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活动计划(精选8篇)
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二〇一一年八月
数学建模社团工作计划
新的学年又一次来临了,在新学期开始之际,数学建模社团会继承和发扬上学期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社团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顺利开展一系列创业活动,将我社的团体工作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将有如下几点:
一、工作主题
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全校工作的具体安排,以社团发展为核心,以满足广大会员爱好为目标,以保证广大会员权益为目的,以开展社团会员为手段,以社团稳定发展为基础,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校园文明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监管力度,对校级大型社团活动给予大力支持;进步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制度,维护学生社团。
二、重点工作
(一)社团干事竞聘
(二)社团会员统计
(三)社团招收新会员
(四)社团资料整理
(五)社团各项活动
(六)活动总结及计划
三、具体工作
(一)做好9月份“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比赛工作;
(二)完成社团开学会员统计工作,并进行社团干事的竞聘工作;
(三)完成社团纳新工作,完成社团管理层转轨工作,确定新社团负责人并做好相关通讯录;
(四)办好社团一切相关活动;活动以老师讲座为主,联谊为辅,具体活动情况事项见活动策划;
(五)做好社团活动总结工作;
(六)做好本学期收尾工作,社团的学期总结,部门的总结;
四、部门工作分配
根据社团本学期的工作要求,分配如下:
(一)所有部长、副部长: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组织、策划各类社团团体活动;鼓励每个社员积极参加各个活动;学期末对每个成员做出评价。
(二)办公室:
1、负责社团各类活动材料的整理及各部门文件的归类;
2、收集学生会各类信息;
3、按照社团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4、协同学干部整理好对学生回全体成员的各方面考核材料;
5、协助主席团的工作;
6、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三)学习部
1、通过组织各种学术讨论、学术竞赛、学术报告会、辩论、“图书展”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加强同学们的技能训练、举办文化和学术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为广大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求学环境;
3、加强师生间的教学联系,促进教学平衡。服务同学,锻炼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负责全院同学上课出勤统计工作;
5、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四)宣传部
1、积极的参与社团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宣传工作;
2、对国家党的精神指示和学院等文件能及时的让广大同学了解,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3、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五)策划部:
1.策划并安排社团的各项活动; 2.做好每次活动的策划及总结工作; 3.负责活动进行中工作; 4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工作。
(六)外联部:
1、时刻牢记形象第一,代表着整个社团的形象,是整个社团的纽带;
2、宣传社团文化以及展现社团精神文明建设;
3、负责社团之间的交流,包括文艺和体育等方面;
4、肩负着为社团活动拉赞助的任务;
5、协助各项活动的开展;
6、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数学建模社团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的脱节,于是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数学学习也就不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一、实践活动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实践活动《实际测量》时,我先在教室里明确实际测量的要求,让学生理解今天要进行的实际测量的方法可分三种:1.用工具测量;2.目测;3.步测。其中用工具测量的结果比较精确,而目测和步测有一定的误差,特别是当距离比较长的情况下,目测可能误差更大。
实际测量时,分以下活动步骤操作:(1)先分三次行走60米所用的步数,计算出自己的平均步长。从总体情况看,是身高高的学生的平均步长也长一些,最高的学生的平均步长在0.75米,我也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测量,我平时走路步伐比较小,我的平均步长只有0.68米。(2)目测学校操场从西到东塑胶跑道的长度,再用步测核实。(3)目测学校教学楼,三(3)班到四(3)班这4个教室的总长,再用卷尺测量,看谁的目测距离与实际距离最接近。
通过这次的实际测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距离感。最后要求步行回家的学生用步测的方式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大概是多少米。这节课上得到的数据是否精确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与估计能力。学生兴趣高涨,既加深了对实际测量的数学方面知识的理解,更可贵的是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实践活动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
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发展为构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研究方法,能提高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校园的绿化面积》,这部分内容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图形面积,并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算,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时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活动内容中的开放因素,让学生自主设计形状各异的花圃,并计算面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了条件。只有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强调从学生身边的行为、自身活动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认识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现实生活的目的。
再如六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大树有多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了如何求比值之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测量树、旗杆、楼房的高度。这些物体都比较高,它们的高度很难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过“在同一地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因此发现和应用这个规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通过在太阳光下,把几根同样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学生懂得什么叫影长、如何测量影长并体会和发现在同一时间、同样长的竹竿的影长相等。在此基础上再把几根长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别测出每根竹竿的长度及影长,算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发现竹竿有长、有短,影长有长、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长和影长的比值是大约相等的。在应用规律这一部分时,教材没有把怎样应用规律测量树高、楼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体会方法。通过交流,整理出思路:测出1根竹竿的长度和影长,求出竿长与影长的比值;再测出树的影长,求它的高。并用此方法,实际测量校园里的一棵大树的高和楼房、旗杆的高。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充分让学生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有效地利用,把数学经验生活化,明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在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都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字信息,这些数字信息的存在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些数字在组合时,都运用了一些编码的规则与方法。因此,在观察这些数字的时候都能够发现一些规律。而掌握了解这些规律对于孩子们来说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数学学习生活。在教学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并通过讨论“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出生的日期吗”、“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号码中所蕴含的信息,以及身份证上数字编码的特点。在掌握从身份证上获得信息的方法之后,出示了几个身份证号码,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谁?最后请学生尝试为某省某市某年出生的男孩编身份证号码。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给我们带来的便捷。不仅仅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更使学生体会到了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地把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运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不断更新的,它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犹如是在数学百花园中采摘的一束正在盛开的五彩缤纷的鲜花,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才能够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操作实践——在“做”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让学生动手进行实践,在操作中学数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体验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为一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外显的行为操作,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体验和经验一般是直接经验。例如,在学生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时,一位学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将角的顶点重合并依次拼在一起,发现正好形成一个平角,从而得出直观视觉印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试一试的操作活动让他获得了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直观感受。尽管类似于这样的感知明显带有个体认识的成分,并且还存在原始、肤浅、片面、模糊的特征,但这类直接经验的获得,是构建个人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二、合作交流——在“说”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需要学生的自我反思,也需要与同伴展开积极的交流,因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不同观点的碰撞能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可以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对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进行反思,进行经验的迁移,促进智慧生成。经验交流不仅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也使原有知识、经验水平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启示,获得较多的经验积累和认知发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这里有5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多少朵?
生:5+3=8(朵)。
师: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8”表示什么意思?
生1:算式中的“5”表示5朵黄花,“3”表示红花比黄花多3朵,“8”表示红花有8朵。
生2:老师,有一点我不同意他的说法。题里是说有5朵黄花,但是算式中“5”表示的不是黄花,而是红花。
师(故作惊讶):那是为什么?这个“5”为什么表示红花了呢?
生2(到前面指着图说):红花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3朵,合起来是8朵。所以,我说这个“5”表示的是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红花,如果表示的是黄花,5朵黄花加3朵红花是8朵花,这8朵花不全是红花。
师:大家的意见呢?
生1(抢着说):老师,我也同意他的意见,算式中的“5”表示5朵红花。刚才我只想到题目中告诉的是5朵黄花,就说算式中的“5”也是5朵黄花了。
师:大家都认为算式中的“5”是表示红花吗?(学生们一致点头。)对了!把红花跟黄花同样多的这5朵加上红花比黄花多的这3朵,就是红花的朵数。
案例中,教师抛弃了传统的用图片摆放或是投影演示的教学形式,而是让学生相互交流,将数学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教学背景之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积累了数学交流经验,既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三、自主探究——在“造”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要求教师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教学,提倡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得出结论,将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和提升经验的过程。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数学探究活动。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帮助学生建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教师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尝试用钉子板围出或用同样的三角尺拼出长方形、正方形;接着在对围出或拼出的作品“是否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讨论中引发对其边和角特征的猜测;最后同桌合作,验证猜测。因为学生是在验证自己发现的特征,所以特别地投入;因为有充足的材料(各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和充裕的探究时间,所以有精彩的生成和发现。
小组1:我们主要采用量一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小组2:我们采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可以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
小组3:上下对折、左右对折只能知道对边相等,如果再把相邻的边折在一起,就可以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小组4: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对角相折,再对角相折,四条边全部重合在了一起,也可以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小组5:我们小组用三角尺上的直角一个一个去比一比,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小组6:虽然我们研究的长方形、正方形有大有小,但每个长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每个正方形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四、联系生活——在“用”数学的活动中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现实生活中采撷教学实例,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用数学”的意识,培养“用数学”的能力,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用”数学的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如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学生拿着钱到超市选购商品。教师:“我带了20元钱,想买饼干……”(引发学生提问)“那得先看看一包饼干多少钱。”“一包饼干5元钱,20元钱可以买几包饼干?”……学生拿着钱,互相提供信息并发问。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较好地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除法应用题教学,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个个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提升了获取信息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正如朱德全教授所说:“应用意识的生成便是知识经验形成的标志。”作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核心成分,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加以关注和发展。
开展“活动化”的数学教学,充分创造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为学生提供操作的动手机会,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动口机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动脑机会,为学生提供互动的交流机会……这有利于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思维品质。
为了举行2011年院级数学建模竞赛,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专业知识、计算机水平都很薄弱,各专业数学知识侧重点不同,而建模竞赛选手的综合素质要求知识面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为此,开设《数学建模与实验》选修课,每周4课时,为期半年。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承担教学和指导任务,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我们既照顾了初学者了解建模基本思想的需要,又拓宽了高职学生知识面,也大大扩大了受益面,让更多的新生能有一个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平台。
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改革教学体系,坚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实行“边学习、边备赛、边实践、边创新”的教育方式,寓学于赛,学以致用。通过把备赛思想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逐渐形成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上机操作能力、创新精神的教育新机制。
5月14日我院2011数学建模竞赛顺利举行。本届数学建模竞赛,是在认真总结以往比赛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次比赛有48名学生参加,与以往相比,本届竞赛组织更加周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严守纪律,表现出了良好的赛风。
总之,本届竞赛,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协调得力,赛事圆满。通过比赛,锻炼了教师队伍,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起到良好作用。同时,通过院级竞赛选出10个队代表我院参加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数学教研室
一个学期如飞梭般,转眼间即将过去。回首本学期,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安徽师范大学数学建模协会赭山校区分会却经历了宣传、招新、理事选拔到各类大型活动的举行这四个阶梯式的跨越。数学建模协会不仅为广大新老会员奉献了精彩的报告、举办了趣味数学竞赛等等,还大力在师大这个美丽的校园之中让大家更加了解数学、接触数学、从而爱上数学,这一系列的举动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与赞许,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的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在这个学期,我们协会应校社联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社联所布置的各样要求:自招新起到协会微博、QQ群以及飞信群的建立。还积极的施行了协会“二三五”计划的开展,即:两个加分计划以及三个精品活动。在协会的宣传与发展方面,我们数学建模协会每个人都全心投入到其中,上到会长和部长,下到每个理事和会员,从开始的荷园招新的讲解有关我们协会相关的基本理念,到每次活动策划和宣传的海报制作、人员配置、现场报名,每个人恪守自己的职责,与此同时,协会内部洋溢的互助与友爱更是感染着每一位成员。
本学期中,协会举办的第一个活动是数学建模专题讲座。讲座活动筹划在协会会员见面会以后,在大家对数学建模及对安师大数学建模协会有了初步的了解的前提下,在了解了会员们对数学建模的具体学习内容及学术内涵还不是十分全面的了解之后,为了满足会员们对数学建模知识的渴求,协会特意邀请了往届的学长学姐给同学们进行数模知识的讲座,给同学们讲解数模知识以及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形式和要求,同时又讲述了自己对数学建模大赛的感受,力争让会员们对师大数学建模协会和数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会员们带来更多有关数学建模的各种信息,为接下来的第二次讲座、数学建模模拟赛和以后数学建模大赛做铺垫。
讲座于2011年10月19日,14:30-16:30在田楼8103召开。由安徽师范大学数学建模协会主办,会长王大延,副会长赵伊悦,各部门部长及协会全体理事参与了此次讲座的筹办,大部分会员参加了这次讲座。
活动开始前,协会会长、副会长、各部门部长及理事们,提前到场,分工合作使讲座的宣传活动、迎接会员活动顺利热而有序的进行。
14:30时,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主持人作间要而有趣的开场白,并且详细的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各位学长学姐,会员们热情满满,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之后开始正式讲座,主要要讲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数学建模竞赛简介;二是数学建模建立模型。首先有着丰富参赛经验的学长学姐对数模协会历史和数模竞赛作了简介,当谈到我校参加国赛和省赛的获奖情况时,现场热情高涨,同学们无不为此而惊叹。其后,学长学姐耐心的为大家介绍了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作用,使全体同学更深一步地了解数模。之后的问答环节以及交流更是将活动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
讲座结束后,现场掌声一片,每位参加这次讲座的同学都表示:这次讲座意义不仅仅在于向大家展示了数学建模的魅力所在,还激起了大家参加数学建模大赛的激情和梦想。
本次讲座的意义不仅让会员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了社会发展与数学建模的实际联系,还向会员们传播了数模知识,展示协会,树立协会良好形象,为协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各会员能更深刻的了解数学建模学术的内涵,了解各种比赛,了解该如何学好数学建模,并定好了自己以后的学习方向及学习目标。同时为数模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听讲、提问、交流、了解的机会,同时为初入数模的迷茫者找到方向,更为协会后期的数学建模培训和模拟竞赛作了铺垫。本次活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将大家联系到了一起,让各部门部委进一步熟悉了自己的工作,使得今后活动运作更协调,同时也强化了协会管理团队的意识。
在之后的十一月中旬,我们协会举行了趣味数学知识竞赛这一大型活动。活动于2011年11月12日进行了初赛,并在五天后的17日进行了决赛阶段的比赛。本次活动是以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使全校热爱数学的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积极性为目的,所以方式做了一点创新的改变即二人组队竞赛。
11月12日,本次趣味数学活动在教学楼1107 和1108 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初赛,要知道趣味数学知识竞赛是师大数学建模协会举办的一项传统特色活动,它主要考察了同学们对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营造数计学院特色的学术氛围,加强同学们对数学文化的深入了解,激发同学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因为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
初赛考场纪律良好,大家都认真思考到最后一刻,考试氛围非常浓厚。经过了初赛的选拔,我们选出来最具有实力的十组选手进入了17日在教学楼1104进行了的决赛。
决赛是以抽题作答的形式进行的,故不仅仅是对大家实力的考验,更是有着运气的成分,但是,运气终究还是实力的一部分,在决赛紧张而又激烈的答题后,经过公平公正的批阅和评分,最终评出了一等奖一组,二等奖两组,三等奖三组和优秀奖四组。我们也为最终获奖的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回首过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做过的 成就和不足,还是我们前进的借鉴与动力。俗话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相信,在下学期的工作与活动中,我们将同心协力,共同为数学建模协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12.11
一、复习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习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会学习。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四、复习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4课时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1课时
6、综合练习2课时
笔者认为, 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数学活动, 高效的数学活动是高效数学课堂的保证。但是, 有些操作、探索活动对于部分学生来讲难度较大, 进行起来很费时间。于是有些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压缩了活动的时间, 甚至直接舍去, 把结论告诉学生, 或者进行大量的练习, 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试想, 这样和以前的应试教育有什么区别?那么, 怎样做才能既保证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又不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保证课堂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吃透教材, 全面把握整个活动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数学活动中, 教师的引领方向是否正确, 点拨是否恰当, 是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 教师必须准确理解教材, 明确探索活动的目的要求, 了解学生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状况, 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活动, 并在关键地方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在全等图形的初步认识中,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沿着网格线把一个4×4的正方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这个活动, 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认识全等图形, 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图形的分析能力, 锻炼其动手能力, 提高其思维灵活性。
在活动时,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网格纸, 进行操作。首先想到将正方形上下或左右对折, 即可分割成两个全等的矩形。然后有学生尝试沿着对角线分割, 这种想法立刻被其他同学纠正:“不是沿着网格线进行的。”大家继续进行尝试, 但不得要领。师环顾四周, 感受到学生的迷茫和沉默, 启发到:是思维定势在作怪 (沿直线分割) 。鼓励大家超越常规思维进行思考。恰好此时有一位刘姓同学沿曲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两部分, 他把两个图形叠放在一起, 但并不完全重合, 自语到:“错了, 不全等。”师将他的图形展示给全班同学, 并安慰道:“虽然他错了, 却可以给大家以启示。”这时, 全班同学思维豁然开朗, 顺利找出了其他的分割方法。
二、注意课前引导, 不打无准备之仗
搞好操作活动, 课前准备工作尤其重要, 准备工作是保证操作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课堂最后一两分钟是笔者班中的活动准备时间。每当有操作活动, 笔者总是在前一天说明需要准备的操作材料、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好奇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准备好材料后肯定会按照课本自己先进行尝试, 有疑难的话还会相互讨论。新课未上, 操作活动已先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导, 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相似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中, 需要学生测量物高、影长, 并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线的照射下, 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其影长成比例。”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全部完成, 并把整理好的数据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让笔者很是惊喜。
可见, 做好准备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效率, 不仅节省时间, 使课堂教学更加紧凑, 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以巩固教学效果, 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三、设计问题串, 引导活动顺利进行
对于有的操作活动, 我们可以设计问题串, 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索, 以保证操作活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时, 有这样一个操作活动:把等腰三角形沿顶角平分线对折并展开,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操作观察, 可以说出许多发现。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交流, 然后出示设计的问题, 引导学生有序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结论。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什么是它的对称轴?
2. 从边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3. 从角的方面观察, 有什么发现?
4. 观察折痕, 有什么发现?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 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整理, 从而快速准确地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性质。
四、坚持反思, 及时调整活动方案
每次操作活动后, 笔者都要反思, 记录成功的经验, 对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分析, 并加以修改,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更加贴近数学课堂教学。
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 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图形的旋转, 增强感性认识, 师在黑板上演示三角形绕形上及形外一点旋转的情景, 并画出示意图, 但效果并不理想, 也较费时间。于是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 去掉了这一部分内容, 直接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画好的图形, 进行观察和探索, 这样, 不但节省时间, 学生利用课本也更容易测量、记录与交流,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笔者在数学活动上的尝试与努力也得到了回报, 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致勃勃地观察、实验、猜想、交流, 不光获得了对数学的真正理解,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得到了进步与发展,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被誉为“教育总统”的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有句名言:“当我展望未来时, 我认为只有教育才是答案。说到我们与全世界进行竞争的问题, 教育还是答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这些都说明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效果在一个人身上的显示与呈现也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过去的应试教育, 重速效而轻积累, 重短期而轻长期, 重结论而轻过程, 重考试成绩而轻学生成才。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 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 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 创新的沃土。用高效的数学活动, 打造真正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建模;图书馆;幕后英雄
中图分类号:G6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276-02
我校以数学建模课程为平台,以数学建模活动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绩显著,得到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组委会、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我们学校被评为2005~2008年、2009~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西赛区优秀组织学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举办的纪念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中,我们学校被选为全国师范类院校的代表,在纪念文集中用专页介绍了我们学校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情况。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数学建模活动的幕后英雄——图书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
一、数学建模爱好者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我校的数学建模爱好者们认识到新的知识、信息,新的科学技术的传播和交流,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通过书刊资料来进行的;任何科学理论研究都必须从收集、掌握、熟悉图书资料开始,掌握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掌握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现状,掌握相邻学科所提供的新的有利条件等有关文献资料,以便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作出新概括,取得新发展,获得新结论。所以,他们把图书馆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自觉地从记载已有科技成果的图书资料中去学习、消化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优秀成果,以开阔眼界、扩展思路、受到启示,并以此为起点,去攀登新的科学技术高峰。他们说:如果说上课的老师是言传身教的老师,则图书馆便是无言的老师,它对每一位朋友都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便会有收获。
二、图书馆的老师们充分认识到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我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毕业于图书馆、考古、中文等二十多个专业,唯独没有毕业于数学专业的,但他们都认识到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数学建模竞赛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图书馆把满足数学建模活动的文献信息需求当作自己责无旁贷的任务
我校图书馆历来都非常重视数模竞赛活动,把全力以赴支持和满足数模活动的文献信息需求当作图书馆责无旁贷的任务。一直以来,图书馆均高度重视数模竞赛的参赛工作,每一年的数模竞赛,无论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还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只要接到学校的相关通知,图书馆即召开专门的馆中层会议,全面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指定专门负责领导,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图书馆要求全馆各部门及人员要高度重视并配合学校做好竞赛相关文献信息保障工作,全力支持参赛师生在文献信息资料方面的需求,对赛前训练、参赛期间的文献信息需求一律开绿灯,特事特办,特殊需求特殊满足。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全员高度重视,全馆上下的一致支持和配合,加上采取特殊的服务措施,多年来,图书馆均很好地完成了数模竞赛的文献信息保障任务,为学校历年在全国的各种数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图书馆加强检索技能培训,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
数模竞赛是全面考察参赛学生的数学知识及利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的一项课外科技活动。其中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查找文献、收集资料是完成竞赛、建立数学模型、提出解决办法的首要基础,因此,能否快速地查找、收集文献资料,直接影响到竞赛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良好的成绩。而要快速地查找、收集到所需的文献资料,文献检索技能必不可少,学生检索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文献资料的查找速度及所收集资料的质量和广度、深度。故图书馆在日常期间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每学期均开设专题讲座及“走进院系”预约培训服务,通过不定期开展电子资源检索培训专题讲座,或由院系提出培训申请,图书馆派老师深入院系,按院系的要求举办有针对性的检索培训讲座,加深学生对各个数据库资源的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外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资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五、图书馆提供特殊、优质服务,满足文献信息需求
针对数模竞赛需要大量查阅各种纸质、电子资源的特性,图书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特殊的服务措施,以最大化满足竞赛所需的文献信息需求。
1.针对数模竞赛需要查阅到不同的文献信息类型,图书馆成立了图书、期刊和电子资源三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纸质图书、期刊及电子资源的保障、利用和咨询等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并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上报学校及相关竞赛指导老师,任何时候有任何需求,指导老师均可直接与负责人联系解决。
2.针对竞赛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问题,图书馆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方针。如按图书馆的文献借阅规定,本科生每人每次最多可借图书8册,这一规定无法满足数模生一次需要借阅大量图书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图书馆特设数模生这一读者类型,要求相关院系出具证明,附上参加数模竞赛的学生名单,对这些数模生图书馆给予每人50册的借阅权限,并延长借书期限,让学生在借阅图书方面不再有后顾之忧。
3.随着电子资源的日益多样、丰富,当前电子资源已成为查阅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途径,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是数模竞赛查阅文献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因此,图书馆要求商家、技术部在竞赛期间全面保障所有电子资源24小时的正常使用,要求咨询部负责人保证随时解答竞赛期间学生遇到的使用上或检索上的咨询问题。
4.数模竞赛题目多样,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源也包罗万象,涉及各个学科。而我校是一所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图书馆在有限的图书经费下,不可能订购有数模竞赛需要查阅到的所有的数据库资源。如何为数模竞赛提供更丰富的电子资源,最大化满足数模竞赛在电子资源方面的需求,是图书馆需要解决的头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图书馆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争取数据库商的支持,在数模竞赛期间,对国内的一些大型数据库,对我们没有订购的专辑数据,向数据库商申请开通试用,保证参赛学生在竞赛期间需要使用到这些数据库资源时能顺利使用;二是购买一些数据库的个人臨时帐号,提供给数模竞赛指导老师,让指导老师按需提供给参赛学生使用;三是要求咨询部做好文献传递服务,对一些特殊文献资料的需求,参赛师生无法获得全文的,可反馈至咨询部,由咨询部帮忙查找,与国内其他高校联系,通过文献传递服务获取全文,满足参赛师生的需求。三项措施,三管齐下,图书馆在电子资源保障方面较好地满足了参赛师生的需求。
我校图书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和优质服务深深地感动了数学建模的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队员们觉得身后有一群英雄在默默地支持他们,更加满江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建模的活动中去。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数学建模教育教学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发展为全国、全世界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在无数幕后英雄们的支持下将会得到更好地发展。
资助项目:广西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广西研究创新计划项目;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数学建模活动计划】推荐阅读:
数学建模宣讲会活动总结06-27
数学建模协会征文比赛活动策划书10-29
数学建模期末考试11-04
数学实验与建模作业05-27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心得09-10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网09-25
数学建模中的常用算法11-03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06-22
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10-0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