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女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女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篇1

(一)治学严谨,教书育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言传身教,不厌其烦,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

在实际工作中,我深知言传身教的作用。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能尽量保持一种好的心境,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以自己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的态度时刻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教育着学生们对待每一件工作都要有责任心,要有始有终,爱学好学。

二、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务实,无私奉献,注重管理育人。

自参加工作以来,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并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完善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三、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服务育人。

(一)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我经常下寝室、下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和同学们谈心,不厌其烦地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争取进步。关心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是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总是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天冷了看到有的同学还是穿着秋衣,就从自己家拿来衣服送给学生;有同学毕业时因经济拮据没有路费回家,找到我时,我总是能尽力地给予资助;有同学生病了,总是不管有多晚,我都会及时地安排好送医院就医,甚至陪床到天亮。

(二)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同学参与各项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成长成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多方面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女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篇2

稚嫩清脆的朗诵尤如天籁, 回荡在鲁南地区苍山县鲁城中学的教室里。衣着朴素整洁、一脸笑意的女教师许景敏, 正在给自己的学生上语文课:《山那边是什么》, 她耐心地引导孩子们寻找、回味着诗歌的精彩, 和孩子们一起用最有感情的话语和声音描绘着山外的世界。

“感恩的心, 使我扎根这里二十六年而无怨无悔”

了解她就从那“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开始。远望窗外如黛的远山, 虽是春寒料峭, 但是抱犊崮山区的大地已染上淡淡的绿色。山区的教室是安静而温暖的, 在如墨的讲板的映衬下, 我们领略了许老师的教学智慧, 更看到了隐约的丝丝白发。是的, 二十六年的教学时光流逝, 我们感受到了许老师那种特有的淡定与从容, 那是女教师特有的教学气质。“许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亲切交流, 时刻关注我们的一举一动, 她像我们的妈妈, 我们都喜欢上她的语文课!”课下, 学生们这样谈起自己敬佩的老师。

鲁城中学是典型的山区学校, 学校位于苍山县城西北的抱犊崮脚下。1985年在郯城师范毕业回到苍山后, 怀着对教育事业的崇尚热爱之情, 许景敏毅然赴苍山县最偏远的山区、库区——鲁城任教, 一干就是二十六年。那里交通不便、学校条件艰苦, 但是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她, 在那些山区孩子们充满渴求的眼睛里似乎看到了自己年幼时的影子, 心里的不平衡消失了, 她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一定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帮助山区的孩子实现梦想, 为家乡出一份力, 做一些事。她从一开始, 就能让自己静下心来, 默默地坚守。她常说:“为了山区的孩子, 苦了自己, 苦了家庭, 值得。”

参加工作以来, 不管是作为一名教师、还是作为一名教干, 她都以其正直的人品素质、勤奋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而深受学生的爱戴、同事的尊敬、领导的赞赏和社会的赞誉, 是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和优秀的教育干部。

听课的时候, 我们在静静地思索:究竟她作为一名山区语文教师, 有着怎样的春风化雨般的魅力和人格, 才能令全体师生为她感到折服?她守着教书育人的理想,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 但山村里的许许多多孩子却因为她而改变了人生。

在那本记录思想随感的日记本里, 我们看到这样的文字, 感恩的心灵是支撑她热爱教育的源泉:

当我刚刚踏进校门上学时, 数学老师轻轻地将我抱起, 让够不着黑板的我在黑板上写下歪歪扭扭的“6”时, 我的内心充满着感激。

一年级的时候, 其他班的同学都回家了, 语文老师黄秀荣啃着地瓜煎饼, 看着我们在黑屋子的石条凳上学习时, 我为有这样负责任的老师感到幸福。

当考上师范的我, 因档案丢失, 没有接到通知书, 单校长亲自带着我, 去查找档案时, 是他的安慰和开导, 重新燃起了我继续学习的热情。当我正在上课时, 八二级郯城师范的新生同学开学近两个月了, 录取通知书又一次发到我的手里时, 我又怎么会不感激单老师, 是他认真复查学生的档案时, 发现了我的档案, 又上报了上级主管部门, 补发了我的通知书, 才使我有幸走进了师范的大门。在我成长的过程中, 许许多多敬业、勤奋的老师, 影响了我, 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不悔的永久选择。

大爱至善, 她对记者说在脑海里给她回味、感悟和教诲最深的是老父亲如山的话语。许老师回忆30多年前他父亲的话语与眼神:“你们要走出这地瓜沟, 要好好读书, 要有出息!你们光彩了, 我就值了”。这话一直激励她们姊妹兄弟发愤学习工作。几天前老父亲的话语更是落地有声:“常说, 做善事就是修德行善, 积德行好是不需要别人知道的。用爱心做事, 不求留名。做事要有出息, 有出息我就高兴!你们光彩了, 是我最大的财富, 现在财富是有了, 可我还是希望你们更有出息, 要修德行善!”

她坚定地说:“因为感恩的心, 使我扎根本乡本土二十六年而无怨无悔, 这样心安而幸福。”正是感恩与责任的情怀, 成就了一名山区女教师平凡而又感人的事迹;也正是她的这种感恩之心使她注定会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这的确值得思考:心中有爱, 因为感恩, 爱及他人, 因为曾经被爱, 摒舍锦衣华食, 坚守清贫讲台。

以爱润爱, 学生说“老师您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大山深处, 土地贫瘠, 经济落后, 生活艰苦, 孩子们上学非常困难。鲁城山区共有几十个自然村, 村与村之间交通不便。每到雨季, 山陡路滑, 河水暴涨, 上学更是困难。为保证学生安全, 她记不得因路滑摔倒过多少次, 却想着还有哪一家没有走到;乡亲们常常因感动说不出话来, 却心疼得直掉眼泪。忘我工作、爱岗敬业、全心全意献身教育的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当老师的, 我们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她们。”她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课间、饭后与学生谈心、交流、活动是她的一大习惯;她与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 学生有了困难找她, 有了小秘密也愿意告诉她, 她是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学生有了病, 她像自己的孩子有了病一样着急, 二话不说, 带着就往医院跑, 用自己的钱给学生看病拿药是常事, 至于为学生花了自己的多少钱, 她从来不去想。学生有了心理问题, 她就一次次耐心地和学生谈心, 直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为止。正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 使得浓浓师情, 化作春风细雨, 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而她, 也被学生亲昵地称作“妈妈式的老师”。即使学生在毕业以后很久, 也对她有着很深的感情。有一次她到卞庄二中听课, 讲课的教师闫良军看到她去了, 竟然当着全体听课老师的面, 一面恭恭敬敬地给她鞠躬, 一面向自己的全体学生介绍说许老师是他的恩师。而有一次她在东苑中学的时候, 一个她教过的女生, 见了她竟然激动得搂着她哭了起来。

以爱润爱, 播种爱就会收获爱, 许老师说她最幸福的是孩子们叫她妈妈, 我们看到这样一封信:

“……老师!孟君真的好想念您。每天我都怀念初中的生活, 那时的学习生活一样累和无味, 但是那时的我有您的关心。记得在班里您是第一个知道我的名字, 您第一次用手拍我的肩膀, 因为我把一张试卷给撕了。您大概已经忘记了吧, 但我永远不会忘。从此, 在课堂您总会喊出我的名字来提问我, 而且对我特好, 下课, 同学都说您很喜欢我, 是真的吗?

老师, 您知道吗?您有妈妈的味道, 您就像妈妈一样对待我们。每次总是拍着肩膀低头对我们说话, 有时是在批评, 但是, 我却一点儿也不怪你, 却感到幸福。我打心眼里想让您喜欢我, 所以在您的课堂上, 我总是很想表现, 让您更加注意我。

记得一次一个女同学生病了, 您弯下腰用额头去对着她的额头试温, 我好羡慕, 也好嫉妒, 那是妈妈的动作, 我多么希望那个生病的女孩是我啊!那样我也能感受到您的体温了, 那是妈妈的温度, 那是妈妈的味道啊!……”

2002年夏天她因长期的劳累, 有一段时间因贫血, 精神状况特别不好。董姗姗同学在作文中写道:“老师您生病了吗?您的精神那么差, 这可不像热情飞扬的您, 如果您累了, 就休息一下, 别累坏了身体;您遇到不顺心的事了吗?您可以向我倾诉, 让我与您共同分担痛苦。”读到孩子的作文, 也为孩子的细心、爱心所感动, 付出了爱, 也享受着孩子们的爱心。

爱是世界上最纯洁, 也是最温暖的感情。爱是无限的, 爱是不朽的。每个人都拥有爱, 每个人也都会在爱的关怀下成长。亲情、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欢笑。言为心声, 当一个人需要关怀, 需要别人向他伸出援手, 付出爱的时候, 却没人理睬他, 他有多痛苦。就算你家财万贯, 事业有成, 有着天使面孔, 却不愿为一些需要一点点帮助的人送出关怀, 这样的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朴实是一种崇高的禀性, 吃苦是一种伟大的精神, 感恩是一种诚挚的品质。朴实的禀性真诚实在, 吃苦的精神火热顽强, 感恩的品质真诚无私。

以身立教, 她是教学教管的行家里手

作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 她执教勤勉, 刻苦钻研教学业务, 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仔仔细细地批阅每一份作业, 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次辅导。二十六年来她一直在边远的山区默默耕耘, 在二十六年的辛勤耕耘过程中, 她从来没有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 在小学时教学成绩一直是全乡镇第一, 在初中时教学成绩也一直在全县名列前矛;十九年来她一直担任鲁城中学的教务主任, 在十九年的教干任职过程中, 她从来没有计较过个人的待遇、荣誉、职位, 从来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 而她的教学管理水平, 一直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正是凭着正直的人品素质和勤奋的工作态度, 她在当地成了知名度最高、最受社会尊重的教师, 成为在学校广受尊重、信赖的教干。

许景敏是一个勤教乐教的奉献型教师, 更是一个研学研教的研究型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她努力学习先进教学经验, 积极探求新教法, 始终坚持教学与教研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快乐中探索求知。在课堂教学中, 她创设的教学情境恰当、诱人、激趣、成理。她的点拨妙趣横生、准确、中肯、切实。她用自己的阅历, 自己的快乐与忧伤, 成功与失败作为教学资源去影响学生, 使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灵活的导学方式与语文教育的生命主流水乳交融, 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因此, 她的教学成绩一直都非常出色, 早在担任小学教师期间, 她就以连续五年全乡第一的好成绩, 被同行称为“第一专业户”。

在她担任学科带头人和教务主任后, 指导中青年教师、培养优秀教师、带领整个教学团队提高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更成了她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她担任鲁城中学教务主任以来, 不仅她任课的语文学科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整个鲁城中学的教学成绩也一直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学校连年被评为县级教学先进单位、市级教学先进单位、市级教科研先进单位。而她, 先后两次获语文讲课比赛一等奖, 两次获市级教学成绩奖, 并先后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和苍山县教学能手。她先后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语文教师。在2007年“苍山县十大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干部”评选中, 身在偏远乡镇的她, 以高票当选为“苍山县十大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干部”。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 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 2010年10月被县教体局任命为鲁城中学副校长。

将心换心, 她是同事特别敬佩的“许大姐”

自1992年8月调入鲁城中学任教务主任以来, 她一直带两个班的语文课, 并兼任年级主任, 只要有教师请假, 她都是主动去代课。在鲁城中学, 哪个老师有了困难, 要找帮忙的第一个人肯定是许老师;哪个老师有了心事, 要找倾诉的第一个人也肯定是许老师。她和老师们在工作中是团结协作的好同事, 在生活上是互相帮助的好朋友。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制度设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 许景敏一直坚持真心待人、公正处事的原则, 在人才推荐、教师量化考核、评优树先等重大事情上严格自律, 不为人情所动, 一身正气, 光明磊落,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志。在担任鲁城中学教务主任的十八年中, 由她负责的所有成绩考核, 评优树先, 没有一次出现教师不满意的情况。

许老师扎根山区, 为了贫困农村的教育事业, 奉献了美好的青春, 奉献了无数的精力。她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教育人, 以忘我拼博的精神激励人, 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带动人, 堪称育人的典范、师德的楷模、教学的“博”家。她所撰写的论文独具特色, 并多次指导学生参赛获得一、二等奖。她获得上级领导、学校同事和当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走近许老师, 你会发现, 她无论做哪一项工作都是脚踏实地、尽心尽责, 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每一项工作都是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 她把自己学到的班级管理经验与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 促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她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 仔细阅读分析年轻老师的创新课、研究课, 帮助年轻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每次听课后, 她都会认真评课, 帮助授课者找出优缺点, 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可以说, 学校里每一位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上, 都洒有她辛勤的汗水。

她深知“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的道理, 因此, 她一直坚持在工作上以身作则, 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将心换心, 同事都特别敬佩地称她为“许大姐”。

2009年许景敏被学校推荐参加苍山县校长模拟竞争上岗演讲比赛。在演讲中, 她实事求地介绍了自己过去的工作情况, 思路清晰地介绍了自己对未来工作的设想, 被由专家和教干组成的评委组评为一等奖。这, 既是对她过去工作的肯定, 更是对她未来工作的期许。

她的演说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就是:

“经常有人问我:驱车去70里地的鲁城教书, 工资还不够油钱呢, 高级职称早就晋完了, 凭你的家庭状况, 何必再出那个力?我想教书与钱的多少是不能划等号的。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职责, 承载着万千家庭的希望和梦想,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虽然充满艰辛, 必须默默奉献;教师的职业, 需要用良心和智慧去塑造人的心灵,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完善自我。选择了教师也就选择了清贫与奉献。现代教学改革给了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广阔的天空, 尝试着奉献出爱心一片, 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沁人心脾的一股股暖流, 带领孩子们攀登一座座科学的高峰, 透视着科学领域的广阔视野。我们手拿三寸粉笔, 百舸争流;我们稳站三尺讲台, 千帆勇进。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求轰轰烈烈, 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 但求人生无悔。”

“行行复行行, 行行不止”。严于树德,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 决定教师的品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许老师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 提高自己的文化科学素质, 对现实保持敏锐的思维, 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新型教师。一方面, 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 加强学习进修, 在服务、管理、教育中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同时, 在工作中她不断地总结, 撰写论文;另一方面,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 如学生大扫除、课外活动等方面, 自己首先做到, 身先士卒, 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感染每一个学生, 以致于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称她为“许妈妈”。童言无忌是孩子的天性, 但这却是孩子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深情呼唤。

一黛远山, 宁静致远, 淡定生命的原色

“带一批学生, 拂两袖清风;站三尺讲台, 尽教师之职”。这是许老师勉励自己的警语, 也正是她教坛生涯的真实写照。

在她最近的日记中有几句文字记录了她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别样感受, 此刻我们也嗅察到了她为师、为教、为人的至高境界:

文人西湖, 笔锋万千, 多是烟雨画江南, 柳浪闻莺阆中颜。湖心亭里看云天, 一人一炉一舟杆。飞鸟尽, 人生半, 独立万里读雪帆。西子湖上最清寒, 惜日明月, 天外一痴仙。三林醉, 梦回金陵轩。

这是许景敏老师在2009年12月18日参加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时听课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的随感, 天气寒冷, 文境动人, 真是冰炉相融美感至极。或许这其中的彻寒之静正蕴含着她人生所思索的境界。感觉她正以最美的姿态静静地坚守, 聆听雪的声音, 享受育人者的幸福与安宁。

她在物质上是富有的, 她又在探寻精神世界的富矿, 这是高尚的人生境界。高尚的人生淡定生命的原色, 生命即五色, 生命的原色:红、黄、蓝;人生的底色却是墨与白。人生是一幅多彩的画卷, 我们要欣然挥笔, 为它着上朴实的黄、吃苦的红、感恩的蓝, 让生命的三原色交相辉映, 勾勒出更加美好壮丽的人生。人生即抉择。我们既需要学会坚持, 也需要学会放弃。

女教师先进事迹演讲稿 篇3

天马镇中心小学教师:王芝琴

今天学习盲人女教师刘芳先进事迹的报道,不禁感叹,她真是教师队伍的骄傲。虽然她的眼睛看不见,但给我们带来的是无限的正能量。她就是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她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刘芳老师永远是我们作为园丁的榜样。

近几日来,各大媒体、电视新闻等都在不断播报关于盲人女教师刘芳老师的感人事迹。我上网搜寻了关于刘芳老师的相关新闻报道,对刘老师的事迹有了一定了解。毫不掩饰地说,我是含着泪读完了每一篇报道,那种触动、那种震撼,无语言表。

报道中说刘芳老师是“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而我想说,刘芳老师是当代教师的骄傲,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在经济浪潮冲击的时代、在一切都向“钱”看的时代,教师职业已经被许多人视为最低等的职业,尤其是有钱人那是更看不起我们教师!然而我们的教师也被这些歧视弄糊涂了。他们也开始不甘心,也不安心于自己的工作,在外谋“第二”职业,想跟那些有钱人比。工作不卖力,学生学得怎么样与他无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工作的怠慢;上班时间有的打瞌睡;有的打游戏;有的网购„„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之便,开什么补习班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在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并不少见。他们被利欲蒙蔽了双眼,作为教师,他们的心理是扭曲的。

刘芳老师的事迹,无疑为我们点亮了迷途中的一盏灯。虽然刘老师眼睛看不见,但她从没有放弃过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她付出了超过常人无数倍的努力,她用设有盲人软件的电脑写了两部小说。她用耳朵给学生修改作文,用电脑把所有的课文和重难点背下来,再去上课。并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特别欣赏刘芳老师的一句话:“„„生活不能改变的话,就改变生活的态度。”

学习盲人女教师刘芳事迹心得体会 篇4

——学习盲人女教师刘芳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

遵义县泮水中学 王文喜

通过本次 “学习盲人女教师刘芳的感人事迹”后,让我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曾记得诗人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时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只要灵魂在,人就永远在。

今天,我认为,有的人,虽然眼睛雪亮,但他的内心却充满阴暗;有的人,虽然眼里是一片黑暗,但他的内心却光明无量,充满光芒。

2015年11月23日、电视新闻在播报了盲人女教师刘老师的感人事迹。看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联播》里那短短3分多钟的视频之后,我又在上网下载了刘老师的相关视频,对刘老师的事迹了解得更加清楚了。毫不掩饰地说,我读完了每一篇报道,内心所受之震撼,无以言表。

贵阳市白云三中的女教师刘芳,想就是这样的真实写照。刘老师的生活中没有了光明,有的只是黑暗。但她却用无私的爱、用她一颗热诚的心照亮了身边无数的人,照亮了她的人生。刘老师,就是人们迷茫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那些年我们的梦想,就像青青的石榴,子多却味涩,你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总有一天会等到它成熟,颗粒晶莹剔透,多汁而甜美。”是的,刘老师等到了。

刘芳,一个爱岗敬业,顽强与命运抗争,在眼睛失明后用心点燃光明的人。她的精神感染着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被称为“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刘芳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爱岗敬业,踏实做好一名教师的本分。我们要以身为教师为荣,而不是为教师抹黑。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刘芳老师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刘芳老师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也是一名教师,我要向刘芳老师学习,学习她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女教师演讲稿 篇5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整天和天真活泼的儿童伴随在一起,和他们建立了鱼水关系,把学生视如亲子,陪他们一起学习、活动,我感到非常快乐,非常幸福,他们就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一样,需要我们老师来精心的培育,从生活上、学习上细心地照料他们,在平坦的大道上也有烦恼和快乐,我总是用微笑去消失烦恼,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对调皮的学生我从不体罚和变相体罚,从不歧视后进生,总是耐心地说服教育他们,从不发火,经常地找他们促膝谈心,相互交流,发现学生身上有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平时发现班上有困难的学生都能热情主动地去帮助解决。有时自己掏腰包为班上有困难的学生买学习用品,多次受到家长的称赞。

我长期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领导的核心,是政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传道授业解惑者,首先要认真学习有关班主任工作条例,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精益求精的做好班主任工作,和风细雨地做好学生思想转化工作,利用班队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为人师表,教师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20xx年班上有一个学生张xx,爸爸患肝癌去世了,家里债务累累,妈妈嫁人了,可怜的张xx和六十多岁的爷爷相依生活在一起,家庭无经济来源,生活上非常困难,眼看小张xx失学了,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主动登门家访,帮助张xx解决困难,动员张xx上学,自己带头捐款,还呼吁左邻右舍和班上学生捐钱、捐物,终于使张xx从困难中解脱出来,安心上学,每逢星期天还把张xx带回家,补习功课,让小张吃上一顿美餐,张xx和爷爷非常激动,热泪盈眶。我想一个人做点好事,也是应该的。

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教书育人,我认为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精致工程,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马虎,不然的话就会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工作岗位,才能不被改革大潮淘汰,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更新,我们要不断的去“充电”,认真钻研文化业务知识,苦练教育教学基本功,古人云:“学生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活水要从源头来,教师的文化水平要不断的提高,才能跟得上教育发展的步伐,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苦功夫,平时坚持订阅教育刊物,挤时间看书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经常和同行听课、评课,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课堂上采取启发式教学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探究学习的能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的女教师生涯 篇6

一、少年追忆

尹冬冬, 这个名字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遇到了非议, 说这两个字“冬冬”, 小资产阶级情调颇浓, 叫革命、拥军不更好么。我说我不能改名字, 因为我出生于1942年, 那个时候是日本人蹂躏我们中国人、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代。在我的出生地重庆, 很多知识分子和地下党都在坚持奋斗, 那个冬天尤为严寒, 这是第一个“冬”的意思。我们的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我们的战士面临着生死存亡, 在死亡线上挣扎, 那是多么寒冷的冬夜, 这是第二个“冬”的意思。因此我对造反派说, 这个名字会每时每刻让我想起我出生时苦难的中国。伴随着我的成长, 我逐渐意识到这个名字的沉重, 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我出生时, 当时有文化的人很少, 我母亲只有高小文化, 父亲只有小学文化。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特别羡慕那些能背着书包唱着歌上学的孩子, 因此我就自己跑去报考了小学。对方问我的还都能答出来, 但是有一个问题难住我了, 因为他们要七担米, 那会使我们全家吃饭困难, 因此我就没去。在南京有一家教会学校——汇文女子学校, 因为是外国教会开办的, 收费少但也要两担米。后来我妈妈就带我到丹凤街, 这是很繁华的一条街, 有丝绸店铺、银行、当铺, 但是确实是“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还有很多很多乞讨的人, 那是真正在吃饭的底线上挣扎的人。而我就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迪贤小学 (音译) , 一分钱不要, 带着大板凳、小板凳就可去上课。没钱买书, 刘老师就让我抄书, 她是一位十分美丽、有气质、心灵美的老师。

上了这个小学, 第一节课是国文课, 第一个内容是写“来来来, 来学习;去去去, 去游戏”。最难的是繁体的“学”字, 我们没钱买纸, 就在空中比画。就是这个教学方法, 让我受益匪浅, 到现在我做科研, 也是从最难的而不是最简单的开始, 这让我尝到了很多甜头。

仅过了一年,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了。我们都已经会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所以解放军打着火把进城的时候, 我们就去鼓楼广场迎接他们。事后, 我才知道这所小学是共产党的一个据点。南京解放了, 迪贤小学就没有了, 我就近进了琅琊路小学。这所小学在琅琊山下, 坐落在AB大楼, 很有名。在小学阶段, 我们过着供给制的生活,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口袋里装一个咖啡色的盒子, 用结实的鞋带拴上, 用来吃饭。感觉新社会平等, 没有大板凳、小板凳之分。不久我就加入了中国少年儿童队, 后来才改成少先队。当时红领巾还不能随便带, 因为当时敌对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如果一个小孩子带着红领巾独自走在外面, 会被撕掉红领巾。我们从小就在这两种势力的较量下成长, 生在红旗下, 我们受到了革命的熏陶。

记得当时我们考初中, 是拿红纸高高地竖着写自己的名字。有一题问一天是多少小时, 我写的是12小时, 但是我的同学写的都是24小时, 我当时想的是这题没说一夜, 只说了一天。因此我决心我当老师之后坚决不出如此损人的题。小学的刘老师告诉我考上中学时, 我激动得什么话都没说, 傻劲到现在都回味无穷。她说你有什么事到南京师范学院找我, 她当时任南京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是地下党。这使我从小就树立了感恩的思想, 要以刘老师为榜样。

我上的中学现在叫人民中学, 当时叫第四女子中学。它比北师大的历史要久远, 是1887年美国的一个传教士沙德纳从安徽芜湖带了六个孩子到南京干河沿, 现在是珠江路和长江路间的一条胡同里设立的学堂, 叫“沙小姐学堂”。1899年正式设置初中部, 1902年命名为汇文女子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改称。1968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 学校门口有中山路, 当时改名为人民中学以示革命性。

在中学我遇到了很多很棒的老师, 我不能一一介绍, 这里就说一位, 我的化学老师, 她叫沈婉儿, 是全国优秀教师, 国家奖励了她一个煤气罐、一个煤气本。我考大学时, 想起她上课常说的一句话:“在化学的世界里是没有废物的。”通过化学这个世界, 有望使我们中国人吃饱穿暖。农药化肥, 解决了我们国家的粮食问题;化纤厂, 解决了我们的穿衣问题。因此我认为化学对我们国家是十分有意义的。我当时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的支持下, 努力考大学。虽然我是一个过敏体质的人, 做实验经常过敏, 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因为秉承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一定要让大家都吃饱穿暖。

二、我的大学

但是我为何要选择师范?这除了老师的引导之外, 还有一个兴趣的问题。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我的兴趣是古汉语、古典文学的东西, 还有建筑装潢。但是根据什么来报志愿呢?当时毫不犹豫的是祖国的需要。当时的“催化剂”是什么呢?是陈垣校长, 是他说的“一颗红心, 两手准备”, 即如果考不上, 便投入工作当中。他给毕业生的信我一直保存着, 直到“文化大革命”时被抄走。虽然去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找了多次, 但依旧没有踪影。信中有两点我印象非常深刻, 其一就是他提到的“人民教师”, 教师是为人民工作的;其二就是北京师范大学是人民教师的摇篮。陈垣先生是辅仁大学的校长, 而他在新中国成立十年后, 1959年1月, 时年79岁高龄, 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时给我的影响十分巨大, 促使我选择了这条道路。1970年下半年, 他的晚辈带着新生的儿女到北京来看望他, 请老爷爷取个名字, 他毫不犹豫地起名:兴兴、旺旺, 始终认为中国肯定是要兴旺的。就在1970年, 他将几万册图书、稿费全部交公, 这是他最后的报国之道。1971年他去世了。

那时候我们的教育方针是让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上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坚定地贯彻这个教育方针。虽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但是今天还是提提。大家看我的个子不高, 但我还是我们北京师范大学排球队的呢。当时有一场球, 北师大和钢铁学院的女生比赛, 地点在什刹海体育馆。上场了, 我是一号。看对方钢铁学院的女生, 膀大腰圆, 我站在那里特渺小, 怎么打啊?我想我要用智力战胜她们, 因此从发球角度上取利, 最后以14:0的比分获胜, 成为当时的一段佳话。因此要扬长才能避短, 这是很深刻的一点。同时我每天都要跑步, 风雨不动, 从宋庆龄住址附近跑到北师大, 始终如一。冬天从来没有戴过围巾、手套, 同时舍不得穿袜子, 就直接光着脚板跑。因为我是南方来的, 没有厚厚的大棉鞋, 所以跑完之后晚上不敢洗脚, 怕脚上的伽痛。因此这14:0绝不是偶然获得的。

我认为在大学里最应接受的教育就是社会教育, 因为当时的教育方针是针对普通劳动者的。我这个人说实话并不聪明, 但是还比较勤奋。我可以每天晚上在熄灯之后到厕所去做题, 早上天一亮就跑出去了。社会大学对我们所起的教育作用很大, 每当我到了八达岭长城、居庸关, 我就特别开心, 因为那里有我种下的树, 二百多个坑啊, 最多的时候能挖到三百多个。我们是三月去的, 四月底回。六十多个人, 就一个小水坑, 是我们的全部用水。当时风大, 要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冲出风口, 一开始还唱《团结就是力量》, 结果越唱越走不出去。记得当时我们有一个缸, 是我们党委书记来看望时给的, 我们用来泡海带。我之前没有见过“飞毯”, 那天看见了, 因为风把我们的一缸海带吹走了, 我们眼巴巴地在那看着它飞走。当时很艰苦, 但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我们做的事都很有意义。

我们还参加了其他的一些劳动。下雪之后我们都会出去扫雪, 我们的菜都是我们自己整理出来的, 如果上午三、四节没有课的话我们就会去帮厨。大家都去过北师大校医院吗?校医院的建构有什么问题吗?一进去的时候是挂号室, 厕所都在最南边, 诊室都在北边。我们这么了解是因为对它有感情, 建造时我们每天晚上都去挖地, 看着铲土机, 包括旧图书馆的建造。等建好了我们去体检的时候, 发现怎么厕所在南边呢, 转念一想肯定是把图纸弄反了。有了感情的视角是不一样的, 这种感情就使得我能在毕业以后留校工作, 而且这份情, 使我一直坚守着, 坚守在教育的第一线。

三、那些际遇

我遇到的可敬的恩师, 除了作为地下党的刘老师, 还有两位沈老师, 其中一位教会我怎样在拮据中生存, 告诉我冬天可以去挖冬瓜籽, 我的第一本小字典便是用我挖冬瓜籽挣的钱, 她帮我买的。还有我的总支部王书记, 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无论怎么拷打她都不屈服。什么叫考验啊, 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写字在女同学里算难看的。有一个书法家叫刘丙申, 当过北京市科技顾问团的顾问, 有一次开会他跟我讲:你这字再练练可以卖钱了, 我就知道我写得不是很烂, 因为当时的数学老师写得一手好字, 他告诉我必须有一笔好字才能成为师姐。另外物理老师在现场演算的时候十分入迷, 上课的程度都到了忘我的状态, 富有激情, 恨铁不成钢。夏天特别热, 我从来不打扇子, 为了尊重老师, 因为我的一个老师特别胖, 很热的时候他就说:让我们看看尹冬冬吧, 她是多么凉快, 全身的烦热都化为乌有。还有北大的徐光宪先生, 他的两个女儿我教过, 号称为我的嫡系部队, 就是我亲自上过课的, 一个在生科院, 一个在化院。大女儿在生科院做实验的时候, 说这个温度计升到78摄氏度的时候, 水银就蒸馏出来了, 她说的是错的, 实际情况是当有蒸汽出来的时候, 突然顶到78摄氏度, 这才是正确的描述, 我罚她再做一遍实验。她不服气, 拿回家给爸爸妈妈看, 妈妈也是北大的院士。徐光宪先生看完之后就问尹冬冬何许人也, 通过我们一个地下党的老师找到我, 对我说你就要这样, 凡事要认事不认人, 一定会有出息的。很多以前的学生现在还称我“老师姐姐”, 也有人称我“冬奶奶”、“姥姥”。大家都是我的恩师, 给我营造了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

四、人生感悟

1964年, 一个炽热的夏天, 同时又是一个个难眠的星夜, 我们毕业的那几天一夜一夜地聊, 回顾过去的五年, 在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民教师的摇篮中, 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那我们求了什么?今天在这里汇报给大家:第一是铸造灵魂。一个人可以有强壮的躯干, 还得有灵魂, 坚定的方向, 政治方向。第二是积蓄内能。因为我是学化学的, 积蓄内能才能生成新物质, 才能解决我们发展中国家物质缺乏的问题, 那内能就是德智体美劳, 一样不能少。第三是开发潜质。每个人都有巨大的能量, 有待于自己发掘。第四是雕琢气质。我们要有革命人的胸怀和意志。第五是砥砺性情。作为一个人民教师, 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性情。笑一笑, 十年少。有幸福微笑的人何止生病少, 连免疫力都特别强。我下的决心是要为共和国健康工作50年, 我好像已经达到了。

我的日记本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走了, 这是我现在写的:大学之道, 在于至善的人格铸造, 是与室友、同学、教职工们五年朝朝夕夕、共同担当、和睦相处濡养起来的, 是毕业后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我今天能站在这里, 是那五年濡养了我, 是所有师大人濡养了我, 帮助了我。

那么大学的女生之道又是什么呢?中国的女性, 她要扮演职业女性、家庭妇女, 要有养儿育女的任务。你两个都要做的话, 一定要缜密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一定要强调效率。效率就是要跟时间跑, 下了班要做饭、打扫卫生。一定要大胆行动, 不要有任何犹豫, 不要小鸟依人式的。我没化过妆, 我没时间, 有的时候被子都没空叠。要查论文, 昨晚还在写十五章《有机化学与生态环境》的目录。同时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开阔视野, 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最核心的是把握自己的思想情感。做一个女性, 最重要的是自重、自动、自信、自立, 这个自重里包含一种分寸, 特别是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另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

概括起来, 我们女性在学习、社会工作上, 要“与男性一样”;在业余生活、在家中, 要“还女性本色”, 还我女儿装。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当时我憧憬的未来, 是希望我的学生, 无论功成名就还是默默无闻, 个个都是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堂堂正正的。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既对得起自然, 又对得起人类。这实际上就是我的一个中国梦。

女教师爱岗敬业演讲稿 篇7

回首自己的工作之路已有十年,在这几年中,让我受到过无数次地感动。当读到很多老师的感人事迹时,感觉喉咙哽咽,心头发酸,使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师正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如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为此,我为自己能够从事崇高的教育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用心谱写精彩人生!每当读到这些赞美教师的诗词,我的心情就无比的喜悦,我骄傲,我是一名女教师!

我们的工作是如此的平凡,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们的工作是如此的不平凡,我们的双手托举着祖国的未来。这里是我的讲台,这里有我的爱。面对学生渴望的眼神,我们在讲台上挥洒自如;面对学生无助的眼神,我们在生活中无微不至;面对学生迷茫的眼神,我们在前程上指点方向!我们不是春蚕,我们的丝永远围绕在学生的身边;我们不是蜡烛,我们的光一直指引学生前进的路程!

我们的人生是奉献的人生!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性淡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放弃了时尚华丽,但谁能说我们不美?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知识的魅力!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放弃了歌舞升平,但谁能说我们不快乐?享受授业解惑的过程乐趣无穷!选择了“三尺讲台”就放弃了金钱名利,但谁能说我们不富有?桃李满天下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女教师,为人师,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女,为人媳……公务缠身,家务烦心,事事操心,一个个像个陀螺,每天滴溜溜地转;各方面干好了还罢,万一哪方面没干好,出了差错,就会处处烦心……想到此,做女人难,做一个女教师更难的感受油然而生心头。但想到“半杯水”的故事,感觉就不一样了,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有的人会说:“唉,怎么才只有半杯水!”有的人却会说:“呵,太好了,我至少还有半杯水!”瞧: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作为一个女老师,每天带着这么多学生,想一想,天底下那有一个母亲会有这么多孩子,会有这么多快乐,桃李满天下,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呀!事情多,负担重,可以给自己减负,做事情,订好计划,生活就会有规律,连那你的生物钟都会有规律。先做重要的事情,减去不必要的应酬。每天给自己半小时的锻炼时间,每天和自己交流十分钟,和最亲的人交流十分钟,真心的对待每个人,认真的对待每件重要的事,即使结果不圆满,只要问心无愧,就会心情舒畅。对别人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你就会少一分烦恼,少一份争吵。你就会多一份幸福,多一份悠闲,多一份优雅,多一份美丽的心情,生活就会多一份温馨的滋味!祝愿所有的女教师,包括我,为了所有我们爱的人,也为了所有爱我们的人,好好地活,好好地过,活出滋味,活出精彩!

女教师三八节关于师德的演讲稿 篇8

女教师三八节关于师德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女同胞:

大家好!

首先请让我代表普教中心全体女职工向各位女同胞道一声:节日好!作为普教中心的一名女教师,我感到很自豪,我们与男同胞一起并肩耕耘,挥洒汗水,收获成功,为有色教育的辉煌,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洒向学生都是爱》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

“用爱撒播着希望”成了我们普教中心全体女教师无言的承诺,为了那无言的承诺,我们日夜兼程,却无怨无悔。多少个宁静的夜晚,为了备好每一堂课,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多少个业余时间,为了转化后进学生,我们冒着严寒酷暑去家访;多少个节假日,我们放弃与家人休闲的时间,潜心钻研新课标精神,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自我充电”。

倾注爱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我们全体女教师的一致追求。女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人的爱,它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毫无保留地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中。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有色二中310 班的一位男同学的母亲不幸病逝了,这位同学也因此变得孤僻、寡言,后又因父子之间的关系闹僵,最后这位同学的性格变得暴躁、厌学,进而出现逃课上网、夜不归宿的现象。班主任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少个的夜晚,张老师到新下陆的各个网吧去找他,给他买面包,送矿泉水,劝他回家,有时还把他接回自己的家,与他谈理想,谈人生,用母亲般的爱温暖他那颗受伤的心。多少个休息日,张老师来到他家,与他父亲谈对孩子的教育,希望父亲对孩子多点关心,多点赏识。多少个中午,张老师牺牲自己的午休时间,义务为他补课,使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最后顺利地考上了有色一中。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普教中心的女教师中举不胜举,我们的女教师用无私的爱呵护着每位学生健康成长。

说实话,面对外面精彩的世界,谁不崇尚前卫的生活?谁不向往舒适的日子?可作为一个女老师,每天下班后,想想第二天课堂上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想想案头堆积如山的作业,我们哪能忘情于享受?我们只能像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在我们的普教中心,多少青年女教师把青春年华扎根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多少中年女教师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多少老年女教师如老黄牛一般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一样翻转的年轮,可以碌碌无为,也可以永远被铭记。

虽然我们知道,那间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泪滴。但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托起有色教育明天的太阳,我们普教中心的全体女教师甘愿奉献我们全部的爱!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 篇9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 依托于具体的教室、校园与村落等空间环境以及当中的观念体系、文化性格与各种习俗, 融合了本土与外来的、传统与现代的各种价值取向。它与具体的地域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不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场、实体场, 而是一个倾向于社会场、心理场的综合场。

一、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特点

教师发展文化场是由多种要素在多种维度中所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传统性、多元性与跨文化性的特点, 影响着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内容、方向与路径。

1. 整体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整体性特点指的是它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其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这样的文化场是一个整体, 是一个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和相对独立性的自组织系统。这个系统整合了空间、时间和价值观念的各个要素, 跨越民族与地域, 借助于现代化手段与途径, 辐射到世界各地。

作为一个整体,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核心是观念体系。围绕这个核心, 外层是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相应的活动方式, 这样的文化场对教师发展产生影响是通过一定的场力而实现的。这个场力表现为一种精神氛围、一种风气, 决定着社区的舆论、学校的校风和班级的班风、学风、教风, 塑造着相应的教师文化, 对女教师发展起着熏陶、示范、规范、调节的作用, 女教师则以理解、掌握、内化、外化等形式学习和接受这些文化的期待与规范, 并付诸教育、教学的具体行动当中。

2. 动态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动态性特点指的是它的不断运动、前进或者退步的发展性与变化性特点。这样的文化场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的系统, 这个系统自产生之日起, 就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运动与变化的动力一方面来自其自身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来自与其他文化的接触、交往与沟通。

文化实际上是自然界的“人化”, 人的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文化内在结构的多维性与开放性。变迁是文化永恒的主题, 文化是一个没有固定边界的、开放的系统。文化自身具有的张力, 使得它在与异文化接触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一个相互之间的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推动文化处在不断的运动与发展过程中。而文化场中各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则构成了文化变迁的动力机制。可以说, 吸收外来成分以使自身获得新的生机, 是整个文化发展史的通则。[1]文化就是这样在不断地吐故纳新、摈弃糟粕、吸取养分的过程中获得生存与发展。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动态性特点, 使得女教师的内心世界在“平衡—失衡—平衡”的不断转换中获得发展。

3. 传统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传统性指的是文化场中起主导作用的性别观仍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性别观念是与特定的、传统的社会分工, 当地人的生计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而民族村寨, 多是处于边远山区, 其地理位置距离中心地带偏远, 交通不便, 通讯不畅, 因此“地方性知识”根深蒂固, 固有观念难以撼动。

这样的传统性特点, 为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带来的规约和要求有时是苛刻的, 她们首先要从属于家庭, 从属于丈夫, 如果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并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实际上, 长久以来的性别刻板印象, 极大地桎梏了人类的发展, 无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眼界的开阔以及能力的提升, 现实中的女性对自己的期望却远远不止这些, 更多的女性要求独立以及参与社会性事务。女性对已有的角色表现出一种服从的提升, 但也包含着一种抗争。

4. 多元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多元性指的是文化场中各种因素与观念交织并存的状态。这样的文化场在空间上包括学校、课堂、家庭与社区等物质环境, 在观念上包括本土与外来的、传统与现代的不同价值取向等心理环境, 在人物构成上包括本地人与外来人、未成年人与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 在人物活动中包括本地传统生活习俗和日常生计以及专业化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活动, 在女教师角色上包括主流文化代言人以及本地传统文化承载者等多元身份……

当下, 民族村寨女教师角色与身份的多元化, 加之生活工作在多种文化交织的文化场中, 使她们陷入文化困境:在工作中, 在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教育参与程度下, 她们感受着中心与边缘的无奈;在家庭中, 她们面对着家务与事业、主内与主外的犹豫;在村落院坝, 她们经历着局内与局外的尴尬;在人类共同的文化场, 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 她们体验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5. 跨文化性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跨文化性指的是文化场中各种文化的多元性及其之间相互交往的跨界性与融合性。跨文化性, 指的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 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历史上, 由于天然屏障及人为的文化壁垒, 各种文化之间自我封闭, 彼此互不往来。而当历史发展到今天, 由于现代经济及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过去文化间的封闭已被打破, 共同的利益与共同的难题也促使各文化之间产生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主观需要。所以, 打破疆界、联合沟通, 共同制定互补双赢的文化政策成了各国进一步发展的客观条件及主观需要。

由此, 同过去相比, 当下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场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单一文化场转变为了多元文化场, 由过去的文化的多元并存转变为了各种文化跨界互动, 由文化间的彼此封闭、冲突转变为了相互交流、理解、共生共荣, 是一个由多种文化所共同生存、演变、发展的有机系统。文化场的跨文化性使得女教师面临着不同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文化局面, 一方面为她们观念的丰富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另一方面也使她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选择困境。

二、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文化机制

教师发展的实质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智能结构和文化性格的逐步合理提升与完善的过程, 是外在环境与教师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文化的视角看, 教师发展总是处于特定的文化场中的。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的整体性、动态性、传统性、多元性与跨文化性, 决定了女教师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连续的、多维的互动过程, 即是一个跨文化场中的关键事件与教师的教育观念、文化体验与文化性格等内在因素的互动的过程, 是一个社会文化期待与主观自我期待的互动的过程。其中的动力机制源于文化间的差异以及由于差异而导致的观念的冲突、复原力的因应与文化的自觉, 更源于女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

如下图所示, 左侧的“文化互动的激发”为教师发展文化场中教师发展的外力作用, 右侧的观念的冲突、复原力的因应、文化自觉的维系与生命意识觉醒的引领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内外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于教师, 推动着教师的发展。

文化互动的激发是指在跨文化场中的各种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观念的冲突是指新旧观念之间的差异、矛盾与对抗;复原力是一种内在的、潜在的适应力, 当环境变动时这种潜能便会引导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做出调试;文化自觉是指对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图景的意识与理性思考;生命意识觉醒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命的体验, 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因此,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动力来自文化场的外力作用以及由此所激发的教师自身的观念、复原力、文化自觉与生命意识觉醒的相互作用。

1. 文化互动的激发

文化互动的激发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由于文化张力的作用, 在文化变迁的过程中, 必然导致在跨文化语境中各种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

文化学理论认为, 文化变迁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来自内部的矛盾运动, 由社会内部的变化而引起;一是来自外部的压力或推动力, 由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与迁徙, 或者与他文化接触而引起。正是由于冲突与变迁这文化永恒的主题, 教师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场成为了教师发展的重要影响源。文化是人的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产品, 是人在与自身、与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但同时文化又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文化张力是其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所以, 文化又是“为人”的。文化经由社会生活实践及精神价值体系两条途径对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决定着人的精神面貌及发展水平。文化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超越性和自在性的内在张力或矛盾, 这种矛盾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个体和群体、个体与文化模式的矛盾。在特定的条件下, 文化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精神会为人提供自由和创造性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而在另外一种条件下, 特定的文化模式的自在性和强制性又会成为个体发挥创造性的桎梏。[2]民族村寨女教师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推动或者挤压之下的一种样态。

2. 观念的冲突

观念的冲突是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在文化碰撞与冲突中, 只有那些与教师成长有密切联系的、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 才能够触动并激起教师发展的潜能。关键人物是指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对教师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这些人往往决定着教师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向。关键事件是指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 教师要围绕该事件作出某种关键性的决策, 并促使教师对可能导致教师特定发展方向的某种特定行为作出选择。[3]

学校与课堂是民族村寨女教师教育生活的主要场所, 她们的发展与这里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学校与课堂是传播主流文化的主要场所, 许多新的文化元素就是从这里进入到社区、进入到家庭的。新旧文化元素之间的冲突在这里表现得最为突出, 它具体化为课堂上或校园中的关键事件或关键情境。民族村寨女教师一方面以传播主流文化为己任, 但同时她又不可能超脱于所生存的文化环境, 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留有传统文化的深深烙印。这一新一旧的接触所带来的观念的冲突以渗透、规约或者阻抗、催化的方式对教师的发展产生影响, 这影响造成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观念的冲突, 并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等行为体现出来。

3. 复原力的因应

复原力的因应是牵引教师文化情感与体验的内在文化本能。复原力, 英文resilient, 也有译作韧性、心理弹性等, 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4]研究认为, 复原力是一种个体的能力、潜能或保质, 透过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因应过程, 产生出良好的适应结果。[5]复原力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心理特性, 它来自先天的、个人早年的经验或者危机事件后的个人学习经验。因此, 无论是身处逆境、还是身处顺境, 复原力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能源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身上。如我国的苗族长期辗转、迁徙于大山之间, 逐渐积淀形成了顽强、坚韧的民族性格, 作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代代相传, 融入了每一代人的血液与心灵, 成为世代遗传的文化基因。当遇到冲突、困惑或矛盾时, 民族固有的复原力便会被激发而释放出能量, 催动人克服困难、战胜逆境。

文化冲突对民族村寨女教师所激发起的复原力不仅与冲突的特点有关, 同时也与教师原有的观念体系, 与教师的文化体验、对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对自我的态度有关。但是, 并不是所有人在逆境之中都一定会被激发出巨大的复原力, 同时, 复原力本身也不是完美的, 它也有着不同的层面, 因而对人的发展的推动力也有大有小。Hunter认为, 最低层面的韧性仅仅具有生存意义, 人们通过暴力侵犯和情感压抑来保护自我;中间层面的韧性具有防御意义, 个体拒绝与别人交往, 以此抵制外界生活的不良刺激;最高层面的韧性才具有健康、成长的含义, 他们积极地调动个人资源, 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灵活地处理生活压力。处于前两个层面的人在成年之后, 往往会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心理障碍。[4]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同处于一个文化环境之中, 有的教师进步快, 而有的教师进步慢, 甚至有的教师会产生退步的现象。

4. 文化自觉的维系

文化自觉是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的理性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自觉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 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 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在文化上的体现。

民族村寨女教师的文化自觉对于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 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教师文化紧迫感与使命感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从文化学角度看, 文化自在与文化自觉是个体文化意识发展的两个阶段, 文化自在是无意识的、较低级的阶段, 文化自觉是有意识的、较高级的阶段。因此, 文化学视角中的教师发展也可据此划分为相应的两个状态, 即教师发展的文化自在状态与教师发展的文化自觉状态。国际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为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两大类型。外源型发展强调教师权益的保障、教师教育制度的完善、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等外部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内源型发展强调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 强调教师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教师参与行动研究等内部因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6]

5. 生命意识觉醒的引领

生命意识的觉醒是民族村寨女教师获得发展的内在引领。生命意识的觉醒唤起并支撑着民族村寨女教师对自身生命的热爱以及为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这种积极地对生存方式的不断追问与反思, 既是本能的, 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因为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以及对生与死的观念是深深根植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的。

我们在调查中经常可以看到, 民族村寨中小有成就的女教师们往往都是本村女孩儿中第一个坚持发奋读书的女孩儿, 她们对于改变现状、与命运抗争有着不懈的追求, 她们的成功又往往成为了本村女孩儿们的榜样。一位苗族女教师告诉我, 为了能够让她坚持上学, 她的父亲将自己做“老家”的大木头——这一灵魂与来生的寄托卖掉给她交学费。这件事对她的心灵该是多么大的震撼啊!每当她开始动摇当山村教师的信念的时候, 这件刻骨铭心的事都能唤起她的记忆而使她重又振作起来——继续留在村里坚持做下去。这当然有时代的痕迹, 因为那时候女孩子的读书机会很少, 但是却更加有力地证明了个体对生命觉醒在人生发展、充分实现生命价值中的重要影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同样环境同样命运的教师, 却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发展轨迹以及不同的生存价值。

综上所述, 民族村寨女教师发展文化场对教师发展的影响实际上是一个内外力量相互作用的过程。文化场对教师发展影响的意义在于它对女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预期、激励、阻止、调控;影响的内容包括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文化情感与发展动力;影响的途径是透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产生推动力或阻抗力, 它的力量具体表现为对教师教育信念的牵引与对教师教育情感的激发;文化场中两种或多种文化冲突的结果决定着它对教师发展所产生力量的大小及方向;教师通过观念、情感上的拒斥或接受对新的文化元素采取顺应或认同、改造或创新而反作用于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岱年, 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20.

[2]衣俊卿.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 2002, (5) .

[3]叶澜, 白益民, 王枬, 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309.

[4]肖楠.韧性 (resilience) ——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5, (5) .

[5]周碧岚.复原力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求索.2004, (10) .

上一篇:居委会主任升职报告范文下一篇:2.14情人节祝福语简短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