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读书交流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镇西读书交流(通用10篇)

李镇西读书交流 篇1

读完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师内心深处的痛。

如果仅仅从教育动机看,李老师当年的罚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就是想“严肃纪律”,不过是“严格要求学生”嘛。大多数教师都会为自己的做法感到高兴,因为罚站一个安妮便换来了迟到现象的减少。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李老师在不经意间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呢?是伤害了一个生命即将结束的孩子的尊严,而且是连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这是何等残忍的事情。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此事真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学生尊严的伤害作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教育效果”。

教育,绝不能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尊重学生,并不能代替教育本身——这只是教育的前提;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剥夺了教育的全部。

教育,一刻也不能没有人情、人道和人性。

我此时此刻也要从内心深处不断反思。孩子都是好的,谁不希望天天都得到老师的表扬。在以后的教育中,我祈祷:这样的遗憾千万不要发生在我身上。也希望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教育,需要我们常常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

所谓理解儿童,不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以儿童的心去理解儿童的心。

谢 谢 李 老 师

刚刚打开书时,我就有一种冲动,因为首先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买的第一本教育名著。其次是在阅读多的杂志及文章中多次听到李老师的大名以及“爱心教育”的理念,一直就想近距离的了解一下。刚读了几页,我就有一种如饥似渴的冲动,被李老师那样朴素平凡而富有哲理的言语所深深打动。

以往听专家讲座也有收获,但是了解的只是专家的主要思想或总的思想体系,但是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却为之震撼了。没想到李老师的“爱”的理念落实的这么细致,这么周到。爱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没有爱绝对不是真正的教育。评价一个老师是否是最好的,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育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一句句朴实而又渗透着智慧的言语,深深的感染着我。

说句心里话,我本想走马观花的看一看,做一下笔记,应付了事,但此时我有些惭愧,似乎亵渎了大师的心血。我此时真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没读过的人,推荐给在教育战线上苦苦挣扎的同行们,推荐给豪气冲天的年轻教师们……

是啊,正如李老师所言,每一个孩子都有鲜明的个性,每一个孩子都想自由开放,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可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又有多少个孩子被冷落,又有多少个孩子把得到一次老师衷心的表扬当作一种奢侈?此时,我真心的对我教过的“差生说一声“对不起孩子们”,请原谅老师的狭隘与自私。

掩卷长思,虽然以一己之力改变不了现实,但我也不能再继续执迷不悟了,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同欢乐,同思考,让每一个被我教过的孩子都有一个全面的素质,将是我努力的方向,将来最起码我也可以骄傲的说:我读过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参加工作十几年以来,接收到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但却从没有通过各种渠道走进一个名人的心理,只是通过其事迹或名言、理念了解其表面,李老师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却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做人成才,可是如何培养?要靠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难道我们只培养有素质的孩子?其实,所谓的“差生”才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可在现实生活当中,又有多少教师整日在对家长和同事抱怨:某某某如何不可教也,一天说八遍,一点也不悔改,还与我闹情绪,真是伤心啊。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就是教师站在大多数孩子的立场看待他的言行,而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去为他着想,此时教师与孩子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导致费力不讨好。好孩子谁都会教育,有些好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个别),其实教育的真正的对象应该是所谓的“差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呵护。他们从内心深处的改变,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因此,教师必须“蹲下去和孩子说话”,用心灵与孩子交流,与他们同喜同忧,同思考,真正从心理上走进孩子,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体现师生平等,孩子才会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才会收到效果。才能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虽然说起容易做起难,但如果总是站在岸边捕鱼,是永远也体会不到“渔者”的快乐的。

“老大”的反思

关于教育惩罚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可谓众说纷纭,自己从教十几年来对此事感悟最深。刚任班主任时由于一直崇尚武力解决,同学们听到我的名字真可谓闻风丧胆,因此,同学送我个绰号“郭老大”,五六年了,一直这顶“乌纱帽”也没摘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武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使师生关系对立,最终导致两败俱伤。

通过阅读李老师的经历和感受,真的受益匪浅。

真正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情感的教育。在学校,任何形式的体罚都必须杜绝,因为离开了对学生的 爱与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但是成功的教育却不能没有惩罚。“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教育不仅意味着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水平,同时意味着按文明社会与他人交往的准则规范人的行为。虽然现在不当班主任了,但现在却成了全校的“大班主任”,群体生活学生之间难免发生肢体或语言上的磕磕碰碰,如果在用武力解决,就算有十只手也解决不了。同时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在于学生的亲密接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弱势群体的学生对“严格”的教师只是精神上的一种惧怕,而非发自内心的一种敬畏。当我试着改变自己的言行,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拥戴。一次是假。两次是假,可每一次每个学生都这样说的时候,我真的被感动了。学生也犯错误,但我用集体的意志,用民主的决策去处理日常出现的问题,省事省力不说,而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的教育惩罚不仅仅是制止违纪现象的手段,而且还应该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法治精神的途径。也就是说,教育惩罚不应该只是来自教育者,而应该来自学生集体意志的决定。学生与教师享有一样的权利,教师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开始尝试着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的实践,才是教育的实质所在。

总之,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是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时代民主精神。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

——感悟

从教十几年来,虽然没取得什么耀眼的光环,可在这小镇中我也经常以一名优秀教师的身份自居,因为我感受到了来自同事、家长、社会、学生的赞扬与认可,可自从读了李老师的文章之后,我才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肤浅。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学校德育主管领导,读了李老师的“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对照自己的工作历程,我的内心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平时个人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是教好学生读好书,教育差生会做人,虽然在此过程中也发现有很多好学生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面对这样的学生也曾经努力过,如谈话、日记交流、永眼神提示等,但也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与探索。面对此种情况只是无奈的表示遗憾。人们经常授予我们“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也经常说,当今教育常常诞生一些高分低能的“尖子生”,可终究谁来负这个责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可一届届诸多的优生像流水一样从我们手中经过,我们又何时、用何种方式对“优等生”进行过何种锤炼。

此时,面对面的站在李老师面前,我在怀着一种崇敬的同时,内心充斥着更多的是惭愧!

李镇西读书交流 篇2

以“全国十杰教师”“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李镇西老师班主任教学为线索,记录其日常生活及班上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全书以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爱心与民主教育为线索,真实记录一个优秀班级的成长历程。它不同于一般的教育理论著作,该书内容有冲突、有矛盾、有情节、有反思;其语言朴实、隽永,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从上学期去参加第五届班主任工作论坛买了这两本书以后,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没有时间看他。最近这段时间,利用晚上的时间翻阅了它。一边看我一边在感叹,感叹李老师的伟大与博爱,以及他作为班主任的独特的教育方法。他的许多观点让我感受良深,尽管是第一次接触他的书,但是我还是被他感动了,现在摘录一些书中的观点,相信对我以后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的教育就是教育者用心灵在学生的心灵中写下心灵诗篇。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所谓“教育”,并不是凭空外在地给学生灌输多少美好的道德,而是充分发现学生心灵本来就有的善良的萌芽,并使之凸现,再用这些善良的萌芽去鼓励他们保持并表现出更多的善良。

作为班主任,他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第一,做班主任一定要敏感和敏锐;第二,比管理更重要的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第三,引导学生

集体的自我教育;第四,要通过日常教育细节培养 共和国的公民,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会民主。

在班规中有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尽量做到不主观武断,若批评错同学一次罚款10元;不得未经同学同意而占用自习课讲语文,违者独自扫教室一次并罚款10元;上课不得无故迟到,违者在班上唱一支歌;按时下课,特殊情况拖堂不得超过一分钟,违者在班上唱一支歌;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同学的人格,必须向有关同学公开道歉,并罚款10元;批评同学应尽量态度平和,不得经常对同学们大发雷霆,每月向全班同学发火超过一次,扫教室一次;每期全班对班主任进行评议,并投信任票,评议不合格或信任票未获半数,将通报学校并要求撤换班主任。我们的班规中很少有对老师的约定,有的只是规定学生不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我想李老师是一个创举。

教育就是围绕着同一个问题对学生进行重复的熏陶,以达到教育目标为止,它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你别想一戳而就。

傅雷先生曾说: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同样的道理,真正的教育者,也不是没有失误,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几乎可以绝对地说,任何一个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区别优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错误,而在于他如何对待已经犯了的错误。这里所说的“如何对待”,不仅仅是指对错误的反思——对成长中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善于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

财富,这是任何一个教育者从普通教师走向专家乃至教育家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班主任一定要善于把教师对具体学生的褒贬转化为集体对他的褒贬。

„„

李老师还善于与学生沟通,尽管忙于很多工作,但都都会找时间和学生聊天,或者写不下于1000字的信给学生。看到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感叹班主任是这样当的。

我想我会向他们学习,但不会成为第二个李镇西,正像他对他的副班主任王晓丹老师所说的:你可以学我,但是不要成为第二个李镇西,你有你自己独特的方面,一定要发挥出来。

李镇西报告有感 篇3

殷慧超

在教师专业发展专家报告会上,李镇西博士做了题为《教师的人文追求》的报告,以一张充满笑脸的不经意间拍的教师照片和于漪老师的“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老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话开头,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实例,从情感与理想、风骨与良知、情趣与浪漫、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五个方面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李老师的讲座又一次唤醒了教师们的教育梦想,再一次启迪了大家的教育灵魂。通过这次报告会,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平凡与不平凡,为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做为一名教师,要始终不懈怠,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李镇西博士用自己教育实践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的人文追求,语言平实,生动幽默,不时激起听报告教师的阵阵笑声和热烈掌声,教育实例不时激起在场教师的心灵共鸣。

在情感与理想这一部分,首先讲到教师应该有一份平凡的幸福感,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在刚毕业的陈诗音老师的例子中,“老师,我们会想你的”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包含着多少孩子们对老师的爱。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在教育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感受学生的爱。回想自己,在上个周三的课外体育活动上,我和学生们一起做“贴膏药”的游戏,中间有一次我被抓住,换我抓学生,我跑了好几圈才抓住那个学生,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这时旁边的一个学生说“老师是不是很累”,现在想来那语气中也是包含着对

老师的关心,但是在当时我确并没有特别在意。

教师的工作是在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事业,李老师的报告不是教唆式的讲大道理,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和教育中的实例来讲述。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报告中的郭老师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学生对她依依不舍,非常信任他。别的老师都放弃的一个很调皮的男生,最终被她转变了。这更让我明白老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老师不放弃,再调皮的学生也有可能被转变,但是如果老师放弃一个学生,他再有希望变好,可能因为老师的放弃他也最终放弃自己。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都要一视同仁,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

李镇西经典语录 篇4

近日读李镇西老师著作和听他的报告收获甚多,摘其教育经典语录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录如下: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就永远年轻。”

“带着一个思考的大脑,重复每天平凡的工作。”

“不要做别人,做自己;不要重复自己,要创新。”

“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决不盲从。”

“教育要有一点浪漫的气息。”

“每天读浪漫的小说”

“多一条爱好,就多一条同学生走在一起的道路。”

“最不能原谅的教育失误,便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

“没有比倾听心脏的声音更幸福的了。”

“研究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

“永远记住: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严,就谈不上任何教育!”

“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

“人的自我改造绝不是一次教训就能彻底“重新做人”,所谓“战胜自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伴随一生。

“只要我把人格的丰碑深深的铸进学生的心灵,我就无往而不胜。”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只管攀登不问高。”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在教育中努力发现孩子们身上缺点的可爱性。”

“对学生的思想开导成功的秘诀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否则,用承认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的。“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今日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如何对待他人.”

李镇西心得体会 篇5

2017年9月23日——9月24日在三穗县教育与科技局的组织和带领下来到了铜仁市继续教育学院,参加了 “全国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教育思想专题大型报告会”。我有幸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报告——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李镇西老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人称“南李北魏”(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

李镇西老师的头衔很多,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人。但他在开场白的时候却这样说:头衔都是他人给的,我自己认为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那么朴实无华,那么平易近人。演讲开篇他让所有与会同志观看了武侯实验中学十年校庆的宣传片,十分钟的宣传片,没有看到学校的领导,没有看到学校的建校规模,没有看到半个字的关于学校取得的成就。仅仅看到了一位新教师怎样把一个中途转学的后进生培养的爱学习了的事迹。多么低调,多么实在啊。为了让坐在后面的老师能够看到他,他不惜站着讲讲课。“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走了很远,却忘记了我们的起点。”——李镇西

欣赏李镇西关于教育的演讲,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李镇西的教育行为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指导,所以我要把自己听到的,记住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爱心与教育

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叽叽喳喳的享受就是幸福)(有没有欣赏孩子的一颗心,可以反映你有没有对孩子的爱)。

爱是什么?

李镇西老师这样说:爱是一种依恋。(什么是依恋?孩子们都期盼着上你的课。放假了,孩子们都盼望着早点开学。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孩子们觉得因为有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爱是一种理解。什么是理解?李镇西用自己的一句话说“一个学校最可怕的是一群愚蠢的教职工在‘兢兢业业’。”最后告知与会者,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是:有儿童般的情感,有儿童般的兴趣,做有童心的教育者。你要理解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应该怎么!

爱是一种尊重。李镇西说:一个学校没有比学生的信任更重要的了。学生们为什么依恋学校,依恋班级,依恋班主任?那是应为他们信任。怎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从尊重开始。(安超的故事)(郭沫若回母校的故事,站在石室中学门口驻足良久,结果还是没有踏进去)为什么?只是因为他之前是后进生吗?不是!而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已。

爱是一种浪漫。我们要让教育充满浪漫与情趣。(我们要把三年的时光,留给孩子怎样的回忆?)出自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一书。孩子来学校的目的是快乐成长,你让孩子快乐且浪漫的成长了吗?一个孩子,一个日子,就是教育。善待每个日子,呵护每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留给孩子无限的浪漫的会议。(比如,篝火晚会,踏青活动,爬山归来,田野归来,中秋晚会,元旦晚会等等)再社会实践中,孩子的浪漫会议很多。

一、要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激情的行为。安东尼•罗宾斯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成为顶尖的渴望,就不可能创造卓越的成就,那种渴望可能是——一个艺术家、运动员、科学家、一个平凡的父母或是一个生意人的抱负。要做老师,就要做最好的老师,做你身边最好的,做同行中最好的。人只有报着做最好的心态,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二、一个好老师的标准

一个老师当然要有有童心、爱心、责任心。但是,他必须课上的好,班带的好,分考的好。还要坚持“四个不停”

“不停的实践,不停的思考,不停的阅读,不停的写作。”关于实践,我们的上课,带班,谈心,处理班级突发事件都是实践。庸俗的人一贯蛮干,优秀的教师懂得创新与研究。当谈及上课,李教授说:我们要把每节课都当公开课,当优质课来上。只有这样你才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关于思考。你知道“第十名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吗?第十名的孩子真的比较有出息吗/?倒数的孩子就没有出息吗?皮格马利翁在中国做过实验吗?学生是需要关怀、支持、信任和鼓励的,如果我们都能每天做到这些,我们的每个孩子都会实验成功。当谈及“品牌”“特色”,李镇西给我们推荐了他写得一本书《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他说,特色是凝聚出来的,品牌是实战出来的,不是谁赋予的。听后感触颇多。“良心比品牌更重要”,“义务教育慎谈品牌”,“我们要凭良知做事,用常识思考”“我们要用常识识破一些装腔作势的所谓理论”。

《遍地“教育家”》李镇西说,哪来这么多教育家?当成千上万的“教育家”齐聚人民大会堂举办教育家大会时也不觉得脸红,这么对教育家,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是现在这样?

关于阅读。李镇西说,阅读对于我们教师和孩子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报告中他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并且为我们推荐了一些。教育报刊、教育经典和学生读物等。

三、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让他们因为有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李镇西。幸福是一种心态。

首先、多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天真可爱,活泼开朗会不知不觉地感染你,让你去喜欢他们,从而减轻对教师工作的倦怠。

再次、带着研究的眼光去从事工作。换一种眼光看教育,让每天都充满创造的乐趣。

最后他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小和尚老抱怨,师傅就让他去买盐,一半盐放在杯子里用水冲了让他喝,问他味道怎样,当然咸了;另一半扔湖里再喝湖水,问他味道怎样,此时水的味道很鲜活。这就给出启示:人一生的苦难就那么多,关键是看我们的容器有多大,你胸襟开阔就觉得很快乐,所以不要做杯子,要成为一片湖泊。

教学沙龙——李镇西博客 篇6

读了朱老师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教育是一种信仰”“ 教育是一种力量”;特别是“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正如朱教授所说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和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这个完整其实就是受教育者“身、心、脑”的完整,新教育就是能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

2、李镇西在博文《新教育会》中,关于新教育和完美教室的建设提出了哪些主张,在你的学科中如何实施新教育?如何创建我们的完美教室?

李镇西老师心中的完美教室:(1)教室是图书馆,是阅览室;(2)教室是实践场,是探究室;(3)教室是操作间,是展览室;(4)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教师的办公室;(5)教室是习惯养成地,是人格成长室;(6)教室是共同生活所,是生命栖居室。

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从这两方面下手让学生愉悦的品尝成功的喜悦。我是这样理解“完美教室”的,“完”就是完整,全面;“美”就是幸福了,“完美教室”就是让师生,一起享受完整的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地方。我会从“懂”与“乐”方面下手让学生们更加轻松快乐的学到体育知识又锻炼了身体。

3、李镇西在本学期的第一次教工大会上放了哪两段视频?目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篇7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8篇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李镇西,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副校长并从事语文教学,同时还担任班主任工作。1982年2月,他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于;2003年6月,他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个很忙碌的教师,每天要看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并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么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教师的最高境界。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2、做到三心、三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课上的棒,专业上也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3、做反思型的教师。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地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4、教师要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不断向新的目

标迈进,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成长。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政治学习会,我知道了一个成都教育界的名人——李镇西。李镇西于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获得了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曾获得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教师的最高境界。

李镇西把教育看成是幸福的事,追求做最好的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我。

(二)做到三心、三家。

“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童心,即和学生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有依恋、思念,想你的感情;责任心:一道成长,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

“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专家:专业上有造诣;教给学生特长,自己也有特长。思想家:思想是引路人,带着思考的大脑教学,思考学生在想什么,带着学生思考。心理学家:不知不觉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灵大门。

(三)做反思型的教师。

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不停的实践,不停的阅读,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写作。

(四)教师要有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从什么地方来,从实践中来、从困惑中来、从学生中来、从写作中来。要挑战自我,做自己的事,争取做个最好的老师。[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共2篇)]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有爱才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视学生为子女),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让我们的下一代在阳光雨

下页篇二:学习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浅析李镇西老师班主任工作中的“四心”理念

亳州一中南校 于小龙

李镇西老师说 “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和宽容心:童心使我们能够和孩子融为一体,爱心使我们能“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而责任心则能使我们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着眼于儿童的未来于社会的未来培养出“追求真理的真人”(陶行知)。同时,优秀的班主任还应该是“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能够使我们在学科教学或其他专业技能上(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道德上)征服学生的心,并给他们以积极的影响;思想家,能够让我们随时反思自己的工作,并以鲜活的思想点缀学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学家,能够使我们不知不觉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让学生不知不觉向我们打开心灵的大门”。

(一)童心。李镇西老师说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和学生同年龄的一个学生,这不但是教师是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更是班主任对学生产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础。所谓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是指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种意义上尽可能让自己有同年龄学生般的情感,同年龄般学生的兴趣和纯真。当我们努力保持这一份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我想当我们怀着李老师所说的用童心理解童心时,我们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动机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总是怀着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或许会好心办坏事,当是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亲近,具有亲和力。

童心决定着童心,教育者的童心,是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必不可少的“精神软件”。所以孩子们喜欢的,应该是自己要喜欢的;孩子们喜欢看的书籍,自己更应该多看、多研究。童心是最好的老师!童心就是最好的兴趣爱好!

(二)爱心。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可见教育离不开情感。同时李老师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是日常生活(即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

对学生的爱,并不一定需要什么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实质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所爱的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这种爱是自私的。”李老师的话自己使我明白,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们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那么,我们就算成功了。所以让我们真正做到爱学生吧!爱每一个学生。在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梦玉,她自从一进校开始就一直稳居我班的最后一名,无论怎么说服教育都不起任何作用。面对这样的学生,有时真的令人头痛,但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给我们班的学生说过57个人永远是一家,绝对不能让其中的一个掉队。于是我投入满腔的热情,关怀她的生活,又从周围的同学身上做文章,然给大家诚心诚意的帮助他,这样在大家的努力下,她终于有所好转,虽然她现在的学习依然在全年级后一百名,但相对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三)责任心。我时常以为责任心就是从早到晚一直守着着学生,学生成绩好,考上好的学校这就是责任心的表现。李老师让我明白,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和绝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今天怎样对待学生,今天作学生怎样的榜样,明天的学生就怎样对待他人,我们手中诞生的是未来的人才。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理想,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班主任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历史使命。

(四)宽容心。李镇西老师以一颗宽容的心在对待着自己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他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孩子认为有用的都是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做的。所以老师应该以宽容的心面对学生。而我在管理八五班学生的时候流于简单化,不是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有时还以请家长来吓唬学生。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明白,这样的教育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有时还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学习李镇西心得体会(共2篇)]

李镇西报告会有感 篇8

我们有幸在荣成市教育局报告厅里聆听了李镇西的报告《教师的人文追求》,享受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精神大餐。报告开始,朴实智慧、充满激情的教育家用一段于漪老师的话作为开场白昭示了自己终生的追求:“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老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多么谦虚啊,一个博士,一个教育家,却有着这样终生学习的境界,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李老师从四个方面谈了所谓教师的追求:

一、理想与责任

教育的四种情怀:应付、饭碗、事业、?教师如果把教育看做饭碗,就应该珍惜、敬畏、善待它。如果把教育当作一种宗教信仰,那是最高境界,它没有功利,没有逼迫。教育者有这种情怀真是了不起,她视教育为宗教,视学生为上帝,为自己的工作愉快。教师应有一种特别的幸福感,教师应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教育,让爱流淌;人生,与梦飞翔。理想和责任不是抽象的,它体现于对每一个学生的爱,和每一天的教育智慧。对孩子来说,教师有什么荣誉称号,学术地位,他根本不懂,因此没有意义。在孩子看来,只要老师爱他,而且课上得很好,这个老师就是好老师。理想和责任体现于为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而不是臣民。怀善良心,做幸福人。

二、风骨与良知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作为教师要有知识分子的自觉意识和尊严。不跪着教书,不人云亦云,不为教参是从!在权贵面前,早家长面前,在优生面前,挺起我们的脊梁!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教育不要放过每一个细节,拒绝社会的污染,做一个有见识、胆识、敢于尝试的教师。

三、视野与思考

教师不仅要有专业视野,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著作、专业杂志,还要有人文视野,对于国际国内富有影响的人的著作,对于二十世纪的历史、知识分子的命运阅读。。这样教师才有厚实的思想视野,宽阔的人文背景,有深沉的思索,才能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四、学识与胸襟

我们要做学者型教师,要有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做一个平凡而不普通的老师。

在听报告时,最让我感动的是李镇西老师描述第一线老师特别是他的老丈人的场景,能感受到他对同行的尊重,对学生的依恋,对前辈的那种浓浓的崇敬之情„„李老师是幸福的,他用他的智慧、爱心、责任心、童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他是当之无愧的心理学家、思想家、语文教学的专家。李镇西不愧被人们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他肩负民族的希望,胸怀祖国的未来,时刻从学生发展的根本出发,把心灵献给学生,用人格引领人格,让智慧点燃智慧,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也是我今后工作的目标。

荣成职专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篇9

政策法规

社会评价

团队建设

工会天地

勤务工作

通知公告

校园新闻

国旗下讲话

德育活动

班情通讯

综治安全

课程安排

计划总结

教育科研

教学资源

教师随笔

学习乐园

我的心声

文体乐园

科技之窗

习作欣赏

文化理念

招生宣传

五彩校园

教师风采

教育科研

班级管理

学生园地

英语天地

后勤服务

家长心声

优秀课件

图象处理

防毒杀毒

美丽校园

教师剪影

学习活动

名师风采

明日之星

家校共建

父母学堂

学子风采

心理导航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 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纵横 | 教师天地 | 学生园地 | 曙光之声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家长学校 | 雁过留声 |

| 教师天地首页

| 计划总结 | 教育科研 | 教学资源 | 教师随笔 |

我校学生在第七届小运会上再获佳„

白果小学新教学大楼动工兴建

挑战自我,开启希望

白果中心学校暑期集训“充电”忙

麻城市白果小学优秀教师系列报道„

报刊登载优秀教师系列展0627--08„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8--倾心培树苗,„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7--体育场上竞风„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6--干踏实事,做„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5--在平凡中追求„

我校学生在第七届小运会上再获佳„

白果小学新教学大楼动工兴建

挑战自我,开启希望

白果中心学校暑期集训”充电”忙

麻城市白果小学优秀教师系列报道„

报刊登载优秀教师系列展0627--08„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8--倾心培树苗,„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7--体育场上竞风„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6--干踏实事,做„

优秀教师系列报道5--在平凡中追求„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何而来?

读《关于爱心和童心的随„

什么是幸福?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热 ★★★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作者:pbschool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44 更新时间:2010-1-5 11:28:35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白果小学 李 慧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

师生之爱,有别于亲情之爱,有别于友情之爱。李镇西老师的手记中,仅教育“后进学生”比较有效的具体方法就有十种之多。这些还是他提练归纳出来的。还有更多具体事例中,达不到归纳写出程度的灵机之动就更多了。他不比别的教师多长个脑子,但他的这一个头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智慧?我想李镇西老师在教育中付出的爱心促进和提升了他个人的智力智慧。我们每个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的教师如果也能付出这样的爱心,必然也会激发自己的智慧潜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自己的教育能力的发

展。做一个有爱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师,是一种人生的幸福。

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才是一个快乐的人。李老师以爱心赢得爱心,以真诚赢得真诚,以民主赢得民主。李老师的生命在与学生的融合中得以灿烂。李老师在博士毕业后,又回到一所中学担任班主任、教语文。但他却一再强调:不要把我的行为看成崇高,其实纯属个人喜好,我就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使我认识到学生是教师的幸福之源。学生在教师节来临时送我的一张贺卡、一封短信都让我幸福无比。平时的课堂互动,课下交流使我的生活变得开心,生命因此而变得精彩!

教师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如果上课不能享受到快乐,那么教师的一生就不会快乐。我努力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与孩子们的共同探讨中,我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李镇西,魏书生,窦桂梅,薛瑞萍,孙双金„„这一个个名字尤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印在了我的心上!

有时候,教育是一种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后充满信心的期待。

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师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了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当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

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教师天地录入:pbschool 责任编辑:pbschool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个教师天地: 爱 心

下一个教师天地: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友 情 链 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网站公告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 2008 bgxx.mcsf.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麻城市白果小学

李镇西讲座-教师的人文情怀 篇10

什么叫人文追求,我不做定义式的解释,关于人文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有一点我可以统一,它和尊严有关,和价值有关,和人的生命有关,和幸福有关,这和我们的职业生涯是相联系的。怎么判断我这个校长当好了,怎么判断我这个校长是成功的,一般的评价标准来说,是不是李镇西来了以后老师的钱更多了,而这是需要教育局的,我们是公办学校,我是没有带钞票去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他这个学校是不是升学率提高了。而我的标准只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老师是不是成功了,到我离开这个学校的时候,人们想到的不是说这个学校写的李镇西的名字,而是提到老师的名字。如果我走了以后,人们还是说,这是李镇西的学校,那是相当失败事。那我怎么培养我们的老师,人文情怀,看照片,你们可以看到我们老师的笑容,照片有三个特点,第一、每张脸都在笑;第二、每张笑脸都很自然;第三、每张自然的笑脸没有雷同,各种各样的笑,很生动的,这叫什么,这叫幸福。我和老师们讲,要让我们的职业生涯充满幸福,笑容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要靠我们自己,我今天讲教师的:理想与责任,风骨与良知。

(一)、理想与责任 1教师要有特别的幸福感 教师要有特别的幸福感,这个幸福感,主要不是说获得巨大的荣誉,或者突然涨多少工资,而是,在细节中体验,职业带给你的幸福,举例子,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叫陈淑英,去年9月才从大学毕业,到我们学校,她教计算机的,年轻,美丽,温柔,到10月份,学校搞绩效工资,有一个规定,就是必须每个老师满工作量,才能拿到基础工资。学校把工作量调了,有的老师工作量多,有的老师工作量不够,多的老师把课匀给其他人。陈老师就是属于课比较多的,于是就把她的课减下来给另外的老师,保证老师的课比较均匀。那天陈老师去上课,她就把这个消息客观地告诉同学们,她说:“同学们,由于学校安排,下个星期的课由某某老师来上,希望你们配合。”没想到同学都惊呆了,这时候一个女同学站了起来,说了一句话:“老师我们会想你的。”说完这个话眼泪流下来了,老师听后非常感动,这就是作老师的幸福。当天晚上,她把这份感动写成文字,发到博客里,题目叫《老师,我们会想你的》。第二天,我看到文章,很感动,当天是学校的教务大会,我在全校念贴子,我说了年轻的陈老师,第一次尝到了来自教育本身的幸福,这幸福不是绩效工资给发的,不是荣誉给的,而是来自学生的意愿给发的。我想说的是,很多老师,年轻的时候刚参加工作都有过这样的幸福,但是再过五年,学生说这样的话,他已经不以为然了,再过十年说这样的话,就浑然不觉了,这叫灵魂的生锈。同样的一句话,就不能带来幸福的。我希望陈老师在退休的最后一天,都能有这样一颗感受幸福的童心。老师的幸福感就是来自学生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依恋。故事:公布一封信,王栋生(笔名,吴非)老师的一封信。信的内容略。

王栋生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同时也是著名杂文作家,他对应试教育研究的玲珑剔透,但是他没有写过一篇关于应试教育的文章,他把目光投向中国教育,写出一篇又一篇杂文。作为中国教师,一定要读吴非,但今年1月,他在课堂上左眼突然失明,而且流泪,于是就闭着左眼,流着眼泪上完了他教育生涯的最后一堂课,以英勇悲壮的姿势告别讲台。医生说,回去好好把右眼保住。但就这样,吴非依然关心中国教育。前两天收到王老师一封信:

“一年轻老师谈得客观,大度,我自己只想好好教书,王老师,您能不能在书上签名,这是我自己烤的蛋糕,送给王老师,一定要保重身体。她问:‘王老师,你能不能在我的书上签个名?’我答应了,一会儿她从办公室拿了我的书又赶过来,并送我一个小袋子,说:‘这是我自己烤的蛋糕,送给王老师吃,希望你保重身体!’这一天我都很愉快。”

王老师有一个特点,俭约,内敛,不动声色,但有内在的力度,关于幸福,关于职业,关于名利都在其中了。“幸福在于什么,我只想好好教书,不想这些,这和校长安排工作没有关系,和工资没关系,我就喜欢教书。”王老师给我讲,他就欣赏这样的老师,这就是老师的幸福。王老师还给我讲,他们语文组的几个老师非常优秀,有一个周老师,业余时间读书,读了大量的书,没有功利性的,一边读一边写读后感,几十万字,也没有想过要发表,偶然被王老师知道以后,王老师推荐给某人,某人大为惊讶,没想到在中学里有这样一个知识渊博的爱读书的年轻教师,随后把读书笔记出版了。王老师讲,在他们语文组遵循三个字——“不苟且”,不管这个时代如何喧嚣,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复杂,如何功利,他不苟且,就是不放弃理想,不放弃追求,坚守内心的良知和气节。我在我们学校也讲,教数学要以数学为荣,教语文就为教语文感到幸运,我现在说我是语文教师,我特别自豪。

2教师要有理想

给大家推荐一封信,2007年秋天,法国八十万名教师,同时收到一封信,写信者并不是搞教育的,但他关心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信的内容:

“儿童的未来在你们每个人的手中。你们承担着教育、引导和保护这些尚未完全成形并仍然脆弱的精神与感觉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伴随他们从幼儿到少年,促进其心智、道德、身体、能力的蓬勃发展。这一责任是最重的,同时又是最美好、最值得褒奖的”。写信者谈到了他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就是试图调和两种相反的运动,一是帮助每个儿童找到自己的路;一是促进每个儿童走上人们所相信的真、善、美之路”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当使儿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写信者看来,儿童应当成为“自由的人、渴望知晓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宽容他人的人,同时又是能够谋到职业并以其劳动为生的人”。他说:“教育者的作用不是让儿童享受童年,也不是使他们成长为更大的儿童,而是帮助他们成为成人,成为公民。”

教育应该保护孩子的,他又说,教育帮助一个孩子找到他自己,每个孩子个性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重复的,要尊重个性,挖掘个性,每个孩子成才之路是唯一的,就要找到他成长的道路,还有相反的,就是共性。孩子是人类的一份子,必须承载,必须传递,必须践行人类共有的美德,那就是真善美,要成为自由的人,心地善良的人,充满爱心的人,独立思考的人,以劳动为生,是一个劳动者。想想我们的儿童是不是这样的人,写这封信的人是法国现任总统“萨科齐”。就事论事,这封信写得真好,法国总统为什么要写这封信,是因为他觉得法国落后了,法国教育落后了,其实根据我们的常识,法国各方面都在中国的前面,但是竟说自己落后了。当法国说自己落后的时候,中国在说什么,中国在说我们崛起了。前段时间美国代表团到中国来学习科学发展观,其实是随时有危机感的民族好,还是麻醉自己,自我陶醉的民族有希望?萨科齐说法国落后了,法国教育落后了,怎么办?要重建学校,重建学校,不是把学校推倒了重修,而是重视教师的使命,他说:“培育对真善美„„坚守对儿童的爱和尊重。”爱和尊重决不是迁就、纵容,是引导,培养,这是我们的使命,老师们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孩子,能够欣赏伟大与崇高吗?伟大与深刻吗?多数孩子不会这样,因为现在的孩子,心目中都是超女们,不是说孩子们不应该喜欢李宇春,不应该喜欢周笔畅,我给我女儿这样讲的,你的精神世界里,有李宇春的位置一点错都没有,问题是,错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里只有李宇春的位置。一个健壮的灵魂,应该有李宇春的位置,有鲁迅的位置„„问题是,我们的孩子只有李宇春这就可怕和可悲了。现在多数学生不关注实事,今年四月,我在博客上发了一个贴子,题目是《流泪的四月》,四月是春光明媚的季节,我敬仰的一大批人离我们而去,因为曾有很多的各界名人在这一月里离开了我们,胡耀邦、张志新、吴祖光、李慎之,还有林昭、李九莲、钟海源„„都是在四月告别人间的,他们的离去是我们人类的极大损失,可我们的孩子们却只知道一个张国荣在四月离世,其他名人一概不晓。有哪一个人的离去在我们孩子中心掀起半点涟漪,这些人的离去都意味着某些学科发展的终结,以后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学人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灵魂,他们的思想火炬,该被我们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例举人物,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漫画大师小丁,李振涛、钱学森、王世襄„„要是为他们举行国葬,中华民族就真正有希望了。两百年前的法兰西民族,为去世的雨果举行国葬,巴黎市民涌上街头,簇拥着雨果的灵柩,缓缓驶过凯旋门,这样的民族,真是让人敬佩。因此只有我们教师心中装着伟大与深刻,才能让孩子走向伟大与深刻,理想和责任不是抽象的,有两点,对孩子的爱和每天的教育智慧。真正有学问的人很谦虚的,爱学生就是理想的体现。

讲一个故事,一个姓郭的中年教师,她爱孩子,7月18号那天,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活动,她刚送毕业的六三班的孩子,她是位数学老师,教得一流得好,被学校当作把关教师来用,只教毕业班。她当班主任只当一年,这一年,她用心在做教育,她让孩子们写班级日志,记录孩子们的幸福快乐成长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毕业了编了一本书。那天,她给孩子们发信,说有活动,学生马上就回到学校教室里,有些学生出去旅游,接到郭老师的通知,马上回到南京,回到教室,让人感动,这就是郭老师的魅力。她让学生回来参与班级日志的发行,这是郭老师的学生。她很早就读吴非了。读吴非,境界不一样。去年五月份,她带孩子去郊游,孩子们要与郭老师分别了,给郭老师做礼物,礼物让郭老师大吃一惊,孩子们太可爱了,太聪明,太有创意了,这是因为孩子们爱郭老师,礼物是“精忠报‘郭’”,怎能不让郭老师感动,这是孩子们的爱。郭老师点点滴滴的幸福,郭老师的一个孩子对父亲说,把郭老师调到中学吧,调到中学就可以继续教我们了,一个男孩子说“我不想长大”,因为长大就要离开郭老师了„„

还有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说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后来很紧张,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这里偷换了概念。“同学们,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我受到启发。周老师不是把理想挂在嘴上,但她知道怎么面对学生发生的错误。结论是,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的,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而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二)、风骨与良知

教师一定要有知识份子的自觉意识和尊严。我们在权贵面前,家长面前要挺脊梁,现在有的老师是自毁形象与尊严。举例自己去年当班主任的事情,开家长会,给家长摆正关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

真实的故事,母亲病重住院,偶遇一位多年教毕业的学生的家长是医生,母亲说这个医生对她很好,医生说,这是我女儿十年前班主任的母亲,十几年过去,终于找到了报答李老师的机会了,听了之后,我感动,自豪,我觉得我有骨气,气节,感恩,这个家长对我这么好,这也是职业幸福。

和陶行知时代相比,今天的教育除了学校越来越漂亮,规模越来越宏大,在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等方面,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在后退!当年陶行知所痛斥的旧教育弊端,正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而且这些弊端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中国教育叫得最响亮的口号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但在有些地方这不过是口号而已,是写在墙上美化校园的,或烘托校园文化氛围的;而实际上,是“以分为本”,是“一切为了升学率,为了一切升学率,为了升学率的一切!”为了这个升学率,生源大战血肉横飞;为了这个升学率,逼着成绩差的学生“自愿转学”;为了这个升学率,不惜重金挖外校的优生„„ 学校不择手段,教师尊严扫地,教育丧失良知!可怜的只是孩子。

如果陶行知先生活到今天,他会怎样想怎样说?

前不久,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鄙视这样的“名校”》。我在文章中这样说——

有的新建学校之所以一夜成名,大致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建校之初,不择手段四处挖优秀生源——包括重金“收购”优质生源,然后以“泪水加汗水”的野蛮方式大搞“应试教育”;到了毕业年级,学校又以各种方式“分流”,强迫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自愿转学”——用比较“学术”的说法,叫“去分母”;升学考试的时候,又巧妙地作弊„„于是,第一届毕业生“一炮走红”,学校名声大振;然后学校通过媒体大肆炒作,宣称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如何“以人为本”,如何“素质教育”,还归纳出一些“数字化”的经验,比如突出一个什么什么呀,狠抓两个什么什么呀,落实三个什么什么呀„„第二年招生时候,生源饱满,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这样,学校便步入“良性循环”,于是,“名校”诞生了!这种做法这是典型的假教育。有人问:李老师,有不按这种方式出来的名校吗?有,杜郎口中学。

教育要悲壮的坚守,要有良知和现实中做出艰难的抉择。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胆识,比胆识更重要的是常识。自己不上公开课,不想演戏,如果谁想听我的课,可以到我的班上,大门随时敞开着。

去年七月,规范办学,严禁有偿教案,一位朋友让我跟他的孩子聊聊语文,然后就说到有偿家教,每到周六,老师客厅坐满人,我问不怕检查吗,这孩子说,要是人有去了,老师让学生一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我能理解这位老师,但我难过的是孩子说这事的时候一点也不难过,这是可怕的,是非观在学生心中扭曲了。不要再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真善美的时候,自己做着假恶丑的示范,我们要给学生展示高尚的人文追求,而不是引诱的魔鬼。

与会代表与李老师现场互动:

1、一位代表就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困惑和李老师进行了交流。李老师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在学校成立了新教育共同体,一共出了三本书,作者大概有一百多人。有的老师慢一些,但李老师说,应该给这些老师时间,因为每个老师有他自己的速度,不能每个人都像我一样来做。其中他举例提到了一个比较难缠的李勤勤老师,曾经让校长局长头疼的人物。打学生骂学生,而且还纠结起来学生与班主任做对,留学生到很晚做功课等等,一言难尽。李校长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她带班。因为从她身上一些看似错误的教育现象看到了这个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负责的老师。她只是不懂得怎么爱学生,其实她也有组织能力。她鼓励学生说你们不要自卑,你哪怕就是一抔屎,也要风干了当柴烧。在李老师的引导下她后来逐渐的转变,直至今天也走到了我们新教育年会现场。李老师谈到她后来转化的文章,她写了自己的梦想就是:有一天毛主席从水晶棺里坐起来,握着我的手说:李勤勤啊你是一个好同志!所以说容忍个性,宽容个性需要领导有一颗宽广的胸怀,而帮扶一个老师成长又要求领导有一双善于发现老师特点的慧眼。老师思想观念转变,方法得当,升学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一个学校不讲升学率不叫学校,我们批判的是那些只讲升学率和为讲升学率不择手段的做法。

2、另一位教师提到男孩儿女性化的问题,缺乏阳刚之气,性别差异越来越小,男人的担当坚毅责任到哪里了。

针对这一问题,李老师说虽然自己不教小学但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很赞同这位老师的看法,说这和社会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和称呼有关系。他说年满十八岁谁叫你男孩子是一种侮辱,邓小平十六岁远涉重洋;参加中共一大的基本都是刚刚年满十八的代表;20几岁的军团长多得是;如果称呼他们为男孩子那不是很滑稽吗?刘翔那么有阳刚的跨栏冠军却被某些媒体报道时称为阳光男孩。我们应该鼓励男孩子有冲劲有闯劲,男孩子不打架是长不大的,即使打打架也不是那么可怕的,李老师说他上学的时候也曾经留下过伤疤。他说:“我只反对带器械打架。至于那些正常的冲撞那叫童年趣事。现在就连春游,越来越过度保护,我们应该真正做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3重庆长寿实验一小的冉主任就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请教了李老师。

李老师建议做好五个一:“其一,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琢磨研究最为关键,每天研究不就提高了吗?其二,每天找一个学生谈心,谈心就是积累智慧的过程,走进心灵的过程。其三,每天读书一万字,这只需要半个小时。其四,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其五,提倡经常写教育随笔教育故事。但是我并没有用行政命令去实施,比如你不写的话扣多少钱,我是让我的老师尽可能享受到成功,举一个例子:我正面激励,提供平台,不到四年的时间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上一共发表了教育随笔13000多篇,当然也有有水分、质量不高的。即使砍去一半也有六千多,我叫《班主任杂志》给我们开专栏,将老师们的随笔刊登出去,给予他们成就感。07年1月到12月《班主任之友》每期都有我们老师的文章。我们的老师真的那么会写吗?不是,是因为我会写。我给他们做秘书,给他们改。800字改成1500字常有的事儿。这不好吗?我给老师们编书,把让我写书的机会让给他们我做主编,找几个老师来写,一下子就得了五六千稿费,老师们开心死了。我说当老师靠教育发财是无尚光荣的事情!可这仅仅是几个老师的机会,所以我就扩大机会,多一些孩子,一百多老师,每人写一两篇文章。每人就都得到了稿费。其中有一个老师还将自己稿费的200元钱捐给了学校图书馆。”说着,李老师将保存了三年的这封信通过频幕呈现给了在场的代表。而到现在他不知道这封信是谁写的,他一直将这件事保密了三年。三年后他在校将这件事公之于众,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爱校的追求,存在多少年都有它的价值。假如某一天有了校史,这便是文物。哪怕几百年过去老师们看见了这张发黄的纸张也会热泪盈眶,到那个时候这封信就不是文物了而是一种文化。所以,按照李老师自己的话来说:“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我们的老师。老师们的书举行首发仪式,让老师们有尊严的生活,让作者多发几句言。有这样一位老师,说班里有个难教的学生无法管教,请求离开班主任岗位,他教给这位老师对待难教的学生用研究的眼光看他,边看边记录,他怎么表现的你怎么和他较量的都记录下来。一年后这位老师回家生孩子了,结果留下一篇20000多字的李方舟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我找杂志给她连载,给她成就感让她发言。回校后让她到教务处工作不作班主任,过了一段她找我继续担任班主任,说否则心里空。你们看,一个一开始要求不当班主任的老师在脱离掉班主任工作后又要求继续担任,这就是一个教师的成长。一个体育老师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在发表感言时说:感谢李校长让我当了一次作家。他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4您怎么看待教师的辛苦付出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之间的关系?

李老师联系到了自身的教育理想与追求,以及在自己可以说有所成绩后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可自己依然奋战在一线,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喜欢!新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唤醒老师内在成就的欲望,那个时候他就是再辛苦也觉得是一种幸福。

5来自山东威海的老师请教了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上一篇:送亲人的温馨元旦祝福语下一篇:巡察工作汇报