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扮家家
小班音乐:扮家家
一、推荐主题:
《天才小厨师》《扮家家》
二、教学设计生活化、游戏化的相关性分析:
1、歌曲选材来源于主题,并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
2、在整个教学中,始终都贯穿着游戏,有节奏的游戏、角色游戏等等。
三、建议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在教师的带领下,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的动作。
2、愿意参加集体表演,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围裙、铲子、筷子、蔬菜图片若干。
3、将座位排成一个U字形。
4、幼儿已熟悉歌曲扮家家。
(三)活动过程:
1、复习韵律活动《买菜》。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及音乐节奏,合拍地做“买菜”的动作。
(评析: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并在基础上进行模仿。)
2、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洗菜”的动作。
A、教师分别出示若干蔬菜图片(萝卜、黄瓜、虾、冬瓜、蘑菇),引导幼儿回忆蔬菜的名称。
B、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练习有节奏地洗菜。
a、哗啦啦„„洗萝卜,洗萝卜,洗好萝卜洗什么?
b这个黄瓜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拿小手臂变条弯弯的黄瓜,拿好小球来洗,哗啦啦„„洗黄瓜,洗好黄瓜洗什么?
c、我们一起把虾放在篮子里洗,哗啦啦„„洗虾拉,洗虾拉,洗好虾来洗什么?
d、冬瓜真大,就象我们小宝宝的肚子一样,我们一起来拿抹布洗吧。哗啦啦„„洗冬瓜,洗冬瓜,洗好冬瓜洗什么?
e、哗啦啦„„洗蘑菇,洗蘑菇。
3、将“切菜”和“炒菜”的动作与音乐匹配,听音乐做动作。
A、幼儿回忆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切菜的动作。
B、在教师语言及动作的提醒下,幼儿能跟着音乐合拍地做炒菜的动作。
(评析:教师以从买菜到洗菜到切菜刀炒菜,这个生活中幼儿都了解的过程为整个活动的贯穿线,并且以有节奏的儿歌游戏来配合幼儿的模仿动作,增加幼儿的模仿乐趣。)
4、复习歌表演《扮家家》:
教师引导幼儿找空的地方与同伴进行表演,体验同伴间身体接触的快乐。
1、通过录像知道炒菜做饭的不容易,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歌曲表演的动作。
活动目标:
1、炒菜做饭的录像
2、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知道炒菜做饭的不容易。
1、小朋友,你们看过爸爸妈妈炒菜做饭吗?(模仿炒菜做饭的动作)
2、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我们一起看看妈妈怎么为娃娃炒菜做饭。
3、播放炒菜做饭的录像。
小结:我们刚刚看了录像,洗米煮饭,还要洗菜切肉,娃娃的妈妈炒菜做饭真不容易啊,其实我们的爸爸妈妈炒菜做饭也很辛苦,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二)学习表现炒菜、闻菜的动作与表情,教师配合唱出歌曲中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洗米、然后把米放进电饭锅;
2、我们一起来洗菜,然后倒油炒菜;
3、我们一起来切肉,然后倒油炒肉;
(重点:适当的加以辛苦的表情,擦汗的姿势,使孩子明白炒菜做饭的辛苦)
(三)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欣赏。
(四)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创编歌曲表演动作。
(六)师生共同边唱边表演。
附儿歌: 我来做爸爸呀,我来做妈妈。
我们一起来呀,来玩扮家家。
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
小菜炒好了呀,味道好极了呀。
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
看了“《扮家家》的音乐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欢迎来我家音乐教案设计
2.《达古拉》音乐教案设计
3.《爱的人间》音乐教案设计
4.《卖报歌》音乐优秀教案设计
5.大班音乐活动健康歌设计教案3篇
6.康定情歌音乐教案设计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活动反思:
其实音乐活动,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这次这堂音乐课,我觉得在一些方便已经有些进步了,如: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样孩子们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过来,让孩子们学唱的时候形式有变化,孩子们也会感兴趣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堂音乐课还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下次在上这样的音乐活动时,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儿学唱的时候,首先要让幼儿记住歌词,教师的方法可以在变幻一下,效果会更好。
2、 让幼儿学会了,在来分角色演唱,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兴趣更浓,对歌词的内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唱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1.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学习炒菜等动作。
2. 体验做爸爸妈妈的愉快心情。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布娃娃若干、白纸帽、围裙、图片。
2. 录音带。
活动过程:
1. 让幼儿观看大人工作时的图片,体会父母的辛苦。
2. 学习律动《办家家》。
(1) 放音乐,幼儿跟唱。
(2) 启发幼儿自由做炒菜、端盘子、尝菜等动作。
(3) 请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然后抱起娃娃喂东西。
一、背景: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小孩过家家游戏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了幼儿的情感、认知、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二案例:
上周五区域活动时,在过家家区域活动的是小班的张冰倩、陈可欣、王芳坤、苏富阳、郑文杰。他们把过家家的玩具(奶瓶、苹果、黄瓜、拨浪鼓、刀、锅、铲子等)摆弄一番后,马上就开始了分工。苏富阳当“妈妈”,左手抱着一个娃娃,右手拿着拨浪鼓,正在哄娃娃。郑文杰当“爸爸”说:
“孩子他妈你在家里哄孩子吧,我去上班呀”。张冰倩当的是“奶奶”,在忙着给家人做饭,只见她一会用刀切菜,一会拿着锅和铲子在炒菜,忙得不亦乐乎。这时苏富阳这个妈妈假装孩子哭了,王芳坤当得是孩子的“爷爷”,急忙跑过来看孩子,问:“孩子怎么哭了,是不是饿了?还赶紧拿来了奶瓶让苏富阳给孩子喂奶。”而郑文杰和陈可欣年龄小,动手能力差,在玩的时候显的手足无措,拿着玩具乱敲、乱跑不能进入游戏角色中。
三、分析与反思: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可以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扮演妈妈,给娃娃喂饭,哄孩子睡觉,给家人做饭炒菜。扮演爸爸去上班,帮助家人去做饭等,扮演角色中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使游戏不断丰富起来。
孩子非常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喜欢模拟爸爸、妈妈炒菜、做饭等动作,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我将歌曲融于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歌曲,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尝试替换歌词,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能根据角色较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接唱与齐唱部分。
活动目标:
1、喜欢和老师一起模仿炒菜、喂娃娃的动作并演唱歌曲。
2、进一步感受爸爸妈妈等长辈对自己的关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并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爸爸眼镜一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理解歌曲内容。
(1)老师这儿有一个很大的娃娃家,想进去看看吗?咦,这里有个小娃娃,她怎么哭了?原来,小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们来炒小菜给她吃,好吗?先看老师怎么炒的?
教师示范炒小菜: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了。并喂给娃娃吃:娃娃,我给你炒了鸡蛋,快吃吧!
(2)“小朋友,娃娃还没饱,你们愿意给娃娃炒小菜吗?”教师抱娃娃走下去,一个个与幼儿互动。
(3)小娃娃吃饱了,心里可高兴了,她想跟大家玩办家家的游戏,咦,什么是办家家呀?我们平时玩的娃娃家家里有谁?谁来做爸爸?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爸爸,好吗?谁来做爸爸?男孩回答:我来做爸爸。你会把爸爸神气的样子做出来吗?谁来做妈妈?我们请神气的男孩子来做妈妈,好吗?谁来做妈妈?女孩回答:我来做妈妈。请你做一做妈妈漂亮的样子。
教师扮爸爸,幼儿扮妈妈,面对面,眼睛看着对方,合作表演一次。再请两对幼儿和全体幼儿表演一次。至“炒好小菜开饭了!”
(4)看,小菜炒好了,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娃娃肚子饿了,我们来喂她。老师会把这些好吃的小菜唱出来呢,想不想听?你们也来唱唱看。
2、学习歌曲《办家家》。
(1)教师:办家家的游戏好玩吗?电视里面也有小朋友在玩办家家的游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看完教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教师可清唱小朋友说到的内容。
(2)哥哥姐姐玩办家家的游戏可真有趣,想不想再听一遍?如果你觉得有点会了,可以轻轻地跟着她们唱。
(3)电视里的小朋友唱得真好听,我们小朋友一定也可以唱得很好听,是吗?一起来试一试。(钢琴伴奏)
(4)客人老师说: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小菜炒得好吃,歌也唱得很好听,你们愿意转过去唱给客人老师听吗?(钢琴伴奏)
3、用接唱、齐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4、欣赏幼儿的表演,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表演炒菜的动作指导语:“你看到爸爸妈妈是怎样炒菜的?你能学一学吗?”
6、集体表演分角色两两结伴进行表演。提出表演要求:表演时眼睛要看着和你一起表演的小朋友,像玩娃娃家游戏时一样。你也可以请客人老师参加你的表演。
7、结束语:小朋友的表演真棒老师为你们高兴,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欢快的音乐跳起舞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过程中,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前的教学思路,将学习的主动权大胆地放手给孩子。如对歌词的导入,教师不是死板地教幼儿死记硬背歌词,而是将歌词巧妙地蕴含在角色游戏、谈话中,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
2、教师不是以教唱为目的,而是根据目标设计了第四环节,引导幼儿仿编歌词,创编动作,然后进行歌表演,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自由表现,体现了“幼儿是学习主体”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教师与幼儿的“双主”关系也体现得恰到好处。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愉快的情绪,并对歌唱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我们在音乐活动中所追求的。
【小班音乐:扮家家】推荐阅读:
音乐《扮家家》音乐教案10-20
小班音乐:春天05-31
小班音乐 兔跳 教案05-27
小班音乐:碰一碰06-27
小班音乐歌曲春天07-04
小班音乐小手爬10-02
小班音乐活动案例11-15
环保音乐教案小班11-26
小班音乐苹果歌02-25
小班音乐滑梯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