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复习(推荐8篇)
城市化: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和自然观念。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成历史不长,活着历史虽然很悠
久,也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但其整体风貌主要是近代的。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逆城市化: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势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城乡差别越来越小,区域空间一体化,大城市走向郊区化的现象。过度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生脱节,出现过量乡村人口向大城市迁移,超过了国家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导致城市失业、城市贫困、犯罪和社会**等问题的现象。低度城市化:当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而出现的城市化滞后。
城市中心区:是指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和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建筑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为城市及城市所在区域集中提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设施和综合服务空间,并有别于城市其他地区。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总建设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城市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赖以维持生态与发展的资源综合体。小城镇:是指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的向着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基础设施: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的一般条件的非营利行业和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中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1)整体观念(2)区域观念(3)自然观念
城市空间形态的分类:集中团块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国际宪章有: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宣言、华盛顿宪章。
城市中心区结构形态:单核集聚模式、区域性集聚模式、多核集聚模式
基础设施的分类:生产性基础设施、社会性基础设施
英国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分为三个层次:历史古城,保护区和登录建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中心与中心区规划,城市住区规划,城市景观与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历史环境保护规划,旧城更改新建规划,城市交通法展战略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核心内容:辩证方位,体国经野,和天人合一。也就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基本观念:整体观念,区域观念,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含义及思想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匠人建造都城,九里见方,都城的四方每边三门,都城中有九条南北大道,九条东西大道,每条大道可容九辆车并行,王宫的路门口外,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王宫的前面是朝,王宫的后面是市,每朝每市各百步见方。意义:这段话成为后世都城建设的依据,因为蕴含了天象学及风水学知识,且建筑形体积只有对称美,反映出强烈的皇权之上的理念,折射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和宗教礼法.城市保护宪章:1933《雅典宪章》和1977《马丘比宪章》是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基本导则。
《雅典宪章》的思想:系统阐述了城市和它周围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城市和乡村都是构成一定区域的组成要素;创造性地把城市的基本功能概括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并认为居住时城市的首要功能;同事指出了保存好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是十分重要的。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过程呈现出一条“逻辑斯蒂”曲线。(1)初期阶段:城市发展水平低、速度慢;以第一产业和乡村人口占比重大。(2)中期阶段: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3)后期阶段: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城市人口增长趋于缓慢,城乡差别越开越小。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1)直接因素:城市本身所在区位、景观、生态等地理环境自然条件;也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范围、城市性质、能源、公共建筑等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条件。(2)间接因素:城市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国家政策和行政体制、规划设计理论和建筑法规、文化传教理念等人文条件。
国外城市规划的思想:(1)田园城市: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模式,其形态规划总面积为圆形,道路网为环形放射,将城市划分为6个扇形区域。(2)明日城市: 反对城市不断扩展,提倡在原有旧城的基础上,在大片绿地上成组营造大楼来提高人口密度而降低建筑密度,以分层分级组织交通人流车辆来提高城市效率而保证居民环境质量。
周边式住区规划理论:住房沿周边布置,中间留出土地供城市森林和学习用地。环境质量高。旧城广义上包括哪两种类型?(1)一类是历史古城,至今还基本完好保留古城墙和城内路网格局,古城风貌尚存。(2)第二类旧区或因建
一、注重根本, 创造解题便捷
数学线性规划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我们能够准确的画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因此, 我们首先阐述如何快捷的画出平面区域。以由三个不等式组为例, 画出平面区域的步骤如下:
由上步骤可以看出, 最令学生困扰的就是第二步, 课本采用的是“特殊点法”来判断不等式表示的区域是哪一侧, 若我们的探究止步于此, 而不是进一步的总结, 那进行第二步将是十分繁琐的过程, 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都不乐意去做这个题, 若我们能够继续探究, 归纳出简单的记忆方法, 将会事半功倍。下面提供一种简单的解决第二步的方法, 通过对“特殊点法”的进一步探究, 总结可以得到下表:
表格突显其直观性, 但不方便我们记忆, 我们可以根据表格创设便于自己记忆的记忆口诀。认真观察, 不难发现, 不等式Ax+By+C>0, B>0, 则在边界上方, 不等式Ax+By+C<0, B<0, 则在边界上方, 可以得出口诀“同号为上”;不等式符号与B符号不一致则在下方, 可以得出口诀“异号为下”。总结可得“同号为上, 异号为下”。此过程看似繁杂, 但在课堂上若能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归类, 探究, 将会给学生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而且十分实用, 不容易忘记。
二、学会分类、充分理解目标函数最值问题
线性规划问题出现已久, 出题人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理解基本必备知识的基础上, 我们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适应出题的多变性。就高考出题来说, 最值问题是出题人最喜欢的问题, 因此学习者必须掌握。最值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一种是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
1. 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
线性目标函数z=ax+by (a, b一般不为0) 是欲使z达到最大或最小值关于可行域中变量x, y的一次解析式。换言之, z就是一个变动的数值, 所以在教学引入部分, 我们可以提及z=ax+by与ax+by=0间的关系 (两者斜率相同) 。这是值得教师重视的地方, 教师也许会觉得简单, 但许多同学在这个地方是很难理解的。了解目标函数的根本后, 接下来就能理解最值问题了, 下面以例说明:
(1) 约束条件确定,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或值域。
解:作虚线L:2x+y=0, 将虚线L向右上方平移, 通过点A (1, 1) 时取得最小值, Zmin=2×1+1=3。
(2) 已知目标函数最值, 求约束条件中的参数值k。
线性目标函数求最值的题目难度相对来说不算大, 只要我们能画出可行域, 根据斜率、逆反思维, 不管题型再变, 也能信手拈来。
2. 非线性目标函数最值问题
对于非线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求解一般要结合给定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来完成, 就目前出题来说, 常考的题型需要掌握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以下几种:
解:画出可行域, 表示可行域内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 因此, z的范围为直线OB的斜率到直线OA的斜率 (直线OA的斜率不存在, 即zmin不存在) 。
即zmin=2, ∴z的取值范围为[2, +∞) 。
分析:此类问题有两种解题方法, 其一是用上述提到的几何意义②来解, z=x2+ (y+1) 2表示点 (x, y) 与点 (0, -1) 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第二种情形来解;其二可转化为过圆的半径求解问题, 最大值是离圆心距离最远的点, 一般是边界的交点, 最小值时是离圆心距离最近的点, 有时是边界的交点, 有时是过圆心作边界垂线的垂足, 在解题时要注意区别, 且最值是半径的平方[2]。
三、学会延拓, 结合其他知识进行探究, 培养发散思维
1. 结合均值不等式求目标函数参数问题
解:由x+y-1≤2表示的平面区域向上
仅当a=1/2, b=1时取等号) .
数学题有很强的综合性, 就线性规划而言, 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化复杂为简单, 化陌生为理解, 完完全全克服学生学习的心理障碍。
摘要:简单线性规划是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的内容, 该知识点不仅频频出现在历年数学高考试卷中, 更是解决生产实践、经济、科技等实际问题强有力的工具, 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高考题型的整理、分析, 总结出复习线性规划问题的策略, 以期给学生学习此知识带来方便, 为社会生产生活打下知识基石。
关键词:数学学习,解题方法,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
1.考点解读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4)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比较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
(6)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
2.高频考点
(1)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
(2)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及大小的比较。
(3)城市的空间结构。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网络
1.知识图解(图1)
2.知识拓展
人口问题,特别是贫苦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人口问题的考查多以人口为切入点,结合历史、政治等知识多角度进行。人口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也是考试的切入点。注意分析人口年龄和性别构成等问题以及人口迁移知识,结合有关史实,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的表现及对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城市的合理规划是高考热点,重点是对城市的总体方案设计。此外人口还可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城市还可与工业、交通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
三、重点升华
1.要点突破
*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世界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该地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决定;而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又由该地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1)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表1)。
(2)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表2)。
人口增长模式(表2):又称人口再生产类型,它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原始型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增长率的传统型发展,继而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逐步过渡。
从表2中可以看出:①死亡率开始明显下降的阶段是第二阶段,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的阶段是第三阶段,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死亡率的下降。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④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即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型(现代型)。
(3)人口问题。
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少儿比重过大。影响: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表现: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影响:造成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措施: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延长退休年龄。
我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人口基数大,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说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低,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老龄化程度低、速度快。
*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至少在县级行政单位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至少一年)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类型: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战以前(主要是15世纪到19世纪)的国际人口迁移:①原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殖民主义的扩张。②流向: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③迁移路线:近代欧洲殖民者贩运黑奴至美洲;近代欧洲殖民者到美洲、大洋洲开发。④人口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出地为亚、欧、非三大洲;人口迁入地为美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
二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①特点: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迁移形式更加多样化;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的流向发生很大变化,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国家。人口迁出地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口迁入地为欧洲、北美、大洋洲;新兴城市出现而引发人口不断涌入,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②原因:政治原因造成的人口迁移,如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等。经济原因造成的人口迁移,如外籍劳工的出现;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和新兴产业等原因形成的移民。环境变化: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环境移民;修建水库等大型工程的建设而造成的环境移民。其它社会原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也很大。
*人口数量与环境
(1)概念:①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人口最大负荷量。②人口合理容量: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大小。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理想值,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它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主要影响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制约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丰富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消费水平。
(3)特点(表3)。
(4)主要估算依据:土地资源、水资源。
(5)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城市化
(1)概念: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3)影响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其中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当代(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①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早、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发展合理;处于后期成熟阶段。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发展不合理。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有利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②不利影响:产生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量土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或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产生社会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
*城市体系
(1)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对区域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既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又是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即一个核心、三个中心)。
(2)城市的服务范围: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城市级别越高,规模越大,服务范围越大。相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3)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城市的规模、等级不同,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城市规模越大,级别越高,城市的功能越齐全,服务范围越大,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越高级且种类越多(高级城市具有次一级城市和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
*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①形成: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城市功能区。②类型:住宅区——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位于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既有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有些城市中心附近的某些地区,由于远离主要公路,通达程度低,可能会出现住宅区)。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因为外围地租较低;对市区造成的环境污染较轻;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商业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可以最大地接近消费人群。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2)城市空间结构: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不同的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不同。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①历史因素。它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②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付租能力的大小。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决定性因素。③社会因素。如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其中,收入水平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重要原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④国家政策。如我国许多城市新兴工业园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行政干预的结果。
(4)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未来田园城市模式。①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的共同特点:市中心附近都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存在背向发展的趋势。②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一般来说,最主要是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职工上下班,创造卫生、舒适和安宁的居住环境,居住区和其它工作地点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工业区应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应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带(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
*地域文化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城市建筑景观(表4)和影响城市格局(表5)。
(2)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以我国为例):建国初期“早婚早育”、“多子多福”、“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等世俗观念,使我国人口迅猛增长,从而影响了我国的人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及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变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男女平等”等新的观念,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减缓,从而有利于我国的人口发展。
2.学法指导
1.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行政领导 行政沟通行政决策行政效能自由裁量权行政救济行政复议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城市规划管理控制城市规划管理引导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城市规划区城市建成区一书两证建设项目选址管理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行政监督检查 红线、蓝线、紫线、黄线及黄线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的所有概念
其他法律规范中的重要概念:建设用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货物流通中心
需求管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高压线走廊 2.知识要点
1)图示我国行政机关结构 2)行政领导的作用与职能
3)各类行政领导方式的特点及适应范畴
4)行政领导的作用与类型 5)现代行政决策的程序与体制 6)现代行政决策的发展趋势 7)行政执行的步骤与环节 8)提高行政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9)《城乡规划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0)行政法治的原则
11)自由裁量权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意义
12)
充分发挥行政行为效力的条件 13)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 14)
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特征
15)
理解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法行政原则 16)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主要职权
17)城市规划管理的目标
18)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内容
19)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职能 20)城市规划决策优化的主要内容 21)城市规划控制的过程 22)城市规划协调的必要性 23)城市引导的必要性及类型
24)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有哪几类?各自的特点、形式与局限是什
么?
25)制定城乡规划的原则 26)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
27)各类城乡规划的规划及审批主体
28)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9)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意义与重点内容 30)各类城乡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成果形式 31)简述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程序 32)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程序
33)依据《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谈谈对公众参
与城市规划的理解
34)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依据 35)建设项目选址管理审核的内容 36)建设用地性质的变更程序 37)拟定规划设计条件的主要内容 38)比较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 39)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审核的内容
40)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审核的前提条件、内容与程序 41)建设工程规划监督检查的阶段及内容 42)竣工验收的内容
43)违法建设的主要类型即主要处罚措施、处罚程序 44)《城乡规划法》颁布的意义及对主要修订内容的理解 45)简述我国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历程
46)试论《物权法》的颁布对城市规划管理的影响 47)谈谈对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理解 48)论述城市规划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49)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解 50)如何实现健康城镇化
51)谈谈城市规划如何应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2)简述近期建设规划对于落实总体规划的意义
53)谈谈对城市规划编制中应“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理解
考试类型
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总分100分,及格线基本在60分左右
该套模拟题中,涉及较多建设部最近几年出台的文件等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年4 月1 日起施行)《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规[2002]218 号)《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 号)《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 年3 月1 日起施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 年11 月1 日起施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 年2 月1 日起施行)《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 年3 月1 日起施行)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 号)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城市人口的高度集聚是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D.城市基础产业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案:C 解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城市生活方式是一种以非农业生产为基础的方式,人口向城市集中是为了满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出现的。因此,经济学家把城市化看作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离开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产生空间集聚的过程。据此分析可知,城市经济快速增长才是城市人口高度集聚的重要原因。从近年来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区域分布分析,60%的流动人口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1/4强流向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流动人口仅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5%,足以证明上述结论。
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城市房地产开发具有外部效应
B.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弱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C.城市主导产业的多样化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
D.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答案:B 解析:由于老年群体生活方式具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交往更多地依赖地缘关系,因而城市人口的老龄化将强化地缘性的社会交往。
3.对城市化的提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城市化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世界性现象
B.城市化必然引起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C.城市化是城市空间不断扩展的过程
D.发展村办企业不一定能实现城市化
答案:A 解析:城市化是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社会发展的世界性现象;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多边贸易体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也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而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可见,城市化并不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的。
4.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 .社会经济联系不密切的城镇群不属于城镇体系的范畴
B .城镇体系中城镇的等级和规模结构是会发生变化的C .城镇体系发育和完善的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D .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
答案:D 解析: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据此分析,A、B、C答案是正确的。虽然目前做城镇体系规划是按照行政区域(如省、市、县等),但并不是说该行政区域范围内的所有城镇均构成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比如部分城镇可能与区域以外的城镇发生更加密切的经济联系。因而,一个完整的城镇体系的空间范围取决于行政区域范围的大小是不正确的。
5.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A.中轴线对称
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6.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来实现的。A.工人住宅的建设 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答案:B 解析:该题的答案在教材中比较明确。豪斯曼对巴黎进行的改建以道路系统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并将塞纳河两岸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同时,结合整治街景的需要,出现了标准的住房平面布局方式和标准的街道设施,从而为当代资本主义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典范,也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方面的基础。
7.《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C 解析:《马丘比丘宪章》正是看到了《雅典宪章》功能主义对城市以及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割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城市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将理解和贯彻这一关系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8.下列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效应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城市之间跨地区甚至跨国的横向联系更加密切
B .城市与城市之间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体系
C .全球化主要是对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产生影响,对中小城市的影响很弱
D .全球化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全球化对中小城市影响很弱的说法是不妥的,有很多中小城市(如江苏昆山、东莞虎门)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
9.城市规划以区域规划为依据的主要理由是()A .区域规划的空间范围比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大
B .区域规划的内容比城市规划的内容更广
C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D .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离不开生产力的布局和地域分工
答案:C 解析:应该说这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但城市发展离不开区域或者说城市规划离不开区域规划的主要理由,是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区域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将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布局、空间结构等众多方面。打个比方,离开了区域,城市则犹如“无水之鱼”。
10.对于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对土地资源的安排与使用都是这两个规划的重要内容
B.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相同年限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C.城市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土地的合理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涉及城市范围以外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D.两个规划都应以规划期内市域及中心城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为依据
答案:C 解析:根据两个法律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比较宏观的层面上对土地资源及其使用功能进行划分和控制,而“城市总体规划”侧重于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两者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答案C强调了城市范围内外的差别,表达不正确。
1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核心是()A.具体落实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
B.确定预期的环境目标,具体制定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 C.保护城市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免受城市建设的破坏 D.结合城市设计,布置廊道、节点等生态基础设施
答案:B 解析: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未来行动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筹划,是为有效地实现预期环境目标的一种综合性手段,即在所确定的环境目标和策略指导下,具体制定的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措施。答案A、C、D是实现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些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
12.根据国家标准,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的总和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控制在()。A.50-65% B.55—70% C.60-75% D.65—80%
答案:C
解析: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第4.3.5条,居住、工业、道路广场和绿地四大类用地总和占建设用地比例宜为60~75%。其中居住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20~32%、工业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15~25%、道路广场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为8~15%。
1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与潜水相比,承压水不易受地面污染,水质更稳定
B .在同等地震烈度区内,地基越软,造成的震害越严重
C .为了节约城市建设投资,城市中不同的地区不一定采用统一的防洪设防标准
D .膨胀土和湿陷性黄土受雨水浸泡后,土壤结构会发生变化,导致上部建筑的下沉
14.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公共服务设施 B.人口密度 C.土地区位 D.用地结构
答案:C 解析: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状况、近期内建设和改进的可能,以及它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其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用地布局结构、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社会、经济构成方面,其中第三个方面包含了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因此,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不包括土地区位。土地区位的评价应含在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中。
15.下列表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受日照辐射影响,空气从山坡吹向谷底,形成谷风
B .受地势影响,在山谷地带比平原地区更容易形成逆温层
C .在山地背风面,受涡流影响,大气污染要比迎风坡严重
D .盆地城市静风频率要远高于平原城市
答案:A 解析:如图是谷风的形成示意图。
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山风和谷风总称为山谷风。焚风
京报网 2007-03-28
新华社讯台北消息:台湾台东地区昨天出现罕见的“三月焚风”现象,当地最高温度短时间内蹿升至37.4摄氏度,打破了台东百年来同时期的气温纪录。
根据岛内气象部门的资料,台东27日上午9时48分开始刮起“焚风”,直到13时43分才退去。突如其来的高温使原先穿着长袖衣服的当地民众赶紧换穿短袖衣物,原本尚未开放冷气的办公室也纷纷打开空调制冷,农民忙着浇水帮农作物降温。
“焚风”是指暖高压气流受到山脉阻隔,迅速挤压,产生瞬间高温、干燥的天气现象。台东气象站主任林寿赐表示,“三月焚风”相当罕见,主要是受到锋面前缘的西南气流影响。台东从1901年至今,3月份气温大部分都在20至25摄氏度左右,这次飙高至37.4摄氏度打破了百年纪录,此前的3月份高温纪录是1996年的37.2摄氏度。
飑(biao)线
所谓“飑”,是指突然发生的风向突变、风力突增的大风现象。“飑线”是指风向和风力发生剧烈变动的天气变化带。
沿飑线可以出现雷暴,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剧烈的天气现象;飑线是强对流系统中破坏性最强和最大的系统之一。
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此外,台风前缘也常有飑线出现。
16.就某一具体地块而言,它的区位就是指()。
A.它在城市内的地位
B.它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具体节点位置
C.以经纬度表示的地理位置
D.它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根据城市土地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土地区位应该包含派生因素层的“繁华度”和“交通通达度”,而这两个派生因素层又包含了众多的因子层,即商业服务中心等级、道路功能与宽度、公交便捷度等,可见答案D的表述更为准确。
17.在进行城市工业布局的时候,下列哪项并不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A .用地要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B .职工住宅要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服务
C .相关企业要有较好的联系,便于开展相关协作
D .要选择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
答案:B 解析:城市工业布局更多的是考虑A、C、D的内容,虽然B也很重要,但不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8.根据所给的风玫瑰图,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城市机场的跑道方向应为西北一东南向
B .居住用地布置在西南向,工业用地布置在东北向
答案:C 解析:根据所给的风玫瑰图可以判断,该城市的主导风向是东北风,根据风向知识,机场布局应与风向基本一致,即其跑道方向应为东北-西南向;工业用地应该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即布局在西南方向;楔形绿地从东北方向引入,便于将新鲜的空气传输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19.城市体育中心的布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必须与下列哪个等级的道路相联接?()A .城市快速路 B .城市主干路
C .城市次干路
D .地区的步行路
答案:B 解析:该题如是多选题,那么正确答案就是A和B。作为单选题,其答案只能是B。由于体育中心需要快速的人流集散,需要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撑;而人流的集散更多的是在城市的生活性主干路上活动,故其答案应该是B。
20.我国居住用地分类中,下列哪项不是构成二类居住用地的条件?()
A.市政公用设施齐全
B.布局完整,环境较好
C.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
D.有较好的绿地生态环境
21.下列哪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A.危险品仓库的布置应与使用单位的位置方向一致
B.蔬菜交易市场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干道入口
C.油库的布置应远离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D.供应仓库应尽量布置在城市郊区的独立地段
22.下列有关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的描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年限一致
B .近期建设规划只需要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
C .近期建设规划的内容分强制性内容和指导性内容
D.近期建设规划不得违背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答案:B 解析:近期建设规划除了需要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以外,还要确定近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确定近期交通发展策略,确定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设施布局;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确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等的保护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绿化、环境等保护、整治和建设措施;确定控制和引导城市近期发展的原则和措施等。
23.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A .工业区布局应考虑企业间的生产协作
B .危险品加工企业不宜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
C .加工业企业应尽量在市区内集中安排
D .城市水厂不宜安排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24.下列哪种规划可以作为城市当前开发建设及管理的直接依据?()A .详细规划
B .分区规划
C .总体规划
D .城镇体系规划
25.下列哪项对城镇体系规划的认识是不正确的?()A.城镇体系规划的范围应与中心城市行政管辖范围一致 B.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导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规划
C.城镇体系规划对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26.下列哪项属于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的内容?()A.城镇空间发展轴线 B.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 C.城镇的职能分工
D.城镇等级和规模结构
27.下列哪项涉及城镇体系规划物质要素的规划内容?()
A .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B .确定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C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
D .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8.规划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时,通常将城镇划分为不同的职能类型,以下哪种具体划分是不妥的?()
A .工业型的城镇
B .商贸型的城镇
C .旅游型的城镇
D .生态型的城镇
29.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是()。
A .可以准确预测规划远期的人口数量
B .在某一时间段内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时间,是一组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
C .城市人口遵循直线增长的规律
D .已掌握了充足的城市人口历年变动的资料
30.某适度发展的城市在未来发展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采用平均综合增长率法(自然增长+机械增长)预测规划期的人口规模,下列哪项数据是适宜的?()。A.自然增长率1%、机械增长率7%左右 B.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0.5%左右 C.自然增长率3%、机械增长率0.5%左右 D.自然增长率0.5%、机械增长率3%左右
31.与大城市相比,我国小城市人口最突出的特点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流动人口数量多 C.农业人口比重大
D.城区人口密度高
32.下列哪项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确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论证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
B.确定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论证城镇体系结构
C.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
D.论证城市能源、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原则问题
33.下列哪项关于近期建设规划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近期建设规划,一般是城市建设五年期实施性规划
B.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宏观目标下的分期实施具体要求
C.近期建设规划是在空间地域上落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中各专业规划近期建设的汇总
34.下列哪项是编制分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A .确定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界线,规定其适建或不适建要求
B .对城市人口分布、土地利用、城市基础设施配置作进— 步安排
C .规定建设用地规划管理要求
D .直接对建设做出具体安排和规划设计
35.下列哪项关于分区规划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 .大城市、中等城市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可以编制分区规划
B .城市分区规划的编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
C .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划定的分区范围进行规划
D .根据近期建设与开发要求编制分区规划
36.下列哪项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A.土地利用现状
B.产业结构现状 C.人口分布现状
D.土地经济分析资料
37.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表述,下列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 B.控制性详细规划应结合当前需要进行建设的项目和地区进行编制 C.控制性详细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D.控制性详细规划对房地产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38.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文本中要求有容积率奖励与补偿的规定,指出下列哪项符合容积率奖励的规定?()
A.规划地块增加了公共开放空间
B.规划地块增加了对土地的投入
C.规划地块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D.规划地块被相邻地段高大建筑物遮挡
39.下列哪部分内容不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规定的内容?()
A.总则:规划的目的、依据、原则等
B.建设条件分析
C.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的规定
D.奖励和惩罚
40.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需要配置的公共服务设施,以下哪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
A .燃气设施(煤气调压站)
B .电信设施(电话局、邮政局)
C .环卫设施(垃圾转运站)
D .小区服务设施(居委会、派出所、商店)
41.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下列表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方法是地形图判读
B.经济环境调查的核心是了解城市建设资金状况
C.生态环境调查要重点摸清环境容量
D.历史环境调查主要是了解历史文物的分布情况
答案:D 解析: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很多,不仅仅是地形图判读;同样,城市建设资金状况也是经济环境调查内容的其中一项;生态环境调查的重点是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排放情况,而环境容量是根据现状与规划情况综合分析得出的结论;而了解历史文物的分布情况是历史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
42.确定旧城改造回迁率的首选方法是()。A.类比法
B.问卷调查 C.房屋普查
D.德尔斐法
43.在城市规划调查研究时,下列哪项不需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A.城市环境质量
B.城市性质
C.城市的历史沿革
D.城市产业结构
44.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对于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该立足于争取跨流域调水,同时做好本地的开源节流工作
B.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C.以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城市,多年平均开采数量不应该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
D.在夏季出现供水紧张局面时,应首先满足居民的生活用水
45.小区规划中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是()
A.生活居住用地
B.小区用地
C.居住区用地
D.新村用地
46.下列哪项是中高层住宅的层数?()A.7-9层
B.10-11层
C.11~12层
D.12-16层
47.居住区用地内,计算道路用地面积,下列哪项是不符合规定的?()A.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 B.组团道路按路面宽度计算 C.宅间小路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
D.居民小汽车及单位通勤车停车面积,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
答案:C 解析:《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中对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的计算做出下列规定:(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居民汽车停放场地,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48.指出下列哪项是关于城市交通系统基本概念的正确选项()
A .城市交通系统支撑着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
B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
C .对外交通设施布局是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内容,不需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考虑
D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应该考虑城市交通组织管理问题
答案:A 解析:首先排除C和D。由于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三个系统组成,故答案B也是不准确的。而城市的用地布局、规模,甚至城市的生活方式都需要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的支撑,可见A是正确的答案。
49.城市中心地区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可以按下列哪项指标规划?()A .市域机动车辆数的15--20% B .市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
C .规划城区机动车辆数的15-20 %
D .社会拥有客运车辆数的15-20 %
50.指出下列哪项是—般中、小城市干道网密度的建议值()A .1.5—2.5 公里/平方公里
B .2 -3 公里/平方公里
C .2.5—4 公里/平方公里
D .5 -6 公里/平方公里
51. 交通出行调查的目的是()A .了解现状城市交通的分布
B .分析现状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
C .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
D .计算交通模型的参数
52.下列哪项可以作为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政策采纳的要点?()
A .不鼓励发展私人小汽车
B .优先发展自行车交通
C .在现代化程度高的发达城市或发达地段要充分考虑私人汽车的发展趋势
D .在城市市区内要建立货物联运中心
53.大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标准—般为()A .500-700 人/ 辆标准车
B .800-1000 人/ 辆标准车
C .1000-1200 人/ 辆标准车
D .1200-1500 人/ 辆标准车
54.以下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城市的高压送电线路不宜穿过城市的中心区和人口密集地区 B.高压架空线路的电压越高,高压走廊的宽度越宽 C.高压线路转弯次数越少越好
D.市区高低压配电线路不能同杆架设
55.城市热电厂的选址不需要考虑下列哪项条件?()
A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B .接近热负荷中心,减少输热管网投资
C .交通便捷,便于燃料储运和灰渣排除
D .地基稳固,避免占用耕地
56.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中不包括的内容是()。
A .向所有居民提供住房
B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C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经济发展导致的污染效应
D .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和运输系统
57.从尽可能地减少城市垃圾容积的角度考虑,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的选择顺序是
()。A.堆肥、焚烧、热解、填埋 B.焚烧、热解、堆肥、填埋 C.热解、焚烧、堆肥、填埋 D.焚烧、堆肥、热解、填埋
答案:B
焚烧、热解、堆肥、填埋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该方法占地少,处理量大,在保护环境、提供能源等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焚烧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容积——在四个答案中首先排除A和C。
在B、D中就要判断热解、堆肥两个方法对垃圾容积的影响程度。热解是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高温(500-1000C)加热,使之分解为气、液、固三类产物;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物的分解作用使其无害化,并转化为能源、食品、饲料和肥料,是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有效的技术方法,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有:堆肥化、沼气化、废纤维素糖化、废纤维饲料化、生物浸出等。
从理论上判断,热解与堆肥两个方法相比,热解对垃圾容积的影响程度可能更大一些。
58.城市居住用地,适宜规划的最大坡度不得大于()
A.5%
B.8%
C.10%
D.25%
5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包括下列哪几个层次?()
① 总体规划; ② 分区规划; ③ 控制性详细规划; ④ 修建性详细规划; ⑤ 城市设计; ⑥ 总平面设计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⑤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③④⑥
60.城市防灾工程系统一般不包括()。A.防洪工程
B.抗震工程 C.人防工程
D.防疫工程
61.从抗震防灾角度,下列表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疏散通道的选择应该保证两侧没有建筑物
B.疏散通道应该保证至少一侧为开敞的空间
C.疏散通道的宽度应该保证两侧建筑物倒塌后仍不至于阻断通行
D.疏散通道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应该不超过通道的宽度
6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中,下列哪项做法是正确的?()
A .规划各种工程管线可采用自定的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
B .管线综合布置应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进行
C .各种工程管线考虑在道路用地范围内对称布局。
D .各种工程管线在同一空间内应尽可能分散布局。
答案:B 解析: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原则包含:采用统一的坐标、标高系统;与总平面(不影响远期使用)、竖向设计和绿化布置统一规划;干管应布置在用户较多的一侧或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等。
答案A自定坐标系统和标高系统,显然不对;各种工程管线的“对称布局”、“分散布局”也是没有依据的。
63.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下列哪项是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包括的指导性内容?
()A.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安排 B.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C.城市住宅建设的规模和实施时序 D.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范围
答案:B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指导性内容包括:
(一)根据城市建设近期重点,提出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城市主干道、轨道交通、大型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垃圾处理厂、以及相应的管网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
(二)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文化、教育、体育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和实施时序。
(三)提出城市河湖水系、城市绿化、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四)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4.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首先应()。A.向全社会公布并征询意见
B.征求上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C.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D.组织专家论证并报同级人大批准
答案:C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了近期建设规划的审批程序。
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后,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报城市人民政府;
城市人民政府批准近期建设规划前,必须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意见; 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其中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报建设部备案;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传媒和固定的展示方式,将批准后的近期建设规划向社会公布。
65.下列哪组是我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工作层次?()A.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
B.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建历史文化遗产;维修历史文化遗产 C.保护文物古迹;保护传统历史街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D.调查历史文化遗产;报批历史文化遗产;公布历史文化遗产
66.下列哪种颜色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A.红线 B.绿线 C.蓝线 D.紫线
答案:D 城市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
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城市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城市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红线则指道路范围。
6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下列哪项说法符合规划编制的要求?()
A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城市文物古迹或风景名胜区保护的规划
B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制定保护框架、确定建筑控制高度的规划
C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带有全局性、专业性较强的规划
D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是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的规划
答案:C 解析: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原则包括:保护城市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实事求是制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要注意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突出保护重点,不提倡文物古迹重建等。答案A、B、D均有所片面,不能涵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所有内容,只有C是较为准确的。
68.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下列表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城市边缘的菜园、果园等生产性的园地属于其它用地
B .生产苗木、花卉的圃地属于城市绿地的范畴
C .宽度小于8 米的独立绿地不计入城市绿地
D .生长乔木或灌木的防护林带不计入城市绿地
69.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绿地系统规划必须确定绿地的位置、范围、性质和主要功能,其中一般不包括()。
A.生产绿地
B.公园绿地 C.防护绿地
D.专用绿地
70.城市污水排放系统规划不包括下列哪项内容?()
A.划分排水区域
B.确定排水制度
C.污水处理厂布局
D.排放口选址
71.根据经济基础理论,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基础产业?()
A.钢铁企业
B.自来水厂
C.建筑装修公司
D.软件开发公司
E.大型水泥厂
72.下列有关《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的描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雅典宪章》认为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依据 B.《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提出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有效的 C.《马丘比丘宪章》认为要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D.《雅典宪章》认为城市规划布局中要考虑经济效率 E.《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规划布局中应坚持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73.在预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时,下列哪些属于评价城市社会发展的指标?
(A .居民平均预期寿命
B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C .平均每万人口中小学生在校人数
D .旅游人数与收入
E .老龄人口的比重
74.下列对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表述,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B .中心城市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核心
C .大城市所辖范围必然是经济发达的地区
D .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城市较密集的地区
E .城市与区域不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75.在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及其理论是(A .柯布西埃的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
B .戈涅的工业城市设想
C .索利亚· 玛塔的指状式规划
D .西谛的线性城市
E .格迪斯的城市—— 区域思想
76.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盛行风向
B.下垫面
C.地质构造
D.工厂数量
E.建筑密度
77.根据《城市用地分类和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长途客运站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B.交通指挥中心属于公共设施用地)))。
C.城市快速路属于道路用地
D.规划区内的村镇与城市之间的公路用地属于水域或其他用地
E.居住小区内的道路属于居住用地
78.下列表述中哪些是不正确的?()
A.组团式城市是小城市最佳的空间布局
B.组团式城市应当在每个组团内安排适宜的居住和就业岗位,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
C.组团式城市与集中式城市相比,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
D.组团式城市的每个组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E.组团式城市的每个组团应在各方向上都有一条以上的道路与其他组团相联系
79.下列哪些内容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A.基本农田保护区
B.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
C.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D.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E.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
80.下列哪些项的描述是正确的?()A.城市步行商业街不宜在城市干道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B.居住区是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C.城市道路红线是指城市中各类道路的规划控制线 D.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E.在计算城市现状和规划用地时,应统一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为界进行汇总统计
81.下列哪些选项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关于人口规模专题研究的工作?()A.调查市区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职业构成B.根据城镇化战略,论证实现市区人口增长的途径
C.采用区域分配法,研究市域人口在各城镇之间的分布变化
D.基于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预测市区人口的自然增长
E.根据市发改委提供的国有企业发展计划,确定基本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并据此预测市区人口规模
答案:A、B、C、D 解析:前四个答案均是在人口规模专题研究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内容;答案E实际上探讨了劳动平衡法是否还适用的问题。
劳动平衡法依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镇人口划分为基本、非基本人口两个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分配,在此背景下,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是相对确定的。因此,采用劳动平衡法就能较好地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招商引资)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仅仅依靠国有企业发展计划中基本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是难以预测全市人口的发展规模的。
82.根据各地城市规划实践经验,下列哪些选项是当前我国城镇体系规划应强化的内容?()
A .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 B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C .确定区域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D .完善城镇体系职能结构,防止重复建设
E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空间管制范围
83.下列哪些图纸属于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提供的成果?()A .县域综合现状图
B .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C .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D .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规划图
E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图
84.在预测建制镇的用地规模时,下列哪些项的人均用地指标符合建制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单位:平方米/人)A .>40 一 ≤60
B .>60 一 ≤80 C .>100-≤120
D .>120 一 ≤150 E .>150-≤180
85.根据建设部颁布的《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的规定,以下哪些属于近期建设规划必须具备的强制性内容?()A.近期建设重点 B.近期发展规模 C.近期发展区域 D.城市主干道走向
E.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布局
答案:A、B、C 解析: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二)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对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等进行具体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导城市发展的规定。
(三)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应的保护措施。D和E不属于强制性内容。
86.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影响地块容积率的主要因素有()。A.现状人口密度
B.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 C.规划范围的基准地价 D.地面建筑的质量 E.城市景观的要求
87.容积率与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总面积、建筑基底面积等指标有密切关系,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下列哪些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容积率是地块建筑密度与建筑层数的乘积
B.当地块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地块总建筑面积成反比 C.当地块建筑总面积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D.在一定的容积率规定下,建筑层数与建筑密度成反比 E.当地块面积与建筑层数不变时,容积率与建筑基底面积成正比
答案:A、D、E 解析:容积率是地块建筑总面积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值,建筑密度是地块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用地的比率,建筑层数是总建筑面积与基底总面积的比值,三个概念经过换算,可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可见A是正确的;B、C应该是成正比;根据上述概念,可知D、E是正确的。
88.居住区用地范围内绿地率的计算,不应包括()A.公共绿地
B.道路绿地
C.屋顶绿地
D.单位所属绿地 E.晒台绿地
8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居住区规模划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规模,其主要依据是下列哪些因素?()A.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要求 B.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 C.可与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
D.考虑到水域、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 E.适应居民出行要求
答案:A、B、C 解析:主要依据包括:
(一)能满足居民基本生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即对基层服务设施的要求(组团级),如组团绿地、便民店、停(存)车场库等;对一套基本生活设施的要求(小区级),如小学、社区服务等;对一整套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设施的要求(居住区级)如百货商场、门诊所、文化活动中心等;
(二)能满足配套设施的设置及经营要求,即配套公建的设置,对自身规模和服务人口数均有一定的要求。本规范的分级规模基本与公建设置要求一致,如一所小学服务人口为一万人以上,正好与小区级人口规模对应等;
(三)能与现行的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相协调。即组团级居住人口规模与居(里)委会的管辖规模1000~3000人一致,居住区级居住人口规模与街道办事处一般的管辖规模30000~50000人一致,既便于居民生活组织管理,又利于管理设施的配套设置。
90.下列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叙述哪些是不正确的或不完善的?()A.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具体化
B.修建性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 C.由于面对市场,应对整个城区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D.修建性详细规划要在用地范围内,把所要建设的建筑,道路、绿地及有关设施,都做出具体布置、安排
E.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基础
答案:B、C、E 修建性详细规划应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而“上一层次规划”即指控制性详细规划,故B是不准确的;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要是针对当前或近期要进行建设的地区,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故不需要对整个城区都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制定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基础,故E也是不正确的。9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A .建筑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总平面图布置
B .各地块使用性质划分和适建要求
C .各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
D .计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
E .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
答案:B、C、E 解析: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空间布局和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住宅建筑总面积、平均层数、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
B、C、E属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92.下列哪些选项是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A.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B.确定合理的城市交通结构
C.提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D.提出恰当的城市交通政策
E.通过交通投资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答案:B、D、E 解析: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包括: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确定城市合理的交通结构,充分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联合运输潜力,使最有效率的交通方式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设施;通过交通投资提高交通可达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满足各种交通方式合理的运行速度的前提下,把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拥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的财政补贴和科学的、多元化交通经营,并尽可能使价格水平接近经营成本。A、C属于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
93.指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城市交通政策是用以指导、约束和协调城市交通观念和行为的准绳
B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交通技术和交通经济的政策
C .城市交通政策是制定交通法规的基本依据
D .城市交通政策是关于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
E .城市交通政策应随城市交通状况变化而适时修订
94.在选择排水体制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 .虽然合流制的总造价低于分流制,但是— 般而言排水体制的发展方向是分流制
B .干旱地区的旅游小城镇宜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
C .合流制管渠中的水量比较稳定,有利于泵站的稳定运行
D .分流制管渠中的水质变化不大,有利于污水处理
E .分流制将污水全部集中至污水处理厂,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
答案:A、D 解析:答案A正确,是因为分流制能够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答案B不对,“干旱地区”如采取分流制,还可以通过集水的办法解决部分用水问题;答案C中“合流制管渠中的水量比较稳定”不一定,因雨量大小并非人为可以掌控;答案D分流制管渠中要么是污水、要么是雨水,其水质变化不大,有利于污水处理;答案E分流制难以有效地解决初期雨水的污染问题。
95.城市总体规划中进行燃气工程规划时,须完成哪些工作?()A.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B.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C.燃气厂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D.确定燃气配送管网的压力等级 E.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96.管线共同沟的敷设应该符合哪些规定? A.热力管道不能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B.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共沟敷设 C.热力管道不应与电力电缆共沟敷设 D.煤气管道不能与消防水管共沟敷设 E.排水管道应该在热力管道上部敷设
97.下列哪些工程管道布置在车行道下面?
A.给水输水管线
B.燃气输气管线
C.雨污水排水
D.电力电缆
E.给水配水
98.在各类城市中,下列那些消防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A.消防指挥调度中心
B.消防站
C.消火栓
D.消防水池
E.消防望塔
99.关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规定,下列那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能够反映历史风貌的建筑和街道
B.能够反映城市历史典型特色
C.街区视野所及的历史风貌基本一致
D.如果历史街区已破旧,不能带来旅游、商业价值,就不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E.具有外国建筑风格或中西合璧混合地区,能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答案:C、D、E 解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有:风貌完整性——有一定规模,较为完整,在地区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真实性——有一定比例的真实(有形)遗存及无形文化资产(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组织结构、人际关系、风俗习惯);生活延续性——仍然是具有活力的社区。答案C“历史风貌基本一致”不一定,只要能够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即可; 答案D中,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设立,着重看其历史、文化价值,而不仅仅是“旅游、商业价值”; 答案E中,“具有外国建筑风格或中西合璧混合地区”还要根据以上基本特征中的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来予以综合判断。
100.在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时,常常需要规划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比如()
A.城市背景 B.城市对景
C.重点视廊
D.城市门户
E.户外广告
后记
本套模拟题很难,本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答案与解析做完后,不禁长嘘一声,考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上述100道题相当的不容易,稍稍能给我们以安慰的是城市规划原理考试的及格线基本在60分左右。
在国营建筑设计院工作,但是本科学的是城市规划。说来惭愧,我参加注规考试的年头不短:2003年第一次报名,那时正念建筑学的在职研究生,英语统考因为非典的缘故被推迟到注规考试的下一周,那时为通过英语考试全心投入,所以注规没去参加;04年10月份结婚,没有看书就仓促上阵,结果一败涂地;05年手头工程出图日期和考试日期几乎同时,放弃。连续三年没有准备,错过了通过的大好时机。其实,心里也意识到自从02年考试指定用书修订后,考试大纲都没有变过(大家知道中国的考试政策是“与时俱进”的,经常变化)应该抓紧机会在考试大纲和题型未变的情况下尽快通过考试。所幸的是,05年的年底发现自己怀孕了,单位里的工作任务就减轻了,到06年3月份就提前在家里休息了。可以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利用这段时间,平时在家里看育儿书籍,为孩子出生准备婴儿用品,剩下的时间就是备考。谈及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功课应该做足: 第一:资料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复习之初,我把能搜集到的复习资料都找齐了,大致翻翻,做一下筛选。注规的复习资料要准备三类。一是指定用书,就是计划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四本和法规文件汇编及续编,指定用书是最基本资料,是本门知识脉络的浓缩,它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有的书也标有指定用书字样但可能并不是我们要依据的那本,在此给大家写得更明确一些
书名——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之一
城市规划原理 编著——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出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二是真题,虽然有的人认为每年的考题重复率不超过3%,但是真题是体现本门考试难度、深度的最直观的资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导资料,其作用不可小觑。真题要靠上各类相关网站上搜索。建议真题的使用方法是在系统复习之初现做几套真题,按时间顺序从最近一年考试题做起,了解自己距离成功还有多大差距并粗略掌握一下本门的脉络和考查点。考前再做一遍,那3%的重复率也许就能让你及格。三是习题集。选择习题集要注意编者和出版社。尽量找到建工出版社的相关复习资料。其他出版社的据我观察质量很难保证,错误比较多,容易把人头脑搞乱,这可是备考过程中的大忌,所以提请大家注意。
关于信息的搜集。如果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备考最好不过了,可以交流信息和资源。我的两个大学同学和我同时备考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浙江,整个复习阶段我们一直互通有无,交流经验和信息,对复习帮助很大。再有就是要关注网络上的消息,上面有很多热心人无私奉献自己的经验和资料,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要感谢这些网站的建立者、维护者和热情参与者,不可想象我一个人在艰辛的复习过程中孤寂地探索是一种什么状态,可以说没有他们我不可能这么顺利地通过考试。
第二:制定计划。很多人会想“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工作那么忙,定了计划也比一定能落实。但是我要说正是因为大多是人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时间非常紧迫而且零散,所以更要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完成复习任务,顺利通过考试。我的计划分为总体计划和周计划。总体计划从宏观上把握了复习的时间、遍数,我认为应该至少看三遍书,毕竟已经过了读书最好的年纪了,只能靠理解和重复来增强记忆了。具体落实到实处就是周计划。一周每天里要完成多少复习量应该有安排,而且要强制自己完成,及时原计划复习的内容有变化,但复习量也要保证。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部分职场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平衡好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本身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女同志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追求,光是单位里的设计任务就让人不堪重负了,工程来了出图日期定了你就得全身心投入,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如果老公、孩子能理解支持还好,但是谁也架不住经常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大量业余时间的投入呀,肯定对家庭是有影响的。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准备考试,对很多女设计师尤其是结婚的有小孩的而言,难度可想而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这样,06年6月生完孩子,7月份坐月子不能看书,考前只剩两个多月了,8月底老公又出差了。一面是可爱的孩子一面是考试,这时候就面临选择,我在心里问自己考试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资格,也为了证明自己;为未来生活奠定一些基础,也为了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保障。答案有了,选择就有了。在和家人商量以后,取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的母亲为了解除我的后顾之忧帮我照料孩子,这样我每天上午念书,下午陪孩子玩,晚上为了保证我有充足的睡眠我母亲也负责照料孩子。直至考前一周,我的复习时间增加为一整天。是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陪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没有他们以我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通过考试。
在考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两天不要松懈,还是要争取多看,也许就是不经意一翻的内容能在考试中遇到呢。
一、明确目标, 周密安排, 拟订备考策略
1.注意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准确把握方向, 确保有效复习
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中考命题的依据, 因此, 要认真通读课程标准和研读教材, 要对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教学要求有所了解, 特别对知识的要求、技能技巧的运用、科学探究方面等, 仔细钻研教材, 不但要理解教材提出的每个知识点、性质、定理, 还要对教材中提供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对教材中概念的表达方式、练习的形式、解题的格式等都应在复习的过程中予以关注.
2.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 立足基础, 着眼能力
中考是依托知识来考查能力, 中考考查的知识是对整个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抽样,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层次是初中学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中考所要考查的能力主要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第一依据,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 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真正达到获取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复习课的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仍是近年中考的一个特点, 也是时代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要通过对身边的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的关注, 学习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解释、理解社会和周围发生的事物,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发挥数学教学的特长,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及多举生活中的数学例子, 甚至可以将现代科技渗透到教学当中, 使学生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 又能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4.要注意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中考复习要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 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在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下, 结合学生的实际,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属“理解”层次的, 要了解它们的含义, 掌握要点, 能运用其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用其解释简单的数学题;对要求为“了解”层次的内容, 应通过复习加以弄懂,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出其含义, 在有关的问题中能识别它们;对要求“会”的内容, 应能熟悉它的性质、定理及运用.
5.注意复习进度的阶段性
中考复习, 数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元过关.即将实数、代数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 (组) 、函数、统计与概率、图形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解直角三角形、圆等教材中的内容全面复习、梳理, 并将各章节的知识连成链.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按计算与证明、图象信息题、数学综合题、开放与探究题、阅读与创新题、实际应用题等, 以填空、选择、计算、作图、应用题等方式将概念、性质、定理等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第三阶段:新题演练.针对近年出现的新题型, 如开放题、探究题、应用题、综合分析题等进行专题复习.
第四阶段:模拟训练, 提高效率, 逐步进入临考状态.
二、详备精讲, 针对训练, 疏通反馈渠道, 做好反馈记录
在第一轮复习中, 内容多, 课时紧, 一定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备课上, 要深备、精备, 不能无备而讲、粗备而讲.这一阶段, 讲、练、学的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初中数学知识来个盘点, 然后对知识形成的重点、对性质定理理解的难点、对复习的疑点、对中考的能力点进行精讲.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地进行, 训练题型的选取要有目的性, 同时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精做一些题, 做到举一反三.在备考复习中对反馈信息的收集渠道是多方面的: (1) 课内要善于察言观色, 从学生的表情上得到信息; (2) 从学生的每次模拟考试的结果中提取; (3) 从学生提问的问题中获得.反馈的信息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同时信息得以及时处理也促进了复习的良性循环, 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三尊重学生加强师生的互动性谋求共同发展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师主观意识支配下, 通过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从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发现, 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融化彼此的体验和经验, 丰富教和学的内容和方法, 只有人人参与平等对话, 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初三备考的复习中, 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 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 情绪不稳定.作为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要能容忍学生的缺点, 包容他们, 不要当面指责, 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心理, 要多鼓励少批评, 多引导少打击.中考是考学生不是考老师, 教师讲得再好, 如果学生掌握不了那是徒劳的.因此, 上课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开发学生的思维, 不要把上课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四、提高考试技能, 调整心态
1.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在近几年高考中都有所涉及,如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国的人口问题和政策、人口的再生产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等。
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不同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合理规划等是近年高考特别关注的内容。
3. 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要素及其布局特征和影响因素,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网特点等都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能力考查】
注重对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多以坐标图、饼状图、统计数据、区域图表、背景资料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分析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基础知识、基础原理的识记、迁移能力及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形式】
高考命题常以世界和我国的某一热点地区、时事材料等作为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及城市化,交通运输布局等的特点、分布、存在问题及对策等。题型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并仍将是今后高考考查的方向。
一、 人口部分
(一) 人口再生产
1. 定义:人口随时间推移形成的生老病死、世代更替的延续过程。
2. 类型:判读依据——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包括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和现代型。
3.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4. 人口老龄化: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7%作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5. 人口金字塔:人口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其中横轴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纵轴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如右图所示:
(二) 人口数量变化
1. 人口数量变动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定时期内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3. 当今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① 东亚和东南亚; ② 南亚;③ 西欧; ④ 美国东北部。
4. 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5.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a.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降低 ;b.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该线东南人口密集,西北人口稀疏。
6. 我国人口问题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三) 人口的迁移
1. 定义: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产生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2. 分类:(1) 按地理范围划分
(2) 按迁移方向划分
3. 影响因素:迁出地的“斥力”、迁入地的“拉力”共同起作用。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和交通和通讯等。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家庭与婚姻、宗教信仰等。
4. 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
a. 特点:流动人口大量增加。b. 性质:以自发性流动为主。c. 方向:① 从农村到城市;② 从内地省份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d. 目的:务工和经商。
5.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二、 城市
(一)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二) 城市的布局形式和地域形态
1. 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两大类。
2. 城市的地域形态主要有集中式、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等。
(三) 城市地域结构功能分区
(四)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成因
(五) 城市化及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城市化定义: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的过程。
2. 标志: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和城市数量增加;②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③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最重要的指标)。
3. 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①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特别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迅速。
② 出现“城市群”和“城市带”:如美国费城—纽约—波士顿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等。
③ 出现逆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镇甚至是乡村地区回流的现象;
④ 逆城市化原因: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地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和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⑤ 两类国家城市化的不同进程的特点:
4.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原因:城市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
5. 城市化问题解决途径: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郊区城市化);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三、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1. 主要运输方式及其优缺点:
2. 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贵重、急需、数量较小的应选择空运;鲜货、量小短距离的应选择公路运输;大宗、笨重的货物尽可能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液体、气体尽可能用管道运输。
3. 影响交通运输网中线、点的区位因素
① 铁路、公路建设: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 汽车站:与市内、市外有方便、直接的联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
③ 航空港:a.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b. 地质良好——保证地基稳定。c. 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d. 气候要素:低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的地区,且机场跑道应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起落。
④ 港口建设: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城市依托)两个方面。
4. 城市交通
(1) 特点:① 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② 行人和车辆的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 混合交通——安全问题特别重要。④ 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占用空间大。
(2)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形式:① 环行—放射式;② 方格—环行—放射式。
(3) 城市道路网布局原则:① 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② 节约用地;③ 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 保护环境。
5. 我国铁路网中的“五纵”“三横”骨架线:
三横:京包—包兰、陇海—兰新、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五纵:京沪、京九、京广、太焦—焦柳、宝成—成昆线。
6. 交通运输布局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自然、科技等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技术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例题:分析南昆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 社会经济因素:
① 使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相结合,加快资源开发和物资的输出,带动经济发展。
② 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 利于加快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④ 利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
⑤ 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⑥ 带动商业、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
(2) 自然因素:通过喀斯特地区和强地震地区、地质条件复杂。
【城市规划复习】推荐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07-26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07-05
枣阳城市规划07-26
东阳城市规划09-07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07-17
城市供热规划规范10-02
城市绿地规划探讨10-12
供水城市规划提案06-02
城市规划生态论文06-20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