也是一种感官的体验, 旅游气象服务, 应该更直观的表现人的感受, 简单的数值讲解, 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用一种更“人性化”的指标, 调查评价伊春市的气候资源可以为伊春旅游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为伊春的旅游业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评价与服务, 将会有现实的意义和丰厚的社会价值与回报。

1 伊春旅游气象资源概况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 松花江、黑龙江两大水系之间, 素有“林都”之称。属寒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干燥、严寒;春季前期冷、后期回暖快、多风;夏季温和、降水集中;秋季霜冻早、降温快。年平均气温为1.6℃, 最冷月平均气温为-21.5℃,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0.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2℃,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42.2℃。年平均降水量为626.2毫米, 其中5-10月降水量为552.0毫米, 占全年降水量的88.2%。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无霜期短, 年平均无霜期为1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占可照时数的53%。年平均风速为2.0米/秒, 最多风向为W风。

随着伊春被规划定位为黑龙江的生态功能区, 以及天然林禁伐, 旅游业正成为新兴的支柱行业, 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与气候特质, 使得伊春成为旅游避暑休闲的圣地, 森林观光、森林度假、森林探险、漂流、狩猎、滑雪等森林生态旅游活动让游客乐在其中, 流连忘返。对于冬季白天-25℃的气温, 很多南方人是没有体感经验的, 曾经有一位被邀请来伊春采风雾凇景观的香港摄影家, 她感慨到“伊春真的很美, 但真的是太冷了”。旅游业属于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业, 以人的感官体验为基础对伊春的旅游气候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伊春市旅游气象资源的人性化评价

我们引入人体舒适度指数和穿衣指数, 来评价伊春的旅游气候资源, 用更人性化的人体舒适度指数, 穿衣指数来取代平均温度, 湿度等简单的数值表达, 按旅游的目的确定出适宜不同旅游的月份, 为旅游提供更优质的人本服务。

2.1 人体舒适度指数SSD (表1)

其中t为平均气温, f为相对湿度, v为风速。

2.2 穿衣指数 (表2)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 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 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 指数越小, 穿衣的厚度越薄。

我们以2013年伊春国家基本气象站年度数据资料为基础, 将气象要素数值气象数据转换成以人为本的感官指数:1人体舒适度指数, 2穿衣指数 (表3) 。

3 伊春旅游市场的划分与旅游气候提示

按游客的旅游目的, 旅游市场可分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冰雪旅游。按以上分类对伊春的旅游市场进行划分, 由对伊春区气象站2013年的年度数据资料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5月至9月为伊春的旅游气候资源的最佳时间段, 以5月兴安杜鹃的盛开为迎客的标志, 到9月末五花山的观赏, 为伊春旅游市场观光旅游、休闲避暑度假游的最佳时间段。而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为冰雪特色旅游的最佳时间段, 特色冰雪旅游由于受限制于寒冷干燥的感官体验, 因此冰雪旅游不适合身体调节能力差的年老体弱者, 旅游公司应有足够的健康提示, 为客户群体,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表4) 。

蓝莓小姐点亮伊春 篇8

由伊春市委、伊春市政府、世界华人协会、国际蓝莓小姐大赛组织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1国际蓝莓小姐大赛是一次国际顶级赛事,大赛主题为“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谐社会”,大赛以促进世界和平、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树立杰出女性榜样,帮助贫困弱势群体;选拔才貌双全、充满爱心、积极向上的优秀女性代表,通过她们将和平、友谊、爱心在世界发扬光大为宗旨。经过一年的分赛区层层选拔,最终共有34位佳丽入围全球总决赛。经过评审团的认真评定,7名佳丽分获最佳比基尼、最佳才艺、最佳活力、最佳气质、最佳上镜、最佳友谊、最佳魅力单项奖。10名佳丽获最佳选手奖。大赛冠军由18号波兰籍选手夺得,中国女孩谢雨松捧得亚军,5号阿根廷选手获得季军。

伊春市政府市长、林管局局长高环在致词中说,林都伊春是一座用绿色抒发情怀、用红松塑造品格、用生态承载未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城市,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天然氧吧的美誉。2011国际蓝莓小姐大赛全球总决赛能够选择世界最大的森林城市——伊春举办,这是伊春城市品位提升的标志,是伊春开明、开放的象征,更是伊春繁荣进步的重要标志。今晚,来自世界各地的佳丽不仅在这里刮起青春的旋风,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国际化之窗,在更高层次上向世界展示伊春的独特魅力。伊春作为这次大赛总决赛的举办地,将全力把低碳、环保、美丽进行到底,开放的伊春也将随时张开热情的双臂迎接各界朋友的到来。

据了解,伊春是黑龙江省蓝莓协会所在地,也是黑龙江省蓝莓产业发展最快、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地方。全市规模以上蓝莓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家,固定资产总额已达到7亿元,年加工原料能力1万吨,产成品产量近万吨,建产起了三大繁育基地、五大种植基地和三大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集种苗繁育、规模种植、终端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

自2008年起,伊春市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兴安蓝莓节。蓝莓节的成功举办,向社会和公众充分展示这个城市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进一步打造和提升蓝莓品牌的知名度,推动全社会进一步认识蓝莓、了解蓝莓、消费蓝莓、发展蓝莓,并以蓝莓产业为依托,以蓝莓节为平台,融经贸洽谈、旅游观光、文化研讨等活动为一体,让各界朋友更好地了解伊春,进一步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伊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义龙介绍说,今年的黑龙江(伊春)第四届兴安蓝莓节较往届更为隆重热烈,2011国际蓝莓小姐大赛全球总决赛在伊春市进行是这次节会的最大亮點。赛事以“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和谐社会”为主题,分为省级分赛区决赛、中国区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三个阶段,是一次国际顶尖赛事,全球总决赛是最精彩的部分。本次大赛不仅聚集世界40多个国家的佳丽,还将有诸多明星客串,是一个集竞技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文化盛会。

7月31日至8月1日,参加2011国际蓝莓小姐大赛全球总决赛的佳丽们赴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嘉荫恐龙地质公园和中俄界江(黑龙江)参观游览并进行外景拍摄。

一路上,贴有2011国际蓝莓小姐大赛标志的车队引起市民的关注。当天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虽稍稍有些热,但偶尔微风拂过,依然会感受到丝丝清凉,令一行人的心情十分愉悦。车队抵达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后,当身上佩戴有“国际蓝莓小姐大赛”绶带的佳丽们一下车,立刻引来游人的注意,一些游人纷纷走上前去,礼貌地向佳丽们挥手致意,佳丽们也挥动着手中印有“国际蓝莓小姐大赛”字样的小旗向游客们招手,并不时地“Hello!Hello!”和游客打着招呼,整个公园内立即沸腾起来。

天赐湖是蓝莓小姐外景拍摄的第一站。美丽的天赐湖畔,湖水映衬着青山,群山环抱着湖水,蓝天、白云、绿树,恰似一幅山水画。而融入自然的各国佳丽们,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致中,甜美容颜,优雅身姿,飘飞长发,与景致相得益彰,令人怦然心动。在红松森林浴场,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各国佳丽们尽情舞动她们的身姿,挥洒她们的热情。佳丽们有说有笑,还不时停下来拍照留念,把她们灿烂的笑容留在了小兴安岭的山水间。

在乘“林都号”游界江时,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佳丽们还特意来到游船上的中国国旗前,深情地与中国国旗合影,并应摄影记者和摄影爱好者的要求,微笑着做出各种“Pose”让人拍照,船甲板上的“咔嚓”声响成一片。美丽的黑龙江让她们陶醉,她们纷纷拿出自己的相机,请人为她们留下自己的倩影。

上一篇:托管安全协议书下一篇:带队教师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